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2024-10-19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精选10篇)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篇1

中华国山美丽泰安

泰安市因泰山而得名,寓“国泰民安”之意,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济南都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区,辖两区(泰山、岱岳)、两市(新泰、肥城)、两县(东平、宁阳),离孔子出生地曲阜市80公里,是一座极具魅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充满生机的现代化山水园林旅游城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雄峙而立于齐鲁大地,历史文化丰厚,被誉为“华夏神山”、“东方历史文化宝库”。“泰山安则四海皆安”。相传远古时期即有72位君王来泰山巡狩祭祀,自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开始又有12位皇帝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和登山朝拜活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历代文化名人孔子、曹植、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也都曾神游泰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华文诗篇,“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在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盛行不衰。

近年来,泰安市立足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坚持以泰山文化挖掘、展示、传承为主脉,将泰山独特的自然、地质、生态优势与文化有机融合,以打造泰山旅游带动城市发展,做到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连续实施了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建成了泰山地质博物馆和彩石园、石峡园、醉心园三个特色地质遗迹园区,搬迁建设了冯玉祥纪念馆,完成了天外村广场、环山路景观带、龙潭公园、岱庙石刻园、黄溪河水库景观提升、桃花峪水系一期工程,恢复开发了岱顶宋摩崖等景观群。同时,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不断加大形象宣传力度,叫响了“登泰山,保平安”的主题口号,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到泰山祈平安”已成为泰山旅游的重要招牌。泰山获得世界地质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届排名“中华100大人文与生态名山口碑金榜”首位。2008年,泰山景区进山进景点游客突破300万人、购票进山游客突破210万人。

泰安市委书记杨鲁豫告诉记者:泰安市、市政府将紧紧围绕“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打泰山牌、文化牌、生态牌、和谐牌,不断加大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度,进行高标准的城市综合整治,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形象不断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记者在泰安采访切身感受到,泰城确实呈现出了山城衬映,山下有城、城中观山的独特景观。如今的泰山、泰安正以壮丽的景观、厚重的文化、快速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吸引着海内外人士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科学发展和谐泰安

泰安市是山东省三大科教文化中心之一,境内有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泰山医学院、泰山学院等6所高等院校,拥有四个省级开发区,其中有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的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规划面积27.6平方公里的旅游经济开发区。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泰安市立足科研和人才优势,实行综合执法、客商证等制度,依法保护外商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投资泰安,稳如泰山”已成为海内外投资者的共识。

近年来,泰安市、市政度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团结拼搏,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市经济和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513.3亿元,增长13.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6.4亿元,增长19.0%,其中各项税收占财政收入的76.7%,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一是巩固加强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竞争能力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放松粮食生产前提下,做大有机蔬菜、奶牛养殖、苗木花卉三大“亮点”,培植优质粮、蔬菜、干鲜果、畜禽、苗木花卉、桑蚕6大产业,壮大畜禽养殖加工、蔬菜加工贮销、乳品加工、果品木材加工、桑蚕加工等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是做强做大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培植一批创新型企业、企业技术中心、省以上名牌和著名、驰名商标。培植壮大输变电设备、汽车及零部件、无机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鼓励企业走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发展路子,努力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大企业。目前,泰安拥有国内生产能力最大的碳纤维、纸面石膏板、甲酸、三聚氰胺生产线。尤其是紧紧抓住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无污染、能持续提供税源、富民强财政、增加就业的大项目、好项目,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三是提升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按照“融合济南、辐射全省,对接京沪、面向全国,拓展海外、放眼世界”的要求,紧紧围绕“吸引人、留住人”创新体制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在推动泰山、泰城为中心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徂徕山、莲花山、东平湖等旅游资源开发,形成大泰山旅游格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策划建设一批体量大、带动力强、能够整合旅游各要素的休闲度假、康体娱乐、农业观光和特色高端旅游项目,重点抓好泰山方特欢乐世界、环山路旅游观光线、泰山实景演出、艾洼生态民俗村等旅游项目建设,培育泰山国际登山节、东岳庙会、肥城桃花节、宁阳蟋蟀节等文化节庆品牌项目,变单一观光型旅游为观光休闲度假型旅游。高度重视抓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引进、培强、做大一批旅游骨干企业,着力抓好高档星级酒店、特色餐饮美食街、旅游购物休闲街、旅游集散中心建设。2008年全市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848.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6.9亿元,分别增长23.0%和30.6%。

与此同时,泰安市委、市政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倾情尽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推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每年市委市政府都确定一批为民要办的实事,强化责任,加大力度,抓好落实,取信于民、惠及于民。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46元,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3.9%。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全市义务教育段共有45.9万名学生享受到免费政策。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失业保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全市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9.8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5万平方米,实施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全市行政村通油路率、通客车率分别达到96.3%、99.5%。完成农村无害化生态卫生厕所6万座, 新建户用沼气池1.6万个。

泰安市市长李洪峰告诉记者:下一步,泰安市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目标,统筹发展三大产业,坚持人才强市、文化兴市、全民创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优化环境、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地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坚定不移地促进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危机挑战,抢抓大好发展机遇,努力促进全市经济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篇2

市委、市政府听民声,汇民智,经过专题研究、审慎思考、反复论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发展思路,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有关论述,我进行了认真阅读和分析研究,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做好产品开发,把握市场变化脉搏,更新换代旅游产品,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景区的总体构思与各零部件的和谐统一,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拳头项目与服务设施的配套,景区内外旅游六要素的配套,景区开发与城区建设的结合,分期建设与成片开发的衔接。精心打造高素质的人才结构,旅游企业创办高水平的大型艺术团,艺术表演成为旅游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高品位的文化内涵渗透到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各个环节等。

二、推进城市旅游,完善公共旅游服务体系,实现城市旅游与景区旅游良性互动,全面提升游客体验。泰安旅游靠的是整个泰山的吸引,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最大的旅游吸引物。泰安市把“靠山、靠路”的黄金地段留给了旅游,为旅游发展留足了空间,以市民和游客为本,全力构建公共旅游服务体系。要坚持跳出“就泰山谈旅游、就景区看旅游”的狭隘观念,把城市旅游提高到一个突出的位置,来构建新的旅游格局。一是按照“把泰城建成一个大景区”的目标,编制和实施《泰安市城市旅游规划》。树立“城区也是景区”的观念,把整个城区都列入旅游发展的范围,明确城市旅游发展的

1目标、理念和步骤措施,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增强旅游服务功能,为旅游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二是对城市重点地段和建设项目,进行旅游功能的设计和形象包装。“城市出入口、车站进出口、泰山进山口”是重点,要看出旅游的形象,完备旅游服务的功能。财源街的改造要兼顾市民、商家和游客的需求,环山路旅游内容策划要“精细化”,在山城之间真正穿起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三是实施城市雕塑壁画工程,变历史文化空间为现实旅游生活空间。要通过雕塑、壁画等艺术手段在城市“落地生根”,变无形为有形,变模糊为鲜明,创造城市浓厚的旅游文化氛围。四是构建公共旅游服务体系,服务端口前移。旅游标识系统要更加完善,旅游咨询中心布点要更加广泛、更加合理,旅游服务标准化要尽快推广,通过种种努力,实现游客“无障碍旅游”。

三、做好节庆策划,面向国际和高端市场,打造特色鲜明节庆品牌,树立城市活力形象。泰山登山节融“体育、文化、旅游、经贸”于一体,一定必须坚持“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中心,集中精力,把登山节真正打造成为响当当的旅游节庆品牌。在登山节的策划上,要重点在拓展三个“度”上做文章。一是知名度。举办登山节,旨在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泰山的知名度。作为城市的“形象工程”,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登山节的投入。要瞄准主流媒体开展合作,靠节庆窗口把泰安的声音和形象广泛传播出去。二是外向度。策划登山节,目光要瞄准国外,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节庆品牌,吸引国际的目光,促进入境旅游的突破。2008年举办的泰山〃富士山中日友好节开了个好头,下一步要巩固、扩大成果,逐步吸引

更多的世界名山和国际组织加入进来,让登山节成为“国际名山的俱乐部”,并以此树立泰山在世界名山中的“核心”地位。三是参与度。要精心策划旅游主题活动,全方位吸引游客参与、市民参与、企业参与,让节庆活动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企业参与”,在资金投入上可作为“政府主导”的有效补充。

体验柏林 国际会奖旅游名城 篇3

节庆会展 异彩纷呈

柏林电影节

已走过60载的柏林电影节是中国电影业的宝地。从1982年中国动画片《三个和尚》,到1988年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再到2010年王全安的电影《团圆》,中国已有众多电影在这里捧奖而归。每年2月的柏林电影节期间,柏林就成为电影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圣地。只要安排一下时间,就有机会同走在红地毯上的耀眼明星们近距离接触。电影节期间,每天从上午到夜间,在柏林的各大影院都会上演各种参展、观摩以及纪念影片,着实过上一把电影瘾。

柏林旅游交易会

柏林旅游交易会(ITB)在1966年首次召开,至今已成为世界顶级的旅游交易会。每年有来自世界180多个国家的10000多家参展商、近200000业内人士或普通游客参与柏林旅游交易会。游客们可以在展区里“环游世界”,多个展馆都使用了跨地区的主题式展示,例如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体验探险,健康疗养等等。除了展位与信息,ITB还提供音乐会、演出、party、和不可抗拒的美味佳肴等其他服务。

文化狂欢节

色彩艳丽、奇异多姿和载歌载舞是每年柏林文化狂欢节的最佳写照。从1996年起,每年春天到来之际,柏林都会举办文化狂欢节。来自世界各地80多个国家的人们将在节日期间尽情展现各自的文化,同时也展现出柏林这个世界大都市的丰富与宽容的特性。2013年的狂欢节于5月举行。街头花车游行,BIu cherplatz广场和周边近400个摊位,出售各国美食、手工艺品,并有各国风情的音乐舞蹈等文艺表演。

圣诞市场

作为德国的首都,柏林拥有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圣诞市场。这些圣诞市场虽然形式上很接近,但却各有主题。位于柏林市中心区的亚历山大广场圣诞市场,已经拥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比较有趣的是,亚历山大广场的圣诞市场,实际上是两个圣诞市场的组合,靠近S-Bahnhof的圣诞市场是以摩登圣诞为主题,而靠近施普雷河畔的圣诞市场,则是以中世纪为主题。每年德国大部分城市的圣诞市场从11月下旬开始一直到圣诞节前,也就是12月20-22日左右结束;而柏林的圣诞市场从11月下旬开始,一直延续到12月31日。

特色交通 休闲生活

柏林错综复杂的城铁下仅是公交运输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游客欣赏全城市容的好去处。城铁全景旅游专列-PanoramaS Bahn内部环境优雅,座位豪华,360度全方位封闭式观景棚顶为游客提供了超豪华视觉感受。车上的耳机提供详细的英语讲解。

Zille巴士车是1916年到1928年之间柏林市的标准公交车,乘坐该车可以回顾柏林市20年代的繁荣时光。敞篷的双层巴士观光车,每25分钟一发车。游客可以在15站中随时下车参观景点,之后还可改坐另一班车继续游览。车上有德语或英语同步介绍。

开着民主德国的标志性汽车“持拉比(Trabi)”穿越偌大的柏林“城市丛林”。在这个游览项目中,游客可以自己驾车,按照汽车内导航系统的同步寻引,依次游览全城景观。

热气球位于市中心波茨坦广场和勃兰登堡门之间的空地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系留气球,游客可以乘气球腾空而起,尽情观赏柏林的全景视野。

在Tempelhof机场享受非常规的飞行形式——从静止状态,移动鼎旋到起飞,途中欣赏动人心魄的视野,这绝对是不能错过的“空中体验”。乘坐水上飞机Duck-01观赏城区景色,在位于城市心脏地带的施普雷河上起飞和降落,游客可在600米高空经历25分钟的惊险飞行。

乘坐于40年代末服役的原美军道格拉斯D-47飞机,经历35分钟的飞行再返回位于市中心的昔日美军驻柏林的空军基地Tempelhof机场。该型机曾在战后西柏林被苏军封锁期间向柏林空运城市所需的所有物品,因飞行员在降落时常向地面空投糖果以及巧克力,广受游客尤其是儿童的欢迎,故被称为“糖果轰炸机”。

