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关爱

2024-07-26

心理关爱(通用11篇)

心理关爱 篇1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 他们天真烂漫, 在老师和家长的呵护下, 做着理想的梦。在成长过程中, 生理发展和性成熟对中学生心理发展有极大影响, 它使学生感到自己长大了, 不是小孩子了。体态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也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变化。有的感到好奇新颖, 有的感到不安、羞涩和恐惧。大部分女生对月经初潮表现消极, 有的把月经称为“倒霉”。性成熟也使男女生意识到两性关系, 注意自己在异性面前的外表仪容。对于这种生理变化所引起的心理变化, 班主任要给予充分的关怀、照顾、指导, 避免一些消极情绪的扩展和影响。总之, 学生很多心理上、生理上的问题, 需要班主任的关心和帮助, 特别是“异性交往”更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生的思想心理也在发展变化, 一方面社会交往的需要增多, 并希望他人理解, 另一方面又不轻易透露自己内心世界的秘密, 因而产生心理的闭索性和寂寞感。班主任应针对这种闭索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 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 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 对他们及时疏导, 而不是采取强制的办法和施加压力, 对他们加以斥责。如果教师以成人思想胡乱猜测学生的内心活动, 就不会有任何好处。班主任要关心热爱和体贴他们, 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他们感到无人照顾而苦恼孤独时, 班主任要给予真诚的启迪和疏导。

2006年刚升初二, 我班王霞突然要退学。王霞性格孤僻, 很少与其他同学交往, 平时总喜欢独自一人凭栏远眺, 像是有什么心事。我通过调查和一段细心的观察, 发现原来她喜欢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朱先龙。朱先龙落落大方, 一表人才, 工作能力强, 威望高, 团结同学。王霞坠入了情网不能自拔。校运会上, 她带上相机, 拍下了朱先龙的一个个精彩瞬间。回家后, 她把朱先龙的相片摊了一桌, 自已默默地瞅着, 瞧着, 母亲发现女儿这种痴情的样子, 难以言表。

王霞知道自己相貌一般, 家庭条件不好, 学习成绩平平, 朱先龙一定不会爱上她的。可这些朱先龙一无所知, 她就这样在单相思中煎熬, 痛苦脆弱至极, 想到了退学, 退学就能摆脱苦恼吗?她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我知道, 班主任不能视早恋为洪水猛兽, 肆意堵截, 经过反复思考, 我决定应该第一保密, 第二疏导, 将他俩调到前后桌, 条件是:她必须在老师和家长的督导下按时回家。此后, 王霞为取得对方的好感, 发奋读书, 终于在年终考试中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 而通过近距离地观察朱先龙, 随着知识的增加, 鉴赏水平提高了, 思想渐渐地转变了, 她发现他不过是一个普通同学。王霞终于在我的指导下自觉走出了误区, 越过了人生成功的一大障碍。

中学生已经步入了人生最美丽、最灿烂的季节。女生喜欢在男生面前展示自己, 渴望与异性交往, 甚至于陷入爱河。她们爱看爱的诗句、散文、小说, 愿唱爱情歌曲, 开始注意打扮自己, 等等, 这些都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因此, 班主任应时时观察学生, 告诉他们不必害怕, 不必痛苦, 更不必退学, 这根本不是什么羞涩的事。要知道, 一个人“没有异性朋友太不可救药了”。有的教师杞人忧天, 压抑学生, 封闭学生, 在教室里冥思苦想, 但愿学生生活在古物保存所里, 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海上神山里, 使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变化毫无感觉, 就安全太平了。此类做法, 只能适得其反。著名作家刘绍棠夫妇的爱情之种就是在中学时代播下的, 就是班主任帮助他们收藏了这颗爱的种子, 待双方大学毕业后再物归原主, 成全了这对伉俪, 这不但没有阻碍他们的学习, 反而成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对此班主任可引以为鉴。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异性彼些尊重, 对异性如同兄弟姐妹相处, 禁守分寸, 真诚合作, 是异性交往的良好风范,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要以纯洁的友谊为前提, 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伤害自己, 又不伤害别人, 在互帮互学中, 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控制自己, 这样美丽的理想才能实现。中学阶段正是储备人生健康、知识素质的关键时期。所以, 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发掘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 并积极疏导才能稳定班集体, 使班级有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 酿造更多的栋梁之才。

对于学生“异性交往”的处理, 我有如下体会:

(一) 班主任要正视男女交往问题。首先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 要充分相信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纯洁的。

(二) 遇到类似问题要坚持冷处理, 要通过个别谈话, 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不宜在公共场合大张旗鼓地批评是非, 保护学生的自尊。

(三) 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明辨是非的机会, 消除男女生之间彼此的神秘感。例如:组织主题班会, 让学生展露观点, 实现自我教育, 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改正错误。

(四) 随时给予正确的导向, 纠正发现的偏差, 使异性交往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作为班主任, 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有利于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 向更好更大的理想迈进, 坚信转弯处就是太阳。

摘要:亲其师, 信其道。如果学生与班主任的心灵沟通, 就能从心灵深处感受到班主任的一切工作是为他们的现在和将来发展负责, 情通而理达, 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效应, 心诚则灵。

关键词:中学生异性交往,班主任,引导

参考文献

[1]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论坛 (中) .

心理关爱 篇2

同学们:

 今天老师在国旗下与大家讲一讲怎样“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开发生命”。

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花谢了可以再开,燕子飞了可以再回,但是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一旦逝去,便无法追回。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精彩,健康是最大的财富。我们要珍惜生命,更不能轻言放弃生命。

感谢父母,孕育并给了我们那么珍贵的生命,就从我们呱呱落地,之后的成长之路,不知倾注了父母多少的心血,生病时,父母彻夜未眠;摔跤时父母的着急担心;读书时,父母呕心沥血;不懂事犯错时,父母的循循善诱┅除了父母,这世界上,还有许多关心爱护我们的人,我们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属于我们自己,更属于我们的父母,属于关心我们的人。

 是呀,生命是那么的珍贵,我们该如何书写我们的生命呢?

