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广告设施

2024-10-01

公共广告设施(精选10篇)

公共广告设施 篇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仃教授曾说:“没有艺术个性和特色的城市是没有魅力的城市, 是没有文化的城市, 也是不会有长久生命力的城市!”鲜明、健康的城市形象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 也可以提高城市的生命活力。而城市公共广告设施作为城市形象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逐渐成为新世纪城市发展的一个新主题。为进一步提高长春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整体水平, 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本课题组针对长春城市形象战略中的城市公共广告设施设计进行了专题研究。

城市形象战略中的城市公共广告设施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是城市形象的特殊构成要素, 主要是指利用城市建 (构) 筑物、道路、广场、市政公共设施等发布的传播商务、服务、公益等信息的设施。它的形式丰富多样, 从平面的广告牌, 到立体的广告塔, 从单一媒体的灯箱, 到多媒体的电子LED显示屏, 从静态的路牌, 到动态的交通媒体, 都能与城市空间中的建筑、绿地、公共设施、照明设备等并置搭配, 全天候地展示城市的形象, 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拓展、城市景观的再创造增添光彩。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在城市形象战略中显示着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与活力。一方面,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在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同时, 依靠低成本、高成效的优势, 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在满足其基本物质功能要求与大众审美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特定的材料、造型、技术等, 体现城市特有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内涵。由此可见, 把城市公共广告设施设计导入城市形象战略中, 对促进城市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与完善,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春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春的城市公共广告设施起步相对较晚, 与上海、北京等国内发达城市相比, 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与管理人员, 无论是开发的深度、设计的形式, 还是工艺水平和技术手段, 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弥补这种不足, 2010年4月, 长春市政府提出了《关于清理整顿户外广告设施、商业牌匾和门面装饰的通告》, 通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集中清理违规的公共广告设施6000多块。政府的整治工作虽然使长春的城市公共广告设施达到了初步的规范, 但从整体来看还不够完善,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与建筑景观的问题。多数公共广告设施不考虑与周围建筑、环境的搭配而随意设置, 使得公共广告设施处于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部分科技含量高、设计感强的公共广告设施, 却被设置在破旧建筑顶部, 与周围陈旧、破败的环境很不协调, 无法营造和谐的景观环境。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与地域特色的问题。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缺乏特定的地域风貌和人文意韵, 在设计上没有考虑到长春的历史文化特点、季节变化等要素, 无法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城市形象, 使得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发展跟不上长春市城市建设的步伐。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与城市美学的问题。作为“第二轮廓线”的城市公共广告设施, 尺度大小不一, 排列毫无秩序, 色彩凌乱庞杂, 削弱了“第一轮廓线” (建筑本来的外观形态) 的形象, 损伤了城市景观的均衡、变化、韵律等形式美感, 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的美学表现。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与公共安全的问题。2010年3月长春天元大厦的火灾事故, 暴露出城市公共广告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部分公共广告设施由于结构、材料、尺度、数量、色彩、位置等要素存在不足, 不仅影响公共消防安全, 也容易因眩光、错视等问题而引发交通事故;还有部分公共广告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和自然气象的变化, 常给行人带来诸多不便乃至意外伤害。

长春市城市公共广告设施设计的实施对策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第一, 与所在建筑相协调。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内容要符合所在建筑的性质;形式要与建筑的外观形态协调统一;大小要符合建筑的比例与尺度;色彩和风格均以建筑为基础, 使之与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第二, 与街道景观相协调。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数量多少、尺寸大小、位置高低, 是否遮挡街道两边的绿化景观、是否影响街道的开阔度和纵深感、是否破坏街道的层次与序列等, 从而使公共广告设施与城市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 更好地提升长春的城市形象。第三, 与其他市政公共设施相协调。在不影响其他市政公共设施正常使用的基础上, 要处理好公共广告设施与其他市政公共设施之间主与次的设置、冷与暖的对比、动与静的结合, 体现城市景观的整体美, 并与之共同承担起辅助长春城市形象建设的责任。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设计要突出长春地域特色。长春地处东北平原中部, 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 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和新中国电影工业的摇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历程造就了长春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因此设计时不能盲目效仿其他城市的设计风格, 而是要根据特定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历史条件及民俗文化, 创造出具有长春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共广告设施。如公共广告设施的造型设计, 可以从市花君子兰入手进行创意, 以体现长春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设计要以人性化原则为指导。人是城市的主体,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设计主要为城市空间中的人服务。长春的城市公共广告设施设计要以人为本, 满足人的行为、心理、视觉等多方面的要求, 使城市变得更富有亲和力。城市各区域由于使用功能的不同, 使人们对公共广告设施的内容、色彩、光照、位置等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学校、行政单位等教育行政区域, 公共广告设施的内容应突出人文关怀, 色彩柔和淡雅, 体现庄重、雅静的风格;重庆路、红旗街等商业区域, 则应以时尚前卫为主题, 色彩热烈丰富, 体现繁华、欢快的风格。此外, 公共广告设施的设置要解决城市建筑、街道和市政公共设施的采光、通风、交通和消防等问题, 以确保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从而进一步提升长春的城市形象。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设计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长春素有“森林城”之称, 又是著名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设计应该以绿色低碳为理念, 以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为目的, 合理选择加工材料, 避免公共广告设施造成的光污染、空气污染, 提倡科学地使用新型节能材料。例如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纳米水晶夜光标牌, 采用先进的技术与工艺, 夜晚无须用电即可发光, 大大节省了电能的消耗, 充分发挥了自然环保的特点, 使公共广告设施向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 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

结语

综观长春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发展状况, 公共广告设施对城市形象与城市精神的塑造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应理性地看到, 如若缺少精心的创意设计与有效的规划管理, 公共广告设施也会破坏城市景观的整体美, 制约城市形象战略的实施与完善。如今, 随着国际电影节、汽车节及东北亚经济贸易博览会的举办和召开, 长春城市形象的知名度、美誉度已得到提升, 我们应结合长春的城市定位, 充分利用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优势, 找到城市公共广告设施与城市形象建设的契合点, 打造出绿色、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摘要:城市公共广告设施是城市的宣传窗口, 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城市公共广告设施在城市形象战略中显示着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与活力。本文主要从长春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应采取的解决对策, 最终实现城市公共广告设施与城市形象的整体完善。

