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城市

2024-09-24

国际旅游城市(精选12篇)

国际旅游城市 篇1

承德是历史文化名城, 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省、市政府都着力支持将承德打造为国际旅游城市。完善的交通服务系统是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 而承德目前市内交通拥挤、停车困难等一些问题使得旅游交通服务水平离国际旅游城市还有一定差距。随着“绿色出行”、“以人为本”、“宜居宜游”、“低碳城市”等口号的提出, 应该对交通发展模式反思, 回归到重视慢行出行的思路上。同时, 关注游客的出行方式和出行感受, 促进提高游客旅游体验, 构建慢行交通系统缓解城市中心交通压力成为承德旅游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国际旅游建设的当务之急。所谓“慢行交通”, 是指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 引导居民和游客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从而营造舒适、便捷的城市环境。因此, 本文通过论证慢行交通的必要性、可行性, 探讨构建慢行交通系统的对策, 为打造“宜居、宜游”的国际旅游城市建言献策。

一、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对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城市交通的便捷程度是衡量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指标

城市交通状况是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指标, 表现为一个城市进出的方便程度和寻找目的地的方便程度, 同时也表明市民生活的方便程度, 实现市内交通方便快捷。方便快捷的交通是经济发展重要支撑, 也是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全力把基础设施建设抓上去, 才能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来说, 不光要“进得来、出得去”, 更要“散得开、行得通”。

2、承德实际交通建设情况与国际旅游城市标准存在差距

近年来, 承德在京承、承朝、承唐、承秦、承赤5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基础上, 正在建设承德到张家口高速公路, 谋划推进承德到锡林郭勒盟、天津、平谷3条高速, 这些高速公路将与市区外环高速以及“北京大外环”一起, 构成承德“两环十射”高速公路网。随着“两环十射”、京沈高铁和民用机场项目建设的推进, 承德“一市连五省”的交通枢纽地位越来越突出, 对承德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也是一个发展契机, 它将打破长期制约承德发展的“瓶颈”, 更方便游客能“进得来”, 进一步彰显承德市区位优势, 提升区域竞争力、承载力和吸引力。

但是, “散得开”与“进得来”同等重要。目前, 城市整体规划不完善, 老城区拥堵狭小, 存在规划滞后、功能混乱、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老城区停车场场地不够, 路边随意停放车辆, 大大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效率。随着城市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必将使得私人小汽车量大幅度增加。道路拥挤、交通拥堵、停车难等现象普遍, 上下班高峰压力较大。

3、特色旅游资源多集中于老城区, 密集度高, 但接待能力有限

从城市功能布局来看, 以避暑山庄为中心老城区呈精致典雅特点, 密度大, 人口多。老城区北部以景区为主, 中部以商场、购物、学校和居民区为主, 南部以行政中心和居民区为主。人口密度大, 汽车保有量高。旅游资源富集的老城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和酒店等配套服务设施滞后, 旅游接待能力还很薄弱, 旅游环境亟待进一步优化, 市民素质、行业服务水平还比较低, 城市的承载力、竞争力、影响力还不强, 离国际旅游旅游城市的差距较大。

4、打造“宜居、宜游”舒适城市提升了对环境和交通的要求

目前, 机动车尾气正逐渐超越工业污染成为城市大气污染, 特别是空气雾霾和PM2.5超标的主要原因。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 由于急速行驶和再启动加大了能源消耗和尾气的排放, 所以对于交通拥堵严重的城市, 其雾霾和空气污染必然更加严重。

承德位于丘陵地带, 从环境保护角度需要人们尽可能减少机动车的使用, 打造“宜居、宜游”舒适城市目标的提出也对生态环境和交通的要求较高, 生态环境是硬件, 民生幸福和游客体验是软件, 方便的交通条件会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游客的满意度。

二、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构建的可行性

1、市区路网布局适合打造慢行交通系统

市区状态呈两山夹一河的狭长状带, 不便于承载过多机动车饱有量。市区环形路网较少, 路网呈局部“井”字型, 沿武烈河两岸呈带状分布, 路网布局不合理, 到达某地的可选择出行的道路有限, 这种情况就导致了遇有道路突发事件或修路时, 某地点的堵塞会导致其他附件道路拥挤的连锁反应。同时, 交通网上的人、车相互干扰的矛盾十分突出, 而自行车小而灵活, 适合此状地形。

2、市区道路短密的特点便于打造慢行交通系统

市区道路较平原城市窄, 且老城区再无拓宽空间, 道路长度适中, 便于自行车服务点依道路而建, 自行车的使用可分流部分机动车。

3、市区功能密集特点迎合居民选择慢行交通系统

市区尤其老城区人口密度大, 景区、购物点、餐馆、酒店较为密集, 公交站点和购物商场等设施距离居民区较近, 距离适当, 以步行、自行车方式出行符合人们需求。设置自行车服务点的距离适当, 便于居民使用。另外, 由于市区面积适中, 设置覆盖点位不会过多。

三、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构建的对策

1、政府主导加强城市交通统一规划, 重视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

综合考虑承德城市布局的特点, 根据多种交通模式和需求的特性, 制定《承德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研究确定适合城市发展的慢行交通模式。结合承德实际, 搞好前期设计, 指导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根据慢行交通系统的供需分析, 应“点、线、面、网”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规划。

2、借鉴国际经验, 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

面对世界油价高居不下、环境污染等问题, 经济发达地区如美国纽约、芝加哥、法国巴黎、里昂、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地区早已开展了城市自行车公交系统。从紧张的政府预算中拨出专项资金, 用作实施“自行车公交”的基础建设投资。自行车交通, 占用道路资源少, 灵活、方便, 是绿色、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

承德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应与国际先进的交通理念接轨, 打造绿色环保健康的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 为自行车留通行空间, 用较为便民的点位覆盖, 建设整个城区的依山、傍水、环城的自行车行车路线, 倡导“低碳、环保、慢行交通”的生活理念和健康的出行方式, 降低小汽车的使用率, 缓解交通拥堵。

3、引导形成自行车、公共汽车联合公交模式

公共交通适用于中长途出行, 而自行车适用于短距离出行, 两者存在较强的互补性。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有效衔接, 能够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根据区域内公交站点人车流量、地势形态等情况, 尽可能合理设置自行车停车场, 并由专人进行管理。

此外, 将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纳入城市交通规划中, 并合理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及各网点的自行车停放量;通过对小汽车交通流进行控制、限制和引导等政策鼓励自行车租赁行业发展, 培育和打造自行车租赁市场, 给市民出行提供更多便利选择。

4、建设旅游集散中心, 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设施

旅游集散中心是通过整合相关旅游环节而整合地区旅游资源目的的整合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实现交通服务, 为游客提供集散服务、中介服务和综合服务。具体地讲, 对外来汽车实行进入老城区限制和管理, 统一利用集散中心的大交通进行管理, 解决外来游客无论是从团还是自驾到承德市区的换乘问题, 减轻市内交通压力。

同时, 加快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设施, 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提升酒店、公厕、会展中心、演艺中心、博物馆、少儿活动中心、停车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数字信息化旅游等相关设施, 提升国际旅游城市接待水平。

5、加强政府“绿色出行”引导

随着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应改变, 慢行交通迎合了当前社会绿色、节能、减排的方向和主题。为了美化城市、方便出行、节能减排, 政府应着力普及推广能源节约、生态保护的知识, 鼓励慢行交通出行, 引导市民树立绿色消费、环保的生活观念, 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保护环境,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文等.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刍议[J].城市交通, 2010 (1)

[2]万军, 张航.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慢行交能发展模式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 2010 (7)

[3]许权峰.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站点的布置与规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11) .

[4]白璐.中小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实施问题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 (5) .

[5]何博, 卢青.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模式浅析[J].交通企业管理, 2012 (4) :49-51.

国际旅游城市 篇2

来源于熊大寻策划机构熊大寻策划机构为梅里做了“天下第一锡宫”的旅游规划定位,中国城市旅游规划方案之梅里城市旅游规划方案。同时,在旅游规划方面,借助网络,使得梅里出现马上湖之效应。梅里古都是“江南第一镇”。但是现在这里和中国成千上万的乡镇一样,平凡到只能是无锡边上的一个集镇,而且它的旁边就是飞机场和高新区,所以早已不见往日的面貌,已经没有古风了,完全就是在伯渎河和泰伯庙的旁边找一块空地来重建这个古镇。在此仅将部分定位摘要奉上,详情可参考新浪论坛现奉献部分城市旅游规划方案之全纪录熊大寻策划机构/文香格里拉旅游规划方案:2002年熊大寻对梅里雪山的旅游规划案被提升为大香格里拉旅游的总体战略方案,影响达50个州县!本次旅游规划中,熊大寻策划机构结合香格里拉拟策划“梅里雪山文化节”的契机,把梅里雪山定位为“香格里拉的标志和中心”,这一定位抓住了梅里雪山的精髓,并且完成了我们借香格里拉发展大势的初衷。借此,将宗教节日、旅游庆典、招商引资和探险活动串联起来,打造成一台盛世大典。井冈山旅游规划方案:策划指导规划,没有策划指导的规划则是乱划。同理,旅游策划指导旅游规划。熊大寻考察过井冈山景区后,对其重新进行旅游规划,项目定位为“国脉井冈,成功之山”。在旅游规划方面,围绕这一定位延伸出多个景点,诸如“一唱雄鸡天下白”“唤起工农千百万”“井冈魂”等。遵义旅游规划方案:2007年6月应遵义市政府的邀请,熊大寻策划机构对遵义进行了整体旅游规划。遵义旅游规划方案完成后一举获得中国旅游策划金奖,并得到了遵义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在旅游规划方面,熊大寻策划机构通过考察,从众多资源中找出城市的指纹定位:国运之都,转顺之城;国运之都,中国会都;国运之都,长征之都。围绕这一定位,规划了众多旅游生态链。其余还有很多城市旅游规划解决方案,敬请期待。详情参考熊大寻策划机构网站姚安旅游规划方案:2008年6月,熊大寻策划机构应云南姚安县政府邀请,对姚安进行整体旅游规划。经过艰苦的规划和反复论证,最终,熊大寻策划机构姚找出了城市的指纹--中国福地,福禄之城;将其旅游资源进行梳理整合,与此同时还根据新发现的旅游景点规划设计了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姚安旅游规划案得到了姚安县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成为姚安旅游招商引资的一大法宝。成都旅游规划方案:四川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更是这天府之国的精神聚会之所,规划方案《中国城市旅游规划方案之梅里城市旅游规划方案》。本次文殊院旅游规划项目,熊大寻从道教的起源和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成都进行了妙解,将该旅游规划项目定位为“中国都市第一禅林”--全国最大的禅文化主题商业街区,同时以此为名片,打起“休闲之都”的大旗,独创一种新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商业开发经营模式。江川旅游规划方案:江川有许多旅游资源,美丽的抚仙湖就在江川县,但其旅游资源很散,缺乏有效的规划整合,也缺乏城市的指纹。熊大寻策划机构根据策划的“三个一”唯