柏林有为数众多的消闲去处、独一无二的夜生活以及丰富多彩的酒吧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无论是舞林中人还是音乐发烧友,无论喜好,年龄以及消费预算,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这个不眠之城找到适合自己的娱乐场所。

位于市中心的Mitte和PrenzlauerBerg、东部的Friedrichshain、南部的schoeneberg以及Kreuzberg是柏林夜生活最丰富的地区。地处Charlottenburg区的Savigny platz广场和Wilmersdorf区的Ludwigkirchplatz广场则以其高雅的格调吸引着白领阶层的顾客以及追求浪漫的年轻人。

腓特烈城宫殿剧(FriedrichstadtPalast)盛大推出最激动人心的演出“伊玛——绝色天香”(Yma-Too beautiful to be true)。主角伊玛带领观众开始一段神奇的旅程,领略多彩而动感的世界。整个演出眩目而性感,舞美设计充满创意而独具艺术风格。这个演出类似巴黎丽都的艳舞秀,非常适合商务团体晚间节目。

Sage夜总会里不同的DJ们每天晚上调剂不同风格的音乐,因此这里也吸引了非常混杂的人群。星期四有传统的另类摇滚,周末则是传统的hip-hop,house和techno音乐的天下。

缤纷美食 购物天堂

虽然德国人对食物的钻研程度与中国、法国等美食大国相比差距很大,但是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德国食品有着朴实无华、经济实惠的特点。在柏林,当地的特色风味食品也有很多品种,现在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柏林当地物产丰富,各种特产均是美食的绝好原料。

nlc202309031410

柏林的美食丰富多彩,从快餐到高雅美食餐厅,应有尽有。典型的柏林饭菜丰盛而充满乡土气息,其中名气比较大的有柏林煎肉饼(Buletten)和咖喱香肠(currywurst)、白水煮肘子(Eisbein)和柏林白啤。

位于柏林市中心勃兰登堡门旁边的阿德龙酒凯宾斯基酒店内的Lorenz Adlon是一家高档餐厅。拥有米其林两星的餐厅具备独一无二的就餐气氛、高档菜肴和高档葡萄酒。Kollwitzplatz广场上的Gugelhof餐馆,客人主要是来到这里品尝乡村风味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这里是传统的装修,有宽大的吧台,主要烹制德国和阿尔萨斯的特色菜,火锅、烤干酪、鱼和素食。

波茨坦广场索尼中心里的菩提树酒坊(Lindenbru)以其自酿的大麦啤闻名。除此之外,这里还提供地道的巴伐利亚以及奥地利风味菜。酒馆里体积庞大的酿酒设备有三层楼高,沿着旋梯而上,游客可以坐在酒店的户外阳台上,从高处一览索尼中心。

作为欧洲最富有生机的城市之一,虽然不如巴黎、伦敦那样繁华张扬,但柏林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到来。德国的各类产品以品质优良、经久耐用而闻名,而柏林更是德国本土名牌产品的集中地,无论是欧洲最大的百货公司,还是独具一格的跳蚤市场,柏林的购物和消费场所可谓星罗棋布,目不暇接。

库达姆大街是柏林最有名的也是最受欢迎的购物街,这里的品牌商店,百货公司和高雅精品店鳞次栉比,是游客购物的首选地区。著名景点威廉纪念教堂也位于这条大街,他的最东端就是欧洲大陆最大的百货公司——卡迪威商场。

奢华时尚的服装、化妆品和室内装饰品,在206商铺(Quartier 206),随处可见唐那凯伦(DKNY)、艾特罗(Etro)、斯坦伯丽(Strenesse)、史瑞莉(Gabrieie Strehie)、Out of Asia家居用品店的身影。采用玻璃棱镜、地中海中庭和威尼斯马赛克的建筑风格值得细细品味。世界各地最美(也最奢侈)的用品、收藏品和服装,部分商品更是德国市场上的“首发品”这是一座绝对高端的消费殿堂。

六月十七大街的跳蚤市场(Berliner Tr delmarkt)是柏林历史最悠久的跳蚤市场,它不仅是购买廉价二手商品的场所,同时也是众多特色商品以及艺术品的展台。开放时间为每周六以及周日的10点至17点,出售商品从仿古家具,二手书籍,古籍善本,邮票到手工艺品应有尽有,是柏林文化生活的一个亮点。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篇4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旅游业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 占领国际市场成为竞争的焦点。特别是近几年来, 一批著名的旅游城市先后确立了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以及国际化的旅游发展纲领, 建设国际旅游名城正逐渐成为中国旅游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

近年来泰安市按照山东省委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新要求, 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市, 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为了深入了解和把握国际旅游名城所应具备的条件和达到标准, 就特别需要构建一套国际旅游名城的评价指标体系, 这已成为目前泰安旅游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 直接关系到我市的努力方向和建设规划。

二、评价指标体系

1、国际旅游名城内涵的界定

国际旅游名城是指具有较强国际吸引力和较高的国际知名度以及美誉度的国际旅游城市。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名城, 首先要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以及美誉度, 其次是国际级别的旅游资源, 再次要有国际化的城市功能、国际化的服务水平和国际化的城市居民素质。

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模型

根据国际旅游名城内涵的界定, 从面向旅游客源地的需求角度和依托旅游目的地的供给角度出发, 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外向性指标和内向性指标两种, 其中外向性指标共3个层面的17个指标, 内向性指标共3个层面的21个指标,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如表1、表2所示:

三、泰安市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优势和劣势

参照上述评价指标模型, 泰安市旅游资源价值指标较高, 旅游经济和国际化氛围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努力完善。总体来看, 泰安市建设国际旅游名城优势与劣势呈现以下突出特点:

1、泰安市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优势:

(1) 旅游资源丰富, 具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泰安市境内的泰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是中国十大顾客满意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作为中国的“国山”在世界上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泰山周边有大汶口文化遗址、齐长城、东平湖以及徂徕山、莲花山、牛山、腊山、神童山等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 旅游区位条件优越。泰安市东与莱芜、淄博、临沂地区毗邻, 西与菏泽地区接壤, 北依济南, 南邻曲阜, 周边人口稠密, 经济发达, 交通便利, 圣人文化旅游线和齐鲁文化旅游线的关键支撑点。

(3) 旅游产业基础雄厚。目前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28家, 其中5A级1家, 4A级6家。旅行社达156家。2011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3728.84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318.6亿元, 占全市GDP比重达13.8%[2]。2012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达4357.1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387.5亿元, 占全市GDP比重达15.2%, 旅游产业支柱性地位进一步提升。

2、泰安市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劣势:

(1) 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吸引力不足。泰安市的旅游产品主要还处于以观光为主的阶段, 旅游产品形式较为单一、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文化体验性旅游产品相对缺乏, 旅游产品多样性不足, 对海外游客的吸引力较低。

(2) 泰安知名度较低, 入境游市场份额低水平徘徊。泰山在世界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泰安市的国际知名度较低, 有好多游客甚至是国内游客根本就不知道泰山就在泰安市, 对于两者的关系和地理位置等知之甚少。

泰安市的海外市场份额与外汇收入与国际旅游名城的目标要求差距太大。2011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35.26万人次, 占游客总数的0.9%, 实现外汇收入2.19亿美元[2]。2012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40.6万人次, 占游客总数的0.9%, 实现外汇收入2.6亿美元[3]。一个国际旅游名城, 国外游客数量至少要占游客总数的10%左右, 泰安一直徘徊在1%以下的水平;年旅游外汇收入应大于10亿美元, 泰安更是远远不足。

(3) 国际旅游接待服务水平低。景区景点、道路、公共设施等旅游标识系统还不完备, 没有按国际要求采用多种语言标识。旅游服务人员总体文化水平不高, 必要的国际语言通晓解说能力和国际习俗的掌握相对不足, 不能很好的为国际游客服务。泰安市的旅游人才质量、人才结构和人才数量等都与国际旅游名城的目标要求差距较大。

四、泰安市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措施

1、提高国际影响力, 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近年来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占了泰安整个入境市场的四成多, 而外国游客中又主要以美国、韩国、日本为主。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 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要将营销目标放眼国际, 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参与区域论坛、加入国山协会、加强与国际旅游名城的交流合作、开办国际登山节等多种方式来吸引海外游客的到访。

2、提升旅游业服务人员接待水平

尽快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最重要的是要扩大导游队伍, 提高导游服务质量。提高英文及其他语种导游的数量, 并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导游的培训, 使其不仅有着较高的服务水平, 而且至少通晓1门外语、掌握国际礼仪。

3、整合旅游资源, 确定鲜明形象定位

泰安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却单一又分散, 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以发挥资源整体价值。泰山是泰安市旅游业发展的主体, 但是单靠一个泰山还不足以吸引并留住客人, 因此应有效的整合泰山周边的徂徕山、莲花山、天平湖、大汶口、东平湖等资源, 以形成以泰山为中心的旅游产品集群, 提升资源的整体价值打造鲜明的形象, 确定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

五、结语

参照国际和国内知名旅游城市的发展, 笔者尝试构建了国际旅游名城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照泰安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 剖析了泰安市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优势与不足, 并为泰安市建设国际旅游名城提出了相关措施。按照“建设经济文化强市, 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战略指引, 有理由相信, 在不远的将来泰安市必将成为形象鲜明、特色突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适宜人居、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国际旅游名城。篇幅和水平所限, 诸如评价指标体系的测度和应用、国际旅游名城的竞争力排名等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充实完善。

参考文献

[1]许豫宏.国际旅游名城的创意模式与巅峰使命 (上) [EB/OL].http://www.nanhu.gov.cn/_sites/smlyj/article_display.jsp?articleid=88808, 2009-2-16.

[2]中华泰山网.2011年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taian.gov.cn/zwgk/jrta/201303/t20130320_349012.htm, 2012-2-13.

[3]中华泰山网.2012年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 w.taian.gov.cn/zwgk/jrta/201303/t20130320_349012.htm, 2013-3-20.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篇5

弘扬客家文化建设客家名城

——开展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江西省中等示范城市和“三城同创”的建议

客家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我国漫长的文明史中,创造和传承了内容极为丰富,具有鲜明特色的客家文化。龙南地处江西省最南端,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为赣南次中心城市。龙南自然风光秀丽,古迹胜景繁多,客家文化浓郁。依托党的政策,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龙南客家传统优秀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和方式,对宣传龙南、提高龙南的知名度,促进龙南的开放和交流,推进龙南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弘扬龙南客家文化,开展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江西省中等示范城市和“三城同创”活动,是推进龙南客家名城建设,提高我县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目标。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龙南客家文化,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积极推进具有龙南客家特色的文化名城建设,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兴旺发达、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富裕安康,思想道德高尚、文化事业繁荣、产业品牌响亮、客家风情浓郁、城市形象鲜明”的龙南客家文化魅力之城,以龙南客家文化固有的开放兼容和改革创新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实践和贡献。为加快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江西省中等示范城市和“三城同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达到“弘扬客家文化,建设客家名城”。

