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物理

2024-09-10

医学物理(精选10篇)

医学物理 篇1

1.引 言

医学物理学[1]是现代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形成的交叉学科。物理学提供的技术和方法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疗实践,并且不断更新。X射线断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等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医学物理内容及其包含的科学思想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和后继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医学物理学内容的基础性和理论性较强,不能像计算机外语那样学了就立刻使用, 另外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学医就没有必要学习医学物理,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医学物理教学面临极大的挑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 发现要增强学习效果,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是学好医学物理的根本动力。

2.如何提高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医学物理的兴趣

本文从提高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医学物理的兴趣这一目标出发,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体会,提出增强医学物理教学效果的五项措施。主要有:

2.1重视如何引导学生从中学物理向医学物理学习的过渡。

从中学步入大学,学生普遍反映医学物理学难学:概念多抽象,公式繁琐,讲授学时少。在学习时易受中学应试教育模式下学习方式的影响,希望以题海战术掌握物理规律,解决难题。这些往往将学生带入医学物理学习误区。

实际上从中学到大学, 医学物理学研究范畴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研究内容更深入和广泛,并且介绍了一些和医学有关的物理知识。对物理现象的描述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特殊到一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概念的理解和升华上 ,定理推导 要思路清 晰 ,讲清前因 后果 ,简化推导 过程。同时要求学生从教材出发准确理解概念和定理,切勿本末倒置,只想做题,不仔细看书。其次,寻找应用定理解决相应物理问题的好方法, 尤其是解决与医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医学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讲述几何光学时,可以应用透镜成像规律解决人眼屈光不正的矫正问题,学生在学习这些与医学有关的定理时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2将物理学概念 、原理与医学应用结合起来讲授 。

医学物理学教材中包括许多物理学的经典知识。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物理学和医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认识物理学规律的同时,突出其医用性[2]。例如,讲授泊肃叶定律时,可以简化定律的推导过程,通过定性分析得出结论。并与《生理学》课程中“血流量、血压、血流阻力”等概念结合,体现泊肃叶定律在生理学中的应用。流阻Rf与血液黏滞性η和血管长度L成正比,与血管半径的四次方R4成反比,血管管径小的变化会引起血液流阻极大变化。例如,血管发生病变半径减小,血液流阻明显增大,要保持相同的血流量,血压就要增大,出现高血压。治疗时可服用扩张血管的药物,血管管径扩张,血液流阻明显减小。在保持血流量不变的情况下, 血压降低,达到治疗的目的。结合医学物理教学,更充满活力,更具吸引力。

2.3适 当运用现代化手段 , 增强课堂授课效果 , 深化物理应用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传统板书教学模式缺乏感性认识。医学物理学学时少,涉及内容多,公式推导少,而要求定性理解多。因此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3],科学合理地用动画、影像等多媒体手段,可以更直观、明了地将复杂的现象和规律的演变过程展现出来。比如,在进行光的干涉、衍射教学时,可以用不同色彩的组合、三维动画的演示将干涉、衍射过程和图样展现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生动,易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4采 用基于 WEB的 网络课程 ,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提高学习积极性。

网络课程[4]是随着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而盛行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医用物理学网络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料,如电子版教材、课件库、习题库。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线上练习、讨论区、同步视频答疑等教与学互动的交互环境, 让学生在学习时间和地点上随心所欲, 掌握学习自主权,充分享受学习乐趣。

2.5实行小班化教学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在之前教学中,医学物理课堂教学大多实行合班上课,班级多,人数多,上课课堂纪律差,不易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教学效果差。采用小班化教学后,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在教学中容易与学生互动,在讲授时遇见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很快能了解学生的困惑,便于解决问题,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医学物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语

本文针对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医用物理学热情不高的现实情况,从提高学习兴趣这一目标出发,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体会,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医学物理的因素,并提出可以改善的途径。在教学中,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可以把医学物理学得很好,进而认识和体现这门课程的价值。

摘要:本文针对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医用物理学热情不高的现实情况,从提高学习兴趣这一目标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体会,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医学物理的因素,并提出可以改善的途径。要增强学习效果,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是学好医学物理的根本动力。

关键词:医学物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医学物理 篇2

第二轮通知

日期:2011年10月20-22日

地点:上海青浦古镇朱家角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承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国东部放射物理专业委员会

大会主席:李晔雄

李龙根

张红志

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邓小武 狄小云

委员:(按姓氏笔画)

白彦灵 崔援朝 邓小武 狄小云 费振乐 贺晓东 李智华 雷宏昌 李兵 李龙根 刘永明 谭力 王连元 吴湘阳 吴大可 尹勇 翟福山 张九堂

组织委员会

主任委员: 戴建荣 徐志勇

委员:(按姓氏笔画)

柏森 迟子峰 戴建荣 贾明轩 邱杰 王石 王运来 王培 吴爱东 吴旭东 徐晓 徐力明 徐志勇 邢晓芬 翟振宇 张红志 张秀春

会议秘书处:王祥洪张春立

大会通通知

2011中华放射肿瘤物理学年会将于2011年10月20-22日在上海青浦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办,由中国东部放射物理专业委员会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第四届东部临床放射物理学学术会议也将同期举行。

本次学术会议以促进肿瘤放射治疗学术交流、提高我国放射肿瘤物理学研究、临床应用和教育水准为宗旨,为国内放射肿瘤物理学家、临床医师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提供展示成果、促进合作、增进友谊的平台。

会议主题是“放射肿瘤物理学区域合作促进新技术的应用”。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得益于物理技术的发展,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在为中国肿瘤放疗事业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对肿瘤放疗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迫切需要对肿瘤放射物理和相关临床知识进行更新与提高,放射肿瘤临床与物理学的区域合作,有助于不同医院的物理师和放疗医师相互交流与学习,促进放疗新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水平。由东部放射物理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此次全国放射肿瘤物理学年会,对展示东部地区肿瘤放射治疗物理学区域合作的研究成果,推动全国肿瘤放射治疗单位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使最新发展的物理技术在各医院得到更好的应用,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上海青浦的江南古镇朱家角环境优美,景观迷人,毗邻著名风景区周庄、锦溪和淀山湖。大会组委会将以饱满的热情,竭诚为本次会议的召开提供完善的会场设施、精彩的学术内容和方便的食宿条件。

论文征集

会议论文要求展示上述领域中的最新进展,未曾公开发表。

稿件一律采用摘要形式,包括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字数限800字以内,格式为Microsoft Word,宋体小四字体;可附不超过四页纸的短篇论文。稿件一旦被大会录用,将会以E-mail形式通知作者。

投稿地址:wangxianghong555@yahoo.com.cn

xzyong12@vip.sina.com。

会议截稿日期为:2011年9月30日。

联系人:王祥洪(***)

张春立(***)

徐志勇(***)

大会信息

报到日期:10月20日

报到地点:上海长航宾馆。次日上午7时半发车,前往青浦朱家角景苑水庄。会议日程:10月21日上午9时半-22日中午12时半

注册费:600元,含10月21-22日食宿费。

交款方式:邮局汇款

医学物理 篇3

关键词 医用物理学;医学院校;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2-0100-02

物理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它在很多领域当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医用物理学是物理学在医学中衍生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随着近代物理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逐步深入,生物科学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粗浅的宏观形态,而是进一步开始微观机理的探讨,医学的各分枝学科已经愈来愈多地把它们的理论建立在精确的物理科学基础上,并促使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从细胞水平进入超显微的分子水平。

