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实验教学

2024-08-23

研究实验教学(共12篇)

研究实验教学 篇1

1、案例教学法实验研究

本文主要以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该年级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为30人, 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 对其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其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实验之前评价分析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

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内容的基础, 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量将会直接影响新知识学习的效果。通俗一点地讲, 若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越高, 在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时就会更容易。因此, 在进行该实验研究之前, 本文主要是以研究对象的教育学知识水平作为参照, 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对比, 其对比结果如表一所示, 通过表1我们可以发现, 对照班和实验班之间教育学成绩的概率基本上都超过0.05, 因此我们可认为在0.05水平上, 该两组学生的成绩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性。而实施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教育学理论知识非参数检验, 是检验进行案例教学以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成绩之间差异性的基础, 能有效地检验案例教学在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课程中的教学效果。

1.2、试验后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分析

(1) 导入技能。良好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便于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 导入技能作为教师教学艺术、教学理念、学识、口才以及智慧等的综合体现, 其导入水平容易受教师自身知识与经验沉淀的影响。在实验阶段中, 实验班首先进行导入技能理论的学习, 研究者让学生观看一些导入案例的相关视频, 接着由教师来进行对其分析和讲评。而对照班则实施常规的理论学习教学法。通过表2我们可发现, 在学习导入技能过程中, 不管是否应用案例教学, 对于提高学生的导入技能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在实际考核阶段, 不管是对照班还是实验班的学生, 所采用的导入法多为示范导入或者故事导入, 而对于和教学经验关系较为密切的设疑导入、情境导入以及实验导入等技能的运用则比较少。由此可见, 在学习导入技能时, 尽管案例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很多不同的导入教学法, 但是事实上对于学生而言, 要想提高其导入技能, 还需要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2) 反馈技能。所谓反馈主要是指个体在练习过程中或者练习以后所获得关于运动技能操作方面的信息。在实验过程中, 研究者让实验班观看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教学案例视频, 并对其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 而对照班则按照一般的理论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 通过研究表明, 实验班学生的教学反馈数量和强度比较合理, 并能通过案例中的相关反馈技能, 对能其进行灵活应用。由此可见, 在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不仅能加强学生教学经验的积累,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反馈技能。

2、实验结论

通过对教学能力系统中各要素的分析和研究以及相关数据, 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班的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成绩明显要高于对照班, 在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将案例教学和体育教学实际情况相联系, 有效地利用书本中的相关知识, 把教学现场完整的还原到学生面前, 使学生更容易抓住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 丰富并提高其自身的教学经验, 以此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教学技能。

摘要: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课程的应用, 通过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以及实验法来处理、分析与判断相关数据, 将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考核成绩相比较, 通过研究表明, 实验班的学生在掌握讲解技能、发聩技能时均比对照班好。因此, 在体育教学技能的微格训练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 不仅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便于学生思维的启发,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建鹏.综合式案例教学在体育技能教学中运用的研究[J].体育师友, 2010, (2) .

[2]吴宝升.《体育管理学》案例教学改革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 2012, (2) .

研究实验教学 篇2

一、环境科学类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一)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的软构建

1.研究性实验教学子平台。

环境科学类专业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其学科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工程、环境监控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环境保护与监测、环境净化与监测技术等。从这些专业的课程系列上看,均涉及大量的实验课程,课程系列的特点既对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实验体系及实验平台提出新的要求,又为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实验设备,构建综合性、多功能实验教学体系及实验平台提供了可能。目前,扬州大学环境科学类专业主要设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海洋资源环境科学五个专业,实验教学领域主要涉及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微生物资源、有机固废资源化等几个方面。我们在搭建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时,充分考虑了本院的专业设置和相关实际情况,搭建了五个研究性实验教学子平台,分别是:环境科学研究性实验教学子平台、环境工程研究性实验教学子平台、资源环境科学研究性实验教学子平台、给水排水工程研究性实验教学子平台、海洋资源环境科学研究性实验教学子平台。各子平台所承担的实验教学领域不相互交叉,且相对独立。在各子平台功能分工的基础上,对仪器设备等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实现了系统规划,统筹兼顾,资源共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应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只要对该领域的实验内容感兴趣,均可参加相应平台的实验教学并利用其相关实验资源,符合培养要求,满足了学生求知识、求创新的愿望,发现和培养了个性化、创造性人才,实现了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2.研究性实验教学内容。

研究性的实验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点和必要保证,它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开阔视野,启发创新思维,激发创造性。研究性实验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我校环境科学类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所开设的实验主要有三类,按学生掌握难易度依次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最简单,这种实验在教材中给出实验要求、仪器和试剂,以及给出详细的实验步骤,要求学生按照教材要求,完成实验;设计性实验比前者稍难,这种实验在教材中给出实验要求以及给出实验所需大致仪器和试剂,要求学生设计出操作步骤,并完成实验;综合性实验最完整,这种实验在教材中只给出实验目的和要求,需要学生自己选取和制定实验仪器、试剂和操作步骤。

3.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管理。

我校建成环境科学类研究性的实验教学平台后,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管理条例以促进实验平台的高质量和高效使用。一方面,明确要求各实验教学子平台的所有教学实验室必须向全院各系科和各专业层次的学生开放;另一方面,各子实验平台均采取按计划申请使用和临时申请使用两种方式:按计划申请使用的方式,是在每学期初,各任课教师根据各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上报实验子平台使用的.计划及学生人数安排情况。临时申请使用实验子平台的方式,则主要是由学生提出申请。各专业的学生往往在开展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时,可申请到各实验子平台进行相关实验。这种申请经任课教师和相关实验子平台批准后方可实施,这种实施多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4.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的保障。

为了促进实验子平台的有效运行及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课程,有必要建立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的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保障,建立科学的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实验教学队伍保障,建立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管理人员协调互动的实验教学队伍;三是实验条件保障,包括实验设备和软件;四是质量监控保障,监督和保证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高效运行;五是经费保障,这里的经费支撑包括了实验平台硬件设施的维护费、实验耗材的购置费、实验自制设备的制作费等。

(二)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的硬构建

1.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的场地建设。

作为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单位和功能主体,“平台”的场地建设应当是各项建设任务中的重中之重。专一化教学实验场地是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实施的重要保证。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约2万平米,-每个研究性实验教学子平台均有多个实验室,可独立承担相应子平台所开设的实验课程。

2.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的仪器设备。

将学院现有的大型仪器和通用仪器均集中于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目前,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类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教学与科研设施齐全,仪器及装置设备先进。利用国家、省和学校专款支持平台建设,搭建了环境材料与环境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农业环境安全技术服务中心省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和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省级实践教育中心。研究性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资产从万元,增加到3500万元。

