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处理

2024-08-19

作文处理(精选12篇)

作文处理 篇1

在考试中, 常常会出现作文来不及做、作文中间卡住、作文无法煞尾等情况, 大大地降低了应考作文的得分率。但如果能采取一些应急的处理办法, 往往能出奇制胜而挽回败局, 相对提高应考作文的成绩。

一、移花接木法

就是将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 在文章的结构上, 或者有关的人物上, 或者表达的主题上, 或者列举的论据上, 诸如此类, 稍加变通和更换, 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 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 写作时间不足时可以运用, 写作时间有余时同样也可以运用。

二、直接代入法

考试时, 由于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前半部分的基础题上, 而导致后半部分写作题时间仓促, 客观上已不允许再进行仔细的构思。与其紧扣考试作文的命题及要求写一半, 还不如稍偏离命题及要求完成一篇。因为阅卷者很讲究作文的完整性, 所以在这种节骨眼上, 不妨将平日自己印象较深而又在内容与写法上较为近似的文章改头换面直接揉进去。

三、将错就错法

在应考作文时, 有时由于审题不慎, 写对一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 但若重新构思则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 与其更弦改辙写上半篇或几段, 倒不如将错就错完成通篇文章。当然要尽可能靠近考题、力挽残局, 在扣题点题、分析总结上下工夫, 在议论抒情、结论收尾上做文章, 这样, 说不定会使文章宕开一笔、绝处逢生。

四、编拟提纲法

考试中, 有时由于忙于攻基础做小作文, 以致留给大作文的时间所剩无几, 无论如何快速, 也为时不够, 与其只写一个开头或者干脆空着, 还不如列个提纲来得划算。当然提纲尽可能详细具体, 至少能让阅卷者看出文章的结构、主题及大致的内容, 如有可能再补写开头与结尾, 让阅卷者略睹文采。

五、留空凑补法

考试作文时, 因为事先不曾列提纲, 写了一半写不下去的情况也是较为多见的。多数考生往往会冥思苦想、咬笔待续, 越想越觉得时间紧迫, 越想越觉得衔接不上。这时不如留出一段空白, 先将自己构思过的内容写下去, 待思路畅通了, 内容回忆起来了, 或者全文完成了再来进行弥补拼凑, 那也是为文的上策。

六、回扣标题法

不管在何种情况下, 作文中的扣题是极为重要的, 更何况在考试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下, 尤为需要。如某地一年中考作文题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 在记述了某件事情之后, 一旦想不出更好的结尾方式, 就不妨以“对我来说, 这是一次多么不寻常的考试”来作结。有了这样一句扣题的结尾, 作文分数就有可能明显上升。

七、照应开头法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都比较讲究首尾的照应, 如果应考作文一时寻找不出更好的结尾, 就可以采用照应开头的方式来写。有一年高考的作文题为《树木·森林·气候》, 有位考生以副标题“我·家乡·祖国”作文, 开头写的是“朋友, 你若问我, 你爱你的祖国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你再问:你爱你的家乡吗?回答还是肯定的。然而, 我还要告诉你:我首先爱我自己。”而结尾则写道:“朋友们, 用自己的心去爱吧, 去爱这片片森林, 去散发自己的氧气吧。如果, 你想爱得深, 你想爱得多, 首先, 请你爱你自己吧!”这个结尾用的就是照应开头法。

八、画龙点睛法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 适当的议论往往能点明题旨、深化主题, 而当应考作文最后来不及结尾时更要进行相关的议论来总结点题。这既是迫不得已的办法, 也是为文应急的措施。如一篇题为《唠唠叨叨的姥姥》, 文章主要通过对姥姥“唠唠叨叨”的性格刻画, 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 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的现实, 更重要的是从姥姥那种念念不忘过去的唠叨中启发人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勤俭品德。文章最后运用画龙点睛的方法作结:“我明白了, 我住校时缺少的, 就是姥姥的唠叨。”

九、抒情号召法

无论是记叙文, 还是议论文、应用文, 都可以运用抒情的手法、号召的形式来结尾, 当考试中来不及写其他更完美的结尾时, 我们就可以简单地以抒情号召的方法来进行。不过, 抒情号召之笔, 一是最好不要唱过分的高调, 二是要比论点更深刻些。

以上是考试时应急处理作文的九种方法。不管怎么说, 要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使作文仍能得到相应的好分数, 关键在于要有临阵不慌的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否则, 上述方法也可能是用不上、用不好的。

摘要:在考试中, 常常会出现作文来不及做、作文中间卡住、作文无法煞尾等情况, 大大地降低了应考作文的得分率。但如果能采取一些应急的处理办法, 往往能出奇制胜而挽回败局, 相对提高应考作文的成绩。

关键词:考试作文,应急处理,方法

作文处理 篇2

现在,市场上卖的玩具越来越多,特别是装有电池的玩具。男孩喜欢玩具汽车,女孩喜欢玩具熊,可你知道吗,如果电池用完就一扔,却是多么大的`浪费和危害?

记得有一次过生日时,舅舅送我一个会唱歌的布娃娃,我非常喜欢它,天天爱不释手,听它唱美妙的歌声。但是没过多久,布娃娃的歌声就消失了,我想:用了这么长时间,也该没电了,扔了吧!

“哎,别扔!”爸爸连忙对我说。

我奇怪地问:“为什么?”

爸爸说:“傻孩子,还可以再利用呢。这个电池虽然在布娃娃上不能用了,但是在遥控器上还可以接着用啊。”于是我把电池装在了遥控器上,嘿,还真好用。

过了一段时间,遥控器的电池电力又用完了。我想:用了这么长时间,电力应该没了,那可以扔了吧。爸爸见了,连忙阻止我,说:“如果随便扔到土里,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同时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呢。”

“那这个废电池该怎么办呢?”

“废电池可以回收,再生利用,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岂不一举两得?”