一、第一、专一原则,将江川的旅游规划定位为--海上生明月,天下山水城。但是,这是长期定位,仅此还不足以震撼世人,江川文化旅游还需要阶段性定位。“海上生明月”让人认知还需要假以时日,挂靠云南十八怪,借船出海,打造“云南十八怪,江川十八奇”的城市品牌。石屏旅游规划方案:熊大寻策划机构经过对石屏进行整体旅游规划,将“清泉石上流”作为长期的形象口号,并结合李怀秀兄妹的原生态唱法,使得石屏成为“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实现云南省历史性突破!石屏旅游规划实施半年后,石屏游客大增,足见规划成功!桂平旅游规划方案:桂平旅游资源最吸引力的还是山水风光、自然生态。因此,桂平旅游要取得成功,必须规划一条独特路子来,桂平旅游规划究竟应该如何突围?熊大寻策划机构为桂平旅游规划形象定位为:“桂平天下奇!桂平十八奇!”。另外,熊大寻策划机构还发现了桂平震惊世界的新的奇观:天下第一佛--世界上最逼真的天然大佛!桂平旅游规划策划项目在广西省府南宁南博会期间全面发布,引起到巨大轰动!同以往我机构规划的大理、香格里拉等案例一样,又一个城市在我们的旅游规划下又将迅速引爆,获得跨越式发展。怒江旅游规划方案:一个城市和区域的发展,规划定位和形象定位至关重要。熊大寻策划机构本次在怒江旅游规划项目上摒弃其原有的“东方大峡谷”等缺乏力度的形象口号,而是将怒江旅游规划定位为伊甸园这一王牌,找到了多方依据,为怒江找到了其核心指纹。其中,旅游景点规划上,找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喜”“怒”“哀”“乐”四味旅游良药,怒江新奇的卖点又多了一处。昆明旅游规划方案:2004年,熊大寻应邀对昆明市进行旅游整体战略规划,“昆明天天是春天”除了贩卖气候外,春天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得到深入的发展,熊大寻本次在昆明旅游规划项目上首次运用商业魔式策划。打出“昆明天天狂欢节”,“昆明天天是春天”的口号,全力打造“狂欢昆明”的新形象。同时,将旅游作为资产来经营,规划了诸如累计旅游等级、发行旅游信用卡、门票预存等一系列推广方式,让昆明一搏游客眼球。

建设面向国际的山水旅游城市 篇3

一、加强城市规划工作,不断完善城市发展的新蓝图

城市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本依据。城市工作实践表明,必须以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必须服从规划。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对于有效发挥城市总体功能,塑造城市形象,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工作实践在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对城市发展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城市规划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及时修编完善城市规划,以便更好地指导城市建设实践。要围绕建设山水旅游城市的总体定位,在完善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人口、用地及建筑高度、宽度进行严格控制;突出绿色主题,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注重建设风格多样化,力求体现民族风格与时代特色的统一,建设富有观赏价值的建筑景观;提高城市文化的品位,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必须加强城市规划管理。规划一经确立,必须严格执行。要认真贯彻落实《城市规划法》,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维护规划的连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要抓紧建立规划监督员制度,组建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及社会公众代表在内的规划监督体系;抓紧建立规划公示制度,加强规划宣传,扩大市民对城市规划的知情权;进一步完善规划决策咨询制度,用制度来保证规划的编制、修订、管理和实施。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塑造山水旅游城市新形象

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政设施是现代城市必须具备的重要基础。要着眼于市政建设的功能配套和扩容提质,重点抓好“水、电、路”的建设。要改造供水管网,提升饮用水源水质,加强污水处理,建立城市防洪排水体系,要加大城网改造力度,提高供电质量;要加快城市街道建设。重点抓好子午西部二期、大庸东路、迎宾南路和滨河路建设;重视小街小巷路面硬化。此外,要抓好垃圾中转站和星级公厕建设。

抓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建设五大生态广场。即天门山索道生态广场,黄龙洞生态广场,火车站生态广场,老磨湾生态广场和吴家峪生态广场。建设街头游憩园。做好街头游憩园的建设规划,城市组团间、城乡结合部、主要街道转角处、桥梁两头、重要建筑周边都要规划游憩园建设用地,严禁见缝插楼。要启动庭院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工作,创建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

抓好城市形象建设,打造山水城市形象。一要“显山露水”。拆钢筋水泥之围,显天门山之灵,露澧水河之秀,还市民眺望天门山、宝峰山和亲近澧水河、索溪河的视觉通道。二要“青山碧水”。要依山不毁山,傍水不欺水。大力开展全民植树活动,要严格保护城市周边的山体、植被、溪流、农田的自然风貌。三要“山水相宜”。尽快启动红壁岩蓄水工程,改变澧水城市段枯水季节水量不足、河床长期裸露的状态,蓄一池碧水在城中。

三、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构建城市发展的新秩序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我市建市时间较短、市民城市意识比较淡薄,加强城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要建立一套系统、规划和便于操作的城市管理法规制度体系,为城市管理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和先进管理方法管理城市,创新城市管理机制。突出宏观调控和综合管理,实行在综合管理下的专业部门分工负责制;突出层级管理,实行市、区、街、居委会分层管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突出属地管理,实行管理重心下移,把管理网络的“网底”铺到基层,发挥块块作用;突出群众参与,动员居民、单位参与城市管理。

着力推进社区建设。社区是城市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要创新社区建设工作体制,明确社区工作职责,创新社区运行机制。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合理调整社区规模。要尽快制订完善有利于社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社区物业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物业公司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社区安全防范配套设施建设,实行技防、物防、人防联动。要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要加强平安社区建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区平安。

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要通过多种形式,在广大市民中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民主法制和职业技术教育,增强市民的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和就业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城市主流文化,以促进人文精神的升华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要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积极组织市民参与文明家庭、文明商店、文明单位、文明摊点、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诚信张家界”活动,高度重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四、加快城市产业发展,不断为繁荣城市经济增添新活力

产业功能是城市的基本功能,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将很难形成持续发展的内力。要加快发展城市产业,实现城市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以产业的壮大来推动城市的壮大,以产业的布局优化城市的布局,以产业的投入带动城市的投入,使城市发展始终保持强劲的动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国际旅游城市 篇4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一年一度公布各国国际旅游到访人数 (International Tourism Arrivals) 和国际旅游收入 (International Tourism Receipt) 的世界排名表, 2008年中国 (大陆) 国际旅游到访人数居世界第四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居第五位, 旅游服务贸易已是我国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项目和顺差来源之一。我国地域辽阔, 各省区由于资源禀赋、区位差异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 国际旅游收入存在较大差异, 国际旅游业的地域差异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对国际旅游业差异变化的空间方向来看, 研究者较多关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或主要经济区间的差异变化, 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各省市区均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在我国大陆各区域层次中, 省区层次的利益冲突最为明显, 这是我国宏观调控区域经济差异变化最重要的层次。

一、国内外对旅游服务贸易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G.R.Deasy和P.R.Griess (1996) 运用无差异曲线, 研究了美国宾夕法尼亚两个相互有竞争关系的旅游景点, 运用无差异曲线和旅游等成本曲线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旅游景区和客源地之间是指向性关系, 游客选择去某一旅游景区的行为可以反映出他的旅游资源效用函数。Dwyer&Kim则在Crouch&Ritchie模型的基础上开发模型认为资源禀赋、人造资源、支持性因素与资源、目的地管理、环境条件、需求条件等构成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各项影响因素,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将表现为旅游目的地在主观上的属性 (目的地的吸引力、风景美感度等) 和在客观上的属性 (目的地市场细分、旅游外汇收入等) 。

李树民等 (2002) 认为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个城市的旅游业在与其他城市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差别优势和城市综合素质。苏伟忠等 (2003) 认为城市旅游竞争力具体表现在表层的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操作层的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和内因层的旅游生产要素的竞争力等三个层面上。

Mayo (1981) 论述了旅游目的地营销的重要性, 他提出如果旅游目的地提升旅游景区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感知, 同时加强旅游景区的营销推广与管理, 这样吸引游客来旅游目的地旅游的可能性就会增大。N.Leiper (1979) 提出构成旅游系统的四要素说, 认为决定一个旅游系统发展的四个因素分别是客源地区域、目的地区域、旅行路径和旅游产业本身。Ritchie (1993) 关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模型将影响目的地旅游竞争力的要素分为目的地管理、目的地组织、目的地吸引力、目的地信息、目的地效率五个因素。Tanja (2000) 认为影响目的地竞争力的环境质量除了自然环境因素外, 还包括游客自身切实感受到的环境因素。旅游目的地应该加强对景区环境质量的管理与营销推广, 提高旅游目的地在游客心目中对景区的环境形象认可度, 从而达到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 旅游国际贸易受到多种复杂因素影响, 需要旅游产业相关的各部门从旅游资源、市场营销、政府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竞争力。

二、对外旅游贸易差异分析模型设立

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数据下显示我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情况如表1, 表中数据反映出各城市2006-2008年的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外国人数, 各城市入境人数和旅游收入均表现为上升趋势, 但是数量差异较大;体现了各城市旅游要素在实际贸易活动中的作用和效果。例如, 旅游要素对国际旅游贸易作用力反映在旅游人数上, 旅游者在各城市的消费意愿等旅游要素的质量情况可以由旅游收入得到反馈。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年鉴2007, 2008, 2009

一般认为一个城市的旅游收入Y与进入该城市的旅游人数X有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考虑到个城市的人文历史、政治和地理位置、在世界上的影响等对旅游贸易的影响各不相同, 各城市间的旅游基础应该不尽相同, 因此, 旅游收入与到访人数的比例不尽相同。同时, 由于旅游目的地在游客中的影响和游客的消费意愿变化有惯性, 前期的旅游出口对后期的旅游出口应该有一定的影响。设立变截距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 并且加入前一期的变量作为解释变量;为减少异方差的影响, 在模型中取旅游出口金额数值的自然对数。

其中, Yit代表第i个城市t年的旅游收入;Xit为第i个城市t年的入境人数 (万人) ;ci是常数, 显然, 各城市的ci不同;μit是随机误差。Di是虚拟变量, 若为主要商务城市, 则Di=1, 否则, Di=0, 参考财富网的排名选取, 见表2。

针对表1的数据, 利用EVIEW5统计软件计算模型 (1.1) , 计算结果显示如表3, 系数α1=0.513638, t值 (10.13016) ;α2=0.013984, t值 (5.565368) ;, β=0.399374, t值 (4.092752) ;常数项C=4.971797, t值 (9.897012) , 所有估计参数的t值都超过了临界t值。R-squared为0.88802, Adjusted R-squared为0.880023, 表明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良好, 说明本文所设的回归方程大约可以解释旅游收入的88%的原因。

计量估计参数表明各城市旅游入境人数增长1%, 对对外旅游收入拉动约0.014%, 而前期的旅游贸易的收入情况对后期的旅游贸易收入的有明显影响。前期的旅游贸易量大, 收入高, 后期的旅游收入也相应较高。前期的旅游收入大约可以拉动后期旅游收入的0.51%。同时, 城市对外商务开展, 即是否为主要商务城市, 也是影响对外旅游贸易的重要因素。估计参数α2显示主要商务城市的地位对旅游收入的贡献近0.4%。

由于各城市的旅游条件, 如地理位置、旅游基础设施、人文历史、景观等的不同, 各城市的自有条件对城市的旅游收入有明显影响。各城市相对的变化值列在表中部分如图1-3所示, 注意图中显示的是各城市对平均值C0的偏离值Ci。

从图中可以看到, 各个区域的旅游自有条件是不尽相同的。北京、上海、厦门Ci值为正值并且数值较大, 说明这些区域的对外旅游贸易收入的自有禀赋较强;而西南部、东北区域的Ci值多为负值, 对外旅游贸易自有禀赋较弱。Ci随每个城市的自发资源条件不同而变化。从各个分区的情况得知可以看到, 京津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由于特有的政治、经济、地理、交通、人文等的优势, 较之其他地区而言, 对国外旅游者有更大的吸引力。如北京、上海地处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天津、南京、杭州、广州及其附近城市的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又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旅游贸易实践和宣传, 在商务交往多而密集, 在国外的影响大, 国外旅游者往往针对这些地区出游, 因而显示更高的Ci值。东北、西南旅游的自发水平Ci在平均值以下。主要体现在交通、经济还不够发达, 对世界其他国家旅游者影响力较小, 因而表现出较低的Ci值。

三、区域对外旅游贸易的发展建议

长三角和具有天然资源的城市, 如杭州、苏州、西安、昆明等相比, 依托历史人文、山水资源, 结合现代城市建设和商务发展, 在世界各国旅游市场中进一步提高了对国外旅游消费者对旅游地的内涵认知度。

