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肿瘤手术

2024-09-11

胃肠肿瘤手术(共10篇)

胃肠肿瘤手术 篇1

胃肠道肿瘤是患者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直肠等发生了肿瘤病变, 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胃肠道肿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病情较重时可危及到患者的生命。西医对胃肠道肿瘤尚无明确的方法, 现行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三种:手术治疗法、放射线治疗法及药物治疗法。但究其临床治疗效果来看, 手术治疗法是使用最广、效果最好、治愈率最高的胃肠道肿瘤治疗方式, 放射线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均可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治疗法。本文根据我院120例患者治疗实例和临床治疗的跟踪数据分析具体阐述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47人, 随机选取12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跟踪式随访。120名患者中男68人, 女52人, 从性别结构来看病症无性别偏向性。患者年龄25~85岁, 平均患者年龄为 (52.3±2.1) 岁, 无明显的年龄偏向性。患者病程0.5~6年, 病程平均值为3.2年。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特点有以下几种上腹部位出现较为明显疼痛感或胀痛感27人, 明显反酸表现21人, 吐血、咳血症状15人, 便体发黑11人, 较为强烈的反酸及持续呕吐10人, 吐血兼合便体发黑8人。在术前检查过程中有21人的盆腔部或是腹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包块体, 27人在检查过程中用手给予腹部轻微压力会有较为强烈的疼痛感反馈, 其余的患者没有较为突出的临床病理症状表现。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确认肿瘤具体位置, 见表1。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诊断性检查和辅助检查, 结果发现, 患者临床病理表现程度不同, 一部分患者病理特征表现不明显, 21名患者有合并型的胃部不适或是胃部疼痛, 17名患者伴有消化道组织壁出血症状, 11例患者有较为明显的肠梗堵症状。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患病部位的肿瘤形态、大小、分布位置无规则可循, 从影像学的检查报告来看找不到共同点。影像学下患者的肿瘤形态主要以扁平的椭圆形和圆形为主, 且肿瘤部位均为黑影区, 说明肿瘤质地为内实心结构。肿瘤大小:肿瘤体的最大直径为1.3~5.9 cm。肿瘤发生部位:绝大多数的患者肿瘤发生在胃肠道黏膜层和肌肉组织下层, 肿瘤组织与周围健康组织有较为明显的区分边界, 少数患者肿瘤与周围组织间的界限不明显;绝大多数患者的肿瘤区域不见外包膜结果, 少数患者的肿瘤区域有较为模糊的外包膜结构。

1.2.2 手术治疗

对120名患者采用手术摘除法治疗, 首先根据诊断结果和影像结果确定肿瘤发生位置以及肿瘤的属性: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 经过主治医师商榷摘除方式及摘除部位后, 方可实施手术。120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肿瘤发生在胃部, 根据具体情况其中19例采用胃部远端摘除术, 摘除含瘤及其周边组织;5例患者采用胃部近端摘除术, 摘除含瘤及其周边组织;5例采用楔形的胃部摘除术, 摘除肿瘤及其周边组织。23名肿瘤发生在十二指肠部位的患者, 对14人采取手术摘除十二指肠的治疗方式。19名肿瘤发生在小肠的患者全部给予手术摘除肿瘤病坏部位的治疗方法。20名肿瘤发生在结肠处的患者, 9人采取手术摘除肿瘤区域的治疗方法。13例肿瘤发生在直肠处的患者, 4人采取手术摘除肿瘤区域法治疗。120名肿瘤患者中有23人在手术治疗后需采取药物配合治疗稳定病情, 并且患者病情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所涉及以及取证研究的临床患者资料采用标准的统计学中差异性的计算方法, 使用SPSS 13.0计算软件进行计算, 采用±s的方式绘制数据,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上文中对我院曾经接收并给予手术治疗的120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共有41人通过一次手术治疗可将肿瘤病变完全摘除, 术后未复发, 肿瘤病症完全消失;有55人手术后病情出现好转, 但肿瘤病理表现并未完全消除, 需后续临床干预性治疗逐步消除症状;有18人出现病情反复情况, 需进行二次手术治疗, 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伤口恢复较快;另外, 有23名患者在手术之后需要使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以达到稳定病情的效果, 且药物治疗情况较为理想;有6名患者手术治疗无效, 死亡。使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肿瘤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取得的效果喜人, 患者的病理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改善, 如腹部持续胀气、疼痛, 经常性反酸水, 恶心、呕吐, 便体发黑等, 改善结果见表2。

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疾病除了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外, 在患者群体中也得到较广泛的认可度。手术治疗方式中平均治疗时间为3 h, 平均住院天数为10 d, 出院后患者病理症状明显减轻, 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病情极少出现反复, 是临床治疗胃肠道肿瘤疾病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式。

3 讨论

胃肠肿瘤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 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若救治不及时会造成死亡。故在临床治疗中, 我们要及时有效的给与该类患者手术治疗。如此不仅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还能有效提高患者预后。从表1中可以清晰看出, 发生在胃部与十二指肠部位的肿瘤患者人数较多, 发生肿瘤部位最少的是直肠部位, 并且很多患者的肿瘤为良性。恶性胃肠肿瘤很容易引发死亡, 主要是因为肿瘤浸润或转移, 所以守护治疗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3.1 发病特点和预防

胃肠肿瘤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中, 主要为中老年患者, 尤其是年龄>50岁的人群, 并且男女病发率没有显著差异。胃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呕吐、反酸等。因此, 胃肠肿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防御措施, 不能食用辛辣、生冷、有刺激性的食物, 并且要科学饮食, 注意口腔卫生, 尽量减少肠道病症的产生。另外, 对于长期饮酒吸烟的患者, 要戒烟戒酒, 以便减少对肝门、肠道的刺激。

3.2 手术方法的确定和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胃肠肿瘤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医师在手术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肿瘤大小以及身体素质情况, 为患者确定合理的切除方式和范围。

对于胃间质瘤患者, 当肿瘤直径≤5 cm, 并且可胃幽门有一定的距离时, 可为患者提供胃楔型手术, 手术边缘要和肿瘤之间保持2 cm的距离;对于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可直接手术进行部分切除。对于小肠间质瘤患患者, 提供两端边缘切除, 并且和瘤体保持10 cm以上的距离;对于直肠间质瘤患者, 应将肿瘤完全切除,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汤月良, 吴晓江.胃肠肿瘤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4) :126-127.

