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集成法(精选8篇)
综合集成法 篇1
1 概述
随着系统工程学的发展, 人们发现在科研系统工程中, 系统评价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分析是不够的。目前, 业界还没有一套完善地反映开放式IVR系统整体效能的指标体系, 其效能指标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本文将从定性-定量-定时-定位四个角度, 创新地运用“四定分析综合集成法”[1]来对IVR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2 开放式IV R系统模型建立
2.1 开放式IVR系统
IVR (交互式语音响应) 是呼叫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用于为用户电话来访提供语音提示, 引导用户选择服务内容和输入电话事务所需的数据, 并接受用户在电话拨号键盘输入的信息, 实现对计算机数据库等信息资料的交互式访问。IVR可以取代或减少话务员的操作, 达到提高效率、节约人力、实现24小时服务的目的。同时也可方便用户, 减少用户等候时间, 降低电话转接次数。开放式IVR系统, 即处于网络中的IVR系统。
2.2 电信级IVR系统模型
IVR系统即呼叫中心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电话集成 (CTI) 技术发展起来的, CTI技术是电话交换 (程控交换) 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机融合, 因此, 呼叫中心技术拥有以下特点:以程控交换技术为基础开发, 由局用程控交换机发展而来, 具有技术成熟、功能强大、性能稳定的优点, 其缺点是投资较大, 适合于中大型呼叫中心、特别是运营企业的呼叫中心建设。电信运营商的IVR系统, 采用如图1所示的系统模型。
交换接入层 (ACD) 完成PSTN交换网络的接入、智能排队及业务支撑层提交的业务控制任务, 所提供的平台要具备组网能力。
业务支撑层 (CTI) 是交换与具体业务之间的支撑系统, 它针对具体业务对话务的需求, 通过解释转化为任务, 向交换接人层提交, 在业务实现层的配合下, 完成丰富多变的话务功能。
业务实现层 (SCE) 通过API接口按照具体应用的话务需求向下层提出需求, 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具体的应用, 它是系统计算机网络侧的应用。
2.3 开放式IVR系统模型
当IVR系统处于网络中与其他计算机系统互连时, 它便属于开放式IVR系统。而IVR系统模型三层架构中每一层均可处于开放式环境, 因此, 开放式IVR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
3 开放式IV R系统级评估范式
3.1“四定分析综合集成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作为科研系统工程的传统方法, 得到了中外学者们的普遍重视, 钱学森院士进而倡导研究复杂开放巨系统应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然而, 正确的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是否处于同一时空框架内, 否则即使是相同的质-量关系也会因时空的变换而转换, 相等的量与不同的时间、空间相结合也会产生完全相异的质。因此, 当科研系统工程面对的是具有强烈时空特性的复杂问题时, 就不能仅从质与量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而应将其纳入质-量-时-空的四维思考范式, 采用定性-定量-定时-定位相结合的“四定分析综合集成法” (见图3) 来全方位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3.2 开放式IVR系统级评估范式
在四定分析综合集成法的思考范式中, 复杂问题的系统分析首先应建立在准确的时-空分析基础之上;因此, “四定分析”的“综合集成”有一定的内在层次 (见图3和图4) , 定时-定位的时空分析是进一步开展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 它的作用在于划定问题的时空边界, 是分析复杂问题的基本条件。其次, 系统分析中的定性、定量、定时、定位分析诸要素间又存在着紧密联系, 任一要素都不可完全独立于其它要素之外。定性分析, 只有在与定量、定时、定位分析相结合后才会形成全面的、准确的质的认识。失去了时空条件与质的认定, 单纯量的测定也失去了意义, 而没有质-量分析的定时-定位分析又会失去分析的目标。因此, “四定分析”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内在层次性强调定时-定位分析的基础性, 各要素的不可分割性则揭示出面对复杂系统时应运用“四定分析综合集成法”四维结构的整体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IVR系统评价运用以上“四定分析综合集成法”中的四个维度:定性、定量、定时和定位逐一展开。
4 开放式IV R要素级评估方法簇
4.1“四定分析综合集成法”用于开放式IVR系统评价
可以分别从定性、定量、定时和定位四个维度开展, 定性包括:响应能力、承载能力、可靠性和可用性。定量包括: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系统恢复时间、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定时包括:设计阶段、工程阶段和运维阶段。定位包括:接入层、接口控制层和应用层。
4.2 开放式IVR系统性能评估模型建立
按照上述评价方法, 结合“德尔菲”法, 我们给出了各个阶段的指标权重配比模型, 具体结果如表1、表2。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IVR系统进行效能分析, 提出了一个IVR系统那个效能综合指标体系, 根据“四定分析综合集成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划分。对于各种指标, 其获取方法可以有所不同, 如仿真方法、数学分析方法、测量方法等。效能指标综合评估也有许多方法可采用, 限于篇幅, 这些问题留待今后讨论。
参考文献
[1]刘劲杨, 刘波, 刘德权.科研系统工程的“四维结构”与“四定分析”[J].自然辨证法研究, 2002, 5.
[2]褚永胜, 占亿民, 胡宁.广电网络客服呼叫中心系统设计与建设[J].有线电视技术, 2007, 2.
论企业综合能力的系统集成 篇2
[关键词] 企业综合能力 企业系统 集成
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商务活动及市场信息传递等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市场信息的快速传递,加剧了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力,怎样提高企业自身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我国目前企业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综合能力的系统集成既是企业所要寻找的最终出路。
一、企业综合能力的系统集成
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踏实的基础管理、良好的财务管理、系统的成本控制、全面的质量管理、完善的仓储物流管理、优秀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和先进的信息化内部管理系统等共同组成一个提升企业综合能力的管理平台。企业的综合能力不再是以前我们所理解的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的简单表现,而是更深层次的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水平的较高体现。是通过财务、质量、成本等方面的管理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等。从而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种系统的企业管理方式。
二、七个企业综合能力的表现方面
1.踏实的基础管理
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保证制度的执行。一个企业是有多个社会个体构成,其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及处事原则。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首先就要使个体在企业中有一个规范性的“框”。通过制度这个“框”,来规范个体的行动。制度执行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内部工作效率的整体提高,同时基础管理工作与制度执行还具有一定的双向作用。
2.良好的财务管理
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有助于企业资金和成本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在日常的管理中财务管理常常会触碰倒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每一个部门都会通过资金的使用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每一个部门也都要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资金等方面接受财务部门的指导,受到财务制度的约束,以此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财务管理还是企业快速问题反应部门,企业的经营、生产等信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可以快速的反应到企业决策者的面前,及时为决策者提供翔实、及时地企业信息。以此来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
3.系统的成本控制
高利润不是来自产品的高附加值,而是通过成本控制来提高产品的单项利润,从而提高企业年利润的。成本控制不单单是对产品原材料的采购价格的控制、生产中消耗的控制,还包括管理人员成本的控制及厂房设备等折旧的控制。成本控制不是几个人、一段时间就可以进行的,而是一项企业全员参与的、长期的,需要企业所有人员共同坚持的一项长期工作。通过生产成本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控制、销售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共同来完成的。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使企业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4.全面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别在于,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指导人、机器、信息的协调活动。
全面的质量管理就是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通过“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适检验出来的”这一宗旨来控制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个方面的控制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5.完善的仓储物流管理
仓储物流,琐碎繁杂,极易出错。完善的仓储物流管理是保证企业“产品流”通畅的基本保证。是企业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直接反应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符合现代物流管理要求的产成品物流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对仓储、运输系统纵向规划,并与整个营销体系的横向贯通。做好仓储物流管理,有助于企业产品的流通及产品生产等多个方面的工作进度。同时物流仓储也是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仓储物流可以说是企业成本支出中一个比较大的方面,良好的物流管理是保证企业仓储与运输最佳配比的基础。
6.优秀人才的培养及引进
