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教学的方法

2024-07-26

同义词教学的方法(共11篇)

同义词教学的方法 篇1

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且成果颇多, 但很多文章的共性是多从“词义”和“语法”角度来对近义词进行辨析。其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尤其要注意“语用”在辨析时所起的作用。在辨析近义词时关注“语用”, 其关注点是说话人如何在特定语境下合适地、得体地使用语言, 以及听话人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下正确理解或推断出说话人意思等方面, 以下我们从六个方面来探讨“语用”在辨析近义词中的应用。

一、适用对象

所谓“适用对象”就是看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和哪些词搭配。在交际中, 除特殊场合外, 一般情况下中国人遣词用句是自然的输出, 因为早已习得, 而对于外国人, 则需要学习。

1.1 近义词动词

对于近义动词, 可以从其本身的特点和与之相关联的成分的特点来进一步细化分析。

1.1.1 动词是否及物

对近义动词进行辨析可以先看它们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不及物动词不可以带宾语。例如, “旅游”和“游览”, 我们可以说“我游览了哈尔滨”, 但是不可以说“我旅游了哈尔滨”, 这是因为“旅游”是不及物动词, 而“游览”是及物动词。

1.1.2 动词的时态

在辨析近义动词时要注意动词的时态是已然还是未然。例如, “祝”用于未然, 而“祝贺”却用于已然。因此我们会在高考前说“祝你考上大学”, 而在得知成绩后说“祝贺你考上大学”, 反之则是不正确的。

1.1.3 动词是否具有自主性

一组近义动作动词, 可以从它们是自主动词还是非自主动词角度来进行辨析, 也就是看它们的动作行为是否受人控制。例如, “降落”和“落”, 二者都表示物体从高处向下运动, 但“降落”是人可以控制的行为, 而“落”除了表示人可以控制的行为之外, 主要表示人不能控制的自然现象。因此, 我们可以说“伞兵慢慢从空中降落下来”, 也可以说“伞兵慢慢从空中落下来”, 但我们不会说“秋天树叶都降落了”, 只能说“秋天树叶都落了”。

1.1.4 动作行为主体是否一致

近义动词的差别还可能存在于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主体上, 即动作的发出者是否相同上。例如, “侵犯”和“侵略”, “侵略”的动作主体只能是国家, 而“侵犯”的主体可以是国家、团体或个人。因此, 我们认为“侵犯我国领土或侵略我国领土”都是正确的说法, 而“侵略了她的人权”是错误的句子, 应该用“侵犯”。

1.1.5 宾语特点

辨析近义的及物动词时, 可以从其所带宾语的不同来进行辨析, 这就要看所带宾语的类型是名词性宾语还是谓词性宾语;名词性宾语是指人还是指物, 是指之间还是指处所;如果是人, 是哪一类人, 是上级对下级还是下级对上级;如果是物, 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物, 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

比如, “忍不住”和“受不了”, “忍不住”后面所接成分一般是动词或动词性结构, “受不了”后面一般是名词性或名词性结构;因此, 可以说“她忍不住哭了起来”, 而不说“她受不了哭了起来”。

“参观”和“访问”, 可以说“我们参观了萧红故居”, 而不能说“我们访问了萧红故居”, 只能是“访问萧红”, 而不是“参观萧红”, 因为“参观”的宾语只能是物, 而“访问”的宾语只能是人。

“抚养”和“赡养”, “抚养”的对象是晚辈, 而“赡养”的对象是长辈, 因此我们说“赡养老人”、“抚养孩子”;“报告”和“通知”。“报告”的对象是上级, “通知”的对象是下级, 因此我们可以说“向首长报告最新战况”, 而不可以说“向首长通知最新战况”。

“变化”和“变动”, 变化的对象是自然或社会现象, 而“变动”的对象只是社会现象, 因此可以说“最近气温变化很大”, 不用“变动”, 而在“他的工作最近可能有变动”这个句子中可以用“变化”进行替换。

1.1.6 状语或补语特点

动词前面适用什么类型的状语, 后面有无补语及补语是何类型, 都是对近义词进行辨析时应该考虑的。

对于状语在辨析近义词动词时的运用, 主要是从音节的角度来考虑, 如“加”和“加以”, “加”前面的状语只能是单音节的词, 而“加以”前的状语只能是多音节的词。因此可以说“不加思考、认真加以研究、多加思索、努力加以解决。

“忍耐”和“忍受”。可以说“你先忍耐一下, 马上就结束了”, 而不能说“你先忍受一下, 马上就结束了”。因为“忍耐”可以带动量补语, 而“忍受”不可以带动量补语。

1.2 近义形容词

对于近义形容词, 在辨析时要看其能否受程度副词、否定副词修饰;能否重叠及进入V不V的格式以及所修饰的中心语是否相同等。

例如“快”和“快速”, 说“他跑得真快”、“他跑得不快”、“他跑得快不快”都是正确的句子, 而不能说“他跑得真快速”、“他跑得不快速”、“他跑得快速不快速”, 因为“快”可以受程度副词、否定副词修饰, 可以进入V不V的格式, 而“快速”却不可以。

1.3 近义名词

对于近义词来说, 辨析时要看其是否可数、是否能被修饰。比如“车”和“车辆”, “车辆”是“车”的总称, 是不可数名词, 不受数量词修饰;“车”是可数名词, 可以说“一辆车”, 但说“一辆车辆”却是错误的。可以说“那是款红色的跑车”, 不能说“那是款红色的跑车辆”。类似的还有“书”和“书籍”、“桥”和“桥梁”等等。

1.4 近义副词

对于近义副词的辨析, 应该考虑其所修饰的成分的特点。是单个词还是词组或句子等复杂形式, 单个词是自主动词还是非自主动词;修饰的动作行为是已然的还是未然的……

例如, “一连”和“连连”。我们可以说“他一连玩了五个小时的游戏”, 用“连连”不可;可以说“他很同意我的观点, 连连点头”, 用“一连”却不可;只有在“他很害怕, 一连后退了几步”这样的句子中“一连”和“连连”才可以互相替换用, 因为二者后面都必须接动宾结构, 但“一连”后的动宾结构中间必须插入一个数量结构, 而“连连”后面的动宾结构中可以没有数量结构, 但也可以有数量结构, 前提是这个数量结构的量必须是不确定的。

“逐渐”和“逐步”, 二者都是副词, 都可以作状语, 但“逐渐”一般修饰自主动词, 不能修饰非自主动词, “逐步”就不受此限制, 动词自主与否都可以用其修饰。可以说“他的汉语水品逐渐提高”, 用“逐步”也可以, 但不可以说“天逐步黑了”, 因为在这个句子中只能用“逐渐”。

再如“立刻”和“顿时”, 可以说“他的演讲刚结束, 观众席上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用“顿时”也可以, 但我们不能说“你到家后顿时给我回个电话”, 这里只能用“立刻”, 因为“顿时”只能修饰已然的动作行为, 而“立刻”无此限制。

1.5 近义介词

对于近义介词的辨析应该考虑其用于主语前还是主语后;后面的宾语是哪类名词或名词性结构;由它所组成的介宾结构可以和什么样的形式组合, 如果是动词, 要看是动作性动词还是非动作性动词或其他动词;同时要注意音节的搭配。

例如, “对于”和“关于”, “对于”可以放在主语前, 也可以放在主语后, 而“关于”只可放在主语前。因此, 我们可以说“我对于这件事没有任何意见”, 也可以说“对于这件事我没有任何意见”, 但我们不能说“我关于这件事没有任何意见”, 只能说“关于这件事我没有任何意见”。

“往”和“朝”, “往”必须和表示方位、处所的词语组合, 不能直接和指人或物的名词组合, “朝”却没有这个限制;所以, 可以说“请往我这里看”或“请朝我这里看”, 可以说“朝老师看过去”, 但不可以说“往老师看过去”。

“向”和“朝”, “向”可与动作性强或弱的动词组合, 而“朝”只与动作性强的动词组合。因此能说“向她深情地看了一眼”, 用“朝”也可以, 但不能说“朝他表示敬意”, 只能说“向他表示敬意”。

“按”和“按照”, 我们可以说“按期完工 (按照期完工) ;按期限完工 (按照期限完工) ”, 因为“按”不受音节限制, 而“按照”只能和双音节词搭配。

二、适用句类

这里所说的句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包括一般所说的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句类, 也包括这些句类下面再分的小类, 譬如疑问句又可以再分为选择问、正反问、特指问、是非问等;还包括一般的句式, 譬如主动句、被动句、比较句等。

在交际中, 要想表达不同的意思, 就要选用不同的句类。所以, 可以通过近义词所使用的句类的不同来对其进行辨析。

例如“或者”和“还是”, “或者”可以用于陈述句或祈使句, 而“还是”只用于疑问句。因此, 可以说“你或者明天来, 或者后天来”;“你或者小张, 明天必须来一个”, 这里不可以用“还是”。在“你明天来还是后天来?”这样的句子中可以用“或者”。

“还”和“再”, 可以说“你明天还去注册吗?”和“你明天还去不去注册啊?”, 但这两个句子中不可以用“再”, 可以说“你能不能再唱一首啊?”而不可以说“你能不能还唱一首啊?”, 只能是“你还能不能唱一首啊?”, 因为“还”可以用于是非问, “再”不可以;“还”和“再”都可以用于正反问, 但有条件限制, “还”用于V不V格式前, 而“再”用于V不V格式后。

“千万”和“万万”, “千万”只可以用于祈使句, 而“万万”还可以用于陈述句。所以, 在“我万万没想到专业课考得这么差”这样的句子中不用“千万”, 而在“你千万不能把这件事告诉别人!”这样的橘子中可以用“万万”;

再如, “惋惜”和“可惜”, “可惜”可用于感叹句, 而“惋惜”不能这样用, 这是二者的区别之一。因此, 我们可以说“这么多的菜都倒掉了, 真可惜!”, 不说“这么多的菜都倒掉了, 真惋惜!”。

“笼罩”和“弥漫”, “笼罩”可以用于被动句, 而“弥漫”却没有这种用法。所以, “清晨的102国道被一片大雾笼罩着”是正确的说法, 而“清晨的102国道被一片大雾弥漫着”是错误的说法。

再有如“又”和“还”, 说“他的成绩比你还高”和“他买的苹果又大又红”, 而不说“他的成绩比你又高”和“他买的苹果还大还红”, 因为“又”表程度时不能用于陈述的比较句, 而“还”表程度时能用于陈述的比较句。

三、肯定与否定

这里所说的“肯定”, 是说某个词在使用上要求后面必须跟一个肯定形式, 不能是否定形式;所说的“否定”, 是说某个词在使用上要求后面必须跟一个否定形式, 不能跟一个肯定形式。利用对“肯定”和“否定”的要求不同, 可以进行近义词的辨析。例如“万分”和“十分”, “万分”只能修饰肯定形式, 而“十分”没有这个限制, 因此说“万分痛苦”, 不说“万分不痛苦”, 说“十分满意”, 也说“十分不满意”。类似的如“分外”和“格外”、“差不多”和“几乎”, “差不多”只能直接修饰一个肯定形式, 而“几乎”不受这种限制。

四、简单与复杂

这里所说的“简单”是指单个儿的一个词, “复杂”则是指一个句法结构, 而非一个词。利用对“简单”和“复杂”的要求不同, 可以进行近义词的辨析。比如, “常常”和“通常”, “常常”对“简单”和“复杂”没有要求, 而“通常”只能修饰复杂结构, 因此可以说“春秋季节, 我们常常举办服装展览”, 也可以说“春秋季节, 我们通常举办服装展览”;可以说“春秋季节, 这类服装展览我们常常举办”, 而在这里不可以用“通常”。类似的还有“稍微”和“稍”, “稍微”所修饰的结构必须是复杂的, 而“稍”没有这种限制。

