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貌建筑

2024-08-14

历史风貌建筑(精选12篇)

历史风貌建筑 篇1

在追求物质文明和人文精神和谐发展的今天,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其社会价值是历史风貌建筑价值的延伸和外在体现。

一、积淀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

历史风貌建筑年代较为久远, 上至远古时代, 下至新中国成立之初, 横亘历史五千年。这些历史风貌建筑不仅表现了彼时建筑艺术的风格和特色, 更凝结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它已经超脱了建筑物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以一个个延续至今的独立存在, 向后人鲜活地展示其在历史长河中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涵。可以说, 历史风貌建筑存续的历史, 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 每一栋历史风貌建筑, 都是历史的一个缩影。

正是历史风貌建筑所承载的独特的文化与历史底蕴, 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得以突显。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等方面的原因, 很多历史风貌建筑遭到破坏、损毁, 有的则被挪用、改建, 失去或将要失去原本的面貌, 其后果便是它所代表的文化符号面临消亡的危险。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就是要维护这些建筑的原始面貌, 使其蕴含的文化得到维系与传承。

二、保存历史风貌原状, 增进民众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悟

古代的历史风貌建筑主要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到了近代, 中国的历史风貌建筑由于时代的剧烈变迁而将东西方文化交融在一起。鸦片战争结束后,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个特殊的社会形态里, 西方文明随着列强的入侵而对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在此背景下, 中国的很多地方出现了具有时代烙印的建筑, 其中尤以天津最为典型。

在近代中国, 天津由于其毗邻京城、地处南北要冲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举足轻重。1860年之后, 天津开埠通商, 英、法、德、意等租界逐渐形成。当时租界的建筑迥异于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理念, 例如英租界推广引入西方的生活方式, 按“花园城市”理论进行规划和建设。受租界的影响, 当时天津出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欧洲古典复兴建筑、折衷主义建筑、现代建筑等不同风格的建筑共存的景象, 反映了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现实。这些建筑大多数保存至今, 对于研究近代中国和欧洲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除了租界建筑外, 众多的名人寓所也是近代天津的宝贵遗产。据考证, 近代有200多位名人政要在天津留下了足迹, 例如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 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邓颖超、张太雷, 爱国将领张学良、吉鸿昌, 历史名人梁启超、严复、张伯苓, 以及末代皇帝溥仪, 北洋政府五位大总统, 等等。这些名人寓所构成了中国波澜壮阔的近代史的一部分,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基地。对这些名人寓所进行整理修缮, 保存其历史原貌, 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外开放, 可以让民众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名人的经历, 更深切地体会近代天津乃至近代中国的前进历程, 并增进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发掘历史人文内涵, 提高现代城市品位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以及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 一度成为现代城市的主要标志。不过, 许多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背后, 隐藏着人文内涵缺失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缺少先天的人文资源。由于历史原因, 有些城市 (特别是新兴的、年轻的城市) 并没有积累起丰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文传统, 尽管这些城市可能会采取措施加强人文方面的建设, 试图提升其人文品位, 但人文内涵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 并非后天在短期内所能完全弥补。二是忽视人文建设。有些城市并不缺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但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 未能有效保护和开发已有的人文资源, 使得城市的人文气息逐渐流失。

人文内涵的缺失, 反映了城市发展中物质与精神的失衡, 不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历史风貌建筑的存在, 则为城市的人文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历史风貌建筑不同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以物化的形式展示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并且这种物化的形式很容易为人的视觉所感知, 因而它在表现城市的人文环境时更具优势。

实践证明, 只要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 城市的文化品位就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以天津为例, 近年来天津市在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建设滨海新区的同时, 十分注重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工作, 以立法的形式制定了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制度, 成立了专门的负责机构, 同时通过举办研讨会的形式深度发掘历史风貌建筑的内涵, 以举办展览、对外开放等形式增进各界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了解与认知。这些措施对提升天津的文化品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方面, 市民通过与历史风貌建筑的接触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 使人文气息蔓延在大街小巷, 活跃了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 天津藉此成功塑造了文化名片, 五大道、小洋楼等俨然成为天津的招牌, 并广为外界所知。

四、展示地域风格特色, 丰富旅游文化资源

每一栋历史风貌建筑的产生都有其时空背景。根源于既定时空的特性, 决定了历史风貌建筑的差异性和不可移植性, 时间不同, 空间不同, 历史风貌建筑也会有所不同。进一步而言, 时空背景的差异造成不同的历史风貌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特色, 反映了我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是我们民族宝贵的历史财富和文化遗产。这些各具特色的历史风貌建筑具有独特的魅力, 对不同兴趣爱好和审美观点的游客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游客通过参观不同的历史风貌建筑, 可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历史渊源。因此, 历史风貌建筑所在地方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历史风貌建筑这一有效载体, 发掘其人文内涵, 制定富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发展规划, 整合既有的旅游文化资源, 并辅之以适当的行销策略, 从而打响城市的旅游文化品牌, 实现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发展旅游经济的完美结合。

总而言之,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不仅关乎建筑物本身的存续, 而且连结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历史的再现, 为当今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风貌建筑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腾迁行为,维护腾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腾迁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按照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腾迁计划,实施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腾迁,并需要对被腾迁人进行补偿安置的,适用本办法。

腾迁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被腾迁人给予补偿安置;被腾迁人应当在腾迁期限内完成腾迁。

本办法所称腾迁人是指市政府授权并取得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许可证的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机构(以下简称整理机构)。

被腾迁人是指承租公有历史风貌建筑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或者私有历史风貌建筑的所有权人。

第三条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腾迁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合法和有利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对本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腾迁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风貌办)是编制并组织实施保护腾迁计划、受理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许可和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裁决的办事机构。

区、县房地产管理局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负责协助做好本辖区内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腾迁工作。

第二章 编制计划

第五条

根据历史风貌建筑、历史风貌建筑区保护规划,结合本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实际,市风貌办编制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腾迁计划草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六条

市风貌办应当对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腾迁项目的建筑坐落、建筑面积、占地面积、产别、户数、所有权人、使用单位,以及因周边环境建设需要拆除的房屋数量等情况进行调查,为制定保护腾迁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第七条

保护腾迁计划应当包括拟腾迁的历史风貌建筑的坐落、建筑面积、占地面积、产别、幢数、户数等基本情况及因周边环境建设需要拆除的房屋的幢数、建筑面积、占地面积、产别的基本情况,以及腾迁责任单位、完成时间等内容。

第八条

历史风貌建筑的所有权人、承租人、经营管理人应当按照保护腾迁计划的要求,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扰保护腾迁计划的实施。

第三章 腾迁许可

第九条

整理机构按照保护腾迁计划对执行政府租金标准的公有历史风貌建筑进行腾迁的,应当取得市国土房管局颁发的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腾迁。

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许可证由市国土房管局统一印制。

第十条

申请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许可证,应当到市风貌办办理具体手续,填写《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许可申请书》,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保护腾迁计划 ;

(二)腾迁安置方案,包括建筑坐落、建筑面积、居民户数或者单位数量、产别、现状平面图、腾迁期限、腾迁资金落实情况、货币安置计划补偿标准、异地房屋安置的安置房屋情况;

(三)历史风貌建筑评估报告、现状照片。

历史风貌建筑评估报告需核对原件后留存复印件,并在留存的复印件空白处加盖核对无误专用章。

第十一条

申请人提交申请要件齐全的,当场受理申请,并向申请人出具加盖专用章的《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许可受理通知书》。

申请人提交申请要件不齐全的,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出具加盖专用章的《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许可补正事项告知单》。

第十二条

受理申请后,市风貌办对提交的要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内容是否齐全、规范进行审查,同时派专人到现场进行核查。

第十三条

符合条件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加盖市国土房管局印章的《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许可证》。

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向申请人出具加盖市国土房管局印章的《历史风貌建筑腾迁不予许可决定书》,并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四条

市国土房管局自颁发《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许可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其载明的整理机构、腾迁的历史风貌建筑坐落、建筑面积、占地面积、腾迁期限等事项,以公告形式通知当事人。

第十五条

整理机构应当在取得 《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许可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腾迁方式、安置方案等事项,书面通知历史风貌建筑的承租人。

第四章 腾迁安置

第十六条

腾迁安置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安置,也可以实行房屋安置。被腾迁人可以自行选择其中一种。

第十七条

整理机构应当在腾迁历史风貌建筑前,对被腾迁房屋进行房屋市场评估。

第十八条

整理机构应当进行腾迁动员,向被腾迁人宣传腾迁政策、解释安置方案,并与被腾迁人协商腾迁安置方式。实行货币安置的,应当告知安置补偿费用;实行房屋安置的,应当说明安置房屋基本情况。

第十九条

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公有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机构对承租人实行货币安置的,安置补偿费应当高于被腾迁房屋的市场评估价格;实行异地房屋安置的,安置标准应当高于原居住水平。

执行市场租金标准的历史风貌建筑,按照《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出租人与承租人解除租赁关系后,整理机构应当与出租人通过协商方式签订腾迁安置协议。

整理机构对私有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腾迁的,应当与所有权人通过协商方式签订腾迁安置协议。

第二十条

实行房屋安置的,新安置房屋所处地级低于承租人原处地级的,其级别每降低一级,新安置房屋的计租面积比被腾迁人原房屋的计租面积增加5%,最高累计不超过20%,最低增加面积不得低于1平方米。