关键词:城市形象,公共广告设施,设计

参考文献

[1].张金花:《户外广告和城市形象建设》,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2 (12) 。

[2].于正伦:《城市环境艺术——景观与设施》,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年版。

[3].谢春林:《户外广告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及对策》,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 (4) 。

[4].芦原义信[日]著, 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年版。

[5].马振龙、苗延荣:《天津市城市公共广告设施规划与设计策略》, 《中国广告》, 2008 (4) 。

[6].田文波、李之吉:《长春市城市夜景观环境设计初探》, 《长春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7 (6) 。

公共广告设施 篇2

20xx年xx月xx日晚上9时,学院水电管理部门接到反映致善1号公寓409寝室水管断裂的电话通知。经水电人员现场勘察发现这是一起人为故意损坏公物行为,不仅给学院的.公共财产造成了破坏与浪费,也给寝室安全和其他同学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为肃清影响,及时教育当事人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请该寝室的相关责任系部、班级对涉事责任人进行认真查处、批评,责成当事人对损坏的财产进行赔偿,核定赔偿额为100元,并及时收交学院财务。

从此次损坏公物事件来看,学生爱护公共财产的意识不强,法制意识缺乏。为了加强校园财产安全工作管理,遏制公共财产人为故意破坏事件再次发生,请各系部、处室,尤其是班主任、宿舍辅导员务必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爱护校园公物的意识,教育养成遵纪守法、爱护公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加强对公共财产的巡查和维护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及时报修,不留隐患。

三、加大对人为损坏公物财产行为的处罚力度。必须严格执行学院关于公共财产缺损赔偿的制度,对人为、故意损坏公物的人和事,要及时批评教育,及时追责,及时赔偿,问题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要加倍处罚,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特此通报。

xx财工院 后勤服务中心

开源软件的公共设施 篇3

2007年5月,PHP之父Rasmus Lerdorf来到中国。作为象征开源实践的灯塔(LAMP,指Linux、Apache、MySQL、PHP)之一,他带来的重要理念仍然是开源和社区。Rasmus Lerdorf举了四类人参与开放源代码项目的例子,而每一类都和社区息息相关。

Rasmus Lerdorf的另一个身份是雅虎全球的架构师。实际上,不少开源(Open Source)运动早期的鼓吹者,都已经融入到大的IT公司,成为推动技术和商业发展的主流力量。这有点像当年参加巴黎五月风暴的左派青年,后来都成了社会的顶梁柱。但在中国,开源的味道品起来却还有点生涩。

2007年4月20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这一天,是“微软创新杯2007”颁奖典礼举行的日子。38岁的王洋高擎着写有“Free Software、Open Source”口号的字幅,站在了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的面前。这已是比尔•盖茨第10次来到中国,但却是第1次遭遇这种尴尬。

王洋的口号和字幅一度喧宾夺主,成为会场上被瞩目的焦点。谈及此事,直到一个月后的今天,他依然为当初自己的行动兴奋不已。王洋自称是一名开源积极分子,1999年开始接触开源概念,此后每日为开源鼓与呼,他甚至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王开源”。

但问题是,开源在中国至少发展了10年时间,为什么仍然会落入边缘的地带,以致会有人采取这种剑走偏锋的方式?

开源势头

“开源”在中国目前的境况,因此也激发了更多人的思考。除了此前主要应用在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软件(主要是Linux),在应用软件、行业等领域,开源的概念仍然在迂回的被接受和传播。

在我国GIS(地理信息系统)领域,从2007年3月开始引进了开源的概念。中科院旗下超图公司从2002年开始实施“全国高校GIS推广计划”,并在次年举办全国高校GIS大赛。不过,到2007年的时候,“第五届GIS应用开发大赛”转变为“国际GIS高校开源大赛”。

积极参与推动该项赛事的北京大学数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邬伦认为,将“开源”和“国际化”引入大赛,将更加有效推动我国高校地理教育的发展和GIS的应用。而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副会长喻永昌表示,对参赛作品开放源代码,便于加强选手之间的交流,从而扩大GIS的应用范围。

在ERP领域,一个叫恩信科技的公司因为全面推广开源ERP受到业内广泛的关注。恩信科技总经理刘有涛,此前有10余年的信息化实施经验。在国内软件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让刘有涛一直难以释怀的难题是,做系统集成及实施正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客户资源的争夺,二是实施效果的不可控。“系统集成的小公司正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刘有涛说,“根本没时间考虑如何将公司做大做强。”

到2006年8月的时候,刘有涛见到了开源数据库厂商MySQL的创始人之一David Axmark。刘有涛印象最深的是开源概念成就了David Axmark。“连他自己都承认,如果没有这个概念,谁会知道一个瑞典小镇里的David Axmark?”这个先例让刘有涛更加坚定了做开源的信心。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开源已经形成燎原之势,但应用软件尤其是ERP的开源还鲜有先例。”刘有涛认为,在目前的国内ERP市场,大型软件公司的ERP价格居高不下,导致众多中小型企业有心无力。“这不利于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走开源的道路则是ERP行业的明智之选。”

刘有涛也许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在企业级市场,由于开源系统明显的成本优势、安全优势以及适合二次开发,短短几年,已经逐渐在一些企业级应用中抬头。从Linux、FreeBSD等操作系统到MySQL、PosteSQL数据库系统,再到能够同商业公司的专业级中间件产品WebSphere和WebLogic一争高下的JBoss,这些开源软件在不断地进入到政府、银行、电信等部门不同级别的应用中。

社区命题

尽管很多人实际都在使用开源,但是大环境仍然是个问题。中国的开源意识,相对于其他一些国家起步较晚,这与整个市场对软件的不够重视也有直接关系。“因为政府和企业开始实施信息化时,一个错误的指导思想就是重硬轻软。”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告诉本刊记者,“软件一开始就不被列在支出计划里。”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开源最活跃的地方是社区,但中国的开源社区却极其分散,而且规模普遍较小。“国外的开源社区几乎全部都是基金会进行支持,像红帽这样的公司也直接给社区大量的回馈。”倪光南说,“但在国内开源社区几乎没有人进行支持。”就在不久前, Sun公司开发者网站的注册人数已高达234万人。

