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素质教育

2024-07-26

艺体素质教育(精选12篇)

艺体素质教育 篇1

兴城市南一小学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 原名柳城学院, 旧址位于兴城古城内。学校建筑面积18652平方米, 现有教学班49个, 学生2455名, 教师202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南一小学率先掀起了音乐教育改革的大潮, 历时三十几年, 经历了几代人的传承、几代人的坚守, 一路摸索前行, 使南一小学的艺术工作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

一、提升办学理念, 彰显学校特色

树教育之理想, 办理想化教育。以新课改为动力, 以创新为主线是推进我校体艺工作的手段、动力和源泉。

(一) 提升办学理念, 明晰办学思路。

一所学校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是要通过办学思路来体现的。我们认真总结了三十年的艺体教育经验, 决定秉承“厚德博学, 崇真尚美”的校训, 弘扬“唯美修身, 卓尔不群”的南一精神, 确立“艺润心灵, 美育人生”的办学理念, 坚持“立体美育塑艺教特色, 多元开放促全面发展”的办学策略, 提升学校艺体教育工作, 开启大美育教育的新航程。这一办学思路符合南一实际, 是南一办学特色的必然选择。我校的前三任校长, 留下的宝贵传统和经验都是被大家认可的。刘兴周老校长以他勤奋博学的学者风范和改革创新的胆识于1980年在国内首创小学音乐教改实验班, 历经10年探索, 总结出了音乐教育可以促进知识的沟通, 可以促进能力的迁移, 可以促进品格的暗化, 可以促进潜力的开发的教改经验, 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1年到2000年, 梁宝田校长以他务实严谨进取的工作作风将刘校长的教改经验发扬光大, 按序列开展了多班、多学科的以艺术特长教育为主线的教改经验, 总结出了“艺可启智, 艺可辅德, 艺可健体”的合格加特长的办学经验。刘校长的成功在于他为南一奠定了一个美育的基点, 梁校长的成功在于他把这个具有南一特色的闪光点进一步勾勒, 使之变成了一道令人们回味无穷的虹彩。2001年开始, 李久仁校长提出“以艺术教育为龙头, 实施学校大美育策略, 将美育纳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全员参与, 全过程实施”的办学思想。

前三位校长对艺术教育实验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这是南一人的宝贵财富, 是必须发扬光大的, 这样南一的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我们提出的“艺润心灵, 美育人生”的理念就是对艺体工作的传承和提升。

(二) 更新观念, 创新管理, 为艺体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1.观念更新。

认真解读我校艺体教育理念, 不外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使学生获得文学艺术知识与技能;二是培养与提高创造力与想象力;第三个层面是通过它将学生培养成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热情的人, 一个公正的人。这一层面也是艺体教育的根本目的。工作中, 我们坚持把握“两个主要原则”, “处理好三种关系”。“两个原则”:一是将艺体教育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学生, 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和艺术特长。二是以人格提升作为艺体教育的指向, 将正确的、具有时代先进性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渗透进艺体教育之中。“处理好三种关系”:处理好艺体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体现以美育德;处理好艺体教育同智育的关系, 体现以美启智;处理好艺术教育同体育的关系, 体现以美健体。

2.创新管理。

在多年的艺体教育工作实践中, 我们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机制, 做到“四落实”。一是组织落实。我们成立了由校长、主管副校长为组长、年部主任、学年组长和学科带头人参加的学校艺体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研究学校艺体工作。分三条管理线:第一条线是由校长主管——教导处分管——学科教师负责的教学管理线;第二条线是由社会力量承办的艺术学科教师任教的个性特长培养线;第三条是党支部——少先队—— 班主任——全体学生的艺体教育线。形成学校立体的艺体教育网络, 确保艺体教育健康有效向前发展。二是规划落实。既有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又有学期工作计划, 按照规划认真组织落实。三是研训落实。除了认真抓好校内自身的艺体教育教研活动外, 每学期我们邀请省内外的专家和学者来校指导或外出学习请教。四是考核激励制度落实。每学期末, 我们要专门进行考核验收, 评定等级, 并将结果计入教师业务考评档案。以此激励广大教师大胆实践, 开拓进取,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

二、整体构建, 全方位落实艺体工作

1.优化师资素质, 健全艺体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是做好学校艺体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校本着高起点定向、高标准培训的原则, 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得益于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把我市最优秀的体音美教师调入我校。二是吸纳全市新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体、音、美第一名的教师来我校任教,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三是通过校本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水平。在校内开展“结对子”“领路子”“打底子”“搭梯子”“拓路子”“用机制”“名师工程”等活动, 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 使一大批有艺体特长的教师队伍日渐成熟。“结对子”就是开展拜师学艺, 结对帮带活动, 实行导师制, 制定师徒目标责任制;“领路子”就是师傅上引路课, 徒弟上汇报课, 师傅把徒弟领进门做好扶持工作;“打底子”就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本培训、继续教育学习、骨干教师培训, 高一层次的学历培训;“搭梯子”就是大力支持青中年教师参加各类艺术大赛, 锻炼师能;“拓路子”就是采取多种途径组织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 与联谊校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用机制”就是公平竞争, 鼓励先进。每学期我们都开展校内优质课评比, 教学基本功竞赛和优秀论文评比等活动。四是学校投资为艺术教师开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组织艺体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通过“请进来, 走出去”, 让艺体教师开阔视野。五是引进艺体优秀爱好者来校指导, 丰富教师资源。

2.优化课堂教学, 找准切入点。

(1) 重视艺体学科课堂常规教学。

课堂是学校艺体教育的主要阵地。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开齐开足课程, 保证艺体教育开课率。艺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要凸显艺术的特色, 要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把学生都吸引到教学中来。为此, 我们积极探索“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研发艺体特色校本教材。

①探索“活力课堂”教学模式。

音乐课:探索出歌曲课、欣赏课两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起来、玩起来、想起来, 在欣赏过程中理解音乐内涵、体验音乐乐趣、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美术课 :“五步激趣”教学法, 以“激趣教学”为主线, 通过师生之间的趣味体验活动, 激发学生美术创作与学习的持久兴趣。体育课:“合作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的学习体验, 教师把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真正使学生获得体验的效果。

“活力课堂”的打造让学生对体、音、美学习充满乐趣, 也让教师受益匪浅, 十多位教师取得省级、国家级优质课称号。

②研发艺体特色校本教材和活动类教材。

我校在课程开发和教材研发过程中, 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对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填补和促进, 对深入研究学校艺教特色提供了技术支撑, 扎实地推进了学校品牌建设的进程。在校本教材研发中我们遵循立足本土, 挖掘深厚的学校文化底蕴,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教育优势、教育传统, 以学生发展为本, 编制了校本教材《快乐识谱》、《艺术形体课》、《陶艺》、《武术》等。

(2) 加强艺体学科科研。

注重以科研为先导, 依靠科研上水平, 向科研要质量。我校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当代学校美育发展研究”被确定为实验研究基地, 研究成果获得一等奖。《音乐创新能力研究与实践》课题获省科研一等奖。

2011年, 学校申报了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美育校本教材的研发与实践”, 希望通过学校美育研究, 找寻到适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审美教育途径和方法, 通过低中高学年段美育教材的实施, 让孩子们发现美, 感受美, 欣赏美, 从而创造美。

3.优化艺体活动, 拓宽美育途径。

(1) 选好载体, 抓好常规教育活动。如每年的重大节日纪念活动、校园艺术节、升旗仪式、两课两操两活动等系列活动, 都能从审美的意识出发, 陶冶学生思想, 升华学生的灵魂。

(2) 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 开展课内外的艺体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提出以下体艺实施项目供学生选择——体育类:跳绳、毽子、排球、跳远、空竹、羽毛球、乒乓球、太极表演、武术等。音乐类:唱歌、舞蹈 (民族舞、街舞、拉丁舞、健美操等) 、小提琴、二胡、笛子、巴乌、竖笛、手风琴、古筝、民乐、管乐等。美术类:儿童画、水彩画、素描、手工、根雕、陶艺、摄影、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等。

艺体项目的确定与学校特色相结合, 坚持传承和创新。形成了南一小学“班班有特点, 人人有特长”的艺体教育特色。为了延续保持南一小学的体艺教育特色, 我们五所学校合并后采取“老生老体制、新生新办法”, 达到49个教学班, 促进南一小学艺体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成熟, 做到品牌不丢, 特色更强, 质量不降。

全面开启, 全员参与, 班、校两级组队提升了师生的艺术品位。省内外的大型展演不仅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 更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 激活了学习情趣。

每学期学校都要在校内开展大型艺体活动, 为师生创设了广博的展示自我的空间。近几年来, 学校每年开展“校园星光大道”、“每周一歌”活动, 大唱国歌、队歌、校歌、班歌、校园歌曲;开展书法、绘画、剪纸等比赛活动。

(3) 以学生体能为基础, 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在南一师生的心中, 这不仅仅是几句口号, 而是他们人生的目标。让体育锻炼成为终身习惯, 这是南一师生的共同心声。为了让学校的体育活动更富有普及性、健身性、艺术性和教育意义, 学校体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积极筹划设计。除规定项目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和自编校操外, 有组织的拔河比赛、篮球比赛、冬季长跑、毽球比赛、拔河、篮球、拍皮球比赛等, 既培养了学生顽强拼搏、勇于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又培养了学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宽广心胸。下午大课间开展轮滑、旱龙舟、竹竿舞、毽球、篮球、踢毽子、跳绳、“齐心协力”、空竹、呼啦圈、跳跳球等十几项体育活动项目, 形成了乐起人动的校园新景观。

最经典的活动往往最原始, 最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也最益于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接受。南一的体育老师在缤彩纷呈的体育活动中没有踌躇, 他们在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体育活动的同时又不忘古老的“滚铁环”、“滚橡圈”等体育游戏, 这些项目的选择为南一学生的体育活动开辟了另一片新天地。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每年召开校运动会、举办体育节、午间体育竞技场, 大大浓化了校园的艺体氛围。南一小学的艺体教育品牌, 已经走出了兴城, 走向了全国。