新安置房屋所处的地级高于或等于被腾迁人原房屋所处地级的,新安置房屋的计租面积比被腾迁人原房屋计租面积增加2 %,最低增加面积不得低于1平方米。

新安置房屋的共住户数应当少于或等于被腾迁人原房屋共住户数。新安置房屋的燃气、暖气、自来水等配套设施标准不得低于被腾迁人原房屋配套设施标准。

第二十一条

提供的安置房屋带产权且被腾迁人购买房屋产权的,应当按照公房出售标准出售。

第二十二条

整理机构应当与被腾迁人订立腾迁安置协议。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腾迁房屋的建筑面积;

(二)补偿安置方式;

(三)货币补偿金额或安置房屋的情况;

(四)腾迁期限;

(五)违约责任;

(六)争议解决的方式;

(七)当事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

腾迁安置协议订立后,历史风貌建筑被腾迁人在腾迁期限内拒绝腾迁的,整理机构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期间,整理机构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第五章 腾迁裁决

第二十四条

整理机构与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公有历史风貌建筑承租人对腾迁安置达不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向市国土房管局申请裁决。

第二十五条

申请裁决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是发生腾迁纠纷的当事人;

(二)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三)有具体的裁决请求和事实依据。

第二十六条

整理机构申请裁决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行政裁决申请书》;

(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三)《房屋租赁合同》或者其他能够证明被申请人合法使用房屋的凭证;

(四)市场评估价格报告;

(五)货币安置或房屋安置方案;

(六)当事人双方的协商记录;

(七)《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许可证》;

(八)市国土房管局认为应当提供的与裁决有关的材料。

以上第(二)、(三)、(四)、(七)项要件需核对原件后留存复印件,并在留存的复印件空白处加盖核对无误专用章。

其中申请书应当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

第二十七条

承租人申请裁决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行政裁决申请书》;

(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三)《房屋租赁合同》或者其他能够证明被申请人合法使用房屋的凭证;

(四)市国土房管局认为应当提供的与裁决有关的材料。

以上第(二)、(三)项要件需核对原件后留存复印件,并在留存的复印件空白处加盖核对无误专用章。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裁决申请:

(一)对《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许可证》合法性提出裁决的;

(二)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不是腾迁当事人的;

(三)腾迁当事人达成货币安置或者房屋安置协议后发生合同纠纷,或者裁决做出后,当事人就同一事由再次申请裁决的;

(四)人民法院已受理或已做出判决、裁定的;

(五)依法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

对裁决申请不予受理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出具《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行政裁决不予受理通知书》。

第二十九条

经审核,材料有效、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出具《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行政裁决受理通知书》。

申请裁决材料不齐全、需要补充材料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补正,并出具《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行政裁决补正事项告知单》。受理时间从申请人补齐材料之日起计算。

第三十条

裁决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向被申请人送达《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行政裁决申请书》(副本)及《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行政裁决调解通知书》,并告知被申请人的权利和义务。

被申请人在调解时应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材料;被申请人不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材料的,不影响调解的进行和纠纷的裁决。

(二)审核相关材料、程序的合法性。

(三)核实货币安置或者房屋安置标准。

(四)当事人对房屋评估价格有异议的,以天津市房地产专家评估委员会的鉴定结果作为裁决依据。鉴定时间不计入裁决时限。

第三十一条

事实不清,需要调查取证的,市风貌办应当组织调查取证。调查采取询问当事人、核实证据、对争议房屋勘察等方式。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被申请人与被申请裁决房屋的关系;

(二)腾迁当事人达不成腾迁补偿安置协议的主要原因;

(三)核实货币安置补偿费或房屋安置标准是否合法。

现场勘察应通知当事人到场,市风貌办应当派2人以上勘察,做好记录并签字。

第三十二条

裁决工作人员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者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三条

市风貌办应当就当事人申请的事项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调解,并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通知当事人到指定地点;

(二)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三)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

(四)告知当事人调查结果,听取当事人意见;

(五)当事人在调解记录上签字。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裁决:

(一)发现新的需要查证的事实;

(二)裁决需要以相关裁决或法院判决结果为依据的,而相关案件未结案的;

(三)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中止的。

中止裁决应当出具加盖市国土房管局印章的《历史风貌建筑腾迁中止行政裁决通知书》。中止裁决的情况消除后,恢复裁决。中止时间不计入裁决时限。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终结裁决:

(一)受理裁决申请后,当事人经调解或自行达成协议的;

(二)发现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不是裁决当事人的;

(三)申请人撤回裁决申请的。

终结裁决应当出具加盖市国土房管局印章的《历史风貌建筑腾迁终结行政裁决通知书》。

第三十六条

经调解,腾迁当事人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或一方拒绝调解的,市国土房管局 依法作出裁决决定。

裁决应当自受理裁决申请之日起30日内依法做出裁决。裁决规定的腾迁期限不得少于15日。

《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行政裁决书》应当包括:

(一)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二)争议的主要事实和理由;

(三)裁决的依据、理由;

(四)裁决决定;

(五)告知当事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权利;

(六)裁决日期并加盖市国土房管局公章。

《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行政裁决书》应当根据裁决当事人数量确定,每人一份,市风貌办存档一份。

第三十七条

市风貌办应当在《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行政裁决书》作出后3日内向当事人送达,当事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名。

当事人不在或拒绝接收裁决书,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送达:

(一)委托其同居的成年家属或所在单位送达;

(二)当事人拒绝接收的,送达人应当张贴《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行政裁决书》并照相留存,即视为留置送达;

(三)用挂号信邮寄当事人。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九条

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腾迁期限内拒不腾迁、不申请复议又不起诉的,市国土房管局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按照保护腾迁计划需要拆除历史风貌建筑占地范围以外房屋的,执行本市房屋拆迁有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

从建筑看历史 篇3

全书采用了旅游书籍惯用的手法,以游览线路为主线,每个景点或建筑为一小标题,配图说明。但不同的是,书的重点不仅仅是介绍那些砖瓦灰浆和心旷神怡的美景,更为读者带来了院校甚至是美国的悠久历史:军事发展、宗教发展、人文发展以及建筑发展的历史。罗德为我们的建筑设计者们生动地展现了很多成功范例,不仅仅是那些美轮美奂的重要殿堂,即使是一些功用平平的小建筑,也有不少是经过缜密思考、精心设计的值得借鉴之作。例如,军校礼拜堂附近的一个小小水处理厂,凭借其独特的造型与邻近建筑以及山体风格完美融合而脱颖而出,其外观的重要性已远远超出了水处理厂这个功用本身。

书中对于建筑的评判遵循着一个核心的原则——融洽、统一、和谐。作者对于建筑的描述极为细腻详尽,甚至连彩绘玻璃上神话人物的造型来源都要讲解一番,尤其称道那些造型优美、与环境相容并且造福后人的建筑,或者为枯燥无味的建筑扭转败局、画龙点睛的局部细节;而对于失败的手笔也毫无遮掩,不管这座建筑背后有着怎样显赫的人物。对于一些拥有大量珍贵史迹的老建筑的“拆迁”,罗德由衷地扼腕叹息、愤恨不平(例如老图书馆的拆除)。古迹的保护和取舍是个永久的话题,西点也不例外。

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建筑才是杰出之作。如果您对欧美建筑亦或是军事有兴趣,并且想顺便了解美国的历史和传统,那您不妨翻翻此书。

《西点军校人文建筑之旅》

(美)罗德•米勒 著 杨倩倩 译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历史风貌建筑 篇4

随州, 是一座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炎帝神农故里, 很早的时候就有先民在这里生存、繁衍和发展, 历代先祖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以传统建筑为代表的灿烂物质文化, 是随州人引以为傲的精神家园。

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如何“安放”这些历史“记忆”, 给随州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

现存建筑弥足珍贵

随州境内曾有曾国、噩国、厉国、唐国、赖国、贰国等古代诸侯国, 推动了城池和建筑的繁荣发展, 为此, 随州境内应留下许多优秀古建筑。但因随州地处南、北交通要冲, 居东、西交融之地, 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遭受战火损毁严重, 加上长期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 目前全市现存历史建筑屈指可数。

除随县戴家仓屋、柯家寨, 曾都万店李家河与洛阳花屋湾, 广水千户冲、万家湾等16处传统古建筑外, 其他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古建筑。即使有幸存的古建筑, 也是数量少之又少, 规模与体量小之又小。

上世纪90年代之前, 随州城乡还保留着不少优秀传统建筑, 由于有人在屋里生活居住, 加上经常性地维护保养, 这些建筑大多完好无损, 原汁原味。近几年来,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些城镇传统建筑被当作破旧房屋拆除改造, 一些传统建筑要么面目全非, 要么不复存在。

由于年代久远和自然界长期日晒风刮雨淋, 特别是人去楼空、无人居住, 这些现存的古建筑 (民居) 大都岌岌可危, 濒临损毁、坍塌、倾斜等绝境。戴家仓屋、柯家寨一些无人居住的古民居, 有的是近十年才倒塌的, 有的虽未倒塌但也濒临墙裂椽断瓦碎, 随时面临倒塌险境, 千户冲、花屋湾等处仅存的古民居也境况堪忧。

修缮保护迫在眉睫

如何保护好这些优秀的传统建筑, 传承好随州悠久历史文化, 是一项重大课题。

随州在保护历史文化古建筑方面, 做了不少工作。2013年, 随州市政府制定了《随州市历史文化名称保护暂行办法》, 设立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 负责协调和指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审议名城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的相关重大事项。抽调规划、住建、文物等部门和历史、民俗、法律等行业的专家组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 负责对名城保护规划和保护名录等事项进行论证、评审和提供咨询。