事实表明:医学物理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医学教育水平,促进了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手段的改进和更新过程。物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已更为广阔、更为深入,这无疑对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授课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是有待于探讨的问题。

1 明确医用物理学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对医学物理都不十分重视,他们普遍认为物理对医学作用不大,没有深刻理解物理对医学的重要性及医学与物理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在医学院校对于医学物理这门基础课的教学中,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医学物理的重要性。

医用物理学知识是了解生命现象不可缺少的基础,人体内部发生的生理过程,肌肉与骨骼力的作用,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规律,神经传导过程,人体体温的调节,都与物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另外,物理所提供的方法和技术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开辟了许多新途径,提供了许多新思想,并为医学在各个领域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此,在第一节课就应讲清楚医用物理学与生命现象的关系,明确学习医用物理学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之一。因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会弄懂,最终是希望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前进、发展。

2 激发学生学好本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医学院校的学生普遍认为:医用物理学不重要,物理和医学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因此,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低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学好医用物理学的关键问题。首先,通过讲授医用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让学生对医学物理有个大概的了解和笼统的认识;其次,介绍现代科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具体举出一些例子。例如:通过学习波动理论知识可以了解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进而便可掌握B型超声诊断仪、M型超声诊断仪、超声多普勒血流仪、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仪等许多医学诊断仪器的工作原理;学习几何光学物理知识可以使人更容易了解眼睛的光学结构和屈光不正及其矫正等更多医学现象。通过这些例子在物理学和医学之间建起一座桥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科学奥秘,培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强烈愿望与兴趣。

无论学习哪一门学科,兴趣都尤为重要。现今多媒体在高校已基本普及,对于医学物理这门学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辅助手段,所以教师要很好地运用,把教学内容通过文本、声音、动画及示意图表现出来,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变得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使枯燥变为生动,理论更联系实际。

在教学方法上,坚决杜绝“填鸭式”教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运用形象化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多引用实例,增加实验课的医学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医用物理学的重要性。

3 注重基础,引入物理学史,增加最新前沿知识

物理学史、医学史对于研究医学物理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物理学史、医学史的有关知识,介绍100年来一些物理新发现、新理论在医学上的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热情,达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光学时,可以介绍显微镜的发展,第一台显微镜的诞生,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的问世,等等。

现代医疗保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快于医用物理学教材的更新速度,教材更新一般在十年左右,所以就造成教材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速度,那种“一朝学成受用终身”的观念已经过时,这样就对授课教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规定课时的前提下,应当注重医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要打好基础。授课教员平时就应适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及医用物理技术发展的前沿情况,掌握新研制的正在应用的医疗保健设备,授课时加大电磁学、量子力学、原子核和放射性及医学成像的物理学原理的权重。教课过程中及时把所知道的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最新信息、技术情况,新研制的正在应用的医疗保健设备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更多地知道相关的电子最新发展动态,从而可以开阔视野,增加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极大的增强教学效果。

4 根据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许多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固有认识是难,常常会在还没有开始学习时便产生抗拒心理。因此,教师在最开始上课时应合理调节课程顺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开始医学物理的学习。

通常高等医学院校医用物理学教材是供基础、预防、临床、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的,因此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医用物理学时,应针对专业的特点有选择地讲授教材中的内容,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本科班的学生更应有目标地选择教学内容,并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例如,在讲物体的弹性这一章中,若针对营养本科班的学生,除了学习应力、应变、弯曲—扭转理论知识外,对骨骼的弹性要重点讲解,同时说明人体从幼年到老年,钙元素对骨骼弹性的影响,人体在什么阶段,何种情况需要补钙,等等。这样,根据营养专业的特点,既学习了理论,又强调了医用物理学对营养专业的重要性。若针对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班的学生,在教学电学、磁学、激光、X射线、核磁共振等章节的内容时,也不能像给其他专业讲解时,只进行简单的介绍,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要加强讲授。

5 及时总结、不断进取

医用物理学这门学科有它独有的特点,它是由多种学科基础知识组成的。在教材中,章节非常多,并且各章节之间理论联系不紧密,这样便很难在学习中提出一个主干贯穿教材始终,疏忽这个特点必然形成一盘散沙,不容易形成记忆链条。因此,在教学中每当对一章或一个系统授课完成后,必须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目的是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记,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教学中的时间安排、课堂组织及自己不满意处及时进行改革,要经常和学生沟通,重视从学生中获取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因材施教,高质量地完成每一次课。

6 结束语

总之,医学物理学的教学应当具有系统性,每个环节都应精心安排,最终使学生充分了解医用物理学在医学和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根据本科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医学物理的学习由抗拒到接受,由被动学习到主动索取,这才是成功的教学结果,也会为学生在医学各个领域中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医科大学.医用物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2]胡新珉.医用物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8.

[3]秦任甲.医用物理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4]武宏.物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医学物理 篇4

1 医学物理师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

医学物理师主要工作在肿瘤放射治疗、医学影像、核医学以及其他非电离辐射如超声、核磁、激光等各个领域,从事临床诊断、治疗的物理和技术支持,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是在诊疗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保健物理和辐射防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

医学物理师中绝大部分是从事肿瘤放射物理的工作。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中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对患者进行放射性照射,对设备的质量控制、定位准确性以及治疗结果的检查和验证的要求非常严格。放射治疗的实施,是由放疗科的医师指定靶区,确定靶区剂量以及敏感组织的限制剂量并勾画靶区,物理师制订放疗计划和监督治疗过程的实施,从而形成医师和物理师共同对患者负责的体制。

在发达国家,医学物理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而且在岗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有不少医学物理师还参加研究工作。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同意把医学物理师的岗位设定在具有医学物理专业硕士毕业的水平上,而且在硕士学位培养阶段必须同时包括基础课程和动手能力方面的训练和考试[2]。

我国医疗机构目前没有医学物理师制度,从事医学物理师工作的人员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学科背景复杂,有很大一部分在岗的从业人员没有医学物理专业的教育背景,而是从其他专业如临床、医学影像甚至护理专业转过来。由于这些人员对基本物理知识的缺乏,很有可能不能准确设定复杂医疗设备的诊疗参数,对患者造成潜在危害如误诊、漏诊、治疗措施失当等。

我国物理师专业的教育同样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目前,医学物理学科还没列入教育专业目录,也没有医学物理学科的培养目标规划。医学物理师主要是从物理专业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中挑选,通过专业再培训的方式来培养。而专门开设物理师专业招收本科学生的高校非常少,部分院校将该专业定位在研究生阶段教育,而南方医科大学也是从2010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物理师专业本科生。

2 教学的难点

由于是新开专业,并且可供借鉴的经验主要是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为放射物理方向研究生开设的《肿瘤放射物理》的教学实践。《肿瘤放射物理》作为医学物理师专业的最主要的课程,其教学经验对该专业其他课程的授课能起到示范作用。在以往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2.1 放疗技术发展迅速,教材跟不上

