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方向思考

2025-01-05

发展方向思考(共12篇)

发展方向思考 篇1

1.前言

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 当前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理念也发生了变化, 体育锻炼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的体育活动呈现出社会功能增强的特点, 而且体育活动之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因此未来体育教学也需要满足未来体育发展的需要, 保证教学促进人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并且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与身心健康。本文对于未来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并且就相关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进行思考。

2.未来体育的动态趋势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 体育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活动, 也逐渐成为国家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未来体育发展呈现出以下的发展趋势: (1) 国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 体育竞技活动成为国家博奕与竞争的重要方式, 体育竞技水平能够展示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体育水平; (2) 体育的社会功能增强, 体育除了能够锻炼个人的心智之外, 还能够推动全民运动的发展, 并且成为新的经济发展点, 促进社会的进步; (3) 体育对于增强人类的身体健康以及提升人类的意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起到放松的作用, 达到个人的全面发展。

3.未来体育课程的教学发展方向

为了适应未来体育的发展, 需要改进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 从体育教学目标、教程类型以及教师职责, 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教学系统, 保证体育教学适应未来体育的发展方向, 提升体育教学的意义。

3.1 未来体育教学的目标

体育课是各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 虽然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体育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模式并不相同, 但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达到身心和谐, 需要将体育作为各阶段的必修课程。在《学校体育学》中, 将学校体育目标定义为:“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陶冶学生情操。”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应该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未来的体育教学也应当以此作为教学目标, 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锻炼技巧, 并且以此为基础评价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与情感性, 实现体育教学的“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内涵。

3.2 未来体育课程的课程类型

未来的体育课程是一种综合性的体育教学活动, 通过锻炼身体, 促进身体机能, 实现人体的健康, 从而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完善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前我国的体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以及地方课程等多种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应该采用多种课程发展模式, 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 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未来体育教学的课程是一种综合性的课堂教学, 需要以素质教育与健康教育为基础, 从而将课程与学生的自我锻炼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未来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职责

为了实现未来体育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职责也发生了深刻地变化, 在未来的体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主要起着服务者、中介者的作用, 教师的职责主要如下: (1) 教学活动的服务者,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 但是随着体育活动发生变化, 未来的体育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且需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通过体育教学,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2) 教学活动的中介者, 在现代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将自身的知识传达给学生的桥梁, 为了适应未来体育教学的发展, 教师需要更新知识系统, 将最好的知识以及技能传授给学生;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生产者,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培养机构, 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场所, 对于学生发展而言, 教师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从而适应未来体育的发展目标。

4.对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工业化程度提高, 当前的脑力活动逐渐增多, 体育锻炼的时间以及人际交流的时间逐渐减少, 这些问题都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 为了适应体育未来发展, 需要采取以下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体育未来教学的战略目标应该面向社会, 以终身体育为方向, 快乐体育为主体, 进行健康教育, 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为了实现体育未来发展方向, 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采用系统性的体育教学提供, 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 并且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为终身体育学习打下基础; (2)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公平竞争意识, 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3) 强化体育系学生的通识教育, 将文化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 将信息化教学融入体育教学中, 从而提升运动学习能力。

5.结语

体育对于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体育未来发展呈现出国际化竞争逐渐激烈、社会功能逐渐增强以及增强身心的趋势环, 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方向, 需要积极改变体育教学模式, 实现教师的中介者、服务者以及生产者的功能, 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栋梁之才,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设计时, 要以学生为主体、快乐体育为主体、终身体育意识为方向, 使体育习惯得以形成、体育意识得以加强。

参考文献

[1]王晓东.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的逻辑起点[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 .

[2]向亦文.试论未来体育及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科教文汇, 2008 (10) .

发展方向思考 篇2

——典当行未来发展方向及市场定位的思考

摘 要

典当,作为银行融资的有效补充,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方面,发挥了其他金融机构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早在2009年9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明确典当作为一种融资方式,要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积极发挥作用。近年来,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典当行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正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整、社会融资需求的多样化、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行业内部规模、结构、竞争态势的改变。行业发展环境的变化要求典当行认真思考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要求典当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及时雨”和“供血站”。

一.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但融资难问题突出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出台,国务院成立了以副总理领衔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

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然而,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金融机构贷款7.37万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仅占总额8.5%。《2009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与担保状况调研报告》显示,虽然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有银行借贷、看,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业务规模和数量,是典当行必然的选择。

二.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是典当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典当业对银行业拾遗补缺和对中小民企及居民个人不可或缺的作用,已得到社会广泛认可。随着典当行业的发展,经济形势的变化,典当行业要取得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广大中小企业,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及时雨”“供血站”。

1.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是典当行业性质和社会责任的要求 “当万物,典石成金;兴百业,泰达天下”,传统的当铺,在促进货币流通、繁荣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代典当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和金融业、流通业中的一种边缘业态,“在对拓宽融资渠道即在与银行业的关系上,起到拾遗补缺、调余济需的作用;对发展社会经济即在与企业关系上,起着支持生产、活跃流通的作用;对方便人民生活即在于公民个人关系上,起着扶危济困、救急解难的作用;对稳定社会秩序即在民间借贷关系上,起着抑制民间高利贷、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作用”①。

现代典当业有责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小额融资、便捷融资的功能,发挥“方便、快捷”的优势,体现其“救急”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发挥其“灵活、高效”的融资特点,积极开展中小企业典当业务,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

2.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是典当行降低业务风险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典当业务也逐渐成为 ① 徐海燕.中国典当业的历史流程及社会作用.社会科学期刊.2004年

主要业务种类,从《2010年上海典当业发展报告》中看出,2009年上海典当业务金额为272.43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务为154.56亿元,占比56.73%。虽然房地产典当业务并不是指对房地产企业的典当业务,也包含中小企业以房地产为当物的典当业务,但是目前典当行业的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中房地产业务和房地产企业比重过大确是不争的事实。近日,《京华时报》以《宏调趋紧致典当行房产业务激增》为题报道了近期在宏观调控趋紧的背景下,各家典当行的房产典当业务均有所增加。

然而,这种以房地产业务为主的单一业务结构和单一客户结构,给典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一旦发生房地产行业系统性风险,典当行抵押的房地产不是“有行无市”,就是“烫手的山竽”,典当行可能沦为“房东”和“地主”。市场的萧条和人们看淡楼市的心理预期,将使楼市进一步下滑,典当资金将被深度套牢,这对资本实力并不雄厚且视短期流动为生命的典当公司将是致命的打击。

如何避免这样的风险?除了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和业务管理规程,在典当业务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规范操作,降低房地产当物的折当率外,最主要的应对措施是分散业务风险,就是调整典当客户结构和典当业务结构。将服务的重点对象从房地产企业调整到工业制造业、原材料行业、加工业、货物贸易业以及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身上;丰富典当产品,改善房地产抵押业务比重过大的业务结构。

3.典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现代典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目前,全国大约拥有典当企业5000家,根据安徽省典当行业协会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末,安徽省拥有典当行156家,全省典当企业实收资本金26.99亿元,预计今年年底安徽省典当企业将接近200家。

随着国家对典当行业监管的进一步规范和典当行数量、规模的不断提升,行业竞争也将日渐激烈。有序的竞争会催生行业的不断发展,但对于典当企业来说,如何有效的应对竞争、避免无序的恶意竞争,并通过竞争促进企业自身和行业的共同发展,这是值得考虑的。当前大部分典当行以房地产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除房地产行业本身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外,优质客户资源的稀缺性和典当行数量的不断增加,两者之间的矛盾也将日渐突出。从狭窄的房地产市场中“突围”,开辟新的、更加广阔的中小企业市场,积极开展中小企业典当业务,已成为典当行业为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占据社会经济主体地位的中小企业也必将成为促进典当行业下一步快速、稳步发展的推进器。

三.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符合政府政策导向

中小企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个主要力量,近年来,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与此同时,各类相关文件和法规也大力提倡典当行业作为融资渠道积极参与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行列,2009年9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明确典当作为一种融资方式,要在中小企

业融资中积极发挥作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皖政〔2007〕1号),明确提出,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和规范典当、拍卖、产权交易等机构发展,为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短期融资服务。《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引导、规范典当行、产权交易中心、拍卖行、金融租赁公司、投资公司等的发展,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四.典当行如何为中小企业服务

中小企业通常在经营规模、资金实力、赢利能力、资金使用成本承受能力、资金调度能力、资产保证能力等方面均相对较低,正是这些因素限制了典当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同时,典当行的息费相对银行贷款利息较高,这又限制了中小企业对典当融资方式的选择。那么,典当行如何化解这些的矛盾,切实可行地开展让中小企业“用得上”又“用得起”典当融资服务呢?