在市规划局、住建委、环保局、名城办等职能部门的协调努力下, 随州部署了覆盖全市的保护性建筑普查工作, 并配合开展名城保护专题大调研, 组织名城保护专家围绕岁丰桥、文峰塔、天主教堂等现存古建筑保护, 进行了6次现场调研及专题座谈, 为推动随州名城保护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文峰塔始建于唐宋, 几经重建, 皆毁于战火, 为了加强对文峰塔的保护, 改善周边居民居住和生活环境, 随州市曾在2011年建设了以文峰塔为中心、占地1.6万多平方米的文峰塔广场, 在其周围建起仿古街区, 广场以青灰色砖块铺成, 四周辅以明清建筑群, 丰富文峰塔的文化内涵。2015年又专门抽调30万元资金在其周围修筑起围栏。

位于随城玉石街护城河上的百岁老桥岁丰桥, 以“岁岁丰收”命名, 建于咸丰二年 (1852年) , 经历160多年风雨屹立不倒, 如今仍较完整地保存在西护城河之上。受洪水影响加之年久失修, 2003年, 为保护岁丰桥, 市政府将其列为了“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之后, 岁丰桥不再承担交通作用, 为了防止车辆通行压垮老桥, 相关部门还在桥头设置了护栏, 拟对其进行整治修缮, 重塑古迹形象。

保护是手段, 传承是目的

随州市城乡规划局党组成员、市名城办副主任钱启明认为, 历史建筑不是包袱而是财富, 要满怀保护历史建筑之责, 培养保护的自觉性、自主性和积极性。

历史建筑的保护重点在日常管护。随州现存历史建筑大多分散在个人手中, 少数归单位所有。因常年遭受自然风化侵蚀, 建筑内外破损严重, 屋内阴暗潮湿, 卫生排水、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全, 目前多为老人居住, 部分长期闲置, 许多业主不愿投钱修缮维护, 因而日常管护工作比较滞后甚至停滞。

随州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要从源头上破解人为损坏的困局, 需加强历史建筑日常巡查, 严格审批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的各类建设项目, 严处各类破坏历史建筑行为。对个人所有的历史建筑进行疏导、引导和劝导管理, 并进行政策资金上帮扶, 鼓励和引领他们保护好历史建筑。

西欧城市古典建筑保护工作经验具有强烈的现实启发意义, 无论是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 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伦敦、柏林、维也纳, 座座堪称为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 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文艺复兴等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建筑古色古香, 随处可见, 令人大开眼界, 称奇不已。

可见, 保护好古建筑是前提、基础, 利用好古建筑才是根本、关键。

历史风貌建筑 篇5

各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使用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六日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管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历史风貌建筑所有权人、经营管理人和使用人合法权益,根据《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历史风貌建筑使用、修缮和装饰装修、外部设施的设置、档案查询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 历史风貌建筑使用管理应当遵循依法使用、定期查勘、及时修缮、有利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 申请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和装饰装修、改变使用用途的当事人应当向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申请,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风貌办)负责办理具体手续。

当事人委托代理申请的,应当提交委托书和委托人的身份证明。

第五条 在历史风貌建筑上设置牌匾、霓虹灯、泛光照明等外部设施的,应当符合该建筑的保护要求和市国土房管局制定的规范标准,并与该建筑外部造型相协调。

第二章 修缮和装饰装修

第六条 历史风貌建筑所有权人、经营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定期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查勘,发现损坏应当及时修缮,保障历史风貌建筑使用安全和原有风貌。

历史风貌建筑的所有权人、经营管理人应当按照综合整修和保护利用计划的要求,做好整修工作。

第七条 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装饰装修,应当保证历史风貌建筑的整体性、耐久性和使用安全,并符合历史风貌建筑有关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图则》要求。

第八条 历史风貌建筑所有权人、经营管理人或使用人在进行修缮或装饰装修前,应当按照《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图则》和《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要求,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第九条 历史风貌建筑的所有权人、经营管理人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修缮或装饰装修的,应当到市风貌办办理申请手续,填写《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和装饰装修设计方案审定申请书》,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房屋所有权证书或房屋租赁合同;

(二)历史风貌建筑现状文字、图片等资料;

(三)修缮或装饰装修设计方案;

(四)改变内部结构的,提供房屋安全鉴定报告。

以上第(一)、(四)项应当核对原件后留存复印件,并在复印件空白处加盖核对无误专用章。

第十条 申请人提交要件齐全的,当场受理申请,并出具加盖专用章的《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和装饰装修设计方案审定受理通知书》。

申请人提交要件不齐全的,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出具加盖专用章的《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和装饰装修设计方案审定补正事项告知单》。

第十一条 受理申请后,市风貌办应当派专人到现场对所申请的项目进行核查,并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各种要件是否有效;

(二)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图则》、《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和相关的规范要求;

(三)改变房屋内部结构或恢复建筑历史原貌的,应当组织建筑、历史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

第十二条 经审查,要件有效、设计方案符合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要求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出具加盖市国土房管局印章的《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和装饰装修设计方案审定通知书》。

要件无效或设计方案不符合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要求的,应当向申请人出具加盖市国土房管局印章的《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和装饰装修设计方案修改通知书》。

第十三条 历史风貌建筑修缮或装饰装修工程应当委托专业的施工单位实施。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图及《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制定修缮或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由历史风貌建筑所有权人、经营管理人、使用人到市风貌办办理施工方案的审定申请。受理申请后,应当出具《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和装饰装修施工方案审定受理通知书》。

第十五条 经审查,施工方案符合设计要求及《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和《天津市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出具加盖专用章的《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和装饰装修施工方案审定通知书》。

不符合要求的,出具加盖专用章的《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和装饰装修施工方案修改通知书》。

第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技术标准施工。

修缮或装饰装修申请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各负其责,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七条 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和装饰装修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修缮和装饰装修申请人应当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应当将验收合格证明、竣工图纸、竣工后照片报送市风貌办。市风貌办当场出具《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和装饰装修档案资料收件收据》。

第十八条 修缮和装饰装修申请人应严格按照审定的修缮和装饰装修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市风貌办应当对工程进行检查,申请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章 改变使用用途

第十九条 历史风貌建筑的使用用途不得擅自改变。

改变使用用途是指房屋的居住、商业服务、经营、旅游、金融保险、电讯信息、教育、医疗卫生、科研、文化、娱乐、体育等使用用途发生跨类别改变的情形。

第二十条 确需改变使用用途的,当事人应当到市风貌办办理申请手续,填写《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改变使用用途核准申请书》,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房屋所有权证书或房屋租赁合同,其中租赁房屋改变用途的,还需提交历史风貌建筑所有权人同意改变使用用途的证明;

(二)历史风貌建筑文字、图片等资料;

(三)房屋安全鉴定报告。

以上第(一)、(三)项需核对原件后留存复印件,并在留存的复印件空白处加盖核对无误专用章。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提交要件齐全的,当场受理申请,并出具加盖专用章的《历史风貌建筑改变使用用途核准受理通知书》。

申请人提交要件不齐全的,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出具加盖专用章的《历史风貌建筑改变使用用途核准补正事项告知单》。

第二十二条 受理申请后,应当对当事人报送的材料是否有效、拟改变的使用用途是否符合《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图则》规定进行审查,并派专人到现场进行核查。

经审查,对要件有效,符合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要求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出具加盖市国土房管局印章的《历史风貌建筑改变使用用途核准通知书》;要件无效或不符合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要求的,向申请人出具加盖市国土房管局印章的《历史风貌建筑改变使用用途不予核准通知书》。

第二十三条 自核准之日起30日内,历史风貌建筑所有权人应当持《历史风貌建筑改变使用用途核准通知书》,到房屋所在区、县房屋权属登记机构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第四章 档案管理

第二十四条 历史风貌建筑档案是指在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纸、图片、影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和相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 历史风貌建筑档案内容包括:

(一)《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图则》;

(二)技术资料;

(三)现状及使用情况。含建筑坐落、建筑年代、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层数、建筑结构、建筑特征、原设计用途、现使用用途、现状平面图、位置图等;

(四)房屋权属变化情况;

(五)修缮和装饰装修形成的资料。含竣工图纸、竣工后照片等;

(六)拆除、迁移或者异地重建形成的资料。含迁移或者异地重建的建筑正面和侧立面照片、反映建筑全貌的摄像资料、测绘图、竣工图纸等;

(七)有关历史沿革、历史事件、地名典故、名人轶事等资料;

(八)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

第二十六条 市风貌办应当严格执行档案管理规定,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定期对历史风貌建筑档案进行检查,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发现毁损或者丢失,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二十七条 历史风貌建筑档案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案卷质量标准,案卷填写应当做到字迹工整,内容规范,除表格、图片和图纸之外的其他档案材料一律使用A4型纸张。电子档案应当做到数据准确、图像清晰,及时进行备份或刻录光盘保存。

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保存应当做到防火、防水、防盗、防尘、防光、防虫、防磁、防潮。

第二十八条 可以公开查询的历史风貌建筑档案内容包括:

(一)历史风貌建筑的建筑坐落、建筑年代、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层数、建筑结构、建筑特征、产别、原设计用途、现使用用途、区位图、照片;

(二)设计图纸;

(三)《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图则》;

(四)有关历史风貌建筑的历史沿革、历史事件、地名典故、名人轶事等。

涉及安全保密、落实政策及个人隐私的有关资料除外。

第二十九条 查询历史风貌建筑档案的,查询人应当填写《历史风貌建筑档案查询申请表》,同时提供身份证明(身份证、户口本、护照、单位证明等)。

对档案有记载的,打印查询结果并加盖专用章,查询人按照有关规定交纳费用。查询人要求复制档案材料的,另行交纳费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市风貌办具体负责全市历史风貌建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房地产管理局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历史风貌建筑使用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一条 市风貌办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参与编制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保护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设置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的保护标志;