这种情况得到王洋的认同。王洋甚至认为“中国没有真正的开源社区”。“国内的开源社区里活跃的板块大都是像IBM这样的公司直接支持的一些项目,按照项目完成的情况付费。”他说,“活跃的大部分人纯粹是出于爱好,连兼职都算不上。不是时间问题,是收入问题。发达国家大部分人依靠福利和养老金不用工作也可以很好的生活,但国内的人完全做不到。”对于比较“闲”的学生群体,王洋认为技术积累对他们而言是个障碍。

曾任JavaUnion、BEA Dev2Dev、Sun中国社区等Java交流社区斑竹、Huihoo开源组织成员和WFCChina的创建人胡长城,有超过6年以上的J2EE应用和产品开发及架构经验。他坚持认为,和国外相比,国内的开源氛围并不是非常弱。“国内有很多技术交流社区、组织、团体,如CSDN、JavaEye、Huihoo等等。”但其硬伤在于没有转化出多少“具有创意和实现完美相结合的成果”。这导致一些想从事开源项目的人都“夭折”在“酝酿”阶段。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 篇4

一、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概述

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包括公共汽车站、路牌、邮筒等,如果把整个城市几何形式化,公共设施就是几何图形中点的元素,公共设施的色彩就是城市整体色彩中的点缀色,所以在色彩的选择上可以采用一些纯度高的色彩,满足市民视觉色彩心理平衡的需求。每一类的公共设施都应有其独特的色彩规范,城市公共设施的秩序感很重要而色彩通常是最好的表现方式,这种公共设施所具有的独特色彩及设计风格是从微观体现城市公共设施的独有特色和与城市设计共鸣。

城市总色调体现了城市的整体色彩规划,整体色彩主要包括重要建筑物色彩、公共设施色彩和自然色彩等,其中公共设施是点睛之笔,人们对城市色彩的整体感受在于各种色彩经过调和所呈现出的整体色彩特征。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公共设施色在彩设计上仍然不够规范,例如色彩污染问题在很多城市仍然存在,主要是由于设计者不重视整体协调性,色彩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导致公共设施色彩与城市的整体色彩不搭配。完美的公共设施在色彩设计上,应该满足合理性、美观性和协调性。

一是美观性:就是说设计美的,同时体现出该城市的气候和地理特色;二是协调性,整体协调是说建筑物和公共设施的设计和色彩都要有人性化;部分协调性是要保证城市局部要保持的连续性,色彩和文化,时间和空间。三是合理性,即公共设施不仅要求色彩搭配合理,还要求建筑物本身设计符合各项要求。

二、城市公共设施在色彩设计上的分析

1)规划原则。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设计理念,从设计高度到设计色彩都要有区分,休息空间的设计和办公空间的设计是不同的,要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适当调节。

2)整体保持协调性的原则。城市公共设施和色彩都隶属城市的一部分,城市的整体色彩与公共设施色彩及造型是相互影响和互相融合的,城市的历史文化决定了城市的整体色彩基调,公共设施要在这个基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建设。城市的公共设施主要有医药卫生系统、交通、照明、休息设施等几个大的系统,每个系统根据其功效和作用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色彩,体现出个性化和人性化。

3)区域文化协调性原则。不同的地域文化对城市内公共设施的设计风格不同,色彩各异,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古城古镇,也有很多最近些年新兴的城市,公共色彩在设计风格上也体现了该城市的整体文化底蕴,城市文明程度和特色,实际上色彩发挥的作用远远超出了传递信息这个基本功能,同时起到发扬城市文化和文明的作用,因此在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色彩可传递这座城市信息,延续整座城市的整体特色。城市公共设施色彩在美观的同时,还传承着整座城市的思想和观念。

4)美学性原则。公共设施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性,同时设计上也尽量采取美学的原理来设计制造,不同的颜色设计,其作用也不同。如儿童座椅的设计,从颜色上都是红、黄、蓝、橙等鲜艳颜色,在细部设计上会针对儿童的特点适当降低座椅高度、减淡颜色,便于儿童识别;对于成人使用的时尚座椅,可以选择稳重的黑色,给人们带来高尚、可靠的感觉;而城市街边的LED路灯,不同的区域选择不同的颜色,例如在空间较大的公路边,应该选择白色,给人们带来辽阔、空旷的感受,而对于公园或者小区的路灯,应该选择绿色,会让居民眼前一亮,而木质建筑和设施旁应该使木漆色或者黑色的路灯,与木质建筑和设施的色彩相照应,凸显出和谐的情调。

三、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的策略

1、完善色彩标识系统

我国大部分的城市色彩标识系统都不够完善,有很大局限性。城市标识色是整个城市的宏观色彩,一座城市色彩标识系统不仅可以冲击人的视觉功能,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人们心理暗示,不同的公共设施带给人们不同的印象,看到这种风格就会想到这座城市。城市色彩就是城市的名片,体现城市特色。

2、明确公共设施标识色

城市标识色可以分为现代标识色和历史标识色,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色彩也有了历史文化色彩,因此要做好色彩规划工作,首先要根据不同城市来确定城市标识色,城市的标识色彩可以表达出这座城市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但是标识色不是城市的整体色彩,城市的的整体色彩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在设计上要进行充分全面的思考。

3、色彩标识系统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色彩可以分为节点色彩、界面色彩、流动色彩、标识色彩和分区色彩,例如河流、廊道和道路系统属于界面色彩,节点色彩是在城市中公共设施实际上的一个个节点,城市标识色与节点色彩密切相关,但是色彩的连续性和辨识度才是最重要的。

四、结束语

城市的公共设施就是家中的家具,不仅具有装饰性和功能性,还体现着城市的细节。合理的公共设施设计可以提高这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公共设施的色彩设计是该设施的亮点,也是这座城市的亮点。综上所说,城市公共设施整体建设体现出城市的文明程度和该城市人民的衣食住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色彩和公共设施的色彩的设计与融合,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前提条件。

摘要:人们生活在城市中,其室外活动与城市的公共设施联系紧密,城市公共设施能够为人们提供娱乐活动,提升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品位,完善城市的各项服务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空间。人们对城市空间环境色彩的识别,就是城市色彩识别,是对城市色彩系统的综合感知,对于规划者来说,要将城市个性凸现出来,确保城市形象更加丰满完善,就应该构建橙色色彩识别系统。本文将就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设施,色彩设计

参考文献

[1]张雪青.城市色彩营造的多维视角[J].城市建筑.2015,(20):67.

