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来精神

2024-09-19

恩来精神(通用7篇)

恩来精神 篇1

淮安移动大力传承恩来精神, 将周总理亲民爱民为民的作风落实到经营发展和日常工作之中, 特色服务工作赢得500万淮安百姓的信任。

推出特色服务凸显亲民理念

践行淮安当地满意101%的服务理念, 在100%做好全省统一的营业厅规范服务、电子渠道快捷办理、多渠道收集意见等沟通100服务体系的规定动作外, 还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炎炎夏日在周边有较大建筑工地的自营厅设立免费茶水点, 为户外工作者“送清凉”, 日进厅纳凉取水300人次;在承德路沟通100店设立残疾人无障碍通道, 配备专业人员手语沟通, 开通“有事您就打电话”热线, 为残障人士送服务上门;印制客户经理服务卡片, 开展一线人员服务授权, 方便客户快捷办理业务;设立手机义诊专席, 开设零钱兑换处, 为群众排忧解难;组织“请进来, 走出去”活动, 邀请客户代表到营业厅、呼叫中心、机房等处参观交流, 拉近双方距离, 外部客户体验交流8场, 收集建议45条。细致周到的服务为客户创造了1%的意外惊喜, 树立了101%满意的亲民服务形象。

坚持客户导向提升网络感知

网络是通信企业的生命线, 着重从客户侧提升网络质量, 改善客户感知。紧跟城镇化进程做好规划, 消灭盲点;建立客户感知指标体系, 强化网络分析, 先于客户发现问题;全员关注网络质量, 建立网络问题收集机制, 及时发现问题, 优化内部流程, 加快跨部门协同解决进度;加大数据热点区域的TD和WLAN建设力度, 满足客户上网需求, TD网络已覆盖全区所有城区及70%的乡镇;抢先启动4G建设, 先期开展重点公交线路沿线覆盖和高校覆盖, 实现全区28个自行车自助点的4G视频监控。目前淮安移动的基站总数已达2700余座, 其中3G占比超过30%, WLAN热点超过6000个, 网络承载能力达到500万户。

打造惠民工程化解社会矛盾

利用自身技术、资源优势, 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主要从社会效益和为民服务角度考虑, 大力推行信息化解决方案, 实施了一批有影响的惠民项目———区域卫生平台实现“小病在社区, 大病进医院, 康复回社区”疾病诊疗模式;一键式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实现老人足不出户, 一键拨号即可紧急求救、电招护理、关爱提醒等;“智慧公安”官方应用, 实现违章查询、办证、失物招领一键搞定, 让老百姓办事不难;“智慧旅游”系列应用, 让游客体验“掌上旅行社”的便利。

关爱弱势群体践行社会责任

孤寡老幼残障等人士是需要全社会关心的弱势人群, 淮安移动有多支志愿者团队常年为他们服务, 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关爱。六一儿童节前夕, 淮安移动主动联系厂家免费提供1000部集远程监控、即时定位、一键拨号、限制通话、区域报警等功能的专用儿童机, 并为每部手机提供每月20元的话费补助, 通过市妇联、团委等主管单位捐赠给了涟水的留守儿童, 为他们出外打工的父母解除了后顾之忧。寒暑假期间, 承德路营业厅的志愿者团队为来淮投奔父母却无处玩耍整日只能浪迹街头的孩子们联系了青少年宫幼儿园一处固定教室, 为这群外来儿童建起了“小候鸟驿站”, 志愿者们常去驿站教孩子们学知识, 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 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开学时还为他们送上文具礼品, 更送上父母般的温暖, 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作“春雨妈妈”。

淮安移动利用自身业务优势和影响力, 厉行各项亲民服务举措, 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和一致肯定, 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单位”、“江苏省文明行业”等荣誉称号, 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也为企业经营发展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恩来精神 篇2

作为一名淮安人,我从小就对周总理有着无限的崇敬和爱戴,教科书上每一篇关于总理的课文都会深深的打动我。《一夜的工作》,《总理借书》等等的故事都成为了口口相传的佳话。他高风亮节,丰功伟绩,十二岁便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向。

