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分析

2024-08-13

施工分析(共12篇)

施工分析 篇1

近些年来, 我国城市化建设程度不断加强, 城市建设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 园林建设规模、层次呈现逐渐扩大态势, 人们对园林审美能力加强, 通过良好的园林建设, 能够有效提高城市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 提升城市文化品味。现代科技进步, 已经从许多环节进行了技术改进, 传统人力劳动投入减少, 无论是园林施工技术提高, 还是施工设备更新, 都江堰市有较大的发展, 随着管理能力与层次的变化, 园林作业不断走向成熟。纵观当前园林发展现状, 我们发现, 依然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发展要素, 有一些园林施工技术难点尚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只有不断修正改进,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园林施工能力, 推动园林建设发展。

1 园林施工管理概述

园林施工管理在城市绿化施工管理中至关重要, 其管理能力高低, 影响到工程最后的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好坏。园林质量好坏主要是管理的问题, 如果企业管理出现问题, 那么就会在许多方面漏洞百出, 导致工程质量不高, 容易出现返工现象, 阻碍了工期进度。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就需要以客户为中心,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企业自身良好的服务, 为客户提供质量好、造价低和工期合理的新园林景观, 要想达到这个标准要求, 就需要良好的管理, 通过管理内容作用, 促进生产力提高。

2 园林施工过程的三大管理

(1) 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往往是管理最弱的地方, 在施工现场会存放许多材料与设备, 如果管理不当, 则会导致浪费, 机械损坏。在建设园林过程中, 施工现场的管理重要性越发凸现出来。可以说, 一个城市园林工程好坏代表着城市的形象与文明程度, 园林基础设计是园林工程的重中之重, 只有不断提高现场管理能力, 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施工单位需要做好现场管理,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通过良好的管理, 进一步降低工程投入成本。 (2) 质量管理。要想保证质量, 首先需要保证材料质量, 也就是说, 提到质量管理我们就应该想到材料质量管理, 除了材料外, 决定质量好坏的另一重要因素则是施工工艺质量。材料质量管理主要就是通过严格控制投入材料质量, 保证材料的严谨与合格率等内容, 一般包含材料订货、采购、检查、验收、取样、试验等方面。施工工艺质量管理主要就是按各个施工环节划分的若干子项, 一项工程需要不同的工种与队伍进行建设,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合理控制好分项、分部等作业质量, 只有这样, 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好全部工程质量, 确保整个工程项目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 (3) 施工成本管理。经济效益的好坏, 是由成本决定的, 工程很大一部分的投入与支出均在成本上, 那么, 园林施工项目也不例外, 成本管理是所有管理环节的最核心内容。通过合理科学的成本管理, 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与投入, 使园林建设更加突出经济效益内容, 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说明企业对园林施工项目的掌握能力, 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通过成本管理,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经济活动的目标除了创造价值, 另一个内容则是降低成本, 只要合理把握与控制, 就会做好成本管理, 使企业记得市场竞争主动权。

3 园林施工难点分析

(1) 环境保护问题。园林施工主要是人工痕迹较重, 那么就需要在人工与自然面前, 二者兼顾, 做好环境保护与协调工作。可以说, 城市园林施工与环境是相关联的, 在进行城市园林建设时, 多多少少会受到当地自然条件与的限制。进行设计时, 需要考虑到当地自然生态条件, 做到合理保护与利用, 把城市园林融入自然当中,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设计园林的时候, 要考虑到树木品种、高矮、生长周期, 生存条件等因素, 形成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的良好格局。在园林建设中, 还会使用到假山, 那么在施工中, 一定要合理科学的选择使用的材料, 尽量使假山不污染环境, 尽可能让假山材质与当地生态相统一。在园林施工建设中, 还要注意噪音和粉尘等污染问题。 (2) 植物种植问题。植物种植是所有园林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定要考虑到当地生态系统情况, 合理使用树木, 园林建设中经常会用到大型树木或花卉等, 需要考虑到气候与地质条件, 保证植物存活率。 (3) 施工人员本身素质影响。城市对园林绿化工程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全面推动了园林建设拓展, 园林绿化市场蓬勃发展起来, 从事园林绿化施工队伍的增长, 使得施工队伍人员较为复杂, 技术能力与水平也参差不齐。园林建设需要具备美学和艺术的眼光,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施工, 给人们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 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当前情况却与市场极不协调, 园林设计不美观, 施工现场不规范现象时有出现, 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整体素质还需要提升。

4 完善园林施工的对策

(1) 积极为植被成活率创造良好条件。植被是否成活, 主要取决于土质和气候。为了进一步提高成活率, 就需要在原有土地中小范围制造出植物需要的生态条件, 施工单位要把以往传统的栽种手段转变成通过铺设土底以及深挖换土的手段为植被提供优质的土壤, 以此来对植被的成活率进行提高。 (2) 增加施工技术含量。各级施工单位技术还存在缺陷, 需要在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 完善技术能力, 通过管理强化技术进步, 全面提高园林施工整体质量。技术提高的方法主要是:一是加大培训力度, 强化施工人员对技术的认识, 施工单位不断培育自己的队伍, 解决企业技术不足的问题。二是实现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使技术人员能够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下发挥作用, 重视人才, 优化结构, 有效提高企业技术总量。 (3)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施工队伍整体水平、人员基本素质决定了园林的质量, 也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队伍责任感、事业心、思想素质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通过实践证明, 很多工程质量问题都是人员不高导致的。

结语

园林施工建设为人们提供精神产品的同时, 还代表着城市的品味与文明, 只有不断提升管理能力, 加大难点问题解析, 通过提高各级施工人员整体素质, 使企业技术能力不断进步, 这样企业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悟楷.论园林施工的技术难点与管理措施[J].现代园艺, 2013 (20) :208-208.

施工分析 篇2

目前能源的日益减少,生态破坏严重,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这都直接导致了我们更加关注绿色施工的问题。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们对于日常的生活质量以及环境要求变高了。建筑行业需要的能源量比较大,属于重要的施工行业,所以我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建筑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上。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方面的消耗,广泛开展绿色施工,这些都可以对能源紧张的局面起到缓解作用。因而在实际的施工中,不仅要强化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还应强化绿色施工的管理工作,以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1.1绿色施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实施绿色施工管理时要以全局的眼光来进行,要做到有计划性、有针对性。一个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工程正常有序发展的一个基础保障,完善的体制与标准对于实际的施工管理实践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绿色施工的理念在我国出现的比较晚,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在投资绿色施工技术的时候针对性不够,所以效果也就不够明显。另一方面,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对于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约束方面不到位,管理比较松散,或是害怕承担管理责任而对管理忽冷忽热,这就对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2对于能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意识淡薄

低碳生活、能源节约、环境保护这些已经慢慢的成为了我们所研究的课题了。目前我国已经开始提倡建筑施工单位重视环保的问题,可是能够实施的企业还是少之又少。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于新型的环保措施不够重视,在这方面的投资力度不够,现场的施工材料管理不当,随意堆放等等。

2强化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加强宣传,提高重视程度

如今导致绿色施工无法正常有序进行的主要原因是环保意识不够。所以增强人民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的宣传,从而打造一个比较良好的氛围,为建筑的绿色施工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绿色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再者,需建立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环保意识的高素质施工管理人才,深入施工现场,开展绿色施工管理工作,确保绿色施工管理工作效果。

2.2各阶段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2.2.1绿色施工的能源管理

施工现场的能源管理主要体现在减少污染以及节约能源方面,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做到,在选择施工设备以及施工工艺的时候,要优先选择那些能源消耗比较低而且技术也更成熟的设备;②对于经常使用的设备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的运转工作,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③及时的引进新型的设备,逐步减少和替换传统的能源消耗比较大的工艺设备;④对于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以及电器电源在不使用时要及时关闭。施工管理过程中,将管理计划具体落实,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2.2.2绿色施工的资源(材料、水等)管理

施工现场对于水以及建筑的原材料等资源在管理上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使用水资源时,要安装小流量的节水设备,降低水资源的消耗,还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充分合理的利用地下水;对于那些含有可再生成分的材料要进行回收利用,在现场建立一个废弃物的回收系统,将废弃的材料分类回收利用。

2.2.3绿色施工的污染防治管理

施工现场的污染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施工扬尘的控制。实际的施工运输中,会由于物料散落,造成浮尘,这就需要对运输的车辆进行裂缝的处理,防止物料散落造成的扬尘污染;合理清理施工现场的积尘,如先进行洒水、喷雾后再进行处理,以减少施工扬尘的污染。②光污染的控制。通过适当的遮挡措施消除电器焊等设备发出的亮光。

