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增强MRA

2024-12-05

对比增强MRA(通用3篇)

对比增强MRA 篇1

摘要:目的:通过增强MRA对大脑动脉环 (willis环) 的形态分析, 并与解剖标本对比, 探讨增强MRA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ms) 在Willis环显示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头颅核磁增强MRA病例72例为实验组, 将MRA图像上的willis环进行分型, 同时观察后交通动脉的显示情况;收集解剖标本41例为对照组, 对其进行分型。比较两组中分型差别及后交通动脉的显示差别。结果:对照组中Ⅰ型的所占的比例是75.6% (31/41) , 高于实验组26.4% (19/72) (P<0.05) ;对照组中Ⅱ型所占的比例为17.1% (7/41) , 低于实验组62.5% (45/72) (P<0.05) ;对照组双侧后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80.5% (33/41) , 高于实验组27.8% (20/72) (P<0.05) 。以解剖标本的结果为标准, willis环的Ⅰ型比例最大, 而增强MRA病例组中, willis环的Ⅱ型比例最大。结论:增强MRA可以良好显示willis环的形态, 但在双侧后交通动脉显示上存在局限性;willis环的形态变异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增强MRA,willis环,解剖

Willis环位于脑底, 是沟通颈内动脉和椎- 基底动脉的重要结构, willis环的存在对于脑血管血流量下降所造成的脑灌注不足具有代偿作用[1], 因此, 掌握患者willis环的结构和类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影像设备的迅速更新和发展, 临床对影像诊断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寻求最佳的影像检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研究表明,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 Three - dimensional time- of -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ms, 3D - TOF MRA) 是评价willis环的形态结构的一种敏感方法。增强MRA ( contrast -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ms) 是通过注射钆制剂使血管显影, 本研究是通过增强MRA对willis环进行显示, 了解显示情况, 并与解剖标本进行对比, 从而明确增强MRA对willis环的显示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选取2014 年7 月至2015 年8 月在我院行增强MRA的患者72 例为实验组, 其中男性39 例, 女性33 例, 年龄13 ~ 80 岁, 平均53 岁, 所有入选的病例既往无血管病史, 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1. 2 方法使用飞利浦3. 0 T磁共振扫描仪, 首先静脉穿刺快速注入顺磁性钆对比剂后, 立即进行s3D - CAROTIDS序列扫描, 药量为0. 2 m L / kg, 速度为1. 5 ~1. 8 m L / s, 扫描范围包括willis环区域。查阅文献[2], 将willis环分为四型: Ⅰ 型为前后循环完整型, 即组成前后循环的血管都在; Ⅱ型为前循环完整型, 即组成前循环的血管都在, 而后循环的血管至少有一支血管未显示; Ⅲ型为后循环完整型, 即组成后循环的血管都在, 而组成前循环的血管至少有一支未显示; Ⅳ型为前后循环均不完整型, 即组成前后循环的血管均至少有一支血管未显示。有研究表明, willis环分型与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1]。

1. 3 图像分析将所得的willis环的增强MRA源图像, 在工作站内进行处理, 选中病例后进入RC界面, 找到血管的源图像进入3D重建, 选择轴位重建, 层厚3 mm, 层数50 层, 必须包括完整的willis环, 然后进入重建, 最后得出3D重建图像, 观察willis环的构成, 各组成血管有无变异及willis环的完整性, 观察后交通动脉的显示。有研究表明, 源图像能提供更多血管信息, 尤其对小血管的显示[3]。规定只有见到willis环组成血管的起止点才能确定该血管的存在, 并且平均直径大于0. 8 mm, 此过程由两位医师共同完成, 若两位医师有不同意见, 经过讨论后达成共识。

1. 4解剖标本选择选取41 例在10 % 福尔马林液中固定的硬脑膜完整的成人脑标本为对照组, 脑血管未做灌注处理, 尸体来自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1. 5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检验水准为 α = 0. 05, 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对照组中Ⅰ型的所占的比例是75. 6 % , 高于实验组 ( 26. 3 % ) ( P < 0. 05) ; 在对照组Ⅱ型所占的比例为17. 1 % , 低于实验组 ( 62. 5 % ) ( P < 0. 05) , 见表1。

2. 2 对照组双侧后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80. 5 % , 高于实验组 ( 27. 8 % ) ( P < 0. 05) 。见表2。

