煤矿矿难

2024-11-06

煤矿矿难(共8篇)

煤矿矿难 篇1

1 国外煤矿安全管理的特点分析

1.1 监察机制十分严格

(1) 美国监察机制。美国安全监察机构是独立设置的, 在煤矿生产中, 安全监察员与企业没有任何隶属关系, 需具备现场工程师资格方可上岗。各地的安全监察员需每两年进行一次轮换, 每年进行一周的进修, 一旦发生3人以上的事故, 必须由其它调查员对事故进行勘察, 勘察中, 当地监察员不得干预, 从而保证执法过程的严格进行。

(2) 德国监察机制。为了能够使煤矿生产能够得到安全管理, 德国建立起四层监督机构, 从大到小分别为企业经济能源与交通部、矿山与能源管理处、安全监察部及煤矿行业协会。这些机构层层递进, 对煤矿安全生产实施监督, 从而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协调处理, 从而做到对生产中出现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 避免事故的发生。

1.2 安全法制十分完善

(1) 美国的法制。美国在对煤炭行业进行管理时,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 早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这段时间内, 由于技术及管理方面较为受限, 因此美国煤矿在生产过程中, 也造成事故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 1910年, 美国成立了矿业局, 来对安全生产方面问题进行研究。1913年成立劳工部, 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20世纪中期, 美国政府采取通过法律措施, 来对煤矿生产进行监督与管理。1969年, 美国政府制定出美国历史中最健全及严格的煤矿生产法规《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 从而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因此在20世纪后期, 美国没有一场3人死亡以上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2) 南非的法制。上个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 南非煤矿在生产中, 频繁出现事故, 造成数千人死亡, 在这种局面下, 当时南非政府, 组织大批专家, 对矿难的特点、原因及性质做到了详细的评估与分析, 并在煤矿安全生产立法上进行了加强, 从而做到对生产的依法管理。在南非, 若是存在非法煤矿生产, 警察便会对违法者进行拘留, 不然就会对警察的责任进行追究。因此, 从这以后, 南非煤矿生产事故频发的现状得到了控制, 因矿难死亡的人数也大大降低, 从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3 上岗培训十分严格

对于德国来说, 煤矿生产的矿工, 必须有三年以上矿山培训经验, 方可上岗, 并且在工作当中, 还需对矿工做到定期培训。对于长期没有安全记录的矿工, 政府会给予一定奖励。同样的, 在美国, 从事煤矿生产的矿工, 在培训上, 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甚至是煤矿经营者, 都需要进行上岗培训, 并在工作当中需要完成定期培训任务。

2 我国煤矿事故的特点分析

2.1 体制建设不够完善

虽然近年来, 我国对煤矿生产的观察管理力度有所增强, 监察体制也得到有效的完善, 然而, 在实际应用当中, 仍旧存在一些漏洞问题出现, 从而造成违法者有机可乘。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对于各级政府机关与煤监局来说, 在综合及专项监察中, 存在例行公事现象, 并没有将监察当作一回事;二是存在部分地方监察单位, 与煤矿企业之间有着一定的利益关系, 因此影响执法活动的严格进行;三是为了能够提升工作业绩, 使得一些监管单位故意掩盖事实;四是存在一些监察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 在执法当中, 有着一些腐败行为的出现, 从而使得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得不到保证。

2.2 生产企业责任落实不到位

目前, 我国煤矿企业的责任意识不足, 从而直接造成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安全投入匮乏, 虽然近些年来, 我国政府在煤矿安全质量、生产管理上有所投入, 建立了标准化措施, 并在生产条件上做出很大的改善, 然而, 仍旧存在一些企业, 不能依照规定来提取安全安全费用, 安全欠账问题仍旧存在, 从而给煤矿安全生产造成重多问题。二是管理较为混乱, 由于一些管理制定仅仅流于形式, 因而造成煤矿管理机构不够健全, 从而造成安全责任得不到有效落实, 给煤矿安全管理造成巨大问题。三是专业型人才缺失, 由于缺乏“人才强企”意识, 使得一些煤矿企业缺乏专业的煤矿安全生产专业人员, 加上企业主自身的知识与能力不足, 从而使得企业在煤矿生产中, 其安全与管理条件都得不到保障。四是存在一些企业, 在人员培训中, 仅仅是走走过场, 矿工安全意识不足、素质偏低、事故的频繁出现, 都是由培训力度不足所造成的, 很大企业在培训时, 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而没有真实意义上去学习专业知识。

3 国内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关启示

3.1 完善煤矿安全的法制建设

不断加大煤炭行业安全立法, 逐步建立以《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为核心的矿山安全法律子体系。在执法监察机制上要有创新, 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的发生。例如在组织执法监察时, 从不同的地域抽调专业监察人员及纪检人员, 对执法队伍及被监察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等。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员的处罚力度及提高工伤死亡的赔偿标准。

3.2 提升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力度的加强, 近年来, 煤炭行业发生诸多变化, 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升, 安全生产现状得到改善, 企业实现精细化关系, 矿工素质有所提升。然而, 仍然存在一些企业, 在生产过程中, 技术与管理比较粗放, 在管理时, 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指挥企业生产, 因此造成一些安全生产事故仍然不断发生。因此, 对于煤矿行业来说, 急需全面推广一套可操作性、适应性强的管理模式, 强制企业重视并实践先进的精细管理, 逐步实现从落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安全型管理的转变, 提高整个煤炭行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4 总结

通过对国外煤矿安全管理经验的分析, 我们得以得出, 要想对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现状进行改变, 就需要在法制、监察机制上建设与完善, 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将安全培训、管理等相关管理制度落实, 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对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从而实现我国煤炭行业的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顾静.基于煤矿安全风险成因的国家应对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12) .

[2]齐文宇, 李纯财.国外煤矿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与启示[J].中州煤炭, 2010 (05) .

[3]刘宇.煤矿事故人为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 2008 (10) .

煤矿矿难 篇2

2006年11月17日 09:20: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山西灵石县南山煤矿特大事故调查

一个本来“死定了”的非法小煤矿竟然成为特大事故的肇事者!惨剧背后有多少“奥秘”?

