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增长极

2024-07-25

创新增长极(精选12篇)

创新增长极 篇1

作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长治城南工业园区这张汇集了机械制造、LED、新型建材三大产业的“长治名片”, 在短短几年间迅猛扩张, 实现了技术集成和产业创新的升华。

依托优势 合理布局

上党从来天下脊。长治市处于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 毗邻环渤海经济区、陇海经济带和中原城市群, 具有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地理优势, 在全国经济战略布局中担负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地处长治市东南部的城南工业区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也独具区位优势。

长治城南工业区于2001年8月开始建设, 规划占地面积约10.4平方公里。在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中, 城南工业区根据自身军工技术装备、民品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 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相对集中、工贸结合”为原则, 依托山西和长治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 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利用, 明确产业定位, 集聚特色产业, 着力培养龙头企业, 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和支撑点;借助淮海、清华、惠丰三大国有军工企业在人才、技术、市场、产业工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较高的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和LED光电子等产业。

同时, 在企业管理中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 坚持自主创新、示范带动, 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促进企业间横向技术联合, 逐步加大开发创新投资力度, 发挥示范基地的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园区建设以两化融合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实现经济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从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的转变。

主业支撑 强劲发展

按照山西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概念, 长治城南工业区以其集聚的LED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为主要特征入围山西省省级示范基地。在这两个主导产业的支撑下, 园区获得了强劲发展。

园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产业, 近年来以惠丰厂军转民塑钢型材项目为起点, 逐步衍生发展多个新型节能建材企业, 形成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园区内长治市东华机械厂、长治潞安合力机械公司等配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 依托主体产业延伸产生, 共同形成了一个装备制造专业化分工和满足多维性需求的产业链结构,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产业链相对完整。园区内的光电产业, 已成为我国第一个技术原创性战略基础产业的创新模式, 成为国内光电产业发展的佼佼者和山西省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的一支劲旅。

装备制造业

城南工业区内的装备制造业如今在山西省乃至全国已占有一席之地, 其中清华厂位列中国500家大型机械工业企业第296位, 已经形成集中连片区域化发展的态势。装备制造业主导产品曾多次荣获国家、省、部优秀新产品和重点新产品奖, 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如煤矿综采设备液压操纵阀流量大、耐压高、抗污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获省优、部优产品奖章及国家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园区同时成为煤矿综采设备液压支架新型的第二、第三系列配套用阀全国最大的定点生产基地。2010年园区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85亿元。

LED产业

LED产业大力发展光电子产业链, 以垂直整合方式建设LED产业集群是长治城南工业区立足科学发展、拓展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在长治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主导下, 鉴于园区军工企业技术人才储备优势, 考虑行业未来发展和市场竞争中立足于技术先进性发展的要求, 长治城南工业区从2009年起开始建设LED产业项目。2010年1月7日, 投资2.5亿元年产10亿只LTCC LED封装产业化项目顺利投产。随后又与德国爱士强、美国维易科公司签订了15台MOCVD设备的合作协议, 得到了世界最先进的高亮度LED外延片及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 为打造光电产业基地实现了项目建设中最关键节点的突破。

同时引入国家“863”科学家, 掌握了22项LED发明专利, 蓝宝石国家标准的主笔和背光源国家标准的副主笔李明远博士参与合作投资的蓝宝石、封装项目, 实现了技术上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与台湾华上合作建立的“两岸首家合作外延芯片项目”则打破了国内的外延芯片无知识产权尴尬局面, 实现了我国技术原创型战略基础产业的创新模式。

新型建材产业近年来, 园区陆续引入塑钢型材、水泥商品砼、钢构、酚醛外墙保温板、大口径PE管材等一系列新型建材项目, 形成了较为集中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目前, 园区总计拥有塑钢型材生产线210条, 正在筹建5万吨管材和大口径管材以及酚醛泡沫保温板等建材项目。园区内建材产品品种齐全, 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塑钢型材生产基地之一, 新型建材产业2010年总产值达到13亿元。园区新型建材企业产品已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欧洲等地, 先后荣获“山西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中国知名品牌”、“国家建材AAA级质量服务信用企业”、“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证书。

扬帆起航 共谋转型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借着山西省综改试验区的东风, 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 安全发展, 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 长治市城南工业区抢抓机遇, 围绕“整合资源、联合开发、专业协作、创造名牌”的原则, 积极推进以“三高两低一自主” (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和低耗能、低污染, 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为特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 行驶在转型发展的快车道上。

“十二五”期间, 长治市城南工业区将按照园区内装备制造和光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着力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新型装备制造, 零部件配套和光电子企业集团, 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光电子的产业链, 力争在装备制造业和光电子的部分领域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形成一批国内知名的产品品牌, 锤炼出一大批在国内具有显著竞争力的企业, 形成具有一定影响的产业集群。面对未来, 共谋转型, 长治市城南工业区已经扬帆起航。

创新增长极 篇2

纵观我国涂料工业的发展脉络,一些企业之所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停滞不前,或在发展过程出现起起落落,增长出现不可持续,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创新乏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强调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科技创新——产品质量的保证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各种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强,企业单纯依靠传统模式的发展不可持续,唯一的出路就是实施技术创新,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营销创新——铸就销售传奇

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不仅加剧了市场生存竞争对企业的影响,同时也对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创新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以适应时下经济形势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把营销创新看作是企业开拓市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和必经之路。

在具体营销实践中,要做到 “五个转变”:从营销产品向营销服务转变、从商品营销向文化营销转变、从竞争营销向共享营销转变、从价格营销向价值营销转变、从企业利益营销向社会责任营销转变。

在营销服务方面,正所谓“三分涂料,七分涂装”,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买方市场态势下,服务更是竞争的核心与关键。基于此,把握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不断探索涂刷方案的新领域,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比如开设涂饰体验馆等。

在共享营销方面,营销合作与共享已成为新的营销趋势,这种营销理念摒弃了传统市场中企业只考虑自身利益、忽视其他相关者利益的营销观念,以“共赢”为目标,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不断整合出新的市场竞争力。

永远不变的是创新,才能使企业走向成功;也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快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篇3

关键词:创新驱动;资本;人口;出口;产业升级;自主创新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表明,创新驱动是一个国家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过去三十多年特别是近十年,中国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高增长,主要依靠的是生产要素的粗放式投入。实践证明,这种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而且这也是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社会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在劳动力、土地、能源资源等传统增长要素变得稀缺、价格日益上涨,资本回报率下降,环境约束日益加强,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竞争形式多样以及科技面临新突破的形势下,经济增长须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效益、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加注重国际国内的平衡,更多依赖基于知识、技术和管理的创新驱动,以此消除长期发展瓶颈、避免和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提高经济可持续能力、推动产业由大变强,实现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根本性转变。

一、中国原有经济驱动力逐渐减弱

从2001年到2011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速度在先期二十年高速发展的前提下,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从2008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初显疲态,虽经4万亿的大刺激短暂反弹,但从2010年四季度以来,GDP连续七个季度下降,中国经济原有经济驱动力逐渐减弱,支撑经济高增长的三大红利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一)资本红利减弱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中,资本投入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0%以上,最近几年已经超过了50%。以名义资本形成来计算,1978年1378亿,2011年达到了22.9万亿,增加了166倍。如果考虑物价的变化,资本形成也增加了29倍,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0%。然而,资本产出率自2000年来已持续下降,年均降幅达3.3%。从目前趋势上看,未来以资本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成本将继续升高,粗放式投资主导的增长难以为继。未来我国资本回报率的提升将主要受制于能源资源环境约束、中低端工业产能过剩、基建步伐减缓以及政府主导型投资效率的低下。

(二)人口红利减弱

过去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另一大驱动力来自“人口红利”,即人口抚养比的下降和15-65岁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增加。由于50、60年代的高出生率,人口迅速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随着制度的变革释放了出来。随后,70年代末期实行的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出生率骤降,儿童抚养比,即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的比重在过去的35年间不断下降,由1975年的40%降至2010年的20%。而另一方面,老年抚养比,即老年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则保持稳定。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速快于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增速、总抚养比出现显著下降,由1973年的78%一路下降至2010年的38%。这一人口结构的变化推動了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劳动力的增长正明显放缓,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快速增加,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比其他国家来得更早、更快,中国是在人均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参考联合国人口预测人口数与蔡昉的研究成果,2013年左右,我国的人口抚养比将结束多年的下降趋势开始回升,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因此,过去依靠大量投入劳动力的增长模式已面临着诸多问题: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结构性用工荒不仅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大量出现,而且在内陆省份包括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如四川、河南也面临着用工短缺。对中国来说,传统的劳动力密集产业也面临着转型与升级。

(三)出口红利减弱

出口作为拉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三大马车”之一,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出口一直保持着年均20-30%的高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对外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加上2011年开始的欧债危机,我国的对外贸易开始进入低增长时代。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外贸增长均低于10%,全年难以完成“保十”目标。最近三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为负数,过去作为经济增长的一大驱动力已变成了阻力。从目前来看,美国已正在调整其贸易政策,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推动国内制造业的复苏。欧洲债务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可能将持续较长时间,受此影响,主要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出口产品消费力度大大减弱,我国出口增速很难再保持前期的高增长。

