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

2024-06-12

国际旅游(共12篇)

国际旅游 篇1

摘要:1983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指出“海南岛有条件逐步建成国际避寒冬泳和旅游胜地”,明确提出了海南旅游业发展的远景目标和规划蓝图,使海南旅游业步入了实质性的开发阶段。经过三十年的旅游发展和接待活动,特别是在当今将海南旅游提升到战略高度的今天,国际旅游岛旅游业快速发展,使海南旅游地文化受到了很大影响。海南本土的文化正在这些旅游活动的冲击下慢慢改变,尽管有的文化在旅游活动中得以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有的却在这种生机勃勃的产业活动逐渐地被扭曲甚至逐渐消失。

关键词:海南,旅游,旅游地文化,影响

一、旅游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 令人满意的定义。然而,准确把握文化概念和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人类从野蛮到文明依赖文化进步,人类自身的成长靠文化教化,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行为都借助于文化包装,可以说人类自身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意义与文化之间的连接是无法割舍的。把握文化、认识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把握人类、认识人类。实际上,“文化”一词早已有之,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文化”的字样,可以追溯到《周易》“责”卦《象传》中所说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作为一个整词出现是在西汉时期,刘向《说苑指武》中有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作了系统阐释。他提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整体。”

中国文化学者许嘉璐指出,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所有成果;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文化无所不在,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 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旅游文化是一个比较内容比较广泛的叙述。一般的论述更多的是:“旅游”和“文化”两个领域以及它们不同组合方式的边缘内容。1990年召开的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就有学者提出:“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一般包括旅游、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海南的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都是海南人民三千多年生产和生活等活动过程的产物。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的黎苗族服饰、神奇的木偶戏、千变万化的乐东大安镇剪纸等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还有那蓝蓝的大海孕育着不同特色的民族风情———水上人家“疍民”文化;海南的四大名菜、琼菜风味、海南粉、陵水酸粉、文昌抱罗粉、黎族风味“南杀”等独特的饮食文化以及悠悠的民族文化。海南岛正是以其独特的本土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二、旅游活动对海南旅游地文化的积极影响

(一)旅游者活动为海南带来新的文化

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旅游主体是旅游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旅游者的文化身份一方面会影响到旅游接待地东道主的文化即“主位文化”,另一方面也会受到“主位文化”的影响,因此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扮演了 “文化交往使者”的角色。

随着旅游者的进入,给海南当地的文化增添了新的文化气息,并在与海南当地居民的接触中促进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甚至达到文化的相互渗透。以海南少数民族旅游地区为例,随着外来的主流、次主流文化群体的游客的进入,外来文化对当地各民族传统文化复兴和促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旅游者活动提升海南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丰富了海南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旅游地和旅游产品要对旅游者保持持久的吸引力,就需要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增加文化含量,挖掘文化内涵, 提升文化品味,增添旅游地和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人文旅游资源,如在国内外影响比较广泛的海南琼剧、儋州调声、海南千古情、世界美丽之冠文化演艺等,文化内涵就是它们的存在价值。文化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是旅游文化价值的首要体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赋予旅游资源生命,旅游文化不仅从内涵上提高了旅游资源的深度, 而且从外延上也增大了旅游资源的价值。一旦旅游资源被赋予了某种文化内涵,那么其知名度就会随着旅游资源的文化传播而迅速提高成为人们竞相游历的地方,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三)旅游者活动提升了海南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等各个方面。 生活方式是文化身份里最表面、最显而易见的,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的不断接触和融合,海南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是容易受到影响、变化也比较迅速。而这些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包括了社会身份、经济状况、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

三、旅游活动对海南旅游地文化的消极影响

(一)旅游者活动对海南地方语言的影响

旅游者的大量涌入冲淡了当地的方言,当地方言被旅游者慢慢“侵蚀”着。旅游虽对促进语言的统一大有贡献,但却不利于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且舶来品的过多,会冲淡本土语言的纯洁性和严密性。

经过三十年的海南旅游活动,海南接待了数以亿计的游人,他们主要来自中国内陆地区、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已经开始实施的“国际旅游岛”大环境下,海南的本土方言(海南话、黎话、临高话、军话等等),或多或少地都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包括影响最大的粤语、闽南语、客家语对海南的影响都比较深远,随着当地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现在许多当地人都在不断地学习外语(主要是英语、 俄语、韩语、日语等),在平常的旅游接待甚至平时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都不时夹杂着这些外来语。这对于承传传统语言、 文化和民俗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旅游者活动对海南当地行为方式的影响

行为方式是旅游者文化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强烈地受到了客源地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那部分生活、行为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因为这种生活习惯往往是一个人从幼年时代起,就在长时期的客源地文化的熏陶下养成了。

海南岛除汉族外,世居海南岛的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 回族。各少数民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独特的生活习惯,使海南的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承传了世居海南的少数民族———黎族的生产方式, 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当地居民过着休闲安逸、易于满足的生活方式。然而,经过与外来旅游者的不断接触,受出发地旅游者思维方式、生活节奏、消费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受国际旅游岛政策条件下的影响,当地居民受外来生活方式、工作特点、居住需求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逐渐在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

(三)旅游者活动对海南精神文化的影响

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活动,在对异地空间文化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然或多或少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由于不同文化身份(文化修养、知识修养、学识修养)旅游者的进入,给旅游地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精神文化消极影响, 也可以称为“文化污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旅游产业的发展使海南当地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也产生的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中,他们最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年轻人善于吸收各种不同的文化,他们通过与外来旅游者的交往,感受到了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他们从文化的各个层面吸收外来文化,包括从表面的服饰、语言的模仿,到内在的思想、观念的去趋同。过去海南人们仅仅认为过着封闭的生活足矣,赚钱是为了持家。而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深入进行,他们逐渐意识到工作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以便娱乐和享受,并且更加注重消费。有些海南的原住民还萌生了走出本我文化、感受异质文化的念头,想要从一个当地居民转化为“旅游者”的身份,亲自感受旅游所带来的身心愉悦的旅游体验。

(四)旅游者活动对海南社会道德准则的影响

海南原住民一直秉持着本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这种传统道德观念在他们身上已经根深蒂固,面对旅游者带来的巨大冲击不知如何是好,新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相混杂,思想上出现混乱,心理发生变异,此时他们道德感下降,会把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和对自身的落后、无助感,转化为对社会的不满,甚至产生报复行为。旅游对道德标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吸毒与色情娱乐业的出现、犯罪率上升和赌博成风。旅游者的高消费以示范的形式引起了接待地的消费欲望,出现社会心理平衡,从而引发犯罪。

旅游业的发展为性工作者及其顾客提供了条件,并创造了良好的场所和环境。从旅游地社会的角度来说,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也沦为一种“吸引物”。色情活动为妇女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以高收入吸引着大量妇女加入到卖淫的行列中去。而出于旅游发展的考虑,旅游地社会对色情活动采取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

虽然海南旅游地并没有受到如此深入的影响,但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发廊”、“按摩店”、“游戏厅”等在海南的各旅游接待点都有存在。

四、消除旅游活动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地文化消极影响的途径

(一)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提升海南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海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144.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6.7%,主要分布在琼中、保亭、白沙、陵水、乐东、昌江等6个民族自治县和三亚、五指山、东方3个享受民族地区政策待遇的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在开发中突出海南地域文化特色,发现和挖掘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是开发中的重点,文化资源更是如此。海南旅游地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精神,紧紧抓住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机遇,注重民族文化基础建设,积极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全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不断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二)保持海南旅游地文化的原生态,在保护好的前提下挖掘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文化

海南特色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汉族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现代文化丰富多彩,特别是黎族文化,2009年10月,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正式批准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技艺(黎族织锦)、黎族三月三节、黎族民歌、黎族打柴舞、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黎族竹木器乐、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黎族服饰等十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 大量黎族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消亡, 比如延续了几千年的黎族文身习俗,尽管承载着黎族独特的民族记忆,但随着纹身老人的离去,纹身的工具、工序、技法等都将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尘挨中。黎族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黎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也亟须有所突破,建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势在必行。

(三)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护海南旅游地文化

文化生态的多元性决定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越具有持久的吸引力与生命力。 因此,要充分挖掘、保护、开发、弘扬好海南本土文化资源,切实将海南本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让优势真正“优”起来,让特色真正“特”起来,以文化提升国际旅游岛的品味和内涵。

在国际旅游地大环境的前提下,以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依托,制定完善有关于海南文化保护的法律,使得海南旅游地的文化环境保护做到有法可依,将文化环境保护利用情况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里,建立和健全文化环境保护利用的有效机制,使海南丰富的旅游文化流传万世、永续利用。

(四)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大力发展海南本土文化

繁荣发展海南当地文化特色,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是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大民族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大力培养一批少数民族高文化水平、高级体育人才,积极开展群众性民族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努力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为发展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根据国务院新颁布的中国第一部旅游法规———《旅游法》,结合海南当地旅游和文化结合点,开发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旅游产品。政府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对琼剧、黎锦、儋州调声、崖州民歌、黎族传统乐器等乡土文化,黎族“三月三”、军坡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一批文物古迹,加以包装推销,形成海南特色旅游文化品牌。

总之,旅游活动的发展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地文化的影响,从大的方面讲是积极的,但是旅游活动对海南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也确实是存在和不容忽视的。由于旅游业的发展,海南本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要受旅游出发地文化的碰撞,尽管文化的碰撞是相互的,但其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海南本土的旅游接待地上。作为旅游接待地的海南只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科学地践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大方案,努力将旅游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处理好各方面与海南旅游地经济、文化事业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就一定能更好更完善地促进海南旅游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旅游 篇2

中华五千年,留下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锦绣山河。想到山水之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桂林,记得小时候课本“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的印象很深刻,因此,去玩游山水,会去的地方就是去桂林旅游。

桂林旅游攻略,费用大概都算好了,选择的目的地就是阳朔,毕竟还有那么一句话,“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安排年假,再加上清明假期,想错开清明节,因此,在清明节前去阳朔旅游。这次没有报团去,就是想与朋友一起出去走走,清明的话,虽说会下雨,雨天不大好玩,但是喜欢烟雨的人,却是不一样的。我很享受那烟雨蒙蒙的感觉。

有了安排,就在网上开始找桂林自由行的线路。我所选择那种半自助游,就是直接往返大巴及酒店,其他时间段由自己选择。从深圳去阳朔,三天两晚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不会说太多,也不会说太少,很充实。

第一天到阳朔是晚上,在酒店放下行李后,找东西吃,直接休息,毕竟坐了一整天的汽车,不是谁都能是受得了的。

第二天一早就直接去西街,白天西街人不少,因为接近清明节的原因,可以看到各地的游人,还有很多外国友人。西街可以是一个国际化小汇集地。在附近找找,听着有些游客的介绍,去租了自行车,与朋友一起骑车到十里画廊。有人说十里画廊没意思,但无论是哪里玩游,因人而异。若是问我我的观感,我觉得还是不错的。毕竟这个山山水水,还有一些农村怡情小气息,让我觉得这段路很舒服。一路上田园景色怡然,微风吹拂,骑行的人不少,沿途还看见有人在攀岩大家会驻足看一会,赞叹他们的勇气!在路上,我们还看到草莓园,与朋友一起下去摘草莓。很有乡土的气自,接近自然的一天。回去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夕阳、老牛、乡道……很美的一幅画。

第三天,去漓江,来桂林没去漓江有点算是白来了。因此,去了漓江最好租竹筏,价格一百来块,两个人,还行,平均出来,也就几十。不算很贵。我们住在阳朔,过去坐竹筏需要到杨堤。只要下了杨堤很多大妈都会过来,让你买花环。很漂亮的花环,不贵,两三块钱。上了竹筏,一种上有哪些漂亮的地方,想停下来拍拍照,那划的师傅也很随意,都可以停下来让你慢慢看看。

在漓江面上,可以看到轮渡吧,很多的游客直接坐着这些船游漓江,不过相对而言,我对于这种不是很感兴趣,更多的桂林旅游跟团的游客也会去坐这种船。很多时候人太多了,都到了二楼,没有太多地方可以看风景。这是有些挤的地方,不过我们就在小竹筏上看着那些坐着大船而过的人群。

无语的是船一开,漓江上水面倒影全没了。由于竹筏是机动的,轮渡也是一样,因此一整上午下来,这些水质也会受一定的影响。想要好好看看清晰水面的童鞋们,最好是赶早些。

我们按排时间比较松,大部份间都是走走停停,建议背包客或者时间多的游客。可以安排更多的时间,或去看印象刘三姐。而我们的时间有限,半自助,跟车回去,所以我们需要规定的时间回去坐回七八个小时的车程。

深圳 走向国际旅游城市 篇3

深圳正依托着既有的基础,创造着更新的条件、走向具有滨海旅游征和国际商务特征的国际游泳城市。

10月25日至27日。“全球化视野下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此次国际研讨会是一次国际高峰论坛盛会,受到国内外业界高度关注。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本次研讨会组委会主任深圳市副市长卓钦锐(以下简称卓)和广东省旅游局局长郑通扬(以下简称郑)。

本刊记者:深圳未来发展中,旅游业在城市经济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卓:深圳旅游业经过20多年快速发展,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就。深圳已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旅游业成为深圳经济重要的新增长点和重要产业。

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国际旅游城市,,是作为深圳未来的城市五个定位之一。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深圳现状、优势和未来发展的全面评估后所作的目标定位。这一战略目标表明,在深圳未来的发展中,旅游业将作为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来对待,旅游产业是深圳最有潜力和发展空间的领域之一。

本刊记者:与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相比,深圳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和条件有哪些?