东北地区的对外旅游贸易, 要结合东北经济发展计划, 发扬东北醇厚民风与地方文化特色, 让世界旅游者体验当地民俗民风;利用当地的广袤林海雪原和高山湖泊, 结合国际保护自然和崇尚自然的思路, 使‘黑土地’文化旅游和特色风光旅游获得认同。

中部和西南部对外旅游贸易资源丰富, 尽管国内旅游占有极大份额, 在国际游客的开发方面还有进一步拓展的必要。相对东部地区而言, 经济和交通比较不发达。作者认为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并且风格各具特色、文化内涵迥异, 应提高规划、策划和开发水平, 深入发掘景区的资源品位、文化内涵, 利用多种手段加强区域旅游宣传。提高在国际游客中认知度。

通过以上的分析, 各城市显然规模、天然资源、国际影响等是不同的。改进提高城市旅游资源要从旅游供给的角度利用并发挥现有的旅游资源内涵, 打造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加强旅游营销, 改善旅游目的地在国际知晓度。

摘要:根据2006-2008年的数据模型分析, 我国由于资源禀赋、区位差异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 对旅游贸易影响显著, 国际旅游收入存在较大差异。长三角地区依托历史人文、山水资源, 结合现代城市建设和商务发展, 在世界各国旅游市场中, 进一步提高了对国外旅游消费者的认知度。事实证明, 各城市改进提高城市旅游资源, 要从旅游供给的角度利用并发挥现有的旅游资源内涵, 打造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加强旅游营销, 发挥各自特色, 改善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宣传, 提高对国际旅游者的吸引力, 从而使城市对外旅游贸易得到更好发展。

关键词:对外旅游贸易,长三角,面板数据,结论

参考文献

[1]田纪鹏, 葛丽芳.我国重点城市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评价及对策建议[J].华东经济管理, 2011 (5)

[2]赵银德, 彭雪玲.我国入境旅游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 2009 (10)

[3]郭利平, 陈忠暖.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1 (8)

[4]朱明芳.关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测评方法的研究[J].社会科学家, 2007 (3)

国际旅游城市 篇5

文/陈光明 张家界市作为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推动本市经济转型提质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生态宜居宜游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平台。市委、市政府决定:2017 年各项指标要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标准,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林业部门作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主体部门,将严格按照要求,创新工作方式,全面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确保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标如期实现。明确目标,理清思路 突出工作重点。一是加快“九大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城区绿化攻坚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水岸绿化工程、生态恢复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宜林荒山绿化工程、镇村绿化工程、林业产业提质工程、森林文化建设工程,通过这“九大工程”的实施,实现城乡绿化全覆盖、裸露山地全消除、生态景观全提质的目标。二是扎实推进城市绿化攻坚。落实《2015 年城市绿化攻坚实施方案》要求,以“沿城、沿景、沿山、沿水”绿化提质为重点实施“八大工程”,即中心城区澧水河岸护岸林建设工程、城区公(游)园建设工程、建成区闲置地绿化工程、城区重要交通节点绿化工程、城乡结合部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城区周边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社区(庭院)绿化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通过“八大工程”的实施,努力构建以绿色为背景,澧水风光带绿化特色明显、道路绿化整齐贯通、公园绿地分布合理、庭院绿化一院一景、节点绿化耳目一新、周边山地色彩斑斓的城市绿化景观。特别是把澧水风光带打造成四季常绿、季节有色、布局立体、视觉强烈的20 公里樱花景观带,为张家界市中心城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注重工作实效。一是做亮“点”。抓好市城区和县城绿化,以一流的设计、专业的施工,打造绿化精品。二是做精“线”。以道路、河道为重点,实施道路绿化工程和河道绿化工程,着力打造绿化景观长廊。三是做厚“面”。抓好荒山、坡耕地绿化和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将小城镇发展与绿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因地制宜搞好“四旁”绿化,积极创建一批生态文明村居。把握工作原则。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创建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和文明城市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先易后难、依法依规”的总体创建工作思路,把握好“三大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与经济共赢。把生态建设和造绿富民结合起来,不仅让群众长远受益,还要让他们眼前得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森林城市创建的积极性。二是坚持景观与人文相容。把森林城市创建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通盘考虑,把城市绿化做成城市景观、融入文化内涵,使城市森林富有人文气息,充分彰显张家界的城市特色。三是坚持城市与乡村互动。坚持城乡一体化,在规划上、措施上、保障上都要做到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部门协作,齐抓共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责任,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各级各部门应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林业部门发挥主体作用,加强指导和调度;财政、发改、城管、住建、规划、交通、水利、旅游、科技、国土、监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工作,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特别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评价指标要求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达到90% 以上,这是一项硬性指标。在整个创建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一是大力营造森林生态文化。重点是通过生态科普园建设、森林文化节庆活动、绿色单位创建以及举办生态文明讲座、开展生态文化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普及森林生态知识,提高全民森林生态意识。二是主动搭建各类宣传平台。尽快制定宣传方案,通过各类宣传媒体和宣传平台,营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三是积极动员全民参与。精心组织每年3 月份的义务植树月活动,发动全民义务植树。开展古树名木认养,引导和动员市民出资认建认养古树名木,特别是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要带头出资认养;所有认养的古树名木要统一造册登记和挂牌保护,确保管护到位。同时,各级机关、厂矿、学校、社区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团体,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动员各方力量,投身绿化事业。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资金整合、各方联创”的生态建设投入机制。一是加大政府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创建工作经费,保障造林绿化工程建设需要。市政府已作出决定,今年将筹资不少于1亿元的资金投入到市城区绿化攻坚工程中去,各区县政府在三年创建期每年要筹措1000万元的创建工作资金。二是大力争资立项。林业、财政、发改、水利、交通、住建、城管、国土、环保等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大争资立项力度,特别是要积极争取上级林业部门的支持,共推创建工作。三是创新投入机制。深化创建工作与企业的互动,鼓励和引导公司化造林,将林地流转给造林公司或造林大户,大力发展造林绿化基地。鼓励企业发展苗木花卉基地,支持苗木花卉产业做大做强。大胆创新投入模式,积极探索以土地换森林、以森林换资本、以资本换资金等办法,更加有效地解决造林绿化的投入问题。张家界市林业局局长)

(作者系

国际旅游城市 篇6

明确目标,理清思路

突出工作重点。一是加快“九大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城区绿化攻坚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水岸绿化工程、生态恢复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宜林荒山绿化工程、镇村绿化工程、林业产业提质工程、森林文化建设工程,通过这“九大工程”的实施,实现城乡绿化全覆盖、裸露山地全消除、生态景观全提质的目标。二是扎实推进城市绿化攻坚。落实《2015年城市绿化攻坚实施方案》要求,以“沿城、沿景、沿山、沿水”绿化提质为重点实施“八大工程”,即中心城区澧水河岸护岸林建设工程、城区公(游)园建设工程、建成区闲置地绿化工程、城区重要交通节点绿化工程、城乡结合部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城区周边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社区(庭院)绿化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通过“八大工程”的实施,努力构建以绿色为背景,澧水风光带绿化特色明显、道路绿化整齐贯通、公园绿地分布合理、庭院绿化一院一景、节点绿化耳目一新、周边山地色彩斑斓的城市绿化景观。特别是把澧水风光带打造成四季常绿、季节有色、布局立体、视觉强烈的20公里樱花景观带,为张家界市中心城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注重工作实效。一是做亮“点”。抓好市城区和县城绿化,以一流的设计、专业的施工,打造绿化精品。二是做精“线”。以道路、河道为重点,实施道路绿化工程和河道绿化工程,着力打造绿化景观长廊。三是做厚“面”。抓好荒山、坡耕地绿化和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将小城镇发展与绿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因地制宜搞好“四旁”绿化,积极创建一批生态文明村居。

把握工作原则。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创建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和文明城市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先易后难、依法依规”的总体创建工作思路,把握好“三大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与经济共赢。把生态建设和造绿富民结合起来,不仅让群众长远受益,还要让他们眼前得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森林城市创建的积极性。二是坚持景观与人文相容。把森林城市创建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通盘考虑,把城市绿化做成城市景观、融入文化内涵,使城市森林富有人文气息,充分彰显张家界的城市特色。三是坚持城市与乡村互动。坚持城乡一体化,在规划上、措施上、保障上都要做到统筹考虑,协调推进。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部门协作,齐抓共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责任,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各级各部门应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林业部门发挥主体作用,加强指导和调度;财政、发改、城管、住建、规划、交通、水利、旅游、科技、国土、监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工作,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特别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评价指标要求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达到90%以上,这是一项硬性指标。在整个创建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一是大力营造森林生态文化。重点是通过生态科普园建设、森林文化节庆活动、绿色单位创建以及举办生态文明讲座、开展生态文化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普及森林生态知识,提高全民森林生态意识。二是主动搭建各类宣传平台。尽快制定宣传方案,通过各类宣传媒体和宣传平台,营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三是积极动员全民参与。精心组织每年3月份的义务植树月活动,发动全民义务植树。开展古树名木认养,引导和动员市民出资认建认养古树名木,特别是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要带头出资认养;所有认养的古树名木要统一造册登记和挂牌保护,确保管护到位。同时,各级机关、厂矿、学校、社区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团体,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动员各方力量,投身绿化事业。

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资金整合、各方联创”的生态建设投入机制。一是加大政府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创建工作经费,保障造林绿化工程建设需要。市政府已作出决定,今年将筹资不少于1亿元的资金投入到市城区绿化攻坚工程中去,各区县政府在三年创建期每年要筹措1000万元的创建工作资金。二是大力争资立项。林业、财政、发改、水利、交通、住建、城管、国土、环保等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大争资立项力度,特别是要积极争取上级林业部门的支持,共推创建工作。三是创新投入机制。深化创建工作与企业的互动,鼓励和引导公司化造林,将林地流转给造林公司或造林大户,大力发展造林绿化基地。鼓励企业发展苗木花卉基地,支持苗木花卉产业做大做强。大胆创新投入模式,积极探索以土地换森林、以森林换资本、以资本换资金等办法,更加有效地解决造林绿化的投入问题。

(作者系张家界市林业局局长)

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动机分析 篇7

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中国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 在20世纪90年代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后, 乡村旅游在距离城市100公里左右的近郊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生活越现代化, 工业化特征越明显, 竞争和快节奏的特征也就越明显, 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需求也就越强烈, 而乡村旅游则会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较稳定的主导方式之一, 且有进一步向高层次旅游活动发展的趋势。由此可见, 中国的乡村旅游必将在未来的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市场中占据重要席位。但由于中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 观念简单, 缺乏对乡村旅游的深刻认识, 加之发展速度过快, 缺少统一规划, 并受乡村自身发展程度的影响, 乡村旅游开发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城市旅游者作为乡村旅游活动中的构成主体, 是乡村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研究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的动机可以更好的揭示其行为规律和特征, 以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乡村旅游动机分析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 旅游动机与乡村旅游

1. 需要, 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一种主观状态, 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

需要也是一种促使消费者采取行动来改善状况的满意的状态。

2. 动机, 是一个心理学名词, 是指促进和维持人的活动, 并促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

通俗地讲, 动机就是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因素。人的各种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 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需要而进行的。

3. 旅游动机, 是引发、维持个体的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某一个旅游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心理动力。

