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条件下的安全驾驶

2024-12-18

特殊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精选5篇)

特殊条件下的安全驾驶 篇1

一、新车走合期的使用

新车或大修后叉车的使用寿命及其工作的可靠性, 除与制造及修理质量有关外, 还与走合期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有密切关系, 因此, 必须按照叉车走合期的规定执行。根据季节、环境、车型, 正确选用燃油和机油。在走合期内, 按照驾驶要领和操作规程, 正确操作。走合期满, 要认真清洗发动机、驱动桥、变速箱、转向器和油箱, 重新更换润滑脂, 严格按换油工艺更换液压系统液压油。此外, 还要检查各部紧固情况、皮带松紧度、蓄电池电解液液面高度和密度、制动总泵液面高度、离合器踏板和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等。检查确认各部位良好后, 方可投入正常使用。

新叉车走合期结束后, 汽油叉车拆除汽油机进气歧管上的限速片, 调整化油器怠速螺钉, 降低汽油机的怠速。检查轮胎气压、制动系统和传动系统的连接状况, 对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停车制动操纵杆的行程进行调整, 并添加制动液。检查火花塞及分电器电触点的间隙, 检查柴油机喷油嘴及预热塞的工作情况, 必要时更换波形密封垫圈。检查并调整进排气门间隙、风扇皮带的松紧度。检查蓄电池电解液高度和相对密度, 旋紧蓄电池电极接头。放净水和油, 更换新液体。清洁、检查并润滑各种机构和轴承。检查液压系统的各零部件接头和管路, 观察有无渗油现象, 必要时更换密封圈。检查起升机构的连接状况以及内外门架立柱和滚轮的磨损状况, 并进行清洁和重新润滑。

二、严寒和炎热地区叉车的使用

1. 严寒地区叉车的使用。

进入严寒季节前, 做好叉车的换季保养工作, 重点是要更换发动机和液压系统的油液, 调整电解液密度, 放净冷却水, 加注防冻液等。改善发动机的低温启动性能, 常用方法是用热水预热发动机, 柴油发动机还可加装启动预热装置。经常清洗油箱、滤清器和油管, 防止有水结冰。

叉车行驶时, 禁止急转弯和急刹车。叉车工作中, 当停机时间较长时, 应间断地启动发动机, 使冷却水保持一定温度。停车时, 应选择干燥、朝阳、避风的地点, 以防发动机温度下降过快。

2. 炎热地区叉车的使用。

进入夏季前, 要放出发动机、驱动桥、变速箱、转向机等处的润滑油, 并按规定加注夏季用的润滑油。清洗水道, 清除冷却系统中的水垢, 检查散热器工作状况及风扇皮带的松紧度。作业中, 随时注意发动机温度, 经常检查和补充冷却水的数量, 尽量保证冷却水的质量。

停车休息时, 尽量靠近阴凉处, 并打开发动机盖通风散热, 如冷却水沸腾时, 不宜立即熄火和急于添加冷水。应使发动机怠速运转, 待温度稍下降后, 再熄火补充冷水。适当降低限额电压, 以减小充电电流。经常检查电解液液面高度, 使之保持高出极板10~l5mm。

三、厂内物流叉车作业安全与环境保护

厂内叉车作业特点是往复重复性较强的短途运输或装卸, 其安全性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为加强厂内叉车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检验, 不断提高厂内叉车的安全技术状况, 最大限度地减少叉车伤害事故的发生, 相应的行政和技术法律法规日益完善。

1. 厂内物流叉车的作业安全要点。

包括:叉车的额定能力和产品标志;叉车的稳定性和制动性能;叉车的运行方向控制和控制符号;叉车的动力系统、起升倾斜和其他动作装置的要求;叉车的保护装置;叉车的操作和维护。上述内容在国标《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中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2. 叉车的可靠性。

我国机动车辆检测机构通过对叉车的试验检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绝大多数叉车产品在整机安全性和使用性能指标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接近, 但可靠性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企业自身以及检验人员应对产品的可靠性予以重视。确定可靠性指标值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可靠性水平;用户的要求或合同的规定;技术和经济的权衡, 可靠性指标不是愈高愈好, 它要和技术可能性、研制开发周期、成本效益等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平衡。

3. 叉车的噪声。

机动车辆噪声测定采用声级计, 简单易测。厂内叉车噪声主要来自发动机、工作液压装置、传动系统以及结构件 (如门架) 。噪声的强弱与叉车的类型、运动速度有关, 各国制定的叉车容许标准有所不同。我国0.5~10t平衡重式叉车规定:内燃叉车的车外最大允许噪声级不大于90dB (A) , 蓄电池叉车的车外最大允许噪声级不大于80dB (A) ;从保护人听力出发, 绝对安全的标准应不大于85dB (A) 。