[2]Treglia G;Mirk P;Stefanelli A;et al.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n evaluating treatment response to imatinib or other drugs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A systematic review[J].Clinical imaging, 2012, 36 (3) :167-168.

[3]魏民, 杨军英, 杨浩, 等.胃肠肿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7) :128-129.

[4]侯军辉, 杨保栋, 武玉军, 等.外科手术在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应用[J].健康必读, 2012, 11 (5) :201-203.

[5]郑民华, 何裕隆, 黄华兰, 等.外科手术在胃肠道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及学科的发展方向[J].临床误诊误治, 2011, 19 (6) :119-120.

[6]余淑贤, 黄少容, 张华凌.3种评分方法应用于胃肠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中的比较[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 13 (3) :121-122.

[7]刘祺, 周建平, 贺达仁.抗菌素在胃肠肿瘤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上的应用及病原菌监测[J].海峡药学, 2012, 24 (6) :308-310.

[8]陕飞, 李子禹, 步召德, 等.武爱文外科手术在胃肠道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及学科的发展方向-临床误诊误治, 2006, 19 (6) :191-193.

远离胃肠肿瘤 篇2

在我国常见的肿瘤中,胃癌的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肝癌和肠癌,居于第4位。近年来,其发病率虽然有所下降,但其死亡率仍居前列。目前,有关胃癌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诊断治疗进展并不显著,主要表现在胃癌早期诊断率仍低,很多患者在诊断确定时已属晚期,如能在早期便确定诊断,患者治愈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在我院普外科,住院的胃癌病人大部分都属晚期,简单调查发现,数百名患者中只有七八位患者是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没有明显症状,即使有症状也是一些非典型性症状,如食欲不振、早饱、腹部不适等,这极易与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相混淆。然而,早期胃癌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的,只要患者平常注意,仍然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现在,一些药品广告在宣传中大肆宣扬:胃部不适就服用该药品,对于治疗胃病有明显效果。这样往往误导患者自己购买药品,服用后一时缓解了症状,以为胃病治愈了,结果反而掩盖了病情。

我认为,千万不要简单地根据一些症状来判断自己的病是胃炎或者是胃溃疡,便自己到药店买药治疗,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极有可能造成对胃癌的漏诊。国内绝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而日本常规进行社区胃镜筛查,早期胃癌检出率高达50%。

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很多患者感觉做胃镜很痛苦,宁可选择其他检查方式。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一定做过胃镜,我自己就做过,虽然当时有一些难受,但完全没有到难以忍受的地步,从现阶段来看,胃镜还是比较有效的检查手段,一些所谓的高科技无痛苦检查,不但费用比较高,且效果还不如胃镜。

结、直肠癌为临床常见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国每年约有新发大肠癌病例13万。令人不安的是,各国的统计资料均显示:大肠癌,尤其是其中的结肠癌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而年轻患者一直占有相当的比例。

现在,大肠癌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15%,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在大中城市,发病年龄多在45岁左右。

尽管大肠癌的诊断方法已较过去明显进步,但临床上仍有多数病例未能及早做出诊断,其原因在于大部分结肠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不会主动求诊,有的大肠癌,其症状已十分明显了,也往往被患者和医生疏忽。

直肠癌大多在距离肛门8厘米以内的地方,手指从肛门探入时大多可以触及肿块,然后插入直肠镜观察并可取活体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诊断即可明确。目前,指诊的检出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

然而,由于一些患者因为怕疼或不好意思,不愿意做肛门指诊这个项目,有的医生缺乏责任心,过分依赖大型检查,忽略了这一检查,这很容易延误病情。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患者,在其他医疗机构做过各类大型检查,可惜医生就是没有仔细询问病情,更没有做简单的肛门指诊检查,结果发生了漏诊。

这类疾病发生误诊的情况不少,如右半结肠癌病例出现慢性腹泻、贫血求诊时,常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即使出现典型大便习惯改变和黏液脓血便,其中也有不少患者被认为是肠炎和痔疮而误诊误治。因此,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大肠癌的临床症状由于左右两侧大肠在解剖及生理功能上有所不同而不一样。右半结肠肠腔粗大,肠内粪便为液状,癌变多为溃疡型或突向肠腔内的菜花状癌,较少环状狭窄,故不常发生肠梗阻。但这些癌肿常破溃出血,继发感染,伴有毒素吸收,因此右半结肠癌症状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不适及贫血消瘦最为多见。左半结肠肠腔较细,肠内粪便由于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硬。左半结肠癌多数为浸润型,常引起环状狭窄,故其临床表现多以粪便带血、梗阻腹痛及排便困难为序。直肠癌症状依次以便血和黏液、便频及便细为多见。

直肠指诊是早期发现直肠癌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但常被忽视。文献报告直肠癌误诊病例有80%~90%是未进行直肠指诊的,这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深思和注意。

肝癌也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所见肝癌多数为进展期,治疗效果较好者只占少数。其发病主要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霉质食物及遗传因素相关。

胰腺癌多见于50岁以上者,起病隐匿,不易早期诊断,恶性程度高,手术根治疗效不能令人满意,预后极差。发病以进行性无痛性黄疸为其特征。

晚期恶性肿瘤死亡率高,故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但癌症也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的是绝症而不能治愈,现代医学早已证明,癌症可以治疗,更可以预防。肿瘤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介入治疗等为辅。早期癌症经治疗存活率高,晚期癌症则5年存活率低。