本课程可供选择的教材较少,国内比较权威的肿瘤放射物理方面的书籍是由胡逸民编写,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肿瘤放射物理学》,我们一直使用这本书作为主要教材。但该书出版以来一直没有再版,对目前放疗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如Tomotherpy、Cyberknife、4D CT放疗,快速旋转调强放疗等没有涉及。为此,我们同时选用2007年由P.Mayles编著的英文版《Handbook of radiotherapy physics:theory and practice》作为辅助教材,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更新带来的知识空缺,但仍无法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并且英文教材的阅读也给部分学生带来了困难。

2.2 概念相对枯燥

《肿瘤放射物理》涉及到很多物理的概念需要硬性记忆,也有部分的公式需要数学推导。这些物理概念都是以后从事物理师工作涉及到的,但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些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往往会表现出排斥和厌恶情绪,觉得概念枯燥乏味,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2.3 学生物理知识缺乏

教材中对很多专有的物理名词,如粒子注量、能量注量、比释动能、电子平衡等,虽然也给出了解释和说明,但由于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相对缺乏,在理解这些抽象概念的时候出现困难。这与整个专业课程设置和安排、知识结构体系的策划和构建有很大关系。要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肿瘤放射物理》这门课程,医学物理师专业还要补充设置其他相关的物理基础课程,为该课程做理论知识的准备。

3 教学改革的探索

针对以往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专业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特点,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课程教学的改革:

3.1 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易于理解的特点,并且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效率。由于肿瘤放射物理的理论难点较多,比较枯燥,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形象直观,趣味性强,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且降低了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和记忆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等中心和楔形板照射技术时,可以用彩色图片向学生展示采用等中心照射和加上楔形滤过板后肿瘤的剂量分布特点,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楔形板应用的意义。又如在介绍钴60治疗机的工作原理的时候,可以使用flash动画演示放射源是怎样被运输到指定位置出束照射,在照射完成后又是如何被送回原位的。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三维空间概念如源皮距、源轴距、等中心、离轴比等等,可以先利用AutoCAD等三维绘图软件将加速器的三维立体模型绘制出来,实时动态的旋转模型来讲解这些概念。多媒体教学固然有许多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优点,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要注意合理应用,不能忽略和学生们的交流和互动。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外,更要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好的辅助工具来进行教学,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教学的方法。

3.2 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注意把握课程的整体体系,强调课程知识点和适用性。做到教材取舍合理化、教学重点清晰,对于某些跟医学相关的问题,如某些特定肿瘤的布野要求、正常组织并发症、放射生物学等,只需作简单介绍,让学生将这部分内容作为课外补充阅读。课堂授课的重点应放在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模型的建立。

同时,应创造条件充实参观和实验内容,让复杂的理论实物化、形象化、简单化。跟有教学合作基础的医院联系,安排学生参观放疗科的模拟定位机、加速器、后装机等放射治疗设备,开展现场教学和尽可能多的实验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铅挡块、热塑膜的制作,患者的体位固定,加速器的机头调整、出束等操作,甚至可以练习使用治疗计划系统做简单的计划。通过这种实践教学,使学生觉得取得临床上的应用成就并不是遥不可及,从而增强他们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

3.3 除了教材中的内容,给学生介绍放疗的最新进展

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每隔几年就有重大的技术革新和突破,新的治疗理念的提出有可能是对传统知识的颠覆。但教材的更新永远都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这在肿瘤放射物理领域特别如此。因此,为了让学生能适应技术快速的变化,教师除了完成教材知识的讲授之外,还应该适当介绍近年来放疗领域出现的新技术。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它要求教师平时要多留意行业的新动态,多参加放疗领域的学术会议,把握肿瘤放射物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医学物理师的本科专业在南方医科大学仍培养处于起步阶段,对其主干课程《肿瘤放射物理学》的教学我们积累了一点经验,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在以后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的对课程内容体系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大胆革新和探索,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庆文, 贺志强, 李哲等.在生物医学工程系培养医学物理师的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 2004, 25 (9) :118.

物理课临床医学论文 篇5

1医学直接依赖生物物理学

医学涉及生物物理学知识非常广泛。为便于学习、掌握可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学知识归纳为三类。其一,解释各种生物物理现象的知识,包括阐明现象的实质、变化过程、规律和成因或机理等。其二,分析各种物理(严格讲应是生物物理)检测结果的知识,包括所检测的生物物理信息的产生、产生机理、变化规律和采集方法,检测手段及图象形成的生物物理原理,检测图象的分析、归纳而获取结论。其三,阐明各种物理因素的生物效应的知识,包括物理因素的性质、所激发的生物效应及其变化规律,生物效应产生的机理,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对机体的危害缘由和防护等。

2要求知其所以然必须开物理课

科学知识可分为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两大类。生物物理学也不例外。常说对事物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实前者就是只要求掌握其经验知识,而后者则要求掌握其理论知识,从理论上把握事物。亦即不仅能认识其表象,还能阐明产生表象的内在实质,揭示表象运动、变化规律的机理。要求医生能从理论上把握临床医学中常涉及的生物物理问题,就必须开设物理课,否则是不可能的。要求医生从理论上解决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越多越深,所需具备的物理相关知识越广越深,自然物理课学时应越多。一直以来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不结合讲授在医学中的应用,即不结合阐明医学中的生物物理问题,要学生自学解决是很困难的。应该既讲授物理理论也讲授必要的生物物理知识,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知识能适应如下四个方面的需要。其一,行医需要。有了相关生物物理知识才能从理论上全面、准确、深刻分析、理解、掌握行医过程中涉及物理问题的医学理论、技能和方法,才能高屋建瓴,在理论指导下,以清晰的思路,全面思考,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其二,科研需要。临床各学科多有涉及生物物理的课题。没有相应的生物物理知识只能望而兴叹。反之则如虎添翼,可以在更宽的知识领域开展科研,为医学科学发展作更多贡献,提升人生价值。例如秦任甲教授就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只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和利用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图,这里存在个缺陷。可能是有关人员不具备血液流变学知识所致。他率先提出,应该加上血液流变学才能全面、准确分析和充分利用频谱图的丰富内涵,可以把频谱图作为有效手段来研究在体血管红细胞向轴集中的规律,并指导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取得成果。其三,提高需要。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尚未掌握的涉及物理的医学问题。这就得靠自学更宽更深的物理、生物物理知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在校所学将成为自学习提高的基础。其四,思维需要。人的思维不外乎逻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人在各成长阶段学习积累起来的。大学是人的思维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十分重要的阶段。在学习、运用物理学、生物物理学过程中,在知识拓展的同时使物理的形象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得到尤其强的培养提高。数理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的这些思维能力的增强,使之在学医、行医和医学研究中终身受益。一流名校能安排物理课近百学时,甚至还结合讲授生物物理知识就是认同上述观点的佐证。其决策者和努力学习物理的学生都是有远见的。这正是一流名校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物理、生物物理,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体现。

