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指数评估法(精选8篇)
综合指数评估法 篇1
1工作面地质条件及事故概述
1.1工作面地质条件
该矿规划的二水平首采工作面巷道设计总工程量为5293m (不含一处施工的外围工程) , 其中风巷设计1065m, 风巷瓦斯抽排巷1119m, 机巷设计1041m, 机巷瓦斯抽排巷1034m, 切眼220m, 机风巷专回及其他辅助巷道共594m。工作面设计可采走向长970m, 采高3.2m, 可采储量90万t。
1.2冲击型动力现象事故概述
2012年4月25日17点48分爆破时发生冲击地压现象, 本次动力现象有如下特征:
①长度5.6m, 前4.0m为全巷道堆积, 后1.6m为半巷道堆积, 突出总量约为46t。②突出物上部为一层破碎煤块, 无分选性, 其内部有少量碎煤。③从抛出的煤岩及堆积状态看, 无瓦斯通道。④抛出物表面及后部未见浮尘堆积。⑤现场观察动力源主要来自巷道左侧。⑥无明显分选现象, 煤体抛出角度接近自然安息角, 涌出瓦斯1280m3。⑦折合吨煤瓦斯涌出量为29.1m3/t, 接近煤层瓦斯含量。
2 综合指数法分析理论基础
2.1综合指数法理论
综合指数法是用统计学方法对一组相同或者不同的数值进行处理, 使不同性质及计量单位的数值标准化, 最终使之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指数, 对工作综合水平进行评价, 利用最终的综合指数值对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不限定指标的数目。
综合指数法可以作为矿井开采初期的综合评价方法, 也可以作为区域突出预测方法来使用。该方法主要是考虑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两个方面对冲击动力现象影响, 其中地质因素参考以往事故情况、采深、地质条件、顶板、煤岩强度及其冲击倾向性6个因素;开采因素主要参考采掘情况、采掘条件、采空区、等12个具体因素。在对以往冲击动力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参考这两方面条件上述各因素的数值, 确定出其中各个不同因素对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大小, 最终形成了可以对冲击地压危险程度进行确定的等级鉴定的综合方法。
2.2冲击危险的综合指数法
对于一个矿井的采区和工作面, 在分析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两个方面对冲击动力现象的影响程度的基础上, 利用综合指数法确定矿区的采区及各个水平及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程度指数, 进一步确定冲击地压不同危险程度的区域以及应该重点进行治理的区域。
(1)
式中:
Wt——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危险程度指数, 用来确定冲击地压危险等级。
Wt1——影响冲击地压的地质条件评定指数。
Wt2——影响冲击地压的采矿技术条件评定指数。
参考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和预测方法, 通过冲击地压危险程度的综合指数法可以将冲击地压危险等级分成以下5个级别。
一级:基本无危险
冲击地压危险指数Wt小于0.3。此时基本没有冲击尾箱, 矿区工作可以按相关规定进行正常开展。
二级:弱冲击危险
冲击地压危险指数Wt介于0.3和0.5之间。
三级:中等冲击危险
冲击地压危险指数Wt小于介于0.5和0.75之间。
四级:强冲击危险
冲击地压危险指数Wt介于0.75和0.95之间。这种情况下应当停止采掘工作, 将相关人员撤离, 并组织相关人员制定防突防冲办法, 对冲击地压进行有效防治。
五级:不安全
冲击地压危险指数Wt大于0.95。此时需要具体进行研究, 征求相关专家的建议确定出综合防治措施及方法, 并经过鉴定后才能进行后续作业, 在没有有效降低该局域冲击地压的危险等级之前, 不能进行采掘作业并封闭该区域的人员通行。
3 冲击、突出危险性实验室研究及分析
3.1取样及试件加工
在工作面选取煤样。煤样采集后, 立刻用塑料袋包装, 用封口胶带密封, 用木箱运至岩石力学实验室, 在实验室将煤样加工成Φ50*100mm标准试件。
3.2实验装置系统
实验系统由加载系统、载荷位移系统等组成。
其中加载装置采用由长春实验研究所生产高精度能控制加载速度及调节油压的CSS-400电子万能实验机主机、附件、计算机系统和德国DOLL电子公司生产的EDC120数字控制力学系统。
3.3实验过程及结果
实验是对煤样在自然状态下加载, 分别采用一次压坏、循环加载和分级加载。表1为煤样实验室实验结果, 从实验结果进一步利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分析, 煤的冲击倾向弹性模量指数、冲击能量指数均表明该采区的冲击倾向性为中等冲击危险煤层。
3.4利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采区危险评定
根据采区周围的地质条件, 分析地质条件中各个因素的冲击地压危险指数。各个指数对冲击地压发生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等级评定见表1所示:
结合前面所做的冲击倾向性实验, 可知该采区总体上属于中等冲击危险。
4 结论
(1) 利用实验对采区深部的煤样进行动力倾向性测定, 根据测定结果进一步对该采区冲击地压危险程度进行等级划定, 并划定为中等冲击危险, 为采区提前做好防冲准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建立了冲击地压的综合指数法。利用综合指数法确定矿区的采区及各个水平及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危险程度指数, 进一步确定冲击地压不同危险程度的区域以及应该重点进行治理的区域。
(3) 利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采区危险评定, 结合冲击倾向性实验, 确定该采区总体上属于中等冲击危险, 为采区提前做好防冲准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孙鑫, 等.“冲击型突出”一体化防治技术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9, 11.
[2]高明仕, 等.电磁辐射测定深部煤岩动力倾向性临界值[J].煤炭学报, 2005, 11.