胃肠肿瘤的病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不健康生活习惯、劳累及精神因素等。胃癌常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表现为上腹胀痛、消化不良及返酸;大肠癌可有慢性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贫血及腹部包块。大肠癌的发病原因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多吃蔬菜和谷物的中国人现在摄食大量的肉类食品及奶制品。高热量、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等摄入过多,纤维素和维生素等明显缺乏,都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

油炸、煎烤食品,腌制品中含有致癌物,用亚硝酸盐处理过的肉、鱼(如咸肉、火腿、咸鱼等)和一些药物(如匹拉米酮、利眠宁、土霉素等)也存在致癌物质。

胃癌的发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有人酗酒,胃壁持续受到酒精的刺激,极易引起胃部慢性炎症及溃疡,最终导致癌变;有人嗜烟,过度吸烟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活动,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种种胃病,最终促发癌变;有人喜食腌制食品和熏烤食品,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在胃内会转变成亚硝胺,有强烈的致癌性。同时,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加重,再加上生活无规律,过度夜生活,饥饱无度,都容易诱发胃病,为胃癌的发生埋下祸根。

胃肠肿瘤手术 篇3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加重, 越来越多的人们罹患胃肠道肿瘤。据相关统计, 我国每年至少有300万~500万新发恶性肿瘤患者, 其中有60%为胃肠道癌症。多数胃肠道肿瘤患者都有多年消化功能紊乱和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营养不良可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出现多种并发症, 增加治疗费用甚至死亡等情况。鉴于此, 为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疗效, 降低因营养不良导致的风险, 现将笔者所在医院实行营养筛查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共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238例, 随机选取其中80例, 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及意愿,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女17例, 男23例, 年龄33~87岁, 平均 (50.6±5.9) 岁, 其中胃癌4例, 小肠癌8例, 结肠癌15例, 直肠癌7, 胃肠道息肉6例;对照组女15例, 男25例, 年龄34~86岁, 平均 (52.3±4.7) 岁, 其中胃癌5例, 小肠癌9例, 结肠癌11例, 直肠癌10, 胃肠道息肉5例。所有患者排除凝血功能异常、脑部病变、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心理疾病、精神疾病治疗部位外伤及感染者, 参加此次术后疗效分析的患者均为自愿,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NRS2002评价系统的应用方法

依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 对患者术前及术后每周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NRS2002评分方法为:年龄评分, 营养不良状态评分, 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分, 三项相加的结果 (总分0~7分) 。另外, 特别注意, 对于年龄>70岁的患者要额外多加1分[5]。

1.3 操作的质量监控

患者入院时要准确填好入院记录, 年龄、姓名、性别、入院时间、病床号、病房及病例号等。所有患者均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告知患者及家属营养风险筛查的意义及方法。详细做好患者的入院病历记录, 诊断要尽量参照NRS2002评价表格。如诊断尚不明确可依据医师的理解进行评分。营养不良状态评分取该项最高分作为该项评分。询问近期 (3个月左右) 体重变化情况, 入院第2天空腹检查体重, 免鞋测量身高, 计算体重指数 (BMI) 。询问患者近一周进食情况。

1.4 营养风险判断标准

营养风险评分≥3分, 说明患者存在营养风险, 可制定营养支持计划;营养风险评分<3分, 说明患者不存在营养风险, 围手术期每周复查营养风险筛查即可。

1.5 方法

观察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方案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主要根据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选择能量给予方式。 (1) 肠外营养 (TPN) :如患者术前和术后胃肠功能均较差, 则选择TPN。根据HarrisBendict计算基础能量消耗, 再乘以2 (矫正系数) , 得出所需能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48~190 k J, 主要由葡萄糖和脂肪酸提供, 糖脂比近2∶1, 糖与胰岛素的比例为8∶1, 选择支链氨基酸溶液, 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在12~16 h内输完。肠外营养的最长维持时间为7 d, 之后改为肠内营养。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在施行肠外营养时出现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6]。 (2) 肠内营养 (TEN) :患者胃肠功能尚可, 可耐受肠内营养时, 可采取肠内营养。同样依据上述方法计算能量需要量, 按照相同配方配制全营养混合液, 经鼻饲或口服的方式经行营养治疗。一般情况下, 首选肠内营养方案[7]。对照组组患者均采取一般围手术期护理及营养。

1.6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术后手术切口无感染, 无吻合口瘘, 未发生心血管意外, 及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 患者满意度高, 住院时间<10 d, 术后营养风险评分<3分;有效:术后手术切口愈合较慢, 无吻合口瘘, 未发生心血管意外, 可伴有轻度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 患者较满意度, 住院时间10~20 d, 术后消化功能恢复较慢, 营养风险评分>3分, 但经营养支持和休息护理后可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一般身体状况较差, 癌细胞多发远处转移, 手术效果不理想, 术后营养风险评分>3分, 术后恢复不理想。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比较, 观察组有28例需要并实施了营养支持;对照组有29例需营养支持, 但并未实施。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 对照组为62.5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对胃肠肿瘤患者实施营养风险筛查, 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详见表1。

3 讨论

胃肠道肿瘤是我国的常见病, 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患者可出现恶病质、胃肠功能紊乱、纳差等多种消化功能受损症状。因消化功能不良引起的营养不良常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导致疾病预后差, 死亡率高[8]。因此, 对于此类消化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实施营养风险筛查, 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 可以改善预后, 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另一方面, 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减轻痛苦[9]。以往对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方案时, 全部依据NRS2002评价系统, 这往往就导致有部分患者出现因不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方案而出现败血症、水电解质失衡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无需营养支持的患者, 过度营养支持治疗, 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施行营养风险筛查, 不仅可以动态的反映患者的营养状态, 而且也为实施营养支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临床营养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0]。

综上所述, 对胃肠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实施营养风险筛查, 对于提高术后患者疗效,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经统计比较, 观察组有28例需要并实施了营养支持;对照组有29例需营养支持, 但并未实施。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营养风险筛查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营养风险筛查在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接诊并采取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80例, 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人意愿,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所有患者采用NRS2002评价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 筛查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观察组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 围手术期给予特定的营养支持, 无营养风险的患者则行一般护理及营养, 对照组均采取一般围手术期护理及营养,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经统计比较, 80例胃肠肿瘤患者经治疗后总体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营养风险筛查在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术后疗效, 改善预后,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胃肠肿瘤,围手术期,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朱维铭.腹部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适应证与手术时机[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 (2) :165-166.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5-21.

