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作业试验(共4篇)
茶园作业试验 篇1
为摸清不同规格黄板对茶园害虫的诱杀效果, 2013年, 金沙县植保站与清池镇农业服务中心选择不同规格的黄板在茶园上进行安装诱杀茶园主要害虫的试验, 为有机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择在金沙县清池镇大坝村白龙组回龙塆有机茶园基地, 试验面积2001m², 试验地海拔1100m左右, 土壤为紫色砂泥土, 土壤肥力中等, 地势为缓坡地, 树龄为成园茶。试验时间2013年6月16日。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分为12cm×20cm、20cm×24cm、24cm×40cm三种不同规格黄板, 试验材料由毕节市植保植检站提供。
1.3 试验方法
采用12cm×20cm、20cm×24cm、24cm×40cm三种不同规格的黄板开展该试验, 每个规格为1个处理, 共3个处理, 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 共9个小区, 每小区面积100m2, 每个小区安装黄板8块,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 放置黄板时统一采用下端离茶蓬冠层15cm, 按照棋盘状放置, 每667m²密度为50块。在放置黄板后5天、10天、15天、20天分别开展调查, 记录各小区诱杀害虫种类、数量, 确定黄板最佳使用规格。同时, 利用该试验结果, 分析确定黄板更换最佳间隔时间及黄板的诱杀效果。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从表1看出, 试验采用规格为12cm×20cm、20cm×24cm、24cm×40cm三种黄板, 调查时间分别为6月21日、6月26日、7月1日、7月6日, 每隔5天调查1次, 共调查4次。
试验结果, 不同规格黄板诱杀害虫种类和数量分别为12*20规格诱杀蚜虫3539头/4次、小绿叶蝉54头/4次、电光叶蝉1270头/4次、蓟马2头/4次、白翅叶蝉354头/4次;20*24规格诱杀蚜虫7505头/4次、小绿叶蝉328头/4次、电光叶蝉1531头/4次、蓟马0头/4次、白翅叶蝉1048头/4次;24*40规格诱杀蚜虫28176头/4次、小绿叶蝉284头/4次、电光叶蝉2195头/4次、蓟马1头/4次、白翅叶蝉1356头/4次。
从试验结果看出:24*40规格诱杀蚜虫数量最多, 数量为28176头/4次, 其次为20*24规格为7505头/4次, 12*20规格数量最少, 数量为3539头/4次;20*24规格的黄板诱杀小绿叶蝉数量最多, 数量为328头/4次, 依次为24*40规格, 数量为284头/4次, 20*24规格, 数量为54头/4次;24*40规格诱杀电光叶蝉数量最多, 数量为2195头/4次, 依次为20*24规格, 数量为1531头/4次, 12*20规格, 数量为1270头/4次;不同规格的黄板诱杀蓟马数量均低, 共计诱杀蓟马3头;20*24规格的黄板诱杀白翅叶蝉数量最多, 数量为1356头/4次, 依次为20*24规格数量为1048头/4次, 12*20规格数量为354头/4次。
从诱杀害虫数量来看, 不同规格的黄板诱杀蚜虫数量累计为39220头, 依次为电光叶蝉4996头, 白翅叶蝉2758头, 小绿叶蝉666头, 蓟马3头, 说明不同规格的黄板诱杀蚜虫的效果最好。从不同规格的黄板诱杀蚜虫的效果看, 24*40规格的黄板诱杀蚜虫的效果最高, 但由于该规格的黄板面积过大, 重量较重, 风吹易卷曲倒伏, 加之在田间不易安装, 建议以20*24规格的黄板推广应用较为适宜。
又从安装诱集时间分析, 从安装到第4次调查时间结束为25天, 第4次诱集数量仍较高, 黄板粘性仍较强, 建议更换黄板的最佳间隔时间为45~60天。
摘要:试验表明, 从诱杀害虫数量来看, 不同规格的黄板诱杀蚜虫数量最多, 依次为电光叶蝉, 白翅叶蝉, 小绿叶蝉, 蓟马, 说明不同规格的黄板诱杀茶园主要害虫蚜虫的效果最好, 从诱杀效果、安装成本和安装操作适应性, 建议以20*24规格的黄板推广应用较为适宜。
关键词:黄板,规格,诱杀,害虫
茶园作业试验 篇2
关键词: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效益
上饶县是江西省主要产茶县之一。为了探索示范茶园绿色防控技术, 上饶县农业局在尊桥茗龙开展了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效益分析试验, 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作物:茶叶, 品种为龙井43。