1.深入了解中小企业运营和融资需求特点

中小企业在运营上有着其自身的特征,这也决定了其融资需求上的特点。在资产结构上,中小企业呈多样性特点,不仅有厂房、土地、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也有商标权、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还有应收账款、大额订单等;在生产经营方面,中小企业供应链相对稳定,经营波动性小;在现金流方面,中小企业通常有稳定的现金流,风险相对可控;在对待风险的态度上,中小企业以稳为主,因其本身融资难而对企业信誉倍加珍惜,还款意愿较为强烈。多样化的资产结构,稳

定的现金流,强烈的还款意愿,使得中小企业与典当行有了较为坚实的合作基础。

同时,中小企业在融资需求上面,具有“急”、“短”、“频”的特点。

2.找准切入点,创新业务,让中小企业“用得上”“用得起” 首先,解决中小企业“用得上”的问题。

中小企业资产结构多样,可以进行多元化的当物组合,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深入分析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业务特点,合理组合当物,在满足典当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为用户制定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比如,兴泰典当公司根据中小企业资产结构和融资需求的特点,针对不同的需求群体开发出不同的融资产品,针对一些资金需求灵活、频繁的中小企业,开发出“灵贷通”产品,客户可以将其拥有的房产、土地、设备、产成品、原材料、有价证券、机动车、应收账款、股权、商标专用权和专利权等资产进行组合抵押或质押,申请融资,在一定期限和一定额度内随借随还。这种产品不仅满足了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频繁的特点,也因其灵活的借、还期间,降低了中小企业资金使用的成本。

在业务操作中,当物组合是典当行业务操作方案的核心,也是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典当行只要秉承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在充分了解中小企业资产状况和经营特点的基础上,就一定会找到与中小企业合作的切入点。

其次,解决中小企业“用得起”的问题,化解中小企业承受力较

低和典当息费相对较高之间的矛盾。

关于典当息费高的认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典当行业的误读,企业本身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在其经营过程中的“逐利”本质,任何一项融资,都是在该融资活动能为其带来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才会开展的。对于中小企业的典当融资来说,可以在特定的时机、选择特定的方式展开,以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实现增量经济利润。比如,某企业因为价格波动需要在价格低谷时采购一批材料,该采购项目会使企业在1个月内获得采购金额10%的价差收益,在该项支出完全需要融资的情况下,比较一下从银行融资和从典当行融资的经济成本情况:银行融资的情况为:年利率8%,期限最短6个月,申请期限约15个工作日;典当行融资的情况为:月综合费率2%,期限2个月,申请期限约3个工作日。通过计算,针对该采购项目,银行融资的经济成本为4%(未考虑剩余5个月的资金机会收益),典当融资的经济成本为2%。此案例充分说明在特定的项目上、特定的时点上,典当融资的经济成本是小于银行融资的成本的,而且典当比银行融资更加便捷,中小企业完全有可能用得上典当产品。特别是在过桥借贷、价格波动、新增项目时,典当行都可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选择。

同时,为了让中小企业“用得起”典当产品,典当行要对中小企业主动让利,让更多的资金撬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和民生发展。由于降息,典当行不仅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也加快了资金的流动性,减少资金闲置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降低息费带来的损失,因此这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举措。兴泰典当一直致力

于开展中小企业典当融资业务,2010年公司全部业的80%均为中小企业典当业务,并被合肥市被市商务局推荐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评选单位,考核获得满分。在兴泰典当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民生发展”为使命,中小企业成为公司主要服务对象。

3.中小企业典当业务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典当业务永恒的话题。中小企业业务特点决定了其业务风险相对分散的特点,相对于房地产业务的风险集中,其风险控制的手段也会有所不同。首先,在业务审核上严格把关,现场勘查时要细致,充分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发展现状、未来前景等,严格审查公司的资产状况、财务情况、资信状况,重点掌控公司的偿债能力、还款来源以及当期内的净现金流量;其次,在业务操作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公司的规章,合理选择、组合当物,根据当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典当操作方案,根据客户现金流转的时间特点,合理确定当金投放时点、期限和金额,尽量避免资金使用期限过长、金额过大的状况,原则上采用“点多、面广、金额小、频次快”的操作思路;再次,在当期内要密切关注当户企业发展状况,建立起完善的客户联系机制,适时了解当户资产和财务的状况。

当然,风险控制是一项贯穿典当业务始终的核心工作,其操作方法也多种多样,总之,在实际操作中应多角度、全方位、尽可能的想办法将风险降到最低,做到既能将风险分散,又能统一把控。

五.政府部门在典当行开展中小企业业务中的引导作用

在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典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发挥其监管和引导作用。

1.积极鼓励典当行业开展中小企业业务,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典当行作为银行融资的有效补充,其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是融通社会资金和扶危济困,但典当行又只能依靠自有资金开展放贷业务,在其有限的资金和业务量的前提下,要维持自身的发展和利润空间,而不得不去追逐高利润的房地产业务,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在相关的金融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政策上,对典当行实行一定的倾斜,并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以提高典当行开展中小企业业务的积极性。不少地方出台了关于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退税或其他奖励政策,应将典当行纳入到考核和评价的范围,积极鼓励典当行为中小企业服务。

2.政府牵线,为典当行与中小企业搭桥。现代典当行,作为一个既老又新的行业,广大中小企业对典当的认知不足,甚至存在许多偏见,相关政府部门应在相关政策制定、规章宣传方面,做出适度的引导,改善典当行业的不良形象。同时,积极为典当行与企业的融资构建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合肥市政府就多次组织典当行参加政府举办的“银企对接会”,并形成一种常态,而且,今年3月份,合肥市商务局、金融办织了兴泰典当、国元典当等多家省内大型典当企业参加合肥市首场银企对接会,效果良好,诸如此类活动,政府应多主导,多开展。

3.行业协会要发挥行业自律和导向作用

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作为行业自我规范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

广大典当行遵守行业自律,严格遵守相关规章,维护典当行业形象,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时要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责任,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对建筑幕墙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 篇3

【关键词】 幕墙;节能

我国的建筑玻璃幕墙,在它短短20多年的发展时间里,已经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份额,目前我国每年玻璃幕墙的建筑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左右,市场前景依然看好。

一、科技进步的巨大贡献

建筑科技的进步使大规模使用玻璃幕墙成为可能。

首先,建筑科技的发展解决了高层建筑的诸多技术难题,使高楼大厦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成倍地拔高,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为玻璃幕墙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其次,随着建筑材料研发的进步,已能生产出建筑上需要的各种金属结构件,门类齐全的钢材、铝合金型材、幕墙接驳件等,满足了玻璃幕墙的安装要求。先进的镀膜玻璃、钢化玻璃、中空玻璃、夹胶玻璃、热弯玻璃,给不同场合玻璃幕墙的使用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

再次,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各种先进工艺的推广成熟,使玻璃幕墙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上的运用举重若轻,玻璃幕墙的施工已没有任何的技术障碍。随着高层、大跨度、大空间、异型建筑的不断增加,钢结构支撑玻璃幕墙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二、在不断发展中日臻完善

近20年来,我国玻璃幕墙在发展过程中日臻完善,如今已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在这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铝制品委员会发挥的积极作用功不可没。这些年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铝制品委员会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积极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对幕墙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时发表文章,引起社会重视,并为国家制定幕墙政策规范作前导。如1990年代初期,隐框玻璃幕墙在无国家标准、规范的情况下,国内出现不少假隐框幕墙,用玻璃胶代替结构胶,用铁、木材料代替铝材。这些假幕墙有的甚至高达百米,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这些严重的问题,协会理事长发出了“带隐患的隐框玻璃幕墙犹如城市上空定时炸弹”的呼吁,引起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对隐框玻璃幕墙下达了一连串加强管理的文件。

1990年代中期,隐框玻璃幕墙发展过快过,个别高反射率的镀膜玻璃使附近往户的阴面经阳光反射变成阳面,对居民有不小的影响。为此协会发表了《重视隐框玻璃幕墙的光污染》文章,在国内第一次提出光污染问题,并提出用反射率低的镀膜玻璃、或用铝板和镀膜玻璃间隔使用以减少光反射的建议。在协会的奔走呼号下,如今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对幕墙玻璃的反射率纷纷作出了限制规定。

三、20年的应用实践检验

位于上海延安路外滩的联谊大厦,是我国最早的一幢玻璃幕墙建筑,从其将近20年的使用实践来看,用户反映良好,体现了玻璃幕墙建筑的诸多优越性。

1985年5月正式启用的联谊大厦,是一幢高档涉外写字楼,大楼外墙全部采用明框玻璃幕墙。该大楼的物业管理单位是沪上著名的上海市锦江物业管理公司,据大厦管理处介绍,这座玻璃幕墙建筑的管理和维护与传统外墙相比有较多的优越性,不存在其它建筑物外墙容易发生的面砖脱落、涂料剥落、难以清洗等问题。使用18年来只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重新打一遍硅胶(这是玻璃幕墙技术要求的规定),平时只是定期用擦窗机对幕墙玻璃进行清洗就可以。偶尔有个别用户室内装修时不慎打碎了幕墙玻璃,采用的是钢化玻璃不会散落,也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拆卸下来重换一块亦很方便。大厦玻璃幕墙的设计理念比较超前,在每一块大玻璃的下方,都有一扇可开启的窗户,通风条件相当好。由于外墙全部是玻璃,采光面积很大,室内的光线相当亮堂。至于有些所谓“光污染”问题,联谊大厦采用的是低反射率的幕墙玻璃,锦江物业管理的这些年来,从没碰到过与左邻右舍在这方面的纠纷。实践证明,玻璃幕墙确实具有其它墙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随着幕墙的应用越来越广,幕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四、单元组合式建筑幕墙