3.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的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共建研究性实验教学实践基地,创建以产业带动人才培养,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特点。在环境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充分利用研究性实验教学实践基地,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可全面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加深专业情感;学生也能够通过在基地的实践过程了解社会需求,树立自我发展方向,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构建环境科学类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在实验教学中的成效

(一)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研究性实验教学实施以来,本院在校生申请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毕业实践使用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的达100%。实践证明,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培养了了学生求实务真的科研态度,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又增加了他们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以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为例,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有较大提高,部分学生的研究成果被公开发表;近3年,有3名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并有1位学生的论文被推荐参加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6名学生主持国家、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本科生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近20篇。

(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各研究性实验教学子平台均能及时解决学生仪器设备使用和实验中遇到的任何问题。以往的实验体系大都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固定的实验课程,教师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使得实验教学禁锢在一定的模式中,不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实践训练。新构建的环境科学类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学生能够循序渐进,从验证性实验,到设计性实验,再到综合性实验,能充分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三)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发展

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不仅仅满足本科生的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更为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开辟了阵地,也为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平台。实验平台的仪器设备全面且开放,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了教学资源的效益。

(四)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以来,扬州大学环境科学类专业在校大学生人数维持在900人左右,学生学风端正,学习成绩良好。表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位授予率和一次就业率均稳步提高。近4届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分别为30%、46%、90%和75%;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分别为90%、100%、100%、100%;学位授予率分别为77%、92%、100%和98%。由于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验室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毕业生就业后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三、结语

环境科学类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全面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能够更好地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海洋资源环境科学等专业服务。学生也能够通过研究性实验的实验设计、过程实施、结果评价等途径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充分发挥研究性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学习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真成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主阵地。

教学研究之研究 篇3

不知教学研究为何物,怎么能清晰、客观、理性地认识教学研究,怎么能科学、有效地研究教学。基于这样的反思,基于想更清晰、更客观、更理性地认知教学研究,想更科学、更有效地研究教学,我尝试着对教学研究进行研究。

一、什么是教学研究

什么是教学研究?专家这样定义:“教学研究就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校本实践性研究活动”。

我认可这样的定义。这个定义,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教学研究的目的、对象、主体与方式。理解了这个定义,我们对教学研究就有了简明、完整的认识。

但这个定义说,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这与我们平常的认知有很大区别。平常,我们认为教学研究主要是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指教研室、教科所等专业教学研究机构的人员)的事,认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是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其实,不然。尽管专业的教学研究确实不可忽视;尽管研究教学是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的职责,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也一定要研究教学;尽管专业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更高,其研究更规范、更有计划、更科学、更深刻,成果更有价值。但他们不可能是研究教学的主体,他们只能是教师研究教学的伙伴。

为何?因为,在目前形势下,所谓的专业教学研究人员一般不处于教学的第一线,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脱离教学实际而存在,他们的研究不直接作用于教学,他们研究的经历、成果不可直接转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专业进步的力量。脱离教学实际,不可直接作用于教师与学生的研究,与以上所说的教学研究的内涵相去甚远。教学研究只有成为教师的事,教学研究才可直接拥有研究的对象,才可直接作用于学生与教师,实现其价值。

与教学研究紧密相关的,还有另外一个词,就是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专家认为:“教育研究就是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事物本质和性质,摸索和总结其教育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活动过程”。

显然,教学研究的内涵与外延都要小于教育研究,思考教学研究,是从一个较小的角度思考教育研究。本文只审视、思考、探究教学研究。

二、教学研究有怎样的具体形态

概念界定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认知教学研究,如果仅从定义上理解,就难以真正把握教学研究,难以实现其价值。认知教学研究,我们必须要看到具体、可操作的研究活动或方式。

广义地看,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教学中、在教师身上随时、随处存在。可以说,教学研究就是教师学习思考、讨论交流与分析探究教学的活动。这么看,教学研究伴随教学活动而生,有教学,就必定有教学研究。因为任何教师开展教学,都一定会先阅读、理解教材,会想应怎样教等问题,这样的阅读、理解与思考,就是教学研究活动。

但教师的学习思考、讨论交流与分析探究,也就是教师的教学研究,是有深浅之分,高低之别的。有些教师只是粗浅地读读教材,简单地想想教的是什么,想想应怎样教,并没有准确把握教的是什么,并没有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教。而有些教师思考教的是什么,既弄明白了所教内容的内涵,也弄清楚了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在本学科中的地位;思考应怎样教,不仅对比了现有的各种教学方法,而且在此基础上创新了符合教学实际的好方法。

教师粗浅、随意地想了想教学,是教学研究,但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学研究,要比这样的研究更深入些,一般是指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方法地学习思考、讨论交流、分析探究教学。

三、教学研究有哪些主要方式

教学研究比较深刻,要有更高的质量,必定会趋向规范、科学,必定会形成一定的研究方式或模式。教师研究教学的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我认为,教师研究教学的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是课题式研究。就是部分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一般还邀请专业教学研究人员参加,研究小组围绕一个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深入的研究,探寻教学对策,解决问题,形成理论观点。课题式研究可以是教学理论研究,也可以是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研究,它与其他教学研究方式相比,具有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理论性更强、价值更大等特点。

二是问题式研究。就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事之间,或在专门的教研活动上,集思广益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如,在学生自学课文后,教师说: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请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同学听听。可教师说完后,学生依然是听讲的姿势,并没有相互说收获,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开展起来。针对这样的学习实际,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会产生的状况?是学生不善于说?是学生不知道跟谁说?还是教师没有组织学生说?再与同事一起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发现问题的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式研究着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即时性、独特性,需要同事,甚至教学专业研究人员、教学管理者共同参与。

三是反思式研究。就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实际、成败进行回顾、思考、总结。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效果写教学小结,理性地分析教学的成败,总结教学经验与教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与规律。反思式研究,一般是教师的自我研究,具有经常性、独立性等特点。

四、研究教学的动机是什么

如果把教学研究当成一项深入的、高质量的学习思考、讨论交流与分析探究活动,那研究教学就一定是费时、费心、费力,甚至费财的一种活动。也就是说,研究教学,需要教师付出。

这样就会遇到一个大的、不可忽视的问题,但现实中,这个问题常被忽视。就是,教师为什么要付出?即教师研究教学的动机是什么?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诱因激发需要,就形成动机。

教师研究教学的内在需要又是什么?显然,教师研究教学的内在需要是通过教学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专业进步。那这一动机的诱因又是什么?是什么诱导教师产生要通过教学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己的专业进步?

