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标志物

2024-11-13

乙肝标志物(共8篇)

乙肝标志物 篇1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 (HBV-DNA) 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 (HBV-M) 的相关性, 为乙肝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测及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2年6月半年内682例乙肝患者, 分离患者血清标本,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 并采用ELISA法检测HBV-M, 以不同的HBV-M模式做统计分析。结果:大三阳与[HBsAg (+) +HBeAg (+) ]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分别98.85%和98.04%, 两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HBV-M模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大三阳的HBV-DNA含量为 (5.8×106±2.3×105) , 明显高于其他模式。结论:不同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HBV-DNA的检出率及病毒含量有差异, 同时对患者做HBV-DNA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 对乙肝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及临床用药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乙肝病毒,荧光定量PCR,ELISA,病毒含量

乙型肝炎是由于乙肝病毒 (HBV) 引起, 是一种在全球流行的传染性疾病, 而我国是其高发地区, 严重威胁着国民的生命健康[1]。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M) 的检测是临床对乙肝病情及传染性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 反映了机体对于乙肝病毒的免疫状态[2]。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是检测HBV-M的常用方法。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使得HBV-DNA的检测越来越方便, 荧光定量PCR法 (FQ-PCR) 检测HBV-DNA也逐渐在临床上推广应用[3]。本研究采用这两种方法作为检测方法, 探讨了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M) 与HBV-DNA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到2012年6月半年内我院门诊和住院的682例乙型肝炎患者, 其中男415例, 女267例, 年龄4~76岁, 平均年龄 (38.6±11.2) 岁。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 排除甲、丙、丁、戊、庚型肝炎的重叠感染。空腹采血后即刻分离血清, 以备检测。

1.2 检测方法

1.2.1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M) 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患者HBV-M,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应用酶标仪对结果进行测定并记录。检测所用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HBV-DNA试剂是由深圳匹基提供。

1.2.2 HBV-DNA检测

HBV-DNA的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 (FQ-PCR) 。操作步骤:取患者血清标本100μl, 向其中加入等量的DNA提取液, 混匀后于13 000rpm离心10min, 弃去上清液, 加入25μl处理液, 100℃热浴10min。再于13 000rpm离心10min, 取2μl上清液加入PCR管。强阳性对照品、弱阳性对照品、阴性对照品、阳性标准品的处理方法与患者血清标本相同。设定循环参数进行PCR反映, 反应结束后应用阳性梯度标准品的Ct值制作标准曲线, 再依据样品的Ct值计算DNA的含量。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3.0软件, HBsAg与HBeAg同为阳性组与其他组别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判定标准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8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共有8种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M) 模式, 其中最多的为小三阳, 即HBsAg (+) +HBeAb (+) +HBcAb (+) 模式, 占38.71% (264/682) , 大三阳[HBsAg (+) +HBeAg (+) +HBcAb (+) ]次之, 占25.51% (174/682) 。大三阳与[HBsAg (+) +HBeAg (+) ]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分别98.85%和98.04%, 两者HB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HBV-M模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大三阳的HBV-DNA含量为 (5.8×106±2.3×105) , 明显高于其他模式。

3 讨论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血清标准中的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M) 方便易行, 可以为判定是否感染HBV以及所处阶段提供重要的依据, 但ELISA法不能够直接反映患者体内HBV的复制情况, 也不能直接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4]。荧光定量PCR很好的克服了传统PCR的缺点, 对常规的血清学HBV检测也起到了补充作用, 可以通过体内是否存在完整的病毒颗粒复制来判断患者的感染性[5]。荧光定量PCR还可以对病毒DNA水平做定量分析, 对药物疗效的观察及预后的判断也十分有帮助。

大三阳指的是抗原、核心抗体及e抗原同时阳性, 即HBsAg (+) +HBeAb (+) +HBcAb (+) 模式。本研究结果显示, 大三阳与[HBsAg (+) +HBeAg (+) ]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分别98.85%和98.04%, 两者HB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HBV-M模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大三阳的HBV-DNA含量为 (5.8×106±2.3×105) , 明显高于其他模式。这与其他研究报道结果基本一致, 说明了当HBsAg、HBeAg同时阳性时, 患者体内HBV-DNA复制较为活跃, HBV-DNA的活跃复制会导致患者的传染性增加, 因此, 此结果也说明了大三阳病人的传染性强。

