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服务利用

2024-07-24

网上服务利用(精选10篇)

网上服务利用 篇1

一、档案利用上升的主要原因

目前, 据有关人士统计, 全国各级档案馆档案利用的数量急剧下降, 1991 年全国利用档案的总量为10090936 卷次, 1994 年下降到5847796 卷次, 三年时间, 档案利用卷次减少了42%。但是, 从高校档案利用趋势看, 普遍都有上升的趋势。我校档案利用统计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从我馆利用统计情况看, 我馆从建校以来利用档案有三次高峰阶段。第一次高峰是文化大革命后, 粉碎四人帮, 利用档案为一些老同志冤假错案平反昭雪, 查阅了很多档案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第二次高峰是我校利用档案编史修志;第三次高峰是我校建校65 周年校庆, 利用档案编写校友录。50 万字的校友录编写过程中, 我们提供了档案资料665 卷, 这是一次档案资料利用比较大的一次开发利用工作。现阶段档案利用迅速增加。如:各部门合同协议;科研项目;基建图纸;学生录取名册;成绩单;学历认证;毕业生档案查询等档案利用的都比较多。

2.档案利用不仅是到馆查档人次, 还应包括参观展览和电话咨询等方面。我校新建兵器博物馆和校史馆, 建馆以来接待各类参观人数每年有几千人, 电话咨询人数为200 多人, 还有档案馆网页点击人次也应列入档案利用人次, 每年点击人数为1 万人次。因此, 档案利用显上升的趋势。

3.档案检索也是档案利用的一个方面。我馆从2005 年更换新的档案管理软件, 档案馆对各部门兼职档案员授权, 各部门可通过兼职档案员直接进入档案管理软件查阅档案, 加大了档案利用率。同时我们档案馆组织馆内工作人员对建校以来的档案实行微机软件录入, 实现档案数字化工作, 还对档案编制了专题检索工具。如:校级、处级、科级领导干部任免、全校教职工职称聘任、学生学历认证、省市优秀学生等。这些检索工具的编制加快档案查找速度, 提高档案利用率, 这也是档案利用上升的原因之一。

二、重视档案的原始凭证作用, 提高档案利用率

我校基本建设工作中, 校门扩建项目中产生了土地纠纷, 当时土地管理部门对我校使用土地情况进行了检查, 认为我校大门有一部分土地征用农村用地, 加上阶梯教室, 三号学生宿舍需要土地使用金为56 万元。我们知道这件事后, 马上查阅有关我校土地使用情况的原始档案《双方交界处土地拆迁协议书》, 并以此为依据, 重新办理了土地使用手续, 为学校节约了50 余万元, 我们档案馆保存原始档案, 发挥了凭证作用。通过这件事, 再次证明, 档案工作的充分开发利用是很有价值的, 在某些关键时刻, 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我们还应继续努力做好档案保管和利用工作, 为学校各项事业做贡献。

三、结合工作实际需要, 开展档案提供利用工作

从我国档案利用的趋势上可以看出, 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大大增强,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从全国档案利用, 据不完全统计, 因私利用档案比率逐渐上升, 北京朝阳区档案馆近3 年接待查档人员中, 因私查档人次分别占71.6%、85.4%、87.1%。据最新报道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从2006 年开始已初显新一轮查档高峰, 查档量比同期增加了近40%。我校档案馆档案利用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增长, 特别是学生档案利用占全馆档案的60%以上。主要是毕业生的个人档案方面, 在邮寄过程中出现提供信息不完整, 邮寄地点不准确, 出现了档案查不到的现象。延期毕业学生改派、用人单位招聘等都需要提供录取名册, 每年利用查阅录取名册大约2000多人次。还有部分学生考研需要成绩单, 出国留学需要学历认证等每年大约1000 人次。因此, 学生档案利用得很频繁。除此之外, 财务凭证、科研档案、文书档案利用的也相对很多。在财务凭证利用方面, 每年干部离任, 老同志退休, 校内干部交换, 都需要离任审计, 还有每年个人利用凭证也很多。如:房子买卖需要查发票等。

在科研利用方面。我校教师职称评审, 需要提供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必须加盖档案馆公章才有效。科研项目、专利结题到财务处提取科研经费, 必须加盖档案馆公章才能领取经费, 这样既保证了科研档案存档的完整性, 又能使科研档案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为适应档案利用的新形势, 国家档案局总结推广了深圳、北京等地的经验, 至今已有2367 个档案馆设立了现形文件中心, 方便老百姓查档, 已累计接待利用者100 余万人次, 成为档案馆利用工作的新亮点。我相信, 只要各级政府机关, 各企事业单位依法行政, 从而真正重视档案的原始凭证作用, 加上公民的档案意识增强, 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的档案利用一定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摘要:随着新时期的到来, 我校档案利用有明显提高, 但是还是没有达到预想目标, 档案界也经常对档案利用现象探讨, 说法不同。本文从本单位档案利用所反映情况, 进行阐述, 并探讨档案利用的新趋势。

关键词:档案利用,利用趋势

参考文献

[1]于元元.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档案, 2005 (4) .

[2]杨霞.综合档案馆开放利用与公布的权限[J].档案学通讯, 2009 (4) .

[3]朱芳.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刍议[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6 (4) .

利用音乐为美术教育服务 篇2

我们看到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一些大家山水画中依稀可闻的瀑布汩汩之声,树林沙沙之响,溪泉流畅曲水。再如徐悲鸿的《奔马图》,仿佛听到“马啼声碎、喇叭声咽”的声音,又如画家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的人,仿佛那老红军悠扬的笛声使小红军所感到陶醉的神情。俄国著名的绘画大师列宾是非常热爱音乐艺术的,而且深切地体验到绘画与音乐这两种艺术之间有着微妙的血缘关系。他常把音乐中得到的启发和灵感运用到美术创作中去,他经常像欣赏音乐似的欣赏视野中的色彩、调子和形态。列宾的绘画成就大部分是从音乐中去启发的,他说:“只要我听到一首新的乐曲,那他就会在我全身产生无法抗拒的印象,也就等于给我提供了最好的题材,最佳的作品。”有一次他创作一幅《睚鲁的女儿》一画时,请求他弟弟为他整整演奏了几个小时的笛子。他感觉到这旋律正与这幅油画的构图和色调完全吻合。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颜料,只是表现我们的思想手段,我们的色彩并不是美丽的斑点,它应当给我们表现出画的情感,画的精神,它应当像音乐的和音似的去感动观众,我们何不在音乐的影响造就的感觉中来体现绘画,并运用到绘画中去呢!”列宾在绘画上有了音乐感觉后,评论绘画作品时,都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美术与音乐的相互关系。他说:“伦勃朗的画始终带有空气透明的影子,像是美妙的管弦乐,它和谐的声音在画的背景上颤动着。”列宾生动的阐述使我们不免想到我国画家傅抱石的山水画,尤其那线条的弯曲,总感到如一群矫健柔美的芭蕾舞演员在灿烂的阳光下舞蹈一样。使人感到变化无穷,目耀心眩,感人肺腑,这与贝多芬的乐曲旋律又何其的相似,是那样的和谐多变、和声韵律。

至于我国传统的国画艺术中讲究气韵生动、强调浓淡、虚实、枯荣、工拙、动静的对比与辩证关系,这与音乐中的主题选择、旋律的变化、节奏的疏密以及缓急、强弱、长短不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吗?音乐也讲究起承转合、抑扬顿挫、行音的或轻或重、或刚或柔,这与画家在同一幅画中表现的线条粗细、着色的浓淡、设景的远近、衬托的或隐或显,不也是互有相通之处吗?