综合指数评估法 篇2
基于熵权的综合指数法在海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将海水水质监测值和标准值相结合,建立水质评价矩阵,通过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应用综合指数法对泉州湾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之前,泉州湾水质虽有所波动,但均明显优于三类水质标准.泉州湾水质出现恶化,但仍优于四类水质标准.该研究改进了传统的海水水质评价方法,计算更为简便,评价结果更合理.作 者:郭树宏 林志杰 洪小琴 佘日新 Guo Shuhong Lin Zhijie Hong Xiaoqin She Rixin 作者单位:泉州市环境监测站,福建,泉州,36期 刊:环境科学与管理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年,卷(期):,34(12)分类号:X824关键词:水质评价 熵权 指标权重 综合指数
综合指数评估法 篇3
沉积物中的硅藻种类可反映沉积时水体污染的性质和程度, 是指示水体污染的指标之一。在利用硅藻进行水质状况分析时, 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利用某些特定属种对不同水质的响应指示水体特征;另一种是利用硅藻种间关联和相关分析进行水质类型划分。但由于不同硅藻的耐受性不同, 有时很难准确反映出水质特征。近年来, 人们通过对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等综合判别, 综合分析硅藻对水质特征的响应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主要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和Lloyd-Ghelardi均匀度指数结合, 建立模糊隶属函数判别模式, 利用兰州市银滩湿地公园表层沉积物中硅藻分布特征检验该方法的可靠性, 并了解湿地公园水质变化特征。
1 研究区域概况
兰州市银滩湿地公园位于安宁区北滨河路西段银滩大桥北端的东西两侧 (见图1) 。湿地总长度约3 000m, 北面与北滨河路相接, 南临黄河, 东西两端都以自然过渡的河滩为界。水源由黄河水供给。采样当时是湿地的丰水期, 水位高, 水域面积广。
2 样品采集与分析
沉积物样品利用Grab (抓斗) 采样在湿地水体流动较强的河道和滞留水体两种不同的环境中采集。其中, 样点1处于浅水流急的河道位置, 样点2处于河道入湖口。其余处于较为滞留的深水和边沿区。而样点10和样点11水体平静、水体较深, 与排污口较近, 但排污口未直接排入黄河, 对湿地水体影响较小。采样点水体酸到中性 (p H处于5.5~7.0范围) 。
硅藻分析鉴定根据Battarbee (1986) [1]方法进行。取0.1 g左右样品, 加入5 m L 30%的H2O2于70℃条件下水浴加热3 h~4 h, 再加入过量的10%HCl溶液去除碳酸盐及剩余的H2O2溶液, 冷却后加入焦磷酸钠 (Na4P2O7·10H2O) 并离心3次~4次, 去除上清液。定量稀释后, 移取0.3 m L溶液于载破片上, 自然风干后用中性树胶封片。在400倍光镜下统计硅藻壳体数目, 在1 000倍油镜下进行属种鉴定。硅藻分类依据Krammer和Lange-Bertalot (1986—1991) [2]的分类系统, 属种鉴定主要参考齐雨藻 (1984、1995) [3]、尤庆敏 (2006) [4]等人的文献。每个样品共统计400粒~500粒。
3 结果与分析
3.1 优势种分析
鉴定出2纲26个属, 115个硅藻种及变种。Cymatopleura solea var.regula (草鞋型波缘藻整齐变种) 和Cymbella affinis (近缘桥湾藻) 在个别样点 (3样点、11样点) 有较高含量, 达到40×103个/g。在各个样点含量均较高的主要有Navicula simplex (简单舟形藻) 、Navicula viridula var.rostellata、Nitzschia palea (谷皮菱形藻) 、Nitzschia angustata var.acuta (窄菱形藻尖变种) 、Cyclotella quadrijuncta (四联小环藻) 、Gyrosigma scalproides (刀形布纹藻) 、Cymatopleura solea (草鞋型波缘藻) 等 (见图2) 。
在26个属中, 中心纲有 (Cyclotella) 小环藻属、 (Melosira) 直链藻属2个属。中心纲中出现了丰度较高的四联小环藻。变异直链藻 (Melosira varians) 变异直链藻的含量在0个/g~6×103个/g范围, 含量相对较低, 其主要在碱性寡污带、α中污带和β中污带中生长。
羽纹纲中出现种类最多的属为舟形藻属和菱形藻属。1号样点、2号样点的总硅藻浓度和属种比较少, 主要有Gyrosigma acuminatum (尖布纹藻) , Gyrosigma scalproides, Cyclotella quadrijuncta, Navicula capitatioradiata, Navicula radiosa (放射舟形藻) , Nitzschia angustata var.acuta (窄菱形藻尖变种) , Nitzschia palea, Nitzschia linearis (线形菱形藻) 等。Gyrosigma acuminatum主要生活在碱性水体中[5]。Navicula capitatioradiata主要生活在淡水溪流、小水渠、沼泽、水草滩等环境附生[4]。总体上, 从1样点、2样点的硅藻属种组合特征可看出, 河道水体为偏酸性, 有机质含量较高的α中污带淡水水体。
研究区除了位于河道水流较急的1号样点、2号样点外, 其余各点硅藻浓度均较高, 以Navicula simplex (简单舟形藻) 、Navicula viridula var.rostellata、Nitzschia palea、Nitzschia angustata var.acuta为主。西藏 (朱惠忠, 1994) 和新疆 (尤庆敏, 2006) 的调查表明, Navicula simplex主要生活在温暖、水草较为繁盛的静止—流动水体中, 指示了α-中污带特征的淡水特征。Navicula viridula var.rostellata也主要生活在路边积水、小水沟, 水草附生的碱性温暖环境。Nitzschia angustata var.acuta也主要生活在湖泊、小水渠、浅水滩、路边积水滩、沼泽中, 水体呈酸偏碱性特征[4]。Nitzschia palea (谷皮菱形藻) 在多污带、α-中污带和β-中污带中均可生长, 尤其在多污带较多, 指示水体受有机污染严重, 研究区除了位于河道水流较急的1号样点、2号样点外, 其余各点浓度均较高。王翠红等 (2007) 研究认为Gyrosigma scalproides (刀形布纹藻) 是寡污带指示生物, 耐污性差, 生长于清洁环境中。此外Cymatopleura solea (草鞋型波缘藻) 是酚污染的指示生物[6], 本次研究发现其变种Cymatopleura solea var.regula (草鞋型波缘藻整齐变种) 在3号采样点大量出现。普通等片藻含量较低, 在0个/g~2×103个/g的范围, 普通等片藻为油污染的指示种[7]。10月份后兰州湿地公园水位开始明显下降, 水体有机质含量较高, 富营养化现象明显。同时也表明, 水体中有少量油脂、酚类污染物存在, 这与黄河中游艇、上游的化工炼油厂等有关, 指示了工矿企业、生活等对黄河有较明显污染。
3.2 生物指数模糊综合评价水质
由于硅藻等微生物对环境的耐性有一定范围, 尽管通过硅藻种属的分析可明确水介质性质, 但对硅藻综合分析可能与实际情况更为一致。目前, 有许多种方法利用硅藻属种进行水质监测, 比较常用的有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 (H′) 、Lloyd-Ghelardi均匀度指数法 (E) 、Margalef多样性指数法 (R) 等综合比较评价, 建立模糊集合隶属函数对各种指数法归一处理, 最终得到与环境比较一致的结果[8]。它们的主要原理和监测结果如下:
a)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 。
式 (1) 中, N为样品中硅藻总个体数;S为样品中硅藻总种数;Ni为样品中第i种的个体数;H′值为0~1为多污带;1~2为α中污带;2~3为β中污带;>3为寡污带;
b) Lloyd-Ghelardi均匀度指数 (E) 。
式 (2) 中, Si为第i个采样点的硅藻种数;S为硅藻总种数;E>0.5为清洁, 0.4~0.5为β中污带, 0.3~0.4为α中污带, 0~0.3为多污带;
c) Margalef多样性指数 (R) 。
式 (3) 中, S为硅藻总种数;N为硅藻总个体数;R在0~1为重污染, 1~3为中污染, 大于3为轻或无污染。
为对各种指数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 利用模糊集合隶属函数对各种生物指数进行归一化处理[8,9], 综合评价公式如下:
式 (4) ~式 (5) 中, U为综合评价结果;ui (x) 为模糊隶属函数, x为生物指数;α、β分别为隶属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在x变化区间上对应的上确界和下确界。ui (x) 在0~1之间变化, 其值越大表明污染程度越大[9]。湿地公园各样点的生物指数与隶属函数之间均为正向关系, 模糊隶属函数对单项指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处理结果见表1。
如表1所示, 污染最为严重的是9号采样点, 该点的优势种为Nitzschia angustata var.acuta, 是耐污染的种, 在α中污带、β中污带和寡污带都可生存。其次是4、6、7、8、10、11样点为β中污染, 这些样点的优势种均为耐污染种, 尤其是Nitzschia palea。而轻污染的1、2、3、5号样点, 硅藻种数均不超过30种, 个体数低于20×103个/g, 且1号和2号样点的指示种是喜清洁的Gyrosigma scalproides。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水质相对较好, 受到水体营养物质含量及流速等的影响, 硅藻不能大量繁殖。整体来说优势种指示与生物指数综合评价有较好的一致性, 能部分反应水质情况。
4 结语
兰州湿地公园表层沉积物中鉴定出2纲、26个属、115个硅藻种及变种。中心纲有Cyclotella、Melosira 2个属。羽纹纲中出现种类最多的属为Navicula和Nitzschia。深水区和边沿区硅藻浓度比水流较急的河道含量高, 水体有机质含量较高, 富营养化现象明显。同时, 水体中也有少量油脂、酚类污染物的存在, 这与黄河中游艇、上游的化工炼油厂等有关, 指示了工矿企业、生活等对黄河有较明显污染。利用不同生物指数法对优势种及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 与硅藻属种反映的水环境有相同特征, 但硅藻种群结构对小生境的差异反应更为敏感。
参考文献
[1]杨美临.博斯腾湖多代用指标 (侧重硅藻) 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模式[D].兰州:兰州大学, 2008.
[2]胡鸿钧, 李尧英, 魏印心, 等.中国淡水藻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133-193.
[3]齐雨藻, 李家英.中国淡水藻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4]尤庆敏.中国新疆硅藻区系分类初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6:126-303.
[5]谢淑琦, 郭玉清, 王翠红.晋阳湖硅藻之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1, 14 (4) :412-418.
[6]吕亚红, 顾泳洁.苏州河沉积物中的硅藻及其污染指示作用[J].上海环境科学, 2002, 21 (10) :633-637.
[7]丁蕾, 支崇远.环境对硅藻的影响及硅藻对环境的监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24 (3) :13-16.
[8]闫纪业, 冯树丹, 韩媛媛, 等.塘-湿地生态复合处理系统的硅藻生物指数评价[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7 (1) :114-118.
综合指数评估法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随机选取苏州市姑苏区的7家对外开放的游泳场所,按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技术规范》[9]要求,于2014 年7 月对其进行监督采样。每家浅水区、深水区各采样1份。
1.2 检测指标
检测项目包括温度、p H值、浑浊度、尿素、游离性余氯、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按GB/T 18204-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10]进行检测。
1.3 评价方法
1.3.1评价指标。
根据检测指标选择评价指标。并根据GB 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11],建立分级标准如表1,统一各指标方向性使其均为逆向指标[12]。
其中Ci代表方向统一后的指标值;Xi代表指标实测值;Zi代表指标的优限值;此外,在计算中,当指标实测值超于优限值时,以优限值计,超出劣限值时,以劣限值计。指标优限和劣限值见表1。
1.3.2 各指标在评价中分指数计算[12]。
其中Ii代表指标分指数;Ijmin代表不同等级分值书最小值(I1 min=0.0,I2 min=0.5,I3 min=1.0,I4 min=1.5);Sij(1),Sij(2)代表指标等级分级标准下、上限。
1.3.3 计算综合指数[12]。
其中P代表综合指数;Iav代表各指标分指数算术平均值;S代表各指标分指数算术标准差;k是常数[12]。
n代表评价指标数
1.4 评价标准
参考WS/T 199-2001[11]:P≤0.5 为良好;P≤1.0 为合格;P≤1.5为较差;P≤2.0为很差。
2 结果
2.1 游泳池水水质监测结果
结果如表2所示,在2014年7月苏州市姑苏区游泳池水质监测结果中,温度、p H值和大肠菌群结果均为最优状态,对评价泳池水质无影响,因此,选择浑浊度、尿素、游离性余氯和细菌总数作为评价指标。
2.2 各家泳池水综合指数及判定分级
根据1.3 评价方法中的式(1)、 式(2)、 式(3)和式(4),计算综合指数。各家游泳池水综合指数结果,并根据1.4 评价标准进行分级,见表3。
以A家浅水区检测数据为例,计算综合指数步骤如下:
C浑浊度=0.25-0=0.25,C尿素=3.82-0=3.82,C游离性余氯=0.36-0.3=0.06,C细菌总数=1-0=1;
I浑浊度=0+0.5(0.25-0)/(3-0)=0.042,I尿素=1.0+0.5(3.82-3.5)/(5-3.5)=1.107,
I游离性余氯=0+0.5(0.06-0)/(0.1-0)=0.3,I细菌总数=0+0.5(1-0)/(100-0)=0.005;
Iav=(I浑浊度+ I尿素+ I游离性余氯+ I细菌总数)/4=0.3635,S=0.513,k=1.425
根据1.4 评价标准,0.5<P<1,由此判定其等级为合格。
3 讨论