4.优化办学条件, 夯实艺体教育基础。

新南一的落成, 兴城市委、市政府在艺体方面的投资做了明显的倾斜。学校设有六个美术教室、六个音乐教室, 还有特色鲜明的陶艺教室、根雕教室、管乐教室、古筝教室、民乐教室。大、小舞蹈室, 配有专门的更衣室。多功能报告厅可供孩子们做大型综合性表演。绿荫环抱的塑胶操场上各种健身器材齐全, 各种体育设施先进, 基本上实现了办学条件、教学设备的最优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优化评价体系, 立足艺体教育方向。

多年来, 我们把提高人文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 克服和纠正重视科技忽视人文, 重视智育忽视美育, 重视智商忽视情商, 重视分数忽视素质的偏向, 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1) 开展激励性评价。学校每学期都要评选“艺术小星”、“小主持人”、“小画家”、“小歌唱家”、“体艺明星”、“小演奏家”、“校园歌曲优胜班”、“新童谣之星”, 分别颁发证书, 设立荣誉展示台。

(2) 建立学生体艺成长档案袋。收藏学生系列作品, 有学生的自我反思及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评价, 自己“2+1”成绩等。

(3) 建立学生艺术作品集。一是定期开展优秀作品、优秀场景的展出。二是将学生的作品收集成册。

(4) 加强对艺体学科教师及艺体活动的业绩考核。

三、春华秋实, 品尝艺体教育成果

南一人为艺体教育的大胆尝试, 赢得的是教育改革所带来的无尽财富;南一人为艺体工作所进行的辛勤耕耘, 收获的是培养完美人格的最新教科书。由于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和教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我校艺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学校体艺工作得到了各级业务行政部门的表彰, 获得了多项省级以上综合荣誉。几年来, 学校先后被辽宁省政府命名为“辽宁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被辽宁省教育厅命名为“辽宁省体育工作先进校”、“辽宁省千校万人大汇操先进校”、“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贯彻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先进学校”。值得一提的是, 去年我校被评为国家体育大课间优秀案例先进校。二是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美育教师队伍, 有十多位教师获得省级、国家级优质课称号。体育、音乐和美术教研组分别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研组”, 美术组参加辽宁省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一等奖。体育组长穆宝山同志被评为“辽宁省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二届全运会火炬接力手”。有三位省级骨干教师, 五位葫芦岛骨干教师, 并有多位体育教师被评为省、市级体育先进个人。三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美育人才。从我校毕业的学生是最受城内几所初中欢迎的学生, 他们文明守纪, 成绩优秀, 气质高雅, 综合能力强, 更有一大批优秀的艺体人才在各级竞赛中获奖。校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在省三队两组比赛中连续十四次获得一等奖。我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艺竞技比赛, 获得省级以上荣誉280余人次。学生创作的100余首歌曲、80余幅绘画作品选登在报刊杂志上。2008年10月, 南一和兴城二中联合组织的管乐队51名学生在两校领导和王超老师的带领下赴深圳参加全国首届校际管乐节, 荣获二等奖。

我们深深体会到:校园里有了艺术, 就有了文化的底蕴;校园里有了体育, 就有了生命的阳光。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我们将再接再厉, 不断深入地推进体艺工作, 继往开来, 再立新功!

艺体素质教育 篇2

Post By:2009-12-04 00:42:33

——创建漳州市小学十佳艺体教育特色校工作总结

东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我校现有教师118人,在校学生2360人,有37个教学班。多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加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新学校艺体活动形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落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福建省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一、明确领导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学校由校长主管,副校长、教导主任分管,实行由校长领导下的体育、艺术工作负责制。学校设有体育教研组、艺术教研组工作,具体流程为:校长——教导处——体育组、艺术组长——教师,体育、艺术工作由副校长分管。学校体育艺术教育领导机构健全,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体育上课制度、体育活动课制度、体育课安全制度、兴趣小组活动要求等,使学校的艺体工作有章可循。学校领导定期研究布置学校的体育艺术工作,并将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工作计划中,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举行各类比赛以及场地维护、购置器材,确保学校体育艺术工作正常开展。

二、课程设置合理,确保开齐开足。

学校按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程,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并且保证每天有两次眼保健操、一次课间操和25分钟大课间趣味体育活动时间,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授课。学校经常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和体育室内课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学校加强艺术课程建设,全面提高艺术活动和艺术课堂教学质量。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全部开足开齐了艺术(音乐、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多变、灵活、富有情趣。艺术教学手段实现了多媒体化,教学效果明显改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艺术学科评价开始实施过程化评价和等级制评价,关注学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的表现。

三、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成长。

我校共有专职体育教师8人、艺术教师8人。按《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要求配备专职艺体教师,教师学历都达到国家规定要求。高素质的艺体教育师资保证了我校艺体教育的高水平发展。我们组织艺体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教师在工作之余通过参加函授、自学及各级培训等途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教师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加强学习,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与业务进修,每个人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教师在论文评选、教案评比、教学基本功竞赛中有多人次获奖,其中张玉真老师获得漳州市第二名、省二等奖,陈克山、王美娟老师获得漳州市二等奖,叶武国获县体育教学比赛二等奖。学校艺体教师还多次为全县小学体育老师培训提供观摩课。

四、丰富活动内容,提供展示平台。

1、抓好课外艺术教育活动。

我校积极创设轻松、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受到家长、学生的普遍欢迎。这种氛围的创建,应该说得益于多彩的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为了使学校艺术教育具有群众性、普及性,每名学生都有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每年6月份都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内容包括校园歌手赛、器乐表演赛、舞蹈比赛、课本剧表演比赛、绘画书法展、摄影作品展、演讲比赛等。同时重视课堂向课外延伸,还举办声乐、舞蹈、书法、绘画、器乐等多个兴趣小组。形成“五个百”专业队,即“百人腰鼓队、百人秧歌队、百人鼓队、百人号队、百人旗队”。组建“小记者团”、“红领巾广播站”。艺术教育硕果累累:舞蹈《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获得市文娱汇演一等奖;翁抒雨同学参加第二届全国推新人大赛获福建赛区少儿组声乐一等奖;何萱同学在参加省“卡拉OK”大赛中获三等奖;林洋子参加第二届市少儿歌手赛获三等奖;2002年8月,林悦参加全国“星海杯”钢琴比赛获福建赛区业余组三等奖;2002年8月,杨暝、林悦同学参加漳州市“三禾杯”器乐比赛分获儿童甲级金奖和儿童乙组银奖;朱岚清等21位同学通过全国声乐考级;高小敏等100多位同学通过全国钢琴艺术等级考试„„为了培养学生的书法绘画才能,2002年至今学校共推出15场次的书画展活动,其中学生个人书画展两场,培养了一大批在各级比赛中获奖的书法、绘画人才,张浩同学在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获得铜奖„„,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挥洒才情的机会,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学校从去年开始了创建“艺术星河大舞台”活动。活动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广播站、校刊、校园展示台”为载体,每个月筹办一场学生技能展示活动。让校园里群星璀璨,万花竞艳。

2、开展全员性体育活动,发展学校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学校坚持开展“两操一活动”,每天坚持做好课间操和两遍眼保健操,并坚持检查评比,有详细的评比细则和检查记录。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并认真做好了测试项目的统计上报工作。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检查的基础上,同时开展统计分析、评价,改革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学校每年坚持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大型综合体育运动会、一届“新芽杯”篮球赛。认真落实大课间趣味体育活动,每天上年安排了二十五分钟大课间,大课间和体育活动课有专人负责,有固定时间,有活动项目,并制定了有关体育活动的安全要求与措施,我们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体育卫生口号,确保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学校组建了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校级体育代表队。各运动队以学年为单位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常年坚持训练。近年来,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五、完善配套设施,标准配置器材。

近几年来,我校先后投资大量资金对于环形跑道、篮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进行整修,并添置了部分体育器材。体育场地平整、整洁,设施布局合理,器材有安全保障,基本上能满足体育教学、业余训练及活动课的需求。

学校为艺术专用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去年,学校还花了几万元购置了全套铜管乐器,组建了一支铜管乐队。今年,又在积极筹划组建民乐兴趣小组。

六、各类比赛成绩斐然。

艺体素质教育 篇3

【关键词】艺体教育专业 创造性思维 必要性 方法

舞蹈是当今时代一种重要的文艺活动,许多基本功扎实的人可以十分优秀甚至完美的学习舞蹈,表演舞蹈,却不能自己独立的创造编排出一套全新的舞蹈,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缺乏。归根结底,舞蹈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只有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的做一名好的舞者。由此可见,对艺体教育专业的学生,不能仅仅教会他们如何跳舞,更要从创造性入手,使之能够掌握独立舞蹈、独立表演的能力。本文将从创造性思维对舞者的重要性开始,逐渐深入到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培养艺体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由于每个人的舞蹈天赋、成长环境、思想、性格、对舞蹈内涵的理解等方面的不同,每个人的创造性都是不一样的。创造性思维在舞蹈艺术中,体现在对已有的作品,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加工升华成另一个全新的作品,或者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入从生活或别处得到的灵感,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新舞蹈作品。同一个作品,不同的人会进行不同的再创作,从而得到不同的舞蹈作品,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就体现于此。舞蹈是一门艺术,不断的创作新作品是让艺术得以发扬的保障,因此,创造性思维对艺体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吴晓邦老师,作为中国舞蹈艺术的先行者,也肯定了创造性思维对舞蹈艺术的重要性。她认为,艺体教育不能仅仅是机械化的身体重复训练,不能只停留在生理层面的技术上,不能用死板的科班教学方法,而是要进行心灵的教育,要让学生的身体动作跟着心走。也就是说,在艺体教育中我们应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舞蹈的创造能力放在首位,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加的适应这个行业,对学生今后的舞蹈职业发展更有利。由于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学生对舞蹈的创造水平也会成为他们就业发展的显著优势。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在高校艺体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调整不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创造水平上升。

二、高校艺体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学生培养和发展创造性的思维不能缺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点是要拥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建立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成为基础的条件,学生的人格应该被得到尊重,教师在学生做的好的方面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那种只是体现教师权威的关系,而是一种新型的体现平等和谐的关系。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扶持才是应该存在的形式。学生能够在一种自由且自主的环境里学习,有利于创造新的事物。但是教师必须认识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它们对于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疑问,教师应该具有一颗博爱的心,充分给每个学生发挥的空间,即使学生的看法是存在问题的,也不要过于及时的提出否定的意见,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创新,去勇于表现自我,勇于发表有个性的见解,养成一种良好的探究习惯,这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内,学生可以大胆开拓新思路,激起更大的求知欲望。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问题意识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不是只是一种单纯的接受教师在讲台上灌输知识的容器,假如教师只是一味的凭着自己的想法教授知识,则做不到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学生很可能融入不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将被动接受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摄取知识的目的,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开发了智力,这样才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艺体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的是,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强制性。艺体教育过程,在大家印象中的就是一种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模式,所以教师需启发学生要有自己的思维,在思考的过程中激起了问题意识,及时提问,敢于创造,力争做一个具有创造性和独立人格的舞蹈人才。