11月12日19时40分,山西省灵石县王禹乡南山煤矿,井下火药库中存储至少四吨非法私制炸药起火发生事故,当班工人66人,30人自救生还,两人获救,其余34人不幸因炸药燃烧造成矿井有毒气体浓度太高引起窒息遇难。事发后,矿主、正副矿长、驻矿安监员、包工头、火工品管理员不管井下矿工死活,全部逃逸。

事故调查组查明,南山煤矿本来是年产三万吨、资源枯竭、证照过期作废、应当依法关闭的对象,但这个“该死”不“死”的小煤矿,“神通广大”地跨越一道道政策关卡挺了近一年。在极度混乱的生产管理中,南山煤矿疯狂越界开采,大量非法购买、储藏私制炸药直至酿成矿难悲剧。

“11·12”特大事故暴露出来的问题为全国正在进行的煤炭资源整合和小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敲响了警钟。

南山矿“该死”不“死”,黑心矿主为何“神通广大”?

南山煤矿原为王禹乡的煤矿,后来被南关镇道 美村村委会主任耿润玉承包。井田面积只有0.388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小煤矿”,原核定能力年生产能力只有三万吨。就是这三万吨,南山矿也是靠十分原始的房柱式采煤、人海战术和农用小三轮车运输完成的。

从1982年到2005年,这个小煤矿开采了20多年,资源已经枯竭。2005年年底,南山矿的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均已过期作废。早在2004年,山西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煤炭资源整合试点工作,2005年全省推开煤矿领域的“关小上大、打击非法”工作。山西省规定,重点产煤县年产九万吨以下的煤矿必须关闭。同时对资源枯竭、采煤方法落后和安全隐患严重的小煤矿,也要整合、关闭。

按照这些条件,南山矿“死定了”。但这个行将就木的小煤矿偏偏遇上了“神通广大”的矿主耿润玉。为了让南山矿死里逃生,耿润玉认定,只要把煤矿的生产能力从三万吨提升到九万吨就行。灵石县的煤矿主也告诉记者,年产九万吨是硬碰硬的“生死线”,其它条件可以模糊处理。

据记者了解,为了突破“生死线”,耿润玉费尽心机走了几步“妙棋”,而有关职能部门不知是故意装糊涂还是有意成全,竟然让他得逞了。

第一是想方设法通过当地的煤炭工业管理和煤炭安监部门,在原来的两个斜井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一口竖井,提升开采能力。按照有关规定,要核定提升生产能力,必须是开采能力、通风能力、运输能力和提升能力相配套改造,一并达标才行。竖井打通了,开采强度大了,但井下的关键设施和技术几乎没有改观,还是老鼠打洞的采法,还是三轮车运输,而通风系统更加难以协调。但煤管和安监部门还是做好材料,层层上报。2005年,南山矿被山西省煤炭管理部门认定为“年设计生产能力九万吨”,闯过了“生死线”。

第二是瞒天过海搬迁村庄。到2005年,南山矿煤炭实际储量只有50多万吨。灵石县国土资源局一位负责人解释说,这个储量数字除了井下绝对不能开采的矿井井筒、矿井保安煤柱、矿间保安煤柱和村庄保安煤柱以外所剩无几。耿润玉于是动起了将煤矿所在的王禹乡刘家掌村整体迁走的念头。但村庄搬迁是大事,必须经过县、乡政府的同意,再报市以上有关部门。耿润玉干脆绕过了政府,自己掏钱动迁刘家掌村。上百口人的刘家掌村从此在灵石县的版图上“空间大挪移”,而刘家掌村卫生所无处安身,只能搬进南山煤矿的闲房里为煤矿服务。

第三是让南山煤矿摇身一变为“单独保留煤矿”。国家要求晋、陕、蒙三省在煤炭资源整合中的“单独保留煤矿”必须达到年产30万吨的规模,即使按照山西省原来的规定,刚刚达到九万吨最低限的重点产煤县的煤矿,也不应单独保留。但耿润玉上下活动,还是把南山矿单独保留了下来。

11月15日,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质问当地的干部:“谁给了你们这么大的权力?把这个应当关闭的煤矿单独保留了,这是和中央的政策对着干!”

小矿“死里逃生”矿主丧心病狂

矿主耿润玉在各级职能部门面前闯关,南山矿同时疯狂生产不止。虽然煤矿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去年年底就过期作废了,但南山煤矿从今年正月起直到事发,一直就没有停止生产,山东济宁市的农民刘德飞告诉记者,他的堂哥、堂弟、侄子、外甥正月就来干活了,这次事故全部遇难了。令人不解的是,晋中市煤炭、安监部门今年9月还竟然给南山矿正式发文,允许其复工!

南山煤矿在灵石县煤炭局核定总人数为120人,但事发后经查验矿上共有职工245人,整整超定员一倍多。煤矿无视安全规程在主井、副井和风井全部出煤,每天三班轮流生产。据估计,南山矿2006年前10个月已经狂产20万吨煤炭。事故发生后,救护队员发现,这个煤矿早已将批准的二号煤层采完,也早已偷偷打通了四号煤层,是典型的超层越界。

来自四川省仪陇县农村的岳钢清、吴现坤说,直到12日夜班出了事故,才通知13日不下井了。岳钢清说,一个月能挣5000元左右,矿主和包工头怕他们中途走人,采取了压半个月工资的做法,本月的一半工资下半月支付。当地一位姓贺的救援者说,这里的煤既能做燃料,也能炼焦,很抢手,今年能卖到一吨290元左右,供不应求,买煤的车辆前半个月预交货款才能如期买上,所以煤矿根本没有存煤。

南山矿大肆狂产、盗采煤炭,炸药等火工品从哪里来?事发后,抢险人员发现,矿井下竟然建起新旧两座炸药库。仅在新库存放的就有170多箱达四吨的炸药。

灵石县公安部门说,没有向南山煤矿提供炸药,因为这个煤矿的主要证件都已过期。

“如此大量的黑炸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山西省政府有关领导质疑,“私藏自制炸药要过好几道关,有关部门的监管显然存在明显疏漏。”

记者向当地居民问及炸药的来源,刘家掌的几位村民说:“自制炸药并不是难事,历史上开煤矿的地方当地人都能自己‘炒炸药’。”记者追问:“在哪里自制炸药?公安部门发现不了吗?”,村民们笑笑说,指着山里:“就在这山旮旯里面。”当地人说,只要从化工厂里搞到硝铵或变性硝铵就行,其余用的硫磺和木屑等原料要多少有多少。当地人“炒炸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开矿或者卖给开矿的人。

南山事故发生后,人们对事故矿严重违规在井下非法储存大量“黑炸药”感到惊讶,如此大量的火工品长期放在井下,等于把本来就成为高危行业人群的矿工关在一个随时有可能燃烧甚至爆炸的火药库里,为什么工人敢怒不敢言?为什么监管部门竟然没有发现?