大家一定还记得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由21位聋哑男女演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征服了亿万观众的心,观众记住了这些可爱可敬的残疾孩子,更记住了那个漂亮的领舞姑娘邰丽华。

 邰丽华出生在湖北宜昌的一个普通家庭。她两岁那年,因为发高烧注射链霉素导致双耳失聪。从此,她的世界变得一片沉寂,听不见音乐,听不见笑声,也听不见父母的呼喊。为了让女儿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7岁那年,邰丽华被父母送进了当地的一家聋哑学校。为了演好《千手观音》,邰丽华和其他演员每天早上6点起床跑步晨练,风雨无阻;排练时不敢喝水,以免上厕所影响整体训练;常常趴在地板上感受旋律,以便记住音乐的节拍。在他们付出了比常人数百倍的辛苦和努力之后,他们终于获得了巨大成功。

 邰丽华是一位残疾人,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多么的不易,我们拥有着生命赋予我们的最大财富——健康。在学习上,着力要养成好习惯;在同学的矛盾前,想一想生命只有一次,能在一起学习生活是那么的美好,一句“对不起”,定会换来同学真诚的“没关系”;在挫折前,要充满自信,对自己说一声我能行;在困难前,微微一笑,“我能坚强”,朝着目标努力,成功定会在前方不远处。

 生命本没有区别,只是因为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去把握它而使其有了贵贱之分和高低不同。无论如何,只有历经磨难而不断征服自我、大公无私而不断奉献自我、平常心态而不断肯定自我、热爱生活而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在生命的旅程中到达无限的高度!谱写生命精彩的篇章。

 为了让我们全体同学能更好的“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开发生命”,学校决定从这星期开始,开展一系列的生命教育活动。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起,去用心了解一下生命的意义吧,那么我们的内心就会洋溢对生命的挚爱,活出生命的滋味和精彩。



关爱学生 从心理健康开始 篇3

摘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认知能力一天天在增强,其内心世界的活动是越来越丰富。伴随着身体的发展,心理发展也很快,情绪、智力、意志和性格等方面也逐渐得到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老师,要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研究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任务。

中图分类号:B844.2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今大多学生为独生子女,不少孩子个性娇惯脆弱,经不起生活和学习上的挫折考验;另外,不当的学业负担、家长过度的保护和期望、普遍的青少年思想早熟,以及现代社会环境的瞬息万变,都给学生的身心以强烈的冲击,使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困惑。教师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引路人,理应努力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改善学生不良的心理状况,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要弯下腰与学生交流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会苏醒;教师的爱是阵阵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让我们都来关心爱护学生,点燃爱的心灯,用爱的阳光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

我班有个学生小张,父母较忙,妈妈养育年幼的双胞胎弟弟和妹妹,爸爸外出打工,将他寄宿在姥姥家,双休日才接回家住。家长平时很少管他,更别说帮他准备好学习用品,督促他学习了。因此,小张同学的学习习惯很差:上课时,他总爱玩小动作,不仅自己学不好,还影响了别人的学习;下课时,他经常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欺负小同学;平时作业时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针对这个情况,我找小张谈心,询问他为什么不按时做作业,为什么要经常欺负别人。他回答:有些作业没有人提醒他,慢慢就忘记做了;有些作业没有人辅导不会做;而且由于没有家长关心他,呵护他,于是他就经常欺负别人已引起同学对他的注意。我告诉他:“为什么别的小朋友不需要提醒就能记得作业呢?因为他们时刻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在玩之前先想一想有什么作业,有没有都完成,等到全部完成了再去玩耍。而你是把玩放在了第一位,总是先想着玩完了再来做作业,于是玩着玩着就把做作业的事情忘记了。”我还特意帮小张准备了一个备忘本,告诉他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记在这个本子上,完成一项就打一个勾,要去玩之前先看一看这本子,觉得没有问题了才可以玩耍。而对于欺负同学的事情,我反问他:“如果下课,别的同学欺负你,你生气吗?”他用力点点头:“当然生气了。”于是我说:“那你欺负别人,别人一样生气,慢慢的大家就都不会喜欢你了。”我再教育他:“你一定要帮助同学,爱护同学,和同学友好相处。同学们才会喜欢你,愿意和你玩。”

从那以后,平时有空我就会督促小张检查一下自己的作业备忘本。有时看到他在操场上追逐嬉戏,我都会询问他作业有没有做完,如果做完了再告诫他要文明玩耍,这样别的小朋友才会喜欢他。只要哪一天他不用我提醒自己就能按时完成作业并且书写端正,我就立刻表扬他。慢慢地,他在纪律上和学习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成绩上来了,自信心也提高了。每每看到他的进步,我都会由衷地感到一种身为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只有付出爱,才能赢得爱。我们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二、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要给学生自信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我班有位学生小宿,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行为。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间活动中不大合群,好搞“恶作剧”,自己却满不在乎;在家里则表现得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父母不能满足,便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此外精力显得特别充足,对看电视很感兴趣,碰到爱看的节目,能一连看上一、二个小时,但做作业时却少不了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据我观察,他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学习时,有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就是因為好动分心,使得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在家庭教养方式上,他的父亲比较粗暴,看到孩子好动,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便揍;母亲则对孩子过于宠爱。就是这样一位同学却非常热爱劳动,我发现他每天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给老师擦讲桌,把教室内的桌椅摆放整齐,每天都争着打扫教室卫生,发现他这一闪光点之后,我对他进行了表扬,并让他任班内卫生委员,负责管理班内卫生,他干得有声有色,教室内整天干干净净,绝对没有废纸屑。期末他被同学们评选为我班的优秀班干部。面对荣誉,他笑了,笑声中充满了自信。从那以后,我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的身上,发动全班同学关心他、帮助他,同时与他的父亲取得了联系,让他感受到爱的温暖。渐渐的,他越来越有自信,学习成绩也跟着直线上升。

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措施,耐心细致引导,解除心理困惑,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教学,是一曲爱的奉献,让我们用心去爱护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做那爱的使者,把爱撒向每一个角落,架起一座座沟通心理的桥梁,让孩子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

[2]《儿童心理学》德国普赖尔

[3]《小学生心理健康》杨忠健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教师怎样完美展现师爱》卢翠红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篇4

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 由于祖辈们对孩子溺爱、袒护, 孩子很容易养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不良性格。

我班45名学生中就有20名留守儿童, 大部分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 学习积极性不高, 经常不能完成作业的现象。一些同学还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差, 卫生习惯差。还有的行为上表现出说话粗野, 不听祖辈的教导管束。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他们性格孤僻, 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 对人对事态度冷漠。这样的状况, 他们的学习就可想而知了。面对如此境况, 确实让人分外担忧。

