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论文

2024-09-24

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论文(通用10篇)

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论文 篇1

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承诺书

2011-10-16 05:33:31|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同学们大地之母给予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可爱的校园给予我们“学习栖身”之所。我们应该保护它们,j而不能破坏。让我们从身边的事做起“保护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不让我们的绿色的草坪、别致的花坛被践踏,井盖、垃圾箱以及街边健身设备、路灯等公用设施不要被毁容,不要随手丢垃圾,不要随扣吐痰,不浪费水资源,不闯红灯,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每个公民共同享有的公共服务资源,它是为大家服务的,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和维护,这应该既是一种自觉行动,也是一种社会美德。全体学生必须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承诺:

1、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做一个讲文明、讲卫生的小学生,不管在家、在校、还是在社区、楼道、在广场,我们都应该养成良好的讲卫生习惯。做美好环境的保卫者。

2、要学会保持好周围的环境。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

3、公共设施是大家的,并不是我们各人所有的。因此,我们必须做到爱护它们,不损坏它们,看到他人破坏公共设施,我们应及时制止。

4、学生在没有家长陪同情况下不许到广场等公共场所去玩,以免引起安全问题。

5、严禁到不该去的场所玩耍,如:门球场、网球场及建筑工地。

我们全体同学要有主人翁意识,要像爱护自己的私人财产一样爱护公共设施;要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环境,爱惜公共设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为荣,以破坏环境和公共设施为耻,自觉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习惯,把爱护公共设施当成一种习惯。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使社会上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越来越少,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文明。农场是我们的,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让我们一起用心呵护!

赵光农场小学

2011.10.10

年班班主任承诺人签字:

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论文 篇2

首先, 这个了解是建立在理论的细致梳理之上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用多达百分之六十的篇幅, 言简意赅的叙述了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历史与现状”, 朴实无华的书写了公共环境设施的“自然生态”属性, 亲和热情的介绍了环境设施的“人文性”, 求索严谨的论证了设施与“城市地域”的密切关系, 并把“人性化设计”和“设计的构成要素”清晰阐释出来。于是, 全书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上述的叙述又是建立在对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历史归纳与中外比较之中, 并格外重视中外城市在公共设施建设上的社会理念, 由于“审美”的不同, 形成不同的设计体系。因此, 这一部分的理论抒写, 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 更把集合中外的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优长, 放在当代性的视野中间。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本书的作者所强调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理念, 既讲究中国式的“整体意境”, 又重视西方的“在秩序中表达个性”。他们认为:环境与人是公共设施设计的核心, “健全”、“个性”、“人文关怀”和“关照历史文脉”是今天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着眼点, 而与自然, 与社会, 与经济, 与城市各方面的“和谐”是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艺术的全过程。显然,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一书, 不是一般的城市设计的专业著作, 而是一部反映着中国当代关于公共环境设施领域里的较高层次的理论总结, 并且是集工程、研究、教学和艺术审美于一体的人文学术作品。

由于本书的叙述语言和设计语言是在既要学术性又要大众性的维度之中, 所以它也是一部深入又生动的讲述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具有科普特征的著作。这是应当提倡的。学术专著要以一定的高度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还要以科学的热情活跃在百姓的文化生活中。当年裴文中教授的《北京猿人》就是科研与科普的结合,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青年。今天城市发展快速而高效, 公共设施设计急需深度普及, 这既是城市文化的需要, 也是提高城市市民宜居素养的需要。《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从一开始就把调研与撰写结合起来, 力求系统全面。这就表现出它的知识的综合性, 阐述的明确性和介绍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科学性, 并把文化的审美贯穿到全书。可以说, 每个生活在公共环境中的人都应该阅读这本著作, 以提高我们对公共环境的认识, 对城市环境质量的理解, 和城市建设者、设计者一道去维护城市环境的绿色发展。

其次, 对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了解还是建立在实践的调研中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一书, 有两章关于天津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调查报告。以详尽的数据, 尤其是对设施细节的有层次又有序列的记录, 把天津近年来的公共设施建设实践收入到研究成果之中。同时配以图片, 使全书尤其是调查报告栩栩如生。由于调研是为理论的梳理做前导, 而且以此为典型事例, 让全书具有全局的概括意义。所以, 这一部分的叙述一方面举一反三, 另一方面注重特点的示范力量。例如, 调研突出了天津地域特色。古文化街的明清韵味, 五大道的域外风情和滨海新区的中国当代神采, 都被作者凸现出来, 并阐释了环境特点和公共设施设计的互相依托关系。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的审美既是当代国际的, 又是发掘历史传统的。把天津的中外交汇, 个性共存, 河海通津, 近代绚丽等等, 从公共设施的文化表现上一一调查分析出来。同时, 指出不足, 提出更为妥贴完善的设计举措, 这些既前瞻又可操作的建议, 和本书的理论阐述相互印证。使《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一书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城市建设者、城市管理者, 尤其是城市的环卫职工, 大家都亲切称之为“城市的美容师”。看了钟蕾和罗京艳撰写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这本书后, 我的脑海忽然蹦出了一个“城市理论美容师”的称呼, 并想把它刻成铭牌, 送给这个团队, 以及所有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

城市在发展, 对公共环境的文化需求日益提高。人们面对快速变化的城市, 经济繁荣所带来的绚丽, 总是在获得某种满意的同时, 还需要人文的浸润和精神的提升。这种浸润和提升是可以表现在载体上的, 像琳琅满目的城市公共设施, 大到立体交通的道桥, 小到街巷两侧的垃圾桶指示牌, 无不折射着某种惠民的思考, 而且其中的舒适方便, 甚至雄浑和巧妙, 都无不注入着精神的伟力和美的魅力, 无不体现着公共设施设计者、实施者的拳拳心灵和辛勤的奉献。居民从中也会享受着情感和爱心的抚慰。而这些, 关乎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也关乎着城市的发展内涵。

