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玩市场

2024-07-29

中国十大古玩市场(通用6篇)

中国十大古玩市场 篇1

根据世邦魏理仕的最新报告《亚太零售市场新时代》显示,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强劲增长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该区域涌现出了大量中产阶级,带动了亚太地区零售市场的蓬勃发展。为满足国际零售商们的拓张需求,亚太地区正经历着新零售建设的热潮。

报告指出,到2020年,亚太地区的中产阶级人数将增加三倍,从2009年的5.25亿突破至17多亿。据预测,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到2020年将跻身全球十大零售消费需求市场。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商业服务部资深董事储祥昀表示:“随着亚太地区中产阶级人口的壮大,增长的消费能力让人们的消费逐渐从日常必需品扩展到附加品,如汽车、服装、时尚饰品及电子产品。”

为了抓住中产阶级不断崛起的契机,国际零售商(尤其是快时尚品牌)正以迅猛的速度进入亚太地区,并开始扩张。尽管他们对经济增长以及零售销售额存有顾虑,新零售商的数量依然在继续增加。

展望2015年,亚太地区市场活动不尽相同

进入2015年,亚太地区整体零售商需求将持续减弱,但不同市场的活动和需求程度却不尽相同。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亚太区董事许育诚说:“预计日本和澳洲市场将仍旧活跃,同时印度市场的活动也应该会有所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外国直接投资单一品牌和多品牌零售’政策的放宽。除了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消费需求的减少之外,国内消费的需求放缓也让中国内地、香港和新加坡的零售市场相对降温。”

许育诚指出,国际零售商往往会在亚太区国家的首都或一线城市平稳发展后,再进入至二级城市。“受益于人们对生活必需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即将放宽的外商投资政策,东南亚的主要新兴市场,如越南的河内市与胡志明市,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的主要城市都将成为重点区域。因此,新建更多的高品质购物中心能为零售商在这些市场拓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他补充道。

资料来源:世邦魏理仕研究部2013年亚太地区零售热点

就零售商类型而言,世邦魏理仕预计,2015年大众品牌将在人口稠密的市场扩张,如中国和印度;而奢侈品零售商将倾向于关注日本、新加坡和香港这类成熟市场;轻奢品牌则会专注于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较为成熟的市场。

零售市场竞争应对建议

零售商将面对的挑战包括不断上涨的运营成本、快速增长的电子商务、以及渐趋成熟的消费群体,这都导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储祥昀表示:“零售商必须执行更高的尽职调查标准、实施竞争对手标杆管理和制定详细的战略规划,来应对日益加剧的零售竞争。虽然零售商一直对知名的物业和热门的地点感兴趣,但他们仍将重点放在检讨和整合投资组合。”

“我们预计,未来亚太地区零售商会考虑商铺的位置、零售设施标准和购物中心管理的成熟度,而选择优质商铺。特别是在零售商开拓新市场时,他们会偏好选择地理位置优越、并由经验丰富的业主管理的购物中心。”储祥昀说:“零售业竞争程度的加剧在购物中心尤为明显,因此业主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以持续吸引购物者和租户,并保住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世邦魏理仕提出如下建议:

与租户合作一业主应该尽可能了解其现有或潜在租户的目标客户,将租户的经营目标纳入总体发展战略。通过提供独道的零售理念、量身定制的产品和主题促销活动让零售体验个性化,从而升消费者的认知。

围绕零售娱乐——业主需要更积极主动地管理租户组合,添加更多让消费者耳目一新的产品,不仅限于活动、演出和展览,还应融合更多的“体验”元素,如美食广场、电影院、溜冰场、保龄球场、儿童游乐场和宠物乐园。

了解消费者——根据世邦魏理仕近期对消费者的调查,消费者对整体购物体验有很高的期望,认为便利性、价格、洁净度和安全最为重要,业主应调整零售场所来迎合这些喜好。

运用大数据——大数据可衡量并追踪消费者的参与度。通过众多社交媒体平台所提供的数据,可以跟踪到“点赞”和“签到”的次数,业主应使用消费者提供的现成数据,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提升他们整体的购物体验。

中国十大古玩市场 篇2

2008年, 世界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影响, 我国股权投资、并购及IPO市场进入了调整阶段。近日, 大中华地区著名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对2008年中国VC、PE、M&A、IPO市场的数据、事件、政策等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并从中总结出十大发展趋势, 以此作为对2008年行业发展历程的整体回顾。这十大趋势主要集中在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募资/投资/退出、人民币基金的强势崛起、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并购市场的重要动向、资本市场发展及退出趋势等。

趋势一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中国创投市场升势趋缓

2008年, 美国次贷危机深化并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促使全球股市大跌, 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并面临破产, 汽车纺织等企业相继倒闭, 失业率大幅上升等等, 全球经济已经开始下滑。从美国的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到全球央行联合降息, 从欧盟200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到中国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 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救市, 在积极应对经济下滑的过程中加强联系和对话, 共同抵御经济寒冬。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中国经济也难独善其身, 2008年中国创投市场亦受到直接影响。从整体上来看, 虽然2008年中国创投市场仍保持逆市增长的态势, 表现依然抢眼, 但是整体上升趋势放缓。在募资方面,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LP管理资本缩水, 2008年新募外币基金的数量和金额均较2007年有所减少;投资方面, 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的增速已然放缓, 部分创投机构已倾向于采取更加保守和谨慎的投资策略, 来应对目前复杂而严峻的市场变化;退出方面, 世界各主要资本市场遭受重挫, IPO退出大幅减少。

趋势二人民币基金崛起, 募投活跃表现突出

2008年, 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的杠杆效应逐步显现, 加之全国社保基金等多类金融资本获准自主进行股权投资, 使本土机构融资渠道大为拓宽, 带动人民币基金强势崛起。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 中国创投和私募股权市场上的人民币募资和投资表现都非常活跃。创投方面, 2008年新成立88支人民币基金, 共募集23.41亿美元, 分别比上年增加了59支基金和12.49亿美元, 且均有超过一倍的增长;2008年度共发生269笔人民币创投投资案例, 披露的投资金额达13.94亿美元, 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86%和247%。私募股权方面, 2008年新设20支人民币基金, 合计募资213.28亿美元, 分别占募资总量的39%和35%;共发生30笔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 合计投资34.39亿美元, 分别占投资总量的19%和36%, 相比往年, 私募股权机构的人民币募资、投资占比比例均有大幅提升。