(一)深化认识,把弘扬龙南客家文化摆上建设客家名城的核心位置。龙南客家文化是龙南城市发展的“根”和“魂”。其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核心内涵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弘扬龙南客家文化,就是把这种理念和精神与我县现代化建设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全县人民努力建设现代化龙南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弘扬龙南客家文化,对于推进龙南特色文化名城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优化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文环境,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我们要从提升城市软实力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弘扬龙南客家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弘扬龙南客家文化摆上龙南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核心位置,作为我县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全局性“抓手”,确保我县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高效有序地推进龙南客家文化名城建设。建议县委、县政府成立“龙南客家文化名城建设领导小组”和“龙南客家文化名城建设专家小组”,统一领导、指导文化名城建设的各项工作。把弘扬龙南客家文化融入《龙南县建设客家文化名城规划纲要》、《龙南县开展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江西省中等示范城市和“三城同创”规划》,作为我县文化名城建设的主导性原则。建立健全龙南文化名城建设的目标和工作责任制,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将龙南文化名城建设的各项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要考核内容,强化责任考核和绩效考评,确保龙南客家文化名城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统筹协调,全面提升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我县客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整合规范,妥善处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使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走上系统化、系列化和集约化的轨道。一是进一步抓好龙南客家文化资源的普查和整理。由县政府牵头,县文化部门具体组织,发动全县各级直到社区居委会和村民委员会申报蕴藏于各地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综合梳理,切实摸清文化资源“家底”。尤其是要重视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普查和整理,如客家剧、客家山歌历史悠久,传统剧曲、曲目很多,应抓紧清理、汇总和评优,并广泛征集新编剧目、曲目,不断评选优秀新编剧目、曲目,推动客家剧、客家山歌不断创新发展。二是进一步抓好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在准确甄别和鉴定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保护优秀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对已经确认和新确认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落实保护责任和措施;对具有重大文化价值的围屋、历史街区、村落和建筑,及早进行鉴定和界定,及时列入保护范围;加大力度加快挽救、抢救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征集传世、重要文物和濒危、稀有民间文化艺术品种,保护、修复重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文化遗址。三是进一步抓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确保有效保护的基础上,遵循真实、适度、有序的原则,对具备条件并具有价值的文化资源进行系列化、系统化和集约化的开发利用。比如农耕文化浓厚的隘背围、生态景观靓丽的栗园围、建筑文化神奇的关西新围、酒香浓郁的客家酒堡等客家围屋旅游景点,并且依托特色鲜明的客家风情游,逐步打造形成以小武当山、千年古树群为主的山水风光游,以九连山自然保护区、龙头滩为主的自然生态游、以玉石仙岩、关西斜塔为主的文物古迹游等,禁止各乡(镇)竞相模仿,鱼龙混杂,各乡(镇)要依据本地的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县委、县政府应组织文化部门抓紧进行全面普查清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评选精品,充分开发龙南客家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扩大龙南客家文化旅游的影响,展现客家文化资源的生命力,丰富旅游资源,提升文化内涵,发展具有龙南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

(三)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系列化的城市文化载体。要把客家文化载体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范畴,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统领、推动和规范作用,已经规划的城市文化设施要确保落实,新的城市文化设施要及时纳入规划。针对我县文化资源特别丰富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应抓紧建设和完善“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一是以“龙南围屋”为龙头,包括隘背围、栗园围、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乌石围等客家围屋系列;二是以“桃川书院”为龙头,包括窑头竹林公园系列;三是以工业园区为龙头,包括以105国道为主轴,北起里仁镇石油中心,南至东江乡中和村系列;四是以“龙南人民体育场”为龙头,包括文化广场、滨江广场等的体育场馆系列;五是以“龙翔广场”为龙头,包括各乡、镇(街道)群众文化演出场所等的演艺场馆系列;六是以县图书馆新馆为龙头,包括各乡、镇文化站和各类学校图书馆等的图书馆系列;七是以小武当山为龙头,包括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千年古树群系列;八是以玉石仙岩为龙头,包括酒香浓郁的客家酒堡、关西斜塔等的人文景观系列;九是以龙头滩为龙头,包括汤湖温泉、石峡山绿野山庄等的水文化景观系列。要通过不懈努力和长期积累,切实打好龙南客家文化名城的“硬件”基础,加快实现城市文化设施系列化和现代化,不断加厚城市文化底蕴。

(四)创新机制,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龙南客家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其平民性和重商性,弘扬龙南客家文化一定要在发展群众文化和有特色文化产业上下功夫。首先,要建设和完善群众文化的引导机

制,大力发展群众文化。群众文化的主体在群众,其发展动力在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政府要积极履行职能,通过组织引导和政策推动,以“三城同创”为龙头,以乡(镇)、街和村、居为重点,以社区、学校、企业为依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引导广大群众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快发展各类文化艺术组织和体育协会,大力培育各类文化、体育专门人才。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在城乡各类主题公园和体育场馆划定或建设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固定场地,让群众自娱自乐,形成氛围,成为城市文化的亮丽景观。其次,建立和完善奖励机制,激励文化创新和竞争精神。设立文学艺术和体育奖项,重奖文学、艺术、戏剧、曲艺等创作和体育竞技有功人员,激励文化创新,鼓励文化竞争。三是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引导机制,大力发展有龙南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我县客家文化资源丰富,应因势利导,以积极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引导文化企业和文化艺术团体加快发展有市场需求、富有龙南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尤其要在新闻传媒、影视创作和制作、出版印刷、文化创意、旅游美食等行业率先做大做强,打响品牌。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将丰富的龙南客家文化元素融入各类制造业产品的设计开发,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为制造业打开新的发展天地。四是突出龙南客家文化元素,着力提升龙南客家文化的影响力。客家剧、曲艺、龙灯、武术、编织、旅游美食、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应重点开发,通过组织举办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的文化艺术节、旅游美食节和民俗文化节或博览会,如牵头举办每年一度的“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统一举办客家民俗文化节,将客家剧演出艺术和我县元宵节前后各乡(镇)龙灯会等民俗活动整合起来,壮大规模,形成品牌。

(五)突出特色,让龙南客家文化全面融入城市建设。弘扬龙南客家文化、建设有特色的龙南客家文化名城,必须让龙南客家文化的精华元素全面融入城市建设中去,给城市注入客家文化的“气”与“魂”,使我们的城市处处彰显客家文化的特色和风采。首先,把客家文化特色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使现代化城市的布局、建筑、景观和城市标志性建筑、广场、公园、主要道路等充分彰显客家文化的特色与气质。尤其要抓紧筹划、设计和建设体现客家文化名城“气”与“魂”的标志性建筑和大型城市雕塑,塑造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其次,把客家文化的精华元素融入城市产业,丰

富城市产业的文化内涵。艺术品、纺织、铸造、骨伤科中医中药、旅游等传统产业尤应率先进行这种融合,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拓展城市产业的发展空间。此外,把客家生态文化融入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我县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山青水秀,江河纵横,山虽不高却有名气,水虽不深却有灵气。客家文化崇尚自然、休闲、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客家居民历来喜爱背山面水而居,山水文化在龙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弘扬客家文化,建设有客家特色的文化名城,一定要大力抓好城市环境的建设与治理,尤其要抓好渥江、桃江以及城乡各地河流的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千方百计保留和增加城市的水域面积,让城市处处展现“城中水、水中城”的优良亲水环境,让客家特色的山水文化得以世代相传。

(六)加强研究,为客家文化名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龙南作为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发祥地之一,在客家文化研究方面更应走在前列,为建设客家文化名城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建议以教体局、文化局、旅游局三部门为基础,成立龙南客家文化研究所,挖掘、招揽、集聚客家文化研究人才,从考古、历史、文化、地理、经济、地方志、文艺、语言、民俗等多学科深入开展客家文化的研究,提炼客家文化的特质与内涵,理清客家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总结客家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规律与经验,为客家文化的新时代发展和客家文化名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各乡(镇)宣传、文化管理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也要加强客家文化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保护与开发利用、客家文化与中华文化及域外文化等基本关系,为弘扬客家文化、建设客家文化名城把好关,引好路,不断积累客家文化名城建设的经验,提升客家文化名城建设的水平。

龙南镇第三小学王斌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篇6

衡阳市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同时, 因为其战略位置突出又被誉为湘南重镇和山水洲城。2000年的历史沉淀, 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文化资源。但是由于观念、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原因, 衡阳的文化建设与发展还处于较低的阶段, 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社会经济附加值仍有提升的空间, 公共文化服务的质与量不高, 支柱型文化产业不多, 文化体制与机制运行不畅, 文化人才缺失, 文化软实力不强, 这些问题亟待破解。衡阳市新一届政府提出了“工业重镇、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宜居家园”重大发展战略。为此, 我们将以此契机, 全面了解该市文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结合该市的实际, 深入探讨该市文化与文化名城快速发展的思路和可行性措施与办法。

一、衡阳市文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 衡阳的历史文化资源

衡阳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境内山奇水秀、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文化底蕴深厚, 人文胜迹众多。较具代表性的有:一是底蕴厚重的湖湘文化。衡阳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与传播中心, 有胡国安、张栻、王船山等著名的代表人物, 有包括石鼓书院在内的四大著名书院。二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文化与抗战文化。湘南学联、岳北农工会、罗荣桓故居, 夏明翰故居等, 衡阳抗战更是驰名中外, 被国民政府授予“中国抗战名城”。三是独特的宗教文化。三教合一, “五岳独秀”, 文化与山水高度融合, 孕育了“中华寿岳”、“心诚则灵”的文化特色。四是星光闪耀的名人文化。衡阳地灵人杰、名人辈出, 先后涌现了世界伟大发明家、造纸术发明者蔡伦,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王船山, 共和国开国元勋罗荣桓, 革命先烈夏明翰, 一代言情大师琼瑶等。五是秀丽多彩的山水文化。境内有三江汇聚、风光秀丽, 宜室宜家、闻名全国的风水宝地的衡阳城区, 有“五岳独秀”的南岳, 国家森林公园岣嵝峰省级森林公园四明山、紫金山, 有休闲、观光、度假胜地的江口鸟岛、岐山森林公园、牛形风景区、万源湖、九观湖、印山、天堂湖、蔡伦竹海等。六是丰富的民俗文化。有1个“全国曲艺之乡” (祁东县) 、5个“全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衡阳县石市乡的竹木雕艺术之乡、衡阳县九龙乡的稻草龙艺术之乡、衡山县福田铺乡的皮影艺术之乡、衡东县大桥镇的剪纸艺术之乡、常宁市板桥镇的剪纸艺术之乡) 、4个国家非遗保护项目 (衡阳湘剧、衡阳祁剧、衡山影子戏、衡州花鼓戏) 。境内现有的历史文化遗址有30多处, 地方特产有几十种。

(二) 衡阳市文化发展的现状

据统计, 2012年全市文化单位1 533个, 产业增加值达69.16亿元, 占全市GDDE的比重达3.5%;2013年全市文化单位3 444个, 产业增加值达107.48亿元, 占全市GDDE的比重达4.9%;其中以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影服务为主要业态的“核心层”进步明显。衡阳广电被誉为“电视湘军、衡阳劲旅”, 图书发行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0年位居全省前列。与此同时, 以网络文化服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和广告、会展、文化商务代理等为主要业态的“外围层”正在逐步兴起。

2013年, 全市拥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 文化站214个;公共图书馆16个, 总藏书量151万余册;档案馆14家;博物馆、纪念馆30个;广播电台9家, 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8%;电视台8座, 教育台1座,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3%, 有线电视用户72.73万户, 增长84.6%;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3个, 全年演出场次3 113场, 演出观众2 516千人次, 演出总收入达339万元。与此同时, 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更是有声有色。自2009年“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群众文化活动正式启动以来, 衡阳市共开展“广场旬旬演”120场, “社区周周乐”活动1 000余场, 参加演出人员10万人次, 惠及市民达100多万人次。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衡阳市在连续5年举办“文明新风拂雁城”、“春满衡阳”、“幸福衡阳”等节庆文化活动的同时, 还新创了“石鼓书院大讲堂、书院寻道、雁城市民讲堂”这一文化品牌。

(三) 目前衡阳区域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衡阳文化及文化名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第一, 缺乏对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文化既是软实力, 也是硬实力, 未来的城市之争,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文化之争, 因为文化展现的就是城市的素质, 文化素质的提高必然会带来城市发展的巨大活力与动力。因此政府需要立足于衡阳的历史现实、社会发展和总体效益的高度, 从目标定位、措施、体制机制和保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规划、论证与组织实施。

第二, 对历史文化保护、挖掘和利用还不够。文化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和观赏性不够。如四大书院目前仅有石鼓书院在开放利用并带来社会效益, 但是船山书院等基本等同废弃。有相同处境的还有衡阳的红色抗战文化、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的利用问题。

第三, 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衡阳区域内有不少著名古寺庙、名人故居、纪念胜地和古建筑等文化资源, 总体上所呈现出“小、弱、散、乱”状况, 没有形成集群效应, 其应有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完整的整合。

