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员(精选12篇)
计算机操作员 篇1
计算机操作员是国家劳动部门认定的一个工种,分三个技能等级,即初级、中级、高级,鉴定方式分为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考核采用计算机模拟现场实际操作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采用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获得由国家劳动与保障部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证书》。
考生如何通过计算机操作员考试,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解读计算机操作员国家职业标准
考生往往忽略这方面的信息,或者翻看一下就扔在一旁。其实这里面蕴涵着大量考试信息,有对该工种的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考试的比重表。
(一)基本要求里面囊括了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职业道德包括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和职业守则,这部分知识会在理论考试中进行考核。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专业英语知识、计算机基本原理、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多媒体基础知识、信息化基础知识和文字处理基础知识。具体每一块内容包括哪些知识点,基本要求里都作了进一步阐述。对照基本要求的内容,考生会对考试的几大模块有了大体的了解。
(二)工作要求里面包含职业功能,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
这部分内容更多地体现了技能操作的考核要求。从职业功能这一栏,考生可以得知所要掌握的几大块职业功能,也就是这一职业要会干哪些事,这也是考核的要求。每一项职业功能都对此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作了说明。
在此以中级的文件管理为例。
从这张表格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对文件管理部分,考生需掌握属性、备份、回收站、权限、共享、加密、归档操作这几个知识点。
(三)技能操作比重表
从该表格中可以看出各知识块所占的分值比重, 考生对于比重大的模块应多下功夫,重点突破。
二、如何做试题分析
试题1.计算机安装、连接、调试。
(1)本题分值:10分。
(2)考核时间:10分钟。
(3)考核形式:实操。
(4)具体考核要求。
a.正确地连接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电源。
b.开机,进入Windows XP操作系统后,进行切换用户操作,并将包含“切换用户”操作对话框的桌面以图片的形式保存至考生文件夹中,文件命名为“初级1-7A.bmp”,图片保存后恢复原设置。
c.为附件中的“通讯薄”创建桌面快捷方式,并将设置后的桌面以图片的形式保存至考生文件夹中,文件命名为“初级1-7B.bmp”,图片保存后删除该快捷方式。
d.设置系统当前日期为2008年3月5日,时间为13点45分,将设置后的“日期与时间属性”选项卡以图片形式保存至考生文件夹中,文件名为“初级1-7C.bmp”,图片保存后恢复原设置。
e.创建一个新帐户,帐户名称为“KS1-13”,且设定该帐户为计算机管理员。将创建完成的控制面板以图片的形式保存至考生文件夹中,文件命名为“初级1-7D.bmp”,图片保存之后删除该帐户,恢复原设置。
这道题考核的是计算机安装、连接、调试,它蕴涵了主机设备连接,主机设备开机与关机、进入系统,应用程序基本操作,操作系统设置,系统账户设置5个考核要点。考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给每个知识点进行配分。
试题2.演示文稿处理。
(1)本题分值:15分。
(2)考核时间:20分钟。
(3)考核形式:实操
(4)具体考核要求
a.演示文稿基本操作
(1) 打开C:素材库(初级)考生素材1文件素材6-7.ppt,将其以“初级6-7.ppt”为文件名保存至考生文件夹中。
(2) 对本演示文稿重新应用模板C:素材库(初级)考生素材2模板素材6-7。
b.幻灯片的基本操作
(1) 在第一张幻灯片前插入一张新幻灯片,应用“标题幻灯片”版式。
(2) 在新幻灯片中录入主标题“团队管理”,设置字体为仿宋。录入副标题“———打造高效团队”,设置字体为楷体、加粗、右对齐。
c.幻灯片放映设置
(1) 设置放映类型为“演讲者放映”,放映范围为第1-5张幻灯片,并且循环放映,按ESC键终止。
(2) 将动画方案“向内溶解”应用于所有幻灯片。
(3) 将切换效果“盒状展开”应用于所有幻灯片,设置切换速度为中速、照相机的声音,换页方式为单击鼠标换页。
d.页面与视图设置
(1) 页面设置:将幻灯片的大小设置为“A4纸张”,幻灯片编号起始值设置为“6”。
(2) 视图设置:将演示文稿的视图方式设置为“备注页”,显示比例为70%。
这道题考核的是演示文稿处理,它蕴涵了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幻灯片的基本操作、幻灯片放映,幻灯片动画设置,页面设置与视图设置5个考核要点。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每个知识点配分如下:
考生在做题库练习时,每做一题,都要进行归纳,找出该试题的考核要点,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另外,考生可转换一下自己的角色:如果自己是出卷者,如何出卷;如果自己是评分者,该如何评分,该如何对每个知识点配分才合理。在转换角色的同时,考生可进一步巩固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计算机操作员国家职业标准 (2008年修订) .
计算机操作员 篇2
一、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
()1.不间断电源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以变压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恒压恒频的电源设备。()2.使用UPS电源可以避免通信的中断、重要数据的丢失和硬件的损坏。()3.UPS电源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医疗设备等对电流稳定性要求较低的场合。()4.常见的UPS电源主要有三种类型。
()5.在线式UPS电源的供电方式是市电输入UPS电源后,被其转换成交流电,交流电为电池充电。()6.在线式UPS电源无切换时间。
()7.后备式UPS电源的供电方式是市电输入UPS电源后分为两路运行,且两路一起为设备直接供电。
()8.后备式UPS电源结构简单,价格便宜。()9.UPS电源的电力来源是其所配的化学电源。
()10.在25℃的环境下,全放电态的电池充足需要2~8 h。()11.阀控式铅酸电池的管理和维护与镉镍开口式电池完全相同。()12.连接后备式电源时应将UPS电源输入端接交流220V市电。()13.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可以分成三类。()14.键盘属于字符输入设备。()15.绘图仪属于显示输出设备。()16.EPP扫描仪使用USB接口。
()17.操纵杆是一种用于计算机游戏的专用输出设备。()18.MIC接口与音箱的Line连接。
()19.输入法热键设置中,全角/半角切换法用Shift+Space键。
()20.设置桌面背景时,在位置下拉列表中,可以设置墙纸在桌面上的显示方式。()21.在保留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安装Windows XP,这种安装方式是多系统共存安装。()22.—个硬盘可以划分若干个逻辑驱动器。
23.主分区之外的硬盘空间就是逻辑分区,而扩展驱动器是对逻辑分区另行划分得到的。()24.FAT32分区采用32位的文件分配表。()25.给硬盘分区不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26.如果磁盘是用NTFS文件系统格式化的,则卷标最多包含32个字符。()27.Windows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可以删除磁盘中不要的文件。()28.自定义安装可以根据需要,由用户自己选择需要的组件。
()29.Internet Explorer默认使用Outlook Express作为电子邮件软件。()30.发送邮件服务的协议是IMAP。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号填写在横线空白处)1.___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以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恒压恒频的电源设备。A.不间断电源 B.直流电源 C.稳压电源 D.交流电源
2.__的作用是在外界中断供电的情况下,及时给计算机等设备供电。
A. WPS
B.USB
C. UBS
D.UPS 3.使用UPS可以避免通信的中断、__和硬件的损坏。
A.重要数据的丢失 B.重要数据的保存 C.重要数据的复制 D.重要数据的备份 4.__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医疗设备等对电流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合。A. WPS B. UPS C. UBS D. USB
D.广播式 5.常见的UPS电源主要有在线式、____两种。A.无线式 B.有线式 C.后备式 6.____UPS又称在线式UPS。
A. OnLine B. Office C. OffLine D. Inline 7.____电源的供电方式是市电输入UPS后,被其转换成直流电,并为电池充电,输出的电流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为设备供电。
A.后备式UPS B.在线式UPS C.无线式UPS 8.在线式UPS电源的特点是___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A.变压器 B.逆变器 C.稳压器 D.协调器 9.在线式UPS电源的另一特点是输出的___稳定。A.电流和频率 B.电压和频率 C.电压和电流 10.在线式UPS电源由于___,使用起来可靠。A.无切换时间 B.切换时间短 C.切换时间长
D.供电电流不稳
11.后备式UPS电源的供电方式是市电输入UPS电源后分为两路运行,一路为设备直接供电,另一路通过UPS电源将市电转换为___为电池充电。A.直流电 B.交流电 C.三相电 D.四相电 12.大多数后备式UPS电源的切换时间为___。A.1~2 ms B.4~8 ms C.2~4 ms D.8~16 ms 13.以下关于后备式UPS电源说法正确的是___。A.结构简单,价格昂贵 B.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C.结构复杂,但价格便宜 D.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14.UPS电源的电力来源是其所配的___。
A.物理电源 B.化学电源 C.生物电源 D.后备电源 15.UPS电源工作的质量高低主要依赖其化学电源的___。A.性能 B.数量 C.大小
D.容量
16.新购的UPS电源在充电时,恒定电压应为___。A.2.35~2.40V B.2.5~2.60V C.2.35~2.60V D.2.35~2.80V 17.新购的UPS电源在充电时,限制初始电流不得超过___。A.0.15C5A B.0.25C5A C.0.35C5A
D.0.45C5A D.信号和电压
D.转换UPS 18.在25℃的环境下,全放电态的电池充足需要___。A.8~10h B.18~24h C.10~24h D.20~24h 19.以下不是UPS电源电池的是___。A.开口的铅酸电池 B.阀控式铅酸电池 C.镉镍开口式电池 D.铅镍开口式电池 20.连接后备式UPS电源时应将UPS电源输入端接___市电。A.交流110V B.交流220V C.直流110V D.直流220V 21.连接后备式UPS电源时应将UPS电源输出端接___等设备。A.主机和显示器 B.市电 C.主机和内存 D.主机和硬盘
22.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可以分成___两类。A.输入设备和处理设备 B.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 C.输入设备和运算设备 D.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3.___是向计算机输入数据的设备,它是计算机与用户或其他设备通信的桥梁。A.输出设备 B.输入设备 C.存储设备 D.处理设备 24.鼠标器属于___。
A.字符输入设备 B.光学阅读设备 C.图形输入设备 25.扫描仪属于___。A.字符输入设备 A.字符输入设备 B.光学阅读设备 C.图形输入设备 B.光学阅读设备 C.图形输入设备
D.存储
D.图像输入设备 D.图像输入设备 26.键盘属于___。
27.___设备是人与计算机交互的一种部件,用于数据的输出。A.输入 B.输出 C.运算 28.绘图仪属于___。A.显示输出设备 B.打印输出设备 C.语音输出设备 D.数据记录设备
29.下列设备中属于打印输出设备的是___。A.扬声器 B.音响 C.绘图仪 D.显示器
30.安装扫描仪的程序,一般来说都是先行安装___。
A.随机所附的应用软件 B.扫描仪的驱动程序 C.硬件 D.电源 31.安装扫描仪的程序时,EPP扫描仪使用___接口。A.USB B.Parallel Port C.SCSI D.RJ-45 32.___是一种用于计算机游戏的专用输入设备。A.扫描仪 B.光笔 C.操纵杆 D.摄像机
33.操纵杆可以通过Windows XP “控制面板”中的“___”来设置和调试。A.游戏控制器 B.系统属性 C.网络连接 D.显示属性 34.一般计算机声卡的Line Out接口通过音频线连接音箱的___接口。A.Line in B.Mic C.Line Out D.Line B.Line in接口 C.MIC接口
D.Line接口 35.___与传声器连接。A.Line Out接口 A.Ctrl+Space 36.中文/英文切换热键是___。
B.Shift+Space C.Alt+Space D.Tab+Space 37.下列不属于操作系统默认的常用热键的是___。
A.Ctrl+。B.Shift+Space C.Ctrl+Space D.Tab+Space
D.图像输入设备 38.全角/半角切换热键是___。
A.Tab+Space B.Ctrl+Space C.Shift+Space D.Alt+Space 39.下列不属于Windows的墙纸文件支持的是___文件格式。A.bmp B.gif C.dib D.vnt
D.颜色 40.设置桌面背景时,在“___”下拉列表中,可以设置墙纸在桌面上的显示方式。A.背景 B.浏览 C.位置
41.下列不属于墙纸在桌面上显示方式的是___。A.平铺 B.拉伸 C.对齐 D.居中 42.Windows XP的安装方式通常有___种。A .两 B.三 C.四
D.五
D.格式化安装
D.格式化安装 43.在原有的Windows系统上覆盖安装Windows XP,这种安装方式是___。A.多系统共存安装 B.升级安装 C.全新安装 A.多系统共存安装 44.将计算机上所有系统格式化后再安装Windows XP,这种安装方式是___。
B.升级安装 C.全新安装
45.在保留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安装Windows XP,这种安装方式是___。A.多系统共存安装 B.升级安装 C.全新安装 D.格式化安装 46.—个硬盘可以划分___逻辑驱动器。
A.若干个 B.四个 C.两个 D.三个
47.硬盘分区就是把硬盘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在每个区域里建立___逻辑驱动器。A.两个 B.三个 C.若干个 D.—个 48.在硬盘上安装操作系统,该硬盘至少有一个___。A.主分区 B.扩展分区 C.逻辑分区 49.___一般指的是除主分区外的分区。A.次分区 B.扩展分区 C.逻辑分区 50.___是对扩展分区再进行划分得到的。
A.物理驱动器 B.逻辑驱动器 C.硬盘驱动器 D.软盘驱动器 51.FAT32采用___的文件分配表。A.8 位 B.16 位 C.32 位 统中的主流分区格式。
A.FAT64 B.NTFS C.FAT
D.EXT2 53.硬盘分区过程中,正确的步骤是___。
A.建立主分区→建立扩展分区→建立逻辑分区→激活主分区→格式化所有分区 B.建立逻辑分区→建立扩展分区→建立主分区→激活主分区→格式化所有分区 C.建立主分区→建立逻辑分区→建立扩展分区→激活主分区→格式化所有分区 D.建立扩展分区→建立主分区→建立逻辑分区→激活主分区→格式化所有分区 54.如果磁盘是用FAT文件系统格式化的,则卷标最多包含___字符。A.8个 B.9个 C.10 个 D.11 个
D.64 位
52.同FAT32相比,___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逐渐成为Windows XP系
D.活动分区 D.以上都对 55.如果磁盘是用___文件系统格式化的,则卷标最多包含32个字符。A.FAT B.FAT32 C.FAT64 D.NTFS
D.128 个
D.系统备份程序 56.如果磁盘是用NTFS文件系统格式化的,则卷标最多包含___字符。A.11 个 B.32 个 C.64 个 A.系统还原程序 A.系统还原程序 57.Windows的___,可以删除磁盘中不要的文件。
B.磁盘清理程序 C.磁盘碎片整理
58.为了获得更多的磁盘空间,可以使用___。
B.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C.磁盘清理程序 D.系统备份程序
59.常见的应用程序安装方式主要有标准安装和___。
A.自定义安装 B.全新安装 C.格式化安装 D.覆盖安装
60.___不需要选择安装组件,它是按照安装程序的默认设置安装指定的组件。A.自定义安装 B.全新安装 C.标准安装 A.自定义安装 B.全新安装 C.标准安装
D.覆盖安装 D.覆盖安装 61.___可以根据需要,由用户自己选择需要的组件。62.Internet Explorer默认使用___作为电子邮件软件。A. Outlook Express B.DreamMail C.Foxmail D.Koomail 63.更改Internet Explorer的默认电子邮件软件应该选择“工具”中的“Internet选项”,单击“___”选项卡,更改设置。
A.程序 B.常规 C.安全 D.高级 64.设置电子邮箱账户时不需要设置___。A.用户上网密码 B.用户名 C.密码
D.邮件服务器的地址
65.发送邮件服务的协议是___。
A. POP3 B. IMAP C.SMTP D.IP 66.接收邮件服务的协议是___。
A. TCP B.IP C. SMTP D. IMAP 67.设置电子邮箱账户时,“电子邮件服务器名”对话框中应该填写接收和发送的服务器___。A.主机名 B.地址 C.描述 D.MAC地址
第2章
文件管理
一、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1.查看某一文件的属性有三种方法。()2.文件类型一般由文件的文件名决定。
()3.在文件属性页中,占用空间指的是该文件在磁盘中实际占用的物理空间。()4.为了防止某些重要的文件被修改,可以将文件设置为只读属性。
()5.选中“在标题栏显示完整路径”复选框,则该文件夹窗口的标题栏上将显示当前文件夹的名字。
()6.单击“还原默认图标”按钮表示用文件夹中最后修改的五个图像来标识该文件夹。()7.“备份”工具可以用来保护数据。
()8.单击“开始”,依次选择“所有程序”→“附件”→“辅助工具”→“备份”可以打开“备份或还原向导”对话框。
()9.Windows提供了“搜索”工具供用户査找文件和操作系统。()10.査找文件时,不能根据文件的打开方式进行査找。()11.査找文件时使用的通配符指的是键盘上的*号和#号。()12.号可以代替文件或文件夹名中的一个或多个字符。()13.回收站中的文件不可以恢复。()14.Delete键不能用来删除文件。
()15.清空回收站将删除回收站内的所有文件。
()16.回收站在每个驱动器上都要为被删除文件准备保存空间。()17.“××的文档”是用户共有的文件夹。()18.Windows XP默认采用的是文件简单共享方式。()19.简单共享方式可以为文件夹或文件设置访问权限。
()20.可以对所有用户或者单个用户启用磁盘配额,并启用磁盘配额警告和限制。()21.更改文件夹共享名时会更改文件夹的实际名称。
()22.使用EFS文件加密功能不可以加密文件夹及其下的所有内容。()23.加密完成后,被加密的文件或文件夹名以红色显示。()24.使用EFS文件加密功能加密后的文件,管理员可以删除。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題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号填写在横线空白处)1.要查看某一文件的属性有___方法。A.—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2.在文件的属性页中,除了可以更改文件的文件名外,还可以更改___。A.大小 B.修改时间 C.创建时间 D.打开方式 3.文件类型一般由文件的___决定。
A.文件名 B.位置 C.大小 D.扩展名 4.___决定了系统将默认使用哪个应用程序来打开该文件。A.扩展名 B.文件名 C.打开方式
D.文件性质
5.___决定了用户能够对该文件进行何种动作。
A.文件类型 B.文件大小 C.文件图标 D.文件位置 6.以下不是文件属性第三栏所显示的内容的是___。A.位置 B.大小 C占用空间 D.文件类型 7.在文件属性页中,大小指的是该文件的___。
A.实际大小 B.占用的空间 C.物理空间 D.以上都不对
8.在文件属性页中,占用空间指的是该文件在磁盘中实际占用的___。A.大小 B.物理空间 C.逻辑空间
D.以上都不对
9.以压缩的方式存放的文件所占用的空间可能___文件实际大小。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或等于 10.以下不是文件属性第四栏所显示的内容的是___。A.修改时间 B.更新时间 C.访问时间 D.创建时间 11.以下不是文件属性第五栏内列出的内容的是___。A.加密 B.隐藏 C.存档 D.只读
12.为了防止某些重要的文件被修改可以将文件设置为___属性。A.加密 B.存档 C.只读
D.隐藏 13.文件的只读属性指的是该文件只能够___。A.删除 B.修改 C.读写 D.读取 14.设置为只读属性的文件不能够被___。
A.隐藏 B.修改 C.读取 D.以上都不是
15.文件的___属性指的是该文件的图标不显示出来,但该文件仍然是存在的。A.隐藏 B.存档 C.读取 D.隐蔽
16.系统的某些备份程序将根据文件的___属性来确定是否为其建立一个备份。A.只读 B.存档 C.读写
D.隐藏
17.用户___选中多个文件后,查看其属性。
A.不可以 B.可以 C. 一般不可以 D.不允许 18.文件夹的全路径不包括___。
A.驱动器 B.父文件夹 C.名字 D.子文件夹
19.选中“在标题栏显示完整路径”复选框,则该文件夹窗口的标题栏上将显示当前文件夹的___。A.全路径 B.相对路径 C.全名 D.位置
20.不选中“在标题栏显示完整路径”复选框,则该文件夹窗口的标题栏上将显示当前文件夹的___。A.全路径 B.位置 C.相对路径 D.名字
21.单击“还原默认图标”按钮表示用文件夹中___的四个图像来标识该文件夹。A.最先修改 B.最后修改 C.中间修改 D.随机 22.通过以下方法不可以设置文件夹外观的是___。
A.选择文件夹模板 B.选择文件夹图片 C.更改文件夹图标 D.更改文件夹名字 23.为了防止数据在系统硬件或存储介质出现故障时受到破坏,一般采用___。A.“安全中心”工具 B.“磁盘清理”工具 C.“磁盘碎片整理”工具 D.“备份”工具 24.备份的存档副本用于___。
A.恢复数据 B.更新数据 C.加密数据 D.压缩数据 25.以下步骤可以打开“备份或还原向导”对话框的是___。A.“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系统工具”→“备份” B.“开始”→“所有程序”→“启动”→“系统工具”→“备份” C.“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辅助工具”→“备份” D.“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管理工具”→“备份” 26.Windows XP提供了___供用户査找文件或文件夹。A.“运行”工具 B.“搜索”工具 C.“备份”工具 D.“系统”工具
27.查找文件时,可以根据文件的名称、类型、大小、___等进行査找。A.属性 B.所属用户 C.时间 D.打开方式
28.在“开始”菜单中选择“___”命令,可以打开搜索结果对话框。A.搜査 B.查询 C.查找 D.搜索
29.査找文件时使用的通配符指的是键盘上的___和___。A.* 〜 B.# * C.# ? D.* ? 30.*号可以代替文件或文件夹名中的___字符。A.一个 B.一个或多个 C.二个 D.三个 31.?号可以代替文件或文件夹名中的___字符。A.一个 B.一个或多个 C.二个 32.___用来存放被用户删除的文件。
A.回收站 B.我的电脑 C.网上邻居 D.我的文档 33.