趋势三多渠道资金放闸, 社保等机构资金获准进行股权投资

2008年, 多类金融资本获准涉足股权投资领域, 使创投和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大为拓宽。2008年3月, 证监会决定在中信、中金直投试点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券商直投试点范围, 华泰、国信等八家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相继获准开展直投业务。2008年4月, 全国社保基金获准自主投资经发改委批准的产业基金和在发改委备案的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 可投资金额近500亿元, 鼎晖投资和弘毅投资旗下的人民币基金首批获投, 分别获得20亿元承诺出资。2008年6月, 银监会就《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征求意见, 准备对已经展开的信托类私人股权投资业务进行规范和指引;2008年10月, 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出台《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 对地方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做出明确规范;2008年11月, 保险机构获得国务院批准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 将稳妥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金融企业和其他优质企业股权试点, 支持产业调整和企业改革;2008年12月, 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 使商业银行资金进入股权投资领域成为可能。

趋势四创投投资策略趋于谨慎, 估值保守投资规模下降

受外部环境恶化影响, 2008年创投机构投资策略趋向保守, 对初创期等早期企业的投资尤为谨慎, 而股市暴跌又吸引了一些创投机构转向二级市场“淘金”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企业。如赛富亚洲投资NASDAQ上市公司北大千方, 盈富泰克投资三板公司北陆药业, 苏州创投集团投资神州数码旗下神州数码IT服务集团并设立新的合资公司等。创投机构投资策略趋向谨慎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对企业估值更加保守, 平均投资规模下降。如2008年创投投资各季度平均投资额分别为840万美元、803万美元、761万美元和695万美元, 呈明显的逐季下降趋势;此外, 单笔投资额在数千万美元以上的巨额投资案例数相比2007年占比有所减少, 千万美元以下投资案例数占比则有明显上升。

趋势五创业板虚晃一枪, 沪深上市新规利好有限

2008年3月21日, 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创业板规则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创业板在经历十年曲折之后终于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尽管管理层预计创业板在2008年上半年可推出, 市场各方对创业板的推出寄予无限希望,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截至12月底, 创业板规则的正式版仍未出台, 创业板何时推出的悬念已带入2009年。

2008年9月5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先后颁布《股票上市规则 (2008年修订稿) 》, 并于当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新规则不仅对适用范围及监管对象、股份流通限制、停牌制度、大股东交易行为规范和诚信监管等多项内容进行了修改, 还新增了破产、股权激励等内容, 被市场视为证交所为营造全流通市场制度环境采取的重大举措。此外, 新规则对于在发行人刊登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IPO) 招股说明书前12个月内以增资扩股方式认购股份的持有人, 要求其承诺不予转让的期限由36个月缩短至12个月, 长期来看, 缩短上市公司股权锁定期限, 将有利于创投资金尽早退出, 并循环用于投资创业企业, 加快创投资本流动。但是新规则对锁定期的缩短有明确的限制条件, 并且新规则并未触及上市公司财务要求、持续经营时间等核心内容, 因而新规则对创投退出利好有限;而且由于股市大幅下挫、新股发行萎缩, 新规则的效果近期并未显现。

趋势六各地政府竞相争夺PE落户, 京津沪大力建设“私募股权基金中心”

2008年, 各地政府竞相建立“私募股权基金中心”, 积极吸引PE落户, 而京津沪三地的争夺尤为激烈。继在2006年引入国内首支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基金、2007年成立国内首家私募股权基金协会——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之后, 2008年天津滨海新区再获政策支持, 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并可在金融领域重大改革进行先行先试, 国家发改委还发布了《关于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股权投资基金有关改革问题的复函》, 支持天津市加快发展股权投资基金。

2008年4月, 北京市发布了《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 提出要“研究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在京发展的政策措施, 鼓励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在京设立, 支持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在京发展, 支持中国股权投资协会的设立, 促进股权投资市场健康发展”。2008年6月, 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宣布成立, 而多项支持PE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正在陆续制定出台。

2008年8月, 上海市金融办、市工商局和市财税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本市股权投资企业工商登记等事项的通知》, 从工商登记、税收、投资者、行业自律、政府引导等多个方面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 鼓励股权投资企业、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落户上海。上海浦东新区则将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正式加入全国私募股权基金中心的争夺。

趋势七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 PE投资大幅缩水

2008年, 在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下, 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渐由过热转向理性回归, 并在第三季度加速下行。虽然国家及时调整了宏观政策, 出台了降息、放松货币政策及经济刺激计划等多项措施, 但消费者仍在持币观望, 房市成交量持续低迷, 部分房地产企业出现经营困难, 而房地产行业内的私募股权投资也陷入低谷。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 2008年房地产行业共发生12笔私募股权投资案例, 比2007年减少了22笔, 披露的投资金额为17.10亿美元, 比200年减少22.49亿美元, 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的下降幅度均超过了50%。

趋势八私募股权基金理性回归, 资金储备大增但投资节奏放缓

2008年, 活跃在中国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虽然募集了多支针对亚洲和中国大陆地区的私募股权基金, 但其投资节奏明显放缓, 投资策略回归理性。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 2008年共新设51支私募股权基金, 新增资本611.54亿美元, 虽然基金数比2007年减少了13支, 但募资总额则增长了72%。然而, 私募股权投资并没有随之增长, 反而在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方面双双回调下滑。2008年中国市场共发生155个私募股权投资案例, 比2007年减少了22例, 披露的投资金额为96.06亿美元, 比2007年减少了25%。

趋势九境内外资本市场重挫下行, VC/PE支持的IPO退出大幅收缩

受金融危机影响和对经济前景的担忧, 2008年全球股市暴跌, 部分股市创下历史最大年跌幅, 市值大幅缩水, 投资者蒙受惨重损失。股市的持续低迷, 使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减, 新股发行频率降低直至停滞。2008年, 在清科研究中心关注的13个资本市场, 共有277家企业上市, 合计融资568.48亿美元, 上市数量和融资额较2007年分别减少62%和68%。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数量和融资额也双双缩减, 2008年共有113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较2007年减少129家, 合计融资218.30亿美元, 较2007年减少79%, 上市数量、融资额和平均融资额均创三年来新低。新股上市频率和融资规模的急剧下降, 也使VC/PE支持的IPO退出大幅收缩。2008年, 共有35家VC/PE投资支持的中国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合计融资34.20亿美元, 上市数量、融资额和平均融资额均处于三年来低谷, 其中上市数量较2007年和2006年分别下降63%和10%, 融资额分别减少90%和89%。

趋势十金融海啸带来良机, 资源领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热点

2008年, 中国并购市场上资源领域的大规模跨国并购引人瞩目。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中国对能源、矿产等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 而近年来资源类大宗商品价格的飞涨更加深了中国对资源的“饥渴感”。随着金融海啸的爆发, 资源产品价格的大幅回调, 一些资源类企业陷入融资困境, 为坐拥大笔资金并获得政府全力支持的国内企业带来并购良机, 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收购等方式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已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十大古玩市场 篇3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会长、北京《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社社长胡萍