(三)负责编制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图则;

(四)会同消防部门提出历史风貌建筑应采取的消防措施;

(五)负责组织全市历史风貌建筑普查;

(六)依法对防碍历史风貌建筑区保护的新建生产型企业进行治理;

(七)依法对擅自拆改院墙、开设门脸、改变建筑内部和外部结构、造型和风格的违法行为进行治理;

(八)依法对损害历史风貌建筑承重结构、危害建筑安全的违法行为进行治理;

(九)《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规定的其他法定职责。

第三十二条 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具有保护价值但尚未确定为历史风貌建筑的采取先予保护措施;

(二)负责对历史风貌建筑按照保护等级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三)对历史风貌建筑修缮、保养进行督促、指导;

(四)组织历史风貌建筑抢险修缮;

(五)组织实施历史风貌建筑普查;

(六)对擅自设置、移动或者涂抹、改动、损毁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保护标志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管理和处罚;

(七)对在屋顶、露台、挑檐或者利用房屋外墙悬空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管理和处罚;

(八)对在建筑内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管理和处罚。

第三十三条 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应当加强对本辖区内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的执法检查和巡查。受理历史风貌建筑使用管理当中的投诉,并及时处理。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属于职责权限内的,应当依法进行管理和处罚;不属于职责权限的,应当立即制止并报告市风貌办。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商业服务用房是指各类商店、酒吧、咖啡厅、茶社、美容美发店、影楼、洗浴中心等从事商业和为居民生活服务所用的房屋。

经营用房是指用于各种开发、装饰、中介等从事各类经营业务活动所用的房屋。

旅游用房是指宾馆、饭店、旅行社等从事旅游服务所用的房屋。

金融保险用房是指银行、储蓄所、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从事金融服务所用的房屋。

电讯信息用房是指各种邮电、电讯部门、信息产业部门,从事电讯与信息工作所用的房屋。

教育是指学校、幼儿园等从事教育所用的房屋。

医疗卫生用房是指各类医院、检(防)疫站、疗养院等从事医疗保健、防疫、检验所用的房屋。

科研用房是指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研究设计、开发所用的房屋。

文化用房是指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等从事文化活动所用的房屋。

娱乐用房是指影剧院、俱乐部、歌舞厅等从事文艺、娱乐、演出所用的房屋。

体育用房是指健身房、棋牌室等从事体育活动所用的房屋。

历史建筑的再定义 篇6

《圣经》新约福音书中的基督受难的相关段落)的壁画在它的所属地,西班牙博尔哈的Santuario de Misericordia教堂已经成为颇为闻名的旅游景点,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团与这幅“野兽基督”壁画争相合影留念,随之而衍生出的各种ps恶搞、cosplay和玩偶产品也在互联网上迅速窜红。

这幅壁画最早是西班牙博尔哈Centro de Estudios Borjanos研究机构收到的捐赠艺术品,来自19世纪艺术家埃利亚斯·马丁内斯孙女的慷慨捐赠。此颇具古典主义写实风格,带有动人悲悯神情的基督像曾使Santuario de Misericordia教堂生辉——虽然在灾难性的“修复”后,教堂名气更是前所未有地看涨。相关机构出具了文物历经“修复”前后的参考资料:原始态,剥损态和最后机构查验“修复”态的样子。“修复”的老人住在教堂边,作为一位热心的居民和教徒,想必她已经很早就注意到这件精美壁画所遭受的损坏。出于善意,她自备颜料决定亲自动手将之修复。但遗憾的是,即便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繁盛年代,绘画也是一项专门

的工匠技术活。事后,八旬老太也表示,在修复的过程中她已无法控制住局面了……原本带着荆冠的耶稣举目望天的脸仿佛是被套上了一只毛茸茸的头罩,五官组合颇为抽象;基督眼看

着从学院风直接穿越到20世纪的“野兽派”。

无论是历史建筑本身还是其所附属的装饰部件,其文化价值在于历史的承载和见证,维持原貌才是最佳的方式,一切修复都应在不破坏其属性的基础上完成。在内陆,这种一边申遗保护,一边却又因城市规划和房产开发而痛失诸多真正值得被保护的历史古迹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些不可移动、也无法再生的文物建筑、名人府邸正以飞速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消失,惨遇拆除厄运。

古城建筑历史风貌的存续和发展 篇7

1 厚重的历史传统积淀

首先, 由于绍兴古城选址合理, 规划合理, 地理环境优越, 遭受大规模破坏较少, 各种历史街区和建筑保存较好, 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1], 并在1982年2月就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这为延续沿街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历史传统风格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可供参照设计的建筑实体对象。

其次, 绍兴的主要街道建筑非常富有水乡特色, 这也为沿街建筑立面设计增加了一点水的灵动和意趣。因为绍兴独特水乡地理环境, 便于形成传统民居和店铺前临街, 后靠河, 街河共存的格局 (见图1) 。

临水街道青石路基和外墙条石墙基, 由于长期经受水的侵蚀, 表面经常会呈现出斑驳陆离的凹坑, 由于水位经常随着季节和年份变化, 总会留下一点印迹,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都有明显青灰色的立面分层。就整条街道的临水立面而言, 经常还会有一些喜水的植物点缀其中, 增加了几分独有生气和灵动。而构成整个立面的主体墙面也因为湿度较高, 其石灰保护层被空气侵蚀较厉害, 仿佛形成了一片片青灰色的建筑装饰图案, 要是在积雪未化的腊月冬至, 整个建筑立面就构成一副水墨江南的风情画卷 (见图2) 。

这样几乎整个老城的主干道都有一些历史的名胜或古迹。这些历史建筑及其附属建筑构成的街道立面和沿街的传统民居的建筑立面相结合, 构成了以黑、白、灰为主色基调, 以柱、梁、枋、檩、椽为主要承重构件, 以木头、竹片、青瓦、砖石、粉泥为主要砌墙和装饰材料的传统建筑立面设计。

2 古城街道历史风貌的延续和保护的现状

绍兴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民间和政府都比较注重保护和延续历史传统。很多绍兴本地居民由于生活在鱼米之乡, 从古至今整体生活水平和经济状况都不错, 有着相对比较高的文化素养, 整个城市人文气息比较浓厚, 并且乡土观念很重, 这客观上有利于保护传统建筑, 有利于历史风格的延续。大多数绍兴人都比较勤劳和节俭, 对于民居的日常修缮和维护都比较及时, 并且经历战火破坏较少。与此同时, 绍兴市历届政府都比较重视古城建筑的保护, 先后修复了禹陵和兰亭、青藤书屋、沈园、大通学堂、越王台;提出了“修旧如旧, 风貌协调”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思路, 也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果。如绍兴仓桥直街荣获“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3]。

3 古城街道历史风貌的继承和发展

1) 继承和发展传统立面风格的重要性。

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4]。一座城市的造型风格和人们对城市审美意象, 总是由楼房、院落、街道等建筑和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匹配、相互适应之后所共同塑造的。水乡绍兴留在人们心中多半是“烟雨朦胧, 水墨江南”的江南古城形象, 而要更好地塑造这一形象, 不仅要有乌篷毡帽和黄酒社戏, 更要有承载和发扬这些传统的台门楼榭和巷弄街区。正是台门楼榭和巷弄街区构成了沿街建筑的主体, 它们的外部立面形象影响着人们对绍兴古城心中印象, 继承和发展关系着绍兴地方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古城风韵的再现。

2) 现代建筑对建筑历史风貌的冲击。

绍兴地处东部沿海,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经济上取得了巨大发展, 城市建设投入较多, 修建和改造了很多城市主干道两侧商业建筑和居民小区的住宅, 整个城市面貌变化较快, 不可避免地对原有城市建筑的历史形象产生了冲击。一些街道经常会有一侧是现代的高层建筑, 另一侧却是具有传统风格的中式建筑, 处在相同街道同一侧的建筑风格和造型也会迥然不同。许多新近开发的现代商住建筑立面形象对原有的城市风貌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会把原有城市的韵味破坏得面目全非。这种现代建筑风格对传统建筑风格的冲击在很多时候是无法避免的, 尤其是沿街建筑的外立面作为建筑主要外部特征和外在形象, 受到冲击更为明显。

3) 传统外立面风格的传承与发展。

从外立面的装饰方面来讲, 绍兴市很多沿街建筑基本上继承了黑、白、灰的主色基调, 立面墙体大面积留白或涂灰, 中间用黑色线条分割。 图案装饰方面主要采用方形、圆形、回形、八边形等传统式样。一些住宅小区的围墙, 都有传统砖雕和石刻装饰或者采用了青瓦拼接的菱形图案, 采用青瓦盖顶和传统瓦当装饰, 并且在门窗的装饰方面选用传统颜色装饰, 在造型上沿用了传统的格栅式窗棂图案 (见图3) 。

从外立面结构方面来讲, 虽然建筑主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外墙特别装饰有传统干栏式建筑的木构架, 处理手法上有些是直接用暗红色涂料直接绘在白色墙体上, 有些是特意在墙体上外挑作出传统的结构样式。整体建筑立面式样, 大多数建筑都沿用了传统的山墙结构, 并开有八角形天窗。屋顶基本采用传统的坡屋顶, 并采用传统屋脊装饰, 部分还有吻兽作为翘角。

从建筑材料使用上讲, 各个建筑立面在传统继承方面和表现方面各有不同, 有些采用传统粉泥涂饰立面或选择用传统色调的涂料涂饰立面。在沿用传统建筑结构前提下, 也有用玻璃等现代材料作为立面主体材料的, 这也不失为一种创新和发展。很多已有历史建筑都采用了现代LED灯具进行夜间亮化改造。通过现代照明材料勾勒出了美轮美奂的传统建筑形象, 传统建筑立面风格被很好的展现出来 (见图4) 。

4 结语

古城绍兴是人们梦中的江南, 而要展现水乡江南的古城风韵和历史魅力, 探讨沿街建筑外立面设计就显得相当重要, 因为人们对于一座城市的风格印象, 总是先从它沿街建筑外立面的风格特征中获得的。现代建筑技术和建筑流行潮流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 必然会对传统历史风貌产生冲击。在沿街建筑外立面设计中, 如何有效地把两者结合在一起, 就要在立面设计上一方面注重“参古”, 形式上参考传统, 尊重历史, 延续传统, 注重和保护传统, 另一方面也要“趋时”, 沿街建筑立面的材料、结构、装饰上可以进行继承和发展, 创造一种新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立面形式。

参考文献

[1]伍燕南.从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谈对建筑仿古的反思[J].山西建筑, 2008, 34 (32) :64-65.