新时期时人才的竞争,是企业实力及市场反应速度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所有活动最基本的单元、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据调查,经过培训的职工同未经培训的职工相比,完成产量高出10.8%,产品合格率高出6%,工具损耗率低40%,创造净产值高90%。由此可见人才的培养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成本控制起到了总要得作用。这仅仅是一个最为直观的简单例子。21世纪都讲市场竞争、产品竞争、科技竞争,实际上它的背后核心是人才竞争。要引进,但是不可以全部引进,要从企业内部通过培训给与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员工一个可以提高工作积极性的机会,因为这些人同样是人才,因为一个了解基础生产过程管理人员才能做到真正的良好管理。
7.先进的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内部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速度及效率。同时对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也有一定的提高。随着企业管理幅度与深度的不断加深,以及企业流程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已经与流程管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往的手工流程逐渐被自动化设备、信息系统所取代,传统的通过组织会议、定期报告了解业务流程运作情况及管理控制情况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大量的业务流程被自动化运转的机器设备、信息系统所执行,不再像过去那样一个资深的业务人员就能够很好的描述企业实际运作的各个流程。另外,建立一个沟通企业上下内外联系的全方位、多层次、实用有效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建立企业内部网站,提供各种信息发布;实现了生产报表等网上传送,可供查询检索;开通内部电子邮件系统,提供了快捷的通讯方式。这样就可以使企业内部部门间通过内部网站彼此进行交流与联系,有关领导可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为生产经营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三、各方面能力的系统集成
上述各个方面通过相互作用,才能实现企业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单方面的提高并不能大幅度的提高企业效益。在各个方面的集成过程中,各方面是相互作用的一个作用整体,通过全面的控制来将各个方面系统的集成在一个共同的、系统的、由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为信息流载体的、财务部门为信息终结点、全面质量控制得生产为价值创造过程的、物流仓储为产品流通线的相互制约的有机结合体。通过生产经营管理现代化、业务流程规范化、办公过程自动化等方法来实现工作过程效率的提高。例如:建立用户信息库,实现从开票发货、货款回笼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管理,并据此及时分析市场需求,进而加强销售管理,提高服务水平。采购、库存、存货核算的计算机管理,实现了按生产计划和产品物料清单,制定采购计划并组织供應的管理目标,不仅降低了库存,减少了资金占用,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
四、结论
种种方面都想我们展示了企业综合能力的系统集成是通过但方面效率的提高,加上多方面的相互制约作用,通过完成的一项系统的、长期的、需要企业关注的工程。其可以使企业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可以立足于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中。
参考文献:
[1]刘丽:企业综合实力单项分析.中国管理者联盟.2005,1
[2]张寒:企业管理基础.西南教育出版社.2006,5
[3]赵信:企业财务管理务实.财经周刊.2006,8
[4]胡国栋:生产企业质量控制系列丛书—生产管理部长工作手册.中国科技之光,2005,4
[5]王利东:企业内网的建设及其作用.计算机科技.2006,7
[6]赵英:企业管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中国财经指南.2005,4
综合集成法 篇3
关键词:综合集成赋权,和谐社会,层次分析,变异系数分析
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有必要对和谐社会建设程度进行统计评价,进行有效监测,让全国人民了解和谐社会的实施进程,给人以定量的切身感受。众所周知,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其的统计评价必然是属于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分析,而指标之间的权重大小关系成为综合评价的首要问题,因此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会直接影响指标体系的使用效果以及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目前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较多,基本上可归结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主观赋权法,凭借专家的个人经验与知识积累人为的确定指标权重,如主观经验法、德尔菲法、专家会议法、层次分析法等,该方法能够综合考察各方面的因素,给出较为全面的权重系数,但是主观性强,专家遴选更具随意性,成本较高,所需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第二类是客观赋权法,即根据指标数值变异程度所提供的信息来计算相应的指标权重,如熵值法、变异系数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克服专家的主观性,比较节省成本和时间,而且计算也比较简单易行,但是对指标数值的依赖性太大,权重会随着指标数值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最后一类是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而得到的综合集成赋权法,使所确定的权重同时体现主客观两方面的信息,相结合的模型主要包括加法集成模型和乘法集成模型两种。我国对综合集成赋权法的应用起步相对比较晚,仍有较大的改进完善空间。
国内学者关于综合集成赋权法也有些代表性研究:如王惠子、赵敏(2014)基于综合集成赋权法进行了水务公司的财务综合评价分析;徐文远等人(2013)利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哈尔滨市公交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丁敬达等(2010)利用综合集成赋权法优化了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并评价;王彦彭(2012)构建了我国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
1 综合集成赋权法原理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匹斯堡大学教授萨泰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主观赋权法之一,由此能得到主观权重pi(i=1,2,…,n),并且,0≤pi≤1,∑pi=1。变异系数分析法是根据各项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来赋权,如某项指标的各个数值差异越大,意味着该指标发展越不稳定,从而对于实现预期目标的把握性越差,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就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因而赋予较大权重;反之,若某个指标差异很小,意味着该指标发展得较为稳定,实现预期目标的把握较大,给予的关注就可以少一些,因而所赋权重就小。这里的差异包括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内容,也即根据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都可以确定权重。由此能得到客观权重qi(i=1,2,…,n),并且0≤qi≤1,∑qi=1。将主客观权重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赋权模型有两种:
一是加法集成模型,即
wi=k1pi+k2qi(i=1,2,…,n)
式中k1,k2(k1,k2>0,且k1+k2=1)为合成系数,用来衡量主客观权重的相对重要程度,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或者按照决策者的主观偏好确定。
二是乘法集成模型,即
式中仅是主客观权重相乘,省去判断合成系数的过程,操作简便易行。
2 实例应用
将实现和谐社会设为总目标A,下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公平、社会安全、社会活力与生态和谐6个维度,分别记为B1,B2,…,B6,其中,经济发展维度下选取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项指标;社会进步维度下选取平均预期寿命、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城镇化率与恩格尔系数4项指标;社会公平维度下选取城乡居民收入比、男女性别比、基尼系数、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与公民自身民主权力满意度5项指标;社会安全维度下包含城镇登记失业率和每10万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社会活力维度下选取万人专利数、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和R&D经费占GDP比重3项指标;生态和谐维度下选取万元GDP综合能耗、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例、森林覆盖率、城镇人均绿地面积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项指标,共包含21项具体指标,分别记为C1,C2,…,C21全面反映和谐社会状况。
2.1 指标主观赋权的层次分析法计算
聘请三位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资深专家,请专家给出各维度间,各指标对于本维度的相对重要程度,经专家讨论,得出趋于一致的排序关系,在此基础上构造判断矩阵;然后用方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见表1~7。
最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次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比例CR=CI/RI,其中,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全维度只包括2项指标,不必做一致性检验,其他判断矩阵的CR值分别:B2-C为0.0116,B3-C为0.0152,B5-C为0.0088,B6-C为0.0152,均小于0.1,所以,各判断矩阵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可以认为该权重系数在统计上有效。由此得到层次分析法下各项指标的主观权重系数pi,见表8。
2.2 指标客观赋权的变异系数法计算
变异系数法需要利用指标数值的特征,为了全方位解释该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本文收集到我国2006~2013年纵向,以及2013年全国31个省市横向的上述21项指标数值,但因原始数据庞大,又篇幅限制,在这里省略,重点关注计算应用过程。根据公式vari=首先计算时间序列数据的权重wti,然后再计算截面数据的权重wsi,最后运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得客观权重qi=(wti+wsi)/2,见表8。
2.3 指标综合集成赋权的计算
本文运用乘法集成模型将主客观权重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权重,见表8,便为综合集成赋权法的最终权重,利用此权重可以进一步对和谐社会建设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3 结语
综合集成赋权法充分考虑了评价者的主观意愿,同时也体现了对数据本身特征的尊重,是对主客观赋权方法不足的改进,通过有效结合使得所确定的权重更为准确,更为接近实际,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权重确定方法,应用范围广泛。
参考文献
[1]李东坡.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4,(6).