目前,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报告多采用单一否决制,即一项不合格即为全部不合格,这样的检测报告无法使经营者全面了解其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游泳池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能够明确其中的评价指标在评价结果中所占的权重,有利于泳池经营者有针对性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在本研究的监测结果中,游泳池水温度以及池水中总大肠菌群数均为最优水平,在分级排序中其结果对综合评价的无影响,因此不作为评价指标,如此可以解决综合指数法在评价游泳池水水质过程中,不能较好的处理平均分指数和最大分指数的关系[13]的问题。此外,考虑到游离性余氯含量标准要求是一区间范围,
超过或低于均为不合格,在制定分级其评价界限值时,选择了区别于其他指标的方式(见表1)。根据GB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11]要求,各家游泳池水中的尿素和游离性余氯合格率较低,根据研究中的评价方法,其结果在评价过程中所占分指数较大,直接影响综合指数。此外,根据泳池水的综合指数值,可以对全区的泳池水质情况进行排序,让消费者自己选择,有利于促进经营者之间的竞争,进而增强其提升水质的动力。
摘要:目的 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苏州市姑苏区部分游泳池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游泳池卫生监督管理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市姑苏区的7家对外开放的游泳场所,按GB/T17220-1998要求,于2014年7月对其进行监督采样,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根据综合指数评价方法进行计算,得出相应的综合指数。结果 选择游泳池水的浑浊度、尿素、游离性余氯以及细菌总数作为评价指标,计算各家泳池水的综合指数,以A家浅水区水样为例,得出其综合指数P=0.631,按照相应的判定标准其水质质量为合格。结论 利用综合指数法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可计算出游泳池水的水质的综合指数,从而能够全面了解池水的水质卫生状况,为游泳池的卫生监督管理提供参考。
综合指数评估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军队重大疾病知识库, 抽取条件为2003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0日 (9年) 期间, 6家部队医院的男性在职军人首次确诊为胃癌、入院行手术治疗的共计2015例病员数据。6家部队医院中, 有4家实际开放床位数≥3000张, 分别用Ha、Hb、Hc和Hd代替, 另两家的实际开放床位数≥2000张, 分别用He、Hf代替。
1.2 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指标数据, 采用X2检验对比各项指标率,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各个质量指标的指数数值, 形成综合排名结果[1]。
2 结果
2.1 构建胃癌诊疗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胃癌诊疗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按性能将指标分为4大类18项, 分别是疑难危重类指标4项, 包括癌症转移率、入院危重率、术前合并症占比、癌症分期的中晚期占比;诊断质量类指标3项, 包括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放射与术后诊断符合率、3日确诊率;手术质量类指标7项, 包括新技术占比、根治术占比、失血量≥800ml占比、甲级愈合率、并发症数量占比、术后并发症率、术后感染率;治疗质量指标4项, 包括抢救成功率、疾病危重率、死亡未治率、随访结果。其中负性指标6项, 包括失血量≥800ml占比、并发症数量占比、术后并发症率、术后感染率、死亡未治率、随访结果;中性指标2项, 包括新技术占比、根治术占比;其余10项为正性指标。建立了胃癌诊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矩阵。
2.2 指标的指数化处理
根据综合指数法规则, 分别对正性、中性和负性3类指标进行指数化处理, 公式为:y=x/a (正性指标) ;y=a/x (中性指标) ;y=a/ (a+|x-a|) (负性指标) 。其中, y表示该指标的指数化值, x为指标值, a为2003年度至2011年度指标的平均值。18项指标及a值见表1, 指标指数化结果见表2。
2.3 综合指数的计算
本文运用乘加法综合指数的运算法则计算胃癌的综合诊疗质量, 针对在职军人胃癌病员的疑难危重程度、诊断质量、手术质量和治疗质量4类指标进行正性、中性和负性的同类指标相乘, 分别计算出4类指标中各指标的指数, 再将4类指标指数汇总相加, 从而得出6家医院在职军人胃癌病员诊疗质量的综合指数。
3 讨论
3.1 医院收治在职军人胃癌病员的疾病疑难危重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 Ha医院和Hd医院收治的在职军人胃癌病员的疾病疑难危重程度较高, Hc医院和Hf医院收治的疑难危重程度较低。详细分析可以看出, Hf之所以疑难危重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是病员入院时状态一般的比例较高、急诊入院和危重入院人数较少, 所以其入院时危重率在6家医院排名末位。
3.2 医院接诊的军人胃癌诊断质量指标
Ha医院和Hd医院接诊的军人胃癌诊断质量较好, 分别为1.18分和1.13分, 两家医院获得分值相近, 水平接近;而Hb医院和Hf医院的诊断质量较低, 分别为0.97分和0.66分。综合分析排名最后的Hf医院之所以诊断质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出入院诊断符合率和放射与术后诊断符合率的排名倒数第一、3日确诊率排名倒数第二, 所以其诊断质量被评为6家医院最低, 此项指标也拉低了其它评价指标的分值。
3.3 医院接诊的军人胃癌手术质量指标
He医院和Hf医院接诊的军人胃癌手术质量较高, 分别为3.03分和2.78分, 而Hb、Hc医院手术质量较低, 分别为0.15分和0.07分, 排名中间的Ha医院、Hd医院分别为2.71分和1.34分。详细分析可以看出, He医院之所以手术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在7个指标项中, 除失血量800ml以上占比、甲级愈合率排量倒数第一, 其他5个指标的排名均为第一。不难发现一个医院手术质量好坏的评价仅靠单项指标进行分析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3.4 医院接诊的军人胃癌治疗质量指标
6家医院接诊的军人胃癌治疗质量排名, Hc医院为4.22分、Ha医院为2.45分、Hd医院为2.30分、Hb医院为1.45分、He医院为1.38分、Hf医院为0.04分。详细分析可以看出, Hc医院之所以治疗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关于治疗质量的4大指标均排名前三, 使其综合指数跃居首位, 可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 进行合理的标化、处理, 最终得出最优化结果。
3.5 医院接诊的军人胃癌诊疗质量综合分析评价