一转眼走进了大学,我们的校园坐落在周总理的故乡,进入学校大门,最初映入眼前的就是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整个校园环境中,随处可见宣传标语,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周总理班,总理精神主题教育月等等,处处弥漫着浓郁的周恩来文化气息。

回首往昔,我们怎能忘记,在那苍茫的风雨年代,祖国山河水深火热,总理为了革命,为了中华之崛起,东渡日本,西赴欧州,风萧萧,路漫漫,上下求索救国救民之路,把马列主义的火种播撒到中华大地。

他是共产党的优秀代表,他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他仿佛是一台永远不知疲倦的机器,经冬复立春的不停运转,倾心血于人民,尽赤胆于祖国,正因为如此,周总理的名字才永垂不朽,才会感染着代代莘莘学子,才会在亿万人民心中永存。

周总理的一生,心怀坦荡,光明磊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总理的一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岁月的流逝磨不灭我们对总理的思念,他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但又似乎把一切都留给了我们,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的精神更是我们21世纪大学生学习的榜样,是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指路灯。

以“恩来精神”引领中学德育教育 篇3

一、以“爱国精神”引领学生, 立志兴国

周恩来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在志存高远, 为国为民, 无私无畏, 终生奋斗。

首先是志存高远, 周恩来从小就表现了崇高的志向, 早在少年时代, 周恩来就树立了报国之志。他在十三岁那年, 回答老师为什么读书的问题时就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其次是为国为民, 他认为领导者是人民群众需要与利益的代表。周恩来认为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 需要有勤勤恳恳为之服务的千百万领导者, 也就是说, 领导者是人民群众需要与利益的代表。人民群众之所以需要领导, 是因为领导者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并在其中进行组织、指挥、控制、协调, 这是人民群众需要领导的原因, 也是领导者最基本的功能。因此, 周恩来把领导的全部意义归结在“为人民服务”之中。这5个字不仅是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 而且是周恩来所揭示的领导与被领导相互依存关系的核心, 正因为人民群众需要服务与领导能够提供服务, 才会构成领导活动。

再次是无私无畏, 周恩来在延安整风时期曾这样评价自己在这段时间的表现:“经过大革命和白色恐怖的锻炼, 坚定了我对革命的信心和决心, 我做工作从来没有灰心过, 在敌人公开压迫下没有胆怯过。”他始终坚定不移地信仰共产主义, 相信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

最后是终生奋斗, 最令人敬佩的, 莫过于周总理对其信仰的忠贞不贰, 作为一个共产党人, 周总理把共产党党员最根本的一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完完全全地, 不折不扣地, 毫无保留地坚持到底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周恩来想到的仍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仍是工作和他人, 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周恩来说得很好:“我们爱我们的民族, 这是我们信心的源泉。”我们青少年要懂得“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道理, 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中, 坚定中国梦的信念。当下的中学生, 应该争做一名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人, 平时认真学习之余, 多参与社会实践, 走进周恩来纪念馆和童年读书处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引导学生践行周恩来的爱国精神。学校按照班级展开, 每年定期派一些志愿者到这以上基地担任义务讲解员, 一方面协助展开周恩来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另一方面, 使学生在宣传周恩来精神中得到熏陶与感染。“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每位学生应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现人生价值。

二、以“严细精神”引领学生, 处变不惊

“小事不小, 以小看大”。这是他严细精神的特点之一。周恩来说过, 毛泽东、邓小平是“举重若轻”的帅才, 而自己作为执行者, 只能是“举轻若重”。他说过:我多管些具体的事, 就可以让毛主席有更多的时间考虑一些更大的问题。毛泽东也称周恩来是“确有吐握之芳”, “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周恩来说的“举轻若重”的“轻”是指平常的小事, 普普通通的事;“重”则有丰富的内涵:一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二是精雕细刻、一丝不苟;三是周到全面、不失偏颇。实际是把“小事”看做是“大事”、重要的事情处理。在工作方法上, 把“大事”与“小事”辩证地看。他的工作作风是事无巨细, 件件处理得井井有条。