作文处理 篇3

常听有些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由此可見,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大纲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写日记,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百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同时,在课内作文的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记本班一位最熟悉的同学》,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看谁观察得细,写得像。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写的人的特征来写。总之,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须让他们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

有了观察的基础,也就做到了言之有物,下一步就要运用你的思维来构思文章内容,因为上面讲到文章要有真切的内容,那构思文章内容就是写成一篇好文章的首要一步。所谓“构思”,一般地说,是指从积累材料、确定主题和文体之后,包括如何提炼和表达主题,选用材料,到安排结构,拟制提纲结束,起草之前的一阶段之中的思维活动,均属于构思范围。通俗地说,就是立意谋篇。它包括确定中心、择取材料、安排结构等。快速写作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于构思。快速写作必须学会快速构思,即学会快速立意,快速选材,快速安排结构。立意既要新,又要快。一个题目有许多角度可写,同一个材料可以表示多个中心,如果凭空去想,挖空心思,必然慢,如果在借鉴中求新,有据可依,立意就会快许多。立意要快。审题后,根据题目要求迅速选择材料,把与题目有关的材料迅速搜索出来,迅速作出决断,将选用的材料概括写在稿纸上。安排结构要快。结构安排的先后、详略,应取决于表达中心的需要,也应注意材料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如一个班级同样参加一次拔河比赛,在比赛中每个人都都出了力流了汗。事后,大家同样写《记一次拔河比赛》,可是写出的作文差异很大,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每个同学构思能力存在着差异。我们构思文章内容时,范围要宽,要多角度去考虑,去展开联想。就拿写《我的老师》这样一篇文章来说吧,许多同学常常只会从眼前的班主任、语文老师中寻找,去构思,却忘记了教过自己的还有许多老师,体育老师、音乐老师、地理老师、老校长,以至幼儿园的老师……这样一来,写作题材不就宽广了吗?写出好文章,构思内容还应有好习惯,要有顺序,不要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而是要对构思的内容有个连贯的回忆、安排。这样也做到了言之有序。当然,要写出好文章,还需要有文字功底,有动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观察让学生“言之有物”,在发挥你思维的作用让他们“言之有序”,最后再把这些都表达出来做到“言之有理”。就是要求学生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进而达到词能达意,中心明确,重点突出。训练学生“言之有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如何进一步研究分析事物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如何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过程,也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机结合的过程。要使学生“言之有理”,老师一是要结合学生实际,指导学生审题、立意、谋篇,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去认识事物并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和想象。二、是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字、词、句、篇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三、是要让学生将平时积累的词汇尽量应用于自己的作文中,并注意培养学生写完后修改的习惯,作文修改就像烹饪的翻炒。在烹饪的过程中,我们要调整火候,不断翻炒,才能使菜肴更有味。写作文同一道理,也需要不断地修改。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一篇好作文,既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教学生写作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地修改,把不必要的字词删去,适当加入一些有助于突出主题的句子,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真正做到“言之有理”。

教材内容的作文素材化处理 篇4

如果没有平时长期的扎实的积累, 考前的强化往往于事无补。因此, 倘使我们能把自己多年来使用过的相对比较熟悉的教材内容, 进行有效整理挖掘, 做一些作文素材化处理, 完全可以成为作文写作的“源头活水”。一套中学教材如同一座材料仓库, 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学生作文不仅要从生活中取材, 从课外阅读中取材, 更不可忽视课本这个作文材料源源不断的“江河湖海”。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这里所说的“教材”, 不仅仅是语文教材, 还包括除语文之外的数、理、化、生、政、史、地、外、音、体、美等所有学科的教材, 它们都可以成为作文素材的来源。

通过多年来教育教学实践的运用和思考, 笔者以为教材内容的素材化处理,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下点力气, 花点功夫。

一.注重从教材中搜罗整理、分类归纳大量的哲理名言、古典诗词佳句, 引导学生在作文中灵活运用, 给作文增添亮色。

学生能在考场作文中活学活用教材中的素材, 往往会取悦阅卷老师, 赢得优势分数。翻检学生使用过的各科教材, 其中丰富的名人哲理名言, 浩如烟海的诗词佳句, 俯拾皆是, 成为时刻涵养我们精神世界的心灵鸡汤。文史学科教材中贯注着古今中外大量的哲理名言和诗词佳句。从以孔子、孟子、墨子为 代表的儒家,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 到中外思想家、哲学家和改革家, 他们的思想以他们的著作为载体, 启迪着后人。教材在介绍这些人物时, 往往都要介绍闪耀着他们思想光彩的文字、诗词, 自然就成了我们搜集素材的范围。例如, 《论语》选篇一直是中学语文不可更改的经典, 初中、高中阶段都要学习, 已经进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数理学科的教材中有着大量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介绍,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成为科学大家的同时, 又往往有着丰富的人文素养, 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睿智的名言警句。

在诗词名句的素材搜集方面, 只要下功夫, 处处皆精华。从《诗经》开始, 历代都有精品杰作被选入语文课本, 每每到高考、中考时, 都要归纳整理, 让学生进行反复记诵。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都成了人们心中不朽的文化丰碑。每一个经受了长期诗歌文化 浸润的有心人, 拿起笔来都能信手拈来。在整理积累时, 可以让学生分类归纳, 比如热爱家国类、珍惜时光类、教育励志类、人格品质类、情感友谊类、风光景物类、哲理思辨类, 等等, 便于学习运用。这里以中学语文中荀子《劝学》为 例, 围绕“学习问题”可以归纳出来的名言警句类素材有:

①强调“学不可以已”。

②学习上要不断地反思自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学习上要重视积累,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④学习贵在坚持,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二.通过课本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的主题多角度筛选, 把它作为素材恰当地转化为作文题材, 使作文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各学科的教材, 都精选了本学科中人类精神文化、科技发明、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精华, 其中涉及到了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人物和事件。他们高尚的思想人格、杰出的科技贡献、耀眼的文化艺术创造及 在历史舞台上的重大活动, 都给后人以启发和激励。这些素材经过加工都可以进入作文, 成为作文的丰富原料。孔子、司马迁、李白、杜甫、海伦·凯勒、海明威、史铁生……他们的思想灵魂、文化成果、 人生史事都会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生活思考。课本上反映的历史上每一次改革、重大政治事件、科学发明、技术革命等都凝聚 了许多人的奉献和牺牲, 都伴随着一些震撼人心的人和事。这些都是素材的来源。同时, 教材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名人名言、人物传记、成语故事、逸闻趣事、寓言故事等, 都可以通过教材的延伸拓展, 成为作文素材的丰富源泉。

这里不妨围绕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积累素材列举一些事例, 以供学生参考仿照。人物故事类如:

①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尘世的忧伤化作优美的诗句, 个人的感伤上升到人类的关怀, 愿每个人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却把自己拒绝在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天堂之外。

②朱自清《荷塘月色》 : 外面世界的光线很暗, 于是, 走进清华园看荷塘, 用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伤从文学的门廊走过。

③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用博爱搽亮种族的锈蚀区, 用仁慈图绘种族的灰色彩, 告诉人们, 什么是自由、民主、平等与光明, 用最嘹亮的歌喉唱响古老的黑人灵歌。

④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求知的渴望, 乐观向上的态度, 对人类的真挚友爱, 一只丑陋的小鸭, 在精神的上空飞翔成一只白天鹅。

历史事件类如:

①《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看清局势, 胸有成竹, 舍身救国。

②《勾践灭吴》:勾践矢志不移, 存恤爱民, 终于流芳百世。

③杜牧《阿房宫赋》:秦国, 永远的强者, 永远的辉煌, 可也是永远的奢靡的笑柄。于是告诉人们, 俭守天下, 爱民应如子。

④苏洵《六国论》:占六国天时、地利, 却不占人和, 面对强者, 请直起自己的胸膛, 无使积威之所劫!