山西省安监局的专家说,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私藏炸药在一片喊打声中从煤矿转到居民区,如今又藏到了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矿井深处。可见,只要存在私挖滥采,只要存在超能力生产,非法爆炸品引发恶性事故就难以杜绝。

警示:关闭小煤矿,切忌公共权力部门化

南山煤矿从“死里逃生”到张开血盆大口吞噬了34个鲜活生命,其中通过了多少个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审批?盖了多少个红章大印?做了多少虚假不实的材料?随着事故调查的深入,可能会一一浮出水面。

调查组一位成员说,这样的矿难背后,恐怕不仅仅是监管不严和失职的问题,可能还有腐败问题,至少表现出来的就是公共权力部门化。像南山煤矿,如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监察部门在重新核定生产能力时,只要和国土资源部门通气合作,搞清楚它是资源枯竭型矿井,就不会轻易为它放行。材料往上报时,上级部门只要认真看看历史材料、实地踏勘一下,也会发现破绽。可惜这些职能部门太惜权了,画地为牢,让黑心矿主钻了空子。

何时走出矿难阴影? 篇3

我们无法忘记这些惨痛的事实。

2006年11月5日,山西同煤集团轩岗煤电公司焦家寨煤矿瓦斯爆炸,死亡47人;11月12日,山西晋中市灵石县南山煤矿火灾事故,死亡34人;11月25日,云南曲靖市富源县昌源煤矿瓦斯爆,死亡32人;11月26日,山西临汾市芦苇滩煤矿特大瓦斯爆炸,死亡24人。

进入12月,重特大矿难事故仍然无法遏制。2006年12月12日, 黑龙江七台河市勃利县福盛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至15日,发现6名遇难者;12月14日,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云岗矿井下发生透水事故,至16日,找到3名遇难矿工;12月15日, 湖北十堰市竹溪县丰溪镇刘麻子煤矿蛮子湾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人死亡,2人下落不明。

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使被称为“救火队”、“善后队”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奔波于各个惨痛的事故现场,有时候甚至正在赶往处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的路上,又接到了另一起重大事故的报告。

究竟是为什么?

难以落实的监管主体责任

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认真梳理不难发现,地方政府的监管主体责任难以落实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12月4日在安监总局召开的视频会议上说,11月份发生的8起特大以上事故中,有5起发生在非法开采、违法生产矿井。他直接点了这些非法矿井的名字:太原市万柏林区冀家沟煤矿是已关闭矿井死灰复燃、非法开采;鸡西市恒山区远华煤矿、临汾市尧都区芦苇滩煤矿和晋中市灵石县南山煤矿是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均已过期的矿井等。

由于没有认真落实安全监管,致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甚至根本没有开采资格的矿井得以一再留存。国家安监总局的调查发现,事故中许多属于已关闭矿井、停产整顿矿井擅自非法恢复生产。11月25日、26日发生的3起煤矿事故,10月15日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的黑龙江省鹤岗市兴伟煤矿,11月7日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0人死亡的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冀家沟煤矿等,都是这种情况。

监管不严,该停的不停,该关的不关,非法违法生产。云南省曲靖市昌源煤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本来是一个已经发布公告予以关闭的矿井,又被当地以所谓“置换”的名义保留了下来,并且继续非法生产,最终酿成特别重大事故。可怕的是,不少省区市都有一些本应关闭的矿,以各种名目保留下来,逃避关闭,成为吞噬生命的事故源。

煤炭资源整合不规范,技改矿井问题严重。一些地方以资源整合和技改、改扩建为名,行保护落后生产能力之实,暂时掩盖了矛盾,埋下了事故隐患。山西省盂县东方振兴煤业公司、青海省海北州振兴煤矿、贵州省毕节市花果山煤矿,不幸被言中,造成血的教训。

矿井能力核定工作走过场。一些地方的煤矿能力核定工作走过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互相串通。有的在没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也没有进行改扩建的情况下,核定能力成倍增长。有的产煤地市核定能力越核越高。规定3万吨以上产能予以关闭,但可以把产能核定为4万吨、6万吨或者更高,使非法变成了合法,隐患更为严重。

薄弱的管理与冲动的投资

监管不力的同时,煤矿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管理混乱。许多小煤矿投入不足,技术落后,装备简陋;培訓缺失,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普遍采用木支护,巷道掘采、放炮落煤,大量使用人工采掘和运输。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国有重点煤矿安全管理滑坡,隐患排查治理、瓦斯抽放和监测监控等基础性工作不认真、不扎实。山西省同煤集团轩岗公司焦家寨煤矿“11.5”瓦斯爆炸事故、甘肃省靖远煤业公司魏家地煤矿“10.31”瓦斯事故,根源就在于安全基础工作薄弱。一些煤矿事故发生后甚至涉难人数也摸不清。

在管理中,煤矿用电管理问题突出。发生 “11.5”瓦斯爆炸事故的山西轩岗焦家寨煤矿,在故障停电、局扇停风、瓦斯严重超限的情况下不撤人;发生“11.25”瓦斯爆炸事故的黑龙江鸡西远华煤矿,停电长达两个半小时也不撤人;发生“11.26”瓦斯爆炸事故的山西临汾芦苇滩煤矿停电10分钟,没有及时撤人。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煤炭等市场进入产销旺季,企业扩大规模、增加生产的冲动强烈。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煤炭需求量为25亿吨。但2005年,我国原煤产量就已达到21亿多吨,而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目前我国煤矿在建规模(包括技改和新增项目)达到9.3亿吨。已有产量加上新增产量,到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将达到至少30亿吨,远远超过25亿吨的需求量。过大过猛的投资,一方面增加了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隐患。在去年21亿吨的产量中,有安全保障能力的仅有14亿吨。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国有大矿出现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倾向,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一些已关闭取缔的小煤矿死灰复燃,一些停产整顿矿井擅自违法生产,一些列为关闭对象的煤矿利用关闭前的最后时机不顾一切抢产量。毫无疑问,这对安全生产构成了直接威胁。

同时,粗放式发展等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国务院确定的各项治本之策,特别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行业管理、增加安全投入、补还安全欠账、采取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资源税收经济政策等等,从现实来看,要见到明显效果还需要很长的过程。时至目前,煤矿等企业的安全条件远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基础管理仍然很不扎实,防范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还相当脆弱。