周恩来为了“中华之崛起”, 矢志不移, 奋斗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 他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 无论在大革命失败后, 在白色恐怖的地下工作环境, 或指挥红军过雪山草地脱险境的艰难困苦年代, 他“亦勇亦智永向前, 千难万险只等闲”的故事, 学生从中学到这样一个道理:处变不惊, 是一个人大智大勇、有胆有识的集中体现, 也是一个人成长和成熟必须具备的品质与素养。通过该精神的培养, 学生今后在人生的征途上, 无论遇到多么复杂、多么险恶的情境, 都要做到处变不惊, 沉着应对, 用自己的智慧与胆识开拓新局面。

因此, 班级可以在教室的黑板报上, 举办“周恩来生平事迹”展览, 让学生真正读懂周恩来, 走近周恩来。同时积极创建“周恩来班”, 让周恩来严细精神哺育学生健康成长, 正如教育专家所言:“周恩来精神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

三、以“创新精神”引领学生, 追求真理

周恩来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他慎思明辨, 反对迷信盲从, 敢于独立思考, 崇尚科学, 敢于创新。他具有出众的智慧, 临危不乱, 多谋善断。早在1918年, 周恩来就直接抒发了他的宏愿:“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学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思想要自由, 做事要实在, 学问要真切。”这是他经过青年时代的灵魂挣扎而确立的新的精神支撑点。

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即主张慎思明辨, 对各种学说要“深究而悉讨”, 不能浅尝辄止, 人云亦云。他对孔子儒学、耶稣教义和佛家经论都敢于大胆怀疑, 主张破除迷信, 反对盲从。他明确区分科学与迷信的界限, 说:“迷信与信仰何别?别在其所信的理论与方法, 能否用在实际上来试验, 换过来说, 便是能否合乎科学精神。”这实际上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重大命题, 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光辉。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 更坚定地崇尚科学, 反对迷信,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周恩来不仅敢于自我批评, 而且善于自我批评, 即批评的时候“要注意和整理, 要有发现和创造”。他在作自我批评时, 并不满足于揭露、认识、改正自己的错误, 而是在检查错误事实、剖析犯错误的原因和探求改正错误的措施等环节中, 力求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进而有所创造。

为此, 班级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开展相关的周恩来精神的主题班会活动, 此外, 班主任可以向学校申请, 邀请国内和省内外及学校有知名度的研究专家, 及时更新周恩来精神研究的理论知识, 甚至曾在周恩来同志身边的工作人员, 周恩来的亲属来学校讲授周恩来同志的生平事迹。

四、以“修身精神”引领学生, 立德守纪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时, 他的作文《尚志论》:“不私于个人”是他一生的座右铭。在《第十次毕业同学录》中, 对他有这样一段记载:“君性温和诚实, 最富于感情, 挚于友谊, 凡朋友及公益事, 无不尽力。”这说明他在学校里善于团结同学, 热忱帮助同学, 与很多同学结为知心朋友。此外, 他是学校里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模范, 他参加革命后, 又成为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模范。因为周恩来喜欢广交朋友, 他常说:“相勉以道德, 相交以天真, 相待如兄弟。”在南开学校期间, 他积极发起与组织各种学生团体, 把广大学生团结在一起。然而当下的中学生中崇洋排中, 忽视理性;注重娱乐, 崇尚反叛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 班主任在新生入学教育中,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与班主任工作中, 都应当渗透周恩来的自律修身精神, 它是成为“四有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以周恩来为榜样, 人人争做团结互助的模范, 个个争做遵纪守法的标兵, 让团结、守纪在全校、全社会蔚然成风。同时开展“小手拉大手, 小眼瞪大眼”活动, 在班级中组织社区公益活动, 以“行周”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周恩来精神闪烁在校内外。

五、以“奉献精神”引领学生, 无私奉献

周恩来的一生, 是坦荡无私、淡泊名利、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首先是一心为公, 淡泊名利。周恩来到中央苏区时, 尽管大家由于折服其才能而推荐他做红一方面军的总政委, 但他执意不肯, 而强调毛泽东的经验与长处, 坚持重新任命毛泽东为总政委。在遵义会议上, 他作为“三人团”成员之一, 在全力支持毛泽东的同时, 主动承担责任, 自我批评, 避免会议可能出现的僵局, 确保会议成功。会后, 他作为“党内委托在军事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自觉退居助手的位置, 让毛泽东全权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 确保毛泽东在党内军队的领导地位的逐步确立。