单元组合幕墙是一种新型建筑幕墙结构体系,它是建立在现代高层以框剪、框筒、筒筒为代表的结构体系基础上的新型围护结构理论与施工工艺的重大变革。国外新单元组合建筑幕墙也只有20多年的历史。

单元组合式幕墙完全不同于固定网格梁式传统式的普通玻璃幕墙,它是以各个单元板块组件为基本构件单元,直接支撑在主体结构上,把这些单元板块组合起来构成面积的幕墙结构体系;相邻基本单元组件的竖框(立柱)相互插接,相邻横框(横梁)也相互插接,相互插接的立柱和横梁形成组合式网格梁系;组合式梁柱插接部位用弹性密封元件封闭并可相对位移形成补偿效应;基本板块单元尺寸远远大于普通固定网格梁式幕墙的分格尺寸,它是以建筑主体结构特点来确定板块单元尺寸;基本单元组件的饰面材料(包括采光玻璃、金属板、石材板、人造化学板材等)及板块结构全部在工厂加工预制,施工现场只进行板块单元的组合安装。

单元组合式幕墙提高了建筑幕墙的工厂化程度,大大缩短了围护结构施工工期。由于基本单元周边实现了弹性插接组合,提高了幕墙结构温度补偿、震动补偿效应和抗冲击强度,特别是消除了因温差而引起的幕墙结构位移噪音;幕墙基本单元组件全部在工厂内加工组装,提高了制品加工精度,改进了表面质量保护;施工现场高空作业工作减少,保证了安全生产。

单元组合式幕墙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把我国建筑幕墙设计水平、施工技术推进到一个新台阶。这种产品技术的开发,带动了大截面重型建筑铝型材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建筑幕墙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在“九五”期间从德国、意大利、美国引进了一批适应单元组合式幕墙加工制造的专用重型设备和幕墙加工中心,缩小了我国幕墙建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单元组合式幕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已取得了可贵的经验。我国单元组合式幕墙的防水渗透性能、现场安装施工技术得到外企和同行业的广泛称誉。结合工程特点、我国同时开发了半单元组合式幕墙(固定立柱、横梁单元组合)、小单元组合式幕墙(单元板块与网格梁系组合)等派生体系,也都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五、点支式全玻幕墙

点支式全玻幕墙也称点驳接全玻幕墙。它是全玻璃幕墙的一个新的发展分支,一改玻璃肋胶接全玻璃幕墙和悬吊式全玻幕呆板的平面造型,突出点连接结构旋律美和玻璃支撑结构体系的现代感,建立围护结构体系新理念:它是全景式幕墙,形成建筑物内外空间的通透和融合,达到人、环境、空间和谐统一的美感;它充分发挥玻璃、点驳接、支撑系统的空间造型艺术魅力,形成轻捷、新颖的景观效果;它是现代建筑艺术的标志之一,倍受青睐。

点支式全玻幕墙由玻璃、点驳接件、支撑结构体系三部分组成。玻璃可用单片、中空、钢化中空玻璃点驳接件根据玻璃结构造型有多种形式,多为铸钢件并经电镀或氟碳喷涂表面防腐处理;支撑结构可用玻璃肋、钢结构(钢管单杆式纵横粱、空腹式钢桁架、拉杆式桁架、拉索式桁架等)支撑体系。主要材料的国产化率已达到80%左右。我国采用国内技术,自行设计、制造、安装,成功的建成了一批应用国际机场候机楼、大型展览中心、会议文化中心,大型植物园馆等大面积点支式全玻幕墙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认可。

点支式全玻幕墙是我国深圳、珠海、汕头等地全玻幕墙专业生产企业和幕墙业大型骨干企业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创新的成果,这项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为建筑幕墙工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填补了国内幕墙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一项空白。

发展方向思考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辩证关系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给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 引起热烈反响。其中总书记强调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 给全国青年学子极大的鼓舞。“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 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 包含着厚重的时代内涵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彰显出个性在人才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保持个性发展是时代的要求

1. 大学生保持个性发展的原因。

个性, 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行和情感方式等。千人千面, 每人原本都应具有鲜明的个性。大千世界如果人人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一样面孔, 一个腔调, 一种思维, 这样的世界必定是无趣的, 也是毫无生机的。然而, 如果青年学子将其作为自己特立独行的“尚方宝剑”, 而遑论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则对总书记的这个要求理解是片面的, 行为是有害的。如果个性张扬失去控制, 发展到出格, 就会变成放任。君不见, 不少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 不良个性学生数量上升, 不少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薄弱, 很多人只关心自己、不关心社会。保持个性的前提, 是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离开这个前提, 所谓的保持个性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离开这个前提而形成的“个性”, 是一种无根基的个性, 只能是一种不受欢迎的“个性”, 甚至是一种被世人唾弃的“个性”, 这种“个性”越彰显, 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就越大。

2. 如何助推大学生个性发展。

(1) 把助推大学生个性发展列入高校教育改革的内容, 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是各具个性的活生生的培养对象, 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学校不能只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忽视了他们的个性特质。大学教育改革就是要始终把学生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真正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 以社会需要、学生发展为基点, 以德育为核心, 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积极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天赋, 着力提高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主动发展个性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切实改变那种“以分取人”的单一人才培养思想, 努力实现“不求人人高才, 但求人人成才”的教育培养新目标。 (2) 要着力提高高校师资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质。当前, 也许是我们高校的教师自身存在着缺乏个性化教育的素质, 因而在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此, 高校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教师应该站在振兴中华的新起点高度去认识培养个体性、特色性人才的意义, 适应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 更新自己知识结构,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前面我们讲到要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发挥其创新能力, 但是, 在这个竞争的时代, 在这个浮躁与功利的时代, 只是一味地强调个性发展是不行的, 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的人才资源。社会主义事业要求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等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把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放在首位, 努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人才竞争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之中。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 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 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强势。全世界卖出两台电脑就有一台是中国制造, 但是其硬件核心却是英特尔的芯片, 运行的软件平台是微软的视窗。核心技术是美国的, 产权是美国的。就像十七大报告新讲的, 要成为一个资源、人才大国, 要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这个任务是当代大学生的。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显得无比重要。复合型、知识面宽、全面发展的人才深受社会的欢迎。对大学生而言, 其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这几种素质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相辅相成, 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这几种素质的协调发展。现在社会也强烈的要求大学生朝着几个方面发展。

三、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明, 人的全面发展是和一定的物质基础相联系的, 只有在物质条件达到一定水平的条件下, 人才能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离开最基本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去搞自我发展, 势必走向自我毁灭。所以, 我们必须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个性发展是以全面发展为前提的。人的个性无论如何突出, 总是带有很大的社会性的, 总是与当时的大的社会背景相联系的, 不可能孤立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是在坚持当今社会最基本的原则和拥有当今社会最基本的理想的基础上发展的, 而并非随心所欲。否则, 即使再美好的个性也没有其成长的土壤。教育的全面发展其实质应追求个性和谐的发展。个性发展其实是以全面发展为前提, 借助于自身的独特条件努力探索、不断建构社会所允许的品质, 在社会大融合的背景下逐步完成自主、自律的过程。这正是全面发展所追求的目的。在当今社会中, 大学生不仅要注重发展个性, 还要意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不仅是青年学子成长的价值准绳, 也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这不仅是对青年学生个体提出的方向, 更是对整个教育领域提出的新要求。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的生存状态, 交互性的网络特点, 这就更要求当代大学生拥有适应这种生存状态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就应在教育的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选择, 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收获乐趣、找到动力。同时, 也不应忽视全面发展, 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真正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所在,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共产党宣言》中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尊重个人的价值, 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基础。“今天的中国, 科学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从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即:全面发展教育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反过来, 只有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全面发展的要求才能逐步达到。所以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必须紧密结合, 有机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Z].2011-04-25.

[2]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适应个性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31) .

[3]论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 .

[4]王清娟.从人的全面发展看当代中国的素质教育[J].金卡工程 (经济与法) , 2011, (1) .