回收站中的文件 恢复。
A.不可以 B.都可以 C.有的可以 D.有的不可以 34.以下操作不能彻底删除文件的是___。
A.将文件放人回收站后清空回收站 B.将回收站中的文件删除 C.将文件放人回收站 D.使用Shift+Delete键 35.对选中的文件,可以按___进行删除。
A.Delete 键 B.Shift 键 C.Ctrl 键 D.Alt 键
36.可以通过直接将选中的文件图标拖拽到___的图标上的方法来删除文件。A.我的文档 B.回收站 C.我的电脑 D.网上邻居 3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
A.Ctrl键可以用来删除文件 B.回收站中的文件不可恢复 C.系统文件不能删除 D.Delete键可以用来删除文件.
38.直接在回收站拖拽选中的文件到某一驱动器或文件夹窗口中可以___文件。A.删除 B.备份 C.恢复 D.彻底删除 39.清空回收站,将___地把文件删除。A.永久性 B.暂时性 C.随机性 D.临时性 40.___指的是将回收站的所有文件一次全部清除。
A.清空临时文件 B.清空文件夹 C.清空文件 D.清空回收站 41.回收站在每个驱动器上都要为被删除文件准备___。A.保存空间 B.空闲文件夹 C.预留空间 D.以上都不对 42.用户对自己独有的文件夹拥有___的权限。A.完全控制 B.只读 C.执行 D.读取 43.“××的文档”是系统为___建立的。
A.所有用户 B.管理员 C.备份操作员 D.每个用户 44.“××的文档”是用户___的文件夹。A.共有 B.独有 C.拥有 D.仅有
45.如果使用___登录,“我的电脑”窗口中可看到所有用户的“XX的文档”文件夹。A. USER用户 B.管理员用户 C. GUEST用户 46.Windows XP默认采用的是文件___。A.简单共享方式 B.复杂共享方式 C.分布式共享方式
D.集中式共享方式
47.___无法为文件夹或文件设置访问权限。
A.分布式共享方式 B.复杂共享方式 C.简单共享方式 D.集中式共享方式
D. USER组中的任何用户 D.三个 48.在Windows XP中,如果要为文件和文件夹单独设置访问权限,首先要关闭文件的___。A.复杂共享方式 B.简单共享方式 C.分布式共章方式 D.集中式共享方式
49.通过限制不同___可使用的具体磁盘空间可以加强计算机管理。A.用户 B.组 C.域 D.网段 50.“Shared Documents” 是系统提供的___。
A.共享文件夹 B.安全文件夹 C.共享文档 D.共享文本
51.文件夹共享时,若清除“允许其他用户更改我的文件”复选框则其他用户__。A.只能看该共享文件夹中的内容,而不能对其进行修改 B.能看该共享文件夹中的内容,也能对其进行修改 C.不能看该共享文件夹中的内容,能对其进行修改 D.以上都不对
52.用户可以在“___”文本框中更改该共享文件夹的名称。A.共享名 B.网络共享 C.网络安全 D.共享
53.___是其他用户连接到此共享文件夹时将看到的名称。A.安全名 B.用户名 C.文件名 D.共享名
54.更改文件夹共享名时___更改文件夹的实际名称。A..会 B.不一定会 C.不会
D.以上都不对
55.在文件夹属性中,对于重要的私人资料还可以通过___文件加密功能来保护。A.EFS B.EPS C.NTFS D.WPS 56.使用EFS文件加密功能加密文件一般分为___步骤。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57.使用EFS文件加密功能___加密文件夹及其下的所有内容。A.可以 B.不可以 C.有的可以 D.以上都不对
58.要加密某文件夹,必须先___要加密的文件或文件夹,选择“属性”命令。A.双击 B.单击 C.左击 D.右击
59.在文件夹的属性对话框中,单击___按钮,弹出“高级属性”对话框。A.共享 B.自定义 C.高级 D.常规
60.加密完成后,被加密的文件或文件夹名以___显示。A.红色 B.蓝色 C.绿色 D.黄色 61.使用EFS文件加密功能加密后的文件,___。A.管理员可以打开 B.管理员不能打开 C.任何用户都可以打开 D.任何用户都不能打开 62.使用EFS文件加密功能加密后的文件,___。A.管理员可以删除 B.管理员不能删除 C.任何用户都可以删除 D.任何用户都不能删除
第3章
文字录入
理论知识辅导练习题
一、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1.打字时,操作人员应与计算机键盘的距离在15〜30cm左右。()2.打字时,左右手大姆指放在回车键上。()3.“击键”实际比“按键”要费时。()4.学习键盘录入的关键是坐姿端正。
()5.基本键共有8个。()6.空格键由右手大拇指负责。
()7.shift键是用来进行大小写及其他字符键转换的。
()8.键盘F和J键上均有凸起,这两个键是左右手中指的位置。()9.对于英文录人而言,每六击折合为一个单字。
()10.在计算时,不论错几个字母,只要在一个单词内,就叫做一个错情。()12.在键盘学习阶段不要提出姿势要求,而应把速度放在第一位。
()13.按英文页面版式要求,英文信函的版式可以分为齐列式、斜列式、平行式。()14.按英文页面版式要求,信函版式中的齐列式每段段首左端对齐,段内采用双倍行距。
()11.在键盘输入中,速度与正确率之间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相互制约。()15.在现代的英文页面版式中,斜列式的特点是信内地址每行缩进一格。()16.击G键时,整个左手离开基本键位向右移,用左手食指击G键。()17.R、T、Y、U键中U应由左手食指来敲击。()18.Q、W、O、P键中Q应由左手小指来敲击。()19.V、B、N、M键中V应由左手食指来敲击。
()20.Z、X、C、“,”“.”“∕”中键应由右手无名指来敲击。
()21.零星数字打法就是整个手离开基本字键向上移至第三行,用手指指端垂直击键,击毕,手迅速回到基本键位。
()22.数字4键由左手中指敲击。
()23.社会新闻类文章基本上是纯中文字符,格式变化少,没有公式等复杂内容。()24.数字符号分为西文半角、西文全角、中文半角、中文全角、罗马数字等几种。()25.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分别是I、V、X、L、C、D、N。()26.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
()27.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加上小数字的数目。()28.类似数字符号主要有西文符号、中文符号、西文全角、中文全角四种。()29.Windows内置的中文输入法为用户提供了15种软键盘。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号填写在横线空白处)1.打字时,操作人员应做到两脚平放,腰部挺直,两臂___,两肘贴于腋边,身体可略前倾斜。A.向上倾斜 B.向下倾斜 C.自然下垂 D.向后下垂 2.打字时,手掌以腕为轴___。
A.略向上抬起 B.略向下弯曲 C.略向左抬起 D.略向右抬起 3.打字时,手指指端的第一关节要同键盘___。
A.平行 B.垂直 C.保持60度角 D.保持75度角 4.打字时,___放在空格键上。
A.左手梅指,右手食指 B.右手手拇指,左手食指 C.左右手大拇指 D.以上都不对
D.击键要领 5.不会影响打字速度的是___。
A. 打字姿势 B.正确手形 C.操作系统 A.按键 B.击键 C.姿势不对 D.手形不对 7.开始练习时如果不掌握___要领,速度很难提高。A.按键 B.击键 C.姿势 D.指位 8.键盘的学习关键是___。
A.熟记字母在键盘中的位置 B.掌握并熟练运用手指分工 C.坐姿端正 D.手形正确
9.手指分工就是把键盘上的___合理地分配给十个手指。A.所有键 B.基本键 C.第三排键 D.第四排键 10.一般来说左手无名指是放在___上。6.“___”会使打出的字符出现双影,严重地影响了打字质量。A.A键 B.S键 C.D键 D.F键 11.基本键共有8个,它们是___。A. A、S、D、F和 J、K、L、;
B. Z、X、C、V 和 M“,”“.”“∕” C. Q、W、E、R 和 U、I、O、P D. A、S、D、F 和 J、K、L、空格 12.空格键由___负责。
A.左手大搏指 B.右手大搏指 C.两个大姆指
D.两个食指
13.左手打完字符键后需要击空格时用___打空格。
A.左手摊指 B.右手拇指 C.左手食指 D.右手食指
14.Shift键是用来的进行大小写及其他多字符键转换的,右手的字符键用___按Shift 键。A.左手 B.右手 C.左右手都行 D.左右一起
15.一般来说键盘F和J键上均有凸起,这两个键就是左右手___的位置。A.拇指 B.食指 C.中指 D.无名指 16.击键完成后,左手食指应立即返回到___键上。A.J B.F C.G D.H 17.对于英文打字而言,以___作为一个基本单位。
A.每一击 B.每一个字符 C.每一个单词 D.每一句 18.对于英文打字而言,句号后空两格,那么应算作___击。A.一 B.二 C.四 D.不算
19.对于英文打字而言,每___击折合为一个单字。A.二 B.三 C.四 D.五
20.计算错情时,不论错几个字母,只要在一个单词内,就叫做一个___。A.错字 B.错值 C.错情 D.错误 21.若错误率在___内,对错情不做处理。
A.千分之一 B.千分之五 C.千分之二 D.千分之三 22.若错误率超过允许值,对每一错情扣除___。A. 5击 B. 6击 C. 8 击 D. 10 击
23.速度与正确率之间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够___起来。A.互相独立 B.互相统一 C.互相对立 D.互相依赖 24.在键盘学习阶段不要强调速度,而应把___放在第一位。A.准确率 B.姿势 C.手形 D.心态
25.下列选项中,按现代英文版式划分,属于信函的版式的是___。A.折叠式,斜列式 B.斜列式,混合式和齐列式 C.折叠式,斜列式和混合式 D.独立式,折叠式和斜列式
26.每段段首左端对齐,段内采用单倍行距,指的是现代的英文页面版式的___。A.斜列式 B.混合式 C.齐列式 D.独立式
27.信内地址每行缩进二格,信文每段段首缩进五格,段内行距与段间的行距均采用双倍行距。这种版式是现代的英文页面版式中的___。
A.齐列式 B.斜混式 C.混合式 D.斜列式
28.按英文页面版式划分,__信函版式中信内地址采用齐列式,信文使用斜列式。A.重叠式 B.斜列式 C.混合式 D.齐列式 29.击键时用指端向字键钮的平面___发力。A.水平B.垂直 C.向右侧 D.向左侧 30.小指和无名指击键时,___不要翘起。
A.食指、拇指 B.小指、中指 C.食指、无名指 D.食指、中指 31.击G键时,整个左手离开基本键位向右移,用___击G键。A.左手食指 B.左手搏指 C.右手 D.左手中指 32.击H键时,整个右手离开基本键位向左移,用___击H键。A.左手食指 B.双手 C.右手食指 D.左手中指 33.R、T、Y、U键中R由___敲击。
A.左手食指 B.无名指 C.小指 D.中指 34.R、T、Y、U键中T由___敲击。
A.右手食指 B.无名指 C.左手食指 D.中指 35.R、T、Y、U键中Y由___敲击。
A.左手食指 B.无名指 C.右手食指 D.中指 36.R、T、Y、U键中U由___敲击。
A.右手食指 B.无名指 C.左手食指 D.中指 37.Q、W、O、P键中Q由___敲击。
A.左手小指 B.右手小指 C.左手无名指 D.右手无名指 38.Q、W、0、P键中界由___敲击。A.左手小指 B.右手小指 C.左手无名指 D.右手无名指 39.Q、W、O、P键中O由___敲击。
A.左手小指 B.右手小指 C.左手无名指 D.右手无名指 40.Q、W、O、P键中P由___敲击。
A.左手小指 B.右手小指 C.左手无名指 D.右手无名指 41.V、B、N、M键中V由___敲击。
A.右手食指 B.无名指 C.左手食指 D.中指 42.V、B、N、M键中B由___敲击。
A.右手食指 B.无名指 C.左手食指 D.中指 43.V、B、N、M键中N由___敲击。
A.右手食指 B.无名指 C.左手食指 D.中指 44.V、B、N、M键中M由___敲击。
A.右手食指 B.无名指 C.左手食指 D.中指 45.Z、X、C、“,”“.”“∕”键中,Z键由___敲击。A.左手小指 B.左手无名指 C.左手中指 D.右手小指 46.Z、X、C、“,”“.”“∕”键中,X键由___敲击。A.左手小指 B.左手无名指 C.左手中指 D.右手小指 47.Z、X、C、“,”“.”“∕”键中,C键由___敲击。A.左手小指 B.左手无名指 C.左手中指 D.右手小指. 48.Z、X、C、“,”“.”“∕”键中,“/” 键由___敲击。A.右手小指 B.右手无名指 C.右手中指 D.右手姆指 49.4、5、6、7键中4键由___敲击。
A.左手食指 B.右手食指 C.左手中指 D.右手中指 50.4、5、6、7键中5键由___敲击。
A.左手食指 B.右手食指 C.左手中指 D.右手中指 51.4、5、6、7键中6键由___敲击。
A.左手食指 B.右手食指 C.左手中指 D.右手中指 52.4、5、6、7键中7键由___敲击。
A.左手食指 B.右手食指 C.左手中指 D.右手中指
53.文章基本上是纯中文字符,格式变化少,没有公式等复杂内容,文章中涉及的词汇基本上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以上描述的是___类文体。A.社会科学类文章 B.社会新闻类文章 C.社会经济类文章 D.社会金融类文章 5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数字符号的是___。
A.西文半角 B.西文全角 C.中文小写 D.中文繁体
55.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I、V、X、L、C、D、M,其中D指的是___。A.10 B.50 C.100 D.500 56.罗马数字符号中的V表示___。A.1 B.5 C.10 D.50 57.罗马数字符号中的M表示___。A.50 B.500 C.1 000 A.50
D.100 58.罗马数字符号中的C表示___。
B.100 C.500 D.1 000 59.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3次,就表示这个数的___倍。A.一 B.二 C.三 D.四
60.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___小数字的数目。A.加上 B.减去 C.乘 D.除 61.罗马数字中,XL表示___。A.5 B.50 C.60 D.40 62.在罗马数字上加一横线,表示这个数字的___倍。A.一百 B.五百 C.一千 D.一万 63.类似数字符号有西文符号和___。A.中文符号 B.西文全角 C.中文全角 D.西文半角
64.类似数字符号主要有西文符号、中文符号两种,下列属于中文符号的是___。A.17 B.(三)C.⑩ D.(3)65.⑩属于___。
A.中文符号 B.西文半角 C.西文符号 D.中文半角 66.我们通常使用___录入数字符号和类似数字符号。A.特殊键盘 B.软键盘 C.虚拟键盘 A.输入法提示行
D.无线键盘
67.单击___的软键盘按钮,屏幕上会出现一个软键盘。
B.桌面上 C.任务栏上 D.开始菜单
68.Windows内置的中文输入法为用户提供了___软键盘。A.1种 B.5种 C.10 种 D.13 种 69.软键盘的默认状态为___键盘。
A.标准PC B.希腊文 C.葡萄牙语 D.阿拉伯语
第4章
通用文档处理
一、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1.在Word 2003中,脚注和尾注都包含两个部分:注释标记和注释图标。
()2.在Word 2003中,尾注一般出现在整篇文档的结尾处,用于说明引用文献的出处等信息。()3.在Word 2003中,脚注出现在第一页的末尾。
()4.在Word 2003中,标记是文档的审阅者在不更改正文的基础上,为文档添加的注释和建议信息。
()5.在Word 2003中,利用批注可以保护文档。
()6.在Word 2003中,阅览批注时必须用鼠标双击该批注,才可看到显示的批注框。()7.在Word 2003中,用户可以使用“窗口”工具栏添加、修改、删除和浏览批注。
()8.在Word 2003中,域是引导Word在文档中自动插入文字、图形、页码或其他信息的一组函数。()9.在Word 2003中,每个域都有唯一的名字。
()10.在Word 2003中,域特征字符是指包含域代码的大括号“{}”,它是按下Ctrl+F10组合键输入的域特征字符。
()11.Word 2003提供了 9大类共74种域。
()12.在Word 2003中,“{DATE@″yyyy—m—d“}”中的“@”yyyy—m—d“”指的是域名称。()13.在Word 2003中,使用键盘插入域可以按快捷键Ctrl+FlO。
()14.在Word 2003中,按键盘上的F9键更新域,或者按下Shift+F10组合键显示域的结果。()15.在Word 2003中,如果需要更新文档中的所有的域,可以先选择整个文档,然后使用快捷键F9来进行更新操作。
()16.在Word 2003中,如要永久锁定域,可以先选定要锁定的对象,然后按下快捷键Shift+F9。()17.在Word 2003中,关闭“査找”对话框后还可用快捷键Ctrl+F4继续査找。()18.在Word2003中,设置替换时不能将文字格式同时替换。
()19.在Word 2003中,使用査找操作可以把插入点光标直接移动到指定位置。()20.在Word 2003中,拼音指南功能的作用是把所用的汉字都转换成拼音。
()21.在Word 2003中,合并字符功能可以将多个字符合并为一个,但最多可以合并6个字符。()22.在Word 2003中,上标和下标常用于批注与注释。
()23.在Word 2003邮件合并步骤中,“进行合并操作”属于第3个步骤。()24.Word 2003的邮件合并进程涉及三个文档:主文档、数据源和合并文档。()25.在Word 2003中的邮件合并过程中,通讯录列表文件的扩展名为“.mbd”。()26.在Word 2003中,单元格间距默认为1。
()27.在Word 2003中,设置表格的跨页断行属性,可以禁止表格断开出现在不同的页面中。()28.在Word 2003中,将文本转换为数据文件,该文本的每行之间必须用段落符隔开;每列之间必须用分隔符连接。
()29.在Word 2003中,可以操作和改变的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实例。()30.在Word 2003中,要插入公式,需要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对象。
()31.在Word 2003中,裁剪操作的作用是修改图片在页面上的显示区域,以控制图片的显示范围。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号填写在横线空白处)1.在Word 2003中,脚注和尾注都包含两个部分:注释标记和注释___。A.符号 B.文本 C.文档 D.标签
2.在Word 2003中,出现在整篇文档的结尾处,用于说明引用文献出处等信息的称为___。A.脚注 B.尾注 C.注释标记 D.注释文本 3.在Word 2003中,脚注出现在___的末尾。A.第一页 B.最后一页 C每一页 D.倒数第二页 4.在Word 2003中,脚注用于对文档中难于理解的部分添加___。A.简要说明 B.文献出处 C.文献来源
D.补充说明
5.在Word 2003中,批注是文档的审阅者在 正文的基础上,为文档添加的注释和建议信息。A.修改 B.插入 C.不更改 D.添加 6.在Word 2003中,利用批注可以___。
A.保护文档 B.隐藏文档 C.删除文档 D.备份文档
7.在Word 2003中,设置文档保护后,审阅者只能___而无法对文档正文修改。A.删除文档 B.备份文档 C.添加批注 D.隐藏文档 8.在Word 2003中,阅览批注时只要
批注处,即可看到显示的批注框。
A.单击 B.将鼠标放至 C.双击 D.右击
9.在Word 2003中,单击“___”工具栏的“显示”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中“批注”命令,显示所有的批注。
A.审阅 B.插入 C.工具 D.窗口
10.在Word 2003中,用户还可以使用“___”工具栏添加、修改、删除和浏览批注。A.格式 B.审阅 C.插入 D.编辑
11.在Word 2003中,___就是引导Word在文档中自动插入文字、图形、页码或其他信息的一组代码。A.域 B.代码组 C.程序
D.函数
12.在Word 2003中,每个域都有___名字,它具有的功能与函数非常相似。A.两个 B.唯一的 C.三个 D.至少一个 13.在在Word 2003中中,域特征字符“{}”是按下Ctrl+ A.Y B.U C.F7 D.F9 14.Word 2003提供了 9大类共___域。A. 70 种 B. 71 种 C. 72 种 D. 74 种
15.在 Word 2003 中,“{DATE@ ”yyyy—m—d“}”中的 “DATE””指的是___。A.域代码 B.域名称 C.域公式 D.域结果
16.在Word 2003中,“{DATE@ “yyyy—m—d”}”中的“@ “yyyy—m—d””指的是___。A.域代码和开关 B.域名称 C.域公式 A. * B.〜 C.% D.空格
18.在Word 2003中,域可以在___的条件下完成任务。A.无须人工干预 B.人工干预
D.系统干预 C.人工干预或人工不干预都可以 中不可以键入___。
A.域名 B.相关的域代码 C.开关 D.系统命令
D.域结果
17.在Word 2003中,域代码和开关之间使用 进行分隔。
组合键输入的域特征字符。
19.在Word 2003中,使用键盘插入域可以按快捷键Ctrl+F9,这时插入点位置会显示一对大括号,在其20.在Word 2003中,域有两种显示的方式。一个是显示成___的形式,一个是显 示成___的形式。
A.域名称域开关 B.域代码的结果域代码 C.域结果函数 D.域名称函数
21.在Word 2003中,文档中的域有两种显示的方式,可以通过选中后按快捷键__进行反复切换。A.Shift+F9 B.Shift+F8 C.Shift+F7 进行更新操作。
A. F5 B.F9 C.Ctrl+F6 D.Ctrl+P 23.在Word 2003中,用快捷键___可以选择整个文档。A.Ctrl+A B.Ctrl+B C.Ctrl+D D.Ctrl+E 24.在Word 2003中,如要暂时锁定域,可以先选定锁定的对象,然后按下快捷键Ctrl+ ___。A. S B. L C. F9 D. Fll 25.在Word 2003中,如要___锁定域,可以先选定要锁定的对象,然后按下快捷键 Shift+F9。A.暂时 B.永久 C.间歇性
D.删除
26.在Word 2003中,如要解除域的暂时锁定,可以先选中要解除的对象,然后使用快捷键___。A.Ctrl+Shift+Fll B.Alt+Shift+Fll C.Ctrl+Shift+F9 D.Alt+Shift+F9 27.在Word 2003中,按___可以取消当前的査找。A.Esc键 B.Tab键 C.Enter键 D. Shift键
28.在Word 2003中,关闭“査找”对话框后还可用快捷键___继续查找。A.Alt+Shift+L B.Shift+F4 C.Ctrl+F4 D.Alt+Ctrl+T 29.在Word 2003中,设置替换时不仅替换文字内容还可以替换___。A.文字格式 B.文本属性 C.文本符号 D.文本信息
30.在Word 2003中,使用___操作可以把插入点光标直接移动到指定位置。A.定位 B.替换 C.插入 D.查询
31.在Word 2003中,使用定位操作,如果当前页为第12页,则输入“-3”后,光标将移动到___。A.第8页 B.第9页 C.第10页 D.第11页
32.在Word 2003中,使用定位操作,如果当前页为第11页,则输入“+2”后,光标将移动到___。A.第10页 B.第11页 C.第12页 D.第13页
33.在Word 2003中,如果需要给一些汉字添加汉语拼音,则可以使用Word提供的拼音指南功能,在“___”菜单中选择“中文版式”子菜单下的“拼音指南”命令。A.格式 B.工具 C.编辑 D.文件
34.在Word 2003中,合并字符功能可以将多个字符合并为一个,最多可以合并___字符。A. 4 个 B.5 个 C. 6个 D. 7个
35. 在Word 2003中,上标和下标常用于___。
A. —些数学公式 B.批注 C.注释 D.文本说明
36.在Word 2003中,选择要设置的字符后,通过单击“___”工具栏中的“上标”按钮或者“下标”按钮就可以设置上标和下标。
A.格式 B.工具 C.编辑 D.文件