68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共有8种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M) 模式, 其中小三阳模式所占比例最多, 为38.71%。小三阳的患者HBV-DNA阳性率为31.82%, 明显低于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 (P<0.05) 。说明了小三阳患者HBV-DNA复制活跃性明显低于大三阳患者, 虽然HBeAg转阴, 但乙肝病毒并没有停止在机体内的复制, 仍然具有传染性。HBsAg (+) +HBcAb (+) 模式的HBV-DNA阳性率为52.88%, 处于大三阳与小三阳之间, 有研究报道解释这种情况是由于病毒基因的第1896位核苷酸发生突变, 阻止了前C区序列的转录与翻译[6], 使得HBeAg的分泌减少, 但患者体内仍然存在HBV-DNA复制。

HBeAb (+) +HBcAb (+) 模式、HBcAb (+) 模式及HBsAb (+) +HBcAb (+) , 患者HBV-DNA的阳性率为0, HBsAg和HBeAg的转阴及HBsAb的出现说明了机体已经清除了肝炎病毒, HBsAb在清除病毒时有着重要的作用[7]。HBsAb (+) +HBeAb (+) +HBcAb (+) 模式下, 机体产生了保护性的HB-sAb, 或者因为免疫功能低下, 既不表达抗原, 也没有宿主抗体的应答, 因此HBV-DNA的阳性率也较低[8]。此4种模式下, 机体内HBV-DNA基本不复制, 传染性也较低。

综上所述, 不同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HBV-DNA的检出率及病毒含量有差异。同时对患者做HBV-DNA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 对乙肝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及其传染性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儒军, 魏威.乙肝病毒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23) :2932-2933.

[2]陈凤萍, 沈云峰, 吴瑶, 等.33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0 (5) :93-95.

[3]周丽敏.乙肝病毒标志物2431例检测模式汇总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 (1) :65, 67.

[4]苏青, 邹艳玲, 范琳, 等.定量与定性测定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方法学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7) :2329-2330.

[5]张永红, 唐晓鹏, 田沂等.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与HBVDNA含量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5, 12 (3) :579-580.

[6]汤立新.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的相关性[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7, 22 (2) :141-142.

[7]刘玉昆, 黄晓霞, 吴远萍, 等.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 22 (5) :584-586.

[8]艾进步.乙肝病毒标志物与乙肝病毒前S1抗原相关性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3) :332-333.

乙肝标志物 篇2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与乙肝-DNA、前S1抗原的相关性,为预测乙肝病毒的传染程度与乙肝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37份临床及门诊标本采用ESLSA法检测乙肝五项及前S1抗原,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DNA,最后对测定的三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HBsAg(+)、HBeAg(+)、HBcAb(+)组中前S1抗原和乙肝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6.9%、92.4%,在HBsAg(+)、HBeAb(+)、HBcAb(+)组阳性率分别为74.5%、81.3%,在HBsAg(+)、HBeAg(+)组阳性率分别为96.2%、84.6%,在HBsAg(+)、HBcAb(+)组阳性率分别为69.2%、67.9%。HBeAg与前S1抗原、乙肝DNA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S1抗原与乙肝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抗原与乙肝DN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经χ2检验分析,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操作方法比PCR方便,可代替乙肝DNA作为常规项目为预测乙肝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关键词】HBV-DNA;乙肝前S1抗原;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58-01

乙肝是目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之一[1-2],我国对乙肝感染者检查大多数以血清学标志物的测定为主要途径,采用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只能反映病毒入侵人体的免疫状态,不能直接反映人体内病毒载量的情况,而且乙肝DNA病毒的复制表达与乙肝血清标志物在人体内的表现差异较大。乙肝前S1抗原作为一项新的血清学检测指标,已经逐渐被应用于乙肝的实验室诊断和疗效观察中[3]。本研究对2037份临床及门诊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及前S1抗原,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DNA,最后对测定的三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探讨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与HBV-DNA及乙肝前S1蛋白的相关性,为乙肝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樣本均来自于2013年6月到2013年11月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检测HBV感染的血清标本共2037份。