PART01

11月18日, 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指导, 北京《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社主办的2016中国市场智能建筑十大品牌颁奖大会在北京金龙潭大饭店举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会长、北京《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社社长胡萍, 中国建筑设计标准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李雪佩,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宜,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永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杨国栋、五洲设计研究院三所电气总工程师朱立彤等领导专家以及近200名智能建筑行业企业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届大会以“沟通·共赢”为主题, 贴近行业实际, 挖掘行业契机, 透视行业未来, 以推动智能建筑行业技术创新为目标, 搭建沟通协作平台, 发挥行业优秀引领作用, 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促进智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会议首先由胡萍会长致辞。胡会长表示此次盛典将为专家、厂商、媒体提供交流的平台, 为智能建筑行业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 对参评单位多年来的认可、行业内专家的指导、到场的嘉宾及媒体朋友们表示感谢。

在主题为“创新——智能化企业未来发展之路”的沙龙对话环节, 杨国栋、朱立彤等行业内专家与来自天诚智能、浙江一舟、北京中创立方等企业的代表一同探讨了智能化企业的创新发展之道, 为行业其他企业的转型发展起到推动和借鉴作用。随后, 兰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沈春辉做了关于“LINKBASIC兰贝数据中心冷通道解决方案”的演讲, 提出了传统数据中心在面临的局部温度高、耗电量大和日常安全管理等问题方面的优化解决方案。

大会最后为获得此次中国市场智能建筑十大品牌的企业颁奖, 共颁发了综合布线、楼宇自控、安全防范、智能家居、电子会议、系统集成商6大系统的奖项, 以及最具创意产品品牌、最佳客户服务品牌、最优民族品牌、最具行业影响力品牌、最佳科技创新品牌5个单项奖。浙江中控、深圳台电、大唐、康普、施耐德、德特威勒、大华、霍尼韦尔、三星、真视通、罗格朗、北大青鸟等50余家国内国际重要品牌凭借其雄厚的实力领衔此次颁奖盛典。

大会同期还举行了智能建筑行业闭门会议, 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宜主持, 会议主要内容涉及:甲方对智能化产品的需求, 智能化企业的转型发展, 企业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与挑战, 智慧城市建设为智能化企业发展带来的契机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行业发展的关系等。

北京《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社十大品牌评选活动, 是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十大品牌评选的风向标, 自200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1届, 得到了行业内企业的广泛关注。

PART02

对话主题:创新——智能化企业未来发展之路

主持嘉宾:杨国栋 (住建部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

朱立彤 (五洲设计研究院三所电气总工程师)

对话嘉宾:雍竣华 (天诚智能集团上海天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勇 (一舟集团北京销售公司总经理)

刘嘉琦 (北京中创立方软件有限公司区域经理)

本次沙龙的主题是“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8个字被写进2015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报告中, 而近年来全民创新也成了新的热点。因此, 本次大会设立了“创新”为主题的沙龙。

在“互联网+”强大的攻势下, 传统的智能化工程公司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 创新是必须的, 因为创新才能给企业带来活力, 带来竞争的优势, 所以我们今天围绕“创新”这个主题进行探讨, 对于在场的企业也是有意义的。在新的形势下, 建筑智能化工程企业以及产品制造商, 要如何应对创新的局面呢?这是需要大家共同研讨的一个话题。同时, 创新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 涉及领域也很多, 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领域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各个方面。

本次沙龙特别邀请了上海天诚、浙江一舟、北京中创立方等3家企业的代表, 由他们来谈一谈, 近年来在“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是如何适应当前创新的形势和如何实现创新的。

创新在现在是一个很热的话题, 也确实是智能化企业必须面对的话题。当前, 政府在推行供给侧改革, 主要是因为消费和供给发生了问题。消费需求是有的, 中国有着庞大的市场体量;同时, 也有着巨大的产能。但是, 很多人仍然到国外进行消费, 出现了产能与消费不匹配的问题, 我们生产的产品并不是消费者所喜爱的, 是造成产能过剩的一个原因。我们需要创新, 不能做同质化的产品, 企业要切身地考量有卖点、有意义、用户钟爱的产品。马云提到, 未来的世界是属于新技术、新制造、新金融、新能源的。不仅是制造企业, 社会各领域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创新。上海天诚也在做创新, 上个月我们在北京举行了发布会, 推出了“双智产品”:智能家居和智慧社区与平台。这预示着, 上海天诚从一个从事弱电线缆行业30多年的制造企业做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接下来的上海天诚将开展智慧社区业务。

在过去的10余年里, 天诚通讯累计有60多项专利, 获得了国家创新基金以及上海张江高新科技产业园区专项资助。在传统的布线领域, 我们一直在做节能、高带宽、可视化、可管理的探索。今年, 我们在POE领域推出了新的产品。在产品的科技创新以外, 研发机制上也做出了创新。在内部, 我们通过项目众筹、项目股份制的方式进行尝试。在管理方面, 我们在企业未来规划和战略布局上进行了探索。目前布线行业的市场规模并不是很大, 是一个细分的行业。基于此, 我们也对发展规划做了调整。国家的战略是“一带一路”, 我们要做的是“一带一线”。“带”是宽带, “线”是布线, 称为宽带最后一公里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从宽带的规划、设计、咨询到产品的供应、检测, 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把综合布线业务做深、做大、做强, 从有线、无线到自动化管理, 通过业务的外延, 加深内涵扩大市场规模。天诚不仅要把本身的布线业务做好, 未来也要通过资本的运作形成产业集群。

上海天诚是一个有着28年历史的民族品牌。“一带一线”的战略布局, 已经不仅仅是提供布线, 而是要健全起来发展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战略转移, 拓宽了他们的发展的途径。天诚的智能配线等新技术在智能家居、智慧社区、安全防范和数据中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我和张宜老师在做的布线行业的规范将在明年的4月正式实施, 上海天诚在这个国家标准规范的编制方面在行业里也起着一个引领的作用。

一舟和天诚一样, 是一个有着二三十年发展历史的老企业, 在综合布线领域为全国的企业提供服务。进入21世纪以来, 我们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领域。在综合布线的创新上, 我们对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尤其在模块化、一体化的数据机房上进行了探索。凭借着模块化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一舟成为了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乌镇国际会展中心的数据机房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此外, 我们在市场方面也有所变革。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国际市场, 两年前我们收购了一家德国企业, 这也使一舟成为我国综合布线领域第一家走出去收购国外上市公司的企业, 收购的目的是为了打开欧洲的市场。目前, 我们分别在德国、美国和宁波有研发中心, 在国内有3个工业园区。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背景下, 一舟也紧跟步伐进入了“一带一路”的市场里。