何时走出矿难阴影

2006年11月7日到25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组织了12个督查组,由安监总局、煤监局和相关部委领导带队,分别到了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12省市,对37个产煤市地、65个县区和273个煤矿的整顿关闭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人们有理由相信,严格的监管督察,能够逐渐遏止频频发生的“黑色矿难”。

2006年12月8日,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又联合发出了《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煤矿等高危行业企业必须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费用,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显然这是利用经济杠杆对安全生产事故采取的解决办法,以期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生产。

但在眼前,更为重要和紧迫的是落实两个责任主体:地方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如果监管不落实,任何督查、检查都只能是“刮过的一阵风”,检查队前脚走,非法煤矿后脚就可能开采。安全生产主体不落实,所有安全措施都无从发挥作用。

赵铁锤提出,对于监管主体责任,要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形成合力,每个相关部门都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煤矿安全的“重灾区”要紧紧盯住,采取非常手段,严防死守。而监管的“重头戏”,是加大整顿关闭工作力度、加快关闭工作进度。现在大部分省市已经确定了关闭矿井名单,要立即吊销相关证照,限期按标准要求关实关死。严禁将已经关闭矿井重新纳入整合;对采用“置换”等方式将已确定关闭矿井重新保留的,要立即予以纠正,并严肃追究有关地区和部门负责人的责任,严禁歪曲、变通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对向非法矿井供电、供应火工品,运输、销售非法煤矿生产的煤炭等现象,他用了“严肃查处”来表示煤监局的决心。

同时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全面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煤矿干部必须执行下井带班制度,到现场、到一线。对瓦斯管理,要以技术管理为切入点、以现场管理为着力点,抓细节、抓死角、抓薄弱环节、抓系统缺陷的整改。对用电安全管理,重点对是否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是否有符合规定要求的备用电源、是否有完善的安全用电管理制度、是否有规范的停送电制度、是否有完善的停电撤人和排放瓦斯制度、是否做到“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且自动切换、是否杜绝井下电气设备失爆等进行检查,防止因供用电管理不到位导致瓦斯事故的发生。

矿难中的生命 篇4

6名矿工在很深的井下采煤。突然, 矿井坍塌, 出口被堵住, 矿工们顿时与外界隔绝。

大家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一言不发。他们的心里都很明白自己的处境。现在, 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氧气, 如果应对得当, 井下的空气还能维持3个小时, 最多3个半小时。

外面的人必须重新打眼钻井才能救出他们, 而这项工程在3个半小时之内绝不可能完成。

这些有经验的矿工决定尽一切努力节省氧气。他们商量, 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都关掉了随身携带的照明灯, 平躺在地上。

在大家都默不作声, 四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 很难估算时间。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戴着手表。

过一会儿就有人不安地问一句:“现在几点了?”

这时, 连多说一句话都是奢侈的了, 因为那会消耗体能, 过早丧命。他们当中的负责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要求由戴手表的人来掌握时间, 每个小时通报一次, 其他人一律不许再问。

大家遵守了命令。

时间被拉长了, 在他们看来, 1分钟就像1个小时那样难熬。似乎过了一天的时间, 这个戴表的人才低声说:“过一个钟头了。”

大家默默听着, 都不再说话,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愁云惨雾。

又过了很久很久, 戴表的人用更低的声音说:“又过一个钟头了。”

每听到一次报时, 大家的心里就增加一份绝望。

井下的空气最多能维持3个半小时……

6个人的呼吸越来越急促, 几乎奄奄一息了, 他们都在心里计算着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四周似乎越来越黑暗, 时间似乎越来越缓慢, 呼吸似乎越来越艰难。

过了很长很长很长时间, 那个戴表的人用微弱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又嘀咕了一句:“又过一个钟头了……”

接着, 他就再没有任何声息了。

一般说来, 接下去他们就该依照体质的强弱, 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了。现在的坚持, 完全是靠毅力了。此时, 他们甚至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躺在被堵死的矿井中, 还是漆黑的地狱中……

就在这时, 他们听到了头上传来挖掘的声音!而且那声音越来越清晰!很快, 一缕光线就射了进来……

这时, 矿难发生已经7个小时了。

营救人员发现, 6名被困矿工, 竟然有5个人还活着!只有一个人窒息而死, 他就是那个戴表的人。

被困的时候,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 戴表的人发现自己成了死神脚步的通报者。他擅自决定, 把时间拉长, 在他第二次告诉大家过了一个小时的时候, 其实已经过了两个小时。最后一直过了四个钟头, 他才用生命里最后一丝力气说出:“又过一个钟头了……”

美国也有矿难 篇5

美国也有过矿难高发期,曾经同中国一样经历过外延式经济增长和粗放式生产经营的美国,是如何降服这只大魔头9这或许对中国解决此类问题有所启示。

事故发生后,一支专业矿井救生队迅速赶赴现场,西弗吉尼亚州有关官员也已到达现场。救援人员本想立即展开了救援行动,但由于爆炸后矿井内一氧化碳浓度极高,因此救援人员不得不中止救援行动,先花费了近12个小时来排出毒气。

爆炸发生11个小时后救援人员才下井。救援人员被迫用手挖掘坍塌下来的泥土和石块。为了避免渗水等危险,每小时只能前进300米。到1月3日早晨,救援人员已经前进了2800米,尚没有发现严重的矿井塌陷,这一带的空气质量也可以忍受。

据矿井工人介绍,每位矿工携带有空气净化装置,该装置能为他们提供7个小时的可供呼吸空气。另外,所有被困13名矿工的平均工作经验达23年,其中几位的井下作业年龄长达30到35年。丰富的井下作业经验或许能帮助他们延长生存时间。

爆炸发生后,虽然目前仍不知道爆炸的真正原因。但据美联社报道称,萨戈煤矿存在严重的安全违规行为,据来自美国劳工部的消息,葛斯煤矿在2005年发现了多达208起违规行为,该公司也曾经多次收到联邦和地方执法部门的警告信和罚单。

美国政府官员、煤矿老板和矿工是如何对待媒体

美国的煤矿安全事故近年来很少见,这依赖于严格的法律和监管制度以及新技术和科技的采用,然而在新年到来的第二天,美国发生的矿难立即引起人们的注意,而这也成为记者追逐的焦点。CNN和美联社不时查询联邦档案,揭露出出事煤矿的种种违规行为。

西弗吉尼亚州州长乔·曼基2日正在亚特兰大市访问,爆炸发生后,他紧急从佐治亚州返回西弗吉尼亚州,并来到发生矿难的地方,对矿工家属展开安抚工作。然而作为一州之长,所能做的似乎暂时只有这些,在问到煤矿的违规生产上,他则称自己没有收到任何报告。