发展方向思考 篇5

作者 兰星天

摘要: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新型制度的提出。本文在界定了农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农事代理公司为支撑,连接起上游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下游农民的“工”字型的新型的农业产业体系的构想。“工”字型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其实也是对我国未来农业发展远景的一种规划。本文希望通过这种创新型的愿景规划来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关键字:农地产权关系;农业产业体系;农事代理公司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粮食危机的爆发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受到自然灾害频发,人口急剧增长和耕地急剧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也面临着爆发粮食危机的可能。同时,随着全球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以及我国全球市场的开放,我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将不能很好地解决我国农业面临的种种问题。为此,我国农业采取大规模化生产势在必行。但基于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大这个实际国情来考虑,我国不可能走西方国家的由少数人经营的大农场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土地流转政策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自发式的小农场的出现。但这对于我国建立农业产业体系和解决三农问题是不利的。小农场的性质毕竟仍是少数人耕种了多数人的地,多数人只能获得极少的租金而不能分享土地带来的收益。这种机制终将导致少数人致富,多数人受贫的结果。全体农民的增收问题将不能得到妥善解决。

三农问题虽然受到了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但仍然没有提出系统解决问题的机制和明确的农业未来发展趋势。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和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紧密相连的。只有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三农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在本文中,笔者希望通过建立以农事代理公司为支撑的“工”字型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来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未来提出了新的构想。但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土地如何处置和分配的问题,即农地产权关系。因此我们首先分析农地产权关系如何界定。

一、农地产权关系的界定

对于农地产权的界定,学术界有两种声音最强烈。一种声音主张“农地产权应当回归农民”,另一种声音则持强烈的否定态度,认为“不应该把农地产权让

给农民”。之所以会出现两种甚至多种声音,是因为众多学者站在了不同的利益角度来考虑。但具体哪种声音更具合理性,我们应该站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以及经济学的角度来综合分析。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大集体耕作的格局,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这一举措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也因此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农业的大发展不仅解决了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还为我国工业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农业在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农民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因此,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要回馈农民,反哺农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把农地产权让给农民。原因有两重:(1)家庭联产承包这种生产关系在我国生产力较为落后的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生产力得到巨大提升的今天,一家一户的耕作模式将不再适应,需要变革出新型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的进程不可阻挡。在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进步的时候,生产关系就要变革。这也就决定着现在不能完全把农地产权让渡给农民。(2)从经济学角度来考虑,农民是具有一定理性的“经济人”,是要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因此,如果农地产权完全回归农民,农民就会选择比粮食生产更具收益性的土地利用方式。这种结果将不能保证我国耕地面积维持将来土地需求水平。在全球粮食危机气氛笼罩下的今天,选择农地产权回归农民是很不理性的。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更赞同第二种声音。在农地产权的界定方面,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只保留对农耕土地性质的变更选择权;农民完全享有其他所有权、使用权和受益权。自2005年12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小到上百亩的村里能人承包耕种模式,大到几十万亩的农场企业模式。土地流转政策的提出,的确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农耕规模经营,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但是土地流转价格机制的滞后,也损害了这部分农民的利益。土地经营权的出让只让这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获得了极低的租金收益。其实这部分农民不是不想获得耕田带来的收益,只是由于体力有限或是机会成本过大等因素不得不出让土地经营权。如果农民不能在土地经营权出让后获得较合理的收益,土地流转机制则最终只会导致少数人致富,多数人受贫的结果,拉大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因此如何让每一个农民都从土地上受益致富,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

1.模式借鉴

美国是最早形成农业产业体系的国家。尤其是在90年代,计算机在农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促进了美国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完善和成熟,是美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到目前,美国农业已组成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经营组织体系,同时还拥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场主从播种到收割根本无须亲手做任何农事工作,所有工作都可以请专业化公司来完成。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的销售、加工环节也会有由早已签订合同的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来完成。这种农业产业化体系是基于美国的自然禀赋和长期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逐渐建立起来的。地广人稀是美国实现大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美国现在只有不到2%的农民人口,而可用耕地则是我国的一倍。这就保证了美国可以通过大农场的形式来经营农业。为此,我国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就不能完全模仿美国的农业模式。在借鉴美国农业模式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农事代理公司的概念,并希望通过农事代理公司来构建可能适合中国农业产业化体系。

2.农事代理公司

2.1农事代理公司的概念。简单地说,农事代理公司就是代替农民进行农作物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化公司。具体包括代替农民播种,田间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和治理,收割以及在农作物收割后的销售等业务。农民以拥有土地为资本入股农事代理公司,并以股份的多少参与公司的分红。农事代理公司的实质就是通过打破现有的小农耕作模式,把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农业的大规模化生产。

2.2农事代理公司的建立及运作模式

2.2.1建立

农事代理公司应由各级政府主导,吸引社会各界资金共同建立。农民根据自己的意愿,以土地作为资本入股公司,但仍保留对土地的所有权。农民以土地为资本入股公司实现了使用权和受益权的转化,农民把使用权交给公司而仍能分享土地收益的权利。农事代理公司的建立之所以要由政府主导,是出于我国农业安

全和农民利益的角度考虑的。只有政府主导,在农民以土地作为资本的形式入股公司分享利润时,农民的利益才不会受到损害。

农事代理公司可以在乡镇域或县域建立,这以当地的农业规模和有助于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而定。各级政府必须在得到省农委的审查和批准后才能建立农事代理公司。农事代理公司的所有信息(包括公司土地和农户代理量,农作物预生产种类,预生产量,销售去路,农民利润分配,公司财务状况等)必须在每次耕作前准确地上报省农委。省农委对各级农事代理公司上报的数据进行汇总,并根据各类农作物未来的需求情况预测对各级农事代理公司作出建议性的信息反馈。这一目的是为了实现整个市场各类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各省的农业部也应在国家农业部的统一指导下和其他各省的农业部进行信息公开。信息的公开能够解决市场上信息不完全的局面,帮助各省农委对未来农产品的供求状况作出准确的预测,并且有助于农业信息化体系的建立。

2.2.2农事代理公司的运作

农事代理公司建立后,人员实行竞聘上岗的原则。除一些具有较高知识要求的职位(如公司经理,财务管理人员,农业科技人员等)面向社会招聘之外,其他所有农民有能力胜任的职位(如播种,田间管理,收割等)只面向入股公司的农户招聘。公司高层负有和其他农事代理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和一些农业研究机构(如大学)取得合作,保证农产品生产达到预期并最终实现销售利润的责任。

农事代理公司进行农作物规模化生产也就意味着公司掌握了大批粮食的支配权。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公司就必须与上游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实现粮食从初级农产品到深加工农产品的转化,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因此,要想通过农事代理公司增加农民的收入,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就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农作物生产;二是保证粮食的销路。

2.2.3基于农事代理公司的“工”字型农业产业化体系

目前,各种形式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合作社又一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乡镇纷纷成立。在城市周边的农村也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场企业(如安徽的龙亢农场)。合作社的建立和农场企业的出现的确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这都只是局部性的,散点式的,不具有体系性的,也并不能完成我国从小农业到大农业的转变,建立全国性农业产业体系的任务。在未来,农

业的生产及管理在一个区域内是应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准确性,可操控性和可预测性的。农业生产完全可以根据未来需要进行调控,合理地使用土地进行生产;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也是完全可以受到人类的操控的;农产品的加工则在完整而严格的法律体系和农产品监测评估定级体系下而实现规范化生产。由此就最终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安全程式化的大农业生产体系。

农事代理公司的建立不仅是代替农民完成繁重的农事工作,改变农民面朝换土背朝天的现状,解放农村劳动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的一种途径,而且与上游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成为一体。在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事代理公司起着沟通下游(农民和土地)和上游(各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中间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成“工”字型农业产业化体系。而农事代理公司作为连接“田间”和“餐桌”的中枢环节在实现大农业的进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结论

目前,我国有8 亿多农民,全国总人口近14 亿,据此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 %。如何实现广大农民的富裕,将是我国在21世纪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突破发展瓶颈,解决现有问题的重要课题。只有农民富了,我国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富国;只有农业大发展了,我国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强国。农民的富裕离不开土地,农民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农村。因此,富农就必须从土地上挖掘财富,使农民幸福就要发展农村,让农民在农村过日子。

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具有创新性的制度和模式,三农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新的制度和农业模式。农民补是补不富的。只有通过一种制度激发起农民发展农业、改造农村的积极性,并为之提供平台和资金投入才能够真正的使农民富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本文所提出的农事代理公司只是笔者在理论层面的一种尝试性的创新,实际的可行性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但笔者相信基于农事代理公司建立起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将有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农产品安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的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关于我国煤炭经济发展方向的思考 篇6

关键词:煤炭经济;产业结构;资源整合

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态势,对煤炭产业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长期以来,煤炭一直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尽管新能源的开发有了新的发展,然而煤炭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这一战略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各种发展中所伴生的问题与现象也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目前,国家已经着力对煤炭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煤炭产业的发展已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来抓。

一、我国煤炭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煤炭工业“多、小、散、乱”的发展格局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其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安全隐患增多等问题,使产煤地经济陷入了“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资源诅咒之中。一是资源浪费惊人、综合利用程度低。二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三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且矿难不断。

1.资源浪费惊人、综合利用程度低

我国大多数地区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煤炭产品的加工等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不少地区并不具备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对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洗选、炼焦、发电等;而对于一些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且顺应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理念的开发模式,如工业型煤以及煤焦油深加工等,不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难以达到产业化发展。

2.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

煤炭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往往涉及到很严重的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由于煤炭产业的发展而滋生的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屡屡涌现。2002年以来,我国煤炭消费和生产强度持续增加,煤炭资源和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煤炭有效供给主要靠晋陕蒙地区,晋陕蒙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量占全国煤炭总增量的80%左右,给矿区生态环境保護带来巨大压力。以产煤大省山西省为例,该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最差的地区之一。不少地区地表大面积塌陷,大气烟尘污染严重。

