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措施(精选5篇)
关爱措施 篇1
本刊讯中国联通四川分公司为实现一线窗口员工和客户双满意服务工程,采取七项措施关爱一线窗口员工。
一是组织一线窗口员工(包括营业员、10010话务员、客户经理、客服代表)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二是组织一线员工参加健康心理讲座或减压心理咨询,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从容面对各种工作压力。三是工会干部协助公司分管领导,保证每两个月对一线员工进行一次关怀慰问,不定期对一线困难员工的工作生活进行关心帮助,让他们摆脱困境、轻装上阵。四是建立倾诉平台,定期听取一线员工委屈倾诉,及时让受委屈的一线员工展露笑容。同时,设置“委屈奖”、“安慰奖”,将受委屈最严重的一线员工照片张贴在光荣榜上,还给予一定的“委屈”、“安慰”奖励。五是建立健全一线员工兴趣活动制度,成立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一线员工参加兴趣爱好活动,释放工作压力。六是开展对一线优秀骨干或关爱志愿者心理减压培训,由首批参加培训的骨干对本地所属一线员工进行再培训,最终让一线员工达到释放工作压力、热爱工作、快乐工作的目的。七是开展评选服务明星(班组)、最有价值一线窗口员工(团队)和“双满意”优秀单位,给予物质奖励,充分调动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关爱措施 篇2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文件精神,将关爱工作付诸实际行动,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各级部门的指导下,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已显雏形。具体做法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
二、分工到人
正常工作日由各班主任轮流座守活动室,双休日、节假日由当天的值班教师负责活动室工作。
三、活动室建设
安排活动室24平米,悬挂儿童之家标牌,张贴规章制度,安装亲情联系电话机、有线电视和电脑网络视频机,增制图书柜和课桌凳。
四、制度建设
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和相关的制度、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
五、建立包保制度
(1)建立留守儿童包保责任制度:学校指定各班主任及授课教师为本班级留守儿童包保责任人。
(2)包保人的主人职责:
①关注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工作。
②开展谈心交心活动,与留守儿童进行零距离交心;与家长进行亲情电话联系,扎实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及教育工作。
③做好家访工作。包保人每学期至少家访两次,平时随时通过电话或视频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和沟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成长。
④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监管。包保人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对留守儿童校内外的活动及时关注。尤其是对学生上、放学途中和午休时间段的跟踪管理,做好时间上的无缝对接。
六、建立和完善各项资料
1、学校在开学初就对在校的留守儿童逐一摸底,逐个登记,建立详细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的现居住地、现监护人姓名、关系及联系电话、父母现工作单位及通讯电话、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等情况。
2、建立留守儿童的家访记录簿。
七、明确职责范围
学校与每个班级的包保责任人签订了责任书,明确责任范围和各自的职责。
关爱措施 篇3
孤儿群体的弱势地位使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大量关注与关爱。物质需求可以很容易得到满足, 但是对他们的心理成长关怀方面很容易被忽视, 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加剧。一些不恰当的社会关爱, 不仅不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融入社会, 还会对他们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现今对孤儿的关爱行动, 比较有代表性和参与度较高的就是志愿者援助类, 包括生活照料, 无偿教育等等。但志愿活动往往流动性过大, 服务时间短且缺乏基本规范。下面笔者将以志愿活动的流动性大, 志愿者服务不规范为例子, 讨论不恰当的社会关爱对孤儿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 并提出改善建议。
一、不恰当的社会关爱对孤儿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为了研究不恰当的社会关爱对孤儿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本文首先研究了孤儿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存在的许多问题。本次调查以广东省广州市儿童福利院36名孤儿和36名正常的同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适用于中国学生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3]的成熟的标准化量表。
结果如下:与正常同龄儿童相比, 孤残儿童的心理发展在孤独倾向、焦虑、敏感、自责倾向等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别。
1. 强烈的心理落差