我们的学生带着好奇,怀着希望,一切都有着美好的憧憬。美术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保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中,激起学习美术的欲望。而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它将美术中的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低年级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在轻松、愉悦中逐步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这就要求搞艺术专业的同志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的过程中,不妨将自己的艺术视野更加开拓一些,涉猎面更广泛一些,俄国伟大的作家契诃夫说:“各种学问彼此的关联十分密切,人们为了研究方便才分门别类,事实上各种知识像一张网似的,网孔与网孔之部是互相关联的。”这就证明美术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黑格尔在《美学》中一段言简意赅的话:“绘画和音乐有密切的亲族关系。”美术与音乐虽然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它们都受到共同的艺术规律的制约,因此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从事一种艺术专业的人,都应该注意各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把艺术探索的步履渗透到事物的本质深处去,在艺术的海洋里触类旁通、相得益彰、取精用宏。

在我们的美术教学实践中也应当注意它们的相互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国画山水时我们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中国古典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意境,做到“意有笔先、胸有成竹”,从而形成学生用笔如行云流水、宜行宜止、挥洒自如的中国画笔墨所独具的风格。

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时期,壮丽的现实,美好的憧憬,温暖着,感动着每一个艺术家和美术教育者的心怀,如果说要表现美术与音乐之间的感受的话,那么应该表现的正是跨进21世纪的活动中,从客观现实生活中去获得丰富的感受,为之大展宏图,谱写乐章。

利用专利文献,服务高校科研 篇3

专利文献是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及国际性专利组织在审批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出版物的总称[1]。

专利文献是申请或批准专利的发明创造, 即包含已经申请或被确认为发现、发明、实用新型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试验成果的有关资料, 以及保护发明人、专利所有人及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注册证书持有人权利的有关资料的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文件 (或其摘要) 的总称。这些资料是在专利审批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文件, 有些是公开出版的, 有些则仅为存档或仅供复制使用。

我国自1985年4月1日实施专利法以来, 也形成了自己的专利文献体系, 它主要由《发明专利公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外观设计专利公报》以及与前二者相对应的专利说明书组成。专利文献是记录有关发明创造信息的文献。广义包括专利申请书、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检索工具以及与专利有关的一切资料;狭义仅指各国 (地区) 专利局出版的专利说明书或发明说明书。由于专利可区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植物专利、再公告专利、防卫性公告、商标、技术诀窍等, 专利文献也可按内容作相应类型划分。

2 专利文献的特点

2.1 内容新颖、时效性强

《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应当具备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此外, 各国专利法也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必须具有新颖性。特别是因为大多数国家采用了先申请原则, 即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内容申请专利的, 专利权将授予最先的申请者。这就促使发明人在完成发明构思之后尽快申请专利。事实上, 一些重大发明常在专利文献公开10余年后才出现在其他文献中。近年来, 一些国家相继采用了早期公开制, 发明说明书自申请专利之日起满18个月即公布于众, 这更加快了发明内容公开化的进程。

2.2 技术资料详实、可靠

现在很多申请专利文件地撰写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代理人会同发明人共同完成, 且还须经过专利局审查员的严格审查才受理公开, 因此专利文献内容详实、可靠。《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七条中要求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应当包括: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和具体的实施方式, 经过审查后的专利文献能够系统、详尽地反应该技术在本领域科技发展的全过程, 内容详实、可靠, 具有很高的实用参考价值, 这是其他科技文献无法比拟的。

2.3 集技术、法律、经济于一体

专利文献记载技术解决方案, 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披露专利权及专利所有人权利变更等法律信息[2]。从专利文献中可了解发明技术的实质、专利权的范围和时限 (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有效期限为20年,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则为10年) , 还能根据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技术范围、领域分布, 分析出专利技术的销售规模、潜在的市场、经济效益等等, 洞察正在开拓的新技术市场以及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4 载体多样、格式统一、形式规范, 使用方便

现在登录http://www.soopat.com/Home/Index网站, 就可以利用表格检索各单位各类专利信息, 利用IPC分类搜索就可以按照国际专利分类号 (IPC) 检索工具进行不同专业领域专利的检索。世界专利可以通过高级检索和IPC分类搜索包含99个国家和地区、超过8500万专利文献, 时间跨度超过350年的中英文世界专利信息。各国专利说明书基本上都是按照国际统一的格式印刷出版, 著录项目都有统一的识别代码, 国家名称也有统一的代号。这使得查阅者即便不懂原文也能识别该说明书的要点, 给查找专利文献提供了方便。

3 利用专利文献服务高校科研活动

3.1 科研项目立项之初, 进行专利检索避免重复研究

研究课题开题立项之初, 及时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和科技查新, 利用专利文献内容新颖、时效性强和技术资料翔实可靠的特点, 全面了解该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水平和同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做到知己知彼, 发掘未被开发的技术领域, 选择高起点和新的科研领域, 避免重复劳动和资金浪费。对于纵向课题而言, 可提高课题的获批概率, 为以后进行课题研究节省研发时间和科研经费。就横向课题而言, 可为合作单位开发出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是提供本技术领域最新的技术服务, 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3.2 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 进行专利检索可丰富研究内容, 推动技术创新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进行专利检索可了解该科研项目的发展历史、现存的科技成果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 有利于科研人员开拓思路, 启发创造性的思维, 丰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在研发过程中通过专利文献的检索, 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当前的市场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资金投入研发出新技术、新产品, 尽快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市场化, 并进一步实现该技术的产业化。

3.3 科研项目完成后, 进行专利检索可适时申请专利,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在研究课题临近完成时, 进行专利新颖性检索可为科技成果的鉴定提供较科学的尺度[3], 了解自己的科技成果处于国际和国内的同类技术的何等水平, 为科技成果的鉴定提供确切的材料。在发表论文和鉴定会议召开前, 先申请专利以免使专利申请失去新颖性。在科技发展的今天, 一项新技术成果不仅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专利, 而且要拥有该技术的专利群。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一些重要技术方案很多情况下仅仅申请一个专利是远远达不到技术保护效果和范围的。为此, 在申请专利保护时应该分别申请, 在把主要技术申请核心专利的同时, 还要把与此相关要保护的技术一并申请专利, 以形成一个专利群。用一个专利群把该新技术进行大范围保护,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专利技术, 保证以后该技术在进行专利转化和实施时,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专利纠纷。

3.4 科研成果转化时, 检索专利的法律状态, 减少专利侵权和诉讼风险

专利的独占性使得有效专利技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就无法实施其技术, 否则就构成专利侵权, 产生法律纠纷。为此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时要对该领域的专利技术进行法律状态检索, 以避免专利侵权, 减少诉讼风险。

综上所述, 专利文献的特点决定了其在高校科研活动中所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因此高校只有有效、合理地利用专利文献, 才能为科研活动保驾护航。

摘要:专利文献具有内容新颖、时效性强;技术资料详实、可靠;集技术、法律、经济于一体;载体多样、格式统一、形式规范, 使用方便等特点, 对高校的科研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针对专利文献资料的特点, 探讨了高校如何利用专利文献资料服务科研活动。

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专利文献,高校科研活动

参考文献

[1]孙洪.专利检索对科研开发及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作用[J].舰船科学技术, 2007, 29.[1]孙洪.专利检索对科研开发及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作用[J].舰船科学技术, 2007, 29.