1.2 防控对象
试验对象为茶园有害生物 (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碳疽病等) 。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上饶县茗龙集团尊桥乡茶场、尊桥乡恩山村茶场茶场。这2个茶场茶叶管理水平较高, 属优质高产茶园。根椐场茶茶叶生产管理、历年产量及病虫发生情况, 每个茶园选取确定5个试验点。江西茗龙集团茶场试验点为1~5号, 尊桥恩山茶场试验点为6~10号。每个试验点设绿色防控区、传统防控区、不防区3个处理。绿色防控区:使用避害栽培管理模式, 害虫发生前期使用性引诱剂、色板诱杀、灯光诱杀等降低害虫种群数量, 害虫种群数量大时使用绿色农药防治[1,2,3]。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传统防控区:以化学防治为主。不防对照区:不作处理。各小区种植品种﹑肥水管理基本相同, 传统防治区与对照区栽培管理基本相同。绿色防控区、传统防控区面积为3.3 hm2, 不防治对照区面积为0.3 hm2。不设重复。
由于试验2个茶场相邻, 茶园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基本一致。为试验进行方便, 在各试验点具体采取技术措施基本一致, 施药时间基本相同。具体处理措施如表1、2所示。
注:杀虫灯购置安装费为330元/台, 按5年折旧。按每年灯用电100 kW·h计算。性引诱剂购置安装费10元/台, 按3年折旧计。诱芯0.8元/条, 按每台用诱芯4条计算。人工捕虫按每人工100元/d, 每工时捕3 333.35 m2计算。施药劳务费按75元/hm2计算。
1.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4.1 产量记录。
根据2013年7月茶产品检测, 绿色防控茶园产出茶叶达到国家有机茶叶标准, 茶叶定为一级茶;传统防治茶园茶叶有一定农药残留, 茶叶品质较低, 作为无公害茶叶, 定为二级绿茶。按照2014年尊桥茶场及周边茶场平均茶叶价格, 一级名茶:330元/kg, 二级名茶:220元/kg, 一级普通绿茶:32元/kg, 二级普通绿茶:22元/kg计算产值。
每试验小区茶叶单独采收, 记录茶青数, 折合平均出茶率计算产量。茶叶加工按每1 kg茶青出产0.23 kg茶进行计算。
1.4.2 试验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损失率调查。
试验区1年来, 茶尺蠖、茶小绿叶蝉重发生, 病害轻发生。不防治区为害严重, 茶园基本上只有干枝, 影响来年茶叶产量。在绿色防控小区、传统防控小区选取病虫轻发区或防治极佳区茶叶, 折合未受病虫为害发生对照区, 测算未受害区产值。各试验区与其比较, 测算病虫损失率[4,5]。在各试验区, 据多点产量调查, 未受害理论茶园, 名茶产量以21 kg计算, 普通绿查以10 kg计算。茶叶分级与各防控试验区相同。绿色防控区与不防区品质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和产值
如表3所示, 绿色防控试验区平均产值105984.8元/hm2, 较传统防控区平均产值增加34 925.5元/hm2;绿色防控区、传统防控区与不防治对比, 防治效果明显, 绿色防控区较不防区平均产值增加55 910.8元/hm2。绿色防控区名优茶、普通绿茶的总产量分别为996.8、650.0 kg, 传统防控区名优茶、普通绿茶的总产量分别为1 001.4、644.7 kg, 优于不防区。
2.2 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损失率
试验区1年来, 茶尺蠖、茶小绿叶蝉重发生, 病害轻发生。不防治区受害严重, 茶园基本上只有干枝, 影响来年茶叶产量。如表4所示, 绿色防控区损失率达3.8%, 传统防控区损失率达5.5%, 远远低于不防区。
2.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试验期间, 各试验防控区未发药害。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 绿色防控植保投入较传统防控投入相近, 但因茶叶品质有极大提高后, 茶叶产值将有大幅提高, 经济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林新富.浅谈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J].福建茶叶, 2009, 32 (3) :32-33.