旅游动机虽然以需要为基础和前提, 但只有需要并不一定会产生动机。动机的产生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需要, 二是具有满足需要的对象。一个人只有既产生需要, 又有满足需要的对象时, 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根据城市旅游者的需要, 乡村旅游经营者应发掘, 并为游客们提供满足其需要的对象, 进而吸引游客产生动机和旅游行为。如开发一些与城市喧嚣生活环境相反的乡村农家院儿生活;种植、养殖应季水果、海鲜、花卉、鱼塘等;对自家的庭院进行修饰改造, 引入小溪、院坝、水池营造出小桥流水, 花鸟鱼虫的一派田园美景, 使城市游客感到每每至此, 赏田园风光、闻泥土芳香、品农家风味、观民俗风情, 真是其乐无穷!满足城市游客工作疲惫之余休闲度假的需要。

4. 乡村旅游的概念。

2004年在贵州举行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 认为中国乡村旅游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族民俗文化为灵魂, 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杜江等分别从乡村旅游的吸引物, 客源市场及发生平台等出发, 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 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 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农家乐”则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二) 旅游动机的相关理论

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类行为的动力从理论上和原则上作了系统的整理, 提出了分析人类动机分析的需要层次理论, 该理论对研究人类的行为需要和动机具有重要和普遍的意义。在旅游领域内, 虽然不能用其解释所有旅游行为的动因, 但它确实为我们认识旅游动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马斯洛把人的多种需要归纳为五大类, 并按照其发生的先后次序分为五个等级, 并在其晚年又提出了求知和审美需要, 本文主要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理论视角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所以在此不仅对其层次之间的关系详细说明, 也把求知和审美需要也一并列入分析。 (1) 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包括饥、渴、衣、性、住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 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 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 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 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结合旅游者需要延伸来看, 这方面需要主要包括吃、住、康体活动、阳光、新鲜空气等, 尤其是与吃、住有关的健康需要也应特别给予关注。 (2) 安全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需要。从旅游来看就是旅游者需要个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心理安全方面得以全面保障。他与生理需要合并成为旅游者出游最为关切的两大需求。 (3) 社交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 即人人都需要与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建立融洽关系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 希望爱别人, 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 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 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 并相互关系和照顾。从旅游来看, 表现为旅游者通过旅游而探亲访友、寻根探祖、联络老朋友、结识新朋友 (包括和旅游地居民的交往和互动) , 以满足其社会交往的需要。 (4) 尊重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 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能独立自主并且充满信心。总之, 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 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 尊重需要得到满足, 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 面对社会怀有满腔热情, 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从旅游来看,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特别渴望得到外部尊重, 尤其对一些平常生活工作中较少得到这种满足的旅游者就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旅游服务不但强调功能性服务, 还特别强调心理服务的原因。缺少尊重的旅游服务不可能给旅游者带来多么美好的体验。 (5) 求知需要。即人们对于各种事物的好奇、学习, 探究事物的哲理, 对事物进行实验和尝试的欲望。从旅游来看, 就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希望了解、学习、探究一些未知的事物, 满足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6) 审美需要。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对称性、秩序性、闭合性等美的形式的欣赏、对美的结构和规律性的需要等。从旅游来看, 可以泛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一切美好的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的欣赏, 满足了旅游者的审美情感体验。 (7)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 发挥个人潜力到最大程度, 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从旅游来看, 是指旅游者通过到自己向往已久的旅游地旅游而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或者在旅游中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 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的理论。

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理论为我们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提供了又一个理论视角。 (1) 单一性需要。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寻求平衡、和谐、相同、可预见性和没有冲突, 否则人们便会产生心理紧张。从旅游来看,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会尽量寻找标准化的旅游设施和服务, 以减少非单一性、不可预见性所带来的紧张和焦虑。 (2) 复杂性需要。是指人们追求新奇、出乎意料、变化和不可预见性等。从旅游来看, 旅游者可能更愿意游览没去过的景点、走偏僻的道路、住独立经营的旅馆, 或者希望旅游活动能安排的新奇、刺激、有趣, 使他没想到, 给他带来意外的体验和惊喜。 (3) 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的平衡。从上述两个概念的解释可以看出, 人们既有单一性需要又有复杂性需要。生活、工作或者旅游过程中的单一性过多, 人们会产生枯燥、单调、厌倦之感, 觉得了无生趣。而生活、工作或者旅游过程中的复杂性、不可预见性过多, 也会使人感到紧张、不安和焦虑。所以, 在旅游者的心里, 只有当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达到某种平衡, 旅游者才会既感到放心、安全、可靠、舒适, 又感到新鲜、刺激、惊喜、乐趣。

二、旅游动机分析视角下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中国乡村旅游目前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各方面的经营和管理都还不规范, 这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

前文已经指出, 乡村旅游旨在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族民俗文化为灵魂, 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显然, 其中不仅仅包含观光旅游的要素, 更多的是包含了休闲、度假旅游的要素, 强调的是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的乡村旅游。可是目前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还停留在观光和单存的农家饭菜上, 分不清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的区别, 不了解城市旅游者来乡村度假的多种需求。有的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不顾旅游地原始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乡村特色, 大兴土木, 建园造景。这种做法既破坏了乡村原有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 浪费了宝贵的农业资源, 又扭曲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本质和目的。

(二) 旅游产品品种单一, 产品开发缺乏特色创新

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普遍存在模式化、生硬化、缺乏特色创新, 这不仅局限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范围, 还不能满足游客求新、求特、求变的消费心理。多数农民的思想守旧, 缺乏创新, 他们多注重模仿, 以致经营理念都有所雷同, 在农家庭院的建筑样式、园林风格、食物来源、菜肴品种、室内布置、康体、娱乐项目等方面缺乏个性化色彩。尤其是一些地方性民俗文化产品, 在设计上一味追求文化展现上的“通俗化”, 忽视了乡村生活所包含的原始性和文化内涵等特色, 忽视了城市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审美要求和创新要求。大多数农家餐都是一席没有经过培训的农家主妇做的饭菜, 农家游戏也是千篇一律, 或是唱唱卡拉OK, 或是夏季在田间、大树下打打牌, 玩玩麻将, 产品单一, 缺乏精品, 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 仿佛这就是农家乐的“品牌”。经营者在推出的旅游产品中缺少有突破性和具有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主体吸引物支撑不足, 尤其是极具强烈吸引力的拳头产品, 更缺乏能打造成国际品牌的产品。

(三) 参与性活动项目少, 文化含量较低

乡村旅游目前较普遍缺乏基于本地自然、农业及人文资源的学习性、参与性项目设计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种田等满足游客的基本需要上, 没有深入发掘游客的需求。尤其是晚间, 大多数游客只是在农家炕上玩牌、聊天, 缺乏康体运动和参与性强的娱乐休闲项目, 对城市旅游者的交往、参与、求知、娱乐需求认识明显不足, 缺乏对这方面的深入理解。比如在游客尽兴观光和采摘的同时, 在向他们传授一些农村科普知识等, 告诉他们樱桃的培育过程及种植和采摘的最佳时节, 让游客在游玩之余, 还可学习到农业小常识, 满足其求知的需要。

(四) 基础设施落后, 饮食卫生及安全状况不乐观

中国大部分乡村旅游地区, 受长期卫生基础条件欠缺的限制, 旅游的卫生状况一直不是很令人满意。特别是农家乐旅游聚集地,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缺乏, 生活污水、垃圾得不到很好的处理, 既污染了环境, 又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一些偏远的旅游地, 基础设施尚未完善, 大多数农户家里吃水都要到家外的小河流里挑水, 家里也多是旱厕, 如此来看, 游客的健康得不到更好的保障。此外, 乡村的生活较城市来虽说是安逸和惬意的, 僻静的乡村小路, 一派田园秀丽风光, 令人向往, 但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村里的道路多是未铺过沥青的土路, 尤其是路两旁的路灯很少, 晚间缺少保安人员的巡逻, 制约了游客晚间的郊外散步等活动。乡村生活设施条件的欠缺, 不仅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麻烦, 也会给来此观光的游客在生活和游览的过程中带来不便。

三、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动机分析

结合上述旅游动机分析视角下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根据单一性与复杂性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 下文具体分析城市旅游者的乡村旅游动机,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应该了解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需求和动机, 以开发出更多满足其需要的旅游产品。

(一) 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的生理需要分析

生理需求是旅游者最基本的需求, 是最容易满足的, 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乡村旅游经营者忽视的部分。城市旅游者到乡村旅游, 其生理性需要和动机显然与其在城市中有所不同, 从复杂性需要角度分析, 他们希望饮食、住宿、康体休闲要有别于城市, 表现为求绿色新鲜、求住宿、康体休闲的农家特色;而从单一性需要角度分析, 他们又希望在食物加工环节的程序和卫生条件、住宿如厕等环节的卫生条件是尽可能符合卫生、干净、整洁的要求, 只有这两方面都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才可能真正从生理层面激发城市旅游者到乡村旅游的动机。

1. 饮食环节确保食物绿色天然, 确保加工干净卫生。

虽然城市人现在想吃什么都可以在城里买到, 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催熟技术导致的没滋没味、转运导致的不新鲜等问题, 早已成为城市人无奈的心病, 绿色、天然、新鲜的农产品对于他们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因此, 乡村旅游经营者应在保证所提供的农产品绿色天然上, 转变观念, 舍得投入, 诚信经营, 以此为卖点吸引打动城市旅游者。只要真正确保诚信, 相信完全可以通过适当提高价格来获取稳定的利润, 更重要的能培养城市旅游者的惠顾动机, 形成一批稳定的回头客。

在饮食加工环节, 务必从所谓“农村就这个样子, 就这个条件”的观念误区中走出来。要认识到虽然城市旅游者好像也没提出什么质疑, 但他们对这方面的单一性需要从来就没有因为到了农村就降低, 而且按照双因素理论, 没有不满意, 并不等于满意。要激发旅游者的惠顾动机, 促使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就必须按照食品加工的有关要求, 采取切实措施, 从加工人员的体检到食品卫生设施设备的投入, 从操作程序到操作标准, 全面进行改进, 彻底打消城市旅游者的顾虑。

2. 住宿环节确保整洁舒适。

游客住宿方面经营者应加强管理, 虽然乡村旅馆没有星级评定, 但我们也应力求成为乡村旅游业中的五星级标兵。可以是平房, 可以是土炕, 但房间用品必须是干净整洁的, 住在里面应是舒适的。客用品应勤洗、勤换、勤消毒, 而且在乡村旅游较发达的乡镇, 也可以考虑由政府牵头引导, 开设专门的集中洗涤消毒点, 统一各家各户的客用品洗涤消毒, 树立本乡镇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形象。另外, 有条件的经营者最好能提供印有本饭店标识的一次性用品。一是可以给客人留下好印象, 二是可以起到广告宣传作用, 何乐而不为呢!