志愿者服务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行为准则或者规范[4], 一些志愿者甚至是抱着功利的心态走走过场。例如, 高校入党要求积极分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些大学生为了拿到入党资格去社会福利院做义工, 只是拿些礼物去“看看孤儿”而已。还有一些企业为了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或者“提高企业社会形象”要求员工组织社会活动。这些现象下的社会志愿者, 并没有充分了解孤儿, 准备工作不足, 在志愿者活动中很难充分考虑孤儿的心理情况, 易犯一些言语上行动上的小错误。虽然他们并没不良目的, 但这些无心之失, 可能使孤儿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 造成隐形的心理创伤。比如, 当着孤儿的面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 亲切呼唤自己的孩子和表现出享受到的家庭关爱等等。对于孤儿来说, 心理落差的负面影响将远远大于物质条件落差的不满足感, 并且这种落差感一旦形成, 就很难通过努力或引导纠正。
2. 二次伤害
据本文的调查, 占志愿者较高比例的高校大学生志愿群体, 在每学年初, 都会招募数量庞大的志愿者团队, 这些志愿者在一、二年级时, 都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志愿者活动中, 但随着年级的升高, 一大部分具备丰富经验的骨干志愿者由于种种原因而退出或徒有虚名, 从而使得志愿者工作缺乏连续性, 难以深入推进工作。
志愿者的流动性[5]会造成孤儿对生存环境的不稳定认知。志愿者的短暂停留以及快速更替会反复打破建立不久的信任感、依赖感, 将使得孤儿的情感脆弱性加剧, 不信任他人、并缺乏安全感。这种模式, 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二次被抛弃的假象, 带来二次伤害, 并不断压迫孤儿的心理承受能力, 造成心理创伤。
3. 逆反仇视心态和自尊心扭曲
由于缺少正规培训和专业知识, 大多数志愿者对孤儿的成长过程以及性格缺乏了解, 社会关爱者或多或少会表现出不恰当的情感流露。比如, 指出反复错误的措辞不当, 面对朋友之间小矛盾的处理不公。上文提到, 孤儿要比家庭健全的同龄儿童更加容易感到自卑。这种心理往往导致孤儿对他人的行为和评价更加重视。不恰当言行会使他们产生不公感和挫败感。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正面引导, 就会引发负面的心理活动。由于孤儿的心理的特殊性 (如表1) , 这种负面情绪累积, 如果无法疏导, 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从表1中自责倾向一栏可以看出正常孩子的平均值为4.55明显低于同龄孤儿的4.97。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 孤残儿童要比正常儿童更加容易感到自责。
4. 加剧心理的脆弱性
对于孤儿来讲, 他们能够从志愿者的言行和外界报道当中感到社会的关爱。而过分或不恰当的关爱会被理解成同情。从表1, 敏感倾向一栏可以看出, 正常孩子的平均值为4.33, 而孤儿的敏感心理平均值为4.65;数据显示孤儿心理相较于正常同龄儿童来说, 心理上更具脆弱性和自卑。心理高度敏感的孤儿会不适应陌生人关爱, 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长期养成的思维模式会让他们把志愿者的诚意认作是对自己的怜悯, 觉得自己是异类。这无疑会加剧他们心理的脆弱性和自卑感。
二、基于上述的不良影响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1. 加强培训, 正确处理和孤儿相处的一些问题
提高志愿者队伍素质, 在上岗前进行必要培训。让志愿者充分理解、考虑到孤儿群体特有的敏感性, 并注意细节, 尽量避免心理落差的产生。比如, 当他们有问题或小困难时, 不要为了体现亲近, 主动说“爸爸妈妈马上就来”, 使孩子感受到欺骗。最好直接回答“阿姨/叔叔在这里, 马上来”。表扬时不要说“你真漂亮”, 而要说“你真努力”。诸如此类的语言表达技巧, 最好都能在岗前得到系统的培训, 引起志愿者注意。
2. 维持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提高对孤儿院工作者以及志愿者的筛选标准, 将工作时间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提供较高质量、可持续的陪伴, 形成相对稳定的依恋关系。分离时也要以正确的方式告知, 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让孤儿理解分离, 接受分离。例如在汶川地震后国内某些地方采取“一对一”地帮扶孤儿的形式, 收到良好的效果[6]。震后大连市52位“代理母亲”, 参与了“一对一”资助行动, 即一位母亲对口资助一个四川彭州地区的孤残儿童, 直到这个孤残儿童成长到年满18周岁。在此期间这52位孤儿明显更加开朗, 更加愿意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 “一对一”志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 熟悉感能有效增强安全感。可以找寻能令他们产生熟悉感的群体纳入到照顾者的队伍中, 例如童年的玩伴、邻居。
3. 建立自信心, 鼓励儿童自我教育
孤儿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 除了鼓励外界不断加强正确的关注和引导之外, 合理调动孤儿自身的积极因素, 培养他们乐观、向上、豁达的精神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提供平台给孤儿展示和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 通过孤儿的自我教育[7]和肯定, 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 才能形成真正健全的心理品质, 孤儿成人之后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
4. 建立档案, 进行定期心理辅导
缓解孤儿的心理脆弱和敏感的问题, 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状态的工作是复杂的、长期的。为了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建立孤儿“心理档案”[8,9], 从其心理成长、变化的整体过程来把握其心理发展方向。在其达到适龄受教育后, 孤儿院应主动与校方联系, 建立孤儿在学校的“成长档案”。由校方或者院方对孤儿进行定期心理疏导[1], 帮助孤儿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及根源, 挖掘孤儿本身潜在的能力, 引领孤儿改变原有的认识结构和行为模式, 以提高孤儿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调解周围环境的能力。
就不恰当的社会关爱对孤儿心理的不良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本文进行了基本讨论和浅显分析。希望能引起应有的社会关注, 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打好基础。