二、创新驱动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作为一个发展大国,中国经济未来还有很大潜力,我们正处于人均收入3000-5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未来十年,我国经济要逐步从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国家迈进。从世界各国发展历程来看,这一阶段相当重要和关键。因为历史上有许多国家并没有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而是长期停滞在中等收入阶段,即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那就是要使中国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不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再人为靠财政刺激政策和货币高投放来支撑经济高增长,不再高度依赖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消费带动中国的出口高增长。实践也证明,这种靠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和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的经济增长会付出巨大低价,造成经济结构扭曲,最终也会导致经济增长下滑。

保持中国经济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2012年12月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着资源耗竭与环境恶化并存的局面,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从而制约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实现经济的增长动力转向创新驱动,从而满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加快创新驱动的着力点

(一)扩大消费需求

消费是生产和投资的目的,只有通过最终消费,才能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是要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同带动,特别是转向以消费驱动为主。因此,创新力的孕育必须根植于消费之中。企业必须深入研究消费市场,捕捉市场信息的变化,开发适合市场的产品,这样才能创造和扩大适合市场的供给服务,创新才能找到突破口,创新才能最终产生作用,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3%,正处于加速發展区间,未来十年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新型城镇化绝不同于传统城镇化,传统城镇化主要依靠房地产扩张和固定资产的大量投资,即单纯追求土地规模城镇化和城市面积的拓展,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阻碍了农民顺利进入城市。新型城镇化需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需要在城镇化过程中更加注重提升城市质量、完善城市功能。而要做到这些,需要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人口政策的调整、行政区域调整、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农村社区体制建设等多个方面。因此,创新驱动从更广泛意义上讲不仅指技术创新,也指制度创新。通过大力改革和制度创新,完善相关政策,构建良性发展机制,才能为人口城镇化的转型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

(三)加快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

产业发育状况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步完善。但总的上讲,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还处于竞争弱势地位,其集中体现在:我国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许多产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但整个产业链条还处于低端环节,在研发、设计、品牌等高端环节主要是国外企业占有。在新兴产业方面发展刚刚起步,即使有些新兴产业比如光伏产业发展较快并在世界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但也主要以出口多晶硅等低端产品为主,2011年欧债危机以来,受欧洲市场消费减弱的影响,我国的光伏产业几乎全行业亏损。因此,传统的发展模式急需转型。值得注意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型不仅要从需求结构方面进行调整,而且从中长期角度看,更要注重调整供给结构,即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主要靠技术进步。一个国家技术进步虽然可以通过学习引进,通过与外资的合作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但从长远讲,我国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新兴产业的发育壮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以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品牌的形成,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依靠自主研发,最终走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自主创新

技术进步可以依靠对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也可以进行自主创新。实践证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是一个发展大国,近现代历史表明,我国的技术进步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技术上受人控制的局面。真正前沿的基础科研、产业尖端技术都不可能依赖别国,都是引不进来的。因此,我国的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必须加快自主创新。为此,一是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已提出到2020年要建设成创新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创新型国家的主要衡量指标包括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比重、对外技术依赖程度等,而从这些指标来看,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以研发经费占GDP为例,我国目前这一比重大约在1.8%左右,而“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达到2%。我国需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研发经费,力争“十二五”时期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突破2%,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二是培育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只有企业才能根据市场需要研发产品,只有企业才有追求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不竭动力。要建立有利于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引导和政策调节的作用,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但绝不能代替企业决策和投资;三是着力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要求出发,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统筹部署和协同推进,以创新型区域、创新型城市等试点为载体,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四是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和教育大国,我国每年发表论文数量居世界前列,拥有众多世界前沿的科技发明专利,每年高等院校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我国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的最大障碍是科技和生产严重脱节,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并没有转化为生产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各自为陈。因此,我国今后迫切需要改革现有科技体制,以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魏际刚.创新驱动发展,决定产业未来的战略选择[N].中国经济时报,2012-11-13.

2.于晓华.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还可保持5%的增速[DB/OL].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2012-11-16

3.连平,周昆平,王宇雯,唐建伟.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与政策选择[N].上海证券报,2012-11-06.

4.马强文,任保平.包容性增长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经济可持续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7).

加快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篇4

关键词:创新驱动,资本,人口,出口,产业升级,自主创新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表明, 创新驱动是一个国家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 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过去三十多年特别是近十年, 中国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高增长, 主要依靠的是生产要素的粗放式投入。实践证明, 这种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而且这也是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社会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在劳动力、土地、能源资源等传统增长要素变得稀缺、价格日益上涨, 资本回报率下降, 环境约束日益加强, 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竞争形式多样以及科技面临新突破的形势下, 经济增长须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效益、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加注重国际国内的平衡, 更多依赖基于知识、技术和管理的创新驱动, 以此消除长期发展瓶颈、避免和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提高经济可持续能力、推动产业由大变强, 实现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根本性转变。

一、中国原有经济驱动力逐渐减弱

从2001年到2011年, 中国的GDP年均增长速度在先期二十年高速发展的前提下, 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从2008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初显疲态, 虽经4万亿的大刺激短暂反弹, 但从2010年四季度以来, GDP连续七个季度下降, 中国经济原有经济驱动力逐渐减弱, 支撑经济高增长的三大红利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一) 资本红利减弱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中, 资本投入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0%以上, 最近几年已经超过了50%。以名义资本形成来计算, 1978年1378亿, 2011年达到了22.9万亿, 增加了166倍。如果考虑物价的变化, 资本形成也增加了29倍, 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0%。然而, 资本产出率自2000年来已持续下降, 年均降幅达3.3%。从目前趋势上看, 未来以资本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成本将继续升高, 粗放式投资主导的增长难以为继。未来我国资本回报率的提升将主要受制于能源资源环境约束、中低端工业产能过剩、基建步伐减缓以及政府主导型投资效率的低下。

(二) 人口红利减弱

过去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 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另一大驱动力来自“人口红利”, 即人口抚养比的下降和15-65岁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增加。由于50、60年代的高出生率, 人口迅速增加。改革开放以来, 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随着制度的变革释放了出来。随后, 70年代末期实行的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导致人口出生率骤降, 儿童抚养比, 即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 (15-64岁) 的比重在过去的35年间不断下降, 由1975年的40%降至2010年的20%。而另一方面, 老年抚养比, 即老年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则保持稳定。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速快于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增速、总抚养比出现显著下降, 由1973年的78%一路下降至2010年的38%。这一人口结构的变化推动了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 劳动力的增长正明显放缓, 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快速增加, 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比其他国家来得更早、更快, 中国是在人均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参考联合国人口预测人口数与蔡昉的研究成果, 2013年左右, 我国的人口抚养比将结束多年的下降趋势开始回升, 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因此, 过去依靠大量投入劳动力的增长模式已面临着诸多问题: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结构性用工荒不仅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大量出现, 而且在内陆省份包括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如四川、河南也面临着用工短缺。对中国来说, 传统的劳动力密集产业也面临着转型与升级。

(三) 出口红利减弱

出口作为拉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三大马车”之一, 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我国出口一直保持着年均20-30%的高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 我国对外贸易受到较大冲击, 加上2011年开始的欧债危机, 我国的对外贸易开始进入低增长时代。统计数据表明, 2012年前三个季度, 我国外贸增长均低于10%, 全年难以完成“保十”目标。最近三年,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为负数, 过去作为经济增长的一大驱动力已变成了阻力。从目前来看, 美国已正在调整其贸易政策, 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 推动国内制造业的复苏。欧洲债务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可能将持续较长时间, 受此影响, 主要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出口产品消费力度大大减弱, 我国出口增速很难再保持前期的高增长。

二、创新驱动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作为一个发展大国, 中国经济未来还有很大潜力, 我们正处于人均收入3000-5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未来十年, 我国经济要逐步从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国家迈进。从世界各国发展历程来看, 这一阶段相当重要和关键。因为历史上有许多国家并没有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而是长期停滞在中等收入阶段, 即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那就是要使中国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 不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不再人为靠财政刺激政策和货币高投放来支撑经济高增长, 不再高度依赖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消费带动中国的出口高增长。实践也证明, 这种靠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和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的经济增长会付出巨大低价, 造成经济结构扭曲, 最终也会导致经济增长下滑。

保持中国经济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 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2012年12月7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 使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面临着资源耗竭与环境恶化并存的局面, 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 从而制约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 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实现经济的增长动力转向创新驱动, 从而满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加快创新驱动的着力点

(一) 扩大消费需求

消费是生产和投资的目的, 只有通过最终消费, 才能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就是要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同带动, 特别是转向以消费驱动为主。因此, 创新力的孕育必须根植于消费之中。企业必须深入研究消费市场, 捕捉市场信息的变化, 开发适合市场的产品, 这样才能创造和扩大适合市场的供给服务, 创新才能找到突破口, 创新才能最终产生作用, 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二) 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3%, 正处于加速发展区间, 未来十年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新型城镇化绝不同于传统城镇化, 传统城镇化主要依靠房地产扩张和固定资产的大量投资, 即单纯追求土地规模城镇化和城市面积的拓展, 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 阻碍了农民顺利进入城市。新型城镇化需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需要在城镇化过程中更加注重提升城市质量、完善城市功能。而要做到这些, 需要大胆进行制度创新, 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人口政策的调整、行政区域调整、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农村社区体制建设等多个方面。因此, 创新驱动从更广泛意义上讲不仅指技术创新, 也指制度创新。通过大力改革和制度创新, 完善相关政策, 构建良性发展机制, 才能为人口城镇化的转型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