五、语义侧重

近义词概括和反映的现象虽然基本一致, 但强调的意义中心却不尽相同。因此, 在表达不同的意思时就要注意所用词语的语义侧重, 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得体。语义侧重包括这样两个部分, 一个是表义的轻重不同;另一个是叙述的侧重点不同。

例如“违反”和“违背”, 可以说“违反规定;违反法律;违背誓言;违背承诺”, 因为“违反”的语义程度要高于“违背”。类似的近义词很多, 如“绝望”和“失望”, “恳求”和“请求”, “竭力”和“努力”, “敬仰”和“敬重”。这一点是和从词义角度辨析近义词的方法有交叉的, 只是在不同层面上理解而已。

“暗暗”和“偷偷”, “暗暗”侧重于表达心里活动, 而“偷偷”则侧重于表达外在行动。因此, 我们可以说“他偷偷溜进房间”和“他暗暗下定决心”, 而说“他暗暗溜进房间”和“他偷偷下定决心”都是不正确的。

六、语体色彩

从色彩方面辨析近义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地方色彩。很多著作中都对色彩有过很细致的论述, 这里不再赘述。但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 “色彩”不尽属于语用角度, 因为它也是词义的体现, 即“色彩义”, 在这一点上辨析近义词, 二者是有交叉的, 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但多数学者习惯上将之纳入语用辨析之列。

以上是我们从“语用”的角度来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的问题, 其实“语用”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因为它所涵盖的领域还可以涉及到文化等层面, 在近义词辨析中我们所谈“语用”只是整个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的一个缩影, 因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不关注“语用”, 不研究、运用“语用”就会导致整个教学环节的失败。近义词的辨析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 对于教师来说, 想要驾轻就熟也并不容易, 这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往曾经有过的诸如“中国人就这么说”之类的话是不负责任的。为了讲好近义词, 就需要用各种方法去分析、比较近义词, 从整体上对其进行综合、全面、细致的辨析, 尽量使之能够易讲、易记、易运用。

摘要:近义词辨析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近义词辨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汉语教学中, 通常是从词义、色彩、词性等角度来对近义词进行辨析的, 这些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辨析近义词同样适用, 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有时会显得捉襟见肘。因为, 在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前提下辨析近义词有自己的特点, 那就是要十分注意“语用”在近义词辨析时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近义词,辨析,语用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2]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M】.商务印书馆.2004

[3]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同义词教学的方法 篇2

方法的造句

1、思想进步是生活及事业进步之基。使思想进步的唯一方法,是研究学术。

2、每一个人不会永远是顺心的,在低潮的时候尽量用自己的方法做到最好,等待机会。

3、每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问题,我认为逃避并不是解决的方法,你应该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4、演戏,情感的.真实是最重要的,一个好的演员,在他“入戏”时,方法已经丢了,自己就是剧中人,剧中的事就是现实的。

5、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

6、没有错误的结果,只有错误的方法。

7、即流的最好方法,就是善于利用时间,它直接影响我们实际的费用与利润。

8、疗伤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你偏偏选择了一个最平庸,最俗气,而且效果最差的。

9、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论日语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篇3

关键词:语义;对比研究;近义词;反义词

一、方法论

1.通过分析词汇的体系对单词的语义及用法进行分析研究。在研究某一个词的语义及用法时,只对一个词进行分析效果极其有限,最好的方法是以词汇体系为划分点,将属于同一个意义范畴的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找出来进行对比研究。例如:将对接触面发生不同作用的「ぬぐう、拭く、磨く、研ぐ、こする、さする、撫でる」这些近义词划为一组,将都和变形有关的「折る、曲げる、畳む、ひねる、ねじる」划为一组,将都表示“除掉、消掉”等意義的「取る、除く、抜く、刈る、摘む、もぐ、むしる、剃る、削ぐ、削る、切る、剥く、剥がす、えぐる」划为一组,或找出反义词如:「嬉しい、悲しい」「楽しい、退屈だ」「ひらく、とじる」「あける、しめる」等,对每个词进行语义及用法的对比研究,简单明了。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同一种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也适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研究。例如:“可是;但是”与「でも;しかし」

2.以语法范畴为划分点,如看助词或该词的词性是他动词还是自动词,例如:通过比较「まじる、まざる、まぜる、まじえる」和「好く、好む、愛する、憧れる」就可以判明哪些词表达的是自发的意愿或动作,哪些是人为的有意志的动作,从这个方面可以清晰辨明每个词的不同词义及用法。

3.找出和该词具有共同语意特征的词,设定一个可以通用的场景,举出大量例句,从中归纳总结出共通点和不同点。例如:「折る、曲げる、畳む、ひねる、ねじる」都表示线状物或平面体的东西以某轴为中心进行移动变形,这是它们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点是「力の加える箇所、加え方、軸に対する向き、結果の形」。还有,「ぬぐう、拭く、磨く、研ぐ、こする、さする、撫でる」对接触面发挥作用是它们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点是「働きかけの様相が違う」。「掬う、汲む、注ぐ、さす、浴びせる」的共同特征是都「水を対象とする」,不同点是它们还有各自呼应的语义范围。这样在找出它们的共通点之后再分析它们各自的不同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4.注意前后呼应、搭配的方法,每个词都有它的使用范围和呼应规则,例如:「掬う、汲む、注ぐ、さす、浴びせる」中的「掬う」除了和「水」呼应使用之外,使用「手、匙、柄杓」等工具把液体或固体(多数是粒状或粉状)的东西从下向上捧出这是它的独有呼应搭配方法,经常呼应的词是「泡、チリ、灰汁、米、粉、塩、砂糖、砂、豆粒、金魚」。上组词中的「浴びせる」也同样,除了和「水」呼应使用之外,还有「相手に対して物事を勢いよく、あるいは続けさまにしかける」这个语义,经常和「光、銃弾、矢、パンチ」这类词呼应使用,这时是指「これらは粒体やそれに擬される単体で、攻撃性を帯びて相手に降りかかる。」语义完全不同。这是它的另外一个语义特征。

5.设定同一语境,指出一组词中的某一个词可以用而另一个不适用,这样对比说明对分析词义很有效。例如:在对比「あける、ひらく」时,在找出它们的共同语义特征之后,即同时可以和「本、窓、包み」搭配使用,然后分别说明「傘、パラシュート、扇、蕾、魚」を「開く」,「コップ、蓋、引き出し、穴、行」を「あける」,它们分别表达的语义是「密着体が左右あるいは四方対称に広がる形態的特徴」と「塞いでいるものを取り除き、空間を確保する」。另外,还有一种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这个词在某种情况或语境下不能用。例如:用「ひらく」形容人体部位时,「目、口、両足、手、胸」可以用,但「爪、頭、背中、脇」不能用。

二、实例分析

下面就以「ぬぐう、拭く、磨く、研ぐ、こする、さする、撫でる」为例,运用上述的研究方法对比研究这一组近义词的词义。

1.共通的语义特征。「ぬぐう、拭く、磨く、研ぐ、こする、さする、撫でる」这七个词的共通语义特征是:都是以某种力量或方式作用于某个对象,并且不是静止地发挥作用,而是以“动”的方式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表示接触的场所的时候,像「~に触れる?触る」都是用助词「に」来表示,而上述这七个动词都要求和「を」搭配使用。也就是说这七个动词表示的意思,不单纯是“接触”,还要对对象发挥作用、只是它们在发挥作用时的方式、方法不同。那么它们是以什么不同的方式或力量发挥作用,本文拟从「目的、対象、方法、結果の状態」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目的。「拭う、拭く」的目的都是把什么东西“擦掉、擦去”「除去」,不同之处是:「ぬぐう」能和表示「離点」的「から」呼应使用,例如:「額から汗を拭う。」◆「目元から涙を拭う。」

这一点要注意,不但「拭く」不能和「から」呼应使用,其他几个动词都不能和「から」搭配使用。因此,「ぬぐう」「ふく」相比较,「ぬぐう」的“擦去”「除去」意识更强,目标更加明确。「汚れていないところもとりあえず拭いておく。」像这样没有明确“擦去”「除去」对象的场合只能用「ふく」而不能用「ぬぐう」「ふく」除了上述语义之外,还有“使……干净”「拭いてきれいにする」「美化」的意思,这一点和「磨く」「研ぐ」有相似的语义。但是,「磨く」强调的是「光や艶を出して見栄えをよくすること」,例如:

◆窓ガラスを磨く。◆靴を磨く。而「研ぐ」强调的是「表面の曇りや錆や凹凸を取り、角や縁を鋭くし、切れ味をよくすること。また、不純物が無くなるようにこすること。」刀を研ぐ。◆米を研ぐ。◆鋏を研ぐ。由此可见,「磨く」目的重在追求「見た目の美しさ」,而「研ぐ」目的追求「実用のための機能性など」。另外三个词的动作都含有“摩擦”的语义,但目的不同。「こする」的目的是「摩擦そのものである。物と物を接触させる場合にも言う」

◆タオルで背中をこする。◆手をこする。除此之外,「こする」还有无生物做主语的情况,不是人为有意的动作,如:「車体が塀をこすった。」这一点和其它六个均有意志性行为动词的用法不同。「さする」和「なでる」都是含有感情动作的动词,但「さする」的目的是「精神的、肉体的な苦痛を和らげるために行う」,而「なでる」的目的是「愛情表現や触感を確かめたり楽しんだりする目的で行う。ときには比喩的な表現にも使う」,这二个词即相似又有不同。胸をさする。◆病人の背中をさする。痛むところをさする。子供の頭をなでる。◆五月の風が気持ちよく頬をなでる。◆君主が民をなでる。

3.対象。「ぬぐう」的对象一般是「汗、涙、血、ほこり、泥水、墨汁、汚れ」,多为液状物,附着的场所一般是「まぶた、目元、額、唇、頬、手、髪の毛」,像「泥のかたまり」「石」这类固体物一般不能成为「ぬぐう」的対象。另外「ぬぐう」主要是文章用语,一般不和表示希望的「~たい」,表示指示与命令的「~なさい」呼应使用。「ふく」所呼应的对象范围要比「ぬぐう」大得多,它包含了所有的「ぬぐう」对象,除此之外,他的对象还包括「鼻汁、よだれ、便、湿気、かび、すす、こぼした水、泥のかたまり」,液体、固体都可以成为「ふく」的对象,附着或沾着、粘着的场所也扩大到「窓、食器、レンズ、鏡、ガラス、机、いす、家具、畳、廊下」等。要注意的是在所研究的七个动词中只有「ぬぐう」「ふく」这两个词的对象可以是液体物,其它五个都不能用。「みがく」的对象都是坚硬的物体,如「玉、宝石、金属、レンズ、鏡、ガラス、食器、板の間、柱、爪、歯」。「研ぐ」的对象是「包丁、刀、剃刀、鋏、鉋、斧などの刃物、牙、爪」等,如果是以「汚れを除く」为目的的话,上面这些词都可以成为「ふく」的对象。「こする」的对象更为广泛,只要是「ある程度の面と固さのあるもの」,都可以成为「こする」的对象。另外,像「手と手をこする」这样「同じものどうしも摩擦の対象となる」,这一用法其它六个词都不能用。「さする」的对象是精神或肉体出现问题的地方,例如:「疲労、痛み、しびれ、こり、腫れ」等,抚慰精神上的问题,比如「胸をさする」基本都是比喻的用法「なでる」的对象既可以是身体的全部,也可以是身体的某一部位。而且,这个词本身含有“爱、友爱、眷恋”等感情色彩,所以它的对象也可以是「墓石、遺品、人形、身の回り品」等,当陷入沉思或十分得意时也可以说「あごをなでながら思い込んでいる」「ひげをなでながら相手を見ている」。当陷入某种感慨时也可以表现为「頭髪をなでる」。