萨戈煤矿所在的国际煤矿集团立即派出一名副总负责协调和应对媒体的工作,媒体的采访也集中在他身上,由于他的主动应对,虽然被媒体爆出很多违规记录,但仍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国际煤矿集团的老总、亿万富翁罗斯主动回应矿难,当然其中主要阐述的是自己的煤矿过去的安全生产业绩。

据西弗吉尼亚当地媒体报道,数个矿工脸上沾满煤渣和灰尘,脸上带着惊恐的表情站在矿井周围,矿工之间以及矿工和家人之间互相交谈着,但是他们被煤矿公司老板禁止和记者说话。

狭小的升降机、摇摇晃晃的穿梭式矿车还像以前一样钻入山肚子里,把矿工送进矿道。矿道里非常狭窄,为了采掘有些矿层,工人们有时仍要手脚并用地爬行。此外,矿道里一如既往的黑暗,肮脏,有些地方还很危险。不过,如今的美国早就不是用镐和铲挖煤的时代了。矿工在采矿现场数米之外操纵着连续采煤机和其他设备,就像是操控着一台庞大的遥控玩具车。

美国矿工死亡率为什么比较低

法律上:美国在矿业方面有严厉的法律,美国所有的矿山业都得到了1977年联邦矿山安全健康法的保障,这项法律已经存在了27年。美国境内所有固体采矿业都受制于这项法律。矿工在美国法律下享受广泛的权利,他们可以拒绝从事他们认为有危险性的工作。

管理上:劳工部下设矿山安全健康局,成立于1910年。它可以对美国所有的矿业进行安全的监督,法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规定其控制管辖权是凌驾于州法之上的。每年对地下矿山企业进行四次调查,对地面矿山企业进行两次调查:通过自由选举在每一个矿山企业中选出矿工代表,和美国矿山安全健康局的代表一起展开调查。如果矿工感觉矿井的条件不好,可以向矿山健康局投诉。

培训上:所有矿工在上岗之前要接受培训,上岗后,每年还要接受再培训。如果发现矿工朱按要求受到安全培训,劳工部部长或授权代表签发命令,要求该矿工立即撤出煤矿,直到受到法律规定的培训为止。

技术上:机械化生产在美国矿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美国矿井比中国矿井提供了更良好的通风系统。另外,美国矿井还采用了一种叫岩粉的物质,也就是粉碎的岩石。在矿井入口的四周涂抹这种物质,这么做的目的是有效地抑制爆炸的延伸。

美国年轻人爱,上当矿工

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以前是美国煤炭业的中心。过去十多年里,这儿的煤矿大多关闭。现在,由于全世界能源儒求的快速增长,这儿的煤炭业开始复苏。2004年,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一带的煤炭公司开了多年来的头一次联合招聘会,有800多人涌到会场,争抢200个工作岗位。最近5年,这一地区的社区学院开办的矿工资格证培训班一直招不到足够的学生。现在,这类培训班人满为患,一再扩招。

美国矿工不算高危行业

为了吸引年轻人来当矿工,煤炭公司竞相建立激励机制,包括提高起薪、贴补员工的房屋保险和汽车保险、增加员工的医疗保险等。这些待遇,老一辈矿工是不曾享受过的。“在这儿,煤矿工人的收入算很高的了,比沃尔玛超市还要高,比当狱警也高。”

如今美国的煤矿工人可谓武装到了牙齿:头盔、矿灯和防护眼镜必不可少,身上还背有自救装备,比如防毒呼吸系统、逃生或等待救援时的必备物品,总共重达十多公斤,时刻不能离身。

美国是世界主要产煤国之一,近几年,美国煤矿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年产商品煤10亿多吨。而美国通过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管理法律,提高执法力度,近20多年美国煤矿安全事故并不多见。不过,矿难仍然是难以避免,这次矿难对于美国的煤矿安全生产体系也提出了一个挑战。

从美国这次矿难看美国煤矿安全经验

1、立法先行重在执行

1977年,美国修订完成《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法律的出台标志着美国煤矿业生产从此走上事故低发率的新阶段。在这次萨戈煤矿发生爆炸之前,在?2月22曰,联邦安全检查刚刚结束,提出了一系列整改意见。然而仍然发生了煤尘引爆事故,看来严格的法律更需要严格的执行。

2、严厉处罚高额赔偿

事实上,美国煤矿安全部门执法非常严格,美国煤矿安全部门对唯利是图、违反规定生产的矿主惩罚严厉。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执法过程中,安全部门指出了208处违规,其中有96起属于产重违规,而处罚金额每项只有250美元。

3、机器人参与组成专业救护体系

美国《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规定,井工矿矿主必须确保具备进行紧急救护的能力。目前已经有四支救援队同时展开救援,联邦煤矿安全署同时派出救援机器人参与救援。先进的救护体系也保证煤矿事故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灾难。

美国治理矿难的四个有效路径

1、居安思危的防范理念

在美国人眼里,任何时候矿工都是”非常非常危险”的职业。美国所有煤矿一律被视之为存在危险气体,必须接受检查和监测。

2、铁的监管手腕

美国所有地下煤矿,每年必须接受联邦机构四次检查,联邦检察员获得授权,在紧急情況下有权当场关闭矿场。

3、强化矿工权益、灾难防护立法和逃生训练

按照美国法律,矿工们有权随时要求联邦机构派员检查矿场状况,煤矿的各项标准都大幅度提高,确立了关于矿工健康的标准,保障矿工因黑肺致病致残的福利。

4、痛定思痛的觉悟

在矿区,到处可见历史上矿难事故的纪念碑。博物馆矿难事故的展出,提醒每一个人,不要忘记此刻在地底下几百米深处工作的矿工们。

强大的工会组织为矿工作后盾

智利矿难中的中国“救援哥” 篇6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 安第斯山脉西麓。东与阿根廷为邻, 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 西临太平洋, 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南北长4352公里, 东西宽300多公里 (最窄处仅96公里) , 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该国地广人稀, 但矿产资源丰富, 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生产和出口国, 被誉为“铜之王国”。早在5年前该国的人均收入就超过1万美元。