第四, 缺乏文化精品、拳头产品, 衡阳市现有文化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未能最大限度地实现, 现有这些文化品牌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如南岳文化旅游项目、常宁版画和耒阳蔡伦竹海等资源的进一步开放和利用。

第五,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软硬件不足, 区域发展不平衡, 同时存在服务理念、形式及质量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衡阳公共文化在上下各级努力的基础上获得了较大发展, 但是也存在某些具体问题。比如文化城乡差距较大、城乡人均拥有的可支配的文化资源总体不够。

第六, 文化支柱性产业不强,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目前衡阳文化支柱产业比较单一, 相对集中于现有的文化旅游, 文化创意和新型文化产业较为薄弱。

第七, 文化从业人员队伍与高端创新团队较为薄弱。目前衡阳区域从业人员不多、素质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 其中复合型人才、高端领军人物和高端创新团队奇缺。同时, 高校与科研院所产学研整合有待加强。

二、衡阳市文化及文化名城建设构想与实现途径

(一) 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 凝聚人文精神, 强化文化内涵建设, 打造文艺精品, 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 提升地方的软实力

1. 强化对本地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修缮, 突出主题, 提高其整体性并增强它的质感、美感和吸引力

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如果没有对历史文化的保护, 就没有后面的传承发展与开发。在观念滞后和单一GDP追求下, 历史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被冷落和受排挤中自生自灭, 日渐破败和被摧残。现有的其他城市发展经历显示, 许多历史遗迹被城市异军突起的楼盘弄的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同时, 缺失文化底蕴的同质化发展过程中造就千城一面, 万城同构等怪相, 致使整个城市与地区丧失了个性与灵魂。即便个别历史文化得以保存下来, 也仅仅是零星半点突兀在那里, 没有太大的观赏性与利用价值。犹如散落一地的珍珠, 虽说每一颗都有价值, 但没有相应的装饰、搭配和串并, 是难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此, 在强调原有保护的前提下, 必须要丰富和充实文化资源的原有文化内涵, 同时, 必须要突出主题, 尽量还原其整体性, 增强它的观赏性。

结合衡阳的现状, 我们认为可以就此展开如下工作:

一是建一个大型的衡阳历史文化博物馆。目前衡阳市博物馆无论从规模、功能和内容等诸多方面均不够理想。通过构建一个大型博物馆, 利用实物、图片、原件复制品以及声光电技术等高新科技, 高度浓缩和生动展现二千多年衡阳的历史, 以及它的文化积淀和现有研究成果。早在石器时代, 我们的先民在此种植水稻, 饲养猪牛, 定居生活。先秦时期衡阳地区古属三苗、杨越;战国时为楚国所辖, 为楚南重镇。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全国并将原楚国南部分为黔中、长沙两郡, 衡阳地域属于长沙郡。西汉高祖5年 (公元前202) 始建酃县 (治今珠晖区酃湖乡, 中国西汉至隋朝初年酃县指衡阳市珠晖区酃湖, 宋代至新中国成立之初酃县指炎陵县) , 后设立钟武侯国、重安侯国。三国时期衡阳分属于衡阳郡和湘东郡, 出现二郡分立的情况。公元220年, 孙吴于长沙郡东南设置湘东郡, 郡治设酃县 (今珠晖区酃湖乡) ;并于长沙郡西部设衡阳郡, 下辖蒸阳 (今衡阳县) 、重安 (今衡南县) 、湘南、湘西 (今衡山、衡东、南岳区) 、湘乡、益阳等县。此为历史上首次出现以衡阳命名的郡。继后代代相传, 绵延至今。

衡阳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其中较有名的文化遗址有嫘祖墓、大禹碑、神农制耜、蔡伦造纸、南岳宗教、石鼓书院, 还有王船山、东洲、酃酒、近现代革命文化、抗战文化, 衡阳历史名人、民间工艺、民风民俗、特色美食等。大型博物馆的建设,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博物馆让衡阳的历史有了重新展现的舞台, 同时, 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衡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不仅让本地人能牢记历史, 轻松、全面地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 还可以增强我们文化的自信与自觉, 增强衡阳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吸引力。

二是建一条历史文化古街。古街的建设, 既要体现衡阳区域文化特色与建筑风格, 又要具备其现代功能, 将文化价值与现代的生产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通过集聚效应, 产生现代价值, 并带动周边发展, 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如可将衡阳的特色产品和特色美食、民间工艺、民间表演和文化交易纳入其中, 让游客既可以看, 又可以玩, 也能买, 从而赋予衡阳历史文化的质感和美感, 增强它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是加强对本土历史文化的研究, 重点支持出版一套《衡阳特色文化丛书》。既有的发展经验表明, 要传承、开发本土文化, 没有相应的研究, 就无法提炼和发挥它的价值, 必须要有一批很好的成果来支撑。为此, 我们可组织一批专家来开展对衡阳历史文化广泛又深入的研究, 形成一批标志性的文化成果, 如出版一套《衡阳特色文化丛书》。其中可包括《衡阳书院文化》、《衡阳名人文化》、《衡阳宗教文化》、《衡阳与湖湘文化》、《衡阳山水文化》、《衡阳抗战文化》、《衡阳近现代革命文化》、《衡阳民俗文化》、《衡阳特色产品和美食文化》、《衡阳地方戏曲文化》《衡阳民间工艺文化》和《衡阳方言文化》等。这种工作不仅有利于衡阳历史文化的宣传, 也是对现有衡阳文化总结并为后续文化发展、研究和利用与开发打下基础。

2. 吸取历史文化养分, 与时俱进, 凝聚当代城市人文精神

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 即被称为灵魂的东西就是精神。它是本地历史演进中长期形成和传承的价值取向、性格品质、思维和行为方式等。它是人生与地方发展的支撑与支配, 及活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一个人、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很好的世界观、人生观, 是非观, 哪能有个人的自律与担当、哪能有社会的良知与责任, 哪能有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哪能有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思想的高度, 决定着文化的高度, 也决定着实践的高度。是文化当中的重中之重。是以文“化人”和以文“化物”的关键。虽说它的作用没有经济建设的效果来的快捷与明显, 但它的先导性、根本性和基础性是无与伦比的, 其产生的持久效益和终极效益则是决定性、根本性和终极性的。是文化建设发展的要义之一。一个拥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城市与地区, 它的品味、它的吸引力、它的发展力与创新力将是巨大的。因此, 必须要在自己的历史文化中将这种优秀的人文精神凝炼好、传承好, 并结合当代的实际与需要, 提炼出当今的本地人文精神。让它成为大家的共识、行为的标杆与指针。

在2000多年的文化薪火传承中, 衡阳人民承前启后, 奋发进取, 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湖湘文化、大雁文化、名人文化、造纸文化、书院文化、宗教文化、抗战文化、近现代红色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等。这些文化包含着衡阳最核心的精神基因, 代表着衡阳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如蔡伦造纸和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的革新创新精神,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和誓死抵抗、血战到底的衡阳保卫战表现出来的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精神, 大雁文化表现出来的团结奋进精神, 南岳三教合一表现出来的包容精神, 以及在当代抗击洪灾、冰灾等自然灾害中形成的抗洪精神、抗冰精神。这就是衡阳的灵魂。

2012年5月衡阳市委发起的“衡阳精神”的征集活动, 提出了提炼和培育“衡阳精神”, 充分发挥“衡阳精神”的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 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固本铸魂。通过这个活动, 让广大市民经历了一次衡阳精神文化的洗礼, 不少市民都开始细细咀嚼这个城市的精神内核, 做了各种解读与提炼。经过市民评选与专家的审定, 最后对3条“衡阳精神”表述语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这3条表述语分别是:“雁行天下”、“大雁腾飞, 奋勇争先”、“崇大义、善包容、敢担当、开生面”。殊为可惜的是, 因为种种原因, 这个活动不果而终。虽说如此, 衡阳的精神内核还是被大家很好地挖掘出来了, 只是在表述上还不够精准, 仍需继续打磨。最重要的是, 不仅仅是将城市精神表述出来, 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内化为大家的自觉和自信, 要转化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指南, 要成为当今衡阳市腾飞的强大支撑和动力。

3. 积极弘扬本土优秀文化, 努力强化学校、机关、企业、社区与乡村的文化建设, 让优秀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田, 让优秀文化转变成社会的高素质

在文化建设中, 只有本土的文化, 才有极高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只有增强社会的文化内涵, 才能提高品质与效能, 才能增强活力与动力, 才能转变成为社会的素质与素养, 才能赋予文化软实力的真正内涵。因此, 传承好本地的优秀文化, 搞好各自的文化建设, 是我们必须要做实做细的一项工作。

第一, 衡阳传媒要着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积极传承本土优秀的文化。传媒在文化的生产与传播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它集生产、传播于一身, 形式多样, 传播快捷, 受众稳定。要想在这个开放多元的竞争格局中生存发展下来, 打造自己的特色与品牌是必定不移的趋势和选择。而本土文化则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是我们特色文化与品牌打造的主要来源。做好了, 不仅能吸引大量的观众, 也能对本土文化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因此, 衡阳传媒必须立足本土, 做足做活本土文化, 推出系列精品, 如《衡阳历史名人系列》、《衡阳历史故事》、《衡阳宗教文化系列》、《衡阳山水系列》《衡阳民俗文化系列》、《衡阳美食与特色产品系列》、《衡阳书院文化》、《衡阳近代革命文化》、《衡阳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系列》、《改革开放以来衡阳的历史变迁》等。

第二, 衡阳优秀文化进课堂、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要让优秀文化深入人心, 还必须将工作做细。为此,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推进。一是组建市级文化宣讲团。即抽调理论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强的领导干部和部分教师, 组建一支20人的宣讲团, 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现场宣讲, 全面、深入诠释本土优秀文化, 发挥其核心作用。二是依靠基层, 结合本地实际与特色, 开展针对性的宣讲。如学校可结合教学, 编写乡土教材, 讲授本土历史文化;各基层可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相关的活动, 可将红色历史遗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学生和市民参观学习。

第三, 增强各个单位的文化内涵, 全面提升社会的品质与素养。文化, 简单地讲就是对规律的认知与实践。它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三大关系与准则。文化层次越高, 它的自觉与自律程度越高, 也就越理性、越科学。各个单位的工作既有共同规则与规律, 也有独特的规则与规律。文化的作用就是提升它的自觉与自律。譬如, 校园文化建设着眼于教书育人、求真求是, 为的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自觉性与创造性, 更好地培养人才, 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建设;机关文化建设着眼于廉政、勤政与效能, 为的是遵循机关工作的规律, 提高广大干部和工作然人员廉洁自律、勤政爱民、积极有为的素质与能力;社区文化着眼于和谐与娱乐, 为的是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互信与互助, 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企业文化着眼于企业的生产与管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为的是提高企业的诚信, 社会责任, 产品质量, 以及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好和创造性。农村文化建设着眼于文明新风、科技兴农, 为的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生产技能和精神文化生活。只要我们将这些文化建设扎实地开展起来, 当文化成为我们的自觉, 并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时候, 就必将会转化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巨大能量, 其作用是无法估价的。

4. 强化文艺精品建设, 尤其要制作一台代表衡阳文化的大戏, 来扩大衡阳文化的影响, 提高衡阳的文化形象

从微观层面来讲, 文化建设必须要出精品力作, 因为它具有标示性作用, 有极大的辐射力、影响力与带动力。一首歌曲、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一个网络游戏, 一个好的栏目品牌, 一台歌舞大戏等, 只要搞好, 搞出效果, 就是一个很好的产品, 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与广告, 其价值与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一部电影《少林寺》及插曲, 让河南的武术文化享誉海内外;一台高水平、高科技制作的《印象刘三姐》, 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效果, 让人流连忘返。衡阳市的文化建设就需要这样的点睛之作。为此, 我们可以组织我市的文艺工作者, 积极投身这样的创作之中, 为他们提供全方位保障, 并重奖那些优秀作品。同时要借助外来力量, 着力打造一台代表衡阳文化的高质量大戏, 如大雁文化、南岳宗教文化、衡阳抗战文化等。这台文化大戏要主题鲜明、构思巧妙, 尤其要充分利用当今的高科技, 利用实景, 制造出绝对的震撼效果, 死死吸住大家的眼球。当然, 这台大戏必须建在衡阳市内, 必须要把观众吸引到市内来。

