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阅读

2024-07-26

增量阅读(共12篇)

增量阅读 篇1

语文教育评价与语文教学全过程相伴而行, 让评价侧重于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 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在“增量阅读”实验中, 我们坚持整体性、多元性、发展性、创新性的原则,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手段, 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阅读量、阅读面、阅读效果等为主要内容, 采取个人定期自检、观察记录分析、多种形式测试、大型活动展评以及调查问卷座谈等评价方式,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健康有序发展。

这一评价具有经常化、系列化的特点, 从日志、周检、月展, 到期测、年评, 哪里有阅读, 哪里就有评价, 我们会对每一个相关的信息进行处理, 将阅读学习的结果融入到总的学习成绩中。

一、日志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但也需要一个适当的环境。我们以四个人的学习小组为载体, 建立了由学校统一配发的“阅读活动日志”。每天早上, 组员碰面的第一件事就是相互交流前一天课外阅读的情况, 主要包括阅读内容、阅读进度、阅读效果, 同时, 也关注各自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然后由值日组员记录在册, 以此种形式提示和促使个人的阅读按计划进行。表1是灵宝市第一小学五 (3) 班第2组的一份记录表。

记录人:杨诗语

二、周检

周检放在每周星期五进行, 由学生本人参照日志内容, 对自己一周的阅读情况进行回顾反思, 然后分五项进行记录打分, 由家长签字后, 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结果记录在“阅读活动日志”上,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并调整阅读策略,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保证结果的真实可信, 不流于形式, 不走过场, 我们针对学生个人的自检, 小组进行集体评估, 结合小组阅读日志的记录结果, 给每个人进行评价, 符合一项记一颗星, 最多记五颗星。下面是河滨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周检记录。

我的课外阅读周检

(1) 我每天坚持阅读了吗? ( )

(2) 我阅读时的态度端正吗? ( )

(3) 我按计划完成阅读任务了吗? ( )

(4) 我进行阅读积累了吗? ( )

(5) 我积极参与阅读交流了吗? ( )

自检分数: 姓名:

评定等级: 组长:

三、月展

利用“‘月’读展评”课型, 我们每个月都举行一次学生自由阅读的成果展评会, 一般是两节课连上。月展的主要形式是围绕特定主题, 择优选派学生代表展示, 结果作为集体的分数。我们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在相互学习和评价中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质量。按展评规模的大小, 我们分三种形式:一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小组展示, 二是以年级为单位的班级展示交流, 三是以学校为单位的年级展示。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 每次活动都有特定主题和展示形式的建议。下面是有关五年级“经典少年”擂台赛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评选年级“经典少年”。

参加人员:每班2人, 共20人。

展示内容:小学生必备古诗及校本读本《百家诗词》的部分内容。

展示形式:分三轮, 淘汰制, 每过一关将获得30元图书两本, 最后评出前三名, 分别奖励200元、150元和100元图书。

第一轮:一展风采。选手自由选择序号, 看清题目后, 面向观众背诵古诗, 题目出示后10秒内选手必须开始, 否则淘汰出局。

第二轮:王者PK。选手按由低到高的序号自由选择对手, 首先出题让对方回答, 接着回答对方的出题, 答错者将被淘汰。双方三轮回答都正确时均晋级。选手有一次向家长求助的机会。

第三轮:谁是英雄。主持人会从《百家诗词》中出题, 选手按序号轮流作答, 答错者被淘汰, 直到决出前三名。

四、期测

我们的期测包括期末综合测试和平时的分项测试, 利用传统的定期测试试卷形式, 渗透或增加课外阅读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并从反馈的信息中获得自我激励。

1) 综合测试

每学期期末, 我们都要组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综合测试, 主要形式为笔试。根据“增量阅读”的需要, 我们在充分调研并周密论证的基础上, 对现有的考试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 主要包括内容的选定、题型的设计、分值的分配等因素, 切实做到让考试为阅读开绿灯, 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开展。我们取消了死记硬背课后习题的试题, 淡化对课文深挖细究的内容, 循序渐进地扩大阅读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第一学段的阅读及积累的内容已占到40%左右, 第二学段占到60%左右, 第三学段则占到80%。每份试卷中的课外阅读内容为两篇, 选择北师大版以外的其他版本的课文, 主要从对课内阅读方法的使用方面来命题。同时, 习作方面还特别向课外阅读倾斜。下面是近年来我们面向全市学生测试卷上的部分内容。

三年级:曾卓在《小小的书橱》中说:“我结识了多少朋友, /海的女儿、快乐王子、孙悟空……/我有多少尊敬的老师, /鲁迅、冰心、爱迪生……”你在读书中结识了哪些朋友或者尊敬的老师, 请把他介绍给大家。

题目:《我的》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或者是朋友, 或者是老师, 然后说说你是在哪里结识他的, 他为什么值得你喜欢或尊敬。

五年级:《我的一次书中旅行》

提示:重点写通过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了解到自己从未去过的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学习运用描写的方法写事物, 尽量用上好词佳句, 来给你的文章增色加分。

六年级:《对我童年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提示:在小学阶段, 你一定读过许多好书, 请选择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写写对你有影响的内容以及影响的结果。不少于400字。

2) 分项测试

每学期组织一次分项测试, 具体时间由学校或班级根据教学进度自主决定, 内容因学段而有所不同, 主要有课外经典美文的朗读、默读及口语交际等, 结果实行等级制, 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待合格四个档次, 对待合格的学生给予二次机会, 以后一次为准。

如四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分项测试评判准则:

学生抽到题目后, 准备3分钟, 可以自拟发言提纲, 口头表述。能围绕话题, 面向组内其他成员, 做到自信大方且有层次、有重点地发言, 内容准确, 语言通畅, 表达完整的定为优秀;发言有主题, 重点比较突出, 内容比较准确, 语言比较通畅的定为良好;有主题, 内容较为准确但语句组织不好的定为合格;发言不自信, 表述不清楚的定为待合格。

另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学生相互检查阅读量、积累的篇目和阅读笔记的情况, 具体做法是学生自报数量, 并拿出阅读的书籍和笔记, 由师生进行抽检。

举行分项测试时, 我们实行跨年级或同年级学生的自我检测, 即抽取优秀学生或高一年级的学生做检测负责人, 在这个过程中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五、年评

我们根据平时的学生自检、观察记录及测试成绩, 再加上向家长和学生社区伙伴发放的调查问卷, 对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量、阅读效果、个人藏书、读书笔记等方面进行汇总和分析, 然后对照《灵宝市小学生阅读等级评定办法》, 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给学生评定出相应的等级。

评定阅读等级时, 由学生对照小书虫、小书童、小书王、小书圣四个等级的标准, 个人申报, 如实填写相关内容, 然后由师生分层负责验收评定。“小书虫”由学生集体评定, “小书童”由语文教师负责评定, “小书王”由年级组长负责评定, “小书圣”由学校教科室负责评定。我们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不断取得高一等级的称号。对获得相应称号的学生, 学校给予认定并统一佩戴徽章, 以示鼓励。

我市小学生阅读等级评定标准, 以初级的“小书虫”和最高级的“小书圣”为例, 各有六项标准:

小书虫——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完成必读书4本以上;阅读总量达到10万字以上;累计背诵优秀诗文50篇 (句、段、首) 以上;坚持写日记, 累计数量达到5000字以上, 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阅读活动;个人藏书不少于10本。

小书圣——能阅读不同风格、不同文体的书籍;完成必读书24本以上;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累计背诵优秀诗文240篇 (句、段、首) 以上;坚持写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 数量累计达到10万字以上;个人藏书不少于100本。

在以上系列化的评价中, 每位学生既是阅读者, 又是测评者, 自读自检、互读互检、共读共检, 读丰富评的形式, 评引导着读的方向。学生读的面扩大了, 读的量增加了, 听、说、写的能力也随之形成, 语文素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当小学生佩戴着用自己的阅读成果换来的“小书虫”、“小书童”、“小书王”、“小书圣”胸章活动于校园、家庭和社会时, 一个个“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渐渐出现, 一个全民共读的“书香社会”也将因之而生。

增量阅读 篇2

——以《人民日报》新一轮改版为例

刘庆传

说起党报评论,人们就会想到社论、本报评论员、编辑部评论、编者按,想到‚主题重大‛、‚代表党和政府声音‛、‚庄重严肃‛等词汇。确实,由于党报评论的题材长期集中于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和重要工作,对社会新闻以及网络热点事件关注较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党报评论主题重大、内容重要却离热点较远、离群众较远,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的刻板印象,影响了党报评论的亲和力。

今年7月1日起,《人民日报》开始了新一轮改版,除了增加版面、实行采编分开、强化新闻外,最显著的变化在于加强评论。《人民日报》在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任仲平等主打评论不减少、不削弱的格局下,大大拓展评论的题材、频率和样式的空间,通过‚增量突破‛,成功拓展了党报评论的新空间,使党报评论面貌一新。具体来看,增量突破主要‚增‛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增在样式上。除了社论、任仲平以及人民论坛、人民时评、声音等品牌栏目外,改版以来,《人民日报》重新重用‚今日谈‛,让这个近年来见报频率有所下降的老牌栏目‚梅开二度‛;在‚人民时评‛的‚尾巴‛上新设‚来论‛,以最新最热的网络新闻为评论靶子,内容鲜活、文风清新、短小精悍,快人快语,夺人耳目;新设‚快评‛、‚见解‛、‚短评‛、‚记者感言‛等栏目。总之,通过改版,《人民日报》评论样式更加丰富,品种更加齐全,产品更加琳琅满目:有严肃凝重的社论,有短小泼辣的‚今日谈‛,有宏大雄浑的任仲平,有内容鲜活的‚来论‛,有长篇大论的本报评论员文章,也有三言两语的‚快评‛、‚感言‛,可以说,只要其他媒体有的评论样式《人民日报》都有,评论的表现方式和力度大大增强。