三.提炼教材中课文作者与作品人物的闪光思想和人生感悟, 进行整理归纳, 转化为作文的素材, 运用到作文中去, 可以显示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巨大魅力。

翻开教材, 我们会发现, 许许多多的作者, 不仅他们的作品被人喜欢, 而且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操, 以及作品人物的形象魅力同样感染和教育着学生。例如, 以作者人格魅力感染人心者如:

①屈原《离骚》:为国的忠贞, 虽九死犹未悔, 以香草, 芰荷为裳。只可惜, 在小人奸诈, 君王昏庸的压迫下, “美政”的理想化作汨罗江上的一道忠魂, 五千年来, 飘荡在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

②司马迁《报任安书》:承受世间最痛的苦痛, 屈辱匍匐的活着, 在历史的绝壁上顽强地让思想蔓延, 煌煌巨著照耀整个文学天空。

③杜甫《登高》《蜀相》《兵 车行》:百年多病之躯, 历经沧桑, 用浑浊的的泪眼, 凄凉的心境, 悲万里清秋, 怜天下苍生, 以沙鸥的姿势深沉地栖在顿挫之中。

④史铁生《我与地坛》:不能承受生命之痛, 残疾的躯体, 在轮椅上思考, 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 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 应该健康的活着, 恪守并遵循生命的轨迹。

⑤苏轼《赤壁赋》:朝廷容不下你的八斗才情, “乌台诗案”的风波涟漪将你倾覆得山高水远, 一爿草屋, 一杯辣酒, 一支怨曲, 再加上一两清风明月, 天地之间, 顿时, 横贯豪迈之气, 大江东去, 淘尽风流无数, 赤壁江边, 临风而立, 一立就是千年, 转过烟云之身, 你依然是遨游的飞仙。

以作品人物的形象感染人心者如:

①“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②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 在失聪之时, 凭着坚强的意志力, 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 (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③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 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 他曾说: “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窦娥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和贪赃枉法的桃杌县令的共同迫害, 最后冤死, 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 (关汉卿《窦娥冤》)

⑤夏瑜被捕入狱, 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 在狱中劝牢头造反。 (鲁迅《药》)

污水处理厂游记作文 篇5

10月25日下午,我随着校小记者团来到了繁昌县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位于繁昌县城南区,这个污水处理厂可为12万人服务,可谓是作用巨大,有了它,我们的母亲河――南门河,才能重新焕发光彩。

我们随着工作人员进入了厂房,首先是进水泵房,工作人员说进水泵房是城市生活污水经过污水管网的收集,由进厂主管道流入,在进水泵房的集水井的进口处被粗格栅拦截,粗格栅的作用就是去除污水中大型浮渣,以减轻后续水处理工艺的处理负荷,并起到保护水泵、管道、仪表等作用,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正常工作。当开启粗格栅时,这一组平行的齿耙以匀速向上运动,把拦截到的较大的杂质倒入输送带上,然后运走。进水泵房用来把污水提升至一定高度,后续的污水就以重力作用流淌,不再需要动力装置来提升。同时,通过控制进水泵的工作台数,可以控制污水处理的水量。

我们都专心致志的听着,手上也不歇着,都飞快的记录着,生怕漏掉了一个细节。

我们一行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了旋流沉砂池,这是一个大池子,可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施不被沙粒所堵塞、磨损。因为污水在行进过程中难免混入泥沙,而这个设施就可以将泥沙和污水分开,可以通过水的漩流运动,增加了无机颗粒相互碰撞和磨擦的机会,把砂粒表面有机物擦掉,获得较纯净的`砂粒。在旋流的离心力作用下,这些密度较大的砂粒被甩向外部沉入集砂槽,而密度较小的有机物随水流通过输水管进入厌氧池。到此,污水处理的物理处理阶段已经完成,然后污水就进入了生化处理阶段。生化处理阶段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也就是coD和BoD,以及无机污染物质N和P。

紧接着,我们来到化学处理阶段,厌氧池,氧化沟和二沉池,这三道工序能让水变得更加清澈。

最后一站,也就是中控室了,这里可以控制整个污水厂的运作,这里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变化来调整污水厂的设施,这样才能保持水的清澈,更好的二次利用水资源。

浅析阀门拉伸处理和表面强化处理 篇6

摘要:阀体材料拉伸是根据热处理后来选择,若被加工的选择阀体的材料,无论采用何种不锈钢或铸钢,在没有任何采用合适的热表面处理情况下,一般都很难解决阀体硬度拉伤问题。

关键词:阀门;拉伸处理;表面强化

一、前言

从阀门凸、凹材料入手解决工件的拉伤问题,可以采用硬质合金,一般情况下,由这种材料制作的凸、凹抗拉伤性能很高,存在的问题是材料成本高,不易加工,对于较大型的阀门,由于烧制大型硬质合金块较困难,即使烧制成功,加工过程也有可能出现开裂,成材率低,有些几乎难以成形。此外硬质合金性脆,搬运、安装使用过程中都要极其小心,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崩块或开裂而报废。另外由于硬质合金的组织结构是由硬质的碳化钨颗粒和软的粘结相钻所组成,硬质碳化钨颗粒的耐磨抗咬合性能很高,而钴相由于硬度很低,耐磨性较差,使用过程中钴相会优先磨损,使凸、凹表面形成凹凸不平,如此生产出来的工件表面也会出现拉痕,此时需对阀门凸、凹表面进行研磨抛光后方可进行再生产。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工件,由于其面心立方结构也容易与钴相形成咬合而使工件的表面出现拉伤。

采用合适的铜基合金也可解决工件的拉伤问题,但铜基合金一般硬度较低,易出现磨损超差,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这种材料的性价比较低。对于较大型的阀门,如汽车覆盖件的成形阀门,大量采用了合金铸铁,铸铁只能减轻工件的拉伤,无法消除拉伤问题,要彻底解决拉伤问题需辅以渗氮,镀硬铬等表面处理。但如此制作的阀门往往寿命较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如出现拉伤,又需修并重新进行表面处理。