5. 加强城乡公共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均等化、标准化、现代化、社会化、高效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不断提高公共文化的覆盖和服务水平

公共文化建设的目的, 简单地讲就是文化惠民, 文化育民, 满足广大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维护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目标就是实现公共文化全覆盖, 努力构建均等化、标准化、现代化、社会化、供给丰富、服务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其包含的主要内容与工作有:

第一, 做好标准化、均等化的顶层设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 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 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所谓的标准化、均等化, 即每个人依据各地的发展水平, 应该享受到的公共文化的质与量的水平。包括基本设施、服务内容与服务水平。需要有一个量化标准, 诸如人均拥有的书籍册数, 拥有的活动场地的面积, 电视、网络的全面覆盖, 数字信息共赏等。必须要要有一个总体规划与目标, 必须要有具体的步骤与措施。虽说城乡差别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 均等化也不等于绝对的相等与简单的平均, 但政府必须要按标准化、均等化的理念去推进这项工作, 努力做到保障的标准化、设施建设的标准化、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考核评估的标准化。

第二, 构建城乡数字文化体系和服务平台。当今的社会发展, 高科技的进步, 也把文化带入了数字化时代。文化数字化是当下文化发展的要求与趋向。利用网络技术与平台, 可实现文化资源的快捷、高效与共赏。为此, 我们要围绕这个目标, 一是要构建“网络、技术、服务、资源、制度”五大体系, 建成衡阳“数字服务、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三大数字平台。二是加强队伍建设, 培训相关的技术人员。

第三, 加强农村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农村文化基础建设主要包括电视、网络、农家书屋、文化站、文化室和文化广场等。因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 农村的经济落后, 文化建设更加落后, 农民的文化生活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与状态, 虽说近年的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 送电影、送戏下乡等活动, 大大改善和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但在不少地区, 一些地方基本的文化设施不全, 经费短缺, 书籍短缺, 更不要奢谈城乡一体化。因此, 政府必须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要让基本的文化基础设施, 诸如, 乡镇文化站, 乡村文化室, 农家书屋, 文体活动场所等建立起来。

第四, 用“送、种、创”等方式帮助农村等落后地区文化的发展。农村文化发展中的“送”主要包括送戏下乡、流动书屋、科技兴农、技能培训、法律服务、文化指导等。“种”就是引导农民开展群众性娱乐活动, 包括种植、养殖比赛, 乡村歌舞表演等, 让农民从文化的看客变成主角。“创”指的是帮助农民发展本地的特色文化, 诸如历史文化古镇, 民俗文化, 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等。

第五, 积极培训农村文化人才。受落后条件和各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农村的文化人才极为匮乏, 他们的专业水平, 组织管理能力较弱。突出表现文化人才、文化团体少, 即使有些人才和团体, 也只是忙于演出, 缺乏培训与进修, 无法提高, 特别是一些民间艺人、民间工艺后继乏人, 等等。这在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因而, 我们要着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

为此,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这项工作:一是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把培训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中。二是探索农村文化人才培训新机制。通过排练、演出、办班、展览、交流、大赛等形式, 培训民间文艺团体、文化大户和文艺爱好者, 不断壮大农村文化骨干队伍。三是选拔一批大学生村官从事农村文化组织和管理工作。

6. 大量吸引社会基金与力量参与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虽说是政府的职责, 但仅仅依靠政府和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引导和发动社会的广泛参与, 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 政府应要为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政策支持、政策引导和政策保障。比如, 出台和完善公共文化政策,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公共文化领域;搭建合作平台, 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和支持乡村、企业、社区、民间文艺团体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等。

7. 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因其参与性、广泛性, 既可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又可以极大程度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都要重视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的开展, 要认真谋划, 精心筹备, 积极推进。如“市民读书活动月”、各级大型的群众性的文化艺术节, 诸如“农民文化艺术节”、“广场舞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企业职工文化艺术节”、“美食文化节”、“创新文化节”、“十佳道德人物”、“十佳爱岗敬业标兵”等等。

(二) 将文化有机地融入经济发展中, 增强经济的文化内涵, 着力发展文化产业, 不断壮大和提升硬实力

经济文化化, 文化经济化, 或者说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之一。“经济文化化”指的是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留有文化的痕迹, 文化是经济的引领与导向, 文化过程贯穿经济过程的始终。其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管理制度、员工素质, 品牌的打造与营销等。所谓“文化经济化”, 是指文化进入市场, 文化进入产业, 文化中渗透经济的、商品的要素, 使文化具有经济力, 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文化的商品属性与经济价值正伴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扩大, 在不断地增强和发展。文化产业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工业”, 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也是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选, 甚至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文化与经济,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 是难以兴盛和持久的, 一个忽视文化产业建设的地方是难以快速地发展起来的。我们必须要重视这项建设, 必须要做好这篇文章。

基本思路就是, 立足衡阳的实际, 做活特色文章, 兼顾长远, 夯实基础, 努力培育和创新新的文化发展产业, 优化发展环境。即要充分发挥衡阳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积极发展生态、观光、休闲、体验农业, 善于把特色文化变成品牌, 把品牌变成精品, 让精品辐射并带动相关行业与领域的发展, 形成聚合与共振;同时, 努力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建设, 加快文化人才与队伍的建设, 着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等。

1. 充分利用衡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丰厚的优势, 打造好特色文化品牌, 将其有机地融入旅游之中, 努力将其做强做大

一是继续做强做大南岳文化品牌与旅游产业。南岳文化品牌与旅游产业早在世纪之初就纳入了政府重点开发与打造的行列。2005年首届南岳国际寿文化节隆重开幕, 之后连续办了9届, “心愿之旅”最终成了她的标识与符号。这些活动无疑极大地推进了南岳文化品牌与南岳旅游业的发展。虽说如此, 其拥有的资源优势、发展潜力与发展的效果与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香客和冬季的赏雪成了其主要来源, 许多人屁股一蹶就走, 留不住客, 更谈不了较大的辐射与带动作用。缺乏持续、快速发展的能力。症结就在于缺乏创意与创新。没有很好地面对市场, 没有很好地整合和开发南岳的文化资源。五岳独秀, 三教合一, 抗战圣地, 民俗文化、民间表演和特色产品与美食, 这都是南岳得天独厚、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 要实现她的新发展, 就必须要重新做好一个科学的规划。即重新定位, 丰富功能, 将文化旅游、观光、体验、休闲娱乐、大型会展、歌舞表演、特色产品与美食融入进来。尤其要在休闲、会展、歌舞表演与抗战文化上做足文章, 要以一种多元汇聚的方式来增强她的吸引力。同时要继续做好她的宣传与推介工作。

二是各县 (市) 区要着力推出“一县一品”和“一县多品”战略, 打造好自己的特色文化与品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自然资源, 这就是它的比较优势, 无可替代。目前做的较好的有常宁的“油茶文化节”, 常宁“印山、西江、天堂山”自然生态文化游, 耒阳的“蔡伦竹海”, 衡东“土菜节”等。其他诸县 (市) 尚无较为成熟的产品, 亟待开发。需要强调的是, 各地在开发时既要突出亮点, 同时又要把其他要素, 诸如美食、民间工艺、民俗文化与表演、特色产品、娱乐体验等元素融入进来, 能用线路连接起来的更好, 没有的就要把它在主要景点的周围建设起来, 最大限度地丰富它的内涵与功能, 这样才能增强它的吸引力。

三是努力打造好船山文化、湖湘文化、抗战文化和红色文化, 以及各种非物质文化品牌, 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发挥其价值。王船山是与黑格尔齐名的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 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其“经世致用”的思想对近代包括毛泽东、谭嗣同等在内的湖湘文化代表人物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作为湖湘文化的载体的衡阳四大书院 (石鼓、南轩、文定、船山) 及其代表人物周敦颐、王船山、曾国藩、彭玉麟、杨度等, 他们与衡阳有着极大渊源, 这让衡阳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湖湘文化的源头。

血战四十七天、南岳“游记干训班”、南岳“忠烈祠”等, 让衡阳成为了抗战名城。

夏明翰、湘南学联、岳北农会、湖南三师、毛泽建、罗荣桓等成就了衡阳的红色文化。

衡阳湘剧、祁剧、衡山影子戏、衡州花鼓戏为代表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

这些都是衡阳文化的代表与标识。虽说相关的保护与开发都做了一些工作, 如石鼓书院的修复、船山文化节和船山国际研究学术会议的举办等等。但远远不够。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关资料与遗迹的完整性不够, 基础面太差。如书院中除石鼓书院外, 其他的三大书院已湮灭在尘土之中, 衡阳抗战的成列馆里东西太少, 更谈不上以其他方式的复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不够等。二是相关的推介宣传不够, 品牌意识不强。作为标志性文化, 我们必须要将其打造成文化品牌, 必须要将其作为衡阳的名片推广出去。为此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与论证, 必须要有全面的组织与保障, 特别要在一些具体的方式与手段上做足做好文章。诸如大型的文化活动、大型的学术会议、影视、歌曲等。现实中我们在这方面想的不多, 做的更少。明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 作为抗战名城的衡阳, 是否利用这一机会, 通过大型的公祭、学术活动、大型的文艺晚会、拍摄反映衡阳抗战的影视作品等方式, 来宣传和推广衡阳的抗战文化呢?三是缺乏持续、创新发展能力, 发展意识与创新能力不强。我们做许多事情都是一时的热情, 干一下, 歇一下, 缺乏对问题的清醒认识、全局与长远的眼光, 缺乏一种不断开拓和创新发展的韧劲。致使许多事情与工作都是虎斗蛇尾, 徘徊不前。尤其这在见效较慢的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大家的心思与精力不会太多地放在这个上面。也就不会时时琢磨如何不断地出新出彩, 谋求持续、快速发展。正因为如此, 我们的特色文化难以打造出来, 也不能很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难以做强做大。为此, 我们必须要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能力上下苦工夫、下大力气, 争取快速转变、快速适应, 快速提高。

四是内联外合, 打造精品线路。如今, 各地都重视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亮点, 尤其是高速公路、高铁的飞速发展, 已大大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 这就为我们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创造了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对区域内外的资源实行有效的整合与联合, 创设出精品线路, 以增强它的吸引力。譬如, 抗战文化旅游就可以与长沙、常德、桂林联合起来, 湖湘文化旅游就可以与长沙联合起来;境内的可开设衡阳历史名人文化旅游, 如王船山、彭玉麟、谢冰、蔡伦、唐群英、罗荣桓、琼瑶等;衡阳的美食文化旅游可将各县市的特色美食串联起来, 衡阳的山水旅游可将南岳、衡阳的三江六岸风光带、衡南的江口鸟岛、常宁的西江与天堂山连接起来等。

2. 积极发展生态、观光、体验、休闲农业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民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 消费观念与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与此趋势相适应的现代农业也不地强劲地展现它的文化内涵。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琳琅满目的特色种植与养殖、美味可口的农家饭菜、经济、快捷舒适的消费效果, 让生态、观光、体验、休闲农业成为真正的“绿色经济”, 方兴未艾。我市是个农业大市, “农、渔、林、果、园”齐全, “江、河、湖、水库”众多, 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更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这是不可多得的发展资源。要做好这方面的发展, 必须要在特色上做文章, 必须要丰富它的功能, 必须要打造好它的品牌, 切忌雷同。这种建设, 既可以就地取材、因势利导, 也可以“无中生有”。比如, 北京某地的葡萄种植, 不仅面积大, 更令人惊奇的是它的品种竟高达千余种;江苏某地就造出了千亩荷花, 蔚为壮观。关键在于政府的规划与引导。

针对衡阳市的实际情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这一工作:

一是强化特色种植与养殖, 充分利用既有的山水资源, 开发和完善农业观光休闲区。在农业观光休闲区建设方面, 一是要注重种植、养殖特色。不论是瓜果蔬菜, 花卉苗木, 野禽家畜、水产河鲜, 必须是一地一品。一是要保持一定的规模, 尤其是观赏性的产品, 规模越大, 效果越好。

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资源, 强化基础设施与配套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增加它的功能。一是要把体验纳入进来, 让游客参与其中的活动。这样就能让游客既能充分领略乡村秀景, 又能同农户同吃、同住、同生产。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撒播耕耘、提汲浇灌、采摘瓜果, 品尝美食中, 愉悦身心, 赏乐田园。

三是突出生态功能, 突出文化功能, 打造特色鲜明、功能齐全、高品位的生态农庄度假区。要做好这个工作, 先要选择一个自然资源较好, 交通便利的地方作为度假区。其次是规划好度假区的功能建设。主要包括服务区、景观区、种植区、养殖区、活动区等。第三是建好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把特色种植与养殖纳入进来。第四是建设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 充分利用度假区的自然景观, 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 发展景观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第五是将当地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民间工艺、特色产品和民间演艺、民间节庆纳入进来, 让民俗风情为它增光添彩。

四是突出科技功能, 完善和发展一批农业科技园区。以现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态示范园区、花卉苗木基地、种源农业基地为基础, 改造、提升、新建批集生产、科研、休闲、观赏、教育于一体的精品农业观光示范园区。

3. 积极推进衡阳市的企业文化建设, 增强衡阳市企业的发展活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血脉、灵魂与活力所在, 一个拥有科学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 高素质的管理与员工的队伍, 健全的规章制度, 团结和谐、积极拼搏、努力向上的氛围与习惯的企业, 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生存力与发展力。只有重视和搞好了企业的文化建设, 才能让企业自觉产生强大的社会价值意识、科学经营与管理意识、团结协作与拼搏意识、开拓、进取与创新意识, 并能有机地融入企业的一切活动中, 形成大家共同的意识、目标、准则、规范与习惯, 从而形成真正的自觉与自信, 支撑企业拥有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与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说, 企业的文化建设关乎企业的成败与长远。

而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精神, 诸如企业的价值观与企业理念;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关键是要让这些变成全体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 并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企业文化的养成、培育与建设, 不要仅仅理解为喊几个口号、贴几条标语、办几个生日晚会等, 而是要通过制度、活动、自律等一切有效的方式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的规章, 内化为员工与企业的自觉意识与行为, 打造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最核心的东西依然是如何“化人”, 即以人为本, 提高人的觉悟, 提高人的技能, 关心员工疾苦与诉求, 激发人的潜能。相对于制度管人, 而高素质下的自觉, 则不仅降低管理成本, 更能迸发出无穷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力。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就在于提高员工与管理者的素质, 变他律为自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一些有效的方式与方法进行细致的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法与途径有:

一是增强目标认同、价值认同, 打造利益共同体。企业要想凝聚人心与共识, 就必须把本企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目标、发展前景、面临的困难和应对之策如实地告知员工, 让双方知己知彼, 增强双方的认同, 增强员工的信心、责任与担当, 打造命运共同体, 不论顺逆, 进退与共。

二是用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和成功的经验熔铸企业精神, 打造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领域, 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与经验, 而典型事例、典型人物, 特别是成功的经验, 是企业发展的宝库与资源, 是企业的个性与灵魂所在,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需要很好地发掘与提炼, 需要宣传与示范。如衡阳师院在2007年迎接本科办学水平评估工作中, 有一个细节感动了专家评委。在专家评委进入校门时, 一个正在扫地的清洁工立即放下手中的工具, 站在路旁, 鼓掌欢迎。评委从这个环节中感受到了衡阳师院迎评工作的细致与员工的素质。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在这个事件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学校便以此为典型, 通过学校媒体、会议和故事广泛宣传, 集中讨论, 让榜样深入人心, 启人心扉。

三是强化教育与培训, 打造学习型文化。素质与技能是企业软实力之一, 也是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每一个企业无论大小都要将员工的学习与培训做好, 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具体做法为:第一, 企业可通过读书活动将终身学习理念, 思想道德素质, 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理念与精神融入进去。具体可选定几本书, 要求员工定期读完, 做好笔记, 开展讨论。第二, 可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员工的技能培训, 诸如企业内部的专项培训、选派技术骨干外出学习与进修、请外面专家与技术能手来厂指导等等。第三, 将技术、职称等级与工资挂钩, 鼓励员工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四是树立“管理者首位”思想, 企业领导率先垂范。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统帅, 他的理念、精神、素质与表现具有标杆、示范和引领的意义。因此, 企业家本人必须要有文化自觉的意识, 必须具备先进的理念、较高的文化素质、较高的管理经验与水平, 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并能努力将这些转化为企业与员工的素质和行为。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也都应具有较强的自觉与自律意识, 不仅要做员工的表率, 而且要善于团结和带领下属, 把文化建设与各自的工作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做出自己的特色与成效。

五是善于用活动来培植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爱岗敬业意识、赶超意识, 用活动来丰富企业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活动, 尤其是专项活动, 具有参与性广、针对性强, 效果好的特点, 是各类工作推进的重要方法之一。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 关键要将其做好。事前需要很好地设计、组织与准备, 事后需要很好地总结。成功的尽量将其固化和不断地创新发展, 有欠缺的想方将其完善。此类活动主要有, 优秀建议奖、技术与管理创新奖、爱岗敬业明星奖、优质服务奖、各类技能比武等。文体活动可以健康体魄、娱乐身心, 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减轻工作压力, 启发员工的青春活力, 促进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此类活动主要有大小球类比赛、爬山运动、棋牌活动、钓鱼比赛、摄影、书画、歌舞、文艺晚会等文体类活动、旅游活动等。

六市用福利送温暖, 用扶危帮困解员工燃眉之急, 用人文关怀凝聚人心。企业要做好, 除了在一些刚性的地方着力外, 尤其要在最软的地方用心用力。企业的潜力相当一部分是来源于员工的向心力与积极性。只要企业真诚地对待员工, 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家人, 真心实意地为员工谋福利, 切实关怀和解决员工的困难, 员工自然会有归属感, 自然会为企业奉献一切。真正的力量源泉与智慧来源群众, 只有真正地依靠群众, 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4.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文化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遵循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与机制。其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一是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由单一行政管理向依靠法律、科技、经济等综合管理转变, 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推动文化事业单位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二是着眼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以标准化、均等化为主攻方向, 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三是着眼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效益, 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即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四是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扩大文化交流与影响。五是着眼引导和支持文化改革发展, 加强文化政策法规建设。主要是加快文化立法步伐,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推进文化领域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的机制化建设。

结合衡阳市的实际, 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一是继续完善转企改制工作, 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植力度, 用三年的时间消化改制后的遗留问题, 让文化企业真正独立和正常地生存与发展起来。具体的做法是:在财政上逐步剥离, 根据情况可一定程度地承担它们转企后的基本开支, 维系它们断奶前的基本需求;对转企职工社保衔接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过渡法”, 或者拨专项资金用于国有院团转制后的退休人员事企待遇差的问题;通过演出补贴、政府采购等形式扶植院团走向市场;减免文化企业的所得税;每年拨专款用于艺术精品生产等。

二是继续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和人才代理制, 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三是鼓励和扶植改制转企后国有院团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努力打造区域性龙头演艺企业。

四是完善改革工作领导机制, 强化工作责任, 形成党政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改革办公室综合协调的领导和工作机制。比如成立了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建立了任务分解、课题承包、重点工作督办等工作制度, 形成了以领导小组会议、主任办公会议为主的议事机制。

五是建立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要承担制订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制定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具体组织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挖掘、抢救、研究、保护和整理工作;加强各级项目的管理工作, 跟踪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具体承担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工作;负责对全省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人员进行指导和业务培训;建立和管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和实物档案等。

六是着力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一是加快文化产品和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电影放映、艺术品、文博旅游等文化产品市场, 发展文化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 重点培育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民自办文化, 大力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二是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 加快文化产品物流基地建设, 实行新型代理配送制度;积极扶持农村连锁网点;建立书报刊、影视产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艺术品、演出剧目的现代市场营销系统;发展跨区域、数字及特色电影院线。三是建立健全文化行业协会, 培育文化中介组织。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力培育文化中介机构, 在演出、影视、艺术品市场率先建立、发展和规范文化经纪机构、代理机构、仲裁机构等文化中介组织;加快发展文化经纪人队伍, 在文化演出和电影放映领域推行演出放映经纪人制度。四是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严格市场主体资质审查, 把好资质、产品、资金等准入关;构建文化市场管理信息网络, 建立文化企业信用档案和文化市场信用档案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严厉打击盗版、侵权等非法行为。

5. 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社会急需的文化专才, 打造一大批“高精尖”文化英才, 为文化大繁荣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最重要的资源, 也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较为薄弱, 突出表现在, 人才队伍总体素质偏低, 结构不尽合理;文化投入不够, 人才流失快;制度不完善, 队伍缺少活力;文化领军人物与高端创新团队缺乏等。为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为此, 首先要要制定专门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诸如机构编制的配置与完善, 学习培训, 待遇保障等, 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将他们纳入编制, 要配齐配好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其次要注重发现和培养活跃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以及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 为她们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帮助与扶植, 充分发挥其作用。再次是要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如对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 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二是实施紧缺专业文化人才培养计划, 调整与优化本地大中专院校的专业结构, 加大文化专业的兴办力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地文化人才需求。如鼓励和扶持在衡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 注重文化产业专业及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文化人才的培养, 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

三是打造高端文化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高层次领军人物和文化创新团队是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因而, 我们必须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并有意识地进行打造和培育。政府可用一些专项活动与项目来推进这项工作。如实施“文化名家工程”、“优秀创新团队”、“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等工程, 在市内依托本地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和民间文化团体, 依据他们的特色、优势、实力与水平, 确定10名文化领军人物、十大创新团队, 设立专项资金和重大研究项目, 扶植他们的发展, 发挥他们在各自领域内的专长与特色, 助推衡阳的文化发展。同时还可设立优秀文化作品奖励基金、优秀文化创意基金、优秀文化营销基金等, 鼓励优秀人物脱颖而出。

四是健全和完善文化人才的工作机制与激励机制。文化人才的建设与发展, 需要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让天人才为我所用, 才能让人才脱颖而出, 才能持久有效, 因而一个健全和完善的机制显得必须和重要。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各级政府、各单位 (部门) 都要树立“人才为第一资源”的意识, 都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 制定人才建设规划, 形成定期的人才建设会商制度, 建立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文化人才年度工作报告和工作通报制度, 促进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完善文化人才政策, 努力形成进出通畅、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机制与局面。

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 对高端人才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对引进的人才在项目经费、工资福利、住房补贴、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较高的待遇, 并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一切便利。同时, 对现有高层次人才也要同等对待。在文化人才的使用上, 实行岗位责任制, 实行绩效考核制度, 对不履职、无实绩的人高职低聘或不聘, 对实绩大的人员低职高聘;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给与重奖和激励;对优秀创作成果进行重点表彰奖励。在分配制度上, 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加大对体制外人才的保障力度, 使编制内外的文化人才在享受评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待遇以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 增强人才的活力和能力。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社会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 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

加大文化人才投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 特别是加大对文化单位的重点人才项目的投入。建立完善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 设立文化人才培养专项资金, 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 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篇7

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旅游形象虽是城市形象的一个子系统,但它涉及的因素也很多,本文认为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代表性旅游景区景点、道路、旅游服务及市民素质、城市色彩等。代表性景点,是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树立其旅游形象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主要街道是城市形象展现的窗口;城市出入口是旅游者对该城市的第一印象。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服务水平、服务质量都是最直接的体会,这些体会心得的流传,最终会形成大众口碑,影响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的形象。