卓:与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相比,深圳在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收入方面差距较大,如深圳接待外国游客人数只有新加坡的六成、澳门的三分之一,深圳国际旅游收入只有香港、东京的五分之一,巴黎、伦敦的八分之一,纽约的十二分之一。但是,从深圳城市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深圳是有基础、有条件建成国际旅游城市的。概括地说,一是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二是旅游产业地位突出;三是区位优势明显,旅游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四是滨海资源条件较好。深圳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城市。

本刊记者:深圳旅游业如何抓住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契机?政府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深圳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

卓: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必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深圳旅游业有条件把握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更新现有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确保在亚太地区特别是粤港粤地区的影响力和游客到访率,确立和巩固主要游客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使深圳成为影响力大、吸引力强的国际旅游城市。

实现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的目标,深圳要按照国际标准,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不断改进国际可进入性,比如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班、争取更方便外国游客入境的政策措施等等。二是根据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按照合理分工、各扬其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全市旅游空间布局划分为东部滨海旅游圈、中部都市旅游圈、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北部旅游综合后备发展区4大块,形成竞争特色和竞争优势,整合资源,提升产业效益。三是加快国际特色的大型旅游项目建设。深圳正在兴建的大型项目包括东部华侨城项目、福田中心区(CBD)五星级酒店群建设,华侨城主题文化旅游产业带、人民南商业游想想区改造、大梅沙游客集散基地、观澜高尔夫旅游胜地等。四是举办更多的重大城市盛事活动,提升国防波堤知名度。近几年,深圳通过举办高交会,文博会等,加大了海外的招商和宣传力度,扩大了深圳的影响。“全球环境500佳”、“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的取得,也为深圳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但就旅游来说,这还不不够,还必须举办更多的重大城市盛事活动,塑造和传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旅游形象,使深圳成为全球旅游界个士关注的焦点。

本刊记者:您如何评价深圳旅游业的发展?深圳在全省旅游业发展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郑: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深圳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一座现代化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旅游创汇基地。

深圳是广东旅游的主力之一,广东省旅游创汇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深圳旅游收入占广东的四分之一,旅游创汇占广东的三分之一。深圳创造了很多著名的品牌和一批拳头产品、龙头企业,在很多方面领广东之先,领全国之先。同时,深圳在推进深港旅游合作、深澳旅游合作、广深珠旅游合作以及泛珠三角旅游合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推动全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书记者:深圳旅游要保持排头兵作用,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郑:深圳要在全国旅游业的发展中保持排头兵的地位,要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全省的旅游发展做出新贡献。首先,深圳旅游要继续成为全省旅游发展的火车头。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全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新趋势、新产品、新手段,不断创造广东旅游发展的新经验,并率先在优势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深圳旅游应该有这个传统,也具备有这个实力。希望深圳向粤东、粤西、粤北实施旅游方面的观念扩散、资金扩散、管理扩散、游客互动,为全省旅游的区域均衡发展,为泛珠三角的旅游合作做出新的贡献。

本刊记者:深圳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要实现此目标,深圳面临哪些挑战,深圳离国际化旅游城市还有多远?

郑:深圳市委市政府根据深圳的现实情况和发展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是切合实际的,深圳具备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深圳也面临着差距和挑战。如城市的国际化方面,在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深圳经济进入服务业与高新科技产业并重的时期,深圳旅游业发展受到城市用地紧张、东部滨海优质旅游资源保护难度加大、旅游营运成本上升等现实问题的影响。另外,深圳旅游业的产业结构、旅游资源的规模品质、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旅游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产业地位等都还有待提升。

当前,最紧迫的是要按照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总体目标,借鉴国际上知名国际旅游城市的经验和做法,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比如: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扩大外向型经济实力,健全城市服务功能;重视和加大国际旅游城市营销力度,尤其是国际市场宣传推广力度;举办国际旅游文化盛事节庆活动,大力提高深圳国际旅游知名度;重视发展国防波堤会展业,积极支持举办各类重大国际交流活,提供良好的国际旅游环境;努力挖掘旅游资源的规模品质,提高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旅游经济在城市经济在城市以济中的产业地位,进一步加强区城旅游合作,尤其是通过深港澳、广深珠等旅游合作方式,进一岁提高深圳旅游吸引力。

滨海深圳东部海滨的蓝色情调

滨海城市的特色,不仅仅在于它拥有多长的海岸线,更重要的是城市性格的海洋

特色。

深圳,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海洋性格的城市。大亚湾、大鹏湾、深圳湾、葵涌、南澳,博大、广阔、力量、包容……257公里海岸线,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海洋文化沉淀,为深圳的旅游发展留下了一个可资精彩发挥的巨大空间。

最后的桃花源

在东部滨海这片被称为深圳最后的“桃花源”的地方,蕴藏着深圳以至珠三角地区最完好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积淀,这是深圳市塑造深圳滨海城市形象,提高城市人文品位,建立国际旅游城市得天独厚的资源。

东部滨海涵盖盐田区、龙岗区葵涌镇、大鹏镇、南澳镇和马峦山,是深圳市目前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自然生态地区。梧桐-马峦山系自西向东延伸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将东部滨海地区与深圳其他地区分隔,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区域;排牙岭山系横亘于半岛中北部;七娘山系则兀立于半岛南端。大亚湾位于其东、大鹏湾位于其西——由此构成了“三山两湾”的地形格局。

深圳将充分发掘东部现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以大鹏古城、客家民俗文化等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形成完善的景区格局和旅游线路。

中国最美的海滩

被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滩”之一的大鹏半岛海滩天生丽质气质清纯,尤其是西冲,那是一种天然的、几乎没有人工痕迹的美!称作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似乎更准确些。

大鹏半岛的优势远不止拥有一两个漂亮的海滩。它三面环海,森林覆盖率达76%,山海相依,有沙滩、泻湖、岬角的巧妙组合,奇峰怪石众多。深圳第二高峰、有着美丽传说的七娘山,就坐落在西冲海滩的背后,那里是驴友的天堂。

盐田背靠梧桐山,东临大鹏湾,集山林之优雅,与海滨之秀丽于一身。这里既有风景秀美的梧桐山,三洲田山地资源,又有被称为“黄金海岸”的大、小梅沙。与众多错落有致的山间水库一道,构成高素质整体化的旅游环境。

傍海也要依山

印尼的巴厘岛、马来西亚的沙巴洲、泰国的布吉岛等不仅有迷人海滨风光,各具特色的大型度假酒店更令人流连忘返。和这些城市相比,深圳有一定的差距。风光旖旎的东部还处于低开发状态,大多数人只是周末来到这里享受两天海风。

有关专家表示,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都是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的开发,大鹏半岛也要有长远开发建设的眼光,不要急于求成,要多参考国外成功经验,启动点的开发,最后做成若干个精品项目,形成世界级的旅游度假精品。

蓝色的海洋背后是更大面积的山,同样留给深圳一个巨大的开发空间。傍海更要依山,倚“蓝”不能轻“绿”。更多人认为,东部滨海地区除了作为现代化旅游海港城区,还应更突出其休闲、娱乐及居住功能,因为她不仅属于旅游者,也应属于全市居民。

坎昆:加勒比海明珠

墨西哥的旅游城市坎昆,建在长21公里、宽仅400米的美丽岛屿上。整个岛呈蛇形,城市三面环海,风光旖旎。在玛雅语中,坎昆意为“挂在彩虹一端的瓦罐”,被认为是欢乐和幸福的象征。2003年在这里举行的APEC会议,令坎昆名声大噪。

坎昆原是加勒比海上一座只有300多人的僻静渔村,1972年墨西哥政府在这里投资3.5亿美元建设旅游区和自由贸易中心,重点发展旅游业。1975年开始接待游客。

市区的各行各业都为旅游业服务,市内的旅馆建筑风格多种多样,色彩各异。其中谢拉顿旅馆是一座6层楼的金字塔形建筑,因南北会议曾在这里举行而闻名于世。海边有一片20公里长的白色沙滩,铺满了由珊瑚风化而成的细沙,柔如毯、白如玉,被分别命名为“白沙滩”、“珍珠滩”、“海龟滩”和“龙虾滩”。在海滩上还建有以棕榈叶为顶,石为柱的玛雅式凉亭和小屋。

坎昆被认为是玛雅文化的源地,岛上还有玛雅文化的圣米盖里托古迹废墟等建筑。在尤卡坦半岛东北部的奇琴-伊察,还有闻名世界的库库尔坎金字塔。图伦遗址是迄今墨西哥保存最好的一座玛雅和托尔特克人的古城。墨西哥政府已制定了“玛雅世界”旅游规划,以推动整个尤卡坦半岛的旅游业的发展。

威尼斯:水城丽影

威尼斯是什么?是大海,是水城,是贡都拉小舟,是圣马可广场,是圣马可大教堂,是广场上的鸽子,是总督宫,是狂欢节,是假面具,是马可·波罗……靠近这个城市,水城的讯息夹着空气咸咸的味道便扑面而来。

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的威尼斯,既是旅游胜地,又是意大利的重要港口。

威尼斯城四周环海,包括了一百座大大小小的岛屿,只有西北角有桥与大陆相通。威尼斯有一条长4公里、宽30~60米的主运河,城市里共有2300多条水巷。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独特,地基都淹没在水中,象从水中钻出的似的。在这座水上城市里,汽车、摩托车、甚至自行车都是被禁止的,在路边叉着“TAXI”的牌子,指的是汽艇,威尼斯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船,而贡都拉则充当了自行车的地位。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全城有教堂、钟楼、修道院、宫殿、博物馆等艺术及历史名胜450多处。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是继佛罗伦萨和罗马之后的第三个中心。

作为地中海的贸易中心,这里港口每年进出货船达万艘以上。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上旅游城市,面积只有6.9平方公里,居民只有10万人左右,而每年来此观光旅游的游客却达上千万之多。

花园深圳城市森林的标准生活

与上海相比,深圳没有那么热闹;与成都相比,深圳没有那么悠闲。深圳有自已的独特的风情:城市和生态环境和谐协调,美景中渗透人文精神。一种山海相依,建筑园林归一的情调。

建在花园上的城市

打开深圳市地图,月光立刻被大块大块的绿色抓住。

与其说深圳是被花园包围,不如说深圳建在花园上。北面,绵延起伏近50公里的山体为深圳构建起天然绿色屏障;南边。精心保护的368公顷的红树林,构成沿海风景;主次干道两旁10—50米的道路绿化化带为深圳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也令深圳置身于绿树与鲜花之中。深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设计、规划了一个适宜人居住的生态环境,精心

构筑了点、线、面、带相结合的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

特区创办初期,绿化覆盖率只有10%。后来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城市建设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赋予自然景观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2000年12月,深圳获得国际花园城市桂冠,这是中国城市首次获此殊荣。

在城市森林呼吸

在深圳居住很大的理由是因为深圳花园般的标准生活,满目都是沁人心脾的绿色。

有绿色本来并不稀奇,但莲花山公园、笔架山公园、梧桐山、仙湖植物园、大南山丘陵山地等400多处公园、花园,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如绿宝石坠落在喧嚣的都市且大多免费开放,这在全国也实属罕见。面积达146公顷的笔架山公园由十余座小山峰组成,主峰海拔178米。在峰顶吹着山风,俯瞰深圳市容,远眺海景,很是惬意。位