3.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且矿难不断。

由于煤矿分布点多面广,布局不合理,矿井基础差。不少企业为了压低成本,难以做到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维修,造成矿井隐患增加。煤矿往往缺乏安全管理人员,人才素质低,不具备应有的安全意识,不能接受正常的安全教育培训,这些状况均引发了煤矿安全隐患增加。

二、我国煤炭经济发展方向

1.对煤炭经济进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产业链条

从国家层面看,“十二五”发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将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因此,煤炭消费增长速度减缓是大势所趋。“十二五”期间的煤炭供给,由于晋陕蒙地区的煤炭铁路运输“瓶颈”逐步得到缓解,积蓄的煤炭产能将逐步释放出来,西煤东调能力将大幅度上升,全国煤炭供给能力呈现出逐步增强走势,煤炭市场逐步转向供给过剩。同时,在煤炭产品成本中,人力资源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十一五”期间,虽然煤炭企业职工薪酬有所增长,但是大多数企业职工薪酬仍然偏低,“十二五”期间煤炭企业职工薪酬的增长速度将会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陆续出台资源税改革措施,提高资源税征收标准;研究出台环境税和碳税,加大煤炭开采损坏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力度。煤炭产品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和税收负担的增长速度会超过煤炭价格的增长速度,若不推动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煤炭产业,实施煤炭深加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将打破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走势,导致经济效益出现滑坡。

2.加快资源整合,壮大煤矿企业规模,提高单产能力

煤炭资源整合对于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加快煤炭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煤炭安全生产根本好转的必由之路,是煤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煤炭利用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3.夯实基础,上标准,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证

通过多年来的煤矿整顿与关闭,我国煤矿安全基础得以整体提升,但威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方面非常之多,这就要求煤炭企业强化服务,夯实煤矿安全基础,结合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煤矿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促进标准化矿井进档升级,严把安全关,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坚持不懈地严抓隐患排查治理,确保煤矿企业合法生产,确保制度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证。

4.加大政府推动和政策导向力度,促进我国煤炭经济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于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的思考 篇7

1.1 人工智能三种学派理论

1.1.1 计算机学派或者是符号主义。符号是作为计算机学派认知的开始, 在反复地计算、组合和推理的过程中进行人工智能研究。所以,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计算机学派运用数学逻辑方法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之后计算机通过研究, 运用现有的符号, 利用计算机处理功能, 模拟人类的认知活动。基于逻辑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技术是计算机学派的主要研究内容。

1.1.2 仿生学派。它的认识基础是对人类人脑的神经元的认识, 将人脑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作为人类的认识过程。神经网络的主要研究原理是人脑的生理结构和工作模式组成的。所以仿生学派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是通过人脑的工作模式和组织结构的模仿, 将人类的智能在机器上进行模拟实验。神经网络是仿生学派的研究的主要内容。

1.1.3 控制论学派或称行为主义。它认为人身体的本能的行为能力、感知能力、和其他的智能行为是通过与现实世界的环境的相互作用体现出来的, 人类的感知和行动的本能是行为主义的主要原理。控制论学派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跟随者人类本能的不断进化逐步的发展, 是完全脱离知识推理、行为假设的研究。模仿人类各种本能的行为是控制论学派研究的主要内容。

1.2 宏观与微观理论比较

宏观方面主要是对认知学、思维学、心理学和哲学等不同学科理论上的抽象化的、空泛的研究缺乏与实际的结合。微观层面, 主要是上述三种学派理论对人工智能浅层次的研究。由于智能的复杂深奥、变化莫测, 人类对大脑神经网络的运行机制的研究难以深入, 严重阻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在这样研究背景下, 人工智能的理论和实际研究工作的脱节现象尤为突出, 所以现今宏观、微观有效结合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

2 对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综述

目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现代几乎无论生产、生活等领域技术的发展, 都已经涉及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中主要谈几个热点研究:“智能接口、数据挖掘、主体系统”。

2.1 智能接口技术研究现状

主要是实现人机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这一目标实现之前, 需要解决计算机可以说话、读懂文字、听懂语言、甚至可以对各种语言进行迅速的切换并翻译的功能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通过理论派与研究实践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智能接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例如, 在最早的人工智能发展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是IBM研制的“深蓝”在棋盘上击败国际象棋大师。计算机的快速发展, 存储量、运行速率、人机互动等功能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更深层次的研究逐渐的遇到了研究困境。

2.2 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现状

数据挖掘技术主要是对各类模糊的、大量的应用数据、人未知的、潜在已经存在的数据进行整理挖掘进行细致的研究, 寻找出对研究有用的数据。目前, 数据库、人工智能、数理统计已经成为数据挖据技术的三大技术支撑, 以基础理论、发现算法、可视化技术、知识表示方法、半结构化等作为研究内容, 为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2.3 主体系统研究现状

主体系统是智能性更高、拥有一定自主性的实体系统, 它包含了各种想法、能力、意图选择等类似于人的智能思想状态。主体系统自主的、独立的实施和完成一些任务。在于环境变换中, 进行自我的调整, 在一定的设计规划下是可以完成一定规划目标。在多主体系统研究中, 主要是从物理和逻辑思维方面对主体进行智能行为的分析研究。多主体是主体一个综合升级版本, 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本能的行为, 目前在社会中应用主要集中在智能机器人和工业中的智能机械等领域。

3 对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人工智能理论框架和发展现状的综述, 引发对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希望可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研究提供参考的资料。

3.1 对人工智能理论意义的新思考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理论的支持, 人类的智能在不断地开发和发展过程中, 不断地对人工方法进行改进, 逐步的将变化在智能计算机实现, 达到机器模拟人类职能的目标。人类发明的技术和演算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未知领域的技术难题。计算机学派在定理和主体系统上取得的成功, 主要也是得益数学逻辑方法的逐渐演变和发展, 解决了对答案的不确定性问题。然而仿生学派在消除未知和不确定性问题时效果就变得很小了, 所以仿生学派在人工智能理论发展方面就显得缓慢了。所以计算机和仿生学派的研究理论主要是模拟人类智力运行;而控制论学派主要是模仿人类智能行为能力。举个例子, 统计学老师让你统计一项数据, 只要交给你一个统计方法就可以按照方法进行统计了;如果是体育老师教你跳高, 你就要先学习要领, 通过不断的练习, 掌握要领, 才可以逐渐提高跳的高度。在理论上, 行为主义理论也是可以解决不确定性的问题的能力, 不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相较于其他两种理论更为复杂一点。

3.2 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的思考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速度总是超乎人们的预想, 想要准确的预测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从现今人工智能的发展流派和发展现状上的一些研究可以看出一些方向, 可能会向着人类神经网络与机器结合、模式识别研究、企业运营等领域发展。

模式识别是通过计算机对数学技术方法模式进行自我的处理和判断来进行信息处理。实现机器模式的自我识别是现今发展智能机器一个最为关键的突破口。例如智能机器可以自动识别路况实现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汽车是综合了模式识别、智能控制、汽车操纵技术等多门学科理论的一个综合体现。现今发展还不能完全将这模式自我识别技术问题完全解决,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 科学家正做着坚持不懈的努力。

人工智能拥有着巨大的研究和发展前景, 现今距我们预想的发展目标还比较遥远, 但是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取得巨大突破和成就是不可磨灭的, 未来人类神经网络与机器的结合, 会使得机器情感的研究取得突破。许多研究表明, 情感是智能发展研究不能分离的一部分, 所以我认为, 人工智能下一个突破应该放在赋予计算机简单的情感能力。情感能力能否成功赋予机器, 是计算机与人实现自然交流发展的一大瓶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关于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的思考, 现阶段人工智能在侧重模拟人类智能, 实现自我识别的同时;更要理论结合实际, 寻找人工智能在与现实生活结合过程存在的难题为突破口, 使得人工智能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飞快的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步的发展起来, 潜移默化的融入了人类的生活。文章通过对现今人工智能主要理论框架和人工智能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 引出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理论框架,符号计算,模式识别

参考文献

[1]万雷.论人工智能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科技风, 2012, 15:54.

[2]魏葆春.人工智能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 12:57-58.

[3]黄乾贵, 张艳.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煤矿机械, 2002, 4:10-11.

[4]赵鹏章.人工智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J].中国西部科技, 2013, 4:38-39.

[5]孙晔, 吴飞扬.人工智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 2013, 28:5-7.