在阀门材料方面,也有采用陶瓷制作阀门凸、凹并成功解决工件拉伤问题的报道。由于其性脆,成本高,不可能大批量推广应用。对于生产批量很小而形状简单的大型钢材拉伸类阀门,也有采用橡胶等高分子类材料制作阀门凸、凹的报道,此类阀门不会拉伤工件表面,但实际应用很少。钢材拉伸阀门常见的拉伤和磨损以及断裂是目前常见的问题,选材方面也是一直困扰的原因,大型的钢材拉伸阀门除了要求钢材的材质有保证外,尺寸的极限也不得不特殊定制或者锻打,由此也对材质的保证产生非常大的风险,由世界上最大的特殊阀体公司瑞典SSAB阀体集团开发的Toolox新型工阀门钢,是一种具有高韧性、高耐磨性、基本没有内应力的一种预硬的新型工具钢.而且具有非常高的纯净度,晶粒度非常细小,S、P含量极少,析出的碳化物含量少,而且非常均匀. 关键在于几乎不变形的特殊性解决了尺寸稳定性问题和极高的抛光效果也大大减少生产过程的粘着磨损,再则达2米的宽度也解决了阀门选材的尺寸限制。

二、解决钢材拉伸拉伤问题的一些方法

解决阀门及工件成形过程中的拉伤问题应依照减小粘着磨损的基本原则,通过改变接触副的性质作为出发点。以下就构成此对接触副的3方,即被成形工件的原材料方面、工件与阀门之间、阀门方面分别予以分析。

1.被成形工件的原材料方面

通过对原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如对原材料进行磷化、喷塑或其他表面处理,使被成形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非金属层,可以大大减轻或消除工件的拉伤,这种方法往往成本较高,并需要添加另外的生产设备和增加生产工序,尽管这种方法有时有些效果,实际生产中应用却很少。

2.工件与阀门之间

在阀门与成形材料之间加一层PVC之类的薄膜,有时也可以解决工件的拉伤问题。对于生产线通过机构可以达到连续供给薄膜,而对于周期生产的冲压设备,每生产一件工件需加一张薄膜,影响生产效率,此方法一般成本也很高,还会生产大量废料,对于小批量的大型工件的生产采用此种方法是可取的。

3.阀门方面

通过改变阀门凸、凹材料或对阀门凸、凹进行表面处理或者选用合适的阀门材料,使被钢材拉伸材料与凸、凹这样接触性质发生改变。实践证明,这是解决拉伤问题经济而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

规范的热处理工艺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钢材拉伸阀门的结构、阀门钢的力学性能要求等方面需要热处理的配合,特别是大型、复杂的钢材拉伸件,尺寸大对热处理工件的炉内摆放使受热均匀、合理的工艺有较高的要求,尺寸变形和开裂常而发生,较高的硬度对后续的加工也增加难度和周期延长,从而成本提升,瑞典 SSAB阀体集团预硬的TOOLOX拓达钢无需热处理避免了热处理方面的问题,也减少阀门周期,综合成本方面得到降低。

综上所述,解决工件及阀门凸、凹表面拉伤问题的方法很多,对于具体的个案,应根据工件和载荷大小、生产批量、被加工材料的种类等情况选择应用的方法。在所有解决拉伤问题的方法中,以采用瑞典TOOLOX拓达钢为阀门材料和对阀门凸、凹表面进行化学气相沉积、TD覆层处理为最好,其中又以 TOOLOX拓达钢性价比最高。

三、阀门表面强化处理多方面选择

选择一.离子渗氮,为了提高具的抗蚀性、耐磨性、抗热疲劳和防粘附性能,可采用离子渗氮。离子渗氮的突出优点是显著地缩短了渗氮时间,可通过不同气体组份调节控制渗层组织,降低了渗氮层的表面脆性,变形小,渗层硬度分布曲线较平稳,不易产生剥落和热疲劳。可渗的基体材料比气体渗氮广,无毒,不会爆炸,生产安全,但对形状复杂具,难以获得均匀的加热和均匀的渗层,且渗层较浅,过渡层较陡,温度测定及温度均匀性仍有待于解决。

离子渗氮温度以450~520℃为宜,经处理6~9h后,渗氮层深约0.2~0.3mm。温度过低,渗层太薄;温度过高,则表层易出现疏松层,降低抗粘能力。离子渗氮其渗层厚度以0.2~0.3mm为宜。磨损后的离子渗氮具,经修复和再次离子渗氮后,可投入使用,从而可大大地提高具的总使用寿命。

选择二.氮碳共渗,氮碳共渗工艺温度较低(560~570℃),变形量小,经处理的具钢表面硬度高达900~1000HV,耐磨性好,耐蚀性强,有较高的高温硬度,可用于压铸、冷镦、冷挤、热挤、高速锻及塑料,分别可提高使用寿命1~9倍。但气体氮碳共渗后常发生变形,膨胀量占化合物厚度的25%左右,不宜用于精密具。处理前必经去退火和消除残余。在一些成形负荷很小的场合,有时通过添加润滑油或加EP添加剂的润滑油就可以解决工件的拉伤问题。

例如:Cr12MoV钢制钢板弹簧孔冲孔凹,经气体氮碳共渗和盐浴渗钒处理后,可使具寿命提高3倍。又如:60Si2钢制冷镦螺钉冲头,采用预先渗氮、短时碳氮共渗、直接淬油、低温淬火及较高温度回火处理工艺,可改善心部韧性,提高冷镦冲头寿命2倍以上。碳氮共渗工艺如图1所示。

选择三.碳氮硼三元共渗,三元共渗可在渗氮炉中进行,渗剂为含硼有机渗剂和氨,阀门融化其比例为1∶7,共渗温度为600℃,共渗时间4h,共渗层化合物层厚3~4μm,扩散层深度0.23mm,表面硬度为HV011050。经共渗处理后具的寿命显著提高。

作文教学要处理好两种关系 篇7

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之一。但对大部分初中学生而言, 却难以做到, 他们往往只能顾及其一。那么“文”与“质”到底孰轻孰重,孰先孰后? 教师应如何拿捏二者分寸呢?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自己当初年轻又不懂事, 写文章时把文辞漂亮当作工巧。到了年纪大一些,才知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 因此不再轻率地讲究形式的美观、追求辞采的华美、炫耀声韵的铿锵,不把这些当作自己的才能。“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指每当写文章的时候, 从来不敢漫不经心地随便写作,恐怕文章浮华而不深刻。由此观之 ,在“文”与“质 ”间 ,柳宗元选 择了“质”为主 ,“文”为辅。