3只求知其然则可开可不开物理课

3.1可凭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行医

大量事实表明,一般医生都是凭借物理、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而非理论知识来理解、阐明、处置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其在三类生物物理知识上的表现为:其一,对医学中涉及物理的现象即生物物理现象不理解,无从解释或者粗略地,含糊地理解或解释。也有以打比方的方式来认识或阐明。例如用粥的浓稀来说明血液黏度大小,流阻大小,而导致血压高低,极少见有医生能用泊肃叶定律等相关知识做出理论解释。其二,当用生物物理检测进行诊断时:对他人的检测,一般只凭检测医生的文字结论做出诊断,有时查看检测图象也只机械地与自己记忆中的正常图象对比而作诊断,并不理解图象是怎样形成的,甚至不理解结论是怎样依据图象分析而获得的;对自己的检测,一般都凭借自己对检测到的生物物理信息与记忆中的正常信息对比而作诊断,至于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信息未必明了。其三,利用物理因素进行治疗时,一般只知道某种因素或方法有疗效或只会治疗操作,对其疗效产生的物理机理或不知或不全知。这些表明:一般临床医生的物理知识还只是经验性的,并未上升到理论。但一直以来临床医生就依赖这样的经验知识不也诊治好许许多多疾病?其中许许多多不也成为专家、主任和教授等高级医生?这只能说要求不高时,医生不一定非要多么宽深扎实的物理和生物物理理论功底才能行医。事实上临床教师,甚至生理学教师课堂讲授和相关医学书籍对许多涉及物理的问题也只讲现象,并未从物理、生物物理理论上把产生现象的缘由阐明清楚,仍然只停留在经验知识层面上。学生也只能承认如此,达不到理论认识的高度。这样行医必然缺乏物理、生物物理理论指导,对诊治涉及物理问题的疾病往往思维明晰不起来,只能凭经验了。按以上所述,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知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高则要求具有较宽深扎实的功底,能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成为物理理论型医生;低则只要求具备中学物理基础,对行医过程中遇到涉及物理的问题能有所了解,成为物理经验型医生。

3.2对学生的物理要求依培养目标而定

就原则而言,对物理课的要求和学时安排都是由决策者根据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而确定的。但实际决定时必然受到决策者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宽窄深浅的认识程度的影响。鉴于各院校决策者的这种认识难免差异,医生应具备的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又很大,不同档次院校培养目标显然不同,导致其物理课学时明显不同。一流名校为八九十学时以上。二流省(市区)属医科大学为六七十学时。三四十学时以下的出自三流学院,除去10来学时的实验课,还能比高中物理加深拓宽多少内容呢?据悉,还有学院把这门课改为任意选修课,选修者不到5%,等同于取消。不排除有些院校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需要安排多少学时为宜,并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其学时数是随意或参照同档次院校而确定的,带有一定盲目性。巧的是各院校安排学时多少与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低是相吻合的。总之,鉴于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对各院校的学时安排不必厚非。

4改革临床医学专业物理教学内容

4.1改革目标

无论培养物理理论型还是物理经验型医生,只要开设物理课就应该改革纯物理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绝大多数院校都只开物理课,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结合讲授医学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医学物理学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无的放矢,所学纯物理知识不会应用,学而用不上等于不学;不仅使学生得不到把物理知识应用于阐明医学物理学问题的训练,还会造成医学物理学知识断层,很难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使学生看不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境,使历届学生产生“物理无用论”,求知欲望低,学习不使劲,所学知识似懂非懂,很难用于理解学医和行医过程中遇到的物理问题。改革目的:必须破除思想上长期形成的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与医学中的应用相结合,改革也只增删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纳入最为实用的医学物理内容的定势思维,克服过去教学内容脱离医学实际的现象。安排适当的学时数,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内容为主,辅以必要的物理学基础,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临床医学较高要求的需要,较好发挥物理、医学物理在临床医学中应有的作用。

4.2改革途径之一

没有医学物理学解决不了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不开这门课就如同过河断了桥或知识断了层,物理学很难跨越断桥或断层直接阐明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开物理课主要为学习、运用医学物理学打基础。只开前者而不开后者就是无的放矢。物理学与化学,医学物理学与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十分相似。设想只讲授化学知识而不讲授生物化学知识,学生能掌握医学中涉及化学的知识吗?有条件的应该开设物理和医学物理两门课,实现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较完美的结合。这应该是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首选途径。

4.3改革途径之二

对于不便把物理课和医学物理课分开开设的院校可以把两者合拼开出。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知识为主,辅以相关物理基础。这门教材也可称为医学物理学[2]。学时多少都可以开。这样就把基础理论与医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知识结构改善,增进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改革困难所在

5.1缺乏阐明医学物理问题的知识

要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纳入教材并非易事。这些问题许多尚未能从理论上获得阐明或者透彻阐明,还有待研究解决,构建起这些问题的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否则无多少临床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可讲授。不信,可从三个方面考察:其一,查阅生理学、心血管内科学等医学基础和临床书籍;其二,听听医学基础和临床教师讲课。书中所写,教师所讲,涉及物理的许多问题都只陈述现象,或借实验数据、图表阐明,或笼统、粗略交代,或打比喻解释,甚至含糊讲授。这些充其量说也不过是医学物理学的经验层面上的知识,未能从本质上,机理上,亦即理论层面上阐明问题,回答不了为什么?其三,查阅期刊论文,可发现生物物理学的研究火热得很,发表论文很多,但属于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却很少。总不能教材所写,课堂所授结合医学的内容尽是经验知识吧?这就必须对寓于人体各脏器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逐个加以研究,构建起阐明逐个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形成丰富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知识体系,可供选择讲授。要达到如此,要经历很长时间,付出许多艰辛劳作。秦任甲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论著成果。这还不够,得依靠同行广泛参与才能构建起这个知识体系。

5.2医学物理问题如何通俗化

科研构建起的医学物理的一系列论文形式的理论知识,还只是具备了课堂讲授的素材。必须按照教材而非一般参考书的要求,使复杂、繁琐、深奥、数学表达太深、医学基础要求太多等等而造成教师难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尽可能通俗、简明、浅显、形象、直观,做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这些讲起来容易,面对一个个具体问题要加以处理好时一定会遇到不少具体困难的。只要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不断深入探索,总有一天人们会造就一本内容丰富,基础和应用知识恰当结合,适用的开创性教材。

5.3教师缺少医学物理知识

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篇6

大学物理实验是医药学专业学生必修课之一, 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现在的医学院校所开设的物理实验却存在诸多问题。

医学院校物理实验课程由基础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和医用物理实验三部分组成, 这是教育部高教司对医学院校物理实验内容新的要求。但现行的医学物理实验教学在教学课程体系上与理、工科非物理专业的物理实验课基本相同, 与医药学联系不够紧密, 体现不出医学专业自身的特点。

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医学院校物理实验教学经费严重不足, 物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实验仪器陈旧, 实验内容过时, 实验技术落后, 操作模式化, 学生在物理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学到的实验方法毕业后很少有机会遇到或使用, 这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医学物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与理、工科非物理专业的物理实验教学相比, 医学物理实验最不受学生的重视。

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医学院校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起点较低, 教学组织形式不够灵活。实验内容多是验证性的, 不能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操作步骤及所用方法也是由教师确定的, 这种整齐划一的实验教学抑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 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针对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结合物理实验室的实际, 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