4.方法。「ぬぐう」的擦法是“轻轻地、悄悄地擦去”即「軽く、そっとぬぐう」。「拭く」的擦法除了和「ぬぐう」一样“轻轻地、悄悄地擦去”的擦法之外,还可以用力猛烈地「ごしごし、ぎゅっぎゅっ」擦或蹭。另外「拭く」还可以使用「黒板拭き、モップ、窓ガラス拭き器具」这类工具来擦。和「ぬぐう」不同,它还可以借助「水などの液体、ベンジンなどの薬品、ワックス、クリーム」这类液体除污。「磨く」的方法有几种情况:当用手“磨”或“擦”的时候,一般使用布、刷子等软质的东西;当“磨”或“擦”的对象是金属、石材等坚硬物的时候,抹上或涂上粉、药、沙子等用机器来“磨或蹭、擦”。在使用“布或药等”来“磨”或“擦”的情况和「拭く」的方法有共通点,只要对象一致可以互换使用。另外,「磨く」也可以和「拭く」一样用力猛烈地「ごしごし、ぎゅっぎゅっ」“磨”或“擦”。「磨く」的方法还有个特点就是“磨”或“擦”的方向是不受限制的,可以反复地“磨”或“擦”,直至“锃亮”「ぴかぴか」或“光滑”「つるつる」。「研ぐ」通常是对有平面的、硬的物体进行前后方向的“磨”或“锉”,有时会浇点水来“磨”或“锉”,很少使用药品等,偶尔也会在旋转的机器上装上刀片来“磨”或“锉”。「こする」是“蹭”,是直接对对象的接触,它的“力度、次数、方向”都不受限制。「磨く、研ぐ、こする」这三个词,有时由于它们的作用可能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在这一点上「磨く、研ぐ、こする」和其它四个词不同。「さする」「なでる」一般是用“手、手指尖、软毛巾”等来“轻抚或抚摸、抚慰”,基本要求是“轻、柔”,动作方向是自由的,因为动作当中包含着“友情、关心、爱”,因此对象物不会发生形状改变之类的变化。这一组词几乎都用于褒义,结果都是积极的,只有「こする」例如「うっかり床をこすって傷がついた」会导致消极的结果。

5.语法方面的特征。「汗を/額を/額の汗を」「ぬぐう/拭く」,「垢を/背中を/背中の垢を」「こする」,「ぬぐう/拭く」「こする」这三个词“擦去、擦掉、搓掉”的对象物和附着的场所「除去の対象物、付着箇所」都可以用助词「を」格来表示,这是其它四个词没有的语法特征。另外,这一组词中只有「こする」有个词干相同的自动词「こすれる」,它的语义是和人的意志无关的一种相互摩擦和「擦れ合う」同义。

6.同一语境下的用法辨析。注意:·符号表示可以用; 符号表示不自然;?菖符号表示不能用。

7.不同的语义范围。这组词除了上面介绍的对接触面发挥作用的共通语义之外,还有各自不同的语义范围。

「ぬぐう」:还有将「恥、汚点、気持ち」を「消しとる」的意思。例如:「不安を拭いきれない」「汚名を拭う」等。「磨く」:还有「上達させようと勤める」、「練磨する」、「質の向上をめざす」等语义。例如:「技術、技、腕、文章、表現、言葉」を「磨く」「撫でる」:我们常会看到或听到这样美的句子:「そよ風、すすきの穂、若葉、柔らかい布」などが「頬、うなじ、肌」を「撫でる」。这是「撫でる」的另一种语义,它表达的是自然与人的心情交融在一起的拟人化用法。

以上,本文通过实例探讨了词义对比研究的方法,本方法简单有效,它不但可以运用到词义辨析上,这种方法还可以运用到句型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的研究上,掌握了此研究方法,在对日语的学习以及研究上都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類語例解辞典,1994,小学館.

[2]類語使い分け辞典,1998,研究社.

[3]日本語使い分け辞典,2001,講談社インタナショナル.

[4]国立国語研究所,1972,「動詞の意味?用法の記述的研究」秀英出版.

[5]中野智,1986,「ふく?ぬぐう」「日本語研究」第8號,東京都立大学.

[6]姫野昌子,2004「日本語表現活用辞典」,研究社.

[7]渡辺実,2002「国語意味論」,塙書房.

同义词教学的方法 篇4

目前, 大部分同义词语料是人工构建的, 如《同义词词林》 (梅家驹) 、《同义词词林扩展版》 (哈工大信息检索研究室) 、《中文概念词典CCD》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 、辞典How Net、中文Word Net等[2]。人工构建的语料的优点是准确性高, 缺点是费时费力, 构建的语料库规模较小。另外,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各领域的新名词新术语不断涌现, 人工构建的同义词词典无法体现随时代变化的动态语言现象。因此, 迫切需要一种从海量的文本中自动获取同义词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的迅速传播, 经济全球化并不陌生。全球经济危机后, 经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经济信息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变得异常重要。另外,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的、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 并拥有海量的经济语料。基于中文同义词的词形特点, 以及词在百度百科中的链接特点, 本文提出字面相似和PageRank链接融合的同义词自动获取方法, 研究从百度百科经济领域中自动获取同义词。

1 相关研究

在同义词的自动获取方面, 已有研究提出的方法集中在以下方面:

模板匹配方法[3,4]利用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从句法角度分析语料中的实例, 预先定义同义词的模板, 然后将语料文本与模板中的规则依次进行比较, 若匹配成功则可以提取同义词。采用Hearst提出的启发式方法通过人工归纳得到4个模板如下:

模板1:word1 (简称|简称为|中文简称|又称|又称为|亦称|亦叫|亦作|又叫|也称|也称为|俗称|又译|又译作|全称为|全称是|别名|别名是|也就是|亦即|缩写为) {左引号|冒号}word2{右引号}。

例如:证券交易市场指已发行的证券通过买卖交易实现流通转让的场所;相对于发行市场而言, 又称为:二级市场。

模板2:word1{是|即}word2 (的全称|的简称|的缩写) 。

例如:基金定投是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简称。

模板3:word1{:|【}<中文别名|通用名称>{】|:}word2。

例如:何首乌:中文别名:夜交藤、铁秤砣、首乌、赤首乌。

模板4:word1 (和) word2 (是同义词) 。

例如:超文本标记语言和超文本链接标示语言是同义词。

利用上述四个模板获取实例的同义词如表1所示。

分布相似方法[2]利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的NLPIR汉语分词系统[5]切分目标词的上下文, 设置目标词的窗口并且目标词用特征向量来表示, 计算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度来估计目标词之间的相似性。比如, 语料中的计算机和电脑这两个目标词分别频繁与“硬件”、“软件”、“网络”等这些词同时使用, 并且它们之间的位置也相似, 则认为它们是同义词。

互联网语料的内容包罗万象、千差万别;虽然模板匹配方法准确率高, 但模板的表达能力和覆盖面有限, 导致模板数量远远不足及召回率比较低;分布相似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模板匹配方法的缺陷, 但它耗费较大的计算代价。

2 同义词获取方法

由相关研究的分析可知:要从海量的语料中获取全面的、准确的同义词, 已有方法性能不佳。对基于词汇的、体现字面信息的字面相似和基于语义的、体现词与词的依存关系的PageRank链接的融合方法进行了研究;扬长避短, 互为补充, 获取同义词的性能达到最优。

2.1 词汇字面相似度方法

分析中文词汇的构词特点, 绝大多数的同义词含有相同的语素 (即字) , 据此提出了词汇字面相似度方法。词汇字面相似度方法[6]就是根据两个词汇含有相同的语素的个数以及它们在各词中的位置来计算相似度。词汇字面相似度方法考虑两个影响因素:匹配度和匹配序。匹配度指两个词汇含有的相同的字的个数的比重, 匹配序指两个词汇含有的相同的字的位置。该方法只考虑词汇的字面结构等因素, 没有考虑词汇的语义、语境等因素, 有的词汇是异形同义词和同形异义词;因此它不能全面、准确地获取同义词, 不能满足用户现实需求。一般两个词汇的匹配度越大, 它们是同义词的可能性越大;为了提高获取同义词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必须提高匹配度 (即:K/ (M+N-K) ) 的比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字面相似度的改进算法, 其相应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 (1) 中:M表示词条S1所含有的字的个数;N表示词条S2所含有的字的个数;K表示S1与S2字面相似的字的个数;i表示S1的第i个相似元;j表示S2的第j个相似元;|i-j|表示相似元在S1的位置i和S2的位置j差的绝对值;Sin (S1, S2) 大于某个阈值时, 认为S1和S2是同义词。

2.2 PageRank链接方法

PageRank链接方法[7—10]指词汇之间的解释与被解释关系被认为是一种语义上的链接关系, 从语义角度量化词汇之间的关系, 即判断词汇之间的语义相似度转化为用PageRank值来判断。它的原理是如果两个词的释义中含有足够多语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 则认为它们是同义词。PageRank值指利用PageRank算法计算两个词汇之间相似度的值, 两个词汇的PageRank值越大, 它们相似的可能性越大。PageRank算法是利用公式 (2) 计算词汇之间的相似度[8]。

式 (2) 中的Ps指词汇S的PageRank值;|as|指词汇S解释其他词汇的个数;Pt指词汇T的PageRank值;rs, t指词汇S与词汇T的相似度。由于词汇之间互相连接, 计算每个词汇PageRank值都是一个递归迭代过程。因此, PageRank迭代计算公式 (3) 。

式 (3) 中, (1-d) 是为了防止释义中的词汇产生过大的影响而对解释它的词汇的PageRank值进行阻尼;d是为了弥补阻尼掉的PageRank值而取d=0.85;Ti表示解释词汇W的其他词汇;C (Ti) 表示词汇Ti解释其他词汇的总个数。Wi表示词典中指向词汇W的词汇个数, 迭代次数用词汇总个数的以2为底的对数来表示。

首先, 利用经济金融词汇作为语料[11], 采用市场汇率、自由兑换、外汇汇率管制、浮动汇率、均衡汇率及它们释义中含有的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汇率;其次, 把注释文本经过分词转化成词汇串, 然后对词汇的释义信息分析, 把词汇之间的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用有向图表示;最后, 转化为计算机容易处理的邻接矩阵并量化为值。在构建词汇的有向图中, 顶点是词汇, 有向边表示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如果词汇M的释义中出现了词汇N, 那么在有向图中就有一条始点M指向终点N的带箭头的边。词汇有向图如图1所示。

图1表示有8个词汇的有向图, 展示词汇之间的解释与被解释关系。迭代次数是8的以2为底对数3。利用公式 (3) 计算每个词汇的PageRank值如表2所示, 第三次计算结果已经达到准确值, 显然市场汇率、浮动汇率、均衡汇率是同义词。

2.3 融合方法

字面相似度方法分析了词汇的构词特征, 两个词汇以词素为单位进行两两匹配比较;而PageRank链接方法把两个词汇释义中的词汇作为词素来计算词汇之间的相似度。由于单个词汇的信息量大于单个字的信息量, PageRank链接方法比字面相似度方法的性能好。PageRank链接方法需要事先查找词汇的释义并对释义切词, 而字面相似度方法不需要;它们之间具有一定地互补性。两种方法提取的信息不同, 对获取同义词的贡献也不同;考虑两者能增强获取同义词的性能。因此, 提出融合方法获取同义词。融合方法对应的公式 (4) 如下。