其次是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周恩来曾说:“人民的世纪到了, 所以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 团结一致, 为人民服务而死。”为了民族的解放, 他南征北战, 出生入死, 临危不惧, 处险从容。为了国家的强盛, 人民的幸福, 几十年如一日, 日理万机, 三更未眠五更起, 紧张、不知疲倦地在工作。1972年, 身患癌症的他仍抱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以古稀之年, 承担了超负荷的工作, 常常连续工作几个昼夜, 累了只能扶着椅子歇歇, 生怕“一坐下就会睡着”。他投身革命的大半个世纪里, 倾心血于人民, 尽赤胆于祖国, 唯独没有自己。他真正地成为世人钦羡的“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为此, 在周恩来诞辰日、周恩来逝世纪念日, 班级可以举行诸如“我所了解的周恩来”、“追寻周总理的足迹”等演讲比赛, “你的书, 浸润我们心灵的报告会”、“读总理故事, 学总理精神”朗诵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签名活动, 等等。从追忆他的活动中, 感受总理的拳拳报国之心与奉献精神。

梁衡在《大无大有周恩来》一文中, 对他的精神进行完美阐述, 因为他是我国传统文化和美德的最好继承者:儒家的入世、忧患、追求道德自律与完善;道家对公民利禄的超然和达观;墨家的勤苦和为群自我牺牲的精神;纵横家的审时度势的聪明才智;法家的严谨务实、创新进取品格都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影子。因此, 以“恩来精神”引领学生成人成才非常有必要,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使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

参考文献

[1]张寿春.“周恩来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科学价值[J].阴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 :153.

恩来精神(本站推荐) 篇4

(一)筹划准备阶段

(1)

组建创建工作小组,安排具体人员抓好创建有关工作。

(2)确定活动内容,拟定本班创建活动具体内容。

(3)完成申请工作。

(4)收集有关资料作好创建准备工作。

(二)宣传动员阶段

(1)利用班会、政治学习等时间进行宣传动员工作,使学 生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意义,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

(2)要充分发挥团支部、班委、团员的作用,通过组织爱 国教育等活动提高干部、、团员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使创建 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3)宣传部利用板报的形式进行外场宣传工作。

(三)创建阶段

口号: “知周”----读恩来文章,看恩来影片;

“爱周”----讲恩来故事,悟恩来人格;

“学周”----学恩来精神,做优秀大学生等系列活动。

1.“为中华之崛起”的读书活动。

2.总理事迹故事会。

3.总理书籍学习角。

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

备考资料 历年真题 考试心得 模拟试题

4.总理名言警句。

5.主题班会,板报、手抄报。

6.在班上举行一次学习周恩来精神的主题演讲比赛或诗朗 诵。

7.总理影视作品收看和观后感。

8.组织一次国旗下的讲话。

9.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学周知周主题班会图片活动方案。13 .举行主题演讲比赛。

14.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的生平资料:童年生活、少年时代、求学经历、作品文献、革命图片、外交风云、总理工 作、老年生活。

15.开展一次“学恩来精神,做„四好‟少年”主题队会

16.周恩来故居等生活,读书,工作的地方,参观、学习、宣誓。

17.开展“学习少年周恩来,报效祖国立大志”主题征文活 动。

(四)主要措施、学习方面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周恩来班的同学的学习更是不能落 后,针对班级许多同学学习习惯差的问题,制定一些列方案督促

学生的学习,班级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劲头。

2、班级管理方面

高中生已经开始有了自主意识,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而我们

就是要给这些学生以实践的机会和舞台。我们在班里挑选了几位 得力的小助手,除了在学习上是同学们的榜样之外,在班级管理

弘扬周恩来精神创新党建工作 篇5

一、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困境分析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当前, 党的建设困境突出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1、党的反腐倡廉建设问题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 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 一部分党员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 生活作风腐化堕落。坚定不移地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党风廉政建设应服务社会发展大局的方针, 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依靠教育, 构筑广大党员及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依靠制度, 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依靠监督, 加大人民群众信访举报案件查办的力度, 从而保障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等等。

