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估法

2024-09-23

综合评估法(共12篇)

综合评估法 篇1

一、虚拟企业概述

企业组织形态的发展已经经历两百多年,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 企业组织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前, 最前沿的组织形态当属“虚拟企业”。从“虚拟企业组织”这一概念提出到现在, 只有短短的20年。对其研究无论是从广泛性还是深入性, 都较为缺乏。对于虚拟企业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虚拟企业的基本特征、较传统企业的差异、优越性;虚拟企业如何识别并评价市场机遇价值, 建立市场机遇识别指标体系的研究;通过各种不同的算法来进行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以及评价的研究。

1991年肯尼思·普瑞斯首次提出“虚拟企业” (Virtual Enterprise) , 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大体上看, 主要有两种类型, 即机构虚拟型和功能虚拟型。笔者更倾向机构虚拟型这一类别, 认为虚拟企业的概念应为:为了迅速把握市场机遇, 整合企业核心竞争力, 由多家企业利用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 临时成立共同开拓市场、共担风险、互利共赢的企业联盟。

二、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财务绩效评估的区别

虚拟企业作为一种临时组建的组织形态, 与传统企业必然会存在诸多不同。为了更好地了解研究虚拟企业财务绩效评估, 必须了解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差异。以下主要分析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在财务管理目标和财务使用指标方面的不同, 并以此建立财务评估模型。

(一) 财务管理目标方面的比较

1.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在传统企业中, 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解通常有3种观点:

(1) 利润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利润是企业新创造的财富, 利润越多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的越多, 也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2) 每股收益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应该联系起来, 用每股收益来体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3) 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这种观点最为普遍, 认为增加股东财富是财务管理的目标, 这是由于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在于增加财富, 股东财富作为剩余收益, 是考虑到其他利益相关者对收益的分配之后才得出的。

2.虚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虚拟企业不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不具有法人资格, 没有自身利益, 因而传统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不适合虚拟企业。通常认为虚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以下几种:

(1) 价值链最优化:该理论认为虚拟企业本质是由各个成员企业贡献自己核心能力而组成的价值链, 成员发挥其在价值链上的最优部分, 从而形成一条比任何传统纵向一体化的价值链都更加优越的价值链。

(2) 交易成本最小化:在电子商务条件下, 网络成为虚拟企业进行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户通过互联网找到自己需求的交易对象, 直接进行交易, 避免了许多中间环节, 从而降低成本。

(3) 资源综合配置效益最大化:资源的互补性奠定了虚拟企业形成的经济基础, 它以合作项目为中心, 通过契约关系共享与资源互补, 共同构成实现市场机遇所需的整体资源, 产生强大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达到资源综合配置效益最大化。

(二) 财务适用指标方面的比较

1.传统企业财务分析方法和财务指标

传统企业的财务分析方法有沃尔评分法、杜邦分析评价体系法、坐标图评分法、雷达图评分法以及财务报表结构指标评价法等。

传统企业的财务指标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偿债能力指标:分为短期偿债能力, 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净营运资本等;长期偿债能力, 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长期资本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债务比等。

(2) 营运能力指标:常见的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营运资本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

(3) 盈利能力指标:常见的有销售净利率、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每股现金流量、每股股利、每股净资产和市盈率等。

(4) 发展能力指标:主要有销售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资本增长率、股利增长率等。

2.虚拟企业财务分析方法和财务指标

基于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存在的诸多差异, 传统企业要求的指标及评价方法并不都适于虚拟企业。由于虚拟企业不对外提供报表, 所提供的数据主要供虚拟企业内部管理使用, 较适合综合性分析方法, 如改进后的杜邦财务分析评价体系法。

首先, 从偿债能力指标来看, 虚拟企业属于一种临时组建的组织, 预期寿命较短且不确定,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就显得不适合, 在短期偿债能力指标里, 比较合适的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比率。

其次, 在营运能力指标中, 由于虚拟企业是网络平台整合优势资源而组成的, 固定资产比率下降, 流动资产比率上升, 而且虚拟结算提高了流动负债比率, 比较合适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再次, 对于盈利能力指标, 因虚拟企业的组建是为了通过抓住迅速变化的市场机遇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以保证偿债能力并降低财务风险, 故较合适的指标有:销售净利率、营业利润率, 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等。

最后, 对于发展能力指标, 尽管虚拟企业作为一种临时企业联盟, 其长期发展能力不具有重大作用。但是, 发展能力是虚拟企业通过自身经营活动不断积累扩大的发展潜力, 用于动态地考察虚拟成员企业价值还是相当合适的, 主要的指标有:总资产增长率、资本积累率。

三、虚拟企业财务绩效评估

根据契约关系人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对虚拟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分为2个板块, 即虚拟企业整体财务绩效水平和虚拟企业收益分配满意度。

假设前提:虚拟企业在组建和运营过程中, 其报表项目净额均可可靠计量;虚拟企业成员为组建虚拟企业所付出的成本、承担的风险以及提供核心能力资源的稀缺性均可度量。

(一) 虚拟企业财务运行绩效评估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虚拟企业整体财务运行绩效建模:

1.界定问题:虚拟企业的财务绩效主要通过以下几个角度得以体现: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下文主要通过这4个指标建立虚拟企业财务运行绩效评估模型。

2.确定评价对象集:其中M表示企业财务评价对象集, 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为一级评价因素集。

3.确定评价因素集:设R={R1, R2.R3, R4}, 为4个主要因素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集, 评价体系总目标为R。如果以偿债能力作为评价对象, 则其包含的指标为因素集R1={R11, R12, R13, R14}, 其中R11为资产负债率, R12为流动比率, R13为速动比率, R14为现金流量比率;同理, 以营运能力作为评价对象, 则指标为因素集R2={R21, R22, R23, R24}, R21为应收账款周转率, R22为存货周转率, R23为流动资产周转率, R24为总资产周转率;以盈利能力作为评价对象, 则指标为因素集R3={R31, R32, R33, R34}, R31为销售净利率, R32为营业利润率, R33为总资产报酬率, R34为净资产报酬率;以发展能力作为评价对象则指标因素集为R4={R41, R42}, R41为总资产增长率, R42为资本积累率。

4.确定对象评语集:假定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的模糊评价结果为U, 而且设定U={U1, U2, U3, U4, U5}={优、良、中、低、差}, 并假定[90, 100]为优, [75, 90) 为良, [60, 75) 为中, [50, 60) 为低, [0, 50) 为差。

5.确定指标权重:由于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的数据和统一的认识, 对于权重和评价因素对评语的影响程度运用德尔菲法来进行确定, 这样能较合理地量化决策者的经验判断。记Rij对R1的权重为bij, 且Bi= (bi1, bi2…bij) ;Ri对R的权重为ai, 且A= (a1, a2…ai) 。

通过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简单汇总统计, 可以得到表1。

其中Cik (i=1, 2, 3, 4, k=1, 2, 3……n) 是第k个专家对第i个因素的重要程度系数, 且Σ4i=1Cik=1, 汇总所有调查信息, 得到表2。

综合评估n个专家的专业能力水平和权威程度, 对不同专家的权重赋值给予不同的比重p=PK, 其中PK为赋予第k个专家的权重, 就可以得到财务指标Ri (i=1, 2, 3, 4) 的权重系数, 由此得出权重向量A= (a1, a2, a3, a4) 。依照上述方法, 通过专家分析确定第二层各个财务指标的重要程度。B1= (b11, b12, b13, b14) , B2= (b21, b22, b23, b24) , B3= (b31, b32, b33, b34) , B4= (b41, b42)

6.确定评价矩阵:单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如表3~表6所示。

通过表6, 得出D1, D2, D3, D4。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的构建。根据Ei=Di×Bi (其中i=1, 2, 3, 4) , 从而求出Ei= (Ei1, Ei2, Ei3, Ei4, Ei5) 得出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矩阵E, 如表7所示。

7.模糊综合评价:计算综合评价值。根据对评语等级综合划分得到的评语加权系数矩阵F, 进而得到企业的最终财务评价结果。其中F=A×E, F为综合评价值, A为目标层M的综合评价集, E为评价等级分行向量。综合评价值的大小, 反映不同评价指标的优劣, 从而为客观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后的评价结果,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来确定。

(二) 虚拟企业收益分配公正度建模

对虚拟企业收益分配绩效的公正程度及满意度建模:

1.虚拟企业的收益分配遵循的原则

(1) 多赢原则。多赢原则指虚拟企业所创造的收益, 都由成员企业按照既定的方法规则分享。同时, 成员的收益不得低于其单独行动时的保留收益。还应该避免集团牺牲个别成员企业的利益而成就其他成员的收益。多赢原则有助于保障联盟成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2) 激励原则。各成员企业对虚拟企业的贡献主要是其提供的资源, 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建立在市场机制上的虚拟企业, 成员可自由进出, 对虚拟企业成员贡献的衡量就可以偏向于成员能否提供难以替代的资源, 提供高稀缺性资源的成员所得的收益应高于提供低稀缺性资源的成员。

(3) 风险补偿原则。企业运行必然存在风险, 尤其是基于信任机制而组建的虚拟企业, 其风险更是不言而喻。收益是对风险的合理承担。因此, 风险补偿原则指对承担较多风险的成员应补偿更多的收益。“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是虚拟企业建立的前提之一, 通过风险补偿原则, 可以避免成员企业缺乏激励, 一味追求自身风险最低而逃避责任, 从而造成各自的风险规避并最终影响虚拟企业的收益。

2.虚拟企业收入分配模型建立

虚拟企业的收益分配需要考虑3个要素, 即要素生产成本、资源稀缺性和风险, 根据多赢原则、激励原则和风险补偿原则, 对虚拟成员的收益分配也应该包括3个对应部分, 即估计成本、利润分成和风险补偿。现将总收益划分为总估计成本、总风险补贴和总名义利润。记EC为虚拟企业总估计成本, FM为虚拟企业的总风险补贴, NM为虚拟企业的总名义利润。则有:

M=EC+FM+NM

(1) 估计成本。为了保证多赢原则, 收益应该大于其生产成本, 然而成员可能会夸大其生产成本, 造成不合理、不公正, 因而需要根据市场价格确定成员的估计成本, 来作为收益分配的参考。

(2) 风险补贴。根据风险补偿原则, 虚拟企业的总收益中应有部分用于补偿成员所承担的风险, 且面临的总风险越大, 总风险补贴也越大, 成员应依据各自风险系数对总风险补贴进行分配。

(3) 利润分成。在总收益中扣除总估计成本和总风险补贴后, 剩余部分作为名义利润由提供稀缺资源的成员分享。提供的资源越稀缺, 分配得到的名义利润也将远远大于提供资源相对不稀缺的成员企业。

根据以上3个部分, 记M1为理论上应该分配给成员i的收益, 则有:

记ECi为成员i的估计成本, FMi为分配给成员i的风险补贴, NMi为分配给成员i的名义利润, Mi为理论上应该分配给成员Mi的收益, 则有

5.收益分配满意模型

记!M1为实际上成员i所分配得到的收益, 根据公平原则, 若有

其中i≠j且i, j=1, 2, 3…n, 则所有成员都觉得公平满意。否则, 若

则成员i得到额外收益, 满意。否则若

则成员i没有得到相应的收益, 不满意。

所以, 可以在这里采用对所有企业实际分配所得收益与原则上应得收益的偏差作为输出值建立公正函数。

假定ui为成员i对于其分配到收益的公正程度, 对成员企业满意度计算方法给出如下:

从而得出基于整个虚拟企业的利益分配满意度模型:

定义:对利益分配的公正程度评语为:K= (优, 良, 中, 低, 差) , 并假定对应U的取值为U={[0, a) , [a, b) , [b, c) [c, d) , [d, +∞) }其中:a, b, c, d均为数值。

(三) 虚拟企业财务绩效评价

通过以上两个模型的输出评价结果, 建立最终的虚拟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矩阵。对于虚拟企业来说, 相对财务绩效的评级结果中所涉及到的两个方面, 其重要程度不同。

假设其重要程度可以量化, 且有:财务运行绩效/收益分配公正程度=A/B, 假定A=3, B=2, 同时假定初始评价结果在此综合输出结果中的值为:

(优, 良, 中, 低, 差) = (5, 4, 3, 2, 1)

则财务运行绩效评价结果: (优, 良, 中, 低, 差) = (15, 12, 9, 6, 3) ;收益分配公正程度评价结果: (优, 良, 中, 低, 差) = (10, 8, 6, 4, 2) 。对其最终的评价结果采用简单的加权数值, 同时, 对最终结果数值进行区间划分, 这里对最终评价结果假定为: (优, 良, 中, 低, 差) ={[25, 21) , [21, 17) , [17, 13], (13, 9], (9, 5]}。

最终评价结果如表8所示。

摘要:虚拟企业组织形式, 作为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演变过程中的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 其与传统企业组织形式相比具有诸多不同。本文通过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在财务管理及财务绩效评估中所涉及因素的比较,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虚拟企业整体运行绩效建模和根据公平原则对虚拟企业财务分配公正度建模, 并通过对以上两个模型结果的联合评估, 得出一种适合虚拟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估方法体系。

关键词:虚拟企业,绩效评估,模糊综合评价

综合评估法 篇2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存在技术上的难点,以公路建设项目为主体,计算公路本身施加给周围环境的.影响,即根据环境影响预测模型得出各个单项因子的评价量化结果,然后结合各因子的权重进行综合计算得出最终的综合评价量化结果.

作 者:彭筱峻  作者单位:宜春市环境保护科研所,江西宜春,336000 刊 名:科技风 英文刊名:TECHNOLOGY WIND 年,卷(期): “”(14) 分类号:U4 关键词:公路建设项目   模糊综合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  

综合评估法 篇3

技术性贸易壁垒之所以能够为我国带来如此巨大的损失,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大部分出口企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缺乏一个清晰、理性的认识,对其复杂表面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及其形成过程了解不足,无法对众多的产品贸易伙伴国和各类出口贸易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估,以致我国出口产业常因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蒙受损失,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为了防范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国内学术界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包括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体系;与国际接轨,引进行业标准;鼓励企业直接投资国外,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等,其中以建立科学、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呼声最高。而建立健全的预警体系的前提是必须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利用综合评价法来计算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主要是以广东省对外贸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区风险系数、产品风险系数以及产品层次风险系数三项指标,再对三项系数的权数进行估计,得出综合风险系数。借此衡量该项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的风险高低,综合风险系数越高,即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风险越高。

一、计算地区风险系数

地区风险系数是以2003~2006年广东省对该国所属地区出口额所占总出,额比重作为评分标准,广东省对其出口越多,其该项系数值越高,即其发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对广东省出口影响越大。因此,计算广东省对世界各地区2003~2006年出口额在当年总出口额中的所占比重,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广东省对亚洲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中最大比例,2004~2006年均超过50%,即亚洲是广东省出口产品的主要目的地,因此亚洲国家所颁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对广东省出口行业影响尤为严重,其次是北美洲,而非洲与大洋洲最少,仅占约1%,影响最小。六大洲的所占比例进行排序,将最大的出口额作为满意值,将最小的出口额作为不满意值,计算改进的功效系数,即地区风险系数,计算公式为:

通过计算,得到2003~2006年除南极洲外的全球六大洲的地区风险系数,计算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地区风险系数时,依据其发生的年份以及所发布的国家所在洲来确定其地区风险系数。

二、计算产品风险系数

以该产品出口对广东省出口的重要性作为评分标准,计算出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所设计的产品风险系数,其得分越高,即该项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所涉及的产品在广东省出口比重越大,其变动为出口企业带来的风险越大,其计算方法与地区风险系数的计算方法相似。

根据广东省各类产品2004~2006年各年的出口数据(省略),将各年最大的出口额作为满意值,将最小的出口额作为不满意值,计算各产品的改进的功效系数,即产品风险系数,计算公式为

通过计算,得到2003~2006年22类出口产品的产品风险系数,计算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产品风险系数时,依据其发生的年份以及通报所涉及的产品来确定其产品风险系数,如果一项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涉及多项产品,则其产品风险系数是各项产品风险系数的系数总和。

三、计算产品层次风险系数

以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所涉及到产品的不同深度的层次作为计算产品层次风险系数的依据。本文采用在美国学者Gerald Albaum及丹麦的Jesper Strandskov等人提出的一种产品层次划分法,包括三大部分:实体产品、产品包装和附加服务。其中,实体产品是指产品的功能、款式、设计、展示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部分;产品包装是指产品的品牌和商标及包装等不包括在消费实体之内、有具体的符号和图案、满足顾客某种心理需求的、具有象征性价值的无形资产部分;附加服务则是指承诺、保证、维修、安装等附加在产品实体之外的无形服务。

根据上述分类方法,计算产品层次风险系数,主要有以下步骤:

首先,邀请专家对所研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实体产品、产品包装和附加服务三个产品层次的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分别命名为实体产品影响度、产品包装影响度和附加服务影响度,三项影响度取值范围均为0到100之间,0分为无影响,100分为影响十分严重,会带来出,商品被全数退回的后果。

其次,利用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计算三项影响度的权数,并计算出综合影响度。

最后,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全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综合影响度后,为了与之前所计算地区风险系数和产品风险系数衔接,因此将综合影响度转换为产品层次风险系数,转换公式为:

用上式所计算得出的产品层次风险系数取值范围为60到100之间。

四、计算综合风险系数

本文以在2003年11月通报的两项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为例来说明具体的计算过程。

计算步骤:

1)选择所使用数据的年份。两项通报均是发生在2003年,因此采用2003年的各项风险系数。

2)查找地区风险系数。两项通报的发布国家均是日本,属于亚洲,所以地区风险系数均为100.00。

3)查找产品风险系数。第一项通报涉及产品是酒精饮料,涉及第四类出口商品,包括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因此其产品风险系数为60.72,第二项标准涉及产品是药品,属于第六类出口商品,包括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因此其产品风险系数为61.07。

4)计算产品层次风险系数。第一项标准的通报内容是关于修订有机农产品和其他产品制造的酒精饮料的标签标准,涉及的保护消费者利益,帮助消费者明确了解酒精的成分;第二项标准的通报内容是对生物制品最低要求的修改,因此两项通报所涉及的产品层次不同。经过专家对三项影响度评分,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三项影响度的权数,得到的综合影响度,并将其转化成产品风险系数。由于暂未取得专家评估的数据,因此先假设得出两项通报的产品层次风险系数分别为80和100。

5)计算权重。使用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作为确定权数的依据。由于层次分析法需要专家进行评估,本文暂未取得专家评估的数据,因此先假设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一个随机一致性比率小于0.10的判断矩阵,并且该矩阵所对应的权数分别为0.5,0.2和0.3。

6)两项通报的综合风险系数分别为:

第一项通报:

综合风险系数=100,00×0.5+60.72×0.2+80,00×0.3=86.14

第二项通报:

综合风险系数=100,00×0.5+61.07×0.2+100,00×0.3=92.21

综合风险系数有三大作用,首先可以用于不同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的风险程度的比较:其次,可对综合风险系数进行描述性统计,根据其分布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划分风险等级,更全面地把握现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的总体情况;最后,可以为以后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的建立做准备,当计算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生概率后,可对很可能发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风险评估,计算出,其综合风险系数,预测该项技术性贸易壁垒后所带来的风险大小。

综合评估法 篇4

应用WSR方法论,可将现代营区建设评价指标分为物理维度指标、事理维度指标、人理维度指标。其中,物理维度指标包括规划指标体系、建筑指标体系、环境指标体系、人文指标体系四个二级指标体系;规划指标体系具体包括选址部署、规划布局和设施配置等三个三级指标;建筑指标体系分为建筑造型、建筑质量、规模与布局、建筑节能、安全防护、信息智能、室内环境及附属设施等八个三级指标体系;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分为环境保护、营区绿化、污染治理、可再生资源利用四个三级指标体系; 人文指标体系包括人文环境、历史传承、文化设施、文物保护等四个三级指标体系;事理维度指标包括管理指标体系一个二级指标,分为建筑管理机构、营区规划管理、前期工作、重点环节管理、房地产正规化管理、社会化保障和住用管理等七个三级指标;人理维度指标体系包括法规制度建设、认知水平、宣传教育、日常养成、人才队伍建设、协调、满意程度七个二级指标体系。

在建立现代营区建设评价指标之后,就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测度和计量,区别各个指标之间重要程度的差异,并进行综合评估。目前,关于综合评估的方法很多,有灰色综合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神经网络评价法等。科学地选择评估方法尤为重要,一般应在公认的、成熟的评估方法中进行选择。综合考虑各种方法,鉴于现代营区建设评价指标大都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特点,笔者选择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现代营区建设活动进行评估。本文结合所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 拟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记AHP)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现代营区建设评价的数学模型。

一、指标权重的计算

指标权重是指每个指标在总评估指标体系中重要程度的大小。在综合评估中,只有科学、合理地确定指标权重,才有可能得到正确的评估结果。

目前,确定评估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大类。主观赋权法是指由测评人员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信息和价值观,主观地赋予各项指标权重的方法,一般采用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二项系数法、环比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客观赋权法是指直接根据各个指标的原始信息经过一定数学处理后获得权数的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熵技术法、均方差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和变异权重法等。本文所构建的现代营区建设评价指标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具有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各评估指标难以量化。因此,本文重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现代营区建设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进行比较计算。

层次分析法,是指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并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把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为解决多目标、多准则、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一种简便的决策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目的在于对所解决的问题要有明确的认识,搞清它涉及哪些因素、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要达到的目标,将这些因素进行分组,每一组即一个层次,层次间建立子层次,按照最高层、有关的中间层和最低层的形式排列。

2.构造判断矩阵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后,针对上层的某个因素为判断准则,对下一层与之相关的各个因素进行两两对比,并按照其重要程度评定等级,构造出判断矩阵。假定F层中因素Fk与下一层次中因素A1,A2,…,An有联系,进行两两比较,如下所示。