于中心区的莲花山公园与新建的市民中心遥相呼应。每逢周末会吸引大批游人前来观光、娱乐,茵茵绿草是放风筝的绝佳地点。

荔枝公园、中心公园、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等绿色明珠般散落在市区内。城市干道两侧的绿化带,又将大小公园串起来。目前深圳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5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1平方米,被评为最适合居住城市。

今天深圳的建筑大多根据地质、地貌规划设计,或临海远眺,或依山而立,使整个城市成为了一首和谐优美的交响乐。

闹市一隅的湿地红树林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面积368公顷。每当候鸟南迁过冬之时,这里就成了观潮、赏鸟、游林的好地方。

更教山水总相依

在国内不少城市纷纷兴起“广场风”、“移植大树风”时,深圳没有随大流,深圳几乎没有“广场”,尤其是不利于渗水的大片水泥地广场。深圳还严格禁止从别处移植大树,即使是市内的大树迁移也受到严格限制。在一些生态景观带规划者突出了生态的理念,强调乡土物种。如今,共计近20万株的乔木、灌木,初步组成了多层次、色彩丰富、具有季相变化的生态植物林带。

深圳是丘陵山地型城市,如何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同时赋予深圳以美丽的“山城概念”,是今后的方向之一。

新加坡:巴掌上也要种草

新加坡仿佛是一个精雕细刻的杰作,足以让每一个欣赏它的人叹为观止。

花园与树木遍布了整个岛屿,其中以占地52公顷的新加坡植物园最受人喜爱。园内保有原始的树木与精心种植的稀有花草。新加坡也是世界上两个拥有大片原始热带雨林的城市之一。道路两旁树木成荫,街头到处是小花园、小草坪,花香草绿,空气清新。新加坡种有各种花卉,其中以国花一一兰花最为著名,这些经过精心呵护的兰花颜色鲜艳,芬芳馥郁,而叶子花则布满了街头巷尾,甚至连丑陋的电线杆也被缠绕装点起来,鲜红或淡紫的花朵附在自由伸展的枝条上,在和风中轻轻摇曳,即使无须人工照料,也能随处开放。

每当清晨,清脆的鸟声会把人们从梦中唤醒;夜幕降临。各种乌儿唱着欢快的歌,进入树林。人在乌中,鸟在城中。虽然身居闹市,车水马龙,却是蓝天碧水,蝉鸣鸟叫。

宁可向空中发展,也要保证有65%的面积用于绿化。现在,新加坡即使是一些狭窄的街道,也想方设法进行绿化,如果路太窄无法种道边树,就利用沿街建筑物墙基,设种植池,搭棚架,种上藤蔓性的植物。

堪培拉:没有水泥墙的城市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是一个漂亮而文雅的城市,市区依山傍水,有山丘密林环绕。1913年前,堪培拉只是一个代名词,这里的山丘、草地也只是山羊和袋鼠的家园。如今这里的绿化覆盖率达58%,人均占有绿地面积75.5平方米,比“欧洲花园”日内瓦高出4倍。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花园城市,有“大洋洲花园”的美誉。

堪培拉早在建市时就以法律形式规定不设非植物墙,几十年来,这条法律得到严格执行。全城除总理府有一道围墙、一个岗亭外,所有的机关、私邸均以绿墙代之。而今,市内共种有600万株树木,世界上各种色彩艳丽的树木几乎都能在这里见到,如白桦、西洋杉、悬铃木、垂柳、榆树、胡桃、喜马拉雅杉等。

城市布局严整、合理,建筑新颖美观,很少有高层建筑。街道秩序井然,交通方便,空气新鲜,绝少尘埃。

澳大利亚最大的国家公园就座落在堪培拉近郊,还有一座占地40余公顷的国立植物园,栽有澳大利亚特有的奇花异草,是澳国植物研究的权威中心之一。

欢乐深圳动感之都的欢乐情怀

旅游从主题公园开始

深圳真正意义的旅游业出现在1989年。那年11门, “一步迈进历史,一日游遍中国”的“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在深圳湾畔建成开业并立刻引起轰动,成为中国文化主题公园建设的“开山之作”。“锦绣中华”引领的主题公园建设的热潮持续至今,随后,华侨城集团又在4.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别于1991年10月、1994年6月和1998年10月建起了主题各不相同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和 欢乐谷“三大主题公园,同样在全国旅游行业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这里成为中国主题公园最集中的群落,深圳也通过建设自己独特的人文旅游景点,经过对文化遗产的良性开发和对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创造了有深圳特色的“新文化资源”,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点,华侨城人造景区也因此被誉为“文化资源开发创造了经济奇迹”的成功个案。2005年,华侨城各旅游景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就达1025万人次。

明斯克航母世界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座以航空母舰为主体的军事主题公园,“到深圳?看航母”已深入人心!蛇口海上世界、野生动物园、青青世界、海上田园,主题不同,风格各异,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人。

青春和个生的汇集地

“夜生活”本来是娱乐消费的代名词,但在深圳却是夜以继日的。蛇口酒吧街作为深圳“吧文化”的发源地,异国情调的酒吧比比皆是,被称为“深圳的兰桂坊”,一直受到港澳及外籍消费者的喜爱。华侨城酒吧街是青春和个性的汇集地,酒吧老板大多是年轻人,营造的酒吧气氛不论是热烈还是沉静,都让人从中找到年轻的感觉。中信城市广场酒吧街主要由一组透明玻璃酒吧屋组成,每间面积百多平方米,最独特的地方是这里多数酒吧只出售一个国家的酒和饮料,如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

各式各样商场、食肆密度之高和生意之兴隆冠绝全国。新兴的SPA中心,档次之高也让你想起“帝王式的享受”。

置身移民城市深圳,你就来到了美食天堂,天南地北珍馐百味。酒店、食街使出浑身解术看家本领吸引食客上门,向西村食街、华强北食街、八卦路食街、蛇口食街、盐田海鲜街,中国各大菜系、特色小吃,西餐、日韩料理等,最挑剔的嘴巴也会得到满足。

尽管如此,要作为国际性娱乐城市,深圳还远远不够。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原丹麦国家旅游部部长埃里克·彼特森在参观完深圳后就曾指出,在他参观的中国城市中,很少有城市像深圳这样在娱乐方面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特色,也很少有城市能够在夜间提供这么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深圳参评最佳娱乐旅游城市是合适的。但是,深圳还要走出去,看看国际上著名的娱乐城市是怎样的,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从而开拓思维,把城市办得更好。

洛杉矶:你想怎么玩?

国际旅游 篇4

目前, 国内对房车旅游研究较少, 对房车旅游的概念界定还处于探索阶段, 万展强将其定义为旅游者借助房车离开他们的惯常居住地, 前往其他地方开展休闲、娱乐、度假、朝拜等游憩活动[4]。廖军华则将其范围缩小, 特指借助于房车暂时性地离开都市或人口密集地到郊外进行的游憩活动[5]。

房车旅游的具体特点为:①灵活便捷性。房车旅游是将“房"与“车"完美的结合, 使旅游者在旅行中能灵活变更出行线路, 选择游览景点, 不必为订房、订票、找餐厅烦恼, 摆脱传统旅游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约束。②丰富多样性。建立在房车基础上的房车旅游, 将垂钓、野营、划船、拓展训练、户外探险和游览观光等活动融为一体, 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度假活动, 丰富游客的活动内容。③经济实用性。游客作为房车旅游的导演, 可自行安排旅途中的各项开支, 通过房车体验, 解决旅途中的吃、住、行问题, 免去住宿、餐饮等费用, 从而达到费用开支的最小化。④独立自主性。房车旅游极好地突显游客的个性, 不论是在房车自身的布置上, 或是在旅游路线和内容的选择上, 还是在出游人数的组合规模上, 都充分尊重游客的个人意愿。由此, 结合旅游学相关理论和房车旅游的特点, 我们将房车旅游定义为:旅游者以房车为旅行交通和住宿工具, 前往房车营地或其他地方开展休闲、娱乐、度假和探险等游憩活动, 以享受亲近自然、新颖刺激或自由灵活的生活为目的的新型旅游方式。

1 房车旅游发展概况分析

房车旅游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 现已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甚至生活中的一部分, 房车露营产业甚至成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6]。在欧美发达国家, 购买房车的费用比购买固定房屋低廉, 因为其经济适用和便利而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从世界主要国家房车行业相关数据可见 (表1) , 发达国家在生产商、经销商、房车营地和房车拥有者四方都有很大的发展, 形成了一条房车旅游产业链。

房车旅游在我国还是新兴事物, 处于起步阶段[7]。在2000年中天高科生产出第一辆房车并成立第一家专门经营房车旅游的俱乐部之前, 我国房车旅游市场还属于空白。中青旅总社在2002年将“兴城”作为房车旅游的第一个试点, 独家推出了兴城房车“三日游”, 获得很大的反响, 房车旅游终于走向我国旅游市场。截至2010年底, 我国已有房车4500余辆, 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普通家庭10%的房车拥有率还有很大差距。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房车露营联盟, 截止到2010年。

国内房车旅游呈现以下特点:①起步晚、底子薄。目前我国房车旅游尚处在起步阶段, 房车保有量少, 营地建设落后, 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房车旅游产业链。大多数城市和旅游景点都没有达到建设国际露营宿营地的标准, 正式挂牌的营地数量远不能满足房车旅游发展的需要。②设施差、隐患多。交通、路况和气象信息发布不及时, 路标和加油站指示、汽车维修服务等不完善, 公路交通的主要网点缺乏相应的急救车、救护站、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等急救救援设施的配套设置。③成本高、限制多。在我国租赁房车旅游所需费用对一般的消费者来说显得过高, 尤其是押金过高, 只能在高端游客中寻找市场, 难以普及到大众游客。此外, 我国房车发展的限制也很多, 如公路收费高、收费频次多, 增加了旅游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④潜力大、效益好。房车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房车旅游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据全国假日办发布的数据, 中国旅游者每年都以20%以上的数字递增, 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消费国。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2015年, 中国旅游业年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超过1.3亿人次, 创汇达1000亿美元以上, 将成为真正的世界旅游第一强国。

2 海南发展房车旅游的SWOT分析

2.1 优势 (S)

国家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2009]41号) [8]指出要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把房车旅游、邮轮游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 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潜水、露营、探险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12月31日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简称《意见》) [9]。《意见》指出, 扎实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 培育发展房车、游艇、轻型水上飞机、潜水设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也发布了《关于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意见》, 将重点支持海南省旅游业创新发展, 重点支持发展和旅游业相配套的特色房车游, 汽车租赁, 游艇制造、销售、租赁等特色服务类型。这将使海南省在行业准入、经营范围及用语核定上比以往有更大的灵活性, 为海南房车旅游繁荣发展带来政策优势, 也为海南发展房车旅游以及露营地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10]。

资源环境优美:海南富集海、岛、山、河, 资源丰富多样、组合度好, 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集中了滨海沙滩、热带雨林、珍稀动植物、火山与溶洞、地热温泉、宜人气候、洁净空气、民族风情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生态环境较好, 2009年海岛森林覆盖率达到59.2%, 天然草原面积9.5万hm2, 空气质量总体优良, 基本保持国家一级水平, 82.2%的河流和88.9%湖泊水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 86.7%的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符合国家Ⅰ、Ⅱ类标准。这些为海南房车旅游发展以及露营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体验环境。

区位条件优越:海南岛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中心位置, 靠近国际海运主航道, 地处热带, 拥有沿海、沿边、岛屿等地缘优势, 地利位置和气候条件具备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条件。海南良好的区位减少了旅游淡旺季的影响, 有利于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便利。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全省实行省直辖市县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赋予了特区立法权, 尤其在国际旅游岛建设方面给予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为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的房车旅游提供探索发展的环境, 海南可在房车旅游以及露营地建设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旅游发展迅速: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政策地鼓励之下, 加之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与热带海滨风光, 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纷至沓来, 海南房车旅游业依靠如此强大的客源市场以及诸多的外部原因, 必将展现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据统计, 近六年海南旅游发展迅速, 旅游收入平均增长率达14%, 旅游人次平均增长率超过10%。

2.2 劣势 (W)

交通基础较差:海南目前重大交通设施发展滞后, 快速通达周边地区的出岛通道亟待完善。岛内交通网络东线较为完善, 中线地方高速公路和西线道路状况较差, 现有国道、省道技术等级较低, 农村道路交通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 道路配套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尤其是景区内的道路交通、停车场地以及设施设备在建设初期都没有考虑房车的需求, 缺乏自驾车服务基础设施和露营地设施。