2、党员及党员干部能力建设问题

党员及党员干部能力建设一直是党的建设的一大重点问题。新形势下,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 我们的党员及党员干部群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能力不足状况。当前, 党员及党员干部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政治素养偏低、专业知识欠缺、执政能力不强等等。党员及党员干部自身的能力, 关乎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 要克服党员及党员干部能力不足状况, 既需要党员干部自身不断地持续地学习, 更需要到实际的工作中去锻炼,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弘扬周恩来精神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意义

(一) 研究宣传周恩来精神是加强党执政地位的需要

学习周恩来精神, 是要学习他通过正确方法确立科学信仰, 并为之奋斗终生的精神。我们要提高党员干部信仰的力量、理性的力量,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更好地肩负起我党的历史使命, 有重要作用。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正处在一个发展的临界点上, 过去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抓紧转变。我们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 由于不少党员工作动机不纯, 功利色彩太重, 怕苦怕累, 心胸狭隘, 斤斤计较, 经不住挫折与失败, 容不得批评, 听不得不同意见。学习周恩来精神, 对于干部增强危机感、紧迫感, 正视困难、找准差距、把握机遇, 取得新成绩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 加强弘扬周恩来精神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威信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能亘古不变。对于我们这样长期执政的政党来说, 始终面临着正确对待权力。历史一再证明, 任何政党, 一旦腐败变质, 就一定会被人民抛弃。社会转型期, 往往是腐败的高发期。我国正处在这样的转型期, 而腐败、公权私用, 往往是引发社会动乱的导火索。虽然, 我国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 但是仍然存在着消极腐败的现象。当前, 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党员或党员干部的以权谋私、特权现象凸显, 一些干部生活腐化堕落等等。周恩来精神是党的性质、宗旨、作风的集中体现, 学习周恩来精神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 维护党的执政安全有特殊重要意义。

(三) 学习研究弘扬周恩来精神是培养合格的领导干部的需要

周恩来是大功大德集于一身的人民公仆、党性修养的楷模、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在党的核心领导岗位上工作了整整半个世纪, 他的成长史、奋斗史, 是波澜壮阔的党史、国史的缩影, 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伟大、忠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历程, 揭示了他之所以成为杰出领袖、世界伟人、最得民心的共产党员的真谛。周恩来的生平事迹是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领导干部的鲜活教科书, 周恩来精神是引导新一代德才兼备领导干部成长成才成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周恩来精神对于我们党顺利实现代际继替,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有重要意义。党员要不断加强修养, 永葆激情, 争做合格领导干部。

三、弘扬周恩来精神, 创新党建工作

(一) 弘扬周恩来精神, 切实履行党建工作中的以人为本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作为执政党, 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 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问问自己, 是否像周恩来那样, 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对群众的疾苦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意识与精神,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党群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只有形成和谐的党群关系, 我们才能紧密团结各族人民和社会各阶层的力量, 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全心全意、同心同德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周恩来是甘当人民公仆精神的终身践行者, 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始终牢记周恩来的教诲, 时时刻刻想着人民群众, 以人民的疾苦为忧,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使党和人民的关系血肉相连。

(二) 弘扬周恩来精神, 切实贯彻党建工作中的求真务实理念

胡锦涛同志2008年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概括评价:周恩来同志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这对当前党建工作的启示有:其一, 党建工作要做到求真务实, 讲求实干精神, 要把工作落在实效;其二, 党建工作要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其三,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其三,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统筹协调好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 努力提升党建工作的效率;其四, 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在遵循党的执政规律的基础上, 努力实现党建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

(三) 弘扬周恩来精神, 切实落实党建工作中的廉洁奉公要求

周恩来同志的廉政思想的研究, 也是近些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周恩来同志作为我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其廉洁奉公的精神和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 一直为世人所垂范和敬仰。周恩来同时生前严格要求自己, 严于律己, 宽于待人。我党应不断引入学习周恩来廉政思想, 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廉洁意识。由于长期以来自律机制缺失, 要保证社会清廉文化的形成, 要根据法律法规对违法党员进行惩罚。当前, 我们党正在继续加强反腐的力度。周恩来同志的廉洁奉公思想对当前党建工作的启示有:一是要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度和监督, 比如, 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等等方式;二是要强化对党员及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力度, 积极构建全社会的廉政文化的氛围;三是党员干部自身要加强自律精神,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党员干部自身要做到廉洁自律。四、党员干部要切实加强自身行为修养。