3. 康体休闲围绕乡土开发创新。

乡村旅游从形式上说应归于度假旅游的大类, 也就是说城市旅游者主要不是来游览, 而是来度假, 是到乡村郊外来活动活动, 放松放松的, 享受一种简单、平静和快乐, 以此平衡城市复杂快节奏生活给人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因此康体休闲便成为他们的主要需求。但是显然乡村旅游不可能提供城市或其他如国家四A、五A级度假地那样的一些康体休闲设施设备, 乡村旅游必须围绕乡土、野趣、童趣大做文章, 在康体活动形式上多想办法, 开发设计多种充满乐趣又不需耗费很多体力的康体类活动项目, 吸引城市旅游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帮助他们去除懒惰心理, 摆脱只能在树荫下、火炕上玩麻将、打扑克的单调。野外、炕头玩玩扑克麻将虽然也是一种乐趣, 但现实却是真没什么更有意思的活动。遗憾的是, 很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对此观念淡薄, 更谈不上此类产品的开发创新了。此外, 随着乡村度假游、乡村俱乐部等新型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 游客滞留于乡村过夜的现象日益增多, 这使得旅游者对乡村晚间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可以考虑组织如乡村篝火晚会、乡村夜游等晚间活动内容;夏天来临时, 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上放露天电影, 让老年游客回忆他们童年时, 家中虽无电视, 但村民们都走出家门, 聚在一起看露天电影的欢乐时光;也可为新婚夫妇提供一套全方位, 一条龙的乡村式婚礼等等。

(二) 安全需要分析

乡村旅游地的经济和社会治安状况对旅游者选择度假地也具有重要影响。从单一性需要角度分析, 乡村旅游度假地应给旅游者提供人身、财产、心理安全方面的单一性, 免除其由于人生地不熟带来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 尤其要满足对旅游者对人身和财产两个方面安全的需要。乡村旅游应加强本地的安全管理, 组织一个强有力的安全巡逻队;各旅馆应加强住客入住信息管理;农村道路两旁多装置路灯, 最好是在乡村道路两旁装饰一些与本旅游地主题相呼应的霓虹灯, 既点亮了道路, 也点亮了游客的心。

(三) 社会交往需要分析

1. 城市旅游者渴望与乡村村民坦诚交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交往之于人类吃饱穿暖后的重要性。游客与旅游地村民交往动机不仅仅局限于了解旅游地的民俗文化, 更主要的是游客在游玩的同时, 与当地村民和谐相处。城市旅游者不可避免地甚至是渴望与当地村民交往。通过当地村民的交往, 旅游者了解风土人情, 品尝当地特产, 参与风俗活动, 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与观光旅游相比较, 在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过程中, 旅游者与当地村民接触的时间相对较长, 渴望一种单纯、真诚、没有欺诈的交往和融入, 渴望由旅游者到宾客再到朋友的转变, 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被当地村民坑蒙欺骗, 这将严重破坏对当地乡村旅游的印象。这一点和观光旅游有很大不同, 观光旅游移动空间很大, 观光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交往层次较浅, 时间也更短, 在一个景点的不快可能很容易就被下一个景点的美丽风光和愉快的交往所冲淡, 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中这种来自与当地村民交往的不快则很难弥补。有鉴于此, 乡村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当地村民的宣传引导, 对当地居民讲清城市旅游者的期待, 讲清和旅游者热情、平等、坦诚交往与当地乡村旅游长远兴旺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当地的度假休闲活动中来, 以一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开放胸怀, 与城市旅游者热情、平等、坦诚地交往, 共同营造一种乡村旅游特有的气氛, 共同享受乡村休闲度假的快乐轻松, 为乡村旅游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2. 城市旅游者渴望与其他旅游者有更多交往机会。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应该充分考虑城市旅游者对互动和参与的需求, 创设更多使其相互交往的机会。只有在参与中互动互助, 才能有高质量的深刻的乡村旅游体验。尤其是一些同一个乡村度假俱乐部的旅游者, 彼此之间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甚至已经相识, 彼此更渴望有愉快的交往, 而且度假之后还可能继续联系, 因此其互动交往的层次也更高。城市旅游者还期盼和同去的家人朋友在度假中有值得留恋和回味的交往, 不同于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交往。这要求乡村度假地旅游部门在深刻理解城市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出相应的有助于互动交往的旅游产品, 营造有趣、温馨、也可以稍带些竞争性的交往氛围, 充分满足度假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四) 尊重需要分析

城市游客到乡村旅游不仅是为了逃避紧张的工作、生活状态, 也多是为了能从旅游过程中获得日常得不到的受人尊重感。为满足这一需求, 乡村旅游经营者应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包括对客语言, 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培训, 切实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巧, 时刻秉承“客人永远是对的”、“顾客至上”原则为客人提供高质量、尽善尽美的服务。来乡村旅游的游客多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城市居民, 他们多是对城市酒店中的礼仪性尊重早已非常熟悉, 甚至熟悉得都有些麻木了, 希望来乡村旅游体验别样的服务方式, 乡村旅馆除了应掌握的服务领域的基本常规外, 是否能结合当地风俗、传说表达尊重呢?例如, 乡村旅馆多由村民自家经营, 他们淳朴待客, 在与客人交谈时, 言语中透露出真诚, 以质朴的微笑与客人打招呼、时常还会无拘束的开口大笑与你聊天, 唠唠家常等等, 让来到这里的游客们立刻感到尤如来到远方亲人家中做客一样。

(五) 求知需要分析

乡村旅游经营者不仅可以提供可供游客体验的农家活动项目, 也要向其宣传农业科普知识。如, 向游客简单介绍应季水果的从播种到采摘过程的小常识, 也可结合养生之道, 向游客们介绍营养学的知识, 让游客们了解老年人、年轻人及不同体质人群都适合食用哪些蔬菜和水果等。

(六) 审美需要分析

毫无疑问, 山、海、田园风光本身就给城市旅游者提供了不同于城市水泥森林的审美享受。但对于那些具有良好自然资源的乡村旅游地, 还应当想方设法增加旅游的可进入性, 在不破坏原生态的情况下, 修路塔台, 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观景平台。此外, 还可以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民俗资源, 开展不同规模的如赏花作诗、民俗表演、摄影比赛、龙舟比赛等活动, 丰富旅游者的审美体验。

(七) 自我实现需要分析

对某些城市旅游者来说, 远离城市的喧嚣, 回归乡土, 回归自然, 回归自由成为其心灵至真至诚的渴望, 山、海、田园之间, 简单生活、真诚交往当中, 这些旅游者会时常感受到灵魂的洗礼, 产生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 寻找到人生的真谛。这些旅游者或者常来某个乡村度假, 或者表示退休后来此地常住。乡村旅游经营者应对这些忠诚的旅游者给予高度的重视, 并可模仿星级酒店建立客史档案那样, 了解、记录他们的需求及兴趣爱好等, 保持联系, 为他们提供贵宾一样的服务, 并借助他们良好的口碑宣传自己。

结语

乡村旅游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和深入理解 (城市旅游者的多样化和不同层次的需求, 反思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开发出可以激发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动机的旅游产品, 促使中国的乡村旅游更快、更好地发展。

摘要:在简要论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及其在未来休闲度假旅游中的重要地位之后, 运用旅游动机的相关理论, 结合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的需要和动机, 并在旅游动机分析视角下, 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策略性建议, 以便乡村旅游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动机

参考文献

[1]郭丽, 章家恩.关于乡村旅游概念及其内涵的再思考[J].科技和产业, 2010, (5) .

[2]张建国.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产品需求趋势研究[J].商业研究, 2007, (6) .

[3]徐清.浙江省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 2009, (2) .

国际旅游城市 篇8

一、城市近郊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尤其是人们的旅游消费开始由长距离旅游向中短途旅游转变, 从追求旅游景点名气向追求旅游质量转变, 短线旅游、乡村旅游等城市周边旅游已成为消费者的旅游热点。城市郊区旅游资源依托大城市稳定的客源市场, 以及资源、客源、区位和设施优势, 吸引着大量的城市居民去观光、度假、休闲和娱乐。

(一) 城市近郊旅游发展现状。

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 由于城市人口和交通的高度集中, 城市问题日显突出, 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交通拥挤、能源紧张、城市绿地空间日趋减少等。我国城市绿地空间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明显要少, 人均仅4.1平方米, 而近几年由于城市扩大等原因, 不少绿地挪作他用, 使绿地空间更显紧张。由于城市绿地空间不足, 制约了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 一些城市公园已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 特别是周末尤为突出。而城郊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郊野空间开阔, 空气清新, 有江河湖泊、绿草森林、鸟虫啁啾等这些市区缺乏而又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环境, 许多城市周围还有风景胜地、寺庙古刹、名人陵墓等景观, 郊野的田园风光、农家生活也让城市居民心驰神往。这些都强烈地吸引着厌倦城市喧嚣、繁杂生活的城市居民奔向郊区。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 节假日延长、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闲暇时间的增加是人们能够实现外出旅游的前提条件, 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是其内在因素。在旅游消费上,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不再愿承受“人车劳顿”之苦, 花费许多钱财东西南北几千里路观光游览, 而是热衷于足刚出户, 不用远行就能观赏到丰富多彩的田园风光和游览主题公园。

另外, 城郊旅游所拥有的特性也是促使其自身发展的重要原因, 如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其拥有大量潜在的旅游客源市场;“回归自然”、“可持续发展”等发展基调, 使人们在与自然对话中, 全身心得到放松、家庭亲情得到融合、朋友关系得到升华;参与体验性较强使得城郊旅游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参与;各种人文旅游项目, 如历史遗址游、名人故居游、文化名城游、特色居民游、民俗风情游、民间艺术游、革命圣地游、各种主题乐园、宗教旅游等飞速发展也大大提升了城郊旅游的文化内涵;城郊旅游产品多种多样, 有传统的自然观光游览, 也有时尚的蹦极、攀岩、跳伞等专项旅游。同时, 其经营方式也是多样的, 不受地区、部门的约束。城郊旅游无论从资源、产品和经营方式各方面来看, 都是综合的, 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二) 城郊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城郊旅游的大众旅游市场已经形成, 然而从城郊旅游自身发展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很多城市的城郊旅游景点的设施布局犹如“天女散花”般处于无序化状态, 缺乏科学的优化组合;同时, 没有良好的交通、接待等配套服务设施, 旅游项目雷同, 重复建设过多, 过于超前的旅游业开发也不利于旅游业整体效益的发挥;城郊旅游产品结构类型单一, 主题设计雷同, 地域环境和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 创新不足, 同一地域常常出现众多同一类型的旅游地和产品, 导致竞争加剧, 旅游地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大部分城郊产品形象定位较低, 缺少精品项目, 都是一些传统的旅游项目, 无外乎就是让客人漂流、农家乐等, 都是把城郊旅游定位为一种低消费、低层次的旅游产品;城郊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落后, 交通、通讯、给排水、电力、饭店等等均不可能与城市相比。另外, 城郊景观出现严重的城市化倾向, 旅游产品开发中“先人造景观, 后自然景观, 重人造景观, 轻自然景观”的做法尤显突出,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大量城市景观建筑, 这种人工景观可以收到短期经济效益, 然而从长远来看, 会受到严重的挑战。再者, 城郊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 游客与景区的信息不对称, 游客一般通过朋友推荐、网站、杂志、报纸、电视等方式的宣传来收集信息, 对景区的交通情况、住宿、饮食、购物等情况了解的渠道较少。许多城郊旅游景点、景区只是依靠回头客和口碑效应带来一些客源。旅游宣传、促销缺乏强有力的手段, 未能充分引导和调动市场。

在现实城郊旅游发展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片面追求客源数量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已造成了很大破坏, 景区布局分散, 占用了大量土地, 造成了资源浪费, 严重制约了城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地产发展现状

目前, 旅游业的繁荣带来了旅游地产的规模化开发。我国旅游地产现阶段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主要由政府主导开发。

在我国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背景下, 对旅游区和旅游地产开发还主要由政府主导, 政策性明显。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和对旅游地产自身规律的背离, 使得旅游地产的发展偏离了市场的需求, 许多大型的旅游地产项目难以正常经营, 甚至濒临破产, 成为烂尾项目。

(二) 高端化日益明显。

由于作为主导的开发者———政府没有明确旅游地产的市场定位, 把目标客户定位于高端消费人群, 而忽视了中端消费者, 失去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三) 投资方式日益多元化。

早期的旅游地产主要由国有企业进行投资建设开发与经营管理, 民营企业的投入少之又少, 更鲜有外资企业的投资。目前, 我国逐渐放开对旅游地产的开发权, 大量国内民营企业成功获得开发权, 而有强大资金能力和管理经营能力的外资企业也纷纷以酒店管理公司的身份涌入我国旅游地产项目的开发运作中, 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

(四) 资源优势明显。

目前旅游地产开发项目大部分分布于我国较好的风景区, 占据了较优质的旅游资源, 因此具有了强大的资源优势, 为将来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发规模逐渐加大, 无论是投资项目还是旅游地产的面积都非常大, 周期比较长, 逐渐与国际接轨。