2.1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 我们整合了现有的实验资源, 建立了适应现代化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现代高等教育要培养的是具备现代科技素质的高质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为此就必须建立一种适合当代科技发展的教学新体系, 以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需要, 并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我们原来开设的实验主要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以再现某种现象或验证某个定理为主要目的, 改革后的物理实验采用了层次性教学体系, 将全部大学物理实验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实验, 提高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按照不同层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不同要求, 分阶段进行。①基础性实验 (如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数字万用表的使用等) 为普及性实验, 该层次的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 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测量方法和误差分析理论, 养成规范书写实验报告的习惯。②综合性实验 (如声速的测定、显微摄影技术等) 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实验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只做一些必要的指导。③设计性实验 (如光谱分析实验等) , 教师只给出实验目标, 提供所需的实验仪器,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步骤的制定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设计性实验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和探索性, 该层次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训练,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也提高了其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他们科研素质的培养将大有裨益。

其次,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加入物理学史的内容。现在所开设的很多经典的物理实验, 就其本身的测量方法和实验装置来说, 在今天看来是比较简单的。如果做这个实验只是教给学生一种测量方法, 而忽略了其中丰富的物理思想, 本实验的意义就不那么重要了。回顾历史, 我们看到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 每一种理论和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实验诞生都有其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 都有其明确的目的。如果在教学实践中能引导学生了解所做实验的时代背景, 将一个具体的实验置于整个学科的发展链条之中, 则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各个实验之间彼此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一个有机整体, 是与整个学科紧密相关, 互相联系的。同时, 引入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很多科学家在探求真理的征途中表现出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事迹, 展示他们追求真理, 探索自然奥秘而表现出的优秀个性品质, 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再次, 在实验内容设置上要与医药学紧密联系。在实验调整过程中, 删去了与医学联系不大的验证性实验内容, 考虑临床医学、药学等各种专业的特点, 尽量在实验内容中增加与医学、药学等有关的部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让学生了解近代物理学、医用物理学等在基础医学科研和医疗技术手段上的应用, 我们向学员开放了我们的生物物理科研实验室, 组织学生参观见习, 向学生展示基础医学研究最前沿的方法和技术, 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 对学生传统的实验预习方法进行了改革。在过去, 学生只能通过一本实验指导教材进行课前的预习, 预习效果差, 并且到了实验室以后, 由于其注意力都被集中到了眼前的实验仪器上, 对指导老师的讲解不能有效领会, 从而降低了实验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建立了学生实验室开放制度, 学生可以在上实验课前来实验室提前熟悉实验仪器, 预习相关的实验理论知识, 到了上实验课时则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进行独立思考, 独立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实验指导老师一起开发实验教学CAI课件, 这样既能提高实验教学现代化水平,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全面提高。

再次, 通过加强师生间的信息沟通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及时把对学生实验报告的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 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提高学习热情, 增加自信心;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克服缺点, 改正错误。同时学生把自己在实验中的体会建议以及设计性实验方案等及时反馈给教师, 教师可以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通过这种及时的信息反馈, 教与学有了很好的互动, 实验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

3 总结

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现代医药学人才为目标, 我们对医学物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工作将以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虚拟实验室的建立为重点, 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另外, 结合医学院校特点, 不断调整、更新实验项目内容, 使之能紧密联系医药学的实际应用, 也将是我们的改革重点。

参考文献

[1]李世刚, 刘积学.注重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6 (6) :85-87.

[2]叶淑群.医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5 (12) :1134-1135.

关于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的思考 篇7

1 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

医学物理学是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将物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应用于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开设医学物理学课程的目的, 是使医学生在中学物理学的基础上, 进一步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研究方法、实验方法, 了解近代物理学知识及物理学前沿领域的情况, 能利用物理学知识解释有关生命现象, 为学习现代医学准备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和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1]。医学物理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 是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切入点, 这不仅体现在物理中大量的物理符号其实都来源于其相应的英文表达, 而且表现在某些定律的英文表述简单、易记, 体现着英语的魅力及原著之美。同时, 对经典物理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基本都是来自欧美的科学家, 在对物理学史做相应介绍的时候, 直接采用其相应的英文资料, 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而且会加深他们的印象。

目标定位准确, 才能提高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认可程度。笔者认为, 应将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强调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 丰富和掌握英语专业词汇为辅, 重点介绍国际上最新的知识, 并结合我国实际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让学生学有所用。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 掌握物理规律、定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英语表达, 能用英语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提高科学性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 了解对同样的知识点不同的阐释方式。双语教学过程中, 应该始终坚持以英语为工具来讲物理。既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 也要让学生慢慢的学会以英语为工具去获取知识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2 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的问题分析

2.1 双语师资缺乏

目前, 我国的双语师资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本土教师, 本土教师主要又可分成两类不同资质--外语教师和学科教师;二是有相关专业教育背景的外籍教师;三是"海归派"教师。从全国范围看, 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表明有多少能胜任高校双语教学的教师, 也没有相关的标准来界定双语教师的资质。当前医药类专业物理教师总体的职称以高级职称为主, 学历以本科为主, 年龄结构比较合适, 在教研、教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我国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这支队伍存在教授人数少 (无教授的学校达54.5%) 、学历层次低、进修机会少、教研成果不多、教学负担沉重、教师缺编等问题[2]。为开设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 很多院校是从现有的教师中挑选一些专业素质好且英语水平较高的中青年教师作为突击队进行双语教学。尽管他们经过了众多考试的洗礼在专业英语的读写方面可能问题不大, 但要真正让他们自然、洒脱地进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恐怕会力不从心。大部分专业教师的英语能力不全面表现在词汇量大、语法好、阅读能力强但口语差、听力差、写作能力差, 而双语教学对教师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口语、写作能力要求很高。

2.2 双语教材缺乏

双语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对双语教学的开展至关重要。有专家指出,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外语原版教材, 认为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教材一开始就为学生奠定基础, 创造一个"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的良好环境, 能够避免各学校自编自选教材所造成的学科上的随意性与语言表达上的偏差。但由于每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不同, 所以根据各自教育体制设计的教材也各不相同。譬如说美国大学物理教材大多通用性强、难度系数不大, 而一些英国大学的课程设计得比较专业、有一定的难度。内容若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对物理专业知识的学习, 而内容太难又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 我们引进国外教材时, 片面地强调原汁原味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同时, 原版教材的价格比较高, 在国内有些版本很难买到。而且全盘引用原版教材就丧失了双语的特色, 我们也不应该放弃自己在学科教学上的特色, 况且不同院校双语教学的客观条件和具体要求又不一样。

2.3 学生素质问题

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项对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调查表明[3]: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在90分以上者, 还未达到总人数的90%。入学英语成绩高的达到120分以上, 低的不足40分。同时, 90%以上的学生, 在中小学从未接受过双语教学的洗礼和熏陶, 进入大学后还未经历高等教育的系统英语学习, 未参加过四、六级英语考试。习惯于中学填鸭式和题海式教学, 而对于大学生注重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普遍不适应, 导致学习极为被动。而医学物理学是一门公共基础课, 学科本身对学生而言已无新鲜感。调查显示[4], 28%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目的不是很清楚, 3%的学生甚至有抵触情绪, 两项相加占到了被调查学生的1/3还多。如果双语教学得不到学生的认同、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 而且还会产生副作用。