[2]曾明森, 王庆森, 刘丰静.茶园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技术模式与实施方案制订探讨[J].茶叶科学技术, 2013 (3) :14-19, 36.
[3]王能东, 赵作朋, 袁滢, 等.高毒农药替代防治小麦蚜虫田间筛选试验[J].天津农林科技, 2011 (6) :12-14.
[4]郭水木.福建省华安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及现状[J].中国茶叶, 2012 (2) :27-29.
茶园施用沼渣效应试验初报 篇3
关键词:茶园,沼渣,效应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建设综合利用效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进一步探讨沼渣和白龙珠微生物有机肥在茶园上施用效果 , 本文通过在茶园的不同施肥量与对照区试验,验证白龙珠微生物有机肥和沼渣不同施用量对茶树生长性状、茶叶产量、 茶园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产生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
1.1供试材料
试验地点安排在建瓯市南雅镇房村村长势较一致的6年水仙茶园内 , 供试验的沼渣为南雅镇农户正常运行沼气池抽取。 沼渣养分含量 ( 以烘干基计 ): 有机质39.4%,氮 (N)2.77%, 磷 (P2O5)11.0%,钾 (K2O)0.50%,p H6.8。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 ,3次重复 , 随机排列,每个处理选择70m2长势中等的茶树为试验对象。各处理为 : A、常规施肥 ( 对照区 ); B、常规施肥 + 沼渣800kg/ 亩 (试验1区);C、常规施肥 + 沼渣1200kg/ 亩 (试验2区);D、施用白龙珠微生物有机肥800kg/ 亩(试验3区)。各处理的栽培与农事管理方法一致。
1.2.1处理一(对照区):施肥量:茶园在1月份,每667m2施复合肥(N:P:k15-15-15)50kg。
1.2.2处理二(试验1区):沼渣+常规施肥,施肥量在同处理一的基础上,加施沼渣800kg。
1.2.3处理三(试验2区):沼渣+常规施肥,施肥量在同处理一的基础上,加施沼渣1200kg。
1.2.4处理四(试验3区):施肥量每667m2施山西省凯盛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白龙珠微生物有机肥(有机质40%,氮磷钾6%)80 kg。
1.2.5施肥方法:四个处理施肥均以树冠滴水线处挖沟深约10-15cm施入。
1.3试验观察与土壤测定
试验前采集基础土壤样品1个,试验结束后分别对不同处理的土壤各采集混合样品1个。土壤检测容重、有机质、全氮、 全磷、全钾肥力指标,同时对各处理茶鲜叶物理性状进行观察对比和茶青产量分别计算。
2结果与分析
2.1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茶园经过施用不同数量沼渣和白龙珠微生物有机肥对比试验,从化验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对比,施用不同数量沼渣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了0.4g/kg和2.6g/kg,土壤的养分全氮提升了0.14g/kg和0.11g/kg,全磷提升了0.25g/kg和0.47g/kg、全钾提升了0.1g/kg和0.3g/kg,土壤容重分别下降0.02g.cm-3和0.03g.cm-3;而施用白龙珠微生物有机肥的土壤有机质提高了2.4g/kg、全氮0.07g/kg、全磷0.31g/kg、全钾0.4g/kg,土壤容重下降0.01g.cm-3。试验证明试验区比对照区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土壤的养分变化有提升。具体情况见表1。
2.2对茶鲜叶物理性状的影响