为了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为了使留守儿童能健康成长, 也为了让外出务工的学生家长们放心, 我在关心、教育留守儿童的工作中做出了一份应尽的责任。

(一) 倾爱心

爱心是最能拉近距离的。孩子们长期见不到父母, 少了亲人的关爱, 自然有一种失落感, 加上是隔代抚养等原因, 其性格、情绪难免发生变化, 随之变化的还有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形, 我经常找他们谈心, 让他们说说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心里话。如果不方便说的, 就让他们以写信的方式, 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写下来。这样, 不仅可以抒发他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也可以起到练笔的作用。通过一番努力, 我与班中的留守儿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他们对我产生了信任与依赖。同时, 我还经常在课堂上表扬这些同学的优点, 找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长处, 让他们在班中树立起威信与良好的形象, 拉近与班集体其他同学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 对学习也充满了信心。

(二) 明目的

在与留守儿童的交谈中, 我常常问他们“父母为什么要外出打工”这样的问题。让他们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有的说是家中经济太困难, 有的说是老家太贫穷, 有的说父母外出挣钱为了让自己过上好一些的生活, 为自己将来读书攒钱……我又让他们想象自己父母在外打工的情景, 感悟父母在外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最后组织他们讨论:父母打工这么辛苦, 那么自己在家中应该怎么做?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表现经过认真的讨论, 那些原先学习不用心的, 纪律松散的, 甚至有不良行为的学生都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 都表示要努力改正。要用优秀的成绩来回报辛苦打工的父母。

学生有了学习目的后, 我又引导他们要学会为父母分忧, 就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帮助祖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不要有依赖心理。平时, 我常常讲一些励志的故事, 以激励他们对长辈的尊敬, 同时树立起独立、自强的品质。通过家访了解, 我们班的韦伟同学, 由原先老喜欢跟长辈顶嘴和耍脾气、凡事都依赖老人变成了懂事理, 尊敬别人, 勤快帮助老人做家务的、开朗的孩子。

(三) 树榜样

榜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小学生年龄尚小, 为了使他们能一步一个脚印的一直往前走, 我在留守儿童中开展了“比纪律强、比卫生好、比生活能力强、比学习成绩好”的活动。定期评比, 树立榜样, 一步一步加以正面引导。对于那些比较顽劣的学生, 我经常走访他们的监护人, 了解他们在家中的表现, 及时进行疏导、教育、感化。比如, 我们班的韦建, 他的家庭比较特殊, 父母不仅都外出打工, 期间还离异了, 父母都不再关心他, 把他留给年迈的奶奶。所以他一直在行为上很叛逆, 经常在班中惹是生非, 不服从管教。于是, 我对他采取了“人跟人”的教育方式, 每天我都坚持跟他谈心, 帮他分析他的情况, 引导他理解父母的苦衷, 体谅奶奶的艰辛。同时, 在生活上, 我尽力去帮助他, 他生病或是受伤了, 我就给他买药, 发现他开不了早餐, 就发动同学捐助他。在学习上, 我每一次都认真地批改他的作业, 每一次都为他写几句评语鼓励他。还让一个学习较好的同学跟他同座, 常常帮助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感化, 他终于稳定了自己的情绪, 变得听话、勤奋起来了。

关爱留守学生 关注心理健康 篇5

为了更好的关注留守学生,解决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生活、生理、心理等问题。洋湖乡中学从我乡外出打工人员较多的实际出发,3月2日下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召开了由学校领导班子、班主任、教师代表和全体留守儿童参加的每学期一次的留守学生大会,学生们聆听了德育主任刘玉峰老师的专题讲座,讲座重点从以上四个方面介绍了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校长李振华最后做了《对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报告。使大家感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对留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通讯员:史付亮杨新顺刘金强)

心理健康之教师如何关爱调皮学生 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调皮学生;宽严结合

作为教师,最不应该放弃的就是调皮学生。他们聪明、有主见、义气、组织能力强、鬼点子多等。更可贵的是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调皮学生首先要弄清楚其调皮的原因。

孩子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他们的行为习惯是后天养成的,家庭的状况、父母等家庭成员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家庭教育方法对与错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老师面对调皮的学生一定要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所以,教师要随时关注调皮学生,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即使他犯点小毛病,也装作没看到,决不能冷落他。一周或两周你找他,让他自己说最近表现怎么样,做了哪些好事,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随后你会对他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做一详细总结。指出他做错了什么,做对了什么,今后应该怎样做。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注重从教师的权威教育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调皮”学生明白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们,并期待他们主动地和老师靠近,慢慢地改掉坏习气,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对“调皮”学生的管理要宽而有度,严而有格,宽严有机地结合。对于调皮学生如果是偶尔一次没写作业或上课没注意听讲,老师要放宽政策,让表情和眼神对他们说话,让他们感觉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谅解。如果情节较严重,就要及时制止、大胆地管理,以体现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满腔热情以及无私的爱。该松则松,该严则严,宽严相济,这样,让“调皮”学生既喜欢你又怕你,实现教和学的“双赢”。对待调皮学生要关爱有加,无爱则无教育,不会爱就不懂教育。教育是爱,成功的教育就是巧妙地去爱。对“调皮”学生要适时、适量、适度地给予关爱,千万不要过时、过量、过度。真正从关心的角度去了解“调皮”学生,给予足够的信任和友爱。把促进“调皮”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前提,从学习、思想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加强教育、解决困难,以促进“调皮”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再调皮的孩子也有闪光点,老师哪怕一句欣赏的话,一次轻轻地抚摸,一次眼神的交流等都会给调皮学生带来对老师的信任和对自己的信任。