3 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的对策思考

3.1 认真完善课程内容

医学物理学教材提供的参考学时是72-108学时, 而很多学校大约是50学时, 教师不得不整章整节的删除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 使理论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加之一些概念、理论较难理解, 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医学物理学的教学目的, 首先应完善课程内容以增强双语教学的针对性。

我们的做法是:首先, 在保证物理学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 加进与现代医学相关的知识, 如人体力学、血液流变学、超声影像原理、细胞膜电位和生物磁效应等, 尽量举些医学方面的应用例子, 来说明物理学原理在阐释生命现象本质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其次, 妥善处理医学基础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加强横向联系。双语教学的基本内容除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物理基础外, 要提出解决医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物理学去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再次, 深化与拓展教材内容。现代科技革命对医学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 在越来越现代化的医疗系统中, 每一种先进的诊治手段几乎都与物理学密切相关, 这要在医学物理学中得到及时体现。

3.2 充分运用多媒体双语课件

目前,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各高校方兴未艾, 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借助多媒体双语课件教学, 可以克服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带来的不适应性,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 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 也避免了教师大量的英文板书, 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当代双语教学的主要趋势, 也是一项重大改革。

通过建立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网络平台, 可有效地扩展教学的时空, 显著扩大教学信息量, 实现多样化的教学互动。在这一平台中可以加入上课时的电子教案、电子讲义、演示课件以及一些优秀的教学视频素材等, 让教师和学生随时浏览访问, 实现资源共享。我们从2001年开始研究制作《医学物理学多媒体课件》, 之后又设计制作了双语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件多次在省、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奖, 并中标卫生部CAI课件项目。经过多年来的完善与使用, 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3.3 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采用分层次、分班教学的方法, 可以提高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对于基础理论部分, 应先用汉语阐述, 保证学生理解物理内容, 再将定义、定理用英文讲述,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文表述。对物理内容的讲解或解释用汉语, 但板书以英文为主, 在保证学生理解物理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英文的表达方式。同时, 对于英语水平相对差一些的班级, 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用外语进行交流和互动难度较大, 课堂教学比较适合采用英文板书, 中文表述的模式;而对于英语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 授课时可以尝试全外语授课, 多采取互动形式, 鼓励他们用英文提问, 尤其是对一些口语较好的学生, 可以找机会让他们直接到讲台上去, 以"老师"的身份用英语为大家讲解。对于教材比较浅显的内容, 可以让学生去自学, 通过课前提问和自学总结的形式考核学生的自学效果, 并做讲评。

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比如, 创办英语角、英语校刊、安排英语广播等都是很好的形式, 也可以适当举办一些与英语相关的活动, 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总之, 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 虽然目前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与困难, 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 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上下功夫, 就一定能够促进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摘要:本文从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出发, 分析了目前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认为双语师资、双语教材的缺乏以及学生英语基础差等因素影响了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的开展。在此基础上, 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性思考。

关键词: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1]吴静, 蔡兴华.医学物理学课程目标的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7, 20 (5) :733-734.

[2]童家明, 刘成玉, 周晓彬, 等.普通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物理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6, 23 (1) :69-72.

[3]王勇, 瞿新刚, 文小玲, 等.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9, 26 (3) :1249-1251.

浅谈物理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篇8

关键词:物理学,现代医学,关系,应用

随着近代物理学和医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逐步深入,医学的各分支学科已愈来愈多地把它们的理论建立在精确的物理科学基础上,物理学的技术和方法,在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透视对医学的巨大贡献是大家早已熟悉的。光导纤维做成的各种内窥镜已淘汰了各种刚性导管内镜,计算机和X射线断层扫描术(X-CT)、超声波扫描仪(B超)和核磁共振断层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等的制成和应用,不仅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创伤,提高了诊断的准确度,而且直接促进了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临床诊断技术发生质的飞跃。物理学的每一新的发现或是技术发展到每一个新的阶段,都为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提供更先进、更方便和更精密的仪器和方法。现代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单位都离不开物理学方法和设备,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物理学和医学的关系必将越来越密切。

一、光学对医学的影响

激光在医学上已广为应用,它是利用了激光在活体组织传播过程中会产生热效应、光化效应、光击穿和冲击波作用。紫外激光已用于人类染色体的微切割,这有助于探索疾病的分子基础。在诊断方面,随着各项激光光谱技术在医学领域运用研究的广泛开展,比如生物组织自体荧光、药物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在癌肿诊断及白内障早期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正在发展之中。激光光学层析(断层)造影(OT)技术正在兴起,它是替代X-CT的新兴的医疗诊断技术。在治疗方面,激光手术已成为常用的实用技术,人们可选用不同波长的激光以达到高效、小损伤的目的。激光已用于心血管斑块切除、眼角膜消融整形、结石粉碎、眼科光穿孔、子宫肌瘤、皮肤痣瘤、激光美容和光动力学治癌(PDT)等方面。

在诊断中使用的内窥镜如胃镜、直肠镜、支气管镜等,都是根据光在纤维表面多次发生全反射的原理制成的。医用无影灯、反光镜等也是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近场光学扫描显微镜可直接在空气、液体等自然条件下研究生物标本等样品,分辨率高达20nm以上,已用于研究单个分子,有望在医学领域获得重要应用。利用椭圆偏振光可以鉴定传染病毒和分析细胞表面膜。全息显微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也很广泛。

二、放射性对医学的影响

放射性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已很普及,例如X光机和医用CT。1895年伦琴在研究稀薄气体放电时发现X射线。X射线发现后仅3个月就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X射线透视是根据不同组织或脏器对X射线的衰减本领不同,强度均匀的X射线透过身体不同部位后的强度不同,透过人体的X射线投射到照相底片上,显像后就可以观察到各处明暗不同的像。X射线透视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骨折的程度、肺结核病灶、体内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脏器形状以及断定体内异物的位置等。

放射性在临床中主要用于癌肿治疗,针对常规外科手术来说困难的疾病和部位(如脑瘤)而设计的粒子手术刀已得到了推广,其中常用的有X光刀和γ光刀。快中子、负π介子和重离子治癌也在进行,它们对某些抗拒γ射线的肿瘤有良好的效果,但是价格高昂,世界上已有许多实验室在临床使用。其次,粒子手术刀对许多功能性疾病,如脑血管病、三叉神经病、麻痹、恶痛、癫痫等也有很好的疗效。另外,利用放射性可对医疗用品、器械进行辐射消毒,具有杀菌彻底、操作简单等优点。

三、电磁学对医学的影响

磁共振断层成像是—种多参数、多核种的成像技术。目前主要是氢核(H)密度弛豫时间T的成像。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向处于磁场中的人体照射,人体中各种不同组织的氢核在电磁波作用下,会发生核磁共振,吸收电磁波的能量,随后又发射电磁波,MRI系统探测到这些来自人体中的氢核发射出来电磁波信号之后,经计算机处理和图像重建,得到人体的断层图像。由于氢核吸收和发射电磁波时,受周围化学环境的影响,因此由磁共振信号得到的人体断层图像,不仅可以反映形态学的信息,还可以从图像中得到与病理有关的信息。经过比较和判断就可以知道成像部分人体组织是否正常。因此MRI被认为是一种研究活体组织、诊断早期病变的医学影像技术。MRI与X-CT和B超比较,X-CT及B超只能显示切面的密度分布图像,而MRI图像可以显小切面的某一原子核同位素的浓度分布或某一参量(如弛豫时间)分布。因此MRI要比X-CT和B超获得更多的人体内部信息,尤其是对于脑部病变和早期肿瘤病变的诊断,MRI更具有优越性。