1.2仪器、试剂和方法

FTC-20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购自上海枫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BV-DNA试剂盒购自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RT-2100C型酶标分析仪;乙肝标志物试剂盒购自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乙肝Pre-S1抗原试剂盒购自上海阿尔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乙肝两对半、Pre-S1检测采用ELISA法;HBV-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1.3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数据处理由SPSS14.0软件完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re-S1Ag与HBV-DNA在不同的乙肝五项模式中检出情况

对2037份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五项、乙型肝炎前S1抗原、HBV-DNA检测,结果如表1。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乙肝的诊断主要是乙肝五项、前S1抗原和HBV-DNA,在这三种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中,灵敏度最高的是HBV-DNA,其次是前S1抗原,乙肝五项检测的灵敏度最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Pre-S1Ag和HBV-DNA阳性主要集中在大三阳(HBsAg(+)HBeAg(+)HBcAb(+))模式中,分别为96.9%和92.4%,表明病毒此模式的患者中复制率较高,感染性较强。在小三阳组中,其Pre-S1Ag与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4.5%和81.3%,说明病毒在HBeAg转阴的患者中仍存在复制,病情较重,其中部分患者还可能演变为肝硬化或者肝癌,好转率非常低,原因可能是乙肝病毒为了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而发生前C区前端变异[4]。而亚洲人群平均50%的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部分患者存在前C区与C区基因的突变,使HbeAg分泌减少,在两对半检测结果中HbeAg为阴性。另外,Pre-S1Ag和HBV-DNA阳性只出现在HBsAg阳性的标本中,没有在HBsAg阴性的标本中出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5]。

HBeAg与HBV-DNA检验结果存在相关性,但两者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HBV-DNA检测的荧光定量PCR法较ELISA法更为灵敏。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6-7]。

乙肝前S1抗原和HBV-DNA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乙肝前S1抗原比HBeAg在判断有无乙肝病毒复制或活跃程度方面更有意义[8-9]。荧光定量PCR直接检测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的含量,它是反映乙肝病毒感染、复制及判断治疗效果最直接的指标。

由此可见,乙肝两对半可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初筛指标,乙肝前S1抗原,操作简便、经济、快速,与乙肝DNA有良好的相关性,在无条件开展乙肝DNA检测的基层医院可用于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叶维法,钟振义.肝炎学大典[M].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63-515

[2]NishizawaT,OkamotoH,KonishiK,etal.AnovelDNAvirus(TTV)associatedwithelevatedtransaminaselevelsinposttransfusionhepatitisofunknownetiology[J].BiochemBiophysResCommun,1997,241(1):92-97

[3]张荣生.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检测与临床[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10(26):548-548.

[4]张海谱,李仕英,谢晓民.HBV-Pre-C区段变异患者血清HBV和前S1抗原的检测[J].中原医刊,2009,2(33):1-2.

[5]李加村,张传兴,裴景亮.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DNA相关性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9,28(3):211-212.

[6]吴兵,朱玉兰,刘胜牙.乙型肝炎患体内病复制水平的试验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0,8(6):939.

[7]刘吉纯,张艳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e抗原、前S1抗原与HBV-DNA检测及相关性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1):124-125.

[8]张艳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9,16(1):8-10.

乙肝标志物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乙肝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10例, 女90例;年龄18岁~70 (43.6±5.2) 岁;从中取临床血清标本200份乙肝血清标志检测者标本, 根据HBV-M的表现模式分为9组。