[3]蒋朱明, 陈伟.证据支持的营养支持-从15098例国内大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调研中学到的知识[C].2009年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4]孙秀发.临床营养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3.

[5]蔡东联.中国临床营养学科现状与存在问题[C].2011年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北京:中国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11.

[6]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临床指南 (2005年12月版) [J].中华外科杂志, 2006, 44 (23) :1596-1598.

[7]庞冬, 郑凡凡, 周玉洁, 等.普通外科住院病人术前营养风险、营养支持和医师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2, 16 (12) :134-136.

[8]马静, 肖蕾, 张华, 等.新疆某三甲医院肝癌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调查[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 12 (6) :69-72.

[9]刘伯涛.胃癌CDK2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预后特点的关系及NRS-2002评价胃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的初步探索[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0.

恶性肿瘤病化疗期间胃肠道的护理 篇4

方法:本人通过对2010年2月-2011年6月期间,综合分析了86例我院肿瘤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

结果:化疗期间作好积极预防,正确的护理评估,熟悉化疗方案等护理措施,能减轻病人胃肠道反应。

结论: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不同程度厌会、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肿瘤病人化疗胃肠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68-01

目前,恶性肿瘤仍是一类对人类生命威胁极大的疾病。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治疗中产生的恶心,呕吐常可引起脱水,水解质代工射紊乱等不良反应,严重者会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因此,为减轻病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所采取的具体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并坚持规范化疗的肿瘤病人86例。入选标准:18~70岁,经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确诊为恶性肿瘤,具有小学或小学以上文化程度,86例病人中,血液病33例,消化系统肿瘤27例,呼吸系统肿瘤14例。

2化疗前期护理

2.1做好护理评估,当病人被确定需化疗时,化疗之前反应病人的性别年龄,心理状态,体质状况及病史作初步的分析评估,一般男性病人少有发生恶心,呕吐,这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女性病人较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从而降低机体对恶心呕吐的耐受力,老年患者呕吐率高,因为老年胃肠需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紧张度减低,胃排空慢,胃内残留量增加,胃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优质虚弱均较易发生呕吐,因此,对有情绪化病人应尽可能往单独病房内,病房内其他病员恶心呕吐症状较轻,以免防相互影响,加重症状。

2.2了解化疗经历,护理人員对病人是初次化疗还是曾经接受过化疗,用过何种止吐药,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情况,恶心呕吐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均应有所了解,通常在些化疗中曾经有恶心呕吐经历的病人,对当时机体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受留下深刻印象,在化疗未开始前已有恶心呕吐前期症而恐惧化疗,而初次接受化疗此症状较少出现,所以对曾经接受过化疗的病人,要强调化疗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熟悉化疗方案,不同化疗方案,不同剂量,不同药物导致病人呕吐程序也不相同,联合化疗与单一化疗,大剂量与小剂量,高度致吐药与低度致吐药相比较,前者较后者易发生恶心呕吐,化疗首致吐是由于首物刺激呕吐中枢,产生与羟口要等致吐神经遂质而导致的。其中,化疗引起胃肠道反应刺激遂质,呕吐中枢也可引起呕吐。因此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期间呕吐反应,及时作好相应护理。

2.4掌握心理护理,对首次接受化疗的病人,护理人员应解释化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使病人了解有关知识,但不必过于强调对待恶心呕吐方法处理,以免人为造成病人紧张心理,产生不良后果,护士应使病稳定情绪,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3化疗期间护理

3.1创造良好环境,病房产生者生活的场所,病患的环境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起很大的作用。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安全、使患者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安静的治疗环境中,也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分散其中注意力,减轻其化疗所导致恶心和呕吐。

3.2护士注示仪表和言行举止,护士在实施化疗的,应举止端正,语言恰当,操作规范熟练,准确无误。当患者出现呕吐时要舒安慰,协助其坐起,在其呕吐帮助其用温开水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

3.3正确应用止吐药,止吐剂的机理是通过作用于可致吐的神经道质结合点,使其抗机体的神经受体对旧肌毒性化疗的反应,从而抑制呕吐。本组采用的止吐药有昂丹司琼,阿机司琼,甲氧氯普胺等,对顺铂、阿霉素,石磷酰胺,大春新碱等抗肿瘤药物所致的呕吐有止吐作用,用药时产注意止药注射后30min后使用化疗药。

3.4饮食指导,化疗期间患者以流质式半流质的消浓,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量多餐,避免过饱以减轻食物反流,利用促进胃排溶。注意食物温度适宜,过冷会导致胃痉挛,腹胀而引起呕吐。调整食物结构,避免过分油腻,香甜合理安排饮食比例和时间,清晨是全天最不易呕吐的时间,早餐宜摄入全天所需的大部分食物。化疗期间产早睡早起,进食后适当活动,昼使食物由胃排空后再行化疗,可减轻呕吐,早餐时间不应超过早晨7∶00。

4讨论

随着抗肿瘤药物研究不断发展,化疗越来越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朱玉琦指出,化疗患者60%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止吐药的应用降低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如果在化疗前及化疗中充分了解影响患者呕吐的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指导和措施,更能降低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保证化疗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玉芹,刘玉贤.恶心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1):2607~2608