4. 叉车废气净化。

内燃叉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微粒物。控制内燃叉车排放的技术措施一般可分为机内和机外两类。机内措施是通过改变发动机本身或附件来改变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机外措施是通过安装某些装置来处理已经排至发动机排气管外或发动机外的污染物。此外, 采用天然气、石油气等代用燃料, 也是降低内燃车辆排放物的措施之一。

5. 在危险环境使用的叉车。

厂内叉车不管是内燃的还是电动的, 在危险区域内进行货物的装卸、搬运等作业, 一旦出现点火源, 后果不堪设想。《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中明确规定, 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作业的车辆必须获得在此环境中作业的许可证, 方可进行作业。目前国内还没有为在潜在的可燃性气体环境中使用机动车辆而专门制定的安全标准及法规。但在危险环境中使用的叉车必须遵守我国有关防爆安全法规。

6. 叉车安全设施。

叉车结构方面的安全设施可分为基本安全设施与专项安全设施。叉车基本安全设施包括零部件的安全要求、超载起升保护、最大下降速度控制、制动与坡道停车、护顶架。叉车专项安全设施是指叉车稳定性要求, 这是一种模拟叉车运行作业的试验。

(1) 零部件的安全要求。叉车使用货叉进行装卸作业, 在额定起重量时, 应保证货物或托盘中心至叉面的距离不超过载荷中心距值。货物或托盘中心至叉面的距离大于载荷中心距时, 应按叉车载荷曲线降低起重量。货叉是专用工具, 应当检查叉与叉面的变形角度, 防止货叉直角误差超过1°或货叉端部变形超过10~20mm时, 在一定起升高度的货物会从叉上滑出, 损伤货物或误伤人员。货叉的静强度在额定起重量和标准载荷中心距的情况下, 按所用材料的屈服强度计算, 其安全系数不低于3。起重链条的安全系数不应低于5是叉车设计制造的要求, 使用中应经常检查两链条松紧的一致性与链片有无损坏、开裂。叉车运行作业前、应检查各类灯具的电路是否能接通, 包括前大灯、转向灯、制动灯等, 在电路通电后, 灯泡是否显亮。

(2) 超载起升保护。装卸运输作业时货物的质量大于起重量是不允许的。在叉车试验项目中, 有一项目允许以110%的起重量载荷进行联合操作, 即一边起升载荷一边向前运行, 这主要是检验叉车各部件的协调性和动作的可能性, 看看发动机的功率、转速是否达到额定的参数, 液压系统是否承压和有无渗油。那么对超载起升保护的性能检验将是以125%的起重量载荷进行起升动作。此时, 多路换向阀阀杆动作, 但货叉和125%起重量载荷不得离开地面或离开地面不超过300mm。这样当装卸作业起升110%~125%起重量的载荷时, 多路换向阀中安全阀起作用, 叉车将会显示出起升速度下降或起升动作失灵, 司机就明白超载了, 超载起升保护装置即起了作用。

(3) 最大下降速度控制。为了提高装卸效率, 叉车起升速度增大, 但满载下降速度也增大, 下降速度过大是危险的, 一般下降速度不应超过30m/min (600mm/s) , 这样叉车液压系统上都装有下降限速阀, 既控制满载下降速度不超过30m/min, 又防止起升油缸的高压橡胶软管突然爆破时, 起升在一定高度的载荷不会连同货叉一起突然落下, 损伤货物和误伤人或物。

(4) 制动和坡道停车。叉车空载时多以最大运行速度行驶, 如同汽车一样, 叉车检验人员与司机多以行车制动器 (脚制动器) 的制动性能来检查叉车的运行安全性。即叉车在最大运行速度时突然制动, 轮胎“拖痕”的距离为制动距离, 以制动距离值检验叉车的运行安全。通常按叉车的运行速度、满载和无载状态分为两种制动距离, 见表1。检查叉车制动距离的同时, 也查看叉车左右两轮胎制动的一致性, 以防轮胎单边制动。坡道停车检查多以停车制动器 (手制动器) 的灵敏性来表示, 使用上规定以坡道的坡度值为停车要求来检验手制动器, 以表示叉车的停车安全性。