1.2 仪器

荧光定量检查选用Light Cycler荧光定量PCR仪, 由德国罗氏公司提供。HBV-DNA定量检测试剂盒由北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HBV-ELISA检测试剂盒由深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 (FQ-PCR)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HBV-DNA, 两对半指标的检测采用ELISA方法, 观察分析结果的相关性, 总结经验。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 进行χ2检验, 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 大三阳组[HBs Ag (+) HBe Ag (+) HBc Ab (+) ]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97.4%, 平均拷贝数为1.8E+06/ml;小三阳组[ (HBs Ag (+) HBe Ab (+) HBc Ab (+) ]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63.3%, 平均拷贝数为1.8E+03/ml;HB-s Ag (+) HBc Ab (+) 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62.5%, 平均拷贝数7.9E+03ml。见附表。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易于引起急慢性肝炎, 该病毒容易对患者的肝脏功能造成损伤, 感染率约为60%~70%。目前我国约有一亿两千万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传播途径分别为 (1) 血液传播: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例如在输血过程中被感染。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 这类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并未彻底杜绝。 (2) 医源性传播:即在就医的过程中被感染。多数是因为微量注射或接种疫苗而引起的感染, 所以应该密切注意注射、接种、纹身时所使用的医疗器械。 (3) 母婴传播:携带乙肝表面抗原或患急性乙肝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 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最为便利。 (4) 性传播: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 这种传播同样包含夫妻之间的性传播。多种便易的传播途径, 对我国人口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产生极大影响, 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检测肝炎病毒的方法越来越多, 但最为常用的仍然是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检测方法。HBV-DNA可以较准确的检测出病毒的具体情况, 敏感、快速等特点较为明显。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这一检测方法又得以进一步完善。进行具体检测时整个扩增的过程都是在闭管中施行的, 大大降低了被污染的可能性, 是以在我国很多医院都得到了推广运用, 并将此作为对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监测治疗的常规性项目。

乙肝血清标志物是对乙型肝炎诊断最为传统的指标, 具有简便省时的特点。在对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中, 若只单纯的反应为HBs Ag阳性, 只能说明患者已经被乙肝病毒感染, 并不能明确的表现出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的复制情况。但是在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中Hbe Ag可以将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的复制情况表现出来。因此, 如果只是单纯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不能对乙型肝炎的传染性进行正确判断, 具有较大局限性。

目前在临床基因诊断中, FQ-PCR效率较高, 采用完全闭管检测的方式免去了PCR后处理, 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此外实时监测技术的采用也提高了定量的准确率[2]。随着乙肝病毒的感染, 慢性乙肝的病程会迁延, 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 因此对于乙肝病毒的检测非常重要[3]。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 HBV-DNA水平与HBV M的表现模式存在关联, 大三阳的标本HBV-DNA值较小三阳与HBs Ag (+) 、HBc Ab (+) 的标本更高, 说明HBe Ag会影响到HBV-DNA的水平。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对HBV感染复制情况的检测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青霞.HBV-DNA定量与HBV模式及肝功能损害指标定量的相关性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1) :22.

[2]褚小慧.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与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的关系探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16) :3794-3795.

乙肝标志物 篇4

1.1 标本来源

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标本, 排除正常阴性结果及HBsAb单独阳性结果后, 收集2488例乙肝感染者 (包括患者及携带者) 结果进行分析。

1.2 检测方法

采用ELISA方法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检测。所用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于有效期内使用, 操作和结果判断严格按试剂要求进行。并且对实验室试验环境按要求进行监测控制, 每项目和批次都按要求进行室内质控检测。

采用PCR法进行HBVDNA检测。所用试剂由上海复星公司提供, 于有效期内按说明书操作使用。仪器为Roche lightcycler全自动荧光定量PCR检测仪。

2 结果

2.1 感染模式分布

临床常见模式分布情况与临床少见模式分布情况见表1, 2。

2.2 不同分组与HBVDNA结果对照

对将ELISA法检测HBeAg阳性的标本共623例中取428例 (常见模式388例, 少见模式40例) , 与阴性的标本中取356例 (常见模式274例, 少见模式82例) 用PCR法进行HBVDNA检测。结果见表3。

3 讨论

根据2488例乙肝感染者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发现, HBeAg阳性的感染者为623例, 占分析总例数的25.04%;其余的感染者为1865例, 占分析总例数的74.96%。与其他相关报道相似[1]。

分析临床少见模式中模式12、模式13、模式14与模式16, 都表现在病毒表面系统 (HBsAg与HBsAb) 与临床常见模式不符。在排除实验操作中的一般影响因素后, 分析认为这是由于病毒的抗原系统变异或不同亚型再感染所致, 建议进一步进行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或其他灵敏度更高的试验来帮助确诊[2]。