当然, 这一切来源于参加城市美容的人们, 而理论美容的努力, 使城市环境建设有了深入, 有了悠远, 有了隽永。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作为一部有理论构架, 有周密调研的专著, 必定会在中国城市快速又高效发展中, 起到良好而理性的助推作用。希望本书的作者再接再厉, 为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理论在铺了这块基石的基础上, 把“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理论美容, 推向更高层面。

书名:《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

作者:钟蕾

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论文 篇3

园林艺术本身便是人类对生活的审美需求的产物,因此在城市园林环境中出现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除了必须具有为生活其中的人们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外,更能愉悦人们的精神,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经济各方面高速发展的时代,大量城市园林环境中公共设施造型设计亟待完善和加强。文章旨在通过对城市园林环境当中的公共设施的分析研究,探索在城市园林环境这个特定背景下,公共设施造型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审美原则和设计理念,为园林环境公共设施造型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城市园林的定位及发展趋势

所谓的城市园林是指在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居民点(城市),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人为的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人工设施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中人口增长、资源紧张、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的问题日趋严重,这就要求城市园林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搭建一个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平台。城市园林在具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功能的同时,尤为重要的是发挥其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对居民的有益作用。由于城市土地的异常稀缺性、人口的高度密集性、环境的极度人工性,使得城市园林在布置方式上以规则式为主,在开发方式上以人工建造为主,同时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导向、“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和“内外兼修”的设计理念。

在我国当今社会,城市居民有了“闲”,也有了“钱”,从而产生了更高的审美精神需求,这对现代城市园林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城市园林公共设施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城市园林中公共设施在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健康休闲、体验互动、精神愉悦要求的同时,通过设计的应用,加入民族、地域、历史、文化等等一些元素,体现出公共设施的特色,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发挥其对城市的宣传推介作用。将城市园林环境中公共设施的设计、建设和改造与寻求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休戚相处、和谐共生,满足城市居民的心理、抚慰于人的心灵相结合,并使公共设施具有丰富设计内涵与意义,便是在城市园林这一环境中公共设施造型设计的趋势所在。

二、城市园林中公共设施的分类及功能

中国城市环境公共设施分为以下9大类:休息类设施、信息类设施、美观装饰类设施、供给类设施、交通管理类设施、售货类设施、节日庆典类设施、游乐类设施、残疾人专用设施。这些公共设施在当今中国城市园林设计中,几乎全部得到运用和体现。

城市园林中的公共设施是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公共设施设计的水平,不仅影响着公共设施功能的发挥,还关系着城市整体的环境印象,同时也是城市文明品味的重要体现。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用的功能。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一部分,城市园林公共设施也担负着满足城市居民某种公共需求的功能,这也是城市公共设施产生的首要原因,功能性是其必须解决的第一问题,而所有的设计及审美元素都必须以发挥公共设施实用功能为基础。二是装饰审美的功能。城市园林的存在和发展,本身便是现代人们追求美的产物。城市园林中的公共设施起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也是视觉感官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城市园林公共设施造型不仅可以增加生活情趣,而且还可以体现作者的设计理念和艺术造诣,对普通百姓也可以有审美的促进和培养,更是是对时代生活的反映和对未来的展望。三是文化传承功能。城市园林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环境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尤为重要。文化不仅可以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陶冶,提高审美的享受,也可以调剂人们的情绪,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载体。同时城市公共设施的出现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可以很好地传递城市的文化和精神,提升城市品位,从而有效地激起市民的共鸣和对地域的热爱。

三、中国城市园林中公共设施设计存在的弊端

(一)缺乏美的表现。城市园林中的建筑物、街道、公共设施等都是公共艺术,应该用艺术的标准来要求。其中任何一幢建筑、一座城雕、一块指示牌或广告牌,无论美与丑,不管是喜欢或厌恶,市民走在路上都必须看它,是强制性视觉。不和谐,不美观的城市园林建筑物、公共设施是一种严重的视觉污染,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设施的实际功能,反而增加了人们的心理烦躁和郁闷。因此,要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美的环境,尽量减少视觉污染,变视觉污染为视觉美感。

(二)盲目引进照搬。由于中国现代城市园林设计起步较晚,没能“与时俱进”,使得城市园林设计的整体水平与世界一流水平有一定差距。但是,为了不影响中国同世界接轨的脚步,一些适合和不适合的国外知名设计师的设计作品被盲目引进,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中的一些漠视中国文化,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放弃对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是对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误解。

(三)设计千篇一律。公共设施设计的另一大弊病就是毫无特色,过于程式化。人文环境中未来拥有的历史感和时间性,被日趋统一化和雷同化的倾向所冲淡。人们在世界各地到处可以看到相同的面孔。一个城市的公共设施固然要考虑到整体的统一和完整性。但是不顾周围景观环境、生态环境的一味追求和谐的一致,必将会造成审美上的不和谐。

(四)人性化设计不足。公共设施设计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因而设计应以人为本。有人性化的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需要。但是纵观我们周围的很多园林公共设施设计不得不说人性化设计有待改善和提高。比如饮水装置、休息场所、遮阳遮雨设施的不足以及“纯外观”主义的问题,严重影响人们在城市园林中的舒适程度。

四、城市园林中公共设施设计的主要原则

(一)充分发挥公共设施实用价值

城市园林中公共设施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精神功能。这些元素必须满足使用的基本条件,所以设计者就必须对此加以考虑。而城市园林公共设施的存在不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行为与活动要求,更在视觉上形成许多节点与记忆。良好的公共设施设计与布局还是公共空间中富有吸引力的许多活动的前提,是触发人们积极使用户外环境的重要因素。如处理得好,城市园林公共设施很可能成为足以凝聚能量、释放活力的区域象征,而并不只是局限于“室内家具外移”的意义。