一舟在宁波、德国和美国共有着3个研发中心, 通过创新和技术的进步, 实现了从最初做综合配线产品到现在生产数据中心、基础建设设施产品的多元化经营。一舟通过技术研发, 其产品在绿色建工技术方面也有着长足的进步。如刚才所讲, 数据中心基础建设, 都是按模块化设计、生产的, 可以实现预制模块化的部署, 减少建造的周期。此外, 一舟也参加数据中心标准的编制, 也参加了张宜老师的综合布线标准规范的编制, 在对行业技术发展的促进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中创立方是一个主要针对建筑智能化领域的专业系统集成软件服务商。公司成立于2006年, 在过去10年的创业时期内, 我们已经实施了上千个项目, 是一个经验相对丰富的公司。

作为一个系统集成软件服务商, 中创立方在服务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在行业的纵深领域, 我们在传统的系统集成平台的基础上, 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 比如说将联动配置、模式配置、运维管理, 还有移动客户端、BIM等内容集成到我们的平台里来。在整个平台纵深的服务领域上面, 我们会有一个较高的创新点。在整个服务领域横向方面, 中创立方在原来以商业和办公楼为主的系统集成服务项目基础上, 拓展到了住宅、司法、教育、医疗等不同的业态, 根据不同业态的不同特点, 针对性地制作不同的解决方案, 以最好的方式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既然是一家软件企业, 我们在技术上也有不断的创新。公司每年投入约20%的利润到研发当中, 针对上述提到的不同项目推出了不同的产品线, 也在不断升级平台版本。以BIM为例, 从设计院出来的BIM模型, 数据量往往是非常大的, 用普通电脑打开会比较慢, 我们对BIM模型进行新量化处理以后, 则可以通过集成的平台直接进行浏览。

其次, 我们在设备管理方面也有着技术创新。这一技术可以通过中创立方的设备和云管理服务, 将某一项目里的机电信息, 通过专有的网络传输到我们的数据机房;在机房里, 客户可以直接在数据平台上进行指挥和分析。同时, 我们还可以把数据开放给第三方的专业能源或机电设备厂家, 借此提出更好的项目解决方案。在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结合方面, 中创立方有一个设备编码体系表, 通过某一设备的编码和存储, 可以把相关设备的基本信息、参数以及故障报警信息的参数, 集中到数据平台中, 在平台里进行统一的数据分析。

闭门会议

PART03

主持嘉宾:张宜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与会嘉宾:胡萍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会长、北京《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社社长)

吕悦 (北京《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社执行社长兼总编辑)

张公忠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张成泉 (海军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张永刚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袁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贾岩 (当代置业第一摩码人居环境 (北京) 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时光 (中国葛洲坝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科技研发高级经理)

曹茂春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基础设施BG技术支持中心高级工程师)

曾松明 (德特威勒 (苏州) 电缆系统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薛凯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楼宇事业部行业总监)

吕悦

十大品牌活动已举办十一届了, 每年的十大品牌评选已经成为智能建筑行业的风向标。这一年来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如何, 未来行业走势怎样?我们希望借助“十大”颁奖大会的平台以闭门会议的形式邀请行业专家、获奖企业代表、设计院代表以及开发商, 从行业全产业链角度探讨智慧城市和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

杂志自创办以来, 一直持续关注智能建筑行业的走向问题, 杂志名称由《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变更为《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也是出于跟随行业发展重点转变的考虑。智能建筑会向哪个方向去是杂志在出版过程中不断摸索的问题, 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尝试把握行业发展脉搏。

杂志社致力于为行业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随着媒体行业进入大发展时期, 我们会提供形式更加丰富的媒体平台, 无论是自媒体还是多媒体, 始终是行业宣传的阵地。当然, 作为有正规刊号的传统媒体, 我们会坚持传播信息的可信度与专业深度。同时也希望业界同仁能对我们进行指导, 使我们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平台能够更加完善并得到长远的发展。

议题01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的相关行业发展至今, 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未来行业将如何发展, 是每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

张宜

我从1992年综合布线开始接触智能行业, 到现在大概有25个年头了。弱电领域实际上也是从综合布线开始发展起来的, 一步步走到现在的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等。从这些年的趋势来看, 智能建筑的发展相对稳定, 很少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伴随着国家的政策变迁和建筑行业的发展而发展。

但如今, 智能化的发展越来越偏向信息化, 跟土建工程方面的联系逐渐减弱, 如何将传统意义的建筑智能化与信息化融合起来, 也是这个行业需要探讨的问题。另外, 国家战略不断创新转变, 对大数据、智慧城市、绿色建筑等领域都有新的引导, 在这样的环境下, 企业如何做到不盲目跟风, 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 如何根据自己的特色紧跟国家的战略, 从而保持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张公忠

智慧城市从2009年开始, 由1.0版发展到了现在的2.0版, 产生了新型智慧城市标准。而目前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 大部分智慧城市都停留在顶层设计的阶段, 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智慧社区和智慧园区建设的数量比较多, 发展得相对成熟。由于牵涉到民生问题, 政府对该领域投入力度大, 今后有关公租房改造、棚户区改造以及新建建筑等项目都会大量涉及智能化的因素。近期我评审过几个项目, 第一是中关村科技园区, 做到了园区的整体规划;第二是港珠澳大桥, 周边的人工岛实际上都是园区;第三是北京新机场, 整体算作一个经济区;第四是西安新机场的经济区。这些园区资金投入比较充分, 建设内容也很丰富, 每个园区都有各自的特色。智慧园区分为几种类型:科技园区, 产业园区, 商贸园区, 教育园区, 旅游园区, ……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建设时缺乏统一的标准, 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 又不同于智慧城市。

智能建筑也需要有自己的顶层设计, 目前国内这一部分比较欠缺, 缺乏相应的标准体系。顶层设计也可叫做体系架构, 包括总体架构与各子系统架构。信息化的体系架构非常重要, 可以清晰地体现智能建筑里元素的数量与相互关系, 在之后的设计中直接涉及元素与产品的配合问题以及元素与智慧城市结合的问题。

体系架构分为三个模块, 第一是智能化模块, 即常说的智能硬件模块;第二是服务平台模块;第三是应用模块。这三个模块落地分解, 到最后便是家居与建筑两种元素, 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能家居和智能楼宇, 构成了智能建筑的基础。在实现上述两者的过程中又分为两个模块, 第一个是智能化模块, 其中智能楼宇发展的相对完善, 可将成功经验移植到智能家居领域;第二个是服务平台模块, 这便牵扯到大数据云平台的问题, 其中大数据缺乏有针对性的标准, 而云平台建设更是纷乱无章, 未来要如何整合各家建设的云平台将是需要面对的问题。综合性服务平台不是必须以云平台为依托, 我认为比较合适的途径是在智慧园区里建设。