二是增在数量上。重视评论是《人民日报》历来的传统和特色。近年来,《人民日报》通过举办人民论坛、人民时评、声音等栏目,《人民日报》的评论数量一直高于一般党报。改版以后,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强。今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评论145篇,7月1日改版后,第一个月即发表评论234篇,几乎‚日日有评论,版版见活体‛。从横向看,自7月1日起至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544篇(其中‚人民时评‛、‚今日谈‛、‚来论‛三个专栏发表评论91篇),《解放日报》发表评论229篇,《浙江日报》46 篇(以上统计均不含国际、副刊和理论版)。改版后的人民日报评论每天刊载的评论少则三五篇,多则十数篇,即便与设有评论专版的党报和都市类报纸相比,《人民日报》的评论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改版后的人民日报,数量和频率的增加是非常明显的。三是增在题材上。过去,党报评论的题材习惯集中于经济和政治,个别党报的评论甚至‚只见经济,不见其余‛,其原因一则经济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党报评论自然也与经济为‚主业‛,二则认为民生小事、社会热点碎碎叨叨,不足为评,‚提不上筷‛,三是在导向上,经济评论相对而言比政治评论、突发事件评论更容易把握。改版以来,人民日报评论最大的变化是加大了对社会新闻、突发事件、网络公共热点话题的跟踪评论力度,大大拓展了评论的题材空间。7月1日以来,《人民日报》不仅对经国要事、民族大义、党政方针发表评论,而且也对民生琐事、市井新闻发出党报的自己的声音。‚路边摊解禁‛、‚高考加分‛、‚群众满意度测评作假‛、‚学术剽窃‛、‚醉酒驾车‛、‚日全食‛、‚开胸验肺‛、‚通钢7.24群体事件‛、‚低价烟‛、‚遮羞墙‛、‚被增长‛、‚‘已阅’门‛等过去不为党报重视和关心的话题,都成为《人民日报》评论和发言的主题。纵观改版以来《人民日报》评论,只要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和网络热点新闻事件,都有自己的评论,几乎做到无一遗漏,这种题材拓展的力度是难能可贵的。

人民日报作为中央党报,其覆盖面是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每天需要报道的是来自全国和全球的海量消息,版面相当珍贵,但《人民日报》以极大魄力不断改进和强化党报评论,给人们思考与借鉴。第一,增量突破要有认识支撑,要深刻认识评论对于报纸的极端重要性。在信息时代,报纸既没有广播那么快,也没有电视那么‚活‛,更没有网络那种‚量‛,报纸要在海量信息与激烈竞争中赢得读者,必须‚转型升级‛,以一些‚附加值高‛、‚知识含量大‛的新闻产品去参与竞争,新闻评论就是这种新闻产品之一。报纸要赢在网络时代,必须既是新闻纸,更是观点纸。‚识之深,行之切‛。只有从事关报纸生死的高度、从当今媒介竞争新趋势的广度去认识和重视评论,才能坚定强化评论的自觉性。从目前看,党报重视评论不能‚止于嘴上‛,一时热一时冷,版面一紧张就让评论让路;更不能‚叶公好龙‛,评论稍有点锋芒就觉得‚烫手‛;也不能‚出于美观‛,采用评论只是为了版面美观和品种丰富。

第二,增量突破必须解放思想,要摈弃束缚评论发展的条条框框。今年7月1日,改版的第一天,《人民日报》在一版‚今日谈‛栏目发表言论‚1万个‘正规军’的启示‛,肯定南京解禁‚路边摊‛的举措。针对全国哗然的河南农民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今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开胸验肺需要怎样的督导‛。之后,河南省卫生厅不顾社会舆论风向,悍然对帮助张海超开胸验肺的郑大一附院给予通报批评并立案调查,对于这一明显具有‚穿小鞋‛嫌疑的报复之举,《人民日报》及时发表评论‚问责‘开胸验肺’无助法律尊严‛,言舆论之所欲言。质疑GDP数据造假是个敏感话题,但‚人民日报‛不回避、不躲闪,实事求是地发表评论‚给公众一份令人放心的GDP‛,既道出了读者心中的疑问,又对GDP数据缘何屡受质疑作出合理解释。这3个选题要是放在过去,‚路边摊‛可能因为太小、太琐碎而不被关注;‚开胸验肺‛可能因为太负面而被放弃;‚被增长‛可能因为太敏感而视而不见,但‚人民日报‛都作了反映,这表明,只要解放思想,党报评论并无明显‚禁区‛,很多热点话题并不是不能发言,关键在于怎样发言。

党报评论要解放思想,一是要放下身价,关照民生,关心民生琐事,关怀百姓疾苦,不能认为自己党报,就自视清高,高高在上,对百姓和群众议论的热点视而不见,远离群众的结果最终只能被群众远离。党报评论眼界可以高,视角可以高,但视线不能高。‚眼界高‛是说党报评论应该高看一眼,深看一眼,有党报的责任、高度和视角,能言人之所未言,视线不能高是说党报评论不能远离群众,不能远离社会热点和新闻焦点,不能放过群众关心热议的任何话题,二是不要自设禁区,今年3月,常州一老汉在台湾旅游时在景区石刻上写下:‚常州老汉某某到此一游‛,一时间各大媒体批评如潮。对当事人是江苏人的这件事进行评论会不会强化其负面效应?针对这种担心,《新华日报》编委会认为,党报评论不能自设禁区,对于热点,不是不能发言,而是怎么发言。按照指示,我们写了评论‚到此一游,留下的是什么‛,发出了党报的声音,较好地引导了舆论。三是要百花齐放。党报评论地位重要,影响重大,言论观点必须符合党和政府政策,必须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不能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偏执狂悖,但如果因为认为自己是党报评论就自缚手脚,设置一些不可有的条条框框,也会影响党报评论的数量和质量,党报评论的‚尺子‛应该宽松适度。

第三,增量突破要强化保障。改版以后的《人民日报》,每个月都发表200篇左右的评论,完全依靠评论部是不可能的。因此,《人民日报》大量采用外稿,‚今日谈‛、‚人民时评‛、‚来论‛等栏目都以外稿为主,‚经济茶座‛、‚经济时评‛、‚见解‛、‚声音‛等也是报社各采编部门负责写稿、组稿。可见,对党报而言,要强化评论必须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鼓励用外稿,这就要求在机制上一要给外稿以可观的稿费,以吸引高质量的写作队伍,二是要让评论部不但写稿,还要编稿、组稿,在考核时,既要考核评论部的写稿工作,又要考核评论部的编稿工作。从目前看,‚今日谈‛、‚人民论坛‛、‚人民时评‛、‚来论‛、‚声音‛等栏目都由固定的版面和版位,有相对固定的频率,这对于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心里期待,提升品牌栏目的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评论栏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难以培养足够的影响力,因此,强化党报评论需要舍得拿出版面。总体来说,加强党报评论,增量突破是重要的方向和方法,党报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立健全的机制,组织强有力的力量,拓展党报评论空间,切实增强党报的竞争力和战斗力。

增量阅读 篇3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原版英文阅读与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76-01

国家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门交流的工具,还要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但事实上,目前国内英语教学基本沿袭国外三十年前的思路:功能+语法结构。教师使用这样的教材教学生,并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教学中以字词句为核心,记单词,背句型,抠语法,做练习,老师讲,学生练,很少考虑到语言教学的其他价值。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深有同感,常常思索:外语课堂上,教师到底应该做什么?笔者与同年级英语教师统一思想,在所任教的八年级16个班做了原版英文增量阅读的实践研究。

一、原版英文阅读与读后写作教学模式的提出

1.传统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一般都以教材中的对话和课文为主要阅读材料。不可否认,这些材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大部分材料内容单调乏味,缺少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缺乏对学生心智的启迪,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巩固语言知识为目的、注重应试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的阅读训练,使阅读失去了其本应有的魅力和趣味性,也是违背阅读心理规律的。

2.传统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 ,教师通常把布置作文看成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语法项目的手段,指望学生写出没有语法错误的作文。教师批改作文也是划出错误,让学生订正错误。或者教师围绕某些话题,整理出一些漂亮的句子,或较优美的书面表达范文,让学生去机械背诵。据统计,近些年的中招考试中,书面表达的平均得分在 8-11分之间 (总分为 15分),可见写作水平的低下。具体表现在:单词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严重,表达不地道,言之无物等。

3.原版增量阅读与读后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语言的输出要以语言输入为基础。写作能力是语言输出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而大量阅读则是学生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习得语言的基础。《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学生“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不低于 10 万字”。外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外语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授学生掌握另一种语言文化体系,而采用文学读本阅读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感知真正的文化气息,了解地道的外语文化,促进学生对语言的习得。

二、阅读与写作的三阶段教学模式探索

要从根本上解决阅读与写作方面的问题,还要从增加学生阅读量做起。我校引进了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享誉世界的英国学生学习母语使用的读物《典范英语》7,《典范英语》8,和《典范英语》9。这三套读本分别是针对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水平来编写的。这套读本的内容均是一个个有趣又有内涵的故事。通过教学实践,逐渐探索出三阶段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学生跟读与模仿发音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独立朗读、分组角色朗读、集体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完全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直至读得有声有色且富有情感。为了增强学生的朗读信心和热情,教师对于学生精彩的朗读片断及时作了录音后,再播放给同学们听,让他们在评析中提高,进步。

第二阶段: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与读后感的写作训练阶段。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在第二阶段,教师主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和写作训练。阅读技巧主要包括怎样猜词义 ,怎样提高阅读速度,怎样快速把握故事主旨思想等。在读后感写作上 ,教师引导学生在概括故事大意的前提下,学会思考,学会评价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阶段:进一步提高学生赏析水平,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后感写作多样化。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通过向学生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文化背景,以降低阅读难度,提升阅读兴趣。甚至组织学生观看和故事有关的影视作品,提升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本阶段的读后感写作,学生自由发挥,体现出读后感写作的多样化特点。

三、经验总结:

通过实验,老师们也积累了一些实用的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经验,归纳为以下几点:

1.妙句摘抄

通常同学们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喜欢摘抄一些认为有用的单词。单词积累很多,但很少能用到自己的写作上。而摘抄的句子,学生却很容易在作文中使用。

2.师生共同阅读与写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凡是教师能够和学生一样认真读完每部作品并认真写作的,会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和写作效果。教师只布置给学生阅读和写作任务,自己没有深入到阅读和写作中来的,学生的热情就不会高。时间一长,阅读和写作不免流于形式。

3.想方设法保护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

随着阅读难度的增加及其他学科的课业加重,学生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为此,教师要积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课堂上通过PPT展示优秀读后感作品,分析其精彩之处,让学生一起欣赏。或在教室的展板上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总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反思与展望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带领学生认认真真阅读,踏踏实实写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都得到了切实的提高。但这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与困惑。比如:个别老师的教学理念还没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在阅读课堂上仍然会大量讲语法,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记。阅读并没有带来享受,反而是更重的记忆负担。原版阅读与写作的开展加剧了学生之间的分层,对于那些少数懒于阅读与写作的学生,他们的能力远在其他学生之下产生的自卑感使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失去兴趣。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心。相信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我们的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会出现一个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增量阅读 篇4