D.Shift+F6 22.在Word 2003中,如果需要更新文档中的所有的域,可以先选择整个文档,然后使用快捷键___37.在Word 2003中,可以通过打开“字体”对话框,在“字体”选项卡的“___”栏中,用“上标”和“下标”复选框设置上标和下标。
A.字形 B.字符间距 C.效果 D.字号
38.在Word 2003中,邮件合并主要操作步骤正确的是___。① 创建主文档。② 进行合并操作。③ 制作和处理数据源。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①③
39. Word 2003的邮件合并进程涉及三个文档:___、数据源和合并文档。A.主文档 B.备份文档 C.副文档 D.次文档
40.在Word 2003的邮件合并操作中,___包含对于合并文档的每个版本都相同的文本和图形。A.合并文档 B.数据源 C.主文档 D.次文档
41.在Word 2003的邮件合并操作中,___是主文档与地址列表合并后得到的结果文档。A.数据源 B.合并文档 C.副文档
D.次文档
42.在Word 2003中,通讯录列表文件的扩展名为“___”。A..txt B..mdb C..doc D..dat 43.在Word 2003中的邮件合并过程中,选择“使用现有列表”,将打开“___” 对话框。
A.邮件合并收件人 B.邮件合并寄件人 C.从Outlook联系人中选择 D.新建地址列表
44.在Word 2003中的邮件合并过程中,“邮件合并收件人”对话框中的“___” 按钮可以快速选定所有的记录。A.选择 B.全部清除 C.全选
D.查找
45.在Word 2003中,单元格间距指的是单元格与单元格之间的距离,默认单元格间距为___。A.零 B.一倍间距 C.1.5倍间距 D.2倍间距
46.在Word 2003中,设置表格的___属性,可以允许或禁止表格断开出现在不同的页面中。A.跨行断页 B.跨页断行 C.跨段断行 D.跨页断列
47.在Word 2003中,将文本转换为表格,该文本的每行之间必须用___隔开,每 列之间必须用___连接。
A.段落符、分隔符 B.分隔符、段落符 C.行距符、列据符 D.行隔符、列隔符 48.在Word 2003中,可以操作和改变的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___。A.类 B.实例 C.对象 D.单元
49.下列不是Word 2003插入对象的是___。A.文本框 B.图形 C.图表 D.数据库文件
50.在Word 2003中,如果插入公式,需要在“插入”菜单中选择___。A.数字 B.引用 C.公式 D.对象
51.在Word 2003中,裁剪操作并不是真的将图片切割,而是修改图片在页面上的___,以控制图片的显示范围。A.显示区域 B.显示大小 C.显示形状 D.显示分辨率
第5章
电子表格处理
一、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1.在Excel 2003中,工作表中可以输入两类数据,常量值和函数。()2.在Excel 2003中,常量值就是数字值。
()3.在Excel 2003中,为了避免把输入的分数视为日期,在分数前要输入0和空格。()4.文本框是Excel 2003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5.在Excel 2003中,如果要取消在当前单元格中输入的数据,可以按Esc。
()6.在Excel 2003中,无论显示的数字位数有多少,Excel 2003只保留16位的数字精度。()7.在Excel 2003中,选中“区分大小写”复选框进行査找操作时,“a”和“A”表示不同的字符。
()8.在Excel 2003的定位操作中,在“引用位置”编辑框中可指定要定位的单元格引用位置或命名区域。
()9.在Excel 2003中,为了使以后在査看工作表时能了解某些重要的单元格的含义,则可以给其添加说明信息。
()10.在Excel 2003中,改变行高和列宽有五种方法。
()11.快速创建图表时,先选取制作图表所需的数据区域,再按下F12键,即生成一个简单的柱形图。
()12.在Excel 2003中,修改工作表中的数据,不会对图表中对应的数据产生影响。()13.在Excel 2003中,引用单元格时使用的符号中冒号的作用是确定单元格区域。
()14.在Excel 2003中,通过在单元格行号和列号前面添加符号“$”来标识单元格地址为相对地址。
()15.在Excel 2003中,工作表地址的格式为工作表名?:单元格地址。()16.在Excel 2003中输入公式时,总是以冒号作为开头。()18.Excel 2003提供了自动筛选和髙级筛选两种筛选方式。
()19.Excel 2003的分类汇总功能中,最常用的是对分类数据求和或最大值。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号填写在横线空白处)1.在Excel 2003中,工作表中可以输入两类数据,常量值和____。A.函数 B.公式 C.参数 D.域值
2.在Excel 2003中,____是可以直接键人到单元格中的数据。A.常量值 B.函数值 C.公式
D.代数值
3.在Excel 2003中,常量值可以是____或者是文字。A.命令 B.符号 C.数字值 D.关键字
4.在Excel 2003中,数字值包括日期、时间、货币、____和符号。A.百分比、分数、波浪线 B.百分比、分数、科学记数 C.百分比、分数、空格计数 D.百分比、下划线、科学记数
5.在Excel 2003中,为了避免把输入的分数视为日期,在分数前要输入____。A. 0和空格 B. 0或空格 C. 1和空格 D. 1或空格
6.____是Excel 2003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A.工作表 B.工作簿 C.单元格 D.单位
7.在Excel 2003中,单元格除了可以存储常见的数字、字符串、日期以外,还可以存储____等。A.系统文件 B.程序 C.声音、图形 D.文件夹
8.在Excel 2003中,如果选定不相邻的单元格,可按住____,利用鼠标单击所要选择的单元格。A.Shift 键 B.Ctrl 键 C.Esc 键 D.Alt 键
9.在Excel 2003中,确认输入的数据到单元格中,可以按____。A.Tab 键 B.Enter 键 C.Ctrl 键 D.Esc 键
10.在Excel 2003中,如果要取消在当前单元格中输入的数据,可以按____。A.Tab 键 B.Alt 键 C.Ctrl 键 D.Esc 键
11.无论显示的数字位数有多少,Excel 2003都只保留____的数字精度。A.12 位 B.13 位 C.14 位
D.15 位
12.无论显示的数字位数有多少,Excel 2003都只保留15位的数字精度,剩余的都将____属性。A.不处理 B.丢弃 C.舍人为零 D.以最后的数字为开始向前覆盖 13.在Excel 2003中,可以在数字中加入____来区分位数。A.逗号 B.句号 C.引号 D.顿号
()
()17.在Excel 2003中,错误值“#NAME?”代表无法识别的名字。14.在Excel 2003中,在编辑栏中显示的数值没有逗号,表示该单元格中的数据为____。A.一个字符 B.一个数值 C.一个符号 D.一个数据
15.在Excel 2003中,____可以用来在电子表格中査找指定内容的数据。A.査找操作 B.定位操作 C.替换操作 D.粘贴操作
16. “査找范围”下拉列表指的是搜索单元格的值、____或批注。A.字符 B.标号 C.公式 D.注释
17.在Excel 2003中,选中“区分大小写”复选框进行查找操作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A. “a”和“A”表示不同的字符 B. “a”和“A”表示相同的字符 C. “a”和“a”表示不同的字符 D. “b”和“B”表示相同的字符 18.在Excel 2003中,使用____可以自动替换査找到的数据。A.査找操作 B.替换操作 C.定位操作 D.粘贴操作
19.在Excel 2003中,选择“____”菜单中的“替换”命令,可以打开“査找和替换”对话框。A.编辑 B.文件 C.工具 域。
A.引用位置 B.査找 C.替换 D.选项
21.在Excel 2003中的“定位”列表中,可以看到最近____使用“定位”命令的引用位置。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22.在Excel 2003中,为了使以后在査看工作表时能了解某些重要的单元格的含义,可以给其添加____。
A.注释标记 B.解释框 C.批注信息 D.注意
23.在Excel 2003中,通过改变____能把整个单元格中的数据完全显示出来。A.行高和行宽 B.行高和列宽 C.列高和列宽 A.格式 B.插入 C.工具 D.编辑
25.在Excel 2003中,改变行髙和列宽有____节法。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26.在Excel 2003中,用鼠标左键拖动行标的____可改变行高。A.中间 B.边界线 C.右下角 D.左上角
27.在Excel 2003中,鼠标指针指向要改变行髙的边线上,鼠标指针变成一个____箭头。A.单向垂直 B.三角形 C.双向垂直 D.小正方形
28.在Excel 2003中,改变行髙时按住鼠标左键向上或向下拖曳鼠标,随着鼠标的移动,相应的高度网格线也随之移动,并且在屏幕上显示当前____。A.整个单元格的平均高度 B.列表的高度值 C.单元格高度值 D.单元格的默认高度值
29.快速创建图表时,先选取制作图表所需的数据区域,再按下____,即生成一个简单的柱形图。A. F11键 B. F9键 C. F8键 D. F5键
30.创建完图表后,可以利用“____”菜单对图表进行修改。
D.整个行高
24.在Excel 2003中,使用 菜单中的“行”和“列”选择项可以对单元格大小进行精确调整。
D.窗口
20.在Excel 2003的定位操作中,在“____”编辑框中可指定要定位的单元格引用位置或命名区A.工具 B.图表 C.视图 D.数据
31.在Excel 2003中,要修改图表的格式,可以选择“___”菜单中的相关命令。A.工具 B.图表 C.视图 D.格式
32.在Excel 2003中,修改了工作表中的数据,图表中对应的数据____。A.不变 B.需手动改变 C.自动改变 D.以上都不对
33.在Excel 2003中,引用单元格时____的作用是确定单元格区域。A.逗号 B.句号 C.分号 D.冒号
34.在Excel 2003中,“____”表示C2到H2的所有单元格。包括C2、D2、E2、F2、G2、H2。A.C2.H2 B.C2, H2 C.C2:H2 D.C2;H2 35.在Excel 2003中,____可以将两个单元格引用名联合起来,常用于处理一系列不连续的单元格。
A.冒号 B.句号 C.分号 D.逗号
36.单元格行号和列号前面添加符号____用来标识单元格地址为绝对地址。A.“%” B.“$” C.“&” 地址____。
A.会发生变化 B.不会发生变化
C.变化并且也格式改变 D.不变但是格式变化
38.在Excel 2003中,以下工作表的地址引用格式正确的为____。A. #A2 B.A#2 C. $ $A2 D. $A2 39.在Excel 2003中,工作表的____为工作表名!:单元格地址。A.表达格式 B.书写格式 C.地址的格式 D.写入格式
40.在Excel 2003中,地址的引用可以在同一张工作表内,也可以在不同工作表之间,甚至在不同____之间。
A.表格 B.工作簿 C.工作区域 D.应用办公软件
41.在Excel 2003中,在不同工作簿之间发生的引用称为外部引用,引用其他程序中的数据称为____。
A.远程引用 B.远程调用 C.数据导入 D.数据库连接 42.在Excel 2003中,在输入公式时,总是以____作为开头。A.冒号 B.等号 C.井号 D.百分号
43.在 Excel 2003 中,错误值“#NAME?”代表____。A.无法识别的名字 B.数字有问题
C.引用了无效的单元格 D.两个单元格区域没有共有的单元格 44.在Excel 2003中,表示数字有问题的符号是____。A.#NAME? B.NAME? C.NUM!D.#NUM!45.在 Excel 2003 中,SUM表示____。
A.函数求和 B.对数据项求商 C.函数求积 D.函数求差 46.Excel 2003具有简单的____功能。
D.“+”
37.在Excel 2003中,使用绝对地址的特点是,当公式移动或复制到一个新的位置时,公式中的绝对A.数据库处理 B.图像处理 C.视频处理 D.音频处理 47.Excel 2003提供了“自动筛选”和____两种筛选方式。A.手动筛选 B.快速筛选 C.高级筛选 D.低级筛选 48.在Excel 2003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A.手动筛选操作简单,可满足大部分使用的需要 B.自动筛选操作简单,可满足大部分使用的需要 C.高级筛选操作简单,可满足大部分使用的需要 D.高级筛选操作复杂,可满足大部分使用的需要 49.分类汇总功能中,最常用的是对分类数据____。A.求和或平均值 B.求和或最大值
D.求最大值或最小值 C.求最大值或平均值
50.在Excel 2003中,要想对表格中的某一字段进行分类汇总,表格中的____必须有字段名。A.第一行 B.第二行 C.第三行 D.最后一行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B 5.A 6.C 7.C 8.B 9.B 10.D 11.D 12.C 13.A 14.B 15.A 16.C 17.A 18.B 19.A 20.A 21.B 22.C 23.B 24.A 25.A 26.B 27.C 28.C 29.A 30.B 31.D 32.C 33.D 34.C 35.D 36.B 37.B 38.D 39.C 40.B 41.A 42.B 43.A 44.D 45.A 46.A 47.C 48.B 49.A 50.A
第6章
演示文稿处理
一、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1.在PowerPoint 2003中,设计模板可以应用到任意演示文稿中。()2.在PowerPoint 2003中,配色方案提供10种颜色设置。
()3.在PowerPoint 2003中,用户可以在幻灯片中为对象创建动画效果,其对象可以是文本、格式和属性。
()4.在PowerPoint 2003中,蓝色代表天空、清爽。
()5.在PowerPoint 2003中,色彩的种类很多,其中绿色代表“植物、生命、生机”的含义。()()6.在PowerPoint 2003中,蓝色属于暖色调。
()7.在PowerPoint 2003中,绿属于高调,遇暖则暖、遇冷则冷。
()8.在PowerPoint 2003中,在色彩搭配上,中间调与高调搭配,变得稳重,与低调搭配变得活泼。
()9.在PowerPoint 2003中,高调色彩给人的感觉喜庆、活泼,所以一般用于庆典场合。()10.在PowerPoint 2003的一个幻灯片中,不要将所有颜色都用到,尽量控制在三种色彩以内。()11.在PowerPoint 2003中,如果没有内容占位符,用户可以单击“工具”→“图片”→“剪贴画”命令,选择和插入剪貼画。
()12.在PowerPoint 2003中,如果没有内容占位符,用户也可以单击“工具”→“图片”→“图片”命令,来选择和插入图片。
()13.在PowerPoint 2003中,放映演示文稿时,可以使用控制键,通过键盘或鼠标控制放映流程和效果。
()14.在PowerPoint 2003中,共有两种放映类型。
()15.在PowerPoint 2003中,当采用“演讲者放映”方式时,演讲者具有充分的控制权。()16.在PowerPoint 2003中,当采用“观众自行浏览”方式时,演讲者具有充分的放映权。()17.在PowerPoint 2003中,幻灯片版式有两种,分别是横向和竖向。
()18.在PowerPoint 2003的打印对话框中,在“打印范围”框下输入要打印的份()数。19.在PowerPoint 2003中,单个项目仅可以应用一个动画。()20.“模糊”不属于PowerPoint 2003的动画效果。
()21.在PowerPoint 2003中,如果“预览效果”复选框处于选中状态,则可以在幻灯片视图中立刻观察到动画效果。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号填写在横线空白处)1. 在PowerPoint 2003中,___包含预定义的格式和配色方案。A.设计模板 B.设计主题 C.设计风格 D.设计方案
2. 在PowerPoint 2003中,___是一组可用于演示文稿的预设颜色。A.颜色方案 B.配色方案 C.设计模板 D.动画效果 3. 在PowerPoint 2003中,___决定了整个演示文稿的颜色风格。A.颜色方案 B.配色方案 C.设计模板 D.动画效果 4. 在PowerPoint 2003中,配色方案由___种颜色设置组成。A. 5 _。
A.文本 B.声音 C.形状 D.属性
6.在PowerPoint 2003中,用户可以在幻灯片中为对象创建___。A.动画效果 B.动漫效果 C.动作效果 D.以上都不是 7.在PowerPoint 2003中,___代表热情、奔放、喜悦、庆典。A.红色 B.黑色 C.黄色 D.白色
8. 在PowerPoint 2003中,___代表严肃、夜晚、沉着。B.6 C. 7 D.8 5. 在PowerPoint 2003中,用户可以在幻灯片中为对象创建动画效果,下列不属于设置对象的是__A.红色 B.黑色 C.黄色 D.白色
9. 在PowerPoint 2003中,___代表高贵、富有。A.红色 B.黑色 C.黄色 D.白色 10.在PowerPoint 2003中,___代表纯洁、简单。A.红色 B.黑色 C.黄色 D.白色
11.在PowerPoint 2003中,色彩的种类很多,常见的色彩中能表达出“代表植物、生命、生机”含义的是___。
A.白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
12.在PowerPoint 2003中,下列属于低调色彩的是。A.红色 B.绿色 C.橙色 D.紫色
13.在PowerPoint 2003中,以下___不属于暖色调。A.红色
B.橙色
C.黄色
D.蓝色
14.在PowerPoint 2003中,___属于中调,遇暖则暖、遇冷则冷。A.绿色
B.红色
C.蓝色
D.白色
15.在PowerPoint 2003中,中间调与高调搭配,变得___. A.稳重
B.活泼
C.更高调
D.朴素 16. 在PowerPoint 2003中,在色彩搭配上,___搭配变得稳重。
A.中间调与低调
B.中间调与超低调
C.中间调与高调
D.低调与高调
17. 在PowerPoint 2003中,___色彩给人的感觉喜庆、活泼,所以一般用于庆典场合。A.髙低调
B.低调
C.高调
D.长调
18. 在PowerPoint 2003中,___色彩给人感觉宁静、庄重、忧郁,适合一些比较庄重的场合。A.高低调
B.低调
C.高调
D.长调
19.在PowerPoint 2003的一个幻灯片中,不要将所有颜色都用到,尽置控制在___色彩以内。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20.在PowerPoint 2003的一个幻灯片中,___的对比尽量要大,尽量不要用花纹繁复的图案作背景。A.标题和正文 B.背景和标题
C.页脚和正文 D.背景和正文
21.在PowerPoint 2003中,用户可以单击“插入”→“图片”→“___”命令,选择和插入剪贴画。A.自选图形
B.图片
C.艺术字 D.剪贴画
22.在PowerPoint 2003中,如果没有内容___,用户可以单击“插入”→“图片”→“剪贴画”命令,来选择和插入剪贴画。
A.空间 B.占位符 C.变换符 D.边符
23.在PowerPoint 2003中,用户可以单击“___”→“图片”→“来自文件”命令,选择和插入图片。
A.插入 B.工具 C.数据 D.编辑
24.在PowerPoint 2003中,如果没有内容___,用户可以单击“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来选择和插入图片。
A.空间 B.占位符 C.变换符 D.边符
25. 在PowerPoint 2003中,幻灯片放映时,按___可以显示“幻灯片放映帮助” 对话框。
A. F1 键 B. F2 键 C. F3 键 D. F4 键
26. 在PowerPoint 2003中,在“设置放映方式”对话框中的“___”栏中,有三种放映方式可供选择。
A.放映选项 B.放映类型 C.放映方式 D.换片方式 27.在PowerPoint 2003中,共有___幻灯片放映类型。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28. 在PowerPoint 2003中,当采用___方式时,演讲者具有充分的控制权,可以采用自动或人工的方式放映演示文稿。
A.观众自行浏览 B.全屏幕 C.演讲者放映 D.窗口
29.在PowerPoint 2003中,当采用“演讲者放映”方式时,演讲者具有充分的控制权,可以在___录下旁白。
A.放映之前
B.放映过程中
C.放映之后
D.放映开始时 30.在PowerPoint 2003中,下列不属于幻灯片放映方式的是___。A.演讲者放映(全屏幕)B.观众自行浏览(窗口)C.在展台浏览(全屏幕)D.在课堂放映(窗口)
31. 在PowerPoint 2003中,通过单击“___”菜单中的“页面设置”命令可以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
A.文件
B.编辑
C.工具
D.格式
32.在PowerPoint 2003中,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宽度”和“高度”框中的数值的单位是___。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D.微米
33.在PowerPoint 2003中,幻灯片版式有两种,分别是横向和___。A.竖向
B.直向
C.纵向
D.水平
34.在打印对话框中,“打印机”栏的“___”下拉列表中,可以选择要使用的打 印设备。
A.状态
B.类型
C.名称
D.位置
35.在打印对话框中,“___”栏的选项确定打印哪些幻灯片。A.打印机 B.打印范围 C.打印内容 D.打印份数 36. 在打印对话框中,在“___”框下输入要打印的份数。A.打印份数 B.打印范围 C.打印设备 D.打印内容
37.在PowerPoint 2003中,用户可以为演示文稿中的项目自定义___。A.动漫效果 B.动画效果 C.动作效果 D.运动效果 38.在PowerPoint 2003中,单个项目可以应用___动画。A.—个 B.两个 C.三个 D.多个
3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PowerPoint 2003的动画效果的是___。A.进入 B.强调 C.动作路径 D.模糊 40.PowerPoint 2003的动画效果一般分为___。A. 4类
B. 5类
C. 6类
D. 7类
41.在PowerPoint 2003中,如果“___”复选框处于选中状态,则可以在幻灯片视图中立刻观察到动画效果。
A.视图效果 B.预览效果 C.预览 D.同步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单项选择题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l.A 2.B 3.B 4.D 5.D 6.A 7.A 8.B 9.C 10.D 11.D 12.D 13.D 14.A 15.B 16.A 17.C 18.B 19.B 20.D 21.D 22.B 23.A 24.B 25.A 26.B 27.C 28.C 29.B 30.D 31.A 32.B 33.C 34.C 35.B 36.A 37.B 38.D 39.D 40.A 41.B 第7章 网络连接与信息浏览
一、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1.上传文件时,应该注意网站对文件的类型和所有者有什么限制。
()2.上传图片时,除了应该注意网站对图片的容量和格式的限制以外,还应该了解是否对图片的版权有所要求。
()3.FTP协议是Internet文件传送的基础,它由一系列规格说明文档组成,目标是提高文件的共享性。
()4.FTP的主要作用是让用户连接上一个远程计算机,査看远程计算机有哪些文件,然后操作文件的删除和编辑。
()5.将文件从自己计算机中拷贝至远程计算机上,则称之为上传文件。()6.从远程计算机拷贝文件至自己的计算机上,称之为下载文件。()7.FTP的传输有两种方式:主动传输模式和被动传输模式。
