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预算(共4篇)
增量预算 篇1
为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完善政府预算编制、执行、报告体系, 提高预算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广东省财政厅于2006年抓住财政部第35、36号部长令出台的契机, 在编审2007年省级部门预算过程中, 开展对房屋建筑物、机动车、大型设备 (以下简称“三项资产”) 预算编审工作, 探索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1. 提高认识, 明确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另一方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不足,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联系不紧密、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既制约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也制约着公共预算改革的深化和提高。这个问题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我们认为, 财政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具有内在的关系, 资产价值管理是预算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财政职能的重要体现。实现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资本性支出预算 (资产预算) , 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有利于准确核算政府行政成本和事业成本,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维护资产配置的公平与效率, 进一步推进公共行政管理体制、事业单位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基于以上认识, 广东省财政厅报经省编委同意于2004年成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处 (以下简称资产处) , 并确定了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工作思路。2005年10月18日, 印发了《关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有关问题的通知》 (粤财预[2005]145号) , 提出了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计划。2006年, 在部门预算的有关文件中明确“三项资产”预算编审程序和内部工作流程, 并首次开展对“三项资产”预算编审工作。2007年, 在部门预算和资产管理文件中强调资产管理要有机地融入预算程序之中, 使资产管理成为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建立流程, 完善制度
省财政厅《关于编制2007年部门预算的通知》 (粤财预[2006]92号) 和省级部门预算审核操作办法规定, 省直单位存量资产情况与新增”三项资产”的配置审核, 在预算“二上二下”程序中同步申报和审核。即, 各部门在申报部门预算“一上”同时提交存量资产情况和增量资产申请计划, 省财政厅审核后在“一下”时将预算控制数和增量资产配置初审意见同时下达各部门, 各部门收到省财政厅“一下”控制数和增量资产配置审核意见后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调整修改部门预算和增量资产计划, 在“二上”时报省财政厅, 省财政厅审核后上报省政府, 在省人代会审议通过部门预算案后随部门预算“二下”时一并下达省直各部门。在省财政厅内部, 部门有关资产配置事项由资产处根据规定审核, 提出初步意见会签部门预算主管处室后送预算处综合上报。
3. 遵循原则, 严格标准
省财政厅在增量资产配置过程中严格遵循财政部规定的原则: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需要相适应;科学合理, 优化资产结构;勤俭节约, 从严控制;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 应当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 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 从严控制, 合理配备;财政部门对要求配置的资产, 能通过调剂解决的, 原则上不重新购置。审核的主要依据是:《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计投资[1999]2250号) 和《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规定》 (粤办发[1995]21号) 等有关规定。
4. 讲究方法, 把握重点
资产处对115户一级预算单位、1836户基层预算单位报送的2007年部门预算“三项资产”存量表和“三项资产”增量计划表进行了认真审核。审核内容重点是:“三项资产”存量资产情况表填报的数据资料是否完整、真实、准确;增量资产计划是否必要、合理, 申报增量资产配置的依据是否正确;增量资产需求与单位实际需要和新年度单位工作职能和任务是否相适应;结合省直各单位资产存量情况, 分析在省直范围内是否有同类资产可供调拨、划转、有偿转让。在审核过程中, 我们与预算单位及时沟通, 深入了解情况, 有的还到现场核实察看, 力争做到实事求是, 全面准确。
5. 实事求是, 分类处理