[2]王晶.小康社会的统计指标体系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4,(5).
[3]王惠子,赵敏.基于综合集成赋权法进行了水务公司的财务综合评价分析[J].水利经济,2014,32(4).
[4]徐文远,等.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哈尔滨市公交系统进行综合评价[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3,34(2).
综合集成法 篇4
众所周知, 建造地下工程的首要条件是解决地下水、地表水、市政管网漏水和毛细管水的渗入, 使工程不发生渗漏, 发挥其使用功能, 确保工程结构安全。然而, 我国地下工程的渗漏率长期居高不下, 不少地区的渗漏率超过60%。在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中心多年承接的案件中, 有关渗漏工程的案件占到工程质量总案件的25%左右, 其中地下工程渗漏的案件占到了大多数, 可见其严重性。
有的地下工程因发生渗漏引起顶板滴漏, 墙面长期潮湿发霉, 地面严重积水导致无法使用, 甚至会使混凝土内部的钢筋锈蚀影响结构安全。而且治理地下渗漏水问题, 不仅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资, 而且会产生许多建筑垃圾并导致环境污染。
而造成地下工程渗漏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我们通过对大量工程的调查发现, 卷材防水层与混凝土结构表面之间粘贴不紧密, 形成窜水通道是地下工程渗漏水最主要原因之一。为此, 必须认真遵循“因地制宜、按需选材”的原则, 采取集成防水的施工技术, 使防水层与混凝土结构表面粘贴紧密, 形成一个不窜水且具有协同作用的防水系统, 这是防止地下工程发生渗漏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
1 外防内贴法施工技术
当地下工程外墙采用外防内贴法施工防水层时, 宜采用卷材尤其是预铺反粘类卷材做防水层。施工时, 卷材可空铺在潮湿而无明水的混凝土垫层上, 外墙的卷材可花粘固定在永久及临时保护墙上, 对卷材的接缝必须做好粘结密封处理, 使其形成整体的防水层, 然后绑扎钢筋和浇筑防水混凝土, 由于后浇筑的混凝土在振捣的作用下, 可与前期粘贴完成的卷材防水层紧密贴合, 防止底板或外墙与混凝土接触面之间因窜水而导致渗漏。
2 外防外贴 (刷) 法施工技术
当地下工程的外墙采用外防外贴 (刷) 法施工防水层时, 不宜选用卷材。因为卷材尤其是较厚的卷材或采用热熔法施工的卷材, 在外墙的外侧很难做到与混凝土结构表面实现100%的满粘, 因此, 外包的卷材防水层, 只要有一点损伤或接缝处有一处粘结不牢、封闭不严密, 地下水就有可能通过该缺陷透过卷材防水层并窜流到混凝土结构的微裂缝或振捣不够密实的薄弱部位而渗入到室内。
为了防止这种渗漏现象的发生, 底板和保护墙部位宜采用卷材, 外墙和顶板宜采用防水涂料、防水砂浆或防水涂料与卷材复合等组合, 形成全外包不窜水的防水层。
2.1 底板与永久保护墙、临时保护墙卷材防水层的施工
底板与永久、临时保护墙卷材防水层的施工与外防内贴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卷材防水层的收头应粘贴至临时保护墙的上边沿, 并在底板和外墙下部的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成, 强度达到设计的70%左右后, 将临时保护墙拆除, 再把原来与临时保护墙接触的卷材防水层表面清理干净, 然后按设计要求进行外墙上部防水层的施工。
2.2 外墙防水层的施工
施工时应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防水等级要求在干净的混凝土结构表面直接涂刷刚性防水涂料、柔性防水涂料、刚柔复合防水涂料或涂料与卷材复合的防水层。
2.2.1 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施工
该涂料是由A、B组分组成, 其中A组分采用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以橡胶为连续相、沥青为分散相的阴离子型微乳液涂料, 其特点是固体含量较高 (60%以上) , 黏度较低, 适用于喷涂施工;B组分是破乳剂, 由金属盐类的水溶液组成。当A、B两个组分分别通过专用喷涂机的两个喷嘴, 成扇形高速喷出, 在喷嘴外雾化、碰撞、混合喷到基面后, 即可瞬间破乳析水, 凝聚成膜。涂膜实干后, 即可形成与基面粘结牢固、封闭严密、不窜水、无接缝、致密、高弹性、高延伸率的涂膜防水层。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成膜机理如图1所示。
该产品为水乳型涂料, 生产、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均无毒、无味、无污染, 并可在潮湿而无明水的防水混凝土结构外墙的基面上直接进行施工, 一次连续交叉喷涂的涂膜厚度可达到设计要求 (2.0~3.0 mm) , 一台喷涂设备每个工作班可完成1 000~2 000 m2的防水工程, 劳动强度低、工效高, 有利于缩短工期和提高防水工程质量。
2.2.2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施工
单或双组分聚氨酯均属化学反应固化型防水涂料, 施工时要求基面平整和干燥, 且应在涂刷的第1遍涂膜固化后才能涂刷第2遍涂料, 一般须经过涂刷3~4遍涂料, 涂膜厚度才能符合设计要求。该涂膜与基层的粘结密封性能良好, 且耐水、耐腐蚀性能好, 拉伸强度高、延伸率大, 对基层伸缩或开裂变形的适应性强, 适用于地下工程外墙及顶板防水。
2.2.3 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防水涂料的施工
该产品的主剂是由环氧树脂通过添加改性剂, 制成具有低黏度、低亲水性和高渗透性的涂料, 固化剂由混合胺类材料组成。施工时, 应将主剂和固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直接涂刷在干净的混凝土结构外墙及顶板表面, 即可渗透到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或毛细孔隙中, 经交联固化反应形成固结体, 从而起到堵塞渗漏水通道和补强的作用。
2.2.4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施工
该产品是以硅酸盐水泥、石英砂和多种活性化学物质配制而成的粉状材料, 与水调制成浆状涂料, 直接涂刷在经过造毛和湿润处理的混凝土结构外墙及顶板表面, 使其形成厚度不小于1.0 mm、连续、无缝、整体的涂层。该涂层中的活性化学物质以水为载体, 渗透到混凝土内部的裂缝和毛细孔隙中, 促使其中未完全水化的水泥微粒发生水化作用, 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枝蔓状结晶体, 使结构混凝土具有致密、防水、抗渗和补强加固的作用。
2.2.5 高分子益胶泥防水涂层的施工
高分子益胶泥是由硅酸盐水泥、洁净细砂、多种可再分散聚合物粉末与助剂, 经特殊混合工艺加工制成的粉状材料。
(1) 底涂层施工
将高分子益胶泥与水按1∶0.7 (质量比) 的比例配合, 用电动搅拌器搅拌均匀, 形成浆料涂刷在潮湿而无明水的混凝土外墙基面上, 涂刷应均匀。
(2) 中涂层施工
将高分子益胶泥与水按1∶0.4的比例配合, 用电动搅拌器搅拌均匀, 形成糊状, 用刮板在已硬化且不粘手的底涂层表面涂刮, 涂层厚度宜为1.0~1.5 mm。
(3) 面涂层施工
材料配制及施工方法与中涂层相同。但涂刮的方向与中涂层涂刮方向相垂直。
高分子益胶泥防水涂层的总厚度以不小于3 mm为宜;在最后一遍涂层硬化至指触不粘时, 用喷雾状水保湿养护3~4 d。
2.2.6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聚乙烯丙纶卷材复合防水层的施工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是以橡胶、沥青和多种助剂经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黏弹性胶状体, 在混凝土结构外墙及顶板表面采用刮涂或喷涂施工, 然后直接粘贴聚乙烯丙纶卷材, 卷材的搭接宽度为100 mm。再用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进行粘结密封处理, 使其与结构混凝土表面粘贴紧密, 封闭严实, 形成涂料与卷材复合的防水构造。