总之,作为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多站在学生角度,换位思考,多给调皮学生一点宽容和关爱,多一点沟通,多一些信任。这样才能使调皮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心理关爱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至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生殖遗传Ⅱ科就诊的人工流产女性共200例为研究对象, 排除有手术禁忌证及心理障碍、精神疾患者。本组200例年龄18~32岁, 平均 (21.87±6.25) 岁;小学及以下学历104例, 高中 (中专) 65例, 大专及以上31例。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100例, 一组为试验组 (PAC组) 给予PAC服务, 一组为对照组予常规处理, 未进行特殊干预, 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关爱服务规程的确定:首先是确定PAC专家组, 以接诊医师为主。其次是确定关爱服务手段, 分别是提供术前、术后的一对一咨询服务, 主动宣讲服务, 以及随访观察。最后确定内容主要是进行人流术前的关爱服务指导及安抚, 告知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 宣讲避孕知识, 人流知识, 协助流产后立即落实有效的避孕措施等。2数据收集:采用自制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PAC了解情况、PAC重要性、PAC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及获取PAC服务的途径等, 并采用SAS量表和SDS量表对人流术前和术后的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进行评定[2], 记录每位患者的SAS、SDS标准分和每组存在焦虑和抑郁的病例数 (标准分>50分) 。术后一月除评定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外, 还需了解术后患者的心理影响, 主要了解是否有对性生活的恐惧, 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并记录下每组发生病例数。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计量资料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差异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对PAC了解情况、重要性、获取途径及PAC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

经调查, 73.5%的人流患者 (147例) 对PAC完全不了解或了解很少, 79%的患者 (158例) 认为PAC对女性生殖健康重要, 83.5%的患者 (167例) 认为PAC对其心理状态重要或非常重要, 对生殖健康知识及避孕药具的获取途径, 有的患者希望附近的社区能够提供。

2.2 人流术前和术后的SAS和SDS评分:

在进行人流术前, 试验组SAS评分 (56.2±6.55) 分, 67例存在焦虑症状, SDS评分 (53.8±9.81) 分, 56例存在抑郁症状。对照组SAS评分 (56.8±9.16) 分, 64例存在焦虑症状, SDS评分 (52.4±10.71) 分, 57例存在抑郁症状。术后试验组SAS评分 (45.1±8.22) 分, 58例存在焦虑症状, SDS评分 (43.0±8.15) 分, 48例存在抑郁症状。对照组SAS评分 (57.2±10.20) 分, 62例存在焦虑症状, SDS评分 (53.9±7.88) 分, 54例存在抑郁症状, 术后试验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 (P<0.05) , 而对照组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术后试验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01) , 术前和术后试验组焦虑人数、抑郁人数占比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表2。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 #P>0.05, △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 *P<0.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与本组术前比较, #P>0.05

3 讨论

人工流产常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 近年来, 我国人工流产总数每年高达800万左右, 在广大的人流群体中, 逐年表现出年轻化 (<25岁人群占比多) 、高危流产和重复流产多的趋势[3]。人工流产会引起诸多并发症, 如月经失调、子宫穿孔、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不孕等, 这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 因此, 国际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流产后关爱 (PAC) 的理念。PAC服务主要包括流产并发症的医疗服务、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 (PAFPS) 、流产后咨询服务、流产后社区服务以及流产后生殖健康综合服务等, PAC的目标是为人流妇女提供健康保障, 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保护妇女的生殖健康[4]。

受术者在术前出现的复杂心理, 如焦虑、紧张等, 可能影响手术的效果[5], 我们调查发现, 本组人流术前超过60%的女性存在焦虑症状, 约60%的女性存在抑郁症状。开展优质PAC服务, 大大的让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得到改善, PAC干预组术后SAS评分较术前降低11.1分, SDS评分较术前降低10.8分, 这对开展人流手术的效果朝好的方向发展至关重要。受术者在围术期出现的担心、害怕, 不仅极大程度的影响患者术后的身心恢复, 也影响着患者今后的性生活质量, 甚至影响到婚后的生殖健康, 通过开展PAC, 生殖保健意识和知识提高的同时, 患者实实在在觉得有所保障, 正如大部分患者肯定的PAC服务给予其心理支持一样, 患者术后心理因素得到极大的良性干预, 极大的促进患者术后身心康复。

从PAC实施的过程来看, PAC是一种标准化的医疗服务流程, 因为人流患者的年龄、文化、生活背景及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异, PAC服务必须因人而异、因人宣教。医务人员作为PAC服务的质量源头, 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沟通技巧, 不断丰富PAC服务相关知识, 才能从身心两方面给与患者最需求的帮助和关爱, 另外, 多种多样的服务手段至关重要, 如发放健康宣传材料、开展健康讲座、社区宣传、社区服务等。通过PAC这一特殊的医患沟通手段, 不仅可以达到术前安抚患者,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目的, 更能通过宣教普及女性生殖、避孕、人流等知识, 使患者了解人流的危害, 提高她们的避孕意识, 有助于落实有效的避孕措施, 使手术并发症和重复流产的情况得以减少, PAC还是一种心理疏导, 有利于保证妇女的心理及生殖双重健康。只有规范的、优质的PAC服务, 才能真正成为维护女性生殖健康的一柄利剑, 成为广大女性的福音。

摘要:目的 探讨PAC服务对人流患者的心理影响, 评价PAC服务流程。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至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生殖遗传Ⅱ科门诊就诊的人流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PAC组和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的PAC了解情况、重要性、获取途径及PAC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等进行问卷调查, 并采用SAS量表和SDS量表评定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结果 调查对象73.5%对PAC完全不了解或了解很少, 79%认为PAC对女性生殖健康重要, 83.5%认为PAC对其心理状态重要或非常重要。人流术前超过60%的女性存在焦虑症状, 约60%存在抑郁症状。术后试验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 (P<0.05) , 术后试验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01) 。结论 规范的PAC服务有助于提高妇女的避孕意识, 落实有效的避孕措施, 降低重复流产率, 保障妇女的心理健康和生殖健康。

关键词:PAC,人工流产,避孕,心理影响

参考文献

[1]赵娟, 卢头锋.人工流产现状的分析及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33) :130-132.

[2]卢敏, 董莉, 姚龙燕.PAC服务项目对未成年人工流产群体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36) :155-156.

[3]Ministry of Health of China:Almanac of China&apos;s Health[EB/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tjnj/year2010/index2010.html

[4]傅改玲, 王焱, 金健.未婚早孕妇女的心理状况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0, 8 (2) :184.