(三) 加快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

产业发育状况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增长, 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步完善。但总的上讲, 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还处于竞争弱势地位, 其集中体现在:我国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 许多产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 但整个产业链条还处于低端环节, 在研发、设计、品牌等高端环节主要是国外企业占有。在新兴产业方面发展刚刚起步, 即使有些新兴产业比如光伏产业发展较快并在世界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 但也主要以出口多晶硅等低端产品为主, 2011年欧债危机以来, 受欧洲市场消费减弱的影响, 我国的光伏产业几乎全行业亏损。因此, 传统的发展模式急需转型。值得注意的是, 发展方式的转型不仅要从需求结构方面进行调整, 而且从中长期角度看, 更要注重调整供给结构, 即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主要靠技术进步。一个国家技术进步虽然可以通过学习引进, 通过与外资的合作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但从长远讲, 我国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 新兴产业的发育壮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以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品牌的形成, 必须依靠技术进步, 依靠自主研发, 最终走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 加强自主创新

技术进步可以依靠对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 也可以进行自主创新。实践证明,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是一个发展大国, 近现代历史表明, 我国的技术进步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技术上受人控制的局面。真正前沿的基础科研、产业尖端技术都不可能依赖别国, 都是引不进来的。因此, 我国的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必须加快自主创新。为此, 一是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已提出到2020年要建设成创新国家的宏伟目标, 而创新型国家的主要衡量指标包括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比重、对外技术依赖程度等, 而从这些指标来看, 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以研发经费占GDP为例, 我国目前这一比重大约在1.8%左右, 而“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达到2%。我国需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研发经费, 力争“十二五”时期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突破2%, 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二是培育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只有企业才能根据市场需要研发产品, 只有企业才有追求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不竭动力。要建立有利于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 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引导和政策调节的作用,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但绝不能代替企业决策和投资;三是着力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要求出发, 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统筹部署和协同推进, 以创新型区域、创新型城市等试点为载体, 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四是加强产学研结合,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和教育大国, 我国每年发表论文数量居世界前列, 拥有众多世界前沿的科技发明专利, 每年高等院校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 我国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的最大障碍是科技和生产严重脱节, 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并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各自为陈。因此, 我国今后迫切需要改革现有科技体制, 以加强产学研的结合,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魏际刚.创新驱动发展, 决定产业未来的战略选择[N].中国经济时报, 2012-11-13.

[2].于晓华.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还可保持5%的增速[DB/OL].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2012-11-16

[3].连平, 周昆平, 王宇雯, 唐建伟.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与政策选择[N].上海证券报, 2012-11-06.

[4].马强文, 任保平.包容性增长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经济可持续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7) .

创新增长极 篇5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技术创新政策选择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本上依赖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科技进步.要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围绕技术创新的社会条件、经济杠杆、主体建设和中介组织发展,建立和完善推动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

作 者:章新华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通州市委党校,江苏,通州,226300刊 名:攀登英文刊名:ASCENT年,卷(期):20(2)分类号:F124.3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 技术创新 政策

3D体验加速创新与业务增长 篇6

基于此,法国3D数字样机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解决方案商达索系统于2012年提出了3D体验战略。

两年后,3D体验已经在传统的航空航天、汽车、高科技电子、建筑等行业拥有最佳实践,并在低碳、智能化产品创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2014大中华区3D体验高峰论坛”上,达索系统全球航空航天与国防副总裁Michel Tellier说,“达索系统3D体验平台是一个协作的平台,其基础架构是ENOVIA V6协作平台。3D体验平台把企业打造成一个全新的‘社交企业’,可让企业内外部更多的相关人员如设计师、工程师、市场推广人员甚至终端消费者都参与进来,它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工业制造商可以在产品未投产前就获得真实的体验,并给予反馈,通过在虚拟世界不断地体验和验证,保证真实世界的产品一次就能够做到最好。”

在本次论坛上,达索系统推出了增加云功能的2014x版3D体验平台最新解决方案,新平台的“3D体验”可以将线上线下360度无缝化技术完美结合,不仅可以助力产品创新,也可以加速企业在体验时代下的业务增长。

以迅速掀起传统汽车业电动革命波澜的特斯拉为例,生于美国硅谷的豪华电动车,其出生就离不开达索系统的3D体验平台以及SolidWorks、CATIA和ENOVIA V6。

据悉,特斯拉在概念研发的设计阶段所使用的是SolidWorks,当模型变得复杂时,就改用CATIA进行3D建模。而随着使用工具的升级,特斯拉选择了达索系统最新技术3D体验平台。

特斯拉工程工具主管Paul Lomangino曾指出,“ENOVIA V6协作平台几乎涉及了特斯拉运营的所有方面,确保特斯拉整个公司都能获取正确和实时的数据,无论是从设计到制造,还是从采购到程序管理。公司里的每一位员工,甚至是特斯拉的供应商都能参与进来,并提供有效的帮助及反馈。”

“消费者在产品未投产前就能获得真实的体验并给与反馈,通过在虚拟世界不断地体验和验证,保证真实世界的产品一次就能够做到最好。时下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热潮,必将加速3D体验被更广泛应用的进程。”达索系统副总裁Monica MENGHINI说。

而主要负责中国区业务的达索系统大中华区总经理王皓峰则表示,“目前,中国的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情况下,3D体验平台的价值就会更加凸显。因为企业可以通过3D体验平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设计的周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够优化客户的体验,将研发更加契合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这将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浅析我国经济增长与自主创新 篇7

我国经济在经过多年的迅速发展后, 其高速增长能否得以持续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为探析实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途径, 本文首先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

1、我国经济增长的总量分析

我国的经济增长在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里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以1978年到2005年的数据计算, 我国经济总量G D P从1978年的3645.2亿元达到了2007年的246619亿元, 按照实际价格折算后增长了近12倍;总人口增长了1.36倍, 劳动力人口增长了1.89倍, 人均G D P则增长了8.82倍 (该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获得) 。这一成就的取得为世人所公认和惊叹, 但是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 经济持续增长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对照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事实与经济学家K aldor所总结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基本事实, 可以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多数状况是相符的。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事实并不是像少数经济学者所说的“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不可信的, 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是有很大的虚假成分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基本方面是符合经济增长规律的。

2、我国经济增长对资本要素、劳动要素投入的依赖

经测算, 我国的资本产出率、投资率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数据和K aldor所总结的事实相符, 但是这个相符的数据也需要我们进行仔细解读。例如, 虽然我国的投资率在经济增长中保持相对稳定, 但是我国的投资率和发达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率仍然有很大的差别:我国的投资率稳定在40%, 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率则一般稳定在20%-30%, 数据的稳定性质虽然一样, 但是数据的取值不同。这一数据隐含着一个结论:我国的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本的积累与投入, 而这种方式的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理论中被证明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

研究表明, 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中, 资本和劳动的要素贡献占了很大的份额, 而全要素生产率T FP的份额相对较小。对中国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开创性研究的C how (1993) 的研究表明, 1952—198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积累。C how (2002) 发现1952—1978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T FP) 保持不变, 1978年以后T FP以大约每年2.7%的速度增长, 1978—1998年资本、劳动、T 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62%、10%、28%;1952—1998年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70%。W ang和Y ao (2003) 加入了人力资本因素后, 发现在改革前T 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负的;在1978—1999年间T 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25.4%;而1953—1999年T 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0.2%。张军 (2003) 的研究表明, 1953—1998年期间T FP的贡献率为13.9%, 其中1953—1978年T FP的贡献率居然为-3.9%, 1979—1998年期间T FP的贡献率为28.9%。由此可见, 我国经济的增长具有依赖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的重要特征。

二、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 经济总量如此巨大, 经济的增长能够健康持续地进行吗?经济学中, 有一类和经济增长相关的因素被称作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指的是从根本上阻碍或抑制国家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包括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因素及社会方面的因素, 前者主要是自然方面的因素与地理环境方面的因素, 而后者主要指人口、文化传统与制度方面的因素。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 有几个因素被经济学者公认为对我国经济增长起限制作用, 而且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是非常强烈的。我国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包括:人口的飞速增长给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压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没有给我国经济增长以更大的空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令人担忧;当然还有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战略作用、我国经济增长非常依赖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这些都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些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对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在巨大压力, 因此, 就我国矿产资源状况和能源状况分别于2003年和2007年发布了相关问题的白皮书, 明确了我国未来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发展战略。从这些发展战略中, 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对自主创新的关键性依赖。正如前面所分析的, 我国政府所制定的使我国经济增长摆脱对资源的限制 (尽管现在这些限制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限制作用可能还不明显) 的战略措施, 无论是提高资源产出率还是提高资源重复使用率, 或者是探明更多新资源、采用替代资源等等, 实际上都要依赖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而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 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都只能从根本上依赖于自主创新。

三、自主创新是我国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根本途径

经济理论表明, 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途径在于技术进步, 而技术进步又可以通过借助技术引进、技术扩散和技术模仿来实现。可是对于我国而言, 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只能是依赖自主创新。