()8.在登录FTP服务器前,一般要了解登录FTP服务器的用户名和密码、服务器地址以及服务器的地理位置。
()9.FTP默认使用的端口号是21。
()10.在“快速连接”工具栏的“主机”框中输入FTP服务器的地址。
()11.连接FTP服务器后,上传和下载文件非常复杂,不能通过拖拽文件或者文件夹图标的方式来实现。
()12.在CuteFTP软件中,将右侧窗格中的文件拖动到左侧窗格中,就可以上传文件。()13.网际快车是Internet上较流行的一款播放软件。
()14.使用网际快车下载文件时,默认的保存路径是“C:Download”。()15.通常将网站的起始页或开始页称做主页。()16.为了便于访问,因特网中的每一个站点都由MAC来定位。
()17.脱机工作指在没有连接Internet网络服务的状态下,浏览曾经访问过的网页。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号填写在横线空白处)1.上传文件时,应该注意网站对文件的限制,一般有___限制和容量限制。A.所有者 B.类型 C.格式 D.日期
2.发表帖子或者回复帖子的页面中有若干个按钮可供上传使用,以下选项中不能上传的是___。A.图片
B.病毒
C. Flash
D.附件文件 3.上传图片时,应该注意网站对图片的___有什么限制。
A.压缩和格式 B.容量和压缩 C.压缩、容量和格式 D.容量和格式 4.上传图片时,应该注意网站对图片的___有什么要求。A.管理员 B.分辨率 C.计算机 D.磁盘 5. 如果上传的是图片,不需要注意的是___。
A.网站对图片的容量的限制 B.网站对图片的格式的限制 C.对图片的分辨率的要求 D.网站对图片的好看程度的限制
6.___是Internet文件传送的基础,它由一系列规格说明文档组成,目标是提高 文件的共享性。
A. TCP协议 B.FTP协议 C.UDP 协议 D.TELNET 协议
7.___的主要作用是让用户连接上一个远程计算机,査看远程计算机有哪些文件,然后操作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A. FTP
B.HTTP C.TCP/IP
D.BIOS 8.FTP是___协议组中的协议之一。
A.OSI B.TCP/IP C.IOS D.INTERNE 9.FTP是英文___的缩写。
A.File Transfer Protocol B. File Transfer Project C.File Translate Protocol D. File Transaction Protocol 10.FTP的作用是完成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拷贝。如果将文件从自己计算机中拷贝至远程计算机上,则称之为___文件。
A.加密
B.隐藏 C.卸载
D.上传
11.从远程计算机拷贝文件至自己的计算机上,称之为___文件。A.下载
B.上传
C.安装
D.卸载
12.FTP的传输有两种方式:ASCII传输模式和___传输模式。A.传统
B.主动
C.二进制数据
D.被动
13.在登录FTP服务器前,一般不必要了解如下服务器的相关信息___。A.登录FTP服务器的用户名 B.登录FTP服务器的密码 C.FTP服务器地址
D.FTP服务器的地理位置 14. FTP默认使用的端口号是___。A.20
B.21
C.22
D.23 15.在“快速连接”工具栏的“主机”框中输入___。A.FTP服务器的地址
B.FTP服务器的端口号 C.FTP服务器的用户名
D.FTP服务器的密码 16.在“快速连接”工具栏的“密码”框中输入___。A.任一本机用户的密码
B.本机管理员的密码 C.FTP服务器的管理员密码 D.FTP用户的密码
17.连接FTP服务器后,___文件非常简单,可以通过拖拽文件或者文件夹图标的方式来实现。A.删除
B.编辑
C.上传和下载
D.管理
18.在___软件中,将左侧窗格中的文件拖动到右侧窗格中,就可以上传文件。A.FTP
B.CuteFTP
C.File
D.INTERNET 19.网际快车是Internet上流行的一款下载软件,它采用___技术,具有优秀的文件管理功能。A.多服务器
B.超线程
C.多服务器超线程
D.单服务器超线程 20.___就是Internet上流行的一款下载软件。
A.网际快车
B. Foxmail C.安全 360 D. Foxpro 21.网际快车是Internet上流行的一款下载软件,具有优秀的___功能。A.程序管理 B.文件管理 C.日志管理 D.系统管理 22.使用网际快车下载文件时,默认的保存路径是___。A.D:Downloads B.C:Downloads C.E:Downloads D.C:Download 23.使用网际快车下载文件时,“文件分成n同时下载”就是常说的___。A.单线程下载 B.单进程下载 C.多进程下载 D.多线程下载
24.使用网际快车下载文件时,点击正在下载的文件,软件界面的下部分有灰、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方块,其中灰色代表___。
A.下载完毕 B.正在下载 C.未下载 D.以上都不对
25.使用网际快车下载文件时,点击正在下载的文件,软件界面的下部分有灰、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方块,其中绿色代表___。
A.下载完毕 B.正在下载 C.未下载 D.以上都不对 26.网站是由___组成的。
A.网页 B.图片 C.文本 D.音视频 27.___包含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
A.网站 B.网页 C.FTP服务器 D.WEB服务器 28.通常将网站的起始页或开始页称做___。A.第二页 B.网页 C.主页
D.WEB页
29. 为了便于访问,因特网中的每一个站点都由___来定位。A.URL B.MAC C.BIOS D.WINS 30.统一资源定位器的英文缩写是___。A.USB B.URL C.MAC D.IP 31. URL用于指明资森在互联网络上的取得方式与位置,其格式为___。A.通信协议://服务器地址[:通信端口]/文件名/路径 B.通信协议://服务器地址[:通信端口]/路径/文件名 C.通信协议://服务器地址[:路径]/通信端口/文件名 D.通信端口://服务器地址[:通信协议]/路径/文件名
32.___是指在没有连接Internet网络服务的状态下,浏览曾经访问过的网页。A.脱机工作 B.离线工作 C.在线工作 D.备用工作 33. 脱机工作时,浏览器窗口的___中将出现“脱机工作”的字样。A.标题栏 B.菜单栏 C.状态栏 D.记录栏 34.在历史记录栏里,能够脱机访问的网页以___字体显示。A.红色 B.黑色 C.黄色 D.绿色
35.在历史记录栏里,无法脱机访问的网页以___字体显示。A.红色 B.黑色 C.黄色 D.灰色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1.× 12.× 13.× 14.× 15.√ 16.× 17.√
二、单项选择题
l.C 2.B 3.D 4.B 5.D 6.B 7.A 8.B 9.A 10.D 11.A 12.C 13.D 14.B 15.A 16.D 17.C 18.B 19.C 20.A 21.B 22.B 23.D 24.C 25.B 26.A 27.B 28.C 29.A 30.B 31.B 32.A 33.A 34.B 35.D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它肩负诸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连接网络与协调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操作系统通过管理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功能,为用户提供服务。目前的操作系统种类繁多,很难用单一标准统一分类。根据应用领域来划分,可分为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主机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
一、操作系统的基本介绍
(一)操作系统的功能: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等各种资源,发挥计算机的自动工作效率;协调使用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关系, 合理调度各类设备运行;为用户提供易用的控制界面,方便使用计算机的各项功能。
(二)操作系统的发展:操作系统原为提供简单的工作排序能力,后为辅助管理更复杂的硬件设施而逐渐强化。从最早的批次模式开始,分时机制也随之出现,在多处理器时代来临时,操作系统也随之添加多处理器协调功能,甚至是分布式系统的协调功能。其他方面的演变也类似于此。
1、手工操作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计算机,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运算速度慢,沒有任何软件,更没有操作系统。用户直接使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上机时完全手工操作,首先将预先准备好的程序纸带装入输入机,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送入计算机,接着通过开关启动程序运行,计算完成后,打印机输出结果。用户必须是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2、批处理阶段。由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由晶体管取代,运行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软件也开始迅速发展,出现了早期的操作系统,这就是早期的对用户提交的程序进行管理的监控程序和批处理软件。3、多程序系统阶段。随着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广泛应用,CPU的运动速度大大提高,为了提高CPU的利用率,引入了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并出现了专门支持多道程序的硬件机构,这一时期,为了进一步提高CPU的利用效率,出现了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等等,从而产生了更加强大的监管程序,并迅速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操作系统。统称为传统操作系统;4、现代操作系统阶段。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急速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微处理器,使得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更加优化,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进一步提高,而体积却大大减少。它的最大优点是结构清晰、功能全面、可以适应多种用途的需要并且操作使用便捷。
二、操作系统新技术
随着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它的新技术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结构设计的微内核技术和操作系统软件设计的面向对象技术。
(一)微内核操作系统技术:现代操作系统设计中的一个突出思想是把系统中更多的成分和功能放到更高的层次(即用户模式)中去运行,而留下一个尽量小的内核,用它来完成操作系统最基本的核心功能,这就是微内核技术。
1、微内核结构:(1)把那些最基本、最本质的操作系统功能保留在内核中;(2)把大部分操作系统的功能移到内核之外,并且每一个操作系统功能均以单独进程形式存在;(3)在内核之外的用户空间中包括所有进程。这些进程之间是客户/服务器模式。
3、微内核包含的主要成分:(1)中断和异常处理机制;(2)进程间通信机制;(3)处理机调度机制;(4)有关服务功能的基本机制。
4、微内核的实现:微内核实现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微”和性能要求的综合考虑。要做到“微”的关键是实现机制和策略分离的概念。由于微内核中最主要的是进程间消息通信和中断处理机制,下面简述两者的实现。
(1)进程间通信机制:提供通信服务是微内核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内核实现其他服务的基础。无论是发送请求消息和服务器的回答消息都是要经过内核,进程的消息通信一般是通过端口展开。(2)中断处理机制:微内核结构中将中断机制与中断处理分离,即把中断机制放在微内核中,而把中断处理放到用户空间相应的服务进程中。微内核的中断机制,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当中断发生时识别中断;通过中断数据结构把该中断信号映射到相关的进程;把中断转换成一个消息;把消息发给用户空间中相关进程的端口,但内核不涉及到任何中断处理。
5、微内核结构的优点:安全可靠,统一的接口方式,独立灵活的模块结构,较强的升级扩展能力和跨平台兼容性,同时提供了对分布式系统的支持。
6、微内核的主要缺点:在微内核结构下,一次系统服务过程需要模式转换和进程地址空间的开关,这就增加运算量,影响执行速度。
(二)面向对象操作系统技术:面向对象操作系统是指基于对象模型的操作系统。
1、面向对象的核心概念: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是把要构造的系统表示成一系列对象的集合。其中的对象是指把一组数据和该数据的一些基本操作封装在一起所形成的一个实体。面向对象的核心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封装:在面向对象中,封装的含义是将一个数据集和与这个数据有关的操作封装在一起,形成一个能动的实体,即对象。封装要求对象内部的代码和数据受保护。(2)继承:继承是指一些对象可以继承另一些对象的功能和特征。(3)多态性:所谓多态性是指一个名字多种语义,或相同界面多种实现。多态性在面向对象语言中是由重载和虚函数来实现的。(4)消息:消息是对象之间相互请求和相互合作的途径。
2、面向对象操作系统在面向对象操作系统中,对象作为一种并发单位,所有系统资源,包括文件、进程、内存块等都被认为是一种对象,对系统资源的所有操作都是通过使用对象服务来完成的。面向对象操作系统的优点:(1)可以减少修改操作系统对于系统本身的影响。(2)操作系统的安全措施得以简化。(3)对象为进程之间分享资源提供了便利。
三、结束语
如何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 篇4
1 提高电脑运行速度
电脑速度越快, 对提高效率帮助越大。决定电脑速度的快慢首先是配置, 但是在同样配置的条件下, 科学的使用方法也可以提高电脑的运行速度。这就要求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通过对操作系统进行相关的优化与设置, 以达到提高计算机操作效率的目的。
1.1 提高电脑的启动速度
电脑刚启动展开窗口界面时, 都不能迅速打开各种任务, 必须等电脑所有的后台程序运行完毕后才可以进行相关操作。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相应设置, 提高电脑启动速度。
1.1.1 减少自启动项
许多不必要运行的软件也会在计算机开机时随机启动, 如各类多媒体播放器和相关辅助软件等。启动项加载得越多, 进入系统的速度就越慢, 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 减少系统启动加载项。具体可以通过命令或辅助软件来进行修改:运用命令的方法可以通过运行“Msconfig”, 在打开系统配置的“启动”窗口里将一些不需要启动程序前的“√”取消, 然后重启电脑;或者运用360安全卫生或金山毒霸等软件进行优化。
1.1.2 关闭IDE通道自动检测功能
电脑刚刚开机时, 有一蓝色滚动条会转上许多圈, 这是因为IDE通道在自动检测设备类型, 与开机没有实际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我的电脑”属性将其关闭, 具体方法为:同时按下Windows和Break两个键打开电脑“系统属性”对话框, 再从“硬件”选项里打开“设备管理器”对话框, 展开IDE TAT/ATAPI控制器, 将“主要IDE通道”和“次要IDE通道”属性的高级设置中的“设备类型”改为无, 这样, 开机时的蓝色滚动条一般只滚动一圈就能快速进入系统。
1.2 提高系统运行速度
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最关键是要减少内存和CPU的消耗, 具体方法如下:安装简化配置操作系统;提高电脑显示性能:同时按下Windows和Break两个键打开电脑“系统属性”对话框, 在高级选项卡里点性能选项中的设置进入对话框, 选择“调整为最佳性能”, 依次勾选“在窗口和按扭上作用视觉效果”和“在桌面上为图标标签使用阴影”后确定返回;关闭屏幕保护程序;合理安装常用软件:电脑不用的软件尽量不安装, 功能相似的软件只选择一种, 而且应用软件 (杀毒软件除外) 尽可能安装在系统盘以外的硬盘。安装软件做到精简适用。
1.3 定时进行木马、病毒查杀和垃圾清理
木马和病毒是影响系统运行速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经常对系统进行木马和病毒的查杀, 并定期对木马、病毒库进行升级。同时, 做到定期进行系统垃圾清理。
1.4 定期进行磁盘整理
进行磁盘整理时, 需要注意三点:第一, 要关闭所有应用程序;第二, 使用系统自带的功能进行磁盘碎片整理, 虽然速度非常慢, 但是这种工具最安全。但要注意的是, 频繁进行电脑碎片整理也同样会伤害硬盘, 只要一至两个季度进行一次碎片整理就会使我们的系统处于最佳的状态, 也不会对硬盘造成多大的损害;第三, 保留足够的硬盘空间, 通常来说, 较小的磁盘分区应该使启动盘保持15%以上的可用空间, 较大的磁盘分区也要保证有8%以上的空间剩余。
2 熟练使用应用软件, 提高操作效率
要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 硬件配置仅仅是外因, 软件操作才是内因。因此, 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是提高计算机操作效率的关键。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只是提供一个运行环境, 它的许多功能是通过软件得以实现的, 提供同样功能的软件一般有很多种, 那么如何熟练掌握并使用办公软件,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得以实现。
2.1 统一文件名称, 管理好日常文件和文件夹
对每一份文件, 当文件标题发生变化后, 要及时将文件名也同时修改, 同时建立多个文件夹和子文件夹, 这样, 当我们需要查找某个文件时, 即使别人都可以通过文件的标题寻找对应的时间目录和子文件夹, 快速地查到相应的文件。
另外, 不要将有用的文件存在启动盘 (指C盘) , 包括桌面和我的文档, 一旦系统崩溃、中毒, 需要还原或重组系统时, C盘上的数据就会丢失, 所以重要资料都要存在D盘或E盘。另外, 要做到重要数据天天备份一次, 一般数据每周备份一次, 这样, 即使整个硬盘都崩溃了, 我们也可以做到文件损失降到最小, 省去许多恢复数据的时间。
2.2 熟练掌握快捷键, 减少鼠标及菜单操作次数
我们要使用软件的某一个功能, 如果都通过鼠标点击或是通过菜单来完成的话, 虽然操作方法简单, 但其速度并没有使用键盘快捷键来得直接、来得快。对于复杂、功能强大的办公软件来说, 只靠点击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 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 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快捷键。目前大多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都提供了快捷功能, 用户也可以自定义相关快捷键功能。
3 通过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来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
良好操作习惯的养成, 对于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也有一定的作用。至于哪些是计算机操作的良好的习惯, 笔者就自己从事计算机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如下几点。
3.1 爱护设备, 让电脑随时处于健康状态
做好硬件的维护与保养。比如在安装或卸下打印机、扫描仪等外接设备时, 要避免主机和外设同时带电, 也就是说主机未关闭时, 一定要关闭外设的电源再与主机相连, 否则有可能损坏主机或外设上的数据端口。
做好软件的升级与维护。比如定期清空回收站的垃圾, 删除临时文件, 清除系统多余字体及临时文件, 删除不使用的程序等等。还可以利用一些专门的系统维护软件, 简单对电脑进行软件维护。
3.2 有稳定、可靠、方便的操作系统
现在的电脑操作系统有很多, 如Windows、Unix、Linux系统等。最常用的还是Windows XP系统, 使电脑处于稳定、可靠状态显得至关重要。
安装操作系统前, 先规划电脑硬盘上的使用空间。根据自己喜好将给C盘一定的容量用来安装Windows XP, 给D盘一定的空间用来安装一些办公软件及其它应用软件, 给剩下的盘用来存放办公文稿。这样就可以有条理的管理电脑上的资源, 让它们更好的发挥效率。
3.3 有选择地安装应用软件
电脑的应用软件种类繁多, 如果毫无目的地安装应用软件, 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电脑的运行效率。所以有目的、有选择地安装一些必备的应用软件是很重要的。
安装任何一个应用软件之前, 首先要清楚该软件的性能、版权及适用范围, 并确保其没有携带木马及病毒, 否则给会带来很多的隐患, 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
根据工作需要或个人需求有目的地安装一些必备的应用软件。
对电脑软件和系统做一些基本的规划和设置。如对软件系统进行一些基本的规划和设置, 合理管理电脑的软件资源, 将会使我们的操作更方便、更快捷。
4 结语
总之, 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 既有硬件要求, 也有软件要求, 但无论是硬件配置的高低还是软件功能的强弱, 最终都是由操作人员来完成的, 其操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操作人员。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 从另一层面而言也降低了计算机的能耗, 那么作为一名计算机操作员, 如果平时多注重对计算机知识的积累, 使计算机处于健康状态, 那样, 性能高的计算机再配上技术好的操作员, 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计算机操作效率, 更优质地服务于我们所从事的计算机工作。
摘要: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 不仅取决于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的配置, 还与用户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密切的联系。提高计算机操作效率的方法总结有三点:通过提高电脑运行速度来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从应用软件的熟练使用着手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技术,工作效率,熟练程度