[2]贾志琦, 邵曰剑.有效利用专利文献,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山西科技, 2008 (1) :91-92.[2]贾志琦, 邵曰剑.有效利用专利文献,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山西科技, 2008 (1) :91-92.

利用网上项目信息合作须防骗 篇4

经济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了市场风险。打开网站,可看到许多技术经济公司、信息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能为你提供技术经济合作中介服务。他们大都在网上发布很多项目合作及外商投资意向等信息,有时几家公司发布的许多信息都雷同或是一致的。当你要求他们提供项目合作中介服务时,在函、电联系及洽谈过程中,他们会恰到好处地要你交考察费、咨询费等,动辄五千、六千元,甚至更多,并承诺合作不成,如数退还,以诱你上当而行骗。山东烟台人周在某带领村民致富,为金昌公司寻求合作项目的过程中,曾几次“遇险”,现摘录片段:

周某在网上看到“恒帮(安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布的多个项目信息,其中之一是由港商提供生产技术、设备等,大陆合作方提供厂房、场地、水电等基础设施,合作生产一次性降解垃圾袋,年产2000吨,产品全部外销,年净利260余万元。阅后周某当即在网上通过电子邮件发去合作要求,并说明基本情况。几天后,该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回复:港商同意与你方合作,商务函已经发出,请查收遵办。周某很高兴,认为有望合作成功。待收到该公司发来的商务函,其内容是“邀请”周某即赴该公司考察面谈。周某认为只凭一次电邮联系,完全不了解对方情况,此时不宜千里迢迢贸然前往,况且是要在烟台设立合作公司,要考察,也应该是该公司派员来烟台做实地考察,看是否具备条件适合与港商合作。鉴于此,周某即以电邮形式回复该公司,说明此时赴贵公司考察没有实际意义,建议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后,由贵公司派员赴我方考察,并签订中介服务协议及项目合作协议,考察费由烟台合作方给以补偿支付。电邮发出后,该公司见周某不上当,再无回音,周某又连续发了几次电邮,并要求联系其它合作项目,均无回音。实际上,他们是想以面谈诱使周某前往,先与酒店合谋赚取食宿费,再设法引诱交纳通讯联络费、考察费或中介费等,达到行骗目的。因为此前周某曾应邀到深圳考察,去到后与主要负责人的洽谈一直拖着,住了一周后,花去食宿费数千元,幸好没有交纳其他费用。

2006年1月,济南某韩国全资信息服务公司在网上发布信息,称可为中国企业提供与韩国及东南亚诸国客商的经贸合作、合资合作服务。当周某发去资料,委托其帮助推介联系时,该公司发来了仅表示其单方面意志的格式合同样本,其中规定:合同签字后,待金昌公司支付9800元咨询费时才正式生效;在该公司为合作双方联系洽谈过程中,发生的交通、餐饮、住宿等接洽费用,均由负担;合同有效期内,不能联系到满意的合作企业,免费延长一个月的服务咨询期;合作成功,该公司按实际到位外资额8%提取奖励。对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显失公平,金昌公司是断然拒绝的!在此也提醒所有的中国企业和个人莫上当!看官请看:中国企业支付相当数额的咨询费、接洽费后,如在延长一个月的合作期内仍合作不成,那就意味着先前支付的所有费用分文不退,合作当即终止。此时的市场风险则全由中国企业承担,损失是中国企业的,合作不成的责任也是因中国企业不满意造成的,而韩资公司做得是无本无风险的买卖,会稳当地获得巨额利润。他们就是利用中国企业急于寻求合作发展的迫切心理,将一己意志强加于中国的企业和个人,这对于中国企业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也是对中国人的蔑视。

2006年5月,在网上看到北京某技术公司发布的许多外商投资意向信息,当周某让其帮助推介联系时,该公司要求金昌公司先付中介费、考察费8000元,合作成功外资到位后,再按外资额7%提取奖励。在周某的请求下,该公司应允可以在合作成功后付中介考察费,但要求到其公司面谈并签订中介服务协议。周某认为应先通过函电联系达成一致意向后,再签订中介服务协议。当金昌公司提出协议中应规定——贵公司对项目合作的真实性、投入运行后外商在经营过程中的诚信及合法性负连带责任时,他们又说签订中介服务协议无意义,不用签了。显然,该公司对其提供的中介服务的真实性、合法有效性不能做出保证,也不敢承担责任,其骗局已显露出来。

档案服务利用如何创造企业效益 篇5

档案的服务利用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利用目的各有不同, 大致分为经济建设、学术研究、工作查考、编史修志、其他等五个方面。而不同目的的服务利用为企业所创造的效益, 又可以归结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种。下面通过实例加以详细剖析。

一、档案服务利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实例分析

1. 某公司承建的公路隧道在移交使用后, 发现内墙有一条宽约6cm的裂缝, 并且每日都在发展变化, 致使隧道关闭通车,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至少30万元。事情发生后, 施工单位及有关专家对该隧道开裂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的考查、分析、论证。通过查阅大量施工原始记录、设计资料, 最后得出结论:此病害与施工单位无关, 完全是设计上勘探疏漏所致, 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与施工单位无关。为此, 该施工单位避免了经济损失30万元, 并接受了修复隧道的工程任务, 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此实例利用的是基本建设档案, 为战胜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遭到破坏后及时修复, 借鉴同类型工程项目图纸和设计基础资料, 节约了大量勘测、设计、施工时间和人力、经费。

2. 某车辆厂产品开发处开发新产品260吨凹底平车, 档案部门为其提供了大量的档案图纸, 保证了产品设计、制造的顺利进行。而开发处通过借阅原有250吨长大平车的档案作参考, 使新产品结构设计合理, 大大提高了优化程度, 为用户提供了急需的大件运输装备, 新增产值400万元, 新增利税47万元。此项产品的成功研制, 不但保证了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 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凹底平车的技术进步。

该厂科研人员在新产品开发研制时, 参阅科研档案找到了捷径,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另外, 近年来会计档案的利用越来越频繁, 在打击经济犯罪, 处理经济案件, 追缴欠款和重复付款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凭证作用, 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做出了贡献。

