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机产业(精选5篇)
小农机产业 篇1
农机服务组织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 伴随着农村经济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逐步产生的, 是由农民机手互利互惠、自愿联合组成, 是以农机服务为主要经营内容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近年来, 仪征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在合作的基础上,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利益联结为纽带, 进行科学分工, 拓展服务范围, 有效提高了机具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增加了农机户的收入, 为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仪征市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现状
仪征市现有农机服务组织84个, 其中农机服务合作社23个, 农机行业协会8个, 农机服务松散联合体53个。
1.1 农机服务合作社
农机服务合作社由多个农机户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按照经济参与、共同所有、民主管理的原则, 联合组建的合作经济组织。农机服务合作社有固定的场所、自己的名称和明确的法人, 在工商部门进行了注册登记, 在农工办进行了备案。目前, 仪征市农机服务合作社有专业性服务合作社和综合性服务合作社两种类型。专业性服务合作社入社机具品种比较单一整齐, 开展的作业服务比较单项专一。如仪征市丰谷机插秧服务专业合作社, 入社机具都是插秧机, 主要进行机插秧服务;仪征市仪丰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 入社机具都是机动植保机, 主要进行机植保服务。目前, 仪征市农机专业性服务合作社有13家, 占农机服务合作社总数的56.50%。综合性农机服务合作社入社机具品种比较繁多, 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和机动植保机等, 形成不同类型机械的联合, 使农机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变单一的作业服务为提供耕种、植保、收、供、修等系列化一条龙服务, 起到了1加1大于2的效果。如仪征市乐田农机专业合作社, 拥有担架式高效弥雾机3台, 背负式弥雾机32部, 大型排灌机械3台套, 高性能久保田联合收割机15台, 大、中型拖拉机25台套, 配套机具50套, 农机供应点3户, 农机维修点3户, 会员人数达88人, 固定资产达375万元, 2009年服务农户800户, 作业服务面积达0.201万hm2, 作业收入达169万元。仪征市农机综合性服务合作社目前有10家, 占农机服务合作社总数的43.50%。农机服务合作社在仪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2009年增加了12个, 增幅达109%。
1.2 农机行业协会
农机行业协会是由政府或农机管理部门组织的农机经营者专业合作性的中介组织。仪征市农机行业协会有市级和镇级农机协会, 市级农机协会由市农机办牵头, 镇级农机协会由乡镇农服中心牵头, 以有大型农业机械的农机户作为骨干力量组成。此外市农机监理所还成立了由多数机手参加的农机安全互济协会。协会按照协会章程规定, 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 统一发布作业信息, 对农业机械实行统一调度, 统一作业标准, 统一收费价格, 并协助会员收取作业费和提供配件供应、机具维修、纠纷与事故处理等方面的服务。这些综合性的协会组织可以有效整合农机推广、培训、监理和管理等方面的整体优势, 为农机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1.3农机松散联合体是指由两个以上农机经营主体按协议或契约组成的临时性的松散联合体。农忙季节或有作业项目时, 利用联合体的优势进行联合作战, 充分发挥所有机械的作用, 农闲时各自为战, 灵活经营。目前我市农机松散联合体主要是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队和机耕作业队。农机松散联合体是农机服务组织的初级形式, 将逐步向农机服务合作社转变。如仪征新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由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队发展转变而来。
2 仪征市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较小
近年来, 虽然我市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速度很快, 但总的来说规模还是较小, 成员少, 市场占有率不高。以谢集乡为例, 全乡1 866.67 hm2水稻, 2009年谢集富民植保专业合作社防治面积在333.33 hm2左右, 占1/5;全乡拥有130多台弥雾机, 参加合作社的只有35台, 占1/4左右。
2.2 服务功能单一
仪征市现有农机服务合作组织主要提供机耕、机播、机插、机植保、机收和机械维修等服务, 服务范围主要局限于麦稻生产的产中, 产前、产后的服务较为薄弱, 服务于设施农业、林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领域的农机服务组织还是空白。
2.3 机具配置结构不够合理
主要表现“五多五少”:动力机械多, 配套机具少;小型农机具多, 大中型高性能农机具少;小麦、水稻生产机械多, 其它作物机械少;粮食作物机具多, 经济作物机具少;产中机具多, 产前、产后机具少。
2.4 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机服务组织成员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市场开发意识、服务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合作经营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 接受和利用新知识、新机具以及新技术的能力不强, 信息化处理能力有待培养。
2.5 经费匮乏, 手段单一
农机服务合作组织成立的时间不长, 还缺乏行业有效的运作手段, 很多成员意识上仍然停留在政府部门无偿服务的模式上, 因经费来源不足, 很多农机服务合作组织运营不畅。
3 加快发展仪征市农机服务组织的对策
3.1 统一规划, 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地位
依托资源优势, 搞好统筹规划, 确立主导项目, 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逐步形成规模。把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纳入各乡镇政府有关农村经济决策的重要议事日程, 政府担负扶持、引导、协调、规范和提供减免税等服务工作, 创造良好的培育环境, 努力抓好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培育, 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真正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有效载体, 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新的增长点。
3.2 坚持市场引导, 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