参考文献
计算机操作员教学计划 篇5
计 算 机 操 作 员
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技能(五、四)教学大纲及培训计划
《计算机操作员(五级)》教学大纲及培训计划
一、编制说明
本培训计划依据《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编制,适用于计算机操作员(五级)职业技能培训。
二、培训目标
依据《计算机操作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计算机操作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职业道德,择业与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常识,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技能、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因特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三、培训模块课时分配
1、计算机概论 16课时
2、文字输入法 16课时
3、中文Windows 操作系统及使用
48课时
4、Microsoft Word 文字处理软件 48课时
5、Microsoft PowerPoint幻灯片 48课时
6、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软件 64课时
7、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72课时
总课时: 312课时
四、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模块1:基础知识
本课程培训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培训,学员能熟悉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维护方法及相关技巧、预防计算机病毒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第一章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一)培训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分类。2.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特点。
3.熟悉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二)培训内容: 1.计算机的分类。2.计算机的特点。3.计算机的应用领域。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培训要求: 1.掌握主机的基本组成。2.掌握外部设备基本使用。
3.掌握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基本特点及其区别。
(二)培训内容:
1.主机的基本组成。2.计算机的外部设备。3.系统软件 4.应用软件
第三章 计算机日常维护
(一)培训要求:
熟练掌握计算机日常维护方法。
(二)培训内容: 1.计算机日常维护方法。2.计算机日常维护要点。3.计算机病毒防治
第四章 计算机病毒防治
(一)培训要求: 1.了解病毒的基本种类。2.掌握病毒的防治方法。
(二)培训内容:
1.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机理。2.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种类。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模块2:文字录入
本课程培训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培训,学员能熟练掌握中文和英文的两种输入方法和
输入技巧,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第一章 键盘指法
(一)培训要求: 1.掌握打字的正确姿势。2.掌握双手击键要领。
(二)培训内容: 1.打字的正确姿势 2.基本键的使用方法 3.双手击键要领
第二章 文字输入
(一)培训要求:
熟练掌握一种文字输入方法(拼音输入法或五笔字型输入法)。
(二)培训内容:
拼音输入法或五笔字型输入法
模块3:WINDOWS基本操作
本课程培训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培训,使学员重点掌握Windows的运行环境、窗口、菜单及对话框的基本概念,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桌面显示属性和磁盘属性的基本使用、打印机的安装使用和应用程序的安装和运行方法。
第一章 Windows(中文版)简介
(一)培训要求:
1.掌握图形用户界面。2.了解Windows的运行环境。
(二)培训内容:
1.Windows的图形用户界面 2.多任务处理方法 3.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硬件 4.Windows运行环境
第二章 Windows的基本操作
(一)培训要求:
1.掌握Windows的启动和退出。
2.掌握鼠标、菜单、对话框、窗口的基本操作。3.熟悉获得帮助方法。
(二)培训内容: 1.Windows的启动和退出 2.使用鼠标 3.菜单和对话框操作 4.窗口操作 5.获得帮助
第三章 资源管理器
(一)培训要求:
1.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启动和浏览。2.掌握驱动器的使用。
(二)培训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 2.资源管理器的浏览 3.使用驱动器
第四章 文件和文件夹
(一)培训要求:
1.了解文件名和文件类型。2.熟悉文件(夹)标识符和通配符。
3.熟练掌握文件(夹)的各种操作和查找方法。
(二)培训内容: 1.文件名和文件类型 2.文件标识符 3.通配符
4.文件和文件夹的建立、删除、复制和移动 5.文件和文件夹的查找
第五章 运行应用程序
(一)培训要求:
1.了解应用程序的启动与退出。2.掌握应用程序快捷方式的创建。
(二)培训内容: 1.应用程序的启动与退出 2.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
第六章 剪贴板
(一)培训要求:
1.了解剪贴板的基本概念。2.掌握剪贴板中的使用方法。
(二)培训内容: 1.什么是剪贴板 2.将信息到剪贴板 3.保存剪贴板中的信息
第七章 桌面显示属性
(一)培训要求: 1.掌握桌面背景的设置 2.掌握屏幕保护程序设置 3.掌握显示属性设置
(二)培训内容: 1.桌面背景的选用 2.屏幕保护程序的应用 3.显示属性的设置
第八章 打印机
(一)培训要求:
1.掌握打印机的安装方法。2.掌握打印机的基本设置。
(二)培训内容:
1.安装打印机 2.选择默认打印机 3.改变打印设定 4.管理打印队列
第九章 输入法
(一)培训要求: 1.了解不同输入法的选择 2.了解智能ABC输入法的操作。
(二)培训内容: 1.选择输入法 2.智能ABC输入法
模块4:WORD 本课程培训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培训,使学员重点掌握Word文档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概念;能熟练掌握文档编辑、文字和段落格式设置与编辑技巧;表格制作和版面编排的操作技能。
第一章 Word 编辑窗口与基本功能
(一)培训要求:
1.了解编辑窗口的基本结构 2.了解基本功能菜单
(二)培训内容: 1.编辑窗口的基本结构
2.基本功能菜单
第二章 新建Word 文档文件
(一)培训要求:
1.熟练掌握Word的启动、退出。
2.熟练掌握文档的新建、输入、保存、关闭。
(二)培训内容: 1.启动Word 2.新建文档 3.输入文本 4.保存文档 5.关闭文档 6.退出Word 第三章 版面编排
(一)培训要求: 1.了解光标定位 2.掌握选择文本
3.熟练掌握剪切、复制与粘贴 4.掌握文本的移动与删除 5.熟练掌握文本的查找与替换 6.掌握撤消与恢复的编辑操作 7.熟练掌握“字体”设置 8.熟练掌握“段落”设置
9.熟练掌握页面设置
(二)培训内容: 1.定位 2.选择文本 3.剪切、复制与粘贴 4.文本的删除 5.查找与替换 6.撤消与恢复编辑操作 7.“字体”格式化 8.“段落”格式化 9.页面设置
第四章 制作表格
(一)培训要求: 1.熟练掌握表格的创建 2.掌握单元格的选择
3.掌握行、列、单元格的插入与删除 4.掌握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 5.掌握列宽与行高的调整 6.掌握边框的设置 7.掌握文本与表格的转换
(二)培训内容: 1.创建表格
2.选择单元格 3.行的插入与删除 4.列的插入与删除 5.单元格的插入与删除 6.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 7.列宽与行高的调整 8.边框
9.文本与表格的转换
模块5:EXCEL 本课程培训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培训,使学员掌握Excel电子表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工作表的编辑和格式化;公式与函数的基本使用;各种图表的操作应用;数据清单的使用与管理;页面设置与打印输出的操作技能。
第一章 Excel 的基本概念
(一)培训要求:
1.掌握Excel的启动与退出 2.了解Excel基本概念
(二)培训内容: 1.Excel 的启动与退出 2.基本概念
第二章 Excel 的基本操作
(一)培训要求:
1.熟练掌握新建、保存、打开、关闭工作簿文件 2.掌握在工作表中输入、修改数据的方法 3.掌握表格区域的选定与操作 4.掌握工作表的命名
(二)培训内容: 1.新建工作簿文件 2.保存工作簿文件 3.打开已有的工作簿文件 4.关闭工作簿文件 5.在工作表中输入数据 6.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7.表格区域的选定与操作 8.重新命名工作表
第三章 表格的格式化
(一)培训要求:
1.熟练掌握表中数值的格式化操作 2.熟练掌握单元格内容的对齐 3.掌握字体、边框、底纹的设置 4.掌握表格列宽和行高的设置
(二)培训内容: 1.表中数值的格式化
2.单元格内容的对齐 3.表格字体的设置 4.表格边框的设置 5.表格底纹的设置 6.表格列宽和行高的设置
第四章 使用工作表数据绘制图表
(一)培训要求: 1.了解Excel的图表功能 2.熟练掌握利用图表向导绘制图表 3.掌握图表移动与调整
(二)培训内容: 1.Excel图表功能简介 2.使用图表向导绘制图表 3.图表移动与调整其大小
第五章 Excel 的数据表应用
(一)培训要求: 1.掌握数据表的创建 2.熟练掌握数据表记录筛选 3.熟练掌握数据表记录排序 4.熟练掌握数据表分类汇总
(二)培训内容: 1.创建数据表
2.数据表记录筛选 3.数据表记录排序 4.数据表分类汇总
第六章 Excel 的打印操作
(一)培训要求: 1.掌握打印页面设置 2.了解打印预览及打印
(二)培训内容: 1.打印页面设置 2.打印预览及打印
模块6:PowerPoint 本课程培训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培训,使学员重点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建立、编辑、多媒体素材的添加、放映、打印等操作技能。
第一章 PowerPoint的基本概念
(一)培训要求:
1.掌握PowerPoint的启动与退出 2.了解PowerPoint基本概念
(二)培训内容:
1.PowerPoint 的启动与退出 2.PowerPoint基本概念
第二章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一)培训要求:
1.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新建、保存、打开、关闭 2.掌握演示文稿的输入与编辑 3.掌握建立演示文稿的设计方案
(二)培训内容: 1.新建演示文稿 2.保存演示文稿 3.打开已有的演示文稿 4.关闭演示文稿 5.在演示文稿中输入文本 6.在演示文稿中进行编辑 7.建立演示文稿的设计方案
第三章 PowerPoint的格式化
(一)培训要求:
1.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字体格式化 2.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页面布局格式化 3.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母板格式化 4.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背景格式化
(二)培训内容: 1.演示文稿的字体设置 2.演示文稿的页面布局设置
3.演示文稿的母板设置 4.演示文稿的背景设置
第四章 PowerPoint的修饰
(一)培训要求:
1.掌握演示文稿的图形处理 2.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插入图片 3.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插入数据图表 4.掌握演示文稿的添加多媒体
(二)培训内容: 1.绘图工具的使用和编辑 2.插入图片 3.编辑图片 4.插入数据图表 5.数据图表的简单编辑 6.添加声音、音乐、视频
第五章 PowerPoint的应用
(一)培训要求:
1.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放映 2.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打印 3.掌握演示文稿的打包和发送
(二)培训内容: 1.演示文稿的切换
2.演示文稿的放映 3.演示文稿的打印 4.演示文稿的打包和发送
模块7:因特网操作
本程培训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培训,使学员重点掌握因特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电子邮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上网浏览与下载保存的操作技能、邮件发送与接收的操作技能;Outlook Express电子邮件的基本使用和使用技巧。
第一章 浏览因特网
(一)培训要求:
1.了解Internet Explorer界面 2.掌握Web站点的浏览 3.熟练掌握信息的下载与保存
(二)培训内容:
1.Internet Explorer 界面 2.浏览Web站点 3.下载与保存
第二章 电子邮件的使用
(一)培训要求:
1.掌握电子邮件账号的设置 2.掌握新邮件的编辑
3.熟练掌握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4.熟练掌握邮件的查看
(二)培训内容: 1.电子邮件帐号的设置 2.编辑新邮件 3.发送和接收邮件 4.查看邮件
五、培训教材
培训资料采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编写的培训教材。
《计算机操作员(四级)》教学大纲及培训计划
一、编制说明
本培训计划依据《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编制,适用于计算机操作员(四级)职业技能培训。
二、培训目标
通过对计算机操作员(四级)的培训,使计算机操作员(四级)全面掌握本等级的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计算机操作员(四级)岗位的职业要求,为参加本岗位的鉴定做好准备。其培训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微机的硬件基础与其相关知识、进一步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Word2000文字处理和因特网操作的重要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Access 2000数据库、Visual Basic 6.0编程基础和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三、培训模块课时分配
1.计算机硬件基础与相关知识 16课时 2.WINDOWS操作系统 24课时 3.WORD2000基本操作 48课时 4.因特网操作 48课时 5.工具软件 40课时 6.Access 2000数据库 48课时 7.Visual Basic 6.0编程基础 64课时
总课时: 288课时
四、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模块1:计算机硬件基础与相关知识
本课程培训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培训,学员能熟悉计算机主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主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外部设备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外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能更换CPU、内存条等部件,安装Modem、显示卡、光驱和打印机等操作技能;能进行CMOS的基本设置。
第一章 计算机基本硬件
(一)培训要求:
1.熟悉计算机主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熟悉计算机主板的基本工作原理
3.熟悉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外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培训内容: 1.主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主板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3.外部存储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4.显示卡基本结构和组成 5.声卡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6.MODEM基本结构和组成 7.键盘基本结构和组成 8.鼠标基本结构和组成
第二章 计算机硬件的安装与更换
(一)培训要求:
1.掌握更换CPU、内存条等部件
2.掌握安装Modem、显示卡、光驱和打印机等操作技能
(二)培训内容: 1.CPU的更换 2.内存条的更换 3.扩展卡的更换 4.Modem的安装 5.显示卡的安装 6.打印机的安装
7.软盘、硬盘及光驱的安装 8.USB的安装和使用
第三章 CMOS设置
(一)培训要求:
1.熟悉掌握CMOS的基本设置 2.熟悉掌握BIOS基本设置
(二)培训内容: 1.CMOS基本设置 2.BIOS基本设置
模块2:WINDOWS操作系统
本课程培训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培训,学员重点应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桌面的设置、控制面板的基本应用、系统的维护方法、注册表的基本使用和画图程序的基本应用。
第一章 基本操作与设置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二)培训内容: 1.开始菜单操作与设置 2.显示属性设置 3.输入法的设置 4.桌面的设置 5.任务栏的使用 6.开始菜单的使用 7.地址栏的使用 8.系统工具的基本使用 9.驱动程序的安装与卸载 10.常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11.磁盘的格式化 12.帮助功能的使用
第二章 DOS应用程序的使用
(一)培训要求:
了解DOS应用程序的功能
(二)培训内容:
1.使用工具栏设置DOS窗口 2.在DOS窗口中运行程序 3.退出DOS窗口
第三章 DOS应用程序的使用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控制面板的功能和使用从而能够熟练的操作
(二)培训内容: 1.鼠标设置 2.键盘设置 3.添加和删除程序 4.输入法属性设置 5.字体配置 6.多媒体属性设置 7.系统属性的设置 8.添加新硬件
第四章 系统维护
(一)培训要求:
了解系统的维护方法及作用
(二)培训内容: 1.系统维护向导 2.资源状况程序 3.系统监视器 4.计划任务
第五章 画图程序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画图程序的基本应用、操作和使用
(二)培训内容: 1.启动画图程序 2.图形编辑 3.文本编辑 4.图形颜色 5.画面效果
第六章 注册表的使用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注册表的基本使用
(二)培训内容: 1.注册表基本概念 2.注册表的备份与恢复 3.注册表的使用
模块3:WORD2000文字处理
本课程培训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培训,学员重点应掌握WORD2000文档编排技巧,艺术字制作技巧,绘图工具的使用、图片格式的处理、图文编排操作技巧。
第一章 文档的基本操作
(一)培训要求:
了解文档管理和编辑
(二)培训内容: 1.文档管理 2.文本编辑
第二章 文档编排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WORD2000文档编排技巧,艺术字制作技巧,绘图工具的使用、图片格式的处理、图文编排操作技巧。
(二)培训内容: 1.边框与底纹 2.项目符号 3.分栏 4.插入图片 5.制作艺术字 6.图文混排 7.绘图工具 8.文字方向
9.水印
10.页面、页眉、页脚格式 11.工具栏的自定义
模块4: 因特网操作
本课程培训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培训,学员应重点掌握Windows对等网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概念,Windows对等网的使用和基本设置;IE的基本设置和基本操作;Outlook Express电子邮件的基本设置和使用技巧。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一)培训要求:
了解Windows对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定义
(二)培训内容: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网络的分类
3.计算机网络配置和组成第二章 Windows对等网的使用
(一)培训要求:
了解掌握Windows对等网的使用和基本设置
(二)培训内容: 1.识别数据设置 2.协议设置 3.客户设置
4.服务设置 5.访问控制设置
6.文件夹及驱动器共享设置 7.对等网内资源的使用 8.映射网络驱动器
第三章 Internet Explorer 6.0的设置与操作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IE的基本设置和基本操作
(二)培训内容: 1.IE的基本操作 2.IE的基本设置