省级一级预算单位共有115个, 其中申报增量资产计划的有75个, 申报金额48.34亿元。经过审核, 省财政厅根据各单位不同情况, 分别提出处理意见:第一, 对于超配置标准、超编、超额申报的, 建议不列入部门预算。省财政厅审核后, 核减申请项目总金额36.15亿元, 其中:核减15个部门购建房屋建筑物申请, 金额30.03亿元;核减16个部门所报43项大型设备增量申请, 金额4.34亿元;核减新增机动车申请429辆, 金额1.78亿元。第二, 对于在配置标准、编制范围内申报的, 提出四种处理办法。一是建议从现有存量资产中调剂解决, 节省财政资金约0.54亿元;二是建议实行资源共享, 节约资金1.46亿元;三是建议从2007年预算控制数中解决。四是建议从以后年度逐步安排解决。经审核, 省财政厅提出在2007年省级部门预算中安排“三项资产”增量资产计划10.19亿元, 核减资金安排38.15亿。有关增量资产配置计划随人大批准的部门预算一并下达到省直各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在2006年工作基础上, 2007年我们按照省领导和厅领导的指示, 专题研究完善2008年增量资产预算编审、执行工作, 增加“2008年增量资产预算执行情况表”, 使之与“2008年增量资产计划表”相呼应, 并进行专门部署, 明确任务, 完善程序, 下发计划, 组织培训, 编印手册, 加强对部门的指导, 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成效与问题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工作推进顺利, 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树立了新观念。通过广泛宣传, 财政部门内部和省直有关单位普遍提高了认识, 确立了以预算编审为龙头的资产配置新理念, 树立了行政绩效、系统管理和资产预算新意识, 形成了合理配置资产、努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规范处置资产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探索了新模式。初步探索了资产预算管理模式, 在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编制要点、报表内容、审核流程等方面体现了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结合, 改变了以往重增量、轻存量, 重资金、轻实物的管理模式。三是完善了财政职能。改变了长期以来存在的预算编审与存量资产占用状况联系不紧、预算执行和调整与资产使用及变动情况联系不紧的状况, 拓展了预算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规范了预算分配过程, 进一步完善了财政分配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四是提高了分配效率。在预算编审过程中, 坚持增量与存量相结合, 既充分发挥了存量资产的作用, 又可以从源头上减少重复或超标准购置, 节省了财政资金。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坚持资产预算执行与资产管理相结合, 探索建立完善资产预算的执行反馈机制, 不断增强资产预算的导向和约束功能,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效率, 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更广泛的公共服务领域。
这项工作之所以能顺利推进, 我们有四点体会: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 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钟阳胜同志等领导高度重视财政工作, 对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指明了工作方向。省财政厅党组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指示, 把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基础工作先行。2004年以来, 广东省财政厅先后组织省直党政机关经营性资产清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清产核资、省直事业单位大型设备普查等多项清产核资工作, 反复核实资产存量, 建立基础数据库, 为资产预算审核提供依据。三是营造舆论氛围。2006年1月, 《广东财政理论与实务》 (2006年第1期) 推出了“以预算管理为中心, 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中心栏目, 刊登财政部预算司、行政政法司、教科文司领导及省财政厅刘昆厅长、赵军纪检组长及有关专家学者文章, 省财政厅预算处和资产处共同发表了题为《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一文, 为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四是精心组织协调。广东省财政厅按照部长令有关规定, 明确审核流程和厅内职责分工, 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表格, 精心组织审核工作。
在开展增量资产预算工作中, 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需要加以解决。主要问题包括:一是个别单位仍然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编制资产预算的重视不够, 资产增量计划的上报随意性较大;二是单位资产管理基础薄弱, 家底不清, 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 客观上造成填报基础数据不全和不真实;三是单位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存在漏填、错填、数据不一致等现象;四是资产配置标准不够细化, 如房屋建筑物装修、机动车配置标准不统一, 大型设备配置标准欠缺, 尤其是办公设备及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缺乏, 客观上增大了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增量计划及存量资产维护费用的审核难度。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与打算
财政部颁布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为资产管理的第一原则, 这是我们做好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工作的重要指南。我们将认真学习, 并虚心借鉴各兄弟省市经验, 努力推动我省资产管理各项工作。