3结语

绿色施工从大层面上看是为了节约资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从小层面上看绿色施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建筑施工中应用绿色施工能够很好地实现绿色施工节水、节能、节材、节地和环保的目标,节约了我国现有的、几近枯竭的资源,改善了我国的能源损耗问题。因而在绿色施工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将绿色施工思想贯彻到整个建筑施工领域,以此来实现绿色施工目标,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施工分析 篇3

关键词:输电线路;施工;导地线

引言

导、地线是架空输电线的重要组成元件,由于材料使用的情况以及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导、地线经常会出现损害和腐蚀的情况。因此,对导、地线性能技术的要求就是在保证良好输电性能的同时,也要具备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

1输电线路施工中导地线施工工艺

1.1撤放旧导地线

断开换线段收线杆塔、挂线杆塔架空地线引流线,并在适当位置固定牢固。在该档换线段直线杆塔上拆除直线杆塔架空地线悬垂线夹、附件及防振锤,将架空地线落入放线滑车内。放旧导地线时,收线杆收紧磨绳,绞磨缓慢牵引,待绝缘子串或架空地线杆塔挂线点的连接螺栓与挂线孔松动后,停止牵引并撤出连接螺栓,绞磨缓慢松出。对于双绝缘子串,使用两只U形挂环挂在绝缘子串前端的二联板上,其前端与挂线的总牵引绳相连接。导地线完全松弛后,在挂线杆塔侧开断旧地线楔型耐张线夹部分,撤除 挂线杆塔绝缘子及旧导线,并用旋转连接器及网套将新旧导地线连接(用直线 接续管将新旧导地线连接,并用保护钢甲及开口胶管进行保护),同样收线杆也用同样方式撤出绝缘子,然后进行导地线牵引,在牵引过程中旧导地线如存在直线接续管,要在该管通过的第一基杆塔之前加装保护钢甲及开口胶管。加装数量及杆位视直线接续管数量及位置而定。

1.2机动牵引放新线

机动牵引放线是指用机动绞磨或牵引机作为牵引动力,利用防扭钢丝绳作为牵引绳来牵拉导地线,以达到展放导地线的目的。机动牵引放线,宜每次牵一根导地线,展放一根完毕后再展放另一根导地线。同时牵放几根导线时,要随时检查线位,防止交叉和打绞。机动牵引放线前,人力展放牵引绳应尽量沿线路摆直,指派专人用可靠的抗弯接头连接牵引绳。牵引绳通过放线滑车的操作方法与人力放线相同。牵引绳遇到跨越架时,应将其与跨越架顶的尼龙绳连接,利用尼龙绳将牵引绳拉过跨越架。机动牵引放线前应选择机动绞磨安置场地,尽量布置在线路中心线上,以满足牵拉各相导线时位置不变。如果地形限制也可设置转向滑车进行转向牵引,机动绞磨位置尽量选在较低但不积水的位置,末尾侧用三联角铁桩或地锚固定。牵引起始阶段,应慢速牵引,运转正常后可提高牵引速度。当压接管通过放线滑车或跨越架时,应减缓牵引速度,并注意监视。牵引场应与张力场及各直线杆塔应保证信号畅通,一旦有故障信号发出,应立即停止牵引。

1.3紧线操作

更换导地线耐张段一端的耐张杆用来紧线操作,称为收线;另一端的耐张杆用来挂线操作,称为挂线。紧线前必须了解原设计单位对耐张杆塔有无特殊施工要求,并按原设计要求执行。一般情况下,LGJ-150型及以下用双联或三联角铁桩,LGJ-185型及以上规格导线应使用地锚,GJ-35~50型及以下架空地线用双联或三联铁桩,GJ-70或LGJ-70型及以上架空地线应使用地锚。紧线前必须对导地线进行全线检查,确保导地线接头都已压接且损伤处均按规范要求作了处理。检查交叉跨越档的跨越架是否牢固,弧垂观测档应作好弧垂观测的各项准备工作。布置护线人员并明确联络信号。

2输电线路施工中导地线液压施工技术

2.1施工准备

一是,材料准备:检查接续管、耐张管等的规格、型号确保与架设的导地线规格相适配,且满足施工需要。二是,技术准备:熟悉掌握施工图要求;制订合适的施工技术措施;制作导、地线连接试件送试验室作拉力检验,经检验符合规范要求后才能在施工中使用。不同规格、不同生产厂家的导、地线应分别制作试件检验。三是,工器具准备:检查测量工具的检验合格证及有效期限,保证检测工具精度符合要求;检查压接机具、压接模具,确保压模规格与压接管相匹配。

2.2清洗

对使用的接续管及耐张线夹,应用汽油清洗管内壁的油垢,并清除影响穿管的锌疤与焊渣。如果短期不使用时,清洗后应将管口临时封堵,并以塑料袋封装。钢芯铝绞线的液压部分穿管前应以汽油清除其表面油垢,清除长度对先套入铝管端应不短于铝管套入部位。对另一端应不短于半管长的1.5倍。

2.3液压操作

(1)液压时所使用的钢模应与被压管相配套。凡上模与下模有固定方向时,则钢模应有明显标记,不得放错。液压机的缸体应垂直地面,并放置平稳。

(2)导、地线耐张管的钢锚环与其铝管引流板的相对方位应明确。钢锚环与铝管引流板的方向应在钢锚与铝管穿位完成后,用引流板角度朝向控制器对引流板方向进行精确定位。钢锚环定位:用标记笔自导、地线,过钢锚管口至钢锚压接部位画一直线,压接时保持导、地线与钢锚压接部位的标记线在一条直线上。铝管定位:用标记笔自导、地线,过铝管管口至铝管上画一直线,压接时保持导、地线与铝管上的标记线在一条直线上。

(3)导、地线引流管相对方位的确定:导、地线引流管板的方向,需根据施工图的要求确定。引流管穿位完成后,转动引流管至规定的方向,并用标记笔自导、地线,过引流管管口至引流管压接部位画一直线,压接时保持导、地线与引流管压接部位的标记线在一条直线上。液压管放入钢模时,位置应正确。检查定位印记是否处于指定位置,双手把住管、线后合上模。此时应使导线或地线与压接管保持水平状态,并与液压机轴心相一致,以减少管子受压后产生弯曲。液压机的操作必须使每模都达到规定的压力且合模,且每模压接应连续完成,不应断断续续。不得以是否合模为压接完成的标准。施压时相邻两模至少应重叠5mm。各种液压管在第一模压好后应检查压后对边距尺寸,符合标准后再继续液压操作。对钢模应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有变形或磨损现象,应停止使用。当压接管压完后有飞边时,应将飞边锉掉,同时用0#细砂纸将锉过处磨光。管子压完后因飞边过大而使对边距尺寸超过规定值时,应将飞边锉掉后重新施压。施压部分的接续钢管和耐张钢管压后应涂防锈漆,裸露钢芯端头也应涂防锈漆。

3输电线路施工中导地线质量控制措施

(1)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或避雷线严禁在一个耐张段内连接。(2)切割导线铝股时严禁伤及钢芯。导线及避雷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连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3)连接前必须将导线或避雷线上连接部分的表面,连接管内壁以及穿管时连接管可能接触到的导线表面用汽油清洗干净。避雷线无油污时可只用棉纱擦拭干净。钢芯有防腐或其他附加物的导线。(4)液压连接导线时,导线连接部分外层铝股在清洗后薄薄地涂上一层导电脂,并用细铜丝刷清刷表面氧化膜,保留导电脂进行连接。导电脂必须具备下列性质:中性;流动温度不低于15℃,有一定粘滞性;接触电阻低。(5)在液压前后必须复查连接管在导线或避雷线上的位置,保证管端与导线或避雷线上的印记在压前与定位印记重合,在压后与检查印记距离符合规定。

结束语

导地线是架空输电线的重要组成元件,应当注意的是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施工步骤和注意事项,要根据导线的情况和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保证导地线施工安全有序的进行。在实际施工中,要加强对导地线施工技术管理,保证良好输电性能的同时,还要具备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

参考文献:

[1]秦振宇.探讨输电线路跨越高速公路更换导地线的施工方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0).