胃肠肿瘤手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55.6±13.7岁;胃癌32例,结肠癌28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55.5±11.6岁;胃癌33例,结肠癌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基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包括一般性术前访视、手术麻醉护理及术中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监护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情绪给予术前护理干预,以获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顾虑;患者术前大多存在不良心理,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抑郁及焦虑等,这些不良心理均会对手术产生不利影响[2],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患者信任,在了解、掌握患者不良心理因素后,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疑虑及抵触情绪[3],必要时还可请手术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从患者角度出发,消除患者术前存在的不良心理。(2)术中护理。术中保持合适体位,以利于减少因患者体位不当而对手术产生的不利影响;手术时应规范操作,对手术器材进行无菌消毒;熟练掌握手术流程,积极配合医师操作;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及各项指标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应让患者充分休息,逐渐活动后才能下床,以免发生血管迷路性晕厥[4];同时,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是否有出血现象和其他病情变化,若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并协助医师给予患者相关处理措施;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鼓励并安慰患者,嘱咐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饮食、健康知识、自我保健常识、用药等;对患者家属讲解术后家庭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5]性,指导患者家属观察正常或异常情况指标的方法,患者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与情绪是否稳定,若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6]分别于手术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的负性心理状况,均为得分越高表示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大多存在心理问题[1],以焦虑、抑郁情绪最为多见,其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加之从就诊至手术期间间隔较短,手术会给患者带来创伤和应激反应,因此患者普遍存在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进而干扰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及适应性,对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负性心理是由于患者不能克服心理障碍和威胁或不能达到目的,个体产生的恐惧、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反应[5]。本研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负性心理状况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从而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术后恢复。

通过术前对患者负性心理的评定,使护理人员了解并掌握了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对患者个体化心理需求进行区别护理的策略,同时积极配合术中手术行为护理干预,显著缓解了手术患者的负性心理,从而有助于患者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及提高术后的康复效果。总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在术前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护理干预则能有效缓解手术患者的负性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全君.胃肠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

[2]景璐石,冯军,唐凤鸣,等.术前信息支持系统与一般心理护理干预手术患者恐惧性焦虑的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10,8(18):3478-3480.

[3]冯友银.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影响探讨[J].中国医药学,2010,8(1):97-98.

[4]王玲会.综合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1):63-64.

[5]马丽娟.舒适护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343-344.

胃肠肿瘤手术 篇6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一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肠肿瘤手术患者共92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68.3±11.2)岁;观察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38—83岁,平均年龄(69.3±10.3)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全部经过我院术前X线以及CT等检查,确定为能进行根治性切除患者。同时排除肥胖以及严重营养不良患者。两组患者无论是年龄、性别以及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结肠患者口服抗生素,患者晚间口服硫酸镁行肠道准备,术前禁食禁水。在术前3d进全流食,同时为患者补充电解质、糖以及水分。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监测,补充丢失的糖分、水分等;术后对患者采用止痛泵。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0万单位静脉注射,直到患者术后72h停止给药。

1.3 观察指标

胰岛素抵抗方法采用HOMA以及SSPG法检测,在患者术前1d、术后24h以及72h分别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以P<1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

2 结果

在经过乌司他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3d后SSPG出现下降,而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HOMA—β以及HOMA—IR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当患者机体对生理功能反应受损时会产生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脂肪、糖、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蛋白质代谢等多方面发生异常[2]。通常认为,患者术后高血糖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刺激有直接关系,对葡萄糖向细胞内转运产生抑制作用,进而使患者血糖发生升高[3]。

研究中的乌司他丁属尿胰蛋白酶抑制剂,该药品能够对溶酶体膜进行稳定,抑制溶酶体酶释放,将过量自由基进行清除[4]。同时,乌司他丁能够对机体免疫低下的患者进行改善,缓解肾脏功能下降,能够有效防治细胞损伤以及内脏器官。通过研究后我们发现,在经过乌司他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3d后SSPG出现下降,而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HOMA—β以及HOMA—IR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说明了在对胃肠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术前以及术后合理应用乌司他丁能够降低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对胰岛素的抵抗,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胃肠肿瘤手术后胰岛素抵抗的调节。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肠肿瘤手术患者共92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前以及术后给予乌司他丁20万单位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72h后的胰岛素(INS)、血糖(BG)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以及抵抗指数(HOMA-IR)等。结果:在经过乌司他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3d后SSPG出现下降,而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HOMA-β以及HOMA-IR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胃肠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术前以及术后合理应用乌司他丁能够降低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对胰岛素的抵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乌司他丁,胃肠肿瘤,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国卫.乌司他丁对胃肠肿瘤手术后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D].泰山医学院,2010:35(2):146-149.

[2]唐亚纯.乌司他丁对尿源性SIRS猪的治疗作用及对肾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3.03(2):156-159

[3]田培.乌司他丁对热打击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

胃肠肿瘤手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50例胃肠道肿瘤的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 男32例, 女18例, 年龄65~80岁, 平均70.5岁, 伴有糖尿病患者12例, 肺气肿患者7例, 高血压病患者18例, 冠心病患者10例, 脑梗塞患者3例, 且术前明确诊断拟行手术者, 其中胃癌患者20例, 胃间质瘤患者3例, 小肠间质瘤2例, 结肠癌13例, 直肠癌12例, 由同等水平医师实施手术, 针对该实验事项征得患者的同意, 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FTS组病人采用快速康复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术前病人教育, 术中更好的麻醉、止痛及外科技术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疼痛及不适反应, 强化术后康复治疗, 包括早期下床活动及早期肠内营养;传统治疗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1.3 观察术中、术后各项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CPR、淋巴结清扫个数, 住院时间和术后肠梗阻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术后1、3、6个月随访, 均以门诊、电话形式为主。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FTS组术中出血量较传统组少, 术后排气时间快, 术后6 d时CPR降低显著;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吻合口瘘FTS组为1例, 术后肠梗阻传统组2例, 见表1。