心理关爱 篇8

“学困生”因有长期的受挫心理,所以教师要倾注比对其他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每一个孩子都是渴望成功的,特别是当有人关注和激励他们的时候上进心尤为强烈,这种特征更为突出,了解到了“学困生”的学习心理,老师就此对症用药。用耐心、关爱和细心地观察,积极地引导、鼓励他们,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培养学习记忆单词的兴趣。

比如,在单词教学初学阶段,可采用全息反应记忆法来提高学生兴趣,尽量设计一些独特情景,专门让“学困生”来做,调动起他们各种感官来体验和情境参与。当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运动觉等各种感官时,他们理解力、记忆力最强。

比如,教“delicious” ,教师可带一块蛋糕到教室放在讲台上,让某个“学困生”来闻一闻,甚至尝一口,同时教出读音和拼写。再比如,学习短语“turn left at the second crossing”有目的让学困生来表演,这样他们会表现出异常的兴趣盎然,或许会做出相反的错误动作“turn right at the second crossing”但在大家活动和笑声中,体会到了轻松和愉快的学习,增加了自信心。

二、运用科学方法轻松记忆单词

在教单词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困生”,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单词结构,灵活采取以下的几个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1.利用读音规则记忆单词。所谓读音规则是指元音在开、闭音节的发音规律,以及一些相关的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比如,字母A在开音节发音/ei/的音,在闭音节发/?/,而字母E则不可以。当看到date一词时,就会容易读出/deit/,因为date是开音节单词。复合“元音+辅音+e”读音规则。再比如,看到fat一词,也会准确读出/f?t/因为fat符合闭音节的读音规律,还有字母组合ay,ey等等,常发音/ei/。比如单词may,they,rain。这些规律让“学困生”掌握是很容易记忆的事。

2 . 利用结构分析记忆单词。针对“学困生” 的认知能力低下的现实,教师要多付出耐心,爱心,给他们专门总结、归纳出一些单词构词法上的规律便于他们记忆单词。这样在不费多少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词汇量会成倍增加。用相应的构词法就可以为“act”派生出很多单词,比如actor,actress,action,activity,activist,active,inactive,enact,actual,actuality等等。同时可以简单讲解一下上面词中的“-or,-tress,--tion,-ty,-ist”都是名词的后缀,而“-tive”则是形容词的后缀,“en”又是非动词转换成动词的前缀。

3.通过联想法记忆单词。众所周知所,如果想记住新的东西,最好的办法是将它与已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记忆单词也是这样。比如想记住“喜欢”一词时,可把意义相近的词放在一块记忆,如,like,love,enjoy,appreciate,prefer,be in interested in, be fond of,favour等等单词用这种方法就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再比如,教“结束”一词时,可同时交给学生end,over,finish等等。同理,还可以把形近意义不同的单词放在一起教,能扩大单词记忆库增强记忆效果。比如,cough,enough,rough,tough等等。

三、循序渐进操练,巩固学习果实

艾宾浩斯记忆法认为:新学某种知识或技能,若不及时加以操练巩固,几星期后就如同没学过一样。故在学生学习新单词后除了做适量的抄写外,还得及时背诵,教师在第二天、第三天连续检查背诵情况,在学生们基本掌握之后,再隔比较长的时间来一次默写,以提醒他们记忆单词。对于学困生,这样的练习可能要做得多一些,细一些,检查背诵的间隔也不能太长,要求他们的背诵量不能太多,教师对他们的表现尽量多鼓励,少嘲讽,多表扬,少批评。让他们在不断积累的自信中完成新单词的学习,掌握积累新知识。

所以,教师不能放松对“学困生”的要求,除了在课堂上对他们特别关照以外,随时还应鼓励他们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可以相互间互默单词,互背课文,互编对话。对他们的进步,教师要及时表扬,哪怕只有一小点。对于有松懈现象的学生,不能过于严厉批评,出现懈怠放松现象是正常的,这在普通学生身上也时有发生,只不过不如“学困生”那么明显罢了。这时,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与督促。

心理关爱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IVF-ET术、术后流产病人86例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满足以下标准:1接受IVF-ET术且成功妊娠,妊娠时间≥6周后流产者;2有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完成本研究中的相关调查项目;3具有完整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排除伴精神疾病和智力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3例。观察组:年龄25岁~39岁(29.76岁±3.24岁);流产时孕龄6周~15周(8.14周±1.16周);初中、高中6例,大专、本科29例,本科以上8例;均为首次接受IVF-ET术。对照组:年龄25岁~38岁(28.92岁±3.16岁);流产时孕龄6周~16周(8.34周±1.13周);初中、高中5例,大专、本科28例,本科以上10例;均为首次接受IVF-ET术。两组病人年龄、孕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性护理,护理人员常规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卫生和用药指导,常规进行随访。观察组实施PAC延续服务,PAC延续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1.2.1.1成立PAC延续服务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副主任医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1名、护士1名、专职PAC咨询员2名(由获得PAC咨询员资格证、具有2年以上PAC咨询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由护理部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重点培训沟通技巧、人文关系、PAC流程及生殖健康知识等。

1.2.1.2开设独立的咨询室并建立电子档案对病人及其丈夫进行“一对一”咨询服务,咨询室配置相应的资料、计算机、电话、一些免费药品等。建立电子档案包括PAC咨询记录(详细的提问与答疑记录)、随访记录(病人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流产情况详细记录和病人一般资料记录(包括病人丈夫的一般情况)电子档案,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1.2.1.3 PAC延续服务实施流程1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流产并发症相关知识、流产后计划生育知识、流产后生殖健康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教育方式可采用讲座、发放宣传手册、观看视频、展板等,同时告知病人PAC服务的目的、流产及方法以取得其配合。2流产后心理干预:首先对病人流产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根据其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耐心倾听病人的需求,了解其内心的痛苦,有针对性指导病人建立积极、有效、合理的行为模式。对病人进行认知干预,用聊天的方式介绍IVF-ET术,引导病人及家属正确、合理、科学地认识IVF-ET,达到解除心理障碍、减轻焦虑的作用。对病人进行情绪干预,病人花费大量的精力及经济,好不容易妊娠成功,当流产发生后其情绪十分低落,产生悲观、抑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其情绪状况以及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源,根据其文化程度、年龄、家庭情况有针对性给予开导,采取音乐干预、注意力转移等方法进行干预。给病人提供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向病人家属说明情况,让其得到家属、亲友特别是丈夫的支持、鼓励以增强其安全感,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等。3与社区服务机构做好沟通,让社区服务机构做好流产后相关的社区服务工作,提供相关的服务。