关于SDH技术发展方向的思考 篇8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除了在传统的传摘领域外, 数字微波技术在固定宽带接人领域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工作在28c Hz频段的LMDS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 已开始大量应用, 这预示数字微波技术仍将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1 SDH微波通信系统概念简述

SDH容量较大, 一般是16E1到4032E1。SDH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 是美国贝尔通信技术研究所提出来的同步光网络。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于1988年接受了SONET概念并重新命名为SDH, 使其成为不仅适用于光纤也适用于微波和卫星传输的通用技术体制。SDH传输方式是一种新的数字传输理念。它可以实现网络管理的效率, 实时监测, 动态网络维护, 不同厂商设备的互通功能, 可以大大提高使用率的网络资源, 降低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 实现灵活、可靠、高效的网络操作和维护, 它是当今世界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应用热, 光网络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 光传输方案在微波传输, 卫星传输, 电缆传输和许多其他的方法和优势, 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已成为节目传输网的主要传输手段。它是光波为载体, 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传输的信号从一个到另一个运输工具。它具有信息量大, 传输距离, 频率带宽, 质量高, 抗干扰和抗辐射等诸多优点, 是一套语音, 图像, 数据通信综合传输网络。

2 SDH微波通信系统的组成

考虑到微波信号在自由空间的传播特性, 一个SDH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可出终端站、枢纽站、分路站及若干中继站组成。其传输形式可以是一条主干线, 中间有若干分支, 也可以是一个枢纽站向若干方向分支, 通常主干线可长达几千公里, 另有若干条支线线路.根据各站所处位置和功能不同, 数字微波传输线路总是由以下几种站型组成。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及设备配置。

2.1 终端站

SDH微波终端站的发送端完成主信号的发信基带处理、调制、发信混额及发信功率放人等;终端站的收信端完成主信号的低躁声接收、解调、收信基带处理。在业务联络方面, 终端站具有全线业务和选站业务两种能力。在网络管理方面, 终端站可以通过软件设定为网络管理主站, 收集各站汇报过来的信息, 监视线路运行质量, 执行网络管理系统配置管理及遥控、遥测指令, 需要时还可与电信管理网连接。终端站基带接口与SDH复用设备连接, 用于上、下支胳信号。终端站还具有备用倒换功能, 包括倒换基准的识别、倒换指令的发送与接收、倒换动作的启动与证实等。

2.2 枢纽站

枢纽站一般处在干线上, 需完成多个方向上的通信任务。在系统多波道工作的情况下, 此类站要完成某些波道信号或部分文路的转接, 完成话路的上、下, 另外还要完成某些波道信号的复接与分接等。因此, 这一类站上的设备门类繁多, 可以包括各种站型的设备。

2.3 分路站

分路始处在线路中间, 除了可以在本站完成话路的上、下和收、发信波道的分文处理外, 还可以沟通干线上两个方向之间的通信。在此类站上, 配有SDH微波传输设备和SDH分插复用设备 (ADM) 15外视要求也可安装多套微波传锅再生设备;同时该站还可以作为监控系统的主站, 也可以用作受控站。

2.4 中继站

处在线路中间不进行上、下话路的站称为中继站。它可分为再生中继站、中频转接站、射频有源转接站和无源转接站等。由于SDH数字微波传输容量大.一般只采用再生中继站。再生中继站对收到的已调信号进行解调、判决和再生, 然后转发至下一方向的调制器。经过它的处理可以去掉在传输过程中引入的噪声、干扰和失真, 这充分体现了数字通信的优越性。在般情况下, 两个中继站的距离为50km左右。

3 SDH的数字微波技术发展趋势

对于宽带ISDN而言, SDH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是两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由于这两种传输链路分别使用无线和有线介质, 因此, 在很多应用场合它们的优势可以相互补充发挥, 这不仅确保了干线电路的高质量, 而且降低了运营成本。

微波的传输容量一般比光纤要小, 为使微波在一个微波传输频段中总传辅容量和可靠性与现有光纤容量及可靠性接近, 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微波信道的频谱利用率, 同时也要提高SDH微波通信的纠错能力, 这些也正是目前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3.1 提高QAM调制级数及严格限制带宽

微波是一种频带受限的传输媒质, 根据ITU-R建议, 我国在4-ll GH3频段大都采用的波道间隔为28-30 MHz和40 MHz。要在有限的频带内传输5DH信号, 必须采用更多状态的调制技术。一般多采用多电平QAM调制技术, 与此同时, 对倍道滤波器的设计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提高频谱利用率的目的。

3.2 网格编码调制及维特比检测技术

为了降低系统误码率, 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就必须采用更加复杂的纠错编码技术, 但由此会导致频带利用率的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采用网格编码调制 (TCM) 技术。采用TCM技术带利用维持比算法解码, 在高速数字信号传输中, 应用这种解码算法难度较大, 需要进一步攻关。

3.3 自适应频城和时域均衡技术

当系统采用多状态QAM调制方式时, 要达到ITU-R所规定的性能指标, 对多径衰落必须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考虑到ITU-R的新建议将不再给数字微波系统提供额外的差错性能配额, 因此, 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抗衰落措施。在各种抗衰落技术中, 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是自适应均衡技术, 它包括自适应领域均衡技术和自适应时域均衡技术。

频域均衡主要用于减少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 即利用中频通道插人的补偿网络的频率特性去补偿实际信道频率持性的畸变;时域自适应均衡用于消除各种形式的码间干扰, 可用于最小相位和非最小相位衰落, 为消除正交干扰, 可引进二维时域均衡器。

3.4 多栽波并联传输

多载波并联传输可显著降低发信码元的速率, 减少传播色散的影响。

3.5 其他技术

除了上面所述技术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技术, 如多重空间分集接收、发信功率放大器非线性预校正、自适应正交极化干扰消除电路等。

结束语

传统的SDH传输技术具有相当大的生命力。而网络与业务融合的趋势将是今后技术的发展方向, 我们从业者熟练的掌握这种技术, 可以在通信建设工程中减少初期投资, 充分利用资源, 从而得到更大的经营利润, 降低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1]达新宇.21世纪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通信原理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5.

[2]曾剑锋.MSTP技术与城域传输网的建设策略[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 2007.

对农村学校发展方向定位的思考 篇9

一、制定切实有效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所谓学校发展定位, 指确定学校发展的、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及与此相联系的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以此使公众理解和正确识别某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特征。目前, 我们不少农村中小学学校发展定位存在严重误区;一是盲目借鉴。通过一两次的外出考察学习, 通过完全照搬别人的做法, 到头来只落个形似神离。二是疲于应付。不少学校为了应付上级特色学校创建检查, 挑选了少部分的学生成立了乐器班、舞蹈班等, 每天活动课吹吹打打就认为是艺术特色学校。

实践证明, 学校有什么样的办学思路, 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速度。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我们应该找准自己学校工作的结合点和突破口, 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为今后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规范学校管理

在学校诸多的管理对象中, 都是以人的管理为中心。科学、有效的民主管理制度, 可以减少学校工作上的客观随机性和主观随意性, 去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也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有利于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 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更好实施素质教育,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努力做好教科研工作

教育科研水平是一个教师、乃至一所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似荼地开展的今天, 教育科研正在日益凸显他的重要作用。如何把我们的教师培养成研究型的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如何提高教科研的实效性?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大量的事实说明, 办学不能仅靠经验和意志。农村小学可以脚踏实地地参与搞些不盲目求大, 但求有实效的调查研究、专题探讨、经验总结等课题的研究学习方法和途径, 为走出一条靠教研兴教, 科研兴校的新路子备好后劲。

四、彰显自己的特色

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在于我们的校长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管是何种内容和形式的教育特色, 其内部必然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思想, 这种思想是特色建设者的思想, 是学校主要领导办学经验的集中体验, 也是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教育思想是学校教育特色的核心, 是特色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完全可以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招牌。受此启发, 一手抓基础, 一手创特色;以基础兴校、以特色强校, 完全可以作为乡村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农村学校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或学校教师现有优势, 选择特色办学的突破口, 以提高特色办学的成功率, 提高特色办学的可示范性和可推广性。

五、具体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

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 但我们部分的领导和老师的教育思想还停留在课程改革之前, 特别是我们的有些校长思想还不够完全解放, 对现行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学生的培养目标还比较模糊, 特别是对我们的教育到底培养什么人认识不足, 还有就是“应试教育”的思想还不时的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活动。考试的功利主义特别强, 标准化已成为我们大多数学校的唯一追求, 自然去特色、去个性在我们学校就在所难免。态度决定一切。农村学校的一些教育理念与城区学校相比较来说, 还是滞后的。新的课程改革产生了许多新的理念。课程改革要落实到实处, 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更新。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摆正自己的位置, 甘当小学生, 珍惜机会, 抓住机遇, 从头学起, 全面学习吸收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给自己的学校以行之有效的科学定位。

2.学习管理方法

课程改革必然带着学校管理方面的改革, 而且学校管理改革要走在课程改革的前面。建立起符合现代教育需求的又适应农村实际的学校管理体系, 是摆在我们农村学校校长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回避不了, 只有去尝试。而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与实施, 教育改革的重心必然由城区转向农村学校。由城区学校带动农村学校。同时要保持教育的均衡发展, 也使农村学校不能安于现状, 在各个层面实施改革和创新。从这一点来说, 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 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管理学校的水平和能力。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细节决定成败。从学校的远景规划, 到学校的近期目标;从学校的整体布局, 到某一小处的设计意图;人、财、物等一些管理方面的细节, 我们都应该用心揣摩体会。

3.深入走进课堂教学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 课堂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改成败系于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应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鼓励学生参考他们已有的技能和知识, 提出新问题, 探索新思路, 促使学生培养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究的思路, 增强学生探索真理的勇气, 敢于创造, 敢于发明, 敢于发展。