2010年8月5日, 位于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的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事故。下午14时, 采矿队负责人乌尔苏亚头顶突然传来巨大的震动和轰鸣声:“塌方了, 快去找紧急逃生口!”这是他的第一反应。当过30多年矿工的乌尔苏亚几乎经历过井下的各种危险, 但这一次, 情况要凶险得多。还没等他喊出口, 巨大的岩石从上方滚落, 将矿工们出井的通道截断。塌方震落的烟尘充满了矿井, 大伙几乎看不清任何东西, 双眼像被灼烧着一样剧痛。

他们在黑暗中相互呼喊着排成队伍, 摸索着寻找通风隧道, 可赶到那里不由大吃一惊:塌方滚落的石头已将通风口完全堵住!大家意识到, 所有的逃生通道都已被切断, 唯一可做的便是等待救援。但他们位于距离井口700米的深处, 即便是最先进的救援挖掘机器也不可能马上找到这里。

于是, 乌尔苏亚召集了被困的33名工人, 根据记忆找到井下一处避难所, 这里储存着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食物和水源, 但只够两天。为让有限的食物维持得更久, 矿工们开始实行食物配给制:每人每两天仅能分到两勺罐头, 一口牛奶, 再加上半块饼干。

在他的指挥下, 大家用井下卡车的灯照明, 并为头盔探照灯和手机充电。虽然没有信号和外界联系, 但这至少能让矿工们知道日期和时间。当然, 处于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封闭井下, 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一个多月后的9月20日, 乌尔苏亚和工友们隐约感到头顶上仿佛有细微的钻井声, 这才感到一丝生的希望。

当时, 为救出被困在700米地下的矿工, 智利政府在制定救援计划时, 首先选定由中国三一集团设计生产的SCC4000型履带起重机承担起吊救援舱的重任。同时, 三一集团驻智利分公司的工程师郝恒, 也奉命作为起吊作业的操作手随同设备一同抵达, 向智利救援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郝恒看到, 在智利政府向世界各国的积极求助下, 参与救援的团队差不多成了一个“联合国”。加拿大的钻井工程师带来了高强度的钻井设备, 美国宇航局的专家也来了, 他们按照宇航员太空生存的经验, 为矿工们制定井下食谱。

为保障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 9月29日, 郝恒和智利最大的吊装公司BURGER还专门进行了救援演练。10月6日上午, 智利晴空万里, 救援现场一片忙碌。铜矿所在地圣何塞城原本安静的道路上, 突然有警车穿过, 紧跟在警车后面的是6辆卡车组成的车队, 车上载着漆成鲜亮红色的中国自主设计、研发、制造的重型起重机部分零件, 浩浩荡荡开往智利矿难救援现场。

成为“工地明星”

根据智利政府的安排, 救援第一步是先打通输送管道, 将药物和信息输送下去。第二阶段是打钻救援通道。郝恒说, 他知道的是打了三条, 因为下面是岩石, 最初进行得很不顺利, 所以有专家预测最快到圣诞节才能把人救出来。后来因为摸索出了一些窍门, 救援通道才逐渐打得快了起来。

自打接到救援任务后, 郝恒的心里就始终绷紧一根弦, “因为不同于以往的施工任务, 这是一次事关重大的救人行动!”他说, 自己与这台参与救援的起重机一样, 都非常“幸运”。

在智利已经生活了一年多的郝恒, 对这个不为国人熟知的南美小国十分了解。在这个中等发达国家, 矿工每年的收入差不多相当于人民币30万元, 再加上智利矿难的几率极低, 所以很多人都喜欢选择这种职业, 这次受困的矿工中, 甚至还有一名前足球明星。

郝恒驾驶的这个有“神州第一吊”之称的大型起重机, 主臂长42米, 自重300吨, 能轻松吊起400吨重的东西, 是现场最大的救援装备。很快, 他和这个“庞然大物”就成了“工地明星”。很多外国人一看到它就惊叹不已, 称赞“中国装备了不起”!

后来不少到过中国旅游的智利人听说他来了, 赶紧跑过来, 用学到的唯一的中文跟他说“你好”, 然后用相机比划着要拍照。短短几天时间, 主动要求同郝恒合影的智利朋友竟有2000多人!

因为郝恒的形象出现在了智利的报纸电视上, 他成了名人。他和同伴去智利小镇上买符合救援要求的厚底鞋时, 鞋店老板认出他来, 追出20米远, 硬塞给他们每个人一袋巧克力, 一边的西班牙语翻译告诉他, 这是感谢中国派他过来。

铜矿位于沙漠中, 现场布满砂石, 每个施工单位被严格划分开来, 那里的天气白天穿短袖, 晚上就得换上棉袄, 由于紫外线太厉害, 所有裸露的皮肤必须擦上防晒霜。在矿难救援最关键的4天里, 郝恒就住在起重机旁边的集装箱房子里, 除了洗澡之外一直不离开核心区。“一旦第一方案有问题, 我们马上就要投入‘战斗’。”

10月9日上午8时许, 智利矿业部长劳伦斯·戈尔伯恩忽然宣布一条惊人消息:历时33天, 他们使用的“Schramm T-130”重型挖掘机完成了对长达624米的隧道的挖掘!这意味着, 被困于铜矿深处的33名矿工的最终获救已经指日可待。

这一好消息, 令在场的人们顿时欢呼雀跃, 欢呼声、掌声、祈祷声和歌声响成一片。苦苦守候了60多天的矿工家属们彼此拥抱, 流下了热泪。他们从事故发生后就一直住在铜矿旁边的简易帐篷里, 等待着亲人获救。

根据计划, 为防新的塌方, 洞壁加固后, 郝恒将用起重机放入智利海军特制的救人用搭载舱, 然后将被困人员分批吊出。

这种救生舱总4米高, 重460公斤。舱体采用的是网状墙, 通风。即使身高1.85米、体重180公斤的人, 站进去也很宽松。它只能容纳一人。考虑到矿工升井过程中可能遇到身体不适, 救生舱触碰石壁等情况, 救生舱还配备了供氧、通信设备以及绷带等。矿工还将戴上特制太阳镜, 避免眼睛见太阳光后受伤。救生舱在正常情况下的升降速度为每秒1米。估计每名矿工升井需耗时30分钟左右。

10月10日, 救援舱升降实验前一天, 现场的工程人员就集中测试救援舱的舒适程度。郝恒发现, 救援舱的四周由网状铁栅围起来, 外面被漆成智利国旗的蓝色。它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都在侧面装有四个轮子, 以便在管道里滑行。