而当今社会的审美倾向则重外表的华美时尚轻本质的厚重质朴。有些老师、学生也深受这种审美观的影响, 学生写的作文语言华丽却经不起推敲,老师不仔细看,就很容易被作文貌似精致的语言、气势磅礴的排比迷住双眼不经思考而打出高分。于是便 会形成误 导 ,学生就会 认为“假、大 、空”的文字就是写作的真谛。长此以往,学生慢慢有了“包装”意识,懂得如何投评卷人所好, 要么全文充斥一句又一句诗词名句,让自己的文字古典,雅致;要么故弄玄虚,写出的文字深沉、晦涩;要么是诗意的语言,苍白的内容,无病呻吟。这样的作文如空中楼阁, 丝毫不管语言的华美是否与内容匹配。其实写作是心灵里流出文字的一个美好过程, 当包装和浮夸长期霸占和钳制着写作者的心灵时,那些灵性、人性的东西便逐渐消失殆尽。

文章应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 而不是一味追求字面的华丽, 丧失了文字本身的内涵,是绝不足取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都曾倡导“文以明道”,反对浮靡绮丽文风, 而今有些教师因个人喜好或欣赏水平,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由此教师应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 适时发现问题及合理的指导便显得尤为重要。还记得《香菱学诗》中,香菱请教黛玉的一段对话。香菱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 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 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可见写诗也好,作文也好,“质”为主,“文”为辅。否则,就如黛玉所说“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二、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课本阅读本应与 作文教学 紧密结合 ,以引导学生汲取文本中蕴含的写作营养。但实 际情况是 二者像两 条平行线 总不相交。课本教学注重思想内容的挖掘,写作特点也仅是归纳、总结后便了事。而对具体如何写,如何运用不再提及。等学生开始写作文时,学生却不能将课堂讲解与写作相连。其间似乎有一层纸, 蒙在学生眼前。而现在,教师如何才能戳破这层纸,让文本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呢?

1.课后悟。每篇文章都可在老师引导下归纳总结写作技巧, 但必须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绝不能是老师强行灌输。每周让学生归纳一周学到的好词句, 梳理一周学到的写作技巧,并任选一点谈感悟。通过梳理、感悟的过程,是对一周语文课堂很好的回顾,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从而避免了课堂学完课后忘,课文与作文无关的现象,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处理好作文教学中的四种关系 篇8

1.放与收。作文时先“放”后“收”, 这个主张最先是由清代的语文教育家王筠提出的。他在其《教童子法》 中说道, “作诗文必须放, 放之如野马, 蹄跳咆嗥, 不受羁绊, 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此时加以衔辔, 必俯首乐从。”可以看出, 王筠在这里主要是就作文的练习过程来说的, 即先要让学生放开来写, 把思维练活, 然后“收束”而入文章正轨。其实, 不只是作文练习过程要这样, 就是在作文的审题构思中, 也是需要学会先放后收的。从心理学来讲, “放”是一种思维的发散, “收”则是思维的聚焦, 这正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作文能力归根到底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如今的中考作文试题, 其写作角度往往是多向的, 学生在审题时尤其要先作发散性思考, 即先要从不同角度加以审理比较, 弄清其题意的范围或指向, 然后根据材料及提示语, 选择聚焦某一角度, 深入分析, 认真构思, 以保证作文立意符合题旨。如先作发散性思考, 这时思维上就要“收”了, 即要根据自己的写作准备, 从几种意义中挑出一种, 加以聚焦性分析, 并从观点提炼上、素材选用上、结构安排上进行合理构思。由此可见, 这个审题构思的过程就是一个先“放”后“收”的过程。

2.实与虚。任何文章在内容上都离不开具体的材料, 这些具体的材料就是文章中“实”的部分。议论文中材料是为了证明观点的, 记叙文中材料是用来表现主旨的。文章中的材料大致分为两部分, 即作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但不论哪样的材料, 归根结蒂都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的。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就是其“虚”的部分。虚实结合, 即由现象、事实的描述到观点、情感的阐释表达, 乃是写作的一种重要方法。鲁迅先生的杂文多用这种方法。清代唐彪在其《读书作文谱》 中说道:“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 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 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学生作文时, 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 一要善于联想。联想大致可分为①相似联想, 如由“红叶”联想到“火光”;②相关联想, 如由“荆棘”联想到“障碍”; ③对比联想, 如由“黑暗”联想到“光明”等等。若写作记叙文即须如此。二要学会推理。由一叶落而知天下之秋, 能够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表现出独到深刻的见解。写作议论文就需要这样的能力。当然, 在作文中作为思维方法的联想与推理往往是共同作用、相辅相成的。

3.小与大。从看似细小的事物中揭示出大的生活道理, 这也是作文中所存在的一种很有意义的对立统一关系。作文是生活的反映, 生活的道理必然存在于生活的点滴之中。重大事件固然也包含有生活的道理, 但这样的材料大多司空见惯, 缺乏新鲜感、实在感。若从看似细小的事物入手, 揭示出某种生活的道理来, 就如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真实具体, 别具风貌。这样小中见大, 平常中见奇崛, 文章的说服力吸引力就会大不一般了。比如鲁迅的《风筝》, 内容上写的不过是年轻时对自己胞弟的严苛管教, 但却反映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 以及对道德人性的沉重拷问。文章小中见大, 感人肺腑, 发人深思。近年来的一些高考作文试题在其命意上也关注到了这一点, 如2008年武汉市中考语文作文通过材料提示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显然就在引导考生要善于以小见大, 言之有物;避免空泛老套, 人云亦云。

作文处理 篇9

一、关于“写什么”

当前,对于作文教学而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很多学生拿到了作文题,往往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脑子里也不清楚这道作文题要自己写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太愿意观察和思考问题,缺少心灵的感受与对话,更不能从生活中捕捉和感悟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东西。

语文课程中的“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写”的活动,先要关注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写什么”中的“写”是课内的指导任务,也就是教师的问题,所以培养学生拥有敏锐的目光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教师在课内要完成的。而“什么”是课外的问题,是学生心理成熟维度的问题,不是语文课程一家的承包地、责任田。影响和制约学生“写什么”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社会生活阅历,二是精神境界、心态与情绪,三是认识社会、提炼生活的立场与方法。

关于高考作文该写什么,阅卷和命题教师通常不作预设。其意义在于教师不会先入为主,更不会轻易否决学生的独特见解,而是看学生是否能有说服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那么,面对高考作文评价“不预设主题”这一标准,怎样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呢?我以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明白写作的真正意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不是为了写作才去生活,才去丰富生活经验,也不是为了解决写什么,才去追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而是为了生活才写作。