[2]舒平.城市风貌视角下的城市色彩研究[J].城市建筑.2015,(24):85.

公共设施有哪些 篇5

总结精选(1):

主要的道路公共设施有:

(1)电力设施:变电站,城市电厂等;

(2)给水,排水设施:给水泵站,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雨水泵站等;

(3)道路交通设施:公交场站,社会停车场,加油加气站等;

(4)广电设施:有线电视中心,有线电视分中心,有线电视小区管理站等;

(5)通信设施:长途局,端局,目标局,长途枢纽局;宽带(IP)局址;移动通信局址,移动通信基站等;

(6)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垃圾填埋场等;

(7)消防设施:普通消防站,小型普通消防站,路上特勤消防站,水上特勤消防站,直升机特勤消防站,消防培训基地,消防修理中队等;

(8)燃气设施: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天然气门站,燃气抢修站等。

总结精选(2):

公共设施很多了,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商业和市政公用等类。

1、校园:小学,中学,大学,中等专业技术校园,职业培训机构,寄宿制高中和特殊校园,幼(托)儿园等

2、医院:综合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卫生防疫设施,预防保健机构和急救网络设施等

3、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敬老院等

4、商业设施:商业街,大型商场,综合超市,商品专业店,服务专业店和餐饮等

5、居住地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级公共设施:街道办事处,多功能社区活动中心,商场,综合超市,各种服务便利店,商品专业店等

6、文化设施:群艺馆,图书馆,音乐厅,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宫,文化馆,影剧院和新华书店等

7、体育设施:体育馆,体育场,游泳跳水馆等

总结精选(3):

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指住宅区内的市政公用设施和绿地。

公用设施包括道路、公交站场、环卫设施、各类公用管线(自来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有线电视、雨水、污水等)及相应的建筑物、构筑物。公共设施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行政管理和社区服务和绿地(包括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设施。产权及收益权不属于开发商。

总结精选(4):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哪些方面

公共设施是指为市民带给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

设施有基础设施和附属设施,其中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给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对新建、扩建项目,个性是远离城市的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更需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以便项目建成后尽快发挥效益。

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是配套设施,使得基础设施得到更好服务、发挥更大作用、实现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设施。

总结精选(5):

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带给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

公共设施是由公共政府带给属于社会的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或劳务。按经济学的说法,公共设施是公共政府带给的公共产品。从社会学来讲,公共设施是满足人们公共需求(如便利、安全、参与)和公共空间选取的设施,如公共行政设施、公共信息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公共教育设施、公共绿化设施、公共屋等。城市公共设施不同于农村公共设施,具体来说,城市公共设施是指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城市垃圾(包括粪便)处理系统、城市道路、城市桥梁、港口、市政设施抢险维修、城市广场、城市路灯、路标路牌、城空防空设施、城市绿化、城市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等。城市公共设施按收费与否,有收费和不收费之分。从空间布局来分,有全市性公共设施、区域性公共设施、邻里性公共设施三种。

【相关阅读】

公共设施设计的原则

一、从功能要求出发

功能性是公共设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进行生产和设计的根本目的,即所有公共设施都要基本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这是我们设计和制造该设施的动机。如:为了方便行走而制造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为了方便交流而发明电话、电报等信息传输工具……一切设施存在的必要条件都是基于人们对其功能的需要。正如设计大师贝聿铭所说:“设计是需要的艺术。”

二、从人机观点分析

人机关系是评价一个产品好坏的重要指标,人们对人机关系具体资料的阐释也有很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由德国Sturlgart设计中心提出的设计理念:①产品与人体的尺寸、形状及用力是否配合;②产品是否顺手和方便使用;③是否防止了使用人操作时产生的意外伤害和错用时产生的危险;④各操作单元是否实用;各元件在安置上能否使其好处毫无疑问地被辨认;⑤产品是否便于清洗、保养及修理。

三、从人性化角度思考

人性化程度的高低是评价公共设施好坏的`重要标准,人的满意度是设计的最初原因和最终目的,所以人是设计中首要关注的对象。如何使设施的功能更好地服务和满足人的需要,如何使人们在使用设施时感到方便、快捷、舒适是设计师在设计时的普遍关注点。人是城市的主体、灵魂,是城市存在的原因,城市是人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所以设计就应以人为基本出发点,使城市公共设施既要服务人们的工作、生活,又能够供人们欣赏,既能为人们带给便利,又能美化城市。

四、从设计理念统筹

简约设计风格是20世纪以来流行的设计风格,在公共设施设计中就应提倡。

1、造型简洁的公共设施语义明了,易于操作;

2、造型简洁,便于加工和后期维护;

3、设施的简约化有助于成本的控制和资金的节约。

五、从整体统一性把握

首先,从风格统一性来说,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在风格上要尽量与城市风格持续一致,在设计时要尽量思考环境的综合因素,如当地建筑风格、城市特征、城市色彩等,这样能够防止公共设施对城市风格的人为破坏,使公共设施成为城市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零零地自成体系。

其次,从色彩统一性来说,城市公共设施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数量巨大,往往很难与公共环境协调一致。但是如果对其色彩进行规范,则能够到达理想效果。并且公共设施色彩规范化的基本依据是顺应城市主体色彩,在城市主体色彩系统内充分利用色彩规律,结合公共设施自身的特点进行色彩规划,使公共设施的色彩有机地融入城市色彩中,从而使公共设施成为城市的和谐要素。

公共设施的功能

1、营造地方文化气氛

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文化特色,而不同的文化特色通常是从建筑及其他建筑附属物体现的。例如城市中的大型广场、路灯、城市雕塑、广告牌、候车厅、休息廊等都透过自身的设计节点体现出必须的文化韵味。文化是历史的传承,蕴涵在历史的发展中,融汇在人们的思想里,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公共设施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

2、呼应空间造型

在我们生存的空间中,不管自然景观还是人造建筑都是以其独特的造型形式存在,但是通常有其固定性,公共设施却形式多样,能够迎合不同的场合进行不同的设计,弥补空间的不足,丰富空间的层次。如在大型广场中只有草坪、人行道等大块的空间是不能满足人的休息需求的,要有必须的配套休息设施和照明音响设施与之配合才能给去广场休息放松的人们以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小的设施也和大的广场分区相呼应,既能起到联结空间的作用也能够装饰空间,和大的空间体面相映成趣。