(1) 进一步提高对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明确职责, 把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 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及资产预算制度。按照“先试点、后扩大、再推广”和“抓重点、抓关键”的原则, 研究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管理的基础制度, 包括资本性支出 (资产) 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管理制度, 完善资产增量配置、资产存量费用定额预算审核制度、资产预算执行反馈制度和执行结果考核制度, 使资产的购建、使用、变动、处置等动态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程序有机统一起来。
(3) 抓紧制定和完善资产配置标准及相关制度。分类制定或完善资产配置标准, 补充完善房屋建筑物、小汽车、设备等资产配置标准, 抓紧制定大型设备及电脑等办公设备配置标准, 抓紧研究制定存量资产运营维护费用定额标准、增量资产初始购建费用定额。
(4) 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要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流程和明确管理责任为基础, 以资产清查数据为初始信息, 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推进资产管理手段创新, 为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 推进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等各项财政改革的对接。以资产存量和资产绩效作为增量预算申请的重要依据, 实现与部门预算的结合;以资产预算为基础, 建立资产预算执行情况跟踪机制;以绩效管理为目标, 开展资产使用的绩效考评工作;与政府采购相结合, 按照规定的资产配置标准和使用状况确定资产采购预算需求, 避免重复购置;要建立与国库收付制度及政府会计制度的相互印证和互补机制。
(6) 大力推进资源整合。要紧密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目标要求, 总体设计, 分类推进, 大力促进事业资产共享共用新机制的建立。
增量预算 篇2
发包人(甲方):凯里市洗马河街道办事处
承包人(乙方):凯里市旭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签约双方于2016年8月27日签订了凯里市洗马河街道九寨排污沟建设项目工程(以下简称“原协议”),协议工程量清单的排污沟是以600米计算。由于在现场600米排污沟无法全部实施及无法满足村民需求,因此需要生活污水排污沟变更为生活污水排污管道及增加排污管道,原合同价需作相应调整。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新增工程的相关事项协商一致,特订立本补充协议,作为主合同的组成部分,甲、乙双方共同遵守。
一、工程承包内容
承包范围:生活污水排污沟由原来的600米变更为269.3米的生活污水排污管道及330.7米生活污水排污沟;增加工程量为生活污水排污管道331.1米、项目简介碑1块、水源点周边硬化1口。
二、合同工期
开工日期:2016年 月 日
竣工日期:2016年 月 日
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 天。
三、质量标准及等级
增加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工程质量标准:合格。
四、合同计价及结算
1、原合同排污沟198元/米不变。
2、新增工程的合同单价:增加排污管道综合单价包干,按260元/米算。
3、生活污水排污管道为:(269.3+331.1)m×260元/m=156104.00元)。
4、生活污水排污沟为:330.7m×198元/m=65478.60元。
4、项目简介碑1500元/块。
5、水井周边硬化1500元/口,共一口。
6、总工程量造价为224582.60元(大写:贰拾贰万肆仟伍佰捌拾贰元陸角整)。
7、最终工程造价以凯里市洗马河街道的结算价为准。
五、付款方式
本合同价款为排污管道工程增加工程款,追加工程款支付与进度款同期支付。
六、其他事宜
1、本补充合同正本两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效力。副本叁份,甲方执壹份,乙方执壹份,监理人执壹份。本补充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补充合同与主合同相应条款有矛盾时,按本补充合同执行,其他未涉及的条款按主合同相应条款执行。本补充合同与主合同一并执行。
七、合同生效:与原合同一起执行。
合同订立时间: 2016年 月 日
合同订立地点:凯里市洗马河街道办事处
发包人(甲方):(公章)承包人(乙方):(公章)
地 址: 地 址:
法定代表人:(签字)法定代表人:(签字)
增量预算 篇3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着力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而绿色建筑正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因此,研究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和效益问题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所研究的有关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内容主要是项目的工程造价,但对后期的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方面的考虑较为欠缺。根据美国的经验,前期施工成本仅占总成本的10%左右,而运营和维护成本占80%之多,这可以说明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在总成本中举足轻重。绿色建筑的前期施工成本有所增加,而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产生节约效益,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因此,本文在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营阶段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