第一个调查是在2011年, 对一个五年级班进行随机抽查, 让该班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用一节课的时间阅读《鲁班学艺》。这篇文章有2 300字左右, 故事性强, 语言也比较浅显, 学生只要能静下心来阅读就能顺利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但令人吃惊的是, 在10分钟内竟然没有一个学生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回答“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和“鲁班是什么人”这两个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 学生每分钟的默读量只有200个字, 远远低于其应达到的400个字的标准。

第二个调查是2012年10月份举行的全市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竞赛。竞赛中第一大题是考查学生阅读的广度, 共20分, 其内容涉及经典名著和流行儿童读物。从卷面结果看, 参与了“课内增量阅读”课题的实验学校的学生, 其平均分数为17.18分, 而非实验学校的学生, 其平均分数仅为4.22分。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没有大量的阅读实践很难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 放任自流的课外阅读很难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于是, 一场从根上打造语文教学别样天空的大讨论在灵宝市各小学纷纷掀起。随后, 以“增量阅读”为核心的语文改革实验也拉开了大幕。

一、明确一个目标

小学语文“增量阅读”实验的目标是, 以学生兴趣为先导, 以现行课本为基础, 以单元主题拓展为方向, 以必读和选读书籍为依托, 用小学六年的时间完成课标规定的学段教学任务, 使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语文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坚持双线并进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增量阅读”就是要统一规划教学任务和时间, 使课本教学高效化、课外阅读课内化。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靠批评、训责不是好办法, 靠考试施压不是好办法, 靠详细分析、讲解也不是好办法。有没有好办法呢?我觉得有, 这就是一个字:读!两个字:熟读!”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既要得法于课内, 又要得量于课外, 得益于阅读, 课内课外, 相互影响, 双线并进。

三、保证三个结合

为使“增量阅读”实验能够持续、深入、高效地开展, 此次实验中提出并实践了三个结合。

1.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现行的语文课本是课标精神的具体体现, 特别是主体课文, 更具有典范性、多样性、引领性的特点。因此, 此次实验以课本为核心, 由单篇课文到多篇课文, 再到整本书, 逐步向课外延伸, 做到减时不减质、加量不加压。

2. 过程与评价相结合

调整评价策略, 助力课外阅读。此次实验从三方面进行了评价的改革:一是调整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从过程到结果向课外阅读倾斜;二是利用教研室有命题权的优势, 改进考试形式和内容, 淡化对课文的深入分析, 加强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及方法的总结和运用;三是对小学生进行阅读等级评定。

3. 阅读与习作相结合

此次实验中强力推行了“两个一”:即每篇主体课文研定一个 (仅一个) 有涵盖、有价值的议题, 缩短交流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每单元至少进行两次读写结合的小练笔, 引导和促使学生由观摩语言运用向学习语言运用转变。

四、落实四个步骤

“快省多好四步骤, 课外阅读课内化”, 是此次语文课改的指导思想, 也是此次“增量阅读”实验的路线图。

1.“快”——增量的前提

所说的“快”就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改变教学行为, 统筹单元教学内容, 做到教师“卸载”, 课堂“瘦身”;学生“轻负”, 阅读增量。传统教学的基本做法是“举一反三”, 体现在语文教学上, 就是由教师主导, 精教一篇课文, 然后让学生去学习同类课文。由于阅读内容的特殊性, “少、慢、深、透”是曾经比较普遍的语文教学方法。而增量阅读提倡的是“举三反一”, 就是要求教师不当“讲师”当“助学”, 为学生引入大量的阅读材料的同时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 促进其语言文字的学习。

“增量阅读”就是在等量时间里增加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简单说就是“先加后减, 以减促加, 整体推进”, 即从每一篇主体课文入手, 把过去几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挤到一节课上来进行, 或者采取主体课文带语文训练的方法, 用加进去的大容量迫使教师减去无效和低效的教学环节和内容。然后, 在压缩课文教学时间的同时, 增加课外阅读量,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2.“省”——增量的保障

过去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以课本为主要材料, 五天学课本, 即使双休日, 不少教师还要留一定量的关于复习或预习的家庭作业。如果直观地表述这一模式的时间使用情况, 那就是5+2=7。在“增量阅读”主导下的快教课文, 为时间使用情况的调整提供了可能。以该市某小学为例, 其改革后的做法是4+ (1+2) =7, 即周一到周四是高效的课本教学时间, 周五为“快乐阅读日”, 主要完成单元集中的增量阅读和该校编的“三百”教材的内容, 而双休日不留作业, 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所以, 尽管总时间没有变化, 但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明显增多了。

3.“多”——增量的体现

“多”分两个层次, 一是“共读一本书”的内容选定, 二是学生自主阅读成果交流的形式。“共读一本书”有两种:一是学校免费给每个班级配发的人手一册的必读书, 班级间进行定期交换, 以保证每个学生在学校六年时间里能读五十本左右的书, 大约五百万字;另一种是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当学生自主阅读成为习惯时, 阅读的成果交流就成为一种必要, 于是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 让阅读思想在跨班级、跨年级的交流和碰撞中升华。

4.“好”——增量的目的

“好”是“增量阅读”的追求, 它有多层含义, 既有因阅读量的增加而使学生“好”读书的飞跃, 也有为学生提供一套好书的含义, 更有因阅读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含义。

(1) 师生因阅读而共进

“阅读立身, 壮骨强筋, 以‘书’教书, 以‘人’育人。”这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为了教好教科书这本“小书”, 每名教师都储备了包含各类书籍的一套“大书”, 为让学生成为“书生”, 教师率先为学生树立阅读榜样。

(2) 好书为阅读而准备

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同时避免学生阅读的单一化, 此次实验参照国家规定的各学段阅读书目、学生阅读爱好及各学校书源情况, 帮助学生确定了必读和选读书目。这些书目既有人文的, 也有科普的;既有国内的, 也有国外的;既有经典的, 也有流行的。

发票增量申请(精选) 篇5

基本经营情况说明

济南****区国税局:

由于我公司经营日益扩大,原有增值税专用发票月用量已无法满足现在使用要求,向贵局申请增值税专用发票增量,现将公司具体情况说明如下:

济南***科技有限公司,税务登记号370***********,2006年7月经济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局注册经营,注册资金伍拾壹万元整,法定代表人:****,公司注册地址:济南市*********。2007年4月被济南市****国家税务局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企业开户银行:齐鲁银行济南*****支行,***0000.2012年01月至2012年12月销售收入2983851.97元,销项税额507254.86元,进项税额488448.60元,进项税额转出3312.82元,交纳增值税21719.08元,税负率0.72%。

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销售收入为3858875.94元,销项税额656009.06元,进项税额624976.24元,交纳增值税31032.82元,税负率0.80%。

我公司预计今年销售收入能达到500万元,交纳增值税大约6万元,税负率约1.2%,在本次申请提交以前,我公司每月领购千元版专用发票50份,由于公司经营多年,客户逐渐增多,每笔业务多在2000元—200000元不等。原每月增值税专用发票月用量50份已无法满足现在使用要求,近来我公司又与多家单位签订销售合同,其中“济

南*******有限公司”109.44万元、“济南******有限公司”47.60万元、“济南*******有限公司”33.53万元、“山东*******有限公司”10.46万元。

我公司的货源主要采购于“*********有限公司”及“********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企业,现货物及发票均已到我公司并进行了发票认证。

以上所有申请资料、数据、证件内容真实,如有虚假,本公司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现向税务机关申请增值税专用发票增量,由每月50份(最高开票限额壹万元)增加到100份,长期有效。敬请贵局考察核实,诚盼批准!

济南*****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11月19日 注:需要提交:

1、税务副本复印件(携带原件校验)

2、法人身份证复印件(携带原件校验)

3、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携带原件校验)

4、销售合同复印件(携带原件校验)

5、采购合同复印件或者进项发票复印件(需要申请当月认证)(携

带原件校验)

6、《纳税人领购发票票种核定申请审批表》

混改宜重“增量” 篇6

地方政府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性是值得肯定的,令人忧虑的是这些文件都没有提到国资委提出的“增量发展原则”,而是把目标指向了国资存量,硬性要求按企业分类划分控股比例进行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难想见,如果这些文件被真的执行,就势必造成在全国范围大比例地抛售现有优质国有资产,而国资委所主张的“绝不能搞国有经济大规模撤退、大规模减持,绝不能影响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坚决防止出现抛售优质国有资产浪潮”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坚持在增量基础上发展混合所有制原则”,是国资委确定混改的一项重要原则。为什么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呢?

首先,这是对国资委成立11年来,按照做优做强做大国企原则主导国企改革与发展成绩的肯定。据统计,2003年到2013年的短短10年间,国资总额飙升到85.37万亿元,所有者权益29.17万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4.3倍和3.5倍,上缴国家的税金从8361.6亿元增长到3.45万亿元,年均增长19.4%。如此亮丽的成绩单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混改是在肯定这一成绩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相反。

其次,这是为了确保国家、全民能够充分享受国企发展的成果。存量的国有资产一直在以税金和分红两种方式,源源不断地将真金白银的巨额收益提供给国家,然后再由国家以各种公共产品或转移支付的方式提供给全民分享。显然,如果降低存量国有资产的股份,必然会减少国家的收益和人民的福利,动存量国有资产就相当于动全民的蛋糕。

第三,这是为了确保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经济之所以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继续“一枝独秀”,一个根本的“秘诀”就在于中国有强大的国有企业,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经济调控政策。如果从存量国资开始混改,必然会使国家调控经济的“国企杠杆”变得不那么好使,甚至完全失灵。这无论对中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来说,都绝非福音。

总之,国资委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坚持“增量发展原则”,既是积极的又是稳健的,既尊重历史又着眼于未来,应该成为混改的重要指导方针。地方政府推出的各种混改方案,如果没有尊重这一原则,就应该及时进行纠正。

调结构靠增量 篇7

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手段, 促进经济增长, 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宏观经济管理中通常采取的措施, 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时期其效果尤为显著, 意义更加突出。

经济发展过程也就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 产业结构转换率越高, 经济总量的增长就越迅速。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进程中, 产业结构合理调整能力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各国的盛衰荣辱, 决定着各国之间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的变化。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之所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 成为西方第二大经济强国, 其奥秘就在于充分发挥了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反, 曾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英国, 却由于缺乏足够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从上世纪20年代起经济陷入衰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产业结构合理且能不断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 就能促进经济增长, 反之亦然。2010年, 广东、江苏两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相当于辽宁省2.49倍和2.24倍。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 辽宁省轻重工业比例为1∶4.1, 广东、江苏两省分别为1∶1.6和1∶2.8;辽宁省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7.1%, 广东、江苏两省分别为45%和41.4%;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7%, 广东、江苏两省分别为24.5%和17.7%。本世纪以来的十年时间, 广东、江苏两省通信、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8倍、13.4倍, 辽宁省仅增长3.5倍。尽管每个省份资源条件、要素构成不同, 产业结构也无最佳比例模式, 但从中仍可窥见经济结构对于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结构调整无疑是辽宁省今后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