2.2.7 纤维聚合物水泥或掺防水剂水泥砂浆的施工
先将聚合物乳液、消泡剂、稳定剂和水或专用防水剂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液料, 并将硅酸盐水泥、中砂和长度4~8 mm的合成纤维按比例干拌均匀制成干料, 然后再将干料与液料按比例混合, 采用机械搅拌均匀, 即可铺抹在采用界面剂处理过的混凝土结构外墙的表面。每次铺抹的厚度宜为6~8 mm, 一般宜铺抹两次, 总厚度为14 mm左右。铺抹时, 应抹平、压实, 使其形成与结构混凝土粘结牢固的整体防水层。
2.3 外墙涂膜、砂浆或复合防水层与卷材防水层接缝的施工
1) 当外墙的涂料防水层与卷材防水层相容时, 如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或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可直接涂刷或喷涂在已铺设完成的表面经过处理干净的高聚物改性沥青类卷材防水层上, 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 mm, 且在搭接缝部位应夹铺一层宽度不小于200 mm、质量不小于100 g/m2的长纤聚酯无纺布进行增强处理, 使涂膜防水层与卷材防水层相互连接形成能与结构混凝土基面粘结牢固、封闭严密、不窜水的整体防水系统。搭接缝处理, 见图2。
2) 当外墙的涂料、砂浆或复合防水层与卷材防水层不相容时, 如聚氨酯、高渗透改性环氧、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层、高分子益胶泥防水涂层或水泥砂浆防水层等, 施工时只能涂刷或铺抹至卷材防水层的边沿, 待其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并完全固化后, 应在距卷材防水层的端部100 mm处, 沿水平方向弹出基准线, 并沿基准线涂刷与外墙防水层及卷材防水层均具相容性的专用配套丁基橡胶类基层处理剂, 涂刷宽度不应小于200 mm, 待基层处理剂基本干燥后, 应及时粘贴200 mm宽、1.5 mm厚且以聚酯无纺布覆面的自粘型丁基橡胶密封胶带。施工时, 应边撕去胶带底面的隔离纸, 边粘贴在卷材防水层与外墙防水层的交接处, 并使胶带的中心线与防水层的交接缝相重合。粘贴的胶带应平整顺直, 不得扭曲。粘贴后应及时用手持压辊滚压粘牢, 封闭严密, 使外墙涂料防水层或砂浆防水层与卷材防水层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防水系统。具体搭接缝处理, 见图3。
1—临时保护墙;2—永久保护墙;3—细石混凝土保护层;4—卷材防水层;5—水泥砂浆找平层;6—混凝土垫层;7—卷材加强层;8—结构墙体;9—防水加强层;10—涂膜防水层;11—涂膜保护层
3 细部构造的处理
对地下工程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等细部构造, 应根据工程的实际, 分别采用钢边橡胶止水带、密封胶、遇水膨胀止水胶、预埋注浆管和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进行多道设防和复合增强的。
1—结构墙体;2—涂膜或砂浆防水层;3—涂膜防水增强层;4—无纺布覆面自粘型丁基橡胶密封胶带;5—聚乙烯泡沫软保护层;6—卷材防水层;7—结构底板
4 结论
在地下工程中, 认真遵循“因地制宜, 按需选材”的原则, 在底板垫层采用空铺卷材, 在永久保护墙采用花粘固定卷材, 卷材的接缝经粘结密封处理后, 直接浇筑防水混凝土;对于外墙则在防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在其迎水面直接涂刷防水涂料、铺抹防水砂浆或施工涂料与卷材复合防水层;对卷材防水层与涂料、砂浆或复合防水层的接缝处, 则应根据两种材料相容与否, 分别采用直接搭接或覆盖与两者均具相容性的自粘型丁基橡胶胶带进行粘结密封处理的集成施工技术, 可有效控制地下工程的防水质量。该集成防水技术经北京长安俱乐部、天伦王朝饭店和首都博物馆等多项大型地下工程施工应用, 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水效果, 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地下工程中, 卷材防水层与结构混凝土之间粘贴不紧密容易形成窜水通道, 是引起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地下工程外防外贴法施工中, 采取集成防水的施工技术, 使防水层与混凝土结构表面粘贴紧密, 形成一个不窜水且具有协同作用的防水系统, 这是防止地下工程发生渗漏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
关键词:地下工程,外防外贴法,集成防水,复合防水,涂膜防水层,卷材防水层,砂浆防水层
参考文献
[1]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GB 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2]叶林标.浅谈我国建 (构) 筑物“短命”与防水保温的关系[J].中国建筑防水, 2007 (5) :38-40.
[3]叶林标.首都博物馆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防水, 2006 (2) :23-25.
于晓彤:“综合集成医学”践行者 篇5
你被严重的脊椎间盘突出折磨了很久,但医生既没有给你开药,也没有进行手术,更没有为你植入钢板等异物,而是提供了一种特别的医疗方式——用发散式冲击波,以轻微的介入方式来清除突出的髓核和进行纤维环以及神经根的修复,以有效解决患者的病痛和活动受限问题。
这听起来有点悬。但于晓彤带领他的团队做到了。不仅如此,依托洽圩(北京)综合医学研究院,他还希望能将他的医学理念和治疗体系得以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
作为洽圩(北京)综合医学研究院院长,于晓彤在精密医疗器械及慢性疼痛治疗等领域颇有研究,尤其是在用中医理论“指导”冲击波治疗方面。也因此,于晓彤获得了各界的认可,拥有诸如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客座副教授,德国法兰克福运动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冲击波大会组织委员,全国慢性疼痛诊疗中心放射式冲击波疗法(RSWT)研究中心主任等众多社会头衔。
据2013年7月10日《科技日报》报道,得益于运用冲击波来调节脑瘫患儿肌张力方面取得的临床成就,于晓彤获得了世界冲击波协会授予的2012—2013年度“科学杰出贡献奖”。
报道称,该奖项被誉为放射式冲击波届的“奥斯卡”奖,于晓彤的获奖,是国外同行对他“以中医理论指导洋仪器治疗慢性疼痛理念”的认可,也是对他突破洋仪器固有治疗范围,并提升治疗效果所作努力的一个肯定。
现在,于晓彤最大的希望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放射式冲击波,将患者与其所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诊治整体,辩证施术,治疗慢性疼痛。
令于晓彤欣慰的是,目前研究院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商业模式,并且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洽圩(北京)综合医学研究院公开资料显示,研究院成立至今,通过采用综合集成疗法,已对648个案例62病症,进行了3420次的前瞻性的研治,在脊柱病痛、颈源性头痛、耳聋、脑瘫后遗症、颈肩综合病痛、腰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退行性骨关节病变、习惯性便秘、痛经、原发性高血压、癌症诊疗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已为医界及科技界同行所认同。
灵感何来?