第四章 Outlook Express的设置与使用
(一)培训要求:
了解Outlook Express电子邮件的基本设置和使用技巧。
(二)培训内容:
1.Outlook Express的基本设置 2.Outlook Express的使用
模块5:工具软件
本课程培训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培训,学员应掌握WinRAR的基本功能与特点,WinRAR的基本使用;Ghost的基本功能与特点、Ghost的基本使用;CleanPC的基本功能与特点,CleanPC的基本使用。
第一章
WinRAR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WinRAR的基本功能与特点,WinRAR的基本使用
(二)培训内容: 1.WinRAR的功能与特点 2.WinRAR的安装和启动 3.建立新的压缩文件
4.在压缩文件中添加和删除文件 5.释放压缩文件 6.生成自解压文件 7.生成E-MAIL的压缩文件
第二章
Ghost的使用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Ghost的基本功能与特点、Ghost的基本使用
(二)培训内容: 1.Ghost的基本功能 2.Ghost的基本应用
第三章
CleanPC的使用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CleanPC的基本功能与特点,CleanPC的基本使用
(二)培训内容: 1.CleanPC的基本功能
2.CleanPC的基本应用
模块6:Access 2000数据库
本课程培训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培训,学员重点要掌握Access 2000的功能和特点,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建立、查询及其基本应用,数据库对象、关系和连接的基本概念,窗体的创建及其应用,报表的创建及其应用。
第一章
Access 2000的基本功能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Access 2000的功能和特点
(二)培训内容:
1.Access 2000的功能和特点 2.启动和退出Access 2000 3.Access 2000界面
第二章
Access 2000基础
(一)培训要求:
了解Access 2000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二)培训内容:
1.Access 2000的数据类型 2.常量、变量和函数 3.表达式
第三章
表和表间的关系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Access 2000表的建立、修改和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二)培训内容: 1.表的建立 2.表的修改 3.创建表间的关系
第四章
查询及其应用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数据库建立、查询及其基本应用,数据库对象、关系和连接的基本概念
(二)培训内容: 1.选择查询 2.参数查询 3.交叉表查询 4.操作查询
第五章
窗体基础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窗体的创建及其应用
(二)培训内容: 1.自动创建窗体 2.使用向导创建窗体 3.使用窗体设计器创建窗体
第六章
报表及其应用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数据库建立、查询及其基本应用,数据库对象、关系和连接的基本概念
(二)培训内容: 1.自动创建报表 2.使用向导创建报表 3.使用报表设计器创建报表 4.打印和预览报表
模块7:Visual Basic 6.0编程基础
本课程培训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培训,学员重点要掌握Visual Basic的集成开发环境,掌握VB语言基础知识,编程基本概念;流程语句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控件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程序开发方法及简单编程。
第一章
Visual Basic 6.0的功能与特点
(一)培训要求:
了解Visual Basic 6.0的功能与特点
(二)培训内容:
Visual Basic 6.0的功能与特点
第二章
Visual Basic的集成开发环境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Visual Basic的集成开发环境
(二)培训内容:
开发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
第三章
Visual Basic语言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掌握VB语言基础知识,编程基本概念
(二)培训内容: 1.语言元素 2.数据类型 3.表达式 4.函数 5.赋值语句
第四章
常用控件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控件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二)培训内容: 1.窗体 2.命令按钮 3.标签 4.文本框 5.单选和复选框 6.框架 7. 滚动条
8. 定时器 9. 列表框 10.组合框 11.图像框 12.图片框 13.控件数组
第五章
流程控制语句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流程语句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二)培训内容: 1.二分支语句 2.多分支语句 3.计数循环语句 4.条件循环语句
第六章
应用程序开发
(一)培训要求:
熟悉掌握程序开发方法及简单编程。
(二)培训内容:
应用程序开发
五、培训教材
计算机操作员 篇6
关键词:中职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自主学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越来越广泛,中职计算机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计算机在中职教育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培养了大量高素质、高能力的计算机技术人才,但是,我们不应该被成功的喜悦迷惑,而忽略了我国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不足与缺点,我们要加大对中职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全面的计算机人才,促进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一、中职学生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占据强有力的优势,他们对工资待遇的要求不是很高,而且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因此,比较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但是,在如今的中职计算机教育当中,仍然存在许多影响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发展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观念较落后
教师的能力与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前景,如果一个老师具有超前的计算机技术,并且教师的观念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跟上时代潮流,那么学生就能够学习超前的知识,并且不被传统的观念模式所束缚,从而促进中职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发展;反之则会使得学生的思想比较呆板,学习老师的传统观念,这样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落后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速度,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使得中职学生的就业率降低。虽然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在许多较落后的中职学校里,一些老师的观念还是十分陈旧,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不出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对于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二)学生的自主能力差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正处于贪玩的年龄阶段,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无法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计算机操作的学习上,久而久之,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愿意吃苦头。有些学生虽然经常接触计算机,但是他们用计算机只是聊天、打游戏和看电影等,对于计算机的操作学习没有足够的重视,更不会自主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这样就会使他们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时候感到困难,容易产生恶性循环,这样就会使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比较低下,对于以后的就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无法适应计算机岗位的实际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三)学生实习机会少
实践出真知。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所学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如果只是依靠书本上与老师所教授的计算机知识,学生很难达到就业岗位的要求,所以说,实习机会是中职学生提高自己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必要途径。然而,在如今的中职教育中,由于学校需要分出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所以就很少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只局限于学校的课程学习,即使有的中职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机会,也只是为了应付教育部的要求,敷衍了事,达不到真正的实习目的,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还使学生进入了只学不练的误区,对于计算机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充分的把握。
二、中职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措施
面对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种种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转变,既要使中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处于高水平的状态,还应该让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与社会就业岗位充分结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不断地培养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师传统观念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首先要做的是转变教师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单一教学方法,切忌单纯为了考试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以前老师一个人的课堂转变为由学生讲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习计算机系统的时候,老师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可以把以往淘汰的系统为学生讲解一下,然后老师再讲解目前最流行的系统,这样新旧结合,并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优缺点,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过程。只有这些还是不全面的,老师应该再增加学生上机课时的比重,让学生亲身体验每种操作系统的功能,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只有老师的观念进步了,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社会先进的观念。
(二)加强自主操作能力
加强中职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系统的了解,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的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设置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让学生对计算机充满好奇心,更加积极地探索计算机的奥妙,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其次,学校应该增加学生的上机时间,如果计算机只学不练,那样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无法达到计算机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因此,中职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计算机操作机会,让学生把在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与计算机的实际操作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充分掌握计算机知识,还能使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增加学生实习机会
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大部分是以理论知识为重点,忽视了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性,随着现代企业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学习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良好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企业中了解计算机操作应注意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习计算机知识,把在课堂上所学的计算机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可以与一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根据企业的需求,中职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充分利用企业与学校的有效资源,使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让学生在企业的计算机实际运用过程中学习知识,了解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区别,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另外,中职学校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且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综合水平,让学生具有自主创业的精神,为计算机行业作出贡献。总之,中职学校应该增加学生的实习培训机会,保证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全面认识,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学科,中职学生不仅要充分把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还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职学生更好的发展,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水平。要想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中职学校就应该认识到现在中职计算机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不足,根据计算机行业的实际需求不断改善,不断地探索与总结,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铺好未来的道路,并且为社会企业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柏雪.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8).
[2]夏毅清.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5).
超98%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 篇7
日前, 据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介绍, 截至去年11月, 全国共有17 952家企业被列入年度完成使用正版软件的阶段目标, 11 652家企业已经过检查验收、基本完成使用正版软件工作, 其中129家中央企业总部完成使用正版软件工作, 100家中央企业的二级企业基本实现软件正版化 (其中28家正版化率达到100%;72家已基本实现三类通用软件的正版化) 。
据工信部统计,计算机生产商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已达98%以上;2010年国资委通过集中谈判、集中采购方式购买正版软件的资金达到6 361万元,这一金额较市场价格节约近5 000万元;地市级以上银行全部完成软件正版化工作。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教学的研究 篇8
1、课程内容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对于操作系统这样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如果只是单纯的介绍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很难有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一个连创建进程的函数都没有用过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对进程与线程之间的区别有真正的了解。同样,一个没有分析过内存分配源代码的人,也很难对虚拟存储管理有太多深入的理解。而当前操作系统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理论教学上,实践环节薄弱。长期以来,操作系统实验主要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实验教学内容老化,手段单一,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实验兴趣不大,而且实验教学内容学时数偏少,学生只是接触了一些皮毛,根本达不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的要求。
目前,国内高校操作系统实验教学的内容一般包括3种类型:使用操作系统、模拟实现操作系统、设计操作系统。由于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缺乏对某一具体操作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大多数学生在做操作系统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许多操作系统的实验更像是在做数据结构的习题,能够帮助理解操作系统某一功能或机制的内容几乎没有。学生做的有针对性的实验太少,缺少课程学习心得,缺少课程设计环节,学生参与科研的机会少,这些均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偏理论而轻实践,或者说,实践内容不合理是当前操作系统教学过程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
1.2 先行课和后继课开得不够合理
有些学校较早开设操作系统原理课程,甚至把操作系统课程开在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或程序设计课程之前,无形中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带来了不便,使得实践环节落空。由于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设计的联系都比较密切,缺少了这些前导课程的学习,可以想见,学生只会把操作系统原理看作是"空洞"而枯燥的理论。
1.3 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割裂比较严重
有些课程与操作系统联系比较紧密,可是在学习时却联系不够紧密。例如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的课程设计与数据结构及程序设计等课程割裂的情况也较为严重,使得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理解起来难,实践起来更难。