[2]钟尼.跨越高速路导地线更换施工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

桥梁施工过程中箱梁施工要点分析 篇4

1 桥梁施工

对于基础的桥梁建设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关于后期出现裂缝问题的防治,一般的建设工序分为前期的墩身建设,系梁以及盖梁,支座垫石等工序,中期为支座安装以及梁体预制或现浇,桥梁安装等,对于后期就需要对桥梁整体检测,对护栏、桥头搭板以及伸缩缝安装都需要严格的检测,如果发现问题应该给予正规的重视。

2 箱梁施工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家对道路桥梁的建设加大,建设行业飞速发展,现今的浇钢箱梁被广大建筑业所应用,正是由于它自身拥有优美的线型和较强的适应性才被各大建筑企业所应用。在二十一世纪中期对于箱梁建设工艺可以说是成熟许多,但是事物没有绝对性,所以伴随而来的就是经常出现的不足之处,对于箱梁建设的缺点就是在后期的建设中会出现一些裂缝,而这些裂缝大多都是由于箱梁本身的结构类型导致的`。

但是如果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生了裂缝问题而不加以解决,最后导致出现裂缝,那么此时的裂缝就是严重问题,因为出现裂缝就是证明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多漏洞,例如工作人员的技术不纯熟,施工工艺不成熟,质量监督不严格等等,这些都会导致裂缝的发生。下面就针对箱梁建设中的问题做出简要分析并做出相应策略部署。

2.1 裂缝问题

(1)产生裂缝原因

(1)在整体的载荷作用下,对于桥梁的承受应力一般会小于0.75,而出现裂缝时这个应力就会大于0.75,这样就会导致钢筋受力不均,在一定的角度上形成交错的横向裂缝。钢筋砼梁在中载荷的作用下就会出现0.25mm宽的裂缝,正如上文所说,如果是在工程结束后出现裂缝而且裂缝宽度小于0.3的话就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是在施工中出现此类状况,那么即使裂缝小于0.3mm,那么也需要重视处理,因为这个裂缝会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而不断的扩宽,最后导致严重后果。另外在裂缝的问题上还存在一点原因就是设计的问题,如果是在前期的设计中出现了漏洞,那么就会导致工程质量。在工程桥梁建设中一般导致裂缝的原因有五点,第一是由于砼振捣压的力度不够,导致密度太小;第二是由于在对原材料采购时,对于原材料的质量没有严格的检测;第三是在实际施工中的操作没有与设计图纸中的要求达到一致;第四是由于在工程建设中建设厚度达不到规格的设计要求;第五是由于完工后支架的拆除过早,箱梁还没有成型就取下;

(2)在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上有很多因素,其中由于保护厚度不足以及混凝土的质量较差都会导致钢筋的抓应力不足,另外由于混凝土极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发应,其形成的氧化物会对钢筋表面发生氧化反应,致使钢筋的硬度降低,再有周围物质中的氯化物会破坏钢筋表面的氧化膜,导致钢筋中的离子发生改变,致使其表面厚度增加,进而影响其周围间隙,最后导致裂缝发生。这一原因的发生是由于破坏了内部结构问题导致增大间隙紧张,一般性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是由于保护层过薄,致使厚度不达标;第二点是混凝土中掺入了不明物质,多为氯化物;第三点是箱梁建设中所用到的钢筋没有严格的检查,对于钢筋表面的锈迹不做太多处理;

(3)变形对于箱梁建设中影响较大,对于砼梁的受力形变影响一般体现在温度和湿度两方面,如果温度过高那么砼梁就会变小,如果湿度低的话,形变就会加大,但是对于形变的约束一般体现在地形的影响以及弹性的影响,一般性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是支架变形的稳固性不能满足支撑;第二是砼配合的比例不符合实际需要;第三是支架的顶挠度控制不够严格;第四是地形基础沉降不符合要求的均匀;第五是在浇筑时不能很好地掌握温度的一致性;

2.2 策略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道路纵横交错,但是随着不断的建设,虽然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造成了安全上的忧患,道路的交错过密或是过长问题都会导致道路在外观上产生一定安全隐患,裂缝问题就是最常见的隐患之一。所以针对现阶段的建设问题就需要做出一定的补救措施。

(1)对于裂缝的补救需要知道产生裂缝的原因是什么,所以对于载荷引起的裂缝就需要工程建设在技术指导上有一定的严格性以及在遵循图纸的要求上要完全一致,虽然制度是这样拟定,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建设单位为了谋求一时的方便而导致施工中出现难以修复的问题,为了解决更进一步出现的问题,工作人员就会私自更改设计图纸,从而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箱梁在后期的养护中会断续的出现裂缝。所以针对此事件我们需要在箱梁的建设中每个步骤以及渠道都要严格把关,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上报不可私自解决。

(2)对于前期原料的采购问题是每项工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一些人为了谋求较大的利润,会进购质量较为低劣的原材料。在桥梁的建设中砼的强度与所用原料的质量问题有着莫大的联系,所以一旦原料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我的建议是在原材料监管中要加大对材料的抽查力度,要坚守“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要放过一个”的态度。上文中说到在混泥土浇筑时会由于温度的影响导致盈利发生变化,最后导致裂缝出现,所以在这里就需要对混泥土浇筑工艺时的温度监控好,尽量保证的浇灌。另外在混泥土中的砂石保证石料含量在1%-15%之间,保证清洁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箱梁后期工序完成。

(3)对于保护层的要求就需要在设计上的严格性,如果要想减少破坏性,那么就要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处于3~5cm之间。现实中,工程部门虽然已经做到厚度的标准性,但是由于后期在摆放间距上存在误差导致在砼浇过程中出现钢筋压力过大,破坏垫块。所以针对上述问题的发生就需要我们在改善措施上不光要保证厚度的标准性还要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均匀性。

(4)在后期支架拆除问题上要严格的遵循规定的拆除时间,需要箱梁的砼强度高于80%。

关于箱梁的建设问题存在诸多问题,无论是在前期的建设还在中期以及后期的养护上都需要一定技术和方案性。

3 总结

希望通过本文对桥梁建设中箱梁的施工分析,通过阐述箱梁工艺、建设问题、裂缝、改善等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桥梁建设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桥梁建设增添真正的力量源泉。

摘要:在桥梁施工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对箱梁的建设。在实际的箱梁施工中对于整个工程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从施工的角度一般的会体现在施工工艺上以及在原材料的质量上,从施工人员的角度上一般体现在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上以及人员的整体素质上,本文就桥梁施工中箱梁施工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桥梁施工,箱梁施工,问题分析,策略

参考文献

[1]于淼.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J].北方交通.2011-04.

[2]李灿.预应力箱梁预制的施工工艺[J].交通世界.2009-07.

施工分析 篇5

—浅议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分析会在成本分析中的重要性

摘 要:浅议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分析会在成本控制中的重要性。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分析;成本管理;重要性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分析会是施工管理的重要步骤和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对项目收入和成本形成过程中各个阶段和各个要素的组成进行分析,以寻求和探索项目成本的有效降低手段和方法的过程;缺少此项工作,就谈不上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就谈不上成本分析会功能的充分发挥。成本分析的目的及原则项目成本分析,就是充分利用项目部一系列已有的统计资料,将合同预算、施工管理、计划成本与实施项目的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分析项目成本盈亏的原因,同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寻求降低项目施工成本的有效途径,减少不合理损耗,达到降低项目减亏增效的目的;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了解项目部当期的成本运行状态。(2)发现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3)强化管理手段,完善成本管理办法。成本分析会的根本目的就是找出项目盈亏原因,改善施工管理,为项目最终盈利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从成本分析的角度出发,在成本分析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①实事求是的原则。成本分析的目标是寻找项目盈亏原因,如果蓄意掩盖事实或弄虚作假,则势必影响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成本分析的过程中,不管是成绩还是失误,都应当实事求是地反映项目部的真实情况,并用“一分为二”的辨证方法对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②定量分析的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比较,定量分析对成本的评价更精确,更令人信服。因此,在项目成本分析中应该尽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统计资料进行定量分析。③及时性原则。只有及时召开成本分析会,才能及早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对策,防患于未然,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④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当月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成本,不论款项是否支付,都应作为当月的成本数据。⑤为施工生产管理服务的原则。成本分析不仅是揭露项目管理上的矛盾,而是通过成本分析发现矛盾并查找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为项目部施工生产有序正常进行而服务。项目部需要建立规范的严格的月度成本分析会制度,把月度成本分析会做为总结成本管理经验、改善和深化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一系列成本报表完成后,由财务部长进行收集汇总,然后要经过生产经营副经理审核确认,并把概况信息通报项目经理。项目部成本分析会一般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专人专项进行分析,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或书面会谈记录,并提交生产经营副经理确认,最后交项目经理审核并存档。成本分析会应要求成本分析小组成员全部参加,项目经理主持会议,每次召开项目经理必须参加。成本分析会的组织成本分析会的准备工作:各业务口负责人,由生产经营副经理组织,每月27日把相关表格准确、及时地填写完毕,并就结果数据形成自己的初步分析,最后交财务部长汇总;汇总后交生产经营副经理审核,并由生产经营副经理把初步分析的结果通报项目经理。在成本分析会上,业务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第一步是项目经理落实上次成本分析会的问题整改情况。第二步是分析本月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月度工程统计分析数据等,此项工作由工程部长负责汇报。进度计划完成情况表的主要意义在于:统计项目是否完成了月进度计划,特别是就未完成情况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落实整改;此项工作将涉及到一系列相关成本数据的统计、计算和分析。月度工程统计分析表的主要意义在于显示项目在本月期间的工程洽商情况。第三步是施工产值完成情况、月度经济洽商统计分析、工程分包统计分析表,由经营部长负责汇报。此两表的主要意义在于项目的对上对下计价核定。第四步是主要消耗材料的用量分析、商品砼用量分析、月度技术洽商统计分析,由技术部长负责汇报。主要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分析表的意义,是依据技术部门提供的材料需求计划,追踪其实际的执行状况;商品混凝土的分析也是着眼于实际与计划的对比分析;月度技术洽商统计分析表主要意义在于显示项目在本月期间的技术洽商情况。第五步是辅助材料、租赁周转材料、自有周转材料、现场和库存材料状况、租赁机械用量分析,均由物资部长负责汇报。第六步是劳务分包分析数据由工程部长负责汇报。第七步是现场经费分析、临设费摊销分析表、试算对比分析表和项目总盈亏分析均由财务部长负责汇报。在业务分析之后,要进行问题落实并提出解决方案。各阶段汇报后,均展开分析探讨。在进行分析说明时,由说明人指出本月存在的问题,如有可能,应针对发现的问题讨论出解决办法并指定相关执行负责人;对不能当时解决的问题由项目经理指定问题负责人,会后由问题负责人进行问题落实并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应于成本分析会后5d内提交项目经理确认,一经确认立即实施。