[2]东方旅游网.http://tour.cnool.net/news/0-1-14/11408-1.html.

[3]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city/txt/2009-05/03/con-tent-17711884.htm.

[4]TOM新闻网.http://news.tom.com/1003/20031209-507382.html.

历史风貌建筑 篇8

历史风貌建筑是指建成50年以上, 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人文价值, 反映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建筑。

历史风貌建筑区是指历史风貌建筑集中成片, 街区景观较为完整、协调的区域。

二、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的确定程序是什么

历史风貌建筑的确定需经过备选、初步认定、评审、批准等程序。

(一) 备选

1.备选的历史风貌建筑可通过单位和个人的推荐、历史风貌建筑普查等途径产生。

2.推荐人 (单位) 可以通过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来访等形式, 向市风貌办推荐历史风貌建筑或者提供有关线索。

(二) 初步认定

市风貌办应当对备选建筑进行初步认定审核。

(三) 评审确定

1.依据《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 市风貌办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做好初步认定的历史风貌建筑的确认、保护等级的评审工作;

2.专家咨询委员会按照《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规定的确认条件和《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等级确认原则》对历史风貌建筑建议名单和保护等级进行审议, 提出评审意见;

3.市风貌办负责将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历史风貌建筑的评审情况、意见报市国土房管局。

(四) 批准

1.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将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评审结果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2.市风貌办负责在市级报刊公布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历史风貌建筑名单, 并设立保护标志。

历史风貌建筑区的确定需经过初步认定、评审、批准等程序。

(一) 初步认定

1.由市风貌办提出历史风貌建筑区建议名单, 报市国土房管局同意后, 征求天津市规划局意见;

2.建议名单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3.根据征求意见情况调整历史风貌建筑区建议名单, 报市国土房管局同意后转市规划局会签, 形成历史风貌建筑区初步认定名单。

(二) 评审

1.依据《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 市风貌办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做好初步认定的历史风貌建筑区确认的评审工作;

2.专家咨询委员会依据《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的规定对初步认定的历史风貌建筑区进行审议, 提出评审意见;

3.市风貌办负责将历史风貌建筑区的评审意见同时报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

(三) 批准

1.市国土房管局会同市规划局将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评审结果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2.市风貌办负责在市级报刊公布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历史风貌建筑区名单, 并设立保护标志。

三、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保护管理部门有哪些, 有何职责

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市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的保护工作。而区、县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市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的规划管理工作。建设、市容环境卫生、工商、公安、旅游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则按照各自职责, 协助做好本市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管理工作。

四、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等级分几等, 有什么保护要求

历史风貌建筑划分为特殊保护、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三个保护等级。

特殊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 不得改变建筑的外部造型、饰面材料和色彩, 不得改变内部的主体结构、平面布局和重要装饰。

重点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 不得改变建筑的外部造型、饰面材料和色彩, 不得改变内部的重要结构和重要装饰。

一般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 不得改变建筑的外部造型、色彩和重要饰面材料。

五、设置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标志有什么规定

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 由市人民政府统一设立保护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或者涂抹、改动、损毁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的保护标志。

六、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修缮、装饰装修有哪些规定, 需要办理哪些审批手续

历史风貌建筑所有权人、经营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在进行修缮或装饰装修前, 应当按照《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图则》和《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要求, 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修缮和装饰装修的, 应当到市风貌办办理申请手续, 填写《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和装饰装修设计方案审定申请书》, 并提供房屋产权证书或房屋租赁合同;历史风貌建筑现状文字、图片等资料;修缮或装饰装修设计方案;改变内部结构的, 提供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等材料。

申请后, 市风貌办应当派专人到现场查看, 并对有关事项进行审查。经审查, 申请人提交要件有效、设计方案符合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要求的, 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出具《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和装饰装修设计方案审定通知书》。

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和装饰装修工程应当委托专业的施工单位实施。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图及《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 制定修缮或装饰装修施工方案。由历史风貌建筑所有权人、经营管理人、使用人到市风貌办办理施工方案的审定申请。经审查符合要求的, 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和装饰装修施工方案审定通知书》。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技术标准施工。申请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负其责, 确保工程质量, 并要求工程竣工1个月内, 应当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5个工作日内, 申请人应当将验收合格证明、竣工图纸、竣工后照片报送市风貌办。

七、历史风貌建筑产权人、经营管理人、使用人有哪些保护责任

(一) 历史风貌建筑的所有权人、经营管理人和使用人应当保证历史风貌建筑的结构安全, 合理使用, 保持整洁美观和原有风貌;

(二) 历史风貌建筑的所有权人、经营管理人应当按照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要求, 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修缮、保养;

(三) 历史风貌建筑发生损毁危险的, 该建筑的所有权人、经营管理人和使用人应当立即采取保护措施, 并向区、县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八、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内有哪些禁止行为

(一) 在屋顶、露台、挑檐或者利用房屋外墙悬空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二) 擅自拆改院墙、开设门脸、改变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结构、造型和风格;

(三) 损坏承重结构、危害建筑安全;

(四) 占地违章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五) 违章圈占道路、胡同;

(六) 在建筑内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的物品;

(七) 在庭院、走廊、阳台、屋顶乱挂或者堆放杂物;

(八) 沿街或者占用绿地、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堆放杂物, 从事摆卖、生产、加工、修配、机动车清洗和餐饮等经营活动;

(九) 其他影响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保护工作的行为。

九、历史风貌建筑的所有权人、经营管理人不履行及时修缮、保养义务的应承担什么责任

历史风貌建筑的所有权人、经营管理人未及时修缮、保养, 致使建筑发生损毁危险的, 由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督促限期抢救修缮;拒不抢救修缮的, 由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委托专业单位代为抢救修缮, 所需合理费用由建筑的所有权人、经营管理人承担。

十、对历史风貌建筑迁移、拆除或者异地重建的有无规定

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管理等特殊需要, 涉及必须迁移、拆除或者异地重建历史风貌建筑的, 由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方案, 经专家咨询委员会评审, 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十一、对执行政府租金标准的公有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腾迁有哪些规定

对执行政府租金标准的公有历史风貌建筑的腾迁, 应当由市政府授权的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机构, 按照年度保护腾迁计划, 在取得市国土房管局颁发的历史风貌建筑腾迁许可证后, 方可实施腾迁。

十二、对改变历史风貌建筑使用用途有哪些规定

改变使用用途是指房屋的居住、商业服务、经营、旅游、金融保险、电讯信息、教育、医疗卫生、科研、文化、娱乐、体育等使用用途发生跨类别改变的情形。

历史风貌建筑使用用途不得擅自改变。

确需改变使用用途的, 当事人应当到市风貌办办理申请手续。

十三、违反《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一) 擅自设置、移动或者涂抹、改动、损毁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保护标志的, 由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并可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二) 在历史风貌建筑区内新建建筑的高度、造型、材料、色调等方面与该地区的历史风貌不协调的, 以及原有建筑与该地区的历史风貌不协调的, 或者影响、破坏历史风貌建筑区景观的, 由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或者改正, 并可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新建妨碍历史风貌建筑区保护的生产型企业, 由市或者区县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迁移, 并可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三) 在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内擅自拆改院墙、开设门脸、改变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结构、造型和风格;损坏承重结构、危害建筑安全;在建筑内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的, 由市或者区、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限期改正、恢复原状;情节严重的, 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四) 在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内占地违章搭建建筑物、构筑物;违章圈占道路胡同的, 按照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五) 在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的庭院、走廊、阳台、屋顶乱挂或者堆放杂物;沿街或者占用绿地、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堆放杂物, 从事摆卖、生产、加工、修配、机动车清洗和餐饮等经营活动的, 按照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六) 历史风貌建筑的修缮、装饰装修不符合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保护图则要求的, 由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情节严重的, 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 历史风貌建筑修缮、装饰装修的设计、施工方案未报送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审定擅自施工的, 由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 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浅谈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篇9

近些年对于旧城区的拆除改造使我们的城市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无法复得的物质遗产——众多历史文脉, 文化氛围都伴随着历史风貌建筑被成片、成街、成坊的拆除而消失。

历史风貌建筑不同于古董、艺术品等仅作为一种铭记或美好的遗迹流传于世, 是由于其有作为居住等实际功能一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而且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人们对其内部使用功能和外部造型艺术都有着更多的需求。历史风貌建筑的内部功能或质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这才是它逐渐衰老的根本所在。