4.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切为了学生”,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国家新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我们的中小学提出了明确的办学目标, 即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创建特色学校。提高学生素质、创建特色学校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两个基本方面, 而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 正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过程, 也正是提高质量的过程。在建设特色学校过程中, 只有办学目标明确了, 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就我乡的实际而言我们确立了“以德立校、以质立校”办学目标。“假如这就是我的孩子”“假如我就是这个孩子的家长”, 通过换位思考, 可以使我们静下心来有更多的体会和思考, 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搭建更多的平台。

5.加强课题研究

学校的各项工作应该要课题化。在实践中切切实实地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通过不断地探索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学校确立主课题, 以点带面。教师的科研应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 通观以前的教师论文, 好多教师选择了一些理论性的, 政策性的研究, 研究一些出台了的新政策, 为其科学性、必要性、合理性找出若干依据, 并写出一系列的相关文章。要养成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的习惯, 不搞突击, 保持研究前期、中期、后期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这样就不会出现在结题前匆匆忙忙赶成果的现象。不搞说的一套, 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真正使教科研为教学服务。在新一轮课改中, 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等搞的有声有色, 取得了一些令人注目的成绩。

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思考 篇10

欧美工业革命后, 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 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商业贸易的发展, 要求农场主大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现代科学理论的发展促使农业科学理论逐步完善。新品种的选育、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的研制成功使得农作物的产量逐年提高。19世纪初农业合作组织的诞生解决了农业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不对接的矛盾, 稳定了农业生产者的收入,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自古至今都是开放的、包容的。2 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 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农作物种子, 并涌现了贾思勰等农学家。但由于旧中国机械化事业起步晚, 国民中文盲较多、科技素质低, 农民思想因循守旧, 导致西方先进农业科技知识在中国传播速度慢, 中国农作物的产量较低。

新中国建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有了自己土地的贫下中农生产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但因缺乏资金、农具, 导致产量低而不稳。党中央审时度势, 组织发展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 让贫下中农合起伙来搞生产, 国家给以贷款等扶助政策并进行科学文化普及, 从而普及了农业知识。贫农有了资金、农具、农业技术的支撑, 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油田的建成, 让机械化大发展成为可能。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农田水利整顿, 使农业机械化有了用武之地。

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产权归村集体所有, 村集体将土地承包给单个农户使用, 脱离集体束缚的农民干劲一时大增。由于农业机械的大量推广、新品种的研制成功、化肥的大量使用、加上平整的农田、便利的水浇条件、集体生产时习得的技术, 以及集体资产积累的瓜分, 让农民生产有了物质、技术、资金的支撑, 作物产量有了大幅提高。但农田的条块分割, 造成单个农户农业资源规模太小、农户资金有限、农民科技素质低下, 从而导致农产品规模小、产品质量差、增产幅度小、经济效益差、“三农”问题逐渐凸显。为了解决“三农”问题, 党中央采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多予少取放活的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因为我国户均耕地太少, 以及小生产与大市场不对接, 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通过国内外农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科技支撑、现代管理方法、社会化服务体系下, 高度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1 农业的根本出路是机械化

综观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程, 虽然各国在建设现代农业的道路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有所不同, 但都无一例外的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

农业机械化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 机械作业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 为农场规模扩大、农产品品质提高, 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 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 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

农业机械化能够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提高,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农业机械增多、农业劳动力减少的过程, 也是农民收入提高, 工农差距、城乡差距缩小, 农工贸协调发展的过程。因此,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有密切关系。

2 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充分必要条件

中国人多地少, 人均土地不到0.1hm2。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5亿农户, 户均0.48hm2土地。村集体为了保证地质的均等, 将土地分级, 每个农户的土地分为2~3块, 土地细碎化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土地规模化是农业机械化的迫切要求。一片土地上高、中、低作物甚至树木相邻而作, 互相遮荫, 不利于作物的高产。农田太少, 农户不舍得搞科学试验, 也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单个农户土地太少, 农产品数量规模小, 不利于打出品牌。各户种植标准不一致, 导致农产品加工企业难以大量收购, 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解决土地耕作的高度分散与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矛盾。总之,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3 农民的组织化是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

互助合作在人类历史上早已有之, 但是以互助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合作社却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一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不仅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而且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机器的推广使用, 形成了生产中的分工与合作, 从而也就为合作社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二是随着商品生产的高度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迅速发展。中小商品生产者为了在竞争中与大生产者抗衡, 并求得发展壮大, 不得不联合起来, 扩大生产, 降低生产成本。三是由于大规模商品生产的发展, 生产者与消费者逐步分离, 于是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出现了中间商。农民为了逃避中间商剥削而组织合作社, 直接销售各种消费品。于是从19世纪初开始, 在西方的许多国家中, 逐渐出现了合作组织。如今农业合作组织已遍布东西方发达国家。

20世纪20年代农业合作组织被引入中国。随着北伐战争, 农会等农业合作组织在广东、江西、湖南等地建起并发挥了巨大作用。红军建立工农割据根据地后, 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及北方的根据地里大力发展互助组、合作社, 皆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党中央在领导土地改革后, 又在全国推广发展互助合作组织。由于中国人向来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 以及受2 000多年的封建教育影响, 缺乏主人翁意识及民主意识。因此, 在领导工作做得不好的村庄, 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实践正在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离开农业合作组织, “三农”问题就很难解决。

通过土地流转达到规模经营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 农户的土地使用权流转给大户或农产品加工企业。 (2) 农户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仅负责产前及产后服务, 产中由农户自己负责。 (3) 农户以承包地入股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农户成为合作社的工人。由于现在农业补贴发放逐年增多, 农民已把土地使用权当作福利对待, 不可能轻易放弃。况且, 大部分农户将土地使用权转移给种地大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后, 会造成农业富余劳力的难以安置, 甚至造成农村的不稳定。第2种转移方式, 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农业生产标准化的推行。只有第3种转移方式才适应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农业标准化的推行。农业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有了资本后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 这样富余劳力的安置也有了去处。

参考文献

[1]孟凡艳, 孙芳.农业结构调整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3) :7-8, 23.

工业发展的思考 篇11

摘 要: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给予大足和双桥经开区“城市发展新区”的功能定位,市政府2014年11月3日正式批复大足区城乡总体规划,明确大足区是成渝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是城市发展新区的工业重镇、旅游重镇和重要交通枢纽,大足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正进入最好的发展机遇期。紧扣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我区确立的“138”发展思路,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强化政策、项目、能源、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深化优质服务,全区工业和信息化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呈现出总量继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结构逐步优化的良好态势。

关键词:工业发展

1 当前工业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经济增长“换档减速”,改革“快马加鞭”的大背景下,部分企业也正经历结构调整的阵痛。增速放缓,效益下滑,利税减少,不但暴露出企业自身的问题,更折射出整个产业环境存在的弊端。

1.1 产业、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

新区成立以来,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现代五金、资源循环利用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快速增长。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导致销量严重下滑,从而直接影响了全区工业增速。同时,我区汽车及零部件、通用机械等产业面临着“两大失衡”。一是日益增长的成本压力与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和逐渐走低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失衡,二是行业产销规模不断扩大与行业集中度难以提高之间的失衡。在这样的局面下,产业大而不强,竞争力不高,行业利润也越来越低。

从产品结构看,我区超过50%的中小微企业主要为汽车及零部件和通用机械两大产业配套。但一是本地配套率低。据统计,两大产业本地配套不足30%。二是结构性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中、低档产品产能过剩。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而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中、低端配套产品低层次重复建设、同质化恶性竞争。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只能按主机厂提供的图纸简单加工,缺乏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不能同步开发,而少数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也只能为满足配套而进行适应性开发,无力超前开发和系统开发,在产业发展中缺少话语权和主动性。四是配套产品单一,大多数企业的业务量过于集中在一个或两个主机企业,没有生产的主动权,极易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1.2 生产、资源要素不能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要素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成为我区工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制约瓶颈。主要包括人才要素制约瓶颈,招人难、留人难、用工贵,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的技术、管理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土地要素制约瓶颈,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宏观调控愈加严格,土地利用效益水平不高。资金要素制约瓶颈;政府融资平台受到严格监管,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主机企业拖欠配套企业货款,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机制不健全、渠道不通畅。环境要素制约瓶颈,随着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强,标准越来越高,“两型”社会建设、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城市建设等,迫切要求工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1.3 企业经营管理不能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

部分企业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粗放式经营的阶段,战略规划、人才培养、生产组织、技术开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基础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区企业当前面临着两大风险。一是产业发展风险。包括核心竞争力缺失风险、产业链支撑缺失风险、产业效益低下风险和商业模式落后风险。二是金融风险。包括企业现金流断裂风险、过度投资风险、低效投资风险等。

2 工业发展的思考

2.1 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2.1.1 重型汽车及汽摩零部件产业

大力发展重型汽车整车,加快发展汽摩零部件产业,重点建设重型汽车及汽摩零部件产业集群,重点依托上依红、双钱轮胎、鞍钢贝卡尔特等,重点支持上中航专用车、中国汽研科技产业园、上依红30万根车桥项目、康桥微型汽车车桥生产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

2.1.2 装备制造产业

大力發展智能装备和工程机械产业,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重点建设智能装备产业集群,重点依托重庆机电集团、重庆机器人有限公司等,重点支持长泰智能机器人制造产业园项目和万古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