依据此结果,得到判断矩阵:

可知,对于任何判断矩阵,均满足

为i因素相对于j因素的重要性等级,常用的9个重要性等级及 赋值如表1所示。

当aij={2,4,6,8,1/2,1/4,1/6,1/8}表示重要性等级介于aij={1,3,5,7,9,1/3,1/5,1/7,1/9}相应值之间时的赋值。

3.层次单排序

层次单排序是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的问题,通过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某一层因素,本层次与其有联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即对于判断矩阵A ,计算满足 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式中的λmax为A的最大特征根,W为对应于 λmax的正规化特征向量,W的分量Wi是相应因素的单排序值。

采用和积法来计算指标的权重,其具体计算步骤为:

1将判断矩阵A的每一列正规化

2再按行相加求得和向量

3将和向量正规化,得到权重向量

W=(W1W2…Wn)T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

4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式中的(AW)表示的第i个分量。

应用层次分析法时,应保证判断矩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矩阵的一致性指标记为CI , ,当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时, 越大,则CI愈大,矩阵的一致性则越差。为了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需将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进行比较。对于1~9阶矩阵, 值如表2所示。

由判断矩阵的含义可见,1、2阶的判断矩阵总是一致的。 若阶数大于2时, CI和RI之比,称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记为CR ,当 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4.层次总排序

层次总排序指利用同一层次中单排序结果,可计算出针对上一层次的本层次所有因素重要性的绝对权重值。同样,为了使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也需要满足一致性检验的要求。

二、使用层次分析确定各层的权重

根据现代营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将各阶段的管理效益评估指标汇总成总如图3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为增加权重确定的科学性,在广泛征询现代营区建设管理部门和院校有关专家教授意见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了现代营区建设评价指标重要性等级的判断矩阵,并按照层次分析法的原理,进行计算得出现代营区建设评价指标的权重。

三、评估标准的确定

一般来讲,指标讲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对工作产出进行衡量或评估,而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指标解决的是评估主体需要评估“什么”的问题,标准解决的是要求被评估者做的“怎样”、完成“多少”的问题。

由于现代营区建设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所建立的现代营区建设评价指标大多都是定性评价指标,即软指标,存在着难以量化的因素。

因此,本文在依据《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军队休干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具体实际情况,采用了定性描述的方法,将各评估指标确立为“很好”、 “较好”、“一般”、“较差”四个评估等级。

四、模糊综合评估模型的建立

鉴于现代营区建设评估指标众多且权重各异、难以量化,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可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建立现代营区建设评价的数学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和有效的模糊数学方法,通过运用模糊数学和模糊统计方法,对影响某事物的各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对该事物的优劣做出科学地评价,其优点在于考虑到了客观事物内部关系的错综复杂性和价值系统的模糊性。现代营区建设综合评估模型的建立,包括下列步骤。

1.建立因素集

根据图3所示的现代营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图,分层建立因素集U 。可以把U理解为由因素群所构成的一个多维空间,也就是综合评估的论域。

其中,第一层因素集为

第二层因素集为

第三层因素集为

2.建立备择集

备择集也称评价集,是指对于评估对象可能做出的评估结所组成的集合。根据现代营区建设评估指标的具体情况,可设备择集V为:

备择集V是因素集U上的一个模糊子集。模糊综合评估的的就在于通过对评估对象综合考虑其影响因素,从备择集V中出一个最接近实际的结果。

3.建立权重值

权重表征了因素的重要性程度。通过前面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的计算,已经得到了各个评估指标的相对权重和绝对权重可建立权重集W。

其中,第一层因素的权重集为

第二层因素的权重集为

第三层因素的权重集为

4.建立模糊评判矩阵

采用调查统计方法,征求专家对各个评估因素的意见,用等级比重法计算隶属于不同评价结果人数的比率,作为单因素的隶属度,从而建立模糊评判矩阵R 。其中 反映了第i个因素隶属于} 备择集V中第j个类别的可能程度的大小。

5.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选择模糊算子:模糊算子用符号“”表示,代表了模糊评判中的合成运算。在以往应用中,经常被采用的三类模糊算子是主因素决定型、主因素突出型和加权平均型。主因素决定型综合评价模型M(∧ ,∨)的评价结果只取决于在总评价中起主要作用的那个因素,其余因素不影响评价结果,适用以单项评价最优决定综合评价最优的情况。主因素突出型综合评价模型M(• ,∨)和M(∧ ,⊕),与M(∧ ,∨)相比较,突出了主要因素,也考虑了其他因素。加权平均型M(• ,⊕)则依权重的大小对所有因素均衡兼顾,保留了单因素评判的全部信息。

由于现代营区建设评估指标的复杂性,为了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估结果,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全面反映出各单因素评判的信息,这就必须要求依权重的大小对所有因素都要均衡兼顾。

五、小结

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判:进行多级综合评判,可以反映评估对象的各因素间的层次性,同时又避免了因素过多而难以分配合理权重的弊端。多级综合评判比单级评判更能反映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评判结果更加精确和合理。

在本文的研究中,所建立的现代营区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为三层结构,因此需要按照模糊综合评判的原理,依次进行三级模糊综合评判。

即按照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计算过程,从指标层D层至C层进行第一级模糊评判,然后从C层至B层进行第二级模糊评判, 最后从B层至A层进行现代营区建设评估的综合评判。设综合评判向量为S,则S =W R。按照最大隶属度法则,可获得评判结果。

收益法与其他评估方法比较 篇5

资产评估方法是实施资产评估工作的技术手段。

在多年的资产评估实践中,形成了资产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即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

通过对三种方法的比较研究,能够在以后的评估工作中选择最合适的评估方法,以便对被评估资产作出最合理的估算。

关键字:资产评估;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

资产评估,顾名思义,是对资产价值的评定估算。

资产评估方法是实施资产评估工作的技术手段。

这项工作既有客观性,既要考虑资产客观存在的现实状况,又有主观性,即评估人员要评估对象的现状及其获利能力进行分析判断。

这种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要求资产评估具有一套与其他工作或学科不同的特定方法。

在多年的资产评估实践中,形成了资产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即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

实际上在资产评估实践中评估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

因此,有必要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于区分不同情况下应该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

一、收益法与成本法的比较

(一)计价标准的比较

1、收益法的计价标准

收益法的计价标准是收益现值标准,即是以收益现值来衡量资产评估价格的计价标准。

把企业或其他某种具有完整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的整体(或单项)资产投入流通,是本金的流通,他的计价应该是对于其获利能力的计价,使用收益现值标准。

在本金的流动中,资产可以按照他的预期收益的现值来评估,也就是说,他的评估依据不是收益现状,而是与其在未来正常经营中可以产生的收益。

所以,适用收益现值标准的前提之一是资产的投入使用。

“投入使用”的含义是企业持续经营,他所产生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和适应社会的需要,并从中产生受益。

显然,只有在投入使用的前提下,资产才能带来剩余产品的价值,才能带来收益,才有适用收益法评估资产价值的基础。

2、成本法的计价标准

成本法的计价标准是重置成本标准,即用重置成本来衡量被评估资产价格的一种计价标准。

重置成本是指以现行市价重新计算的购置某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全部费用。

资产的重置成本与原始成本不同,主要表现在计价所依据的市场物价水平不一呀,原始成本所依据的是当初构建该项资产的市价水平,而重置成本所依据的是当前的市价水平。

资产的加价固然有该项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社会历史范畴,它随着在生产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特别是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资产的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差异很大。

会计核算以原始成本为依据,折旧计提偏低,就会产生资产价值补偿不足、产品成本核算偏低、企业经营收益虚增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以重置成本对资产进行评估,并以此为调整会计账目的依据就比较符合实际,因为它能随着物价上涨使资产的价值损耗得到相应的补偿,保证经营收益的正确实现。

所以说,以重置成本为计价标准,对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克服了历史成本计价对于物价和技术变动的不适应性。

(二)适用范围的比较

1、收益法适用的业务范围

(1)企业股权变动。

企业股权变动所涉及的资产是企业的整体资产,它比单项资产要素的加总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因它是作为所有者权益在流通,所以它的价值评估只能用收益现值法。

(2)房地产及资源性资产。

房地产价值一般表现为交换代价的价格,同时也可表示为使用和收益代价的租金。

房地产价格与租金的关系,犹如本金与利息的关系。

在工商领域里,房地产产权的变动实际上涉及地租收益的转移,其价值尺度是按照地租来度量的,因而适用收益现值标准。

各类资源性资产,如矿藏、草原、水源、森林等天然资源,其价值是通过收益来实现的,因此适用收益现值标准。

(3)无形资产转让业务。

对于知识性无形资产,作为劳动成果,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对于有形资产,这类无形资产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的运用可以使有形资产的收益能力产生很大的增量,它所带来的追加收益可以单独评估。

并且,无形资产具有高度的垄断性,所以它的价值往往以由他带来的追加收益来衡量,适用收益现值标准,这是单项无形之产于单项有形资产买卖所具有的根本区别。

2、成本法适用的业务范围

重置成本标准对于一切以资产重置、补偿为目的的资产业务都是适合的,如资产的抵押、保险与赔偿,以及我国的清产核资工作。

由于我国充分发育的资产市场尚待建立和完善,应用其他计价标准的客观条件不成熟,所以单项资产买卖的价值评估广泛地采用了重置成本标准。

即使在企业整体转让的场合,也要应用重置成本标准队分项资产进行估价,提供重做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价格资料。

(三)决定评估价值的基本因素比较

1、在适用收益法的场合,资产的评估价值取决于预期收益额的本金化率。

在资产评估中,收益额可以分为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期间又有税前、税后、息前、息后之分。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净利润是所有者权益,利息是债权人的收益。

企业的资金来源按照性质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负债,一类是所有者权益。

如果被评估的企业资产是含长期负债在内的全部投资,它的.收益现值就要按扣税利息加上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作为收益额计算。

如果被评估的企业资产仅仅是所有者权益,如产权接受方承担全部债务,栽植需要购买所有者权益的场合,它的收益现值所依据的收益额只能按照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计算。

总之,明确收益的边界和内涵,对于收益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本金化率是受益于资产之间的比率。

在资产评估中,适用本金化率的选择与确定,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根本上说,适用本金化率取决于社会平均本金化率,在具体测定时,一是要考虑投资的无风险利率,它相当于投资的最低机会成本,在我国一般可采用国库券利率。

二是要考虑该行业和该企业的风险因素,即风险报酬率。

2、在适用成本法的场合,资产评估的价值取决于重置净价。

重置净价是重置全价扣除贬值后的余额。

重置全价又称为完全重置成本,在资产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它可以分为复原完全重置成本和更新完全重置成本。

复原完全重置成本是在原资产购置的全部成本核算资料基础上,按照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的重置价值计算的,它仅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

更新完全重置成本是指利用新材料、新工艺,以现时价格构建相同功能的全新设备所需的成本。

这里,不仅考虑了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还考虑了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对重置全价的影响。