二、南京市旅游形象建设

(一)南京旅游形象概况

南京作为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六朝、明、民国这三个时期的文化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个性:自不固定,兼容并蓄。1982年,南京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7月4日,以明孝陵为主体的明文化建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南京旅游业发展迅速,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市有着巨大的旅游吸引力,建设好旅游形象,对于旅游业的长期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2年经过多方论证,“博爱之都—南京”成为南京的旅游形象,2003年3月2日到6日在重庆、成都举行的旅游推介会上,首次公布南京市旅游形象为“博爱之都——世界第一城垣”。南京城市的旅游形象也在不断建设完善的进程中,如旅游园林局在2010年8月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启动南京旅游形象主题宣传口号有奖征集活动。

南京目前的旅游形象“博爱之都——世界第一城垣”,源于孙中山先生近一个世纪前在南京提出“博爱”口号,“博爱之都”蕴含了南京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特征,体现了南京人民豁达开放的胸怀和热情好客的民风民情,突出了南京“宽容”、“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而“世界第一城垣”主要是面向海外市场提出的。现存明城墙全长21.676公里,比著名的巴黎城墙还长,虽历经600多年风雨,古朴雄壮依旧。对于“博爱之都——世界第一城垣”的宣传口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一直都存在争议,但已经基本被大众所接受,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二)南京旅游形象建设问题及策略

1、宣传力度不强,形式单一

南京城市旅游形象宣传促销形式较单一。在对旅游者获取南京的信息途径调查中发现,国际旅游者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书籍、旅游经历和旅行社,而目标市场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获得南京的信息也较少。即使在书籍、旅游经历和旅行社三方面,南京现有的推广力度也极其有限。在国内市场中,电视在旅游形象推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成为国内旅游者获取南京信息的主要途径。亲友、报刊、广播、书籍这四种传统的途径虽也是主要途径,但所占比例均只在30%左右,旅行社所占比例更少。

南京在城市旅游形象宣传促销形式上还很单一,并且力度不够。要加大互联网的宣传途径,完善相关网络建设,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及时调整更新信息。同时政府和相关旅游规划部门也应更加重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旅游形象的建设工作,确保政策、资金到位。

2、主题内涵还有待丰富

南京旅游形象“博爱之都——世界第一城垣”,只是一个整体的概括,还需要更多具体的内容来丰富起来,否则就会显得单调和空洞。比如“绿色南京”口号的推广,早在上世界末,英国伊利莎白女皇浏览中山陵景区时就称赞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南京有个‘绿色长廊’”。游客来到南京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无处不在的“法国梧桐”(学名叫悬铃木),民国时期栽种的2万株“法国梧桐”,覆盖了南京的主要干道。现存于各条中山大道,长江路、陵园路边的“法国梧桐”,树干坚挺,通体洁净、靓丽,树冠高大,覆盖着整个街道,活脱脱如一条条“绿色隧道”,是城市颜色的体现,也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所特有的城市形象。

“绿色南京”、“云锦南京”、“灯影十朝都会”、“水韵金陵”等各具特色的口号,都曾被各个专家学者提出过,虽然没有作为城市形象的主题,但还可以作为南京旅游形象主题的补充,充实和丰富“博爱之都”的内涵。

3、公众参与不够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篇8

根据美国T R W汽车集团 (T R W utomotive) 的技术蓝图, 大部分主、被汽车安全技术的集成指日可待。

事实上, 主、被动安全系统的技术合和运用早已开始。以预警安全系统为, 在发生意外时, 在刹车片上施加足够压力能启动制动辅助 (Brake Assist) 统或车身稳定控制 (V S C) 系统。感汽车严重打滑, 预警安全系统则会自动活电控的座椅安全带预张紧器 (即R W主动控制牵引器, A C R) , 随之把座椅移至最佳的安全位置。在前座椅置安全气囊保护的最佳距离的同时, C R自动收紧座椅安全带以加强乘员保。该阶段的技术整合所采用的制动辅助统, 在潜在碰撞发生前启动安全防护措。T R W的A C R技术也具可逆转性, 如实际碰撞并未发生, A C R在几秒钟内调整至初始状态。相比之下, 其它碰撞动型座椅安全带预张紧器装置在启动后法自动回复初始状态, 必须重新装置。

、被动安全系统的展望

1、预警驾驶辅助

在集成化的第二阶段, 安全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先知先觉能力。这样的系统无须驾驶员的操作自动运行, 监控驾驶境。预警技术一般建立在传感技术 (如达、实时摄像) 基础之上, 传感装置时监控相关驾驶环境。T R W一直努力发一系列基于雷达技术的传感系统, 如适性巡航控制 (A d a p t i v e C r u i s e ontrol) , 该系统已被应用于德国大众的一转向系统提供触觉传感反馈, 引导驾驶回到正确的车道上。

2、智能化反馈

好的预警系统是“善解人意”的。它为驾驶者提供适当类型及程度的反馈, 提高安全性又不分散注意力、妨碍驾驶。RW设计的安全装置一般情况下是在不知觉中为驾驶者提供保护的;而只有当比严重的情况发生时, 如车辆偏离车道或离道路时, 音频、视频等明显的反馈装置会发挥作用。

将来, 结合智能化传输系统, 主动被动安全系统都将与车辆外部环境保持紧密的联系。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ositioning System) 和智能化道路都属智能化传输系统。以智能化道路为例, 这系统利用传感器和卫星数据追踪汽车位, 并在潜在意外发生前——如临近交叉口时——及时提醒驾驶者注意路况。

3、全方位保护

高度集成的安全系统除了有效控制车、保护乘员, 还兼顾车辆外部人员。在洲和日本, 政府非常重视保护行人免受重或致命伤害的立法。T R W行人保护统能有效降低人车相撞的机率, 或在碰在所难免时保护驾驶者和行人的安全。先, 基于雷达或摄像的感知系统能察觉路上肉眼不易察觉的物体, 比如突然出的行人。在感知系统及时提醒驾驶者的时, 制动助力系统、电子液压制动等系同时启动, 自动降低车速, 从而防止碰发生或降低碰撞严重性。如果人车相撞幸发生, T R W研发的行人安全气囊会发动机罩下瞬间充气展开, 减小车辆碰人体的力度。

兼备在传感器、驾驶辅助、制动、转

、防滑、乘员安全等各领域的技术专长, 真正有条件整合主、被动安全技术、全面高未来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作为行内最全面的安全产品研发者和供应商, T R W等多个大型汽车集团正在以开发进传感技术为基础, 走向驱动汽车安全成化的进程。

考文献

1]王晓林主编.车指导驾驶员培训教材2]新浪汽车.汽车知识之安全装备

3]yuhao.如何保证更安全看安全系统的趋势

上接第295页

园以景胜, 巧于组景

月光下的综合性青山公园不同于一般粹观赏性的绿地, 游人要沿着贯穿整个园的步行小路漫步其中, 品玩穿插在公各处的雕塑、小品、水景。因此综合性青公园夜景照明的主旨应为:夜间以灯光效果来强化突出公园景观特点, 使公园景成为以线 (即贯穿整个公园的步行小) 带面 (即大面积绿化) , 突出重点 (即重要节点、广场、水景、雕塑等) 的既统和谐又主次分明的优美景观。综合性青公园展现五大连池的文化历史主题性和化公园的休闲性, 是夜景照明建设中需力突出和渲染的两个重要方面, 为此, :1.力图用灯光创造绿化和小品景观, 灯本身尽量隐蔽;2.公园绿带内整体亮度不太高, 进行分组重点照明, 使总体效果明相间, 突出节点和有特色的植物、小品、塑等重点景位;3.保证游人安全, 凡游人过和停留处保证达到足够的照明亮度;4.用造型简洁小巧的灯具, 在个别地段选有风格特征的灯具创造气氛和意境。

加强园区灯光布置的同时, 还应大力发公园的营业潜力, 开发夜景场, 开放天电影、篝火舞会。

路成系统, 建造精良

园路的功能主要是作为游览观赏之, 园路是联系公园各景区、景点的观赏。路引前行, 主园路规划建设为田字, 次园路和小径自然曲折, 分外幽深。种园路组成统一相连, 四通八达的园路统。

综合性青山公园建造应注重意境的创, 以自然美为主, 辅以人工美, 充分用水体、植物、无象之美, 塑造自然色, 把人工设施和雕琢痕迹溶于自然景之中。空间景色分层次, 开朗与封闭, 向与内向, 季相与日相、对景与借景, 成各种不同连续美景, 并与各种功能的憩空间相结合, 组成精致的连续景观展观赏区。

用价值的瓜果观光园。根据儿童好奇、求变、冒险的特点, 设置植物迷宫、城堡布置“勇敢者之路”密林探险活动项目

3. 西区

在西区中建设青少年游戏宫, 内设儿童喜闻乐见的钻、爬、跳等活动设施和各种机动和电动游艺器械;青年宫设置网吧、歌吧、健美厅、影视录像等青少年游戏项目, 增设过山车、摩天轮等大型游乐设施。

在芙蓉榭修缮亲水平台, 采用大小均匀的鹅卵石沿水边从岸上直铺到水下, 整体感觉是人工塑造的自然景观, 建筑、小品、木质的桥、亭、榭之间相互隔阂形成一幅统一的优美和谐画面。

在土山顶兴建“烟雨楼”, 烟雨楼以两层为主、主体三层。临水建筑, 视野开阔, 特别适于夏季雨天赏景登楼远眺, 园中景色尽收眼底, 开襟临风, 心旷神怡。

突破单一观赏水的形式, 结合地形将青山小河适当设置落水、跌水景观、水流雕塑、儿童嬉水池等, 关键是形成活水系统, 流经人们休憩游览的场所, 使人听见悦耳的水声, 充满林泉之情趣。水边还应栽植水生、湿生植物, 营造生态护岸在增加景观乐趣的同时, 净化水质。

在园区西北部建设小小动物饲养场设置百鸟乐园, 孔雀、和平鸽、小公鸡大白鹅、小鸭子、大黑熊、小白兔……小朋友喜爱与动物交流, 而且增强孩子的爱心。

4. 拟扩建区

将公园周边 (青山小河西侧和公园东侧) 平房拆迁建成步行林荫道, 步行林荫道以垂柳为主, 林荫道上设置花架、花坛、小品、亭廊, 使游人既可休闲散步亦可遮阴避雨。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篇9

广州市现有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19个,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个,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9个。中山四路一带先后发现了秦汉造船遗址和南越国宫署遗址, 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成为广州历史建筑的代表。为了加强对这些珍贵历史文物的保护, 1998年国务院“钦定”广州为“历史文化名城”, 与此同时广州市也发布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大多数市民都以为, 广州的古老遗存有了法律“金钟罩”的保护, 从此将后顾无忧。然而, 大众的揣测很快被无情地推翻了, 大量的文化价值颇高的古建筑在当下“大干快上”的城市建设洪波中正逐渐被吞没。

2010年, 广州主办了第16界亚运会及之后的残疾人亚运会, 在亚运会的准备阶段, 广州进行了城市大“换脸”, 兴建了许多运动场馆、公共设施以及配套的娱乐场所和酒店等, 并全面加强了城市的交通建设。

广州市猎德村西南区便在这波“换脸”的余温中被全部拆除, 区域内的数百年历史古建筑一并消陨。猎德村在2007年进行整体改造时对桥东、桥西区进行了整体拆除, 二桥西南区则作为临迁周转房保留下来。然而, 当时对这个片区的规划则已有之——建设一家星级酒店, 作为村里的集体物业。据悉, 该酒店建成后每年将为村里新增收益一亿元。拆除前夕, 当闻讯赶到的记者询问是否保留村中不可复制的古建筑时, 猎德村委书记反问:“不全部拆除怎么建酒店?”显然, 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段, 相对于保护这些并未挂上“文物保护单位”牌子的古建筑的“赔本生意”, 兴建星级酒店显然是经济建设大盘中的一颗比较得力的棋子。

除了对没有“护身符”的古建筑不留情面, 在处理一些穿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衣的历史建筑时, 也照样有人下得去手。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几个阶段。所以广州现存有很多中西合璧风格的近代建筑, 其主体多采用大理石等石料, 轮廓硬朗, 恢弘大气, 沙面近代租界建筑群便是其中的典型。沙面近代租界里伫立着150多座各式各样的欧式建筑, 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新古典式等建筑风格都可在这里悉数找到。历史的变革使这片极具欧洲小镇风情的片区充满了故事性和文化气息, 故新中国成立以后, 此片区的建筑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然而, 在商业利润的驱使下, 一些商家仍然时常惦记着这块“动不得的奶酪”。