首先, 长期通过技术引进的途径实现技术进步对于我国而言是不可行的。我国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希望实施“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能够奏效, 但是事实是市场也许能换到技术, 但是换不到我们想要的技术。另外, 依赖外商投资实现技术扩散从而实现技术进步也是不可行的。这么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一再表明, 发达国家始终对我国保持着技术上的“封锁”, 不可能向我国扩散我们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尖端技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决定了我国必须进行自主创新。

1、发达国家对技术实施封锁, 不让我国获得相关技术

为保持技术垄断地位而获取垄断利润, 发达国家不愿意将技术转移给我国;为保持技术领先的优势, 保证国家安全 (尤其对和国防相关的技术) , 发达国家防范将先进技术转移给我国;或者发达国家仅仅是因为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而封锁技术。总之, 不管是什么原因, 发达国家有他们认为足够的理由不让我国获得相关技术, 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证实。

2、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对我国不一定适用

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在很多方面是针对他们的国情而研发的, 而实际上每个国家面对的环境都不同, 所以, 我国即使能够引进所有的技术, 也未必能找到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所切实需要的技术。而且当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时就越是这样, 因为这时可供使用的针对每个国家都适用的技术资源已经很少了, 剩下的一大类资源都是各个国家针对自身状况和特点所研发的技术。这一点从高速铁路技术的例子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虽然日本、德国、法国都有高速铁路技术, 但是这些技术都是他们针对本国国情所研发的, 技术差异巨大, 不论我国引进哪个国家的高速铁路技术, 都有一个适应和改造的问题, 最终还是要依靠自主研发, 显然越到最后越不可能有国家能够提供适合中国的更先进的高速铁路技术。

3、我国的特殊国情与悖论

多数发达国家面对的国情是劳动力相对短缺而资本相对充足, 所以其发展的技术更多的是劳动节约型技术。而我国则正好相反, 显然更希望拥有资本节约型技术, 这也是我国不得不进行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同时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悖论:我国一方面需要资本节约型的技术, 一方面又要进行自主创新, 而一般认为自主研发与创新本身就是一项非资本节约型的活动。在此对这个问题不做深入的讨论。

4、技术模仿在本质上仍是自主创新的一种

首先, 由于我国遭到西方发达国家严密的技术封锁, 技术模仿的可能性很小。其次, 可能在很多领域根本就没有适合我国模仿的对象。再者, 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发展, 一方面可供模仿的技术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越高端的技术 (或是越晚出现的技术) 也越难以模仿。因此, 我国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唯一的途径就是实行自主创新。

前面的分析建立在对我国经济增长相关事实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经济理论对相关事实进行分析与判断, 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以往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依赖于要素的积累, 而不是创新产生的技术进步, 这种经济增长是难以持续的;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应该更多地依赖创新产生的技术进步, 而不是要素的积累;虽然产生创新的途径包括技术扩散 (溢出) 、技术模仿和自主创新, 但是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状况而言, 未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唯一可行的途径在于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J].中国软科学, 2005 (9) .

[2]龚六堂:经济增长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3]陈津培:自主创新是我国现实经济增长转变的战略选择[J].中国发展, 2004 (3) .

[4]格罗斯曼、赫尔普曼:全球经济中的创新与增长[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创新增长极 篇8

关键词:垂直创新,水平创新,内生增长,中间产品,平均储蓄倾向

1 引言

创新增长理论首先由熊彼特 (1912) 提出, 他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周期过程的决定因素。早期内生熊彼特增长理论认为, 经济增长率是由经济参与者的最优化行为决定, 且政策可以影响经济增长, 主要代表有Romer (1990) 、GrossmanandHelpman (199l) 、Aghionand Howitt (1992) 。其后, 针对规模效应以及知识溢出效应指数为1的缺陷, 提出了半内生熊彼特增长理论, 主要代表有Jones (1995) 、Kortum (1997) 、Segerstrom (1998) 。认为知识生产过程中面临着递减的技术机会, 经济的持续增长应当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主要是劳动) 。经济处于平衡增长时, 人口增长率应大于零。但是, 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正相关与现实不太相符。因此, 出现了完全内生熊彼特增长理论, 代表性工作:Young (1998) 、Howitt (1999) 、Zeng (2003) 、AghionandHowitt (2006) 、Aghion (2005) 、Bucci (2008) 、Minniti (2010) 。认为水平创新部门中没有溢出效应, 而垂直创新部门中存在较强的溢出效应;经济增长率取决于水平创新与垂直创新的速度, 其中水平创新的速度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经济中没有规模效应, 政策可通过影响总产出中用于垂直创新部门的比例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显然,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沿着熊彼特创新理论思路进行分析, 主要从供给角度出发, 很少将凯恩斯学派与熊彼特创新理论结合起来, 很少把技术创新与储蓄倾向或消费倾向联系起来, 进行技术创新对有效需求拉动作用的动态分析。因此, 可以从有效需求角度进一步分析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2 最终产品生产函数和中间产品生产函数分析

假设一个封闭经济包括三个部门:研究部门、中间产品生产部门和最终产品生产部门。具有垄断竞争的中间品市场和完全竞争的最终消费品市场结构, 社会的技术进步主要通过中间产品种类增加和质量不断改进来体现。

为了有效探讨垂直创新对中间产品生产的影响, 可在Howitt (1999) 和Zeng (2003) 研究的基础上, 将最终产品生产函数假设为:

其中, Yt为经济的总产出, HtY为最终产品生产中投入的人力资本, xjt为在最终产品Yt中中间产品j (j∈[0, Nt]) 的投入量;t表示时间, Nt是连续而非离散的, 代表中间产品的种类数 (水平创新部门的个数) ;α为中间产品对最终产品的贡献度, ε为中间产品之间的替代程度, 如果ε=1, 则生产要素之间是完全替代的, 如果ε>1表示中间产品之间是替代的, 若0<ε<1则表示中间产品是互补的。Aj表示第j种中间物品的生产效率 (即垂直创新的水平) , 为垂直创新对最终产品生产的外部性, >0表示垂直创新对最终产品生产具有正的外部性, <0表示垂直创新对最终产品生产具有负的外部性。

假设中间产品生产函数为:

其中, KjtM为投入生产中间产品j (j∈[0, Nt]) 的资本, HjtM为投入生产中间产品j (j∈[0, Nt]) 的人力资本;l为生产中间产品的资本对中间产品的贡献度;φ表示垂直创新对中间产品生产的外部性。

设垂直创新的平均水平为设生产中间产品j投入的资本KjtM为总资本的μjt倍, 即KjtM=μjt Kjt, 则根据 (1) 和 (3) 可求出中间产品产量和最终产

假设生产最终产品的利润为πjtY, 则有

根据最终产品利润最大化要求, 可计算出中间产品的垄断价格pjt和生产最终产品的工资率wY分别为:

根据 (7) 可得中间产品生产函数

假设中间产品的垄断利润为πjtM, 则根据 (7) 和 (8) 可得:

同样, 根据中间产品利润最大化要求, 可分别计算出生产中间产品的工资率wMt、实际利率rt和中间产品最大利润πjMtmax:

长期而言, 最终产品的工资率和中间产品的工资率应相等, 因而根据 (6) 和 (8) 可得:

再根据 (5) 和 (14) 可得:

由 (12) 可得:

3 垂直创新和水平创新分析

在下一个创新成功出现之间, 成功的垂直创新者可以成为暂时的垄断者。假设下一质量等级该产品j创新成功的概率为并且垂直创新成功的次数服从泊松分布, 则τ时间内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假定实际利率为r (常数) , 则产品j生产的整个垄断期间所获利润现值为:

由 (16) 和 (17) 可求出产品j的垂直创新成功的利润现值的期望值为:

相当于折现率, r是垂直创新投入资金的折现率, 是垂直创新投入资金的风险折现率。这表明, 中间产品所产生的利润将要投入下一个创新。显然, 利率越高越不利于研究投入, 预期垂直创新成功越大, 科研投入也会越大。

设产品j的垂直创新每单位时间的投入为ZjtV, 在期望收益等于投入成本的约束条件下, 由 (13) 和 (19) 可得:

假设每个部门既从事垂直创新, 又同时进行水平创新。每一部门单位时间内现期科研投入产生下期水平创新成功的概率为水平创新的期望利润现值为是垂直创新期望利润现值的η倍, 则水平创新每单位时间的期望收益为即根据Howitt (1999) 模型中, 水平创新会使产品种类N无限增多是不现实的。因此, 水平创新的成功率远小于垂直创新的成功率, 即根据Howitt (1999) 模型中, 水平创新会使产品种类N无限增多是不现实的。因此, 水平创新的成功率远小于垂直创新的成功率, 即根据Minniti (2010) , 其中σ为公共知识对垂直创新的影响参数, 由于σ>0, 0

设水平创新每单位时间的投入为:

假设全社会进行垂直创新单位时间总支出为ZV, 用于水平创新单位时间总支出为ZH, 则有:

将上 (22) 和 (23) 相加, 得全社会技术创新R&D单位时间总支出Z为:

4 市场均衡分析

设家庭总消费Ct, 则有:

由于为平均消费倾向, 由 (25) 和 (26) 可得:

设生产最终产品投入的资本为总资本的σ倍, 创新投入的资本为总资本的ρ倍, 则有:KY=σKt, Z=ρKt, 则有:μ+σ+ρ=1。因而根据KY=σKt、KY=μKt和 (28) 可得:

根据 (14) 和 (27) 可得:

根据 (4) 、 (5) 和 (30) 可得中间产品生产函数:

根据 (16) 、 (24) 和 (29) 可得投资函数:

根据 (29) 、 (31) 和 (32) 可得均衡条件下的最终产品生产函数Yt:

因而, 正相关, 与负相关。在一定范围内与N、A正相关, 与成负相关。也就是说, 经济增长与平均储蓄倾向、人力资本、科研投入所占总资本比例、垂直创新对最终产品生产的外部性正相关, 与生产中间产品所占总资本比例、生产最终产品所占总资本比例、水平创新的期望利润值与垂直创新期望利润值比例、中间产品之间的替代程度和预期水平创新成功率负相关。在一定范围内, 经济增长与水平创新、垂直创新正相关, 与预期垂直创新成功率负相关。

当满足时, 经济增长随水平创新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而且ε越小 (由于) , 水平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大。

由于和φ可正可负, 因而Yt与A可成正相关或负相关。当满足>0时, Yt与A成正相关, 即经济增长随垂直创新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同时, 由于因而, 越大, 垂直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大。

可见, 不是任何形式的水平创新和垂直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都为正, 有些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可能为负。由此可推论:如果社会以追求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 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越大的技术创新越容易得到应用, 相反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越小甚至为负的技术创新则越不易得到应用, 这有可能导致易于提高居民福利的技术创新 (如环保技术、可持续发展技术、低价替代技术等) 得不到应用, 使国民经济陷入唯增长陷阱。

简言之, 经济增长取决于垂直创新和水平创新的变化, 取决于各部门所用资本比例变化, 取决于平均储蓄 (消费) 倾向变化, 取决于垂直创新对最终产品生产的外部性和中间产品之间的替代程度的变化, 取决于预期水平创新和预期垂直创新成功率的变化、以及水平创新的期望利润值与垂直创新期望利润值比例变化。

这恰好可以解释经济系统的主导技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变化。当主导技术处于导入期时, 垂直创新水平提高较慢, 预期垂直创新成功率也较低, 因而, 这一时期垂直创新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相反, 这一时期水平创新水平提高较快, 这对经济增长起推动作用, 但由于预期水平创新成功率较高, 这对即期经济增长起负作用, 所以, 只有水平创新水平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预期水平创新成功率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时,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经济增长才可能扭转经济下滑态势;主导技术处于成长期时, 水平创新水平提高最快, 预期水平创新成功率最高, 垂直创新水平呈逐步提高的态势, 预期垂直创新成功率逐步提高, 因此, 该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主导技术处于成熟期时, 水平创新水平提高速度呈下降态势以及预期水平创新成功率较低, 而此时的垂直创新水平提高最快, 预期垂直创新成功率处于最高水平, 因此这一时期的经济呈快速增长态势, 直至达到最高。当主导技术处于衰退期时, 水平创新和垂直创新水平的提高处于最低期, 相应的预期技术创新的成功率也较小, 因而这一时期的增长速度较慢, 如果这一时期没有新的主导技术导入的话, 经济系统将处于长期较慢增长状态。

根据 (32) 和 (33) 可得投资函数:

5 实证分析

由于数据样本的局限, 一方面本文主要检验gY和gK与gH、gN、gA、g— (1-β) 的关系, 其它相关因素用常数表示;另一方面选取1990—2008年的国民收入增长指数为的样本数据, 相应年份的资本形成总额增长指数为gY的样本数据,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增长指数为gK的样本数据, 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数量增长指数为gH的样本数据、全社会技术市场成交金额增长指数为gA的样本数据、全社会平均储蓄倾向增长指数为g— (1-β) 的样本数据。

注:1.国民收入增长指数、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增长指数由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查得;2.资本形成总额增长指数、技术市场成交金额增长指数和全社会平均投资倾向增长指数由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所得;3.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数量增长指数由相关年份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所得;4.表中数据均为可比价, 单位为%。

运用SPSS软件对上表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可得结果如下:

由于回归分析的相关系数R 2、F和Sig值表现较好, 这些说明上述计量模型拟合性较好。

从 (35) 可知, 中国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垂直创新、水平创新和平均储蓄倾向的增长成正相关关系, 且与平均储蓄倾向增长相关性最大, 其次是人力资本增长, 再次是垂直创新增长, 最后是水平创新增长。这说明, 中国经济增长主要还是投资推动型, 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还较小。

从 (36) 可知, 中国投资增长与人力资本增长、垂直创新和水平创新增长、平均投资倾向增长是正相关, 且与平均投资倾向增长相关性最大, 其次是垂直创新增长, 再次是水平创新增长, 最后是人力资本增长。显然, 技术创新增长尚未成为投资增长的首要决定因素。同时, 垂直创新和水平创新增长、平均储蓄倾向增长对投资增长的作用远大于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但人力资本增长对投资增长的作用远小于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6 主要结论

理论上, 经济增长和资本增长随水平创新、平均储蓄倾向、生产中间产品所占投资比例和水平创新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 随垂直创新对中间产品生产和最终产品外部性的提高而提高, 随水平创新的期望利润值与垂直创新期望利润值比例、水平创新投入对水平创新成功率的贡献度, 随实际利率和垂直创新生产力的提高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 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与垂直创新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新生经济与经济创新性增长 篇9

从党的十八大之后, 我国经济进入一个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报告人称之为新生经济的时代。解决传统经济结构转型遇到的种种问题, 更多的是要靠创新, 要通过发展新生经济来为传统经济转型寻找出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提升经济活动的含新量。

大家都比较关心我们今后的经济形势, 关心我们的经济前景。从大的方面来说, 我们应该有一种新的思维来理解经济形势。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 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我们先是经历了30年的计划经济, 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30年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活力, 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各方面的物质条件都很丰富甚至出现了产能过剩。从党的十八大之后, 我认为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 我称之为新生经济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30年、市场经济30年, 我想今后至少30年会以新生经济为主导。

那么, 以新生经济为主导的时代有什么标志?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过去我国经济发展是以劳动力、资本、土地供给等要素驱动为主, 现在要转向以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发展为主。下一步我国将会进入一个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高度重视科技拉动经济转型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有点类似于像美国当年的新经济。美国当年经济出现过大的经济萧条、经济滑坡的时代, 后来通过阿波罗登月计划, 通过创投体系的建立, 通过纳斯达克的建立, 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的经济业态。这种新的经济业态造成了克林顿时代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拉动了美国整个经济的转型, 包括美国把一些相对低端的产能转移到中国。新经济使美国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引领者。

一、当前经济形势与新生经济

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发展也要走科技创新引领的道路。为什么中国会进入这么一个状态?这跟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是有密切关系的。这种变化是, 传统的房地产业、制造业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库存过剩的局面。我国经济要转型, 这种转型的特点是什么呢?传统经济将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或者说是降低增速的发展阶段, 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这种状态, 习主席称之为新常态。

大家对新常态有很多解读, 但有些解读还是从老观念出发, 把新常态理解成传统经济下滑, 经济增长率的降低。我认为这种对新常态的理解是片面的。因为新常态包含两重含义:一个是常态经济的相对的平稳或者是减速, 另外一个是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增速。

另外, 新生经济还有一个特点。从微观上来讲, 要充分调动广大民众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就形成“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态势。

所以, 新生经济概括起来就有这么三个大的要素:创新驱动, 新常态,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把这三个我国最大的政策纲领性的元素概括起来就叫“新生经济”。

在新生经济时代, 我们的经济形势到底怎么样?我认为, 从党的十八大之后, 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生经济的决策, 对我国经济转型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引领和拉动的作用。假设说现在是传统经济和新生经济的转轨变形的换挡期, 就好像杯子里有半杯水, 悲观的人会认为我们的经济出现了很多问题, 因为杯子里的水只有半杯了;那么, 乐观的人看就会发现我们已经腾出了半个杯子, 可以给这杯水里面加入一些新的元素, 让我们喝得更有滋味一些。所以, 从新生经济角度看, “杯子”空一点, 就能腾出一些容量, 是有利于经济创新发展的。

从经济转型角度来看的话, 这个“杯子”还应该再腾空一些, 再做一些转型。因为我们现在的经济结构中有些传统经济的产能、库存、杠杆存在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

首先, 我们看一看现在的房地产的库存。前一段时间我去一个三线城市做调研, 了解到这个城市的房地产库存量有1000万平方米。在常规情况下, 这个城市年房地产销售量只有100万平方米, 而且还有很多地段正准备盖房子。假定不再盖新的房子, 就光消化现有的1000万平方米的存量房就需要10年 (当然这是没有新的政策去拉动住房购买的情况下, 需要10年) 。如果有些政策再推动他去建房, 可能10年都消化不了。我们现在需要采取一些政策去解决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积压问题。而这种状况有普遍性的。