营地、停靠站建设尚未到位:对房车旅游, 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营地建设, 如果没有营地支持, 房车只能变成空壳。营地不只是为了供房车停靠, 还要为其提供电力、补充水箱、排污处理等服务。好的营地通常临近旅游资源地, 依山傍海, 加上各种娱乐、运动、商务、生活等综合服务。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营地建设标准, 海南也没有制定地方性的规章制度。随着海南重视房车旅游, 营地建设也日渐红火, 目前海南建设较为成熟的露营地是海口市西部的中天行假日海滩房车露营地, 但目前海南的房车露营地数量远不能满足房车旅游发展的需求。

交通、保险等配套法规亟待出台:房车它不同于一般的汽车, 在驾驶方面自然需要更高要求。国内拖挂式房车相关的驾驶技术要求与所需驾照类别的法律法规很不明确, 如果按照现行的机动车准驾车型分类, 只有具备A2驾证的驾驶人员才能开牵引车, 拖挂式房车还不能上高速行驶, 这对房车外出旅行造成了很大困难。房车过桥费用相关规定的缺乏也制约了房车的普及。目前, 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房车设置的保险类型, 也没有统一的规定, 目前海南方面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制度要求。对房车的制造以及上路行驶都有一定限制, 制约了海南房车旅游和露营地建设。

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海南境内地形复杂、高低悬殊, 不同地区气候又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在低温少雨的共性基础上, 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个性地方气候和小气候特点, 这为房车旅游安全、道路建设以及露营地建设增加了难度,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南房车旅游的开展。

2.3 机遇 (O)

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高度重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为海南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明确支持海南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发展旅游房车、邮轮游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 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露营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 为其发展房车旅游创造了有利时机。

房车旅游成为旅游休闲的一大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消费观念及生活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旅游休闲已经成为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人们对休闲度假质量要求逐步提高, 房车旅游带来的深度休闲体验受到人们的喜爱。大众的关注和国家对新型旅游度假方式的日渐关注、支持, 为海南发展房车旅游以及露营地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内房车旅游市场需求巨大:2010年中国的房车露营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国内房车生产制造商数量有所增加, 日趋激烈的竞争会更会促进国产房车的发展。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让国外更关注, 更多欧美房车企业希望进入中国市场, 国内房车产品价格范围进一步得到扩展。国内露营地建设虽然标准未定, 但兴起迅猛, 具有不同特色和服务标准的露营地网络日趋完善。中国房车产业终于即将步入快速发展的初始阶段, 房车配套设施的露营地以汽车自驾游为契机发展趋势广阔。

2.4 挑战 (T)

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儒家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其崇尚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中庸之道, 造就了国人喜安定、不喜流浪, 喜保守、不喜冒险的“根"性。因此, 海南岛发展房车旅游的突破瓶颈重点在于如何降低目前房车市场的进入门槛, 使房车旅游走进普通百姓家中, 取得广大游客的认同, 吸引更多的追随者。当前海南的房车旅游主要集中在一些高端市场, 广大群众出游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 自助游、跟团游占据了市场的主体, 拥有房车的主体大多为成功人士, 人数仅局限于小部分人群, 阻碍了房车旅游的发展。

新兴旅游业态竞争环境激烈:虽然房车的出现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 但房车旅游的发展却迟迟不见成效。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房车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业态还处在摸索阶段, 存在较多缺陷;三是因为房车处在一个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 面临着传统旅游和新兴旅游的双重竞争压力。

在新兴旅游业态与传统旅游的竞争中, 很大方面是大众的认知和接受度问题。房车旅游在我国发展不过十余年, 在国内的认知度远不如其他传统旅游业态高, 与发展较成熟的传统旅游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 房车旅游的政策与法律保障、安全保障未形成系统, 且存在较大限制因素, 如房车上牌难、驾驶不便和过路费高等。此外, 新兴旅游业态之间也存在较大竞争, 主要表现在政策倾斜力度、消费市场竞争以及企业投融资的竞争等。在政策上国家支持各种新兴旅游业态, 如[国发 (2009) 41号]文件明确指出应大力支持房车、邮轮游艇等新型旅游产业, [国发 (2009) 44号]指出培育发展房车、游艇、轻型水上飞机、潜水设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等;在旅游消费市场上, 由于新型业态存在一些共性使它们存在部分共同的消费群体, 如喜欢新颖刺激的年轻消费者, 造成市场的竞争。由于新兴旅游业都存在投资大的特点, 造成融资困难以及各业态之间的融资竞争问题。

3 海南发展房车旅游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房车旅游管理和运行机制

房车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具有产业链长、乘数效应大的优点, 涉及的产业有汽车制造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 在发展与推广中, 难免会遇到各方面困难, 需要政府部门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 积极引导相关行业之间相互配合、创新发展, 共同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房车旅游的发展。首先, 在房车旅游的培育和发展中应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国发44号]文件指导下, 建立房车旅游的相关政策法规, 简化房车营地建设审批手续, 建立房车相关交通法规, 在配套设施和交通等的建设方面给予优先优惠, 同时加强安全管理, 引导房车旅游健康发展。其次, 加强相关行业的协作, 房车生产商、房车租赁公司、房车协会、房车俱乐部、旅行社、房车营地和景区景点等行业应相互协作, 在行业协会和政府的规范和指导下, 共同为市场需求提供相关服务。如通过行业协作在有条件的景区建立一定规模的房车营地, 并形成连锁, 以统一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将房车营地贯穿一体, 为游客提供深层次的休闲旅游服务, 带来多方面的经济效益。第三, 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从产品设计、生产、宣传到产品的营销都进行创新发展。房车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 缺乏消费基础和影响力, 更需要把重心回到产品上, 先从产品的市场化设计做起, 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海滨房车度假产品。如提出房车半自助游产品, 旅游者可驾驶出租房车或自己的房车来到房车宿营地, 旅游者可获得景区门票、定制行程单、往返大交通票务、销售业务和提供房车相关的VIP服务等, 以此增加市场竞争力。

3.2 加强房车旅游多元化营销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 信息交流日益频繁, 国外一些新兴项目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而我国作为第四大旅游消费国, 已有一大批具有尝试一些新颖旅游产品实力的旅游者。据《中国旅游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 在1199份有效问卷中, 8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参加房车旅游, 公众表现出对房车旅游的热情。目前国内拥有房车的群体主要有房车租赁公司、房车营地、大型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 对房车旅游感兴趣的多为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旅游者、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士和国外游客等。前者不但具备较高的购买能力, 而且拥有大量的时间, 出游频率较高;后者则充满激情与挑战自我, 喜欢寻求刺激和追求自由灵活的旅游方式。因此, 我们要通过多种营销手段, 紧抓这一主要目标消费市场, 运用网络平台进行便捷的网络营销, 建立房车旅游相关网站为游客提供快捷、全面、安全、周到的旅游服务。在各大网站建立微博, 时刻更新房车旅游信息, 创立最直接、最便捷的房车微博行销, 也可通过业内协会、人士举办各种房车博览会、展会向潜在消费者介绍、推荐房车旅游方式。然而, 房车旅游在我国还刚刚起步, 旅游消费主要还集中在高端客源市场。国内对房车以及房车旅游的概念还有多数消费者不了解, 房车旅游的理念甚至在大城市中认知度都很低[1]。中华民族具有喜欢定居、群居, 崇尚保守、安定, 不鼓励冒险的传统, 对房车生活被认为是“无根漂泊"、“流浪"生活。因此, 需要通过政府、协会以及企业加大宣传力度, 弘扬新兴的旅游休闲方式和“深度游"新理念, 企业休假制度的多元化改革以及对亲近自然游、远足旅游等的宣传和推广, 使人们逐渐改变传统的休闲度假观念, 接受房车旅游的新方式。

3.3 建立衔接国际标准的服务体系

海南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应借助“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优势, 积极开展国际房车旅游合作与交流活动, 借鉴国际房车旅游发展经验, 包括产品研发、营地建设、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经验。我们应以国际化改造为手段, 建立衔接国际标准的房车旅游服务体系, 在房车生产、旅游交通、房车营地建设、旅行社服务和旅游服务等领域和环节, 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如建立房车电子商务平台, 为游客提供快捷、全面、安全、周到的旅游服务。同时, 引入国外“自由"和“环保"的房车旅游理念, 在房车的开发中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的采用力度, 占领技术制高点;在营地建设中注意与周边环境协调, 保护环境并进行个性化设置;在旅游过程中提倡“绿色房车旅游"。

3.4 推进房车旅游信息系统建设

国家旅游局指出, 在线旅游、邮轮游艇旅游、房车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正在快速发展, 要满足这部分新兴旅游需求离不开自身的现代化, 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智慧旅游"。现代旅游业同金融业、互联网业、通讯业结合越来越紧密, 通过互相借力达到共同发展。海南房车旅游发展应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 推动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全面提升房车营地、房车度假区、房车旅游金融卡、景区和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其中, 功能齐全的房车内部应具有倒车影像系统、雷达测速警报系统、冷暖气系统、电影院音响系统、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这些必须与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相结合, 才能实现全方位智能化控制。同时, 鼓励房车旅游企业与金融业沟通合作争取多种形式的融资信贷指支持, 拓宽房车旅游企业的融资渠道, 探索开发新型的旅游金融产品, 增强银行卡的旅游服务功能, 发展海南智慧旅游。

参考文献

[1]魏翔, 王绍喜.房车旅游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及其战略相互性分析[J].旅游学刊, 2005, (5) ∶81-86.

[2]于秋阳, 杨斯涵.房车旅游发展条件评估分析与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 2012, (4) ∶72-77.

[3]李婧.房车旅游:露营基地应对新挑战[N].中国文化报, 2012-08-20.

[4]万展强, 张绍文.房车露营地与房车企业多角化经营[J].旅游经济, 2010, 9 (3) ∶10-11.

[5]廖军华.关于我国房车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 2009, (9) ∶141-142.

[6]杨振之.法国露营旅游发展历程、数据及其对我国的启示[N].中国旅游报, 2009-12-14.

[7]钱学礼.我国房车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对策[J].商业现代化, 2006, (9) ∶243-244.

[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Z].2009.

[9]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Z].2009.

国际旅游管理电子简历 篇5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清远 身材: 172 cm 56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4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酒店/旅游后勤类:酒店、客户服务类、经营/管理类:

工作年限: 0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东莞 深圳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经济律师事务所起止年月:2011-02 ~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信息咨询,事务所,人才交流

担任职务: 律师助理

工作描述: 利用寒假,在韶关韶关曲江县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见习,职位是律师助理,帮助律师处理各种事务、文件等,虽然短短一个月,但也收益良多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韶关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

所学专业一: 国际旅游管理 所学专业二: 法学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11 -02 韶关大学 国际旅游管理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具有一定的口才、组织、处事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熟悉Window系统,熟练地操作Office等办公软;精通粤语、国语,英语良好,有一定的沟通能力。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强;待人诚恳,擅长交际,沟通交流;敬业,勤奋,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富有团队精神;能服从组织,领导安排,维护组织的利益。长期在大学期间做兼职,将所学与实践相结合,已具备一定能力。

泰安:打造国际旅游名城 篇6

本刊记者:泰安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目前泰安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怎样?

杨鲁豫:泰安近几年来,旅游业一直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2008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868万人次,增长23%,实现旅游收入143.3亿元,增长30.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特别是泰山旅游持续升温,全年购票进山的游客达到210万人次,创历史最高水平。今年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4%、26.3%,1-4月份接待境外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7.1%。

本刊记者:杨书记,您对国际旅游名城是如何认识的?

杨鲁豫:从概念上来看,国际旅游名城包含“旅游”、“国际”和“名城”三大属性,可认为是旅游城市的国际化。“国际”体现了空间的开放性,“旅游”体现了产业的特色性,“名城”体现了品牌的吸引力。名城是基础,旅游是特性,国际化是目标境界。把泰安打造成国际旅游名城,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基本定位是,确立“吸引人靠山、留住人靠城”的发展理念,向城市现代化、旅游国际化迈进,逐步把泰安打造成形象鲜明、特色突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适宜人居、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名城。

本刊记者:您在泰安市创建国际旅游名城动员大会上指出:“泰安离国际旅游名城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那么。您认为差距在哪儿?

杨鲁豫:在国际化方面,泰安旅游的外向度还比较低,来泰安的境外游客仅占全部游客的1%多一点;在旅游业发展方面,泰安虽然有泰山的吸引力,但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的格局尚未改变;在城市旅游功能建设方面,与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相比,无论是在硬件建设上,还是在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上,都还存在一定距离。

本刊记者:您如何评价这次“创城”活动的意义?