(四) 弘扬周恩来精神, 切实加强党建工作中的整体队伍建设

周恩来同志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听取人民群众的不同意见, 要做到谦虚谨慎、集思广益、不骄不躁。这对当前我们的党建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要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具体而言包括:一是继续加强党员队伍内部建设, 努力提升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二是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干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制度, 让德才兼备的人才得到任用甚至是重用;三是要发展党内民主, 努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持续地加强对党员及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力度, 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周恩来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周恩来精神又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升华, 因而, 又可以说, 周恩来精神又突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涵。把周恩来精神融入我们的党建工作, 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摘要:本文就新时期党建的困境进行分析, 提出弘扬周恩来精神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新时期要进一步弘扬周恩来精神, 加强党建工作研究, 动员广大人民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富民强国的“中国梦”。

关键词:周恩来精神,党建工作,党员干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

[2]林喆.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3][美]迈克尔·约翰斯顿.腐败征候群[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9年版

[4]姚轩鸽.拒绝堕落:中国道德问题现场批评[M].西安:陕西出版社, 2006年版

[5]周鹤龄.党的建设与党建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6]赵刚印.党建引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

恩来精神 篇6

一、恩来精神内涵综述

恩来精神是周恩来总理在其奋斗的事业和社会生活及个人言行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品格和作风的精髓总和。石仲泉同志把恩来精神概括为:无我精神、求是精神、创新精神、民主精神、廉洁精神、严细精神、守纪精神、牺牲精神[1]。王家云同志把恩来精神概括为积极进取精神、刻苦好学精神、甘当公仆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唯物辩证精神、勇 于创新精神、严于自律精神、宽厚平等精神[2]。江泽民同志在《在周恩来百年诞辰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提出:恩来精神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 是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是高度的原则性同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3]。胡锦涛同志在《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恩来精神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度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谦虚谨慎的精神和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精神[4]。尽管对恩来精神的内涵研究在表述上存在差异, 但学术界在其价值和功能上一致认为恩来精神是周恩来总理留给后人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宝贵精神财富, 值得后人永远继承和弘扬。

二、恩来精神对班级管理的指导意义

1.周 恩 来 积 极 进 取 、刻 苦钻 研的 精神 有 助于 优 良 学 风 的 形成。

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点。近年来某些学生考上大学后出现无聊、厌学现象, 而周总理从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 东渡日本, 游学欧洲, 崇尚真理, 追求理想,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积极进取、刻苦钻研。这种精神, 正是教育引导学生的一面旗帜, 通过学习恩来精神深刻领会其内涵, 也让学生明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 树立发扬追求真理、刻苦钻研的精神, 形成优良的学风。

2.周 恩 来 求 真 务 实 、勇 于 创 新 的 精神 有 助于 优 良 班风 的形成。

周恩来极力提倡“思想要自由, 做事要实在, 学问要真切”。而当今, 考场上作弊的有大学生, 分配工作互相推诿的有大学生……大学生更应该多向周总理学习讲真话, 鼓真劲, 做实事。通过学习周恩来求真务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踏实、谨慎、诚信、创新的作风, 才能形成优良的班风, 这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

3.周 恩 来 宽 厚 平 等 、团 结 协 作 的 精神 有 助于 营造 和 谐 的 班级氛围。

周恩来襟怀博大, 广交朋友, 善于协作。无论是在内政, 还是在外交上, 他总是着力分析矛盾着的力量之间的共同利益, 进而争取矛盾各方权衡利弊, 求同存异。他还坚持宽以待人, 平等待人, 以理服人。而今的大学生总认为自己是太阳, 是独一无二的, 不屑与他人合作。在学习恩来精神的过程中, 应学会平等待人, 团结协作, 营造出和谐的班级人际氛围。

4.周 恩 来 甘 为 公 仆 、无 私 奉 献 的 精神 有 助于 加强 班 级 干 部队伍建设。

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 以为人民服务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毕生的追求。而今的大学生, 在工作中, 很多班级干部存在拖拉、敷衍, 甚至自私自利等现象, 通过学习周恩来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 能够自觉地参与班级建设工作, 努力保质保量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从而促进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