切实理解领会“民办、民管、民受益”这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本原则, 注意搜寻和发现顺应市场需求而发起, 有了一定发展基础, 初具雏形的农机服务组织, 然后及时跟进服务, 引导、扶持、规范和壮大其发展。在促进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过程中, 农机管理部门应切实做到“搭台而不登台, 参与而不干预, 指导而不领导”, 放手让农机服务组织独立经营, 谋求创新与发展。就农机服务组织而言, 要强化“经营合作经济组织”的理念, 像经营企业一样去经营农机服务组织。搞好经营的核心是农机服务组织要选配具有市场开拓意识, 热心为机手服务的农机经济人队伍, 为农机服务组织联系到更多的作业项目, 拓展服务组织成员的作业空间, 提高农机户的经营效益。有稳定作业项目的服务组织, 要尽快实现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转变, 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 取得法人主体资格, 合法开展经营活动。3.3各方合力, 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农机管理部门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实施国家和省、市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时, 在其它条件等同的情况下, 优先安排参加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农机户, 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参加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优越性, 从而调动其他农机户参加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积极性。二是把创建农机示范园区建设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安排各类农机化项目时, 优先安排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给予重点扶持, 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三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出台扶持政策, 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置、更新大型、新型农机具给予低息、贴息贷款和担保政策, 提供农机具库房、办公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条件。四是帮助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搞好登记备案, 建立健全合作服务章程, 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作机制, 拓展作业服务的范围和领域, 尽力提高合作服务组织成员的经营效益, 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活力。五是在农闲季节, 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成员特别是合作组织的领头人, 组织开展多批次的合作经济知识、经营管理能力、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农机化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服务组织人员的素质, 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的后劲。六是对农机服务组织提供上门服务, 上门发放“跨区作业证”, 上门开展农机年度检审和农机安全驾驶操作以及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七是构建农机服务信息平台, 及时收集发布各类市场信息。通过多方面的努力, 形成合力, 支持和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
3.4 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建设, 充分调动基
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服务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积极性乡镇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是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重要依托。目前,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改革的滞后, 导致一些乡镇农机工作裹足不前, 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发展缓慢, 对广大农机手的服务经营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应根据公益性和经营性分开的原则, 加快推进基层农机服务体系改革, 明确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职能,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 保障基层队伍的工资待遇。改革用人机制, 制定激励政策, 充分调动基层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强化基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对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服务功能。
小农机产业 篇2
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发展体制。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农业技术应用的载体,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好我市农机产业优势,做大主机,做精配套,力争到 “十二五”期末,在农机科研、生产、流通方面,把我市打造成为东北最大、全国前列、世界有一定知名度的农机名城,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制定本规划。
一、农机产业发展现状
在全国装备工业10大行业中,农机制造业产值列第三位,也是总产值快速增长的几个行业之一。山东、江苏、河南等省农机制造业呈跨越式发展,如山东时风集团(小型拖拉机)2006年实现产值141.6亿元,五征集团(农用车)2006年实现产值50亿元,福田雷沃经9年创业,2006年实现产值80亿元。河南洛阳一拖、山东维柴动力、江苏常柴等企业年产值在100亿元以上,我省最大的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也只有5亿。农机产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市依托三江地区农业优势和我市较为雄厚的机械工业基础,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加快农机制造业发展,使农机产品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始终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进入“九五”以来,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和我市工业结构的改善,农机制造业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到目前,全市已形成具有较强的技术装备能力、产品科技研发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的农机制造企业群体,形成了拥有农业收获机械、牵引机械、播种机械、整地机械及配套农机具等四大门类、80余种系列产品的农机制造体系。全市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共有12户,拥有总资产25亿元,年创产值1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