杨鲁豫:开展“创建国际旅游名城”活动,从长远看,是泰安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最大的载体;从当前看,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去年以来,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是扩大投资,二是扩大消费。这些重大措施的出台实施,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抓项目,抓载体,扩消费。拉动消费的一个重要热点是发展旅游,现在全国各地,不论东部还是西部,南方还是北方,省内还是省外,都在竞相发展旅游,竞争日趋激烈。但机遇稍纵即逝,对我们泰安来说,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遇,就会乘势而上,跃上一个新的发展层次;错失了发展良机,就意味着落伍。我们提出创建国际旅游名城,就是顺应形势、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加快发展泰安旅游业的重大举措,就是要通过“创城”整合资源,振兴文化,促进消费,使泰安更好更快地发展。

本刊记者:在这次大规模的“创城”工作中,你们提出了“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推进,努力实现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并为此组织实施了“十大重点工程”,而且亮点迭出。请您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

杨鲁豫:我们开展的“创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包括旅游项目建设,也包括城建项目建设;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文化发展;既包括硬件建设,也包括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等软件建设。根据泰安“创城”的实际需要,今年首批组织实施了十大重点工程,分别是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工程、环境综台整治工程、旅游经济开发区建设工程、历史文化轴、时代发展轴“两轴”建设工程、旅游项目和旅游设施工程、大汶河综合开发工程、环山带、泮河带“两带”建设工程、京沪高速铁路泰安站新区开发建设工程、长城路建设工程、城中村改造工程等,目前已全面推开。从实施的情况看,推进力度明显加大、速度明显加快、干劲明显增强、作风明显转变。各县市区也根据需要确定了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并强力推进。整个“创城”工作起步迅速、开局良好。

说到亮点,确实不少。比如已开工建设的“泰山方特欢乐世界”项目,是第四代大型高科技科幻主题公园,科技含量高,总体上已达到世界同类公园的领先水平,建成后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主题公园。项目目前正在顺利建设中,预计明年明建成营业。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设计年接待能力400万人次,将成为泰安、山东乃至周边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再比如环山带是以环山路为中心向周边区域延伸辐射的城市组团,东起天烛峰,西至桃花峪,全长26公里。环山带工程建设,以环山路道路建设为中心,将桃花源、天外村、红门、天烛峰四大景区连为一体,目前环山路建设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将成为泰山的保护线、泰城的交通线、旅游的主干线和代表泰安形象的景观线。环境保护、景观整治及沿线的开发建设工作也已同步展开。京沪高速铁路泰安站新区工程,将用3年时间建设生态环境优美、富有现代气息、交通功能突出、配套服务完善、适宜人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其它的还有《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大型实景演出、泰山花卉中心、啤酒工业园、泰山·盐海神汤、桃花峪游人服务中心、泰山文化产业园、徂徕山旅游综合开发、东平湖水浒文化旅游等一批重大项目,都正在规划建设之中。这些文化旅游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延长游客逗留时间,逐步实现泰山旅游由单一观光型旅游向观光度假型旅游的转变。

本刊记者:泰安仅今年就组织实施这么多的工程建设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有什么新的举措?

杨鲁豫:我们这次“创城”工作推开的工程建设规模之大、功能和标准要求之高、市场化筹资任务之艰巨、涉及领域之广泛,在泰安建设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经过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统—了思想,决定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破解“创城”工作遇到的各种难题。为此,中共泰安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国际旅游名城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10个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指定重点片区开发、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任务实施。各指挥部工作任务明确、完成标准和时限明确,大家工作热情高,主动精神强,很快形成了真抓实干、竞相发展的态势。

本刊记者:这么多的工程项目几乎同步上马,资金问题如何解决?

杨鲁豫:这些工程项目多数属于基础设施,是按照中央和省里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确定的。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按照“整合资源、多方融资、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的原则,深化完善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成立了市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市城市发展投融资中心、城市建设投融资中心,制定了泰安市创建国际旅游名城投融资管理暂行办法和重点建设工程管理暂行办法,广泛采用市场化、社会化手段融通建设资金,使城市建设跳出“政府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圈子,形成“积极融资多办大事”的机制,进入“投资—建设—运营—再投资”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轨道。

本刊记者:通过前段时间的“创城”工作,您感觉社会反响如何?

国际旅游 篇7

早在19世纪70年代, 就有西方学者开始了旅游产业经济效应的研究。葛留克斯曼 (1935) 首次对旅游业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马西森 (Mathieson) 和沃尔 (Wall) (1952) 提出了“旅游乘数”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后, 学者们又逐步建立了投入产出表、旅游卫星账户等复杂的旅游经济效应计量模型。但很少有学者单独对旅游产业创汇效应进行全面分析, 一般都是将其作为旅游产业经济效应的一部分进行分析。

另外, 一些学者分析了旅游外汇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学者们对西班牙 (Balaguer&CantavallaJord, 2002) 、中国湖南 (周丽, 2011) 等地区的实证研究均得出了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Chi-Ok Oh (2005) 对韩国的实证研究表明:短期内经济增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Kulendran&Wilson (2000) 、Shan&Wilson (2001) 对澳大利亚、中国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贸易与国际旅游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本文运用旅游业经济效应的相关理论, 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力求对海南旅游产业创汇效应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并得出改进的政策建议。

一、海南旅游产业创汇发展概况

(一) 海南旅游业发展历程

在建省之初, 海南的旅游业产值收入很低, 基础设施也很落后。办特区以来, 海南省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同时, 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 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为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推动了海南旅游业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下面从旅游收入等方面动态地考察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具体的增长情况见表1。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海南统计年鉴》整理得来。

从表1可以看出, 海南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建省初期, 海南的旅游业刚起步, 1988年旅游总收入仅为2.87亿元 (见表1) , 占海南省GDP比重为3.7%, 占第三产业产值的11.8%。建省办特区后, 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接近30%, 1993年的增长率甚至高达300%, 仅在2003年由于非典影响, 出现轻度的下降。而1988-2010年海南省GDP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6.4%。

总的来说, 自建省以来, 海南的旅游业处于高速增长时期, 一些年份的指标增长还快于同期海南GDP的增长。

(二) 海南旅游业创汇发展成效

随着海南旅游产业的发展, 海南旅游业创汇的效果日益显著。1988年, 海南旅游外汇收入仅为1547万美元, 约为当年出口额的二十分之一, 仅占GDP的0.07%。建省办特区后, 旅游外汇收入不断增长, 1988-2010年年均增长率约为18%, 高于海南整体经济的增长水平。2008年, 海南旅游创汇达到39032万美元, 约为1988年的21倍, 相当于当年出口额的五分之一, 占全省GDP的2%。其增长详情可见图1。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海南统计年鉴》整理得来。

海南旅游业外汇收入的不断提高, 不仅直接为旅游业的发展积聚了资本, 而且促进了海南经济的开放, 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从而为整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

二、海南旅游产业创汇效应分析

(一) 海南旅游创汇与出口创汇比较分析

海南旅游创汇效果明显, 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从1988年到2010年, 海南旅游业所取得的外汇收入由0.155亿美元增长至3.223亿美元, 增长近20倍, 年均增长率17.7%, 高于同期海南出口额增长水平和GDP增长水平 (16.6%) , 见图2。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海南统计年鉴》整理得来。

在外贸出口方面, 海南省外贸出口的增长较为缓慢, 总值不大, 从1988年到2010年, 海南省的贸易出口额从2.95亿美元增长到了23.91亿美元, 总共才增长了约7.1倍, 年均增长率仅为11.2%, 远低于海南旅游创汇和GDP的增长水平。

另外,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海南旅游创汇跟上了全国旅游创汇的增长, 而出口创汇则相反。从表2可以看出, 多数年份海南旅游业创汇占全国旅游业创汇总额的0.7%以上, 1992年甚至占到了1.45%, 而且历年海南旅游业创汇收入占全国旅游业创汇总额的比重都高于同期海南出口额占中国出口额的比重 (后者大都在1%以下) 。尤其是最近5年, 后者一直低于0.2%, 这说明海南省外贸出口发展较为缓慢。

数据来源:海南数据根据历年《海南统计年鉴》整理得来;中国进出口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整理;中国旅游创汇数据根据历年《中国旅游年鉴》整理。

(二) 海南旅游创汇对出口创汇的影响分析

下面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海南旅游业创汇的作用。由于海南旅游业创汇的增长快于海南贸易出口额的增长, 所以海南旅游业创汇对海南贸易出口额的贡献率应该有相应增长, 现将这种情况与全国的情况做比较, 详情见下表 (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 自1988年以来, 海南旅游业创汇增长较平稳, 旅游业创汇对贸易出口额的贡献率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海南数据根据历年《海南统计年鉴》整理得来;中国进出口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整理;中国旅游创汇数据根据历年《中国旅游年鉴》整理。

(三) 海南旅游创汇对GDP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旅游创汇效应的另一种表现为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促进作用, 为了分析海南省旅游创汇对海南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 笔者基于1988-2010年海南旅游外汇收入和GDP等数据, 运用相关软件, 进行实证分析。

1. 模型设定

为了单独衡量旅游创汇对海南经济增长的影响, 假设其他影响因素不变。在以下分析中, 本文用WHSR表示海南旅游业外汇收入, 用GDP表示海南省生产总值, 构造对数回归方程:Ln GDP=α+βln WHSR+u, 即将生产总值取对数 (Ln GDP) 作为被解释变量, 外汇收入取对数 (Ln WHSR) 作为解释变量。式中, a表示常数, β表示ln FDI的系数, 其含义为FDI变动对三次产业GDP的影响, ut表示误差项。

2. 数据说明

本文所采用的主要指标有海南省生产总值 (GDP) , 海南旅游外汇收入 (WHSR) , 样本区间为1988-2010年, 样本数据均来自于1988-2011《海南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年鉴》、《海南经济统计公报》。为了避免币制波动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文中WHSR值用当年的汇率换算成以亿元为单位的人民币额。

基于以上思路, 运用海南1988-2010年的统计数据, 通过相关软件对WHSR与GDP两个变量进行回归, 并查看WHSR对GDP的贡献。

我们以1988-2010年相关数据为基础, 用OLS进行回归分析, 构建回归方程如下: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该方程的拟合度高达91%, 这说明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的拟合程度较高。分析结果表明, WHSR对GDP的贡献为0.8576, 即海南省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会使GDP增加0.8576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 海南省旅游创汇对海南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创汇效应明显。

三、改进海南旅游产业创汇效应的政策建议

从前文的分析可知, 海南旅游业创汇效应显著, 对海南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提高了海南经济开放程度, 已成为海南主导产业之一。

但是, 海南省旅游产业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旅行社实力分散,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旅游产品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体系和特色, 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海南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 不利于海南旅游产业创汇等经济效应的充分发挥。

采取合适的政策和措施, 推进海南入境旅游的发展, 提高海南旅游业外汇收入, 促进海南旅游产业创汇效应的发挥, 对于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海南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 加快交通设施建设, 提高景区可进入性

海南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通讯和交通都不够通达, 而旅游业对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强, 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 海南要紧紧抓住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 加快海南旅游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尽快推进进出岛通道的开辟, 对现有机场进行扩展改造, 在博鳌等地筹建新机场, 加强港口和邮轮码头建设, 构建海陆空三维入岛立体交通体系。

在东环铁路成功开通的基础上, 进一步修建西环铁路, 推进中线高速公路的建设, 形成通达的“田”字型高速公路网络, 加强中西部农村公路建设, 促进新景点的开发, 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

(二) 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

入境游客往往来自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对网络和信息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 要大力发展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 逐步推进无线网络的覆盖, 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旅游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此外, 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推进旅游酒店业、餐饮业和旅行社业的健康发展和品牌创建, 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海南特色旅游服务体系, 促进旅游区建设的标准化和管理服务规范化建设。

(三) 加快旅游产品创新, 开发精品旅游线路

以市场为导向, 根据市场需求, 充分利用资源, 结合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 进行旅游产品的构思和开发, 以特色和品质取胜, 同时对已有文物古迹进行保护性开发, 并将其与人文背景相结合, 增加其对外地和境外游客的吸引力, 科学规划, 逐步形成以滨海度假旅游为主导、观光旅游和专项旅游为补充的特色旅游产品结构。

同时, 结合市场实际, 突出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依托逐步完善的岛内陆地和海上交通网络, 将精品景点连点成线, 开发东线滨海游、中线民俗游、西线探险游、热带雨林生态游、海洋探奇游等精品旅游路线, 精心打造旅游品牌, 并根据游客需求开发自驾游、自助游等旅游产品, 形成品质高卓、结构完整、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才能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 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创汇等经济效应的发挥。