(四)收益法与成本法的区别与联系

收益法和成本法适用的资产评估业务属性分别与两大市场――要素市场和本金市场相关,所以收益法和成本法是两大根本不同的股价标准,不得任意混淆两者之间的区别。

收益法是反映本金市场等价交换特征的计价

概念。

本金的流通,其产出是收益。

在收益法的应用中,评估的是资产的产出价值,即资产未来获利能力的折现值。

而重置成本作为投入过程的资产计价,反映的是资产作为生产资料在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

从投入过程看,资产价值包括资产购置价值,采购费用、安装调试费用,即维持资产在用状态所发生的一切成本均是决定资产价值的因素。

但是,收益法和成本法也具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既反映在价值基础上,以反映在资产业务的关联上。

因为从全社会的范围看,收益现值总额总是与相应的资产的重置成本净值总额相适应的。

个别企业的收益现值与重置成本之间的差额时有超额利润或经济性贬值引起的,亦即可以根据企业资产的重置净价和超额收益,评估企业收益现值。

另外,在运用收益法评估资产价值时,尤其是对于产权变动的各项业务,都要同时提供资产重置成本清单,为折旧、保险等业务服务,或为其他配套工作服务。

二、收益法和市场法的比较

(一)市场法的计价标准

市场法的计价标准是变现净值标准。

变现净值标准是用变现净值来衡量被评估资产价格的一种计价标准。

变现价格是指要素资产在公平市场上的交易价格。

例如,机器设备在生产资料市场上正常流动,它的现行市价就是变现价值。

非公平市场价格,如迫售价格或优惠价格尽管也是变现,但不能算作“变现价格”。

此外,对于企业或整体资产买卖,也有公平市场和公平市价,但它属于本金市场的业务范围,其价格在本质上与要素市场不同,所以也不能称为“变现价格”。

总之,在资产评估中,变现价格特指要素资产在公平市场的先行价格。

变现净值与变现价格属同一范畴,它是变现价格扣除费用后的余额。

变现费用是指为使资产变现而发生的全部开支,包括资产拆除费用,按照出售需要进行整理、装修和包装的费用,运输费用以及销售费用。

由此可见,变现净值取决于变相价格和变现费用。

变现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受资产再生产价值的影响。

资产再生产价值即指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相应功能的资产所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是与重置成本一样要考虑的因素。

其次是受自产自己的功能状态和损耗情况的影响。

但更重要的还是受市场条件、供求关系情况的影响。

所以说,变现净值的评估是高度的市场化的评估,直接受市场的检验。

这就是市场法与收益法在计价标准方面的主要区别。

(二)市场法适用的业务范围

适用市场法评估的资产,要求其余有一定的通用性或可售性,不但在市场上存在潜在的买主,而且在市场上能够搜集到具有可比性的同类或相似资产的交易资料。

因此,适用市场法评估的资产业务,主要是单项生产要素的交易,如买卖设备、原材料,用单项生产要素做投资参股、合作经营等。

在课征财产税和遗产税方面,一般也以现行市价为水急。

而收益法适用的前提是被评估资产必须能带来收益,这就是市场法与收益法在适用评估业务方面的区别。

(三)决定市场法评估资产价值的基本因素

决定收益法评估资产价值的因素,主要是收益额、本金化率等。

而决定市场法评估资产价值的因素是一个公平市场,一个活跃的资本市场。

这里的公平市场首先是指各经济主体之间平等地交换商品、平等的参与各种市场竞争,没有超越经济的行政特权的任意干涉,没有垄断,没有对市场的分割和封锁,没有拉关系走后门的干涉的市场。

其次是指买卖双方都要有充分的时间,买方有充分的时间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卖方也有充分的时间选择适当的买主,以使资产价格更高一些。

而活跃的市场,就意味着被评估的资产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或可售性,要有市场,不仅要有潜在的买主,而且要有可比的对象。

(四)收益法与市场法的联系和区别

由于收益法是将被评估对象作为一种获利能力而确定其价值的一种方法,因而它是用于企业整体作为评估对象的资产评估。

以企业整体参加以下活动,如企业经营评价、股份经营、联营、兼并、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应采用收益法;但项资产在可以单独计算预期收益时也可采用收益法。

收益法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评估方法,它主要考虑资产的未来收益和货币的时间价值,以主要优点是:l能够较真实、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本金化的价值。

2在投资决策时,应用收益法的得出的资产价值较容易被买卖双方所接受。

其主要缺点是:1预期收益额的预测难度较大,受较强的主观判断和未来收益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

2在评估中适用范围较窄,一般是用于企业整体资产和可预测未来收益的单项资产评估。

市场法是在公平市场条件下,通过对被评估对象和在市场上出售的、与其相同或相似的资产的异同比较,调整差额,进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概括地说,迄今本思路是就是参照市场类似资产价格;爱萍古代评估资产。

由于市场法是以同类资产销售价格相比较的方式来确定被评估资产的重估价值的,因此。

运用这一方法时一般应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要求市场发育比较健全,经常有类似资产的交易,市场所反映的资产价格信号真实、准确、正常;二是要有与被评估资产相同或相似资产近期交易价格作参照物。

参照物不能是单一的,一般应在三个以上。

运用市场法评估资产,其重估价值一般较为准确,但是,市场法要求市场发育比较健全,并以能够相互比较的资产买卖在同一市场或地区经常出现为前提。

而我国目前生产资料市场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资产交易并不多见,故资料收益较为困难,因而市场法的实际运用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市场法是从卖者的角度来考察被评估资产的

35变现值的。

资产重估价值的大小直接受市场的制约,因此,它特别适用于产权转让或重组时数据充分可靠。

市场活跃的资产。

市场法的优点,在于充分考虑了市场变动因素,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评估时的市场价值;市场法的缺点是,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而且须存在具有可比性的参照物,需要有公开及活跃的市场作为基础,如缺少可比参照物及其对比数据,这种方法就难以运用。

三、结论

总之,不同的评估方法是实现不同评估目的时的具体形式和技术手段。

但是评估方法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每一种评估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资产评估法的五大制度创新 篇6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目前有各类评估机构共1.4万多家,评估师人数超过13万,从业人员60多万。评估行业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公平正义、资源的有效配置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长期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致使一些虚假评估影响了交易的公平合理,阻碍了资产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2016年6月27日,审议资产评估法(草案)被列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第一项议程,7月2日会议以138票赞成、5票反对、14票弃权,表决通过了资产评估法,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资产评估法从酝酿到表决通过,历经10年磨砺,在立法史上实属少见。法案的高票表决通过,在评估史上具有历史里程碑的意义,不仅促进了评估行业中的各个专业协调和统筹,也使评估师与注册会计师、律师享有同样的法律地位,享有应有的社会尊严。资产评估法在评估行业发展战略层面上进行了制度创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为评估行业设计了崭新的制度。

尊重专业特性,赋予准则制度以法律效力

资产评估是现代服务业中不可或缺的专业服务,提供智力服务,专业特性强,资产评估具有价值尺度功能。因此,要重视和尊重资产评估,就必需强化资产评估的专业特性。只有评估人员养成自觉遵守评估准则的习惯,评估的专业特性才能真正体现。在资产评估法中共有七款提到评估准则,“准则”一词在资产评估法中出现了9次。资产评估法强调了资产评估的专业特性和评估准则的重要性,赋予了评估准则法律效力,这是评估立法中的一大创举,彻底改变了中国评估行业自诞生以来评估准则缺乏法律地位的情形。评估准则缺乏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评估师重视评估准则。同时,认真学习评估准则和自觉遵守评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评估准则的质量。

资产评估法在第四条明确规定,“评估机构及其评估专业人员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评估准则,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资产评估法实施以后,遵守评估准则是评估机构和评估专业人员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由此,国家确立了评估准则的法定地位,确定了评估准则制度,确保了资产评估具有专业技术性的法律基础。资产评估法从不同方面对评估准则进行了规定。要求评估机构对本机构的评估专业人员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评估准则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对其从业行为负责;评估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制定评估基本准则;评估行业协会依据评估基本准则制定的评估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建立会员信用档案,将会员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评估准则的情况记入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开。

尽管评估基本准则由行政机关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发布,评估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由评估行业协会制定和发布,但从一定意义上讲,资产评估法赋予评估准则以法律效力,评估准则可以作为纠纷调处、司法仲裁的有力法律依据。也就是说,评估机构和评估专业人员依据评估准则执业可获得免责,而不遵守评估准则将会被追责。评估机构和评估专业人员在执行评估业务时,如果已经保持了必要的职业谨慎,严格遵守了评估准则并履行了应当执行的评估程序,由于评估准则的争议而产生问题,可以依法免责。评估机构和评估专业人员要遵守评估准则,评估准则能够保护评估机构和评估专业人员。这就为建立和完善“资产评估依准则执业免责制度”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础。

更为特别的是,资产评估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评估专业人员应当恰当选择评估方法,除依据评估执业准则只能选择一种评估方法的外,应当选择两种以上评估方法,经综合分析,形成评估结论,编制评估报告”。这就赋予了评估准则特殊地位。在评估实践中,评估师常常困惑于要求用两种评估方法,而难于寻找到第二种评估方法的情况,资产评估法赋予了评估执业准则具有规定评估专业人员可以只选择一种评估方法的情形的法定职能。总之,资产评估法赋予评估准则以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使得评估准则在资产评估活动中具有活力,也使评估准则成为保护和制约评估师的双刃剑,使得评估成为真正依规执业的专业服务业。

法定评估业务评估师签名制度

资产评估法在考虑不同评估业务在咨询性和鉴证性方面的功能差异及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将评估业务分为法定评估业务与非法定评估业务两大类。这种分类为评估监管带来全新的变革,也为评估师职业资格带来全新的内涵。资产评估法规定,对于法定评估业务要依法委托评估机构评估,采取招标等公开方式选择评估机构,应有2名以上相应专业类别的评估师承办,评估报告由至少2名承办该项业务的评估师签名,并加盖评估机构的印章,法定评估业务的档案保存期限要求不少于30年。对于非法定评估业务,委托方可以自愿委托评估机构评估,不一定需要由评估师承办,评估报告由至少2名承办该项业务的评估专业人员签名,并加盖评估机构的印章,非法定评估业务的档案保存期限要求不少于15年。

同时,资产评估法明确了包括评估师在内的评估专业人员签署评估报告的法律责任。第十四条规定,评估专业人员不得签署本人未承办业务的评估报告,不得签署虚假评估报告或者有重大遗漏的评估报告;第四十四条规定,评估专业人员签署本人未承办业务的评估报告或者有重大遗漏的评估报告的,由评估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或责令停止从业一年以下,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从业一年以上五年以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资产评估法对非法定评估业务的要求,强调了自愿评估的原则,突出了评估的价值咨询功能,体现了降低评估从业人员门槛和激发评估从业人员专业活力的精神。资产评估法对法定评估业务的要求,强调了评估师在评估活动中的核心地位,突出了评估的价值鉴证功能,体现了评估师的法律许可地位。只有评估师签署的法定评估业务评估报告才是合法有效的,这就为评估师是许可类还是水平评价类留下了法律认定空间。