在HBeAg阳性和阴性的分组标本中进行HBVDNA检测, 发现阳性常见组H B V D N A检测阳性率达8 8.1 4%, 阳性少见组HBVDNA阳性率达90%, 略高于常见组。阴性常见组HBVDNA检测阳性率达30.29%, 阴性少见组HBVDNA检测阳性率达36.59%, 高于常见组。提示以HBeAg阳性结果来判定病毒体内复制能力有一定相关性, 但HBeAg阴性结果的患者还需进一步进行HBVDNA检测来确定体内病毒复制情况[3]。特别是少见模式中HBeAg阴性组的标本检测HBVDNA阳性率高达36.59%, 说明ELISA检测乙肝五项表现为少见模式的患者临床诊断需谨慎, 建议进一步进行H B V D N A检测。

参考文献

[1]张国元.1010例乙肝两对半CMIA法定量检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7, 2.

[2]高振玲.成年人乙肝病毒感染后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检验结果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 1999, 20 (2) :153.

健康体检者乙肝标志物的结果分析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健康体检的9152人次, 去除资料不全, 重复体检资料, 符合条件8760例, 男5876人, 女2884人。

1.2 检测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 检测, 试剂盒为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产品。转氨酶 (ALT、AST) 检测采用速率法, 试剂盒为上海科华东菱诊断用品有限公司产品。

1.3 使用仪器

科华ST-36W洗板机, 科华ST-360酶标仪, 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仪。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软件,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本次体检共8760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632人 (7.21%) , 其中前S1阳性271人, 占乙肝感染者42.88%。前S1阳性感染者中转氨酶升高者57人, 前S1阴性感染者中转氨酶升高者53人,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2.2 在体检中男性与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转氨酶升高的比较见表2, 显示男女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 讨论

通过体检资料分析,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体检者乙肝感染率为7.21%, 与全国乙肝平均感染水平7.18%相差不大。但其中前S1阳性者转氨酶升高率较前S1阴性者有显著性。前S1蛋白是HBV表面的外壳蛋白之一, 参与HBV附着和侵入细胞的过程。前S1抗原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 且检测简单的理想的血清学指标[1]。前S1抗原的存在与肝功能的损害有一定的关系[2]。前S1抗原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指导意义[3]。故前S1阳性乙肝感染者更要注意定期检测肝功能, 防止肝功能损害。 (2) 乙肝男性感染者转氨酶升高率与女性感染者有显著性差异。这与多数男性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饮食及生活不规律等有关, 应提高乙肝感染者自我健康保健意识, 减少乙型肝炎的损害。

摘要:目的 了解本院健康体检者乙肝感染及转氨酶状况, 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管理, 减少乙肝感染及预防肝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乙肝两对半及前S1抗原, 同时采用速率法对体检者血清中ALT、AST进行检测, 对乙肝感染者前S1阳性率与转氨酶异常的关联分析及男女感染者转氨酶 (ALT、AST) 异常进行统计。结果 前S1阳性乙肝感染者转氨酶异常率与前S1阴性乙肝感染者转氨酶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男女乙肝感染者转氨酶异常率间也有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 前S1抗原与转氨酶异常呈较大相关性, 男女感染者转氨酶改变差异有显著性。

关键词:健康体检,乙肝感染,前S1抗原,转氨酶

参考文献

[1]闵福援, 王建.前S1抗原在诊断乙肝病毒复制时的临床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6:584-586.

[2]闵福援, 孙桂珍, 王建.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作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04, 27 (4) :224-226.