张成泉

通过最近我与项目的接触来看,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较以往更为慎重, 这也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发展趋势。由于对智能建筑的投资方很少能成为真正的用户, 因此在这个领域投资:首先, 抓住主要矛盾, 根据自身的资金条件谨慎投资;其次, 明确客户真正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过程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最后, 绿色节能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虽然智能建筑行业发展遇到困难, 但人民的生活、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都离不开智能化, 智能化发展的大局是不会变的。只要加强规范建设, 加强政策引导, 同时利用好媒体进行宣传服务, 虽然暂时会有量的下滑, 但今后必会产生质的提升。

袁萍

在弱电智能化领域里工程检测的力度较弱, 行业中缺乏质量检测的信誉度和权威性, 检测的缺失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我希望今后能从较高层面进行把控和指导。另外, 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层面与技术发展相关, 是朝着网络化、智能化的核心技术发展的, 因而带动了业内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要适应发展, 就要积极调整人才战略, 而且对于这种人才水平的变化也要从指导层面进行引导。

目前, 民用服务型项目是我认为可以去做的具体工作, 例如, 较大园区内的公用厕所的建设, 不仅可以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运营, 也可以跟售卖等环节结合运营, 这些都处在研究阶段。

议题02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智慧管廊是落地最多的部分, 如何将原有的管线整合起来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 综合管廊建设在智慧城市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该怎样看待。

曹茂春

综合管廊的建设也是分层次进行的, 上有总体架构, 下有物理实体, 即管廊空间和管线本体。智慧管廊首先包括现场层, 由系统控制器、感知设备和执行器组成;其次包括管廊空间, 主要由运维机构负责, 排风、排气等设备都是管廊空间的附属设施;最后包括平台层, 也叫做资源层, 即IT基础设施及传统的数据中心的建设。

数据的收集会集中向上进入平台资源层, 构成了智慧城市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 只要把一些共性的东西放在一起, 就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建设。例如, 将信息统一集中到一个单位, 进而到城市运营中心, 然后再分发并授权给各个单位进行使用, 由此便完成了信息的统一管理。这其中平台统一使用基本按照国标建设, 统一管理平台拓展的应用多属于非国标的部分。

议题03目前,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缺乏科学的标准体系, 究竟该如何设立智慧城市领域的标准, 从架构体系入手和从内容落地入手, 哪一种方式更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

张永刚

2013年,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梳理出智慧城市建设有3000多项标准, 而且急需制定的标准是200多项。目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国家标准委立项已达31项, 急需制定的标准是42项。关于智慧城市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涉及建设与管理, 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智慧城市所提出的六化, 即网络宽带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城市规划信息化、城市管理精细化、产业现代化等, 其中基础设施智能化是重点。另一方面是智能建筑的相关标准, 包括工程标准和产品标准, 现在已经颁布的关于智能建筑的产品标准已有3项。正常来说, 产品标准应在工程标准之前, 把产业做规范了, 工程标准才能按照产品标准进行规范, 而我国相关标准却将顺序颠倒过来了。

我国智能建筑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不节能, 二是信息系统不安全。因此, 推动智能家居侧重的是实现家庭安防的管理和控制。围绕家庭内部的智能家居系统现在有5项国家标准, 这也是国家发改委的物联网专项。围绕智能家居的家庭内部还有一种信息箱, 就是原来的布线箱, 可以将三个网络从统一的入口接进家里, 关于这个箱子的标准已经拟好, 准备报批。信息箱不仅解决了布线的问题, 而且具备信息交互的功能, 同时更加美观, 给了老百姓更多的选择空间, 避免了大量的浪费。这便是我们在智能建筑方面进行的标准工作中的一个例子。

议题04侧重信息化的智能建筑企业与厂商应怎样看待行业标准的问题, 怎样面对目前形势相对严峻的市场?

曾松明

从标准化层面上来讲, 综合布线企业都处在用户的位置, 无论是中国标准、欧洲标准还是美国标准我们都要准守, 由于中国国际行业标准相当健全, 因此, 国内布线行业发展规模比较庞大。但大规模发展之后, 各种问题也相继出现, 可以说目前整个行业都处于亏损状态。亏损可以让人认清问题所在, 并不完全是坏事。首先客户逐渐知道如何给自身定位, 换句话说客户已经培养成熟了, 明确了对产品的需求, 这使得厂家可以精准地确定市场目标, 哪些产品面对低端市场, 哪些面对高端市场, 形成百家争鸣的市场格局, 从而打破少数企业的垄断形势。

部分王牌厂家开始退出市场, 说明我国布线行业的确进入了发展瓶颈, 基于现在的产品恐怕无法继续深入, 必须选择转型的道路。转型并不代表跳出去, 只能从行业本身出发, 综合布线系统可以分为3个词进行考虑, 即“综合”“布线”“系统”。“布线”是核心, 实际上就是产品在工程中的应用;“综合”涉及各类建筑物的综合以及所托结构的综合;“系统”则涵盖了各种标准、思维及理论。将以上内容进行形式交叉组合后, 可以发现各种实际问题, 经过研究可以形成相当多的新产品。另外在推向市场的方面, 虽然市场看起来已经饱和, 但甲方并没有将所有因素考虑全面, 经过厂家的引导一定会对产品产生更多的需求。不论从施工、运维还是工程服务的方式, 都可以使甲方的工程更加全面。最后是价格方面, 我认为只要研发力度足够, 新产品一定会形成新的盈利点。

贾岩

智能家居行业正在进步, 作为国内的厂商我们注意到, 如苹果等国际巨头通过手机的大客户群的用量, 一旦进入我国智能家居体系之后, 就可能对国产设备产生巨大的冲击。我们希望可以形成一个更大更开放的平台, 利用通用的协议连接尽可能多的厂家, 这件事从行业协会的层次实施可能性更大。目前, 从智慧城市的建设角度将各个部门间的数据通道打通还是较难实现的, 但如果从智慧社区或智能楼宇入手, 确实会起到很强的管控作用。作为行业内的一个企业, 我们只能尽力做好擅长的事情, 等到行业整体进步后再抓住机遇改革发展。

薛凯

海康威视立足于智慧城市里的安防子系统, 提供软硬件产品, 但是目前传统行业的生存都受到了限制, 我们也逐渐向智慧领域及“互联网+”发展。在丰富产品功能的同时对结构化数据进行挖掘, 与数据库的二维数据相结合。在后端, 我们推出云存储, 避免设备的物理损坏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 分布式存储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品。类似的, 我们应对智慧城市建设潮流还打造了很多产品, 如一卡通、智能停车场、可视对讲、机器人等。在智慧城市领域, 我们针对行业应用的需求主动发力, 与房地产行业合作, 推出了智慧社区, 其中也包含多项新技术, 如高空抛物监控、人脸识别、线上购物、访客系统以及连锁云等。我们始终立足于自身领域, 结合行业发展, 努力为智慧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议题05作为用户单位, 对智能产品的应用、工程建设和工程验收等方面有什么样的需求?