3.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独创性、灵活性以及流畅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三大主要特点。流畅性是灵活性的基础,因此做到流畅是舞蹈学生的基本条件。具备了灵活性,才可以表现出独创性,而流畅和灵活都是为了独创打基础,独创性是最终的表现形式和最终的目的。三者是相互制约并且相互作用的,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三个特点缺一不可,既要具备流畅的创造性,也不能缺少灵活的创造性,这二者为独创的创造性提供了必要条件。在艺体教育过程中,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就必须将三个特点结合,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加强舞蹈艺术实践教学

在现代的艺体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其课堂活动开展的重要目标,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是实现学生成为一名优秀舞蹈人才的关键所在。在我国,在长期以来的艺体教育实践发展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是通过舞蹈训练来实现学生在课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会借助于这样的形式来实现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际表现能力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在艺术领域之中,其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的需求不同于一般的学科,如若仅仅是依赖于日常生活中的创新方式来开展相关的艺术创造将会使得艺术的表现能力大打折扣,由此可以看出在艺术领域中,对于创造力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对学生自身理解能力的需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舞蹈的教学应当注重于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挖掘而不是一味地对学生对固有的舞蹈形式进行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使得学生在舞蹈艺术的表现中,难以突出自我,进而丧失其独立的艺术灵魂。就舞蹈艺术的正确培养方式来讲,应当是在适当的实践之中来引导学生对于舞蹈进行理解与开展创造,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创造性得以体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提出模仿训练的要求,但也要求学生要发散自己的思维,将练习实际进行拓展。就舞蹈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讲解与示范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地鼓动学生参与到课程中的实践表现中来,对于舞蹈练习的开展应该注重于对其计划性与目的性的体现,从而给予学生更好地练习与发展环境。

3 结语

总的来说,在进行高校学生的艺体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身创造性的培养是其课程实践活动开展的重中之重。在对学生创造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舞蹈技能、表演形式、表演风格、表演技巧、舞蹈作品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为其技能与创造力的培养提供系统化的培养模式。在对舞蹈专业知识的教导过程中,舞蹈教师需要做到毫无保留,同时,对于学生的疑问之处做到及时地解答,实现学生能够在其发展的黄金阶段,能够将自己的知识、技能、艺术素养进行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相关学校应当加强对自身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与发展,实现对学生培养方式的多样化,进而推动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清.加大中职艺体教育力度,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3,(9):19-20

[2]耿生旺.艺体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有效助推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1):1639

[3]林森.高中阶段艺体教育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253

夯实艺体教育打造快乐校园 篇4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我校借省体育、艺术“2+1”科研项目的东风,建模纳轨,规范学校艺体“2+1”工作的程序。学校从宣传发动、制订方案、学生选项,到项目认定、检查督导、总结考核,都按照步骤指导有序进行。学校以现有条件为基础,秉承“学校有特色、年组有特长、学生有特点”的思想,坚持教育性、趣味性、全面性、自主性的原则,大胆尝试,促进艺体工作的全面进展。

周密细致的安排是有效开展体育、艺术“2+1”活动的前提。学校领导小组多次讨论商榷,最后确定课程、课堂为“主业”,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两操”、大课间是“主练”,有序开展;特长组活动是帮手和载体,需要训练和提升;艺术节、体育节是“展台”,展示活动成果。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学校十分重视体育艺术工作的开展,每年都从现有的经费中拨出专项资金投入到体育、艺术教育中。学校按“普九”标准配置音乐、美术、体育设施,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教学与训练。同时,不惜重金外聘专家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整合资源,确保师资

体育、艺术“2+1”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然而我校仅有专职体育、艺术教师15人,师资尚不充足。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在调研的基础上,本着教师自愿与学校需要相结合的方法,广纳人才,把具有体育艺术特长的年轻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吸收”进来,让专职教师对他们进行基本技术、基本教法的培训。

学校还与市体育局、文化局联合,聘请在社会上有知名度、专业水平高、具有一定成就和威望的专家定期来校指导,利用社会资源为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服务。通过校内与校外结合,我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问题。

四、规范管理,扎实推进

(一)保证常规课程时间,注重篮球课程开展

学校要求每班每天开展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学校严格按照标准开足开齐课程,要求教师扎扎实实上好常规课,使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

我校精心编排了“快乐篮球、欢乐校园”篮球操,通过运球、接球、传球等动作,展示篮球运动的特点,在音乐的衬托下呈现出韵律美。篮球操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门艺术,让学生感受艺术之美、体育之乐。

(二)保证训练有序进行,注重检查与指导并行

学校在做好“三课、两操”的同时,切实抓好“一活动”和特长组课余训练工作。体育、艺术“2+1”活动小组严格做到“三有五规定”,即有计划、有教案、有总结;定时、定人、定量、定要求、定评价方法,保障活动的落实。学校先后制定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发展规划》,出台了《艺术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度》《体育、艺术课外活动制度》等,为体育、艺术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保障。

(三)搭建多种展示平台,注重学生能力提升

一年一度的学校田径运动会、校园艺术节、体育节,把体育、艺术“2+1”活动引向深入。运动会上,学生生龙活虎;艺术节上,学生载歌载舞。平日里班际间的篮球足球乒乓球对抗赛、校队队员选拔赛、校园之星才艺大赛(书法、绘画、器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搭建了一个个参与的平台,不但展示评价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情况,并且使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一个个活动,使师生之间更加和谐,学生之间更加和睦,形成了校园蓬勃向上的氛围。

(四)保证多种评价方式并举,注重活动过程的积累

学校采取多元化激励式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与期末测试为辅的办法对学生体育、艺术“2+1”学习进行评价。在平时,体育、艺术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兴趣、知识修养、项目技能进行记录评价;学期末,由校长、体育艺术教师、校代会教师组成的体育、艺术“2+1”考核小组,根据学校制定的《体育、艺术“2+1项目”测试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测评认定。此方案简明易行,体现激励性原则。学生的成绩每学期除了要纳入教师考核外,还要由此予以物质奖励。

(五)编制校本教材,注重校本培训

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篮球、足球、电子琴、硬笔书法等校本教材进行开发。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以校本课程建设理念为指导,发展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育、艺术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艺术培养的资源中。篮球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制定了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训练内容,低年段注重学生基本动作的规范化训练,中、高年段逐渐加大训练难度、强度。通过活动,学生使自身体质得到增强。硬笔书法校本教材强调从一笔一画写起,规范写字姿势。每天中午15分钟,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下,平心静气,认真书写。学生在书写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认认真真写字,规规矩矩做人”的道理。

五、初见成效,师生双赢

体育、艺术“2+1”活动,不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还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得到锻炼。各项比赛中,学校的体育、艺术佳绩连连,舞蹈《牧区少年》在凌源市教师节获一等奖,在艺术节获二等奖;声乐作品《太阳雨》在朝阳市第六届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获银奖;管乐队、器乐合奏在凌源市级比赛中分别获三等奖、二等奖;篮球在凌源市小学生男子比赛中获第一名,足球获足球赛第三名。我校分别在朝阳市首届硬笔书法大赛、辽宁省中小学绘画书法比赛朝阳赛区、凌源市第五届艺术节展演中荣获优秀组织奖。我校在2014年的朝阳市优秀三队两组检查中,被评为“优秀舞蹈队”“优秀书法组”。

艺体素质教育 篇5

一、当前农村学校艺体教育现状分析(一)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1、教育导向有偏重。虽然我国一直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方针,但在贯彻落实中,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导向因素、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方向因素等问题,使得长期以来,“体、美”培养远远落在了“智、德”培养的后面。

2、教育考核不完善。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考核均主要考核语文、数学等统测学科和升学率;学校基本未对音体美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导致了在农村学校管理中,师资配备的不合理性、课程管理的随意性和实际教学的任意性现象较为严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艺体教育的重视,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各级层面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有较大提升。例如县从2016年开始,对学校体育教学情况进行抽测,所得成绩在教育局对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占20分,2016年将对学校的音、体、美教学情况全面进行考核,同时出台了关于阳光体育活动、社团建设及各种竞赛的一系列方案和规定,这些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学校、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对艺体教育的认观念转变仍不彻底,重视和认识仍然不足,配套跟进的教学管理措施、考核评价机制仍未建立和完善。(二)师资队伍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1、编制相对不足。一是艺体教师核定编制总数相对实际需求数的不足。近年来,仅在2016年以2016年艺体教师人数为基础对编制数进行了微调。并未考虑入学儿童人数增加、流动人口就学、校点分布等因素,核定编制数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数。二是偏远地方学校的音体美专业教师相对县城区内学校及据中心城区半径距离小于五公里的学校不足。艺体教师的缺编集中在偏远地方学校,特别是村小一级艺体课程基本形同虚设。以县玉屏镇为例,全镇共有中小学教学班25个,在校生近1000人,但仅有音乐专业教师2人,美术专业教师4人,体育专业教师1人。其中中心校仅有1名体育专业教师和1名音乐教师,村小均无艺术专业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2、专职程度低。艺体专业的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未担任所学专业的专职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整体教师编制不足的原因,加上学校评价考核的不完善。很多艺体专业教师都担任了其它学科的教学,成了兼职教师。仍以玉屏镇为例,艺体专业毕业的7名教师均担任了统测学科的教学,都是兼职教师。由于编制不足,再加上专业老师未专职,导致更多的非专业教师担任了艺术教学工作。这直接导致了学校的艺术教育状况参叁不齐,总体水平低。

3、教研水平差。由于专业教师不足、兼职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再加上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使得农村学校艺体教研活动的开展基本是空白。这使得从事艺体教育的教师业务水平长期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教学中根本无法落实教学的要求,教师“不想上好、不能上好”艺体课的情况十分严重,挤占艺术课程挪作它用或“放羊式”教学情况十分普遍。