乙肝标志物 篇6

免疫标记技术的发展完善,使我们有能力检测到人体内更细微的生物学变化,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但也对我们的认识产生了一些错误的引导作用,盲目地去追求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结果不但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也干扰了医生的正确判断。我们于2009年4~9月通过两种临床上常用免疫学检测方法在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的比较来作一下阐释。

1 对象和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1月内门诊及住院病人血清标本500份,分别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1,2,3]和ELISA两种手段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检测[2],同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TRFIA试剂由上海新波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根据其操作说明HBsAg定量结果超过0.5ng/ml为阳性,抗-HBs定量结果超过10mIU/ml为阳性;ELISA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阴阳性结果的评断根据为试剂说明提供的cut off值,酶标仪型号Sunrise;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使用荧光定量PCR仪ABI-7000,试剂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以大于103copies/ml作为阳性判断标准。

2 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500份血清样本中通过TRFIA法检测出HBsAg大于0.5ng/ml的标本为173份,其中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存在病毒复制的为98份。同样是这98份标本,使用ELISA法定性检测HBsAg结果均为阳性,但其检出范围却缩小到132份标本中。表2所示抗-HBs的检测中使用TRFIA法与ELISA法相比阳性率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增加了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漏诊几率。

3 讨论

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我们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HBsAg、抗-HBs、HBV-DNA的检测。ELISA法作为一种经典的方法已沿用多年,虽然仅是定性的判断,但其工艺水平已十分的完善,基本满足了临床的需要。TRFIA法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标记技术,有其显著的特点,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3],能够检测标本中极微量成份含量。

临床检验的目的是辅助医生做出准确地判断,在这基础上出于经济的考虑我们试图做到最好,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高灵敏度。无论何种检测指标都力求定量,总认为定量的结果优于定性的结果,孰不知如此一来不但误导了医生也加重了病人的负担。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比较可以看出像HBsAg和抗-HBs定量检测并不比定性检测拥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资料表明HBsAg定量值的高低与病毒复制与否无相关性,并且HBsAg不能用来评价治疗效果;当体内抗-HBs含量降到几十个单位时保护作用已很弱。使用定性方法检测抗-HBs的有无能够满足临床对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力的判断。所以,应该根据检测指标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而不是盲目地去追求高精尖。

参考文献

[1] 王松林.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评价.中国实用医药,2009;4(2) :70~71

[2] 胡传水TRFIA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分析与比较.医学检验与临床,2007;18(4) :65~66

乙肝标志物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 年3 月-2011 年4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奉天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患者396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217例, 女性179例, 年龄18~71岁, 平均年龄 (39.4±4.1) 岁, 所有患者均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影响。

1.2 方法

对396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进行定量的荧光免疫分析法和定性的酶联免疫法检测, 所有检测方法均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以及试剂盒的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2], 同时使用两种方法分别对不同浓度的临床标本和标准品进行测定。后将两种检测方法对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将文中不同方法检测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相关处理,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两种检测方法对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及比较, 具体比较结果见附表。

由表1可见, 荧光免疫分析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我们国家是乙型肝炎流行较广泛的地区, 病毒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0%。乙型“五项”标志物的检测方法有很多, 目前广泛应用的有金标记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免疫荧光测定技术等。免疫荧光测定技术是应用示踪物质-镧系金属标记多肽、蛋白质、抗体、激素、生物活性细胞或核酸探针, 与其增强液以及螯合剂发生反应后, 将最后产物的荧光强度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进行测定, 并且根据相对的荧光强度比值以及荧光强度, 把反应体系中的被测物浓度进行推测, 来进行定量分析[3], 定量检测能够对人体对乙肝的免疫能力进行从分了解, 临床上判定乙肝病毒复制的持续时间和活跃程度我们根据量的变化, 这样能更好的估计乙肝的转归以及预后。荧光免疫分析法是高特异性、灵敏度以及重复性较好的定量酶免疫测定法, 检测时间十分短, 能够进行单个测定, 操作要求在全封闭下进行、污染相对较少、影响因素较少, 但成本相对较高[4]。酶联免疫法既方便又简单, 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比较经济实惠, 但是次种方法的干扰因素相对较多, 所以此种方法必须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对低滴度标本的结果产生怀疑时则必须进行双份复查以及随访检测等来进一步进行确认[5]。本文中我们就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特异性、敏感性进行研究和探讨, 发现荧光免疫分析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 P<0.05, 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我们认为荧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的结果都十分可靠, 荧光免疫分析法的灵敏度较酶联免疫法高一些。

参考文献

[1]康凤芝.测定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临床比较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4 (16) :106.