由于人体内存在电磁场,可为医学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检测依据。故脑电图、心电图早已用于脑部疾病、心脏疾病的诊断,与之相对应的脑磁图、心磁图在医学诊断上更为准确有效,但由于技术和价格等原因在临床诊断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对肺磁图的认识则较晚,它对肺部疾病(如尘肺病等)的诊断比X射线更为有效。目前,有些发达国家已把它作为肺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另外,在医学中利用电磁原理可改善人体内部的微循环,达到治病保健的作用,如血液循环机和各种磁疗仪等;根据人体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在医学上利用电磁能的热效应进行肿瘤的高温治疗和一般热疗。粒子加速器在医学中用来产生用于诊断或治疗的射线,也可用来生产注入人体内利于显像的放射性物质,它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制成的。

电子显微镜在医学中应用广泛,可用来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分辨的精细结构。如生物中的病毒、蛋白质分子结构等。电子显微镜根据电子束照射物体井成像的原理,利用电子束通过磁透镜(基于磁聚焦原理)进行聚焦,然后通过加速电压能产生波长很短的电子波,其放大倍数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几十倍甚至几十万倍。

四、声学对医学的影响

超声在医学中用于诊断和治疗,由此形成了超声医学。超声波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相当广泛,它主要是利用超声良好指向性和与光学相似的反射、散射、衰减和多普勒效应等物理规律,利用超声发生器把超声波发射到体内,并在组织内传播。病变组织的声阻抗与正常组织有差异,用接收器把反射和散射波接受下来,经过处理显像后就可对病变进行诊断,比如A超、B超和多普勒血流仪等。B超与(X射线透视相比其结果的主要差别是:X射线透视所得出的是体内纵向投射的阴影像,而B超得出的是纵切面的结构像,在切面方向没有重叠,可以准确判断切面的情况。

超声在治疗方面的应用是基于超声在人体内的机械效应、温热效应和一些理化效应。有超声碎石,超声升温治癌,超声外科手术刀,以及超声药物透入疗法,超声可用于治疗硬皮症、血管疾患、腰腿疼、精神病等许多种疾病。临床上使用的有多种超声治疗机。另外,超声在美容中用于超声洁牙、超声减肥等。

物理学在医学应用中的深度和广度正在进一步拓展,往往需要综合利用多种知识,比如能迅速缓解疼痛病状的声电疗法,就是综合利用了超声和交流电。在其他方面,液晶在医学上已用于医疗热谱图(诊断乳癌、血液疾病等)和其他显像技术中。超导等技术在医学中也有应用。目前,在医学上用来进行活体观察的声学显微镜,是利用声波来获得微观物质结构的可见图像技术,它是集声学、压电、光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等成果于一体的高科技仪器。

总之,物理学不仅为医学中病因、病理的研究和预防提供了现代化的实验手段,而且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先进的器械设备。由此可见,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医学向前发展;物理学研究成果在疾病预防、诊断、检验、治疗的运用中与越来越广泛;物理学研究成果在药品的研制和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临床医学工作中要用到许多物理知识,现代医学对物理学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我们相信物理学在医学中将会获得更多的应用,并为医学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可以说,没有物理学的支持,就没有现代医学的今天。

参考文献

[1]楼渝英.物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06.

[2]彭幼清.临床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09.

医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篇9

1 使学生明确物理化学的任务和学习内容

物理化学又称理论化学,是化学的理论基础。它是用数学工具,物理方法来研究化学反应的,是集物理、数学和化学于一身的一门学科。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物质结构共同构成物理化学的三大支柱,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化学热力学研究的是化学反应能量转化及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化学动力学则是研究反应的速率和机理;物质结构是研究原子在空间结合成分子的规律及结构与性能间的联系。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界面现象与胶体,从属于以上三大部分,是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应用。

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务必使学生明确物理化学在医学专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热力学和动力学二者相辅相成,是其他各章节的理论基础,故在后续授课过程中可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度,不必拘泥于教材按章逐节的教学框架,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框架式学习的方法。一门功课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它的框架,物理化学也不例外。至于具体内容,由于时间有限,在一门课程中,我们往往只能学习其中少量最精华的部分。但是有了框架,熟悉了典型的内容,以后通过长期的自学,就可以掌握广博而贯通的知识,并用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框架学习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化学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到枯燥,致使学习兴趣不高,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中若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讲到相关理论时联系一些实际应用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答,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1]。如化学热力学知识的指导作用。我们知道,在化工生产中的能量衡算与能量的合理利用问题,在设计新的反应路线和研制新的化学产品时,有关反应的方向和限度问题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上世纪末,人们试图用石墨制造金刚石,但无数次的实验均以失败告终。后来通过热力学的计算证明,在常温下只有当压力超过大气压力15000倍时,石墨才有可能转变为金刚石。人造金刚石的制造成功,充分显示了热力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再如药物合成的可能性,我们可用热力学的三个判据来判断(即熵判据、亥姆霍兹能判据和吉布斯能判据)。这是因为热力学可行的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才有实际意义,像在热力学的发展史上第一类和第二类永动机的研制失败是一样的;合成产物最高产率的确定,可用化学平衡的知识来求解;产物稳定性的问题,可借助化学动力学中的阿伦尼乌斯公式来计算;活性产物的提取和分离,要借助于相平衡的理论。由此可见,化学热力学在新型药物及新剂型的研制和生产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通过热力学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自发过程。自发过程[2]具有方向的单一性和限度,热量传递的限度是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再有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利用这个特点,可修建大坝蓄水,配上适当的动力装置,就可进行水力发电。这是自发过程的另一个特点,即具有作功的本领。同样,利用风力发电,是根据气体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这个现象,它也是自发过程,依然能够作功。再有在医院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病人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换药或服药以及注射。这是因为药物在人体内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有一个浓度范围,浓度太小,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我们在学习了化学动力学之后,可以知道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常被认为是一级反应。利用其积分速率方程,可以求出药物的半衰期及其浓度变化,从而为临床上定时科学用药提供理论指导。还有制药工厂中,常将难溶性药物作高辛微粉化处理,使其粒径控制在3.7μm左右,这是为了提高其在胃肠液中的溶解速度,增加药效,它是利用了物质的表面性质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实践性的原则,这是由物理化学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在学习中,首先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实验,再现生动、鲜明的事实,这叫做以“物“喻“理“。物理化学为我们提供知识、解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并造福于社会,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感受到“知识就是生产力“的内涵。