(三)设备设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生均公用经费较低等原因,农村学校的艺体教育设备设施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目前,虽然农村学校的艺体教育设备设施配置在“普九”、“督政”工作中的得到了改善和提升,但若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和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的标准来看,仍处于十分低的水平。

仍以玉屏镇为例,从体育教学设备设施上看,存在着活动场地不足、体育设施不齐的情况。玉屏镇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均无环形跑道,仅有几个篮球场,更无单双杠、鞍马等体育设施;村小的活动场地仅有百余平方米,一两张乒乓台。教学设备设施不足的情况在音乐教学和美术教学上更为严重。全镇学校均无专门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诸如教学中如需的钢琴、电钢琴、石膏像等更是廖廖无几。

二、解决农村学校艺体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一)强认识转观念,突破农村艺体教育的束缚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切实转变传统观念。“艺术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了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对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的长期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2002年教育部便出台了第一个艺体教育法规性文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随后又相继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文件在实际工作中均未能在农村学校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所以,解决艺体教育问题首先需要各级部门不断加强宣传,深入讨论艺体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艺体教育与德育、智育等的内在联系,要使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认识到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离不开艺体教育,艺体教育对于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转变长期以来重智育、德育,轻体育、美育的观念。

2、高度重视、建章立制,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层面应分别制订出相应的相关艺体教育的工作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使艺体教育考核具有不同于应试教育考核的特点,切实摆脱应试教育对艺体教育的束缚,提升教育工作者对艺体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加强师资建设,突破农村艺体教育的瓶颈

1、要配好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需求,重新核定艺体教师编制人数,进一步加强对学校艺体教育的师资编制配备。同时加大音体美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在教师配备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向农村学校倾斜,实现校际间师资配备的均衡。

2、要用好人。用好人关键在于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工作:一是实现专业教师专职化、兼职教师稳定化。逐步实现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在工作安排中,改变过去因整体编制不足而“挖肉补疮”的方式,真正将有限的艺体专业教师专职化;同时在兼职教师的安排时,也要充分考虑教师实际情况,让对音体美相关专业有一定水平的教师担任工作。二是统筹安排、整合好现有资源。当前学校的艺体教育专业教师配备也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例如针对玉屏镇中棉小学有4名美术专业教师,中心校没有;中心校有1名体育专业教师,中棉小学没有;两所村小没有艺体专业教师的具体现状。笔者认为,由乡镇中心校来一体化管理所辖学校艺体专业教师,将专业教师从某一个学校的教师变为全镇的专业教师,统一安排好艺体专业教师的工作,在镇范围内巡回轮流走教,参与到各个学校的艺体教育工作,并指导其他兼职教师的工作。三是引入社会力量作补充。各级农村学校可以在周边聘请有音体美特长的人士,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学校可以将擅长民族音乐、器乐、手工技艺、特色体育项目的民间高人请进艺体课堂,既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压力,也传承和发扬了民族文化。四是加强考核、科学评价。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艺体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建立健全艺体教育工作的考核管理方案和业绩评价方案。将从事艺体教育的专职教师考核评价同其他教师区别开来,在评优选先、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名额单独考评,这样才能激发艺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有盼头、有干头。

3、要培养人。要加强对艺体教育教师的培养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应适时组织艺体教师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论文评比、教案设计、送教下乡等活动。各类学校要开展好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改进艺体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艺体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三)优化资源使用,破解艺体教育的制约

1、资金投入要保障。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市县政府要确保本级财政对教育的规定投入,建议在教育预算中设置“农村艺体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从根本上破解艺体教育发展的制约。

2、资源科学要配置。“好钢用在刀刃上”,教育主管主管部门要把有限的艺体人才、资金、设施设备等资源做好科学配置。一是对农村地区应在建设投入上倾斜、教师配置上倾斜、表彰奖励上倾斜,更加积极地推动好激励教师、改善设施、组织活动、培训师资等工作。二是对学校在艺体资源的使用效率上加强考核。将资金、设施设备使用效率和教师是否“人尽其用”作为来年安排资源的重要依据适时调配。

3、资源使用要合理。一是学校在公用经费的使用中预算好艺体教育必要的开支,量力而行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二是应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将已配置的“数字全覆盖”、“班班通”等设备等运用到艺体课堂教学中。同时,协调整合好如农民健身运动场、农家书屋等资源,发挥其能有的作用。

艺体生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篇6

关键词 艺体生;数学“瓶颈”

“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数学“瓶颈”?如何让学生不再畏惧高中数学?”是高中数学教师一道难解的“数学题”。而要解决这道“数学题”,结合这几年在艺体班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了解学生现状、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

1.学生现状

高中艺体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基础比别人要差,受到的挫折相对其他学生来说更大,他们背负着双重高考压力:文化成绩+艺术科成绩。在艺体生中,一部分学生在初中的基础应该还可以,可到了高中以后,他们一时很不适应高中数学在思维上的转变和跳跃,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过度的恐惧、过分的担心使得其成绩日渐下降,后来只能居于中等生行列。他们平时的表现:由初中时期的自信转变为自卑,对数学也没以前那么热衷了,成绩由此下降。而另一部分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抵制不了来自同学和社会的不良诱惑,造成了思想、行为上的放纵,导致荒芜了学业。偶有一瞬,噩梦醒来,发誓重新再来可事实上困难重重,于是就出现了常常立志、常常懊悔、又常常破罐破摔。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得过且过,学起来吊尔郎当。对自己的学习没有投入过多的热情,致使成绩老是上不了一个新台阶。对于那部分在小学、初中都属于差生的同学,他们更是习以为常了,课堂上的表现是:混日子,作业的表现是:抄,课后的表现是:从不看书,也看不懂。

2.学习心理

艺体生大部分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看热闹,不参与思考,听不出“门道”。课后不复习,练习也不做。

3.学习习惯

课堂上,对要点没有听到或听不全,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是赶作业,乱套题型,解题没有章法,视(其字)而不见(其详),根本就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更不用说学以致用了。缺乏自主性、自觉性,不能认真地持之以恒地巩固所学知识,这一点与情绪波动、厌学有关。

二、摸准情况,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艺体生的特点是思想观念前卫,凡事走在前例,他们喜欢刘翔、姚明、周杰伦、刘亦菲、汤加丽。作为他们的老师,思想必须紧紧跟上他们的节拍,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短信获取现代最快的资讯,思想要与年轻人靠近,做到他们讲的你懂,他们欣赏的你认同,他们热爱的你了解。而不是老气横秋,讲师道尊严,板着面孔吼。只有学生们对你有认同感,从而喜欢你而喜欢你上的数学课。所以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让他们学好数学的一个前提。

2.降低起点分层次教学

由于在专业上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文化学习,特别是用在数学上的时间又非常有限,日积月累到高中阶段数学学习就显得比较吃力。于是今天在我们数学老师面前就出现了一大批在艺体专业成就上非常优秀的学生,其他文化也还可以,但他数学基础却又十分薄弱,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成了制约许多同学发展的“瓶颈”。基于好多同学基础太差,我每次讲课都降低起点,先把用到的知识引领学生回顾,然后再开始讲授新内容。在学案的编写上分几个层次,明确要求学生哪些题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做完基础题可以再做哪些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有选做题,若还有极个别吃不饱的可以自己看复习资料或找老师要题做。例如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求值,这是中学数学中较复杂的内容之一,并且与解三角形相结合,有的还与复数的三角形式运算相联系,因此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巧:切割化弦、升降幂、和积互化、“1”的妙用、辅助元素法等。

3.重点问题重复强化训练

想让艺体生全面掌握数学是不可能的,基础差时间少是现实,所以就得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的地方,而对于他们来说讲一遍效果很差,所以我就在重点部分多重复多下功夫,直到大部分同学掌握,一点一点突破。例如:求函数的最值是一种重要的题型.要掌握函数最值的求法,特别注意二次函数在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以及有些问题可能隐藏范围,因此范围问题是二次函数最值的关键.另外二次分式函数的最值亦应引起注意,它的基本解法是“ ”法,当然有一部分可以转化为函数 的形式,而后与基本不等式相联系,或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4.调整高中数学作业结构

2004年开始我以主动作业为主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较典型和生动的高中数学作业新模式。

(1)自选作业

做法:教师按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

特色与优势: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

(2)分层矫正作业

做法: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形成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合格”和“需努力”两个层次。教师提供矫正作业,要求“需努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合格”的学生批改讲评。

艺体素质教育 篇7

一、确定艺体教育特色目标, 打开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突破口

1、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2、以艺体教育为特色, 打出学校旗帜, 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3、以艺体教育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教科研管理, 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4、建设一支能基本满足学校艺体教育需要, 又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

5、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外艺体活动, 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二、强化艺体教育措施,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1、构建组织管理网络——成立特色教育领导小组。

由一把手校长主管, 教导主任配合, 艺体教育骨干教师为主体, 全体教师协同, 形成有效的管理系统, 领导小组成员每人分管一个艺体类别, 加强指导, 做到各司其职, 互相协同。健全检查与总结制度, 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 发现问题, 及时研究解决。学校对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和学生及时进行表彰奖励。

2、旗帜鲜明——艺体教育为特色。

既然将艺体教育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那么它就应是学校的一面旗帜。从校园环境氛围的创设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都应洋溢着艺术的气息, 处处绽放艺体之花, 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校。为此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 环境建设体现绿化、美化、艺术化。学校为了艺体教育的投入持久地实施, 必须创设良好的氛围。在校园中种植各类花草树木。特色橱窗每学期更换、黑板报每月更换一期。中午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播放一些与艺体有关的文体节目, 使整个校园充满艺术的气息, 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得到艺术的熏陶。

(2) 注重其它学科渗透艺术教育。在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科研能力的同时, 更鼓励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能力。另外, 要求其他学科 (如语文、思品、自然、体育等) 渗透音乐、美术的有效部分, 鼓励教师自学艺体技能, 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够合理地运用。

(3) 艺体活动经常化,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搞好每两年一次的艺术节之外, 我们还计划开展一些如歌咏比赛、班班大合唱比赛、师生书画赛、学生个展等, 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灵活动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 “以体强身, 提高健康水平;以艺体辅德, 提高道德素养;以艺体增智, 提高文化素质;以艺体益美, 提高审美能力;以艺体促教, 提高教学品味。”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全校学生田径运动会, 传统项目班级篮球比赛, 参加镇级、区级篮球比赛。学校把每年六一节确定为艺术节, 开展艺术成果展示活动。