是工作报酬。也就是说教师通过教学研究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自己的专业成长,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报酬。在当前的现实中,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一个教师所得的报酬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不管教师研究了教学,还是没有研究教学,其工作报酬是不变的。即使是奖励性报酬,也多与高的考试分数相关,与教学研究没有直接关系,而高的考试分数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其中有些途径并不需要教学研究,并非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如,灌输式教学、如靠延长学习时间而所获得高分数的教学。

是评优评先等精神奖励。现实中,精神奖励与教师所得的工作报酬基本一样,也多与高的考试分数相关,也就是谁教的学生取得了高的分数,就认定这个教师是优秀教师。精神奖励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进步并没有紧密的关系,也没能成为教师研究教学的诱因。

研究教学的诱因,还可以是什么?是法律、政策规定教师必须研究教学?但《教师法》总则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第二章权利与义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从《教师法》中的有关条文看,法律并没有直接规定教师有研究教学的职责与义务。

难以找到教师必须开展教学研究的法规,主管教育的领导却不善罢甘休,常在各种各样的制度、方案、计划中要求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但现实中,这样的要求一般只停留在口头上或文件中,教师是否真真实实地开展了教学研究,领导很少去考证,很少去追究。同样,在实践中,也很少有学校把教学研究纳入教师的工作量里,教师的工作量一般只包括教师所担任的管理工作、课程与课时,教师研究教学再多,再好,学校也不会把教师所做的研究工作转化为工作量。这样的做法,即使没有明说,但无误地告诉了教师,教学研究不是教学工作。因此,领导要求教师研究教学,也就不可能成为教师研究教学的诱因,相反,教师还会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教学,研究教学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学校要求自己开展教学研究,是增加自己的工作负担。

如果无法创设恰当的诱因,研究教学的内在需要就激发不出来,没有内在需要,教师也就产生不了研究教学的动机。

教学研究要在教师中普遍地开展起来,需要教学管理者重建教学管理的理念与实践,为教师创设研究教学的诱因。

五、教学研究的期待能否实现

普遍地看,教师缺乏研究教学的动机,但教师研究教学从没停止过,总有许多教师在学习思考、讨论交流、分析探究教学,且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研究教学的教师,总有一种强烈的期待,总期待自己的教学越来越好,期待自己研究的成果能转化为教学实践。如,期待管理者能够以教学研究的成果指导教学管理,期待管理者能在一定区域内推行研究创新的某种教学方法,期待管理者是伯乐,能把有教学思想与研究成果的教师提拔为教学管理者,以此推进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进步。

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管理者并不重视教学研究所得的观点与方法,并不会以教学研究的成果作为指导自己管理教学的依据,一般不会把有教学研究能力与成果的教师提拔为教学管理者。

如果仅从表面看,或只站在教师教学的立场,会认为教学管理者有许多不是。其实,不然。在现实的背景下,教学管理者并不等同于教学研究者,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并不是同一类工作,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之间,总存在一定的距离,总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教学研究以探求真知为目的、以学术话语为表达方式,追求的是理想;教学管理要解决的是现实中的教学问题,要保障教学平稳进行,要力求摆平各种现实利益。研究教学是探究要怎样才最好,管理教学是思考要如何才可行。研究教学是思考、批判,是求真;管理教学是平衡、和谐、完成任务。研究教学需要研究者有一颗纯净的心,管理教学者的心已历经风雨、八面玲珑。

如果能够挣脱利益的束缚,回归到教学的本源,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本是相辅相成的。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完全消除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之间的距离与矛盾。

尊重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之间的距离与矛盾,不消极,仍努力,尽可能求得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的最大公约数、最大交集,教学管理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健康发展,教学研究才能卓有成效。

六、专业的教学研究要怎样才能回归到教学实际中

尽管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但专业的教学研究不可缺少,它能够促进教学研究规范化、科学化,能够保障教学研究更深刻、更有质量。因此,教师研究教学要以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为伴,专业的教学研究更要回归到教学实际中。

但现实中,专业的教学研究机构独立于学校之外,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并非承担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机构的存在方式,固化着多方利益,专业的教学研究要回归到教学之中,注定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只能成为一种理想。

专业的教学研究回归到教学实际中,尽管困难,尽管可能只是理想,但它是专业的教学研究实现其价值的必经之路。为了走上这条路,专业的研究人员还是要有所作为。首先,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不要成为专职的教学研究人员,而要成为教学中的专业研究人员,这样,研究的对象才是自己有亲身体验的教学实际,研究才可能直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自己的专业进步;其次,专业的研究人员不要以专家自居,不要以指导为深入学校的工作方式,而要通过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方式,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研究,在共同的研究中,与教师一起成长;再次,专业的研究人员要创造条件成为教学管理者,参与到教学管理之中,这样才能汇集强力,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教师的专业进步。

研究实验教学 篇4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心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863项目以及教育部和科技部的重点项目。从这些项目的实践中, 培育了他们扎实的科研素养, 加强了与其他院校单位的科研技术交流, 同时也获得了多项教学和科研奖励。

潜心科研创新的研究中心

正是由于多年来的勤于耕耘, 文福安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和实践方面始终走在最前沿。而他们的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心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合作, 于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心隶属于北京市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重点实验室, 其前身为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技术研究所虚拟实验研究室, 是国内较早开展网络化开放式虚拟实验教学研究的机构之一。研究中心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于一体, 通过产学研一体化, 积极推广国家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

研究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项目主要面向教育信息化及国产化。其中包括: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虚拟实验智能实验职能指导与管理系统的研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作业和考试管理工具”、“职业培训示范工程”、“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及远程支持系统”、“Linux实验系统研发与开发”4个课题;国家863项目“基于NC和Linux的西部网络教育战略研究”课题;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教育科技信息处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科技部西部行动网站开发与维护”等课题。研究团队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获得计算机著作权14项, 专利4项。

研究中心是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的研究基地, 研究领域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教育技术学”学科, 研究方向有:

1.虚拟实验技术和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2.多媒体网络技术和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 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心所致力的是一项极富社会价值的工作。他们充分地将信息技术的便利为教学所用, 把教学管理中所涉及到的多方面进行高效融合, 让教与学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积极淬炼研究中心成就硕果累累

教学其实是一项有着极其复杂运行程序的立体链条, 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让教学变得低效、困难且事倍功半。尤其是高校扩招给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网络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新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心始终致力于网络教学系统的创新开发工作。他们契合着时代的节拍, 将自己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领域的独到理解, 融合在了他们一项项的创新成果当中, 在取得市场好评的同时, 也将中心的社会价值不断放大。