怎么会想到用中医理论结合西方的精密仪器,来缓解并最终找到从根本上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呢?
于晓彤指出,这和他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大学时所学习的专业就是精密医疗器诫,后又从事医疗设备的销售业务,并经常参加国外的各种专业会展和活动,由此发现了发散式冲击波设备。
于晓彤说,最初这种发散式冲击波设备主要是用于解决运动损伤、颈肩腰腿疼痛和一些末端病,比如,手术后伤口不愈合、糖尿病足等。为了弄明白它究竟是如何治疗疾痛的,他特意在德国法兰克福运动医学研究所,这个国际上治疗慢性疼痛最有名的研究所,进修学习运动医学,而且还拜崔健君教授为师学习西医。
在那里,于晓彤发现,通过联合式冲击波系统,医生可以同时使用放射式和聚焦式冲击波治疗多种疾病,不仅可以治疗机体末端性病痛,而且还可以治疗不同深度的疼痛。德国奥运代表队曾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首次使用冲击波系统治疗运动损伤,1998年法国世界杯上也有3个队伍的队员得到冲击波的治疗。
据《科技日报》报道,通过在国外一段时间的学习进修,于晓彤觉得冲击波疗法不错,有可能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主要的治疗手段。于是,在2004年他将放射式冲击波引入国内,并于2007年将放射式冲击波疗法应用于慢性疼痛的诊疗。
于晓彤说,医院的临床治疗中遇见了很多骨科手术治疗颈腰间盘突出和关节置换手术后遗症的患者。这些患者备受疼痛和活动受限的困扰,生活质量无法保障。患者们以为已经做了手术,冲击波治疗仅仅可以缓解症状。但通过研究和临床实践,他发现不用手术和关节置换,使用冲击波治疗完全可以解决各期股骨头坏死、胯关节、膝关节的病痛和活动受限问题,而不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
于晓彤表示,通过控制冲击波的能量、频率、治疗部位等来寻找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大部分病人的疼痛在他那得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理论依据
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有很多的患者的病痛是由于疾病导致的,而不是运动损伤和骨与关节问题导致的。于晓彤认为,主流西医的方法是使用药物或者手术的方式来阻断神经传导,使患者无法感知疼痛,而不是找到疼痛的病因进行根除。
“这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于晓彤说,在临床活动中,他亲眼见到西医的药物和手术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了种种伤害。不仅如此,对许多病症,特别是疑难杂症的认识方面,西医也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如果把西方的科学同中医所总结的理论以及临床实践结合起来,那将是不得了的。”于晓彤强调,钱学森的这一句话深深的感染了他。于是,他开始将目光转向对中医理论的学习,通过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传统中医理论的学习,同时结合系统的科学理论,于晓彤开始初步形成一套自己的理念。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客座副教授,德国法兰克福运动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冲击波大会组织委员,全国慢性疼痛诊疗中心放射式冲击波疗法(RSWT)研究中心主任
2014年3月刊的《前沿科学》发表了于晓彤题为《综合集成医学和非对抗性疗法》的署名文章。在该文中,于晓彤认为从人体组织和器官到细胞,再到DNA、蛋白、酶等分子量级,西医将生命还原到了基本的组成元素,对人体认识和揭示生命的秘密等方面贡献巨大。在对疾病的研究中,通过对病人的病理解剖分析,西医发现了细菌、病毒和癌细胞,并由此断定疾病的原因是这些细菌、病毒和癌细胞。因此,西医认为只要找到办法根除这些有害的东西了,疾病自然会痊愈。
“如果认为细菌和病毒是孤立存在,疾病的发生是偶然性事件的话,就必然导致采取对抗性的治疗方法。即为了清除细菌、病毒、癌细胞而采取药物毒杀、射线破坏和手术切除等对抗性手段,其最终结果给人的整体造成了损伤。”于晓彤分析。
他举例说,癌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是对抗性治疗的典型表现。手术不单纯切割的是癌肿瘤,同时也是脏腑。人的脏腑被切除后严重地破坏了人的系统的整体性,导致术后恢复困难,人的健康水平下降生活质量无法保证,加之放化疗的使用,使患者遭受生理和心理上的严重摧残。
“这不仅导致在临床治疗中出现所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且会导致治脚病的副作用影响了肝,治头病的副作用影响到肺。”于晓彤说,在不断细化的研究中,人作为一个整体被彻底破片化了,人的生命被一大堆指标所代替。医生与患者之间被许多设备、许多指标和许多药物公式所阻隔。
在当代历史中是否有非对抗性治疗的成功案例吗?答案是肯定的。
于晓彤认为,天花疫苗的研发和接种就是人类历史上采用非对抗性方法第一次成功地消除了一种急性致命性病毒的困扰,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证明非对抗性治疗是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疾病的困扰的。
“传统中医把人视为一个整体,按照《黄帝内经》的理论,整个人体的各个部分按照性质被定义为阴和阳。阴阳平衡,人就健康。”于晓彤指出,在治疗方面,传统中医主张采取非对抗性的手段来调节,目的是实现阴阳平衡。整体论和因势利导的因人施治从而实现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是传统医学的精髓!