(二)注意公共设施与外部环境和谐共处

1、与历史文化的和谐。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特色的文化,它是历史的积淀和人们创造的结晶。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该是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

2、与整体风格的和谐。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风格,每一个城市都有着它自己的面孔。这就需要设计师们根据城市的不同,设计不同风格的城市“街具”,做到“天时、地利、人和”。

3、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生态环境,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必须考虑其存在空间的生态环境。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周围绿化用植被随时间、季节变化的规律、自然条件的制约等等。

4、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城市街道公共设施的设计还应该考虑人群的教育文化、风俗习惯、综合素质等因素,即所谓的人文环境。

(三)城市公共设施应崇尚简约风格

校园公共设施设计论文 篇4

校园公共设施设计论文

高校公共设施设计与高校师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也是体现该校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校园公共设施既能体现该校的人文精神和艺术内涵,也能体现该校的校园文化和校园形象。本文针对高校内公共设施的设计方法与原则加以分析总结,以期对设计者有所帮助。

校园公共设施包括校园道路标识系统,校园休闲景观系统、校园垃圾处理系统等分类,公共设施是在公共场所服务于大众的设备或物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设施发展趋于多样化。现代高校内的公共设施起着协调校内外师生与校园环境关系的作用,是校园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设计师如何创造出符合现代高校校园生活需求的公关设施,使之与高校整体发展协调,公关设施的设计方法尤为重要。

校园公共设施的用途

高校公共设施是高校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种特殊的校园艺术品。对于宣扬校园文化,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起着关键作用。高校公关设施主要有一下用途。

1.导视作用

以传达视觉信息为主的设施,包括道路标识、建筑物标识。主要形式有路牌、路标、宣传栏、广告招贴栏等。

2.卫生作用

以清洁卫生为目的的公共设施。如垃圾箱、垃圾站、卫生间盥洗室等等。

3.休闲作用

以游憩休闲为主要目的的设施。有公共座椅、台桌、景观小品等。

校园公共设施设计的原则

1.与校园整体规划相协调

现今高校的校园环境越来越受到师生乃至社会人群的关注,校园环境是否协调统一直接影响对整个校园环境的评价。高校公共家具的外观造型设计也要与校园整体规划相一致,才能满足整体的统一性。虽然公共家具都是单独的个体,在局部环境中各自独立,承担各自的使用功能,但是在整体系统中,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即便单体家具设计构思新颖,创意独到,但如果不能与整体校园环境协调统一的话,依然是不成功的设计。

2.与校园文化发展相吻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校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校园文化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不同高校推出各自不同的校园文化。国家教育委员会指出:校园文化是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共同创建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除课堂教学、实习、设计及校园基础物质建设之外的一切校园活动的.总和,它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念、精神境界、校风学风、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学校的传统与习惯、学生社团、校内文体活动、学校电视、广播、报刊、环境布局、美化等方面。高校公共家具在校园中是有明显文化意味的物质设施,例如宣传招贴栏,路标路牌,另外还有校园内的景观小品等,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表现载体,因此在高校公共家具设计时要符合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校园文化的特色。

3.与人性化设计相匹配

为了满足校园公共场所活动的不同需求,在进行设计时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不同师生群体的需要,怎样使他们在使用中感到便利、安全、舒适是设计此类产品必要的考虑因素。

校园公共设施设计方法

1.整体环境与单体设施的协调统一

整体环境协调与否关系到一个高校校园环境的规划程度水平高低,设计师在设计公共设施的单体时,第一应时刻注意与环境的整体协调性。例如对色彩的选择、材料的运用、纹样的处理等方面。其次设计方案应进行反复的比较推敲,以大环境树立全局观,但同时要注重细节的表达,也不可过于笼统粗糙。第三,在每一个不同的单体设计时都应具有统一表现的元素,即共性表现,以达到统一的目的,使局部的单体与全局的整体环境相融合,实现统一中有变化,个性中体现统一。

2.视觉化效果的协调统一

在现代化的高校校园中,视觉标示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要素,因此在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配色和装饰时,必须注重视觉效果的完整度和统一性。首先,高校的校徽、校旗和校园文化等符号标识,应合理地体现在公共设施之中;其次,色彩是视觉系统中最易显现的元素,在选择配色方案时应尽量选取该校校园内的特色色相,同时要与周围环境相统一,与该地区地域特色相协调;第三,在设计时应注意将该设施与周围的景观设计风格相统一,不能过分跳跃突出,把握全局效果,这样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衬托校园整体环境。

3.功能与形式的协调统一

公共设施的功能与形式两者之间是一种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公共设施产品应充分考虑二者之间这一基本关系,并将其充分融合。高校公共设施服务于校内师生,功能性必须得以充分体现,因此设计者在对单体设施或组合设施产品创作时,必须先了解该产品的主要用途和服务对象,在功能需求方面尽可能满足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体现功能使用的科学性。同时,在外形审美与视觉环境方面,形式美也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当代高校对校园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单调乏味的功能主义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设计师应尽可能多考虑校园文化、地域特色、整体配色方案等形式美元素,使功能与形式完美协调,和谐统一。

结语

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研究论文 篇5

关键词:公共设施;地域环境;人性化设计

一、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的定义

公共设施概念“公共设施是为广大人们服务的公共设施,有社会福利与保障方面的,教育医疗方面的,文化娱乐方面的,还有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多数由政府提供”。人性化设计的概念是人性化设计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就是根据人的生活行为习惯和身理结构、及思维方式等等,来定义的。人性化的设计是设计师在设计的形式,功能,结构,表现手段等方面注入“人性化”因素,使得设计有“人性化”的品格,赋予设计产品已生命、情感、个性和情趣。设计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就是用实际存在的物质去反映和寓意无形的精神。满足人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设计的主体是人,而产品的设计也是由人参与和使用的。因此人才是整个设计的中心,也是整个设计的尺度,所以“人性化设计”是设计的主题,也是设计本质的体现。如果脱离了“人性化设计”这一主题,那么这个设计可以说不是一个好的合格的设计产品。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是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其实就是更多的考虑人的因素。根据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满足人在公共环境中与周边事物和谐相处。各个不同的群体在公共环境中能够自然和谐统生活。有个性又有共性,全方位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为什么在公共设施中体现人性化设计,它又有什么作用?前面说道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那就可以理解为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就是让产品更具有情趣和人性。但是在许多设计中,人们忽视了人性这个方面,比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残疾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只满足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这样缺少人性关怀的设计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需求逐渐淘汰。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