1.开放式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随着学校管理变革的逐步推进, 实验室建设的进一步规范化、复杂化, 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 (1) 高校实验课发展“学分制”, 实验课不再以课程作业方式的安排, 而是将实验课从理论课中剥离出来, 单独开设课程, 并给予相应学分, 传统的实验手工排课方式就变得异常艰难。 (2) 实验模式局限于传统实物的实验方式, 未能充分利用基于现代科技的虚拟实验方式。 (3) 实验设备、仪器、低值耐用品等没有较好地建立信息库, 以供查询其基本信息及使用状态, 不利于实验设备的维护。 (4) 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处于手工处理阶段。缺乏有效的实验室教学管理过程, 老师及学生无法方便快捷的协作沟通, 难以适应开放式实验的需要。

这就迫切需要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管理, 以简化实验室主管部门的工作。学校已建成覆盖整个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实验室管理成为了必然, 特别是实验室开放选课给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对此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心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验室信息管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建立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 提供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 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该系统的特色及创新点有:采用B/S架构, 方便平台部署及日常应用;集门户网站、教务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资产管理、实验室耗材管理、实验开放管理、协同交流、虚拟实验教学、门禁考勤、电源控制等功能于统一平台管理, 实现实验室的智能便捷管理;多种角色应用体系, 多种业务权限配置, 满足不同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应用, 加强示范中心建设;全面开放了实验室实验资源, 提供开放式实验教学服务, 可预约工位、实验, 也可设备借出, 方便学生自主灵活参与实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人性化的协同办公交流应用, 帮助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实时在线或离线交流;虚拟实验和实物实验相结合, 丰富了实验教学方式, 通过系统可同时管理硬件实验和虚拟实验;多种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方便各种身份角色数据汇总、数据统计, 可无缝集成到学校信息化大环境中等。

该创新成果中的各个系统均可单独采购部署, 也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组装及集成。

2.开放式网上虚拟实验室及课程系列

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依赖费用高昂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有限的教师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细致地指导大批的学生, 以至于教学目标难以落实。而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心推出的“开放式网上虚拟实验室系列产品”, 则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的难题。

据文福安介绍, 该计算机教学软件是面向教学的虚拟实验室, 是由课程实验仿真系统和虚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仿真系统采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实验环境, 提供可操作的虚拟实验器材, 是学生在互联网上通过接近真实的人机交互界面完成实验, 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室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

虚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提供全方位的虚拟实验教学辅助功能, 包括:实验前预习、实验的开课管理、典型实验库的维护、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过程指导、实验结果批改、实验成绩统计查询功能, 为实验教学环境提供服务并开展应用。

开放式网上虚拟实验室系列产品可以促进学生学用结合, 实验的安排更加灵活方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动手做实验,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可减少实验设备的维护强度, 缓解当前实验设备不足, 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建立虚拟实验室, 可以解决计算机、电子、通信、机械、自动控制、建筑等学科中的实验教学问题, 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

3.计算机网络技能训练系统

为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学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研究, 开发出了配套的可在网上开展的基于智能客户端的计算机网络技能训练系统。系统通过大量的实验知识点的训练题目以及历年大赛真题, 以及贴近真实的设备, 能够快速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能力和成绩, 同时解决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备、场地不足的问题。

科研创新的目的就是产业化

研究中心通过这几年的积淀和淬炼, 尤其是他们在网络教育技术领域产学研一体化的推广中, 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技术成果和产业应用的经验。在文福安看来, 一项技术是否成功, 关键是看其应用, “你的研究是不是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真正的把成果用起来, 发挥了效益, 才最终证明研究是成功的。”文福安在接受采访时如此强调。

文福安讲,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 我国技术应用率比较低, 这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浪费, 当下很多技术都是有“研”而无“产”。对产业化的深刻认识, 文福安在科研创新的征程上始终能够有的放矢, 始终将实践应用作为他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为此循着这样的思路, 研究中心也创新了诸多有价值的科技成果。

近几年来, 为了改进传统落后的实验教学环境, 研究中心与北京润尼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采用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 在科技部和学校多个项目的资助下, 组织开发了开放式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目前可供模拟电路、电路分析、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Linux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安全、Java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开展虚拟实验。系统模拟了真实实验中用到的器材和设备, 如示波器、电压表、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等, 提供了与实物实验相似的实验环境, 并提供了全方位的实验教学管理、预习、指导、批改、评价、互动交流和学生支持服务。目前该系统已经在60多所国内院校的实验教学中发挥了作用。

他们研发的“开放式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为众多高校提供了实验室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和支持服务, 以专业的业务理解和优秀的产品方案赢得了业界一致好评。目前该系统的应用案例有:北京邮电大学、北方民族大学、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盐城工学院、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北京联合大学等。

另外, 其“开放式网上虚拟实验室及课程系列”成果应用的案例更加多, 北京邮电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汕头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近60多所高校。

通过受众的回馈以及权威专家的鉴定评价, 研究中心的创新成果推广价值十分巨大。由于在业界取得的成就, 研究中心的专家和教授在虚拟仿真教学领域的科研声望日增, 每年都会受邀在全国各地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及教学管理相关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其科研经历和执着的奋斗创新的精神, 也成为了科技类媒体报道的热点, 受到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

科技的努力换来的是社会价值, 这也正是研究中心执着前行的最大动力。文福安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 科研是艰苦的, 虽然我们的办公室简陋, 但我们这个团队有信念, “我们都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会成功, 只要我们坚持下去。”

研究实验教学 篇5

作报告

一、开题会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后,在县教研室、学校聂校长及各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由李XX老师负责召开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开题会。通过开题会议使课题小组成员明确了课题提出的意义,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明确了通过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从教师教的角度以XX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基准,通过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研究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物理课堂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具体方式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从课程的角度来说,通过课题研究丰富校本教材。

通过开题会议,确定了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进一步促使教师观念的变化,提高对物理实验重要性的认识;2.改变目前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3.形成初中物理实验有效开展的策略。

明确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并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课题研究负责人:李XX

2.理论研究负责人:苏XX、孟XX

3.实践研究负责人:李XX

4.课题实验管理负责人:陈XX

二、研究过程

(一)时间规划:本课题总体时间约为1年(XX年9月~XX年7月)

(二)研究步骤和措施

.课题研究的准备(XX年9月~XX年10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强了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3)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并由负责理论研究的老师苏XX和孟XX进行撰写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实验(XX年11月~XX年4月)

(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2)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3)由负责实验研究的李XX老师对个案进行分析、整理,以教案设计的形式形成实验教学的有效模式。