时光

葛洲坝集团是处于落地层面的单位, 作为一个开发商, 我们的思路是为客户提供极致的产品体验。通过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实际工作经验, 我们也对客户的主要需求进行了总结。首先是基础的需求, 包括安全、绿色、舒适与健康。健康类的需求目前特别火爆, 据统计,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健身房注册量已经是去年一年的水平。舒适也是备受关注的一个方面, 市场上对PM2.5的监测、室内二氧化碳的检测、水源水质的监测需求都很大, 但能提供有保障的服务的厂家少之又少。其次, 是高端智能化产品。我们有部分客户对可以彰显身份的智能设备有需求, 例如魔镜系统、私人会议系统、私人安防系统等。最后, 开发商在整合各类资源的过程中, 对服务质量要求也较高, 无论在智能家居还是智慧社区, 我们希望引入国际上更先进的服务, 如国际一流的远程教育资源、远程医疗资源等。

中国十大古玩市场 篇4

首先, 祝贺此次颁奖盛典圆满开展, 并对获奖的各厂家表示衷心的祝贺, 希望他们再接再厉, 在新的基础上继续向前, 迈进更大的一步。也希望明年能够在我们的榜单上, 继续看到各位厂商的名字。

其次, 我希望本活动能成为一个为嘉宾、厂商、媒体朋友提供多样平台的具有内涵的会议。第一, 是展示的平台;第二, 是交流的平台;第三, 是鼓励的平台;第四, 是推进的平台。我衷心希望各位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 为我们智能建筑行业水平的提高, 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再次, 我要感谢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北京《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社, 他们为这项活动, 为了我们智能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 做出的大量工作。同时, 我还要感谢积极支持这次圆桌峰会论坛和本届十大品牌评选工作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参与企业, 我衷心的祝这些企业飞黄腾达、再创新绩。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副会长黄民德

在这暖暖初冬时节, 我们隆重集会, 举行2013中国智能建筑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圆桌峰会暨第八届中国市场智能建筑十大品牌评选颁奖盛典。

由北京《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社组织发起并联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共同举办的中国市场智能建筑十大品牌评选活动自2005年举办至今已经走过了八载的光辉岁月, 凭借着八年的深厚积淀, 将每一届的盛会都打造成为了智能建筑行业的盛宴, 荣耀见证了市场的每一次变化, 忠实记录了行业发展的每一次印迹。盛典八年, 胜友如云。评选活动举办的成功离不开行业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和厚爱, 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行业的专家、学者都给予了盛典宝贵的建议和鼎力的支持。在这里代表主办方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北京《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社向一直以来关注中国市场智能建筑十大品牌颁奖典礼的各位来宾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向各位的莅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同时向支持本次活动的专家、领导表示感谢, 我还要向浙江一舟、泛达网络、耐克森等公司表示感谢, 谢谢你们对活动的鼎力支持。

中国市场智能建筑十大品牌评选活动扩大了智能建筑行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成为推动本行业健康发展的润滑剂。我相信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各界同仁的殷切期望, 将评选活动越办越好, 为中国智能建筑行业评选出更多优秀的企业!

在即将到来的2014开启新希望、实现新梦想之际, 我代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和北京《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社全体员工, 衷心祝福朋友们新年快乐, 万事如意!

北京《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社执行社长兼总编辑吕悦

智能印迹, 精彩有您。今天,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 在这样一个宾朋满座的殿堂, 我们共同迎来了第八届中国市场智能建筑十大品牌颁奖盛典, 在这里, 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词。

一是收获。2013年的智能建筑续写了稳定、健康、向上的主旋律, 智能化项目建筑可谓是如火如荼。今天这个舞台是属于智能建筑行业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产品。今天这个盛典将是智能建筑行业优秀企业收获荣耀的时刻,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智能建筑行业这一年来的累累硕果。

二是感谢。《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作为全国首家智能建筑行业的专业媒体, 以平面杂志为依托, 19年的辛勤耕耘, 现在已经形成了杂志、网络、活动三位一体的架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人士的鼎力支持, 在这里代表杂志社的全体员工, 向在座的各位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三是祝福。立丰功伟绩, 流芳百世, 建筑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建功立业、展示风采的大好时机。2013年在全行业人的共同努力和拼搏下, 智能建筑市场稳定而健康。2014年将是充满期待的一年, 新的机遇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和更大的挑战, 在这里, 我预祝2014年的智能建筑行业市场繁荣发展, 也预祝获奖企业再创辉煌。

中国十大古玩市场 篇5

嘉宾:耐克森综合布线系统 (亚太区) 区域经理郁文渊

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发中心总经理金海涛

莫仕商贸 (上海) 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市场经理沈云浩

深圳台电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庆东

2013年12月6日第八届中国市场建筑十大品牌群访环节邀请到中国智信网、机房360、51cto、千家网、《中国建设报》、《中国安防》、《电气&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工程建设与设计》、《北京勘察设计》等行业知名媒体参与其中, 并针对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营销策略与产业走向, 以及时下热议的话题、新技术发展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希望以此可为行业内人员搭建交流平台, 发挥多方沟通的纽带作用, 积极推进行业发展。

·数据中心铜缆与光缆

耐克森——“从技术层面来说, 光进铜退是必然发展趋势, 这只是时间问题, 数据中心将要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节能”。

记者:现阶段数据中心标准有何变化?

郁文渊:数据中心的国际标准从2005年北美标准到2007年国际标准直至2009年欧洲标准, 慢慢成熟发展之后, 所有的布线厂商在向这个标准看齐。近几年特别是中国地区的数据中心项目都以膨胀式发展。与此同时, 很多的数据中心将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节能。

在选择配件方面, 很多应用案例说明, 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配件, 但并不一定要选最好的。

记者:就铜缆和光纤对比来说, 光纤具备哪些优势?

郁文渊:从技术层面来说, 光进铜退是必然趋势, 这只是时间问题。数据中心光纤具有明显的优势。核心交换机一般都是光交换机, 汇聚层交换机也基本上运用的也是光纤。解决光铜转换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用户的应用需求所决定, 光纤将会引导整个行业的发展。

记者:综合布线作为贵公司所经营的一部分, 是否考虑到未来技术更新跨度大等问题?

郁文渊:耐克森在高端布线领域一直强调升级换代, 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重新调整, 二是在隐蔽区域实现升级换代。

耐克森在西安数据中心的一个项目中, 运用的是7类铜缆, 但是所用的跳线是增强型6类的跳线, 也就是说它存在一定的预留空间, 即使以后发展到40G带宽, 也可以把跳线和一些面板全部换掉。

·营销策略及企业走向

浙江一舟——“管理对综合布线系统的作用至关重要, 管理跟不上发展速度, 再好的布线系统也难以发挥其功能与作用。”

记者:作为一家本土企业, 能否将研发的成果与大家分享、介绍一下?