(五) 投资和度假消费需求加大。

旺盛的旅游地产需求为其规模化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早期对旅游地产的需求以国内商务型、会议型度假为主, 家庭式的休闲为辅, 而目前商务型和家庭型则平分天下, 共同支撑了旅游地产的开发。异地置产的兴起也为旅游地产的兴盛做了不小的贡献。

三、城市近郊旅游与旅游地产耦合发展研究

(一) 城市近郊旅游对旅游地产有带动作用

1、良好的资源环境。

随着旅游的发展, 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的原始风貌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和改变, 但由于其城市化率总体说来相对中心城区水平较低, 受到现代工业开发和城市建设的影响较小, 受各种类别的污染也相对较少, 基本能保持其本身的自然山水风光和田园风貌。同时, 我国旅游资源种类多样, 包括温泉、湖泊、草场、山林、雪原、喀斯特地貌等众多类型;这些丰富多彩且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成为旅游地产开发商和购房游客的特殊吸引物, 成为游客在考察旅游地产物业时的首要考虑因素, 极大地带动了城市近郊旅游地产的发展。

2、广阔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旅游需求量也正在逐步加大;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紧张的工作除了为人们带来更高的收入外, 也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 人们更加渴望在有限的假期时段回归自然、体验休闲度假生活, 以达到放松身心, 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 旅游地产的产生与发展正迎合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因此, 具有良好资源与区位优势的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成为城市居民出游居住的首选地带, 从而使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在发展旅游地产时将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

3、旅游产业综合带动效应。

旅游产业本身就是综合带动非常强的产业。城市近郊旅游的发展同样能够带动交通、通信、餐饮、酒店、商业、地产等行业的发展。事实上, 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与相关部门和众多行业的互动发展过程。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着社会其他行业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极大地带动和刺激相关部门和行业发展。旅游业在与其他行业联合互动发展时, 将比单纯强调发展旅游业或其他某一行业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 有利于形成产业经济良性增长, 保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 旅游地产促进城市近郊旅游的发展

1、提供资金支持, 提高旅游目的地经营水平。

旅游地产项目的投资为城市近郊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大量资金的支持, 有利于旅游目的地开展更全面、更深层次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的建设, 能有效推动旅游目的地更新颖、更高级和更综合的经营模式的出现, 并进一步改变过去旅游地仅依靠门票维持收入的局面。而众多特色接待设施既能满足游客需求的多样性, 又能增加旅游地收入, 大大提高了旅游地的盈利能力, 改善了旅游目的地的经营水平, 推动了旅游地的全面发展, 延长了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

2、优化产品结构, 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实力。

旅游地产项目及其接待设施既可以作为一种景观资源, 与旅游地协调发展的同时又最大化地体现各自特色;又能改变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过去仅以简单静态的方式来吸引游客, 而忽略动态手段的产品开发方式, 使得各近郊旅游目的地内部能打开旅游产品开发的新思路, 从整体上有效弥补原有旅游资源和产品所存在的不足, 丰富旅游产品的层次, 促使旅游产品多元化综合性发展, 有效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地区旅游消费结构。

3、产生联动效应, 保障旅游目的地可持续性。

旅游地产项目的建设一方面能带来优质的物业管理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 这就有利于使旅游目的地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完整接待体系, 同时极大地带动当地人口的就业水平。而且, 旅游地产的产生与发展就能更加合理地对旅游资源和各种能源进行利用, 有效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实现旅游业、地产业的有序发展;使得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相协调, 既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又保证后代人的权利不被侵犯, 因此城市近郊旅游地产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对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实现了环境保护和当地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 使得城郊地区与城市的差别逐渐缩小。

4、旅游地产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旅游地产的发展是伴随着休闲度假旅游的产生和普及而发展起来的, 同时, 旅游地产的发展又反过来支持和引导休闲度假旅游的深入, 进一步改变传统观光旅游粗放式的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道路, 不再以单纯追求接待人数的增加而提高收益, 旅游地产的发展使旅游者逗留时间增长、消费水平提升, 各种商贸往来成倍增长, 使旅游经济走向效益化发展模式。

四、总结

由上可以看出, 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通过其良好的资源环境、优良的地理区位、广阔的市场需求及发展旅游产业产生的综合效应来带动旅游地产的发展, 而旅游地产的发展则能够促进城市近郊旅游地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旅游地经营水平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 并促使旅游地生命周期发生变化, 保障旅游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郊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进程中, 如果能将城市近郊旅游业和旅游地产系统高度耦合, 促进两者良性协调, 为城市旅游经济迎来更大的上升空间。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出游理念的深入, 以及带薪休假的逐步推行, 城市近郊短途旅游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旅游的首选。而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消费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的同时, 一些企业开始以房产开发的形式介入旅游产业发展, 推进以旅游为主题的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兴起。旅游业与房产业都是第三产业中附加值高、关联性强的产业, 二者的融合势必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

关键词:城市近郊旅游,旅游地产,旅游经济

参考文献

[1]生延超, 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 2009.8.

[2]刘云, 甘开鹏.国际公约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兼论我国可持续旅游发展之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 2010.1.

[3]朱萤, 刘云.基于DLC理论的石林景区经营管理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 2012.12.

国际旅游城市 篇9

一、旅游英语的文化背景差异

涉外旅游其实质是一种跨文化的人际间信息交流, 由此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双方的文化冲突。由于各个民族国家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形成过程, 这就产生了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而这样的文化差异存在于人类文明的任何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民族色彩和内涵信息, 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必然会体现在语言上。

旅游英语的功能在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主要通过富含文化内涵的旅游英语这种直接沟通的跨文化交际的媒介, 达到文化的相互融合并消除差异。在此前提下, 作为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学习者, 要学好并在实际旅游工作中用好英语, 就必须学习掌握并深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 包括中外文化之间、历史文化与当今文化之间的差异。试想, 当我们旅游英语毕业生带一支欧美旅游团队时, 如聊到“John Bull”“Uncle Sam”或“Melting Pot”而对其一无所知, 岂不是贻笑大方?由此可见, 了解文化差异对旅游英语学习者是相当必要的。

二、旅游英语的词句特征及功能

旅游英语的词句有着独特的功能, 一方面具有公共英语的基本功能, 另一方面能传递与旅游相关的信息, 包括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等, 从而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是为语用功能, 即:表义功能、信息功能和美感功能。而由于涉外旅游活动的目的性较为简单, 更多是为了度假休闲及欣赏异国文化, 所以使用的语言通常简洁、通俗、扼要。

基于行业特殊性, 旅游英语大量使用到描述性及评价性的形容词, 以突出景点或文化的与众不同, 从而给游客留下深刻的美好印象。此外, 鉴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 在实际使用中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旅游英语词汇, 即音译词和引申词。比如人文景观的名称、节气的名称、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名称等, 常用音译词。如:雁荡山———Yandang Mountain, 振风塔———Zhenfeng Tower等。而涉及一些文化遗产、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和宗教思维等时, 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就需要通过意译或音译加注释的方式, 使游客更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或名称的由来。如介绍张家界景点金鞭溪畔的“文星岩” (Wenxing Rock) 时也可作些解释:“The rock looks like a famous Chinese writer, Luxun.Legend has it that he was descendedtotheworldfromthe Wenxing Star in the heaven.Hence the name.”此外, 一些历史典故不能直译, 而要了解其内涵并予以意译, 如“昭君出塞”直译为“Zhaojun Departs the Frontier”, 同时加注:“The beauty is to Marry the King of Xiongnu, a Frontier-nation of Han Dynasty, and her life became the story of‘Zhaojun Departs the Frontier’, the Peace was maintained for over 60 yea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Xiongnu.”这样能使外国游客明白这个成语的由来, 并增加历史的美感和厚重感。

旅游英语交流实际上是不同民族间文化的交流, 是风光美景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的传播。英语作为全球普遍使用的语言, 其对旅游业的影响举足轻重, 旅游英语的应用更是承载着东西文化交流的使命。

三、结语

涉外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 它是借助外语来进行交流及传播的。作为不同文化信息的交流载体, 旅游英语不仅通过其语用功能发挥着沟通和交流作用, 而且也对旅游地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旅游英语学习者需要深刻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 掌握好旅游英语的语言功能, 以便在将来的涉外旅游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价值, 同时促进旅游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摘要:本文从涉外旅游的文化背景差异和旅游英语的语用功能着手, 探讨了旅游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语言特征和反映的文化内涵, 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差异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旅游英语的语用功能, 通过英语这一关键媒介来促进涉外旅游, 从而促进旅游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旅游英语,跨文化交际,语用功能

参考文献

[1]Widowson H 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国际旅游城市 篇10

现代节庆活动产生的效应正逐渐被各方重视,尤其在推动经济发展、繁荣地方文化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已引起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深度关注。国内有关节庆对旅游影响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末。魏小安在《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一书中介绍了节庆旅游的国际发展经验、节庆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我国节庆旅游的现状与如何推动节庆产业化等问题[1];周玲强、冯晓红分析了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宏观与微观环境[2];秦瑞鸿揭示了节庆旅游产业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影响[3];王晓丽概括了大型节事活动对都市旅游的积极影响,包括对旅游吸引物、旅游客流量、旅游接待能力等几方面[4]。学术界一致认可现代城市节庆对旅游业的积极推动作用:可塑造旅游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弘扬传统文化等[5]。

2 苏州国际旅游节

首届“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是1998年在原苏州国际丝绸旅游节基础上开展的。苏州国际旅游节由国家旅游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江苏省旅游局和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每年4—5月举行,以“吴文化”为内涵,成功举办了十多届,历届苏州国际旅游节主题见表1。

苏州国际旅游节一般在每年4月中下旬开幕,主要活动开展至5月底,但实际上苏州国际旅游节的相关活动及其对苏州旅游业的影响长达半年之久。以2011年第十四届苏州国际旅游节活动安排为例,最早的活动始于3月上旬,如虎丘春季艺术花会,2011年上方山百花节、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天池山寂鉴寺开光活动等,最晚的活动实际延续至6月到7月下旬,如2011年金仓湖端午龙舟竞渡、灵验状元馆祈福活动、2011年中国常熟服装城春夏购物旅游节,等等。每届苏州国际旅游节的实际活动时间基本涵盖了整个春季和初夏,对苏州旅游业的直接影响长达半年之久。从长远来看,苏州国际旅游节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被国家旅游局列入中国旅游节庆指南,已成为苏州市标志性节庆活动,对苏州城市产生了长期和持续的整体旅游效应。

3 苏州国际旅游节旅游效应分析

3.1 经济效应分析

从苏州国际旅游节举办期间的短期经济效应看,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纪念品等消费短期内显著增加,直接带动了苏州市旅游收入的增长。旅游节在每年4—5月举行,衔接清明节和“五一”劳动节,丰富了游览与休闲内容,增添了旅游者的参与度和感受度,三大节庆联合效应增强了苏州的旅游吸引力。2004年“五一”劳动节期间,苏州市接待的游客总人数位居江苏省之首,旅游收入名列江苏省前矛,超过无锡、常州、扬州等(表2)。2010年第十三届苏州国际旅游节举办期间,5月苏州全市客房入住率达54.2%,同比增长11.46%,其中市区入住率高达58.8%,增长了14.4%,很多市区酒店周末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苏州国际旅游节的举办提高了“五一”黄金周的辐射和后续影响,多年来苏州国际旅游节作为苏州旅游形象的窗口吸引了游客,直接增加了苏州全年的旅游总收入。

从苏州国际旅游节举办期间的长期经济效应看,苏州国际旅游节的举办推动了产业发展,为苏州招商引资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据专家预测,节庆活动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估量。苏州国际旅游节展示了苏州的特色和优势,吸引着国内外大量有实力的企业前来投资创业,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以2007年苏州国际旅游节为例,期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三天共签订合同8000份,涉及金额5亿元;意向合同2万份,金额约20亿元。2010年苏州国际旅游节期间,苏州旅游投资说明会签约8个重大项目,包括高空氦气球观光、农业观光产业园、吴江同里文化休闲博览园,等等。