式 (4) 中, SR (S, T) 指词汇S与词汇T的相似度, M指S所含有的字的个数;N指T所含有的字的个数;K指S与T字面相似字的个数;i指S的第i个相似元;j指T的第j个相似元;|i-j|指相似元在S的位置i和在T的位置j差的绝对值, Ps指S的PageRank值;|as|指S解释词汇的个数;Pt指T的PageRank值;λ指权重因子, λ∈[0, 1]。SR (S, T) 等于或大于某个阈值时, 认为S与T是同义词。

3 实验与评价

3.1 评价方法

考虑从语料中获取同义词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利用正确率、召回率和F指标作为评价指标, 分别计算微平均和宏平均值。

3.1.1 微平均指标

微平均以每个语义关系为一个计算单元, 计算公式[3,11,12]如下。

正确率:

召回率:

F指标:

式中, A表示返回的结果中正确的同义词数;B表示返回的结果中错误的同义词数;C表示未返回但确实是正确的同义词数;α表示正确率相对于召回率的重要程度, α∈[0, 1]。为了使正确率和召回率的权重相等, 达到评测较好效果, α=0.5, F指标如计算公式 (8) 。

3.1.2 宏平均指标

宏平均以每个词汇为一个计算单元, 每个词汇的评价指标计算公式[12]如下。

词汇I的正确率:

词汇I的召回率:

词汇I的F指标:

式中, Ai表示返回的结果中词汇I正确的同义词个数;Bi表示返回的结果中词汇I错误的同义词个数;Ci表示未返回的但确实是词汇I正确的同义词个数;β表示词汇I正确率相对于召回率的重要程度, β∈[0, 1]。同样为了使词汇I正确率和召回率的权重相等, β=0.5, 词汇I的F指标计算如公式 (12) 。

宏平均值计算公式[12]如下。

正确率:;召回率:;F指标:。式中:N表示试验中利用的评测词汇数。

3.2 实验分析

首先, 利用网络蜘蛛从互联网上下载百度百科经济方面的HTML网页资源;其次, 把它过滤, 数据净化, 利用标点符号“。!?”进行断句处理, 再利用分词软件NLPIR汉语分词系统对所有文本进行了自动分词;最终, 得到试验语料。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全面的同义词表, 此文使用了融合方法获取同义词。实验结果的词汇组织成树状结构, 使用哈工大的《同义词词林 (扩展版) 》[13]作为评测标准, 采用第四层对它进行评价。实验表明:当λ=0.4时, 融合方法取得好的效果, 如图2所示。我们使用融合方法计算两个词汇的相似度, 当SR (S, T) ≥0.410 399 238 782时, 正解率P1、召回率R1与F1的总体性能最佳;认为S和T是同义词。如图3所示:

利用词汇字面相似、PageRank链接和融合三种方法获取同义词的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中数据表明, 从微平均指标的正确率、召回率和F指标三个方面分析, 字面相似度方法性能较差。仅根据字面是否相似来判别同义词, 一些字面相似但不是同义词, 还有一些字面不相似的同义词也不能正确识别, 仅考虑字面相似匹配方法效果不佳。PageRank链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比字面相似方法性能好, 但它受到释义详尽程度、词汇收录速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且不能识别孤立词;因此, 它也不是最佳方法。只采用一种获取同义词方法存在缺陷。因此, 两者融合使正确率、召回率、F指标有所提高。基于篇幅, 宏平均指标数据不再罗列。

4 结论

成人高考英语同义词辨析方法 篇5

1、从概念意义着手,把表达同一逻辑概念的词归纳在一起。

如in future和in the future都有“将来”的意思,但语义上有细小差别。前者表示“从今以后”,等同于from now on。后者表示“将来,今后的.时期”,但不一定就是从今立即开始,而是将来的时间,等同于in time yet to come.

2、从感情意义和语体色彩的差异着手。

英语中有的词字面意义相同,但感情意义有明显的区别。如Its rather cold today和Its fairly warm today,句中的rather与fairly都表示“相当”,但前者含抱怨之意,后者含高兴之意。

3、从词的搭配和位置的差异着手。

框架语义学对同义词教学的启示 篇6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 框架理论 同义词教学 侧显 背景框架

一、框架理论

“框架”这一概念最早来自人类学。人类学家Bateson(Tannen,1993:18)指出,它是个人交换信息的一种方式,是信息传递的抽象形式,框架属于心理学概念。首先将框架理论引入语言学的是Fillmore(Ungerer,2001:209),他指出:框架是“具体的、统一的知识结构或经验的协调一致的图示化”(Fillmore,1985:233)。框架理论指出除了词典中诠释的客观意义以外,一个词语的意思还与文化背景、百科知识、生活体验、社会惯例以及信仰密切相关。词典中给出的客观释义不能完全解释一个词语的意思,它必须要放在特定的框架中(Fillmore,1982,1994)。框架理论中,要了解某个词语的意思,就要了解该词所在的框架以及框架内的元素。例如,一位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学习“wicket”的一词时,他在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中查阅到的解释为:“wicket:one set of three stumps and two bails”。因为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并不没有板球这项运动,对这位学习者而言,他不具备关于板球的比赛规则、板球运动的使用工具、比赛场地等与之相关的知识,所以即使向他们解释“wicket”为“三柱门”,他也无法理解该词的意思。相反,只有在心智模式上存在[CRICKET GAME]这一框架以及了解该框架中存在的元素才能知道该词的含义。板球在英国、新西兰、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是一项家家户户熟知的球类运动,也就是说,[CRICKET GAME]这一框架早已深深植入在人们的脑里,并且他们对此框架内的基本元素十分熟悉。例如:投球手(bowler)、击球手(batsman)、三柱门(wicket)、板球棒(cricket bat)任何与之相关的词都可以激活[CRICKET GAME]框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没有“背景知识”或者“框架”的参与,词义就无法被理解。

此外,Langacker还提出侧显(profile)和背景框架(base)两个相关概念,侧显是指词语象征的概念,而背景框架是指理解侧显概念所需的背景知识。侧显和背景框架的关系密不可分,“一个表达式的语义值既不单独属于背景框架,也不单独属于侧显,而是背景框架和侧显的结合”(Langacker 1987:183)也就是说,语义框架的语义值是由侧显和背景框架共同决定的。例如,斜边与直角三角形是侧显和背景框架的关系,“hypotenuse”一词侧显的概念是[THE SIDE OPPOSITE ITS RIGHT ANGLE],它所依赖的背景框架是[RIGHT-ANGLED TRIANGLE]。只有将侧显和背景框架结合起来,才能得到“hypotenuse”的语义值。在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中对hypotenuse给出的定义是:“the hypotenuse of a right-angled triangle is the side opposite its right angle”,在这里“the side opposite its right angle”提供了侧显,“a right-angled triangle”提供了背景框架。如果缺少了侧显(直角对的那条边),就得不到斜边的语义值(斜边的定义);如果缺少了背景框架(直角三角形),就无法理解侧显(直角对的那条边)的含义。由此可见,给一个词下定义,必须揭示其被侧显的概念和背景框架(汪立荣,2011:49-56)。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框架对词汇范畴理解的重要性。

二、基于框架语义学的同义词探究

同义词的学习困难不在同义词的“同”而在“异”。同义词辨析之难就难在一组同义词之间的框架具有较多的共性,不同的框架所包含的框架元素大多数相同,而只有一两个框架元素不同。而往往就是因为这一两个不同的框架元素,造成同义词使用的区别。所以,唯有准确地把握同义词赖以存在的框架,才能清晰地区分同义词的细微差别。因此,揭示同义词的框架差异就等于帮助学习者克服同义词辨析的困难。

1.侧显与同义词辨析。上文中提到的“侧显”概念对同义词辨析起着重要作用。一组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就在它们侧显的框架元素不同。例如,roe和caviar 都是指世界上的同一事物,它们各自的框架大部分的元素是一致的,但是roe侧显于包含[解剖学]元素的框架,而caviar则侧显于[食品]元素的框架,它们侧显的部分相同,但是背景框架不同。因此这对同义词语义上的差异表现在roe指鱼卵块,caviar指鱼子酱。(Langacker,1987:164-5)

2.认知视角与同义词辨析。认知框架有一点很明显,面对同一个情景如果认知视角不同,语言表达也会相应改变。如,在经典的“商业事件”中,buy和sell具有相同的框架,而动词buy的认知视角是[买者],而sell的认知视角是[卖者]。borrow和lend这对同义词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解释,这两个词均含有“借”的意思,但是borrow和lend的框架中均含有[物品][借出方][借入方]这三个基本框架元素,但是borrow的认知视角是[借入方],lend的认知视角是[借出方]。同义词coast和shore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两个词都是“海滩”的意思,但是其词义有着微妙的差别,coast的认知视角是[陆地],而shore的认知视角则是[水上]。因此,教师要把两个词解释清楚其实很简单,我们需要告诉学生:coast是相对于在陆地上而言的,shore是相对于在水上而言的。简言之,分析出同义词的认知视角即能揭示同义词框架的差异。

3.隐性框架元素与同义词辨析。在同义词的框架中包含许多隐性框架元素,并且往往没有出现在词典给出的客观释义中,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了解目的语语境中该词的框架,才能区分细微的差别。例如,gate 和door都是“门”的意思,但是gate的隐性框架元素是[有墙无顶],而door的隐性框架元素是[有墙有顶]。因此,gate指校园、公园、工厂等的大门。Door指建筑物的大门或房间的门,也可指车辆的门。Toast、bake、roast的意思都是“烘烤”,但是toast的隐性框架元素是[土司面包][加热][变黄变脆],bake的隐性框架元素是[烤箱][辐射热][无明火],roast的隐性框架元素是[明火][肉块]。所以,区分三个词的关键在于给学生提供每个词正确的隐性框架元素。

三、结语

在同义词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常常因为无法区分同义词框架元素的细微差别而无法对同义词进行正确辨析,因此帮助学习者梳理同义词间框架元素具有的细微差别从而获得语义理解是同义词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学者可以从框架语义学中的侧显、认知视角以及隐性框架元素等方面分析同义词,进而帮助学习者正确分辨同义词。

参考文献:

[1]Croft,W.& D.A.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Oxford: OUP.2004.171-187.

[2]Fillmore.C.J.Frame Semantics,In 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A].ed.by 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Seoul:Hanshin.1982.

[3]Fillmore.C.J.Frames and the semantics of understanding[J].Quaderni di semantic.1985(6):222-254.

[4]Tannen.D.Framing in discours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5]Ungerer.F.& Schmid,H.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6]汪立荣.框架语义学对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研究.2011(3):49-56.