(四)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改善旅游服务质量

建立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相配套的咨询、卫生、信息、安全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旅游公共信息、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服务, 建立健全安全救助体系, 推进旅游法规的落实, 切实保护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引进国外著名景点的管理办法, 规范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从业标准, 同时加强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培训, 提高本土基础教育水平, 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从而为游客塑造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 增加游客逗留的时间和旅游的次数, 才能更好地发挥旅游业的各类经济效应。

(五) 提高政策开放度, 增强国际竞争力

纵观世界著名旅游景点, 其开放和便利的政策是吸引境外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国际旅游岛, 海南应该领先国内其他旅游城市, 加大开放力度, 扩大免签证国家范围, 放宽免签证限制, 延长免签时间, 充分实行离岛旅客免税政策, 增设免税商店, 拓展国际航运, 开放国际邮轮班线, 提高海南入境旅游的便利性。

开放海南融资政策, 放宽旅游业市场准入限制, 大力引进国内外旅游企业, 促进旅游产业自由竞争, 同时利用国内外资源建设各类旅游学校, 切实提高海南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论和展望

(一) 主要结论

经过对海南省旅游业创汇效应的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1. 相对货物进出口贸易, 海南省旅游业创汇效应明显, 历年海南旅游业创汇收入占全国旅游业创汇总额的比重都高于同期海南贸易出口额占中国贸易出口额的比重;

2. 海南省旅游业创汇的作用不仅在于提高了外汇收入, 促进了资本积累, 而且还拉动了海南货物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旅游业创汇对贸易出口额的贡献率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3. 海南旅游创汇效应还体现在对海南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据分析, 海南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会使GDP增加0.8576个百分点。

4. 为促进海南旅游产业创汇效应的发挥, 可从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旅游产品创新、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政策开放度等方面着手, 推进海南入境旅游的发展, 提高海南旅游外汇收入, 推动海南出口贸易和整体经济发展。

(二) 海南旅游业创汇前景展望

2009年12月31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该意见指出, 海南省将在2018年, 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到时旅游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国际基本接轨, 旅游服务基本达到国际水准。而到2028年, 海南将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岛, 旅游产品达到国际水准, 城市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现代服务业等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综合环境能满足中外游客的各种需求, 成为国际热带海岛度假休闲胜地。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 海南将逐步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为主要特点的旅游开放政策, 这无疑会大大促进海南入境旅游的发展, 增加旅游产外汇收入, 海南旅游产业的创汇效应将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孟新宇.海南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 2008, 28 (3) .

[2]李颜.海南旅游产业的产业地位实证分析及发展策略[J].科技和产业, 2009 (09) .

[3]梁海兰, 秦远好.重庆市旅游外汇收入与GDP增长关系探析[J].区域经济, 2009 (27) .

[4]冷冰冰.重庆旅游业经济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06.

[5]佚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EB/OL].海南政府网, 2010-06-21.

[6]黄景贵.国际旅游岛新版海南梦[M].海南出版社, 2010.

国际旅游 篇8

旅游管理体制

众所周知, 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管理旅游业, 这些机构统称为国家旅游组织 (National Tourism Organiza-ion)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 国家旅游组织 (NTO) 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开拓者、规范者、协调者。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其改制意见

与飞速发展的旅游业相比, 我国旅游业的宏观管理体制基本上仍然沿用计划经济色彩极浓的模式。可以说, 旅游业发展的超前性与管理体制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 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继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旅游管理体制所引发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在旅游业发展之初, 我国众多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对西方游客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进而对我国的旅游接待体系构成了较大的需求压力。对此, 我们按照“五个一起上”的方针, 鼓励各行各业都来办旅游, 旅游业的行政壁垒被突破。同时, 卖方市场条件下旅游业较高的利润率也吸引了各个行业的投资者, 他们的经营行为和运作方式已经明显的具有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倾向。但迄今为止,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旅游宏观管理体制仍未建立, 没有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旅游管理机构来制定产业政策、规划产业布局、控制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 使得我国旅游业长期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盲目扩张导致了过大的产业规模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进而又引发了恶性竞争, 破坏了市场秩序, 严重损害了旅游业的整体利益。

其二, 我国的旅游产品主要以风景、文物、文化为主, 这些产品分散在全国各地, 在行政建制上分别隶属文物、园林、文化等部门。由于各级旅游局缺乏全面的宏观调控手段, 行业管理和行政约束的能企业管理力很弱, 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空白点。加上利益关系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许多产品或景区被人为分割, 旅游行业间、企业间的摩擦和冲突加重, 使得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 行业风险也大大增加。而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 除核心旅游业外, 辅助旅游业遍布几十个行业部门。同时, 我国旅游业又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变型时期, 产业界定尚不清晰, 产业组织也不健全, 亟待规范和完善。在这种情况下, 建立适应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实属当务之急。为此, 必须及早构建既适应旅游业特点, 又符合我国实情的旅游管理体制。根据旅游产业综合性、关联性和边缘性较强的特点, 必须建立一整套级别高、权威大、职能强的旅游管理机构。具体来说, 这些机构应当具备以下职能:能够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 能够将核心旅游企业和相关旅游企业组织起来并实行统一的行业管理, 能够对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开发或整合, 能够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组建, 能够对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宣传和集中促销, 能够引导观光、休闲、娱乐和专项旅游同步发展, 能够使我国旅游业早日迈上大旅游、大产业和大市场的坦途。

总结

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社会化属性很强、公共产品比重较大的产业, 尤其需要政府的介入。但是, 由于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相对滞后, 使得政府行为异化或弱化, 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迫切需要改革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在进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时应当掌握好以下要点:总结各地管理旅游业的不同经验, 加快旅游立法工作, 使旅游管理工作法制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组建旅游企业集团, 在此基础上做到政企分开、事企分开;按照市场法则和自愿原则, 组织成立各种类型的旅游行业协会, 由行业协会协助政府维护市场秩序, 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随着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 我国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也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国际旅游 篇9

1 海南发展旅游房地产的现实背景分析

在当前日趋紧缩的宏观环境下, 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历史机遇, 满足国内外游客多元化的需求, 发展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房地产是海南未来房地产发展的重要现实选择。

1.1 宏观政策调控背景下传统房地产开发模式难以为继

近年来, 海南房地产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据统计, 1990~2008年房地产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从1990年的1.61%提升至2010年前三季度的10.5%, 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3.2%, 成为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主力和最大行业。然而, 2010年以来, 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遏制楼市过热的措施, 以一般以居住型房地产为主, 购买的客户大部分为岛外居民为主要特征的海南房

景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时, 保证旅游开发活动不会给景区带来过多的不利影响;进行生态旅游功能区划分, 旅游设施的建设秉承节能环保原则;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及导游素质;精心编排旅游线路体现生态旅游特殊性。

3.4生态旅游者

生态旅游者应了解并尊重当地自然文化;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同时积极接受生态旅游教育。

3.5当地社区和居民

社区居民应充分认识到其与景区利益的唇齿相依的关系, 为生态旅游开展提供条件。积极开办旅游相关产业, 从中受益。同时接受生态旅游教育和文化知识的学习, 使自身成为生态旅游及民俗文化传播的有效媒介。

总之, 生态旅游开展涉及许多相关群体的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地产发展受阻。

1.2 国内外游客消费趋势为海南旅游房地产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0.5%, 人均GDP也超过了5000美元。据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 到2020年, 我国的中产阶层将达到7亿人, 将占到总人口的48%以上, 国内中高端消费 (如休闲疗养、文化娱乐和旅游度假) 等多样化需求将成为消费热点。旅游度假房产作为旅游与地产的交叉点, 海南开发多元化、多样化的旅游房地产将不断吸引各种不同旅游消费需求的游客前来海南度假旅游, 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

1.3 海南旅游市场结构性变化成为旅游地产发展的重要市场条件

2011年, 海南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3001.34万人次, 同比增长16%。据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目标要求, 到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760万人天次, 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7680万人天次。旅游人次的增加将进一步提升旅游住宿客房的需求。

同时, 据调查, 2011年, 二次以上重游海南的游客占国内游客总量的50%, 其中43.5%的游客二次或三次游海南, 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居住在非星级经济型酒店、特色汽车旅馆和风情小镇旅馆等, 旅游市场结构变化为海南旅游房地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基础。

1.4 国际旅游岛政策红利进入集中释放期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 海南国际旅游岛多项优惠政策相继实施。如继离岛免税之后, 开放航权、发展游艇业等政策也逐渐落地。海南正在进入国际旅游岛政策效应的集中释放期。在政策红利刺激下, 海南旅游房地产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者理论, 对这些相关群体进行利益的合理协调、矛盾与冲突的合理解决, 取得有关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是关系到生态旅游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只有生态旅游的各利益相关方能够首先考虑其他利益方利益, 从生态旅游整体利益的大方向出发, 才能使各利益方达到共赢, 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艳.从系统学角度透视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结构关系[J]

旅游学刊, 2006 (3) .

[2]谭红杨, 朱永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结构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9) .

2 海南旅游房地产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早在2001年7月“中国首届旅游房地产博览会暨首届中国旅游房地产发展论坛”就在海南海口举办。海南开发旅游房地产走在全国的前列。然而, 由于多种原因, 海南旅游房地产发展至今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

2.1 旅游房地产占比小, 空置率高, 资源利用效率低

虽然近年来, 海南旅游房地产发展较快, 但是与一般商品房相比, 占比仍然很小。据统计, 2010年, 海南商品住房开发投资占90%以上。同时海南全省房地产存量大, 房地产销售压力大。2012年3月底, 海南全省存量房高达6410万平方米。以此同时, 与高存量并存的是较高的空置率。据报道, 即使在海南旅游度假旺季的春节期间, 平均空置率也高达62.99%, 有的甚至高达90%, 造成了相当一部分资源没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开发。

2.2 旅游房地产产品结构不合理

当前, 万科、鲁能等知名企业在海南纷纷开发建设度假酒店、高尔夫球场等旅游房地产, 但大多为高端酒店和度假区, 与本地居民收入紧密相关的家庭旅馆发展缓慢, 不能满足旅游群体对特色小城镇旅游、房车游、汽车营地等多元化旅游需求。据统计, 近几年来海南旅游的游客住在其他的住宿设施接待量占比由2008年的20.3%提升为2011年的26.6%, 增加了6.3个百分点。

2.3 市场机制不完善, 海南旅游地产发展困难重重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 海南海航等企业就开发了产权式酒店等分时度假产品, 但是由于市场销售网络体系尚未建立, 缺乏专门的政策法规保障等原因, 海南旅游房地产的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下降, 妨碍了海南旅游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同时, 由于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分时度假等旅游房地产形态尚未给出明确界定, 消费者在产生纠纷后得不到法律支持, 这导致开发商的前期投入和收回投资的时间都比预期要大, 海南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的旅游房地产终以失败告终。

3 海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相关建议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 应以加快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房地产产品体系为重点, 以完善分时度假交换网络系统为突破口, 以完善相关配套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 促进海南旅游房地产的发展, 将巨大的国内外消费市场的潜在条件转化成为现实经济效益, 从而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1) 重点加快发展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房地产产品体系。一是加快发展多元化经营性旅游房产, 使之成为海南旅游房地产的主导产品;二是适度发展度假旅居型房地产, 鼓励发展分时度假、产权式酒店等流动性度假居住产品, 把海南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第二居住地;三是鼓励发展特色风情小镇旅游地产, 促进具有海南乡村风情的家庭旅馆的发展, 让更多的农民分享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成果。

(2) 尽快建立和完善分时度假交换网络系统。促进第二居所特性的旅游房地产发展, 有效解决海南高空置率, 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分时度假交换网络系统。积极引进国内外运作较为成熟的分时度假交换公司 (如国际知名的RCI公司、海南华夏之旅分时度假网络有限公司等) , 吸引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海南度假旅游, 促进海南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旅游房地产交换频率。

(3) 加快完善旅游房产相联系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配套设施。重点鼓励和引进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世界知名医疗机构, 在旅游房地产开发的重点地区建立国际型的医疗康复中心;加快建成一批以航天城、影视城、博彩业等为特色的文化娱乐中心;加快推进离岛免税店、离境免税店的建设和经营, 引进Outlets商业模式等, 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购物中心。

(4) 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 改善海南旅游房地产的消费环境。一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网络通信网络建设;二是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措施, 吸引高端旅游房地产管理人士来海南就业或创业, 鼓励国际著名教育培训机构在海南办学, 为海南旅游房地产发展培养高端的人才服务队伍。

(5) 加快创新旅游房地产相关体制机制。灵活、健全的体制机制是海南旅游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建立更加灵活的旅游房地产投融资机制, 创新融资渠道和投融资模式, 发展相关投资基金和信托服务, 形成旅游房地产的综合投融资模式;二是出台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建立明晰的旅游房地产产权制度, 建立严格的市场监管机制, 将旅游房地产业纳入法制化的框架;三是以加快海南旅游地产发展与促进小城镇建设为目标, 探索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旅游地产, 开发相关的农业项目和小城镇建设, 从而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非农经营性收入。

(6) 加快制定出台促进海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相关政策。一是加快编制《海南省旅游房地产发展规划》, 并将其纳入海南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二是争取中央支持, 在海南建立全国旅游房地产先行试验区, 为我国旅游房地产健康有序的发展做出示范作用;三是利用特区立法权, 构建保障旅游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法律体系, 如分时度假和特别物业税相关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海南省房地产发展战略与中长期规划 (2010~2020) 总报告》[R].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中上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 (08) .