3、丰富空间色彩

公共空间的色彩通常都是以大块的同类色体现。如大片的绿地配上各种灌木及绿植,石板路上拼接各种色彩的石子,大片水景相互比美,通常以大面积的同类色出现,给人以空问的无限延伸的感觉,有时却缺少点缀的色彩。这时公共设施能够对应着环境的要求进行色彩的搭配与协调,使空间色彩更加丰富。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的对策

1、深化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从宏观和微观同时进行改革。

在宏观管理方式上,转变政府职能,从总体上宏观调控政府行业管理部门,重点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制订行业规范、标准,监督检查有关法规执法状况,同时做好组织、协调、推动与服务工作。在宏观投资经营模式上,要改变以财政投资为主的传统,建立资产经营中心,用心探索投融资、建设、使用、维护等全过程的体制创新,实现从政府投资行为到市场化、社会化行为的转变。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建设与经营新模式。建立新型的政府与企业间委托建设、代理经营关系。政府授权或委托国有专业公司统一负责建设、代理经营的新型关系。避免政府多头管理、分散操作产生的各种问题。运用公司机制增强城市融资潜力,提高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效率。

在微观管理方式上,应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根据中国城市公共设施行业的性质,能够分两种状况进行改革。第一,在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务必是垄断性经营的企业,如排水及地铁,主要是进行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上的改革,可在企业内部采用竞争性承包的方式。同时,政府和社会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以克服垄断经营所带来的弊端。第二,能够多家经营的,如公共交通、液化气和部分城市供热,这些行业应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采取多家企业承包经营的方式,构成多渠道、多部门的竞争性格局。对具有明显自然垄断性和规模经济特点的公共设施,只能由一个或几个企业经营时,政府就要对潜在进入经营者严格限制。

2、健全和完善地方法规,依法加强养护与管理,走法制化道路。

中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无论在立法还是在执法方面都存在较大欠缺,制约了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改革和发展。加强法制建设,制定比较完善和健全的全国统一的法律,已是中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的必要条件。要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完全的社会监督机制。各个城市要按照城市管理立法规划,抓紧制定地方法规、规章,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加强城管监察队伍建设。要加强执法工作,对违反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法规、规章的行为进行处罚。

3、城市领导者要高度重视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更新观念,以改革的思想解决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要做到转变观念务必树立超前意识、依法实施规划意识、城市礼貌卫生意识、保护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等;要树立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观念;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彻底改变各自开发建设,把配套的包袱甩给政府的被动局面,切实组织好建设各项公共设施;在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统一组织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土地、计划部门,做到以规划指导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综合开发,提高城市建设总体水平。同时,开发项目务必与配套设施同步建设;提高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和质量。

4、要加大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维护费用的投入,落实收费项目以更好地管理城市公共设施。

目前,中国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基本上以城维税为基本的资金来源,实行新税制后,城维税有了很大的改善,增加较大,但是公共设施欠账太多,本身项目投资也巨大,加上国民经济发展很快,不断地对城市公共设施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城维税是杯水车薪,再说城维税也是重点在于建设而非维护管理,维护经费压缩到最低限度,其结果是好不容易建设好的设施得不到正常维护,加速老化,功能下降,如此构成恶性循环。所以要管理好城市公共设施,务必在维护费用上采取措施,同时加大国家财政体制的保障力度。除对国家明文规定的收费设施,要按照标准收齐收费项目,还要扩大筹资渠道,破除“等靠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观念,广泛利用外资和社会资金,鼓励引导外资、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5、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要搞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务必对管理队伍进行科学管理。中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执法队伍构成复杂,有些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基本的素质培训,一部分执法人员公仆意识差,执法观念不强,作风纪律松懈,有的作风霸道,执法扰民,甚至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侵害群众利益。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管理队伍大多是沿袭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待遇偏低,也会影响执法队伍的工作效率。要整体提高他们的素质务必注重管理队伍思想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同时,关心管理队伍的生活,调动员工的用心性也十分重要。

6、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体市民素质。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要发动全社会参与这项工作,用心探讨管理新方法、新机制,搞好日常综合管理。笔者认为能够成立礼貌办、爱卫办、公共设施管理意见办等小组,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原则,采取“管教”结合的办法,大力宣传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好处、目标和任务,宣传公共设施建设的公益性、全民性,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成就,构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程度。

7、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是时代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已普遍应用于城市各个行业与部门,城市公共设施管理要充分利用电子资源的便捷、高时效性,建立一个系统的公共设施管理信息资源库,开发与建立地理信息系统。透过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适时带给多种空间和动态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

8、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实现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最大效益。

公共广告设施 篇6

1 侯马市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新农村基础设施现状

目前, 侯马市81个村庄共有小学58所, 卫生所50个, 农村文化站36处, 一些相邻村庄的社会服务设施实现了共建共享, 目前, 20%以上的村庄有自己的公共绿地, 农村社会服务设施的保有量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截止2005年, 在全市81个村庄中, 58个村通了公共汽车, 村村通了电话、电视光缆, 55个村庄通了水泥路。

1.2 新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建设采用的标准较低, 而且建设年代杂乱。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 不完善。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严重短缺。

1.3 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

侯马市的社会事业在十一五期间, 侯马市的教育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 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跨入全省中等行列。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疾病预防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显著提高, 文化设施逐步完善, 但是, 仍然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1.4 新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 许多农村缺乏文化活动场所。2) 农村的卫生站设施和医疗水平较低, 不能满足当地农民的医疗和保健需求。3) 幼儿园、敬老院数量较少, 不能满足需求。4) 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2 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落后的主要原因

1)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财政实力较为薄弱。2) 村民综合整体素质较低, 公益意识薄弱, 不少村民对集资修路、建校等公益事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3) 村庄人才的流失、技术的缺乏是造成新农村建设落后的根本原因。