二、影响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的因素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要考虑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是受一定因素影响。这些是阻碍设计进行的主要因素,也是推动设计创新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掌握并运用好这些因素。影响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的因素一般情况下在公共设施人性化的设计中要考虑这几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人文环境的因素、地域文化因素以及人的因素。公共设计的人性化不仅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它的人性化也表现在许多方面的,包括美观、安全、舒适、和谐统一等等。公共设施的设计主题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性化设计其实是多方面的。各种自然文化的碰撞,地理性质的不同,人们会有不同的感受的设计。所以设计也应该考虑研究人的需求。城市的公共设施一定是服务于人的设计产品。可以供人们生活,游玩,交流和欣赏的设施。人是整个城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各类人群的需求。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怎样去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人是设计师最应先考虑的因素。设计师也是人,所以在影响公共设施人性化的因素中设计师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第一要求设计师具有高尚的品质精神,能够察觉以前设计过程中被忽略的因素。

三、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的前景

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的前景应该说是很好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忽视了人性化这一方面。许多的公共设施只是做一些基础工程,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不能很好的服务于人们,所以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是今后设计的一个主题和必然趋势。公共设施人性化现状和问题。我国的公共设施在人性化这方面是相当不足,公共设施的建设相对来说更是少。虽然也有,但是城乡差距大,南北差距大。就目前来说公共设施的问题还是特别多的。主要体现在公共设施的总量小和公共设施的管理差俩个方面。公共设施总量小和公共设施管理差。“重建设,轻管理”的公共设施管理现状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存在的。这在资源上是极大的浪费。公共设施人性化的发展方向,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也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工业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也为公共设施提供了多元的的生产制造条件。同时设计也紧跟潮流甚至引领潮流,发明了符合与不同人群配套的生活公共设施。而且公共设施设计已经从传统的意义的景观设施,如喷泉,座椅,道路,向着多品种的设施和专业性发展。比如用电脑控制。自动系统等等。人性化设计要考虑社会的多元化和专业化。还有现在科技社会的智能化,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也是这样。公共设施也在大的环境下不断的发展,现在向着智能化前进。使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也在慢慢的变成现实。比如电脑科技的运用,现在覆盖了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以前的公共售票厅,现在都是智能一体化,让我们买票查车次更方便,大大节约了我们的时间。而且更易于我们掌握出行的主动权。人性化设计是回归到公共设施的主题。

参考文献

[1]作者:贺挺,廖亮,吕明.人性化设计中的关怀与伦理.山西科技,2005年第5期.

公共墓地景观环境设计 篇6

1前言

我国的景观影响评价起步较晚,迄今尚未形成一套较完整的评价方法,平潭东方麒麟园多为借鉴国外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朱坦等在《景观影响评价技术》一文中有较完整的阐述,并介绍了透视图法、叠图法、制作模型法和计算机显像法4种景观预测的手段〔1〕。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景观环境构成是组成景观环境的基础,直接从景观环境构成入手来分析描述景观环境影响更是一种清楚简洁并有较强适用性的方法。根据作者的实践,以芜湖市朱家桥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的景观影响评价作为实例,来说明这一方法的应用。(文中附图均略去)

2实例

朱家桥水泥粉磨站项目是年产70万t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磨站,也是利用工业废渣符合国家环境政策的综合利用项目,拟建厂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经济开发区内,西临长江(此段长江由南向北流经芜湖市),南距拟建的长江大桥约200m~500m。

2.1评价思想

本评价的景观是城市中某区域实体环境通过人的视觉所反映出来的城市区域形象。是感知者(人)和客观环境两方在发生的作用。因此,景观是观察者与他的环境之间两向过程的产物。景观评价是对项目所在整个区域视觉环境的景观相融性作出评价,并不是仅仅针对建设项目的本身。

2.2评价方法

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论文 篇7

随着奥运会、世博会在我国的举办, 举办地城市的公共设施艺术化被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并没有形成以点带面的推广。当沸腾的余温退去之后, 我们可以结合国际前沿的艺术观念将举办地城市的经验推广开来。

环境的和谐能够推动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 为了生活得更好留在城市。伴随着现代绘画、雕塑和建筑以及当代公共空间的发展和转型带来的城市文化新需求, 公共艺术成为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当代文化现象。它代表了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等关系的一种新的取向。城市文明不是哪一部分的文明, 而是整体的文明, 我们可以透过城市公共设施艺术化看到一个城市的个性和灵魂。

一、什么是公共设施艺术化

首先明确一点——公共设施艺术化绝不等同于多摆放些雕塑, 但公共设施包括雕塑。

公共设施包括建筑艺术及建筑配饰、景观艺术园林及景观园林配饰。再细分则包括有:廊、亭、架、柱、桥构、路铺、门饰、窗饰、装饰角线、台塔、阶梯、护栏、墙饰、照明灯具、景观坐凳、车站、旗帜、地铁出入口、通风口、信话亭、邮筒、报栏、井盖、路崖、树池、下水道、消防栓、路障、自行车架、喷水池、饮水池、花钵、指示系统、解读系统、地标、纪念碑等。

公共设施艺术化是指对以上这些市民走出家门之后所生活的城市空间中的公共设施进行有意识的设计, 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通过艺术设计增加公共设施的附加值、指示作用和审美情趣。