3.汇报成果阶段(XX年5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论文、材料、数据等。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反思,并由陈盈利和李红锐老师进行课题研究过程是的创新实验资料进行整理,以丰富我校的校本教材。

4.修改完善阶段(XX年6月)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并由课题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

5.上交专家评审(XX年6月)

6.进行课题结题报告。(XX年7月)

三、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结合情况

我们的课题研究程序:理论研究确定实验教学的策略→通过同伴互助,由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进行具体实验教学方法研讨→课堂实践→进行教学评价,发现问题→研讨、反思,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

利用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在创设物理情景,提高感知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养成良好习惯等方面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而且通过探究的过程,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而且培养了他们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得到较快的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

从下面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各次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项目月考1期中2月考3期末4月考5期中6总分6236651***557347

分57.259.752.342.762.967.4考试人数***108及格人数495539286370及格率45.050.535.825.757.864.2优秀人数22161233040优秀率20.214.711.02.827.536.7三率和122.3124.999.171.1148.2168.3由三率和的变化不难看出,尽管我们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经历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观念的变化过程),但还是能肯定地说明通过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成员的专业成长情况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合作学习

实验探究在物理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物理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物理实验,并为学生安排物理实验,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锻炼了能力。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一、从兴趣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学生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课堂,跟随老师的思路学习物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物理感兴趣,对物理实验感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和物理息息相关的例子,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好奇,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兴趣学习物理。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而且有较高的学习效率。

二、分组合作学习

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按照小组为学生安排不同的物理实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完成实验,还可以避免学生抄袭实验结果。在小组合作做实验的时候,学生要先自主思考,然后和小组成员合作一起完成实验,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另一方面,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三、做好指导和考核工作

要让学生学好物理实验,真正在物理实验中学到知识,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考核。在学生做完某一项实验时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作业使学生通过作业巩固实验内容和结论,并在实验中学到物理知识。同时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加以指导,这样学生就会理清思路,使学生收获物理实验的快乐,这样会增加学生的信心,使学生更努力地学习物理。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并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还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熊春玲,王卫.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验教学评价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02).

[2]杜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理念融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32).

[3]李传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研究实验教学 篇7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运用,方法

0 引言

思政课是大学生新生入学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 思政课作为一个课程体系,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思修课着重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对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概论课则重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 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掌握分析、解决当今中国实际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1 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直以来, 思政课虽然地位重要, 但囿于教学内容的固定化以及传统的教学方式, 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程常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和排斥。而身处一线的教师, 为了改变学生的传统看法, 必须不断丰富教学的手段以及更新教学内容, 与时俱进, 与社会热点结合, 以提升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能真正成为学生个人成长道路上重要的铺路石。情景教学法遂即走入我们的视线。

2 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空间和价值

情景教学法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产生并盛行于英国[1]。70年代后期这种教学法被引入中国, 一开始广泛运用在语言教学中。

由于此种方法是一种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社会信息与相应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设置课堂教学情景, 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 因此很契合思政课广博的内容, 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还丰富了课堂教学方法, 增强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材内容设定一个合适的情景, 利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图文资料, 辅之生动的语言, 使学生身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它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从传统教辅工具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 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使学生在模拟的教学情景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这种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中有应用空间和价值。高职的学生本身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是高职学生未来竞争的重要砝码, 因此如何能把思政课的实用意义让其领会并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思政课不是枯燥的说教, 它蕴含了很多方法, 能开阔学生的眼界, 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3 情景教学法的运用及实例

3.1 情景教学法的运用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

情景教学法可以通过“参与———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300多年前,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2]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图片、影视等形式开展情景教学, 寓教学内容于具体情景之中, 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它要求创设的情境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一改思政课给人刻板严肃的印象, 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谐的课堂环境[3]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 (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 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 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 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而这些都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之上。

高职教改需要还课堂给学生, 这并不是弱化教师的作用, 而是转化教师的角色, 教师应该更多的是学习的引导者, 而非灌输者, 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学生, 体察学生的真实需求, 才能更好的在课堂与学生合作, 共同探知知识, 使学生通过参与来形成体会, 通过体会来总结知识, 形成认同。

3.2 情景教学法的运用实例分析

以《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为例。作为思修课和学生见面的第一印象, 显然应该让学生明白修养的重要性。如果只是简单的说教, 学生比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不易认同。所以在这一课开始前, 可以通过情景设定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修养的重要性。

首先把教室设定为招聘面试的一个场景, 所有的学生都是准备面试的社会新鲜人, 进行角色的设定, 然后教师设定为招聘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整个招聘见面的过程不是旁观, 而是亲历。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从敲门进入、开场白、与“应聘者”的交流等都必须符合招聘的实际情况, 然后学生们也必须表现出自己最真实的反应, 所说所做都不需要考虑“应然”的状况, 而应该从“实然”的角度行为。最后, 当整个招聘的过程结束后, “负责人”再离开现场。待到重新返回教室时, 组织学生就刚才全体参与的招聘进行实例分析, 反馈其中哪些言行体现了一个合格职业人应有的修养, 哪些没有体现修养。

学生通过模拟真实过程, 有了不是旁观而是亲历的体验, 自己就会形成正误做法的对比, 从而对修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对自身修养的培养也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和标准。所有这一切都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完成, 而是学生亲历之后的自我教育, 学生认同起来没有抵触, 且更容易明白思政课的教育并不是说教, 课程内容本身对于自身今后的个人道德、思想、法律等方面的素养的培养都有很实用的价值, 就容易在第一次接触大学思政课的时候改变对课程的传统看法, 有了全新的认知角度, 和教师也更容易成为朋友, 而不是说教者和受教者。

再以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例。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头等重要的教育之一。如何让这种从小所受的教育能够在大学阶段依然吸引学生, 且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在喊口号, 而是具有实际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一章一开始也可以从一个场景引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一个大家集体出行的场景, 可以来到一片森林, 配合森林的PPT, 然后假设遇到暴风雨, 开始一系列的设问和互动:学生最希望眼前出现什么样的藏身之所;藏身之所是什么材质;里面是怎样的摆设;如果漏雨怎么办等等, 最后让学生们思考自己与藏身之所的关系, 从而引申出“我”与国家的关心, 领会爱国的重要性。通过以上这一系列场景的设定, 学生的参与, 就能很生动的勾勒出个人与国家休戚相关的关系, 能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热忱, 大大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在道德修养的教学中, 为了摆脱苍白的说教, 也可以大量运用情景教学法。例如在课程讲解前设定一个场景, 即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可以虚拟为实验员, 实验对象为一群虚拟的猴子, 把著名的关于道德起源、道德沦丧、道德重建等的猴子的实验作为内容来进行演绎, 在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总结和体会,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于道德的探究欲, 还能加深他们对于本章相关内容的理解, 效果也非常好。