[2]刘艳红编著.中国分时度假发展研究——旅游房地产创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3]方玲梅, 郑焕友, 彭陈艳.国内旅游房地产研究综述[J].旅游资源, 2009 (2) .

[4]曹绘嶷.论海南发展旅游房地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9) .

[5]安仕伟, 贾学峰.旅游房地产的开发现状与对策[J].开发与建设, 2006 (6) .

[6]胡浩, 汪宇明.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发展与布局[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5.

[7]徐翠蓉.关于旅游房地产问题的探讨[J].商业经济, 2004 (11) .

[8]辜晓川, 杨钺.旅游房地产:消化空置商品房的新尝试[J].中国房地产经营, 2001 (8) .

[9]吴老二, 吴建华, 胡敏.发展旅游房地产的瓶颈制约[J].社会科学家, 2003 (3) .

全力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 篇10

在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后, 海南省省交通运输厅多次积极与交通运输部汇报衔接, 共同签署了《加快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交通运输发展会谈纪要》。预计在“十二五”期内将可获得交通运输部近百亿元的中央补助资金支持, 这也是一份“真金白银”的省部共建的指导性文件。

着力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十二五期道路运输业将进入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时期。在十二五期, 道路运输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还要注重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发展, 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 逐步实现交通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海南省十二五期道路运输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提升理念、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为加快完善国际旅游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海南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安排投资600亿元, 其中, 道路运输460亿元。

到“十二五”末, 海南道路基础设施能力将更加充分、网络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道路运输枢纽场站建设将取得明显进展, 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道路运输的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区域、城乡公路交通协调发展, 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顺畅、互为补充。到“十二五”末, 海南道路运输能够有力支撑国际旅游岛建设, 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具体目标为:建设海口、三亚综合客运枢纽, 并选择一个作为部示范工程;建成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物流园区或货运枢纽。基本建立起以海口、三亚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为龙头, 县市级区域枢纽为骨干, 乡镇级站场为补充, 农村简易站为纵深的公路客货运输站场网络, 实现公路客运便捷化、货运高效化, 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协调发展。

城乡运输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实现所有通公路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开通农村客运班车。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应急运输机构和通讯联络制度更加健全, 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能力充分、保障有力, 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保障国家重点物资、抢险救灾特殊物资的运输和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的旅客运输。

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 安全技术水平有效提高, 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公路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节能环保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关理论、技术和产品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公路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保障措施到位

目前海南省“十二五”公路水路规划投资规模为600亿元, 约为“十一五”规划投资规模的3.4倍, 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需在资金、政策、技术等各个方面予以加强和保障。

海南省“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的投资比例总体上与部投资结构吻合, 为尽可能多的争取国家资金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 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积极与部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争取部对海南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更大的支持。

海南已先后组织开展了《海南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海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十余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为海南省“十二五”交通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前期保障。

解密海南国际旅游岛之路 篇11

区别于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的深圳等经济特区,新的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统筹兼顾社会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必须超越自身利益但又要通过自身探索和创新,拿出全国可资借鉴的东西

备受关注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终于在2009年12月31日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

“这意味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将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中共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看来,国务院出台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意见后,海南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是继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中央对海南发展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支持。”

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经济却不发达。为了提振经济,海南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寄望于国际旅游岛建设,并由此引发了人们无尽的想象:是否要建成像香港那样的免税购物天堂?会不会有更具特色的旅游模式,比如豪华游轮上的博彩业出现?

2009年9月1日,海南省首家市内免税店在三亚正式开业,标志着海南向购物天堂迈进了重要一步。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仍然需要“争取”这种“特区”政策,这也成了海南这个中国最南方省份向前迈进的重要推力。海南省的决策者,为此曾经走过了一条颇不平常的努力路径。

“突出一个‘特字”

2006年12月5日至7日,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中共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这次会议间隙接受了一项新的使命: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

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这位新任海南省委书记的工作要求。就在这次会议前夕,卫留成刚刚从省长升为书记,“那时候还是省长书记一肩挑,我陪着去参加了这次经济工作会议。”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如此回忆“一定要突出特区的‘特字”这个重要谈话的背景。

卫留成2003年10月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转任海南省委副书记和省长候选人,次年2月当选为海南省省长。他发现,尽管海南建省办特区已经十五年,但海南仍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标志之一是,2003年海南的GDP实现了1995年以来的首次两位数增长,但此增速也仅排在全国最后几位,固定资产投资更是排在全国倒数第二位。

习惯于推动大企业发展的卫留成,2004年开始在海南力推“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到2006年时,海南经济的GDP增速创1994年以来新高,但在全国各省排名仍然靠后,仅高于宁夏、青海和西藏。“那时候,海南有一个代名词就是‘落后、欠发达,而其他特区当时已经蓬勃发展。” 林回福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自2001年12月10日加入WTO后,海南原来的特区政策越来越弱化,“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根源就在这里。”

像全国其他省市一样,海南的发展战略一度并不清晰。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关于“什么是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就有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则是在工业、农业、贸易、旅游和生态等不同的发展方向。直到1996年 “一省两地”的提出,海南省的产业发展战略才逐渐清晰,开始突出海南的区位、资源和生态优势,而海南的经济也从1998年开始逐步走出低谷。

“一省两地”是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简称。“这个战略一直没变,只是战术有一些调整。”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其核心就是保护环境,不能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不能五小工业遍地开花。” 1999年,经国家批准,海南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同年,海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卫留成来到海南之后,强化了海南的这一战略定位。他在2004年5月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明确表示:“未来5年、10年、1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海南省能够真正影响中国的,能够给中国做出贡献的,不是海南的新兴工业,也不是海南的高效农业,而是海南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自然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旅游产业。”此后,卫留成多次强调,要瞄准建设国际一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并于2007年的中共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上提出“生态立省”。

海南发展旅游业,必须首先取得国家旅游局的支持。2007年1月23日,海南省分管旅游工作的副省长陈成面见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地点在海口市的喜来登酒店。邵琪伟当时在那里参加全国入境旅游工作会议。当天,邵琪伟原则同意了陈成所提的设立海南旅游综合试验区规划框架。

一个月后,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北京向前来沟通的陈成表示,国家旅游局全力支持海南申报“建设中国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并建议海南省人民政府或双方共同组织工作小组进行先期研究,必要时可邀请国家综合经济部门和海洋主管部门牵头或参与。

2007年3月13日,邵琪伟在北京宴请到京参加两会的中共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和省长罗保铭。双方当即决定,海南方面由副省长陈成具体负责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这件事,而国家旅游局方面,则由副局长王志发对接海南。

获得国家旅游局的首肯之后,海南省开始向国务院申请支持。2007年4月2日,卫留成主持召开了关于申报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的汇报会。当天,海南省政府确定了一些关键性的内容,比如,原拟向国务院申请支持的8项政策,减为“两免”(免签证、市内免税店)两项政策,其他6项政策,则另具专文呈报国务院审批。

4月23日,海南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关于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的请示》。而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也在三天之后的中共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表示,要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就要加大旅游开放,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要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载体,全面提升旅游开发开放水平。

这是中共海南省委和省政府第一次正式做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决策,并把建设国际旅游岛,与洋浦保税港区建设、农垦改革、完善省直管市县一起,列入四大体制改革创新任务。目前,后三项都已经得到中央批示并在顺利推进中。

其实,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呼声由来已久。至少在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陈耀看来,这次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对三亚一个试点的跨越,”陈耀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

三亚市在2005年下半年时,提出要在三亚建设旅游试验区,打造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彼时,世界小姐总决赛已经从2003年开始连续在三亚举行,其他国际大型赛事和庆典活动也陆续落户三亚。三亚的国际知名度日渐提高,亟需政策支持以招徕国际游客。“三亚是海南的一部分,三亚单独做旅游试验区难度很大,省委觉得要做全省一起做。”陈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经过沟通,国家旅游局2006年就表示支持在全岛搞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

“综合试验区”难题

在争取中央政府层面的支持时,海南的国际旅游岛之路却遭遇了政策难题。

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了解,海南省政府2007年4月向国务院呈报的《关于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的请示》,至少在免签证等政策方面在当时看来有些不合时宜。

尽管中共海南省委在正式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前,也曾深入调研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是海南省领导层对国际旅游的概念、内涵的认识却在日后向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汇报,以及与国家各部委的沟通中逐渐丰富、深化、明晰和提升。

2007年4月之后,海南省旅游局和发改委等部门负责人多次赴京,就海南省申请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与有关部委沟通。海南省还为此设立了由旅游局等15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国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旅游工作的副省长陈成任组长,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领导、协调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跟踪推进工作。

这些沟通的成果之一是,国家联合调研组对海南进行专题调研。2007年4月,海南省政府呈报的《关于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的请示》,先由国办秘书二局二处办理,随后转给国家发改委,由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具体承办。2007年6月25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6部委组成的国家联合调研组到达海南,调研为期5天。在6月26日的情况汇报会上,陈成代表海南省政府向调研组汇报了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的构思。

对于海南来说,沟通的最终目的是争取国务院各部委的理解和支持。为此,中共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2007年8月3日向旅游局局长张琦表示,需要哪位省领导出面,就由哪位出面做工作。海南省政府在2007年8月2日至3日,专门进京向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跟踪汇报时,该局副局长李长友就表示,在与外交部领事司沟通之后,将尽快把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的意见函告发改委社会司:一是同意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二是同意再放宽主要客源国前往海南的游客免签证政策要求。8月10日,外交部、商务部等各部委全部将书面意见反馈国家发改委。

9月5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就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上报国务院文件会签稿召开讨论。参加这次讨论会的还有外交部、公安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旅游局。讨论中,国家发改委社会司认为“国家海南旅游岛综合试验区”这个名称更为准确,而国家旅游局综合司负责人建议保留“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国家发改委社会司表示将和海南省沟通,以海南的旅游试验区可批性为目的。关于主要的政策内容,基本按照海南省政府的申请叙述。两个月后,拟呈报国务院的关于申办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的调研报告文稿,由国家发改委送给国家各相关部(委、局)会签。12月12日,八部委会签完毕。

就促进海南旅游扩大开放和发展,国务院秘书二局表示了明确支持的态度: (一)要重视海南经济特区的大概念。海南经济特区要做好“特”字文章,在经济特区中谋求旅游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涉及旅游的开放和发展的政策、办法可以在经济特区的框架下先行先试。(二)在目前的操作层面,原则同意海南省政府的申请,在免签证方面,在原有21国的基础上再扩大部分国家;在免税商店方面,在原有4个口岸免税店的基础上另设立市内免税店。(三)在未来发展层面,将在下发的文件中,留有海南旅游开放和发展的余地,以便国家有关部门在未来进一步支持海南旅游的开放和发展。

上述精神体现在国办后来的批复文件之中,其中并无“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的提法。2008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就海南省申请设立国际旅游岛的问题,正式函复海南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在这份《海南发展旅游业若干问题的函》中,国务院办公厅表示,原则同意海南省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同意在海口、三亚、琼海、万宁四市,各开放一家市内免税店,销售提货点是在口岸出境,“关于增加旅游团进入海南实行15天免入境签证政策的国家和调整免入境签证组团人数限制问题,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再定。”

在海南方面看来,这些政策显然不够。“我们觉得这是很大的支持,但是很不解渴,跟我们设想的旅游岛的概念差别太大,所以我们还在做不懈的努力。”2008年9月24日,卫留成在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专题调研汇报会上作临时发言时,如此回顾这段历程:“国家发改委觉得‘综合试验区这几个字批下来很困难,围绕这个名字,讨论了半年多的时间,后来国务院就出了这么一个函。”