简单的讲,综合集成医学就是采用非对抗性疗法,激发人体自然潜能,改善痛患自身的内在环境,调节人体功能态,使病痛得以自我消除,全面提高人体的功能态。
因此,在于晓彤看来,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器官是在一个相互关联的、不可分割的系统内运行。搞医学研究必须把人作为一个及其复杂的巨系统来看待。各种医学检查和诊断指标必须全面和系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必须将各种检查和各项指标为患者服务,全面考虑患者的情况,系统地制订治疗方案。
于晓彤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是由于身体内的环境发生了某些不良的变化所导致的。当我们有办法改善了体内的环境,人体自身就可以将这些疾病治愈。
这就是他在各种场合都会提到的“综合集成医学”的理论基础。
“简单的讲,综合集成医学就是采用非对抗性疗法,激发人体自然潜能,改善痛患自身的内在环境,调节人体功能态,使病痛得以自我消除,全面提高人体的功能态。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高科技为手段,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人机结合,以人为本。”于晓彤强调。
潜力巨大
虽然综合集成医学及其临床应用才刚刚起步,但于晓彤的目标是“尽快的将它发展起来,惠及于民,服务社会”。
一个新兴行业,刚开拓进去,困难还是蛮多的。”于晓彤说,但令他倍感欣慰和得意的是,综合集成医学的理念,以及用放射性冲击波的非对抗性物理疗法,已获得了众多认可,并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商业模式。
2014年12月24日,网易新闻报道称,在洽圩(北京)综合医学研究院成立一周年茶话会上,中共中央管理局原副局长、原毛泽东警卫处处长曲琪玉表示,通过洽圩(北京)综合医学研究院的综合集成医学非对抗性物理疗法的有效治疗后,仅仅两周的时间,困扰他多年的便秘、老年性失聪等疾病便得到了有效治疗。在他的推动下,目前已有上百名年过古稀的老干部享受到了该项服务,解除了困扰他们多年的颈、肩、腰、腿的疼痛问题,以及老年性耳聋、便秘、顽固性湿疹等问题,大大的提高了这些老同志们的生活质量。
洽圩(北京)综合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黄旭说,目前来研究院就诊的患者除了老干部,更多的是企业的中高管。而后者也被视为研究院未来的主要客户。之所以这么定位,是因为对企业家来说,事业做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更多的关注到健康问题。对企业来说,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将员工的健康看做是一项新的企业理念。目前企业高管团队中很多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状态,但由于工作繁忙,不到病倒,是不愿意花费时间在看病就医上的。
“这对我 们来说 , 就是最好 的机会。”黄旭说,我们既可以充当这群人的健康顾问和健康管家,为可为他们提供专业、安全,保密的健康解决方案和服务。
黄旭认为,对于一个定位高端的服务机构来讲,要实现合规、可持续的发展壮大,首先要建立服务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和储备。
虽然,医师培训工作在医学界一直比较难做,但在洽圩(北京)综合医学研究院,这并不难突破。黄旭说,究其原因,都要归结研究院首创的“在综合集成医学架构内创建的创新的综合集成疗法”——以非对抗的、纯绿色的、物理治疗手法辩证施治。只要受培训医师能熟练掌握并知晓人体各种学位和经脉的位置和作用,通过观摩和勤奋的练习,可很快掌握某个具体部位病痛的治疗方法。最重要的是,由于非对抗性的综合集成疗法,不会涉及任何手术环节和操作,不会对患者带来风险。
黄旭指出,目前研究院已经在上海和北京建立了综合治疗和形象展示中心,服务的重点是环渤海地区及长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区域。由于这里的各种资源相对积聚度高,是研究院率先重点布局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忽视其他区域市场。
浅析办公综合信息系统集成 篇6
办公综合信息系统的集成应基于计算机与通讯理论与办公实践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在系统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的基础上满足各个终端的使用需求, 同时满足管理方便、简洁的要求, 确保办公综合信息系统能够真正实现为客户的服务。
从办公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上具体看, 包括了两个方面, 一是适当的环境, 即能够为使用终端与管理、维护端正常使用的物理环境, 同时能够适用于网络安全使用。二是配置公共资源的服务体系。对综合信息系统中的使用、管理、维护等环节进行有效的规划、研发、使用、维护, 实现客户端、信息资源、权限、配置等多方面的统一有效管理, 实现统一的管理端口, 达到后台管理统一化与终端服务个性化的统一。
2 系统构架
办公综合信息系统的构架应基于标准的系统应用与物理安全环境, 同时实现标准、统一、合理的构架体系, 实现业务开展的需求, 客户终端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单项业务与组合业务的开展, 在规范的综合信息系统平台上实现网络办公的需求。
3 系统功能设计
该系统实现了用户身份、资源、授权和配置的综合管理, 使各项管理更规范、更高效。
根据业务需要设计了如下功能模块:
公文流转:
按照WFMC等国际标准设计公文流转的工作引擎, 实现公文管理系统中的公文流转系统集成。公文流转系统集成了标准模式下的并发、顺序等功能, 实现满足客户的各种复杂的业务办理需求。并且根据客户的需求实现客户端自定义方式的相关工作需求, 从而达到使用不同客户需求的公文流转系统。
交换公文系统:
用于不同部门间的无纸化电子办公中的公文处理。包括公文起草、公文修改、公文编号、涉密公文管理等等子栏目。并可针对交换的文件进行催办、回执、拒收等操作。
档案管理:
公文运转完毕, 进行归档, 公文将归到部门档案室管理系统。部门档案室管理系统管理本部门的档案, 进行档案的基本操作, 最后移交到档案馆;档案管理系统管理档案, 将归档的档案、案卷进行整理, 最终形成可以供单位查询、借阅的标准档案。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与发布是办公信息系统中信息资源管理的环节, 是客户端及外网客户查询的重要平台, 信息发布系统能够轻松构建OA系统的信息内容, 同时, 具有管理统一化与子栏目个性化的特点。其中, 含有工作动态, 信息发布, 单位日志、相关制度查询、政务信息组织机构管理信息、大型项目监管信息、企业文化等相关子栏目与管理模块。
会务管理与服务:
通过办公信息视同, 实现对于会议场地、会议设备资源等管理, 并通过上述时间管理模块, 实现会议场地的合理有效使用, 并通过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会议时间、地点、参加人的计划, 并发布会议通知。会务管理与服务模块同时还能够对于可公开的会议内容进行视频、文字等方式的记录, 同时将会议纪要等相关内容发布于信息发布平台上。按照以上需求, 会务管理与服务模块主要内容有:会议时间、地点、参加人、可使用座位数、相关音响、相关视频设备的管理等相关内容。
制定会议计划时, 需要填写会议级别、名称、议题、主要内容、召集部门、会议室、出席人数、人员、主持人等各项内容, 软件会自动判断相关人员、会议室的时间安排是否有冲突并给出提示信息。
另外, 还可以实现对会议的经费、会务人员、办公用品、文件材料、代表、议程等分别进行更详细的管理。
微信平台:
建立微信平台, 随时将会议通知、提醒、待办事宜等消息发送到相关工作人员的手机上, 同时具有反馈功能。
领导活动安排:
发布领导一周的活动安排, 主要功能包括:
定位查询日期, 以万年历的方式显示出来。
创建日程安排:实现办公规范化, 完成日程安排的秩序化, 内容涵盖会议、提醒、例会等相关内容。
日历功能:实现员工个人工作安排的时间有序管理, 提供直观立体的日历表格, 方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个人时间。
日历简表:通过公布于内网中的日历时间安排, 给他人提供个人的时间安排, 便于使用空余时间联络。
时间冲突检查:通过对日程安排、日历功能、日历简表的时间检索, 发现时间冲突的事端, 提示用户, 实现时间的合理安排。
时间提示功能:通过闹铃、短信、微信等方式提示用户日历安排中的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紧急的活动, 还可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提醒。
网上论坛:
提供一个基于web的BBS讨论系统, 允许用户发布主题、答复别人的主题, 可根据需要新增子系统。
个人工作台:
包括任务提醒、电子邮件、个人通讯录等。
4 信息系统安全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集成分析 篇7