在思政课的实际教学实践中, 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特定情景设定, 学生们或展现真实生活场景, 或通过图画再现, 或通过音乐渲染, 或通过学生参与演绎和体会, 再加上适当的语言描述和穿插, 思政课就完全摆脱了枯燥的外壳, 其内容亮点也更容易让学生领略, 对于学生修养的提升非常有帮助。这种教学方法无论是在先期调查问卷中还是在实际运用中均受到学生的推崇和广泛好评, 学生有了实际的参与感和体会, 在轻松的氛围中角色演绎, 丰富了他们感受的同时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 还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鉴于情景的包罗万象, 这种教学方法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涵盖也非常广泛, 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 非常适合在思政课中广泛运用。现在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还仅仅是个有益的开始, 冰山一角, 今后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不同需求和层面的学生进行更多新颖的尝试, 让这个教学法为思政课的改革和发展发挥更多的作用, 真正使我们的学生受益。

声明

价值工程2014年第2期的110页作者宋焕艳单位应为:承德市热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德067000。

参考文献

[1]文嘉玲.情景教学法探源[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23) .

[2]周淑静.依托情景实现英语有效教学[J].校园英语 (教研版) , 2010 (03) .

[3]高金锋, 李森.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J].思想理论教育, 2008 (22) .

文科实验教学项目设计研究 篇8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项目设计,文科

一、引言

随着“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观念,人们日益意识到文科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文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较为成熟的实验项目对文科实验教学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文科实验项目设计是否有一般性规律可以遵循来展开,对《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课进行较为系统化的实验项目设计尝试,以期待为人文社会科学实验项目设计探路。

二、文献综述

(一)自然科学实验项目设计。在实验项目设计的研究中,素以自然科学,尤其是理工科类为主。长期以来,理工科的实验项目设计是一种固定的验证性实验模式,实验对设备依赖性高,实验结果比较单一。

李巨光和高丙云指出理科实验教学是配合某门理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对某一概念、现象、原理以及流程加深理解、产生联想的教学活动。倪丽娟和陈辉提出理工科实验项目具有确定性、实验结果具有稳定性等特征。

(二)人文社会科学实验项目设计。徐婷等指出文科实验教学应充分体现出文科特色,不应全盘照搬理工科实验教学,应将实验教学的思路放宽,同时兼顾文理渗透。文科实验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实验项目带动实验教学。

文科实验教学具有人文性、多样性、创造性和反思性等特征,因此,在进行文科实验项目设计时,应遵循文科实验教学的这些特征,创新实验项目设计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三、《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项目设计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属于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实验课程,面向全院英语语言文学、国际政治和外交学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具有鲜明的外交外事特色。

(一)《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目的。第一,专业融合。以四川外国语大学外交外事实验中心为依托,以双语实验为途径,实现英语、外交学和国际政治的三维融合,提高学生在双语环境中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过程控制。通过“四书”(活动策划书、选手手册、会议手册、议程手册)明晰实验项目过程,通过有序的实验设备使用,确保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仿真模拟。通过角色模拟、剧情仿真、环境体验三位一体的实验项目,学生在感受剧情危机点的出现后,合作探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创造性地演绎危机的解决。

(二)《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项目设计。《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项目设计从实验项目设计准备、实验项目设计实施、实验项目设计评估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下四个内容贯穿整个实验过程。

第一,项目制剧目设置。把《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课分为几个项目模块,以各章节知识点、理论和案例为导向的实验项目设计,用剧目式、分阶段的连续演绎,使实验项目的内容更丰满,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愈发明显。

第二,情景式案例教学。以情景式案例教学为理念,依托外交外事实验中心的全程录播系统、3D仿真效果、电子黑板和投影等设备,学生为导演和演员,进行剧情化设计和模拟,老师为问题提出者和咨询者,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第三,问题式实验过程。在实验项目设计实施中,情景式案例教学为形式,问题式实验过程为核心。每个实验项目辅以背景介绍和知识点导入,以问题出现开始,以问题解决结束,探究式的实验过程贯穿始终,问题式实验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第四,危机点集成评估。危机点集成评估综合考察学生的实验准备、实验参与和实验总结,评估量表具体包含学生在实验准备环节的资料搜集和提交“四书”,实验参与环节的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理论理解和创新等,实验总结环节的实验报告等。而案例的危机点作为考察学生的最佳手段,全方位的综合考察避免了单调的卷面考察,能更佳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综合能力。

(三)《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项目设计评估。《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项目设计已经初步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第一,《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项目设计的“项目制剧目设置、情景式案例教学、问题式实验过程、危机点集成评估”,实现了实验教学总体目标:专业融合、过程控制和仿真模拟,实现了初始目标。

第二,该实验项目设计增加了课程吸引力。自该门课采用此实验项目设计后,已经在全年级实现了全勤,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不断丰富和发展实验项目设计。

第三,该实验项目设计已经在学院内部获得推广。在国际关系学院“我来说教学”活动中,笔者受邀向全院教师展示该课程的实验项目设计经验。随后,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已经将《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项目设计作为一种可行的模式予以经验提炼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5-11/03/c_1117025413.htm,2015年12月3日登陆.

[2]李巨光,高丙云.高校理科实验教学问题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第5期)71-73页.

[3]倪丽娟,陈辉.从文科与理工科实验教学差异的视角谈文科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年第1期148-150页.

物理实验教学的对比研究 篇9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实验类型

近些年来, 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 推崇素质教育,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 现实是骨干的”, 我们经历了八次教育改革, 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我国国籍华人, 没有一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在科技界, 我国科学家的发明, 没有一项被评为20世纪100项重大科技成果。如果再不深化物理教学改革, 我国就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中处于主动地位。为此, 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 对我国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实验重视程度

在我国, 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数量和国外差异很大。比如, 将我国物理教材同德国物理教材中实验数量的比较, 如表1所示:

通过上表, 可以看出, 德国的实验总数几乎是我国实验总数的2.5倍, 其中, 德国教材在演示实验的安排上却仅为中国的二分之一, 但是学生实验和实验作业却远远超过了中国教材中所安排的数量。

德国物理教师一直重视实验, 都认为“没有掩饰实验的课堂是无法想象的”。每节课都要坐两到三个实验。可见德国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实验和实验作业的重视程度。然而, 我国物理教材中只是把实验作为科学知识讲解和实验能力训练的辅助工具。重视理论计算, 而轻视实验的重要性。