通过4大类指标的综合分析, 6家部队医院的综合诊疗质量排名情况按照由高到低的排序结果:Ha医院第一 (8.66分) 、Hd医院第二 (7.27分) 、He医院第三 (6.02分) 、Hc医院第四 (5.34分) 、Hf医院第五 (3.51分) 、Hb医院第六 (2.66分) , 其中Ha医院是Hb医院3.26倍。细化分析Ha医院能够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是, 其在4类指标中指数分值均较靠前, 特别是在疑难危重、诊断质量和手术质量上的指数分值均有显著优势。He医院能够综合排名第三, 主要是其手术质量较好, 指数为3.03分, 虽然疑难危重指数分值较低, 但是经过加法累计后, 综合指数为6.02分。Hb医院排名第六, 主要是其综合诊疗质量问题较多, 4项指标均排名后三位, 指数分数较低, 虽然在4类指标中没有一类在末位, 但是其总分累加较低, 导致其排名最后。可见医院综合诊疗质量的提升, 不仅需要各类指标的综合发展, 还得发展特色和亮点。
摘要:目的:应用综合指数法对部队医院在职军人胃癌疾病诊疗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形成具有医院管理辅助决策依据的质量评价结果。方法:选择6家部队医院 (Ha-Hf) 在职军人胃癌病员的全部诊疗数据, 应用综合指数法分别从4个维度:疾病疑难危重度、诊断质量、手术质量和治疗质量, 选择了18项关键指标, 建立诊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矩阵。结果:综合指数得分Ha医院第一 (8.66分) 、Hd医院第二 (7.27分) 、He医院第三 (6.02分) 、Hc医院第四 (5.34分) 、Hf医院第五 (3.51分) 和Hb医院第六 (2.66分) 。结论:应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医院单个病种的诊疗质量, 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关键词:诊疗质量,综合指数法,胃癌
参考文献
综合指数评估法 篇6
在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主要有指示物种法和指标体系法。指示物种法依据对环境变化较敏感的动植物种群,如浮游动物[19,20]、鱼类[21]和底栖动物[22,23,24,25,26,27,28]等,利用其群落结构、生物量、物种丰度和多样性等[4]指标来判定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指标体系法主要是借助数学模型[5,29]和数学方法[30,31,32,33],依据湖泊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结构,选取多种指标来综合确定其健康状况[34,35],逐渐成为当前比较常用的方法。
评价指标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指标: 单一性指标和综合性指标。单一性指标包括浮游植物群落[36]、浮游动物群落[20]、底栖动物群落[15,37,38]和鱼类群落[39]等。综合性指标包括生物完整性指标、能质[40,41,42]、生物缓冲容量[42]、环境承载力[43]、综合健康指数[44,45,46]等。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鲁湖生态系统的特点,尝试从水质和水生生物指标两个方面对鲁湖生态系统健康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区域与采样点设置
鲁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及新城区交接处,距长江仅7 km,属沉溺型河迹洼地湖,原面积77. 1 km2,经围垦后现有面积44. 9 km2,长10. 2 km,最大宽7. 4 km,平均宽3. 9 km; 最大水深3. 5 m,平均水深2. 7 m,蓄水量1. 09 亿m3。入湖河流主要是区间溪流,调蓄后经新河口由鲁家闸入金水河排入长江。
依据鲁湖的地形特征,在研究区内共设置11 个采样点,其中湖内采样点为LH01 - LH07,出水口采样点为LH08 和LH09,进水口采样点为LH10 和LH11。湖内采样点中LH01 为浅水区(水深< 1 m),其余采样点为视为深水区(水深> 1 m)。
1. 2 样品采集与处理
2014 年11 月26 日- 12 月5 日对研究区域进行一次样品采集。现场采集1L表层水体进行理化指标监测,分析指标包括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 N) 叶绿素a( Chla) 和高锰酸盐指数(CDDMn)。使用多参数水质测量仪(YSI - EXO2)现场测定水温、p H值、电导率和溶解氧和水深。透明度(SD) 用塞氏盘法现场测定。根据p H、DO、CODMn、NH3- N、TP和TN等6 项指标,根据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 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研究区水质进行等级划分,6 项指标中等级最低的指标决定水质等级。
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 版)[47]的要求进行底栖动物和浮游动植物的采集和保存,在显微镜(10 × 40 倍)下对浮游植物进行计数,根据 《中国淡水藻类: 系统、分类及生态》进行鉴定。底栖动物采用定量采集和定性采集相结合的方法,定量采集使用1 /16 m2的彼得逊采泥器,每个样点采集三个重复样品,后合为一个样品分析。同时进行定性采集,使用手抄网(40 目)采集3 个小样方,约1 m2。根据研究区的现有研究结果,在LH01、LH02、LH05 和LH06 处采集底栖动物。浮游植物标本鉴定至科,底栖动物标本鉴定至属,并记录每个分类单元出现的个体数。
基于以上数据,计算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浮游植物生物量、浮游动物生物量、底栖动物生物量和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
很多文献中采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 - IBI)对河流进行健康评价[48],但是溪流中常见的如EPT等(Ephemoptera浮游目、Plecoptera積翅目、Tricoptera毛翅目) 在湖泊中很少见,所以本文引用Shannon - Wiener多样性指数He和底栖动物密度来反映底栖动物的均匀程度。
Shannon - Wiener多样性指数He[24]:
式中: ni———第i种物种的密度
N———总密度
Shannon - Wiener指数规定的水质标准为He > 2 为清洁; 1~ 2 为轻度污染; 0 ~ 1 为重度污染[27]。
1. 3 基本数据
表1 中列出的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表现为典型的营养物超标。氟化物、氰化物浓度和p H值稳定,所有样点的监测值都在I类水质标准以下,其余监测指标变化范围较大,说明研究区水质整体表现不稳定,而TP、TN、NH3- N和CODMn的浓度值在部分样点达到V类水质标准,表明这些区域水体污染较严重。
有研究表明浅水湖泊中,水- 泥界面的相互作用强烈[49],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区上覆水与表层水体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选取湖内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上覆水水质监测,将上覆水和表层水的TN和TP监测值对比(图2)。
1. 4 指标筛选