中国第一条地铁线路北京1号线一期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截止到2015年12月底,我国近30个城市开通地铁,地铁建设进入黄金时期。已建或在规划的地铁系统中,均不同深度的涉及到综合监控系统集成设计的问题,综合监控系统集成对保证地铁安全可靠运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国内却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指导综合监控系统的建设,一般各轨道交通集团借鉴先前地铁的设计或本身的规划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本文对综合监控系统集成方案进行分析,并以轨道交通7号线为例,希望能够为以后的地铁建设方案设计提供可鉴性。
1综合监控系统集成综述
1.1综合监控系统组成
综合监控系统(Integrated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ISCS)作为统一的综合信息化平台,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为底层基础,通过各专业硬件接口,集成或互联多个子系统的中央级功能,统一的集成平台对各子系统进行监管,此设计不仅实现了各个子系统间的信息资源无障碍共享,还为轨道交通能够高效率运行提供了保障。如图1所示,综合监控子系统包含但不限于环境监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ire Alarm System,FAS)、门禁系统(Access Control System,ACS)、屏蔽门控制系统(PSD System Controller)。
在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设计中,子系统进入综合监控层有两种介入方法:一种是子系统的集成方法,综合监控系统完全取代该子系统的监控层,全部功能由综合监控实现,子系统不再有独立的传输网络,如图2所示;另一种是子系统的互联,一些子系统由于自身专业的特殊性,不适合与ISCS以集成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需采用与ISCS的互联形式,该子系统仍保留完整的系统结构,具备监管层,有独立的传输网络,并与ISCS通过子系统接口共享必要信息,ISCS在互联关系中作为辅助监控或实现联动需要存在于互联系统中,见图2互联系统与ISCS的结构划分。
在既有地铁系统中,集成和互联通常按照以下划分。
(1)集成
1)电力监控系统(SCA-DA);
2)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含隧道火灾探测系统(TFDS);
4)电气火灾监测系统;
5)电能管理系统。
()互联
1)站台门(PSC);2FG
2)防淹门(FG);
3)自动售检票系统(AFC);
4)广播系统(PA);
5)电视监视系统(CCTV);
6)乘客信息系统(PIS);
7)门禁系统(ACS)。
1.2综合监控系统横向集成
根据各子系统业务类型和特点,ISCS中的子系统归为三类:
(1)建筑物安全类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等;
(2)行车安全类系统车辆系统、信号系统、屏蔽门系统、防淹门系统等;
(3)信息服务类系统乘客信息系统、广播系统、售检票系统、通信系统等。
ISCS集成(或互联)是把以上三类子系统结合到ISCS平台上,实现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交互功能。
各专业子系统与ISCS的集成,本质在于ISCS架构的设计。根据各轨道交通集团的实际建设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案,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综合监控系统的作用。目前国内外集成定义中,一种是以建筑物安全为核心,BAS系统作主体的综合监控系统集成,通过统一的ISCS管理层软硬件平台无缝接入,构成实时的多业务系统,被集成的子系统的性能指标不低于原来的系统。另一种是以行车调度指挥为核心,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S)作主体的综合监控系统集成,具体实施以信号系统为平台,此系统集成设计是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最理想的系统,由于信号系统设备以国外生产厂家为主,实施困难、投资大、风险大,且国内暂没有可借鉴的案例。目前,以第一种定义下的集成模式在国内最为广泛应用,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和利时、浙大中控等均具备开发这种系统集成的实力。
1.3综合监控系统纵向集成深度
ISCS集成深度一般有以下三种。
(1)网络集成:在保留各专业系统独立的基础上,通过开放数据接口,增加网络传输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分发的能力。这种方案是将中央控制系统、车站及车辆段的集成和互联系统的信息集中处理,然后将处理的数据信息传送至中央控制系统界面,由综合监控集成系统完成上位机的控制,各子系统完成下位机的控制,一般使用前端处理器(FEP)隔离各个子系统资源层、信息层和网络传输层。优点是将集成的子系统拦腰截断成两部分,结构功能简单容易实现,缺点是:中央级数据收集、处理、压力大;由于采用了FEP设备,使得综合监控系统独享信息资源,造成共享资源浪费;从施工角度看,多个承包商之间接口繁琐、协议不同、信息量复杂、接口及设备种类多难以实现高效率的联动功能,结构图见图3。
(2)适度集成:只集成车站和中央级的部分硬件和软件功能,此集成方案减少了硬件数量、接口数量,缓解了中央级的压力,详见图4。
(3)深度集成:在适度集成的基础上,各个子系统之间被深度拓展,简化更多的网络传输环节和系统接口,不仅提高了传输效率,而且集成的子系统在同一个平台上,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综合监控系统全面监控子系统中心级、车站级、现场级,网络信息得到共享,集成的子系统不需要单独组网,减少了网络设计及施工量,增加了系统的可控点数。深度集成模式广泛应用于广州、深圳、北京等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详见图5。
2 FAS系统集成分析
2.1 FAS与综合监控接口
轨道交通七号线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部分主要包括自动灭火的联动、防火阀的联动、消防风机的联动、防火卷帘门联动、AFC闸机释放联动、消防广播疏散系统联动等。
FAS子系统深度集成至综合监控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对FAS进行监管,由于FAS的特殊性(需要通过消防单位的验收)、安全性、可靠性,从车站级开始集成至综合监控系统,现场级保持独立性,FAS现场级根据防火分区的不同要求,报警系统的组成也不相同,例如区域报警系统最小组成包含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FAS火灾报警控制器通过MODUBUS TCP/IP(或RS485)接入车站ISCS,满足综合监控对FAS系统的监管,调度指挥,信息资源共享等,ISCS为FAS提供逻辑的独立传输通道,保证FAS数据传输的独立性、安全性。
FAS系统按照调度指挥的级别划分为三级,即中央级、车站级、现场级。中央级由综合监控系统实现,作为FAS系统的集中监控中心,监视地铁全线FAS情况,当确认出现火灾情况时,相关工作站进入救灾模式。车站级功能由综合监控和车站FAS共同完成,各车站消防工作室负责监视火灾情况,如有灾情发生,需要向中央级报警并接受救灾指令,如图6所示。
2.2 FAS与BAS接口
车站火灾探测及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是由BAS、FAS共同完成,FAS实现火灾探测及报警功能,并实现专用消防设备的消防联动(即车站的AFC闸机、防火卷帘及FAS联动并接收反馈状态),BAS实现环境与机电设备消防联动。FAS发出的火警指令具有最高优先权,当发生火灾时,通过车站级FAS的数据接口,向BAS发出报警信息和火灾模式指令,按模式指令BAS将其所监控的设备运行模式转换为预定的救灾状态。车站IBP盘由ISCS设置,用于手动控制消防设备。
FAS与BAS的接口位置在各车站控制室的消防控制室的火灾报警主机的RS485接口上;在环控电控室BAS系统UPS的接线端子上,如图7。
3结论
综合监控系统的集成是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度集成模式性价比高,可靠性强,降低整体工程的施工难度等巨大优势。但是,采用何种集成方案更贴切于实际运营,如何使得综合监控实现真正含义的集成,如何更优化更节能,还需要结合国内实际现状,逐步完善。
摘要:基于对综合监控系统的深入了解,就系统的集成模式和规模作出分析,并以7号线综合监控系统FAS集成为例,详细说明综合监控系统深度集成模式如何设计并实现,希望为以后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集成模式
参考文献
[1]魏晓东.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与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靳守杰.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5):8-11.
[3]袁伟.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数据库部署及服务器配置方案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5(6):77-81.
[4]汪杰.基于云计算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5(4):50-54.