1.2.2观察指标1于护理干预前(流产后)和护理干预后(干预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SAS得分50分~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得分53分~62分为轻度抑郁,63分~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2病人出院后第1次随访时采用自制简易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IVF-ET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卵子从妇女的卵巢中取出,在外体与精子受精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早期胚胎后再移植到妇女子宫发育成熟的技术过程。对IVF-ET术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为诸多不孕不育妇女带来了希望。然而由于目前IVF-ET术技术水平的限制,IVF-ET术临床成功妊娠率和出生率较低,且先兆流产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有调查显示,约25%的IVF-ET术先兆流产者可能发展为流产[6]。接受IVF-ET术并成功妊娠的孕妇一旦发生流产,受传统观念、对IVF-ET术较高的期望值及家庭环境关系的影响,容易产生极为严重的不良心理状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PAC的内容包括流产并发症的医疗、流产后计划生育、流产后咨询、流产后社区以及流产后生殖健康综合服务等,是一种流产后标准服务流程。目前,该护理服务模式通常应用于人工流产者护理服务中,能明显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有效避孕率、提高随访依从性及降低12个月内重复流产发生率。如唐珂等[7]报告实施流产后关爱延续服务后病人避孕知识掌握率提高,12个月内非意愿妊娠重复性流产发生率降低。任国丽等[8]报告人工流产术后关爱服务能降低女性流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本研究显示,护理干预6周后观察组病人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IVF-ET术流产者实施PAC延续服务能改善其心理状态,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其原因在于:一方面,PAC延续服务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IVF-ET术的认识,使其社会支持度提高,缓解了其心理压力,有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PAC延续服务周到的流产后治疗服务,有利于确保病人流产后的生殖健康,增强了病人的安全感。

综上所述,PAC延续服务能明显改善IVF-ET术流产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赵魁珍,周宇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发生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并发胸腹腔积液的治疗方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90-92.

[2]王芳,陈绍威.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助孕效果:胚胎体外培养和低温保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8):2939-2944.

[3]杨大磊,潘伯臣,何丽霞,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不同授精浓度对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1):67-70.

[4]黄永俐,冉利梅.88例接受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妊娠成功率[J].山东医药,2016,56(7):66-68.

[5]金新丽,方力争,蒋明娟,等.流产后关爱服务在基层医院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6):976-978.

[6]严红莲,林冰,邵晓红,等.宫颈感染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自然妊娠先兆流产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4,12(6):1124-1126.

[7]唐珂,许逸琴,陶菁,等.流产后关爱延续服务对改善人工流产患者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效果观察[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4):299-301.

心理关爱 篇10

新生报到了, 计算机班来了一位脸上长满痘痘的学生, 该生和学校的大部分同学一样存在听力障碍, 不能说话。入学不久他就成了班主任和同学们关注的对象, 对他的关注不是因为他的成绩而是因为他的平时表现。他花钱大手大脚, 请客吃饭, 出手阔绰, 一个月常要花掉两三千元钱。开始以为他家境富裕, 但是通过和家长的联系知道他家境非但不优越而且是当地的低保户, 他花的钱都是外公的退休工资还有亲戚的资助。除了爱花钱, 他还不讲卫生, 衣被黑脏, 蓬头垢面, 身上总是散发出一阵异味;因为他的卫生状况, 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走得太近。

那年10月初母亲去世, 该生回家奔丧, 但是回家第二天还未等母亲下葬, 该生就着急着要回学校, 他外公无奈只好给班主任打电话, 让老师劝说该生等母亲下葬后再回学校, 经劝阻, 该生等母亲下葬后回学校。回校后, 该生身上出现了一系列状况。

首先是他的身体出现了状况:经常呕吐、喉咙痛、胃痛、头晕, 但是该生不愿去医院接受治疗, 学校班主任、领导多次劝说并带他去医院治疗, 但病情反复并持续。接着是他的思想行为有了改变:自述睡眠不是特别好, 经常胡思乱想, 脑子里塞满了东西;言谈之中多次流露出自杀的念头。年底, 随家人回家乡医院做心理鉴定, 经鉴定为轻度抑郁。开始接受治疗。之后, 他一边治疗, 一边继续在学校学习。该生在校期间学校的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 给予他更多的关注, 试图走近或走进该生的心理世界;学校心理老师也给予了心理的咨询和帮助;学校的领导也较多地介入该生的思想工作,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案例反思】

该生来校后, 班主任通过电话家访, 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 该生家在浙江某农村, 家庭条件比较困难, 是当地的低保户。父母均为农民, 且关系不和。该生从小由外公抚养, 和外公关系较好;和母亲关系一般, 但是和父亲关系很僵;该生看不起他的父亲, 因为他父亲不会赚钱。学习生活的费用均由亲戚承担, 平时和小外公、舅舅、表哥联系较多, 因为小外公开公司, 舅舅很有钱。

在和该生接触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其实在该生的身上存在着“心理孤儿”的现象。所谓“心理孤儿”现象是相对社会学意义上的孤儿而言的, 是指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闭, 游离集体氛围, 家庭亲子关系冷漠, 怯于交往、社会生活难以融入的特征。“心理孤儿”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现象。[1]“心理孤儿”现象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精神家园的封闭, 是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或不当引起的正常关系的脱节。[2]它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社会 (包括学校) 和个人。一个家庭的教育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 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还有家庭出现问题, 如父母离异, 或者一方离世, 另一方忙于生计疏于照顾, 这类问题家庭带来的心理问题;还有社会压力增大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存在某些生理、性格缺陷等都可能让一个人的心灵陷入孤独之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孤儿”学生的比率高于普通学校, 因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他们身体上的残缺更容易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孤独。本案例中的学生其孤独的形式和其他的“心理孤儿”有所不同, 下面对其行为表现进行分析。

1. 恋校不恋家。

在本案中, 该生在校期间, 逢节假日基本不回家, 如果非得回家一趟, 那是因为身上没钱了, 如果回家的话, 那么通常情况是等不及假期结束, 他就会回校。该生还和父母的关系淡漠, 甚至是在母亲去世后还未及下葬, 他都能坦然地想要离开, 而不是尽孝道。本案中的班主任还亲眼看到了父亲来校接儿子, 儿子不愿意和父亲回家, 父亲的暴力行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 方法简单, 所导致的亲子关系紧张或者淡漠。