将表1 中所列候选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个指标所反映的信息独立性。文中以| r | > 0. 8 表示两指标间高度相关,筛选出高度相关指标中的一个作为参考指标。分析结果列于表2 中,TP与TN高度相关,两者均为重要的水化学评价指标,予以保留; NH3- N与TN、TP和CODMn均高度相关,应删除; 底栖动物密度与浮游植物密度高度相关,但两者都是重要生物指标,予以保留; p H值与浮游植物密度及DO均高度相关,应予以删除。最终确定以TP、TN、CODMn、SD、Sp Cond、Chla、氟化物、DO、浮游动物密度、浮游植物密度、和底栖动物密度等11 个指标对研究区水质健康进行评价。文中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使用SPSS 18. 0 软件进行分析。
1. 5 评价方法
综合健康指数法能定量地评价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在0 ~ 1 之间取值。为了更清楚地描述健康状态,将CHI值划分为5 个区间: 0 ~0. 2; 0. 2 ~0. 4; 0. 4 ~ 0. 6; 0. 6 ~ 0. 8; 0. 8 ~1. 0,它们分别对应着病态、一般病态、亚健康、健康、很健康共5 个健康状态。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n———评价指标个数
ωi———指标i的权值
Ii———指标i的归一化值
在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时,采用熵权法尽量消除各指标权重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计算步骤如下:
(1) 构建n个样本m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矩阵
(2) 将标准化矩阵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判断矩阵B,B中元素的表达式为:
式中: xmax、xmin———同指标下不同样本中最满意者或最不满意者(越小越满意或越大越满意)
(3) 根据熵的定义,n个样本m个评价指标,可确定评价指标的熵为:
为使lnfji有意义,当fji= 0 时,根据水质评价的实际意义,可以理解fji为一较大的数值,与fji相乘趋于0,故可认为也等于0,这显然与熵所反映的信息无序化程度相悖,不切合实际,故需对fji进行修正,将其定义为:
(4) 计算评价指标的熵权W
2 结果与分析
2. 1 综合健康指数
根据前文综合健康指数的计算方法和筛选出的各评价指标对研究区各样点进行评价,结果列于表3 中。样点LH02 -LH07 亚健康状态,其余各样点均为一般病态。其中,进水口样点LH10 和LH11 评分最低,其次是浅水区样点LH01 及出水口样点LH08 和LH09。结合研究区水质指标可知,入湖水体携带较高浓度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湖区,经过湖区生态系统很大程吸度的收利用后,湖内区域水体整体呈现出优于入湖水体的一般病态状况,表现为亚健康,由于出水口处的人为干扰导致出湖水体健康状况下降。
2. 2 水质指标
结合本次监测指标项目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 2002) 表1 中规定的基本项目,水质指标中,研究区的主要主要污染因子是TP、TN、NH3- N和CDOMn。样点LH01 和LH10 水质类别均为V类或劣V类,TP和TN超标近9 倍,NH3- N超标近7 倍,而LH01 是靠近进水口LH10 的样点,这说明研究区的进水水体污染较严重。其余样点中,除LH09 为V类水外,均为III类或IV类水,整体水质较差。LH09 为出水口样点,水质差主要是因为该点附近有捕鱼活动,底质扰动剧烈,导致该区域的水质较差。其余各样点因处于中心区域,水深相对较深(1. 5 ~ 2. 5 m),湖泊生态系统受干扰程度较小,因此相对较好。对于所有样点而言,除以上四个主要污染因子外,其余如氟化物、氰化物等指标浓度较低,满足I类水质要求。
2. 3 生物指标
2. 3. 1 浮游植物指标
经形态鉴定,各样点浮游植物共检出8 门,10 纲,22 目,32 科,52 属。其中,种类最为丰富的是绿藻门和硅藻门,分别占总数的48% 和25% 。所有样点中主要的优势种为小环藻、舟形藻、针杆藻和直链藻。
通过分析水质监测数据、浮游植物密度及浮游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表4),发现尽管研究区浮游植物密度整体上差距很大(23. 5 × 105~ 331. 5 × 105ind / L),但是浮游植物多样性却保持在1 ~ 2 之间与通过多指标的综合健康指数分析得出的结果不一致,这是由于入湖水体与出湖水体的流速较大,浮游植物密度受到很大影响。
2. 3. 2 底栖动物指标
由于底栖动物长期生活在底质中,迁移能力弱,生存环境相对稳定,当生活环境受到干扰和外来压力发生改变乃至退化时,其群落结构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不同种类的底栖动物对生活环境的敏感性和耐污能力不同,因此,利用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生物量及多样性等参数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客观的反应水环境的污染情况。本次研究共采集并坚定出的底栖动物分类单元共13 种,包括3 门(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3 纲,4 目,13 属,其中软体动物门1 种,寡毛类2 种,双翅目9 种,毛翅目1 种。检测结果显示,底栖动物种类较少,优势种突出,摇蚊生物量在底栖动物总量中的比例高达97% ,其中长足摇蚊属占42. 6% 。
通过比较底栖动物密度、底栖动物多样性和水质条件(表4),可以发现通过底栖动物密度和底栖动物多样性得出的水质条件与综合健康指数法得出的结果较一致,说明可以考虑用底栖动物可以作为指示物种对本研究区进行水质健康评价。
3 讨论
本研究选取了11 个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样点对鲁湖的水质和水生生物进行了分析,并从这些指标中筛选出11 个相对独立的指标,通过综合健康指数法对水质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水质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表现出氮磷等营养物质超标、浮游植物多样性低、底栖动物密度小多样性单一等问题。其中入湖水体、浅水区和出湖水体表现为一般病态,其余湖内水体表现为亚健康状态。结合各样点上覆水(表2)和表层水的水质指标,出水口LH09 处TN和TP含量均比最近的两个样点LH06 和LH07 的含量高,附近区域捕鱼活动引起沉积物的营养物质释放是主要原因。浅水区LH01 处表层水体与上覆水的TP、TN含量相差不大,说明这片区域水体可能经常有人类活动干扰,这也可以通过该样点底栖动物密度低和多样性单一得到验证,同时说明底栖动物指标与综合健康指数法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考虑到研究区局部区域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频率高、底栖动物物种较单一等因素,是否能结合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来综合评价水质健康,还需要在后期开展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本文以武汉鲁湖为研究区,对水质和水生生物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筛选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综合健康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研究期间,入湖水体引入高含量的N、P等营养物质,同时由于部分区域捕鱼活动剧烈,导致浅水区域和出水口附近水质状况较其他区域差; 浅水区的人类活动使得底栖动物密度降低、多样性单一。