另外, 产能过剩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如果下一步房地产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 那么对水泥、钢铁等建材和其他建筑用品的需求就会进入一个饱和期。如果我们的住房的调整不活跃, 买卖房屋或者人们的居住迁徙不活跃, 家具业等各种各样生活用品的供应也会出现饱和。所以, 在这种形势下, 很多传统产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 出现价格下跌甚至出现企业倒闭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 最近煤炭价格在跌, 铁矿石价格在跌, 与此相关的很多矿产也在跌。这种状况都反映了传统经济产能过剩、库存过高出现的问题。因为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上、在资本市场上是最能敏感地反映出产能状况、库存状况的。

另外, 我国这十几年的发展, 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我们采取了一些刺激经济的政策, 使我们传统产能的杠杆率很高。什么叫杠杆率很高呢?就是很多企业是靠大量的借债和投资来支撑起来的。很多房地产业或一些传统产业都有很高的银行负债。这种高负债造成了什么局面呢?一旦我们的传统产业出现了经济下滑或者增速降低, 或者是部分企业倒闭的状况的话, 那么就会牵连到金融机构, 会给金融机构带来信贷风险。

那么, 在这种形势下, 我们要想让整个经济结构做一个调整, 让库存降低, 让传统产业的产能有出路或者说能够正常转型, 让金融机构的杠杆率降低, 就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拿降杠杆来讲。中国的股市A股从6月份开始就出现了剧烈下跌, 国家采取一些政策救市, 救市之后又出现了市场性下跌, 现在刚刚稳住。而且这种下跌给很多股民造成了巨大的创伤。这种过程是怎么造成的?这就是在证券市场里去杠杆造成的, 而且在去杠杆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对策考虑不充分。现在看来, 我们在传统产业去杠杆的过程中, 也要高度警惕防范出现类似的金融风险。因为现在整个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杠杆率是比较高的。如果在调整过程中有些问题没有处理好的话, 我国无论是企业债、金融机构的债, 还是地方政府的债, 这些债务问题不能妥善处理的话, 就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金融问题。

我把这些问题指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现实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并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种预判。实际上, 现实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 经济和金融的风险也是无处不在。最大的问题不在于风险, 而是在于对风险缺乏正确的预判, 是你不知道有风险。所以, 我们对去库存、去产能和去杠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还应该有更加充分的认识, 还是应该有更多的经济学家对这方面的问题多做一些预估、预判, 制定相应的预案, 这样才能够减少盲目性, 增加自觉性, 提高抗风险能力。

经济转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怎么解决?现在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在传统经济的框架内去想办法。但是, 我认为, 解决传统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问题, 更多的是要靠创新来解决。就是要通过发展新生经济来为我们的经济转型寻找出路。发展新生经济大体来说有三个层次, 分别是宇观、宏观、微观。

二、新生经济与宇观主导

先从宇观层面看。所谓的宇观层面就是在全球层面考虑问题。我把具有全球视角的经济称之为宇观经济。有一些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 有微观经济, 主要是研究企业与市场;还有宏观经济, 主要研究产业和国家经济。那么, 宇观经济主要研究的是全球经济和财团经济。

从宇观经济形势来看,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主席提出了以全球视角谋划和推动创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念。可以说, 在宇观经济领域里有比较大的作为。这种作为的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我国已经制订了一个经济高速外向型发展的全球战略。这个战略在这两年主要体现在“一带一路”。“一带”就是指我们在大陆上向西沿着老的丝绸之路去发展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那么, “一路”主要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主席还提出丝路“五通”。

这“五通”我解读一下。首先可以理解成我们要大力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财路”。这种财路主要是通过加强海外投资, 加强人民币全球化, 通过丝路大循环来拉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也建立了丝路基金。习主席前不久去非洲参加中非论坛, 也提出了一系列在非洲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等计划。这些都为中国打通一条海外经济发展的新“财路”。

第二, 要大力发展海外的“空路”。比如, 在丝路国家建机场, 发展航空, 让空路先行, 带动旅游, 带动贸易, 带动各方面经济发展。

第三, 发展新丝路的“天路”, 也是丝路战略的一个大课题。中国已经是一个航天大国, 在发射卫星、提供卫星服务方面已经有很强的产能。如何利用中国的航天经济优势去为丝路国家、为非洲、为其他更多的国家提供服务, 这也是今后新丝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 发展“网路”, 也就是丝路互联网, 这也是一个建设的大课题。这几天, 在乌镇召开了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中国现在对互联网的发展高度重视。习主席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这表明中国在世界互联网建设方面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要产生更大的影响。在具体举措上, 我认为新丝路的网络建设战略也应当成为我国今后在全球互联网中提升自己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举措。

在丝路发展过程中, 怎么样能够让丝路国家, 让非洲国家, 跟我们息息相通, 在人才培养、在语言交流、在各类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与丝路国家发展贸易, 促进相互之间的经贸往来, 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战略。这些方面工作如果能做好, 对我国的经济转型会产生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举例子来说。我国传统的制造业原来主要是瞄准欧美市场, 为欧美提供消费品出口。随着美债危机、欧债危机, 整个世界经济的下滑, 原有的国际消费品市场相对饱和, 在传统消费品领域, 中国制造出口的竞争力逐步下降。当然, 这种下降和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资源成本的提高, 以及方方面面的产能过剩都有一些关系。所以, 今后的消费品出口领域里, 中国制造出口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库存会越来越高。

但是,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 随着非洲开发的发展, 那么我国装备制造领域的资本品的出口会大幅度提升。从出口角度讲, 消费品出口降低, 但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发, 随着我国积极的海外战略政策的推行, 我国的资本品的出口和过剩资本品的产能转移会有一种新的商机。如果能够抓住这个商机, 可以使我们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减少痛苦。因为我们的现有产能出口, 比如说钢材、水泥, 还有其他的一些建材, 如果国内需求降低了, 我们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项目和非洲国家开发的项目需求出口, 来降低去产能、去库存的痛苦。此外, 我国在装备制造领域里, 特别像用水泥、矿山等设备的装备制造, 也可以通过宇观经济的创新来解决出路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 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非洲开发的战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这些重大的战略举措都是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提高我们增速, 化解不利因素的积极举措。我认为, 现在才刚刚开始, 下一步要想实现中央提出的“中高速增长”, 让GDP增长率不要下滑得太快, 还要在海外投资、宇观经济方面, 把创新拓展这个文章做足。所以, 我们下一步应当是加强宇观经济研究, 加强经济全球化研究, 加强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 加强中国在全球经济秩序治理的过程中话语权的提升, 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力, 在这些方面要下功夫。

“二战”之后我们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在这个时代里, 世界经济最大的红利就是经济全球化红利, 或者叫宇观经济红利。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或者说世界经济的引擎,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是世界经济的主导者, 美元是代全球货币, 美国建立了二战之后世界经济的规则秩序, 通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来达到掌控全球经济秩序的目的, 基本上分享了经济全球化的高端红利。那么,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实际上主要是把美国发展新经济过程中的一些低端制造业的产能转移过来, 然后通过发展中国制造, 利用劳动力成本低、资源环境成本低的优势,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通过中国制造分享了低端的全球化红利。过去, 大家经常说我们用多少亿条牛仔裤去换美国的飞机, 这就是属于经济全球化红利中的剪刀差, 我们相对来讲在经济全球化红利分享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之后, 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什么?逐步提升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红利分享过程中的段位, 要争取在更高水平上去分享经济全球化红利, 并且通过分享中高端的经济全球化红利给中国人民带来更大的福利。这就是习主席提出的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以及“中国梦”的核心思想。

以前, 世界经济发展主要引擎是美国。随着美国金融危机之后,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美国的引擎作用在慢慢降低, 谈不上引擎熄火, 但至少引擎动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引擎作用在加速。我想, 在未来30年世界经济如果能够形成中美双引擎的局面, 那么我觉得世界经济这架“飞机”就可以平稳、快速地飞翔。这就是我对当今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宇观经济观。从这个角度看, 我们对中国经济应当是比较乐观的。因为现在中国具有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潜力。比如, 中国现在有几万亿的美元外汇储备, 这就是一种信用实力。有人提出拿这几万亿美元到海外去做生意, 我认为拿美元到海外做生意是下策, 上策是什么?是用几万亿美元的信用来作为我们的信用资本, 把人民币国际化这个文章做好, 拿着人民币到全世界去做生意。当然, 不是去做赔本生意, 而是去做能够赚钱的生意, 做能够让人民币在全球增殖的生意, 这种生意做得越大, 中国今后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地位就越高。大家知道, 人民币已经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的篮子, 在特别提款权里, 美元、欧元之后就是人民币, 英镑、日元在后面。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世界银行认可的国际主流货币。如何用人民币去海外投资, 如何用人民币去进行海外贸易结算, 如何让人民币成为更多国家的储备货币, 就会成为中国下一步的宇观经济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美国通过大量印美元来满足它的各种各样的经济需求, 美元从长远来看贬值是必然的, 在美元信用彻底失去之前, 利用这个时间窗口我们让人民币做强、做大、做好, 把文章做足, 可以弥补我们手上拿着的美元贬值的损失。做生意总是不可能十全十美。有人说中国现在拿着几万亿美元, 人民币一升值就损失多少, 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但也比较狭隘。我们既要看到我们在美元储备上的损失,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在国际财经地位上信用的提高。信用的提高靠什么?实际上信用的提高就是靠你自己能够讲信用, 宁可有点损失, 也要讲信用, 所以从人民币全球化过程来看的话, 我们把这种损失姑且看作是我们所付出的一种信用资本。