做好会议记录。每次成本分析会由生产经营副经理指定会议记录人,记录人要记录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负责人等,于第二天形成会议记要,并将会议记要送达相关人员(可设定专用共享文件夹存放,其它人读取)。形成月度成本分析报告。由生产经营副经理在成本分析会之后的1个工作日内,依据本次召开的成本分析结果、会议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形成一份月度成本分析报告,并报项目经理认可。最后此报告和会议记录均由财务部存档。要重视问题的反馈。本月提出的问题应在下次成本分析会上检查落实情况,原则上由项目经理对上次会议的问题进行提问式落实,由问题负责人进行详细说明。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 篇6

关键字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效益

一、引言:何为施工项目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指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的对比评价和分析总结工作,它贯穿于项目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也就是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主要利用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资料,与目标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以及类似的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等进行比较,了解成本变化情况,同时也要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的影响,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检查成本计划的合理性,并通过成本分析,深入揭示成本变动的规律,寻找降低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

二、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分析的必要性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施工费用按耗费对象归集和分配到一定的工程项目上,便形成了施工项目成本。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分析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施工项目的成本分析,就是根据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包括项目成本中的有利偏差的挖潜和不利偏差的纠正);另一方面,通过成本分析,可从帐薄、报表反映的成本现象看清成本的实质,从而增强项目成本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为加强成本控制,实现项目成本目标创造条件。由此可见,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也是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次,施工项目成本综合反映了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因为材料和能源的节约和浪费、施工效率的高低、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都可以通过施工项目成本表现出来。施工企业在完成施工项目计划、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施工项目成本水平越低,表明其施工项目管理水平越高,经济效益越好。因此,努力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是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中单项长期任务。施工项目成本降低意味着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意味着施工企业利润的增长。为了达到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目的,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积极开展项目成本分析工作。

最后,通过项目成本分析,把项目成本与生产、技术、劳动组织及经营管理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方面的效益,查明节约或浪费的原因,总结项目成本管理的经验和教训,逐步认识和掌握项目成本变动的规律,从而促使施工企业科学地预测项目成本变动的趋势,正确地进行项目成本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影响项目成本的不利因素,以达到改善经营管理、降低项目成本消耗、提高施工项目经济效益和施工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方式与方法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有其特有的方式和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就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掌握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时必须注意各技术经济指标的可比性。

比较法的应用,通常有下列形式:

(1)将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以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完成计划的积极因素和影响计划完成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2)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动态情况,反映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

(3)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反映本项目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与其他项目的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采取措施赶超先进水平。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锁置换法或连环替代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单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3、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计划与实际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几种:

(1)相关比率。由于项目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又互相影响的,因而将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求出比率,并以此来考察经营成果的好坏。

(2)构成比率。又称比重分析法或结构对比分析法。通过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总量的构成情况以及各成本项目占成本总量的比重,同时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明方向。

(3)动态比率。动态比率法,就是将同类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动态比率的计算,通常采用基期指数(或稳定比指数)和环比指数两种方法。

四、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从成本分析的效果出发,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内容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实事求是。成本分析一定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应用“一分为二”的辨证方法,对事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要尽可能做到措辞恰当,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不要夸大也不要减小。

2、要绝对准确。成本分析要充分利用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会计核算和有关辅助记录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尽量避免抽象的定性分析。因为定量分析对事物的评价更为精确,更令人信服。

3、要有时效性。也就是:成本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否则,就有可能贻误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甚至造成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发生难以挽回的损失。

4、要做到全面性。在做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时,一定要全面分析,不要漏掉任何对成本有影响的细节,力求使分析结果包括所有可能涉及的方面。

有关地铁施工中隧道施工技术分析 篇7

连拱隧道段通常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 由于地铁隧道断面会根据情况出现变化, 会提高地铁隧道的工作难度, 并延长工作周期。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 并且保证施工质量。在制定施工方案时, 需要考虑一下几点:

1) 地铁隧道的施工安全;

2) 地铁隧道的结构安全;

3)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施工难度;

4)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施工周期;

5) 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介绍单一式中墙施工方案和分离式中墙施工方案。

1.1 单一式中墙施工方案

单一式中墙施工方案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 首先从右线双连拱小洞隧道开始施工, 并且向折返线侧搭建临时施工通道、双连拱和三连拱中墙, 然后及时支撑中墙, 并且在执行操作时避免偏压;

2) 完成中墙衬砌的相关工程后, 根据“先小后大、封闭成环”的施工顺序和原则, 采用台阶法对右线进行施工时, 采用CRD工法对大跨度的折返线隧道进行施工;

3) 当工程进行到折返线侧时, 首先完成三连拱和双连拱中墙的施工, 然后再进行右线掘进;

这种方法在地铁隧道施工中应用比较普遍, 但是该方法在应用中存在工作复杂、工期较长、施工成本高等缺点。

1.2 分离式中墙施工方案

分离式中墙施工方案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 该方案使用两个单洞, 并且采用分离式中墙, 在施工时首先修建右线单线隧道;

2) 在进行三连拱隧道施工时, 首先进行单线施工, 然后进行中墙衬砌;

3) 按照CRD工法对大断面的右线双连拱隧道进行修建;

4) 进行折返线的施工时, 工序与右线相反。

分离式中墙施工方案与单一式中墙施工方案相比, 工序简单、施工难度低、工期较短、有利于防水、建造正本低等优点, 并且对核心岩体进行了保留。

2 三连拱段施工方案

进行右线施工时, 首先根据工程要求修建三连拱隧道, 全环设置格栅, 格栅间距为0.6m/榀。使用混凝土进行全环喷射, 对中墙拱顶进行加强, 进行中墙施工时, 在格栅接头的位置需要破除一个纵向加强梁。使用静态爆破或微差弱爆破的方法进行中墙开挖, 完成中墙开挖施工后立即对中墙进行二次衬砌。在完成中墙施工后, 需要采取支护措施, 并且回填中墙空隙。在完成一侧的施工后, 再开始修建对另一侧中墙, 完成了两侧中墙的修建后, 对两侧单洞隧道进行二次衬砌。最后修建三连拱隧道。

3 地铁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在对连拱隧道段进行施工时, 需要保证施工人员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施工要求, 提供良好的施工条件, 而且在施工中需要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3.1 对拉锚杆和加强锚杆

由于施工方案中没有使用单一式中墙, 中墙开挖后厚度为0.8m, 因此需要设置加强锚杆以及对拉锚杆。其中对拉锚杆要求的规格为采直径22的钢筋药卷锚杆, 长度变化范围在0.8m~2.0m之间, 采用0.6m×0.5m的间距进行施工。加强锚杆的规格要求为直径25, 长度3.0m的中空注浆锚杆, 使用0.6m×0.8m的间距设置在中墙的边墙处和两侧仰拱处。

3.2 中墙夹岩柱体注浆加固

中墙岩体最薄的地方, 厚度可能仅有0.15m。而且施工过程中的开挖、爆破等操作会导致围岩松动, 将对其承载能力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 需要在中墙的仰拱出、墙以及拱顶处分别注浆, 以提高承载能力。注浆时, 预先埋设直径42的钢管, 使用1:1的水泥和参数为30Be~45Be的水玻璃组成双液浆进行注浆, 注浆的压力范围为0.2MPa~1.0MPa。在工程的两次的开挖施工时, 都需要对中墙注浆, 并且在完成最后开挖施工后, 需要对中墙夹层注浆, 并达到饱和。