金海涛:在研发过程中, 我们提出了12个解决方案, 感觉应该有一套理论来指导布线管理产品, 毕竟布线是布线, 管理是管理, 管理跟不上, 再好的布线系统也不能发挥其功能与作用。从管理这一方面来讲, 不能只停留在产品的差异或技术概念上, 需要定制一个管理策略, 明确了管理的对象, 并且把管理策略进行分类, 以此控制成本, 并且在选购产品的时候, 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这样就提出了六阶理论。

第一阶段属于纯软件支持, 基本能够实现60%的功能, 但是纯软件会像工作流管理一样, 光有这样的管理系统是不够的, 这样我们提出了二阶理论, 基本上是对现场的一个位置导航, 可以快速的找到故障点。同时我们还总结一种基于端口管理的策略及电路管理的策略等。

记者:一舟一直走在行业的前沿, 能否结合当前综合布线的情况, 谈一谈下一步的发展策略?

金海涛:系统规模不断壮大, 数据带宽不断增长, 这些都对数据中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像是一个发电厂一样, 如果是一条线路坏了, 它会影响整个区域。如果我们数据中心的某些服务跟不上, 便会影响整体的服务水平。一舟把布线管理作为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点, 将尽全力发展智能布线管理系统。

莫仕——“销售模式在国内外市场有所不同, 针对不同市场营销渠道提供个性化服务。”

记者:莫仕在销售方式采用的是顾问型,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该模式。这个市场策略的成效又如何?

沈云浩:应该说顾问式销售模式是针对美国和欧洲的市场, 对他们而言人力成本的投入非常高, 他们更希望莫仕可以为其提供整个前端、采购、施工的整个流程比较完善的服务。

但是针对中国市场, 莫仕以提供产品为主并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提供相应安装服务。

·智慧城市

浙江一舟——“智能城市的实施要靠管理系统和基础设施的支撑。”

记者:您对智慧城市的试点工程有什么看法?

金海涛:智慧城市被提出后便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构建智慧城市最主要一点便是管理系统, 能够管理大容量数据。大数据要建立在基础设施之上, 这些基础设施是一些网络设备, 布线系统就是物理层面建设的基础。规模越大, 就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 电子配线架在管理大量点位的时候, 发挥其功能及特有的属性, 电子配线架对智慧城市的实施起到一定的技术支撑作用。

莫仕——“小城镇产品要注重品质与质量, 高速连接系统要发挥技术优势。”

记者:现阶段有学者认为智慧城市有两个发展方向, 一是城镇化的产品, 二是高速连接系统, 作为布线的厂家应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沈云浩:莫仕会针对小型的用户推行一些适合的产品, 注重品质和质量, 以质量和技术为主。在数据中心这个领域, 高速、小型化是我们的技术优势, 同时也希望能在数据中心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前景。

·无纸化多媒体会议系统

台电——“联合国于2010年1月1日对会议文件的使用、管理全面推行‘无纸化’”, 同年台电首创无纸化多媒体会议系统, 现阶段该项技术的实施以及推广进程如何, 这种技术能否在减少纸张消耗的同时, 提升会议的质量与效率?”

记者:无纸化多媒体会议系统目前应用情况如何?

周庆东:目前, 无纸化多媒体会议系统在全球使用情况很广泛, 联合国、世界银行、意大利伦巴第大区政府, 包括国内的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甘肃会展中心、武汉的国际博览中心, 这些大型的项目都用了无纸化多媒体会议系统。无纸化多媒体会议系统应用面广泛, 不局限于国际性的会议, 同时在国内的人大常委会, 国际会议中心运用的特别广泛, 因为有这样的需求便会有市场。

记者:与常规会议系统相比, 无纸化多媒体会议系统运用何种技术?

周庆东:从技术层面来讲, 多一个结点, 就多了一个风险, 我们现在所做的是整体解决方案。通过一个6路线可以传输所有的音频、视频等信号。无纸化多媒体系统的前端非常简单, 在系统搭建的时候需要有技术人员进行调试, 同时确保电源安全, 为电源留出备份。如果要传输一些音频和视频的一些信号, 通过一些编码器将AGA的信号、IVA的信号或是高清的信号全部编码之后, 运用千兆网交换机传输到链路上。

中国十大古玩市场 篇6

非常感谢主办方能够授予我们Molex莫仕2013年十大综合布线品牌之殊荣。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 Molex莫仕企业布线网络部默默耕耘, 不断将电子配线架、预端接等先进的技术与产品引入中国市场, 并且见证了中国综合布线市场的飞速发展。如今能够获得十大布线品牌的荣誉, 代表我们Molex莫仕20年的辛勤努力得到了行业与客户的肯定;同时这更是一种鞭策, 激励我们依托莫仕总公司在互联产品上的技术优势, 在每年1.8亿美元的技术研发投入支持下, 开发出更多适合中国市场的布线产品, 并为中国客户提供世界一流的服务, 推进中国综合布线市场发展。

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

罗森伯格2013年再次获得主办方所评出的中国十大品牌称号, 我们感到荣幸, 这也是行业对于罗森伯格品牌2013年所做出成绩的肯定。请相信罗森伯格一定会不负重望, 不断努力!在中国市场上服务好我们的用户, 同时也为行业做出新的贡献。

美国康普公司

我们深感荣幸在主办方颁发中国市场智能建筑十大综合布线产品品牌的荣誉称号。长期以来, 康普始终全力以赴将能力、资源、网络和产品提供给客户以应对各种严峻的挑战, 并努力成为客户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感谢综合布线行业的用户, 专家及媒体的长期支持与信任, 康普也将继续为您提供家庭、办公和移动中可靠和创新的网络解决方案。

科特贝德机电设备 (北京) 有限公司

非常荣幸地获得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北京《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社主办的2013年度 (第八届) 中国市场智能建筑“十大楼宇自控品牌”称号。这是我们进入中国以来, 第七次获此殊荣, 这是中国市场客户对科特贝德品牌的信任和支持, 也是这些年来我们所付出努力的最有价值的肯定。

2013年科特贝德在新产品研发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创新型“en:key”全天候控制解决方案, 以其卓越的节能效果和智能的操控技术, 在2013德国智能家居协会 (Smart Home Initiative Deutschland) 被授予智能家居产品大奖。在即将到来的一年我们将陆续把这些先进的节能方案带给中国用户, 以回报中国市场对我们的肯定和认可, 并持续为中国楼宇自控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格瑞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感谢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及《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社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市场智能建筑十大品牌评选活动, 并且再次获得十大楼宇自控产品品牌的称号。格瑞特楼宇自控系统在国内楼控市场已深耕十几年, 从籍籍无名到得到行业的认可, 这个荣誉是对我们最大鼓励。近两年来, 格瑞特推出了能耗监测与用能安全管理系统, 得到了业界众多好评。2014年还将推出适应市场新发展的格瑞特楼控7系列产品, 相信我们一定会为中国楼控市场再添盛景。