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应用前景 篇8
20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 钱学森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以及“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此种科学研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过去培根式的还原方法和整体论方法之上的, 弥补了它们各自的不足, 然后把两者结合起来, 从而用来研究和处理巨型系统问题及复杂性问题的一种方法。
此种方法主要内容是以专家为主, 把专家、数据、信息以及计算机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高智能化的人机结合系统, 从而发挥系统的综合优势、整体优势和智能优势。集成研讨厅是建立在近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上的, 集成研讨厅体系主要是由专家体系、机器体系、知识体系三大主要部分构成, 依靠专家的丰富经验和阅历以及计算机高速的逻辑运算能力, 不断修正结果, 从而对复杂性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二、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框架
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构思及理论框架是钱学森于1992年提出来的, 其包括研讨厅的框架构建和技术构建。
1、研讨厅的框架构建。
综合集成研讨厅由三个部分组成:专家体系、知识/信息体系和机器体系。由参与研讨的专家组成的专家体系, 是研讨厅的主体, 是决策咨询求解任务的主要承担者, 专家体系所发挥的“性智”, 往往是问题求解的关键。由专家所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研讨厅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所组成的机器体系, 它具有高性能的计算能力、数据运算和逻辑运算能力, 为定量分析发挥重要作用。由各种形式的信息和知识组成知识信息体系, 包括与决策咨询相关领域的知识信息, 问题求解的知识、信息。运用综合集成法, 把这三个部分连接为一个整体, 形成统一的、人机结合的巨型智能系统。
2、研讨厅的技术构建。
针对研讨厅实现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专家体系建设、不良思维模式的预防、纠正有效交互方式;知识、信息体系建设中定性知识和非结构化知识的表达与抽取, 知识共享、信息获取和问题推荐等以智能工程为核心的现代技术, 解决了上述问题, 完成了研讨厅的技术构建。
综合集成研讨厅模型采用类似语意句法模式识别的有向属性图描述, 建立专家研讨过程中的模型, 为扩展研讨厅系统和定量分析及研讨过程可视化提供了工具。
基于WWW广义专家与协作推荐技术, 使研讨厅的讨论成果不仅是若干个人类专家智慧的集结, 还体现了数以百万计网民群体的智慧。以交互管理理论制定研讨组织方法, 针对群体思维的散发性及复杂问题求解过程, 分别提出各研讨阶段的组织方法。群体智慧涌现及可视化, 开发了描述群体智慧涌现过程的算法和可视化软件模块。从机器智能到人机结合的“群体智慧”;以人工智能的问题求解技术, 面向Agent的系统开发方法进行综合集成;可视化的模型集成工具, 实现所见即所得。
三、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应用前景
随着21世纪的进入, 我国信息管理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达到了飞速发展, 同时加大了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应用范围。现针对以上的一些应用加以阐述。
1、综合集成研讨厅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往往是一种形象思维过程, 需要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到问题的方方面面, 从而使整体达到最优, 显然专家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们大部分都具有大工程的经验背景, 经验丰富且理论研究也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 利用专家群的智慧进行项目管理, 无疑使项目开展的更加顺利, 目标更容易达到。现实生活中的专家们在地域上具有分散性分布特征, 他们分布在各大高校、科研机关以及一些大型公司。然而,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以及广域技术的发展, 完全可以在其上面建立一个虚拟的决策系统, 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专家们的意见集合起来, 进行科学化管理。
但是, 此应用也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我国关于这方面的实际应用尚未真正开始。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种种问题, 首先是各种模型块的缺少, 目前用在工程项目上的各种复杂模型还不是很多, 模型的缺失对于管理的科学化来说是一个致命的伤害;然后, 由于专家系统很可能会分布在全国的各个地方, 我国幅员辽阔, 而且我国目前的网络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南电信, 北网通”就是对此的一个形象描述, 而此种管理方法可谓是建立在大吞吐量的数据之上的, 包括图像、多媒体文件的传输等, 对我国目前的网络状况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虽然此种方法在目前存在诸多弊端, 但是它的应用前景是广阔的, 比如它决策的迅速性、及时性、前瞻性、准确性、科学性、合理的应用专家群体等。
2、综合集成研讨厅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应用。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城市将一些距新、旧城区较近的村庄包入城市建设用地内, 这些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村庄, 被称为“城中村”。“城中村”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牵涉到国土房管、户籍治安、社会保障、环境卫生、社区结构、经济组织形式等多方面, 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城中村”改造则是一项综合性的社区变迁, 涉及到社区中的人口要素、地域要素、文化要素、组织管理要素等各方面, 必须采取综合性视角。因此, 在“城中村”改造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中, 需要应用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 集中各部门、各行业、各层次的专家, 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来解决。
利用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求解“城中村”改造步骤如下: (1) 明确“城中村”改造需要解决的问题及任务, “城中村”改造包括经济、社会、组织、环境、文化等各方面, 需要明确此次改造任务是其中的哪几个方面; (2) 搜集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 认真了解情况, 召集土地管理、规划、经济学、社会保障、就业、建筑、交通等方面相关专家以及国土房管、户籍治安、社会保障、环境卫生、社区组织、房地产开发等行业或部门中的专家学者共同来利用研讨厅体系的软硬件平台对问题进行研讨; (3) 通过研讨, 结合专家们的经验和判断, 提出对“城中村”改造的初步认识; (4) 依靠专家的经验和形象思维, 在问题求解知识的帮助下, 提出对“城中村”改造问题的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案; (5) 根据“城中村”改造的结构特点, 结合相关领域知识和国内外前人经验, 把问题分析逐步或者逐级定量化; (6) 在定量化或者半定量化的情况下, 在计算机上建立“城中村”改造的局部模型或者全局模型, 这些模型既是对相关数据规律的一种验证, 也包含了专家们的智慧和经验, 他们是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某几方面或某些阶段措施的量化表现; (7) 在局部模型和全局模型基本得到专家群体的认可后, 通过讨论合成这些模型, 最终生成系统模型, 这个系统模型才是人们完整解决“城中村”问题真正需要的综合方法的量化表现; (8) 系统模型建立后, 通过计算机的测算程序和专家群体的评价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及可靠性, 如果专家群体对模型不满意, 那么需要重复上述的 (3) ~ (8) , 或者其中的某几个步骤, 直到专家群体基本满意, 建模过程才能结束。
3、综合集成研讨厅在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中的应用。
不同产业的不同企业、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企业的组织类型、企业的经营过程、企业的战略、企业的资源、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等因素, 都对企业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产生复杂影响, 对企业信息系统复杂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企业的状况, 为更好地利用综合集成的方法构建解决规划问题的途径打下基础。
对于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来说, 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 专家体系。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专家体系由战略管理专家、企业各层领导、CIO、各种信息系统设计人员、心理顾问、经济学顾问、信息工程顾问等组成。这个专家体系为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提供合理的知识结构。专家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对企业实施战略规划问题的研讨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是综合集成中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中人的群体, 所以在甄选时要针对不同企业类型、企业大小、所要实现的信息技术愿景认真对待。
(2) 机器体系。以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与融合所构成的机器体系是研讨厅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来说, 机器体系结构与功能的设计应结合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 以综合集成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导来进行系统设计。在网络环境下, 研讨厅是一个开放系统, 机器体系以及与其联网的网上资源是支持系统战略规划的研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基础。比如, 企业数据和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管理模型体系、管理方法与算法体系等。特别是在人、机交互过程中, 机器体系应具有更强的动态支持能力, 如实时建模和模型集成。这样的机器体系和专家体系结合起来, 形成“人帮机、机帮人”的和谐工作状态。
(3) 知识体系。系统战略规划研讨厅是人、机结合的知识生产系统。知识扩大再生产所用到的知识资源就是人类知识体系及原有企业知识的总和, 分为系统规划应用技术、系统规划技术科学、系统规划基础科学三个层次。
四、结论
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构思及理论框架的提出到现今已有十几年的时间, 我国的理论研究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 比如军事、航天、工程项目、教学、公司战略等, 同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 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 实践应用也未真正展开, 只是局部的开展。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构建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机构平台, 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拓宽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应用前景。这样, 很多实际中的复杂系统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于景元, 周晓纪.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的应用和实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1.
[2]钱学森.创建系统学[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3]黄志澄.以人为主, 人机结合, 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