二、档案服务利用为企业创造社会效益实例分析

档案服务利用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创造了社会效益, 主要表现在编史修志、工作查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举办展览等方面, 大量的馆藏档案资料和照片, 生动翔实地展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 对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1996年12月《工人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 报道某施工单位交付使用的工程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得知这一情况后, 施工单位各级领导相当重视, 随即成立了质量回访领导小组, 从档案室调用该工程所有的竣工资料, 会同建设单位、运营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一同到施工现场, 进行了认真、严肃的调查、了解。通过对工程运行质量与施工日志、工程检查证以及竣工验收报告等竣工文件的比照, 与会人员达成共识, 一致认为该单位施工的工程质量完全符合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 《工人日报》所登载报告与事实不符。后经有关部门与新闻单位沟通, 及时挽回了企业的信誉, 避免了不良影响。

2. 某处为庆祝建处三十周年, 经筹委会研究决定编写一部反映建处三十周年战斗历程的《处史》。负责编写的同志多次来到档案室, 从开始搜集查阅档案到完稿印刷出版, 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 完成了长达40万字的编写工作。《处史》的出版不仅再现了该处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和职工艰苦创业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而且在树立企业形象, 扩大企业知名度, 激励全处职工发扬光荣传统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篇6

不同地区经济基础不一样, 信息化普及程度存在差别。如我国东部地区, 经济发达, 上网普及率高, 村民查找农业信息资源主要以个体为单位, 而我国西部地区, 则可能以个别查找为主, 通过人员间信息传递而利用。本文根据重正化群理论, 建立一个可考虑信息化普及程度影响的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并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采用不同的阈值, 从而对信息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

一、重正化群理论

重正化群[1][2][3]方法是在量子场论中提出来的, 应用于临界现象的研究, 重正化群在不动点附近的性质决定了体系的临界行为。重正化群的目的是在观测中改变尺度时定量地获取物理量的变化。例如, 把在某种尺度下所测得的物理量记为p, 把在比这个尺度大两倍的尺度下测得的物理量记为p', 利用适当的尺度变换f2, 可以把p'和原来的p的关系表示为

p'= f2 (p) (1)

其中, f的下标2表示两倍的尺度变化。如果把观测的尺度再放大两倍, 那么下列关系式成立

p''=f2 (p') =f2·f2 (p) = f4 (p) (2)

如果把这个公式变成一般化的关系式, 那么就得知变换f具有下列性质

fa·fb=fab (3)

f1=1 (4)

其中1表示恒等变换。变换f一般不具有逆变换f-1。

重正化群的一个重要定理是稳定不动点存在定理成立, 即如果极限

undefined存在 (5)

则有p*=f (p*) (6)

二、信息资源全面利用率公式推导

把某地区农业人口按个体 (或家庭) 进行划分, 定义某个体在网上查阅了某方面的农业信息, 其为一个“空穴”, 如果整个地区“空穴”贯通, 则整个地区对于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得到全面利用。按照前面定义假想模型, 组成该地区 (区域) 信息资源利用分布为规则排列如图1 (a) 所示, 若以它们的形心代表每个个体在地区内的位置, 则所有相邻的个体形成的连线将构成二维的三角形点阵。现进行重正化群变化, 其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 作一个kandanoff变换, 显然可取一个三角形点阵作为一个二级元胞, 如图1 (b) 所示。

第二, 规定元胞的“导通”方向, 根据“空穴”集团的定义, 显然与方向无关, 一个元胞中只要有两个 (及以上) “空穴”形成就可定义元胞处于“空穴”贯通态了。这样元胞的“空穴”贯通态可由单个小区域形成“空穴”的状态组成确定下来。

第三, 计算元胞的“空穴”贯通概率。在不考虑人员间信息传递影响的情况时, 每个个体形成“空穴”的概率为P, 则可根据以上规定, 一个元胞由3个个体的各种形态组合可形成8种组态, 从中可找出4种“空穴”贯通元胞的组态, 这样可写出二级元胞“空穴”贯通的概率P (2)

P (2) =P3+3P2 (1-P) (7)

同理, 对于高级元胞均有

P (r+1) =[P (r) ]3+3[P (r) ]2[1-P (r) ] (8)

式 (7) 、 (8) 为不考虑信息相互传递影响时的重正化群方程。

第四, 考虑信息相互传递影响时的重正化群方程。假定信息在个体间相互传递影响率为h, 则不受信息传递影响的概率为 (1-h) , 所以信息资源在该地区得到全面利用的概率为P (1-h) 。同理, 对于元胞而言, 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概率中也必须加上信息相互传递对其影响的条件。据此改写 (1) 式, 并把不动点假定为P*, 则有下式成立

P*=[P* (1-h) ]3+

3[P* (1-h) ]2[1-P* (1-h) ]+P*h (9)

式 (9) 即为考虑了信息资源相互传递影响的重正化群方程。

第五, 求解重正化变换的不动点。重正化群方法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寻找在重正化变化下的不动点, 即对应于P1 (r+1) =P1 (r) 的点。可查曲线P1 (r+1) =f[P (r) 1]与直线P1 (r+1) =P (r) 1的交点, 这样即得到不动点。需要根据Jacobi矩阵特征值λ的模来判断它们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 只有|λ|>1对应的是不稳定不动点, [4]而不稳定不动点才对应于临界点Pc*。

三、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上面得到了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全面利用概率公式,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对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点击率ξ (点击次数/区域个体总数) 可以得出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在该地区 (区域) 的利用率为

η=2PC·ξ (10)

下面举一例子, 说明模型的应用。首先将确定的h值代入式 (9) , 则 (9) 式成为只有未知量P*的方程, 求解即可得P*的值。如取信息资源相互传递影响率h=0.1, 代入 (9) 式为

P*=[P* (1-0.1) ]3+

3[P* (1-0.1) ]2[1-P* (1-0.1) ]+

0.1P* (11)

查P1 (r+1) =f[P1 (r) ]与直线P1 (r+1) =P1 (r) 交点 (图2) , 可得P=0, 0.556, 1.1, 由于P<1, 所以只能P=0或P=0.556, 接着需要根据 (11) 式右端的Jacobi矩阵特征值λ的模来判断它们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 只有|λ|>1对应的是不稳定不动点, 而不稳定不动点才对应于临界点Pc*。

undefined

只有P=0.556, |λ|=1.45>1, 故该地区信息资源得到全面利用的概率是P=0.556。表1给出了不同h值, 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得到全面利用的概率。

如果该地区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点击率ξ=60%, 则其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为66.72%。从表1看出, 随人员间信息传递影响率h值的增大, 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例如在我国东部地区农村对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利用主要由个体获得, 其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点击率基本上就是其利用率, 然而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网络普及程度较低, 农业信息资源通过人员间传递影响率较大, 虽然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点击率较低, 但其利用效率也可能较高。

参考文献

[1]赵松年.非线性科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3.

[2]张济忠.分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3]周硕愚.系统科学导引[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8.