同义词教学的方法 篇7

一从单音词 (单纯词) 和双音节合成词之间看

所有的单音词都是单纯词, 在此基础上加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自由语素, 或加上自身没有词汇意义但具有增强或减弱词义的语法意义的不自由语素, 组成的合成词往往与原来的单音词成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同义近义词, 如xinh—xinhđẹp, giúp—giúpđỡ, bạn—bạn bè, đẹp—đẹpđẽ, sạch—sạch sẽ, cãi—cãi vã等。

很多单音词与其相对应的双音节合成词常常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都是同义或近义词, 但其实这样的单音节词与其相应的双音节词之间有一定的区别和用法规律, 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 单音节词更具体, 双音节合成词更具抽象性和概括性

首先, 单音词或单音节语素加上具有区别意义的不自由语素所组成的双音合成词, 往往比原来的单音词在词义上更具抽象性和概括性, 如đẹp与đẹpđẽ的主要区别在于:đẹp比较具体, 用于具体的场合;而đẹpđẽ则更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用于抽象的场合或用于指概括性的事物。如我们可以说“Váy của chịrấtđẹp”, 但不能说“Váy của chịrấtđẹpđẽ”。

此外, 联合式合成词的意义具有概括性, 尤其是包含有自由语素的合成词, 更加明显。如báo chí (报刊) 与báo (报) 比较, binh lính (士兵) 与lính (兵) 比较, nhàcửa (房屋) 与nhà (房子) 比较, 前者的词义都具有明显的概括性, 一般用于抽象、概括的语境;后者较为具体, 一般用于具体的场合。试比较以下各组中的两个句子: (1) Ởtrong thưviệncủa chúng tôi córất nhiều sách vởvàbáo chí. (抽象) Đây làbáo Nhân Dân. (具体) (2) Binh lính của tôiđều rất ngoan. (抽象) Lính này làcủa tôi. (具体) (3) Nhìn từmáy bay xuống, những nhàcửa chỉbébằng bao diêm. (抽象) Tòa nhànàyđẹp thế. (具体)

以上各组中的第一句都是抽象的语境, 所以都使用双音节合成词;而第二句都是具体的场合, 所以都使用单音词。

不过, 像giađình (家庭) , ăn mặc (穿着) , ngôn ngữ (语言) , anh hùng (英雄) 这一类从汉语借过来的联合式合成词, 它们都是由不自由语素构成, 因此其词义的概括性就不明显了。

2. 单音节词与双音节合成词之间有“单+单”“双+双”的规律

在越南语中也有这样一些词, 其单音节形式和双音节形式具有同样的意思, 且在很多时候是用单音节词也可以, 用双音节词也可以, 如giúp—giúpđỡ (类似汉语的“帮—帮助”) , 可以说Anh Hải thường giúp em học tiếng Việt, 也可以说Anh Hải thường giúpđỡem học tiếng Việt;học-học tập (类似汉语的“学—学习”) , 可以说Tôiđang họcởtrườngĐại học Bắc Kinh, 也可以说Tôiđang học tậpởtrườngĐại học Bắc Kinh。那是不是这些同义的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用法没什么区别、完全通用了呢?非也。一般来说, 在这些同义的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之间选词造句时, 有“单+单”“双+双”的规律, 意思是在单音节词与双音节同义近义词之间选词造句时, 看其前后涉及的词汇是单音节词还是双音节词, 如果所涉及的对象是单音节词, 那么就选单音节词;如果所涉及的对象是双音节词, 那就选择双音节词。如以下各组句子: (1) Cảmơn anhđãgiúp em rất nhiều.谢谢你已经帮了我很多。 (2) Cảmơn anhđãgiúpđỡchúng tôi vượt qua khókhăn.谢谢你已经帮助我们渡过了困难。 (3) Vềsau chúng ta cóthểcùngăn cùngở, cùng học cùng chơi, đẹp biết bao!以后咱们就可以同吃同住, 一起学习一起去玩了, 多好啊! (4) Chúng ta phải giúpđỡnhau, thương yêu nhau, phải cùng học tập, cùng tiến bộ.咱们要互相帮助, 互相关爱,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句子 (1) 中“帮助”所涉及的对象是单音节词em, 所以这里的“帮助”用单音节词giúp。而句子 (2) 中“帮助”所涉及的对象是双音节词chúng tôi, 所以这里的“帮助”用双音节词giúpđỡ。句子 (3) 中分别与“学习”相并列的其他词ăn、ở、chơi都是单音节词的, 所以“学习”也用单音节词học。而句子 (4) 中分别与“帮助”“学习”相并列的其他词thương yêu和tiến bộ都是双音节词的, 所以“帮助”和“学习”分别用其双音节词giúpđỡ和học tập。

二从汉越词和纯越词之间看同义近义词的用法规律

由于越南语受汉语的影响特别大, 越南语中的借汉词也特别多。为此, 在纯越词和借汉词之间有不少词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同义或近义的纯越词和借汉词之间的区别和用法规律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在同义的汉越词和纯越词之间选择, 常常是“纯越词优先”

由于越南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借汉词, 借汉词所占的比例已经大大超过了纯越词, 如在“Hôm qua nghiệpđoàn công nhân tổchức hội nghịthảo luận vấnđềgia tăng tiền lương” (昨天工会组织召开会议讨论关于增发工资的议题) 这句话中, 除了“hôm qua”是纯越词外, 其余都是汉语借词。越南语中借汉词大大超过了纯越词的现象, 对于越南人来说已经有“过于泛滥”之嫌, 为此, 越南语言学术界有句口号“làm trong sáng tiếng Việt Nam”, 意思是“越南语纯洁化”, 提倡多用纯越词少用借汉词, 目的就是为了保持越南语的纯洁性, 减少其他外来词尤其是汉语的干扰和影响。为此, 越南人在相同意思的纯越词和借汉词之间选择使用的话, 一般是纯越词优先。这一点可以从很多例子中看到。例如: (1) 平原bình nguyên—đồng bằng, 我们一般用đồng bằng而不用bình nguyên; (2) 外国ngoại quốc—nước ngoài, 我们一般使用nước ngoài而不使用ngoại quốc; (3) 国家quốc gia—nhànước, 我更多使用的是nhànước而较少场合使用quốc gia。

此外, “纯越词优先”的规律还表现在纯越词的词义和使用范围扩大方面, 如dồi dào—phong phú, 都有表示“丰富, 充足, 充盈”的意思, 如kinh nghiệm dồi dào=kinh ngiệm phong phú, 但纯越词dồi dào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使用范围也更广, 如我们可以说sức khỏe dồi dào却不能说sức khỏe phong phú。Phìnhiêu—màu mỡ, 都有表示“肥沃, 膏腴”的意思, 如“ruộngđất phìnhiêu=ruộngđất màu mỡ” (土壤肥沃) , 但我们可以说màu mỡriêu cua却不能说phỉnhiêu riêu cua或riêu cua phìnhiêu, 因为纯越词màu mỡ还被赋予了“油水”的词汇意义。

2. 纯越词更显口语化, 汉越词更显书面化

我们在同义或近义的纯越词和汉越词之间选词使用时, 要注意“纯越词更显口语化、借汉词更显书面化”的规律。在部分同义或近义的纯越词和汉越词之间, 有时候纯越词更显口语化, 借汉词则更为庄重, 更显书面化, 这就需要我们在选词使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如phụnữ—đàn bà, 都有“妇女”的意思, phụnữ是汉语“妇女”的借汉音, 是汉越词, 而đàn bà是纯越词。从感情色彩方面看, phụnữ是对女性尊重的称呼, 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 多用于书面语, 如hội liên hiệp phụnữ (妇女联合会) 、phong trào giải phóng phụnữ (妇女解放运动) ;đàn bà则略显讽刺、不尊重的意味, 所以不能用于正式场合。再如句子:Hôm thứSáu, ông Tập Cận Bình sẽcùng với phu nhân Bành LệViên, một ca sỹxinhđẹpđồng thời làmột nữtướng trong quânđội sẽsánh vai nhauđặt chân tới California, Mỹ.Còn Tổng thống Obama thìchỉcómột mình vìĐệnhất phu nhân Michelle Obama cókếhoạchởlại Washington dựlễtổng kết năm học của các con gái.句子使用了phu nhân而不用纯越词vợ, 更不能用bàxã, 因为汉越词phu nhân更显庄重, 更显书面化, 用于正式或庄重的场合, 而vợ略显口语化, 只用于一般场合或一般口语, 尤其不能用bàxã, 因为bàxã更显不敬, 只用于夫妻间的随意性的对称。

3. 要注意“词义改变或转移”的现象

在现代越南语当中, 部分汉越词的词义已经发生了改变, 字面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不一定是同义近义词) 的纯越词和汉越词之间选词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如 (1) khốn nạn—khókhăn, 原本都有“困难, 艰苦”的意思, khốn nạn原是汉语“困难”的音, 是汉越词, 而khókhăn是纯越词。在越南语演变过程中, khốn nạn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现代越南语中khốn nạn是“无赖, 坏蛋”的意思, 如:đồkhốn nạn (坏坯子) , 而衍生出了新的纯越词khókhăn来代替之, 表示“困难, 贫困”的意思, 如:vượt qua khókhăn (克服困难) 。 (2) khẩn trương—căng thẳng, 原本都有“紧张, 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的意思”, khẩn trương原是汉语“紧张”的音, 是汉越词, 而căng thẳng是纯越词。在越南语的演变过程中, khẩn trương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变成“尽快完成, 加快”的意思。

而在纯越词中也有词义发生改变或转移的现象, 如: (1) mồhôi (汗水) 原来是由的语素bồ (虫子) 和hôi (臭) 组合而成的→bồhôi。而bồhôi词义发生了变化取而代之的是mồhôi。 (2) mồcôi (孤儿) 原来是由bồ (虫子) 和côi (孤单无依) 组成, 后来bồcôi词义发生了变化, 则由mồcôi代替之。

所以在选词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词义演变的情况, 根据语境选择使用恰当的词。

4. 部分同义或近义的汉越词和纯越词、偶合词之间可以互通互用、相互替换

除了以上几种情况以外, 也有不少的纯越词与其相应的汉越词之间不仅意思完全相同, 连用法也没什么差别, 完全可以相互替换。如 (1) khắc phục—vượt qua都有“克服, 渡过某一个难关, 某一件艰难困难的事情”的意思。khắc phục是汉语“克服”的音, 是汉越词, vượt qua是纯越词。两者在用法上没有太大区别, 基本上是可以互通的, 如:khắc phục khókhăn和vượt qua khókhăn都是“克服困难”的意思。 (2) hiện tại—hiện nay都有“现在、目前”的意思。Hiện tại是汉语“现在”的音, 是汉越词, hiện nay是汉越词hiện与纯越词nay组合成的偶合词。两者用法上也没什么太大区别, 如句子“Hiện nay/hiện tại cuộc sống của anh ta tươngđốiổnđịnh hơn rồi” (现在他的生活相对稳定了些) , 这句话中的“现在”一词, 用hiện tại和hiện nay都可以。相类似的同义近义词组还有an tâm—yên tâm, bình an—bình yên。

5. 同义近义的单音节汉越词和汉越词之间有“同族相吸、异族相斥”的规律

越南语中一些单音节词的汉越音与纯越音十分相近, 意思也相同, 如“类”loại—loài, “外”ngoại—ngoài, 于是有不少学生在组词造句中乱用一通, 组成loại người, nhân loài, nước ngoại, ngoài ngao, ngoại ra, ngoài giao。殊不知, 在越南语中, 同义近义的单音节纯越词和汉越词之间有“同族相吸, 异族相斥”的规律, 意思是组词的时候一般是纯越词与纯越词组合, 汉越词与汉越词组合。为此, 以上组词应为:nhân loại, loài người, ngoại quốc, nước ngoài, ngoài ra, ngoại giao。

此外, 汉语中的一些多音字, 其对应的汉越音常常也有多个, 如多音字“种”有chủng和chúng两个汉越音, 多音字“还”有hài和hoàn两个汉越音, 多音字“好”有hảo和hiếu两个汉越音, 多音字“重”有trùng和trọng两个汉越音等, 我们在选词组词的时候也需要特别注意。