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教师能够唤起学生对作文本质意义的深刻认识,调动学生体悟生活的情感与主动性,指点学生到生活(也包括书本)的广阔原野中去汲取精神营养,能够把这些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学会与自我对话——认识真实的自我,展示一个独特的内心世界;善于与自然对话——把自我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不只是身形的接近,更是心灵的融入,用眼去观察它们的形态,用心去倾听它们的声音,用情去呼吸它们的气息;敢于与身边的人对话——多关注别人的成长,体会人生的艰辛,在自我反思和相互碰撞中摆脱“小我”,提升“大我”,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富有个性的大写的“人”。倘若能够做到,“写什么”的问题就完全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关于“怎么写”

关于“怎么写”的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想清楚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然后才能做到说清楚和写清楚。以往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时中心要突出,立意要深刻,议论要有针对性和力度,结构要完整,语言要生动等,事实上教师强调的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正确的废话”。谁不想自己的作品生动、完整?但关键是如何写才能做到教师所说的这些要求,我们缺乏具体的有效写作指导,这是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矫正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判断学生审题与立意的对错不仅要看学生“写什么”,更重要的还要看他“怎么写”。立意正确、突出的文章,可能因为学生“怎么写”没写好而变得平淡无奇。立意平平的作文,也会因为学生“怎么写”做得与众不同而成为好作文。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规定学生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确立了“写什么”之后,面对“怎么写”时,不妨设身处地去想:这篇文章要是让我来写,会写成什么样子,有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从这样的角度去构思文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特别是从中还能悟出许多作文的道理来。因为,自己写作文,材料、思想等来自自己真实的生活,我们有理由去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文内容的写作方法。

三、从指导“写什么”入手指导“怎么写”

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着“难教”与“难学”的“两难”现实。一方面,学生普遍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教师对作文教学也存在难教的困惑。学生对写作产生的畏难情绪,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可写的题材,不知道“写什么”。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能够选择以“写什么”为突破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也解决了教师作文教学难的问题。因此,作文教学应当先从解决“写什么”入手。

“写什么”就是寻找写作的题材,只要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写作就有了基础,基础夯实了,好的作文就会产生。

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要从语文教材入手,通过教学去解决。中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既有极高的艺术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在阅读和欣赏范文的同时,教师应当从写作选材的角度去分析,启发学生的思维,在生活实践去发掘写作的题材。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从背影中反映出的父亲的形象,体会其中所蕴涵的父子深情,结合学生自己对父亲的体会和理解,加深认识,体味真情。背影可以体现父爱,那么,其他有特征、有个性的方面是不是同样可以体现这样的真情与真爱呢?由此可见,只要观察细致,同样会有所收获。

教材中的文章种类繁多,有说理的,有写景的,有抒情的,都值得借鉴。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去寻找相类似的题材,再思考文章的切入点,就可能产生新的立意。如以学生的家乡崇明县为例,古朴的民俗民风、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诱人景致,以及生活环境的变迁、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找到创作的素材,也就有了“写什么”的基础。

作文教学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还要坚持源于生活写生真情的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敏锐的目光,去捕捉生活中的真实,倾注自己的真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用来写作的素材也是丰富而广泛的。波澜壮阔的场景、惊心动魄的事件,虽然都是写作的材料,但它不易被中小学生所能把握,很难在数百字的作文里反映。点点滴滴富于情趣的小事,只要善于抓住其特点,同样能反映生活,凸现主题。

此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生活更丰富,思考也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这些给了学生写作题材更多的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文化有利也有弊,教师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源于生活写真情,并不是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而是要学生在生活的基础上,放飞想象力,而不是去写一些空穴来风、子虚乌有、脱离实际的内容。

怎样在生活、学习的环境里寻找到写作的题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其实,在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学习环境里,可以用来写作的素材是很多的,但是学生往往感到生活平平常常,每天好像都差不多,找不到可以写作的素材,也就没有写作的冲动。作为教师,首先自己就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写作的题材,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自然风光、学校环境、班级里的人和事等结合起来,采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逐渐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慢慢培养写作的兴趣,最后达到有写作冲动和写作激情的目标。

作文处理 篇10

写作, 没有了材料, 无疑是巧妇没有米, 罗丹说:“所谓大师, 就是这样的人, 他们的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 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美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拥抱生活, 没有思想就不能看到生活现象的意义。高中作文教学, 就是要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而思维离不开材料。为了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状况, 教师就要求学生多积累材料。语文材料的积累。平时学生语言贫乏, 表现力差, 关键就是掌握词汇量少。当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 写作时选择地余地就越大, 推敲取舍的语言就越容易。

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也很重要, 要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景、事, 并将这些见闻适时记下来, 关心生活,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篇幅可长可短, 多则三五百字, 少则百字以内。当你对生活倾注充沛情感, 你就有真切的情感的体验, 拥有更多的写作材料, 成为自己的材料库。形成积累, 形成自己的材料库。有了大量的材料积累, 要写出好文章, 还必须的要有想象力。作文教学中常常注重积累, 轻视想象, 生活每个人都拥有, 但想象力不同。有的人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 但写不出深刻的作品, 而有些人只是一般阅历, 却能写出好的作品, 这关键就在于想象。巴金1932年写过中部小说《砂丁》, 写的是云南旧锡矿的悲惨故事, 而巴金本人从未到过那里, 他说:“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和朋友告诉我的一些情节写成。”

美国教育局家西奥多海伯说:要想写清楚, 就必须的想清楚, 要想写清楚, 就必须想得充分, 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得实在的, 并展开想象。现在, 应试教育下, “分数”成了教师和家长的法宝, 孩子的想象力被埋没了。写作需要想象就如同飞鸟需要翅膀。构思一篇文章, 需要借助想象, 通过想象, 对积累的素材加以加工。曹雪芹经历家族的兴衰, 创作小说《红楼梦》;14年的农村生活经历, 柳青创作《创业史》提供了深厚的积淀;路遥去煤矿体验生活, 创作《平凡的世界》。这都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 他们除了丰富的阅历, 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丰富的想象。经历封建家族兴衰的人太多了, 有几个能写出类似《红楼梦》的作品?有些人和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 有几个能写出类似《创业史》的作品?有些人常年在煤矿采煤, 能有几个人把煤矿生活写出来?由此可见, 并不是阅历越丰富, 写得作品就越好。