我们知道“心理孤儿”现象的产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不足, 本案中的父母没有成为第一任老师, 没有给他合适的家庭教育。父母关系不和谐, 他们不识字, 不会手语, 不会挣钱养家, 父母在孩子的眼中是无能的, 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得不到帮助, 在需要温暖的时候因为语言的障碍无法沟通, 而得不到温暖得不到爱, 所以家在他的心里只是能一间可以挡风避雨的房子, 是一个想要用钱时的“取款机”。在这样的状况中时间久了, 孩子的心灵自然逐步封闭, 对自己的父母, 对自己的亲人。进入学校和社会之后其交流沟通能力也会受影响, 严重的就成为“心理孤儿”。

2. 制造病情, 期待获得关爱。

心理孤独的孩子都特别渴望理解和关注, 但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去获得这份关注。在本案中, 该生在家庭中不能获得关注, 获得爱, 于是他渴望在学校、在班级中获得, 于是他采用了与众不同, 或者说比较偏激的方式。

某天开始, 该生开始喉咙不舒服, 呕吐, 他常去洗手间, 大声地呕吐, 然后是头晕, 对此种现象班主任和学校自然不敢怠慢, 赶紧派老师陪同就医, 医院的结果是咽喉炎和轻微胃炎。但是这个现象并没有因为治疗而有好转, 相反越来越严重, 直到有一天他站立不稳, 摇头晃脑, 甚至流露出自杀的念头。该生去医院的次数不下十次, 直到在学校的建议下去医院心理卫生科问诊。

当我们面对该生出现的问题时, 我们不敢怠慢, 担心他真的会出事。其实事后我们再次分析这个问题,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假设, 他是为了获得关爱而采取的一个措施, 他是为了得到温暖而采取的非正常手段。因为他没有在家里得到过关爱, 他不知道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这份关爱, 于是他认为:只要我病了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我, 担心我。所以, 他不断地制造病情。鉴于这种情况, 该生所在班级的同学都努力地去帮助他, 在生活中去关心他, 班主任也在平时给予更多的关注。

3.独来独往, 缺少朋友。曾看到老一辈的教育家刘绍禹先生谈到教育儿童的原则时说:“儿童应与年龄相同的儿童生活, 然后才能学得与人相处之道。与成年人一起, 依赖式的自卑心理很难打破, 将来离家入社会是莫大之困难。”事实上许多心理学家做过相关的实验, 结果表明孩子天性是合群的。当他们与同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 他们会感觉到无比的愉悦。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笔者有亲身体会, 当自己的孩子在一群陌生孩子中, 开始的时候他有点拘束, 但是一转眼他就能融入这个群体, 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 仿佛他们是已认识好久的朋友。而当他们与大人在一起的时候, 因为视角的不同, 成长经历的差异, 孩子会显得无所适从, 是拘谨的, 受约束的。当笔者带孩子出去应酬, 而身旁没有其他孩子的时候, 他就觉得很无趣, 落落寡欢, 甚至流露出以后不愿意跟我们出去聚会的念头。这就告诉我们, 孩子是需要朋友的, 孩子的长期独处, 会使他们的气质受到损害, 养成一种胆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因此, 家长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子女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

本案例中, 该生生于一个独生子女家庭, 又加上生理的缺陷, 比普通的孩童更加缺少与朋友的交往。从小缺少玩伴使他不知道该如何去与人相处, 如何获得友谊。在学校里, 他为了找到更多的朋友, 他用金钱去购买友谊, 他请同学吃饭, 把钱借给同学, 甚至是送给同学, 他的这些行为只是为了让自己不再孤独。可是, 他这样做并没有换来真心的朋友, 同样是听障生的同学也存在一定的行为上的偏差, 在收获了好处之后并没有把关爱施舍与他, 所以他仍旧孤独。我们知道爱是双方的, 关爱是由衷的, 金钱买不了友谊。

【案例点评】

在这个案例中, 我们看到了一个孤独的孩子, 那么如何让他走出孤独, 扫除心中的阴霾是很重要的一课。笔者认为下面几点是很重要的:

1.坚持不懈, 不言放弃。学生某种不良行为的存在是长期形成的, 其矫正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所以不能遇到问题就轻易地放弃。本案中, 该生的“心理孤独”从孩提时代就已经伴随着他, 期间在求学过程中, 或者亲朋好友那里, 他也曾经获得过关爱,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 他缺少的是持续有效的关爱, 如果家庭能给予他与成长相伴的温暖与爱, 或者他不会再孤独。

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我们都知道, 家庭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教育专家尹建莉著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就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案例中, 该生所处的家庭是一个失败的家庭, 缺少关爱, 缺少交流, 缺少尊重, 所以导致了孩子的今天, 其实有些问题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关键在于要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笔者认为:对于聋生来说, 成立家长学校, 定期给家长开办手语培训, 举办传授如何运用听障儿童心理学知识矫正孩子的心理及行为问题等方面的讲座, 这是非常有益的。相信, 只要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双管齐下, 形成合力, 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 充分运用赏识教育, 寻找闪光点, 挖掘潜力。

当然, 我们常说要用放大镜看待学生的优点, 用显微镜看学生的缺点, 事实上我们平时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看到学生的闪光点, 对案例中的该生来说也是这样。他虽然不能为班级添彩, 但是他也在努力地维护着班级的荣誉, 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他最大的优点是有爱心,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捐款, 他曾捐款200元, 是全校学生中捐款最多的。他还曾经送给邻居50元钱, 因为那个邻居在他看来比他更困难。他还想把自己的衣服送给灾区, 多次表示想去灾区帮忙。也许该生是受到了家庭之外的爱的感染, 比如:亲戚的资助、学校的补助、社会上的关爱, 激发了他的爱心。也许这颗爱心, 是他和外界交流的一个支点。所以, 我们要尽量挖掘潜力, 从闪光之处去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 去驱逐他的孤独。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孤儿”的现象不占少数, 本文试从一个听障生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行为表现来分析该生所存在的“心理孤儿”现象, 并进行案例分析及寻找对策。

关键词:听障生,心理孤儿,反思

参考文献

[1]东子.别让孩子成了“心理孤儿”[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2]徐萍.浅谈心理孤儿现象及其德育对策[J].中等职业教育, 2009, (8) .