二、公共设施艺术化的作用

(一) 加强场所的指示性

雕塑是公共设施的一部分。这里以大连城市公共设施为例加以说明。大连以广场多而著称, 在广场上或广场周边都会有一些风格独特的雕塑。星海广场百年城雕是市民及游客很喜爱去的休闲场所。百年城雕是一本翻开的书, 寓意深刻。城雕前100双脚印揭示了大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百年。眼前则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们不仅可以欣赏雕塑, 还可以让自己与雕塑、与环境融为一体, 参与其中。

在和平广场正门对面有几个杂货亭。与常规的售货亭不同的是这几个售货亭被设计成彩蛋的样式, 旁边摆放着几条长凳, 既满足了坐人的功能又可以装点环境, 当然同样也可以作为约会的地标。

(二) 缓解城市人的精神压力

在现代社会, 城市不仅代表进步、创造、高速发展, 而且同样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承载着紧张、压力、高强度的工作。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 行走于城市各个角落, 充满艺术性的公共设施会使人的精神放松。日本是世界上最忙碌的国家, 在日本的城市, 路上看不到慢节奏行走的人, 每个人都匆匆忙忙且有条不紊地在城市中穿梭。过劳死、自杀现象频繁发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原因自然很多, 但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城市公共设施, 并对造型色彩的设计、摆放方式的处理以及设计与环境的融合等创造一个使人放松的环境来进行缓冲呢?

(三) 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城市软实力, 是指建立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务、居民素质、形象传播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城市社会凝聚力、文化感召力、科教支持力、参与协调力等各种力量的总和, 是城市社会经济和谐、健康、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支持。

古希腊卫城随处可见神殿、剧场、竞技场等公共建筑, 而这些建筑可谓是雕梁画栋、美不胜收。想必在地中海微风的吹拂中、在神殿投射下的荫凉中才会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宇宙、自然与人生深邃的理解与思考。

城市软实力的提升会惠及市民, 而市民素质的提升又会带动环境的发展。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 (Richard P·Dober) 解释道: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 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 比规划更广泛, 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 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

公共艺术是属于城市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 自古至今, 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注重城市面貌和地域文化的建设。每当我们进入一个城市, 特别是古城、名城, 都会被她充满传统文化和特色建筑的市容所打动。这其中, 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成功营造起了重要的作用。一些著名的景点或构筑物已成了这个城市社会文明程度、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它们是城市递交给观者的一张名片, 而这种文化视觉构筑物随着时光的推移, 便积淀成为“城市的年轮”。大到城市公交系统, 小到公共垃圾桶无一不是城市艺术品位的体现。

三、怎样加强公共设施的艺术效果

(一) 公共设施造型的艺术化

很多时候, 达到艺术化最简单的方法便是将人们习惯的造型进行重新设计。以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垃圾桶为例:垃圾桶仅仅满足功能很简单, 如果想美化它则需从造型和材质上做文章。如图1, 罗马街头的垃圾桶模仿罗马建筑中的柱式去设计, 材质与造型结合得恰到好处。图2是西班牙公园中的垃圾桶, 采用现代材料制造, 外围有绿色植物缠绕, 既有现代感又与环境自然融合。图3则印证了“创意无处不在”这句话, 打破常规将垃圾桶设计成日常生活用品的形状。

(二) 公共设施色彩的体系化

城市公共环境中的色彩是涉及城市形态、视觉形象和公众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和地方文化的体现, 同时也展示了城市发展的水平。

现代大型企业均有自己的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业识别系统”) 。而城市如果想拥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与众不同的文化氛围, 那么公共设施中色彩的体系化必不可少。上海在这方面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上海市近日就《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近期规划建设线路标志色方案》征求市民意见。市民根据色彩区分线路简洁明了。

(三) 基于城市特征深入挖掘

建筑大师沙里宁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 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拥有一个怡人、和谐而美好的城市环境, 无疑是居住在都市中人们的强烈愿望。可以说一个城市的外表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生活——不仅在趣味上, 而且在价值观上。公共艺术能够将至高境界的环境艺术设计与自然、科学、社会文化和设计技巧相结合, 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性需求。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城市在公共环境的艺术化过程中想找到基于城市特征的“点”都不难。我们可以通过以点带面、以面扩展成立体的形式将城市特征通过公共设施艺术化过程充分地表现出来。

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里尔·沙里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 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公共设施艺术化可以培养市民的主人翁精神,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可以把艺术化的公共设施, 看成是提供并任由社会公众自由介入、参与和观赏的艺术。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并不仅仅狭隘地指物理概念上的空间与场所的共享性, 而是同时含有社会学和政治学意义上的共同享有、共同协作和民主参与的意义。同时还有公众舆论、公共意见、公共利益等方面的内涵。这些正是当代公共艺术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和精神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华超.让雕塑成为城市的眼睛与灵魂[J].淮海文汇, 2007 (04)

[2]顾凯.浅议公共艺术建设与市民主体意识[J].艺术理论, 2008 (02)

中式园林公共设施设计要素探讨 篇8

【关键词】中式园林公共设施;立意;形象;发展方向

0.前言

在过去,我国园林公共设施相当贫乏,很少修建和设置公共设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公共设施日益增多,越来越受到大众和专业人士的重视。现在很多园林都是设施齐全,园内一般都设置圆桌、园椅、花架等,并将其有机组合,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休息环境。同时也使这些场所更具有活力。

1.中式园林公共设施的立意

中式园林公共设施的立意是内在的,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境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的塑造离不开公共设施设计的色彩、质地、造型等基本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结合才能表达出一定的意境,塑造环境氛围。同时还可以利用人的感官特征来表达某种意境,如通过公共设施中水流冲击材质的特殊声音来营造一定的自然情趣;通过植物的自然芳香、季节转变带来的色彩变化营造生命的感悟。这些在利用人的听觉、嗅觉、触觉、视觉的感悟中,营造的气氛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中式园林公共设施的形象设计