所以有了一定积累, 还需想象力, 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诱发学生想象力的话题。例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就能激发学生想象, 每个人对于记忆都有过体验, 考生希望拥有世界记忆大师的头脑, 希望自己一目十行, 过目不忘。

二、重技巧, 轻感悟

于漪曾说:“作文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 而只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如果没有对生活的切身感受, 只有美丽的词藻, 巧妙的构思, 是写不出发好文章的。有些教师对作文的技巧很是看重, 给学生讲怎样开头, 怎样结尾, 中间怎么过渡, 例如开头的技巧很多:引用用典故, 设悬念, 题记等, 教师并就每一种开头给同学引发例文, 让学生熟读并背诵。好的作文, 首先是有了真切的情感, 再然后是通过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面对中学生认为平淡的生活, 教师应引导他们去对生活中的一片树叶, 一个微笑, 一抺愁容进行感悟。要多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在阅读中去体会。如学生学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可以让学生模仿写夏夜月色。学习了《故都的秋》, 可以让学生写家乡秋景。写作时可给学生具体指导, 如写落叶, 可选择具体的树的落叶, 认真地观察叶子的变化, 并将变化记录下来, 写秋雨, 可写秋天雨中自己的体会, 雨中收获人们的心情。在学生写的具体过程中, 教师针对学生的普遍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如景物描写的顺序, 景与情的关系等。

三、作文重收轻放

写作文, 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自己的思想, 与人交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力求有个时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规范写作, 行文结构要完整, 修辞要优美, 立意要健康, 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 更为了考试得一个高分。结果学生的作文没有新意, 放不开手脚, 生搬硬套。为此, 在写作的教学中, 题目的设计最好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的话题, 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 多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话题。当然, 还可以让学生就争议的话题分成等级甲乙双方来辩论。当然, 也可放宽写作的要求, 让学生说真话, 写真情, 写日记、写心得, 见到自己感兴趣的随时写, 字数可长可短。用日记见证成长的足迹, 用书信表露自己的心迹。久而久之, 心中的话如小河流淌, 自然、清新;也如清泉汩汩, 婉约、隽永。

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 也是一个好办法。除每次的习作, 也可以是自己的随笔, 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 在班上推荐, 让学生自己批阅, 张贴在教室的墙上。尽量分期分批将全班同学的习作在此展示, 这样, 可以途径。

四、重教师批阅, 轻学生参与

作文处理 篇11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防治策略;环境

0.前言

我国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低,绝大部分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村污水治理工程非常少,很多处理技术仅仅处于示范研究的阶段。开发适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技术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还涉及到农村经济的问题。

1.国外研究技术现状

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点源和城市污染治理已基本完成,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的重点转向面源和农村,农村水环境的改善和面源污染防治日益受到政府和科技部门的重视。

1.1澳大利亚“FILTER”污水处理系统

1.2韩国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韩国试验研究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实质上也是一种土地-植物系统,这种系统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经湿地过滤或被土壤吸收,或被微生物转变成无害物质。优点是需要的能源少,维护的成本低;缺点是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需要解决土壤和水中的充分供氧问题以及受气温和植物生长季节的影响等。

1.3日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日本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系统主要有:生物膜法、石井法、生态厕所法和毛细管土壤渗滤处理系统。生物膜法和石井法都是利用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的功能,选择适当的填料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设备简单,能源消耗低,成本和维护费用低,而处理污水的效率很高。生态厕所在不需要水冲的前提下,在座便器下方建造一个长方形池,内填充锯木屑作为载体,并辅以较小的动力搅拌,通过有氧微生物的发酵,将排泄物转化为无臭味的气体。

其他的处理技术还有法国蚯蚓生态滤池、“LIVINGMACHINE”生态处理系统等。

2.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处理方法

国外先进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经验有很多,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实践而产生的,结合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应该吸收和借鉴技术成熟、经济可行的技术来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级的技术标准、设计规范与操作指南,使技术有标准可依。中国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开展研究较晚,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尤其是发达省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逐步认识到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采用一些实用、合理、低能耗和低运行费用的技术来处理污水。主要有以下一些处理技术。

2.1厌氧沼气池处理技术

在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实践中,最通用、节俭、能够体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是厌氧沼气池。它将污水处理与其合理利用有机结合,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发酵后的污水被去除了大部分有机物,达到净化目的;产生的沼气可作为浴室和家庭用炊能源;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作浇灌用水和观赏用水。在农村有大量可以成为沼气利用的原材料: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等。沼气池工艺简单,成本低(一户约需费用一千元左右),运行费用基本为零,适合于农民家庭采用。而且,结合农村改厨、改厕和改圈,可将猪舍污水和生活污水在沼气池中进行厌氧发酵后作为农田肥料,沼液经管网收集后,集中净化,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后排放。

2.2净化槽

净化槽可以分为用于处理一家一户生活污水的“小型净化槽”和用于处理楼房、住宅小区生活污水的“大中型净化槽”,在中国农村,可以村为单位设计适合的净化槽。净化槽有多种类型及处理工艺,可分为接触曝气、厌氧滤床接触曝气、旋转圆板、散水滤床、标准活性污泥等。

2.3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种将自然生态净化与人工湿地工艺相结合的小规模污水处理生态工程技术,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净化并对污水及氮磷等加以利用。

2.4稳定塘

传统稳定塘处理技术优点是:运行维护费低,系统基本不耗能;可充分利用地形,节省投资;无需污泥处理;可实现污水资源化。但也存在诸多缺点,比如:处理效果受气候条件影响大;有机负荷低,占地面积大等。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发展了很多新型塘和组合塘工艺,进一步强化了稳定塘的优势。如高效藻类塘、水生植物塘、多级串联塘和高级综合塘系统。在中国,特别是在缺水干旱地区,稳定塘是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成为中国着力推广的一项技术。

2.5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具有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转费、低维持技术、处理量灵活、能耗低和处理效果好的优点。广大农村地区可以根据地区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这种方法更加适用于具有湿地的地区。

3.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防治策略

3.1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在《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2007—2020年)中,到2010年,重点流域和区域、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力争完成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30%、20%和10%;到2020年,重点流域和区域、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力争完成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60%、50%和30%。要完成《纲要》目标,必须抓紧研究制定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政策、标准和规范,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设施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对北方农业生产高度集约化地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沿线、重要湖泊水域和南方河网地区等水环境敏感地区,制定并颁布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技术标准。加快制定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标准。抓紧制定《农村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标准,把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有效防止污染与生态破坏。

3.2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依据各地区域、交通、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等情况,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根据这四类不同的主体功能区,来调整农村的产业发展方向。

3.3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积极推进县级监测站的常规监测能力建设。研究制定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统计、评价標准,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定期公布全国和区域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监测。加强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废物监管,防范环境风险。督促各级政府和重点企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必要应急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农村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按照《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加快县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机动性执法、现场取证、通信联络、信息处理、快速反应等配套执法能力,重点对中西部地区予以支持。到2010年,力争全国县级环保执法队伍基本达到能力建设标准化要求。强化农村地区环境监管和准入,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环境管理制度。对造成农村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加强环境安全检查,重点排查沿江沿河和人口密集区的石油、化工、冶炼等企业,消除环境隐患。

【参考文献】

[1]翟洪凯,窦宁,尹树红,等.浅析农村沼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农业,2007,(12):26-28.