由图1可见,从1998年第一届苏州国际旅游节举办以来,苏州国内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人数均明显增长,并且国内旅游人数增长趋势明显高于入境旅游人数增长趋势,全年旅游总收入也呈现增长趋势。从苏州全年旅游人数同比增长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来看,1998年首届苏州国际旅游节举办,次年苏州的旅游人数和全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显著。除2003年SARS和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外,旅游人数和全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基本稳定(图2)。

历届苏州国际旅游节举办期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并且,通过开展招商引资研讨会、招商会、交易会、产品发布会等,利用“节庆搭台,经贸唱戏”的模式,直接取得了显著的短期经济效应。此外,通过十多年苏州国际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以此作为苏州标志性节庆,对苏州旅游收入具有长期的影响,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3.2 社会文化效应分析

首先,苏州国际旅游节的举办有利于保护传统民俗和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节庆旅游是一种文化产业,具有文化传承和文化“营造”的功能。每届苏州国际旅游节都包含各类旅游节庆活动。以2011年为例,期间举办的平江茶文化博览会、首届中国苏州古城文化旅游节、轧神仙、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中国苏州·直水乡服饰文化旅游节、白象湾乌米饭文化节、灵验状元馆祈福活动、2011金仓湖端午龙舟竞渡等,均是苏州民俗文化的精粹,有利于宣传传统文化,保护民俗民间艺术。其次,形成节庆品牌,成功塑造了苏州城市旅游形象。苏州国际旅游节通过十几年的努力,以“东方水城”为主线,以吴文化为内涵,通过大型水上情景表演、彩船巡游、水上民俗风情表演、国际国内水上旅游产品展示、龙舟竞渡以及水上经济运动表演等系列活动展示苏州东方水城的魅力,将苏州的水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水文化”成为苏州的代名词,成功塑造了“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的形象。通过媒体的报道、游客的口碑相传,苏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此外,苏州国际旅游节的定期开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节庆前组织策划人员、节庆中服务人员乃至节庆后数据统计分析人员,直接或间接为苏州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随着苏州国际旅游节的定期举办,苏州城市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和人员的服务质量也在逐年提高。目前苏州的五星级饭店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进入苏州的世界品牌酒店达21家,高星级饭店占星级饭店的45%。苏州国际旅游节的举办加强了地区间文化交流,带动了居民素质提高,增强了苏州居民的自豪感和苏州城市的凝聚力,提高了苏州的旅游知名度。2012年1月6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的2011年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苏州以84.83分位居全国游客满意度榜首。

3.3 环境效应分析

苏州古称“平江”,境内水网纵横,湖荡众多,有河道2万余条、湖泊323个,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52%,河港湖泊水流相互串通,水资源相当丰富。苏州国际旅游节是国内唯一在水上举行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通过系列水上活动演绎“水城”苏州灿烂瑰丽的历史文化,展示苏州东方水城魅力,已成为苏州的标志性节庆,成功塑造了“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的城市旅游形象。“水”作为苏州国际旅游节的根本,引起了人们对苏州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

1998年首届苏州国际旅游节举办以来,苏州全面开展了太湖流域工业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行动,加快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了河道清淤和水利工程引排调度,推进了生态农业建设。截止2010年,基本完成苏州市第一轮河道清淤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使苏州河道水质明显提高,第二轮河道清淤工作也正在规划之中。同时,还开展了城镇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和污染源治理工程,并着力建设生态型城镇。张家港、常熟、昆山三市2006年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编制实施了《生态优化行动计划实施规划》,率先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园——“中新科技城”的建设。

在重点关注太湖及城镇水资源保护的同时,苏州市各级管理机构积极开展面向全民的环保宣传监督,如开通“12369”举报热线全天候受理环境投诉,组织“六·五世界环境日”环保宣传月系列活动,举办环保专题广场文艺演出、环保演讲和知识大赛,举办企业法人代表和环保人员培训班,推行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制度,在社区放映环保数字电影,建成各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宾馆”,开展“环保民星”评选等。借助苏州国际旅游节的机遇及压力,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苏州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根据《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0年苏州环保投入达到322.99亿元,达GDP的3.52%;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从2009年开始一直保持100%达标;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以上天数逐年提高,2010年达到329d;全市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2006年开始达到80以上的考核标准,2010年提高到91.57[6]。

4 提升苏州国际旅游节旅游效应的思考

4.1 完善运营模式

灵活的市场机制有利于保证节庆活动的生命力。意识到市场化运作的必要性,苏州国际旅游节已经采用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2012年第15届苏州国际旅游节招标书中明确要求:“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市场运作模式,创造社会、政府、企业多赢局面”[7] 。目前,苏州虽然已意识到市场化运作的重要性,但其市场化操作仅限于策划过程和旅游节期间某些项目。苏州经济基础良好,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基础,苏州国际旅游节的市场化程度可再深入,实现策划过程面向市场,管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企业被动参与向主导参与转变等[8]。

4.2 突出内涵和主线

苏州国际旅游节一直以“吴文化”为内涵,打造东方水城的旅游形象,但节庆活动年年相似。“吴文化”是以太湖为核心的吴人文化,而不仅仅局限于“水文化”,苏州的书画、农业、丝绸、饮食、医药、昆曲、评弹、吴歌、工艺、刺绣等都是“吴文化”的体现。如表1所示,苏州国际旅游节以“水之X”为副主题延续了近十年,未能一目了然地体现出苏州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每年不同的节庆主线。因此,应结合城市文脉、竞争者因素和市场因素,进行节庆主题的创新定位,在整体城市旅游形象的基础上,年年有重点、年年有新意,才能保持苏州国际旅游节长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4.3 协调各方旅游效应

苏州国际旅游节的经济效益、社会文化效益、环境效应当协调发展,最大程度地整合苏州旅游资源,发挥其综合旅游效应。经过十多年的成功举办,苏州国际旅游节已成功地发挥了其社会文化效应,推动了苏州基础设施建设,向全世界宣传苏州的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塑造了“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的城市旅游形象。近年来,苏州越来越重视其经济效应,通过各种交易会、产品发布会等,以节庆促招商引资,推介旅游产品,扩大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每年苏州国际旅游节的游客人数均稳步上升,但当地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程度仍有待提高。因为只有完善的市场运营模式和能充分激发兴趣的体验性主题活动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热情和游客的重游激情,使苏州国际旅游节真正成为市民和游客的节日,而不仅仅是一个对外宣传的形象窗口,从而更好地体现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的旅游实效。

参考文献

[1]魏小安.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大发展[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2]周玲强,冯晓虹.旅游节事效益形成的机理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1)∶56-60.

[3]秦瑞鸿.节庆旅游产业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山东潍坊市节庆活动为例[J].产业经济,2007,(8)∶275-276.

[4]王晓丽.大型节事活动对举办地开展都市旅游的影响[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30(2)∶100-103.

[5]张稳柱.节庆活动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J].旅游时代,2005,(3)∶28-29.

[6]苏州市环保局网站[EB/OL].http://www.szhbj.gov.cn.

[7]苏州旅游资讯网[EB/OL].http://www.visitsz.com/webpage/info.php?id=201110251319511379.

我们看好旅游城市 篇11

北京华贸中心写字楼13层,落地窗前的林聪凝视着窗外,眼前是他经营的两家五星级酒店—JW万豪和丽思卡尔顿。

林聪一生与酒店结缘。20多年前,刚毕业不久的林聪是北京长城喜来登饭店的一名服务员。如今,辗转回归本行的林聪,已经担任万豪国际集团中国地区酒店业务发展部高级副总裁一职。

林聪的办公桌上有两个黑色封皮的笔记本,这是他的工作日志。上面记录着他关于“争”与“挣”的感悟、有关“仁者无敌”与“仁者得道”的思考、有经济数据变化的柱状图、有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的变化……这满满两本笔记,是他在乘飞机、休息的时候整理的,他喜欢做这种有意识的积累工作。

林聪戏称自己为“精品男人”——不抽烟、不喝酒,更不去夜总会,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正是靠着这样的“无聊、无趣”,他从一个普通的饭店服务员,成为一名优秀的飞机销售员,再转行做烟草销售,直至成为今天的他。

长期跨行业、跨地区的工作,为林聪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勤奋、努力、包容”的人生哲学正贯穿于他的行事风格里,也将体现在万豪集团在中国的下一步扩张中。

万豪的扩张策略

这几年不只是万豪国际集团,其他国际酒店品牌在中国也呈现迅速扩张之势,而且每个品牌都制定了紧密的扩张计划,从一线城市延伸到二、三线城市。你如何看待这种状况?

其实建酒店,需要考虑的是该不该建、需不需要建的问题。

比如,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的老酒店有很多,像广州花园酒店、广州白天鹅酒店等,但它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品牌。那时的“国际接轨”还只是与海外富商之间的接轨,没有与任何国际酒店品牌接轨。所以,后来的威斯汀、丽思卡尔顿等品牌入驻之后,才真正起到了国际酒店对市场品牌的拉升作用,当然也帮助广州塑造了国际化都市的形象。

因此我认为,在广州这种城市是该建的。另外一种情况,往往是因为一个地方的城市化和国际化的要求而需要建。

我觉得建酒店不应该轻易地说该建或不该建、过剩或不过剩。我只能说过剩与否是一个相对的问题,要看市场还需不需要。还是以广州为例,广州星级酒店的数量很大,但酒店是分层次的,即便是同样的五星级酒店,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在房间价格、服务标准上都是有差距的——市场对酒店细分市场的需求仍然是很大的。

万豪国际集团在选择进入市场以及合作伙伴上有什么样的衡量指标?

首先会看一个地方的经济数据,再考察市场真正的消费力,另外还要综合考虑酒店自身的布点战略。

过去十年,万豪的目标市场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以及珠三角。这三个经济圈几乎占到中国GDP的59%。现在,我们在上海有21家酒店,北京有9家酒店,在这些地区万豪的品牌形象、品牌服务和品牌质量都保持得非常好。

当然,现在每一家企业都有生意增长的压力,我们也开始从一线城市转入到二、三线城市以及部分旅游市场城市。其中,旅游市场城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比如三亚市,目前三亚的丽思卡尔顿酒店,是亚太区表现最佳的酒店。另外,在丽江、大理这些城市我们都有在建项目,今年在郑州还会新开一家万豪酒店。以上所说的这些地方,我们认为它的消费力能够支撑万豪集团的进入——这是最基本的衡量标准。

其实,中国这个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成长市场了,每一个GDP在以两位数发展的城市,将来都会像飞机一样,出现一个腾飞的起点,例如贵州。像万豪这样的国际集团在中国不愿意失去和中国经济一同成长的机会,因此万豪需要一个全国的合理布点。

在选择合作伙伴方面,万豪看重以下三点:第一要相互尊重。第二要对品牌有共识。我们有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很好的国际酒店品牌在国内做得却很差,与品牌自身的表现相差太远,这是因为业主对这个品牌不尊重,花钱买到品牌后就胡乱经营,品牌形象和质量都没有了。另外,就是业主对品牌不理解,品牌里边其实赋予了很多品牌意义。第三要做事认真。

做“对的产品”和“对的事”

按照万豪国际集团的战略布点,在中国下一步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目前,万豪在中国拥有62家开业酒店。我们计划在2014年、2015年之前能够在中国打造100家酒店,速度是每三个月开一家新酒店。

你如何评价万豪的这种扩张速度?