资产评估法第三条规定,“涉及国有资产或者公共利益等事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评估的(以下称法定评估),应当依法委托评估机构评估”。据此,法定评估业务需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涉及国有资产或者公共利益等事项;二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评估,两者缺一不可。目前,公司法、证券法、公路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拍卖法、政府采购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等,已经规定了涉及国有资产产权转让、股东出资、股票和债券发行、房屋征收补偿、矿产资源开采、金融机构抵押贷款等业务,必须要进行评估。不是所有涉及国有资产事项的评估都是法定评估业务,也不是所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评估的都是资产评估法所指的法定评估。即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评估,但如果不涉及国有资产或者公共利益等事项,该评估业务也不一定是法定评估业务,该评估业务就可以由评估专业人员承办,而不一定必须由评估师签署评估报告。

评估师在其所承办的评估业务的评估报告上签字,表明评估师对评估结论的合理性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过去的评估行业管理中,基本上都要求有2名以上评估师在评估报告上签字。资产评估法与时俱进地确立了法定评估业务评估师签名制度,这是评估立法中的一大亮点。这样既继承了现行评估行业中有关评估报告评估师签名制度和有益经验,稳定了评估师的心态和评估市场,增强了评估师从业的信心和自豪感,也加强了评估报告签名的灵活性,为拓展评估市场、吸引更多人才从事评估行业打开了方便之门。

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的评估机构备案制度

资产评估法确立了评估机构备案制度,取消了设立评估机构时的注册资本限制,降低了设立门槛,方便了评估机构的设立和发展,倡导建立评估机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以更加高效、透明、规范地维护评估市场秩序。

在目前的评估实务中,财政部门要求评估机构名称中有“资产”字样,建设部门要求评估机构名称中有“房地产”字样,国土部门要求评估机构名称中有“不动产”字样,这严重制约了评估机构的专业融合和做大做强。资产评估法没有对评估机构的名称提出限制,这就打开了限制评估机构发展的桎梏,方便了评估机构吸引不同专业的评估人才,极大地消减了对评估机构从事企业价值评估、不动产估价、二手车鉴定估价等多种评估业务的限制,有利于降低评估机构的运行成本,促进大中小型评估机构均衡发展,提高评估机构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从发布的资产评估法来看,规定评估机构应先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再向有关评估行政管理部门备案。这一评估机构备案制度的设计,将评估机构后置审批制度改为备案制度,这就加大了资产评估行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调整了评估行政管理制度,强调事中事后监管和社会监督。这是深化资产评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的体现。不仅清晰地划定了资产评估领域政府与市场的权责边界,也最大限度地缩减政府审批范围,体现了国务院简政放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改革精神。评估机构备案制度满足了广大评估专业人员设立评估机构的创业要求,保护了创业热情,将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专业人才进入评估行业,也完善了评估机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可最大限度地激发资产评估市场的微观活力。

由于评估机构是承接法定评估业务的唯一市场主体,因此,要加强对于评估机构的管理,通过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管理,增强评估机构的价值分析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社会公信力。评估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评估行业监督管理办法中,可将能够从事法定评估业务的评估机构备案设计为实质备案,要求这类评估机构必须加入行业协会接受行业自律管理,行业协会定期公示其诚信和资信情形。

兼顾权利义务的评估业务委托人监管制度

长期以来,国家法律没有对评估业务委托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在出现执业纠纷的情况下,无法依据有关法律对评估业务委托人的责任进行有效界定。资产评估法首次对资产评估委托人进行了规范,既明确了评估业务委托人的权利,又强调了评估业务委托人应尽的义务与职责。

资产评估法明确了评估业务委托人应享有的权利,如委托人有权要求与相关当事人及评估对象有利害关系的评估专业人员回避;委托人对评估报告有异议的,可以要求评估机构解释;委托人认为评估机构或者评估专业人员违法开展业务的,可以向有关评估行政管理部门或者行业协会投诉、举报;评估专业人员违反资产评估法规定,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的评估机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同时,资产评估法明确了评估业务委托人应履行的业务和责任,也对委托人未尽到法定职责和义务的行为给出了具体的罚则。

资产评估法赋予了评估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监管和处罚的职责,弥补了长期以来评估行业监管体系中的重要缺失,这是整个评估行业规范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没有这个环节,就很难真正规范评估机构和评估专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因为评估委托人在整个评估业务链条中处于强势和优势地位。这是资产评估法中的一大亮点,是评估专业人员坚守独立性的重要法宝。资产评估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委托人在法定评估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评估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会同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促进融合的评估专业分类与协调管理制度

资产评估法立足中国评估行业实际,尊重历史,展望未来,推动了不同评估专业的融合。资产评估法的出台,本身就说明了资产评估各专业类别同属一个大行业,同时,将不同专业评估管理统一在一部法律框架之下予以规范,统一了监管尺度、评估程序、评估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等核心内容,有利于向社会展示评估行业的专业形象和增强评估行业公信力,促进评估行业协调健康发展。资产评估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要求,“有关评估行业协会应当建立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根据需要制定共同的行为规范,促进评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第四十二条规定评估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对评估机构依法开展业务进行限制,第四十三条规定评估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利用职权为评估机构招揽业务。这是从一个侧面缓解评估行业中的部门分割问题。

资产评估法第八条规定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评估师专业类别,承认了评估具有专业差异性,但也要求不同专业领域评估行业协会建立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并制定共同的行为规范,各类评估专业机构统一执业标准。法律还统一了各类评估专业领域当事人的法定责任。在资产评估法中放开了对评估机构专业执业范围和机构名称的限制,这就为各类专业评估师在同一个评估机构中执业和促进评估机构实现多种专业综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制度保障和外部环境。

评估、审计、律师是市场经济中相互不能替代的三个重要的专业行服务行业,资产评估法的出台能够进一步完善中国法律体系,填补经济法领域的一大空白。也可以对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物权法等法律中有关资产评估的法律规定的实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利于从源头上理顺中国评估行业管理体制,保障资产评估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资产评估法的出台可以明确评估行业自律组织的功能和法律地位,促进评估行业自律组织之间的沟通与融合,促进各类评估师在同一个法定平台上达成共识。特别是一些有关各类评估专业普遍存在的共性的自律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在同一个法定平台上被尽快达成共识。

综合评估法 篇7

1 综合评估法简述

综合评估法对投标文件的施组、项目管理机构、投标报价和其他评分因素进行评价,综合衡量其是否最大限度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综合评估法又分为综合评估法一和综合评估法二,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分值构成(见表1)。

法一较法二实施更复杂,故仅对法一进行讨论。法一首先进行初步评审,投标人通过后进入评分评审阶段。评分评审的过程为:

1)投标报价评分。

a.确定有效评标价上限M1=(B-J)×(1-C)。

其中,B为招标概算;J为招标概算中不降造费用;C为降造系数。

b.确定有效报价上限M=M1+J

c.计算评标基准价A=Μ1×0.6+i=1nDi/n×0.4

其中,Di为第i个投标人的有效报价(不含投标报价中不降造费用);n为标段有效报价投标人总数。

d.计算投标报价的偏差率。

偏差率=(Di-A)/A×100%。

e.根据偏差率,分区间内插计算报价得分。

2)施工组织设计评分。

由评委分别对每个投标人的施组按照招标文件载明的项目和标准打分。将各评委对投标人的打分汇总,求均值,即为该投标人施工组织设计得分。项目管理机构和其他因素评分与施工组织评分类似,不再赘述。

3)综合各因素,计算最终得分,并排名。

2 Excel表格设计

某铁路建设项目某标段,6家投标人进入评分评审。按综合评估法一的要求,设计Excel表格,输入基本信息和评委打分后,自动计算得出评分结果。

2.1 投标报价评分

建立投标报价评分表。首先进行逻辑判断,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报价,再对有效报价进行复核求评标基准价,计算偏差率、打分。

2.1.1 基础数据输入

在工作表中输入基础数据。

2.1.2 逻辑判断

1)判断投标报价是否高于有效报价上限:

计算有效评标价上限:L5=(C13+C16-C14-C15)×(1-C17)。

计算有效报价上限:D5=L5+C14+C15。

判断各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是否超过有效报价上限,超过的,报价无效。以投标人A为例:

E5=IF(C5<=$D$5,″有效″,″报价无效″)

2)总承包风险费有效性判断:

若投标人总承包风险费报价高于概算总承包风险费,则报价无效。以投标人A为例:

J5=IF(E5=″无效″,″报价无效″,IF(I5<=$C$15,″有效″,″报价无效″))

3)有效投标报价判断:

计算各投标人有效投标报价,若高于有效评标价上限,″报价无效″。以投标人A为例:

M5=IF(J5=″报价无效″,″报价无效″,IF($L$5<K5,″报价无效″,″有效″))

2.1.3 计算评标基准价

评标基准价的计算公式为:

在复合计算中,对于投标人报价部分,用COUNTIF函数累计有效报价数量,用SUMIF函数累加有效报价的金额。

2.1.4 计算各投标人偏差率

以投标人A为例,先判断其报价是否有效,再计算偏差率。

2.1.5 根据偏差率计算投标报价客观得分

招标文件中规定报价得分按表2区间内插计算。

投标人A的得分计算公式为:

Excel2003中受IF函数嵌套层数七层限制,报价得分仅能算到[-6,-1)区间。为此,使用定义名称将S5单元格定义为“区间判断”。

在T5单元格中,继续计算:

若“区间判断”结果不为“NO”,则接受S5结果,否则继续计算,直至得出结果。至此投标报标客观得分已计算完成。

2.1.6 评委打分

投标人的报价得分还需考虑总承包风险费、降造措施和不平衡报价的评委打分。用Average函数分别求出各评委对各投标人以上三因素打分的均值,加各自报价得分客观部分,即得投标报价最终得分。

2.2 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机构及其他因素评分计算

建立施工组织设计评分表,输入各评委对各投标人施组评分分值,用Average函数求各投标人得分。同理求各投标人项目管理机构、其他因素相应得分。

2.3 最终得分计算

建立评分汇总表,引用前面工作表中相应得分,相加即可得出各投标人最终得分。使用COUNTIF函数进行得分排名,结果投标人A排名第一(见图1),计算公式为:

H5=COUNTIF(G$5:G$10,″>=″&G5)

3 结语

应用此Excel表格,大大简化了某铁路建设项目评标的评分评审工作,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效果。本表格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当采用综合评估法二或投标人数量变化时,稍做调整,即可使用。希望为铁路建设单位、招标代理机构提供参考,以更好更快完成招标评审工作。

参考文献

综合评估法 篇8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法,高校财务风险管理,评估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办学规模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高校办学多元化、筹资渠道多元化、高校经济事项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也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校贷款管理不够严格、收费行为不够规范、对外投资不够慎重、违反财经法规等财务问题逐渐凸现,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大和复杂化[1]。在这种形势下,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成为高校财务工作的重点。因此,建立和健全高校财务风险管理评估体系对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确保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理论介绍