(5) 护顶架。叉车护顶架是防止货物突然落下砸伤司机的一种保护设施, 在叉车有关标准中除规定护顶架的具体要求外, 对带司机室的叉车, 司机室顶部也应与护顶架一样满足这些要求。叉车在日常使用过程中, 护顶架纵横梁的永久变形不应大于10mm, 不允许有裂缝存在, 这样才能保证司机的操作安全。

(6) 稳定性试验。对叉车稳定性试验是考核新设计叉车和使用属具叉车的一种试验方法, 也是作业过程中保证叉车堆垛、运行的安全试验方法。叉车稳定性试验方法, 按叉车分类有不同的稳定性试验方法, 平衡重式叉车的稳定性试验要求见表2。

稳定性试验是在制造厂中模拟叉车作业和运行工况的条件下进行的。试验时将叉车置于可倾斜平台上, 按上述四种试验项目的工况使平台逐步倾斜, 叉车在平台上不翻倒的平台倾斜度是叉车在这种工况下的稳定性数值。

注:v为叉车空载状态的最大运行速度, 单位是km/h

(1) 纵向堆垛稳定性。叉车工况:模拟叉车在水平路面上进行堆垛或拆垛, 叉车在平台上, 门架垂直、额定起重量置于规定的载荷中心距中, 货叉起升到最大起升高度。在这种工况下, 叉车向前倾翻的倾覆轴线是两个前轮着地中心点的连线, 当试验平台倾斜度达到或超过4%时, 就认为叉车合格、安全。

(2) 纵向运行稳定性。叉车工况:模拟叉车在平道上以最大速度运行, 进行紧急制动, 叉车在平台上, 满载、货叉起升300mm, 门架后倾至最大后倾角。在这种工况下, 叉车向前倾翻的倾覆轴线是两个前轮着地中心点的连线。叉车除受重力外, 还承受制动惯性力。试验平台的倾斜度达到或超过18%时, 就认为叉车合格、安全。

(3) 横向堆垛稳定性。叉车工况:模拟叉车在平路上低速运行转弯, 在试验平台上叉车满载, 货叉起升到最大起升高度, 门架后倾至最大后倾角。在此工况下, 叉车倾覆轴线是前轮与后轮间中点的连线。由于离心力的作用, 叉车可能横向倾翻。试验平台的倾斜度达到或超过6%时, 就认为叉车合格、安全。

(4) 横向运行稳定性。叉车工况:模拟叉车在平路上运行、急转弯;在倾斜平台上叉车空载, 货叉起升300mm, 门架后倾至最大后倾角。在此工况下, 叉车倾覆轴线是前轮与后轮间中点的连线。由于叉车是空载, 司机在思想上比较麻痹, 会误认为叉车在运行中不易倾翻, 而在高速运行急转弯的过程中只会发生失稳现象。事实上叉车在空载条件下, 叉车重心比较偏后, 重心至倾覆轴线的距离偏小 (比满载叉车) 。而高速急转弯时的离心力又特别大, 因此横向倾覆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若试验平台的倾斜度达到或超过 (15+1.1v) %时, 就认为叉车合格、安全 (v-叉车空载最大运行速度) 。

总之, 稳定性试验是在模拟叉车作业、运行工况下检验叉车安全性的一种方法, 当用户使用新属具、改进叉车性能如增大起升高度时, 均需进行上述四种试验, 以确保司机的安全。

摘要:介绍新叉车走合期、严寒和炎热地区叉车的使用及厂内物流叉车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叉车,安全管理,物流

十种特殊条件下的三角恒等变换 篇2

一、 条件或所求中出现“sinα+cosα”,将其平方.

例1 设α∈(0,π),sinα+cosα=713,求tanα的值.

解 将sinα+cosα=713两边平方,得sinαcosα=-60169,两式联立解得sinα=1213,cosα=-513,从而tanα=-125.

二、 已知tanα,求asin2α+bsinαcosα+ccos2α的值,先将asin2α+bsinαcosα+ccos2α除以(sin2α+cos2α)(即1),然后分子、分母同除以cos2α.

例2 已知tanα=2,求sin2α+3sinαcosα+4的值.

解 sin2α+3sinαcosα+4

=sin2α+3sinαcosα+4sin2α+cos2α

=

tan2α+3tanα+4tan2α+1=145.

三、 化简1+sinα,1-sinα,1+cosα,1-cosα,引用倍角公式或将1用平方代换.

例3 已知x是第二象限角,且sinx2+3π2>0,求1-sinxcosx2-sinx2的值.

解 由x是第二象限角,sinx2+3π2>0,得cosx2-sinx2>0.