3.3 微差微震爆破技术

地铁隧道使用钻爆法进行“0”间距开挖施工。由于地铁隧道很可能穿过建筑物密集的地区, 因此在进行预留光面层爆破时, 需要保证产生的振动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所以需要使用微差微震爆破技术。如果地层的围岩等级为Ⅲ级或Ⅳ级时, 在爆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使用速乳化低震炸药进行爆破;

2) 每循环进尺控制在0.6m~0.8m范围内, 炮眼之间保证0.4m的间距, 合理规定药量, 并且保证光面层爆破的质量;

3) 起爆网络采用不对称系统, 使用非电毫秒雷管进行多段位起爆;

4) 中墙处的开挖施工使用两次施工的方法, 首先在光面层预留1m, 在距离中墙较远侧布置掏槽眼, 在预留光面层上布置适量的空眼, 合理控制药量, 然后在该光面层进行二次爆破。施工时避免超挖, 使用人工风镐对欠挖处进行处理。

这样, 可以在二次爆破时, 有效的减小了爆破产生的振动, 达到保护中墙的目的, 有利于使用“0”距离的方法开挖连拱隧道。

3.4 辅助剪刀撑加强支护

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在修建小断面隧道时, 为了是施工安全得到保障, 需要使用辅助支撑的方法加固小断面隧道, 避免爆破时的振动和冲击导致偏压, 或者在开挖岩层时, 避免释放负荷造成的偏压。

选择I20型钢作为支撑材料。在两端格栅处放置预埋钢板, 在施工时, 将I20型钢焊接在预留钢板上。然后选择高强螺栓进行进一步加固。在布置支撑时, 支撑的间距规定为0.6m, 这样可以保证所有格栅都有支撑, 支撑需要布置到双连拱隧道两端各1.2m处, 而且支撑的布置工作需要在大断面隧道开发前完成。在布置支撑时, 需要根据施工条件和工程设备大小选择最好的布置方法。大量的地铁隧道施工经验证明, 在进行隧道施工时, 布置支撑可以有效的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3.5 信息化施工

为了使隧道的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得到保证, 需要实时掌握隧道的施工情况, 对施工地层的地质特征和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式。通过实际测量显示, 该方法在进行小断面隧道施工时, 最大沉降的测量结果是14.6mm;进行大断面隧道施工时, 最大沉降的测量结果是17.2mm, 结构收敛最大值的测量结果是7.6mm, 施工时地面最大沉降的测量结果为10mm, 开挖三连拱中洞的拱顶时, 最大沉降的测量结果为22.8mm。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地铁隧道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详细说明了各种施工方案的优点和缺点、施工工序, 本文使用两次爆破的方式, 有效的缩短了施工工期, 降低了施工成本, 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并且对中墙的保护和加固方案和爆破技术进行了阐述, 希望对地铁建设的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小兵.双跨连拱隧道中墙结构合理形式研究[J].施工技术, 2004-10, 15.

[2]汪俊明.软弱围岩地段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 2003, 6.

施工分析 篇8

大型施工机械是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关键装备,与常用的机械设备相比,大型施工机械具有低速、重载、大扭矩、大推力、大尺度、结构复杂等特点。大型施工机械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往往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因此,大型施工机械的安全性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国家各部门高度重视大型施工机械、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性,颁布了一系列的安全法规[1,2,3]。大型施工机械的安全性与设计、制造、检测、施工工艺、监测等各个环节密切相关,其中安全设计是保证安全施工的首要环节,在设计阶段,必须对施工对象、施工工艺、施工载荷、机械传动机构、机械结构、作业环境乃至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其中与安全相关的关键问题,采用科学的安全分析方法指导安全设计。文献[4,5,6,7,8]对架桥机、起重机的安全性展开了研究,但其研究重点都是针对具体施工机械的某一部件的安全问题展开的。已经颁布的安全标准、规范对相关机械的安全设计有着明确的规定,但其适用范围往往局限于某一类机械,但大型施工机械种类繁多,有的机械无相应的具体规范可依,设计者只能参照相近的规范进行安全设计,这要求设计者具有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即使如此,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因此,提出满足工程需求的、操作性强的安全设计方法,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安全分析体系,对指导大型施工机械的安全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的高铁、隧道建设突飞猛进,相应的大型施工机械(如架桥机、盾构机等)市场需求强劲,其安全设计引起了研制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关注。石家庄铁道大学从2003年起与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隧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新大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联合开发了900t架桥机、隧道盾构机、高铁无渣轨道混凝土浇注机等大型施工机械,在这些设备的研发过程中,对大型施工机械的安全分析、安全设计、安全评估及安全检测与监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了相关的大型施工机械,提高了大型机械的施工安全性。

本文提出了施工工艺驱动的大型施工机械三维安全分析体系,并采用该体系对高铁用900t架桥机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1 施工工艺驱动的三维安全分析体系

1.1 安全分析方法

为了提高大型施工机械的安全性,在总体方案的拟订阶段需要全面系统地分析大型施工机械施工中的危险因素、危险后果,并要综合利用人机工程学、机械设备安全工程学以及设备安全相关标准提出的一般理论[9],结合大型施工机械施工工艺,提出危险解决方案。与以机械为中心,以机、电、液系统构成作为子系统划分的依据不同,安全分析时,将大型施工机械按其主要功能分成作业部、走行部、传动部、支撑部等机械子系统。大型施工机械施工的各工序及工序的切换方式相对固定,安全分析时,根据作业的动作顺序,将工序及工序的切换一一排列,对各个子系统每个工序的安全要素进行分析,就得到了图1所示的施工工艺驱动的三维安全分析体系。

三维安全分析体系的三个坐标轴分别表示施工工艺流程(工序及工序切换)、机械功能子系统和安全解决方案。该体系以施工工艺为主线,以完成工序(或作业)的机械功能类别为依据,分层次展开,系统地分析各子系统与工艺状态及工艺切换对应的机械运行状态、危险因素、危险后果。对影响安全的危险环节给出解决方案并归类,即根据安全问题的性质、解决问题的技术成熟度、技术经济性等,将直接可由机械设计(包括冗余设计)解决的环节归类于机械设计,将安全技术成熟且易于实现的环节归类于由主控制器完成的闭环控制,将直接影响人机环境系统运行过程安全但又难以实施闭环控制的环节归类于实施安全监测,将非突发性的因状态演变最终导致失效影响安全的环节(需有特定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支持)归类于采用定期检测、长期跟踪监测策略。上述分析法突出的优点是可层次分明地展现作业功能部件、作业对象、人、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安全性。

1.2 安全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

采用三维安全分析体系实施安全分析时,按照图2所示流程进行程式化分析,其中“施工工艺流程”列将施工工艺分解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工序(或作业),“状态”列表示该工序的作业动作或完成的功能,“危险分析”列表示对应工序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危险后果,“解决方案”列表示避免危险因素的措施。

2 TLJ900型架桥机安全分析

桥梁在我国高铁线路中占有很大比例,其结构形式以全跨预制、逐跨架设的简支箱梁为主,其中32m跨度箱梁重达900t。为了提高架梁作业效率,保障施工安全可靠,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与石家庄铁道大学共同研制了TLJ900型高速铁路架桥机,该架桥机可以根据现场需要架设20m、24m、32m三种梁型。架桥机作业时要完成架梁、过孔、变跨等动作,本节采用所提出的安全分析方法对该设备的架梁作业过程进行安全分析。

2.1 TLJ900型架桥机的结构与功能

TLJ900型高速铁路架桥机主要包括金属结构、起升机构、走行机构、动力系统、液压系统及电气控制系统等部分。其中金属结构主要包括主梁、前支腿、后支腿、悬臂梁及下导梁;起升机构包括卷扬机、起升吊具、钢丝绳及滑轮组(安装于前后吊梁行车及起升吊具);走行机构包括前吊梁行车、后吊梁行车、链传动机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柴油机、发电机组及其附属部件;液压系统包括辅助支腿伸缩油缸、后支腿台车伸缩油缸及油泵、油箱等液压附件;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操作控制系统及走行机构、起升机构的供电系统。TLJ900型架桥机的主要结构如图3所示。

1.卷扬机 2.主梁 3.后支腿 4.后吊梁行车 5.起升吊具 6.前吊梁行车 7.前支腿 8.辅助支腿 9.悬臂梁 10.下导梁天车 11.下导梁 12.已架好箱梁 13.后支腿行走机构 14.待架箱梁 15.辅助支腿行走机构