[2]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338-339.

[3]李振甲, 陈泮藻, 高平, 等.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139.

[4]富宏然.乙肝五项标志物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对比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 :39-39.

乙肝标志物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548例乙肝患者均来自2012年8月-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乙肝患者, 病程超过1年以上, 其中男373例, 女175例, 年龄最大86岁, 最小6岁, 平均年龄 (37.6±16.6) 岁。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按《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WS299-2008) 》执行。

1.2 仪器与试剂

HBV-DNA检测系统包含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校准品、操作程序、数据处理软件来自于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质控品为本实验室按文献方法自制[2,3];酶联免疫检测系统包含酶标仪、乙型肝炎病毒诊断试剂盒 (五项) 、洗板机、操作程序、数据处理软件来自于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质控品为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所有的仪器和检测项目操作均按本室制定SOP文件执行, 所有检测项目室内质控在控。

1.3 方法

血清标本的采集与处理:HBV-DNA标本采集采用灭菌的一次性真空带盖塑料管,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5ml, 离心分离血清分装于1.5ml灭菌EP管, 保存于-20℃冰箱备用, 1周内完成实时荧光定量PCR;HBV血清标志物标本采集采用一次性真空带盖塑料管,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5ml, 离心分离血清后当天完成ELISA检测。

1.4 数据处理

HBV-DNA定量以大于1×103copies/L为判断阳性的标准, 小于1×103copies/L为阴性;ELISA方法cutoff值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设置并验证。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形式, 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HBV感染血清标志物主要组合模式与HBV-DNA定量阳性结果的比较见表1。A组表示HB-sAg、HBeAg、HBcAb阳性组;B组表示HBsAg、HBeAb、HBcAb阳性组;C组表示HBsAg、HBcAb阳性组;D组表示HBsAg阴性 (其他标志物阳性) 组;E组表示HBsAg阳性组 (其他标志物可能阳性)

注:*:表示A组与B组比较;△表示A组与C组比较;#表示A组与E组比较。

2.2548例乙肝患者以HBsAg阳性和阴性进行分组, 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和敏感性, 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是目前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指标, 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五项指标, 主要反映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状态。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免疫学方法中最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 , 该法灵敏度较高, 可达到纳克水平, 如引入生物素和亲和素系统或采用化学发光等技术, 其灵敏度还可进一步提高。不同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代表不同的临床意义, 如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标志, 阳性常见于急性乙肝的潜伏期、急性期及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状态。HBeAg其阳性和滴度可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及传染性的强弱等。

实时定量PCR是目前临床检测HBV-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既保持了PCR技术灵敏与快速的特点, 又克服了以往传统PCR的假阳性污染和不能进行准确定量的缺点, 其重复性好但检测过程较复杂而且费用较高。HBV-DNA阳性代表有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的复制, 被认为是衡量乙肝病毒复制有无及高低最灵敏、最精确与最直接的证据。