由于局部区域的人类活动干扰强度较大,底栖动物多样性较单一,以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物种来评价研究区水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用基于熵权的综合健康指数法原理简单、计算方便,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比较客观,适用于本研究区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摘要:2014年秋季,对鲁湖的水质和水生生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状况进行了一次考察,结合综合健康指数法分析了湖泊的生态系统健康。结果表明,湖内深水区水体水质状况相对较好,入湖水体、人类活动干扰强度较大的浅水区域水体健康状态较差,表现为水质营养物质严重超标,底栖动物密度较低、多样性单一;出湖水体健康状态也较差,主要是因为附近区域有人类活动的干扰,与上覆水的水质监测结果一致。
综合指数评估法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随机选取2014年12月份苏州市姑苏区的5家普通旅店、招待所客房的监督采样数据作为原始数据, 均按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技术规范》[5]要求规范采样。
1.2 监测指标包括室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空气细菌数、台面照度和茶具细菌总数。 见表1。 所有指标均是按GB/T 18204-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6]监测所得。
注: 清洁大气中CO2浓度和人体肺泡内CO2浓度均为0.03%~0.04%, 因此CO2优限值应定为0.03%或0.04%较为合理;但这样计算量会增加很多, 但对评价结果影响却很小;其他一些逆向指标也有类似情况;因此为简便计算, 建议逆向指标优限值均取0.00
1.3 评价方法
1.3.1 建立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从监测指标中选择评价指标, 并依据GB 9663-1996 《旅店业卫生标准》[7], 建立分级标准 (表1) 。 统一各指标方向性, 使其均为逆向指标。
其中Ci为方向统一后的指标值;Xi为指标实测值;Zi为指标的优限值;注意:当指标实测值超出优限值时, 以优限值计, 超出劣限值时, 以劣限值计;分级标准同理进行方向性统一。
1.3.2计算分指数
式中, Ii为指标分指数;Ijmin为不同等级分指数最小值:I1min=0.0, I2min=0.5, I3min=1.0, I4min=1.5;Sij (1) , Sij (2) 分别表示方向统一后的指标等级分级标准下、上限。
1.3.3计算综合指数
其中P为综合指数;Iav为分指数算术平均值;S为分指数算术标准差;k是常数 (n代表评价指标数) 。
1.4 评价标准参照 《 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方法 》WS/T199 -2001[8]:P≤0.5 为一级 ( 良好) ;P≤1.0 为二级 ( 合格) ;P≤1.5 为三级 (较差) ;P≤2.0 为四级 (很差) 。
2 结果
2.1旅店卫生监测指标和监测结果如表2所示, 五家普通旅店、招待所监测结果中, 一氧化碳结果均为最优状态, 对评价模型无影响, 因此, 选择室温、二氧化碳、空气细菌数、台面照度和茶具细菌总数作为评价指标。
2.2 各旅店卫生质量综合指数及判定分级根据1.3 评价方法中的公式 (1) 、 (2) 、 (3) 、 (4) , 计算各旅店卫生质量综合指数结果, 并根据1.4 评价标准进行分级, 见表2。
以A旅店监测数据为例, 综合指数计算步骤如下:
根据1.4 评价标准, P≤1.5, 由此判定A旅馆等级为三级 (较差) 。 以此类推, 得出其他旅店的综合指数。 见表3。
3 讨论
在对公共场所室内环境常规监测中, 我们关注的是每一个指标的合格率, 无法从整体上判断一个旅店环境质量的好坏, 也无从知晓每个指标对整体环境的影响大小。 综合评价法则可评价室内整体环境质量。 本次研究中的监测指标原始数据显示, 一氧化碳的质量均处于最优, 考虑到对评价模型无影响, 仅将其余5 个指标选为评价指标, 可见综合指数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灵活性。 此外, 质量指数的数值越大, 反映综合污染越严重。 本次评价结果显示, 五家旅店中A旅店的环境卫生质量较差, 等级为三级, D旅店等级为一级, 其余三家等级均为二级 (合格) 。 由表3 可以看出室温和二氧化碳分指数所占权重较大, A和C两家旅店温度分指数均超标, 究其原因是因为普通旅店经营者为降低成本, 不愿一直开着空调去维持恒温环境, 从而使得室温无法达标[9]。由此可见, 综合指数评价法能更为直观的评价室内环境卫生质量, 根据分指数可以更直观的看出每项评价指标在综合指数中所占权重的大小, 从而使得经营者可以有针对性的去改善存在的问题。 本次评价中, 默认所有的指标权重是相等的, 在以后的评价模型建立中, 评价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分级界限值等都是值得重点考虑的因素。 同时根据公共场所类别、对健康的影响程度等因素进一步完善评价模型, 确保综合指数评价模式稳定性。 在此基础上, 将综合指数评价法应用在其他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质量评价中, 为我区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摘要:目的 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辖区部分旅店环境卫生质量, 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2月份姑苏区5家旅店客房监测数据, 从中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 应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算得相应的综合指数。结果 选择空气质量中的温度、二氧化碳 (CO2) 、台面照度、空气细菌数、茶具细菌总数作为评价指标, 计算各旅店卫生质量综合指数, 五家旅店中A旅店综合指数为1.010, 等级为较差, D旅店等级为良好, 其余三家等级均为合格。结论 综合指数法是一种客观有效的评价模式, 通过计算出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综合指数, 从而能够全面了解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 促进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综合指数法,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评价
参考文献
[1]李霞英, 李玉, 黄莉莉, 等.公共场所卫生指数综合评价法推荐模式和修改模式的对比及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4, 21 (7) :788-790.