所以

1-sinxcosx2-sinx2=cosx2-sinx22cosx2-sinx2

=|cosx2-sinx2|cosx2-sinx2=1.

四、 化简1-sinα1+sinα,1+cosα1-cosα,1+sinα1-sinα,1-cosα1+cosα,将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其分子(或分母).

例4 已知f(x)=1-x1+x,α∈π2,π,化简f(cosα)+f(-cosα).

解 f(cosα)+f(-cosα)

=1-cosα1+cosα+1+cosα1-cosα

=(1-cosα)21-cos2α+(1+cosα)21-cos2α

=1-cosα|sinα|+1+cosα|sinα|=2sinα.

五、 问题中同时出现tanα+tanβ,tanαtanβ,先将tan(α+β)的展开式变形为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然后消项.

例5 求值:tan17°+tan43°+3tan17°tan43°.

解 原式=tan60°(1-tan17°tan43°)+3tan17°tan43°

=3.

六、 由asinα+bsinβ=m,acosα+bcosβ=n,求cos(α-β),将两式平方后相加.

例6 sinα+sinβ+sinγ=0,cosα+cosβ+cosγ=0,求cos(α-β)的值.

解 由条件得sinα+sinβ=-sinγ,①

cosα+cosβ=-cosγ,②

①2+②2得2+cos(α-β)=1,

故cos(α-β)=-1.

七、 化简cosαcos2αcos22α…cos2nα,将其分子、分母同乘2n+1sinα.

例7 化简cos20°cos40°cos80°.

解 原式

=8sin20°cos20°cos40°cos80°8sin20°

=sin160°8sin20°

=18.

八、 由sin(α+β)=m,sin(α-β)=n,求tanαtanβ,视sinαcosβ,cosαsinβ为整体.

例8 已知sinαcosβ=12,求cosαsinβ的取值范围.

解 设cosαsinβ= t.则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12+t∈[-1,1],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12-t∈[-1,1],所以t∈-12,12,即cosαsinβ∈-12,12.

九、 变形asinα+bcosβ,引进辅助角.

例9 △ABC中,b2=ac,求y=sinB+cosB的范围.

解 因cosB=a2+c2-b22ac≥2ac-ac2ac=12,

所以B∈0,π3,B+π4∈π4,7π12.

故sinB+π4∈22,1,sinB+cosB=2sinB+π4∈(1,2].

十、 问题中同时出现“sinxcosx,sinx±cosx”,换元,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即令“sinx+cosx=t”.

例10 求y=sinxcosx+sinx+cosx的值域.

解 令sinx+cosx=t,则sinxcosx=t2-12,t∈-2,2.所以y=t2-12+t=12t2+t-12,得y∈-1,12+2.

巩 固 练 习

1. 在△ABC中,证明: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2. 化简cosπ17cos2π17cos4π17cos8π17.

(参考答案见第41页)

特殊气象条件的高速公路驾驶技巧 篇3

1 高温天气的驾驶技巧

1.1 高温天气对高速公路驾驶的影响

高温天气一般出现在一年中的7、8、9月份, 这种天气在路面平坦、操作动作和驾驶环境单调的高速公路上长时间行驶, 最容易引发两种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况:第一, 车辆爆胎。众所周知, 高温天气时高速公路的地表温度很高,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都比较快, 加上与地面的不断摩擦、变形, 轮胎的温度会比平时高很多, 很容易引发爆胎。第二, 驾驶员疲劳打瞌睡。高温天气长时间在高速公路上这种相对“平稳、舒适”的单调环境中驾驶汽车, 很容易出现“催眠”现象, 即疲劳驾驶。所以, 车辆爆胎与驾驶员疲劳驾驶打瞌睡是高温天气下引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两大主要原因, 需要驾驶员提高警惕。

1.2 高温天气的高速公路驾驶技巧

针对以上不安全因素, 确保高温天气在高速公路上的行车安全, 驾驶技巧主要有:第一, 上高速公路行驶前, 要对轮胎进行仔细的检查, 做到心中有数, 胎压应在允许范围内, 气压过高或过低都容易引发爆胎。第二, 行驶中控制好车速, 避免长时间高速行驶。第三, 行驶中轮胎突然爆胎, 千万不能使用制动, 更不能使用紧急制动, 最好的方法是立即打开危险报警灯 (转向灯全闪烁) , 双手全力控制转向盘, 保持车身正直向前, 并迅速抢挂低速挡, 利用发动机制动, 让车辆慢慢滑行停下来。第四, 连续驾驶不要超过4个小时, 停车休息时间不要少于20分钟, 24小时内实际驾驶时间累计不要超过8小时。第五, 如果有疲劳打瞌睡的感觉时, 因及时到服务区休息, 不要勉强行车, 更不要将车辆直接停在行车道或路基上。