2.2 TLJ900型架桥机的架梁作业流程

TLJ900型架桥机架梁作业流程如图4所示,作业顺序依次为:运梁车喂梁,前吊梁行车吊梁→前吊梁行车吊梁前行→后吊梁行车吊梁,与前吊梁行车吊梁至落梁位置→前后吊梁行车共同落梁。

2.3 TLJ900型架桥机架梁作业安全分析

为了减小制造、运输及安装成本,研制架桥机时应在保证作业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对架桥机的结构、机构、电气及液压系统进行优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事先根据架桥机的施工工艺对架桥机的安全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做出详尽分析,提出架桥机安全设计的关键要素。TLJ900型架桥机架梁作业时的安全分析如图5所示,根据图5的安全分析,电气系统、液压系统、机构及金属结构的安全性是保证架桥机安全施工的关键。其中电气系统可通过常规连锁开关、过载保护开关等确保其不会由于设备产生故障而超载运行;液压系统可通过溢流阀、液压锁等装置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将架桥机的作业部、传动部、走形部、支撑部的关键安全问题进行总结。

(1)作业部的安全分析。

架桥机的起升机构为作业部,架桥机作业时起升机构存在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以及设计阶段采取的应对措施如下:

①起升机构制动不可靠。为了避免该情况发生,应在钢丝绳卷筒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二级制动装置,另外在卷筒处设置失速保护装置,一旦出现下降速度过快,立即启动制动装置。

②钢丝绳磨损严重导致承载能力下降,最终引起钢丝绳断裂。为了避免该情况发生,架桥机作业时,应对钢丝绳的磨损情况进行定期检测。

③吊具的吊杆发生断裂。为了避免该情况发生,作业时,应对吊杆进行定期探伤。

④吊具、吊杆受力不均导致结构强度破坏。为了避免此情况发生,应对起升机构的滑轮组及吊具都采用四点起吊三点平衡技术,保证吊具、吊杆受力明确,避免由于超静定问题的存在而导致钢丝绳及吊杆受力不均。

(2)走形部的安全分析。

架桥机的走形部主要包括前后吊梁行车、后支腿台车、辅助支腿,走形部存在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以及设计阶段采取的应对措施如下:

①运梁车喂梁时,运梁车无法在预定位置停车而与架桥机后腿相撞,引起架桥机倾覆。为了避免该情况发生,应在电气系统安装红外线防碰撞开关。

②在落梁位置处900t箱梁与架桥机前支腿碰撞,引起架桥机倾覆。为了避免该情况发生,电气系统应安装限位开关。

③空载时,前后吊梁小车发生碰撞。为了避免该情况发生,电气系统应安装红外线防碰撞开关。

④架桥机过孔时,主机行走距离过长而冲出下导梁,导致架桥机倾覆。为了避免该情况发生,应在下导梁安装无线位置开关。

(3)支撑部的安全分析。

架桥机的支撑部即架桥机的金属结构,架桥机的金属结构用来承受结构自重、设备自重、移动的900t箱梁质量。下导梁的金属结构用来承受结构自重及过孔时移动的主机质量,金属结构是否满足作业要求是保证架桥机安全施工最为关键的问题。对架桥机金属结构进行安全设计时,首先要分析架桥机各个工序所受的各种载荷,分析架桥机所受载荷时,要根据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2008的载荷分类,结合TLJ900实际施工情况确定,而后对架桥机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计算。

①强度计算。

要分别计算前吊梁行车吊梁时主梁后悬臂梁的强度、前吊梁行车行至主梁跨中时主梁的强度、后吊梁行车起升时后支腿的强度、前后吊梁行车吊梁至落梁位置时前支腿的强度、过孔时架桥机辅助支腿行至下导梁跨中位置时下导梁跨中的强度。为了明确架桥机、下导梁的支腿受力,前支腿要在吊重前调平,避免出现受力不对称引起结构单侧承载过大现象,因此前支腿要安装调节装置。

②稳定性计算。

要计算前吊梁行车吊梁时架桥机的纵向稳定性、架桥机工作与非工作状态的横向抗风稳定性,除此之外,架桥机金属结构的局部稳定性要满足要求。

③刚度计算。

架桥机吊梁时,架桥机的挠度要满足规范要求。

(4)传动部的安全分析。

架桥机的传动部包括起升机构、走形机构的减速机、滑轮组等部件,传动部的安全设计要在全面分析部件所受的各种载荷的基础上,进行标准部件的选型。

3 结束语

为了提高大型施工机械的安全性,提出了大型施工机械的三维安全分析体系,该体系可以有效地指导大型施工机械的安全设计,以900t架桥机架梁作业为例,详细分析了三维安全分析体系在安全设计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26469-2011架桥机安全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8264-2012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4]Li Xiangyang,Zhan Jing,Jiang Fuliang,et al.Cause Analysis of Bridge Erecting Machine Tipping Accident Based on Fault Tree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J].Procedia Engineering,2012,45:43-46.

[5]Aneziris O N,Papazoglou I A,Mud M L,et al.Towards Risk Assessment for Crane Activities[J].Safety Science,2008,46(6):872-884.

[6]Ruud S,Age M.Risk-based Rules for Crane Safe-ty Systems[J].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2009,93(9):1369-1376.

[7]Cheng Zhang,Hammad A.Improving Lifting Mo-tion Planning and Re-planning of Cranes with Con-sideration for Safety and Efficiency[J].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2012,26(2):396-410.

[8]Tama V W Y,Fung I W H.Tower Crane Safety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a Hong Kong Study[J].Safety Science,2011,49(2):208-215.

施工分析 篇9

1市政道路地基施工原则与目标

市政道路地基处置关乎到后续的路面施工质量,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不遵从现象,则会产生后续路面的开裂、沉降甚至是塌陷现象,严重的影响了路面车辆的通行效率与道路寿命。为此,加强地基处置是从根本上提高市政道路质量的唯一方法,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其准从度:第一,通过固化来达到较好的应力效果。地基沉降从根本上来讲是原本的地质土壤结果无法满足车辆长期通行的应力需求。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其应力结果,我们需要通过加强固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置。在具体的处置过程中以多种手段进行夯实为对应目标,使其达到沉降系数下降、土壤应力增加的根本目的。第二,强化软土地基处置,提升应力效能。除了持续的机械应力之外,路面车辆通行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的震动,此种震动在不断累积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土壤结果进一步松散,并形成类似流体的土壤动力学状态。此种状态的产生会进一步通过疲劳的形式降低其机械强度。而采用合理的强化模式能够压缩土壤空间、排解土壤水分,进而达到避免液化、震动性形变的根本目的。第三,确保压实,控制压缩比。在实际的地基处置过程中,通过土壤压实、粉喷桩、甚至是客土技术来彻底改变土壤结构,使得土壤特性发生根本性转变。以此来控制原本地基中的土壤压缩比,进而使得其在外部应力作用下的压缩效应降到最低,从而避免由于外部机械应力而导致的地基损伤。此外,从实际的施工与后续使用效果来看,地基土壤含水量对其沉降与压缩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大,在针对该类问题的处置中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方面,由于城市市政道路的施工表层相对较高,故而基本可以排除地下水对其造成的影响,对于部分低洼地区则可以采用防渗与导流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另一方面,由于降水而形成的地面径流对于市政道路地基的影响较为显著,为此需要规划完善的防渗体系与雨水搜集管网,来避免此种伤害对地基的扰动。

2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置及其注意事项分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确定了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置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施工环节要对不同的质量重点进行注意,具体可以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2.1地基施工的主要内容

从施工的具体环节角度来考量,其主要可以分为如下重点工作:首先,明确软土地基的处置方式。在具体软土地基施工之前,应该对目标区域进行一定土方量的挖掘,通过此种方式定地基土质以及地质特征,为后续的相关施工方式选择提供必要的基础。在开挖以及固定处置过程中,要通过不断的监测来确定固定效果以及施工质量,并对于特殊位点进行加固操作使其具有更高的遵从性。其次,对桩基进行安装施工。在确定了必要的处置方案之后,要根据施工安排来确定具体的桩基安装操作,其中主要包括了位点的确定、桩基的安装、桩基下桩施工等。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往往通过一次性承台的方式来进行。此种模式能够提供后续下桩操作的必要平台,并能够形成良好的灌注环境,对于提升施工质量具有一定的帮助。与此同时,必将要求承台建设的材质与工程相适应,在基于工期与成本双重考量的背景下,木质单次承台以及钢混重复利用承台成为了应用的首选。再次,加强灌浆管理。灌浆时软土地基处置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其处置效果优劣的根本依据。在此部分施工过程中通过气压和液压的双重控制来实现灌注过程的精准实施,并采用多次分级灌注的方式来提升灌注效果,为后续相关的施工奠定基础,同时采用包括硅酸盐、聚氨酯等新型材料替代或者部分替代传统水泥浆可以达到提升加固效果的目的。最后,必要时可以采用客土技术来对地基进行整体替换。尤其是针对部分沉降系数相对较高、土壤含水量相对较大的浅层土壤,可以采用整体剥离技术来进行客土,利用预选砂石与混凝土垫层的方式重新构建合规的地基浅表层,进而达到综合沉降系数合规的施工效果。