这种说法在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那里得到确认。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当时的综合试验区已经有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等,国际旅游岛就没有这个机会,不同意我们叫国际旅游岛。”

以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为代表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被认为是中国新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区别于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的深圳等经济特区,它需要统筹兼顾和涉及社会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必须超越自身利益但又要通过自身探索和创新拿出全国可资借鉴的东西,其新功能则是自由港运作和金融创新。

“国际旅游岛”攻略

海南省的后续努力,正是从确认国际旅游岛概念开始的。

“国际旅游岛也容易区别于国内其他省市的旅游区,要政策的时候不容易产生攀比,同时海南作为全国唯一的全省型的经济特区和最大的经济特区,其他地方也不可比。” 2008年9月24日,卫留成在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专题调研汇报会上解释国际旅游岛的概念时说:“原来我们讲‘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就是想要特别一点,要特殊政策,后来不给了。省委省政府自己定,就是‘国际旅游岛也不错,本质的东西在。”

就在国务院办公厅的函复文件下达一个月之后,2008年4月25日,海南省政府发布《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

此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8年4月7日至9日在海南视察时明确要求,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大特区,“海南要更好地发挥改革排头兵的作用,努力使旅游业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并指示海南,要加强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的国际化水平。

卫留成4月9日在向胡锦涛汇报工作时表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国家政策支持。“争取在国家的支持下,借鉴韩国济旅州岛、泰国普吉岛等国际旅游先进经验,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平台,实现海南服务业的全面开放。”他说,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将是海南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

卫留成当天提出的政策包括,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出入境政策和更加开放的航权政策;扩大旅游商品免税范围;放宽与旅游直接相关的体育休闲和高尔夫产业,在确保基本农田的前提下,鼓励发展。同时积极引进一些有信誉、有实力、具有先进管理水平的海外旅游企业和外资旅行社,推动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

为了争取国家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支持,海南领导层不错过任何沟通的机会。2008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就在发言时呼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希望国家有关部门给予海南旅游业更加开放的政策,推进海南旅游产业国际化。

“海南既是经济特区,又是一个岛屿省、生态省,保护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生命线,当前国家发展工业的门槛越来越高,而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朝阳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有利于拉动内需,使海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发挥最大的效益。”他说。

同期,一份最终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笔批示的报告,正在经由政协系统推动。海南省政协副秘书长潘惠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经过不断汇报情况、递交材料,到2008年6月中旬,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被确定为当年全国政协重要课题,并安排在第四季度进行调研。

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题调研考察团” 9月23日到达海南,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率领,15个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参加。“正部级的领导干部就有好几位,规模达到50人左右,像这样高规格、大规模的调研考察团,在我所见过的也是很少的,有这么多人关注这次调研考察,确确实实是很少见的。”孙家正在9月27日的沟通会上说。

调研期间,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和省长罗保铭,亲自阐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卫留成强调,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关系到海南的可持续发展,并大打“民生”牌:“原来说旅游业富民不富财政,就是所谓的‘旺丁不旺财,现在工业和其他产业旺财,就希望旅游业好好旺旺丁,让老百姓富裕起来。”

这次“高规格、大规模”的调研9月28日结束,调研成果后来结成《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把海南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是“必要和可行”的。考察团还建议:中央应适度给海南放权,鼓励海南先行先试,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国家在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时,给予海南特殊的政策。报告在进一步扩大和放宽海南出入境管理、旅游购物、航权开放、海洋旅游、投融资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向中央提出建议。

这份调研报告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2008年11月中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调研报告上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研究推进。

由国家支持到国家战略

机不可失。2009年1月12日,海南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有关问题的请示》,并希望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早在2008年9月24日的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专题调研汇报会上,卫留成曾就此表示:“将来如果在国家制定主体功能区域规划,在制订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把这一政策上升到国家的层面,我们就觉得更有力量一些。”

与2007年4月呈报《关于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的请示》时的情形不同,海南这次得到各方认同和支持。比如,2009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的工作报告中提到“海南国际旅游岛”,而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3月9日在本届政协二次会议全体大会上发言时甚至建议,中央要在六方面给予海南旅游开发开放政策,包括全岛设立免税店、发展旅游产业基金等。

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参加海南团审议时也表示,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省一级特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建设一流的国际旅游岛,单靠一省的力量是不行的,需要国家在各方面给予支持,包括编制好的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批准给予免税购物、更加便利的出入境政策等。”

更为难得的是,继2008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笔批示之后,在2009年4月份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温家宝再次明确指示海南“要把建设国际旅游岛作为海南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突破口”。

在这次讲话中,温家宝说:“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市场,在当前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外部需求造成我国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加快发展旅游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是,旅游拉动经济增长;二是,旅游促进居民消费;三是扩大社会就业。”当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提出海南的发展需要来自国家层面更多的政策支持时,温家宝对陪同考察的国务院各部委负责人说:“海南提出的一些要求,不仅是合理的,而且应该加快、提前办。”

有了这个“尚方宝剑”之后,海南省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就顺畅多了。“关键时候,我们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总书记和总理的讲话这两大法宝。”林回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为了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领导小组”在2009年5月28日成立,由卫留成任组长,罗保铭和省委副书记于迅分别担任副组长。6月到9月期间,该领导小组频密开会。“记不清开了多少次,基本上每周都开,卫留成书记亲自主持。” 据接近海南高层的一位人士透露,这些会议对海南与20多个部委沟通中出现的最新问题进行决策,对一些重大事项的提法进行定调,以便和各部委再汇报争取意见统一。一段时期,卫留成甚至每天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工作进度,对新出现的问题随时听取汇报,研究决策。

关键性的突破终于在2009年6月出现。年初呈报的《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有关问题的请示》,经批复后,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之鑫率队的国家联合调研组,6月22日起开始对海南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调研。

在这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调研期间,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亲自向课题组汇报,表示从如下几个方面建设国际旅游岛:一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打牢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石;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国际旅游岛的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三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富有海南特色和独特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四是大力发展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培育支撑海南长远发展的主导产业;五是进一步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扩大旅游对外开放。

国际旅游 篇12

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进出岛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与岛外紧密相连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海南岛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

(1) 进出岛通道。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加快海口至广州、海口至南宁高速公路建设,对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进行扩能改造,2020年实现旅客吞吐量分别达到2500万人次和2000万人次。加快博鳌机场建设,2012年开通运营。在做好规划选址的基础上,适时开工建设西部机场。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尽快形成功能配套齐全的港口格局。将杨浦、海口、三亚、清澜、八所等五个港口发展成为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区域性中心港口。加快建设邮轮、游艇码头,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推进国际邮轮母港发展;重点滨海旅游城市要逐步建设完善游艇基础设施,在主要内河预留旅游航运通道和游艇码头发展空间。

(2) 岛内交通。2010年底开通东环铁路,2015年底前完成西环铁路电气化改造以及杨浦支线铁路的建设。稳步推进中线高速公路和万宁至杨浦高速公路建设,形成“田”字高速公路网络。提升现有国道、省道技术等级,打通主干道通往旅游景区的连接通道以及景区和景区之间的连接通道,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到2015年,海南岛建成以环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主干,国道为辅线,主干道与主要景区的观光通道为延伸,升级达标的农村公路为补充的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形成岛内2小时“旅游交通圈”。

(3) 特种交通。加快环岛观光公路建设,满足自驾车、房车、露营等旅游需求;规划建设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及配套设施,满足自行车、滑轮、步行等休闲交通需求;试开通运行连接部分旅游区的蒸汽机车线路,满足个性化、研究性、专题型旅游需求。在旅游景区和滨海度假区推广节能环保型交通方式,如电动观光车、缆车索道、热气球、滑翔伞等。

2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以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安全经济为目标,以确保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为重点,建立多元化、清洁型、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满足本岛居民及旅游各产业能源需求。

(1)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建设好昌江核电一期项目,确保2015年投产,积极推进海南第二座核电项目建设。近期完成东方电厂二期燃煤机组建设。积极推进LNG发电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启动西南部燃煤电厂项目,启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等新能源,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所占比重。

(2) 加快推进城乡电网改造,提高电力保障能力。推进跨海电网联网二期工程建设。优化完善岛内输供电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启动智能电网建设,以配电网智能化和客户终端智能化为重点,开展终端负荷侧智能用电和科学管理、智能化信息支撑平台等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 推进天然气化工项目,建设四通八达的输气管网,满足岛内各大城镇和主要景区的用气需求。加快推进天然气化工项目上马,带动杨浦LNG项目建设,规划建设LNG仓储转运中心。加强油气勘探、输气管道项目建设,完善环岛输气干线管道,规划中西部支线管道建设,加快城镇储气站和配气网路建设,提高燃气普及率。推进战略性石油储备基地和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建设,加快建立配套设施。

3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 强化水资源保障。集中推进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构建开源与节流并重,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水利资源利用体系和检测与预警先行、防范和治理为一体的水灾害防治体系。

(2)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按照远期 (2020年) 全省75.90亿立方米的总用水量需求,重点实施一批饮水供应、节水灌溉工程,增加供水能力,提高用水效率,充分拦蓄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扩大利用海水。在做好环境影响论证的基础上,近期开工建设红岭水利枢纽及灌区工程,做好天角潭、迈湾等水库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完善全岛以水库和闸坝为节点,水系联网、多库串联、城乡一体、配套完善的水利工程网络,并对供配水管网进行更新。水源安全率达到100%、中水回用率达到60%。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做好雨水的滞留与利用工作。

(3) 有效预防治理灾害。全岛提高防洪、防潮、防台风的能力,建设重要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中部山区的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沿海标准化海堤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善防洪、防潮、防台风指挥系统和防御超标准灾害预案建设,建立跨省合作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4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信息技术的全新利用,逐步形成感知更加透彻、互联互通更加广泛、智能化应用更加深入的“智慧海南”框架。

(1)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强主干网建设,建成覆盖全岛的语音、数据、图像三合一的与全球互联网的现代通信网。加强卫星通信,建设覆盖全省大部分海域的卫星通信网,提升南海领域的应急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沿交通干线、连接重点城镇和重要景区的光纤网络,形成全省信息高速公路基础框架。提升宽带网络规模,提高宽带网络速度,加大移动网络覆盖规模和强度,建设触手可及、无处不在的宽带无线网络。

(2) 促进“三网融合”。以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网络统筹规划、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最终实现基础网络的一体化发展和信息内容的特色化竞争。将海南省作为广播电视企业和电信企业双向进入试点省份,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积极发展“物联网”,推进基础通信网、应用网和射频感应网的融合,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 行业应用。整合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信息资源,建立集通信技术、互联网与GIS一体化,实时数据库联机服务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在海口、三亚设立具有宣传促销、咨询预订、投诉处理等功能的游客到访中心,在交通枢纽、城市广场、重要景区等旅游集散地建立游客服务中心,推动海南“旅游一卡通”应用。全面提升金融、商贸等行业和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互联网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娱乐中心建设。建成并开通运营权威性、多语种、多功能的旅游官方网站。建立旅游诚信服务信息系统,推广旅游电子行程单应用。

5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在海南全岛率先形成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1) 居民及旅客饮用水。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统筹解决旅游区水质安全性较差地区,新建、扩建水厂,统一处理,集中供水,辐射周边旅游区,满足城乡居民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游客集散地和主要景区设置达到饮水标准的更捷取水设备。2013年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2) 污水处理。抓好在建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确保按计划竣工投产,推进规划项目按期开工。加快城镇和主要景区污水排放管网建设,扩展污水排放收集管网服务范围,确保管网配套。逐步实行城镇供水和排水的一体化管理。近期建设海口、琼海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远期建设各县市主城区、工业区及其他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与配套设施。

(3) 垃圾处理。以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和较大村落为依托,构建三级垃圾处理设施与枢纽型垃圾转运站相衔接的垃圾处理体系。规划建设海口、三亚和儋州三个医疗垃圾集中处置中心。加快建设农村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实现农村废弃物和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4) 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医疗救助、消防安全为主体的公共急救系统,构建旅游安全救援体系。规划用地和大型项目建设预留足够空间做疏散场地,配置必要的救生设施;酒店、景区等旅游场所设置安全标识,配备安全设施和人员。

摘要: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的不断深入, 海南旅游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完善海南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是海南旅游发展的关键影响要素。因此, 为给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的顺利发展提供基础和保证, 本文提出完善海南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若干具体措施。

上一篇:自动移栽下一篇:免疫增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