2015年4月14日通过试验区和对照区不同施肥处理的茶鲜叶物理性状进行观察。据观察,各处理指标均为3个重复平均值,叶面积取新梢第三叶平均值。常规施肥处理的茶鲜叶芽头密度为109.3个 / 尺2、梢长5.5cm、叶面积7.9cm2、着叶数3.6片、叶厚度0.7mm, 叶色嫩黄;667m2加施沼渣800kg和1200kg处理区分别茶鲜叶芽头密度130.7个 / 尺2和123.3个 / 尺2、梢长3.9cm和3.0cm,叶面积5.0 cm2和8.7 cm2,着叶数4.1片和3.3片,叶厚度0.8mm和0.9mm, 叶色嫩黄,而施用白龙珠微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茶鲜叶芽头密度112.7个/尺2、 梢长5.3cm, 叶面积8.9cm2,着叶数4.0片,叶厚度0.6mm, 叶色嫩黄;从中看出加施沼渣和施用白龙珠微生物有机肥后茶鲜叶物理性状有较大变化,见表2。
2.3对茶叶产量的影响
2015年4月25日通过试验区和对照区4个不同施肥处理的茶园进行产量测定,从结果可以看出,加施沼渣800kg和1200kg与常规施 肥比, 每667m2分别增产309.7kg和252.5kg,增幅为61.3% 和50%;产量有较明显增长,施用白龙珠微生物有机肥与常规施肥比,每667m2增产195kg,增幅为38.6%。可见茶园加施沼渣后增产效果达到较好水平,且加施800kg沼渣的增产效果优于其它施肥处理。其产量情况见表3。
2.4效益分析
茶园各试验区每667m2比对照增产茶青309.7kg、252.5kg和195kg, 按茶青销 售市场价 格5元 /kg计算, 加施沼渣800kg和1200kg试验区每667m2增产值达1548.5元和1262.5元,扣除物化施用成本(按0.15元 /kg计算)增加投入120元和180元后,可分别增收1428.5元和1082.5元;施用白龙珠微生物有机肥试验区每667m2增产值达975元,增收920元, 由此可见茶园施用有机肥和加施沼渣具有较好经济效益,且茶园每667m2加施沼渣800kg的经济效益更优于其他处理。详见表4。
3小结
茶园作业试验 篇4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为山地红壤土, 坡度10°以内, 土层深度在50cm以上, pH值在4.5~6.5之间, 水源为天然, 暂无灌溉设施, 但可修建蓄水池或开挖水井解决灌溉。交通便利, 园内已修建纵横机耕通道。2008年春已按株行距3m×3m标准667m2栽油茶80株, 667m2投资规模见下表:
2008年利用油茶园行间空闲地在油茶树未封行前5年内春季套种红薯, 冬季套种马铃薯。栽种规格、播期等见下表。
(单位:元)
2 田间管理
红薯移栽时, 用微耕机配带起垄机一次性完成耕整起垄, 随即施肥摆苗定植。红薯栽后1个月中耕松土1次, 8月时逢干旱人工浇水1次。红薯收获后, 用耕整机进行全土翻耕让其自然风化腐熟。
12月26日, 开始播种马铃薯, 用微耕机配带起垄机一次性完成耕整起垄。667m2用腐熟鸡粪250kg+45%三元复合肥25kg、钙镁磷肥50kg拌匀条施, 随后按25cm株距摆种盖土。播种结束后, 667m2用旱地芽前除草剂乙草胺100ml兑水50kg均匀喷雾进行芽前除草。
开春后随着气温升高, 有害病虫繁衍活动频繁, 用百菌清+吡虫啉防治以蚜虫为主的病虫害1次。
3 试验结果
油茶园行间当年套种红薯和马铃薯两季作物667m2获得净收益1564元, 扣除当年茶园管理施肥打药等费用915元, 净产值649元, 各项费用及效益见下表。
(单位:kg、元/kg、元)
4 小结
结果表明, 在油茶未挂果之前, 利用油茶行间空闲土地春季套种红薯、冬季套种马铃薯茬口合理、季节适宜, 油茶园套种效益显著, 667m2当年套种获净收益1564元, 扣除当年茶园喷药、施肥等管理费用915元, 还有纯利649元, 既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又达到了省工、省力、节资、增效预期目的, 其模式切实可行, 值得推广。
摘要:以山地油茶园为基础, 探索油茶园套种红薯和马铃薯生产效益。结果表明, 667m2油茶定植密度3m×3m, 在行间春季套种红薯4000株、冬季套种马铃薯5000株, 当年增加净收益1564元, 同时减轻了油茶园管理成本, 达到双赢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