产业结构调整包括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合理化是指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 并带来最佳效益。高级化又称为产业结构升级, 是指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化过程。从资源配置角度讲, 结构调整包括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存量调整是指对已经形成的固定资产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改造及生产要素再配置等手段, 实现存量产出水平和能力的升级, 也被称作为传统产业升级。增量调整是指将增量投资集中投放于产业结构中薄弱行业, 通过壮大薄弱行业, 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平衡, 改善三次产业之间、产业内部行业之间以及行业自身技术结构。由于存量生产资料经过长期生产过程, 技术、装备和流程都已经成型固定, 具备很强的刚性。辽宁省作为建国初期就已形成的老工业基地, 存量资产中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于冶金、石化和装备制造业等重化工业, 低端产品产能比例较高, 且投入的年代较早, 技术装备比较落后, 资源能源消耗大, 迫切需要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而在这个过程中, 研发或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更新关键设备等技术升级活动都需要靠投资增量来实现。因此, 就要素投入而言, 绝对意义的存量调整是不存在的, 产业结构的转换必须通过增量予以激活, 才能得以实现。

关于增量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 (Paul M.Romer) 就曾指出, 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包括经济制度的变迁所贡献的, 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贡献的。对辽宁而言, 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传统重化工业比重偏大, 新兴产业、服务业、轻工业比重偏小。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必须依靠投资增量来推动新兴产业、服务业和轻工业快速发展, 仅靠存量调整进行修修补补, 容易导致重复投入、效率低下, 难以形成经济规模, 达不到调整产业结构的实质性效果。从世界产业发展规律来看, 新兴产业的萌生虽然与传统产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其成长发育, 都将经历脱胎换骨的洗礼, 从而实现质的飞跃。20世纪30-4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钢铁时代, 50-60年代汽车、半导体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到了70年代, 几乎抛弃了所有的基础性产业, 如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等, 消费性和科技性产业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1980年以后至今, 消费升级产业和信息化产业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这种特征, 主要源于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要素供给发生重大改变, 其中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社会服务领域的创新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支撑。也就是说, 经济、技术、文化的共同进步, 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更为优质以及更加充分的要素供给, 促进产业结构不断朝向合理化、高级化迈进。

(二)

项目建设、产业丰厚度、科技创新和空间支撑是当前辽宁省实现增量调结构的主要抓手和关键环节。

项目是实现增量的主要载体, 是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力保障, 更是调结构的重要抓手。项目的投资增量一方面必然产生对产品、资金和人力的需求, 拉动工业生产和就业;另一方面, 建成后的项目源源不断输出产品, 又带来明显的投资供给,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项目结构直接影响未来的产业结构, 抓什么样的项目, 就成为能否实现以增量调结构的关键所在。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 辽宁省应坚持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发展高端、强化配套的基本思路, 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 提高精深加工度。钢铁行业重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强度轿车用钢和高强度合金钢;石化领域, 按照精细化、炼化一体化的要求, 重点发展乙烯、芳烃等石油深加工产品;传统装备制造业领域, 重点发展高水平零部件配套项目, 提升本地化配套水平。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 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项目, 坚定不移地抓增量、上规模, 力争在国内其他地区刚刚起步的条件下, 抢占先机。

产业丰厚度有两层内涵:从“丰”度上讲, 是拉长产业链, 通过产业集群式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做大产业规模, 既能体现经济增量概念, 又能实现调结构的目标;从“厚”度上讲, 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丰厚度的主要途径, 是产业集群的高级化形式, 应当成为辽宁省产业集群建设发展的最终目标。创新型产业集群要注重产业链建设, 加强研发、检测等技术平台的开发利用, 强化与产业密切相关的大学学科专业建设。当前, 应突出围绕辽宁省重点培育的55个产业集群, 强化规划布局、政策引导、服务创新、环境吸引等措施, 以优势资源、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为支撑, 引导国内外关联企业向园区集聚, 形成园区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的新格局。力争在“十二五”末期, 每个市有一个千亿元产业集群, 每个县有一个百亿元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是实现增量调结构的核心动力, 尤其是对一个地区而言, 产业技术结构的高度化决定其核心竞争力, 往往比三次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更为重要。德国的巴伐利亚州和巴登符腾堡州, 工业比重大大高于农业及服务业比重, 但这两个州凭借科技创新, 形成了世界最高水平的装备制造业, 一举成为支撑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装备制造基地。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具有科技创新的低成本优势。据有关统计, 蜂窝式移动电话国外开发用8亿美元, 中国用7000万元人民币;国外开发程控交换机用1亿美元, 中国用1000万元人民币;“长三甲”火箭开发费用, 中国也为国外的几十分之一。辽宁省要充分利用好这种比较优势, 继续加大科技投入, 力争“十二五”期间,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与上海、江苏相当, 拉近与东部沿海省份的差距。坚定不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全省发展的战略重点, 依托骨干企业、重大工程项目, 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 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 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 最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把经济增长动力切换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上。

空间是实现增量的支撑。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 空间无疑是辽宁省生产要素中最为显著的比较优势。其中, 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是辽宁省结构调整最重要的空间所在。沿海经济带规划建设了42个园区, 重点发展临海临港产业、新兴产业及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以此优化和提升辽宁省的产业结构, 特别是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沈阳经济区60个主导产业园区, 要通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构建光电信息、化工新材料、先进能源装备、生物医药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集群, 同时配套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三)

县域经济是增量调结构的主战场。县域经济资源配置灵活, 市场导向性强, 由于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增量调整可塑性很大, 容易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长期以来, 县域经济一直是辽宁省经济发展中的“短板”, 过度依赖资源, 产业链较短, 技术水平较低, 不仅自身发展速度缓慢, 还制约着产业结构优化。自2008年实施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以来, 县域经济为提升辽宁省经济综合实力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为辽宁省最有希望的新增长极。2011年, 全省44个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达到700亿元, 增长45%, 4年增加5倍多, 占全省比重由2007年的13.7%上升到27%。正在实施的“一县一业”战略, 其新建项目的生产工艺及装备比较先进, 产业链条也比较完善, 对调整优化辽宁省产业结构作用明显。应充分发挥44个县市的资源、区位、产业优势, 依托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县域龙头企业, 加快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 提高县域经济规模总量和运行质量。

新兴产业、服务业是增量调结构的重点行业。与传统产业相比, 新兴产业具有市场空间大、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牵动作用强的典型特征, 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标志。服务业具有吸纳就业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资源消耗低的特点,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辽宁省服务业比重一直偏低, 与发达国家的70%和中等收入国家的60%都有很大差距, 刚达到低收入国家的水平。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应优先发展以公共研发和工程设计为主的高技术服务业,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重点领域专项物流, 加快发展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机构, 建立健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人才是结构调整的关键要素。无论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还是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都离不开人才支撑, 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领军作用。从世界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看, 很多新兴产业都是依托领军型人才或技术团队, 将研究成果转化而来。要充分认识和尊重高层次人才的价值, 不惜重金投入, 积极培育和引进领军型人才, 抓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研发团队的引进工作, 为辽宁省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保障。

摘要: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加快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 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会议精神, 抓住引领全局的关键, 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增量带动结构调整, 在项目建设、产业丰厚度、科技创新和空间支撑四个关键环节上花大力气、下真工夫。

增量决策树知识获取 篇8

1 传统ID3算法

ID3算法[1]采用基于信息熵定义的信息增益度量来选择内节点的测试属性。熵(Entropy)刻画了任意样本集的纯度。信息增益(Gain)是指因知道属性A的值后导致的熵的期望压缩。信息增益越大,说明选择测试属性A对分类提供的信息越多。Quinlan的ID3算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每个节点上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属性作为测试属性,使得在每一个非叶子节点进行测试,能获得关于被测例子最大的类别信息。使用该属性分类样本集之后系统的熵值最小。同时期望非叶节点到达后代叶节点的平均路径最短,生成的决策树平均深度最小,提高分类速度和准确率。

传统的ID3算法选取最大信息增益的属性作为分类属性,运行算法后生成的决策树是结构稳定,但对于增量的学习任务,随着新样本的加入,原先选定的分类属性的分类能力可能降低,原先未被选作测试属性的分类能力可能会增高,也就是说从总体样本上来看原先在上层的节点具有的信息增益反而会小于下层的节点。这样就需要重构树,是具有较高信息增益的属性作为上层属性,但是传统的ID3算法只能再次扫面所有样本重新生成决策树。显然,这样的花销是比较大的,而增量学习算法可以将新加入的样本纳入原有的样本集中,使最后生成的规则是建立在原有的样本和新加入的样本之上的,而不需要重新建立决策树。显然增量算法更适用于这样增量的学习任务。

2 ID4算法介绍

本节介绍适用于增量学习任务的增量学习算法,在介绍之前先引入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

2.1 属性值类别计数器

定义1设当前的节点的测试属性为a,(可能的取值为a1,a2,a3…)非测试属性为b,c,d…(可能的取值为了b1,b2,b3…c1,c2,c3…d1,d2,d3…),若x为属性t的一个可能的取值,则在此节点包含的训练样本中,在属性t上取值为x的正类样本数目记为x(t+),反类样本记为x(t-)。并将这样的数组定义为属性值类别计数器。

如对于表1所示的训练集,8个样本,属性值类别计数器为:

身高(矮+)=1;身高(矮-)=2;身高(高+)=2;身高(高-)=3;

头发颜色(金黄+)=2;头发颜色(金黄-)=2;头发颜色(黑色+)=0;

头发颜色(黑色-)=3;头发颜色(红色+)=1;头发颜色(红色-)=0;

眼睛颜色(棕色+)=0;眼睛颜色(棕色-)3;眼睛颜色(蓝色+)=3;

眼睛颜色(蓝色-)=2。

以上的属性值类别计数器包括了全部的样本,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常常是应用到当前节点所包含的所有的样本,当然对于根节点来说就是所有的样本。

2.2 ID4算法

ID4算法是由Schlimmer和Fisher在1986年提出的,当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增量学习重构树的问题,然而ID4算法自身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下面给出ID4算法[2]:

算法1:Update_decision_tree_ID4(decision_tree,samples)[2]

输入:一棵决策树和新增的样本

输处:更新的决策树

方法:

1)更新对于当前节点的属性值类别计数器;