模糊综合评判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根据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时,首先需要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和内部独立性; (2) 各评价指标的可测性和可比性; (3) 评价指标中评价等级的划分不能过细。

具体来说,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步骤如下[2]:

(1)确定评判的因素集。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的性质特征,确定评价关系中因素集为:U={u1, u2, u3,…,un}。

(2)确定评判的评价(评语)集:V={v1, v2, v3,…,vn}。这实际上是对被评价事物变化区间的一个划分。

(3)确定指标权重。权重就是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依据重要程度所占的比重,这可以通过专家相对评分法、德尔菲法、AHP等方法来实现。因素集中各因素对被评判事物的影响是不一致的,赋予各因素一个权重,则因素的权重分配集A可以看成是因素集U上的一个模糊集,记为:A={a1, a2, a3,…,an},要求满足归一化条件,且0

(4)通过统计调查建立从U到V的单因素评判矩阵R。对每个因素ui (i≤n)作出单因素评价,由于有m种不同的评价等级(或评语),对每一因素的评价结果ui为评价集V上的模糊集,写成模糊向量为Ri=(ri1, ri2, ri3,…,rin) (i=1, 2,…,n),上述评价结果满足归一化条件。所有单因素评价构成U到V的模糊关系即:R=(rij) m×nㄢ

(5)作出评判结果和评判结论。用指标权重向量与单因素评判矩阵R相乘得评判结果:B=A·R。对B集作归一化处理,即用B集中各分量之和去除B集中的各个分量。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用B中隶属度最大者所对应的那个评判等级作为评判对象的等级,即为综合评判的结论。

二、层次分析法(AHP)的理论介绍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权重,就是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表示针对上一层次因素,本层次与之有关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具体步骤如下[2]:

(1)采用一定的比率标度(本文采用1~7级)对定性判断进行定量化,见表1ㄢ

注:Cij={2, 4, 6, 1/2, 1/4, 1/6}表示重要性等级介于Cij={1, 3, 5, 7, 1/3, 1/5, 1/7}。

(2) 构造判断矩阵C= (cij) n×n, 其中Cij表示因素i和因素j相对于目标的重要值。

(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通过特征根法、和法、最小二乘法等求解矩阵,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为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其中,CI=(λmax-n)/(n-1), RI查表获得)。当CR<0.10时可以认为层次单排序的结构有满意的一致性。

(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建议。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进行总排序,以确定指标体系中最低级各个元素在总目标中的重要程度。

三、高校财务风险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相关研究表明,由于高校在很长时间内处在国家预算约束下,不需要考虑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导致了高校领导层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不强,对财务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有效地开展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防范[3,4]。由此导致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领域涉及包括投资、融资、资金管理和收入、结算分配在内几乎所有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业务,其牵涉对象包括学校领导、各部门、各下属单位、教职工个人等。因此,必须从制度、人员、业务和管理流程等方面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整体的和全面的管理[3]。构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具体来说应该包括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财务业务风险管理、财务人员风险管理和流程管理风险管理4个方面。

1.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是指对高校经济业务从会计核算、运作管理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实现权利制衡、相互监督的规章制度和岗位安排等。可以从以下3个层面来度量:决策层(包括校级领导集体决策制度、经济责任制度和总会计师制度等)、执行层(包括会计委派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制度等二级指标)和操作层(货币资金管理、实物资产管理和合同管理等二级指标)。

2. 财务业务风险管理

财务业务风险是指在涉及高校经济事项的财务管理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业务风险管理的二级指标有投资管理、贷款管理、收费管理和资产管理等。

3. 财务人员风险管理

财务人员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高校财务人员自身素质和作风原因导致出现经济和财务问题,在这方面的风险管理评估二级指标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3]。其中,职业道德涉及政治学习、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等方面;业务水平包括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和经验交流等内容。

4. 流程管理风险管理

流程管理风险是指高校相关人员和组织在执行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与流程本身相关的运作机制不完善的地方,主要包括风险监控机制、风险管理业务和信息传递机制3个二级指标。其中,风险监控机制又涉及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会计委派等内容,风险管理业务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管理对策和信息披露等,信息传达包括产生相关报告和对内外披露信息。

由此建立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四、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评估

1. 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评估因素集

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评估涉及的因素很多,本文重点选取表2中的4个因素作为该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评估的因素集U:U={内部控制风险,财务业务风险,财务人员风险,流程管理风险}。

2. 确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评估的评语集

由于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各因素的评估比较模糊,设置对各因素评估的评语集V为5个等级:V={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得分分别为(5, 4, 3, 2, 1)ㄢ

3. 确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要素的权重向量A

不同的管理水平要素需要给出相应权重来确定其重要性,本文模型的解决思路是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权重。AHP方法可通过比较两两元素相对重要性,给出相应因素的权重比较。

本文采用7级量表,通过咨询高校财经管理高层人员和有关专家对各层次的风险管理水平因素进行评价,并得到相应的权重判断矩阵C=(cij),然后通过方根法计算矩阵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特征向量(见表3~表8)ㄢ

(λmax=4.046, CI=0.015, RI=0.90, CR=0.017<0.10)

(λmax=3.004, CI=0.002, RI=0.58, CR=0.003<0.10)

(λmax=5.094, CI=0.023, RI=1.12, CR=0.021<0.10)

(λmax=2.0, CI=0, RI=0, 具有完全一致性)

(λmax=3.0, CI=0, RI=0.58, CR=0<0.10)

4. 建立从U到V的单因素评判矩阵R

本文选取一组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包括高校财经部门管理者、专业人士、外部审计人员等共20人)组成风险管理水平评判组,由其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在专家组成员对该校相关财务运作和风险管理业务进行较深入了解后,由专家独立地对该校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评价因素给出评价等级。通过专家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财务业务风险管理、财务人员风险管理和流程管理风险管理”4个因素的二级指标进行模糊评判。

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二级指标为例,通过调查统计获取如下数据(见表9),认为其在“决策层”这个二级指标表现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很差的人数分别为7、8、3、2、0,则对影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因素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决策层”评语隶属度分别为:0.35, 0.40, 0.15, 0.10,模糊向量=(0.35, 0.40, 0.15, 0.10, 0)。同样可以求得其他因素的所有二级指标的模糊向量,因为以上评判结果均满足归一化条件,由此得到二级模糊评判矩阵,见表10ㄢ

5. 计算结果及分析评价

通过以上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的最终结果为(0.213, 0.351, 0.275, 0.107, 0.054),即{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的最终评价结果分别占了21.3%,35.1%,27.5%,10.7%,5.4%。

根据上述结果,直观来说该校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评估为较好;但是按照加权平均法,得分为3.563(=0.213×5+0.351×4+0.275×3+0.107×2+0.054×1),介于“较好”与“一般”之间,该分值的隶属度为0.713(=3.563/5)。即如果一所学校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以100%计算,那么该校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只达到了71.3%。

综合以上评价方法及其结果比较,可以知道该校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不是十分理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五、结束语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其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价较为困难。笔者利用在高校的实际财务工作经验和相关的专业理论,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进行评估,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这对高校重视财务风险,加强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从实践角度来看,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选取还有待于在实务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华军.关于治理高校财务隐患的思考[J].财会研究, 2008 (6) :56-57.

[2]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1-14, 35-37.

[3]李华军, 魏良华, 邓彦.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财会通讯, 2007 (12) :84-85.

综合评估法 篇9

CO 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将风险评估列为内部控制要素之一, 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必须对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 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 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 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目前风险评估的方法总体来说分三大类: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方法是对风险的影响和可能性以定性的方式进行描述, 其评估结论受评估人员经验的影响, 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定量方法具有精确性, 可以弥补定性评估方法的不足, 但是, 定量方法的缺陷也是明显的, 即对所有的重要因素进行量化是困难的, 获得更多的数据需要更高的成本。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 因此, 在风险评估中, 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是必要的, 两者可以互补其不足。模糊综合评价法即是这样一种方法, 该方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 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本文考察了内部控制面临的风险, 提出了企业在风险评估时可操作的方法。

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CO SO内部控制框架, 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首先是设立目标。只有先确立了目标, 管理层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其次, 识别与上述目标相关的风险。再次, 评估上述被识别风险的后果和可能性。最后, 针对风险的结果, 考虑适当的控制活动。依据CO SO内部控制框架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确定内部控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即两个一级指标、十个二级指标和三十一个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构建

第一, 建立内部控制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具体如下:

一是确定评价因素集。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集, 表示为:U={u1, u2, …, um}, 同时可以根据所建立的评价指标建立二级、三级等多层次的指标集。根据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可知,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从两大方面、十个因素衡量, 确定的因素集如下:一级因素集为U={u1, u2}={内部风险, 外部风险}。二级因素集为U1={u11, u12, u13, u14, u15}={人力资源因素, 管理因素, 自主创新因素, 财务因素, 安全环保因素}。U2={u21, u22, u23, u24, u25}={经济因素, 法律因素, 社会因素, 科技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三级因素集为U11={u111, u112, u113}={研究开发, 技术投入, 信息技术运用}。依此类推, 可确定其他三级指标因素集。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该方法是将半定性、半定量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 通过逐层比较多种关联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表示, 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系数。

采用1~9标度方法, 根据各层次的指标构造判断矩阵, 利用A H P软件得出各层次的指标权重, 并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 即权数的分配是合理的。由A H P软件得出各层次权重集为:一级指标权重集A= (0.75, 0.25) 。二级指标权重集A1= (0.0577, 0.2471, 0.5072, 0.1438, 0.0443) 。A2= (0.2129, 0.0656, 0.5208, 0.0939, 0.1068) 。三级指标权重集A11= (0.4667, 0.4667, 0.0667) 。A12= (0.429, 0.1283, 0.0652, 0.3775) 。A13= (0.1429, 0.8571) 。A14= (0.126, 0.4161, 0.4579) 。A15= (0.2, 0.4, 0.4) 。A21= (0.1622, 0.1863, 0.3518, 0.1863, 0.1134) 。A22= (0.5, 0.5) 。A23= (0.4127, 0.2135, 0.0473, 0.2365, 0.09) 。A24= (0.3333, 0.6667) 。A25= (0.75, 0.25)

三是确定评语集并赋值。V={v1, v2, v3, v4, v5}={低, 较低, 中等, 较高, 高}={1, 3, 5, 7, 9}根据对评语的赋值将1~9等分成五级, 对应相应评语, 设计定量评价标准如表2。

四是确定模糊评价综合矩阵。请20位专家对某企业影响内部控制风险的第三层因素进行评价, 根据专家评价结果汇总, 如表3。

根据表3, 进行单因素模糊评价, 即是从一个因素出发进行评价, 确定评价对象对评语集的隶属度, 进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

第二,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糊评价法不仅可以对评价对象按综合分值进行评价和排序, 还可以根据模糊评价的值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去评定对象的所属等级。

利用合适的算子将A与各被评事物的R进行合成, 得到各被评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即:

一是各层因素模糊综合评价。从评价指标体系最末层开始进行评价, 依次对各层风险因素经行评价。

对第三层级因素做综合模糊评价, 则有:

对上述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到

二是对综合评分值进行等级评定。为了对各层次因素进行比较, 可用等级分数矩阵计算综合评价值W。等级分数矩阵是对每一级评语进行赋值组成, 即:C= (1 3 5 7 9)

同理, 可以得到第一层指标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综合评判值:

企业风险综合评判值为3.7351, 对照表2评价分级标准可知企业风险属于二级, 处于“较低”风险水平, 且被评为“低”、“较低”的比率约为59%。企业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综合评判值分别3.7726, 3.6439都属于二级, 都处于“较低”风险水平。

由综合评判值得到各类风险因素的排序, 内部风险按照财务因素、管理因素、安全环保因素、人力资源因素、自主创新因素依次降低, 其中财务因素、管理因素、安全环保因素评估结果介于4.2与5.8之间, 为“中等”属于三级风险, 人力资源因素评估结果介于2.6与4.2之间, 为“较低”属于二级风险, 自主创新因素评估结果介于1~1.6之间为“低”属于一级风险;外部风险按照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法律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依次降低, 其中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评估结果介于4.2与5.8之间, 为“中等”属于三级风险, 法律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评估结果介于2.6与4.2之间, 为“较低”属于二级风险。

四、结论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 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 结合实际情况, 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实际工作中, 对于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多是定性的描述, 而且很难对各个风险要素的关系和重要程度进行判断。模糊综合评价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不仅对企业总体风险进行了评估, 而且还可以对各个层次的风险因素水平进行判断和排序。由此, 企业可以根据对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 建立持续的风险评估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综合评估法 篇10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是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集合理论、模糊线性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 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 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 即运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者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一般分为六个步骤:

(1) 构造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图。对所要评价的对象, 确定评价目标和各级影响因素指标。

(2) 确定论域。根据综合评价指标结构图, 确定模糊综合评判因素集或论域U={U1, U2, ......Un} (准则层) , Ui= (ui1, ui2, ......Uipi) T (子准则层) , 其中一级指标Ui (i=1, 2, ......, n) 表示影响评判事物的第i个指标因素;二级指标Uipk (i, k=1, 2, ......, n) 表示影响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pk个二级指标因素;p1, p2, ......, pn分别表示第1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因素的数量, 第2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因素的数量, ..., 第n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因素的数量。

(3)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等级评价集

V={V1, V2, ......, Vm}, 其中Vj (j=1, 2, ......m) 表示评价的第j等级。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将评价分为m个等级, 如设置评价集为V={优, 良, 中, 差}, m=4, 每个等级给出对应的分值, 如分值集为{100, 75, 50, 25}。

(4) 确定各级指标权数

采用抽样调查的统计方法、定量统计主成分分析法、定性定量相结合AHP方法等, 求得准则层一级指标权值W= (w1, w2, ......, wn) T和子准则层各二级指标的权值Wi= (wi1, wi2, ......, wipk) T, i=1, 2, ...., n。

(5) 确定评价集元素的隶属程度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或者建立模糊隶属度函数, 得到评价指标Ui在评判因素Vj上的模糊判断隶属度值矩阵Ri, 即建立单指标模糊关系矩阵:

(6) 模糊综合评价。在确定权重向量W和构建隶属度矩阵R的基础上, 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

首先, 计算准则层模糊评价矩阵:

(其中“°”为模糊关系运算, 也称其为“模糊合成算子”, 可以选取不同的运算规则。)

按列归一化, 得出准则层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B*= (B1, B2, ..., Bn) T。

然后, 将准则层权重矩阵W作用于准则层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B, 即:

f=WTB*= (f1, f2, ..., fm) , 并归一化。

最后, 按照每个等级的分值集, 计算综合评价得分即可。

二、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分析

(一)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以上市公司为例, 依据可比性、实用性、科学性原则,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要求, 确定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即六个一级指标和二十个二级指标, 如表1所示。

(二) 重大错报风险模糊评估

(1) 根据表1,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指标集:

(2) 确定权重集。因为各个指标都具有层次性, 采用1~9标度法, 根据各层次的指标构造判断矩阵, 运用AHP软件求得各层次指标的权重, 并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 说明全书的分配是合理的。由AHP软件求得的权重集为:

(3) 确定模糊综合评判等级评价集和分值集。首先将重大错报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 确定重大错报风险的评语集:V={高, 较高, 中等, 较低, 低}。因为我们需要将重大错报风险应用于审计风险模型中, 得以计算检查风险, 因此, 我们还需要给各个评语等级设定一个具体的数值, 即将相应等级的评语设定相应的分值, 即建立分值集。

相应的分值集为V={0.9, 0.7, 0.5, 0.3, 0.1}, 即在 (1.0-0.9]区域内属于高水平;在[0.9-0.7) 区域内属于较高水平;在[0.7-0.5) 区域内属于中等水平;在[0.5-0.3) 区域内属于较低水平;在[0.3-0) 区域内属于低水平。

(4) 确定评价集元素的隶属程度, 既建立单指标模糊综合矩阵

采用专家调查的方法来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假设请30名专家进行评价, 专家采用了解客户的业务 (UTB) 、商务分析框架 (BAF) 、企业风险模型 (BRM) 等方法来了解被审计单位, 并针对评价指标的各个因素给出评价结果。将专家评价结果进行汇总, 计算其相应的百分比, 同时可以得到一级评价指标U1, U2, U3, U4, U5, U6的单因素评价矩阵Ri, i=1, 2, 3, 4, 5, 6。结果如表2所示:

利用模糊算子M (Λ, V) 进行模糊计算, 得到单因素评价结果:

(5)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在确定权重W和隶属度矩阵R的基础上, 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将上述B1, B2, B3, B4, B5, B6按列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进行模糊综合运算, 得到:

然后对B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

通过对此公司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 重大错报风险分别按高、较高、中等、较低、低的隶属度依次为:0.232, 0.24, 0.24, 0.176, 0.112。该结果表示, 对于该公司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23.2%的专家认为是高水平, 24%的专家认为是较高水平, 24%的专家认为是中等水平, 17.6%的专家认为是较低水平, 11.2%的专家认为是低水平。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 由于较高和中等水平的比率是相等的, 因此, 该公司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有两个结果, 即“较高”水平和“中等”水平。

按照加权平均原则, 得出重大错报风险的总概率为:F=B*×V=0.5608

此结果表示, 该公司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为56.08%, 在分值集[0.7-0.5) 区域内, 属于中等水平。

实际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最大隶属度原则, 但此方法的使用是有条件的, 存在有效性问题, 有可能会得出不合理的评价结果。所以本文提出加权平均原则, 采用加权平均原则对上述各级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这一方法得出的结果虽与最大隶属度原则方法得出的结果有点出入, 但是此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三、结论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 其涉及的因素有很多, 所需要面临的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又各不相同, 因此, 很难考虑周全。本文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来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了研究。并且以此角度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了重大错报风险指标体系, 根据此体系构建出了重大错报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并且以某上市公司为实证研究对象, 实现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使得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更加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DB (DB/OL)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http://www.cicpa.org.cn/, 2012年11月4日。

[2]程颖、石学鹏:《审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识别与分析》, 《财会通讯》 (综合版) 2007年第3期。

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评估 篇11

【关键词】公共交通系统;系统评估;居民出行调查

1.背景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程度的公益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划分为常规公交系统,快速公交系统,轨道交通系统,准确全面的评估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实现其交通方式的主导地位,才能保证城市有一个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的良好的交通环境。

2.评估内容

公共交通系统的评价包括公交出行分担率,票价,公交线网布局,场站布局,发车频率,车辆配置等各方面评价的综合。

3.调查分析

进行公交系统评估前首先要进行公共交通系统现在调查,调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走访调查、居民出行特征调查和公共交通运营特征调查。

3.1走访调查

走访城市规划局、建设局、交通局、公交公司等相关部门,搜集城市在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人口就业等方面的基本资料以及目前各相关部门已有的规划报告,了解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意见,为进行公共交通需求分析和公共交通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3.2居民出行调查

居民出行调查主要是要了解居民出行的OD分布状况,同时包括出行者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其调查结果是分析诊断交通系统问题、进行交通需求预测等研究的基础。

进行这项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居民在一天的工作、生活中对各种交通工具的使用情况、出行的时空分布与城市用地性质等方面的情况,为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主要通过调查员入户进行问卷调查进行。

3.3公共交通营运特征调查

公共交通营运特征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城市现状公交运营、客流出行特征、客流时空分布、流动人口出行情况,为下一阶段城市公交发展方向的确定、近远期公交线网和场站的调整与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依据。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公交线路特征调查,公交跟车调查和公交站点问卷调查。

公交线路特征:调查各公交线路走向、设站情况、运营时间、车辆配备等。

公交跟车调查(包括公交跟车客流调查和公交跟车OD调查):调查者跟车记录公交车一天的运行情况,观测内容有:该线路各站点上、下客人数、各站到站时间和离站时间。公交跟车OD调查,主要通过收发小票并记录小票编号对几条长距离的公交线路进行高峰期客流OD调查。

公交站点问卷调查:调查者在公交站点发放问卷表的方式对乘客的公交出行特征和意愿进行调查。

4.居民出行分析

将城市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小区,分析每个交通小区的日平均出行次数、出行分布和出行方式的比例。城市发展、人口、经济、用地以及交通区域的不同,居民出行特征都会有所区别。居住区域和办公区域的交通出行会有明显的潮汐性质,全天交通出行分布有相对明显的高峰,商业休闲区域无明显高峰。

居民出行出发时刻分布,反映了城市居民交通需求在时间上的分布和城市居民总体出行的密集程度,是实行交通需求管理、分析并解决高峰小时交通问题的重要参考依据。居民出行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城市土地利用状况,人口和就业岗位数分布。出行方式结构与各种交通方式的特性和服务水平以及城市形态和用地布局、交通管理政策等有关,不同出行方式结构对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要求有很大差异。

5.公共交通系统评估

5.1基础设施配置

公交系统的配置情况从宏观上反映了城市公交系统能够提供服务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车辆配备情况、运营线路数、发车频率、运营时间四个方面。对于居民的公交出行需求来说,公共交通车辆是最直接的供给方,公交车的拥有量不但关系着公交服务水平的高低,更是公共交通容量的控制因素之一。

5.2公交线网分析与评价

公交线网主要从八个方面进行评价,包括线网布局、线网密度、线网路段重复系数、线路非直线系数、线路走向及功能、线路客流流量及分布、线路负荷强度及公交服务区域。线网密度是一定区域内公交线网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直接反映出区域内的公交线网的分布特点。

线路重复系数是公交线路长度总和与公交线网长度的比值,表征的是公交线路走向的重复情况,反映道路上公交线路集中程度。该指标越低,表示线路重复程度越小,其计算公式为运营线路总长度与运营线网的长度之比。也即:

根据国内外的一般经验,道路上公交线布设一般最大为5条,最好不要超过3条。一条道路上线路数过多,不但影响道路上其它车辆的正常运行,而且公交车辆之间相互影响加大,尤其是在公交停靠站点,影响更为突出。