烃处理静设备常见故障处理 篇12

塔设备在实际的生产中是实现气相、液相作为传质、传热的设备, 油气在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十分的广泛。在塔设备中完成的生产过程有精馏、吸收、解吸和萃取。依照操作压力可分为加压塔、减压塔和常压塔。按气态、液态物质接触方式的基本构件有填料塔和板式塔。我们以浮阀塔在生产中的应用为例来说明塔设备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应该避免发生的错误和出现故障的处理方法。浮阀塔板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方法简便、造价低廉, 浮阀塔的优势在于浮阀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的升降, 气缝却几乎保持不变, 上升气流以水平方式吹入流动的液层, 气液的接触时间就更长, 因而塔板的效率较高;浮阀塔的劣势则是不易于处理容易结垢、聚合以及粘度较高的物料, 在使用的过程中阀片易与塔板粘结, 在操作时也会经常出现阀片脱落或者卡阀等现象的发生。

1 塔设备故障分析与处理——塔设备

1.1 雾沫夹带

气液物质在塔盘上以鼓泡形式接触后, 当气体从液态层穿出时总不免会带有许多细微的小液滴, 有的小液滴来不及从泡中分离出来, 被气体带到了上一层塔盘的液体中,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雾沫夹带”现象。这些被带上去的小液滴会降低上层塔盘的分离效率。气体中夹带的液体的比重超过气体的十分之一时称为严重的雾沫夹带, 此时气相负荷定为塔的气相负荷的上限, 产生严重雾沫夹带, 破坏了塔的正常操作, 在生产中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减少雾沫夹带的主要措施是控制气相负荷, 使其在允许范围内。另外, 增加塔盘间的距离, 一般都在300mm以上, 改进塔盘结构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1.2 气泡夹带

液体横流过塔盘, 与气体接触后由降液管流到下层塔盘。液体流入降液管时常带有大量的气泡, 在降液管中停留足够的时间, 使泡沫分离气体与清液, 气体上升回到上层塔盘。如果液相负荷增加, 液体在降液管中流速增加, 停留时间很短, 液体中夹还的气泡来不及分离应被带入下一层塔盘, 这种现象称为“气泡夹带”。此时的液体负荷定为液相上限, 在操作负荷性能图上对应的曲线称为气泡夹带线。严重气泡夹带会降低塔盘的分离效率, 所以也是不允许的。防止气泡夹带的主要措施是控制回流量。

1.3 液泛

在实际操作时, 若气、液负荷都过大, 降液管面积不够用, 而气速又大, 使液体也不能从阀孔或舌孔中漏下, 致使液体流动发生者塞, 使几层塔盘上的液体连成一体, 这种现象称这“液泛”。液泛严重时, 流体可从塔顶冒出。可通过加大降液管的截面积, 控制回流量, 改进塔盘结构等方法来防止液泛的发生。

1.4 漏液

液体在塔盘上横向流动并经降液管流入下一层塔盘。如果气相负荷过小, 塔内气速很低, 大量的液体由于重力的作用, 从阀孔或舌孔直接漏到下一层塔盘, 这种现象称为“漏液”。产生漏液的时气体负荷定为气相下降, 在操作负荷性能图上对应的曲线称为漏液线。由于漏液使气、液两相没有充分接触, 降低了塔盘的效率, 所以处理量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不可随意减小。

2 静设备故障分析与处理——阀门

阀门是流体管路的控制装置, 其基本功能是接通或切断管路介质的流通, 改变介质的流通, 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 调节介质的压力和流量, 保护管路的设备的正常运行。

阀门的种类很多, 且有多种分类方法, 通用分类法, 既按原理、作用又按结构划分, 是目前国内、国际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一般分为:闸阀、截止阀、旋塞阀、球阀、蝶阀、隔膜阀、止回阀、节流阀、安全阀、减压阀、疏水阀、调节阀。

阀门启闭有卡阻、不灵活或者不能正常启闭, 甚至无法继续启闭, 主要是由于阀杆与其它零件卡阻, 主要是阀杆与填料之间的卡阻。一般有, 填料压盖偏斜后碰阀杆, 处理方法是正确安装;填料安装不正确或压得过紧, 处理方法是填料预紧, 适当放松填料;阀杆与填料压盖咬住, 处理方法是更换或返修;零部件之间咬住或咬伤, 处理方法是适当润滑阀杆。

阀门密封面擦伤、阀杆光柱部分咬擦伤和阀杆螺纹部分咬伤等, 密封面研磨后有磨粒嵌入密封面里, 未清除干净, 造成密封面擦伤;有的经使用后, 磨粒在介质的冲刷下, 磨粒排出而粘在密封面上, 经阀门开关, 造成擦伤, 处理方法是合理选用研磨剂, 密封面研磨后必须清洗干净;介质中的赃物或者焊渣未清除干净, 造成擦伤, 处理方法是重新清洗干净;阀杆与填料压套、填料垫碰擦, 其次介质中含有硼的介质, 泄出后会结晶形成硬的颗粒, 在填料与阀杆接触表面, 开关时拉伤阀杆表面;处理方法是正确安装、调整零部件配合间隙和提高阀杆表面硬度;梯形螺纹处有沾污赃物, 润滑条件差;阀杆和有关零件变形, 处理方法是清除赃物, 对高温阀门及时涂润滑剂;对变形零件修正。

通过分析原因, 判断出系统故障的类型;故障定位是在前两部的基础之上, 细化故障种类, 诊断出系统具体故障部位和故障原因, 为故障恢复做准备;故障恢复是整个故障诊断过程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需要根据故障原因, 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系统故障进行恢复。

参考文献

[1]张来斌.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方法[M].2000, 石油工业出版社

[2]沈庆根, 郑水英.设备故障诊断[M].2006, 化学工业出版社

[3]钟秉林, 黄仁.机械故障诊断学[M].2002,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行政推进下一篇:跨境电商模式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