1.4 教师和学生对操作系统课程不够重视
由于操作系统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对教师要求都较高。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操作系统,懂得操作系统原理、懂得硬件工作原理、熟悉软硬件编程;对学生综合知识要求也比较高,特别是编程方面,有些教师认为对学生要求这么高的课程学生很难独立完成,就对学生降低要求,忽视实验环节。又由于操作系统不像其他应用软件,学习后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学习了Flash就会设计一个简单的动画,而学习了操作系统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操作系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许多学生不重视操作系统,认为学不学没有太大的关系。
1.5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主要采用课堂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形成一种"灌输式"教学方法。着重老师教,学生思考比较少,实践更少。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较少被采用,课堂缺乏互动,课后缺乏实践。
针对以上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操作系统的教学改革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二是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三是合理制定操作系统实习项目的内容。
2、教材和课程内容的选取
结合IEEE和ACM推出的"Computer Curricula 2001",以及"中国计算机科技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操作系统课程设置不仅要强调操作系统实现的功能,更应该强调它的功能是如何设计和实现的。目前国内大学的操作系统教材多数偏重于理论教学,基本上按照操作系统提供的几大管理功能来组织教材内容,讲述的都是操作系统某一功能设计的理论,几乎不涉及一个具体操作系统的实现细节。而一本好的操作系统教材应当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中有一个好的折中。这种安排不仅可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而且可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基本原理是如何应用到真实的操作系统中去的。在教材中应当有对某一具体操作系统,比如MINIX或LINUX操作系统较为详细的分析,这样学生才不会陷于空洞的理论当中,也能激发学生研究操作系统的兴趣。
目前有许多的有关LINUX操作系统源代码进行分析的书籍,笔者认为,这些教材并不适用于高校当中的有关操作系统方面的教材。原因如下:1、操作系统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如果要理解书中的内容,必须具备对具体的硬件平台的相关知识,比如对INTEL处理器的结构和指令系统要有相当的熟悉程度。而这些内容在当前的高校计算机原理课程里面并没有体现。缺乏相关的知识做准备,学生很难理解书中源代码的意思,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受挫感,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事实上,全面的阅读LINUX的源代码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全的任务,不要纠緾于代码的实现细节当中,否则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操作系统原理。2、掌握必要的理论是必须的。而在这些书籍里面,对操作系统设计理论的描述又显的单薄。有许多非常重要的思想思考方法包含在操作系统的设计理论当中。比如进程的调度算法,还有实存管理当中的存储分配算法,这些算法反映的思考方法是非常值得学习的。通过理论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理论是创新的根本。
理论和实践的平衡是选择操作系统教材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本好的操作系统教材应当兼顾这两方面的内容,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加深对理论理解的效果。南京大学孙钟秀老师编写的操作系统教科书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3、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让一种具体的操作系统,比如LINUX操作系统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样也需要合理的分配各章节的教学课时。要加强实践教学,就需要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增加一些对某一具体操作系统讲解的部分。使学生熟悉1~2种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比如在讲解进程一章时,就可以给学生介绍LINUX操作系统提供的关于进程的系统调用接口,比如fork () 、kill () 、sleep () 、wait () 函数等等。学生在掌握了这些有关的知识之后,会有助于加深对进程管理方面的理解,并且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知道如何下手。同样在讲解到存储管理技术时,特别是虚拟存储管理技术时,需要给学生补充一些有关INTEL处理器对存储管理的支持。根据我们的经验,在讲解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部分时,学生往往难以区分哪些是硬件提供的对存储管理的支持,哪些是操作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些详细的讲解,只有这样,学生在结合教材上讲解的理论时才能有更加深的理解。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些和学生实践结合的较为紧密的课程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上应当有所取舍。比如操作系统理论中,进程管理和存储管理是重中之中,应当使学生对这些章节有深刻的理解,分配的课时就应当多一些。
传统的操作系统原理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形成了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主要的原因仍然在于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能产生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互动。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就必须结合实践教学给学生适当难度的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满足感,从而对操作系统产生兴趣。比如,在讲解进程时,可以让学生编写进程创建的一些小程序,同时鼓励学生去阅读部分有关的进程调度方面的源代码,并写出阅读报告。同样在讲解文件系统方面的内容时,则可以让学生去写一些文件操作的一些小程序,比如统计文件单词个数的程序等等。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调动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才能学习好课程。
同时,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之外引导学生"自学"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理论课教学内容相结合,安排学生自己剖析实例操作系统源程序中相应的功能模块,要求学生给出详细注释和流程图,以检验其学习效果。教师通过提供源信息 (源程序、指导性框图、思考题) 、个别答疑并组织学生专题讨论的形式成为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此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这一教学过程正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的体现。
4、合理的制定操作系统实习项目的内容
课程实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实习不仅仅是对理论的验证,重要的是技术训练和能力培养,包括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等。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理论过程的理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敢于创新,达到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对于操作系统课程,如果没有有力的实践环节加以配套支持,学生学完操作系统之后,仍然对操作系统究竟如何实现感受到茫然,难于真正掌握其设计技术。操作系统的实习有操作系统实验和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两个内容,实验应该与课堂讲授同步进行,而课程设计部分应独立进行。
操作系统的实验平台可以选择MINIX操作系统或LINUX操作系统。上述系统源代码公开,且结构简洁明了,因此可作为学生剖析的对象。再者,上述系统易于修改,并提供自编译功能,因此学生可以对原代码进行修改,重新编译后执行,以便对实验加以验证。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某一具体的操作系统。在操作系统的实验、实习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当难度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是最复杂的软件系统之一,它涉及了计算机的方方面面,如果学生缺乏对某一方面知识的了解,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完成课程设计是有很大难度的。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度"的把握。如果课程设计布置的过于简单,比如只是让学生去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API接口,那么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操作系统某一方面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但如果过于复杂,比如让学生去写一个存储管理程序的替代算法,那也有些勉为其难了。学习完操作系统以后,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去编写一个实用的操作系统,那还需要有太多的内容需要学习。但通过课程设计或实习,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以及某一方面的较为具体的设计细节。
课程设计方面,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系统源代码,并要求学生做出源代码的注释,写出相关的实习报告。比如LINUX系统中对进程管理部分的代码等等。总之,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真正的走入操作系统的内部,对操作系统的设计有总体的把握。
5、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操作系统的授课教师需要掌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尤为全面和熟练。硬件方面,除了对计算机原理、微机原理非常熟悉之外,还需要对某一特定硬件平台,如INTEL处理器的资料熟悉和了解。软件方面,需要数据结构,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及部分编译知识的充分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的把握教学的内容。所以对高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只有组织者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才能有较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操作系统的课程建设不仅需要我们不断钻研计算机理论,跟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步伐,而且要求我们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上做出不懈的努力。笔者在本文中对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也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摘要:针对当前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更高要求, 文章探讨了改革现有操作系统教学模式的思路和方法, 提出了若干提高操作系统教学效果的建议, 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操作系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湘贞, 曾宪权《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黄延辉, 许倩霞操作系统课程建设的探索[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4, (2) :91-93
[3]肖竞华, 陈建勋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3) 68-70
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与操作 篇9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设计,实验网络操作
21世纪已然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 信息技术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巨大动力, 同时对学生计算机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指导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在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缺陷, 对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进行科学设计势在必行。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 对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与操作进行简单的分析, 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希望能够对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与操作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技术的设计
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技术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四个方面来具体设计。
1. 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
首先明确实验教学目标。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设计的目标在于通过实验教学, 提升学生的网络知识掌握水平和网络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课程教学内容, 主要分为两个教学目标, 一为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局域网络的设计、组建以及测试等活动;二为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联。
2. 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
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中, 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遵循新颖性、实用性、拓展性、综合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原则, 使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内容能够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
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中, 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通常由演示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以及研究实验等类型所组成,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计算机知识掌握能力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灵活选择相应的实验过程。
4. 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
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中, 要注意将实验教学效果置于重点的位置。计算机教学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学生计算机实验技能的不断提升和计算机思维的培养有具体积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评价模式, 提升综合评价的效果。比如可以通过“网络教室的组建”、“小型校园网的建设”等计算机实践活动, 检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同时, 这种方式也能够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 将生活与计算机实验相融合, 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实验的兴趣。
二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操作
在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操作的过程中, 要注意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设计网络介质、线路实验平台,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平台, 以及网络互联技术实验平台等, 保证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安全操作。
1. 网络介质、线路实验平台的设计
网络介质、线路实验平台的设计, 主要包含交换机、网线测通仪以及网线制作材料和工作等等。这种实验平台的设计, 学生可以进行实践的综合布线功能以及各种网线的制作, 这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2.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平台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平台主要有UNIX操作平台和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UNIX操作平台能够组成面向主题的集中式网络。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能够建立WWW、FIP等站点, 学生可以通过工作站访问Internet互联网。
3.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平台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平台是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与操作中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对学生计算机网络设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测试与故障排除等方式, 将网络进行互连测试, 开展多项网络互连方面的实验, 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本质和核心技能。
三结束语
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与操作, 对于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四个方面来具体设计计算机实验网络, 通过建设网络介质、线路实验平台,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平台,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平台等, 保证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安全操作, 为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鲍淑娣、沈连丰、黄爱苹.一种应用于教学实验的多点无线通信网络的设计和研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 (3)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探析 篇10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因为有了并发性, 内存中可同时存放操作系统程序和若干个用户程序, 6个程序轮流切换地使用CPU并发执行是现代操作系统最重要的特征, 操作系统内核必须提供多道程序并发执行机制。 运行着的程序在操作系统中被称为进程, 它是程序针对于某一数据集合的一次执行过程。 操作系统一般使用进程机制来实现多道程序的并发执行, 它提供进程创建、进程结束等系统调用功能供用户使用。