摘要:孤儿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 社会各界对其投入了大量的关注与关爱, 这些使得孤儿的健康成长有了保障。但是, 由于孤儿特殊的心理状态, 他们对于外界以各种形式所呈现的关爱十分敏感。不恰当的社会关爱将对他们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对其心理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不合理志愿者服务为例, 对不恰当社会关爱对孤儿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社会关爱,孤儿心理,影响及应对措施
注释
1[1]高亚华, 杨宏, 试析孤儿心理疏导的意义及策略.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2) :57-58
2[2]卡蒂·布里盖尔·萧普, 拥抱哭泣的儿童.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0. (1) :42-47
3[3]李燕燕, 刘开琼, 孤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14 (2) :194-196
4[4]刘晓红与宋继芳, 孤儿救助及其存在的问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162-166
5[5]Okawa, S, et al,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AIDS orphans in urban Kenya.AIDS Care, 2011.23 (9) :p.1177-1185
6[6]Zhao, G, et al, Family-based care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AIDS orphans:Does it matter who was the care-giver Psychology, Health&Medicine, 2010.15 (3) :p.326-335
7[7]张峰等, 孤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研究.河北企业, 2009 (12) :70-71
8[8]Huynh, H.V, New directions in orphan and vulnerable children policy and research:A focus on supporting“suitable”institutions when placement is“necessary”for a child.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2014.84 (4) :p.387-394
大田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措施 篇4
关爱留守儿童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具体工作措施是;
一、成立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机构,建立校长、主任、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生的专项工作机制。
二、落实工作责任制,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三、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做到留守学生基本情况底数清、情况明。
四、是开设亲情电话和开放来访家长接待日。因大田镇赶场为农历二、五、八日,因此凡遇农历二、五、八为家长来访接待日。
五、实行“编外家长(教师)制”,全程监管,帮助留守学生找回亲人般的关爱和家的温暖。
六、开展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会演、联谊会等系列关爱活动。
七、开设“阳光关爱工作室”,实行由团委负责的留守学生每周周末“谈心日”制度,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八、建立与家长交流机制,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积极指导家教。
九、落实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政策,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当地学生一样享有同等的优惠政策,为农民工子女撑起一片蓝天。
十、加大贫困学生救助力度,开辟贫困学生入学绿色通道。学校积极动员教师为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捐资助学。另一方面,积极主动与区团委、区关工委联系,争取救助。
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中学
关爱措施 篇5
据了解, 四川移动客户服务中心现有员工2500余人, 其中女性员工超过80%, 大多数处于育龄期, 目前就有130余人处于哺乳期。这些休完产假刚回单位工作的妈妈, 不少每天在单位期间都需要收集母乳, 再带回家供宝宝第二天食用。如果没有固定的挤奶场所, 不仅十分不方便, 而且卫生状况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 客服中心工会就决定开设一间“妈咪天地”关爱室, 为哺乳期妈妈创造一片关爱空间。“妈咪天地”背景为明亮温馨的色调, 除设置舒适的沙发区外, 还选取了卡通动物、花朵等可爱图案加以装饰点缀, 还设有“宝宝秀”专栏, 妈妈们可以将自己的宝宝照片贴在专栏墙上, 随时“近距离”看看, 缓解了工作带来的疲惫, 使妈妈们感到轻松、快乐, 也感受到来自公司的温暖关怀。
据了解, “妈咪天地”仅仅是四川移动客户服务中心“员工关爱工程”的一部分。为增强员工归属感, 缓解员工压力, 全面营造以关爱促和谐的“内顺外和”氛围, 客服中心今年以来开展了多项关爱行动:
【关爱措施】推荐阅读:
企业关爱员工措施09-04
残疾儿童关爱措施01-19
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措施08-27
留守儿童的关爱措施10-03
关爱特殊群体措施方案01-20
银龄关爱行动具体计划措施06-06
阳光幼儿园关爱留守儿童帮扶措施05-30
翁塘小学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措施10-22
关爱关爱作文800字12-30
同学关爱同学关爱作文600字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