3、灵活务实——在艺体教育改革中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面向全体, 做到“班班有特色, 人人都参与, 个个能创造”。在全校各个班级中, 根据班级特点, 因地制宜每班开设一个到两个艺体项目, 逐步形成“班班有特色, 人人都参与, 个个能创造”的氛围。

三、艺体教育初见成效

艺体素质教育 篇8

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大多以开展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为显著标志。因为高职院校建校历史普遍较短, 十多年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表明, 多数活动组织者对文体活动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质联系还缺少整体认知和系统研究, 往往采取“专业文化化”或者“文化专业化”简单相加的模式, 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难以实现真正融合。

在此观念影响下, 具体参与其中的高职院校学生对艺体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和独特价值缺乏深刻认识, 高职院校在实施智力教育和能力培训、帮助学生完成本专业学习任务时, 对大学生美育和体育的关注和研究还不够。社会、家庭和学生对美育和体育对提高学生创造力、促进非智力因素、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推动作用认识不足, 存在明显误区。这势必影响校园文化活动的实际效果。

本课题组研究发现, 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和毕业生都能看到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 但在课内选择艺体选修项目时仍然比较盲目, 在课外组织和参与艺体文化活动时比较感性化。没有艺体专长的同学接受艺体素质培训的主动性不够, 如果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参与就业竞争, 可能因为综合素质而败下阵来, 因此需要正确引导和督促。

二、高职院校过多强调“职业性”, 导致校园艺体素质教育成为热闹摆设

(一)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的局限, 导致“素质教育功能”缺失

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十年间, 自身的本质特征和人才培养定位问题一度引起争议。为区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和中职学校, 高职院校曾经因各自行业背景和专业特色不同, 一味强调自身的“职业性”和“专业性”, 人才培养理念走向偏窄的道路, 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一度引起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的关注。因此,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号) 第三条规定, 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并鼓励行业部门依据国家标准制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 高校根据实际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从根本上解决了高职教育定位争议问题, 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规格基本达成共识。

而今可喜的是, “素质教育”、“创新思维”、“个性发展”逐渐悄然成为现阶段高职教育领域的关键词。但是, 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陈旧理念影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虽然也定期进行修订, 事实上仍然是将这几个关键词写在纸上的多, 要真正落到实处还有一定距离, 因此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功能的发挥还不尽如人意。

(二) 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局限, 导致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成为“两张皮”

我们看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高等学校管理更加专业化, 分工越来越细致。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近十年不断扩大办学规模, 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职能完全分离, 直接后果是教学部门多强调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忽视或者漠视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

实际操作中, 专业责任人在专业课程安排中处于专业课和专业能力拓展的偏好, 常常忽略综合素质目标, 甚至对有关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不作更深的研究, 对企业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数据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有意无意排挤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教师一味只管专业课程教育, 实训课程教师也一味只管实践训练, 不能共同承担素质教育和文化传承的职责。校园文化活动和素质建设项目时间安排不能充分满足, 只能挤占平时中午、晚上、周末等课余时间, 存在与专业教育和实训课程相互“争课时”的现象。

(三) 高职院校忽视美育和体育教育的本质属性, 导致校园文化活动往往成为“应景之作”

不少高职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 音乐、舞蹈、语言艺术、体育类文化节目占大多数, 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的项目不多见, 往往一台晚会除了背景被冠上有关字眼之外, 实际没有多少特色和亮点。尽管多数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 已考虑到了专业教育的“职业性”与素质教育的“通识性”有机结合问题, 但是一些生硬嫁接的现象还是层出不穷。有些活动是专业教育在课外的延伸, 而有些社团活动又重返课堂教育。“专业教育的文化化”和“文化教育的专业化”简单嫁接, 使两者边界模糊, 缺少实质性融合。有些艺体活动中是简单展示一些专业的象征性物件或场景, 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专业, 感染力显然不够。

一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也没有体现艺体素质教育对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特殊作用, 仅仅出于活跃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简单目的, 因而不能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有些辅导员甚至只热衷于“争课时、争津贴”, 要将学生从“第二课堂”拉回“第一课堂”, 违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初衷。往往热闹一阵之后没有多少让学生回味的余地, 留在学生心中的经典并不多。

三、正确认识艺体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三大特殊功能

(一) 艺体素质教育对高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补充功能

从创新教育需求看, 21世纪是信息时代, 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高新30条对正确处理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都做了明确规定。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助推剂和重要手段, 德育、体育、美育与智育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其中体育和美育对智育有着特殊作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 为社会培养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高技能专门人才, 必须遵循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从人才规格看, 高职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 确立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具体包括“一是完成职业任务必须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四是在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实际上, 纵观传统职业教育, 普遍重技能训练, 轻思维训练;重技术培训, 轻艺术培养;注重知识和能力, 忽视综合素质, 忽略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 只能为社会输送“机器人”的现象, 应予高度重视。

从思维能力融合趋势看, 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结合、文科与工科的融合是大趋势。美国曾对10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调查, 发现90%以上是音乐爱好者或美术爱好者。钱学森认为“从思维科学角度看, 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 然后才是科学论证”, “科学需要艺术, 艺术也需要科学”。事实证明, 高职学生单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天下的局面将被逐渐打破。要为求职成功率增添砝码补充能力, 就要精心培养艺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否则提升就业竞争力方面就要打折扣。

从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看, 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相比, 我国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差距是明显的。据天津市2011年知识产权方面的权威统计, 全年仅有5所高职院校申请专利, 不少高职院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教育乏善可陈。查看2012年第七届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与名单和获奖名单, 大部分为工科类高职院校。据报道, 在第六届大赛参赛大学生中绝大部分没有申请专利。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的年份, 高职院校虽然比本科稍好, 但创新创业教育尚未蔚然成风。

本课题研究发现, 作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补充, 艺术类活动对开发学生右脑, 启迪形象思维, 发挥想象力, 培养开放自由的创新思维有着特殊作用, 体育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激发创造活力, 灵活适应环境, 培养战胜逆境的坚强意志等功能也同样不能小视。西方国家在艺术素养培育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德国是公认的制造业和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 但同时又是音乐家之乡。为提高艺术教育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作用, 德国联邦政府在2012年后的未来5年中, 将提供的2.3亿欧元 (约合18.6亿人民币) 资金支持, 用于开展青少年课外文化艺术教育活动。我们不太可能有这样的大手笔, 在美育和体育方面有实效的较少,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艺术教育中心, 把“美育与音乐美术鉴赏”作为与“公共关系”和“应用文写作”并列的全院必修课之一, 实施“双休日工程”开始30余门以艺体类为主的选修课, 成立57个社团广泛开展艺体为主的活动, 在我国可能只此一家。

调查显示, 主动参加艺体活动的高职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明显高于被动参加或很少参加者。受访者中4%认为艺体素质源于艺术天赋, 39%认为文体活动明显提高学习效率, 36%认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可以互补, 增强创新能力, 31%认为艺体活动锻炼分配学习精力的能力。即使是学习尖子生往往也有一颗“文艺心”, 多数都有文学、音乐、体育等业余爱好, 有些项目甚至达到较高水准。根据麦可思公司完成的四川某高职院校《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2012) 》, 通过横向比较看到, 该学院2011届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满意度 (78%) 和创新能力满意度 (80%) 与全省同类高职院校基本持平 (两个指标均为79%) 。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过文化艺术类社团活动人群的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 (85%) 最高, 远远高于未参加过该类社团活动人群 (77%) 。另一方面也说明创新思维能力强的毕业生被企业认同度更高。

(二) 艺体素质教育对高职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培养的强化功能

从课内课程设置看, 大学体育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 艺术类多为选修课。实际上, 部分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大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体育课程与人才培养的作用, 教师只看到体育活动是提高身体素质的一个途径, 学生则看成完成学分的一个项目。非艺术专业的艺术类选修课也是如此, 多数学生选修的原因是能轻松过关并拿到学分, 很少考虑艺体课程对强化沟通交流能力的特殊功能。

从艺体文化活动管理看, 校园文化活动只能安排在课外进行, 不同程度存在专业能力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脱节、课内教学与二课堂活动脱节, 要么毫不相干, 要么边界模糊。艺体素质教育形式雷同, 还缺少一整套符合自身规律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结果是一些艺体文化活动在主体选择、时间安排、活动形式设计等出现不少问题, 不利于强化学生超越专业、年级、性别等局限提升沟通交流能力。

从职业核心能力看, 与人交流能力与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共同组成“八项核心能力”, 并且占据首位。调查证实, 艺体素质教育能培养艺术欣赏力和感知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战胜困难的能力等功能。尤其在艺体活动能够营造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小环境, 使积极参与的学生明显获益。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研究员李怀康强调, 职业核心能力的核心是适应力, 在职场中首先既要处理好人机关系, 也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麦可思报告显示, 高职院校中体育尖子和艺术尖子在初次就业竞争力上远远高于普通学生, 其半年就业稳定率和个人发展空间满意率也同样高于普通学生。毕业生在校期间热心参与社团活动的同学对就业的满意度最高, 为83%。沟通交流能力在职场中总是排在首位, 高职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就业竞争力, 这点毋庸置疑。

(三) 艺体素质教育对高职学生个性发展能力培养的验证功能

从信息社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看, 与工业时代人才标准比较统一、适应规模化的大生产、个性化要求不高的情况不同, 当今“眼球经济”使依赖于点击率才能生存的企业日益增加, 企业对人才个性化的需求同样与日俱增, 有个性的高职毕业生更受企业青睐。本项目接触的受访者不约而同看到社会企业录用工作中“以貌取人”现象的大量存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艺体能力素质突出的毕业生表现更抢眼更先找到工作, 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从高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看, 高职学生在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中都同样具有求知、情趣健身、竞争与安全、自我实现尊重等多方面的需要。有个性的学生在思想、情感、意志、品质、性格、态度等方面明显区别于一般毕业生, 他们的思想更加积极、意识更加主动、行动更加自觉、心态更加自信, 心气也更高, 因而对就业岗位条件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当然离职率也更高。