并发性能有效地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作业吞吐率。 例如:某个进程在运行时, 由于某种原因 (如等待输入设备完成数据的输入) 暂时不能执行, 它就主动放弃CPU使用权, 系统调度程序选择另一个可执行的进程获得CPU执行, 避免了CPU出现“ 空闲等待”。宏观上看, CPU和I/O设备同时工作, 两者都没有空闲, 提高了系统资源利用率。 并发性同时也给操作系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使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变得异常复杂。 例如:为了实现多个进程并发执行, 操作系统设计者要绝密考感如何从一个进程转到另一个进程、如何保护一个进程的执行不受到其他并发执行进程的影响、进程之间如何共享系统资源、如何实现各进程之间的通信等。
并发执行的多个进程在宏观上是同时执行, 但微观上是串行的、交替获得处理机运行。 共享是指计算机系统资源可被内存中存放的多个并发执行进程共同使用, 达到节约资源, 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由于资源本身属性的不同, 资源共享分成两类。
1.1互斥型共享。 在一个时间段内, 只允许一个进程排他式使用的资源, 称为临界资源, 这类资源共享时须采用互斥型共享方式。 当一个进程获得必须排他式使用的资源时, 其他欲访问该资源的进程必须等待。 即使是该进程在获得资源期间暂时没有使用该资源, 该资源实际上处于空闲状态, 但其他欲访问该资源的进程也不能和它 “ 切换”使用。 例如:A进程获得了系统中唯一一台打印机的使用权, 并已打印了部分内容。 由于某种原因, A进程暂时没有使用打印机打印剩余的部分内容, 打印机此时处于空闲。 若CPU被调度程序分配给了另一进程B, 进程B恰巧此时执行打印机输出指令, 想打印输出部分内容。 操作系统此时不能将空闲的打印机分配给进程B, 否则打出的文稿是混合的。 虽提高了打印机利用率, 但打印结果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这类资源必须“ 中行”使用, 只有等待某个进程使用完毕后, 操作系统才能将它收回并分配给其他等待该资源的进程使用。
1.2同时型共享。 系统中有一类资源允许多个进程在同一时间内对其进行交替访问, 例如可重入码盘、处理机等。 对这类资源共享时可采用同时型共享方式。 这里的“ 同时”是宏观上的。 对于单处理机系统, 微观上看, 多个进程访问这类资源时仍然是“ 切换”的、“ 交替”的, 只是“ 切换”对资源使用的结果没有影响。 例如, 有两个并发进程对磁盘依次提出了读请求。 当其中一个进程访问磁盘文件且没有访问结束时, 系统发生了进程切换, 另外一个进程获得CPU。 后者进程在执行时也可以读磁盘文件, 并不需要等待先前进程磁盘访问结束后才能进行。 两个进程以“ 走走停停”的方式, 任意交替地读磁盘文件。
共享性和并发性相辅相成。 由于并发所以实现了资源共享, 但一味追求共享, 管理不好
就会影响并发性的实现, 甚至会导致进程的运行结果错误。
2一切皆虚拟
“ 虚拟”的概念在操作系统中随处可见。 操作系统中的“ 虚拟”是指通过某种管理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或把物理上的多个实体变成逻辑上的一个对应物。 物理实体是客观存在的, 逻辑上的对应是虚构的, 只是用户主观上的一种想象。 从虚拟机角度看, 可以把操作系统看作是“ 操作系统虚拟机”。 操作系统在硬件功能支持下, 给用户提供方便、易用的功能界面。 但是在普通用户看来, 这些似乎是计算机硬件本身具有的功能。 采用层次结构的操作系统中, 每层都实现一定的功能, 每层都可看成一个虚拟机。 现代操作系统中主要有两种虚拟技术:时分复用技术和空分复用技术。
2.1时分复用技术, 即分时使用技术。 把硬件设备的使用时间分割成小的时间片, 供多个用户程序“ 轮流”、“ 切换”使用。 典型例子为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中的虚拟CPU。 系统中虽然一个CPU, 每次只能执行一个进程, 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 CPU在各个用户进程之间切换, 依次为各个用户服务。 每个进程获得一段CPU运行时间。 由于CPU切换得很快, 用户感觉上好像有多个CPU在同时执行多个进程。 这种情况就是利用时分复用技术将一个物理CPU虚拟成多个逻辑CPU, 逻辑CPU常称为虚拟CPU。 现代操作系统中大量采用了时分复用技术。 例如设备管理中的SP00L198技术把物理上的一台独占设备变成逻辑上的多台虚拟设备;窗口技术把一个物理屏幕变成逻辑上的多个虚拟屏幕;虚拟存储技术把物理上的多个存储器 (主存和部分辅存) 变成逻辑上的一个虚拟内存等。
2.2空分复用技术, 即通过空间的划分, 把一个物理存储设备改造成为逻辑上的多个存储设备。例如:虚拟磁盘技术。 用户买来一个新硬盘, 通过虚拟磁盘技术它虚拟成多个虚拟硬盘, 如分成C、D、E、 F这4个逻辑硬盘。 用户在使用时感觉系统中有个4个硬盘, 可将不同类型的内容存到不同的逻辑硬盘中, 这样用户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安全。 但实质上是在一个物理硬盘存储信息, 用户感觉到的逻辑硬盘不过是物理硬盘的一部分存储空间。 操作系统中采用虚拟技术可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使系统负载更加均衡、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操作系统对于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都采取了一定的虚拟机制, 现代操作系统中处处均有虚拟技术的“ 身影”。
3异步性
异步性指在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下, 系统中每道程序的推进时间、顺序以及完成时间由于受其运行环境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不可预知的。有的文献也称异步性为不确定性、随机性。 多道程序并发执行环境中, 进程受资源限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其执行往往不是一贯到底, 而是“ 走走停停”。 同一程序多次执行相同数据, 若不采取任何措施, 受运行环境的影响, 可能得到不同运行结果。 现代操作系统中, 异步性非常普遍。 例如:到达系统的作业类型和到达时间是随机的、用户发出的命令或使用鼠标单击按钮的次序是随机的、程序运行中发生错误或异常的时间是随机的等。 异步性给系统带来了潜在危险, 导致进程产生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操作系统要能确保捕捉到任何一种随机事件, 能正确处理任何一种进程和执行序列, 保证多次运行同一进程得到相同的正确结果。
异步性增加了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难度, 操作系统设计者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系统不出现结果随机性。
参考文献
[1]徐志伟.Linux操作系统的技术特点[J].科学, 1999 (5) .
探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发展 篇11
1.1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等各种资源,尽可能减少人工分配资源的工作以及人对机器的干预,发挥计算机的自动工作效率。
1.2协调还要各种资源使用过程中的关系,使得计算机的各种资源使用调度合理,高速设备与低速设备运行相互配。
1.3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系统的环境,方便使用计算机系统的各部件或功能。操作系统通过自己的程序,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所提供的功能抽象,形成与之等价的操作系统的功能,并形象地表现出来,提供给用户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2 操作系统的发展
2.1手工操作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计算机,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运算速度慢,没有任何软件,更没有操作系统。用户直接使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上机时完全手工操作,首先将预先准备好的程序纸带装入输入机,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送入计算机,接着通过开关启动程序运行,计算完成后,打印机输出结果。用户必须是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
2.2批处理阶段。由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由晶体管取代,运行速度有r很大的提高,这时软件也开始迅速发展,出现了早期的操作系统,这就是早期的对用户提交的程序进行管理的监控程序和批处理软件。
2.3多道程序系统阶段。随着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广泛应用,CPU的运动速度大大提高,为提高CPU的利用率,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并出现了专门支持多道程序的硬件机构,这一时期,为了进一步提高CPU的利用效率,出现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等等,从而产生了更加强大的监管程序,并迅速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操作系统。统称为传统操作系统。
2.4现代操作系统阶段。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急速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微处理器,使得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更加优化,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进一步提高,而体积却大大减少,面向个人的计算机和便携式计算机出现并普及。它的最大优点是结构清晰、功能全面,可以适应多种用途的需要并且操作使用方面。
3 操作系统的分类
从用途的角度可以分为专用和通用两类。专用操作系统是指用于控制和管理专项事物的操作系统,如现代手机中使用的操作系统,这类系统一般以嵌入硬件的方式出现,用于特定的途径。通用操作系统具有完善的功能,能够适应多种用途的需要。
从单机和网络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单机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单机操作系统是针对单机计算机系统的环境设计的,它只有管理本机系统那个资源的功能。单用户操作系统是一种更为特殊的单机操作系统,它是针对一台机器,一个用户设计的操作系统,它的基本特征是一次只能支持一个用户作业的运行,系统的所有资源有该用户独占,该用户对整个计算机系统有绝对的控制校。
从功能的角度看可分为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网络系统、分布式系統。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的运行环境大多是计算机系统,而后两种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是多计算机系统。
3.1批处理系统。批处理的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批量”。即将要交给计算机处理的若干个作业组织成队列成批地交给计算机自动地按作业队列顺序逐个处理。它可分为单道批处理系统和多道批处理系统。单道批处理系统一次只能调入一个处理作业在在计算机在内运行,其他作业放在辅助存储器上,它类似于单用户操作系统。
3.2分时系统。分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按时间划分轮流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某一资源。在一个系统中如果多个用户分时使用一个计算机,那么这样的系统成为分时系统。分时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一个时间片一般是几十豪秒。在一个分时系统中,往往要连接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终端,每个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控制其作业的运行。通过操作系统的管理,将CPU轮流分配给各个用户使用,如果某个用户作业在分配给他另一个时间片在继续执行。此时的CPU被分配给另一个用户作业。
3.3实时系统。实时即时处理井快速给出处理结果。实时系统一般是采用时间驱动的设计方法,系统能够及时对随时发生的事件做}H响应并及时处理。实时系统分为实时控制系统和实时处理系统。实时控制系统常用于工业控制以及飞行器、导弹发射等军事方面的自动控制。实时处理系统常用于预定飞机票,航班查询以及银行之间账务往来等系统。
3.4网络操作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不同地域的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施互联,实现资源共享,组成计算机网络,成为一种更开放的工作环境。而网络操作系统也应运而生。网络操作系统除具有单机操作系统的所有功能以外,还具有网络资源的管理功能,支持剐络应用程序运行。
3.5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为分布式计算机系统配置的操作系统。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网络一样,多台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网络互联,实现资源共享,但不同的是系统中的各个计算机没有主次之分,各计算机系统具有相对的自冶性,用户子啊访问共享资源时,不需要知道该共享资源位于哪台计算机上,如需要的话,系统中的多台计算机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一个任务,即可以将一个任务分割成若干个子任务分散到多台计算机同时并行执行。一种商用操作系统往往包括了批处理系统个.分时系统、实时系统、网络系统,分布式系统等多方面的功能。不同的操作系统根据自身用途的定位和面向的用户,在各种功能的强弱上会有所区别。
参考文献:
[1]王育勤等.计算机操作系统[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姚爱国等.计算机导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常见计算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篇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信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工具, 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计算机设备所处的环境、操作者的习惯不同,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各类故障, 最为常见的故障包括无法启动、频繁死机、硬盘数据丢失等, 容易导致产生严重的后果。为了提高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性能,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计算机操作故障管理与维护经验, 将故障分为CPU故障、内存故障、硬盘故障和主板故障四类, 并且给出了相关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方法, 以便能够从根本上辨识和解决计算机硬件问题, 同时保证计算机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降低故障发生率, 避免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损失。
2 常见计算机操作中的问题
由于许多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操作不规范, 计算机所处环境温差变化较大, 空气中悬浮颗粒较多, 因此导致计算机CPU故障、主板故障、内存故障和硬盘故障经常发生, 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2.1 CPU问题
计算机处理数据较多, 容易导致CPU温度迅速升高, 即使计算机没有发出报警, 但是长期处于高温临界状态下, 容易导致CPU中的寄存器、印刷版电路等寿命严重缩短, 导致计算机性能大幅度降低, 无法处理高速运行数据。另外, 在CPU运行过程中, 长期不清洗CPU散热器灰尘, 容易导致CPU风扇转速降低, 散热效果降低等, 严重着可能导致CPU无法继续工作。
2.2 主板问题
目前, 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比较长, 通常可以运行三到五年, 但是随着计算机运行时间的增加, 计算机主板逐渐老化, 将会导致计算机时钟频率变得不标准、计算机主板的印刷版电路发生短路、电源灯等指示灯不稳定等故障。另外, 由于人们经常拆解计算机主机箱, 非常容易碰触主板, 导致主板线路闭合不结实, 产生接触不良, 将会造成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自动关机、显示器蓝屏等现象, 无法保证计算机工作的正常开展。
2.3 内存问题
计算机长时间搁置不用的情况下, 由于内存条松动或插槽落入较多的灰尘, 开机无法启动, 并且非常容易出现黑屏等情况, 系统无法正常进入可操作界面, 另外, 内存条在多次插拔之后, 引脚容易折断, 内存条上的金属芯片容易脱落, 因此导致内存条损坏, 无法使用。
2.4 硬盘问题
计算机硬盘运行过程中, 最容易产生的故障包括两种, 分别是硬盘读写故障和硬盘运行噪声较为严重。硬盘读写故障是指硬盘不能被计算机识别或读写硬盘信息错误, 由于硬盘长期使用, 硬盘自身构造容易引起数据线接触不良或数据线断裂现象, 此时导致连接主板的数据传输终端无法被计算机识别。如果BIOS程序设置错误, 硬盘分区错轮或硬盘被恶意格式化, 通常会导致硬盘读写数据或存储的信息发送错误丢失, 因此需要重新检查电脑硬盘空间分区。另外, 由于硬盘的转速具有不同的设计需求, 硬盘安全或机箱设计原因, 会导致硬盘在使用过程中发出较大的噪声。
3 常见计算机操作中的问题解决
在计算机操作运行过程中, 为了降低故障发生率, 保持计算机正常运行,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
3.1 控制环境, 保持计算机设备所处环境整洁干净
计算机是一种高精密仪器, 其对运行环境具有较为苛刻的要求, 因此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 必须严格控制和保持设备所处环境的整洁和干净, 同时控制计算机运行环境的温度, 避免产生过高或过低等现象, 可以安装空调设施, 保证计算机设备周围温度处于恒温状态, 避免温度变化频繁。另外, 计算机设备自身、周围需要经常打扫, 避免堆积过多灰尘, 产生短路、散热不良等现象。
3.2 加强培训, 保证计算机操作使用规范
在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 由于更新换代较快, 不同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正常使用, 用户需要加强培训, 掌握正确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比如关机时不能直接切断电源。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 不能随意搬动主机箱, 避免造成主机箱内CPU、电源、主板和硬盘连接线松动, 造成计算机操作终端数据丢失, 另外也容易引起设备短路, 烧坏主机。
3.3 定期保养和检测, 及时发现计算机不正常设备部件
随着计算机运行时间的增多, 计算机自身设备会逐渐老化, 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现象, 也是事物发生的规律。因此, 为了尽力延长计算机的寿命, 避免计算机突然发生不可预料故障, 造成数据丢失、业务操作无法回滚等, 需要定期对计算机设备进行保养和检测, 及时发现计算机设备或部件是否损坏, 一旦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维护和解决, 确保计算机正常使用。
4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改进,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无法离开的办公、学习和生活工具之一。计算机设备管理和维护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要求管理人员善于发现计算机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持续学习计算机操作规程和软硬件运行维护理论, 提高计算机设备维护操作技能, 以便能够解决计算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复杂故障问题, 迅速定位故障零部件的所处位置, 降低故障发生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朱力牧.计算机硬件故障分析与维护处理策略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32 (6) :144-145.
[2]陈国栋.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及其故障排除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4, 26 (20) :168-169.
[3]赵玲云.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判析及维护综合性策略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 27 (10) :58-59.
【计算机操作员】推荐阅读:
计算机操作员论文05-21
计算机操作员题库11-29
计算机操作章程07-03
计算机操作教学06-16
计算机操作基础09-15
计算机操作员五级_试题单11-24
计算机中级操作员技能鉴定考试09-22
实践操作计算机教学05-08
操作类计算机课程08-12
计算机基础操作练习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