令人感动的是, 当地面救援人员开凿救生井时, 井下的被困者也展开了自救。他们需要挖出1500吨的碎石。为此33名矿工被分成3班, 轮流工作8小时, 完成清理碎石等各种任务。

工作之余, 一根连接地面的光缆能让他们观看电影或者足球比赛的录像。当然还要运动健身。矿工们每天必做的另一项任务则是给家人写信, 他们特别提醒救援人员一定要送笔和纸下来。

日子“有条不紊”地继续着。随着救援搭载舱准备就绪, 救援人员开始草拟出井顺序。当矿工们得知将按次序被救出时, 许多人都提出最后升井。他们还商量好, 升井后一起出书, 然后共享利益。参与救援的一位专家感叹道, 从被困的第一天开始, 这些矿工就做好了等待漫长救援的准备, 他们组织严谨, 团结合作, “都不需要我们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让“中国制造”名震世界

10月13日, 救援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 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着这里发生的一切。救援现场那个“巨无霸”吊车更是格外引人注目。因它的履带吊上, “SANY”的logo被遮盖了, 为了将logo竖起来, 郝恒绞尽脑汁, 刚好看到现场有几个配件箱, 上面印着大大的“SANY”, 他把它剪下来, 树立在履带吊旁。这样, 来自中国的“SANY”将通过电视转播, 告诉全世界的观众:“中国制造”在国际救援中担当了应有的责任。接着, 他又剪下较小的一块, 贴在身上, 看到这一幕, 智利朋友都幽默地喊他“China SANY”, 每当这时, 这位山东汉子总是答应得很大声。

在正式救援前, 为做到万无一失, 救援队上下空载了三四次救生舱。接着, 运送5名救援人员下矿井, 为矿工检查身体, 并讲解如何操作救生舱。所以, 第一次从放下救生舱到拉上来共花了将近50分钟。后来快多了, 17分钟后就能放下去, 快的9分钟就能拉上来一个。

11时43分, 第一名被困矿工被成功从井下运送到地面。那一刻, 人们太激动了, 掌声和欢呼声顿时响起来, 很多人兴奋得落泪。总统走上前来, 给这位矿工一个深深的拥抱。郝恒见证了这生命的奇迹, 但他无法走出驾驶舱和大家一起庆祝。灵机一动, 就干脆鸣笛祝福他们。无意间, “中国制造”又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北京时间14日上午8点56分, 第33名矿工、54岁的矿工负责人乌尔苏亚成功升井, 智利总统皮涅拉在井口迎接最后一名英雄的胜利回归, 现场响起了持久的掌声。至此, 智利营救被困矿工行动取得彻底胜利。

事后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 郝恒自豪地说:“虽然面对德国、美国、日本等重工业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 但中国自产的装备能被智利政府‘相中’, 承担起如此重要的救人任务, 表明了中国重工业已得到了国际的肯定和认可!”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 智利被困矿工救援工作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重型机械设备, 中方有关企业还派员专程赴智利进行协助。中方很高兴为智利矿工获救作出自己的贡献。

晓苏新作《矿难者》的悲悯情怀 篇7

这是晓苏底层叙事的创新之作, 故事仍旧发生在那个典型环境——油菜坡。大斗和小斗两兄弟, 为了生计, 同在河南的一个矿洞里挖煤。小斗挖煤挣钱, 是为了修补家里裂了大缝隙的石头房子, 为了供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谷雨念书, 为了老婆柳絮能买上柴米油盐。而哥哥大斗呢, 目的则更为简单实际:他因为相貌实在是难看, 脑袋顶上长着一头令人生畏生厌的瘌痢, 一年四季只好用布帽遮羞。以至于40多岁了, 还是光棍一条, 找不着老婆。于是, 他就想到矿洞里靠挖煤, 想攒够五千块钱, 好到宜昌去种植头发, 改善形象, 找一个老婆。可是, 遗憾的是, 大斗没能如愿攒够植发的钱。更加不幸的是:他的兄弟小斗, 却在一次井下透水事故中, 死于矿难。大斗的母亲, 为了维系这个残破的家, 欲说服丧偶的儿媳, 让大斗来填房。柳絮因为爱慕虚荣, 加之讨厌木讷呆板长着一个瘌痢头的大斗, 不愿改嫁, 倒是有意嫁给驾着皮卡车盖了三层楼房开着棺材铺的中年丧偶的成功人士老皮。精明的婆婆百般阻止, 却无计可施, 眼看肥水就要流进外人田, 眼睁睁看着媳妇即将改嫁他人。不料, 木讷的大儿子大斗从矿上带回一条惊人的消息:小斗是自寻死路自己奔向透水的矿底的, 矿上20万元的天价死亡赔偿金是他用自己的性命讹到的!婆婆以为抓住了媳妇的把柄, 以天价赔偿金有可能被矿上追回相要挟, 逼迫柳絮不得另嫁他人。谁知, 性情刚烈倔强的柳絮不为所动, 不惧压力, 宁可天价赔偿金被追走, 也执意要改嫁老皮, 不嫁大斗。然而, 小斗遗物一个小黑包内一本旧书中夹着的一张小纸条, 敌过婆婆的声色俱厉与大斗的拳头哀怜, 让柳絮回心转意, 无可奈何只得同意改嫁形貌丑陋脑壳差一根筋的大斗, 肥水终究没有流进外人田。若问小斗遗言何所有?却原来是聪明善良勤劳的小斗, 为了阻止打了40多年光棍酒后欲去寻妓的哥哥, 担心他会染上致命的爱滋病毒, 而用自己的生命, 毅然寻死, 将原本有可能是大斗妻子的老婆柳絮还给哥哥, 以便结束大斗的光棍生活!——一个普通的矿难故事, 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便不由得不令人感到格外沉重与震惊!