2 雨雪天气的驾驶技巧

2.1 雨雪天气对高速公路驾驶的影响

雨雪天气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非常大, 对于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来说, 问题更为严重。其原因:第一, 制动停车距离增加。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 要求保持较高的车速, 而雨雪天气会使路面变得湿润, 路面的摩擦系数及附着力大大降低, 制动距离随之增加, 将使车辆遇前方有情况时急需制动停车变得非常困难。第二, 驾驶员的视线模糊。雨雪天气, 雨水迎面扑来, 雪花漫天飞舞, 天空一派灰蒙蒙的, 使高速公路沿线的能见度大为下降, 驾驶员的视野受到很大的影响, 给驾驶员的驾驶操作造成了困难。第三, 易形成“水滑”现象。在雨天, 随着雨量的增大, 路面将产生积水, 虽然高速公路在设计中已考虑到路面的排水功能, 但在暴雨的天气, 积水难以快速排掉, 会在路面形成一层水膜, 这层水膜将使车轮上浮, 使轮胎与路面间失去摩擦力, 而造成车辆在积水路面上滑行, 这种现象称为“水滑”, 也称之为“发漂”, 这种现象在一般的公路上也会发生, 在高速公路上尤为普遍和严重, 这往往是汽车失控和侧滑的先兆。在雪天, 由于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较大, 一般在道路的行车道上难以形成积雪, 可是雪花在溶化时产生的水膜可能比暴雨天气的水膜更厚, 这样也会造成车辆“水滑”现象的发生。

2.2 雨雪天气的高速公路驾驶技巧

克服以上影响, 确保雨雪天气在高速公路上的行车安全, 驾驶技巧主要有:第一, 注意力必须非常集中, 特别是在弯道、连续弯道、上下坡路段, 更要集中精力, 谨慎驾驶。第二, 减速行驶, 比晴好天气降低一个速度档次。第三, 在降低车速的同时, 还应增加与前车的行车间距, 比晴好天气的行车间距长1到2倍。第四, 在整个驾驶过程中尽量不使用制动, 尤其不能使用紧急制动。第五, 尽量做到不变更车道或少变更车道, 而超车则是更加危险的行为, 要尽量避免。第六, 在行驶中遇暴风雨或大雪的天气, 为了安全, 应就近驶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躲避一下, 等天气情况好转以后再上路行驶。第七, 除了做好常规安全检视外, 要特别注意车灯、刮水器的检查, 防止出现故障。

3 雾天天气的驾驶技巧

3.1 雾天天气对高速公路驾驶的影响

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对交通运输来讲, 是严重的灾害性天气。雾根据能见度的不同分为薄雾、中雾和浓雾, 能见度为100m~200m时为薄雾, 能见度为50m~100m时为中雾, 能见度为10m以下时为浓雾。浓雾天气通常发生在一年之中的11月份至第二年的3月份。雾天行车, 能见度低, 视线模糊, 难以看清道路上的各种情况;同时, 路面湿滑, 致使车辆制动性能变差, 易发生侧滑、倾翻和追尾。因此掌握在雾天行驶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遇到突然袭来的浓雾团时, 如处置不当, 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3.2 雾天天气的高速公路驾驶技巧