3 重视哲学思想在物理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共同、普遍的规律和原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同时又是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3]。物理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内在机理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哲学思想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他们学习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们知道,任何真理都是有其适用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物理化学中的原理和定律,都是有其适用条件的。例如,热力学的四个基本关系式的适用条件是定组成、只作体积功的封闭体系,而与过程是否可逆无关。它们既不能用于做非体积功(如电功、表面功等)的体系,也不能用于敞开体系。又如,熵判据适用于孤立体系的任何过程,我们用它来判断一个过程能否自发进行时,必须同时考虑系统和环境的熵变。如果忽略了环境的熵变,则往往会的得到相反的结论,即犯了“南辕北辙“的错误。举个实例来说,1mol的-5℃过冷液体苯在一个大气压下变为固态苯,这是一个自发的不可逆过程。若仅考虑系统的熵变(计算后得负值),根据熵增原理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这是大家值得注意的问题。同样是上例,如果我们用吉布斯能判据来考虑,则只须计算系统的吉布斯能变化。因为上述过程是在等温、等压和非体积功为零的条件下进行的,并且没有物质的交换。但我们要看到,吉布斯能判据的应用范围比熵判据要窄的多,不过一般化学反应都是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进行的,这个判据比较实用,而熵判据用起来则比较繁琐。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公式及定理的使用和限制条件,否则就会导致严重的错误。

4 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我国的孔子曾讲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古希腊的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曾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以探求真理;古印度的释迦牟尼提出“标月之指”的教授方法,让他的信徒循着他指出的方向自己去发现真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应起到引路的作用,只讲授有关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介绍一些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较多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注重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独立的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大学生逐步地过渡到独立学习有重要意义。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以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的发展。

实际工作中,我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36%,比例较大。二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物理化学实验中,有的同学不擅于思考,对于做出的实验数据没有进行认真地讨论,即使有的实验失败了,也要让他们自己找原因。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能够给出他们自己的实验方法,并且安排学生进行几个带有设计性的实验,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思考、探索。科研本身就是创新,实践性的科研和理论教学要联系起来[4]。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科研兴趣,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鼓励他们利用图书馆、网络以及到工厂进行实际调查等多渠道收集信息,广泛地查阅资料,了解课题发展的前沿。给学生提供一些研究性实验的体会,从实验题目的选择、实验路线的制定到实验数据的分析,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5 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课教学是高校重要的教学形式,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不可缺少的教学活动。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5]。直观性、操作性以及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是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特点。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在课堂上已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在具体操作中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深度,广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区别于其它实验教学,其实验选题几乎全部是通过仪器的操作去获取定量实验数据,所以在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中不同于先行课中所训练的实验操作,它是原有实验操作的提高与深化,它也不同于后续的毕业论文中所遇到的实验操作,它应为这些更为综合的实验操作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抓好这一能力的培养是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正因为学生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仪器设备、让学生在了解所用仪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性能的基础上通过亲自的实践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掌握一些仪器设备一般的维护常识和简单故障排除的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一个实验室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6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多样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事必有法,然后可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适时地选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中可引入一些教学内容的动态演示系统,如气体的混合,焦耳实验,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以及复杂反应的动力学过程,胶束的增溶过程等。适时将演示实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可提高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如在讲解“表面张力”定义时,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表面张力是垂直作用在表面上单位长度线段上的力,方向和表面相切”,学生普遍反映不好理解。我们通过以下实验来验证表面张力存在:取两块同样的玻璃板,紧贴在一起,用双手很容易将之分开;然后,在这两块玻璃板中间滴入几滴水,过一会儿,让学生尝试分开两块玻璃板,结果都无法将其分开。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表面张力确实存在。同时,我们结合液滴呈球形等实例,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表面张力”这一定义。在课件内容及制作的表现形式[6]上力求创新,突出药学、生物学特点,注重药学、生物学知识的介绍,把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物理化学已渗透到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物理化学的教学将对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物理化学的教学工作,应当根据医学专业的特点,合理取舍适合医学专业的理论知识,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并注重用物理化学原理去阐明医学中的有关现象、规律及应用。再有我们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使这门课程不再难懂、难学、难教,这样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也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习保民.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药学教育,2006,22(2):39-41.

[2]侯新朴.物理化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0.

[3]张之沧.科学技术哲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8.

[4]周广芬,杨久义.创新教育在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3(3):64-65.

[5]付飞鹤.高职院校化学实验课教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J].科技信息,2010:603.

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篇10

1 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涉及范围广,难度大

医学影像物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融合了五大成像技术,包括X线成像(含X-CT),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和红外成像等,涉及物理、化学、数学、医学、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等众多学科,其内容比较多,难度较大。

1.2 学生理工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佳

通过对我校2015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31名大专新生调查分析,结果如下:(1)学生以文科生为主,其中文科生102人,占77.86%,理科生29人,占22.14%。(2)学生对该课程的难易程度认识:109人(83.20%)觉得该课程太难,12人(9.16%)觉得课程一般,只有10人(7.64%)觉得课程容易。从以上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要使理工基础知识非常薄弱的大专学生来学好医学影像物理学,学生畏难情绪严重,面临非常大的挑战[2]。

1.3 教学课时比较少,教学内容抽象难懂

我校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医学影像物理学安排在第一学期,共计48学时。医学影像技术大专班紧张的课程安排使得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教材中涉及到的5大成像技术全部讲完比较困难。加之教学内容很枯燥,又抽象难懂,学生对这些知识知之甚少,更加增加了他们的畏难情绪。

2 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改革实践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这几个问题,近几年我们积极探索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改革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修订教学大纲,开展课程整合

我校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使用的是吉强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的教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删除红外成像技术等内容,重点讲解X线影像(含X-CT)、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技术。为了让学生早期便对医学影像设备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把后续课程医学影像设备中医用X线球管装置和X线物理进行课程整合,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X线球管解剖,从而真正了解X线产生的物理原理和过程。这样既能化抽象为简单,又能增加学生学习医学影像物理学的兴趣,更奠定了后续课程医学影像设备学学习的基础。

2.2 采用白板教学,改进多媒体教学方法

白板在教学系统中的作用体现在可以综合利用文字、图形、影像、声音、音乐及自制演示系统等资源生动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有声有色的形象教学。学校自2012年起引进电子白板教学,和普通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相比白板教学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气氛,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践,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使老师的教学更有效率[3]。

2.3 开展空间仿真教学,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目前我们开展了基于云空间平台的仿真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解决了传统的实验教学难的问题,让学生进入空间教学平台,随时随地和教师互动进行空间教学。空间仿真教学以侯淑莲、吉强主编的医学影像物理学仿真实验教程为基础,主要开展了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原理等仿真实验,让学生对这些成像的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教学效果较好。

2.4 适当讲解新技术,激发学习热情

医学成像技术飞速发展,教材中很多新技术并没有提到。比如球管中的飞焦点技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质子刀,以及高端CT中采用磁悬浮机架驱动技术把扫描速度提高到了0.3秒等。通过对这些前沿科技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认知和崇拜,提升他们的求知欲[4]。

3 今后努力的方向

医学影像物理学作为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更新发展,社会对医学影像技术的人才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最为一线教师,我在努力提升个人业务水平的同时也努力寻找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以更好的教学水平来满足我校医工结合的医学影像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吉强,洪洋,等,主编.医学影像物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5.

[2]康永香,桂维魁.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方法初探[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25(5):585-586.

[3]武继文,赵志刚,陈力敏.多媒体教学在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中的思考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2,13(07):15-16.

上一篇:幼儿阅读能力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