3 讨论

传统胃肠道手术前需肠道准备, 由于术前禁食, 多数患者为营养不良状态, 特别对老年人来说, 营养状态下降后, 机体免疫能力减低, 对抗感染能力下降, 影响术后的恢复, 术前的清洁灌肠不仅对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而且有可能导致脱水及水电解质失衡, 然而已有研究表明[3], 传统准备方法并无必要。

目前FTS的国内外研究, 对于老龄患者报道不多, 故该研究选取>65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得出的结论提示, FTS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术后恢复快、住院天数少, 与Spanjersberg、Christensen HK、Wang G等[4,5,6]结论相似, FTS组出现1例吻合口瘘, 可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与王刚等[7]对248例老年人行FTS结直肠手术的研究发现, 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FTS组术后并发症出现1例并发症, 发生率为4%, 考虑是否和病例数较少有关。

CPR是在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在外周血中高表达、反应组织损伤程度的一种敏感指标。该研究结果CPR于术后第6天均呈下降趋势, 但FTS组术后下降幅度较快, 差异显著。说明FTS组的患者, 经过一系列的康复措施后, 全身恢复较快, 与赵波[8]、崔伟[9]研究相仿。

因此, FTS可以适用于老年人, 其一系列措施都有效地加速了机体恢复, 不仅没有增加手术的并发症, 而且显著降低了术后全身应激反应。但是,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需要个体化治疗, 再者, 由于该研究例数有限, 其普遍性还需大宗病例的循证学研究而定。

参考文献

[1]Wilmore DW, Kehlet H.Management of patients in fast track surgery[J].BMJ, 2001, 322 (7284) :473-476.

[2]Kehlet H, Wilmore DW.Multi-mod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surgical outcome[J].Am J Surg, 2002, 183 (6) :630-641.

[3]Abraham N, Albayati 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programs hasten recovery after colorectal resections[J].World J Gastrointest Surg, 2011 (3) :1-6.

[4]Spanjersberg WR, Reurings J, Keus F, et al.Fast track surgery versus conventional recovery strategies for colorectal surgery[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1 (2) :CD007635.

[5]Christensen HK, Thaysen HV, Rodt S。A, Carlsson P, Laurberg S.Short hospital stay and low complication rate are possible with a fully implemented fast-track model after elective colonic surgery[J].Eur Surg Res, 2011 (46) :156-161.

[6]Wang G, Jiang ZW, Xu J, et al.Fast-track rehabilitation program vs conventional care after colorectal resection: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1 (17) :671-676.

[7]王刚, 江志伟, 鲍扬, 等.快速康复外科在老年人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 20 (4) :406-410.

[8]赵波, 吴卫, 徐艳松, 等.腹腔镜结直肠癌与开腹手术对应激相关因子的对比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3, 19 (2) :73-76.

胃肠肿瘤手术 篇8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肠内营养,传统肠外营养

我院对收诊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 并与同期给予传统肠外营养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现汇报相关结果如下, 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肿瘤外科自2009年1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诊的9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性43例, 女性55例, 年龄在24~69岁, 平均年龄为 (47.13±10.16) 岁;手术类型:胃癌根治术47例, 贲门癌根治术34例, 直肠癌根治术17例。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 均无手术禁忌证。

1.2 研究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49例患者, 其中男性21例, 女性28例, 平均年龄为 (47.12±10.15) 岁, 手术类型:胃癌根治术23例, 贲门癌根治术17例, 直肠癌根治术9例;对照组49例患者, 其中男性22例, 女性27例, 平均年龄为 (47.14±10.17) 岁, 手术类型:胃癌根治术24例, 贲门癌根治术17例, 直肠癌根治术8例。经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性别、年龄、手术类型以及病情等) 均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可比意义。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计算,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治疗组和观察组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术前5 d开始口服肠内营养液1500 m L/d, 术后24 h开始经鼻饲管滴注肠内营养液500 m L, 按1∶1比例用500 m L稀释液稀释, 30~50 m L/h滴注;第2天经鼻饲管滴注肠内营养液1000 m L, 按1∶2比例用500 m L稀释液稀释, 50~80 m L/h滴注;第3~7天经鼻饲管滴注肠内营养液1500 m L/d, 80~100 m L/h滴注, 若患者病情允许可拔除鼻饲管改为口服。观察组患者给予传统肠外营养:术前常规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术后经静脉补充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以及电解质等, 待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 逐步由流质、半流质到普食过渡。以营养指标 (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 、免疫指标 (Ig A、Ig G、Ig M) 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预后指标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的各衡量指标对比结果见表1。

注:两组之间, *比较P>0.05, 其余指标比较, 均P<0.05

由表1看出:治疗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均明显高于观察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Ig A、Ig G、Ig M) 均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与观察组相比, 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能力, 提高患者的预后,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3 讨论

胃肠道肿瘤患者大多都伴有消化不良的症状, 容易造成脏器功能、营养状态以及免疫功能出现衰竭, 增加患者手术的危险风险和术后并发症较多[1,2]。而且术后患者2~5 d才可以进食少量流质饮食, 更加加大了营养不良、术后并发症及代谢紊乱的风险[3,4]。我院肿瘤外科自2009年1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诊的9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均明显高于观察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Ig A、Ig G、Ig M) 均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 通过大量临床研究,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能力, 提高患者的预后,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毕荣欣.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 :133-134.

[2]徐锦红, 魏琳, 李敏.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30) :26-27.

[3]薛秀娟, 孙欣, 张小术, 等.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7, 3 (3) :1-2.