一是收获机械整体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主要生产企业有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佳木斯东华收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桦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佳木斯现代农业装备公司5户企业。其中,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开发制造生产大中小系列联合收割机的现代化大型农机制造企业,是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迪尔公司在中国的独资企业,新建了年生产能力为7200台套的涂装线,拥有全国唯一的主机和整机试验台。生产方式由过去传统的部件分散加工转为模块管理,“零缺陷”管理、“零库存”管理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合了企业内外资源,实现了与迪尔集团联网。装备水平、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列全国同行业第一,达到美国迪尔集团成员企业先进水平。部分产品不仅热销全国,而且还出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美国及巴西等南美国家。2006年企业实现利润5800万元,同比增长190%。黑龙江省桦联机械公司是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控股企业,也是省农科院水田机械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佳木斯东华收获公司引进比利时技术开发的麻类收获机械填补国内空白,产品出口俄罗斯。佳木斯现代农业装备公司开发生产的神舟-
5、神舟-6全履带水稻收割机均填补省内空白,产品质量、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市场前景广阔,该产品是我省唯一进入2007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的联合收割机类产品。全市收获机械综合生产能力为13950台,其中3518型、3316型、1076型等大中型联合收割机7950台,4GL150型稻麦割晒机等小型收割机6000台。产品省内市场占有率分别是99%和78%。2006年全市收获机械产品实际产量为6100台,其中大中型联合收割机5000台、割晒机1100台,销售收入6.39亿元。2007年预计生产7040台,其中大中型联合收割机在4740台、割晒机2300台,销售收入6.55亿元。大中型联合收割机市场占有份额与去年持平,割晒机将会比去年有明显提升。
二是动力机械整体发展水平省内领先。主要生产企业有佳木斯骥驰拖拉机有限责任公司、富锦龙江拖拉机有限责任公司2户企业。均以生产小型拖拉机为主,功率28马力至48马力居多,设计生产能力为12000台。2006年实际生产19370台,其中骥拖公司骥驰牌小拖11370台,富
拖龙江牌小拖8000台,销售17000台,约占全省市场份额20%,实现销售收入18594万元。2007年预计生产销售17000台,销售收入18000万元,同2006年基本持平。其中,中马力拖拉机生产线已建成两条,并且完成2个系列7个品种样机试制工作,佳木斯骥驰拖拉机有限责任公司的354型中马力拖拉机性能试验效果良好,目前已投放市场,深受农民喜欢,今年预计销售350台。富锦龙江牌拖拉机,在国内同行业中享有一定知名度,荣获国家“十佳产品”称号。
三是播种插秧机械制造能力相对落后,生产能力较小,但部分新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好。主要生产企业有黑龙江省桦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佳木斯东华收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佳木斯明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4户企业,主要产品有高速气吹式精密播种机、高速水稻插秧机、手扶式水稻插秧机及配套旱田播种机,年综合生产能力5000台。桦联公司与韩国联手开发的RR-4C型高速播种机,已经生产300台投放市场,效果非常理想。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高速气吹式精密播种机,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入选为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高速精密播种及播前土壤处理成套技术及装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大豆、玉米精密播种机研制开发项目获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优秀项目一等奖”,“气吹轮式排种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该系列产品目前已投放市场100多台,主要分布在各大垦区农场,用户反映良好。佳木斯东华收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开发的高速插秧机填补省内空白,市场前景广阔。
四是整地机械制造能力相对落后,生产能力小,技术含量低,市场占有率较少。我市犁、耙整地生产企业主要有北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桦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户企业,主要产品有圆盘犁、水平回转犁、水田耕耙平地机、倒角机、耙片。佳木斯北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圆盘犁、耙片质量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通过质量认定的企业,产品出口加拿大、澳大利亚、南美等东南亚国家。2006年完成产值1000万元,2007年预计完成产值800万元。由于该企业经营机制和资金的因素,造成产量下降,目前,企业正在进行改制寻找合作伙伴之中。省农机工程科学院控股的黑龙江省桦联机械制造公司,依托较强的科技成果转化力量,已开发出弹齿耙、1LSH系列水平回转犁、1GBPS-200/260型水田耕耙平地机等三种型号的整地机械,其中弹齿耙不仅通过了国家质量认证,而且还打入外销市场。此外,还有黑龙江省风驰车桥以及一些铸造企业为农机主机企业进行配套,延伸了产业链条,形成相应的产业群体。
二、发展农机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一是区位优势。佳木斯市东邻双鸭山市,西依哈尔滨、伊春市,南接牡丹江、七台河、鸡西市,北邻鹤岗市。国境(界江)线总长449公里,东隔乌苏里江、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区相望。佳木斯市与四大矿区半径距离仅100公里,是我省东部地区区域中心城市。我市地处三江平原扇形区域中心,辐射的扇面纵深到抚远400公里,宽度从汤原到密山400公里。在扇形区域中,有四个地级市,四个农垦分局,农机化水平居全省、全国之首。从农业发达国家看,凡是农业发达地区,也是农机化发达地区,同时也是农机产业集中区。
二是农业资源优势。以佳木斯市为中心的三江平原共有耕地面积2500万亩,种植大豆总面积1465万亩,产量187万吨;种植水稻615万亩,产量265万吨;种植玉米513万亩,产量217万吨,还有亚麻、甜菜、薯类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储量都很大。