2.1.3 现代五金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五金产业,加快发展生活五金产业,重点建设工业五金产业集群,重点依托杰利来、鑫业船舶等,重点支持杰利来日用五金项目、鑫业船舶工业五金等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

2.1.4 循环经济产业

大力发展废旧金属、废旧电子回收和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打造再生资源循环产业集群,重点依托德能股份、深圳一电、重庆再生资源集团、重庆智伦电镀等,重点支持重庆德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处理2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智伦电镀园区等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

2.1.5 家居产业

大力发展以套装门、橱柜、家具为主的现代家居产业,打造家居产业集群,重点依托大川门业、尚鼎门业等,重点支持大足家居产业园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

2.1.6 电子产业

大力发展以计算机、笔电外壳及机壳、面板、打印机为主的电子产业,打造电子产业集群,重点依托巨腾集团等,重点支持巨腾笔电机壳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

2.2 实施一批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工程

2.2.1 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工程。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探索智慧园区集成创建模式。

2.2.2 重点行业推进工程。重点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五金、化工、再生金属等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信息技术渗透到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依托服务型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成立两化融合服务中心,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2.2.3 重点企业试点示范工程。每年选择20家左右重点骨干企业开展两化深度融合试点;每年组织认定10家示范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加强引导。

2.2.4 重点项目支撑工程。围绕机器换人、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转型升级目标,引导企业提升设计信息化、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营销体系网络化、集成管理信息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2.2.5 节能减排助推工程。以汽摩、化工、铸造等行业为重点,创建两化深度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验区,选取5-10家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企业;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监测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监测和评测体系,实现对全区3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用能情况的实时监控。

2.2.6 电子商务发展工程。加快建设区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产业集群、专业市场构建电子商务应用交易平台,发展网络销售和采购业务,实现线上线下购销互动;鼓励工业企业建立独立的电子商务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商务协同,完善供应链、客户和渠道管理,实现企业商务活动全程电子化和网络化。

2.2.7 现代物流提升工程。鼓励制造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对接,推进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物流业务的有序外包,提高物流业专业化、社會化水平;推动行业性、区域性和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发展。

2.2.8 信息产业支撑工程。重点支持物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工业软件、数控设备、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汽车电子、船舶电子、智能家居、节能照明等产业(行业)发展,做大信息产业规模。

2.3 发展产业的保障

2.3.1 土地保障

区委定期听取产业发展工作汇报,区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政策,按照“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对本地区土地、环保、能源、运输等产业发展特别是土地供给要素的统筹协调,引导人口、资源和市场主体按照各功能板块定位的方向流动和聚集。

2.3.2 水电气保障

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合理布局建设水利设施,基本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新建及扩建4座水库,扩建8座水库,改善工业园区供水设施,实施龙水、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10万吨,邮亭5万吨供水工程;实现棠香龙岗、龙水、邮亭、万古四大片区电网协调运行,重点完成220kV、110kV和35kV变电站的布点及电源规划,启动500kV变电站前期工作,完善城乡供电网络结构,提高供电质量;建设以中心城区辐射各镇街的天然气输送网,使城镇天然气普及率稳步发展,气化率逐步提高。规划建设地下储气库、LNG储存设施和工业专用供气管线。做好页岩气开发和利用工程。到2015年,新建CNG加气站1座,年供气量达到5000万立方米;抓好煤炭安全生产,加强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延伸产业链,煤炭洗选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

2.3.3 人才保障

依托我市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合作研发新技术;建立健全信息技能技术培训认证体系,实施“百名信息主管(CIO)培养计划”和“千名信息化应用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为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2.3.4 组织保障

沼气发展思考 篇12

中国很早就开始出现沼气, 沼气的利用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 世纪, 那时的西汉出现了人类第一口天然气井——临邛火井随后还出现了合川火井、自流井火井等。19 世纪80 年代, 在我国的广东潮梅一带, 有人就开始试验人工方法制取瓦斯。1929 年, 一个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人罗国瑞成立了国瑞瓦斯气灯公司, 这是我国第一个沼气推广机构, 在1931 年, 他又在上海建立“中华国瑞天然瓦斯全国总行”, 并推广到全国各地, 在全国有10 多个分行, 此时, 全国13 个省都开始使用沼气。

我国第二次沼气发展高潮出现在1958 年, 当时沼气池遍布全国各地, 但最终投入使用的却很少, 因为技术发展不成熟以及缺乏管理。1980 年后, 在对沼气利用经验教训进行认真总结后, 我国集合1700 多名沼气技术工攻关沼气关键技术, 并提出可行性沼气建设方针, 也就是“因地制宜、建管并重、坚持质量、讲求实效、综合利用、积极稳步发展”, 后来还借鉴引用外国厌氧研究新成果, 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我国农村使用的水压式沼气池, 并有了相应的建池科学技术、发酵工艺及配套设备, 从此, 我国的沼气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并健康稳步前进。

沼气产业发展有着产业关联性和政策依赖性的特点。每次阶段性突破都离不开关联产业的协调发展和利好政策的出台。例如, 德国最初的沼气工程总共只有139座, 但在2000年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后, 仅仅只有八年的时间, 德国的沼气工程就有3900座, 并且大多数没有出现问题;同样, 中国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 导致沼气工程数量急剧增加, 但是, 大多数都不能长久坚持, 这是因为中国的沼气产业关联产业多, 协调难, 比如中国的养殖和种植产业不合一, 从而导致沼液无法还田;沼电上网无法顺利进行, 因为传统能源 (煤电) 产业与可再生能源 (沼电) 产业竞争激烈。

沼气产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复合性基础产业, 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如果说能源和环境危机促进了沼气产业的一次发展, 那么金融危机将会令它的发展再创高峰。有些人认为, 沼气产业其实是“危机公关”产业, 但事实是沼气产业既能帮助有机物和有机体回归自然, 又能不污染环境, 并提供能源和有机肥。沼气产业的原料广泛易得, 其原料可以使所有果实、生物粪便以及生活垃圾及其衍生物, 并且沼气有很广泛的用途, 能够可以为生活供气、发电、制肥, 还可以成为汽车燃料、制氢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沼气产业不断拓宽其用途、内涵和空间, 而且它势必会有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周期。

2沼气工程的产业定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沼气产业开始兴起, 在第一阶段, 小型户用做饭和照明以及农民用能是沼气的主要用途;第二阶段开始, 沼气开始用于保护环境和利用资源方面, 主要是大中型生产和生活用能方面;后来的第三阶段必然是推行可持续发展, 主要用途是大型商业化建设经营供能、肥。

目前, 我国不断加大沼气建设投入, 投入生产沼气产品工程建设等的公司越来越多, 甚至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关注, 有了 “小沼气、大产业”的态势。与此同时, 沼气产业化的发展程度也提高了, 首先是每年不断扩大各类沼气施工企业和工程设计的规模, 而且其中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然后是我国生产沼气灶具及配套产品的企业已达上百家, 而且每年能生产近1 000 万套沼气灶具、脱硫净化器和管材管件;再次就是生产沼气工程配套的设备的企业成长速度快, 已有3 000 余家的相关制造服务企业;最后就是出现了大量的户用沼气池的施工队和小型建造公司, 村庄里已遍布了村级服务网点, 他们对国家投资支持的沼气建设项目村和国家投资支持的沼气建设项目村直接服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全面发展沼气产业的条件。

沼气产业是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突破的关键, 并是构建循环农业的介入点, 还是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发展循环农业的基础产业。沼气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 将会为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卓越的贡献。

3沼气产业前景展望

我国传统的发展模式是大量消耗矿产资源, 以环境污染严重为代价来获得经济的快速增长。例如, 30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以资源和环境的危机为代价换来了GDP的增加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因此, 如今我国倡导循环经济, 并提出科学发展观。

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隶属于基础产业, 在无数前人的经验基础上, 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要重视基础产业的发展。沼气产业是一种复合性基础产业, 它能在提供了有机肥和能源的同时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 循环农业发展的切入点是发展沼气产业。所以, 我国将 “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上议程, 并从重点扶持沼气工程建设着手。

40年以来, 沼气工程从传统户用“小型”转变成现代工业化“大型”, 这靠的是优惠政策驱动实现的, 但是却还是没有完全市场化。为了突破该现状, 可以从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进行技术革新, 以达到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程度。

纵观各种产业的发展历程, 产品的“廉价”是实现完全市场化的关键, 例如, 电视机从“小型”到“大型”再到“廉价”, 计算机和手机均从“大型”到“小型”再到“廉价”。与此相比较, 沼气工程的“小”和“大”如果分别对应其第一代和第二代, 那么, 以“廉”为特征的沼气工程将是第三代。

摘要:中国沼气稳步发展,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中国沼气的建立。能源和环境危机是发展沼气产业的原动力, 政策依赖性和产业关联性是沼气产业发展的特点。在以后, 可持续发展将令沼气产业再创高峰。沼气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复合性基础产业,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沼气产业,沼气工程

参考文献

[1]王飞.中国沼气发展的现状、驱动及制约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12, (1) .

[2]曹曼.中国沼气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 2009, (8) .

上一篇:音乐类方案下一篇:大学生政治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