我们可以采用一种积极的变换角度的思维过程——使建筑功能“活化”, 从而“再生”, 即赋予历史风貌建筑以新的内涵 (或业态) 使其获得新生。

当然, 对待历史风貌建筑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同时对待不同类型的历史风貌建筑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一方面我们应该根据相关的规定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分类保护;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对它们进行调查研究分析, 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和更新办法。

2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更新实例——天津市睦南道43号保护与更新

2.1 保护与更新目的

通过对风貌建筑进行细致的历史调研, 应对于其建设的历史背景、功能、风格、材料等做全方位的调研, 同时收集风貌建筑所经历的历次维修之记录, 以保证历史实体之真实性和原真性。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修复和活化, 并注明其理由和具体措施, 保证修复与活化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以便日后修复工作顺利进行。

2.2 建筑风貌研究

建筑风貌研究是评价建筑历史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对于建筑自身历史价值等有重大意义, 而且易于通过该类风貌建筑的一般特点来指导相应的单体建筑修复工作。下面即以实例说明。

睦南道43号建于20世纪40年代, 为两层单面外廊式砖木结构四坡顶房屋, 建筑平面呈“U”字形, 南北朝向, 楼盖结构为木龙骨、木地板及板条抹灰吊顶, 楼盖结构为硬山架木檀、木椽、笆砖、草泥座瓦四坡顶, 板条抹灰吊顶, 该建筑现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 为一般保护等级。

原有内部住户多将建筑外廊封闭并在院内加建多处简易房屋, 用作住房, 厨房, 储藏室等, 极大影响了建筑物原有格局, 对建筑内外部空间造成极大改变。

2.3 建筑价值评估

价值评估的内容一般通过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及功能价值三个方面。通过三者结合来得出建筑单体的价值体系。

例如睦南道43号历史价值如上 (风貌研究) 所述。

美学价值体现在半圆券廊的设计和使用, 通过测绘和作图分析, 可以发现其很好的利用了西方经典美学的“方”与“圆”的美学关系, 从而获得了很好的尺度感和比例关系 (见图1) 。

功能价值的问题及利用点体现在原兵营的使用功能价值在现今已经成为历史, 由于其建筑为外廊式, 而且房间进深和开间都比较小, 成为活化再利用的难点。同时, 围合式的建筑本体形成了开敞的庭院, 但由于入口的狭长, 使得交通流线不便, 同时也带来了无法满足防火要求的严重问题 (见图2) 。

2.4 初步修复计划

修复计划作为修复改造的首要环节, 初期应收集与待修复历史建筑相关的历史资料, 了解历史建筑的原貌, 包括建筑形式、构造特点、材质的使用等。结合现场测绘数据, 绘制历史建筑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原貌透视复原。根据历史建筑复原图纸, 选择对原建筑损伤最小的方式拆除加建房屋, 初步还原建筑原貌。在此基础上, 针对建筑残损状况进行修复设计。

通过现场踏勘对建筑本体的残损程度进行相关评估和认定, 采取对应手法进行修复, 还历史建筑于本色。对残损部位进行图像和文字记录、整理, 采取对应手段 (材料和施工方法) 进行修复。

2.5 更新计划

在更新设计时积极分析建筑本体的空间属性, 寻找与其空间属性最贴切的, 对其本体影响最小的业态和空间改造模式, 在修缮中采取传统材料、工艺、技术与现代科技保护相结合, 以保证历史建筑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故而提出针对建筑本体采取复原修复作用, 局部内部横墙加以改造, 完整保留原有的立面特征和各个历史时期所留下的历史痕迹。积极利用建筑主体结构以外的空间。如庭院和庭院的地下空间等, 保证业态和空间改造的完成和历史建筑保护的最优化组合。

在案例实施中, 我们针对实际遵循了以下原则:

“真正的历史”——明确历史建筑“真正的历史”。

“旧料复用”——再利用设计和修复设计应在同一时间完成, 再利用和修复同时进行。

“新旧分明”——在修复过程中必须介入新材料, 则尽量保证其与原有材料的区别明显, 以保证后人能通过历史建筑正确的解读历史。

“最小干扰”——在修复和再利用时, 不但要注重建筑本身的利益, 也要保证周围环境与其他建筑的利益。

保留现存历史文化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并根据新功能的要求对其余部分施行不同程度的变更。通过适当的改建, 可以赋予历史文化建筑以新的生机与活力。主要体现在:

1) 在完整地保留原有结构的前提下进行设备、材料等变更, 实现内部空间形态的更新。在此次更新设计中, 主要运用以下两种方法:

a.精心更新, 焕发新生。在更新过程中, 以恢复和保存原建筑风貌为原则, 使其破损部位 (人为和自然因素导致) 利用适当的修复手段按某一历史时期复原。适当地更新设备和家具, 也属于修复范围。对于那些保存尚完整, 且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文化建筑可采用这种方法。睦南道43号修复设计就充分体现这种方法。

b.历史外貌, 空间重塑。即在恢复和保存原建筑外貌的同时, 运用现代材料和现代空间处理手法创造满足现代使用要求的新的内部空间形象。这种改建处理适用于那些改建前后功能基本一致, 但旧有空间形象与新的使用要求不符的历史文化建筑。

2) 根据新的使用功能要求, 部分有选择地保留原有结构及有特色的内部元素, 在充分发挥原有结构和空间潜力的前提下, 塑造满足新功能要求的新的空间形态。在这类情形里, 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改建方法:

a.利用隔断, 创造多变空间。在原有结构可能允许的承载范围内, 通过在原有空间内增设轻质隔墙或夹墙来创新的空间形象, 满足新的使用要求。

睦南道43号更新设计中就根据业态不同, 艺术家工作室方案中, 充分利用建筑内部原有空间结构, 打通部分原有隔断, 不破坏原有结构, 内部空间通过建筑空间的重新梳理, 使内部空间呈现更多层次, 宜于不同类型艺术品的展示。

b.增加层次, 扩大使用面积。当原建筑为围合形态, 且院落空间充裕条件下, 可根据使用需要来进行加建, 以提高空间利用率。面积的大小既要考虑使用功能要求, 又必须在原有结构体系的允许承载范围内。该方法适用于结构较坚固, 且允许改变其内部空间形象。

在睦南道43号更新计划中, 由于其属于一般保护性质, 所以不必要采取“冻结型”保护。通过新的业态的引入, 新的功能的设定, 植入新的形态, 将建筑的活力重新激发出来, 使其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同时通过激活它来带动周边历史区域的活化。这些新的设定如同一把新钥匙, 用新的方法来开启这把历史的旧锁。所以, 我们采用了“一把新钥匙开启一把旧锁”的新型加建方案。睦南道43号更新后的鸟瞰图与立面图见图3, 图4。

更新设计主要突出“冲突”的概念, 不是一味的模仿和复制历史, 植入新鲜的元素来发展历史。主要突出“新”与“旧”的冲突, “古典”与“现代”的冲突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冲突。从建筑改造和增建以及庭院的改造等各个方面, 都进行新的尝试, 强调“新体”对“历史”的冲撞。通过新植入的现代空间, 使建筑原建风貌更加突出。

3 结语

通过实例, 我们想说明如何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动态化的保护 (建筑外观及结构修复设计) 和持续性的更新 (主要是“弹性”业态的选择和定位) 。

归其根本, 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对历史风貌建筑的文化特征中历史记忆的静态保留, 更重要的是对形成该地区的建筑文化特征的演化方式的留存和续用”。历史风貌建筑作为物质遗产, 传达着某一历史时期的地域特点, 文化特色和生产技术等内容。对历史风貌建筑予以保护, 就等于对于历史的铭记做出了贡献;对历史风貌建筑予以更新, 就等于对历史予以全新的生命。

摘要:论述了我国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及修复的一般认识现状, 并通过对具体实例的保护、修复及更新方法提出理论依据及具体实施措施, 总结出相应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手段, 讨论对于历史风貌建筑应注重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其研究方向。

关键词: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复,更新

参考文献

[1]青木信夫, 徐苏斌.天津以及周边近代化遗产的思考[J].建筑创作, 2007 (6) :142-146.

[2]阮仪三, 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 2001 (10) :28-29.

[3]张凡.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对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4]李雄飞.城市规划与古建筑保护[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5]荆其敏, 张丽安, 邱上鑫.天津的建筑文化[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

[6]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与近代建筑遗产保护[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1) :14-25.

[7]徐连合.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整修[J].天津建设科技, 2006 (1) :25-26.

[8]胡彬.浅析城市建设中的建筑遗产保护[J].山西建筑, 2006, 32 (4) :26-27.

[9]郭婷婷, 赫强.关于城市建设中古建筑保护的几点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3) :217-218.