胃肠肿瘤手术 篇9

【关键词】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技术优势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75-01

胃肠道肿瘤主要是指小肠和大肠之间的良性的和恶性的肿瘤。而良性肿瘤在临床上经常表现为: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纤维瘤、纤维肌瘤胃间质瘤等,而恶性肿瘤在临床上经常表现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等。胃肠道肿瘤有时候是单独发病,有时候则会多种病变一起发生在肠道的各个部位。针对这些病症,一般采取双重对比造影、纤维小肠镜、肠系膜上动脉造影,CT或者是开腹手术等措施来实施救治。而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包含有胃楔形切除、胃腔内切除、胃部分切除、标准切除、以及对于早期胃癌的根治等。相比较而言,双镜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加值得患者信服,下面就其治疗技术的优势进行几个方面的阐述。

一、用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病患者,手术后减轻疼痛

腹腔镜和胃内镜结合起来运用于手術治疗中,适合于胃部前面、胃部底壁还有胃部中弯曲的地方,先把肿瘤病周围的患处进行没有伤害地隔离开来,然后在二者相结合的情况下对患者的胃病变部分的切割手术,而不损害其它地方。比如说:用腹腔镜治疗术进行胃病变处的缝合、固定患者的伤口,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医生用针线进行伤口的缝合,通过这些措施以后,将会使得胃肠道肿瘤病患者的出血量、穿孔还有其它的一些并发症的出现率大大地降低,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胃内镜的辅助治疗,通过其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看看有没有漏气的地方、有没有弯曲、变形的地方,有没有狭窄的地方,经过彼此合作治疗以后,相信胃肠道肿瘤病患者的情况会得到很大地改善,最后,家人以及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细心呵护、热心关怀、耐心对待,如果各个环节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患者的病情自然就会快速地好起来,疼痛也就相对减轻。

二、用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病患者,降低了手术风险

单一的胃内镜治疗,能够直观、明了地发现胃肠道肿瘤病患者的病灶所在位置,然而在治疗的过程中,有着它潜在的限制性,因为对于一些比较小型的肿瘤、狭窄的蒂息肉可以直接进行切除,但是对于那些较大型的肿瘤、较宽的蒂息肉,比如:胃间质瘤、平滑肌肉瘤等,如果只是采用胃内镜治疗进行切除或者是开腹手术,可能会产生一些诸如穿孔、出血以及并发症的出现,还可能会存在生命的安全问题。而单一的腹腔镜治疗,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由于它只是单纯地靠机械操作,因此对于一些较小型的肿瘤的位置很难精确地定位,会出现一些偏差,将导致胃部的病情不但不能得到及时地治疗,就会耽搁病情。

二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么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进行合作治疗,效果肯定会非常明显,使得胃肠道肿瘤病的治愈概率呈现递增趋势。在胃内镜的直观注视和准确的定位之下,快速地确定患者发病的根源处,用腹腔镜实施病灶的安全切除手术,以防遗漏掉一些病变体,或者是切除了除病变体之外的正常运行的胃间壁,那就得不偿失了。总而言之,经过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病后,大大地缩小了手术的风险与潜在的威胁,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客观上推动了医学事业向更高层次跨出了一大步。

三、用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病患者,手术后迅速恢复

腹腔镜和内镜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不需要进行开腹手术,而且基于自身的放大作用,医生能够大范围地观察病情,对患者的身体伤害控制在特定的区域,一样的时间内,患者在手术后的伤口相对小,那么胃肠道的整体功能愈合起来自然缩短许多时间,使得胃肠道肿瘤病患者迅速地恢复身体。

四、总结

结合上面的阐述我们得知,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有许多的优势(术后疼痛减轻、手术的风险小、安全系数高、术后能够快速地恢复身体等),那么就需要不断地推广它,普及到每一个医院,使得更多的患者受益。但是不要忘记:万事万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更何况双镜联合治疗,它是新近应用于医学临床的方法,由于需要各方面医生的相互配合,这就在无形之中拖延了时间,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会发生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病情的加重、并发症的发生等)。因此,在运用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协调各方面的合作意识,培养全面发展的医生,改进设备和医疗条件,为双镜联合治疗提供便捷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广钰,田小林;钟漓;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2]袁艳,王连胜,罗媛媛等;腹腔镜下内镜定位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23期

[3]曹晖,汪明;双镜联合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治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年01期

胃肠肿瘤超声内镜诊断 篇10

关键词:超声内镜,观察优势,定性诊断

1 内镜检查对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评估进展的局限性

由于内镜检查只能观察粘膜病变的表面形态, 不能观察恶性病变的浸润情况, 因此, 电子内镜图像清晰度的改进, 只能改善对诸如糜烂、溃疡、肿物等病变表面微细形态的观察, 提高对病变检出能力。但其对病变本质的判断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恶性肿瘤是以癌细胞浸润转移为特征, 这种变化有时并不能从粘膜表面的病变形态反应出来。内镜检查并不适合对恶性肿瘤进展情况的观察, 内镜检查只能观察病变的表面, 而肿瘤表面形态的改变与肿瘤进展程度并无必然的联系。虽然内镜下肿瘤的形态学变化如病变范围、Borrmann分型和活检组织学分型与病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对预估肿瘤分期的作用十分有限。

2 超声内镜对病变层次的观察优势

胃肠内镜诊断的重点是早期发现和诊断恶性肿瘤, 而恶性行为最本质的变化是细胞浸润的生物学行为, 区别早期和进展期肿瘤也是以肿瘤浸润深度为依据。因此, 观察病变的纵向浸润深度在恶性肿瘤的术前诊断中的重要意义。超声内镜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 是经内镜导入超声探头, 通过体腔在内镜直视下对消化道管壁或邻近脏器进行断层扫描的方法, 该方法结合了内镜及超声双重功能, 既可观察消化道粘膜表面的病变形态又可直接或从相邻脏器对病变进行超声扫描, 避免了腹壁脂肪的衰减、胃肠道气体及骨骼的干扰等体外超声的物理学限制, 从而获得更为清晰的病变浸润深度及邻近组织结构的断层影像, 分辨率也更高。EUS的开展, 开创了消化道显像的新局面, 现已被称为胃肠道内镜学中最为精确的技术。