3 讨论

MRA是一种显示血管的无创的较敏感的检查方法, 重建后的MIP图像及VR图像能够立体直观的显示willis环的整体, 便于观察其分型, 但是重建后的图像会丢失部分信息, 一些较细的血管显示较差, 因此本研究是将源图像与重建图像结合在一起进行观察。本研究显示, 实验组willis环的完整率及双侧后交通动脉的显示率较对照组均低, 由此可见, 增强MRA双侧后交通的不完全显示造成willis环的完整率降低, 提示增强MRA对willis环的完整性显示有一定的局限性, 尤其对后交通动脉的显示效果更差。分析其原因可能有, 首先后交通动脉管径本身较细, 有研究表明MRA对于直径小于0.7 mm的血管显示不清;其次部分病例存在胚胎性大脑后动脉, 即后交通动脉起自同侧颈内动脉并延续为大脑后动脉, 还有部分病例无后交通动脉, 导致willis环不完整。Willis环的代偿能力与其完整性有关系[4], willis环连接椎基底动脉系统与颈内动脉系统, 当某一血管发生狭窄或堵塞时, 完整的willis环可以通过侧支循环代偿缺血区域, 减轻或避免该区域缺血或梗死[5]。而MRA作为目前检查血管重要手段, 对willis环各血管的显示可以与DSA媲美, 特别是对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显示, 可以达到100%, 而对前后交通等细小血管的显示率较低。增强MRA对细小血管的显示较差, 但对willis环形态及变异显示较好, 可以帮助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何杰, 刘怀军, 黄渤源, 等.willis环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成像的形态、解剖变异及脑底动脉直径的测量[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7, 24 (1) :39-44.

[2]陈述花, 于铁链, 张云亭, 等.正常国人WILLIS环形态的MRA研究[J].中枢神经放射学, 2003, 22 (9) :732-735.

[3]Butter WE, Barker FG, Crowell RM.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would benefit from routine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ic screening for intracerebral aneurysm:a decision analysis[J].Neurosurgery, 1996, 38 (3) :506-516.

[4]RODDA R A.PATH F R C.Thearerial pattern sassociated with internal carotid and cerebral infarcts[J].Storke.1986, 17 (1) :69-75.

[5]黎洪展, 刘亚杰, 刘振华, 等.WILLIS环变异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J].广东医学, 2006, 27 (5) :676-678.

对比增强MRA 篇2

本研究通过对可疑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双下肢血管三维增强MRA三期扫描, 探讨其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检查对象为20例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 年龄44~89岁, 男18例, 女2例, 平均年龄66岁。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 下肢溃疡、坏疽等。其中12人因有较重的药物过敏史不能做CT对比剂注射, 8人因不愿受X线辐射, 进行了3D CE MRA检查。

1.2 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Siemens Avanto 1.5 T磁共振机检查。3D CE MRA扫描采用快速小角度激励 (fast low angle shot, FLASH) 3D序列, 头颈部、体线圈, 取仰卧位、足先进。扫描范围从腹主动脉下段到足, 自动移床2站式扫描。对比剂使用钆喷替酸葡甲胺 (Gd-DTPA) , 注射前先进行一次扫描作为蒙片, 然后依次注射对比剂30 m L, 流率1.5 m L/s;生理盐水20 m L, 流率1.5 m L/s。使用二维回波快速FLASH成像实时监测对比剂到达腹主动脉的时间, 当对比剂到达腹主动脉下段时启动第一次动脉期扫描, 第一次扫描结束后连续扫静脉期、延迟期。扫描参数:TE 1.08 ms, TR 3.19 ms, 翻转角25°。原始资料传送至工作站, 再以增强后数据减去蒙片数据后所得数据, 分别作最大密度重建 (MIP) 、多层面重建 (MPR) 等处理。

1.3 图像分析

血管狭窄程度的判别根据血管的形态学改变, 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共同阅片, 在工作站上多角度观察并结合原始图像对病变血管作出判定。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三级方法评价。优:靶血管轮廓清楚、信号均匀, 静脉污染无或较少;良:靶血管轮廓较清楚, 信号较均匀, 有静脉污染, 不影响诊断分析;差:靶血管轮廓不清楚, 信号不均匀, 有严重的静脉污染, 影响诊断。对血管进行狭窄分级:正常 (无狭窄) 、轻度狭窄 (狭窄程度<50%) 、中度狭窄 (50%~74%) 、重度狭窄 (75%~99%) 、闭塞。每例患者的下肢血管树分为17个节段 (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 、4大段 (盆段: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段:股动脉、腘动脉;小腿段: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段:足背动脉) 。