所以, 我先从宇观经济角度讲, 我国的创新举措将会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带来一种新的商机、生机, 这是应当抓住的机会, 应当去看到的机会。简单地说, 今后我们需要宇观主导、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三、宇观主导背景下的宏观调控

中央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和经济新常态。我认为, 实现我国新常态含新量的提高应当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关键词。

我认为, 对经济增长这个词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传统经济对经济增长的理解是, 经济增长是由GDP来计量的, 也就是对产值增长率做计量。比如说, 你今年盖了1亿平方米的房子, 然后明年盖了1.1亿平方米的房子, 那么增长率是10%;如果明年只盖了0.9亿平方米的房子, 那就是负增长。增长率, 实际上是后一年的数量减前一年的数量除以基数。

这种经济增长率的计量要看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过去对经济增长的衡量主要都是一些传统产业。这些年来传统产业的增长率在不断下滑。如果我们只看GDP的增长, 下一步就会越来越悲观。其实, GDP只是我们在常态经济下去衡量经济增长的一种指标和手段, 到了新常态, 到了新生经济时代, 这些指标就不好使了, 因为本来它就不应该再看长了。跟人一样, 你去衡量孩子每年长高多少, 是很正常的, 但青春期过了以后, 孩子还长吗?不长了。你要再去追求小孩不断地长, 也不科学。所以, GDP增长到了一定的阶段, 传统行业的GDP就不应该再增长了。这时候你要长什么?你要长知识, 你要长本事。另外, 从收入结构来说, 我们参加工作, 工资不断提高, 但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能再提高了, 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退休时, 还会下降。所以, 从长个来讲, 有一个曲线;从工资来讲, 也有一个曲线。人的成长除了长个以外, 还要长知识, 长本领, 以此对冲长个增速的下滑。同样, 工资收入可能到一定程度不长了, 但你帮别人做点生意或者自己创业, 你的这些收入加倍增长了, 等于传统收入、工资收入的平稳或下滑得到对冲。

那么, 我国现在经济也是面临这么一种转型中的增长困境。严格说起来, 传统产业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增长了, 这是很正常的。当年罗马俱乐部曾经请一些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写了一本书叫《增长的极限》, 它对一些传统经济的增长指标做了衡量, 认为这些指标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增长, 经济就崩溃了, 所以到了一定极限它就不能再增长了。这本书当时在世界上影响非常大。

所谓创新性增长, 就是要用新兴产业的高速增长来替代传统产业的增长下滑, 形成一种对冲。还拿能源来说, 下一步我们需要发展什么?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比如说, 我们冬天要想解决雾霾问题。一是大力发展电动车, 除了电动轿车之外, 特别是电动客车、电动公交车, 还有电动货运车, 通过电动车来减少汽车尾气。另外, 要大力去推广电采暖。通过电采暖替代燃气采暖。还要大力发展核能。通过大力发展大核电来替代煤电。最近, 有一种新的技术, 叫核热技术, 通过比较安全的低温核热来替代燃煤锅炉, 实行集中供热。这种技术一旦能够实行和推广, 在北方地区就可以大大降低雾霾。当然, 风电、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也需要发展。

这些能源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国有一些新的政策。拿能源政策来讲, 我们就需要征收碳税, 通过碳排放交易等措施, 加速低碳能源的发展, 加速能源经济的转型。大家知道, 发展电动车、风力发电、太阳能, 起步的时候有很多困难, 包括核能虽然经济效益很好, 但人们有核恐惧, 那么就需要加强核安全教育、核防范等, 这些都需要投入的。那么, 这些投入从哪来?我认为, 要通过征收碳税, 建立低碳基金或者清洁能源基金来加速这种转型。

同样, 不仅是能源的转型, 还有其他领域的经济转型都需要政策去推动。举个例子, 过去房地产开发, 土地占用成本很低。要是想让今后房地产受到一些约束, 那就要采取措施提高土地使用成本。例如, 建立耕地保护基金, 既有利于国家的粮食安全, 同时又能够抑制房地产对土地的恶性占有。

下一步, 我们一方面要对传统产业有一些措施, 遏制恶性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十二五”以来, 我们在新兴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能够保持这种增长速度, 可以说是归功于新兴产业的发展, 比如环保产业、机器人产业以及各种各样高科技产业。下一步我们的抓手在哪里呢?我觉得比如像智能穿戴, 这算是第三代互联网终端, 应该得到更大的发展。因为我们在10多年前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 谁也没有想到手机会成为互联网的终端。再过十年, 我们的智能眼镜、智能手环, 甚至智能钱包, 还有其他的智能穿戴都会成为我们互联网的终端。还有, 服务业也会成为我们下一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所以, 从经济转型来看, “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促进产业转型, 这是我们一个大的课题。

四、微观搞活与微观创新

我前面讲了宇观创新, 包括“一带一路”、人民币全球化等;宏观创新, 属于产业转型, 也包括现在提的加强供给侧管理。供给侧管理, 我看重的是把创新这个元素作为供给的一个元素, 这就是新供给学的新意所在, 所以供给经济转型的关键在抓创新。除了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之外, 我们老百姓的微观创新是新生经济的一个大课题、一个大视野。

我们过去讲创新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和产业层面, 包括我们现在讲大众创业, 很多人还是理解成怎么推动产业创新, 怎么解决就业问题。我认为, 大众创业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实际上, 从微观上来讲, 我们的生活已经进入了一个创意创业的时代。“万众创新”说得更精准一点叫“万众创意”。

大众创业, 是说这个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梦想成真的环境, 但你梦想怎么来成真呢?要靠创业来实现, 你先看看自己的禀赋是什么, 你最有特色的个人潜能是什么。现在这个时代, 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梦想成真。只要你执着, 只要你努力, 只要你勤奋, 只要你不断创新, 你就可以让自己活得更精彩, 让自己活得与众不同。夸张一点, 用李开复的话说就是“世界因你而不同”。当然, 他这个话也遭到了批驳, 别太看重自己。但是, 我认为, 在创业的时候就是要有这种“野心”, 就是要“世界因我而不同”。

我们要对大众创业这个问题要高度重视。这个话题绝对不是一阵风的事。大众创业, 应当成为我们今后发展经济, 特别是在微观上调动每个人积极性的一个持久的主题。我们应当把大众创业跟“中国梦”结合起来。习主席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际上, “中国梦”也是靠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去圆自己的梦来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的。如果每个人没有这种去在世界上去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和影响力梦想的话, 梦就成空梦。就我个人来讲, 我就是要让新生经济学成为新的世界主流经济学, 让世界各国经济学家能够对中国的经济学家另眼相看, 能够得到世界应有的尊重, 这就是我的梦。这个梦本身是什么?这也是为国争光, 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元素。如果有更多的中国人能够像我这样去努力创造一种世界级的辉煌, 那么我想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度, 就会成为非常吸引人、非常有创造力的民族和国度。

大众创业要从娃娃抓起, 然后形成一种风潮。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要有今后在这个世界上创造一种新业绩而奋斗的这种志向。我认为, 我们的创业教育首先就是志育, 就是立志的志, 只有立大志, 才能创大业;只有立奇志, 才能创奇业。如果创业教育仅仅就是为了让人混口饭吃, 或者为了创造一种新的教育产业, 当然是可以的, 但这相对比较低端。我认为, 要用高端拉动低端, 真正从小开始培养一种创造精神。包括我在内, 前一段时间, 我见到一个发小, 他说:“郭夏, 你小的时候说你要当宇航员。”我已经忘了, 但回头一想, 我现在之所以能够写出新生经济学, 创造了宇观经济, 自命为经济学外星人, 可能跟小时候做宇航员的志向是有关的。

大众创业不仅要从娃娃抓起, 包括老年人今后有条件的都应当去走创业之路。关于老年经济, 古典的老年经济讲“养老”, 即老有所养;现代老年经济叫“享老”, 即让老年人享受;新生经济的老年经济是什么呢?我认为叫“创老”或者“老创”, 即老有所创。实际上, 老年人不是包袱, 从新生经济学的角度来讲, 老年人本身就是财富, 关键看你是不是善于用老年创业的方式去能够激发这笔财富。大家都知道, 肯德基的创始人70岁去创业, 我身边也遇到一些老先生搞中医药, 70岁也要创业, 要让中国中医药事业有更大的发展。我都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如果中国的老年人中有更多的人能够去发挥自己的潜能, 去创业的话, 我想他们可以活得更精彩, 活得更长寿。所以, 在创业方面, 我们的思路要更广阔一些。

另外说说创意经济。现在, 创意不只是设计家的事, 也不只是规划师的事, 实际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创意师。你在生活中稍微做一点改变, 用一点新产品, 接受一点新的服务, 在生活中把自己点缀得更新一点, 你都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所以, “大众创业, 万众创意”, 实际上是让每个人去用自己的创造性去增加收入, 每个人用自己的创造性去改变生活。