历史风貌建筑 篇10

一元片区的历史沿革

“一元片”位于汉口老租界的核心区域、武汉市中心繁华地段, 为传统商业区重要组成部分, 紧邻汉口江滩, 北至三阳路, 南至江汉路, 西至解放大道, 东至沿江大道。城市格局基本延续旧租界时期格局, 道路较狭窄, 基本沿江或与长江垂直布置。经过百余年的风雨, 这里的大多数建筑都因年久失修而破损严重, 亟待维护改造。

2002年武汉市规划局就对一元片区进行了规划, 包括上海村片区、咸安坊、洞庭林片区、珞珈山片区、同兴里片区、海寿里片区和坤厚里片区, 目标是复兴汉口中心区。其中包括保护历史风景建筑单体及其附带环境设施,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控制范围、协调范围和建筑更新范围。

2004年, 武汉市江岸区政协就一元片区优秀历史建筑做了摸底调查。江岸区“一元片”占地3.11平方公里, 老房屋7965栋, 建筑面积562万平方米, 其中省级以上保护单位4栋。现存优秀历史建筑232栋 (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 , 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建筑物35处, 为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最密集的地区, 堪称历史建筑博物馆。

2. 一元片区更新中存在的问题

2.1 一元片区的现状分析

汉口一元片区是汉口“租界”的核心区域, 是汉口的传统商业、贸易及居住区。它涵盖了汉口原“租界”风貌区, 集中了大量近现代优秀建筑, 拥有丰富的、独特的近代历史文化资源, 是代表武汉市近代文化, 展现光荣革命历史的区域。包括江汉路片、青岛路片、“八七”会址片、珞珈山历史街区等。

2.1.1 社区及人口现状调查

由于片区内的里分 (武汉方言:小范围的居住区域) 建筑大多年久失修, 十分破旧, 因此生活在这里的多为经济条件差的家庭, 下岗工人多, 老年人多是该街区内的居民特征。而居住面积小、房屋质量差、生活设施不完善 (如卫生间、厨房条件差) 、环境和公共绿地的缺失是片区内居民普遍遇到的问题。有些居民为了扩大居住面积, 违章搭建有损环境美观的建筑附属物。

对于老城区拆迁改造, 由于各住户的居住条件各不相同, 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 意见很难统一, 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该区保护的难度。

2.1.2 文化资源

汉口原“租界”区是中国目前集英、法、德、俄国等多国建筑遗址于一区的历史租界区, 同时汉口也是沿江城市中是开埠最早、设有外国领事馆和建立租界最多的城市。从清末名镇到“东方芝加哥”, 老汉口深刻的文化遗存, 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景观, 风格各异的建筑也构成了城市独特的历史景观风貌, 而一元片区更是汉口重要的历史风貌区。

2.1.3 区位优势

因为临近中山大道和沿江大道两条老汉口主要的道路, 又离江汉路步行街很近, 生活交通极为方便。

2.2 更新中存在的问题

2.2.1 破坏性的建设

近代历史地段的调研不足及缺乏基础理论的探索和指导, 导致了实际建设中的失误与盲目。高密度的开发建设和城市环境的恶化, 严重地破坏了街区空间形态和风貌特色的延续, 在对近代历史地段内的建筑进行改造的过程中, 建筑使用功能的错位使地段的整体功能效益没有发挥出来, 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进而违背了保护性改造的初衷。

2.2.2 被动的静态保存

20世纪80年代以前, 近代历史地段尚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所谓的“近代历史地段保护”也只是一种无意识的、被动的“保留”, 准确的说应该是一种“无视”的态度。没有进一步的维护和开发, 遗留下来的建筑、街道、设施等只能忍受时间的侵蚀。

2.2.3 片面单一的保护

近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在文化遗产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 近代历史地段及建筑的保护规划只是作为一种限制性的规定, 或者说是一种控制性措施。这就导致规划保护以片面、单一的方式为主;以划定保护范围, 限制建筑高度、体量, 甚至建筑风格形式为主要内容, 近代历史地段保护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规划与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忽略了对近现代历史文化传统的维护和对城市格局特色、街巷空间和场所精神的发扬。

2.2.4 商业化的开发模式

在近代历史地段开发商业步行街, 单方面强调商业开发, 任由开发商对近代建筑进行由里到外的改造和粉刷, 造成了地段人居环境和城市肌理的破坏, 做活了一条街却毁了一片历史街区。更有城市以改善城市中心区环境、增加城市绿地为由, 大面积拆除旧城居住区, 大量居民搬迁, 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草坪、城市广场、人工湖泊。

2.2.5 忽略了被保护的主体——原住民的感受和利益

许多生活在这里的老住户并不是没有钱搬入小区, 他选择留在这里是因为他喜欢这里的生活方式。喜欢一出门就看到自己多年的老街坊, 喜欢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些花草蔬菜, 喜欢坐在自家门口守望这个小巷。而现代的居住模式缺少邻里间的交流, 同一单元的人也形同陌路, 这样的生活缺少了人情和人性的美好。因此即使改造中保留了无数的建筑立面和建筑材料甚至是空间组合方式, 但是没有居住在其中的人们, 那也无法保留住这座片区的“魂”。

通过改造传统民居激发城市中心区域老街片区的再生活力的城市触媒手法, 值得借鉴和参考。但也不可忽略这种迎合现代发展模式的更新对城市历史街区传统人文底蕴的破坏, 如何将历史街区保护和复兴与城市发展接轨的同时保留延续其文化脉络是当前也是未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及改造长期面临的关键问题。

3. 寻找“以人为本”的保护方式

3.1 以人为本的含义

汉口一元片区具有很好的空间结构:尺度宜人, 给人亲切感;巷弄是很好的交往空间, 传统的邻里关系在这里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以前的里分临近社区服务设施, 居民生活很方便, 生活气息浓厚。这种生活给老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相比现代化的小区他们更加留恋里分的生活。可见这种生活形态具有很高的推崇性, 我们应该加以研究和保护。

生活在其中的人赋予历史街区以活力, 人的行为活动使整个空间形成内在的氛围。汉口一元片区的空间形态独有的韵味之处在于老市井生活的交流空间, 这种布置方式无形中已经使中间的巷道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交通空间, 更像是一种交流空间。公共空间为住户出入时的相遇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有利于加强这里的人情味,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和谐互利的关系。

3.2 保护方式的探讨

3.2.1 保护的主体:历史街区及参与其中的人和传统生活

政府必须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中跳出来。官商联合改造旧城的做法极大地损害了居民的利益, 政府从中获取了高额的土地利润, 而开发商则又将土地成本转移到了居民身上。政府要平衡居民和开发商之间的利益, 使居民和开发商都在改造中获益。比如对于能够增加市民户外公共活动的商业行为要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对于切实解决市民服务设施的开发商给予各个方面的支持等, 政府要把改善里分周围的市政服务设施的条件和维护居民的切身利益作为同开发商谈条件的砝码。

以上主要针对现有的旧城改造和历史街区保护中政府暴露出来的弊端提出了一些建议, 通常情况下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站到了开发商那边, 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市民的利益。

3.2.2 方法的探讨:

可持续性保护策略应遵循“循序渐进、有机更新、居民参与、动态保护”原则。过去太多的历史街区改造大拆大建, 造成城市永远的伤痛, 归根到底, 是受当时的历史条件、经济制约、思想观念、长官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我们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

在这点上我们很赞同吴良镛的“有机更新”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就现有里分质量的层次分级, 进行小规模改造。对于完全破败的里分, 在维持原来里分体系的前提下创造“类里分”形式。权属的改变给小规模改造提供了前提, 针对每一个里分的严格的城市设计则是改造的前提。具体到居民身上, 就是在建筑师的引导下满足他们改造就是很好的例子。虽然地区不同, 但是其方法还是有很大的借鉴性。

在改造的过程中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改造中来, 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英国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曾探索了“社区建筑”理论, 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方法体现在居民作为里分改造的投资和实施者参与到改造的全过程中去。他们参与的过程中, 设计师必定要考虑到不同人群和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居民利益, 最大程度上维护他们的利益。这种参与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主人翁意识的体现, 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归宿感, 以前浓烈的里分生活氛围也将从参与设计中得到重塑。

历史风貌建筑 篇11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

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历史建筑保护

1、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概念

历史文化街区即为保留遗存较丰富,能够较为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阶段内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点,留存有较多文物史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同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域。它通常是一个城市中最具有历史深度与文化内涵的区域,能够彰显城市的历史沉淀,富有深厚的文化特征与象征意义。而历史建筑,则是具有一定人文、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点的建筑物。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关系

从两者的概念可以看出,历史建筑聚集成片是历史文化街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成群、成组、成片的历史建筑能够十分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城市生活的场景和状况,它们的完整保存利用就更能体现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其中生活状态的延续。因此,要使历史文化街区在物质空间层面上能够更好地延续下去,重点就在于保护和再利用好其中的历史建筑及空间。

二、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

1、对历史建筑实行封闭式保护

在我国原有的思想观念中,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建筑,很多人认为就应该对其原封不动地进行保存,而对它们的任何使用都是对于历史文化的不敬重。但事实上,历史建筑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文化层面上,其作为使用空间的物质功能的价值更是不容忽略。一味的封闭式的保护不仅使历史建筑无法拥有足够的生命力与活力,同时也会使得历史文化街区无法融合到城市的有机整体中来为当代生活服务。

2、对历史建筑造成“建设性”或“保护性”破坏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一般都坐落于城市中心,很难进行保护和再开发。其中大部分历史建筑的建筑质量较差,原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在重新开发中很难受到良好保护,极容易被拆除或重建,而造成“建设性破坏”;或者是为满足旅游开发等的经济需求,破坏了原有风貌,而造成“保护性破坏”。

三、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1、历史建筑的保护

保护即是在不改变原状的情况下,对历史街区和其中的历史建筑进行整修,从而使传统的风貌和文脉能够得以延续下去并不断发展。保护和“不再破坏”不是同一个概念,它必须是主动的、有所作为的。虽然维持现状能够避免人为的破坏,却无法抵挡自然的风化侵蚀与社会生活的污染熏蒸所带来的损坏。所以必须有整修,有疏通,有清理,有改善,也必须要有人气——享受着古朴雅致环境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居民在其中其乐融融地生活。

其中最首要的是应当最大限度地保有历史建筑的原真性,因为只有完整地保有其历史遗存才能最大可能地留住存在于其中的珍贵历史信息。在修缮复原过程中应尽量使建筑恢复它的艺术价值,又能够延续其实用功能。