从非智力因素对个性发展的影响看, 毋庸置疑, 现有职教模式和职教学制影响条件下, 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非智力因素培养既有联系又有矛盾。当各专业责任人在课程安排中遇到无法减少专业课程的矛盾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砍掉某些基础课程。殊不知, 文化就是力量, 德国联邦教育部部长安妮特·沙万认为“文化艺术教育能够为年轻人打开新的视野, 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更多可能性”。在有限的学期和有限的课余时间内, 高职学生大多通过艺体类素质课程教学和艺体文化活动中培养思想、情感、意志、品质、性格、态度等非智力因素, 这恰恰成为企业招聘最为关注的显性个性特征。这些靠平时艺体素质活动中自然陶冶的优秀素质, 正是高职学生形成就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秘器之一。

高职教育十年是规模不断扩大的十年, 其就业率远高于本科院校的平均就业率。喜人现象背后, 给人的印象却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批量生产, 将培养的“产品”成批运输到企业, 毕业生都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 没有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麦克斯调查报告, 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的毕业生中, 100%的人有过主动离职, 主动离职的最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 (35%) , 且与本校2010届 (35%) 持平;其后依次是薪资福利偏低 (25%) 、想改变职业或行业 (21%) 。问题出在哪里呢?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缺陷导致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有研究表明, “创造性”是人才的基本内涵之一, 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表现出来。即使知识的多少和技能的高低可以“一把尺子”来衡量, 但作为掌握它们的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言, 却不能用统一规格来要求, 他们必然有千差万别的个性表现。我们认为, 高职人才的艺体素质对其个人发展能力的高低有着独特的验证作用。在注重专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固有职教模式下, 有益的艺体活动过程无疑是一个充满可以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力的舞台, 一个可以尽情挥洒、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高职学生对课外自主开展的艺体活动所倾注的极大热情, 产生不可具体量化的效果, 这不仅是对其课内专业学习能力的补充、强化, 更是其个性成长、专长发挥的显性验证。

总之, 从我国高职教育十年快速发展的历史来看, 我们既不能夸大艺体素质教育的功能, 也不能因为一味强调职业性而忽视美育和体育的功能。如何通过课内外艺体素质教育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有效补充、强化和验证, 是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参考文献

[1]许玲.人际沟通与交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胡茂胜, 刘智平, 丁慎国, 王建华.校园沟通能力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石国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M].北京:研究出版社, 2010.

[4]李嘉曾.创造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积极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3) .

双流艺体中学简介 篇9

双流艺体中学简介环境优美氛围浓郁双流艺体中学始建于1958年。1996年科学构建艺体特色教育模式实现办学转型, 是四川省规模最大的以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公办重点普通高中, 全国百佳特色中学、中国西部名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阳光体育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新浪四川最具口碑魅力学校、巴蜀画派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留学意大利生源基地、成都市示范性普通高中_学校位于双流县彭镇, 占地120亩, 校舍6万余平方米。校园干净整洁, 艺术小径曲折通幽……;读书声、歌唱声交响缭绕;音乐楼内钢琴旋律灵动, 古筝悠扬婉转, 舞者翩翩;美术両室, 素描练习、色彩作品、速写习作玲琅满目;充满浓郁艺术气息的艺术音乐广场常年佳作纷呈、色彩素描交相辉映;400米环道运动场上体育健儿身影矫健……“园林校园”、“书声校园”、“歌声校园”、“艺术校园”、“体育校园”融汇而成的“文化校园”相得益彰I>iii"nmmmmmmtmu学校通过国家级课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学校以“以德育人、以艺启智”为办学宗旨, 坚持“人无全才、个个有才、文艺双修、特色成才”的教育理念, 走出了一条“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名校”的发展道路, 文化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完美结合是学校特色, 低人口高出口、高人口优出口是学校的亮点, 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色成才是学校特点。学校采取“思想是基础, 文化是关键, 专业是重点”的管理策略, 把艺体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人点, 学生根据喜好选择专业.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制课堂, 通过三年系统的培养, 助推艺体学子考上理想大学。“不修其艺, 不能乐学”, 学校的特色教育模式让学子们在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中获得自信心.树立理想, 收获成功。也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素质教育平台。师资雄厚教风严谨经多年砥砺筛选, 学校已建立起一支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忠于职守、乐于敬业、无私奉献、业务素质较高、年龄结构较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职工队伍, 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261人, 其中音、体、美专任教师62人, 中高级教师206人, 研究生和多学历教师86人, 168人次荣获全国、省、市、县名优骨干教师称号。德育为先校风雅正学校坚持德育为先, 创新德育形式, 丰富德育内容,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 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寝室文化节、教室文化节、无烟校园、文明礼仪校园、和i皆校园、主题班团会等特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古诗文朗诵、歌咏比赛、文学艺术社团活动;积极推进阳光体育活动, 组织开展冬季运动会、拔河比赛、课间操比赛等活动:学校通过构建完善德育T.作体系, 开展德育系列活动, 不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文化积淀、艺术修养, 形成了积极、乐观、向上的学生精神风貌:砥砺耕耘成绩显著学校连续18年高考上线率超过93%;艺体考生专业通过率达99%;美术本科上线率达90%;连续16年荣获成都市教育局“教育教学丁_作显著”表彰;2010年、20】1年荣获成都市重点高中教学质量考核第一名;2012年荣获双流县教育教学目标考核第一名。2013年、2014年被评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优秀学校。意大利佛罗西诺内国立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访问双流艺体中学强化交流共享品牌学校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达成了友好交流学校:作为“巴蜀画派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学校, 川内一线画家、艺术家定期到校指导学生, 实现学校艺体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学校与意大利佛罗伦萨皇家美术学院、福贾国立美术学院、阿伟丽诺国立音乐学院, 佛罗西诺内国立美术学院、佛罗西诺内国立音乐学院、意大利都灵威尔第音乐学院、台湾发展研究院金门分院, 美国海瑞特中学在资源共享、生源出口、教师实训等多领域对接交流, 达成了良好的对外交流通道

培育艺体素养成就幸福童年 篇10

培育审美素养、提升身体素质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涵, 更是民主教育人的自觉追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全面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成为学生艺体素养提升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我们透过“2+1”项目本身, 探寻到它更是一种教育理念, 教育文化。我们将这种理念文化与学校整体文化进行汇整交融后, 呈现出教师艺体激情四射、学生艺体个性张扬、学校艺体特色凸显的艺体教育生动局面。

一、润泽人文精神 激活教师艺体潜能

“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行为引领是学生开展“2+ 1”项目的重要支撑, 也是衡量“2+1”项目工程活动深度的标尺。为此, 我们开展了“‘2+1’我先行”的教师艺体素养提升工程。

首先, 我们开展了艺体素养与教师幸福人生的大讨论。以对教师生命状态的思考为起点, 以对教师的身体素质、审美素养反思为途径, 以提高教师职业最佳状态为支撑点, 激活教师自身潜在的艺体能量, 激发教师的人文精神、提升他们对艺体素养的渴望和对幸福人生的追求, 进而凝聚共识、统一思想。

其次, 整合艺体教育资源, 统整艺体师资队伍。为做好“2+1”工作, 我们面向社会引进二十余位德能兼备的艺体教师 (含中央民族大学的舞蹈教师) , 加强艺体教师的力量。同时, 加快艺体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在我校已经形成了艺体教师为主体, 班主任、科任教师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师资网络, 满足了深入开展“2+1”项目活动的需要。

第三, 勇扛一项技能, 全员共同担当。2003年开始, 45岁以下教师每人专修一项艺术技能, 每人选择一项体育运动作为爱好, 并将其作为教师专业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这项活动, 我校历练出一支一专多能、才艺双全的教师团队, 使他们成为促进学校优质化、特色化发展的中流砥柱。就艺术技能而言, 目前, 我校110位专任教师中, 89人拥有一项以上艺术技能。学校组建了60人的管乐队, 40人的女子弦乐队。省教育厅周浩波、张建华、王燕玲三位副厅长先后来我校视察, 当他们看到阵容整齐、气质高雅、演奏纯熟的教工乐队时, 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教师们扎实的基本功和昂扬的精神风貌, 应该成为全省小学的样板。”

教师们的身先示范积极地引领着学生与艺术牵手, 奏响了艺术教育师生共进的和谐乐章。

二、奏响竞技旋律 激发学生艺体智慧

《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的艺术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民主的“2+1”工作不是鉴别、发现、培养一小批“超常儿”, 而是实现“面向全体, 人人参与”、“艺体教育, 一个也不能少”的工程。为此, 我们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 努力把“2+1项目”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力争形成常规项目抓普及, 特色项目重提高的整体态势。

(一) 让艺术成为最有魅力的课程

(1) 群体性项目

多年来, 民主小学沐浴着写字文化的馨香, 这一文化已成为我校办学可持续发展中最具魅力的部分, 也成为最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教育内容, 它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也牵动了艺体教育的迅速发展。

书法, 是一种技艺、一种艺术, 也是一种文化。为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与提高, 我们不仅以教师独具风神、隽永典雅的字体引领和带动学生, 而且创造了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准字格本, 使学生能准确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 匀称地书写汉字。汉字所显现的造型美, 运笔所表露出的音律的节奏以及字体结构的儒雅大气, 都使学生亲身感受书法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同时, 我们通过设立走廊文化、开设欣赏课, 营造浓厚的书法氛围, 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悠久历史, 欣赏汉字或苍劲有力、或洒脱飘逸的体态, 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 现在全校呈现了高质量的楷书、行书、甲骨文等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

传承书法艺术的同时, 我们又大胆尝试改革艺术课程的结构。在低年级增加艺术欣赏课的部分, 让学生听看贴近自身水平的原版带、立体声、经典作品, 意在用这些美妙绝伦的精华作品感染学生, 激起他们对这些优美的乐曲、奇妙的画面的热爱。可以说, 这项改革成为我校艺术教育普及的又一项决胜之策。

(2) 自主选项——个性体验

有教无类是初始化的教育公平, 因材施教是高一层次的教育公平。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尊重学生个体化的需求。为此, 我们在群众性、普及性的艺术活动的基础上, 探索课外活动、艺体社团的建设, 通过完善艺术特色小组运行机制, 提升“2+1”的质量和水平。

学校开设了民乐、管乐、剪纸等三十多个艺术类活动课。每周每个项目活动两次, 全校2014名学生中1906人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了适合的艺术类活动课, 每天上午学科类教学, 下午则为全校性艺术课活动时间。全员参与的同时, 很多学生培养了特长, 以擅长的本领走进了管乐团、舞蹈团、弦乐队……他们在这些艺术社团中互相合作, 尽展才华, 推动了艺术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 让体育成为最活跃的课程