三、恩来精神促进班级管理的实现途径

1.将恩来精神与学校德育建设相结合。

德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可以利用网站、校报、校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和弘扬恩来精神, 使学生了解恩来精神。以笔者所在的淮阴工学院为例, 学校坚持用周恩来精神育人, 将恩来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定为校训, 作为全校师生共同的追求。同时, 学校通过开设恩来精神专栏网页、开展恩来班创建、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等途径,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2.将恩来精神与网络课堂相结合。

当今,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在学生中进一步宣传周恩来精神, 以生动的形式、新颖的内容, 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的新型教学手段, 变灌输式教育为渗透式教育, 使学生切身感受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可以开设恩来精神专题讲座, 观看恩来精神题材影片、开展读书节等主题活动, 吸引学生深入学习恩来精神, 让他们从周恩来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汲取力量、完善自我。

3.将恩来精神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能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积累经验,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恩来知恩来, 知行统一, 可以以班级为单位, 组织学生参观瞻仰周恩来纪念场馆, 到周恩来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参观, 可以以弘扬恩来精神为主题, 走出校园进行恩来精神宣传, 既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又可体现求真务实、勇于奉献的恩来精神。通过这些活动, 磨炼意志, 团结协作,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参考文献

[1]石仲泉.周恩来的卓越奉献[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

[2]王家云.试论周恩来精神之内涵[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1998 (01) :1-6.

[3]江泽民.在周恩来百年诞辰纪念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 1998-02-24.

恩来精神 篇7

毫无疑问,南开中学是我们一生的符号。无论在哪里,填写任何履历表,都会填写“南开中学毕业”;说到自己的学习经历,都会说“我是南开中学毕业的”。我们从母校毕业以后,常常会想,南开给了我们什么?也许可以说,是南开的“DNA”留在了我们身上。南开的“DNA”是什么?当然就是南开精神——“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大家都知道,这是我们的学校创办人严修先生和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形成并制定的,与同学们的年龄相比,虽然是很古老了,但随着时代、社会的进步,它的内涵也在发展。南开精神具体的形象就是周恩来总理,想到他,想到他的人格、他的贡献和他的伟大,就会知道,拥有这样“精神的DNA”,将使我们无往而不胜,就能够为国家、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南开人”与别人不同的资源。

这几年,因为我到全国政协工作,时间稍多一些,有了一些和大学生交流的机会。下面,我把曾经对大学生讲的一段话重复一下,我想南开中学的学生也能理解。

所谓成功,就是能够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成就,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人的发展,在年轻的时候,就能看出苗头来。我在复旦大学曾这样说:“如果一个30岁的人,能有40岁的智慧,大概他的一生会是成功的;如果一个30岁的人,只有20岁的智慧,大概他不容易成功。而多数人是30岁时有30岁的智慧。”复旦大学的学生问我:“何以有超前于年龄的智慧?”我的回答是:“一是向长者学习,一是向书本学习;当然,努力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

“向长者学习”,是指向那些睿智的长者、相对成功的长者学习,因为智慧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学知识能够突击,长智慧却很难突击。因为它需要阅历,需要挫折,需要思考,而后你的智慧才能升华。长者的智慧,也是这样来的,并没有捷径。他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时间所积累的某些智慧,可能在和你的交流当中,就告诉你了,这是多么的珍贵!

我和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曾有一个对话,讨论了智慧和聪明的区别。什么是智慧?我们的看法是很接近的——就是对于没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对未来能够作比较准确的预计的能力。而聪明呢,是指单项的能力,如解几何题,学外语,比多数人做得快,学得快,等等。所以经常说“小聪明大智慧”,还是有道理的,聪明不完全等于智慧,当年龄逐渐增长的时候,我们希望大家保持聪明,增加智慧。如果你有和睿智的长者接触的机会,就是你们的缘分,你们的老师中就有这样的睿智长者。我相信孙海麟理事长能运用他的威望请来许多睿智长者来给大家讲他们的故事。大家不要小看故事,故事离真理很近,故事表达的真理比纯哲学表达的更容易让人记住,更容易让人学习。比如《伊索寓言》讲“农夫和蛇”的故事,就是告诉人们不能怜悯那些险恶的人。如果这些道理不用故事的语言,而用哲学的语言去讲,则可能让人难以听明白,也不会记住。