2.1色彩

色彩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冷暖、浓淡之分,对颜色的联想及其象征作用可给人不同的感受。暖色调热烈、让人兴奋,冷色调优雅、明快;明朗的色调让人轻松愉快,灰暗的色调更为沉稳宁静。公共设施色彩处理得当,会使园林空间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中式园林公共设施所选用色彩强调要“时遵雅朴”,善于表现材料本质的美,不在木材上乱施油彩,不在砖木上任意雕镂而流于庸俗。

2.2质地

园林公共设施随着技术的提高,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广,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将园林公共设施的质地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人工材料。包括塑料、不锈钢、混凝土、陶瓷、铸铁等。这些人工材料可塑性强、便于加工、制造效率高,并且色彩丰富,基本可以适应各种环境的要求。

天然材料。例如,木材的触感、质感好,热传导差,基本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易于加工,但保存性、抗耐性差,容易损坏。而石材质地坚硬、触感冰凉,夏热冬凉,不宜加工,但耐久性强。天然材料纯朴、自然,可以塑造如地方特色,风土人情风格化的公共设施。

人工材料与天然材料结合。将人工材料和天然材料结合使用,特别是在植物造景上,别具一格。木材与混凝土、木材与铸铁等组合材料。这种材料多可以表达特殊寓意,用材料的对比加强个性化、艺术思想的表达,另外在使用上可以互补两种材料的缺陷,综合两种材料的优缺点。中式园林中的公共设施就要多选用天然材料,就地取材,但考虑到其形式多样性,也可用仿自然材料的人工材料,提高其可塑性,降低成本。

2.3造型

中式园林公共设施造型设计很难用一定的标准来规范,但仍然有一定的设计线索可以追寻,一般的艺术造型有具象和抽象两种基本形式,无论是平面化表达还是立面效果都是如此。任何一种公共设施都可以通过点、线、面和统一造型设计创造其独特的艺术效果,同时造型设计不能脱离意境的传达,要与周围环境统一考虑,塑造合理的外部艺术场景。以颐和园公共设施设计为例,其造型设计在意境传达上一定要符合皇家园林的气势,在形式上要与其中的园林建筑相统一,如在传统造型中提取符号。中式园林公共设施单体造型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2.3.1巧于立意

中式园林公共设施作为园林中局部的主体景物,不仅要有形式美,还要具有深刻的内涵,要表达一定的意境和情趣。这就要求设计者巧于构思,力求将物境、情境、意境融为一体。设计中必须做到先“立意”,就是先有构思,只有做到“意在笔先”才能表达出一定的意境来。

2.3.2精在体宜

中式园林公共设施作为中国园林景观的陪衬,在景观中所占面积不大。一般在体量上力求与环境相适宜,根据环境空间选择相应的体量与尺度。如在大广场中,设巨型灯具,有明灯高照的效果,而在小的林阴曲径旁,只宜设小型园灯,不但要求体量小,造型更应精致。

2.3.3突出特色

中式园林公共设施应突出地方特色、中国园林特色及单体的艺术特色,使其有独特的格调,切忌生搬硬套,产生雷同。

3.中式园林公共设施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在设计中式园林公共设施时,我们需要把它放在更大尺度的景观中加以考虑,在追求变化的前提下必须统一于整个环境设计的格调之中。每个园林公共设施都应和其他所有的景观联系在一起,都应与环境相融,而不是对立抵触,从而避免其过于独立,从环境中脱离出来。其与环境相和谐应遵循以下原则:

3.1中式园林公共设施的体量比例与环境设计

比例与尺度是协调的重要因素。英国美学家夏夫慈博里曾说过:“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和比例适度的。”在园林公共设施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园林公共设施本身的功能比例,又要考虑到园林公共设施与环境设计构图的比例关系。

3.2中式园林公共设施的内容形式与环境设计

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再好的内容必须由适合的形式来表达。中式园林公共设施的设计在追求变化的前提下必须统一于整个环境设计的格调之中,起到点缀环境、丰富空间、烘托气氛的作用。园林公共设施在追求新颖、别致的同時也要使公共设施与园林风格相一致。处理好“主”与“从”、“藏”与“露”的关系。

3.3中式园林公共设施的文化含意与环境设计

中式园林公共设施的文化含意是指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表面塑造,达到感受其隐含的意境。中式园林公共设施的文化内涵更能提高其观赏价值和品位,它也是构成现代城市文化特色和个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景观的认识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个性化的园林公共设施会带给观者耳目一新的感受,会给城市环境注入新的活力,无形中增强了城市环境的文化品位。

4.中式园林公共设施发展方向

中式园林公共设施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4.1人性化

中式园林公共设施的设计在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同时,越来越追求人性化的发展,比如小品的造型、位置、方式、数量更加考虑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使园林设施更加人性化,充满人情味,从而提高公众参与的热情。公共设施设计考虑方便更多不同人群的使用,或不同时间段的使用性能等。如公厕的标志考虑到文盲、色盲人群的辨别使用而设计得更为合理。

4.2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文化的交融互通,园林设施的材料、色彩、造型出现多样化的趋势。比如园椅的材料可用石材、木材、金属、塑胶混凝土等,颜色、造型也日趋丰富。将科技产品融入公共设施中,新观念、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打破了传统设施的使用率和便捷度,使得设施更持久更耐用。

4.3艺术化

中式园林公共设施同建筑、街道、广场等一起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地域特色,以及市民的审美情趣、文化修养、道德标准等。现在的园林公共设施的设计将更个性化、艺术化,并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表达新的精神内涵,丰富园林空间。设计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美学原则,将园林公共设施设计得更为华丽、个性。同时设计既要尊重、继承和延续历史文化,又要促进文化的发展,使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在园林设施上得到充分释放。在进行设计时要尽可能地运用石材、木材、土、水、植物等材料来体现设计意图,同时在形式、结构等方面,也要与自然建立联系,采用环保的施工方式,与周围的环境建立起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体现出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设计理念。