(1) 群体性项目

花式跳绳便于操作, 易于实施, 是力量与艺术美的集中体现。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课外为重点训练平台, 全面开展花式跳绳运动, 以一种充满变化与激情的全新的跳绳运动文化冲破学生心中传统的跳绳图式, 吸引学生重新回归跳绳这一传统运动。

形成了“三个一”花式跳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一个系列”——分层次分梯队进行训练。高年级主攻花式跳绳的高级训练, 中年级为中级训练, 低年进行基础练习。同时各班级、各年级建立精品队, 形成了班绳队、年绳队、校绳队的精品梯队。“一场比赛”——阶段性团体赛和个人赛, 不断巩固、提高、创新花式跳绳技能。“一种引领”——聘请相关的专家、教师指导教师学生跳绳的技巧, 使之最终形成技能。

我们把“更多、更快、更新”的理念, 融入跳绳运动。“更多”是激发学生主动地和更多的人一起跳绳, 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跳出更多的花样; “更快”是激发学生从速度和体力上不断超越自己, 挑战极限;“更新”是鼓励学生随着相应的音乐, 在与绳共舞中日益创新。跳绳由创造者在全校传授, 培养和强化创新意识。如今, 已有几十人同跳的长绳, 一个人在几十根绳中跳的群绳, 还有长绳中跳短绳、双绳中跳单绳、个人双飞、双胞胎合跳等几十个经典花样, 使快乐的跳绳运动异彩纷呈。

(2) 自主选项——特色运动

自选选项, 尊重学生的意愿, 鼓励学生发挥主体性, 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每日群体性晨练一小时, 午后选修与艺术类分时段进行, 学生在参与轮滑、踢毽、各种球类等多种活动体验的过程中, 发展自己的运动天赋和体育特长。

(3) 创生特色, 丰富内涵

大课间是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主要途径, 是让学生掌握一项技能、普及艺体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既是一种课程, 也是一种校园文化。为此, 我们创新大课间的活动内容, 将东北秧歌与威风锣鼓纳入大课间, 将体育与艺术有机糅合, 把校园文化与民族风情和谐交融。在热烈酣畅的舞动中, 在震撼激情的击打中, 师生感受着身与心的融合、力与美的颂扬、灵性与文化的交响、生命与理想的律动, 生动地展现了生生不息的民族图腾, 也展现了民主人昂首前进的铿锵脚步和团结奋进的校园精神。

三、培育艺体素养 凸显艺体特色

“体育、艺术2+1项目”全面启动以来, 全体师生成为参与者和享受者。学校充满了欢声笑语, 充满了生机活力:一是教师动起来了, 教师的多才多艺使其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到处洋溢着和谐的气氛; 二是学生笑起来了, 很多在学习上不尽人意的孩子, 在活动中有了施展拳脚的天地, 自卑心理渐淡渐失, 自信心悄然而至, 随至而来的沟通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正不断加强, 信心足了, 身体壮了, 兴趣浓了;三是学校“闹”起来了。时时处处都有学生们快乐的身影, 学校更有生机和活力了。四是成绩“显”出来了。学生的肥胖率由原来的15%下降至5%, 近视率由原来的26%下降至10%, 体能明显增强。2004年至今, 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艺术类比赛达2400多人次, 学生在国家、省举办的各项竞赛中获奖达1200人次, 其中获得国家级比赛金奖的有232人次。

“体育、艺术2+1项目”体现了全体性、民族性、文化性、多元性, 带动了我校艺体教育趋于专业化、精品化, 彰显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发展内涵, 也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王俊莲, 省教育厅长魏小鹏等十余位领导来我校看望慰问时, 对师生所表现出来的高雅气质与精神面貌赞赏不已。魏厅长在讲话中指出:“民主小学的校长、教师用心做事, 用情育人, 站在为孩子一生发展打基础的高度打造了优质教育, 值得赞扬。”省委常委、总工会主席王俊莲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希望民主小学要继续努力, 站在基础教育的潮头, 办好特色优质教育, 培育优秀人才”。学校突出的办学业绩, 骄人的艺术教育成果, 也赢得了教育部、中央教科所领导认可。专家经多次考察, 于2010年6月在我校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观摩研讨会。这次盛会, 以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呈现, 让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以及各省市领导、专家感到震撼、激动。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激动之余高度赞誉:“民主小学高水平的晚会演出, 以及大型的团体操和全体学生的活动展示、师生昂扬的精神风貌, 诠释了一所学校办学的辉煌成就, 向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优质的素质教育。这所学校有着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 用文化引领着全体学生的发展, 理念超前, 方法科学。这绝不是一般的小学, 是全国小学教育的突出代表。”中央教科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深有感触地说:“民主小学师生的体育和艺术展示, 带给我们很多惊喜和震撼。可以说民主小学是一个榜样, 一个典型, 它的管理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民主小学教师的敬业、努力、付出, 让我们感动;民主小学学生的激情、健康、快乐, 让我们难忘。这是一次发现之旅、收获之旅。”

一直以来, 我们感怀各级领导专家的肯定与赞誉, 各级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这些成为催动我们打造优质教育的动力。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科研教育与发展先进学校”“辽宁省教学整体改革实验学校”“辽宁省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2007年, 民主小学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 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四、回顾温馨历程 展望美好前景

1.体育和艺术2+1项目的开展,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真实抓手, 学校要把它作为常规工作来做。

2.方案实施校本化。在充分考虑权衡学校艺体特色、师资水平和物质配置条件、学生的需求等实际因素的基础上, 用最优化的方案、最有效的项目设置使活动效益达到最大化。

3.深入推动项目开展, 用特色激发活动魅力。要设置趣味性、选择性的项目菜单, 要契合学生成长的规律和锻炼的需要。从另一角度解读, 该项目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 为学校的发展充实了内涵, 注入了活力。

4.课程拓展:从校本课程到地方课程。“体育、艺术2+ 1”项目就终极目标而言, 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就课程内涵而言, 属于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共存, 将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5.评价保障:项目与结果对接。如果缺少了必要的评价、检测和考核机制, “体育、艺术2+1”项目的全面实施必然会流于形式。“体育、艺术2+1”项目的活动路径铺设, 必须注意健全评价机制, 使评价成为工作开展的标尺, 成为促进活动的动力。

6“.体育、艺术2+1”项目的开展, 对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如何让这一项目远离形式主义的窠臼, 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如何让广大师生消除短视行为, 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如何让该项目成为众多学校的常态化活动课程?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解读2014年艺体类招生新政 篇11

本文将以四川省发布的2014年艺考新政策为基准,从六大方面展開详细解读,与此同时也将以咨讯链接的方式,为大家呈现全国各地与之相对应、却又侧重不同的艺考政策。以为大家在备考路上助一臂之力。

新政一:“试行按专业类别划线投档”

2014年起,“对四川省内院校和认定四川省专业统一考试成绩的省外院校,在相同考试科目、相同投档模式的条件下,在艺术类(音乐类除外)专业本科批和专科批录取时,试行分专业类别(美术类、影视戏剧表演类、播音与主持类、舞蹈类、时装表演类、戏曲表演类、编导类),按院校提出的投档模式(按专业成绩排序、按文化成绩排序、按专业成绩加文化成绩排序、全部投档),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划线投档。”

以往,四川考生是按其所填报的具体专业而非按专业类别进行划线投档,且每个学校志愿下面只设置1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配选项。考生的专业志愿一旦填报失误,未达到该专业投档线,往往就直接造成落榜。而招生院校也常常会出现个别专业“大小年”情况的发生,同时在专业调配时也缺乏直接的依据。试行按专业类别进行划线投档,考生可填报一所招生院校同一专业类别里的多个专业志愿,再加上有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配选项,不仅被录取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且招生院校也可避免部分专业出现“断档”现象,顺利完成招生计划。

其他省(区、市)的相关政策链接

1.甘肃省实施的政策和四川相似,2013年该省规定:独立设置本科艺术类院校的艺术类专科(高职)专业的文化课成绩必须达到该省艺术类专科(高职)批次相应专业类别录取参照分数线。对于使用该省艺术类统考成绩院校及专业实行分类划线,即按美术类、音乐类、编导类、表演类分别划定专业舜口文化最低控制分数线进行录取。

2.2013年贵州省也是按照美术类、音乐表演类,舞蹈类、空中乘务类、播音编导类进行划线。

新政二:“增设艺术类提前本科批,录取批次2变3”

2014年,四川省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录取将分为:单独组织专业考试且不编制分省来源计划的省外院校艺术类本科提前批、除上述以外的省内外院校本科批、省内外院校专科批共三个批次。这就在四川省以往艺术类专业划分本科、专科两个录取批次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一个艺术类提前本科批。

以往四川省是将单独组织专业考试且不编制分省来源计划的省外院校艺术类本科(如教育部批准的31所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除上述以外的省内外院校艺术类本科都纳入艺术类本科批次同时录取,如果考生既想报考上述省外院校艺术类本科“冲一冲”,又想报考省内院校艺术类本科“保底”,难免会纠结第一个学校志愿该如何填报,考生只能冒着“赌一把”的心态,其志愿填报一旦错误可能就将失去被艺术类本科录取的机会。

录取批次的增加,其实质就是为参加了上述高校单独组织专业考试、取得专业考试合格证的考生增加一次本科投档录取机会,艺术类本科提前批未被录取,在省内外院校本科批还有机会。

其他省(区、市)的相关政策链接:

1.江苏省艺术类专业招生的录取批次分为三批,但每个批次的志愿填报模式不同。2013年江苏省设置传统院校志愿、平行院校志愿和征求院校志愿三种,录取批次设置为3大批次8小批。

新政三:“改进志愿设置办法”

以2014年四川省艺术类本科志愿的设置规定为例,艺术类提前本科批志愿将设置为一个院校志愿,三个专业志愿,一个是否服从专业调配选项。艺术类(不含音乐类)本科批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均设一个院校志愿,各院校志愿内设五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配选项;第三志愿为五个平行院校志愿,不设置专业志愿。音乐类、体育类本科批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均设一个院校志愿,各院校志愿内设一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配选项;第三志愿为五个平行院校志愿,不设置专业志愿。