2)如果所有的样本在当前点都是正类(或反类),则当前节点就是一个叶节点并且用‘+’(或‘-’)标记。

3)否则

(1)如果当前节点是一个叶节点,则选择当前最高信息增益属性作为测试属性将其变成一个分支节点;

(2)如果当前节点是一个决策分支但是却不是用最高信息增益来作为测试属性:

a)用含有最高信息增益的属性作为测试属性代替当前节点;

b)丢弃当前节点下面所有的子树;

(3)沿着当前决策节点的每一个属性值分支,递归的更新决策树,必要的话增长分支

如上所述,ID4算法每次接受一个新的样例都会更新决策树,在ID4决策树上,各节点都记载属性值类别计数器,此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在更新的过程中重新计算信息增益,这也就是算法步骤1的作用。从节点所记录的这些信息之中,可以重新计算信息增益,如果当前节点的测试属性不是最大的信息增益,则用具有最大信息增益的属性代替之。

ID4算法虽然能适应增量数据集的要求,但是在构造决策树的时候,该方法不得不多次根据不同的训练集来重构决策树。严格来说ID4算法仍然需要多次扫描数据集,这将导致ID4算法费用的上升,有时利用ID4算法处理增量数据集的费用还要高于利用ID3算法重新构造决策树所需要的费用。另外ID4算法构建的决策树与用ID3重新构建决策树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从全局来看,ID4得到的决策树并不是全局最优。总之,由Schilimmer和Fisher提出的ID4算法虽然适应增量数据集的需要,可以递增式地构造决策树,但是由于它多次重构决策树的方法以及昂贵的构造费用并没有被广泛地接受。

3 ID5R算法介绍

本节将介绍另一个增量算法,ID5R算法,对于给定的训练样本集,使用ID5R算法可以得到与使用传统的ID3一样的决策树。跟上面介绍的ID4算法一样,ID5R算法中也在每一个节点保存着重新计算信息增益值所必须的信息,也就是属性值类别计数器。但是在改变测试属性的方法上与ID4算法不同,ID4算法舍弃了原有的子树重新构建子树,而ID5R算法只是更改原有树的结构,这种重构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种叫做上拉(Pull-up)的树操作,可以最大的保护原有决策树的结构,并且把具有最大信息增益的属性上升到当前节点,优点在于重构树的时候只需要重新计算正类和反类的样本数,而不需要再次扫描训练样本。

ID5R决策树的结构定义:

1)叶节点包括:

(1)一个分类名称;

(2)被这个叶节点分类的样本集合:

2)非叶子节点包括:

(1)一个测试属性,还有跟据这个测试属性的不同取值所得的分支决策树,以及在每个可能属性值上正反样本的个数;

(2)未被测试的属性集合,以及在每一个可能的属性取值上正反样本的个数。

上述定义来自于文献[3],其中的非叶子节点也可以看做就是包含其分支和本节点的属性值类别计数器,在此结构的基础上,给出ID5R的算法:

算法2:Update_decision_tree_ID5R(decision_tree,samples)

输入:一棵决策树和新增的样本

输处:更新的决策树

1)如果树为空,则定义为未扩展形式,将类名设为这个样本的类名称,当然这个类只包括这个单独的样本;

2)否则,如果这棵树为未扩展形式,并且包含的样本来自于同一类,则将新样本添加到原有的节点中;

3)否则

(1)如果树是未扩展形式的,则另外展开一层,选择一个测试属性作为根节点的属性;

(2)对于当前节点的测试属性和非测试属性,更新其属性值类别计数器;

(3)如果当前节点的测试属性并不是具有最高信息增益的属性:

a)重构树,使具有最高信息增益的属性作为根节点;

b)除了将要在过程3d更新的子树,其他的都要递归的用最好的属性作为节点的测试属性重建子树;

(4)沿着分支根据样本中出现的测试属性的值递归的更新当前决策节点下的树。

上述即为ID5R决策树增量算法,如果决策树为未扩展形式并且样本都来自于同一个类,则把样本都加入到这个节点的集合中。否则将这棵树展开一层(因为此时没有正类反类的计数,故可随机的选择一个测试属性),并且属性值计数数组同时得到更新。如果测试属性不具有最高信息增益,则需要重构树,使得当前的测试属性具有最高信息增益。如果一棵树被重构,则会在更新数的过程中递归的检查这个节点的每一个子树。在必要的时候也重构子树,这样就使得,每一个节点的测试属性都具有最大的信息增益。

下面给出ID5R算法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上拉(Pull-up)算法的过程

算法3:ID5R_Pull_up

1)如果被上拉的属性anew已经到了根节点,则停止。

2)否则

(1)把每一个直接子树的anew属性递归的向根节点上拉,在选择anew作为测试属性时,必要的话将未扩展形式的树改为扩展形式。

(2)调换这棵树,将anew作为根节点,之前的根节点aold作为每一个直接子树的根节点。

上述重构决策树的算法可以将期望的测试属性提升到根节点,定义一个节点的直接子树为将其子节点当做根的子树。对根节点进行置换,树的第0层和第1层的顺序改变,造成树的第2层节点的重组。因为第0层的属性值类别计数器在树的更新过程中已经被更新,但是第2层还没有被触及到。只有第一层节点的属性值类别计数器要被计算更新,并且可以直接从第2层节点的属性值计数数组计算得到,之后树的更新过称将会递归的完成。新增一条记录,若上拉w层,则算法复杂度为O(wbp-1),否则复杂度为O(bm)。(b为每个属性最大可能的属性个数,m为原决策表属性个数,p为未上拉前节点所在的层数)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之中往往采取对所有的初始数据集使用ID3算法,对增量加入的样本点采用ID5R算法进行增量学习,这样做可以大大减少计算量,提高效率。

4 总结

ID5R算法是建立在ID4的基础之上的,相对来说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原先的ID4算法也有一些优点是ID5R算法无法继承的。ID4算法选择性的利用了原有的规则集和决策表,使用树结构表示规则,搜索和匹配速度快。但是规则前件集中,样本正确识别率低,对不确定性记录处理能力差。ID5R算法学习能力强,保证生成和ID3相同的判定树,但是上拉过程复杂度高,判定树生成代价高,在工程实现中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最后我们以文献[4]中提出的增量决策树构造方法应该满足十二项标准结束讨论。

1)增量算法构造决策树的费用应该低于重新构造决策树的费用,这里所说的增量算法构造决策树的费用不是指全部的构造决策树的费用,而是特指数据集发生增量变化后,更新决策树需要的费用。

2)更新增量决策树的费用应该与生成原先决策树的训练数据集无关。

3)增量决策树的构造只与新增的样本有关。

4)增量算法能够处理标称属性和数值属性的样本数据集。

5)增量算法可以处理多值类主属性的数据集,而不只限于二值属性。

6)增量算法可以处理前后不一致的训练数据集。

7)增量算法在选择属性时,应该能够避免偏向属性取值较多的属性作为分类属性的缺点。

8)增量算法在时间或空间上要能够高效地执行。

9)增量算法能够处理缺失的数据。

10)增量算法应该具有一定的抗噪性。

11)增量算法应该适应分而治之的交叉数据集的训练。

12)增量算法能够处理包含连续属性数据集的分类。

早期的ID5R算法只能满足前三项标准,至于第四项要求ID5R算法只能处理标称属性,而其余的八项ID5R算法都不能满足。随着近些年决策树算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Utgoff1994年提出的ITI算法,很好地解决了包含数值属性的数据集的分类问题同时还可以对连续的数值属性进行离散处理,然后再进行分类。随着增量算法的不断发展,上述十二项要求不断地被满足,增量算法也会日臻完善。

摘要:决策树算法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传统的ID3算法并不能满足增量学习的要求,增量决策树算法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该文引入了属性值类别计数器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ID4算法和ID5R算法,并在最后加以比较。

关键词:人工智能,增量决策树,ID3,ID4,ID5R

参考文献

[1]Tom M.Machine Learning[M].曾华军,张银奎,译.2007:40.

[2]Schlimmer J C,Fisher D.A Case Study of Incremental Concept Induction[C].Proceedings of the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1986:2-3.

[3]UTGOFF P E.Incremental induction of decision trees[M].Machine Learning,1989:161-186.

基于增量的预测预报方法 篇9

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若我们通过大量的历史和当前资料可提前知道未来,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预测预报在我们的宏观决策、工作、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大家熟悉国家宏观经济预测,就是根据历史环境和当前形势,预测未来一年甚至几年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速度;天气预报、台风预测预报为我们的出行、农业、防洪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股票走势预测分析是每个股民进行投资理财的重要依据;同样,预测预报在银行、保险、电信等行业也有大量的应用,包括如何留住老客户,发展高端顾客,制定什么险种等。因此,无论对国家、政府、企业、个人而言,预测预报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二、预测预报的基本原理

预测预报就是通过对过去、现在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和挖掘,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预测预报的基本原理就是收集整理一个长系列、完整的数据,并应用适当的数据预测模型,从而得知其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规律。预测预报的步骤一般分为:首先对历史、当前数据进行收集、抽取、清洗、转换和补缺等工作;然后选取适当的预测模型进行训练,从而得到合理的参数;应用该模型不断地检验和修正,若该模型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则需要重新选择模型,再进行训练、检验和修正,直至找到误差满足使用要求的模型为止;最后利用该模型和参数进行预测预报。下面以水文预报为例,讲述两种预报方法并进行对比,说明在特定环境下,基于增量的预测预报方法的重要性。

水文预报是水文学为经济社会服务的重要方面,其中一种方法以水文学概念为基础,对径流的产流过程与河道演进过程进行模拟,从而进行流量过程预报的过程驱动模型方法以及基本不考虑水文过程的物理机制,而以建立输入输出数据之间的最优数学关系为目标的黑箱子方法,即数据驱动模型方法。

三、直接预测预报方法

直接预测预报方法就是直接将结果作为因变量的预测预报方法。如要预测预报平望站次日水位,从地图和水流方向分析,将与平望站相关及相近站点的水位、降雨和潮位数据作为自变量,同时也考虑到历史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经相关因子和相关系数分析得出平望站次日的水位与平望、陈墓、太浦闸下、嘉兴当日的水位,陈墓、瓜泾口、嘉善、□直、南浔、平望、商榻、王江泾当日的降雨以及米市渡当日的平均潮位关系比较密切。因此,选定这些站点的水位、降雨、潮位的历史及当日数据作为输入,如表1:

利用带自回归误差的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预测预报,平望站水位预测误差范围统计表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水位预报误差在0.03米以内的准确率可达88%以上;再从水位峰值处的误差进行比较,除了几个数据误差比较大外,大部分误差控制在0.03米以内,如表3所示。所以此预测预报方法在实际中可以使用。结合预测结果和实际值可以画出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对比曲线,如图1所示:

四、基于增量的预测预报方法

尽管这种直接预测预报方法准确率较高,但并不是所有情况都能适用,例如在太湖浙西地区,除流入太湖的三个水文站(长兴、航长桥、杨家埠站点)外,其余的都是其上游地区的雨量站,而这三个水文站都是直接入湖,彼此之间不存在上下游关系。然而,浙西地区下了雨,若能及时掌握流入太湖的流量,对防洪调度极其重要。图2是太湖浙西地区部分流量站和雨量站分布示意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若要预测预报长兴站次日的流量,只有长兴站当日、历史流量数据,以及其上游所有雨量站的当日、历史的降雨数据。若也利用上述相关因子、相关系数分析方法,找到与长兴站流量关系较密切的站点及相关因素,如表4:

通过利用带自回归误差的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预测预报,其预测预报结果与实测数据误差很大。再使用线性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来直接预报,其结果在峰值处误差还是很大,如图3所示:

这样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是不能采纳的。我们再分析一下,预报长兴站次日流量的自变量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只有长兴站自身的流量和一些站点的雨量,而没有其他站点的流量,也就是说,仅靠这些自变量很难直接预报长兴站的流量数据。在当前没有其他更多数据可用的情况下,通过这些自变量可能对长兴站流量产生何种影响的分析,其实降雨最可能引起长兴站流量差的变化,即若相关站点最近降雨多,那么长兴站流量增加就多,反之则增加少。

带着这种思路,将长兴站当日的流量减去前一天的流量所得的差作为因变量,重新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如表5:

(流量增量为add,cx_q_24为次日流量,cx_q为当日流量,其余为雨量)

当天的数据减去前一天数据的差称为增量。基于增量方法就是将增量作为因变量,先对增量进行预测,将预测的结果加上前一天的数据就得到我们所要求的数据。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先预报长兴站次日流量比当日流量的增量,然后将增量加上该站当日的流量,就是次日的流量。利用基于增量的预测预报方法,其预报准确率相当好,如表6所示,其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对比图如图4所示。

五、结论

一般而言,预测预报都是对要预测的结果作为因变量,将预报模型直接使用,将其相关站点的相关因素作为其输入自变量,整体而言,在数据比较齐全、完整、系列足够长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能取得比较理想的预报结果。但当因变量(如长兴站次日流量)没有其他站点相同因素(流量)作为输入,而只有其他站点的其他相关因素(如降雨量)作为自变量时,利用基于增量的预测预报方法将能取得良好的期望。从表6和图4可以看出,基于增量的预测预报方法在这些特定环境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提高预测预报精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北京金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水资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R].2007.12.

[2]孙洪林,张奕滔,余达征.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水位预测分析[J].水文.2008水利信息化专辑,第28卷,增刊.

[3]王文,马骏.若干水文预报方法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5.25(1).

关注企业出口“增量不增利”现象 篇10

一是国际市场需求骤降形成的低价营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外需市场一度严重萎缩, 我国企业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嘎然而止。以某市为例, 自2008年10月份以后, 企业出口一路下降, 同比增长由当月的48.6%下降到2009年底的-21.7%。严峻形势面前, 地方政府和企业把市场开拓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 坚持“让利不让市场”, 以确保出口稳定增长。如某汽车配件生产厂家为维护现有市场, 适当下调产品价格10%左右, 确保销售收入和出口订单增加。同时, 由于国际需求不足, 市场处于买方地位, 不少出口企业不得不接受国外进口商的降价要求, 如某企业2009年出口大豆蛋白价格较危机前下降了18.9%。进入2010年, 随着外需市场逐步回暖, 产品价格并没有与出口量一起呈现“量价齐升”, 价格增长缓慢甚至还保持在危机时期水平。如某企业今年上半年出口2900万美元, 与2009年和2008年同比分别增长52.6%和107%, 但是由于价格因素致使企业出口利润率与危机前相比下降将近1个百分点。

二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形成的汇兑成本。虽然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为稳定, 却对欧元、英镑等汇率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今年6月30日与2008年同日相比, 人民币对欧元、英镑中间价分别升值23.63%和25.36%。同时, 经济危机使得周边国家货币贬值趋势加强, 印度卢比、韩元等经济体货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较大幅度贬值, 从而间接影响人民币对这些国家货币的升值。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企业换汇成本上升, 出口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下降, 如果继续维持原有价格不变, 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据某纺织企业反映, 企业目前出口利润率仅为5%, 倘若人民币升值1%, 企业出口利润率将减少3个百分点, 对出口订单的影响在20%以上;若升值5%, 将影响40%的接单量。据某木器出口企业统计, 2010年上半年与2008年同期相比, 因汇率变动, 企业出口利润下降了2.9%。通过调查, 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 多数企业只能被动应付, 仅仅靠预收货款或即期结汇, 缺乏对汇率风险的深入认识, 银行开发的避险工具难以得到有效推广。

三是出口产品低质化致使国际定价权缺乏。调查显示, 目前虽然出口增长势头强劲, 但是增长的动力仍然是粗放型增长, 增长的特征是资源和环保成本大、产品附加值低, 缺乏国际领先的绿色环保要求, 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少。据统计, 某市70%以上的企业属于初级产品制造业, 是以低附加值和低价格的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群体。特别是一些加工贸易企业, 外商看重的是国内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经营成本, 企业赚取的只是加工费用, 对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甚微。尽管一些出口企业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但是产品处于价值链的底端, 议价能力缺乏问题突出, 在国际贸易中只能被动接受他国定价, 而外国厂商为获取更高的产品附加值, 压低产品价格, 导致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难以保障。调查发现, 有相当多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依靠国家出口退税。如某出口玉米淀粉的企业, 其每年出口退税额占出口利润的62.5%, 今年7月15日国家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后, 当年将减少其出口退税收入29.7万元人民币, 出口利润率减少3个百分点, 大幅降低到2%左右。

四是生产成本增加成为制约利润增长的又一因素。一方面, 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以某纺织企业为例, 该公司所用的棉纱线,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呈上升趋势, 今年上半年分别比2008年和2009年同期上涨60%和33%。原材料的上涨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 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另一方面, 劳动合同法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在雇佣、工资、保险、补偿等各方面的行为, 使得用工成本大幅提高。以某出口汽车刹车片的企业为例, 2008年每套刹车片的劳动成本为3.3元, 而2010年则上升到了3.6元, 以月生产150万套计算, 企业月增加的的劳动成本就达到了45万元。某企业反映, 与2008年上半年相比, 工人工资上涨使企业利润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

“增量不增利”,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弊端, 企业虽然获得了增量, 但是却失去了应得利益。同时, 也会增加贸易摩擦的系数, 给一些国家采取反倾销等贸易壁垒政策提供了借口。当前外需恢复明显的状况下, 涉外企业要切实改变“增量不增利”现象, 按照国家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工作要求,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实现“量价齐升”, 使我国真正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

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产品出口结构, 促进出口质的提升。涉外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出口的目的不在于换回外汇, 而是通过出口能够获取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资源, 并以此促进自身竞争能力的提高, 通过“出口——进口——出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为此, 要积极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 主动从以价格竞争向以品牌和企业综合实力竞争转变, 逐步淘汰那些技术含量低、技术溢出效应不高的行业和企业, 以国际市场为导向, 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 从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入手, 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 扩大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 努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实力雄厚的品牌形象。同时, 要注重发挥进口在提高经济运行质效、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中的作用, 以进口带动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使出口实现“版本升级”。

二是加强对汇率变动的跟踪研究, 主动应对和防范汇率风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汇率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人民银行今年6月19日表示, 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有助于推动出口企业主动结构调整,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 但是也加大了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 给企业防范汇率风险带来一定困难。作为涉外企业, 要密切关注全球和我国宏观经济走势, 跟踪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化情况, 根据市场预期采取应对措施。金融机构也要积极引导企业逐步提高对汇率变化等外部风险的抵御能力, 充分运用金融产品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促进企业在发展中防范风险, 在防范风险中做优做强。同时, 各涉外经济职能部门加强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和对汇率走势的研判, 进一步延伸服务领域, 扩大服务范围, 加强与涉外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 及时将汇率变动趋势及影响传达给企业, 指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 把握机遇, 防范风险, 建立健全与企业共同应对汇率风险的防控机制。

三是立足内部挖潜, 强化成本管理。在当前各类生产成本较高的情况下, 企业要强化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力争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一要降低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 实现物化劳动的节省。在当前部分原材料价格高涨的情况下, 企业要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 制定先进合理的材料消耗指标, 并不断地使其向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接近, 从而保证成本的降低。二要提高劳动效率, 实现活劳动的节省。劳动力成本是产品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单位时间内, 劳动效率越高, 生产出的单位产品价值中所包含的活劳动耗费就越少, 单位产品中的盈利就越大。因此企业要在开展增产节约, 节能降耗的前提下, 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增产的前提下, 实现成本的节约。三要提高产品质量, 实现时间的节省。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观念, 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在一定的时间内多生产质优价高的合格产品, 避免过多的不合格产品, 从而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消耗, 客观上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是加大对出口型企业的金融支持。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外贸龙头企业、出口品牌企业、高新技术等出口企业, 以及有订单、有市场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及外贸企业特点, 积极开发适合企业发展的贸易融资新产品, 不断降低贷款门槛, 拓宽抵押担保范围, 简化企业融资手续。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 灵活运用承兑、福费廷、出口发票融资等多种融资形式, 支持进出口企业的发展。

五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出口企业应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 着力开拓新兴出口市场, 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 尽量减少对某一国市场的过度依赖, 防范市场单一而造成的定价风险。同时, 也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市场, 发挥好国际、同内两个市场在原材料、销售、生产等方面的比较优势, 统筹运作, 科学发展,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盈利能力, 努力做优做强。

参考文献

[1]徐剑明:当前我国外贸出口增量不增价现象探析.《对外经贸统计》, 2004年第2期

巧用“增量资金”参与抄底 篇11

利用“增量资金”参与“熊市抄底”有三条底线必须坚守:一是资金性质,任何通过借贷获得的资金,以及自有资金中有明确用途的资金都不适合投资股市,包括参与“熊市抄底”;二是适投比例,普通投资者只要用三分之一的闲钱参与“熊市抄底”即可,最多不宜超过二分之一,切忌拿出全部闲钱参与“熊市抄底”;三是抄底时机。最佳时机是“熊市”——大盘和个股持续、大幅下跌后。