3 促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主要措施和目标

3.1 新农村基础设施的主要措施

1)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做到“先规划后建设, 未规划不批建”。 2) 加强村容村貌整治, 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突出做好街巷硬化, 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和以改水、改厕、改厨、改圈为主要内容的“四化四改”工程。切实为农民谋发展, 靠农民求发展, 使发展的成果为全体农民享用, 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 不断使农民群众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际利益。3) 加强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发展集中供水, 确保全市村村户户通自来水, 到2010年, 人畜饮水安全率达到100%。4) 继续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工程, 实现大街小巷硬化。5) 村村建立保洁制度, 保洁设施和保洁队伍, 做到街道庭院整洁、室内外卫生、柴草杂物堆放整齐、生活垃圾定期清除、定点存放, 实现村容整洁。

3.2 新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主要措施

1) 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2007年起全市实行“两免一补”, 有条件的村要建立一所“标准化学校”, 要新办职业高中, 农广校等。2) 要加强农村文化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巩固文化阵地。每个村都要建立农民综合服务中心, 而且功能要集中, 要有图书馆、电脑室、健身活动场所, 农村信息化率达到60%。3) 要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不断完善市、乡、村三级医疗网络, 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重病不出市。到2010年, 基本普及农村合作医疗, 并逐步推行农村大病统筹医疗保险。要切实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切实落实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责任制, 健全和完善市、乡、村三级防控体系。4) 要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的新途径, 到2008年, 全市农村养老保险率达到50%以上。要积极实施对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 让更多的困难户逐渐享受低保待遇。

3.3 多方筹措资金, 形成建设合力

抓住国家投入重点向“三农”倾斜的战略机遇, 全面整合现有各渠道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 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用民主协商的办法, 鼓励和引导农民投工、投劳, 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凡是能够市场化运作的, 积极引进市场机制, 增强建设活力。

3.4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工作机制

成立由市、乡、村三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宣传发动、规划实施、项目决策、考评验收等工作。要制定具体的工作安排计划和实施细则, 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市、乡有关部门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件大事, 真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明确工作重点, 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 进一步完善“十一五”规划,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 重点解决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 实行“一把手”负总责, 分管领导直接抓, 部门齐抓共管, 逐级负责的工作制度, 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组, 全面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各乡 (办) 要把工作中心和主要精力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 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 主要领导亲自抓, 并由专人负责该项工作。

3.5 及时宣传报道, 发挥示范作用

充分利用中国新农村建设信息网及有关网站、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 宣传报道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典型经验, 扩大影响面和知名度, 营造各级领导关怀、村民关心、社会关注的舆论氛围,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延星.关于中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思考[J].规划师, 2006 (S1) :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方明.新农村社区——村庄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浅析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篇7

一、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1. 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是公共设施设计中最基本的原则,它在使用者与公共设施接触的过程中满足使用者生理或物质的需求。公共设施的功能性是依据社会公众在公共空间各种不同需求而产生的,因此,公共设施设计必须要具备与之对应的功能性。不同的空间场所的公共设施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因此,要确定一个场所中公共设施要具备的功能,就要在该场所中进行一定的人群需求调查,来明晰该场所中要具备的具体功能需求。在进行设计时,还要满足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体现出功能的科学性。

2. 系统性原则

每个城市都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为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条件。因为环境设计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学科,涉及到建筑、规划、工业设计、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所以公共设施的设计不仅仅是取决于一门学科或专业,它的研究与设计必然是以整体系统设计思想为指导原则的。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时,不能仅仅考虑单一的公共设施,还要充分考虑公共设施与周边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城市公共设施必须符合整个城市的环境设计,结合特定的环境,在不同的公共设施之间建立起一种内在的联系,形成城市公共设施的系统性和独特性。

3. 以人为本原则

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中,任何设计想法和构思都要以人为本,因为人是城市环境空间的主体,公共设施是为人服务而产生的。因此公共设施设计要以人为基本出发点,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体现出对人的呵护与关怀,解决人在城市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在进行以人为本的设计时,更要考虑儿童、老人以及残疾人的特殊情况,体现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家具”,人与城市联系的“纽带”,它的设计不管是从整体还是从局部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4. 个性化原则

所谓个性是指有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特质,公共设施的设计同样也要具备一定的个性化的特征,个性化设计原则的提出不仅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必然,同样也是人们对于公共设施设计要求提高的结果。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功能需求,也要考虑人们的心理审美需求,设计时应充分挖掘,研究公共设施与所处场所的个性因素,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个性化符号或元素,使公共设施具有鲜明的识别性,凸显出公共设施的个性化内涵。

5. 合理性原则

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时,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不能人为主观的随意和盲目,因此就需要合理性的设计原则。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根据现存技术条件、经济成本和工业材料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更要避免人为盲目地追求形式主义,从而忽略了公共设施最基本的功能性,一件优秀的公共设施作品必然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所以要遵循合理性的设计原则。

6. 形式美原则

形式美原则是人们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一种抽象概括式的总结,它包括:对比统一、节奏韵律、对称均衡、比例尺度等方面内容,形式美的原则可以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提供美学依据,指导设计者更好地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标准的作品。只有灵活地运用形式美原则,才能使公共设施作品达到美的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7. 绿色生态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应符合一定的绿色生态原则,公共设施设计要尽可能的更加环保、生态、可持续,并且能循环利用。在公共设施设计的一系列过程中,要有效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尽可能使用环保绿色速生的材料,减少会产生污染的一次性材料。并且还要从功能、结构、拆卸等方面考虑,使部件和材料循环使用,把公共设施的绿色生态性与其功能、成本、质量等因素一同列入设计指标,使公共设施更加的绿色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二、结语

公共广告设施 篇8

首先, 这个了解是建立在理论的细致梳理之上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用多达百分之六十的篇幅, 言简意赅的叙述了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历史与现状”, 朴实无华的书写了公共环境设施的“自然生态”属性, 亲和热情的介绍了环境设施的“人文性”, 求索严谨的论证了设施与“城市地域”的密切关系, 并把“人性化设计”和“设计的构成要素”清晰阐释出来。于是, 全书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上述的叙述又是建立在对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历史归纳与中外比较之中, 并格外重视中外城市在公共设施建设上的社会理念, 由于“审美”的不同, 形成不同的设计体系。因此, 这一部分的理论抒写, 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 更把集合中外的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优长, 放在当代性的视野中间。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本书的作者所强调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理念, 既讲究中国式的“整体意境”, 又重视西方的“在秩序中表达个性”。他们认为:环境与人是公共设施设计的核心, “健全”、“个性”、“人文关怀”和“关照历史文脉”是今天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着眼点, 而与自然, 与社会, 与经济, 与城市各方面的“和谐”是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艺术的全过程。显然,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一书, 不是一般的城市设计的专业著作, 而是一部反映着中国当代关于公共环境设施领域里的较高层次的理论总结, 并且是集工程、研究、教学和艺术审美于一体的人文学术作品。