2010年, 位于沙面近代租界的黄埔军校会址被改造成了夜总会, 不仅将原来的两层建筑扩建为三层, 夜总会还对二楼进行了重新装修, 并且一楼地面被挖出一个深度超过1米的消防水池, 造成地基裸露, 原有的格局不复存在。事情曝光之后, 广州市文广新局通知工商部门责令夜总会停业并将该建筑复原, 并对此事进行立案调查。

虽然这起严重的破坏历史建筑事件最终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但破坏文物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时有发生。除了这种“伤筋动骨”的改造, 不少精明的商家也费尽心思在历史文物内部动手脚, 使之外观看起来无恙, 不易被发现和检举, 实则内伤严重, 如此“英明”的手段不得不提防。

不可否认,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形势的利导下, 广州加快城市建设、除旧立新的的举措无可厚非。为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2011年伊始, 广州举办了“广州论坛·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高峰论坛”。据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教授所言, 衡量世界文化名城的指标很多, 其中一项是具有“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活动场所”, 这里的文化活动场所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歌剧院等, 广州正全力朝着实现这些指标的目的发展。然而, 广州市政府一边对斥巨资新建豪华博物馆、气派音乐厅、现代化歌剧院等津津乐道, 一边对不断毁掉的文化古迹、历史建筑熟视无睹, 甚至直接牺牲文物, “让道”城市建设。比照世界文化名城的标准, 其无疑走上了一条渐行渐远之路。

历史文化建筑被不断蚕食, 其因素自然不是单一的。根据正常的逻辑, 政府既然公布文物保护单位, 就应负起保护和主导保护的责任, 从经费保障到行政执法面面俱到, 如此才能使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而不至于被一些不良的居心钻了空子, 造成现今“暗度陈仓”的局面。所以,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主任汤国华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典型的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事情的症结也正在于此。当经济建设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执政部门追逐的焦点时, 文物保护专家以及热心群众的呼声显得那样微弱。

在群众问责文物保护部门时, 其工作人员也不止一次地诉苦, 称由于形势所迫, 文物保护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执法权不够大, 保护经费捉襟见肘, 所以常常是有心无力。文保单位的理由看似也说得通, 却不能成为其“不作为”的借口。文物保护条例的实施之所以不到位, 折射出政府和社会认识上的“不到位”。据华南理工大学教主学院教授邓其生的分析, 如果说有关部门不懂法律不懂专业, 显然有些牵强, 他们之所以知法犯法, 除了片面追求GDP和政绩的主导因素外, 我们不难看出其中隐藏的官商勾结、谋取私利的腐败, 否则商家不可能轻易得到改造的“允许”, 而基层执法人员也不至于如此被动。

在宣传“建设世界名城”的口号时, 香港西九龙区管理局董事局成员李焯芬曾受邀请与大家分享了西九龙文化区建设时广泛征集民众意见的三个阶段, 并强调民众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 这种质朴的经验在版图上与香港咫尺之遥的广州却行不通。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离不开对历史文化的保护, 历史文化的保护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近年来大量的关于历史建筑被肆意破坏的消息, 都是由热心群众检举和网友微博爆料才得以曝光于世人面前, 由此也保住了许多险些被拆除、移居、改造的历史建筑。即使有些建筑仍在建设大潮中被侵蚀了, 但是舆论的关注所引起的讨论, 无疑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事态朝更坏的方向发展。

今年6月,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分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会议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金硕仁发言时称, 在文物保护的过程中, 群众在文保工作过程中的监督作用显著, 所以在提高处于决策地位的领导干部的文物保护意识的基础上, 要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 确保他们对文化遗产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受益权。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篇10

一、探索科学合理利用实施途径

科学合理利用是名城保护的一种延伸和补充。选择或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应当认真研究历史文脉,以文化遗产蕴涵的文化内质、使用功能、保护价值与保护状况为标准,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技术规范。综合国内外对文化遗产的利用方式,大体可概括以下几种模式。

(一)观瞻模式

观瞻模式适用于废弃古城遗址、古代和近代建筑遗址、工业遗址、战争遗址、市政设施遗址、文化遗址、石窟、碑刻、雕塑等文物。此类文化遗产形态特征鲜明、文化内涵丰厚,具有珍贵价值,但已失去了可供现代社会使用的空间,只能作为历史记忆的实物佐证,必须完全按照其原状修缮保存,可辟为博物馆、展示馆和文物景点,或者结合休闲活动辟为遗址公园,提供参观、瞻仰、鉴赏、考证和研究。

(二)实用模式

实用模式适用于尚有直接实用价值的古建筑与构筑物。它们的基本特征是仍可为现代社会提供继续使用的空间,在不改变建筑属性的使用过程中延续历史文脉,体现其传统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实用方式又可按照它们原来的使用功能与现代社会实用价值,划分为延续原功能、贴近原功能和更新原功能三种。如青果巷民居老礼合堂、运河五号创意工坊等。

(三)体验模式

体验模式适用于具有特殊功能和文化意义的文物及历史建筑。这种体验方式往往更容易和休闲观光旅游结合。

(四)纪念模式

纪念模式适用于蕴涵重大历史意义和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它们作为历史文化的实物佐证,以特殊的方式记载着重大社会历史背景、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名人的不朽功绩。如瞿秋白故居、张太雷旧居、二七纪念塔。

二、合理开发,持续利用

历史文化名城中大多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这些记载历史信息的实物务必要实施“保存”,以设立博物馆或遗址纪念地的形式,尽可能地维持原生状态,并不受时间的侵蚀。“历史总是相对的”,“城市不应当永远凝固不变……凝固就是灾难,每个时代都应该在城市中留下自己的标志。在尽量保护每个时代作品的同时,并没有使自己变成化石,变成一个博物馆似的城市。”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文化名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是坚持“合理升发,持续利用”的原则。

(一)文物古迹的利用

文物古迹尤其是文物建筑,不仅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同时还具有使用价值,大部分仍处在使用状态。这是它和其他文物不同的地方,也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对文物古迹的积极利用,在社会意义上,可使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得以保持正常机能状态及和谐一致的关系;在文化意义上,可使文物建筑的考古、艺术、设计和文献价值得以全面保存;在经济意义上,可使历史性基础设施得到利用、产生效益。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应与更好的恢复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生命力相结合,即在保护和修缮的同时,采取恢复生命力的行动,通过制定专门的政策复苏历史建筑及其群体的文化生活,从而促进社区和周边地区的文化发展。同时,把保护、恢复和重新利用历史建筑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使它们具有新的经济意义。西欧近十多年来对旧民居的利用改造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旧民居在外表上依然保持旧观,而内部经过装修改建,增加了现代化设施,使之更适于居住要求。

(二)历史街区的活性延续

历史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不同,这里的人们要继续居住和生活,要维持并发扬它的使用功能,保持活力,促进繁荣。要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据此,可以将历史街区建筑进行更新,历史街区中的建筑保护必须结合居民生活的改善进行,才能保证街区始终因人的活动而充满内在活力。

1. 立面保存

这是欧洲的地段保护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欧洲建筑大部分是砖石结构,结构原状容易保持,所以内部一般经过装修和重新划分后就可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外观方面形式的保存相对容易。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市和法国的莱茵市,都是著名的文化城市,历史悠久,古建筑众多。他们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的有效路子就是对古建的外表原样保存,对其内部则按照宾馆、酒馆、展馆、办公室的使用要求进行装修。其次是结构保存。在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的历史街区,由于木构住宅潮湿易朽,企图保存的不再是建筑本身,而在于其结构形式体系。北京的四合院和江南水乡的庭院式民居地段的保存就属此种类型。

2. 街道格局的延续

历史街区的道路格局常常具有该地段乃至整个城市的个性。在我国,坊、街、巷路网格局从古沿续至今,在不同的地区又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同为江南城市,苏州以前河后街、河路相间的街巷格局为特征,而扬州则以方格网为骨架、鱼骨式街巷为主脉,在鱼刺两侧为尽端式的巷子。这两种街巷格局与封建家庭的统治和厅堂式氏居初局密切相关,也是不同地域文化形成的历史风貌。尊重这种“差异性”,选择适当方式进行街巷的整理和复原就往往能创造“神来之笔”。因此,水井这个城市建筑小品,在改造中就转化为一个有文化价值的居住区的一块开敞绿地。水井历尽沧桑的井栏,饱受井绳磨炼的井国,以及地面古老的铺砌,树木的配置,营造了亲切可入的“场所精神”,体现了城市的人文关怀。

3. 基础设施的改造

即改善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包括供水、供电、排水、垃圾清理、道路修整以及供气、取暖等市政基础设施,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使居民可以安居乐业,继续在故居中生活下去,并生活得更好。

4. 居住人口及居住方式的调整

我省传统民居多是为满足独户或家族居住而建造的,与现代的居住情况相距甚远,虽然绝大多数居民对住宅格局本身充满了赞誉和留恋之情,但居住户数过多、居住面积太小的问题也长期困绕着旧房居民。因此要迁走一定的住户以保证居民的居住面积,拆除自建的小屋或构筑物,恢复住宅的本身面目。迁走部分居民,将原有的几十户人家共同居住的厅堂式住宅减少至七家左右,同时试图不改变这种住宅的格局,将开门的方式改变为侧面开门,使串通式的一进进的厅堂式宅院改成为一户户的院式住宅。内部增加卫生设备,局部适当提高层数,保持粉墙青瓦的传统外貌和现楚有序的厅堂格局。通过这样一来的调整,整个居作地段既保持了街区的精华,又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恢复和加强了该地区的活力和生命,成为城市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再是包袱。

5. 街区功能、性质的调整

历史街区通常存在着公用设施老化、建筑结构衰败、居住人口流失、社会活动趋于消亡等问题,街区功能的振兴和充实是衔区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根据历交街区的历史特色,以及在城市生活中的功能作用,合理地把握街区的功能与性质。安徽省黄山的屯溪老街是典型的街区原有功能保持与强化的例子。屯溪老街是市中心的—条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并富有传统特色的步行商业街,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度衰落。屯溪老街的保护工作以原有建筑风格和商业功能的强化相结合为目标和原则,调整了用地结构,将危害环境及风貌的电镀厂和几个仓库迁出,鼓励恢复老街一些商业网点,使老街的功能获得了强化与充实提高,从服务本地层民的一般性商业街转变为旅游业和服务本地居民并重的商业街。街区功能、性质调整的第二种方式是调整与转换街区功能。

(三)搞好合理经营

我国在法制建设的层面,仍然存在注重单位保护,而忽视研究如何面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文物资源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文物部门坚持“不拆不改,原状保护”的原则,但对留下来的文物和旧的住房怎么保存拿不出办法,结果造成了“留,留不住;保,保不好”的尴尬局面,很多文物建筑在一片保护声中变为一堆瓦砾。建筑遗产事业已不仅是文化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经营问题、市场问题、非营利制度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是现代的建筑遗产管理的主题,不能只要求将文物建成博物馆或纪念馆,限制文物的使用范围不利于文物的保护。原则上说,只要使文物得到妥善保护,并向社会开放,就应被视为合理。即使是世界级的遗产,也可以利用名城资源大力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对于导游、购物、餐饮等方面的服务,也可以推行社会化经营。对于一般性历史建筑,在政府的监管下,鼓励非政府资金用于维修、置换、购买、资助,拓宽保护的渠道。

总之,要真正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的科学化,除了我们常讲的政府加强重视、提高相关部门的认识、科学规划和处理好相关关系之外,其科学的论证、多视角的研究、深化内涵挖掘和形成系统思想是至为重要的,通过对名城历史文化的再创造,从而达到富有河南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使名城的时代个性与历史文化特色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华剑.生态课堂[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6.

[2]李长秋.论旅游地形象的定位更新[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下一篇:胸腔内灌注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