1 绿色建筑成本与效益分析
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在建筑前面加上“绿色”,说明建筑要像植物一样勃勃生机,而达到生态环保的效果。不同国家的学者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各不相同,比较典型的定义可归纳为表1。
根据表1中的几种说法,绿色建筑的定义可归纳为:建筑能节约能源和资源;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同自然友好相处,达到人、建筑、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1.1 绿色建筑成本分析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期成本,指的是从项目前期决策直到拆除等整个过程发生的费用。根据研究阶段的不同,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成本可分为决策设计4个部分[5],如表2所示。
1.2 绿色建筑效益分析
根据不同的方法对绿色建筑效益分类,大体上可以把绿色建筑的效益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如表3所示。
2 绿色建筑运营阶段增量成本
2.1 增量成本的定义
从经济学角度看,增量成本即在现有的技术及生产条件下,增加特定的产出量而增加的成本,是一种边际成本的概念[6]。
从微观角度看,应紧扣增量成本带来的效益。在进行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时,应着重考虑使用过程中增量成本能够带来的能源节约等经济效益,以及降低污染和技术示范操作等带来的环境和社会边际效益[7]。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是指按目前国家或地方要求的节能设计标准,同时依照当地的材料、设备市场准入制度规定定价的项目作为基准方案成本,绿色建筑方案相对于基准方案应采用绿色技术或节能设备而增多的成本[8]。基准方案成本是增量成本计算的起点[9]。因而,只有采用绿色技术或节能设备而增多的成本才能称为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10]。
2.2 绿色建筑运营阶段增量成本测算
绿色建筑运营阶段主要以运营单位与住户为利益相关方。为了节能、节水与保护居住环境,可在运营阶段采取如表4的措施。
若记绿色建筑运营阶段的增量成本为C运营,则有:
3绿色建筑运营阶段增量效益测算
据前文,绿色建筑效益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类效益。经济效益可经过计算净现值直接求得,而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属于隐性效益,需要进行货币量化方能与经济效益一并计算。
3.1 运营阶段增量经济效益
主要体现在采取绿色措施后导致运营费用的降低。
1)节能经济效益。指应用节能技术与设备后降低的能耗而进行的货币化。分别从围护结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理解节能经济效益,见表5。
因此运营阶段节能经济效益S运能为上述五者之和。即:
上述内容的详细测算过程可参考文献[11]。
2)节水经济效益。该经济效益可从节水系统和设备、综合利用新型水源与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来考虑。
与计算节能经济效益一样,运营阶段的节水经济效益S运水,等于上述几者之和,即:
3.2 运营阶段增量环境效益
绿色建筑运营阶段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采取“四节”措施后,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环境后能减小生病概率使医疗丧葬成本降低,具体见表6。
综上,绿色建筑产生的环境效益可按下式计算:
3.3 运营阶段增量社会效益
绿色建筑社会效益指的是绿色建筑对改善使用者生活水平等社会福利方面所做的贡献。本文将从节约的排污费与宜居福利的提高这两方面来分析运营阶段的增量社会效益,具体见表7。
故绿色建筑的社会增量效益S社会为节省的排污费用S排污与宜居福利S宜居福利之和,即:
据上述分析,绿色建筑运营阶段的增量效益S运营为:
4 案例分析
4.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X市某高层办公建筑,由A、B、C三栋高层办公楼组成,总用地面积约为45 100 m2,总建筑面积114 536 m2。
4.2 相关技术特征
4.2.1 分户分类计量
为了避免水电的浪费,安装独立水表与电表,方便监察与管理。
4.2.2 智能系统
本项目在每栋楼设置一套楼宇自监控系统,利用节能软件和能源管理系统自动监测各个设备,提高电能管理水平。
4.3 运营阶段增量成本
4.3.1 分类分户计量
本项目对水电分项计量带来的增量成本为43.16万元,即C运营分户为43.16万元。
4.3.2 完善的智能化系统
本项目配备的智能系统产生的增量成本为137.28万元。
据式(1)可得,
C运营=43.16+137.28=180.44(万元)
4.4 运营阶段增量效益
4.4.1 经济效益
4.4.1. 1 节能效益
1)围护结构、空调、照明节能。据相关资料显示,所采取的三个措施使项目节能20%,通过换算,得出每年节电2 019.12 MWh,假设当时X市电费为0.798元/(k W·h),则:
S围护+S空调+S照明=0.798×2 019.12×1 000=161.13(万元)
2)新能源节能。本项目采用的新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已知太阳能热水和太阳能路灯每年可节约电量为262.96 MW·h,则使用新能源带来的经济效益为:
S新能源=0.798×262.96×1 000=20.98(万元)
3)节能设备。本项目采用的围护结构与太阳能等,减少了空调与变压器的配备量,共节约30万元,由式(2)得:
S运能=(161.13+20.98)×(p/A,12%,40)+30=1 531.13(万元)
4.4.1. 2 中水节水
本项目采用市政中水冲厕,节约用水量77.39%。结合设计参数,可知工作日内每日中水用水量为300 m3,若一年有250个工作日,则该项目节水量为256 711.63 m3/年,假设X市商业用水价格为6.7元/t,则据式(3)可得:
S运水=256 711.63×6.7×(p/A,12%,40)=256 711.63×6.7×8.243=1 417.77(万元)
4.4.2 环境效益
4.4.2. 1 减排效益