从微观来讲, 创业、创意本身就是创新的两个重要元素。我觉得“大众创业, 万众创意”, 应该成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微观创新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创新增长极 篇10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国内部分消费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企业利用世界上的成熟技术进行模仿生产, 自己缺乏技术能力研发市场上需要的产品, 也没有必要调查和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即使消费者有某种需求, 也没有企业对这种市场上没有的产品进行研发和生产, 造成某些类别和品种的商品缺货, 使得部分消费者处于“有钱无处买”、“想要没得买”的境地, 出现实际消费量小于理论消费量的现象。理论消费量与实际消费量之间的差额, 我们可以称之为“技术性短缺”。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 部分需求不能被满足, 是一种真实的短缺, 但这种短缺是由于技术能力不足所带来的, 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生产能力不足所致, 是研发能力不足所导致的一种短缺。

虽然有“需求决定供给”的说法, 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供给, 企业为争取利润最大化, 会尽量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来。但问题是, 尽管需求摆在那儿, 如果供给方没有相应的观察市场的能力, 或对市场需求视而不见, 或发现市场上有某种需求, 企业却不愿开发相应的新产品, 或没有能力研发新产品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那么, 市场上的部分需求就不会有企业去加以满足。市场上的需求需要由企业自己发现, 自己研发相关的产品去占领。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恰恰会导致企业获取信息、研发产品等的能力偏低, 从而无法填补市场的空缺, 满足消费者的全部需求。

如图1所示, 在整个市场上, 消费者希望并有能力得到满足的需求曲线为D1、需求量为Q1, 但由于某些种类的产品没有被研发和生产出来, 致使消费者的部分需求得不到满足, 因而导致需求曲线往左下移动到D2的位置, 实际需求量仅为Q2, 最终在理论需求量和实际需求量之间形成Q2Q1的差额, 这个差额就是“技术性短缺”, 是由于企业的技术原因在事实上没有被生产出来、但消费者存在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 适于农民工使用的家电、家具, 适合城乡居民使用的家庭娱乐设施、防蚊灭蚊高效装置, 适合农村使用的节水器具等等, 仍然得不到完全满足, 这说明并非缺乏市场需求, 且这些需求并非要有特别高精尖的技术才能解决, 缺乏的仅是开发市场和研发产品以适应需求的能力。 (图1)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无效供给过多, 不利于居民消费增长

数量、性能、质量、外观等符合用户需要的产品, 才能形成有效供给。反之, 在数量上超过消费者需求的供给只能成为无效供给;产品的性能、外观等不符合消费者要求或质量不达标, 消费者不会购买, 因而也会形成无效供给。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生产者只能生产较为单一的产品, 为了生存并保证获得足够的利润, 而大量生产同一类产品, 致使供给大量超过需求, 形成无效供给;同时, 技术研发能力的滞后, 使得企业在性能、质量上也就无力顾及了, 最终也会体现为无效供给的增多。

市场是无限的, 但这只是相对于总体市场和时间长河而言的, 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 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的需求一定是有限的, 只有当市场供给的产品功能差异化明显时, 才会形成需求不断增长的局面。一个中产家庭同时买一二部彩电足矣, 不可能买10部彩电, 但可以同时买10种以上不同功能的电器, 如DVD、音响、冰箱、空调、电扇、洗衣机, 等等。而这些功能相异的电器, 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同时也才能使消费者产生不同的购买欲望。由于产品一旦买回家后, 在一定的使用寿命内不会更新购买新的同类产品 (耐用消费品更是如此) , 因而如果没有其他种类的产品供其消费, 那么在一定时期内, 居民对于这种功能相同的同类产品的消费即告“停止”。如, 居民购买了彩电后, 要等到大约10年以后才会考虑更新。只有当功能各异、差异化明显的产品不断地面世, 才能使消费者持续进行购买和消费。这时, 如果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偏弱, 就会出现生产单一功能的产品过多的现象, 从而形成无效供给。性能和质量不符要求的产品虽然也能找到部分消费者, 但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大部分消费者不会为劣质产品、不想要的产品买单, 因而也会形成无效供给。而无效供给越多, 越会导致居民消费不足的局面。

如图2所示,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 对于某种商品来说, 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曲线在D4位置, D4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E4点, 形成均衡数量Q4。但由于企业技术能力偏弱, 只能进行生产规模的简单扩张, 致使某种商品的产量由Q4上升到Q3, 由产量Q3与供给曲线S决定的需求曲线为D3。即, 受技术能力限制, 某种产品的实际产量为Q3, 实际产量与供给曲线要求需求曲线也由D4往右升到D3、需求量由Q4右移到Q3位置, 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曲线只能位于D4、真实需求量只能位于Q4位置, 导致真实产量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之间形成一个差额Q4Q3, 这个差额就是“无效供给量”。同时, 由于真实的需求曲线在D4位置, 产品不能以P3成交, 而只能以P4的价格成交。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可以看到, 尽管我国产品种类不丰富, 但生产的某种产品的产量往往很大、甚至位居世界前列, 造成大量产品生产出来后即使大幅降价, 在国内也无人问津。为解决国内无效供给的问题, 方法之一就是出口, 并且是低价大量出口, 造成大量贸易摩擦。 (图2)

三、启示

根据以上内容, 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既然居民消费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为扩大居民消费, 更根本性的措施还是要从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着手, 而仅有刺激消费的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萨伊在1803年说过:“仅仅鼓励消费并无益于商业, 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 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 我们已经看到, 只有生产能供给这些手段。所以, 激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 鼓励消费是拙劣的政策。”

2、刺激居民扩大消费不仅是将既有的、已经被生产出来的产品及时卖掉, 通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鼓励购买小排量的汽车等实施扩大消费的政策, 更是要将居民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应通过自主创新, 实施产品的差异化战略、研发有市场需求的产品等, 提高企业的供给能力, 至少要尽可能地减少“有钱无处买”的境况。任何功能繁多、性能优异的同类产品, 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消费需求, 因而依靠技术手段研发不同功用的产品既是促进技术进步的手段, 也是扩大居民消费之举。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规模的大小, 与新产品、功能相异产品的多少成正相关关系。扩大居民消费最有效的办法, 就是通过减税、免税、补贴等政策, 鼓励新产品上市, 鼓励企业多研发和生产市场上需要的产品。

参考文献

[1]谭韵.刺激居民消费的财税政策选择.税务研究, 2009.1.

[2]武淑琴.边际消费倾向与GDP的内在联系探讨.现代商贸工业, 2009.2.

创新增长极 篇11

此外,从证券行业一季报来看,业绩表现出色:全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1.92%。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此背景下,看好创新业务发展良好、成长空间较大的中型券商。

一季度业绩表现出色

截至目前,19家券商的一季报都已披露完毕。从一季报来看,其业绩表现出色,仅有4 家公司收入同比下滑。相关数据显示,19家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34.78亿元,同比增长19.59%。除宏源证券、西部证券、兴业证券和光大证券营业收入同比出现下滑外,其余15家公司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涨幅最高的为国元证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83 亿元,同比增长107%;其次为国金证券,实现营业收入6.66亿元,同比增长97.3%。而从营业收入的规模来看,排名第一的当属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47.41 亿元,同比增长60.58%;之后为海通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0.36 亿元,同比增长3.78%。

从净利润来看,全行业实现净利润81.93 亿元,同比增长11.92%。其中净利润最高的为中信证券,实现净利润14.28 亿元,同比增长42.12%;其次为海通证券,实现净利润12.64 亿元,同比下降15.26%。从增长幅度来看,同比涨幅最高的是国金证券,同比增长327.7%;其次为太平洋,同比增长212.7%。

从全行业来看,一季度表现最出色的当属投行业务和资管业务,其中投行业务贡献收入31.83 亿元,同比增长139.8%,资管业务贡献收入15.78 亿元,同比增长127.2%。其他业务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业务贡献率最高的经纪业务上涨15.72%,利息收入上涨46.7%,投资收益上涨8.07%。

看好券商创新

据悉,第三届券商创新大会于本周五在北京举行,会议将就私募市场、财富管理、互联网证券、融资业务、投资咨询、风险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发展创新进行研讨。

在大会开幕前,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总体原则、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使得券商板块备受关注。

本次大会上,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就券商创新提出三点意见:一、券商创新要服务实体经济;二、券商创新是财富管理发展的客观需要;三、券商创新要切记防范风险。

记者注意到,近期关于证券行业的利好接连出台,先是沪港通的推出,为证券行业打开了双向开放的想象空间。之后新“国九条”的发布,给券商改革提出了总体的方针规划,如果能逐步落实,将从根本上释放证券行业的发展空间,也可以促使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健康有效的发展。

有分析人士认为,政策利好有望给券商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并指出,看好创新业务发展良好、成长空间较大的中型券商。

创新增长极 篇12

11月15日,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 本次峰会主题是“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的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 二十国集团的任务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既要治标以求眼下稳增长, 又要治本以谋长远添动力;既要落实好以往成果, 又要凝聚新的共识;既要采取国内措施、做好自己的事, 又要精诚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他建议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 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推动改革创新, 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习近平强调, 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刻, 承担了拉动增长的重任。今年中国经济预计实现7%左右的增长, 仍将占世界经济增量的约三分之一, 仍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源。未来5年, 中国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改善环境质量;坚持深度融入全球经济,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上一篇:传播学下一篇:屋面防水设计类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