其次是要结合历史建筑所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氛围对其进行保护。在保护建筑单体的同时, 也要保护建筑周边的环境, 例如建筑周围的构筑物、道路、树木等与被历史建筑共同构成整个环境的各种元素。在历史建筑周边新建的建筑在形态上要尽可能地尊重历史,并在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给予一个过渡空间,使两者都能有与之匹配的环境,如此以保护建筑环境的整体性,保证整个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和谐。

2、历史建筑的再利用

(1)再利用的必要性

历史建筑除了具有人文、历史、艺术和科学等价值外,同时也具有物质使用和经济价值。而且由于我国大部分历史建筑当前仍处于被使用的状态,对其进行完全冻结式的保护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在保持历史建筑的原有高度、体量、色彩以及外观整体形象等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空间和结构构造做出适当调整,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设施更新,使其重获生命力,保护才能真正落实,也才能够使历史建筑更好得融入城市。这样形成的历史文化街区才是有活力的、有人气的街区。并且当人们真正开始了解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宝贵价值时,才能更自发地进行保护。

(2)再利用的方式

保护历史建筑的外观对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的贡献最大。而为了鼓励历史建筑的继续使用,以利于文脉的传承,建筑室内可以适当做一些改变,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其利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类:延续其原有的用途和功能;作为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示馆使用;作为旅游景点;作为商业及活动中心等其他用途等。

四、历史建筑保护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

历史建筑是一个地区传统城市景观和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所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如果能够对历史建筑进行积极正确的保护和再利用,则历史建筑将成为整个历史文化街区中历史文化特色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并且它们的价值将超越单体建筑本身,而体现在单体建筑相互交融、相互补充、聚集成片而构成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空间上。

结语:综上,由于历史建筑承载着太多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且不可再生,对其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修缮时,应当尽量保有和还原历史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将历史建筑完全冻结,而是应当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从历史建筑本身的价值出发,因地制宜地对其进行适应性的保护,尽可能地延续其原有功能。而如果历史建筑的原有功能己经衰败或消失,则需要结合它所在历史文化街区的风格、功能、特点,对其功能进行适当的调整,而这也是历史文化街区重新获取活力的源泉。

参考文献

[1]桂晓峰著,2010,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整治研究,建筑学报

[2]魏祥莉著,2012,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以杭州清河坊为例,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

[3]马守恒、田波著,2012,談我国历史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B],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2, No.5

历史风貌建筑 篇12

一、历史风貌建筑的几个特点

历史风貌建筑和新建建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部分历史风貌建筑都存在着各种缺陷或破损,如柁架、木檩、土板、木龙骨遭朽,梁板的裂缝、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碳化等,从而在结构上产生裂缝、腐蚀、变形等损伤,其结果导致材料、强度等力学参数的降低,存在着安全隐患。

第二,不少建筑缺少完整的建筑档案,特别是结构、设备图纸、竣工资料和历史修缮改动记录残缺不全,有些建筑内部屡遭改动,杂乱搭建,这给修缮和保护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第三,天津现存的各租界地历史风貌建筑都有其不同时代、地区、民族特点,故在修缮中要尽量采用原有的传统工艺技术,保持原有的建筑特征, 在制定修缮方案、施工技术和设计等方面,应区别于普通房屋修缮。

二、历史风貌建筑修缮保护方案分类

为确保历史风貌建筑及其环境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按照这些建筑的价值意义和特殊性,制定一个全面保护性方案,保护方案的制定应按照建筑的历史、艺术价值以及完好程度和现阶段使用要求,在重点突出保护历史风貌建筑的同时,又能适应时代变化,进行一些恰当的更新和合理利用的改进。总体而言,可以分为四类制定保护方案:第一种是建筑立面、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和内部装饰都不可改变的类型;第二种是除了建筑立面、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不得改变外,其他部分允许改变;第三种是建筑立面和结构体系不得改变,建筑内部允许改变;第四种是建筑的主要立面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

三、制定历史风貌建筑修缮方案的要点

历史风貌建筑的修缮,受到设计、投资、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从而表现出质量上的差异, 故其修缮方案的制定不得简单粗放,而应当力求精致,以确保维修加固目的实现。

(一)修缮方案制定

1.熟悉和了解历史建筑特点

修缮方案制定前,应根据天津市政府对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定以及建筑物现使用方对使用功能的要求,按照历史风貌建筑结构特点和实际状况,通过调查和查勘了解得到的资料,对风貌建筑几何尺寸、损坏情况、受力特点、材料物理性能、水平和垂直度等,全面了解和熟悉。如熟悉该建筑的历史资料、设计图纸文档以及建筑物的维修改扩建和使用情况等历史资料,建筑物的内外部及重要部分的细部照片;核对主要建筑平面、立面图和剖面图、梁柱节点构造形式以及构件截面情况以及损坏情况的研究报告;查清基础的结构型式;熟悉和掌握重点保护部位的格局、装修和建筑风格的质量现状资料; 重点检查维修部分主要结构构件及基础材料组成和损坏情况。

2.充分考虑原结构现状

制定风貌建筑修缮方案,应结合历史风貌建筑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原结构现状和受力特性及保护范围和要求,施工方案应考虑选择技术可行、施工方便、经济合理、不损坏原结构、不影响外观的施工方法,对其修缮应有针对性地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如保护部分、拆除部分、修复加固部分、装饰部分等,针对这些专项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工序、安全防护以及其他质量特点来进行制定,其中对许多重点保护部位、关键工序要有施工组织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而且要把重点保护部位和原结构安全放在首位。

(二)修缮工程实例

天津市河西区九龙路1号马场道青岛胡同2号,原为德国武馆公寓,是由1924年英国人戈尔出资建造,德国设计师设计的公寓式别墅,建筑面积924.62平方米,砖木结构,地上局部三层,地下一层, 总高度14米。该建筑物目前为历史风貌建筑特殊保护等级。

1.房屋状况分析

由于建筑历经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且建筑使用功能多次变更,房屋存在明显的老化、局部变形和损坏,经查勘主要表现在:屋面瓦片残缺并且老化疏松、损坏、漏雨,土板、木檩、木橡子发生糟朽, 个别部位出现断裂;部分檐口封檐板腐蚀,油漆剥落;外檐疙瘩小卵石混水墙面风化,部分损坏,空鼓脱落;木质结构老化、糟朽,楼内木地板损坏、腐朽,木楼梯损坏,油漆脱落;因地震原因导致地下基础出现变形,造成室内外下水管道堵塞渗漏,地下室渗水。鉴于该历史风貌建筑建造年代近百年, 已超出使用年限,存在安全隐患,根据查勘应尽早制定维修加固方案。

2.维修工程方案

此次修缮根据该德式建筑式样及风格结构为带地下室、局部三层,建筑物顶部为多坡大筒瓦顶设老虎窗,外立面为疙瘩小卵石混水墙面的建造特点。 本着不破坏原有建筑形式修旧如旧原则,同时以 《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查勘与设计规程》《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主要依据,在综合考虑房屋外观、结构、历史价值、 损坏状况的基础上制定维修方案。

(1)外墙面修复

外墙面风化墙面的修复,是修旧如旧的重要环节,既要保护墙面的整体性,又要保持墙面的沧桑感。先将墙面的风化、碱蚀等酥松层全部斩除,露出坚实的砖面,经过清洗后,使用砖粉修补材料对砖体损坏部分进行修补,再补嵌灰缝;勾缝也同样重要,有圆缝和平缝,圆缝过于显眼且与当时年代不相符,故全部采用平缝;全面修复原有的疙瘩小卵石混水墙面,剔凿损坏部分,混水墙面面层和底层, 剔凿成阶梯形倒坡搓,按原材料修补,修缮后的墙面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最后采用无色透明渗透型憎水性保护液对整个墙面进行全面保护。

(2)木质结构部分

严格遵守不同结构加固规范的要求,对室内部分木地板,进行补配大修楼梯,部分龙骨拆换;门窗部分拆换、维修、换纱油漆,局部损坏的按原有木材的树种,材质原样修复;但凡木门窗翘曲变形, 用硬木榫进行校平,原门窗框扇的换料组装,须榫眼胶接加打紧,嵌合严密、平整;考虑到节能,原普通玻璃改为中空玻璃,确保如旧的外立面。

(3)屋面修复

屋面涉及安全、耐久和其他更高使用要求的部分,在保证外观协调的同时,运用新型材料和工艺代替已淘汰的传统建材。屋面主要为木结构,基本完好的木檩条结构,经过防腐除虫处理后都得到完整保留,所有木构件采用防火漆保护,在新旧体系中间增加挤塑板,起保温隔热作用;屋面烟囱按原样修复;屋面翻修时,尽可能利用原有瓦片。其斜沟瓦、斜脊瓦及脊瓦等均编号存放,凡损坏及风化严重的瓦片均按原样定制调换;添配新瓦时,其规格、颜色、材质力求与原始瓦片一致;由于屋面天沟已损坏,均予以拆除,按其原样,用不锈钢拉丝材料,氟碳烤漆成亚光同原色表面,做成与原天沟相同的形状。

(4)内墙体修缮

内墙体修缮时,先修缮其损坏的墙面,再补抹内墙灰面。对隔墙裂缝采用压力灌浆法修补,提高墙体的粘结力和抗剪、抗拉强度,对承重墙局部开裂,应在开裂处采取扩大面积、增加钢筋网片,并采用混凝土填充,达到加固及修复墙体裂缝的目的。 修缮后的墙面其抹灰应按原材料修补复原,抹灰面平整,无裂缝。

(5)墙面粉刷

上一篇:除磷试验研究下一篇:红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