3 超声内镜检查的组织学基础

超声内镜检查是以对胃肠壁的正确分层为依据。正常胃肠壁由管腔向外有四层结构:粘膜层、粘膜下层、固有肌层和浆膜层。超声内镜扫描时, 靠近管腔的粘膜界面、粘膜下层和浆膜层呈高回声带, 而粘膜层、固有肌层呈低回声带。因此, 正常消化道管壁在超声内镜下显示五层结构, 从粘膜到浆膜表现为高-低-高-低-高回声层, 分别相当于:第一层高回声带为粘膜界面;第二层低回声带相当于粘膜下层 (m) ;第三层高回声带相当于粘膜下层 (Sm) ;第四层低回声带相当于固有肌层 (Pm) ;第五层强回声带相当于浆膜下层及浆膜 (Ss-s) 或外膜层 (A) 及界面波。在管壁各层中以第三层高回声带 (Sm) 在超声图像上最清晰, 眼易于识别, 有将此层称为中央回声层作为管壁层次的定位标志。正常食管壁厚约3.2毫米, 胃壁厚3.7毫米, 肠壁厚2.75毫米。

4 超声内镜用于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

消化道管壁的5层结构中, 粘膜下肿瘤多位于第3层 (粘膜下层) 以下。EUS见到管壁内有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异常回声, 即为肿瘤像。显示边界清楚的内部回声均匀的低回声应考虑平滑肌肿瘤, 平滑肌肉瘤则表现为内部回声不均匀、混有无回声部分, 边缘凹凸不平并向周围组织浸润。显示边缘清楚规则的无回声区, 多为粘膜下囊肿;如为边界整齐、清晰的、均匀一致的高回声, 多为脂防瘤;粘膜下层低回声则可见于异位胰腺、纤维瘤、平滑肌瘤或肉瘤、类癌等。其鉴别点有:异位胰腺边界不清, 表面或有乳头状突起, 回声程度比平滑肌瘤高, 比脂肪瘤低, 内部回声粗糙杂乱, 有不均由则管状或点状回声混杂;纤维瘤为边界不清, 不规则的低回声, 多位于粘膜下层及肌层之间;平滑肌瘤或肉瘤能显示与粘膜层和固有肌层的连续关系, 且有类似肌层的低回声;类癌显示为边界清楚、与固有肌层位于同水平的均匀的低回声。

目前, 临床对消化道的诊断主要依据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内镜检查可直观地发现胃粘膜的糜烂、溃疡及肿物, 因此是确诊肿瘤的手段。例如, 内镜下对进展期胃癌主要按Borrmann分型进行分类, 其中Borrmann IT型是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和病理特点的一咱胃癌。而内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不能明确诊断, 患者可能因反复就诊而延误治疗。Borrmann IT型胃癌内镜下肿瘤病灶与邻近的正常粘膜界限不清, 镜下表现为胃粘膜肿胀、皱粗大, 粘膜表面呈高低不平或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散在浅表糜烂, 胃壁蠕动减弱或消失。由于粘膜内癌细胞分布较少, 即使在内镜下反复活检也不易获得阳性结果。EUS对Borrmann IT型胃癌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EUS通过观察胃壁各层次的变化可以对此型胃癌作出客观的诊断。Borrmann IT型胃癌的声像图表现为:大部分或全胃壁弥漫性增厚, 多在1厘米以上, 为全层增厚, 粘膜下层更明显, 回声减弱, 增厚的胃壁可明显结构紊乱, 其层次尚可辨认。部分病例仅见三层结构, 最表面的既是粘膜下层。超声内镜用于早期癌的诊断一定要结合组织活检诊断, 以免误诊, 因为超声内镜对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是以恶性肿瘤浸润的生物性行为为依据, 而早期癌, 尤其是粘膜内癌, 癌细胞浸润限于粘膜层内, 而一些良性的炎性或息肉病变均可出现粘膜层增厚的影像学特征。

5 超声内镜对肿瘤浸润深度的评估

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和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密切相关, 由于EUS能对消化道肿瘤浸润深度、扩散方向、邻近压迫、淋巴结转移等作出正确的术前判断, 因此使临床对消化系肿瘤进行术前TNM分期成为可能, 后者对决策治疗方案或指导治疗方式、评估预后和治疗效果等提供了方便。胃肠肿瘤的TNM分期是以原发瘤 (T) 的浸润深度, 淋巴结 (N) 和远处器官转移 (M) 情况为分期依据:T1期指肿瘤浸润粘膜下层;T2期指食管、结直肠癌浸润至固有肌层, 胃癌浸润至固有肌层和浆膜下层;T3期指食管癌浸润至外膜, 胃癌浸润浆膜, 结直肠癌浸润至浆膜下层;T4指肿瘤浸润到邻近结构。N0期指无局部淋巴结转移;N1期指有局部淋巴结转移;N2期指胃癌累及原发瘤边缘3厘米范围以外的胃周淋巴结或沿胃左、肝总、肠系膜、脾或腹腔动脉分布的淋巴结。结直肠癌指有4个或4个以上的肠旁淋巴结转移。N3期专指结直肠癌沿血管干淋巴结发生转移。M0期指无远处转移;M1期指有远处转移 (如肝转移、腹膜播散等) 。

6 超声内镜对粘膜下肿物的诊断

超声内镜是目前诊断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最佳方法。它可提供这些病变的大小、部位、性质 (实性或液性) 的准确资料。在EUS可辨认粘膜下肿瘤中血管结构及血管源性肿物, 而避免进行穿刺或活检。另外, EUS可精确鉴别粘膜下肿瘤及他们与消化管管外的生理性压迫 (主动脉、肝、胆、脾、肾等) 及病理性压迫 (肿瘤、囊肿) , 其准确率达90%以上。

7 超声内镜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蛋鸡的营养保健饲料下一篇:头孢曲松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