音乐类、体育类专业因各个专业之间考试科目、投档模式不尽相同,因此志愿设置办法无甚变化。而其他专业类别志愿设置办法有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每所学校志愿下面的专业志愿由1个增加到3-5个。由此看得出政策改变对考生人文关注度的增加,既与按专业类别划线投档政策相配套,同时又增加了考生专业志愿满足率和专业志愿顺序的明确性,旨在降低考生专业志愿填报和落榜的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在艺术类(不含音乐类)本科批、专科批,一个院校志愿内设置的五个专业志愿,只能填报相同考试科目的同类专业志愿,不得填报其他类别的专业志愿。

其他省(区、市)的相关政策链接

1.2013年江苏省对使用省统考成绩录取的院校和专业实行平行院校志愿设置,即每个录取批次包含A、B、C3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4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志愿;对使用校考成绩录取的院校和专业实行传统院校志愿设置,即每个录取批次设置1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4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志愿。

新政四:“调整表演编导类、音乐类专业考试时间”

2014年四川省艺术类招生政策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将表演编导类和音乐类专业统一考试时间,将由原来的当年3月中旬调整到当年的1月上中旬。之所以要调整省专业统考时间,是因为按教育部规定“省级统考应于春节前完成”。因此,将考试时间调整到当年的1月上中旬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是对教育部关于“省统考在前,校考在后,省统考合格后方可参加校考”要求的进一步规范。

专业统考时间较之以往提早了两个多月,意味着考生需要提早做好相应准备,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学习时间。

其他省(区、市)的相关政策链接

nlc202309011301

1.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规定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准考证发放时间为2013年12月24号,测试时间为2013年12月28日,成绩发布时间2014年1月9日。

2.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美术类专业统考定于2013年12月1日进行。音乐类专业统考笔试定于2013年12月8日进行,面试自12月9日起进行。

新政五:“统一省内院校编导类专业录取投档模式”

之前,四川省编导类专业的录取投档模式往往由各招生院校自行确定,通常主要分三种:按专业成绩排序、按文化成绩排序、按专业成绩加文化成绩排序。2014年,四川省内院校编导类专业投档时,在考生文化、专业成绩均上省控线的基础上,将按考生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投档供院校审录。也就是说从2014年起,全省所有招收编导专业的院校在录取时将不再自行确定录取投档模式,转而统一执行省上的新规定“按高考文化成绩排序录取”。

事实上,近几年来艺术考生的构成早已发生改变,正在从艺术中专、艺术高中、艺术类高校附中等逐渐转向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那些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希望通过艺考来“走捷径”的考生来说,编导类专业更是因“似乎不太需要专业基础”而受到热捧。四川省招考委和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此项新规定,大大增加了编导类专业的文化分数权重,这也必然让那些想走艺考“捷径”的考生压力不小。

其他省(区、市)的相关政策链接

1.2013年,山东省规定,17种含有艺术属性的专业,录取时高校在专业测试合格的基础上,原则上按考生的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这17种专业分别是艺术教育、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媒体创意、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公共事业管理及文化产业管理等。

新政六:“报考省外艺术院校必须参加省统考且成绩合格”

从2014年起,教育部将对跨省组织校考的艺术类招生院校实施更为严格的控制,省外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经省教育考试院批准同意单独组织专业考试的部委属及“211工程”院校和有艺术类硕士点的高校可以举行校考外,其他学校录取艺术考生专业成绩一律参照省专业统考成绩录取,不再单独举行校考。省专业统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因此,对于那些专业课成绩特别突出,有意报考省外艺术类院校特别是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的考生来讲更要尤为注意,应该详细了解省教育考试院关于举行相应专业类别全省统考的报名时间、要求、程序等,在参加省外院校专业校考之前一定要参加好省上组织的专业统考,以免造成最后功亏一篑。

其他省(区、市)的相关政策链接

1.2013年陕西省统一实行艺术类专业课统考、联考,省内高校(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除外)不再组织校考。省外高校在陕招生的美术类、编导类、播音类高职(专科)专业及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本科专业,录取时直接使用省统考成绩。

2.2013年福建省也在政策中明确规定:参加艺术类本科专业校考的考生必须获得相应类别的《省级统考本科合格证书》,否则其校考成绩无效。

高校艺体生口语焦虑与对策探析 篇12

艺体类大学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 在大学入学时文化基础较之其他专业的学生相对差一些, 英语水平更是如此。许多艺体学生英语基本功不扎实, 学习习惯不佳, 在入学时英语成绩是不及格的。学生在口语课上很难流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对于开口说英语心存顾虑, 不敢大胆地开口练习, 越害怕讲英语, 口语水平就越难以提高, 进而对口语学习产生强烈的畏难抵触情绪。而学生的消极态度,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焦虑心理造成的。

焦虑在英语口语学习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它可能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1]。语言焦虑是指学习者在使用目标语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时, 感到自己有限的外语水平无法准确地、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产生的紧张、害怕的感觉[2]。英语课堂学习焦虑分为三个方面:口语交流焦虑、测试焦虑及害怕负面评价[3]。而口语交流焦虑是学生英语学习焦虑中最核心的因素, 容易造成用英语表达时的各种负面情绪。艺体生在高中阶段要把大量时间用在艺体专业课的学习上, 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接受的英语听说训练很少, 词汇量偏小, 语音语调也不正确。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一般, 甚至较差, 不能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同时, 外界对于艺体学生的评价和定位会影响他们的自我评价。艺体学生很容易形成在文化课方面的确不如其他专业学生的思维定势, 对自我的不肯定, 使得他们在进行英语口语活动前就已经形成焦虑感。他们的焦虑主要表现在上课紧张不安、害怕说英语、害怕课堂提问、担心老师和同学的负面评价、对自己缺乏信心等方面。他们认为自己英语说得不好, 害怕犯错误或被老师和同学笑话, 不敢开口讲英语, 也不敢去英语角等练习口语的地方。但是, 学生越是不敢开口, 就越讲不好英语, 由此引起他们对英语有关的事物在情感上的厌恶、畏惧害怕等消极情绪, 对英语口语教学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师应该重视艺体生在口语学习中的各种焦虑因素,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 针对学生特点, 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 帮助他们解决焦虑问题。

二、应对策略

1.培养积极的学习态 度。艺体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素质不高, 口语表达能力较弱, 长期以来很少感受英语学习成功的喜悦。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期望不高、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态度被动、课堂参与度也不够。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作用[4], 对学生的口语学习十分不利。教师应该以一种积极、乐观、谦虚的态度感染学生, 鼓励学生时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能因为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而生气, 甚至批评指责学生。这样, 很多学生就可以放下顾虑, 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首先要使自己的教学生动有趣, 让学生喜欢英语, 想学好英语。教师使语言信息传递的过程变得有趣, 以至于让学生忘记他们是处于非母语的情境中, 是缓解语言焦虑最好的方法[5]。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原动力。艺体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他们需要的是令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增长见闻的知识。尤其是进行口语交际的环节, 要多安排学生感兴趣又能用英语交流的话题。应该充分利用投影仪、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 进行英语听说训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口语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2.减少负面 情绪。语言焦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焦虑 , 而是语言焦虑的学生因为要运用目的语而产生的害怕心理, 是影响语言学习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6]。艺体学生对自己的口语水平评价普遍较低, 缺乏自信, 而对于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比较在意, 这会加剧他们的焦虑感, 产生负面评价恐惧。教师应该从知识上和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帮助学生消服焦虑情绪。教师可以根据艺体学生的实际情况, 用生动有趣的教学, 把重要的知识点、语法点对学生进行介绍、归纳和对比。鼓励学生课前多预习, 让学生在口语活动开始前有所准备, 缓解紧张情绪。有学生犹豫或不愿参与时, 尽量使用一些鼓励的语言, 帮助学生开口。学生回答问题真的有困难时, 及时给予提示。尝试从不同学生的回答中找到积极和肯定的部分, 不苛求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使其在自我评价时多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以增强信心。同时, 引导学生正视自身不足, 指导学生确立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 从心理上愿意努力学好英语。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在某种程度上是缓解学生口语焦虑的有效手段, 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 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自卑感, 使学生在课堂上以压力小、焦虑低的状态积极参与口语练习。为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规范, 比如回答问题时不说“Sorry”, 不讥笑其他同学,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让学生有安全 感 , 减轻心理 压力 , 从而有勇 气面对挑 战 , 不怕犯错, 敢于开口。

3.融洽师生 关系 , 鼓励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的心态 ,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可能转化成对课程的热爱和兴趣。师生间友好和谐的关系可以促进良好、真诚的交流与互动, 让学生有安全感、教师有满足感。为了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 要充当学习的合作者, 不要居高临下, 对学生发号施令。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让学生愿意用英语与老师交流, 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令学生心情愉悦, 有强烈的参与欲望, 从而克服心理障碍。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 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关怀、尊重和理解, 不苛求学生, 才会让学生有学好英语的动力和信心, 不断进步。课后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 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 多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这样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 为课堂上的交流、互动营造更和谐的氛围。合作学习能激发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依靠, 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和交际能力发展[7]。鼓励学生间合作学习, 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创造口语练习环境。例如, 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 或多人一组, 给定话题, 课外分头查找资料, 课内集体讨论;或安排学生分组表演英语短剧,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扮演不同角色, 一起用英语排练, 完成表演, 这些合作活动都有利于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 激发热情, 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不仅解决了学习上的问题而且体会到集体给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愉悦感, 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

由于艺体生的英语成绩普遍较差, 没有信心, 他们在口语练习中的焦虑问题尤为明显。外语焦虑对学生的口语水平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但它是可以克服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英语学习焦虑现象给予足够重视, 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引导, 就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及心理健康等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 课堂上的有效交流所树立的信心, 将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英语的应用,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Arnold, J.&Brown, H.D.A map of the terrain[A].In J.Arnold e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8.

[2]Arnold, J.情感与语言学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26.

[3]Horwitz, E.K., Horwitz, M.B.&Cope, J.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6 (70) :125-132.

[4]Ellis, 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77.

[5]Young, D.J.Language anxiety from the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ists’perspective:interviews with Krashen, Omaggio Hadley, Terrell, and Rardin[J].Foreign Language Annals, 1992 (25) :157-172.

[6]Oxford, R.L.Anxiety and the language learner:new insights[A].In J.Arnold e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158-187.

上一篇:科学自由下一篇:增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