美国也十分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在美国, 教师在一堂课中, 先要做实验, 在课程引入部分, 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实验。鼓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设计实验, 讲授原理或者规律时, 会用实验代替自己的语言表达。因此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是在做实验。

二、教师实验设计

在一些西方国家, 物理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并不是“统一生产”, 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 例如:一个饮料瓶、一个鸡蛋壳、一根小木棍······通过自己独特的设计, 就能够用来在课堂上做实验。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的环境, 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应用到社会中去。德国的教师, 在演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中, 就是用两个易拉罐和装有水的喷子来进行的。仪器简单方便, 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兴趣。

然而, 我国物理教师却不是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实验仪器的研发和改造方面, 而是主要进行大量的备课, 课堂上的实验对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甚至有些教师主观上不想在自己的课堂上安排实验。有的教师抱怨学校的仪器设备不够完善, 不够先进, 或者效果不明显。也就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对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只是麻木接受。教师应该多用些心思培养学生兴趣, 调动积极性。

三、学生实验时间

物理实验分为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在我国演示实验时以教师为主体, 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分析得出一些物理规律, 学生比较被动。学生实验则是由实验员先将实验仪器摆放好在实验室, 教师和学生来到实验室后, 对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进行讲解, 为了防止仪器受到破坏, 还要求学生必须按要求做, 学生就“模拟”课本上要求的步骤来完成实验。根本体现不出实验的探究性。

美国却完全保留实验的探究性质, 在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 不强调实验的严谨性, 让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 自由发挥能动性。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以及在家完成的实验作业贯穿在学生的课上及课后, 对实验时间没有具体规定。英国更是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实验中。实验是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

四、实验类型

我国物理教学中, 实验类型大多是验证性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定性和定量实验等, 由于实验注重知识的检验, 和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巩固, 实验类型比较规范, 而且形式固定, 大多属于验证性实验。然而, 日本学生的物理实验类型比较丰富和灵活, 除了上面举出的实验类型, 还有课题实验、课题实验、制作实验、观赏实验、讨论题目和进行课题研究等。

以上是我通过我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比较分析, 这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清我国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找出存在的问题, 提高大家对国内外物理实验教学状况的认识。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学习国外学校物理课堂实验部分的合理设置, 以及国外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精神。为缩小我国物, 理教学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 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玉英.物理比较教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1-45.

[2]陈娴.谈美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物理教师.99 (2) :45-46

[3]胡卫平.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培养的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 (4) :33-37

[4]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高中物理课外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8

[5]曹磊.谭树杰主编.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199, 203, 34-53

[6]胡庆芳.程可拉.美国新课程标准运动及其推动下的教学创新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04 (4) :51-55

研究实验教学 篇10

一、教学研究方式的选择

1. 要考虑教学研究的限制因素。

影响教学研究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研究的课题。如果研究的课题是了解中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是否过重的问题, 就应采用普查的方法, 或个案研究加抽样调查的方法;如果研究的课题是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这一类问题, 最好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二是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如, 研究者的水平、经验, 可能投入的时间、资金、人力等。还有被研究对象的合作程度也是需要考虑的条件, 如, 研究者打算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 但对方是否愿意谈, 是否能如实地回答问题, 也是制约研究成败的因素。三是研究的效益。到底这项研究的价值有多大, 值得花多大的力气去做, 也值得考虑。

2. 要考虑教学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保证教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是选择研究方式时必须考虑的另一个问题。信度是指研究所获得资料的可靠程度。例如, 要了解什么类型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 研究者最好是能和学生打成一片, 成为学生的知己, 学生才会将真实的想法告诉你。不然, 学生会由于隔阂或怕报复而不说实话。研究者若能够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设身处地感受一番, 得到的资料就会更加深入可信。

效度问题较为复杂一些。如, 研究的问题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这就涉及到能力的评价问题。如果在研究中只用考试的方法来衡量学生的能力水平, 显然是不全面的。因为许多能力, 如实验操作能力, 是无法通过笔试来检查的。而如果考题只涉及对书本知识的记忆, 其有效性就更差了。用这样的方式来衡量学生的能力, 然后寻求培养能力的途径, 显然不会有好的效度。

二、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 参与式研究。

参与式研究的特点是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 研究框架不断调整, 课题多为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最适合中小学一线教师采用。为了认识或解决教学实践中的某个问题,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教师常常采用参与式研究。他们要参与到有关的实践过程中去, 一方面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将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实践中, 再及时地收集各种反馈信息, 以获得新的认识, 对解决问题的方案有新的构思或修改补充。

2. 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的对象往往是某一具体的事件、过程或状况, 主要目标在于了解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各种因素,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所起的影响及其程度。如, 要研究中学化学必修课程的实施情况与效果, 可以以学校某个班级或学生为对象, 了解影响课程实施的种种因素等。在这种研究中, 重要的是尽可能如实地了解情况, 从而为进一步分析研究提供充分的依据。个案研究必须深入细致, 虽然可以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但工作量较大, 研究面不是很广, 不易得到比较客观和合理的认识。

3. 普查与抽样调查。

普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全面普查。如对一个学校的全体学生提出10个有关家庭作业量的问题, 要求所有学生都作出回答, 这样做的好处是较全面, 但工作量较大。另一种是抽样调查, 即在被调查对象中抽出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样品, 用对样品的调查取代全面的普查, 抽样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 可以是完全随机抽样, 在更多的情况下, 研究者是按比例进行抽样。通常, 进行全面普查或严格的抽样调查会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 这时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各种调查。如对自己所任教的一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 这样的调查面虽不广, 但对分析全面的情况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 参与研究的教师应当记住, 不要随意地把在少数学生中发现的情况, 说成是普遍的情况。

研究实验教学 篇11

摘要 教学的创新成为了高校改革迫切的要求,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亦成为创新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从单纯地传授知识,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效果不显著。针对这个矛盾,我们将研究型理论应用到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课中进行实验研究,以期克服与解决目前游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新游泳教学理念,使整个游泳技技术课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游泳专修课 体育教育专业 研究型教学 实验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游泳专修两个班共计42人,其中实验班21人,对照班21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互联网和检索期刊索引的方式来收集相关专著。

2.实验法:采用对比实验法,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两组教学内容:蛙泳,进度一致。实验班实施研究型教学,对照班实施传统教学。

3.数理统计法:将研究过程中的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

4.访谈法:根据论文的要求,走访或电话访谈的方式对沈阳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咨询。

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分组教学后对两组的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内容包括:50米蛙泳计时、50米蛙泳的技术评定、关于蛙泳的理论考试,在50蛙泳计时和技术评定考试中实施教考分离,由沈阳体育学院游泳教研室主任唐老师主持考试,理论考试以学生自学以及教师上课研究课题的重点为主,以口试的形式考試,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