在明确以上“三大底线”、做好各项准备基础上,能否确保“熊市抄底”的成功,还取决于品种和策略的选择是否正确。从表面看,“弃弱择强”——买入当时阶段涨幅大、技术形态好、趋势向上、带量上攻的“强势股”,包括新上市、被哄抢的新股似乎是较好的选择,但实际上,不少当时表现突出的“强势股”在随后的走势中表现并不佳,有的还领跌大盘和个股。因此,“弃强择弱”——卖出当时阶段涨幅大、技术形态好、趋势向上、带量上攻的“强势股”,选择“弱势股”进行反向买入也是较好的选择。结果表明,此法操作不仅能有效回避一些股票的大幅下跌,而且极有可能取得超出预期的不俗收益。

至于“熊市抄底”的策略,一般可通过“三比三看”予以选择:一是比涨跌幅度,看谁跌幅深。一般应在具有可比性的熟悉品种里选择阶段跌幅大、涨幅小的品种作为“熊市抄底”的首选品种;二是比流通盘子,看谁最适宜。待买股票的流通盘一般在1亿股至3亿股之间较为合适,盘子太大或太小都不是“熊市抄底”的最佳品种;三是比区间表现,看谁潜力大。在符合以上条件基础上,若待买品种横盘时间长、主力吸筹足、散户跑得多则更好。通过“三比三看”,一般都能回避看似强势的“风险股”,及时捕捉看似弱势的“潜力股”。

“熊市抄底”也需注意处理“风控逐利”关系,具体技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抄底逐利的同时只承担机会大的风险。譬如,当大盘和个股持续大幅下跌后,投资者普遍亏损、入市意愿不强的情况下存在的抄底风险看似很强实则不大,这种风险便属于机会大的风险,值得理性的投资者适当承担。

二是在抄底逐利的同时只承担有价值的风险。譬如,一些阶段性涨幅巨大的品种,虽然在当时仍存在继续大涨的可能,但同时也存在获利回吐、短线暴跌的可能。追涨买入这样的“暴涨股”所要承担的风险,对于秉承价值投资理念、本着稳妥操作原则的投资者来说,显然属于无价值的风险。因此,在“熊市抄底”过程中所应承担的当然是那些有价值的风险,而不是相反。

三是在抄底逐利的同时只承担可承受的风险。对于有些投资者来说,有些风险虽然机会很大、也有价值,但却难以承受,这部分投资者对于这样的风险在抄底时也须引起注意、尽量予以回避。只有在准备买入股票前,就已做好承受风险的准备且有能力承受的情况下,才可在承受相应风险的同时去搏取抄底逐利的机会。

吸引股市增量资金的对策分析 篇12

关键词:股市,增量资金,对策分析

回顾中国股市大盘历史, 基本是是涨少跌多, 总体缺乏收益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 能在经济上领舞世界, 而在被喻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其表现却熊冠全球, 中国股市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严重相背离。股市成交量严重萎缩, 市场信心遭受极大的打击。中小投资者之所以远离股市, 是因为股市投资与收益不成比例, 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保护问题绝不仅仅是投资者个人的问题, 也涉及到证券市场每个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更关乎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甚至是影响国家经济金融投资环境的大问题。因此, 深入研究中国股市缺乏资金的原因, 提出吸引投资者资金入市的建议, 对于适应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发展变化, 调整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目前相关的研究结果看, 在研究我国股市目前的资金状况方面:张效梅 (2012) 从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这个原因开始, 依次对政府对国际经济形势调控反应迟缓, 再上市公司质量欠佳, 机构投资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李智 (2012) 从简述国际以及国内股市起源开题做了一个科普性的描述, 简述了中国股市现阶段股指运行状况, 预测了A股将来的发展方向。在研究股市资金缺乏的原因方面:朱敏 (2013) 通过分析同比环比等历史数据得出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股利分红政策并不利于证券市场发展与投资者投资的结论。张培源 (2013) 将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相关性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其主政府职责的重叠必然使得行政权力不可避免过度介入股市, 导致股市不稳定, 打击了投资者入市积极性。何大安、苏志煌 (2013) 也从宏观层面上进行分析认为股市涨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时空的制度安排和市场机制所决定的资金与筹码的供求关系;并得出了GDP波动与股市涨跌在长期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但在短期内有时并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的结论。在吸引资金入市的建议方面:付丽丽 (2013) 在对比了国际证券市场的退市程序后, 认为我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制定的退市程序还存在不足, 并对《证券法》第62条规定针对上市公司退市程序提出了整改完善意见和建议。

从以上的相关文献看, 其侧重点主要集中在研究我国股市的资金状况, 资金缺乏的原因等方面, 并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股市引资问题的相关对策, 而吸引投资者资金投入和良好收益, 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资金的良性涌入是重振股市的最重要的核心环节。本文将在分析中国股市资金现状的基础上, 深入探讨股市资金缺乏的的原因, 并从如何提高投资收益、加强股市基本制度建设及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近年来中国股市总体收益及投资者资金参与股市概况

(一) 近年来中国股市总体收益概况

自2007年的6124点历史高位以来, A股熊市已经整整持续6年, 多数股票跌幅在70%以上。中国股市持续低迷,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GDP以每年超过8%增速发展, 但是中国股市在全球股市却排名倒数第一, 中国股市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背离。从2013年股指情况看, 上证综合累计跌了5.25%, 全球排名倒数第三, 连续第四年跑输全球。上证指数也一直挣扎在2000点边缘, 迄今为止已6次跌破这一点位。据新浪财经网站发布的《2013年股市投资者生存状况调查》显示, 2013年投资者大面积亏损, 占比达到65%, 其中26.3%的人亏损20%~50%, 有7.5%的人亏损80%以上。有11.2%的人盈亏基本持平。仅有22.6%的人成功实现盈利。

(二) 投资者参与股市情况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统计年鉴2013》统计数据, 投资者2013年全年新开股票账户约492.9万户, 较上年减少约63.31万户, 同比减少约11.38%。其中, 新开A股账户491.27万户, 较上年减少63.66万户。截至2013年底, 期末股票账户数约17517.64万户;其中, 期末A股账户数为17263.38万户, 比上年增加451.96万户, 增长2.69%;公司核实、申报的休眠账户数为4270.49万户。股票账户去除休眠账户后的有效账户数为13247.15万户。由于股市投资收益低下, 投资者选择了离开股市, 通过银行理财、信托, 或者通过民间借贷等方式来实现资金的收益。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登记结算统计年鉴2013

二、股市资金缺乏的原因

(一) 股市投资运作的资金机构发展存在滞后性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公共机构资金能否进入证券市场以及如何进入证券市场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公共机构资金投资运营从长远来看需要进入证券市场, 但是, 由于我国目前公共机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投资运营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导致公共资金入市缺乏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而法律、法规的欠缺, 也使公共资金在证券市场投资运营中常常出现监管不到位, 容易发生挪用、侵占等现象, 甚至引发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从法律规定上看, 现有分业监管的制度框架阻碍了机构资金入市的进程。我国法律规定机构公共资金必须分层次, 监管机构设置门槛。银行方面, 目前为止我们仍执行2009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禁止个人理财资金投资二级股票市场或相关证券基金, 以及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此外,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分割, 养老金入市问题还有待制度的完善。

(二) 股市投资回报率低

1. 股利分配水平低, 资本利得收益少。

股票投资收益是指投资者从购入股票开始到出售股票为止整个持有期间的收入, 主要由股息和资本利得组成。股息指上市公司从提取了公积金、公益金的税后利润中按照股息率派发给股东的收益, 有现金红利和红股两种形式。资本利得是指股票持有者持股票到市场上进行交易, 当股票的市场价格高于买入价格时, 卖出股票时的赚取差价收益。

中小投资者之所以远离股市, 是因为股市投资与收益不成比例, 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从股市分红方面分析,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统计年鉴2013》, 2013年我国A股发行现金红利总额仅为5282.90千万元。而2013年沪深两市交易总额约229886.07亿元。我国A股整体市场分红总额仅占交易总量的0.23%。同时分红占当年利润比例和用股息率来衡量的投资回报率也很低, 长期在1%以下, 即便是代表了A股最核心的沪深300指数公司, 其相对于社会公众股东加权平均的股息率也只有1.62%, 仅为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的46.29%, 或10年期国债利息的46.15%, 而境外成熟市场成份指数乃至整个市场的股息率一般显著高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或10年国债利率。另外,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例大约为24%, 也显著低于成熟市场的40%。并且, 2010年至2012年, 境内实施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家数占比分别为50%、58%、68%, 就是说在2012年, 中国有将近1/3的上市公司不派发现金股利, 虽然证监会极力推动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 2013年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继续增加, 但投资者已被过度伤害, 入市获取股息的意愿也不高。

从资本利得看, 上证股指从2007年的高点6124回落至今, 已经在2000-2600区间波动了近4年, 目前仍处在2000点低位附近, 很多股票亏损严重, 资本利得为负。

2. 证券交易成本负担重。

证券交易支出主要由手续费, 由印花税、佣金、过户费组成。印花税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 在股票 (包括A股和B股) 成交后对买卖双方投资者按照规定的税率分别征收的税金, 其收费标准是按A股成交金额的1‰进行单项收取;佣金是指投资者在委托买卖证券成交之后按成交金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给券商的费用, 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券商佣金的平均水平为0.7‰;过户费是指投资者委托买卖的股票、基金成交后买卖双方为变更股权登记所支付的费用, 沪深A股交易按照成交金额的为0.6‰双向收取。根据统计资料。2013年沪深两市交易总额约为229886.07亿元, 按此计算, 投资者所付出的成本约为459.77亿元人民币。而2013年我国A股发放现金红利总额约为528.9亿元人民币, 投资者想要从股市获利仅能够依靠股票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差价收益。

(三) 对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力

我国证券市场中中小投资者的占比任然较高, 同时中小投资者还通过购买股票型基金间接进入股票市场。没有中小投资者的积极参与, 上市公司就会失去融资支持。然而中国股市重融资轻投资者的特点非常突出, 投资者保护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中小投资者利益经常受到侵害。

1. 监管存在滞后性和弱效性。

尽管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大了对欺诈与操纵的打击力度, 但行政监管往往是事后监管, 监管存在显著的滞后性和弱效性。从违规行为的发生到监管机构做出处罚, 往往历时弥久, 监管行为即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对违规行为处罚显得过轻, 即弱效性。监管力量相对有限, 而调查费用不菲, 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 成为漏网之鱼, 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 铤而走险。实际上, 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却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 并无过错的中小股东往往受害最深。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违规公司的高管人员处罚过轻, 弱化了监管效果。