“向书本学习”,就是要读书。我们人的进化,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再到现代人。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的脑容量差不多,为什么人类从山顶洞人到现代人却有了这么大的飞跃?因为人类有了文字,有了书籍,文化遗产可以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去。我曾对以色列总统佩雷斯说,每一代动物,都是从零开始的;而人类的每一代,却不是从零开始,一代比一代的起点高。我举例说,比如老虎没文字,就没有文化遗产。佩雷斯接着我的话说,所以老虎已经成为濒危动物了。

我期望,今后南开中学的每个毕业生都应该带着至少一本关于周总理的书离开母校。我们学习、研究周总理,如果达到能用感动自身的语言去描写周总理,去提示自己不断进步,我们的自觉就达到了新的高度。

互动问答

提问1:(高一学生)今天是我们“学习研究周恩来小组”成立大会,南开学子都是以周恩来总理为人生楷模的,您能讲一个事例,说一说您受到了周恩来学长哪方面的影响?哪方面影响您最深?

回答:1963年我大学毕业,在人民大会堂,周总理讲话,讲得很长。在讲到教育问题时,他讲到了南开中学。他说,我在南开中学上学的时候,有生理课,是一个外国老师讲的,关于人的某些生理功能,至今我还有很深刻的印象。周总理的话流露了感恩思想。他感恩,感谢南开中学,所以才说那些话。人要是不知道感恩就不完美。我们这些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付出!谁把我们培养出来的?当然,除父母之外,就是老师了。尤其,在培养人格方面,中学、小学老师功不可没。

提问2:(高一学生)南开中学除了培养您的学习能力以外,还培养了您哪方面的能力?您既然有这么高的成就,原来一定在南开中学做过学生干部,有很强的办事能力,请问您在这方面是怎么锻炼出来的?

回答:我在南开中学做过两个“小干部”——在班里是副班长,另一个是航空模型社社长。做航空模型社社长等于管理一个小工厂,每周会有一次活动,讨论我们比赛要出什么飞机。因为活动资金很少,一学期学校才给十几块钱,所以要省着用,要把这点资金用得恰到好处,这需要一点管理能力。后来,我当了上海市副市长,有时会想到当航空模型社社长的往事。

提问3:(高一学生)您走访过国内外很多大学,您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应该朝怎样的方向走?

回答:我们的教育和外国比,在知识传授方面绝对不弱。

我们缺的是什么?创新性。我们习惯于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走,老师累,学生也累,思考的时间不够。美国一个教哲学的教授在北大兼课时跟我说,中国的教授不怕累,满堂地讲;在我们美国的大学,老师讲一半,学生讲一半,这样通过讨论才能使学生有创造性。所以我认为,改革的目标是增加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问4:(语文学科青年教师)听了您的精彩演讲,我感觉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您能否给我们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一些要求或建议呢?

回答:我认为语文这门学科,跟青年人的人生观形成很有关系。我觉得老师如果能把课给讲活了,就是好老师。所谓“讲活了”,就是说你的课能让学生领会到深刻的道理,并让这些道理融入学生的思想,而不是死板地背书和死记造句法。

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培养他的交流能力。交流能力的重要性现在已经表现得很突出了,比如一个外国公司举行招聘面试时,中国学生常常会因为过于内向和谦虚而表达得不够得体。如果面试官问,你报考的这个职位,你并没有做过啊,将来能胜任吗?中国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一定虚心学习,经过你们的培养,我一定行;而外国学生则可能会说,虽然我没有做过,但是和它类似的工作,我曾在实习时做过,我想我能够很快适应。两种回答听起来差不多,但面试官却会录用外国学生。

而且,一个不会交流的人,往往是孤独的,也不会感觉到环境的温暖。不善于交流的人,不会成为一个好的被领导者,更不会可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爱因斯坦说过,一定要正确地表达,力求清晰和明确是一种神圣精神。像我们这种学数理化的人,就中学这点语文底子,就拜托老师们把学生们的语文基础培养好吧,谢谢。

上一篇:角色外活动下一篇:职业能力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