本文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乙肝患者血清发现 (表1) , HBV-DNA在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各种模式中的检出率不一样, HBeAg阳性组 (A组) HBV-DNA检出率为100%, 其HBV-DNA平均含量约为107copies/ml, 平均水平对数值为7.03;HBeAg阴性组 (HBsAg阳性, B、C组) HBV-DNA检出率为41.8%, 其HBV-DNA平均含量约为2.63×104copies/ml, 平均水平对数值为4.42;与HBeAg阳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这组数据表明, HBeAg阳性组患者体内存在HBV病毒复制, 有大量的病毒颗粒释放入外周血中;HBeAg阴性组 (HBsAg阳性, B、C组) 通常HBeAg向HBeAb的转换被认为是肝细胞中活跃复制病毒的清除期, 但仍能检出HBV-DNA, 这可能是编码HBeAg所在C区因发生突变时HBeAg不能表达, 而HBV-DNA不断复制的结果[4], 可表现为HBeAg阴性, 但HBV-DNA为阳性。用定量PCR技术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表明:HBeAb出现并不能表示HBV复制的停止, 而只是复制水平的降低。因此, 对HBeAb阳性, DNA也阳性者要慎重对待, 这些乙肝病毒变异株与重型肝炎或肝炎慢性恶化有着极大关联。同时有研究表明研究证实, 亚洲人平均50%的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前C区突变[5], 即前C区G1896A变异, 导致终止密码子TAG改变, 不能编码HBeAg;C区启动子A1762T和G1764A的双变异, 前C区mRNA的产生减少, 使HBeAg分泌减少。因此单以HBeAg作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与否的指标是不够的[5]。此外, 两种方法在诊断乙肝的敏感性也存在较大差异, ELISA方法的特异性是93.8%, 而FQ-PCR诊断乙肝的敏感性为49.3%, 二者的符合率55.5%。这主要是因为FQ-PCR主要是通过检测HBV病毒DNA, 准确地反映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 对乙肝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而ELISA方法检测血清标志物主要是反映患者感染乙肝后免疫学状态, 由于受到基因突变、免疫耐受及方法学检测敏感性等方面的影响, 它还不能完全反映病毒颗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 除非增加新的血清标志物, 如前S1抗原等[6]。此外, 在本次实验中亦出现乙肝五项标志物全部阴性者27例, PCR方法检出2例DNA (+) , 阳性率为7.4%, 这是由于HBV-DNA的出现早于其他血清学指标[7], 受检者可能处于感染早期。

传统乙肝血清标志物由于其价格低廉、操作简便、诊断乙肝的敏感性较高等特点, 临床上把它作为我国实验室乙肝检测与筛查时的主要选择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临床应用使乙肝病毒的量化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虽然其存在检测费用较高、检测过程复杂、在多数实验室尚不能普及规范检测等缺点, 但许多资料表明, 只要有HBV-DNA就可以引起HBV感染, 这不仅有诊断意义, 而且也有流行病学意义。其在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和药物疗效评价上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 这两种方法不能相互取代, 可联合检测对乙肝临床诊断、治疗方案评估及疗效观察提供较客观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比较乙肝血清不同模式标志物与HBV-DN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3年3月乙肝患者标本548例,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和病毒DNA, 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HBsAg阳性组共514例, HBV-DNA定量小于1×103copies/L (阴性) 共244例, HBV-DNA定量大于1×103copies/L (阳性) 共270例, HBV-DNA对数值为 (5.31±1.74) ;HBsAg、HBeAg、HBcAb阳性组共118例, HBV-DNA对数值为 (7.03±1.01) ;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共260例, HBV-DNA定量阳性共111例, 其对数值为 (4.21±1.20) , HBV-DNA定量阴性共149例;HBsAg、HBcAb阳性组共116例, HBV-DNA定量阴性共70例, HBV-DNA定量阳性共46例, 其对数值为 (4.90±1.66) ;其他标志物模式组共34例, HBV-DNA定量阴性。HBV-DNA对数值在HBeAg阳性组与HBeAb阳性组间相比,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Real-time PCR法和ELISA法诊断乙肝的敏感性分别为49.3%和93.8%, 符合率为55.5%。结论:Real-time PCR法和ELISA法在HBeAg阳性组有良好的相关性, 两种方法分别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机体不同状态, 它们之间能互为补充, 不能相互替代。

关键词:乙肝标志物,HBV-DNA,酶联免疫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

参考文献

[1]刘友德.山东地区HBeAg阴性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构成比和抗病毒治疗状况的变迁及病毒基因型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 2008.

[2]曹季军, 吕心路, 许爱萍, 等.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临界室内质控品的制备与初步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22 (8) :2271-2273.

[3]杨继明.乙肝抗原、抗体免疫测定室内质控品的制备及使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2009, 27 (2) :201-202.

[4]王爱莲, 周永兴, 姚志强, 等.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 1994, 74 (1) :64-65.

[5]Funk ML, Rosenberg DM, et al.World-wide epidemiology of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associated precore and core promoter variants[J].J Viral Hepat, 2002, 9 (1) :52.

[6]李琴, 孙桂珍, 魏玉香, 等.Pre-S1蛋白与乙肝病毒DNA和e抗原在诊断乙肝病毒复制时的对比性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 12 (3) :134-136

上一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下一篇:社区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