2. 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问题突出。

在公司治理领域, 存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第二类代理问题, 大股东可以利用手中的控制权及信息优势来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大股东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主要方式有: (1) 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 即利用协议定价与其存在利害关系的关联方进行交易, 将公司资产或利润转移到控股股东或其子公司。 (2) 上市公司资源被非法占用, 如控股股东以低成本或无偿使用公司资金, 委托贷款, 拖欠业务款。 (3) 上市公司非法为大股东提供担保、抵押等, 上市公司因此承担了异常高的风险, 相当部分的上市公司不会对此项进行披露。 (4) 大股东虚假出资, 欺骗中小投资者。大股东不履行出资义务, 反而享有决策权, 这不仅动摇了上市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 更误导了中小投资者的决策。 (5) 上市公司披露虚假的财务报告欺骗广大中小投资者。中小投资者知情权得不到保证。因为中小投资者不能随时掌握企业真实的经营与财务状况, 所以往往在没有相应回报的条件下承受了高风险, 以致投资失误, 经济损失惨重。

3. 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的投资者教育机制刚刚起步, 投资者诉讼机制和赔偿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并发挥作用。证券市场民事赔偿制度的主要诉讼形式有两种, 即投资者集团诉讼制度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国际上, 投资者集团诉讼一般都由专业的诉讼律师牵头召集, 从开始策划到诉讼结束, 律师几乎全程包揽, 甚至代垫案件受理费, 投资者从签署全权委托代理协议至案件结束几乎不用操任何心。如果胜诉, 只要从获得赔偿的金额中支付一定的代理费用, 如果败诉, 则可能会在代理协议中有免交代理费的条款。因此, 投资者集团诉讼制度形成了对证券违法行为的一股强大的监督力量, 该制度已成为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极其有效的法律制度。从我国情况看, 投资者集团诉讼一般做法也是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代理发起, 但是, 由于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规定了受害人必须进行权利登记, 法院必须进行权利登记的公告 (当人数不确定时) , 如果该案被受理并得到胜诉的判决, 则判决效力只对那些进行了权利登记的受害人有效。这样的规定, 使得诉讼标的相当有限, 对违法者的惩戒作用大大削弱。

(四) 相关制度建设不到位

1. 退市制度。

良好的退市规则是股票市场发挥市场机制, 进行优胜劣汰的保证。在我国《证券法》中已经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终止交易 (退市) 的制度和条件, 但一直没有很好地执行, 而且要退市的公司利用“壳资源”进行“重组”, 变成“好公司”, 因此垃圾股摇身变凤凰的情况比比皆是。而且, 上市公司退市设计众多投资者的利益, 一旦终止上市意味着持有这些股票的投资者将失去在主板交易这些股票的机会, 这给投资者的利益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2. 信息披露制度。

保护投资者利益, 最重要的是给予他们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 让每个人都具有公平的投资机会和均等信息。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及时性,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 是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严重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违规行为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上市公司对重大事件的披露总是迟延于股价波动, 中小投资者不能及时获得信息, 不能及时调整投资决策, 并因此遭受了损失。

3. 股票发行制度。

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但还不够, 只有把上市发行制度改透了, 才是市场化的根本。应继续改进和完善股票发行制度。现行的新股发行监管行政化, 是导致沪深股市百弊丛生的根源, 因此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市场化, 但由于我国市场定价机制还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新股发行市场化的执行也很困难。其中关键的问题是, 符合基本上市标准的企业上市, 应该由谁来决定?是投资人, 还是监管部门?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吸引增量资金入市的建议

(一) 调整股利分红政策, 增加现金分红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存在的状况是:不分配现象普遍、现金红利比例较低而股票股利分配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再筹资成为股利分配的直接目的、股利分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上市公司普遍缺乏连续和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原因复杂多样, 应采取多元化的制度机制促使股利分配理性化。

1. 限制上市公司不分配。

我国对于那些有累积盈利而又不分配的公司, 必须强制其披露不分配的具体理由, 限制公司通过过分保留盈余进行内部筹资, 当公司每股未分配利润达到一定标准后, 必须向股东支付现金股利, 配股比例必须与历年分红分配比例直接挂钩, 既促进企业募股资金利用效率、强化分配意识, 也保障投资者的合理回报。

2. 提倡现金分红方式。

从全球范围的公司实践来看, 现金一直是公司最主要的股利支付方式, 股票回购等非现金股利支付方式并不具有普遍性, 我国应当引导上市公司制定以现金为主的分红政策, 尽管目前证监会已经有了相应的要求, 但由于是任意性规范, 效果如何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3. 鼓励上市公司形成均衡的股利分配政策。

上市公司应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特点和发展的生命周期来制定均衡的股利分配政策。

4. 针对我国股权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的实际特点, 限制股本扩张比例。

将配股比例与分红比例挂钩, 降低企业的股本扩张速度, 保持公司每股收益的稳定增长, 对于业绩突出、成长性高而股价较高的公司, 允许通过股票分割来增加发行在外股票数量, 降低股票市价, 增强股票的流动性。

5. 加强对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的保护。

本着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兼顾, 股东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平衡的原则, 对公司过度分配或不合理的不分配做出限制, 如规定公司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和留存利润, 必须与公司发展和实现股东利益具有必要性和相关性, 否则公司不分配股利或只分配微薄的股利即属不当等。董事会在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 须以公司利益为目的, 平等对待所有股东。

6. 明确股票股利的价格。

以股票作为股利支付的方式, 需要明确每股的价格, 这一价格不同于每股的面值。因为股票股利实质上相当于公司将现金分配给股东, 然后公司增发新股, 由老股东以其所分配的现金认购, 公司可能以等于面值的价格增发新股, 但大部分情况是以高于面值的价格增发新股。我国在发放股票股利时, 不考虑股票的价格, 均按股票的面值来计算。由于股票的发行价格和二级市场的价格均远高于面值, 所以, 按照面值来发放股票股利会造成公司股份的过度扩张。因为一元钱的现金在市场上根本无法购得一股, 所以发放股票股利比发放现金股利更受市场的追捧。国际上一般规定股票股利的每股价格。

(二) 改善资本市场现有资本金结构

除了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基金以外, 还应该大力推动其它机构投资者进入股市, 包括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公司等的入市, 鼓励其多元化发展;同时适当加快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QFII) 的引入, 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比重, 实现机构投资者结构的均衡发展。一方面, 稳妥推进养老基金等长期资金入市。从全球经验看, 专业机构耍发展的核心是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 而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大多数资产是以银行存款形式存在的,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因此, 将养老保险金余额以及其他长期资金 (如房产公积金) 整合起来投入资本市场, 既为资本市场注入新鲜血液, 带来增量资金;又可避免资产缩水, 实现其保值增值。国家可以使用税收手段, 鼓励长期资金包括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和第三支柱的个人补充养老金投资进入市场。另一方面, 大力发展QFII等境外机构投资者。监管部门需耍降低准入门揽, 放松额度限制, 进一步加快QFII资格和额度审批速度, 在审批中坚持优先考虑长期资金的政策, 鼓励境外养老金等长期资金进入, 减少资金汇出入限制、扩大投资范围等, 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三) 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 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 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 证券监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高效率的证券监管是保障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1. 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制度。

(1) 确立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 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机构法律地位的条款和细则; (2) 加强立法建设, 增强证券监管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备性和配套性, 提高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3) 增强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强化法制内容的实效性; (4) 建立健全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实施机制, 杜绝有法不依的现象, 加大执法力度, 适应证券网络化和市场开放的发展趋势, 尽快制订适宜的相关监管规章制度。

2.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

加强证监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能, 建立健全派出机构监管绩效考评机制。重点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 增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制度建设, 切实搞好上市公司监管工作。

3. 建立并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1) 确立独立董事应有的社会地位, 提高独立董事参与上市公司最大决策的程度, 培育并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库; (2) 明确区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不同职责, 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的作用; (3) 加强关于独立董事的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监督,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外部环境。

4. 优化证券市场监管体制。

建立一个主体多元化, 结构多层次, 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高效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 逐步改变目前仅由证监会单方面垄断监管规则制订的局面, 缩小行政监管直接作用于市场的范围。让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自律监管主体来填补行政监管收缩后留下的空白, 强化自律监管对行政监管的制衡, 多方面约束并尽可能减少政府机构执法中腐败现象的发生。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以外, 值得一提的是, 对监管者的监督在我国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因此要努力推动监管的法制化和市场化, 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包括内部制衡机制和外部制衡机制, 保障公众及媒体的监督权力, 强化社会舆论监督。

(四)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1. 增加自愿信息披露, 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强制信息披露为主、自愿信息披露为辅构成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自愿信息披露是对强制信息披露的补充, 与之不存在替代关系。为了满足中小投资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上市公司不应止步于强制信息披露, 而应当扩大自愿信息披露的内容。

2. 监管机构统一信息披露内容。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监管机构应统一信息披露内容, 统一会计信息口径, 统一界定公开信息的虚假性、重大遗漏等, 增强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及时性、可比性、可靠性。

3. 突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并明确加大虚假信息披露的处罚。

扩大信息披露的内容边界, 把上市公司所有可以公开的信息, 如法人治理结构、市盈率、资产负债、重要财务指标和其他重大事项全部公开披露, 给投资者一个明确的信息, 这是促进上市公司真实披露信息的制度基础。

4. 加强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管。

主要是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外部监管, 赋予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公司以及证券市场自律组织等第三方中介机构更多监督权力, 充分发挥其作为第三方监管的作用, 增加监管的力度和透明度。这是促进上市公司真实披露信息的外在辅力。

(五) 完善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

1. 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

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教育, 尤其是加强市场风险教育, 有利于投资者熟悉市场、认识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 就像对适龄儿童进行系统的免疫接种一样, 打预防针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大有好处。

2. 资者诉讼机制。

投资者可以通过集团诉讼等方式, 对作出虚假信息披露的公司提起诉讼, 并且比较容易获得相应的赔偿。

3. 建立快捷的投资者赔偿机制。

国外的证券市场通常设有赔偿基金: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可以构建防范系统风险的缓冲机制, 由市场风险引起的损失可以得到有效赔偿。

参考文献

[1]李智.中国股市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金融市场, 2012 (12)

[2]张效梅.中国股市现状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12)

[3]何大安, 苏志煌.制度安排、GDP波动与股市涨跌[J].学术月刊, 2013 (7)

[4]张培源.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 2013

[5]朱敏.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红政策对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 2012

[6]付丽丽.论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再造[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 2013

上一篇:艺体素质教育下一篇:关于家庭暴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