该项目运用上述绿色措施后,每年可节约243.32万k W·h电,每k W·h电相当于0.404 kg标准煤,则据式(4)可算出该项目年减排效益为:
S减排=733.5×243.32×10 000×0.4040/1 000=72.10(万元)
4.4.2. 2 生产力和健康效益
若CO2浓度超标,则工作人员会感觉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该项目在人员密度较大的区域安装了CO2传感器,对室内CO2浓度进行监控,从而保证室内环境。经测算,已知1 m2绿色建筑可带来153.23元效益,则该项目产生的总生产力和健康效益为:
S生产力和健康效益=153.23×114 536=1 755.04(万元)
4.4.2. 3 减少维护的费用
该项目减少维护费用产生的增量效益为:
S维护=3.32×114 536/20=1.90(万元)
综上,得出该项目的环境效益为:
S环境=(72.10×1 755.04+1.90)×8.243=15 076.78(万元)
4.4.3 社会效益
因本项目为办公楼,故不考虑宜居福利,所以社会效益主要是节约的排污费。已知设计方案中冷却塔补水量为430 m3/d,绿化用水量为24 m3/d,该项目污水废水量取冷却塔补水、绿化用水量的90%计算,故每年可节约污水废水排量:
Q排水=(430+24)×250×0.9=10.215(万m3)
若X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为1.20元/m3,则据式(4)得出该项目年排污费可节约:
S减排=10.215×1.20=12.26(万元)
因此S社会=12.26×8.243=101.06(万元)
按式(8)可计算出,该项目运营阶段增量效益为:S运营=1 531.13+1 417.77+15 076.78+101.06=18 126.74(万元)
5 结语
目前绿色建筑在我国的成长较为缓慢,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仍然主要是公共建筑在通过绿色建筑评价的工程中占据主体地位,而在住宅项目中难以推进的一大原因就是其增量成本。因而,准确理解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及其构成,有利于推动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人们利用合理的方法分摊其增量成本,有利于对绿色建筑整个寿命周期进行成本管理,从而保障我国绿色建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茹继平.绿色建筑与住区的可持续发展[J].建筑,1999(10):31-32.
[3]徐莉燕.绿色建筑评价方法及模型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4]赵安起,马欣伯.绿色建筑基本人文理念阐释[J].建设科技,2011(7):30-33.
[5]陈偲勤.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与效益以及发展对策[J].建筑节能,2009(10):53-56.
[6]司先秀.长期增量成本测算方法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5.
[7]戴世明,吕锡武,陆惠民.循环经济与绿色建造浅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2):9-10.
[8]马素珍、孙大明、邵文稀.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J].建筑科学,2010,26(6):91-94.
[9]李菊,孙大明.住宅建筑绿色生态技术增量成本统计分析[J].住宅科技,2008(8):16-19.
[10]曹申.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研究[J].建筑经济,2010(1):54-57.
[11]刘秀杰.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绿色建筑环境效益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发票增量申请 篇4
******有限公司,税号:*****;经营地址:*****;法人代表:***;注册资本:***万元整;职工人数:**人;开业时间:****年*月*日;一般纳税人认定时间:****年**月;经营范围:************。结算银行:******;账号:*******。
我公司现有固定资产机器设备****万元,其中剪板机**台,价值*万元;折弯机*台,价值**万元,*保焊机**台,价值***万元。厂房车间*****平方米,生产工人**人,管理人员**人。
我公司目前采购情况:****年**与******有限公司签订购***合同,金额****元;****年*月与******有限公司签订购钢材合同,金额*****万元;***年**月与*******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金额****元。
我公司目前销售情况:****年**月与******有限公司签订委托加工合同,年生产值约***万元;****年**月与******有限公司签订委托加工协议,年生产值约**万元;****年与****有限公司签订零部件委外加工协议,金额******元整。我公司与******有限公司签订的委托加工协议是长期合作合同;与******有限公司签订的合同是已经到期,但因合作很好,于****年会续签新合同,现在已经给我公司下了新的生产计划。
公司成立以来,经营情况比较良好,生产销售额都能达到要求。****年1月至****年**月实现销售收入******元,缴纳税款******元,税负率****%。我公司设有单独的财务室,并且安装了防盗门、窗,配备有保险柜,并按规定取得、保管、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并有专人负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保管。目前核定发票使用情况:增值税专用发票版位为万元版,数量为**份。我公司有着雄厚的技术力量,稳定的客户群,市场不断扩大,销路前途广阔。我公司每月**份发票不能满足公司正常业务需求。因此我公司现申请增值税专用发票版位为万元版发票,月用量为**份。
我公司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不虚开,不代开,不外借专用发票,并妥善保管好专用发票。
对所提供的资料,我单位承诺其内容真实、可靠、完整。
******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