在有雾天气, 确保在高速公路上的行车安全, 驾驶技巧主要有:第一, 如果是浓雾天气, 一般是不允许上高速行驶的, 应耐心等待, 或先沿着与高速公路同方向的国道、省道公路慢速行驶, 等到浓雾散了以后, 再上高速公路行驶。第二, 在一些山区路段, 受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车辆行驶到某一路段时会遇到浓雾, 这时, 驾驶员应尽早将车辆驶入服务区, 等雾散去以后再行使。有时晴朗的天, 忽然有一团浓雾被山风吹着铺天盖地笼罩过来, 能见度变得极低, 遇到这种情况, 安全的方法是赶紧靠边停车, 靠近紧急停车带的, 就应赶紧驶入紧急停车带停车, 距离紧急停车带较远的, 应就地停靠在道路右侧的路肩上, 停车以后, 车上人员应尽快下车到右侧防护栏外的土路肩上休息等候, 而不要在车行道上走动, 以防不测。与此同时, 车辆驾驶员应及时开启尾灯、示宽灯和危险警告灯, 便于后续车辆尽早发现, 等雾散后, 再继续行驶。第三, 遇到中雾、薄雾天气, 虽然驾驶员的视距较差, 但是车辆仍然能行驶的, 此时应开启防雾灯、尾灯和示宽灯行驶, 并与前车保持足够的行车间距;行驶中应控制好车速, 谨慎使用制动, 特别是紧急制动;尽量做到不变更车道或少变更车道, 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车, 因为许多雾天发生的交通事故都是由超车引起的。第四, 雾天在高速公路上行车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急躁。因为所有车辆都受到雾天天气的制约, 长串的车流都保持相同的车速和间距, 等速等距行驶, 虽然车速会较慢, 但这是最安全的行车方法, 这时千万不能耐不住性子, 强行开快车, 否则, 一旦发生事故, 将受到最严厉的处罚, 每一位在高速公路上行车的驾驶员, 都必须牢记住这一点, 以便能安全地通过有雾的地段。

4 大风天气的驾驶技巧

4.1 大风天气对高速公路驾驶的影响

大风天气是一种气流运动的结果, 对于在高速公路上行车的驾驶员来说, 不容易观察到, 身体也不容易感受到, 这是风与雨、雪、雾天气所不同的特点。大风天气对一般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影响不大, 但对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来说就不同了, 因为在高速公路上, 车辆是以很高的车速行驶的, 而空气阻力的大小是与汽车行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 此时气流对高速行驶的车辆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是来自车辆侧面的横向风的作用, 高速行驶的车辆侧面受到横向风作用, 如果风力较强, 会使车辆偏离行车路线。许多驾驶员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就是在高速行驶中遇到强大的横向风时, 汽车会“发漂”, 会有转向盘会突然失去作用的感觉, 如果处置不当, 就会引发交通事故。因此, 大风天气在高速公路上行车的危险性是比较大的。

4.2 大风天气的高速公路驾驶技巧

在大风天气, 确保在高速公路上的行车安全, 驾驶技巧主要有:第一, 注意天气预报, 掌握风力、风向信息, 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操作上才能从容不迫。第二, 在行驶过程中要集中精力, 全神贯注, 适当降低车速, 双手握稳转向盘, 避免麻痹思想, 尤其是在山区道路, 往往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山风, 时间短而风力强, 会吹动车辆偏离行车路线。第三, 突遇狂风, 发现车辆“发漂”或产生横向偏移时, 要保持头脑清醒、冷静, 切忌急转转向盘以图立即修正, 急转方向修正是很危险的, 会因修正过多而引发事故。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将车速降下来, 车速下降后, 车辆的横向偏移量也会下降, 同时应一点一点地微量转动转向盘逐步将车辆拨正驶回原来的路线。第四, 要注意在行经桥梁、山口、山谷、驶出隧道口、隔音墙等路段时, 更容易受到强横向风的袭击。

总之, 要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行车, 应随时做好各种特殊气象条件下驾驶的思想准备, 克服麻痹大意, 万一遇到特殊情况时, 要集中精力, 稳定情绪, 科学处理, 确保行驶安全。

参考文献

[1]北京中德安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人民交通出版社编.安全驾驶的引路人.人民交通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编.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人民交通版社

[3]凌秋来主编.高速公路安全行车读本.改革出版社

特殊条件下的安全驾驶 篇4

1 煤矿建井过程中常见的特殊施工条件

对煤矿建井施工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常见的特殊施工条件主要以断层的影响及其它冲击层、流沙层、岩石结构为首, 以其它可能遇到的发掘风险为辅, 给矿井工人的建井施工带来一定技术上的难题和安全上的威胁。这些施工过程中的威胁不但影响施工的工期, 更存在安全上的隐患。

1.1 煤矿建井特殊施工条件中因断层结构受到的影响

断层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 也是煤矿施工建井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特殊的地质结构。对于煤矿的建井施工来说, 断层对煤矿建井施工的影响不仅仅与断层结构之间的落差和倾角有直接的关系, 还与断层结构在矿井发掘的走向上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 只有确定了断层结构之间的落差和倾角, 并对断层结构在一个矿井内的走向有足够认识的基础上, 才能对断层结构对煤矿建井施工的影响更进一步的研究, 为今后的建井施工保驾护航。