利用ASP实现网上数据绘图 篇7

在科学实验或实时监测中常有一些离散的测量数据需绘图表示,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现在可选择的绘图工具很多,有专业的数据绘图工具如Origin、Labview、Matlab等,常用的可视化编程工具和办公软件Excel中也提供了很有效的绘图功能。但这些绘图工具难以实现从Internet上通过浏览器随时随地查看数据变化的功能,多数网站利用CGI或Java、DotNet控件来实现绘制实时曲线图,但对于非专业软件开发人员来说也不易实现。ASP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应用广泛且易于调试,尤其是通过内置对象ADO可方便地和数据库交互,成为建立动态网站追求简捷高效的最佳选择。ASP本身所用的脚本语言是不提供绘图语句的。为了满足把任意提取的数据在Internet上进行分析研究的需求,通过VB-Script用HTML和DIV块标签实现了数据图的绘制,并取得较好的显示效果。

2 绘图

在B/S结构中绘图和用专业数据绘图软件或VB、VC等语言绘图的方式是不同的,客户端的浏览器不同于标准窗体可任意设置各种属性来满足绘图要求。脚本语言无专用绘图语句,但用DIV标签可定义块,通过定位,可在浏览器的任一位置显示一个字符,如果把这个字符缩小到像个点,这样实现了在浏览器中画点,有了画点功能就可绘出任意图形。这就像多年前在DOS字符界面下作图,虽然本质上是字符模式绘图,但得益于现在网络和计算机速度大幅度提高,这种方法基本上可达到用绘图语句在标准窗口中绘图或用专业软件绘图一样的效果。

DIV标签是用来为HTML文档内大块的内容提供结构和背景的元素,其中所包含元素的特性由DIV的属性来控制,或者是使用CSS方式来进行控制。以下代码是定义了一个Point函数,用DIV在坐标(x,y)处来画一个大小为s的圆点字符·,当然也可用圆圈等特殊符号,颜色也可参数化。坐标轴的水平和垂直线用高度和宽度为1个像素单位的DIV空白块来代替。

在进行数据绘图时,为了显示每个点的具体数值,在不影响速度的前提下可对画点函数进行适当改造,如图1所示。可用一个较小的GIF图片替代Point函数中的圆点字符,即函数体改为:

response.write"

"

response.write""

其中s改为数据值参数,这样利用img的alt属性,即可实现鼠标移到数据点附近时动态显示数据值的效果。

3 数据的读取和转换

在ASP编程中通过ADO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的方法在很多文章或书籍中都有论述,在此只以一个实例作简单介绍。本例是一个地电监测的应用,每隔一小时测量一组数据存放于Access数据库,数据表结构由SQL语句可看出,不再详述。通过IIS作Web服务器,以下为部分ASP文件的内容。在SQL语句中总是选取最后三天的72条数据,相关检索条件用户可修改代码定义,查询到记录集的数据通过GetRows存放入数组MyArr中,这样利用数组进行坐标变换和其他计算处理比较方便。

4 测量数据绘图

在绘图程序中定义了一些变量,用来控制图块大小、坐标位置或显示比例等,这样可以方便地通过修改这些参数以适用于其他数据绘图或进行功能扩展。程序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好DIV的定位功能,以及实测数据在作图坐标下的转换关系。为了视觉上的效果,这里也可用带边界的

或各种色彩样式作尽可能简化的修饰。

图2绘图是通过IE浏览器测试的,如果在Firefox浏览器下实现,需对相关参数进行修改。

5 结语

为了监测实验等单一的绘图需求,不用安装使用专业绘图软件,用ASP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很容易满足需要,并达到通过浏览器随时随地查看数据变化曲线的目的。以前一直用Origin绘图,通过若干繁琐操作,才能不定期画一张图。采用Labview这样的虚拟仪器工具产生实时数据图也是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式,但不如在Internet上随时随地查看方便。调试完程序后,在SQL语句中加上了and date_time

摘要:给出了一种利用ASP技术,通过DIV标签实现在网上绘制实时数据监测图的简便方法,并对数据的读取和转换进行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数据绘图,ASP,DIV,ADO

参考文献

[1]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杂志社.ASP编程精选集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王承君,李晓波,王兆红.Web数据库技术应用教程.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高校网上录取数据利用与管理 篇8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由过去手工录取方式变成了远程网上录取模式。它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把高校招生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然而,在计算机网上录取和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系统进行衔接。如:网上录取系统的录取通知书和信封的打印功能过于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各个高校样式各异的打印要求;录取系统导出数据与“普通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系统”、“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衔接不紧密,造成学籍数据管理和就业信息管理的工作量增大。网上录取操作比较简单,关键是对录取系统的应用,虽然高考网上使用的高考录取客户端和普通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都比较完善,但由于各高校大部份网上录取和电子注册、就业信息管理分属两个部门管理,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针对高校的完整的数据处理方法。网上录取数据再开发是为了满足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对高校录取新生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为高校各管理部门及时提供完整、准确的新生信息,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在录取结束后,对本年度招生工作进行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辅导员了解学生提供材料,实现招生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有序化和高效化;同时,减轻录取通知书和信封的打印工作量,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此,本文提出了在录取、注册过程中数据库设计思想,并阐述了具体数据实现的方法。

2 目前在网上录取及电子注册数据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管理系统,对网上录取过程等功能的实现较为完善,包括自动分档、录取阅档以及与省招办服务器数据交换。但录取结束后对录取数据的提取和处理等功能尚需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开发,目前在录取结束后只能导出基本数据,而考生高中学习阶段在校的表现、老师的评语以及体检信息、详细的成绩等电子数据无法快速提取和直接使用。实行网上录取后,学生纸档案材料往往不能及时寄送到学校,而且有些省市将逐步取消纸档案管理,但新生开学报到前,班主任和辅导员却非常有必要了解学生的详细情况,但无从查起。

2)除少数高校直接将数据库交给邮政公司代为打印以外,其它高校都面临录取通知书和特快专递封面的打印任务。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管理系统导出数据部分字段为代码,数据表中没有考生照片和体检表等内容。不能直接打印所需格式的通知书,只能通过招生工作人员进人系统查看。

3)录取后数据不能直接或简单修改后作为注册用数据,致使学籍注册、就业信息管理工作任务相当繁重。

3 导出数据分析与数据库设计

3.1 导出数据分析

利用全国高校招生远程录取子系统,完成录、退档等工作后,生成导出数据,其中包括信息表和代码表。

表1为主要数据表名称及说明。导出数据中,文件名以T_开头的文件都属信息库,以TD_开头的都是代码表。高校所需考生信息绝大部份都在考生投档单中(T_TDD.DBF)。而考生投档单中除考生号、考号、姓名、家庭地址、邮政编码、收件人等信息可直接使用外,其它字段均用代码表示。因此需将投档单中以代码表示的字段置换为可直接使用的数据。

3.2 数据库设计

以考生投档单为基础,设计符合管理需求数据库结构,新建表名称为:“新生录取表”,库结构不仅应包含招生录取管理所需字段,也应提前考虑以后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所需字段,班主任查看所需字段等,录取通知书和特快专递封面打印等需求,数据库结构如表2所示。