2 结果

20例患者最后经DSA、临床及影像学综合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4例, 下肢动脉外伤性闭塞1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下肢静脉曲张1例, 正常3例。20例患者均得到满意的双下肢动脉图像, 图像质量优、良、差者分别为80.0% (272节段/340节段) 、20.0% (68节段/340节段) 和0, 总的优良率为100.0% (图1) 。4例图像质量良者, 均为小腿段及足段静脉污染所致。经动脉期-延迟期减影后处理后, 静脉污染减轻或消失。下肢动脉各段狭窄程度见附表。其中股动脉狭窄最常见 (图2) , 占52.5% (21节段/40节段) , 其次为腘动脉和胫前动脉35% (14节段/40节段) , 腓动脉最少见7.5% (3节段/40节段) 。15例动脉狭窄病例的动脉累及分布情况为, 盆段53.3% (8例/15例) 、股段100.0% (15例/15例) 、小腿段60.0% (9例/15例) , 足段20.0% (3例/15例) , 小腿段、足段动脉狭窄总是伴有大腿段动脉或盆段动脉狭窄, 无一例单独累及小腿动脉或足段动脉。经静脉期-动脉期减影后处理后, 所有病例均得到了满意的下肢静脉图像 (图3A、B) 。

显示从髂总动脉到足背动脉各分支的血管结构, 轮廓清楚、信号均匀, 无静脉污染, 图像质量为优

两侧股动脉闭塞伴侧枝形成, 两侧腘动脉轻度狭窄

右侧股静脉内见低信号充盈缺损 (图3A箭示) , MPR图像显示更清晰 (图3B箭示) 。

3 讨论

下肢血管疾病比较常见, 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多发性动脉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其中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最常见, 多见于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时, 下肢动脉从斑块形成、管腔狭窄到最后完全闭塞, 病程不一。早期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但随病变的进展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 患肢疼痛、足部溃烂等, 病情重者需截肢。因此,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仪器性能的提高和技术的改进, 三维增强MRA技术在诊断下肢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三维增强MRA利用顺磁性对比剂使血液的T1值明显缩短, 再利用短TR和相对较大的激发角, 使血液产生较高的信号, 而其他组织的信号因饱和效应明显衰减。因此, 得到血液与其他组织的良好对比。由于采用很短的TE, 流动相关的失相位对成像的影响小, 因而对血液湍流的敏感性显著减弱, 比较真实地反映血管狭窄的程度。与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 (CTA) 、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相比, 三维增强MRA具有无创、无辐射、极少发生对比剂过敏反应、并发症少、诊断准确等优点, 易于被患者接受[5]。本组研究中, 12例有较重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注射磁共振对比剂后无一例出现过敏反应, 均顺利完成了检查。本组所有病例图像质量均为优良, 小腿段动脉、足背动脉显示率为100%。与CTA检查技术相比, 无骨伪影, 后处理相对简便, 小腿部、足部动脉的显示率高。

由于无放射辐射, 可反复扫描得到动脉、静脉、延迟等多期图像, 经各期间相互减影处理后, 有效消除静脉污染或得到无动脉污染的静脉图像。通过一次造影检查同时评价动静脉, 提高了性价比。

本组研究表明腹部至下肢动脉血管最常累及的段为股段及小腿段, 累及血管以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为最常见, 闭塞最常见血管为股动脉, 这与其他学者的增强MRA研究结果一致[6]。

三维增强MRA的主要缺点是空间分辨率低, 对血管斑块、血管壁钙化、支架评估有限, 血管内湍流、边缘放大效应高估狭窄程度, 容易发生小腿段静脉污染等。

摘要:目的 探讨多期三维增强MRA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 20名病例进行双下肢多期三维增强MRA检查, 获得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三期图像, 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20例的双下肢动、静脉图像均获得满意效果, 下肢动脉狭窄中以股动脉狭窄最常见, 占52.5%。动脉期-静脉期减影后所有病例得到满意的静脉图像。结论 多期三维增强MRA可以清晰显示下肢血管的病变, 采用多期图像相互减影的方法, 可以减少血管污染, 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下肢,闭塞性

参考文献

[1]ROFSKY NM, ADELMAN MA.MR angi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atherosclerotic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J].Radiology, 2000, 214 (2) :325-338.

[2]高源统, 罗敏, 李永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的CTA, 3DCE-MRA和DSA对照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21 (5) :781-784.GAO YT, LUO M, LI YC.Comparative study of CTA, 3D-CEMRA and DSA in the diagnosis of arteri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 of lower limb[J].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11, 21 (5) :781-784.Chinese

[3]HABIBI R, KRISHNAM MS, LOHAN DG, et al.High-spa-tial-resolution lower extremity MR angiography at 3.0 T:contrastagent dose comparison study[J].Radiology, 2008, 248 (2) :680-692.