1.2 其他特殊因素下的煤矿建井施工条件

由于煤矿的施工应以原煤的存在位置为主要的施工方向, 因此在建井施工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不同地质条件的考验。除比较棘手的断层结构外, 松软的冲击层、流沙层结构的地质条件也是煤矿建井施工的一项巨大的考验。除地理条件外, 天气情况也是一个影响的因素所在。在雨雪天的施工操作也应该进行特殊的施工处理, 随着井田开掘深度的增加, 井田面积的扩展, 瓦斯、通风、岩爆、防尘、排供水、提升运输等也都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特殊处理。

2 特殊施工条件下建井施工的解决设计方案

在特殊的施工条件下, 我国建井施工主要采取冻结法凿井、淹水沉井法凿井、钻井法凿井等凿井方法来应对不同的建井特殊施工状况。这些建井施工的方法能够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灵活的应用, 为当今特殊施工条件下的建井施工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和安全上的保障。

2.1 煤矿建井施工采用冻结法凿井的施工方案

冻结法凿井的施工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气化过程所吸收的热量来使得土体中的水分冷却、结冰的目的。这种方法的制冷系统主要以氨作为制冷的物质, 由氨循环系统、盐水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三大循环系统构成。液态的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变为气态, 再由气态变为液态, 如此反复来达到冰冻的效果。近年来, 冻结法凿井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越来越多的煤矿建井施工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在一些特殊的施工条件下, 如在冲击层较厚的煤矿建井施工中, 冻结法能够起到既安全又高效快速的效果, 是当今矿井建井工程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2.2 煤矿建井施工采用淹水沉井法凿井的施工方案

淹水沉井法是沉井法的一部分, 除了淹水沉井法外, 还有不淹水沉井法。淹水沉井法主要分为两类, 即泥浆沉井和压气沉井。淹水沉井凿井技术的实质就是将井筒设计的位置上预置好底部附有刃脚的一段井筒, 在其掩护下, 井筒不断的掘进出土并依靠自己的自身的重量不断的下沉, 反复进行此操作就能下沉到设计的位置。一般的操作设计是将沉井的井筒内灌满水以保持井内外的水压平衡, 防止地表塌陷。与此同时, 在井筒的外壁灌注触变泥浆或者施放一定量的压气以减少沉井侧面的阻力。在井筒下降的过程中不断的就成下降的角度, 防止发生角度的偏移。淹水沉井法对土层不均匀、地层倾斜、软硬不一的地质条件有较好的施工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种条件下的施工中, 一定要保证井壁和刃脚的施工质量, 防止降水迫降和突沉, 防止沉井的偏离。

2.3 煤矿建井施工采用钻井法凿井的施工方案

钻井法凿井技术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煤矿建井技术, 它可以应用于任何结构和状态的地层之中, 是一种广泛的煤矿建井施工手段。一般来说, 在井筒直径较小的情况下和岩层较软的情况时可以采用钻井法凿井。钻井法具有节约施工时间, 缩短工期的优点。尽管利用钻井法凿井在遇到岩石地质时会遇到一些困难, 但相对于其他的凿井方法来说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钻井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钻头来钻破难以挖掘的岩石类的结构, 再利用洗井液进行洗井排渣和护壁。钻井法能够实现所有的建井施工工作在地面上进行, 这不但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而且还具有安全高效、质量合格的优点。

结束语

建设矿井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由于煤矿的建井施工工作情况复杂, 在各种特殊的施工条件下会产生一定的危险性, 所以要对各种特殊施工条件下的煤矿建井施工有足够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煤矿建井挖掘技术应用到了实际的开采之中。面对不同的地质结构和施工条件, 施工人员必须要采取灵活的施工方法来应对。

参考文献

[1]李学河.特殊施工条件下的煤矿建井凿井施工的准备[J].科技创业家, 2013, 3.

[2]崔广心.复杂地层中地下工程特殊施工技术发展与展望[J].中国矿业大学建工学院, 2000, 6.

[3]许宏伟.矿建井凿井施工技术与安全控制措施[J].中华建设, 2014, 11.

[4]张彦宾, 高昆, 张付立.浅谈煤矿建井施工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思路[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3, 2.

[5]贾振刚, 王玉林, 杨安红.煤矿建井期间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的确定[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2, 5.