4.4综合化

室内公共空间的环境色彩设计论文 篇9

室内色彩的统调主要是由色彩的三属性来控制的。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色彩是一种物理现象,也是一种视觉现象,是人的视觉器官对可见光的感觉,没有光也就没有任何意义的色彩。色彩的基本属性有三个,即色相、明度、纯度。当设计师在做室内设计的时候不但要注意色彩的功能性,更要加强的是其文化性和人的情感,既要满足人在心理的感受又要兼顾生理的感受。

二、室内公共空间的环境色彩设计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共室内空间出现来丰富人们的生活。室内公共空间的色彩环境包括:1.商业、购物、公共厅堂的内部环境2.办公室、会议室、图书馆及学习类环境3.各类餐厅、娱乐业环境4.纪念性、展示及陈列的环境等。(1)商业、购物、公共厅堂的内部环境。商业、购物内部环境这类的设计应该是为了突出商品这个主体为目的。所以整体的设计应当以简明典雅的中性灰色为主,以此来衬托色彩丰富、玲琅满目的商品。而在照明的设计上,应当注意要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在公共厅堂中应强调色彩的统一效果。(2)办公室、会议室、图书馆及学习类环境。在色彩的设计上,多以柔和、明亮、淡雅的中性为主。(3)各类餐厅、娱乐业环境。在餐厅中的色彩设计上,要多采用增加人的食欲的颜色的搭配,偏暖色的色调。在娱乐业环境中最好是用强烈而富有兴奋感的对比色为主,色彩程度宜高,明度偏暗,而后加上各种有色灯的配合,这样更加的强调出室内的节奏感。(4)纪念性、展示及陈列的环境。这类的空间环境要有庄重、沉静的感觉。所以在色彩的搭配上不应该要花哨,简简单单的就好。

三、居室环境的色彩设计

这个环境是我们人类现在最为息息相关的地方。人们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以家庭为单元居住在其中,因此需要一种轻松、自由和随心所欲的私密空间,使家庭成员和平、温馨相处。在居住环境要根据不同的人群来设计不同的风格,选择不同的色彩搭配。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居住室内不同房间的色彩搭配原则。1.客厅的色彩,在如今,一般人们进入一个房子就会先观察这个房子的客厅,客厅的采光是否好,颜色搭配是否舒适等。而客厅也是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房间,除用于休息外更多的还是用于娱乐。色彩可以是亮丽鲜明的,成为视觉的中心。选择适合色彩可以对室内空间艺术气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餐厅的色彩,餐厅是家人一起进餐的地方,这里要起到调节人心情和食欲的作用。所以在色彩的选择上就要选能诱发食欲、有助于消化的颜色,例如橙色,绿色,白色等,但是它的纯度不宜太高,这样会导致人过度兴奋。3.卧室的色彩,卧室主要是休息的地方,人们一天疲惫的工作之后放松身心的地方,在色彩上注意不要选用刺激颜色,而蓝色和紫色可以达到舒缓紧张情绪,缓解压力,使人感到安静,舒适,宁静,有安全感。

四、总结语

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论文 篇10

——以荔湾区大岗元小区为例

【摘 要】应用环境心理学学科理论对居住小区进行调研、分析,解析户外环境与人群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层次之间人们行为模式的差异与联系,探寻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户外空间的需求,寻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心理需求的途径。

【关键词】环境心理;年龄层次;行为模式;公共空间

近年来,景观设计项目中越来越重视对人的行为习惯与心理感受的考虑,“以人为本”成为首要设计思想。如何将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有效地应用在居住小区景观实践设计中的研究正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荔湾区大岗元小区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探寻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的方法。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

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场所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一方面。应用最多的五条理论依次为:环境感知理论、私密性需求、领域性特征、个人空间尺度理论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相互交往的需求。

1.1 环境感知理论

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器官感觉来接收环境信息。从环境获取的这些信息,经过感知者自身的经验,把知觉对象的前后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形成人对环境的感知。人通过环境感知来感受和评价公共景观。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环境的感知又有所不同。

1.2 私密性需求

私密性即人们(个体或群体)设法控制自己对别人开放或封闭的程度。私密性包括四种类型: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它是一种能动的过程,重要的是要给使用者提供选择的机会。环境的设计是尽可能提供私密性调整的机制。所谓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考虑使用者的私密性,就是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使陌生人之间的接触平静和有效。

1.3 领域性特征

领域性指个体或团体暂时或永久地控制一个领域,可以是一个场所或物体。领域有三种类型: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和公共领域。其中的次级领域与我们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半私密空间较为相似。领域性行为有两个作用:认同感和安定、家的感觉。领域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增进对环境的控制感。在景观设计中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秩序感和安全感。故在景观设计中应包括增进领域感和设计可防卫空间等多种设计手法。1.4 个人空间尺度理论

个人空间是人们周围看不见的界限范围内的空间,主要指的是人际距离,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关。包括:亲密距离(范围为0~0.45m)、个人距离(0.45~1.20m)、社交距离(1.20~3.60m)和公共距离(3.6m以上)。在景观设计中主要给人提供不同空间功能下的舒适距离。1.5 不同年龄段人群相互交往的需求

根据生物学的交叉圆理论,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相互交往的场所,即活动领域应是两两相交,但又不相互重合的“圆”,交叉部分是彼此共同的世界,不交叉部分是各自独立的天地。所以,功能泾渭分明的环境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更不用说清一色的均质环境。大岗元小区现状分析

2.1 小区概况

大岗元小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街西湾路。临近地铁五号线且公交线路繁多,交通十分便捷。区内绿树成荫,环境安静。

小区以多层、小高层为主要住房类型,并有平房穿插散布其中。周边布有很多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一应俱全,因此学区房为该小区的重要特点之一。