三从越南语重叠词方面看越南语同义近义词的用法规律

重叠词 (từláy或từlắp láy) 是根据语音关系搭配或变化而来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由于部分三音节以上的重叠词涉及的词汇过多, 有的甚至成为词组了, 结构层次过于复杂, 因此本论文只限于分析由单音节词重复使用而成的叠音词, 即“A→AA”的情况。如ngành—ngành ngành (行行) 、chốc—chốc chốc (时而) 。越南语的重叠词是一种语音重叠词, 是按照语音规律结合的富有越语特色的构词方法。有些越南语单音节词重叠后声调或韵尾有改变, 但由于大部分音节没有改变, 所以我们仍然理解为“A→AA”的情况。

同汉语一样, 越南语中有很多种类的词可以重叠, 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实词较为常见, 尤以形容词重叠词居多。越南语单音节词重叠之后意思改变不是非常大, 大部分与原来的单音节或双音节词意思相近, 成为近义词。那么这些词与其重叠词的区别如何, 用法上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1. 单音节名词重叠后构成的同义近义词

表示人、时间、地点的单音节词重叠后往往有“每一”的意思, 表示“每一……都”, 指时间的词重叠后还有“连续”的意思。如ai (谁) —ai ai (谁都) 、người (人) —người người (人人) 、đâu (哪里) —đâuđâu (到处) 、ngày (天) —ngày ngày (每天) 、chiều (下午) —chiều chiều (每天下午) 、sáng (早上) —sáng sáng (每天早上) 、tối (晚上) —tối tối (每天晚上) 等。为此, 这样的单音节和重叠的双音节同义近义词之间选择使用主要是根据语境的需要进行的。

2.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构成的同义近义词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构成的新词, 往往词义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与其原来的单音词同义或近义, 只是有程度上有所加强或减弱而已。

一些单音形容词重叠后表示程度的减弱。如trắng (白的、白色的) 重叠后的trăng trắng有“花白”的意思;nặng重叠后的nằng nặng有“稍有点重、挺重”的意思;chếch重叠后的chênh chếch有“微微倾斜”的意思;khác (不同的) 重叠后的khang khác是“稍有不同”的意思;mát (凉) 重叠后的man mát有“稍有凉意”的意思。

还有少数单音形容词重叠后表示程度上的增强。如nhỏ (小的) 重叠后的nho nhỏ有“小小的、小巧可爱”的意思;xinh (漂亮的) 重叠后的xinh xinh有“漂亮可爱”的意思;đỏ (红色、红的) 重叠后的đođỏ变成了“红彤彤、红通通”的意思, 可见重叠后意思加深了程度, 在二者之间选择使用时主要按照此规律去选择。这样的词汇还有sát—sát sạt (贴近) 、khít—khít khịt (紧密) 、mảy—mảy may (一丁点儿) 、im—imỉm (安静) 、cuống—cuống cuồng (慌张) 等。

3. 单音节动词重叠后构成的同义近义词

单音节动词重叠成双音节词的,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越南语中的一些表示历时短促、可以重复进行的动作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后表示动作的连续、重复, 如sờ—sờsờ (摸) 、cào—cào cào (抓) 、lắc—lắc lắc (摇) 。例句: (1) Em Hải gật gậtđầu, liền nói“biết rồi, biết rồi.”阿海连连点头说“知道了, 知道了。” (2) Hoa chớp chớp, lấy khăn giấy xoa lau nước mắt.阿花眨眨眼, 用纸巾擦去泪水。

一些表示心理活动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后表示程度上的减弱, 与这些单音节词构成同义近义词。这样的动词有:yêu (爱、喜欢) —yêu yêu (挺喜欢) 、sợ (怕、害怕) —sờsợ (有点害怕) 、nhớ (想念) —nhơnhớ (隐隐想念) 、thích (喜欢) —thinh thích (挺喜欢) , ghét (讨厌、恨) —ghen ghét (挺讨厌) 、kinh (害怕、恐怖) —kinh kinh (有点恐怖) 等等。例句: (1) Hễcógióthìkinh kinh.每当有风就有些发怵。 (2) Tiếng“vợchồng”, thấy ngường ngượng màthinh thích.“夫妻”二字听起来让人感觉有点害羞, 却又让人喜滋滋的。 (3) Anh emởđây xốn xang yêu biển vànhơnhớđất liền.这里的人迷恋着大海, 同时也隐隐思念着陆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越南语丰富的构词方法使得越南语中存在着大量丰富而形象的同义近义词。从越南语的构词方式看, 越南语同义近义词的用法规律主要包括:

第一, 从同义近义的单音词和双音节合成词看, 单音词词义更具体, 一般用于具体的场合, 而其相应的双音节合成词词义更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在同义的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之间选词使用时, 还有“单+单”“双+双”的规律, 意思是在单音节词与双音节同义近义词之间选词造句时, 看其前后涉及的词汇是单音节词还是双音节词, 如果所涉及的对象是单音节词, 那么就选单音节词;如果所涉及的对象是双音节词, 那就选择双音节词。

第二, 从同义或近义的汉越词和纯越词之间看, 常常是“纯越词更显口语化、借汉词更显书面化”;在同义的汉越词和纯越词之间选择使用时, 一般是“优先使用纯越词”;有的汉越词进入越南语后, 词义发生了改变, 或由纯越语素偶合组成的部分纯越词词义也会改变, 这就需要我们在使用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然而, 也有的汉越词、纯越词和偶合词之间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 基本上可以互通互用。此外, 同义近义的单音节纯越词和借汉词之间有“同族相吸、异族相斥”的规律, 即选词组词时一般是纯越词与纯越词组合, 借汉词与借汉词组合。

第三, 从越南语重叠词方面看, 越南语单音节名词重叠后, 常表示“每一、个个”的意思;一些历时短促、可以重复进行动作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后表示动作的连续、重复, 而一些表示心理活动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后表示程度上的减弱;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的重叠词可以表示程度和感情色彩上的加强或减弱。因此, 我们在越南语单音节词和重叠词之间选择使用时, 主要是根据语境的需要来进行恰当的选择使用。

当然, 以上这些所谓的越南语词同义近义词用法规律只是一些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规律而已, 是相对的, 而不是绝对的。此外也还会有一些特例, 这就需要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参考文献

[1]黄敏中、傅成劼.实用越南语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2]曾瑞莲.越南语同义词初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4)

[3]傅成劼、利国编著.越南语教程 (第一册)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傅成劼、利国编著.越南语教程 (第二册)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5]傅成劼、利国编著.越南语教程 (第三册)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6]梁远、祝仰修编著.现代越南语语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

[7]阮氏碧玉.越语汉越词和汉语对应词对比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 2008

古代汉语同义词的教学探析 篇8

关键词:古代汉语同义词教学,定义,辨析

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同义词并不一定意义完全相同, 意义完全相同的词称为等义词。等义词由于不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 因此一种语言中的等义词一般数量极少, 并且不能长期共存。同义词在词义上往往是大同小异, 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对这些细微差别的辨析是同义词教学的关键之处。

在古代汉语同义词教学之中, 不少学生对于什么是同义词认识比较模糊, 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的词, 缺乏对同义词这一概念的准确认识。在阅读古籍时, 一些学生由于对于古代文献的语感不强, 对同义词之间差别往往难以把握, 造成对古代文献阅读的困难和误解。在古汉语同义词的教学实践中, 一方面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同义词这一概念的内涵, 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古汉语同义词之间的差别, 提高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

一、同义词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同义词, 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不确切的, 只是简单地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的词。

如何对同义词进行科学的界定, 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也是热点问题。张永言先生给同义词下的定义为:“同义词就是语音不同, 具有一个或几个类似意义的词。这些意义表现同一个概念, 但在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 以及用法 (包括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 上则可能有所不同。”[1]蒋绍愚先生对这一定义表示认同, 指出:“这个定义说得比较全面。它说明: (1) 同义词是几个词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义位上相同, 而不是全部义位都相同。 (2) 同义词只是所表达的概念 (即理性意义) 的相同, 而在补充意义 (即隐含意义) 、风格特征、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却不一定相同。”[2]张永言先生对于同义词的定义科学地指出了同义词的特征, 蒋绍愚先生又为之做了详细的说明。

在古代汉语的同义词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学界关于同义词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同义词形成科学的正确的观点, 摒弃过去模糊的、不确切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 几个多义词是同义词, 它们往往只是在一个或几个义项上相同或相近, 而不是所有的义项都相同。

例如:“良”和“善”是一对同义词。《说文》:“良, 善也。”“良”和“善”都有“好的、善良的”这一意义。如:《周礼·天官·冢宰》:“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 以待邦之大用。”《礼记·曲礼上》:“修身践言, 谓之善行。”

“良”和“善”在“好的、善良的”这一义项上构成同义关系, 但作为多义词的“良”和“善”还有其他一些义项是不相同的, 各自所独有的。如“良”还有“甚、很”、“的确、确实”、“古代妇女称呼丈夫”等义项, “善”还有“熟悉”、“容易, 常”等义项。在这些义项上“良”和“善”就不存在同义关系。因此“良”和“善”作为一对同义词, 它们只是在“好的、善良的”这一义项上意义基本相同, 并不是它们所有的义项意义都相同。

2. 同义词只是表达的概念意义 (即理性意义) 基本相

同, 但在意义的轻重、意义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异。

例如:“疾”和“病”是一对同义词, 都有“病痛, 疾病”义。但语义的轻重程度不同。《说文》:“疾, 病也。”“病, 疾加也。”“疾”指一般的疾病, “病”指重病。如:《论语·为政》:“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左传·桓公十八年》:“是行也, 祭仲知之, 故称疾不往。”这两例用“疾”是指一般的疾病。《庄子·内篇·大宗师》:“俄而子来有病, 喘喘然将死, 其妻子环而泣之。”《韩非子·难一》:“管仲有病, 桓公往问之, 曰:‘仲父病, 不幸卒于大命, 将奚以告寡人?’”这两例用“病”指的都是得了重病将死。

“朋、友、党”是一组同义词, 都是指因具有共同的志向、情趣或利益而联合在一起的人。但感情色彩不同, “朋”和“友”是中性词, 而“党”是贬义词。“朋”和“友”指的是志趣相投的人。《论语·学而》:“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郑玄注:“同门曰朋, 同志曰友。”“朋”有时也指互相勾结的朋党, 同伙。如《楚辞·离骚》:“世并举而好朋兮, 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但由于“朋”指朋党, 同伙只是少数情况, 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因此仍属于中性词。“党”则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指同伙、党羽, 为私利而勾结在一起的人。如《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 不为党。”《论语·述而》:“吾闻君子不党, 君子亦党乎?”