特殊条件下的安全驾驶 篇5

1 4707工作面的基本情况

4707工作面是我矿2011年投入生产的, 工作面运输条件极差, 而有一段下运巷道, 倾角达到31°, 使用胶带运输风险极大, 普通的胶带输送机无法满足这一工作面的运输要求, 为了破解这一运输难题, 根据4707工作面的实际情况, 我们会同胶带输送机的生产厂家对胶带输送机进行了技术研究和改造, 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一技术在后来的4703工作面大倾角工作面的运输工作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实践证明我们对胶带输送机的技术改造是非常成功的。

2 原设备的技术性能分析

胶带输送机的生产厂家设计的胶带输送机的驱动部分安装在机尾, 因为采用机头驱动, 由于最小张力点在传动滚筒的相遇点处, 在满载停车, 对传动滚筒施闸时, 最小张力可能为零, 即胶带可能脱离开滚筒, 回程胶带来不及运行, 引起胶带在此处堆积, 这种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叠被”。此时, 即使传动滚筒被制动住, 胶带仍不能停止运行, 直到物料全部卸完, 阻力渐渐大于负载分力, 还要延续较长时间才能停下来。综上所述, 下运胶带输送机驱动装置最好布置在机尾 (装载端) , 这是解决下运带式输送机可靠制动的前提条件。

3 胶带输送机在下运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3.1 胶带输送机使用条件分析

带式输送机倾斜向上运输煤炭时, 允许倾角不大于20°, 运送块煤时不大于18°向下运输时允许倾角为向上运输的80%, 而我矿4707运煤下山有90m巷道的倾角达31°, 另外还有75m的平巷。

在正常情况下, 带式输送机应空载启动, 一是为了降低启动电流对电网电压的影响, 二是减少较大的启动力矩对胶带及机械设备的损伤。

在正常情况下停机时, 应将带式输送机上的货物拉净后方能停机, 其目的时为下次空载启动创造条件。

3.2 胶带输送机倾斜下运安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1) 下运带式输送机在满载运行中停机, 若用机械闸制动, 当切断电源后, 物料和胶带的自重分力以及整个系统的惯性力等都加在机械闸制动副上, 剧烈的摩擦将使制动副将产生高温, 若机械闸制动副不能够及时快速散热, 就可能会导致制动副制动效果降低, 甚至制动副失灵造成“飞车”的现象。

(2) 满载状况下停机, 上面胶带拉伸可能在卸载滚筒处发生胶带脱离滚筒, 产生胶带的堆积和“叠被”现象。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解决好下运胶带输送机的可靠制动问题, 是下运带式输送机安全运行中非常关键的。

(3) 胶带输送机在下行运输过程中, 由于坡度过大, 大块煤有可能在转载点处跳跃式滚落, 并由于惯性的作用, 滚落的速度会飞快, 造成对行人和操作司机的伤害。

4 下运胶带输送机的制动装置选择

布置驱动装置和制动系统的空间较大, 而在机尾由于受矿压的影响, 顶板管理的难度大, 因此我们将驱动装置布置在机头 (卸载端) , 这就是制动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为此, 我们对胶带输送机的传动系统进行了改造, 在斜巷和平巷的转折点处安装了卸载滚筒, 由于卸载滚筒的导向和分力作用, 使胶带输送机的惯性力下降, 因此要求的制动力矩也较小。

胶带的重量为10kg/m, 胶带的运输能力为800T, 带速为2m/s, 每米胶带上的物料重量:Q=800/3.6×2=111.11kg。90m斜巷胶带及物料的下滑力为: (10+111.11) ×90×cos310×f= (10+111.11) ×90×0.8572×0.03=280kg=2.744KN。

传动滚筒需要的制动力矩为:

减速器二轴与四轴的减速比为6.882, 二轴上需要的制动力矩为:1.728×6.882=11.897 KN·M, 二轴上安装的型号为YT1-900/8的电力液压推动器制动力矩为:900×0.4/2=180 KN·M, 远远大于所需要的制动力矩, 使下运胶带输送机实现了安全运行。

为了防止大坡段的煤矸石飞落伤人, 在人行道加装防护网的同时, 在胶带输送机的上面每隔10m加装一组挡板, 使飞滚的煤矸石动能减少, 降低其对设备的损坏和人员的伤害。

5 结论

通过对胶带输送机传动系统的改造, 使胶带输送机在特殊条件下得到了可靠应用, 4707工作面的安全顺利回采原煤18.3万吨, 证明下运胶带输送机在特殊条件下能够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郭静寰, 孟祥迪.软件体系结构研究与软件开发[J].光学精密工程, 2000, 06.

[2]朱敏奇, 蒋卫粮.长距离带式输送机软启动技术[J].金属矿山, 1999, 08.

[3]张晓云, 等.国内外重型胶带输送机可控启动技术[J].江苏煤炭, 1998, 04.

上一篇: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下一篇:数字中波发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