(一)实施研究型教学对其达标成绩的影响

表1实验后学生蛙泳50米计时成绩比较(秒)

组别nxstp

实验班21 52.327.59

2.0150.031

对照组21 56.569.56

(二)实施研究型教学对其技评成绩的影响

表2实验后学生蛙泳50米计时成绩比较

组别nxstp

实验班2188.428.64

2.1150.026

对照组2182.569.56

(三)实施研究型教学对其理论成绩的影响

表3实验后学生理论成绩比较

组别nxstp

实验班2187.528.34

2.2100.028

对照组2183.259.26

表1、2、3数据表明,实验组学生的50米计时、技评、理论的平均成绩均好于对照组,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说明经过实验后,实验组各项测试成绩整体上优于对照组。也充分的说明研究型教学应用于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术、理论的水平。

通过上述统计学检验数据表明,无论是实践、技术、理论的水平两个班都呈现显著性差异,表明研究型教学效果要比传统教学具有优势。学生在学习游泳技术动作时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进行机械式的记忆,而是通过自己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对其有了深入的理解。在研究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在教学实验中通过分组学习、讨论、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对实验班学生蛙泳技术的学习有较大帮助,充分说明研究型教学对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的技术水平、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2.研究型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游泳教学中应用,有利于结合体育教育的师范教育专业的特点,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基本技术,发展水中运动能力,增强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议

倡导研究型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课中应用,因为研究型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课有明显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宋义增.体育院校游泳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93-394.

[3] 宋静敏.海南大学游泳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2001(2):82-84.

[4] 汪劲松.实施研究型教学推进创新性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3.6.

[5] 马吉光.浅析同步教学法在游泳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7.

研究实验教学 篇12

在这些实际问题中,对复杂数据的分类问题及复杂函数估计问题的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面。近几年,学者在复杂数据分类及复杂函数估计问题解决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支持向量机是近几年解决此类科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支持向量机的理论基础是统计学习理论,主要用于分类及模式识别问题。目前支持向量(回归)机已应用在外贸出口预测、电力负荷预测、农产品的消费市场需求动态预测、投资组合风险预测等方面。由于复杂的函数估计问题和复杂的数据分类问题在经管类研究生研究的问题中普遍存在,因此将支持向量机作为实验工具,培养经管类研究生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校管理类研究生教育现状

目前,我校提出了建设“教学科研型大学”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是这一课题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我校拥有3个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在校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数量超过1000人。随着我校发展,博士点、硕士点、研究生数量稳步上升。研究生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略的科研生力军。因此,培育和发展我校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是加强我校科研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管理学院作为我校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学院之一,近年来加大了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对经济管理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很多教学改进方法。在这些管理问题中,复杂的分类问题和多元数据非线性回归问题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很多决策、预测、评价等问题均可以抽象为以上两种科学问题。支持向量机是近几年用于解决该类问题的一种较流行的工具。因此,本实验教改的实验教案可以为经管类学生深入学习支持向量机及帮助其了解非线性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经过前期理论知识积累和现场实践经验的总结,对支持向量机应用于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有益的探索,并从理论与实践角度为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实验材料。

二、实验设计方法

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研究与设计,主要采取了以下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根据对课题的理解与规划,以各种交流沟通方式对主讲教师进行访谈,有针对性地调查实验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而整理与分析现今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此外,对外采用各类调研方式,如学校互联网主页浏览、走访等方式,对其他兄弟院校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成功经验进行调研与总结。

(2)文献资料法:课题组利用我校教学、科研资源,特别是我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及各类电子网络资源,其中包括维普数据库、CNKI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EBSCO数据库、Sciendirect、Spring Link数据库等网络数据资料,检索与课题研究问题相关的专著和论文,了解本领域课题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总结、归纳出最新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案例及实验方案。

三、针对专业的实验课题选择

在实验课题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研究生的不同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其主要来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人力资源管理方向。针对研究方向偏向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本项目选取了企业人力资源的预测问题作为其中的一个实验,通过该实验使得此类学生能够建立起支持向量机解决工商管理领域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路。

2.交通管理类学生。研究方向偏向于交通管理类的学生其研究的领域主要偏向于解决交通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交通流量预测。因此,在实验选择中选取交通流量预测问题作为其中的一个实验,通过该实验使得此类学生能够建立起支持向量机解决交通管理领域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路。

3.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生。对于研究方向偏向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学生在实验选择中选取了项目终止决策问题作为其中的两个实验,通过该实验使得此类学生能够建立起支持向量机解决管理决策领域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路。

4.经济类学生。经济类学生对时间序列地研究要求较高,本项目选取了多维时间序列的外贸出口量预测验,通过该实验使得此类学生建立支持向量机解决多元非线性时间序列领域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路。

5.信息管理类学生。信息管理类学生较多地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因此本项目选取物业税税基批量评估作为实验项目,该实验实际上是通过支持向量机构建一种专家系统。通过该实验帮助信息管理类学生建立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专家系统。

四、问题与对策

在实际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如下问题:(1)我院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较多,本项目中设计的实验项目无法覆盖到所有研究方向的学生。(2)现有解决分类问题和多元非线性问题的工具较多,本项目设计的实验仅考虑支持向量机一种,对于更高层次的研究要求,例如,对其他模型的比较、模型的鲁棒性、模型的效率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

针对以上不足,提出如下改进措施:(1)进一步对该实验教学系统的应用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扩充和完善,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本研究设计的6个实验项目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2)在对模型的比较和更深入的研究方面,学院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类似工具的教学。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开设一些深度较高的课程,例如神经网络、复杂系统建模、随机过程等,引导他们做更深入的研究。

因为所选取的科研课题是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和工作岗位的,所以研究生在以后研究工作中初步建立起解决分类问题和非线性多元回归问题的基础,在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能够立即有一定的解决思路,能够较快地进入研究角色,缩短解决问题的路径和难度。

五、结语

本文针对管理类研究生迫切需要增加非线性回归、分类等分析能力提升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支持向量机预测与决策实验教学教改方案。通过实践发现,该方案提升了研究生的分析能力,为他们进一步的研究和论文发表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Wisniewski R.Selected Aspects of the Use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the Mass Appraisal of Real Estates in Poland[J].Argumenta oeconomica.2008,21(2):125-152.

[2]Guan J,Zurada J,As L.An 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 Based Approach to Real Estate Property Assessment[J].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2008,30(4):395-421.

上一篇:电子喉镜轻取息肉下一篇:高校教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