2.2地基施工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除了完成上述相关内容之外,我们还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第一,注意表层处理技术。处理软地基的施工方法通常会利用强化的方法对软弱土层进行处理,其次方可进行施工。同时需要保证材料的利用率,并加强地基的方面的强度性质,进而达到预期的软地基加固处理。为改良土质特性,一般情况下会将其沙砾石块垫层和韧性方面的材料进行改善,垫层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二,换填土技术注意事项。换填技术会将软弱土通过优质土进行替换,以降低地基沉降量,确保填土稳定。一般选择的填料均为透水性土,进行水位下的填土时,不得使用非透水性填料,而且应该从中心到两侧分层填筑,确保厚度为14cm。目前较为常见的换填土技术主要包括垫层法、砂垫层置换法以及强夯挤淤法,施工工艺较为简单,而且更能够确保软土地基的稳定性。第三,强夯技术注意事项。以运用重力作用,将高空重物自由落体对软土地基造成巨大的压力,进行压实工作,以保证高土质的压缩性,缩小土质缝隙,进而提高强度性能。因为强夯技术的施工工艺是非常简单的,且具有施工速度快、功效显著的特点。所以,加固的深度能达到5.5m~10.5m左右,是压缩量降低2~7倍,强度提高3~4倍,极大的提高土质承载力。

3总结

软土地基处置关乎到后续市政道路施工效果与使用寿命,为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粉喷桩、强夯与换填技术根据不同的施工模式与要求进行灵活选择。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础对市政道路地基施工中的主要技术要求与过程进行总结,并对不同处置方式的施工要点进行客观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施工与技术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徐红胜.关于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实践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06):143-145,13.

[2]许昭萍.浅析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6(03):184,188.

地铁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分析 篇10

1. 地铁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概述

地铁施工不同于其他交通道路的施工, 与其他交通相比较, 地铁施工不论是工程量还是资金投入都要比其他交通道路施工项目大, 同时地铁施工主要是在地下空间进行, 因此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 所以地铁项目对施工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比较高。在地铁项目施工过程中, 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相互协作, 共同完成对地铁项目的建造,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项目施工计划、施工进度、组织、控制和管理的困难度。因此, 我们必须在地铁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做到事无巨细, 尤其是对施工管理以及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管理。

地铁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国对地铁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的研究是1956年开始的, 1964年我国开始了第一条地铁项目的兴建, 从此预示着我国地铁时代的到来。在经历了明挖法、暗挖法之后, 逐步发展了盾构法等世界先进施工技术, 同时在施工管理方面我国也未曾松懈, 特别是在政府角度, 不仅出台了一系列的地铁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 促进了地铁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发生了多起地铁施工安全事故, 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国家和施工企业也认识到了施工管理的不足, 着重加强了对地铁施工管理的研究和创新。

2. 地铁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对地铁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的研究, 但影响地铁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同时伴随着我国地铁项目的不断发展, 地铁施工工程量的不断增加, 在地铁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2.1 施工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

严格规范的施工管理法规制度是保障地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地铁施工管理的法规制度, 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多年前的地铁施工管理法规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的地铁施工项目, 一些地铁施工管理的法规制度也不健全和完善。由于施工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造成的主要问题有:施工企业的管理比较松懈, 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管理制度无法得到实际的贯彻和落实。其次一些施工企业缺乏有专业管理经验的人才, 高层管理人员与下层施工人员之间沟通比较少, 存在理解代沟, 故而必然影响施工人员不能规范化的进行施工作业, 使得工程质量难获保障。

2.2 地铁施工技术不规范

地铁施工技术也是严重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地铁项目基层施工人员多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 没有接受过较高水平的文化教育, 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施工技术培训, 因此对地铁施工技术规范和管理的要求把握不够透彻, 严重缺乏施工安全意识。在实际的施工中不能把技术规范和制度体现到施工的各个步骤, 这也增大了地铁施工事故的发生几率。比如由于施工技术不规范, 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钢结构不稳固、蜂窝麻面等问题, 都将严重影响项目的质量。

2.3 地铁施工方式选择不合理

时代在发展, 技术在进步,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 施工方式的选择合理性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外国普遍存在工程外包现象, 一些施工小企业缺乏对先进机械设备的使用程度, 在施工技术的精度和要点上掌握存在问题, 比如施工工人对搭设支模架的技术要点、振捣的技术要点以及原材料配比等技术要点的掌握不到位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地铁施工质量。

2.4 施工管理存在漏洞

施工管理涉及到项目的方方面面, 施工管理漏洞主要体现在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不严, 导致一些劣质、不合格的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造成施工安全事故。其次对施工人员缺乏管理, 一些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帽、身穿安全服就进入施工现场, 使的地铁施工存在安全隐患。

3. 做好地铁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的主要措施

3.1 健全和完善法规制度

地铁项目施工需要健全和完善的法规制度, 才能保证地铁施工有序安全的进行。因此, 国家应该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地铁施工管理方面的法规制度, 尽可能的包含地铁施工的全面管理, 同时制定科学、规范、符合实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规章制度, 成立专门的施工管理部门, 加强对地铁施工的管理。在制定法规制度的同时, 也要考虑到人性化管理, 比如要综合考虑施工人员的安全、绩效管理、施工技术管理、可持续管理等问题, 在保证施工企业利益的同时, 制定合理的制度来强化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另外要加强生产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从上到下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 避免出现问题找不到相关责任人。

3.2 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

施工企业要有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经验, 要认识到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施工基层人员要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确保施工技术科学性。同时通过培训来加强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将安全制度落实到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3.3 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要制定科学规范的施工材料管理制度。对于施工材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比如说在进行混凝土的使用时, 如果砂石过多或者水泥过多都会导致很大的工程事故, 要充分、实时的掌握好各种材料的现有情况, 并控制好材料在使用时的用量和存货的量, 以保证能够供给得上。其次对于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要严格禁止进入施工现场。

3.4 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

由于地铁施工量比较大, 对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 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 不仅可以节省人工, 同时也能确保施工质量。比如根据地铁地基填充性质的不同, 选择合适的压实机械。如果地铁地基为黏性土质时, 压实时阻力强就应该选用较大的压实作用力和适宜的压实时间, 这就需要施工的工人对压实机械的使用足够熟悉才能达到满意的压实效果。

结语:针对于地铁隧道施工, 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 通过健全和完善的施工法规制度, 加强对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的管理, 形成合理的施工方案, 避免施工问题的出现, 从而保障地铁施工的质量安全, 促进项目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闫雪芳.对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2016 (02) :53

[2]王晓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4 (06) :61

施工分析 篇11

【关键词】公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公路桥梁建设项目随着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增多,因为起施工项目的跨度大,经常需要在全国各地进行施工,软土地基施工就是常见的一种。在软土路基上施工时候,如果想要保证建筑施工质量,那就需要在施工前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一、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的特性

(一)软土的高水分性

相比于常见的地基土质,软土地基本身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的,就是软土中含有极高的水分,最高可达到71%的惊人含量,其中水分量超高的土壤己经可以像水一样进行流动。这里大家就可以明白,在可以流动的土壤上层施工,若是实现不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想要搭架桥梁无异于痴人说梦。

(二)极强的压缩能力

软如地基的压缩系数一般为0.6—1.1MPa,通常情况下,软土地基的液限和压缩系数之间成正比的关系,也就是说液限越大,压缩系数也越大。这里需要注意,软土当中会有一部分钻土没有完全固结,有部分粘土完全固结,看起来似乎不一样,土质存在区别,但实际上两者都拥有着极强的压缩能力,施工中的很多麻烦问题都是由这点产生的。

(三)较差的渗透能力

软土的渗透能力不好,在土壤固结成块的时候,还有沙土的薪土要比软土固结的快。这是因为软土本身就是纯粹的蠢土,瀚土的渗透性系数又非常的低,哪怕是在重压之下,软土中的土壤固结成块的速度也不会快多少。如果软土中的土壤还有充足的有机物,排水通道就会被有机物产生的气泡堵塞住,这样渗透能力还会继续下降。

(四)较低的抗剪能力

翻土抗剪能力极低,这方面软土和猫土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区别,要知道软土地基的抗剪能力直接影响到路基的排水能力,因此针对软土这点性能,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就要做好相关的处理,否则会对后期建筑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的困扰,也会埋下一些质量隐患。