区内还配套有肉菜市场、食肆、士多、发廊、社区活动中心等生活服务设施,为居民日常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了便利。

2.2 小区游憩者及其活动特征

2.2.1 小区游憩者

通过对小区公共休闲空间的游憩者调查分析,发现85%是本小区的居民,10%是来访者,5%是小区内部某些士多、发廊等的外来顾客。由此可见,小区公共空间的主要功能是为本小区居民服务。

观察发现在小区休闲空间停留的人群中40%是老年人,30%是儿童, 20%是中年人,10%是青年。由此可见,儿童与老年人是使用此公共休闲空间的主要人群,因此下面重点对儿童与老年人的行为与心理进行分析。

2.2.2 活动特征

户外活动分三种类型:必要性、自发性和社会性。必要性活动指居民都要参与的日常生活事务的所有活动。自发性活动指居民自愿参与的散步、晒太阳等活动。社会性活动指在公共空间中有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 包括儿童游戏、互相交谈及最广泛的社会性活动——被动式接触, 即仅以视听来感受他人。

本小区的公共休闲空间提供给居民的行为活动空间较之城市大型户外公共空间更具有尺度小、亲和力强、舒适性好的特点。通过询问调查,发现35%的人来公共休闲空间的目的是散步,30%的人来喝茶与打扑克牌,25%的人是休息与聊天,10%的人是来做运动。环境心理学理论在本小区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与评析

3.1 公共空间景点布局 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同一景点的环境感知有很大不同。这正证实了文中叙述的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感知理论、领域性特征等五条相关理论。下面以康乐健身区、榕树头和绿化小庭院三处景点为例详细评析。3.1.1 康乐健身区

由于老年人和儿童对空间感知的不同,因此所产生的行为也不同。观察发现老年人大都喜欢坐在边缘的石板凳上,观看周围的活动或相互间聆听交谈。而中部的康乐建身设施则成为儿童攀爬娱乐的领域。虽然老年人与儿童对环境的喜好各不相同,但两者的活动之间又有明显的联系与交叉。很多老年人为看护儿童,经常放弃边缘的座椅,站在健身设施旁观看孩子们玩耍,而儿童则常常攀上爬下以展示自己的本领。

3.1.2 榕树头

榕树头是中年人和老年人聚集交流的场所,位于步行道交汇点。只要天气晴朗,该处的人流量就十分大。榕树下座椅摆放的距离基本符合个人空间尺度理论中的社交距离,人们可以一边喝茶抽烟打牌,一边聊天闲谈。这种社交距离很好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是,榕树头仿佛成了成年人的专属领域,由于缺乏适宜儿童活动的空间,儿童从不会自发性地在此停留(除非被坐在那里的亲人们叫住),往往作为通过的路径快速跑开。

3.1.3 绿化小庭院

绿化小庭院是整个小区公共休闲空间中最为理想的休息场所。院中小径设计成流畅的曲线, 以引导空间的序列变化。院内还利用植物来创造小尺度空间,以增强安全感。该庭院在建筑创造的灰空间下,既使人们的私密性需求得到满足,又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产生了多样的行为活动。院内的居民或独处、或亲密、或拉琴唱小曲、或聚集围观,不同的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和喜好选择不同的休息方式。

紧邻绿化小庭院有一块较为开阔的活动场地。白天场地上空无一人,人们选择在边缘的花架下停留和休息;但到了晚上,这块场地便成了老年人们跳舞的露天舞池,有时还会有些中年人在踢毽子。可见,同一块场地在不同的时间段也有不同的功能和领域性特征。

3.2 小区道路设计 3.2.1 道路的安全性

为了有效保证居住区的安全和安静,小区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并结合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系统及绿化、铺地划分空间, 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老人活动场地。这样的做法显得更富活力。

3.2.2 道路的舒适性

出于对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推儿童车的父母等的考虑,小区道路设计为坡度变化不大的坡道或步行道,并相应设有无障碍通道。步道的铺装为防滑,防目眩的材质,且利用铺装的变化来显示高程的变化。另外小区内还有一些富有趣味的道路,如镶嵌于草地上的条形花岗岩踏步、用鹅卵石拼成不同图案的小径等,这些都能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了更丰富的交流活动空间。

3.3 植物配置 3.3.1 大型乔木

小区内高大乔木丰富,多以构树、大叶樟、小叶榕等为主,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搭配栽植。夏季浓密的枝叶为游憩者提供广阔的树荫,冬季树叶掉落便于阳光洒入场地,给游憩者提供一处晒太阳的佳所。这种季相变化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以及对于私密性、领域感的需求,在视觉、触觉上为游人提供了丰富的感知。3.3.2 小乔木与灌木

在小区中各景点与道路旁点植紫薇、鸡蛋花、桂花等观花观叶的小乔木与灌木,有效地增加了视觉以外的嗅觉等多方面的感知过程。

3.3.3 草本与地被

小区中设有一片小草坪。儿童常常在草坪上追逐、翻滚,对草地与泥土的柔软与芬芳的感知丰富了儿童对于公共绿地的体验,青少年及中年人也因这样的感知会坐在草地上读书看报或打牌聊天。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应用于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点

(1)综合考虑居民在游憩时的多感官体验,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各种感知的交替作用和交互作用。(2)小区内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半私密空间等多层次空间领域的考虑与设计。(3)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既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专属性活动空间,又必须考虑相互交叉活动场所的设计与营建。(4)小区内休息座椅等公共设施的设置需要符合个人空间尺度理论中相应的距离要求,以促进人们特定活动的发展。结束语

通过对大岗元小区的调研与应用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分析,初步解析了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的普遍应用价值,同时了解到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户外空间有着不同的需求,从而对今后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实践作一定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校关工委计划下一篇:龟堂独酌,龟堂独酌陆游,龟堂独酌的意思,龟堂独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