[4]宋云龙, 孟利民, 张挽时, 等.Tim技术3D D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与DSA对比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7, 26 (5) :496-499.SONG YL, MENG LM, ZHANG WS, 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DSA and 3D enhanced MR angiography with Tim techniques inlower extremity artery stenosis[J].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2007, 26 (5) :496-499.Chinese

[5]HAIDER CR, GLOCKNER JF, STANSON AW, et al.Peripheralvasculature:high-temporal-and high-spatial-resolution 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J].Radiology, 2009, 253 (3) :831-843.

对比增强MRA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上述38例患者,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20例;年龄35~78岁, 平均56.2岁。以上患者来我院门就诊时伴随有头痛、呕吐、烦躁等临床症状。体格检查颈项强直患者29例, 动眼神经麻痹5例, 述说头痛患者34例, 视物模糊13例, 疑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后, 先对患者进行MRA检查, 在等待结果的时间 (一般检查后30min) 再对患者进行CTA检查, 排出病情严重、危急需要马上进行开颅手术的患者。

1.2 数据采集及图像处理

1.2.1 CTA数据采集

CTA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排螺旋CT和EBW工作站。对比剂选择碘佛醇350 60ml, 对比剂的注射速度为4m L/s。扫描从颅底扫描到颅顶, 参数设置为FOV230×210mm, 扫描电压电流为120mA, 350kV, 层厚1mm, 间距1mm, 扫描时间5~8s, 矩阵512×512, 旋转时间为0.5s。采集图像延迟时间15-22s, 所有原始图像转至工作站用最大强度投影演算法成像 (MIP) 2及容积重建 (VR) , 对处理得到的脑血管图像进行分析。

1.2.2 MRA数据采集

MRA用飞利浦1.5T磁共振机进行血管造影扫描, 正交头线圈, 行3D.TOF-MRA成像, 扫描参数设置为TR37ms、TE10ms, 翻转角20°, FOV172×230, 采集次数为I, 单个3D块, 采集层数为128层, 层厚1.25mm, 间距0mm, 矩阵258×236, 所有原始图像转至工作站用最大强度投影演算法成像 (MIP) 处理得到脑血管图像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对比MRA与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像情况。38例患者中, 经过进一步的相关检查共诊断动脉瘤28枚, 经MRA与CTA经证实的动脉瘤有27个, 其中25个动脉瘤的显影情况CTA和MRA两种检查方法所得瘤体大小、瘤体位置比较无显差异 (P>0.05) , 成像效果都比较好。MRA中有2个瘤体无法明确诊断, 均为直径≤10mm的小动脉瘤。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敏感性为89.3%, CTA为96.4%,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CTA和MRA在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上都有较高的诊断率, 特别是MRA在目前的临床使用较多, 它具有无创性、空间分辨率高等诸多优点, 特别是相对于CTA来说不用对比剂即可明确诊断的目的, 在评估动脉瘤及确定治疗方案方面能基本满足临床需求, 可以成为筛查大部分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2]。但其他血管显示的精确度较低, 上文的研究结果显示, CTA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率为96.4% (27/28) , MRA的诊断率为89.3% (25/28) , MRA对于直径≤10mm的小动脉瘤无法明确诊断。所以, 辅助检查手段要视临床要求而定, 对于存在疑问或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要进行多种方法联合诊断, 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法, 挽救患者生命。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CTA和MRA两种方法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缺点, 探讨非侵入性的CTA和MRA诊断方式在临床上使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我院从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脑外科门诊收治的怀疑存在颅内动脉瘤的患者38例, 对患者同时作CTA、MRA两种检查, 比较两者的影像资料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血管造影 (CTA) 和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 都基本上可以诊断出大多数的颅内动脉瘤, 为后续的进一步诊断及安排后期治疗或手术提供诊断依据。CTA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率为96.4% (27/28) , MRA的诊断率为89.3% (25/28) , MRA对于直径≤10mm的小动脉瘤无法明确诊断。但是CTA存在对比剂过敏的问题。结论 CTA和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疾病方面各有千秋, CTA的高敏性可使其作为颅内动脉瘤的初选检查方法, 但MRA不需要注射对比剂, 操作更加方便, 所有在目前的临床中的使用率更高,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CTA会成为颅内动脉瘤术前检查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A,MRA,诊断分析

参考文献

[1]左长京.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中的运用[J].临床外科学, 2011, 26 (17) :126-129.

上一篇:换热网络优化下一篇:农村高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