二、软土地基对公路桥梁的危害

(一)路面被侵蚀

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坚固程度会对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产生直接影响。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的材料主要为碎石和混凝土,如果施工人员施工操作不规范或受施工条件的限制,对软土路基的处理不恰当,则会导致路面被地下水或雨水侵蚀。而碎石、混凝土等材料的抗侵蚀能力较弱,从而影响到材料的实际紧密度,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路面出现结构松散、材料脱落等问题,从而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二)路面沉降

软土地基对公路桥梁最大的危害,即导致其发生不均匀沉降。路桥软土层过渡带在地下水的长期冲刷下,导致地基水土流失,降低了软土地基的强度,最终导致公路出现不均匀沉降。路面沉降不仅会对路面的稳定性、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危害到路面的行车安全,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路面出现整体断裂。

(三)导致路面硬化

软土地基自身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均相对较差,公路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混凝土和沥青等材料的稳定性也较差,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路面硬化的现象,导致公路在使用阶段出现内部硬化或开裂等现象。

三、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一)表层的处理方法

1、表层排水法

这种处理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地基质量较好,土层优质的地基,但是这种地基的含水量通常情况下比较大,因此,在正式的开工施工之前,应该在地基的两侧开完排水沟槽,将地表水尽快的排除,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表层的含水量,从而保证施工顺利的进行下去。

2、砂垫层法

这种处理方式主要适用于那种图纸较好,软土层较薄而排水性能良好的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保证砂垫层的厚度在24cm左右,但是厚度的确定主要根据实际土层的情况。这种施工方法主要是针对软土地基在构造物荷载作用下加快排水凝固过程,从而实现增加土层强度的目的,达到稳定性的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要求主要是选择那些洁净的粗砂,含泥量较低的细沙作为施工的主要材料。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得出在垫砂层5cm左右采用天然级配砂砾排水固结的效果比较显著,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切实做好洒水行业压实施工作业。在正式开展施工之前,一定要做好砂砾质量的检查,对于表层湿润的砂石可以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3、铺垫材料法

这种施工方式主要适用于地基结构不均匀,发生局部沉降严重的或者侧向变位的地基,这时可以利用相应材料进行铺垫,来提高施工器械通行的能力。从而实现均匀的支撑填土荷载,降低地基局部发生沉降的可能,最终提高地基的支撑能力。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施工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化纤无纺布等。

4、添加剂法

这种处理方法主要适用于那种粘性土壤的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向其内部添加相应的添加剂从而保证地基的结构强度符合相应的施工标准,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地基凝固的效果和填土施工的稳定性。公路桥梁施工中,常用的添加剂主要有石灰、水泥和熟石灰等材料。石灰类的添加剂一般都是在施工现场搅拌或者进行厂拌,然后将其添加到软土地基中,起到产生团结效果或者降低土壤含水量的目的。同时向软土地基中添加相应的添加剂,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其内部逐渐发生化学变化,使得粘性成分不断发生化学变化,进而能够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二)粉喷桩路基固结法

粉喷桩路基固结在许多工程建设中都有应用,现将基本步骤归结如下。第一步:整理清洁地基,保持地基表面物障碍,因为机器设备不能在杂乱的地基表面运输通行,在不平整的地基之上加垫砂石。第二步:使用豁土对不平整的地面进行填补,以机械设备的通行提供便利,同时也增强了地基的稳固性。用此方法进行路基加固建设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技术准备,搜集较高精度测量资料和数据、木土实验报告、粉喷桩桩位摆放图、地质工程报告,充分掌控理解这些数据资料和图表,如此才能对该路基进行及时高效的改善处治。粉喷桩路基加固技术是依据实际测量和专业配比并按照设计要求计算得到的。用实际试桩验证其计算的准确性,为真正建设施工做准备。

(三)水泥桩搅拌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石灰和水泥等施工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的搅拌作用,将软土和粉体或者浆体的固化剂在地基深处进行强制的搅拌,然后通过相应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复合式地基。水泥搅拌桩法比较适合粉土或者松散沙土类的地基加固,采用这种方法的有点在于在施工过程中,对路堤的影响较小,适合道路桥梁改扩建工程施工。在施工之前,首先应该保证施工现场的平整,如果发现存在较大的缺陷,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将其解决,同时还需要将施工现场的各种杂物清楚施工现场。

在实际的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施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施工环节,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严重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因此,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软土地基的类型,采用相应的加固处理方式,有针对性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总结施工的经验和教训,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时改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钟震.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探析[J].交通标准化,2013,(22)

[2]刘青.公路建设中桥梁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2(24)

电力施工中输电线路施工管理分析 篇12

关键词:电力施工,输电线路,施工管理

0 引言

近年来, 随着人们的用电需求不断增加, 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输电线路是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供电企业负责人要注重对输电线路的日常管理, 减少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的故障, 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用电环境。同时, 相关管理人员也要认识到输电线路质量对供电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对输电线路供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其进行管理。

1 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相关概述

1.1 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目的

对输电线路的施工进行管理, 目的是通过规范的施工, 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安全的用电环境。同时, 对输电线路施工进行管理, 能够督促电力人员按照正确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对线路进行施工, 有效避免了输电线路施工不规范导致的安全隐患。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输电线路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1.2 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输电线路施工管理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施工图纸管理、施工单位审查、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四个方面。

首先, 相关负责人要重视对施工图纸的绘制和管理。施工图纸是输电线路施工的基础和前提, 能够有效引导施工人员对输电线路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在输电线路的规划和建设初期, 业主单位要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 及时发现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修改。图纸审核通过后, 进行输电线路的正常施工。其次, 对施工单位进行审查。施工单位是输电线路的规划和建设主体。其施工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了输电线路的整体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业主单位要对施工单位的能力进行严格审查, 确保其能够顺利完成输电线路的施工任务。并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组织措施、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进行检查, 确定其符合输电线路的施工标准, 然后签订合同。第三, 输电线路施工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相对比较强。相关管理人员要注重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确定施工人员的施工流程都符合相应的工艺标准。同时, 也要注重对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 为后期的线路维修和扩建等提供依据和保障。最后, 输电线路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相对较多。相关管理人员要重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安全人员要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并及时进行排除。同时, 也要重视对施工现场的主体结构和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管理。施工人员要对输电线路施工中涉及到的施工材料进行检查, 避免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 导致后期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各种安全问题的出现。

2 加强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

输电线路的施工过程相对比较复杂, 涉及到的部门也相对比较多。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同时, 也要重视与政府的相互配合。目前, 供电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经常存在偷电和破坏线路等不文明现象, 相关部门要对其进行严厉的打击, 营造一个良好的用电环境, 减少供电过程中的不文明现象。

2.2 重视施工技术管理

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包括对施工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两个方面。首先, 要对输电线路绝缘子进行正确的选择和使用, 以保证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从而减少后期的线路维护。比如, 垂串绝缘子可以选择防污型盘式瓷绝缘子或者长棒型绝缘子。而合成绝缘子的工作量和质量以及耐污性都相对比较好, 要加强对将其监测。其次, 供电企业管理人员要将管理软件应用于输电线路的施工管理中, 对输电线路的施工费用和施工进度等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管理人员要结合输电线路的具体工程情况, 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 对线路施工过程进行监管。

2.3 加强输电线路的施工安全管理

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输电线路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按照线路施工的安全管理标准和流程进行线路施工操作, 避免出现违规施工现象。对输电线路施工进行安全管理, 能够缩短工期, 提高施工效率。也能够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稳定, 避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 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以跨越河流放线施工安全管理为例, 严格检查各项器具、机械。结合具体要求, 对地锚埋深进行严格控制, 并避免坑内存水。确保牵引过程中的畅通度和清晰度。选择200t级的承力船, 放线之前, 对其进行就位和锚固。同时, 使导、牵引绳不能低于水面1m, 对牵引速度进行控制, 避免被异物卡住。如果遇到雷雨天气, 或风力为5级以上, 停止施工。

2.4 加强施工成本管理

施工成本管理包括对施工工期的预算、施工签证费用控制和施工合同管理。首先, 管理人员要对输电线路的施工工期进行严格控制, 避免操作不合理导致的工程延期或者线路质量不达标。其次, 对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签证和单据等进行严格的审查, 并对工程定额中的活口费用进行审查。最后, 加强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 为后期的工程决算和造价管理提供依据, 从根本上降低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经济投入。

2.5 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相关管理部门要重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应用于电力人员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并对相关电力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 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整体施工水平。同时, 也要注重培养电力人员的安全意识, 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正确的施工标准和施工流程进行操作, 避免施工不合理导致的安全隐患。

3 结语

输电线路施工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要素比较多。供电企业管理人员要重视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对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进行管理, 以提高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为人们营造一个绿色的用电环境。

参考文献

上一篇:舆论治理下一篇:词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