我认为这个速度是合理的,不是过快也不是过慢。

一个企业的战略通常是两种:一种是数量赢于质量,一种是质量赢于数量。以LV为例,它绝对不是卖数量的,它是卖质量的。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没有全赢。所以,只能看你的发展速度是否适应了你的公司在中国的战略。比如,2008年洲际酒店集团在中国的酒店数量达到了125家,当时万豪也只有40多家。我只能说,洲际的速度相比较于万豪来说是快了,而相对于它本身的策略来说却正合适,但这样的速度是不符合万豪战略的。

对于万豪国际集团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对的产品”、做“对的事”。我觉得万豪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是很准的。第一次布局,我们沿着中国的东部沿海进行;第二次扩张,是沿着中国的高铁网走的;第三次扩张,我们会根据“十二五”规划中的大城市发展和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来进行。

大公司也会犯错误

目前,有一些国际品牌酒店在中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有何对策?

我个人认为有些是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

其实东西方在信仰上、文化上都是有差异的。从语言上来讲,比如老外在面试员工的时候,愿意听到的是yes or no,但中国人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他会说“我试试”,而老外觉得说“我试试”的这种员工都不是好员工,所以语言一出来就已经出现文化差异了。不过,现在西方的一些公司正在努力适应中国文化,比如他们会接受本土的或海外回国的人来帮助他们做中国的经营,这也是他们接受中国文化的一个表现。

所谓的“水土不服”,我认为这里边还会涉及一个国际公司在中国本土化发展计划强与弱的问题。我觉得不应该简单地评价这个公司在中国表现好还是不好。从客观来讲,这个公司还是世界巨无霸,是我们心里非常认可的强大的国际品牌,它只不过是在短期发展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跨洋到了东方这片土地。一个公司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会修订它的战略,遇到问题会自我完善、自我调节以适应新的市场。

举个例子,我们刚知道麦当劳的时候,它是十足的西方品牌,但是现在你看到的麦当劳60%都是中餐。它也在适应市场,也在革新变化。所以,评价一个企业的表现,不要短视化,一个强大的公司或集团生存的时候一定是会犯错误的。

你2003年加入万豪国际酒店集团至今,作为中国地区酒店业务发展部高级副总裁,管理哲学是什么?

我个人的哲学就是要“立功、立言、立德”。所谓立功就是要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立言就是要带好一个团队。我非常欣赏老马里奥特(万豪集团创始人)的一句话,“我是一棵大树,但是我永远都长不到苍天那么高”,这就说明他这个商人的心态。立德指的是不论对生意合作伙伴或对社会、对员工,都要施德。我认为做领导的人,如果把握住这三关,才能带好团队、管好企业。

西方人的管理智慧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你一直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你过去的经历以及工作中的得与失是什么?

我认为自己过去的经历既幸运又痛苦。幸运的是我在不同的国际大公司找到了工作,苦的是行业跨度非常大。1989年,我在世界上排名第26位的美国麦道飞机公司任职;1994年转行到美国菲利浦莫里斯公司做烟草销售,它当时是世界排名第11位的企业;2003年又加入到万豪国际集团中国区酒店开发部。而在出国之前,我在北京长城喜来登饭店做的是服务员。

有人问我,怎么能从一个服务行业跳到飞机行业?这一点我要感谢美国公司。

西方人的管理智慧是,他看你的能力并非简单地看你过去卖过什么。当年,我去菲利浦莫里斯公司时,老外都傻了,问我为什么会从卖飞机转行卖烟草,产品的价值差距太远了。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走的是销售路线,卖飞机也是卖,卖烟草也是卖,离开菲利浦莫里斯公司后我又卖过两年喜力啤酒,工作属性没有变。到后期,我进入的是一个管理角色,不论是在卖什么产品,管理生意和管理团队的理念是相通的。

当然,过去的20多年,对于我来说是很艰辛的。因为行业跨度很大,到每个行业我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进入角色。我认为自己比常人多付出了三倍到四倍的力量。

天上不会掉馅饼

你付出努力的力量集中在了哪些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我这样定义努力:用努力的力量去做一件事才是真的努力,在我心里努力是一种奋斗。

我相信龟兔赛跑或者是笨鸟先飞,因此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学习和思考。比如,我每天会看7份报纸,每个月会看几本杂志。做我们这行总要谈生意,谈生意就要谈合同,我不是学法律的,所以我的书包里每天都背着合同法。另外,就是要讲究效率,也就是人生时间效率管理。我的工作日志永远不会离开我。我在飞机上看见一篇喜欢的文章就会记下来;晚上睡觉前想起什么事情,我也会记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发现有很多需要学习的,自己学到的也不少。

我现在的工作不是简单地卖一个品牌,而是要把自己卖给客户、合作伙伴。所以,要和这些有智慧、有地位、有钱的老板产生共鸣,不学习是不行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理解他们在想什么。

智慧旅游:城市新动能 篇12

智慧景区的实践, 也为旅游“智慧化”提出了诸多命题:如何让旅游大数据发挥作用?如何让新颖技术体现出旅游人的温度?如何在智慧服务的基础上完成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

2016“国际旅游互联网大会”上, 智慧旅游始终是一个热词。随着智慧旅游的概念被更多的地方政府所接受和提倡, 各地兴起了规划和发展“智慧旅游”的高潮,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迎来了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

信息化时代的纵深演绎、旅游业发展的升级转型, 将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推向了时代的前台。

互联网上的故宫

“互联网+”的触角已深入社会经济各行业肌体, “旅游+互联网”正呈现“大洗牌”趋势。今年年初, 国家旅游局发布了“515战略”, 战略中提到, “要积极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 用信息技术武装中国旅游业”, 这为“旅游+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予以了定调。

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石培华认为, 旅游和互联网的融合还在快速加剧, 这种加剧的速度从消费互联网正在向产业互联网的全面整合加剧。未来五到十年正是消费人口变化最大的时期, 互联网原住民一代会成为消费主体, 90后、00后是以互联网为基因的消费主体。“互联网+旅游”构建了一个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平台, 当旅游遇到互联网, 一切皆有可能。

事实上, 一些先行者已有所行动。故宫博物院一度以肃穆“高冷”形象示人, 在结合互联网元素后, 也形成了新奇的观感。在2016“国际旅游互联网大会”上,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 除了实体展览, 我们同时重视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如今, 故宫博物院的网站每天点击率都在100万人次以上, 英文网站吸引了全球的网民浏览, 而青少年网站做得更加活泼, 孩子们浏览网上的故宫博物院, 可以听到通俗而有趣的故事。

为了拥抱互联网, 故宫博物院首先把展览搬到了网上, 对已经展览过的和即将展出的展览在网上进行公示, 故宫的团队不断用高清晰摄像手段, 把展品的精美照片放到网站、放入微信。故宫有1500块大地毯没有地方展出, 现在通过数字技术“铺”在了博物馆的地上, 参观者想看哪块就看哪块。故宫一些区域和院落并没有完全开放, 但是在数字博物馆, 观众希望进入哪个院落, 哪个建筑, 点击以后, 屏幕就会揭示这个院落的历史和现状。

在数字博物馆里, 观众还可以调一幅书法来临摹, 比如把兰亭序调出来临摹, 机器还会评价和打分, 比如“太棒了”或“惨不忍睹”。通过数字博物馆的虚拟现实空间, 人们可以走进那些不开放或者暂时不开放的一些空间, 比如走进养心殿、三希堂, 还有3D体验店, 观众可以体验穿上皇帝衣服时的样子。

单霁翔自信得说:“今天最好的数字博物馆在这里, 因为它不仅仅是利用先进的技术, 利用先进的手段, 关键是每个项目都是深挖自己产品的文化内涵。”互联网技术的渗入, 使得故宫博物院的文化旅游资源更具精细化管理, 其在提升旅游体验度所做的服务与创新, 对旅游商品文化延伸的理念与实践, 亦可作为借鉴。

景区怎样智慧起来?

当下, 中国不少旅游景区正面临头疼的“城市病”, 包括交通瘫痪、游客爆满、安全事故, 特别是在黄金周, 或雨季和汛期期间的西部景区, 问题更是繁多。如何能智慧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 是诸多景区亟需解决的现实命题。

在徐挺看来, 在未来五到八年, 中国绝大多数景区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的“模样”, 即能够快速地在智慧化方面取得很大发展, 更可能只是实现一些基础需求的满足。“智慧景区的范围很广, 可能从不同角度都有不同的回答。”徐挺说。游客的咨询服务、导览、导购、票务、互动分享、体验、投诉等, 这一切都是游客遇到的经常性需求, 而这些需求产生的信息, 都可以被采集和处理, 成为智慧化运营的大数据基础。

作为一位景区管理者和投资者, 徐挺希望帮助景区提供智慧化的解决方案, 并帮助供应商构建一个桥梁。比如黄山游客集散系统, 它可以通过智能化的交通调度, 不仅仅实现景区可视化, 同时实现对车流和人流的有效组织, 避免车辆拥堵和人流超负荷。在九寨沟景区, 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还可以掌握人的聚集和消费习惯, 优化人流, 乃至进行旅游目的地的二次促销。

徐挺认为, 景区商业系统也同样需要智慧起来。比如大多数景区还没有刷卡付费的系统, 但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商品能够用二维码, 或者用微信的方式进行支付。这样的支付方式是纯碎片化的, 但景区完全可以用大数据提升管理, 精准了解游客的消费习惯, 精准实现商品物流配置。

事实上, 智慧旅游系统的构建, 让景区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云南的傣族园曾经利用微信“摇一摇”构建了智慧购票系统, 游客在云南旅游, 不仅可以使用微信趣味地快速购票, 还能够抽取景区红包和民族特色文化礼品, 让整个景区充满了科技感。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新, 让微信智慧购票用户数量日增长超过100%, 最高占到入园散客总量的40%。

智慧旅游的使命

智慧旅游的推进, 加快了传统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打造了创新型旅游系统, 其本质也是创新。在当下, 智慧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并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曾经提出, 发展智慧旅游已经成为旅游经营的必然发展趋势, 也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在“十三五”规划中, 中国数以百计的城市, 将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 在新兴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中, 除了新开发的旅游景区, 传统景区的智慧升级, 也是必然路径。因为游客在景区的体验, 直接决定了在某个区域或某个城市的停留时间, 也就直接关系到消费。

浙江省在互联网产业取得的先机, 也让浙江省的智慧旅游, 得到了发展动力。即便按照传统眼光来看, 旅游资源并不丰富的区域, 也同样可以将旅游搞得有声有色。浙江省天台县的实践让人眼前一亮。

天台县县长杨胜杰还有一个身份:县旅游发展委书记。这位旅游书记, 就天台山全域旅游与智慧旅游, 做了一番探索。没有知名的旅游景区, 可天台县有一万个乡村庭院, 一百公里的旅游绿道, 一百公里的登山建设步道, 这些看起来平常的旅游资源, 同样也可以激发出巨大的效益。

杨胜杰表示, 天台建立了全域旅游标准化服务体系, 今年“十一”期间, 30多位县领导亲自上阵, 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在天台, 旅游产品能够触手可及, 打开手机, 就能够玩转天台旅游。以11个乡镇村旅游服务中心作为分部, 以旅游手机APP作为载体, 融合了旅游导览、信息推荐、停车辅助等功能, 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智慧旅游服务。

金满坑村是天台西部一个最贫困的乡村, 开展旅游扶贫后, 低矮破旧的一幢幢农家小楼, 忽如一夜春风, 墙壁上被绘满了各种色彩的图画, 到现在已经接待了十多万游客来观光涂鸦, 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涂鸦村。在天台县后岸村, 农家乐统一对外宣传营销、统一分配客源、统一服务标准化、统一价格。建成运营着70多家农家乐, 整个床位数达到1800多张, 但游客还是经常订不到床位。

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这既是旅游行业的机遇, 又是压力。要用现代化、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和“互联网+”作为重要支撑, 把智慧旅游、旅游大数据、“互联网+旅游”作为重要手段, 才能使旅游业爆发式增长。

上一篇:操作系统移植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导入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