3. 应将同义词与同源词区别开来。

在古汉语教学中, 一些学生常常将同源词与同义词混淆起来, 不明白二者有何区别。

同源词是来自同一语源的音近义通的一组词。王宁先生指出:“由一个根词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 因而具有音近义通关系的词叫同源词。”[3]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 语音上则没有联系。

同源词和同义词的区别, 从意义上看, 同源词是意义相通、相关, 而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从语音上看, 同源词声音相同或相近, 而同义词在语音上没有联系;从语源看, 同源词来自同一语源, 而同义词则没有共同的语源。

例如:“卑”和“婢”是同源词, 二者在意义上有相通、相关之处, “卑”指地位低微、低贱, 而“婢”指的是女奴、使女, 是地位低微的人。“卑”和“婢”语音相近, 上古音“卑”为帮纽支部, “婢”为並纽支部, 帮並为旁纽, 支部叠韵。“卑”和“婢”由于具有相同的语源, 因而音近义通。“卑”和“贱”是同义词, 意义基本相同, 都可指地位低下, 《说文》:“卑, 贱也, 执事者。”二者在语音上没有联系, 也没有共同的语源。

二、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的概念、意义 (即理性意义) 基本相同, 但在其他方面还存在细微的差别。学生如果不掌握这些古汉语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就不能准确理解这些词的词义特征, 从而造成古籍阅读的困难和偏差。因此, 对同义词差异的辨析是古汉语同义词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辨析古汉语同义词的差异。

1. 程度的轻重不同

例如:“饥”和“饿”是一对同义词, 但语义的轻重程度不同。“饥”指吃不饱, “饿”的程度比“饥”深, 是严重的饥饿。

“饥”指吃不饱, 肚子饿。如《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之道, 无饥无饱, 是之谓五脏之葆。”“饿”的程度比“饥”深, 是严重的饥饿, 饿得厉害, 因长时间没有吃饭而陷入困乏的境地。如《左传·宣公二年》:“初, 宣子田于首山, 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 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这一例中灵辄三天没吃饭用“饿”。《韩非子·奸劫弑臣》:“古有伯夷、叔齐者, 武王让以天下而弗受, 二人饿死首阳之陵。”伯夷、叔齐“饿死”是指长时间绝食而死。从以下两例“饥”和“饿”的对举, 更能看出“饿”的程度比“饥”深。《韩非子·饰邪》:“语曰:‘家有常业, 虽饥不饿;国有常法, 虽危不亡。’”《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 无一旬饿。”

2. 范围的大小不同

例如:“洲、渚、沚、坻”是一组同义词, 都是指“水中陆地”, 但范围、面积大小不同。《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 小洲曰陼, 小陼曰沚, 小沚曰坻。” (陼同渚) 可见“洲、渚、沚、坻”面积是递减的。

“洲”是水中的陆地, 水中可以住人的地方。《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渚”是小洲, 《诗经·召南·江有汜》:“江有渚, 之子归, 不我与。”毛传:“渚, 小洲也。”“沚”是小渚, 《诗经·秦风·蒹葭》:“遡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坻”是小沚, 《诗经·秦风·蒹葭》:“遡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3. 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例如:“灾、难”是一对同义词, 但二者意义的侧重点不同。“灾”指自然灾害, 天灾。“难”指人为造成的灾祸。

“灾”本指自然发生的火灾。《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 人火曰火, 天火曰灾。”《左传·桓公十四年》:“秋, 八月, 壬申, 御廪灾。”杜预注:“天火曰灾。”这一例指的是御廪 (御廪是储藏国君亲自耕种所获得的用来飨祀的粮食的仓库) 自然起火。引申指各种自然灾害。如《周礼·春官·宗伯》:“国有大故、天灾, 弥祀社稷, 祷祠。”《韩非子·难二》:“事慎阴阳之和, 种树节四时之适, 无早晚之失, 寒温之灾, 则入多。”“难”指由政变、战争等人为造成的灾祸。如《左传·哀公六年》:“国之多难, 贵宠之由, 尽去之而后君定。”《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 而美荐绅之饰。”

4. 方式、方法不同

例如:“侵、伐、袭”是一组同义词, 它们都有“进攻、出兵攻打”义, 但进攻的方式不同。《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 无曰侵, 轻曰袭。”

“有钟鼓曰伐”, 伐是公开征讨, 鸣钟鼓, 公布罪行, 去讨伐有罪者。如《左传·隐公元年》:“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大叔段谋反, 郑庄公讨伐大叔段, 是公开讨伐谋反者, 因此用“伐”。“无曰侵”, “侵”指没有公开宣战的, 不设钟鼓的进犯。“侵”这种进攻方式往往是欺凌、侵犯他国, 因此不会公开地鸣钟鼓宣战。如《左传·隐公六年》:“五月庚申, 郑伯侵陈, 大获。”这一例中郑国入侵陈国, 是没有公开宣战的侵略行为。“轻曰袭”, “袭”是秘密地偷袭, 是乘人不备、出其不意的进攻。《春秋·襄公二十三年》:“齐侯袭莒。”杜预注:“轻行掩其不备曰袭。”

5. 感情色彩不同

例如:“杀、弑”是一对同义词, 都有“杀戮”义。二者除了概念意义略有不同外, 感情色彩也不同, “杀”是个中性词, “弑”是一个贬义词。

“杀”意义宽泛, 适用于一切有生命之物, 是一个中性词。如《老子·道经》:“杀人众多, 以悲哀泣之。”《庄子·外篇·山木》:“故人喜, 命竖子杀雁而烹之。”“弑”是以下杀上、以卑杀尊, 是一个贬义词。“弑”常指臣杀君、子杀父。《说文》:“弑, 臣杀君也。”《论语·先进》:“子曰:‘弑父与君, 亦不从也。’”《礼记·檀弓上》:“世子曰:‘不可, 君谓我欲弑君也, 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

6. 搭配关系不同

例如:“熄”、“灭”是一对同义词, 二者都指火熄灭, 又都引申出消亡、停止之义。但它们的搭配关系不同, “熄”是不及物动词, 不带宾语, “灭”是及物动词, 可以带宾语。

《说文》:“熄, 畜火也。从火, 息声。亦曰灭火。”“熄”由“火熄灭”义引申出“消失、平息”义。上古“熄”是个不及物动词, 不带宾语。如《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 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不熄, 则谓之水不胜火。”《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固不独, 士有孤而自恃, 人主有奋而好独者, 则名号必废熄, 社稷必危殆。”

《说文》:“烕, 滅也。从火戌。”“烕”是“滅”的古字。“灭 (滅) ”的本义是火熄灭, 引申出消除、除灭义。“灭”是个及物动词, 可以带宾语。如《诗经·小雅·节南山》:“燎之方扬, 宁或灭之?”《韩非子·十过》:“五曰贪愎喜利, 则灭国杀身之本也。”

古汉语同义词之间的差异是复杂多样的, 以上几点只是同义词差异的主要方面, 并不能概括同义词所有的差别。在古代汉语教学中, 我们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针对具体的同义词, 结合古籍中特定的语言环境, 跟学生分析讲解这些同义词的异同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2:108.

[2]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94.

[3]王宁.训诂学原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49.

同义词教学的方法 篇9

一、对外汉语易混词汇教学中同义词教学的发现

在对外汉语教学界, 对同义词的判定一直存在分歧, 但主要有两种学术观点。其中一类学者认为同义词的意义形式标准是指鉴于意义标准的主观性太强的问题而提出的, 包括替换法和同行结合法。另一类学者则认为意义标准, 那么意义标准包括义位同一标准、同一概念标准和同一事物标准。对外汉语同义词的界定是研究和争论的重点, 尽管没有确切的标准, 但对于大部分词的判定还是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在, 相关学者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应用范围应该宽泛一些。其中我国学者刘缙 (1997) 提出:“严格的讲, 近义词应该指那些词义部分重合或相近的词。”然而事实证明, 词语还有意义相近的, 尤其是那些有相同词性和语素的词, 这样在学习过程中, 导致留学生混淆难以区分。在此基础上有关学者提出了近义词的概念和教学, 但是我们现在只研究同义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暂且不进行近义词和同义词的教学界定的研讨, 以上是对外汉语易混词汇教学中同义词教学的发现。

二、对外汉语易混词汇教学中同义词教学存在的瓶颈

1、过于对词语进行陈述

词语的辨析从语言本体方面进行时, 有很多方面, 其中主要有词语的感情色彩、搭配关系、使用范围、词义的侧重点以及句法功能等等。那么我们在对外汉语易混词汇教学中, 对于同义词的教学是否应该做到点点俱到, 还是有待考虑的, 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 教师的教学是为了留学生的使用和理解, 不必要在两个词语之间进行面面俱到的划分。同义词的教学中, 有“同”也有“异”,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关学者认为同义词的“同”是相对的, 而“异”是绝对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考虑到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对同义词的教学分析不必太复杂, 而且占用大部分教学时间, 往往造成留学生对于目的语学习的抵触情绪。比如“遏制”和“遏止”, 读音相近, 都有“用力阻挡”的意思。前者是尽力控制, 约束其扩大, 后者一般指强迫停止, 不再进行。也就是在语义重点上进行教学区分, 不必耗费时间在后者可以指个人的某种心理状态而前者没有, 所以说教师在同义词教学上应侧重留学生使用和学习的角度出发, 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的教学,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联想教学超标

对外汉语教学中, 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 就是需要辨析的词语同时出现, 需要逐一进行辨析, 造成这样的现象可能是教师的解释语引出也可能是教材内容导致。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 在课堂教学中就要进行讲解。于是就出现了联想教学超标, 比如:由“规矩”讲到“规则”, 由“规则”讲到“规律”, 之后又提到“规范”, 再之后又“规章”“法规”“校规”等等一系列的“规”频频出现, 看似课堂内容充实, 教师教学神采飞扬, 实际上却忽略了对同义词的区分, 引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导致留学生一时理不清思绪, 产生厌恶心理, 原因就在于教师对教学目标不明确, 课前准备欠佳, 对同义词的教学原则性意识不强, 导致联想超标。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易混词汇同义词教学的改良

1、注重同义词语的本体文化渗透, 努力使其向语言能力转化

在对外汉语学习中, 当留学生的汉语掌握到一定水平之后, 往往不再仅满足于字面学习也注重了解语言的文化涵义, 迫切希望使用更为地道的汉语。例如“怎么了”和“咋地了”, 前者和后者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只是后者更广泛流行于东北地区, 一般情况下, 我们将前者作为书面语言, 后者作为地方语言。当留学生看到老师上课时流鼻涕, 突然说出一句:“老师你咋地了, 感冒了吗?”这在东北是多么地道的一句话, 也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前提是学生需要知道在书面语上不能使用后者。一般情况下, 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社会状况和思维方式等都会对语言词汇系统构成影响和制约。词汇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最为充分, 换言之学习一种语言词汇就意味着接受一种文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 对于同义词的教学应该考虑到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 区分汉文化和其母语之间的差异, 正确的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都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2、对外汉语同义词的教学借助中介语语料库

在对外汉语易混词汇的教学中, 同义词的教学语料库还是相对较少的。但是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搜集留学生难学易错的词语, 在这些词语里挑选同义词进行辨析。虽然材料有限, 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加强调查。另外, 我们可以到最有权威的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进行搜集调研, 并利用以往经验发现语言学习者对同义词易混词汇和高频率误用词。在分析学习者偏误的倾向和原因的同时, 进行总结。就像我们大家知道的那样, 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也分为不同等级, 对于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来讲, 在学习汉语词汇时遇到的问题难易程度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参照现代汉语的频率词典时, 先学习常用的词语, 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有规则有系统的在对外汉语易混词汇教学中对同义词的教学进行实施。

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备受关注, 由于本人知识水平的有限, 不能逐一进行研究, 只能挑选其中一个小的角度进行辨析。对外汉语易混词汇中同义词的教学,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范围, 我们只能凭前人的成果和自身的经验进行总结。希望对从事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人员能有所帮助, 对留学生的学习有所放松, 日后从事教研易混词汇同义词的调研仍需进一步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前进的步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易混词汇教学则是重中之重, 那么我们今天主要研讨的是对外汉语易混词汇教学中同义词的教学问题和改进。提出易混词汇的问题, 着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语言本体的文化意义和中介语进行教学, 进而提高学生对同义词的使用, 减少错误率的发生, 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易混词汇,同义词,教学问题,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晓颖.对外汉语易混词汇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河北大学学报, 2010 (4) .

[2]张蕾.浅析对外汉语易混淆词教学[J].语文教学, 2009 (4) .

[3]赵陆平.现代汉语易混词举隅[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 (3) .