由于数据来源均为DBF数据库,因此采用VisualFoxpro,新建“新生录取表”代码如下:

tzhyy,zxmc To新生录取表.dbf&&将投档单中有用字段复制到新生录取表

Use新生录取表.dbf

Alter table新生录取表.dbf add xh c(12)add xb c(2)add bj c(20)add bd l(2)add zzmm c(18)add xb c(30)add cc c(4)add jhxs c(6)add xxdm n(5)add xxmc c(16)add xxszd c(10)add bxxs c(10)add bxlx c(10)add xz n(1)add tjb general(10)add zszp general(10)add pqsj c(8)add dwszd c(30)add dwmc c(100)add dwxz c(20)&&为新生录取表增加字段

4 数据整理

新生录取表中部分字段仍为代码,需将性别、录取专业、政治面貌等转换为可直接使用字段。

4.1 性别代码置换

此字段只有:“男”、“女”两种,无需表关联,直接替换即可,代码为:

4.2 录取专业名称置换

新生录取表中只有专业代码,需与专业计划库表JHK.DBF进行关联,程序如下:

除此之外也可在VFP中使用新建查询,将两表关联,联接类型为内部联接,关键字为ZYDM,查询去向为表,即可得到包含专业名称在内的新生录取表。

4.3 政治面貌置换

与专业名称转换方法相同。

4.4 将考生照片和考生体验表添加到新生录取表中

考生照片、考生体检表都以JPG图形文件形式,下载保存在录取客户端所在文件夹下的“PHOTO”文夹中,考生照片文件名是“Z”+考生号,体检表文件是“B”+考生号,将考生照片和考生体验表添加到新生录取表中代码如下:

至此,新生录取表已包含管理所需所有内容。直接使用即可满足查看学生各种信息的需要。

5 数据利用

5.1 利用“新生录取表”打印通知书

利用“新生录取库”结合Word中的邮件合并来实现通知书的打印。

5.1.1 设置主文档

将通知书中固定的内容,做为主文档建立,如入学时间、称谓、祝贺词等,如图1。

5.1.2 选择数据源加入主文档

利用邮件合并功能是把每份通知书中变化的部分,如准考证号、录取专业等,填到相应的位置,即添加数据源。

在菜单栏中,选择“工具”菜单中的“信函与邮件”,在下级菜单中选择“邮件合并”命令。工作窗口右侧跳出“邮件合并”任务窗格,选择文档类型为“信函”,点击“下一步:正在启动文档”。右侧再次跳出的窗格中选择“使用当前文档”(主文档),然后“下一步:选取收件人”,在“选择收件人”视图中,点击“使用现有列表”(数据源),然后单击“浏览”按钮,在选取数据源对话框中按路径选择并打开要合并的数据源文件。设置好之后选择下一步“撰写信函”。

撰写信函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步骤,只有正确的插入了数据(Word中称合并域),才可以正确的显示每个对象的内容,将插入点移到需要插入合并域的地方,在“邮件合并”工具栏条上单击“插入合并域”按钮,显示“插入合并域”列表框,从列表框中双击要添加的域名,主文档中将出现用尖括号“《》”括住的合并域,添加完后如图2。

5.1.3 将数据合并到主文档中

合并数据源,这些合并域将用数据源中的域值(记录)代替。合并后,就可准备打印了。合并方法用“邮件合并”工具栏最为简单,选“合并到新文档”按钮将合并结果保存到一个新文档中,Word会将其命名为“字母1”。“字母1”是一个独立的文件,与主文档及数据源没有任何关联,修改主文档及数据源不会影响“字母1”;选“合并到打印机”按钮,合并结果可以立即打印出来。

5.1.4 添加照片

为了使通知书更加严密,起到身份验证的作用,可以在其中加入每个

考生的照片,通过Word中的域代码知识来实现这项操作。只需要在邮件合并的主文档中插入INCLUDEPICTURE域,并在它的“FileName”参数中插入包含图片地址的合并域便可,如照片的地址如下:

因为图片名是以“Z”+准考证号的形式命名的,将域代码和插入合并域相结合的方法填写路径,插入命令为{INCLUDEPICTURE“C:/…/PHOTOS/Z《ksh》.jpg”*MERGEFORMATINET},(MERGEFORMAT用来保存对域结果进行的格式修改)按F9刷新照片就出现在主文档中了。如果需要灵活的定位,可以考虑插入一个文本框,去掉边框等属性,并在这个文本框里通过使用INCLUDEPIC-TURE域代码插照片,调文本框的位置即可更好的调整照片的大小和位置。如图3所示。

5.1.5 插入条形码

还可以在通知书上加入一条代表着准考证号的条形码,那么新生报到注册时,只需通过扫描就可以达到电子注册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入学报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入条形码最好用专业的软件和仪器,以达到数字编号的准确性。不过利用Word“控件工具箱”中的“Microsoft BarCode Control 9.0”同样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生成的条件码如果能和财务交费、图书管理甚至食堂就餐等学校各部门的职能联网使用的话,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集身份认证、信息查询和校内消费于一身的校园“一卡通”目前已在全国范围迅速流行,通知书还可以做成“校园一卡通”的IC卡形式,为每一个学生发放一张校园卡通知书,卡上面有本人照片、姓名、身份等信息,使得这张卡具有身份识别功能,在校内集学生证、身份证、借书证、医疗证、上机证、会员证、餐卡、钱包、电话卡、存折等于一身,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目的。涵盖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校快速建成信息化校园,提高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校园卡系统是数字化校园不可缺少的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5.2 利用“新生录取表”打印特快专递封面

鉴于高招、成人高招数据的保密性特点,除少数高校直接将数据库交给邮政公司代为打印以外,其它高校都面临录取通知书和特快专递封面的打印任务。上面介绍的通知书打印方法,同样适用于打印特快专递四联单,不再详述。

6 满足电子注册的需要

由于前期的新生录取表已经比较完善,新生报到后可由此生成“新生报到表”。除院校名称、院校代码、院校所在地、学号、所在院系、办学形式、学制等需补充以外,其它部分可直接使用。方法及代码如下:

1)复制“新生录取表”为“新生报到表”,并将固定内容及调整后专业加入数据库。

将院校名称、院校代码、院校所在地、办学形式、学制等加入数据库,代码入下:

将调整后专业替换成注册专业:有部分学生入校后要求调整录取专业,院校同意其注册为调整后专业。代码入下:

Use新生报到表

REPLACE ALL lqzy WITH tzhzz for len(alltrim(tzhzz))<>0

2)数据检查。

检查是否有重复记录,代码入下:

Select*from新生报到表into table重复学生信息.dbf group by ksh having count(ksh)>1&&检查是否有相同考生号的重复记录。

将“新生报到表”导入“普通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系统”编辑学号、班级名称等内容即可上报注册数据。而“普通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系统”又为“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来源。

使用该方法能简单有效地解决招生、学籍注册管理及毕业生信息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为学校学生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校网上招生数据处理系统手册[M].教育部高校学生司,2002.

[2]曾刚.Visual FoxPro数据库编程实例手册[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郝彦彬.郭文利.用Excel和Word邮件合并打印证书[J].中国计量,2005(2):75.

[4]张惠萍.Word邮件合并的应用技巧[J].职业教育研究,2004(4):90-91.