同方泰德国际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

很高兴获得2013年度中国市场智能建筑“十大楼宇自控产品品牌”荣誉称号。同方泰德以服务“节能型社会”为己任, 倡导建立“高效、节能、舒适”的生活环境, 并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控制技术为您打造新一代Techcon (泰康) 楼宇控制系统, 引领楼宇信息技术市场。Techcon (泰康) 楼宇控制系统采用国际开放式平台ez BAS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有效的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降低运行成本, 保障投资者利益, 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享受环境, 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供优化节能措施。

浙江中控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感谢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社为厂商、施工单位、用户搭建了这么好的交流平台。同时, 也非常感谢用户对我们中控品牌的信任, 让我们更加坚定的树立对自主品牌的信心。中控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 为中国民族自动化产业贡献力量。

博世安防通讯系统

非常荣幸能够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稳定的产品质量及广博的生产线, 赢得了电子会议系统十大品牌和安防十大品牌两大奖项。今年我们推出了业界领先的DCN多媒体网络会议系统及涵盖了从前端监控到后端管理平台在内的一体化安防产品。致力于技术发展与产品研发, 博世安防通讯系统将会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上海三星商业设备有限公司

能够在智能建筑行业内获得各方支持和认可, 三星安防深感荣幸。作为安防行业的领先企业, 我们将加快革新的步伐, 为智能建筑行业带来更多领先技术和卓越产品。

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非常感谢贵刊对天地伟业的支持和认可, 获此殊荣更加坚定了天地伟业致力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心。TIANDY是我国安防行业视频监控领域首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 入选全球安防50强, 排名第25位。多年来, 承蒙各界厚爱, 在技术创新、市场实践、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各方面不断做出努力。面对未来, 天地伟业将继续提供一流的全系列安防监控产品和专业的行业解决方案。谨与广大同仁共飨盛誉, 你我天地, 共创伟业。

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感谢主办方及广大客户朋友们一直以来对英飞拓的支持及对Infinova品牌的认可和信赖。

英飞拓专注安防20年, 一直坚定“以科技和敬业服务安全”的理念, 广大媒体和英飞拓的忠诚客户一起为我们见证这个荣耀的瞬间。公司从一开始的光端机、矩阵、快球等产品供应商发展到现在的新一代智能高清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及全系列产品供应商, 我们一直都在前行。今年, 再次获智能建筑十大安全防范产品殊荣, 我们非常感谢媒体和客户对我们的支持, 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 为中国乃至全球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多更可靠更专业的安全防护。

美国汉军

汉军再次获得中国市场智能建筑十大安全防范产品品牌荣誉, 感谢安防行业人士对汉军的再次肯定, 同时也感谢主办方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社。汉军自创办以来, 不断推陈出新, 研发更全面的一卡通解决方案, 以求能跟得上客户成长的脚步与不断变化的需求。汉军将秉持追求卓越, 尽善尽美的精神,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走创新的道路, 同时与安防行业共创中国安防事业更璀璨的明天。

广东安居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非常感谢主办方让安居宝再次获得“2013年度中国市场智能建筑十大智能家居产品品牌”荣誉称号, 我们深感荣幸, 这得益于广大用户及主办方对安居宝的信任和认可。

安居宝作为社区安防领域上市公司, 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公司在安防行业中突出的综合经营能力和较强的竞争优势, 立足公司现有业务, 紧跟安防行业发展方向, 继续实施品牌化和规模化经营战略, 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充分利用公司现有人才、技术、管理等优势, 全面提升公司运营水平, 提高规模效益和实现成本最低化;力争将公司打造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社区安防产品综合供应商, 并承担起社会责任, 成为受尊敬的企业。

福建省冠林科技有限公司

很荣幸冠林能够再次蝉联“2013年度中国市场十大住宅智能化产品品牌”的殊荣, 在此冠林十分感谢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社与广大业界朋友对冠林的支持与肯定, 这份荣誉基于冠林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冠林人会再接再厉, 努力成为中国优秀民族品牌的一面旗帜, 让更多用户享受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全新生活。

重庆慧居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很荣幸能获得“2013年度国市场十大住宅智能化产品品牌”奖项。在此, 感谢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感谢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社、感谢媒体朋友的支持。慧居智能将不断改革创新, 以创造二十一世纪品质生活为使命。为中国的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家居控制系统。

南京天溯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很高兴能够荣获2013年度智能建筑十大品牌这一殊荣, 也感谢主办方。今年是南京天溯成立的第十个年头, 作为建筑能效和智能控制解决方案和产品供应商, 十多年来, 我们始终致力于实现“节能、增效、降本、舒适”的目标, 提升客户的竞争优势, 满足卓越生活体验, 目前已成功服务于商业地产 (地标建筑) 、机场枢纽、公共建筑、产业园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区家居等多个行业。此次获奖是对天溯的鼓励及鞭策, 未来我们更将不断的完善我们的产品及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也希望有机会与各界同行合作, 共同助推智能建筑事业发展, 感谢各位的支持, 希望继续关注我们。

SHURE DIS&赢康科技

作为DIS中国区代理, 赢康公司将和舒尔一起, 为经销商、合作伙伴以及用户提供更好的售前和售后支持。未来借助舒尔多年丰富的音频经验和顶级的核心音频技术, 加上其中国合作伙伴赢康科技在高端音视频行业的渠道资源和专业经验, 以及中国核心代理商的协作, DIS产品在中国的发展更具潜力。

北京太平宝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非常荣幸, 北京太平宝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代理的品牌MARTIN AUDIO荣获2013年度 (第八届) 中国市场智能建筑“十大电子会议系统产品品牌”的奖项, 我谨代表宝迪公司感谢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和《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社, 同时感谢各位参与此次奖项评选的专家评委及各位行业媒体朋友的支持和关注。希望通过本次评审活动能与更多的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进行学习和交流, 得到更多的提升。为大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我们一直的宗旨。

深圳锐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锐取专注于多媒体信息的传输、记录与分享。在智能建筑行业领域荣获奖项证明了锐取的实力, 也证明了锐取在此行业的贡献。同时锐取自主研发的多媒体录播系统将会在智能建筑行业里发光发热。在此, 十分感谢主办方提供了宣传平台, 锐取将与您携手并肩为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冠林电子有限公司

上一篇:伦理选择下一篇:销售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