这实在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城乡二元结构急剧调整的当下中国, 追逐物质财富的最大化, 迅速改变个体生命的生存境遇, 似乎成了当代国人一个怎么绕也绕不开的话题与目标。相对于以知识获取报酬的流动智力群体, 大量的没有受过多少文化教育的农民群体, 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与利益分配中, 似乎更显劣势。他们在劳动分工中, 更多的是在从事着“脏、乱、差、危、险”的工种。伴随着打工浪潮的席卷, 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者主动或被动地进城下井挖煤找矿, 从事着危险程度较高、待遇较差、权益保障较低的重度体力工种, 在突如其来的人祸天灾中, 他们往往首当其冲迎面遭难, 甚至会失去最宝贵的生命。作为一位有着强烈忧患情怀与极大社会责任感的作家, 多年来, 晓苏一直以强烈的人文精神, 孜孜不倦地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以油菜坡人为代表的转型期当代中国底层人物的挣扎无奈与抗争, 为维护他们仅剩的可怜尊严而呐喊, 用文学的方式为他们所遭受的命运不公而疾呼, 为他们的愚昧与冥顽而疾首痛心!——“拯救国人的灵魂, 拯救当下知识分子群体渐趋失落的尊严, 拯救城乡二元结构中左冲右突不得解脱狼狈不堪不堪重负的农民群体的魂灵, 拯救日益式微渐行渐远渐趋消失的田园牧歌与农耕文明”, 一直是晓苏文学创作的主题。

矿难定位技术在救援中的应用 篇8

1 RFID系统的主要特点与原理

RFID统称为射频识别技术, 此技术是通过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方式来完成地面与井下的非接触双向通信。从而可以达到井下人员识别以及交换数据等目的。RFID系统相比较于其它接触式识别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该系统的射频识别卡不需要和读卡器接触就可以在近百米的范围内实现不同的人员或者仪器在静止或移动状态下进行自动识别与定位。

RFID系统大多数情况下由识别卡与读卡器两部分组成[1]。射频识别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功能模块、电源、存储器、天线等, 存储器一般指的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一般将天线连接至射频识别卡芯片的外部进而和读卡器进行通信。读卡器利用发射天线在一定的范围内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 电磁波的频率和发射天线的尺寸主要由区域大小来决定。而在射频卡内部设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 读写器的发射频率与LC串联谐振电路频率保持一致。在此情况下, 当工人随身配有的射频卡经过发射天线的工作区域时, LC谐振电路受到了电磁波的激活, 从而发生了共振, 电容产生了电荷。其中LC振荡回路的频率可根据汤姆逊公式计算得到:在电容一端的单向导通电子泵输送电荷并且将产生的电荷储存到电容上。在电荷储存超过2 V的情况下, 产生电荷的电容就可以起到提供工作电压的作用, 从而将卡内所存储的自身编号等数据通过识别卡内置天线发射到读卡器上。当读卡器完成接收载波信号的工作后, 对读卡器进行解码和错误校验工作, 在利用RS232、RS422、RS485等差动方式接收在将得到的数据传输至后台系统中进行最终的校核和处理。后台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等形式判断识别卡的准确性, 进行准确的人员的定位。进而针对不同的矿难情况进行有效的救援工作。

2 基于RFID的矿难定位技术组成

为了加快矿难中的营救工作, 近年来矿山普遍采用了传统的有源RFID卡考勤系统的方法进行人员定位管理。主要通过将射频识别卡放置在工人身上, 将读卡器设置在矿井进口或者井下的各个巷道, 运输大巷的入口处。在佩戴此识别卡的工作人员或仪器车辆等经过读卡器时, 识别卡中就会将信息传输到读卡器, 在利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将信息传入服务器中, 在此情况下可以完成对井下人员的识别与定位。在矿难发生的情况下, 能够及时得到井下人员的位置情况。从而能够及时的确定营救方案。根据以上描述的矿山利用的RFID的矿难定位技术, 可以清楚的看出完整的RFID的矿难定位技术有以下几方面组成:根据RFID系统的硬件方面可以分3部分:1) 后台管理中心其中应当包括计算机、数据库服务器等仪器[2];2) 井下接收器基站;3) 井下工作人员识别卡。后台管理中心主要是管理与控制矿山全部的通信定位系统, 信息识别卡主要将卡与人对应, 可以从数据中心的数据库中查到信息。

3 RFID的矿难定位技术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由于井下环境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所以应该对RFID定位技术在矿难救援中应当予以特殊处理。在一般处于沉积环境的巷道中, 围岩岩石一般由非磁性物质组成。所以RFID的矿难定位技术的主要问题是需要对在非磁性物质组成的围岩巷道的条件下对电波传播距离及接收距离进行预估计算, 从而保证读卡器与识别卡的无线交换数据的范围。

要对电波传播距离和接收距离进行预估计算, 就要首先明确自由空间的概念。所谓的自由空间特指理想的无限大的真空的环境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媒质就会具有均匀性、各向同性, 电导率为0、相对介电常数为与相对磁导率为1等特征。由此可见自由空间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在自由空间内, 如果设置一个天线, 则在天线的辐射范围以内可以辐射到的最远距离D的接收点的场强为:其中P0代表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H0代表发射天线的增益;D代表辐射最远的距离;F0代表自由空间场强振幅值。由于当读写器的发射频率与LC串联谐振电路频率保持一致时才会产生接收天线与接收波的极化匹配并且阻抗匹配的效果, 在此情况下理论的接收功率为:其中Pb代表天线发射的输入功率;He代表发射天线增益、Hi代表接收天线的增益;δ代表自由空间的一般电波波长。对于自由空间来说, 在电波传播的过程中产生的衰减可以利用Re来表示。公式可表示为将上述的公式带入其中可以得到由于在井下巷道中接收器所发射的信号会有很多干扰,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接收的场强E为[4]:其中A代表衰减因子。根据研究A和接收器、识别卡的工作频率, 地貌围岩物质的具体情况以及传播方式有关。所以通过以上阐述可以获得实际的天线在传输途中的损耗表达式为:R (d B) =Re (dB) -20lgA-10lgHe-10lgHi根据现场的实验研究围岩的岩石由石英砂和方解石组成。其介电系数和电阻率分别为7.8Ω·m、700Ω·m和4.19Ω·m、1 000Ω·m对频率在900MHz时的传输损耗进行估算。得出在自由空间的情况下, 传输频率在900MHz时传输距离为800m左右;对于巷道内含有耗媒质的情况下, 传输距离将会降至790m左右但是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大多数矿山来说900MHz就可以满足矿难定位救援的需要。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将RFID作为矿难定位技术在矿难救援工作中的应用, 介绍了RFID系统的主要特点与原理、基于RFID的矿难定位技术组成、RFID的矿难定位技术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等内容。旨在为提高我国的矿难定位技术在救援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RFID系统,后台管理中心,识别卡,接收器

参考文献

[1]于兴启, 蒋纯波, 赵继军, 等.一种新型射频识别天线的近场分析及应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24 (3) :31-35.

[2]刘玫, 李辉, 顾亮.射频识别技术软硬件系统研制[J].电子技术, 2008, 3:29-32.

[3]王增和, 卢春兰, 钱祖平.天线与电波传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下一篇:烟雾与温湿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