同义词教学的方法 篇10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 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高等教育司, 18)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词汇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视。在我们运用和理解英语的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大量同义词。因为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 除了本身语义变化和新词增加外, 还渗入了大量外来语, 如: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等。这就使英语的同义词特别丰富。虽然同义词本指同一语言中的某个词和另一个词具有相同的意义, 但实际上更常见的却是指同一语言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具有相同的一般意义, 而每个词本身又具有另几个词所没有的某些意义, 或是具有适合于不同上下文的意义。为了确切的使用和理解英语并更好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 研究同义词间的区别, 是非常必要的。

二、同义词的辨析

《现代英语词汇学》中讲道:词与词可以因表达同一的逻辑概念而结合在一起, 这些词称之为同义词。 (陆国强, 113) 同义词有绝对同义词和相对同义词。绝对同义词是少之又少的。它们的特点是:1) 所有的意义都相同;2) 在所有的语境中都同义; (3) 在概念意义和情感意义方面都对等。按照这样的标准, 语言中的绝对同义词的数量是非常少的。一般只见于一些科技术语中。如语音学中的fricative和spirant (擦音) ;词汇学中的word-formation和word-building (构词法) 。绝大多数的同义词都是相对同义词。它们在语体、语域和感情色彩等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同义词。

1、从搭配的不同来区分同义词

英语中有些同义词在句中的分布位置不同。如sleeping和asleep都有“睡着的”的意思。但在修饰名词时, 位置不同, 前者作前置定语, 后者作后置定语用。例如:

Don’t disturb the sleeping baby.

Don’t disturb the baby asleep.

类似的例子还有living和alive;lonely和alone等。lift和raise通常被认为是一对同义词。但只有raise后面可以跟question一词。在英语学习中要注意同义词的语法上的搭配问题, 避免用错。

还有一些同义词是在意义搭配上有不同。例如:表达“一群”这个意思有很多词:a flock of, a herd of, a school of, 和a swarm of都有“一群”的意思, 但搭配在它们后面的名词却不一样, 我们通常说A flock of sheep, a herd of elephants, a school of fish, a swarm of bees等。有一些搭配关系上的细微区别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如:“acquire”、“achieve”、“gain”和“obtain”都有“获得”“达到”的意思。但我们一般说acquire knowledge, achieve success, gain reputation, attain one’s goal.

2、从感情色彩上的差异来区分同义词

与中文一样, 英语中的单词也可以从感情色彩上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英文中有很多单词的字面意义相同, 却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如果不加以区分, 说话人的立场和所持观点就很容易被误解, 例如:statesman和politician都是指“从事政治工作的人”, 但前者是褒义, 后者是贬义。如:Chairman Mao was a famous Chinese statesman.毛主席是中国著名的政治家。The man is a skilled politician.那个人是个娴熟的政客。同样的, slender和skinny都指“瘦”, 但前者褒义, 后者贬义。

3、从语体色彩上的差异来区分同义词

同义词中, 各个词适用于不同的语体中。有的适合用正式的语体中, 有的适合用于非正式语体中。不同的同义词出现在不同的语体中, 带有语体色彩。语体有书面式 (Written) 口语 (Spoken) 正式 (formal) 和非正式 (Informal) 等之分。例如:

Penalties for overdue books will be strictly enforced. (Written)

You have got to pay fines for overdue books. (Spoken)

They made a decision to abandon the project. (Formal)

They decided to walk out on the project. (Informal)

4、从语义上的差异来区分同义词

同义词虽然用来表达同一概念, 但在语义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各个词在语义范围大小、侧重点和语义轻重上是不同的。比如announce, declare, publish, proclaim都有“宣布”的意思, 但announce适用于正式、公开的声明, 宣布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 如:宣布人的生死, 结婚, 书刊出版等;declare指公开、明白、郑重地, 经常是在已经有了矛盾或预期有矛盾的情况下宣布, 如:宣布选举结果, 申明中立等;publish指正式发表, 常指在报刊上, 如:公布决议、法律等;proclaim指官方宣布或正式宣布重要的或有重大意义的事, 带有庄严郑重的意味。请看下面例子:

He announced the program from the platform.他在台上宣布了节目。

The result of the election was declared this morning.选举结果今天早上宣布了。

The news was published yesterday.这项消息昨天公布了。

Everybody felt relieved when peace was proclaimed.宣布和平时, 大家都感到轻松了。

同样的, 英语里的“笑”可以用许多单词来表达, 常用的有“smile”, “laugh”, “chuckle”, “giggle”等, 它们的基本含义虽然一致, 但明确地说, 还存在语义上的差异, 每个词表达了不同程度的“笑”。“smile”指愉快、开心发出的无声的笑, 微笑;“laugh”指由于快乐或看到有趣的景象而出声的笑, 即“大笑”;“chuckle”指暗自高兴发出低声的笑, 即“低声嗤嗤地笑”;“giggle”则是指由于害羞不好意思而格格地笑, 尤指女子“格格地笑, 傻笑”。试比较:

He smiled at the child and said“Hello”.他朝那小孩笑了笑说你好。

The clown made the children laugh with joy.小丑使孩子们开心大笑。

He chuckled over a comic book.他边看漫画边嗤嗤地笑着。

The little girl didn’t say anything but merely giggled.那小姑娘什么也没说, 只是格格地笑。

注意区分同义词之间语义上的细微差别, 有助于我们在使用英语时做到选词更加准确, 意思更加清楚。

三、同义词辨析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了解从不同角度去辨析同义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为学生扩大词汇量, 扎实有效地掌握英语单词提供了新的视角。同义词虽然具备基本意义或概念, 但在词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词的语法特征及与其他词的搭配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理解并最终掌握这些差异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英语中的同义词数量很大, 是英语学习者学习词汇的难点。只要从上面几个方面着手研究同义词之间的区别, 笔者相信, 词汇学习、英语学习都将变成一件乐事。

参考文献

[1]陆国强.现代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2]杨秀珍, 高铭园.简明英语常用同义词例解.[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7.

[3]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新雯.英语同义词用法探讨.[J].外语与研究, 2006, 12.

[5]朱文飞.英语同义词特征意义分析与教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3) :59-61.

大学英语同义词教学研究 篇11

词汇教学一向是英语日常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环节。Harmer认为“如果说结构是语言的骨骼, 词汇就是最重要的器官和血肉 (Harmer, 1991) ”。因此, 进行第二语言习得时首要是打好词汇的基础。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认识到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也能付出一番努力去学习词汇, 但在词汇掌握方面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尤其是对英语同义词的理解及掌握出现了更大的困难。因此, 本文着重旨在同义词教学方面的研究, 总结一点经验, 希望能给英语教育工作者一些帮助。

同义词的来源

英语词汇有两个来源, 一是盎格鲁萨克逊语, 一是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 (Palmer, 1976) 。前者称之为本族词, 后者称之为外来词。如本族词有:brotherly, bodily, friendly, hearty, homely等;相应的外来词为:fraternal, corporal, amicable, cordial, domestic。但是, 英语的同义词主要还是来自于借词, 特别是自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国后, 讲法语的诺曼贵族统治英国, 法语词涌入, 在与统治者有关的政治、法律、宗教、烹饪、服饰等方面的词, 几乎都是法语词 (王薇, 2005) 。例如:猪、羊、牛、鹿在放牧饲养时用本族语—swine, sheep, ox但在烹饪后则用法语词—pork, mutton, beef。其区别在于本族语较口语化, 朴素亲切, 而法语借词较书面化, 也较正式。

同义词间的差异

1.语义上的差异

在英语语言中, 大多数的同义词都存在语义上的差异, 因此也有了使用上的差别。在语义上有差异的同义词叫做意念同义词或叫做相对同义词 (陆国强, 1999) 。如:crew, faculty, staff词都有“全体人员”的意思, 但crew指“全体船员”;faculty指“全体教员”;staff指“全体职员”。可见, 虽为同义词, 但所指语义不同, 使用时自然要格外注意, 这些给学生对于词汇的学习尤其是同义词的掌握带来了困难。

2.感情色彩的差异

英语同义词除了有语义上的差异外还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 这点和汉语同义词是类似的。以下是某学生上课迟到后给老师的解释:“I apologize for my tardiness, but I really have something urgent to do.This is not an excuse, but the true reason.”Excuse和reason两词都有“原因”之意, 但前者指“借口、不正当的理由”, 其目的是推卸责任, 很显然带有贬义;而后者指“理由”, 用以解释事物发生后的真实情况, 不带感情色彩。解释中, 学生把这两个词的用法使用的恰当无误, 相信老师听了也会让学生立刻就坐。

3.词语搭配的差异

在英语词汇中, 同样的意思, 但使用时却有固定的搭配。如表达“天然的, 未经过加工的”意思, 有raw和crude两个词, 但我们习惯说raw material, crude oil, raw sugar, crude rubber。再如living和alive两个词都表示“活着的”, 但在修饰名词时, 前者作前置定语, 而后者作后置定语。

4.使用程度上的差异

这类词往往有着相同的意思, 词与词之间的差异限于所表达意思的程度。如laugh、chortle、giggle、snigger几个词, 都有笑的意思, 但laugh的词义最广, 有“大笑、嘲笑”之意, chortle指“哈哈大笑”, giggle指“咯咯笑”, 而snigger意为“暗笑、窃笑”。

5.使用场合的差异

同义词的使用除了上述差异外还应注意使用场合的差异, 以下从两方面进行研究。

(1) 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我们都会注意到口语及书面语的差别, 但如何区分呢?最基础的还是词汇, 同样的意思, 但我们在措辞时却需要有所选择。stop和cease都含有“停止”的意思, 他们几乎同义, 但cease却多用于书面语;在表达“想要、渴望”之意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到want和desire, 只不过后者更加正式罢了。

(2) 地区差异

除了上述差异外, 英语同义词还存在着地区上的差异,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而讨论最多的则是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差异。在平日的使用时, 对于这类词汇往往没有严格的要求非要使用某类词汇, 但要求学生能够识别。

同义词的教学策略

语言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理解、掌握最终运用的过程。在同义词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采取以下四种教学策略:

1.准确解释词义并在语境中感受词义

同义词的教学主要是归纳和深化的工作, 而不是介绍或讲授的工作 (汪榕培, 2000)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遇到同义词, 教师不应简单的给出同义词的模糊意思, 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应从语义差异、感情色彩、词语搭配、使用程度、使用场合等方面详细解释同义词的区别及用法, 并通过大量举例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自己体会词语间的微妙差异。

2.通过练习加强同义词的准确使用

在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刻意地添加该单词的同义词、反义词、拼写相似词等来帮助学生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理解词汇。但说到运用, 教师还是会借助于练习的手段, 更多的应该是选词填空这个题型, 来锻炼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而要更好地把握同义词的语义及用法则应在特定的语篇中进行练习。所以, 阅读理解、翻译等也不失为很好的练习题型。

3.培养学生借助于工具书来准确把握同义词的习惯

工具书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尤其是原文词典更有益于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同词汇。但是很多大学英语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字典或是同义词词典, 更不用说查字典的习惯了。而有字典的同学也会怕麻烦或借助于电子词典等各种原因没有查原文词典的习惯。因此, 教师有必要给学生介绍有关同义词的工具书, 逐渐使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

参考文献

[1]Harmer.J.The Practice of Language Teaching[M].Longman.1991.

[2]Palmer.F.R.Semantics-A New Outline.1976

[3]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伤害外国语出版社.1999

[4]王薇.大学英语同义词教学浅析[J].文教资料.2005

上一篇:工作目标定位下一篇:植物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