高校可利用体育资源开展有偿服务 篇9

一高校利用体育资源开展有偿服务之原因

1缓解社会体育资源不足与高校体育资源过剩的矛盾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以来,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群众的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呈多样化趋势,现有的体育项目和体育设施和社会体育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造成了我国民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需求与有限的社会体育资源之间的矛盾。2005年公布的《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总体数据报告》表明: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850080个体育场地,而教育系统在此次调查结果中显示其占有总数的65.6%,其中高等院校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1],2003年至今,正是全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各高校扩招扩校的高峰期,高校体育场馆、器材等硬件设施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的院校的体育场馆还能承办全国性的体育赛事。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汇集了众多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体育人才,有项目培训、组织管理、产品研发等诸多方面的专家,他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突出,不仅是教学的主力军,更有着强大的科研能力。高校还拥有无法比拟的众多无形资源,如图书、信息、学校的品牌效应,地理位置、环境等。然而,体育馆建得漂亮了,利用率却降低了,除了开学典礼和学校大型演出外,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新进教师的学历越来越高了,但除了跟普通教师一样的教学和训练外,没有更多的途径为社会提供服务。如果学校的体育场馆、信息、人力等资源对社会开放,为大众服务,这样既能满足大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又能很好地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的优势。把社会上群众的需求和学校的体育资源合理整合,会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2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存

“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成为时下流行语,“花钱买健康”更是成为一种时尚。许多大型企业会请专业的团队来进行拓展培训,许多社会精英会请专业的教练来进行体育指导,许多市民希望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来满足他们健身方面的需求,这无疑为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而高校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也不能一味靠政府和学校的有限拨款来维持现状,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前提下,“将更多的人吸引到健康运动场上,使他们加入到健康体育运动中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有偿服务来筹集资金,补贴损耗,更新设备。“高校体育资源的有偿服务是为了服务于全民健身这个大局,以服务性质为主,运用市场的手段达到提高使用效率以及服务社会的目的”。[2]这样,即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高校利用体育资源开展有偿服务之策略

1解放思想,提高意识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统一、互相促进的。“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是其进行社会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是其社会服务得以不断开展的源泉。”[3]任何大学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它与社会发展、人民的需求和社会需要息息相关。高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回归社会,服务于社会。高校如能走出象牙塔,推掉围墙,向社会打开服务窗口,既有利于当地体育市场的开发,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地方的体育文化繁荣,高校自身又可以展示自己,宣传自己,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品牌的影响力,这样将会形成一个多赢互利的新局面。

2服务多元,形式多样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种: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需求的多元性决定了服务形式的多样性,“公共服务的开展就是为了满足全社会公众或某一社会群体共同的、基本的、直接的需求”。[4]体育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其内容极其丰富,潜力极其巨大。高校里拥有众多的高端人才,理应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挥其优势,开展多种形式服务,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

3科学评估,健全机制

“建立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考核体系,旨在督促高校在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时,坚守公益性,遵循公民体育公共利益导向,切实致力于改善和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公民基本的体育需求”。[5]高校体育社会服务的评估对象,包括高校向社会提供的体育服务产品和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高校体育服务产品的受众对象是社会公民,公民是对产品满意与否的最终评判者,应当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高校的体育部门又隶属于高校,从属于政府机关,因此,高校本身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对“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产出数量和质量、满足公民基本体育需求的情况等进行评价”“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评估指标应科学、合理、客观、标准、透明、效率和公平并重,具有重要性、可测性以及动态发展性。同时,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6]将评估结果运用到每年的奖金发放、绩效考核、荣誉奖项、职务晋升当中,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估体系是高校体育资源有偿服务中最关键、最难的环节。

4合理收费,区别对待

高校所拥有的体育资源从性质上来讲属于公共资源,归国家所有,有偿服务应更多地向公益性倾斜,加上高校本身所处的软环境无法跟社会上专门的体育机构相比拟,因此政府物价部门和学校在收费环节上应更多地考虑普通群体的承受能力,跟专业的体育机构区分开来。以浙江省某高校的篮球场地租赁为例,每人收费5元,不限时间,而社会篮球场对外租赁的价格为20-30元每人每小时,价格上的优势加上良好的体育氛围吸引了大批周边社区居民前来锻炼,球场有专人负责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物品丢失现象和因争夺场地而引起的冲突。对高校为社会提供的服务要做到区别对待,一般场馆的借用、租赁、体育健康知识讲座、体育技能指导等服务项目应以无偿服务为主,有偿服务为辅,以便吸引更多的人走进运动场,感受体育文化。对一些稀缺场馆的租赁、科技成果的转化、体育夏令营等服务应以有偿为主,无偿为辅,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应相互结合。endprint

三高校利用体育资源开展有偿服务要注意的问题

1保证日常的教学和群体活动的开展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职责,也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对社会开展有偿体育服务是业余的,必须在完成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前提下,利用场地设施在师生员工业余时间进行,不能主次颠倒”。[7]高校开展对社会有偿服务的过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压侵占学生正常的教学场地和上课时间,确保教学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高校体育场馆和体育工作者所从事的社会有偿服务必须是在业余时间进行。以场地租赁为例,白天和傍晚是学生的上课和课余活动时间,所以这段时间不能对外开放,应选择晚上学生在教室学习和在寝室休息的时间段,学校还应充分合理利用寒暑假、法定假期、周末等非上课时间段对外开放,来满足周围居民的健身需求。

2各种关系处理得当

高校在开展有偿服务的过程中必然面临各种复杂的关系,包括部门与本校师生之间的关系,部门教师与部门领导的关系,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部门与学校的关系,学校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部门职工与社会消费者的关系。在各种关系中,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部门与本校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充分尊重他们健身娱乐的权利,在时间安排上要做到优先,在价格上要做到充分优惠,甚至是免费。其次是部门职工和社会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要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化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各种关系处理得当,才能够保证高校体育有偿服务顺利进行。

3完善内部组织管理

高校利用体育资源对外有偿服务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有利的外部因素,也离不开完善的内部组织与管理。可以成立专门行政部门组织管理,负责人可以是部门领导,可以是擅长管理的老师,也可以是校外体育专家。这样可以把零星的个人行为统一起来,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扬长避短,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形成一股合力,便于计划和规划。也可以成立专门的体育公司,公司化运营相对现在保守的思维模式,无疑是一个层次的提升,可以更多地跟社会接触,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多方融资,最大限度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目前苏州大学成立的“苏州大学体育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其产学研一体化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总体数据报告[EB/OL].http://www. sport. gov. cn/n16/n1167/n2768/n32454/ 134749. Html.

[2]刘波,王宗平.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公共经济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1):42-44.

[3]高等院校应大力增强社会服务功能[N].光明日报,2011-10-09.

[4]卢映川,万鹏飞.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67-269.

[5][6]王芹.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5):19-22.