心理关爱 篇11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200-02

学校是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教育的主阵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学为主。笔者是安徽省某市的一位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关注留守儿童、特别是在教育局的倡导下,学校开展了关于留守儿童的活动,开通了留守儿童之家,学生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和在外打工的家长联系,拉近亲情。安徽省组织了各个学校学习心理学,我们学校也让我们几个老师参加培训。发现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借鉴这些经验,总结并完善了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四种关爱模式。

一、住校留守儿童管理模式

中部地区是外出务工比较大的地区,留守儿童相对较多,笔者就是在安徽省一个留守儿童学校任课的一线教师,我们学校的学生住校的很多。几乎所有的农村中学都有住校的学生,如安徽阜阳市颍东区的插花第二中学、阜南县的于集中学、王家坝中学等。位于安徽阜南县王家坝中学,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60%,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插花中学,留守儿童高达80%。多数家长在外打工,根据教育局和当地政府的要求,学生可以留校,在学校里居住、学习,学校统一的管理这些学生。老师具有较高素质、较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教育能力。老师排班和学生同吃、同住,便于深入地了解学生。更能及时地发现留守儿童的问题,平时多鼓励他们,夸奖他们,和孩子成为朋友。

1.留守儿童专门的心理健康组织

学校的心理学应在学校领导和教师充分认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的前提条件下。由专职的心理学教师负责建立和完善以校长为核心,吸收骨干教师和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以及社会热心人士参加的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办公室、教导处、少先队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心理学小组可以享受班主任或其他工资待遇,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是无法长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我们学校是以校长为组长,教学主任和少先队为副组长,各个班主任配合的情况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时候请阜阳师范学院的心理学教授来给我们老师、学生作讲座,给我们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心理咨询的技巧等。

2.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组负责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专门的心理测试、心理分析、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校根据教育局的文件要求,认真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并整理成学生“花名册”。基本信息包括记录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记录性格、爱好;记录有何病史;电话等。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如每年安徽阜阳市插花中学开学的时候都会对留守儿童进行填档案的工作,然后按照年级、班级把留守儿童的基本资料整理、归类。对特殊的、需要关注的学生,在保密的原则下进行观察,及时地跟踪调查。各中小学校及时制定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方案。教育局每学期都会检查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登记情况,当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地联系上学生及其家长。可以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背景,及时、有效地预防、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3.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课时计划

可以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年度工作计划,做好学校在一阶段或月计划,规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和老师的配备,甚至清楚地写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总结等。组织心理学老师对学生备课,定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研活动。组织开展学校心理健康状况的专题调查,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分析、心理疏导、并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4.落实心理疏导

当制定了计划,实施是个大问题,不但要有固定的人员、场地、时间,还要有心理辅导的目标、计划等。应该开设心理咨询小屋,让孩子可以随时得到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并有一定的督促机构,如教育局、校办或者社会志愿者等。进一步发展,教学资源的公平化。在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快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

5.心理健康教育补救性教育

针对少数留守儿童出现的自我认识偏差、人际交往不好、恋爱的心理问题、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等问题,或者是心理适应障碍、神经症等心理危机等进行干预。补救的工作应该由专业性的心理学教师负责,严格准守保密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隐私。慎重使用心理测量表,或者其他心理测试手段,在正确的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治疗。心理学小组应该细心对待这些学生有必要时集体讨论方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对于出现个别心理异常、有精神病的学生,进行转院治疗等。

二、志愿者家长模式

推行志愿者服务,联系学校附近的退休人员、在家的社会人员、党员等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源头上说,留守儿童之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严峻,是因为没有家长的关爱,心里感到孤独、没有安全感。社会上的热心人士,可以以家长的方式给留守儿童父母式的关爱。留守儿童旁边的邻居等也是很好的联系对象,因为他们更了解家旁边的学生。志愿者可以和留守儿童深谈,了解他们的情况,特别是学习动机、个性品质的修养、人际交往等。志愿者和留守儿童在一起交流,相互之间有很深的了解,在工作、生活中都建立了很深的友谊,相互协作,工作起来相当有默契。志愿者家长是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最有利的模式,他们很有耐心,很细心,能很好地和学生沟通,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让他们很好的倾诉、表达自己。志愿者家长模式有利于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孤独,使他们不再寂寞,有人可以倾诉,有利于培养他们和大人的相互信任,避免学生不会和家长交流的事情。这种志愿者家长模式的经费是没有的,完全靠志愿者的爱心,是无私的奉献。

志愿者要每年协助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档案,特别是对于自己要帮扶的留守儿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个性,了解学生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多鼓励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关怀。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程序,并按照所制定的工作程序实施。学生个性品质、自我认识、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品质、环境适应、品德心理、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交往心理、亲子教育、生命教育、智力开发、升学就业、社会适应等,使学生感到家庭的温暖。

三、互帮互助模式

学校把留守儿童组织起来,成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其实留守儿童的自立能力很强,独立、自主、有自己的想法,比同龄的孩子敏感。留守小队模式的优势在于孩子之间更可以聊得来,建立友谊,友谊是学生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利于孩子沟通能力的培养,留守儿童小组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情感,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目前,留守小队模式的工作时间、地点、人员等,还不确定,流动比较大。特别是经费支持、管理人员的变动和周围人群的态度等因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努力。特别是,互动时,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产生最好的结果。不能让活动的时候学生不知道干什么,学生的组织能力差,要在活动的时候,统一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特别是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需要各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创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一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逐步的、有计划的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社交等。二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与陌生人交往;学会沟通,让心靠近;学会换位思考。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学校是教育的阵地,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校是个大环境,每个学生都在学校里养成各种不同的习惯、性格、友谊等。三是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时间安排,定期应举行专题性的小型的团体辅导活动;做好学生个别咨询(辅导)工作,并做好个案登记、分析与跟踪。把家庭的温暖带给每个留守儿童。

四、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与学校合作的模式

学校应该多与心理专家联系、交流、合作。对学校核心心理学问题多做了解、学习,如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对儿童、青少年的基本行为和意识发生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采取团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训练心理咨询师对学生的感受性和关系性。教育局应该多组织专家、学者指导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心理学理论到咨询方法,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多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专家学习。

参考文献:

[1]郑学刚,周洁.论高校感恩教育[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

[2]杨林玉,李化树.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及教育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马蓉,张祺,张沛亮.试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9,(15).

[4]朱卫红.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5]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

[6]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7.

[7]高培文.和谐社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

[8]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9]王璠.统筹城乡发展与体制创新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10]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上一篇:小学科学教材下一篇:操作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