由于本书的叙述语言和设计语言是在既要学术性又要大众性的维度之中, 所以它也是一部深入又生动的讲述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具有科普特征的著作。这是应当提倡的。学术专著要以一定的高度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还要以科学的热情活跃在百姓的文化生活中。当年裴文中教授的《北京猿人》就是科研与科普的结合,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青年。今天城市发展快速而高效, 公共设施设计急需深度普及, 这既是城市文化的需要, 也是提高城市市民宜居素养的需要。《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从一开始就把调研与撰写结合起来, 力求系统全面。这就表现出它的知识的综合性, 阐述的明确性和介绍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科学性, 并把文化的审美贯穿到全书。可以说, 每个生活在公共环境中的人都应该阅读这本著作, 以提高我们对公共环境的认识, 对城市环境质量的理解, 和城市建设者、设计者一道去维护城市环境的绿色发展。

其次, 对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了解还是建立在实践的调研中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一书, 有两章关于天津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调查报告。以详尽的数据, 尤其是对设施细节的有层次又有序列的记录, 把天津近年来的公共设施建设实践收入到研究成果之中。同时配以图片, 使全书尤其是调查报告栩栩如生。由于调研是为理论的梳理做前导, 而且以此为典型事例, 让全书具有全局的概括意义。所以, 这一部分的叙述一方面举一反三, 另一方面注重特点的示范力量。例如, 调研突出了天津地域特色。古文化街的明清韵味, 五大道的域外风情和滨海新区的中国当代神采, 都被作者凸现出来, 并阐释了环境特点和公共设施设计的互相依托关系。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的审美既是当代国际的, 又是发掘历史传统的。把天津的中外交汇, 个性共存, 河海通津, 近代绚丽等等, 从公共设施的文化表现上一一调查分析出来。同时, 指出不足, 提出更为妥贴完善的设计举措, 这些既前瞻又可操作的建议, 和本书的理论阐述相互印证。使《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一书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城市建设者、城市管理者, 尤其是城市的环卫职工, 大家都亲切称之为“城市的美容师”。看了钟蕾和罗京艳撰写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这本书后, 我的脑海忽然蹦出了一个“城市理论美容师”的称呼, 并想把它刻成铭牌, 送给这个团队, 以及所有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

城市在发展, 对公共环境的文化需求日益提高。人们面对快速变化的城市, 经济繁荣所带来的绚丽, 总是在获得某种满意的同时, 还需要人文的浸润和精神的提升。这种浸润和提升是可以表现在载体上的, 像琳琅满目的城市公共设施, 大到立体交通的道桥, 小到街巷两侧的垃圾桶指示牌, 无不折射着某种惠民的思考, 而且其中的舒适方便, 甚至雄浑和巧妙, 都无不注入着精神的伟力和美的魅力, 无不体现着公共设施设计者、实施者的拳拳心灵和辛勤的奉献。居民从中也会享受着情感和爱心的抚慰。而这些, 关乎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也关乎着城市的发展内涵。

当然, 这一切来源于参加城市美容的人们, 而理论美容的努力, 使城市环境建设有了深入, 有了悠远, 有了隽永。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作为一部有理论构架, 有周密调研的专著, 必定会在中国城市快速又高效发展中, 起到良好而理性的助推作用。希望本书的作者再接再厉, 为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理论在铺了这块基石的基础上, 把“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理论美容, 推向更高层面。

书名:《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

作者:钟蕾

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补足公共文化设施的“软件”短板 篇9

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各级政府及街道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然而, 在基层, 很多区县甚至乡镇一级的文化中心, 空间场所很大, 文化设施齐全, 与很多一线城市相比都不落下风。但追问下去, 普遍存在“内容不足”的“空心化”问题。服务管理环节的缺失, 让好端端的公共文化设施成了摆设, 殊为可惜。

为何会长期“空心化”呢?简而言之还是“政绩思维”作怪。既然上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配置有硬件上的明确要求, 基层自然将这些“看得见的部分”作为文化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 至于服务管理这些“看不见的部分”, 则抱着“有精力、有能力再说”的态度, 这一“再说”, 就拖延成了普遍化的闲置浪费。

其实, 在文化建设的“软件”部分, 政府是大有可为的。在基础文化服务领域, 政府应当加大投入, 不断提高社会优秀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供给。在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上, 政府也可以通过诸如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社会文化的建设, 同样需要大众文化的发育成熟。其中, 离不开各类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和发展。在上海等社会文化建设相对先进的城市, 一些基层文化中心里, 今天旗袍协会组织选秀, 明天海派秧歌开展比赛, 后天茶道同仁发起品茶……正是这些民间的文化社会组织, 盘活了基层的文化硬件资源, 加快了文化资源的流动, 为老百姓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 将社会文化建设落地为一种日常实践。

社会文化建设应以“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宗旨。人人都有“向雅之心”, 人人都有提升文化素质的需求, 只要提供和组织好优秀的文化公共产品, 满足并引导大众的文化需求, 文化服务的发展空间会非常广阔。许多退休文艺家也迫切希望将自己的艺术才华无偿贡献给社会, 让普通群众获益。只要能够提供合适的文化服务平台, “供需脱节”的窘境, 也将大为缓解。

民进中央在提案中认为, 公共文化设施的症结就在于“供需不对等、管理不到位、服务待提升”。不过, 解开症结的方子并不全在政府一家手里, 需要全社会合力共治。如果政府层面丢开简单的“政绩思维”, 充分培育社会组织共同发力, 那么一幅生动活泼的可喜画面是能够呈现的。

当然, 对于“硬件建设”, 也不必一哄而上, 某些偏僻地区一年都用不上一次的所谓大剧院, 何必劳民伤财地建设?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 要紧的是“把力使在刀口上”——这个“刀口”, 就是货真价实地“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舍此无他。