公交线路沿线流量分布状况是线网分析过程中的重要评价资料,公交线路沿线流量分布是否均衡及线路上、下行流量分布是否均衡都与线路的布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通常采用客源均匀度来衡量,直观上就是流量图。

流量图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凸型图中线路沿线客流呈中间高、两头低的形状,说明线路的客流量的分布比较合理;

凹型图中线路客流呈中间低、两头高的形状,说明线路的客流量在起末站的客流量较大,而中间各站的客流量较小,从流量上看其线路设置的合理性相对较差;

斜型图中线路客流基本呈线性,说明车内客流量逐渐变多或逐渐变少,说明线路设置的合理性也较差;

沿线客流呈平型,说明该线路客流分布比较平均,一般是中途不设上、下客站点的直达线路或者中途上下客均匀的线路。

线路负荷强度可以反映线路单位线路长度承担的客流量,用以评价线路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性。公交服务区域和范围直观的反映了一个地区公交线网布局的合理性以及公交服务的便利程度。通常来说,覆盖率越高且布局合理,公交服务越方便,以300米和500米的公交覆盖率为其评价指标。

6.结论

综合评估法 篇12

在经济与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的转变,其关键在于能否提高我国机械制造型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的最新驱动力,采用最新的技术与发明成果,最终通过运用知识产权的价值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而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作为其中的一环,在知识产权价值管理以及管理信息的获取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影响着双方实施产权交易的积极性与经济利益。然而,我国在无形资产评估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没有成熟的评估体系,尤其是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领域更是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是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等传统的评估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均有不成程度的缺陷,很多评估的参数无法准确的获取,或者受到评估师的个人知识水平及其心理因素等影响,很难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目前刚兴起的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些缺点,该方法在评估时考虑更多可能影响知识产权价值的因素,其评估结果比较合理。所以,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机械制造型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进行评估分析更为合理

二、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美国自控专家查德比于1965年提出了模糊数学,此后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人们将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提出了模糊层次分析法用来解决现实中一些具有模糊性质的经济现象。该方法通常是先用AHP确定层次分明的因素层,然后用模糊数学对其进行模糊分析与评判,由于结合了这两种方法,因此对评估分析结果有着很好的可靠性。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评估时,专家通过对评估因素的两两相互比较,以最优的因素为评估基准,将其值确定为1,而欠优的因素,则根据其欠优程度对其进行相应的打分。这种方法关键是依据各层指标中评估因素特征,将评估值与评估因素值之间通过“隶属函数”这种函数关系表现出来。

(一)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多用于具有分层评判指标的目标系统,并且其目标值通常难以用定量来描述的决策问题,其方法的主要步骤为:

(1)构造两判断矩阵。运用1-9比例标度法对判断矩阵中的元素Pij赋值,如表1所示:

通过表1,赋值得到判断矩阵A:

(2)计算权重。通过计算,得出矩阵P的最大特征根λmax,计算出其相应的特征向量Q,根据公式PQ=λmaxQ得出q,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第三,一致性检验。由于人们对失误的认识了解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客观事物复杂多变,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所以,以上得出的判断矩阵完全保持一致也是不可能的,这就非常有必要对这些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通常用以下两个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

若一致性比率,那么该判断矩阵P通过一致性检验,若不能满足该条件,则需要重新确定判断矩阵的取值,表2是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取值:

(二)模糊数学简介

设U={u1,u2,…,um},V={v1,v2,…,vn}是两个论域,U为综合评判的各种因素评价对象组成的因素集,V为对评价对象可能得出的评价结果分为若干个等级的评语集。然而,各个因素对事物评判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确定一个模糊向量A=(α1,α2,…αm)∈F(U)作为权重的分配。其中αi满足:0<αi<1,,这里运用AHP法确定向量A=(α1,α2,…αm)的值。

此外,n个评语也不是绝对的肯定与否定,所以确定一个向量B=(b1,b2,…bn)∈F(V)表示综合评判后V的模糊集,其中bi为第j种评语在总评判中的地位。

若存在一种模糊关系R=(rij)m×n表示从论域U到V,则可以利用R得到一个模糊变换Tr,因此可以构建如下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因素集U={u1,u2,…,um};评判集V={v1,v2,…,vn};模糊变换Tr:F(U)→F(V),A→A|g R

其中:R为U到V的模糊关系矩阵,R=(rij)m×n,这样得出一个(U,V,R)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然后用AHP法确定出权重A=(α1,α2,…αm)∈F(U),则得出综合分析评判B=(b1,b2,…bn)∈F(V),即:

其中bj是综合评价的重要参数,表示对n个评语的拟合程度。

三、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模型的构建

为将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机械制造业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需要按照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原则构建出评估模型。首先通过向专家询问打分,综合专家的意见,如评估初值偏高、很高、合适、偏低、很低,确定因素集为U和评语集V,然后运用AHP法对影响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分层,确定出评估指标体系,同时确定出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经过计算与整理得出评估矩阵,在用评估矩阵与评语矩阵相乘可得出知识产权的模糊综合权重。基于此再给出m个评语权重,也就是m个评语对整个评估价值重要性,W=(w1,w2,…wm)。纠偏系数可用如下公式获得: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如下:

(1)确定评估因素集U。U={u1,u2,…,un},评估因素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到影响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各种因素,由于知识产权的种类很多,不同知识产权的价值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所以必须按照所评知识产权的类型确定出评估因素集。

(2)确定评语集V。V={v1,v2,…,vn},评语集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评价对象U可能做出的评价结论的等级。当然评语集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通常专家们为了把握标准将评语集分为五个等级,即:

V=(太高,偏高,合理,偏低,太低)

(3)确定评语权重集W。评语权重集W=(w1,w2,…wm)主要作用是让专家对评语赋予一定的权重值,确保纠偏系数的方向。通常评语等级越低,则其评语权重越大,越能保证纠偏系数的纠偏方向。所以在专家调查表中为了便于填写,专家们可以只填偏低、低、太低等字样。调整后可以确定其评语权重集,另外,“合理”的权重值应为1。

(4)确定单因素评价矩阵R。单因素评价矩阵R通常由专家打分法获得。首先确定相关领域的专家,并将专家按照评估因素分为n组,对每一位专家发放相应的因素调查表,让专家对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过程中对某一因素的评估太高、偏高、合理、偏低、太低利用算数平均法,求出专家对某一结论的比例,得出单因素评估矩阵R=(rij)m×n,依次类推,得出其他因素的评估矩阵。如:对于第i个因素,通过征求100个专家的意见,若是有50人认为合理、30人认为偏高,20人认为偏低,则可认为第i个因素的评估结果为Ri=(0 0.3 0.50.2 0),此为评估矩阵的第i行。经过整理,并征求专家意见可得出单因素评价矩阵R=(rij)m×n。

(5)确定因素权重集A。A=(α1,α2,…αm)是因素重要程度的权数所组成的集合,表示因素的重要程度,这里运用AHP法确定各层因素的权重。

(6)模糊综合评判B。由以上几个步骤可得出模糊综合评判:B=A×R=(b1,b2,…bn)。

(7)对初值进行纠偏。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处理,以bj为权重,对评语权重wj进行加权,可得纠偏系数C。

(8)确定评估终值E。E=E0×C(6)

四、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为使评估的客观公正,评估指标的确定必须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相关性的构建原则。本研究主要是按照以下几个原则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分项评估与综合评估相结合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趋势评估与状态评估相结合原则以及能力建设对策设计与能力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机械制造业的知识产权价值综合评估U可以从其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价值、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绩效三个方面进行评估,进而确定出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即U={知识产权的技术价值U1,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U2,知识产权的管理绩效U3}。一级指标知识产权的技术价值U1又可以分为四个二级指标,即:U1={技术的创新性U11,技术的实用性U12,技术的替代性U13,技术的垄断性U14};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U2又可分为三个二级指标,即:U2={市场需求U21,市场竞争U22,经济价值U23};知识产权的管理绩效又可分为四个二级指标,即:U3={知识产权的制度U31,知识产权的研发U32,知识产权的保护U33,知识产权的战略U34}。

五、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

通过聘请10位相关知识产权专家组成专家组,按照以下步骤对机械制造型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进行评估。

(1)确定出评估对象因素集。

(2)确定评估等级V及其标准。将评语分为五个等级,即:V={V1,V2,V3,V4,V5},评语等级及标准如表4所示。

(3)确定评语权重集W。通过对专家评分处理得出W=(1.786 1.274 1 0.794 0.580)

(4)对单因素评估,得出评判矩阵R=(rij)m×n。利用算数平均法通过专家打分得出Uij隶属于评语Vj的程度,以此为依据构造出判断矩阵,这里隶属度rij用10为相关专家对其评判,用专家赞同的个数确定其等级的方法确定隶属度。对用数学的方法对专家组的评语进行处理,得到模糊判断矩阵Ri(i=1,2,3,4,5),评判结果如下所示:

(5)确定各因素的权重。通过1-9比例标度法对知识产权的技术价值U1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其两两判断矩阵:

由公式(1)~(4)并对其归一化得出其权重向量:A1=(0.191 0.076 0.076 0.657)。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权重向量A2=(0.325 0.200 0.475),A3=(0.337 0.300 0.263 0.100)

则可以得到模糊综合评价及其评判值:

该算法为普通矩阵加乘运算,在数学上已经证明,若权重向量与单因素评判矩阵均满足归一化时,其综合评判的也满足归一化。则可得出制造型企业知识产权价值U的评判矩阵R:

,同样用1-9比例标度法对制造型企业知识产权价值U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其两两判断矩阵,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其权重A=(0.411 0.304 0.285)

(6)得出其二级模糊综合评判B。

(7)综上可得出纠偏系数C。又因为W=(1.786 1.274 10.794 0.580),则:

(8)经纠偏得出最终的评估值E。由于已知E0=5062万元,所以E=E0=5062×1.113606=5637.07(万元)。经过分析可知机械制造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为5637.07万元,比评估初值多出575.07万元。

六、结论

利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机械制造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的纠偏系数,对其评估初值进行纠偏,结果比评估初值多出了575.07万元,主要原因是有50%的专家认为对技术的垄断性的评价太高,大多数专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绩效评价太高,可以看出技术的垄断性对该知识产权价值的有着决定性因素。所以将模糊数学与AHP相结合可以将许多在观念性方面难以精确量化,突出重要影响因素,克服评估个人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该方法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同时又结合专家的综合意见,增加了评估的权威性。而知识产权的价值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模糊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简便灵活的工具,因此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知识产权价值进行评估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金泳锋、邱洪华:《基于层次分析法模型的专利价值模糊评价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12期。

[2]唐恒、孔潆婕:《专利质押贷款中的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科学管理研究》2014年第2期。

[3]苏平:《美国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方法选择及启示——以我国上市公司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为视角》,《知识产权》2010年第3期。

[4]姜秋、王宁:《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年第6期。

[5]王景、丰佩印:《模糊多级综合评判在专利资产评估中的应用》,《科技与经济》2014年第3期。

上一篇:OTN特点下一篇:复合床煤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