高校可利用体育资源开展有偿服务 篇10

一高校利用体育资源开展有偿服务之原因

1 缓解社会体育资源不足与高校体育资源过剩的矛盾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以来, 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 群众的健身意识明显增强, 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 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呈多样化趋势, 现有的体育项目和体育设施和社会体育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这就造成了我国民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需求与有限的社会体育资源之间的矛盾。2005 年公布的《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总体数据报告》表明:截止2003年12 月31 日, 全国共有850080 个体育场地, 而教育系统在此次调查结果中显示其占有总数的65.6%, 其中高等院校有28741 个, 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1], 2003 年至今, 正是全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 也是各高校扩招扩校的高峰期, 高校体育场馆、器材等硬件设施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有的院校的体育场馆还能承办全国性的体育赛事。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 汇集了众多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体育人才, 有项目培训、组织管理、产品研发等诸多方面的专家, 他们理论扎实, 实践能力突出, 不仅是教学的主力军, 更有着强大的科研能力。高校还拥有无法比拟的众多无形资源, 如图书、信息、学校的品牌效应, 地理位置、环境等。然而, 体育馆建得漂亮了, 利用率却降低了, 除了开学典礼和学校大型演出外, 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新进教师的学历越来越高了, 但除了跟普通教师一样的教学和训练外, 没有更多的途径为社会提供服务。如果学校的体育场馆、信息、人力等资源对社会开放, 为大众服务, 这样既能满足大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 又能很好地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的优势。把社会上群众的需求和学校的体育资源合理整合, 会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2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存

“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成为时下流行语, “花钱买健康”更是成为一种时尚。许多大型企业会请专业的团队来进行拓展培训, 许多社会精英会请专业的教练来进行体育指导, 许多市民希望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来满足他们健身方面的需求, 这无疑为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而高校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也不能一味靠政府和学校的有限拨款来维持现状, 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前提下, “将更多的人吸引到健康运动场上, 使他们加入到健康体育运动中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有偿服务来筹集资金, 补贴损耗, 更新设备。“高校体育资源的有偿服务是为了服务于全民健身这个大局, 以服务性质为主, 运用市场的手段达到提高使用效率以及服务社会的目的”。[2]这样, 即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高校利用体育资源开展有偿服务之策略

1 解放思想, 提高意识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功能,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统一、互相促进的。“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是其进行社会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是其社会服务得以不断开展的源泉。”[3]任何大学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 它与社会发展、人民的需求和社会需要息息相关。高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回归社会, 服务于社会。高校如能走出象牙塔, 推掉围墙, 向社会打开服务窗口, 既有利于当地体育市场的开发, 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又有利于地方的体育文化繁荣, 高校自身又可以展示自己, 宣传自己, 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品牌的影响力, 这样将会形成一个多赢互利的新局面。

2 服务多元, 形式多样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种: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需求的多元性决定了服务形式的多样性, “公共服务的开展就是为了满足全社会公众或某一社会群体共同的、基本的、直接的需求”。[4]体育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 其内容极其丰富, 潜力极其巨大。高校里拥有众多的高端人才, 理应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挥其优势, 开展多种形式服务, 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

3 科学评估, 健全机制

“建立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考核体系, 旨在督促高校在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时, 坚守公益性, 遵循公民体育公共利益导向, 切实致力于改善和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更好地满足公民基本的体育需求”。[5]高校体育社会服务的评估对象, 包括高校向社会提供的体育服务产品和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高校体育服务产品的受众对象是社会公民, 公民是对产品满意与否的最终评判者, 应当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高校的体育部门又隶属于高校, 从属于政府机关, 因此, 高校本身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对“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产出数量和质量、满足公民基本体育需求的情况等进行评价”“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评估指标应科学、合理、客观、标准、透明、效率和公平并重, 具有重要性、可测性以及动态发展性。同时, 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以定量为主, 定性为辅”。[6]将评估结果运用到每年的奖金发放、绩效考核、荣誉奖项、职务晋升当中, 因此, 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估体系是高校体育资源有偿服务中最关键、最难的环节。

4 合理收费, 区别对待

高校所拥有的体育资源从性质上来讲属于公共资源, 归国家所有, 有偿服务应更多地向公益性倾斜, 加上高校本身所处的软环境无法跟社会上专门的体育机构相比拟, 因此政府物价部门和学校在收费环节上应更多地考虑普通群体的承受能力, 跟专业的体育机构区分开来。以浙江省某高校的篮球场地租赁为例, 每人收费5 元, 不限时间, 而社会篮球场对外租赁的价格为20-30 元每人每小时, 价格上的优势加上良好的体育氛围吸引了大批周边社区居民前来锻炼, 球场有专人负责管理, 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物品丢失现象和因争夺场地而引起的冲突。对高校为社会提供的服务要做到区别对待, 一般场馆的借用、租赁、体育健康知识讲座、体育技能指导等服务项目应以无偿服务为主, 有偿服务为辅, 以便吸引更多的人走进运动场, 感受体育文化。对一些稀缺场馆的租赁、科技成果的转化、体育夏令营等服务应以有偿为主, 无偿为辅, 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应相互结合。

三高校利用体育资源开展有偿服务要注意的问题

1 保证日常的教学和群体活动的开展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职责, 也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根本任务, “高校对社会开展有偿体育服务是业余的, 必须在完成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前提下, 利用场地设施在师生员工业余时间进行, 不能主次颠倒”。[7]高校开展对社会有偿服务的过程中, 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压侵占学生正常的教学场地和上课时间, 确保教学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 高校体育场馆和体育工作者所从事的社会有偿服务必须是在业余时间进行。以场地租赁为例, 白天和傍晚是学生的上课和课余活动时间, 所以这段时间不能对外开放, 应选择晚上学生在教室学习和在寝室休息的时间段, 学校还应充分合理利用寒暑假、法定假期、周末等非上课时间段对外开放, 来满足周围居民的健身需求。

2 各种关系处理得当

高校在开展有偿服务的过程中必然面临各种复杂的关系, 包括部门与本校师生之间的关系, 部门教师与部门领导的关系, 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 部门与学校的关系, 学校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 部门职工与社会消费者的关系。在各种关系中, 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部门与本校师生之间的关系, 应充分尊重他们健身娱乐的权利, 在时间安排上要做到优先, 在价格上要做到充分优惠, 甚至是免费。其次是部门职工和社会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要提高服务质量, 增强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 化被动为主动,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各种关系处理得当, 才能够保证高校体育有偿服务顺利进行。

3 完善内部组织管理

高校利用体育资源对外有偿服务的顺利开展, 不仅需要有利的外部因素, 也离不开完善的内部组织与管理。可以成立专门行政部门组织管理, 负责人可以是部门领导, 可以是擅长管理的老师, 也可以是校外体育专家。这样可以把零星的个人行为统一起来, 做到信息共享, 资源共享, 扬长避短, 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 形成一股合力, 便于计划和规划。也可以成立专门的体育公司, 公司化运营相对现在保守的思维模式, 无疑是一个层次的提升, 可以更多地跟社会接触, 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 多方融资, 最大限度整合资源,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目前苏州大学成立的“苏州大学体育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其产学研一体化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总体数据报告[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167/n2768/n32454/134749.Html.

[2]刘波, 王宗平.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公共经济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11) :42-44.

[3]高等院校应大力增强社会服务功能[N].光明日报, 2011-10-09.

[4]卢映川, 万鹏飞.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267-269.

[5][6]王芹.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0 (5) :19-22.

上一篇:数学提问教学下一篇:计算机视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