智能公共设施网络的构建理念 篇10

目前, 建设部正在全力推动以“智能控制网络管理”为切入点的整个行业的信息化, 使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开发, 服务于公共设施的建设, 以提高公共设施的质量与功能, 并将多学科性、多技术综合运用的智能化公共设施定为民用建设的发展方向。

但由于智能化公共设施在我国起步较晚, 智能化公共设施技术在民用及其社区中的运用正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 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国外相比, 智能化公共设施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不是很高, 相关技术产品功能单一, 与系统的规划设计尚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理论研究与管理滞后的矛盾 (如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及市场行为的规范) 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一旦要实现其他公共设施智能功能, 必须重新安装新系统。远程抄表系统则分别由各输入量、输出量、计费量、等供应公司进行设计安装, 各自独立运行, 互不相关。因此造成公共设施管理部门工作难度大, 各系统之间的总体协调性能差, 系统运行、维护复杂, 升级扩容不便, 用户对自己费用支出的智能功能选择余地小。

我们在国内进行智能化公共设施网络建设的系统设计时, 应该遵循几个原则:造价低, 可靠性高;便于扩充升级, 分步实现智能化功能;单一控制网络完成智能化住宅应有的全部控制功能以及该小区的所有控制功能;网络结构简单, 性能优异。为此, 我们在智能化公共设施网络的建设中采用Lon Works分布式控制网络技术。

Lon Works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控制领域中最热门的通用控制总线技术之一, 得到世界各大著名工控产品生产厂家支持, 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目前它在国内已被成功应用于工业控制和公共设施网络自控中。我们选择Lon Works技术开发智能公共设施网络系统, 主要基于它的如下特点:

智能网络拓扑结构灵活多变, 可根据公共设施的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的网络连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布线系统的复杂性和工作量, 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Lon Works网络是无主站点对点网络, 其任一点的故障不会造成系统瘫痪。一处公共设施节点的损坏或关闭不影响其他公共设施节点正常运行, 降低了维护难度, 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度, 网络响应得到充分的保障。

Neuron芯片内置现成的I/0对象, Lon Talk协议, 并使用高级语言编程, 大大缩短开发周期, 提高开发质量, 能在短时间内开发出稳定可靠的系统。

Lon Works网络节点之间使用逻辑连接, 这使得系统中节点的增加、修改很容易, 便于系统调整和扩充升级。

在智能公共设施建设中应用Lon Works技术, 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智能化公共设施的所有功能, 整个网络结构相对简单, 网络布线相当容易。对于使用公共设施用户各种不同的功能要求, 只需选用不同的控制节点, 编写相应的程序, 直接连接到公共设施的控制网络上就完成了, 在物理上不必对网络结构作任何修改。而且Lon Works网络可扩充性极好, 在扩充子系统, 增加功能, 连接两个公共设施控制网等都很简便。Lon Works技术提供的高效开发平台让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时, 对网络通讯不再需要花费时间, 可以把精力集中到具体的系统功能实现上, 使得我们能在较短时间内针对具体任务设计出成熟稳定的系统。

随着今后住公共设施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传统的总线网络结构在速度与效率上开始显得不足, 因特网则显现其优势。而目前就构筑专用IP网络还存在着成本高及维护难等一些问题。通过Lon Works与因特网的接口装置, 可以将己经自成体系的Lon Works现场总线控制网络作为子网络, 通过因特网接入因特网, 充分利用因特网的资源, 将控制网络的实现由现场扩展到因特网的广阔空间, 从而可以实现公共设施更大范围的控制联网。此种方案成本低且易于实现。

开放和互操作是Lon控制网络的精髓, 通过Lon Mark国际互操作协会制定的标准来保证。这意味着来自不同厂商的不同装置可以直接集成在单一的控制网络中完成应用功能, 奠定了应用系统集成的基石。

LON控制网络由现场控制节点、网络设备、通信介质和通信协议构成。LON网络中的每个控制点我们称之为LON节点或Lon Works智能设备, 它通过嵌入了Lon Talk固件的神经元芯片或智能网络收发器来实现。所谓智能收发器是将神经元芯片和收发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中, 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集成度, 另一方面降低了成本, 同时提高了可靠性。一个LON节点一般可以用神经元芯片、传感器和控制设备、收发器和电源组成。如果神经元芯片不能满足数据处理的要求, 可以采用主处理器加神经元芯片的方式, 在这里神经元芯片作为通信协处理器来使用。主处理器和神经元芯片之间可以通过并口、串口、双端口RAM等方式实现数据的交换。LON总线用收发器来建立神经元芯片与传输之间的物理连接, 可以根据不同的公共设施现场环境选择不同的收发器和传输介质, 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电力线、红外线、光纤、射频等等。LON控制网络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不一, 网络节点数量从几个到几万个不等, 同时支持各种网络拓扑结构。所有这些节点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Lon Talk实对等的通信。Lon Talk协议提供一整套的通信服务, 这使得设备中的应用程序能够在网络上同其它设备发送和接收报文而无需知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者网络的名称、地址或其它设备的功能。Lon Works协议能够有选择地提供端到端的报文确认、报文证实和优先级发送以便设定有界事务的处理时间。对智能网络管理服务的支持使得远程网络管理工具能够通过网络和其它设备相互作用, 这包括网络地址和参数的重新配置二下载应用程序、报告网络问题和启动/停止/复位设备的应用程序。Lonworks具有很强的互操作性, 使用Lonworks技术开发的产品, 均可以与其非常容易地集成在一起。Lonworks网络可以通过路由器将不同媒体的网段连接起来, 还可以通过网关将各种不同的现场总线连接起来。

当前智能公共设施系统建设只能满足一部分需求, 但由于公共设施的智能化系统是一个多学科、多技术综合应用的系统工程, 在短时期内不可能作的很具体,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智能节点功能设计重点放在Lon Works现场总线接入以太网和w C/OS-II操作系统的引入。公共设施很多别的复杂的功能如无线可视化对讲功能, 公共设施管理中要求的输入、输出、计费等仪表集中抄表功能的实现、一卡通管理系统等等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由于设备和环境的局限, 对网络的组建还只是理论上的研究。不能进行大的网络集成应用。

即将要深入的工作如下:

上一篇: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下一篇:前列腺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