[2]张进, 陈耀明, 骆文静, 等.室内空气质量卫生综合评价最佳模式的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 2005, 32 (8) :887-889.
[3]任礼, 李健.应用RSR法综合评价餐馆环境卫生质量[J].实用预防医学, 2015, 22 (4) :483-485.
[4]杨恩民, 张燕萍, 李岩.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1, 18 (6) :357-35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 177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18204.1-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
[7]国家技术监督局.GB9663-1996旅店业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方法[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综合指数评估法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某地区4家旅店客房监测数据作为研究标本, 采样时主要依照GB/T 18204-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操作[4]。
1.2 方法:
依据实际选择相应的监测指标作为评价指标, 以G B9663-1996《旅店业卫生标准》为基础, 建立相应的分级标准, 并对各指标方向性进行统一, 确保各指标为逆向指标[5]。旅店分级标准如下:优限值:冬季室温为21℃、一氧化碳为0 mg/m3、二氧化碳为0%、空气细菌数为0个/皿、台面照度为135 lx、茶具细菌总数为0CFU/m2。劣限值:冬季室温为7℃、一氧化碳为18 mg/m3、二氧化碳为0.15%、空气细菌数为180个/皿、台面照度为45 lx、茶具细菌总数为25 CFU/m2。一级良好:冬季室温≥18℃、一氧化碳≤4 mg/m3、二氧化碳≤0.05%、空气细菌数≤8个/皿、台面照度≥110 lx、茶具细菌总数≤2 CFU/m2。二级良好:冬季室温≥15℃、一氧化碳≤8 mg/m3、二氧化碳≤0.09%、空气细菌数≤28个/皿、台面照度≥90 lx、茶具细菌总数≤4 CFU/m2。三级较差:冬季室温≥11℃、一氧化碳≤1 4 mg/m3、二氧化碳≤0.12%、空气细菌数≤90个/皿、台面照度≥74 lx、茶具细菌总数≤8 CFU/m2。四级很差:冬季室温<11℃、一氧化碳>14 mg/m3、二氧化碳>0.13%、空气细菌数>90个/皿、台面照度<74 lx、茶具细菌总数>8 CFU/m2。
统一后指标值计算方式:Ci=丨Xi-Zi丨℃i指的是统一后的指标值;Xi指的是指标实测值;Zi指的是指标优限值;实际计算时, 若指标实测值比优限值高, 则依据优限值进行计算;若比劣限值高, 则以劣限值为依据进行计算。
综合指数计算方式:。P指的是综合指数;lav指的是分指数算术平均值;s指的是分指数算术标准差;k为常数。其中, n指的是评价指标数。
1.3 评价指标:
将二氧化碳、室温、空气细菌数、茶具细菌总数、台面照度纳入评价指标;以《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方法》WS/T199-2001为评价标准[6]。若P≤0.5, 则为一级良好;若P≤1.0, 则为二级合格;若P≤1.5, 则为三级较差;若P≤2.0, 则为四级很差。
2 结果
2.1 旅店卫生监测指标:
在4家旅店监测结果中, 一氧化碳均为0 mg/m3, 表现为最优值, 对评价模型不会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在对评价指标进行选择时, 可将二氧化碳、室温、空气细菌数、茶具细菌总数、台面照度纳入评价指标。
2.2 旅店卫生监测值分析。
A旅店:冬季室温为10.5℃、一氧化碳为0 mg/m3、二氧化碳为0.0566%、空气细菌数为15个/皿、台面照度为216 lx、茶具细菌总数为0 CFU/m2。B旅店:冬季室温为16.1℃、一氧化碳为0 mg/m3、二氧化碳为0.0881%、空气细菌数为4个/皿、台面照度为175 lx、茶具细菌总数为0 CFU/m2。C旅店:冬季室温为12.2℃、一氧化碳为0 mg/m3、二氧化碳为0.0896%、空气细菌数为5个/皿、台面照度为211 lx、茶具细菌总数为1CFU/m2。D旅店:冬季室温为21.4℃、一氧化碳为0 mg/m3、二氧化碳为0.0625%、空气细菌数为2个/皿、台面照度为113 lx、茶具细菌总数为0 CFU/m2。
2.3 旅店卫生综合指数分级:
依据相应分级标准, 结合各旅店综合指数检测值, 可将A旅店卫生质量分级为三级;将B旅店卫生质量分级为二级;将C旅店卫生质量分级为二级;将D旅店卫生质量分级为一级。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对综合指数法在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对综合指数检测值进行了分析, 并进行了分级。可知D旅店的卫生质量较为理想, A旅店的卫生质量较差, B和C旅店的卫生质量为合格。由此可见,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进行评价较为客观全面, 能够较好了解公共场所的环境质量。
以往在对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进行评价时, 大都只关注各项单独的指标, 致使整体评价效果并不理想。综合指数法则从整体性出发, 对卫生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能够较好反映出公共场所的污染情况, 所以应用价值较高[7]。
综上所述, 在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评价中应用综合指数法能起到较好作用,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霞英, 李玉, 黄莉莉, 等.公共场所卫生指数综合评价法推荐模式和修改模式的对比及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 2014, 21 (7) :788-790.
[2]任礼, 李健.应用RSR法综合评价餐馆环境卫生质量[J].实用预防医学, 2015, 22 (4) :483-484.
[3]吴怀宇, 范兴忠, 于丹丹, 等.ATP生物荧光法对口腔器械清洗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的评价[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 (1) :34-35.
[4]陈惠清, 林晨曦, 周春莲, 等.环境卫生质量对预防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作用的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 31 (5) :493-494.
[5]赵树立, 孙爱峰.基于功效系数的可信区间法在教学环境卫生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23 (11) :6850-6851.
[6]李霞英, 李玉, 郭艳, 等.2010-2012年中山市旅店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 2014, 14 (10) :1347-1350.
【综合指数评估法】推荐阅读:
综合营养指数法06-01
综合指数评价法06-14
环境综合指数11-27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06
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12-18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方法探讨11-09
综合评估法09-23
区间综合评估法06-18
指数评价法08-25
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