三是市场优势。我省拥有全国最大的农机消费市场,尽管农机总量、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仍不能满足实际作业需要。大型农机总量不足。目前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仅有1.16万台,按每台拖拉机负担5000亩的作业面积计算,还需要1.64万台。部分农作物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水稻插秧和收获机械化程度仅有34%和40.8%,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为零。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加快,经济作物和饲料种植面积将增加,经济作物的机械化和青贮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程度也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到“十一五”期末,我省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要达到80%,为农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我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毗邻,其农机需求量大。2006年我省农机销售额70多亿元,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如全履带水稻收割机省内年需求量6000台,我市及周边农场年需求量4000台,而我市现代农业装备公司年产量不足100台,在省内市场占有率仅1.5%;水稻插秧机省内年需求量30000~40000台,而我市东华收获公司年产量不足200台。
四是政策优势。国家对农民“两免、三补”政策的实施和粮食价格的稳步提高,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农民个人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农业机械进行补贴,使农民购机热情高涨。
尽管我市农机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尤其在收获机械制造领域,已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是农机生产整体水平不高,按照市场需求和我市经济发展需要,还存在制约农机产业发展的劣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装备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品种不全,质量和性能不稳定。部分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研发进展不快,如玉米收割机、玉米扒皮机、高精水稻插秧机等目前已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但如果没有必要的资金支持,仍然难以形成规模投放市场;二是土地分散经营,大型农机难以发挥作用,空运转多,效率低,闲置时间长,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不高,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三是牵引机械发展速度缓慢,多年来拖拉机生产一直处于调整状态,单机动力小,缺少大中动力产品,生产能力难以满足市场的热销形势;四是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导致播种和整地机械生产规模缩小、品种单
一、技术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低,呈下降萎缩态势;五是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化服务规模不够大,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通过上述现状分析,我市农机产业既有较强技术装备和市场开发能力的骨干企业,又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产品,尽管在某些环节相对薄弱,但在国内同行业中仍处于优势地位。如果适当施以资金、技术、相关政策支持,便可迅速形成新的规模和发展强势,有望建成国内知名的农机城。
三、农机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和目标
今后几年,是我市工业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过多年的改革调整,我市工业已基本摆脱困扰发展的诸多难点问题,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作为在整个工业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农机制造业,通过加大招商引资、资产重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力度,愈加显示出巨大活力和发展强势,尤其是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实施对粮食主产区政策扶持及加大对农民购机补贴等倾斜力度,更为农机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利用政策加以有效扶持,把农机产业做大做强已经成为全市上下共识。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农业大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加快农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化潜力为活力,使优势更优,把我市发展成为具有较强规模优势、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农机产业大市。
总的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产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地,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政府引导,全力推进,积极扶持农机骨干企业规模化、优势产业群体化、名优产品系列化、配套协作体系化。做大收获机械产业,加快牵引机械发展,增强播种插秧机械生产能力。加大投入,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力度,延伸农机产业链条,形成具有核心技术的产业群体。
重点产品发展原则:优化以田间机械为重点,以畜牧业、农产品加工机械为两翼的产品结构。
(一)优先发展田间机械。
1、收获机械。依托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佳木斯东华收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桦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佳木斯现代农业装备公司、汤原水稻
育秧设备厂等企业,以小麦、大豆、玉米、水稻育秧联合收割机为重点,扩大大型联合收割机在国内的优势,形成大中小系列配套产品,扩大市场覆盖面,提高市场占有率。开发适应收割套种作物的自走式收割机、麦豆收获机、麦稻收获机、水稻全喂入式收获机、半喂入式收获机、3~5行系列玉米联合收割机、亚麻收获机、青饲料收获机、甜菜收获机及南瓜收获机等。
2、播种插秧机械。依托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佳木斯东华收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桦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大型智能化精准播种机、高速精密插秧机为重点,开发为120马力大型拖拉机配套、可应用卫星定位的大型智能化精准播种机、免耕覆盖施肥气力式精密播种联合作业机,形成全系列产品,为农村、农垦两个市场服务。开发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和高速精密插秧机。
3、动力机械。依托佳木斯骥驰拖拉机有限责任公司、富锦龙江拖拉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以生产大中型拖拉机为重点,发展30马力以上中型拖拉机,重点支持80~150马力大型拖拉机发展,形成规模。
4、整地机械。依托佳木斯北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桦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为小四轮拖拉机到中大型拖拉机配套的全系列深松整地联合机械、高地隙半悬挂犁、水田整地机械等新型作业机具。
(二)稳步发展畜牧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
开发集中饲养机械化设备,饲料种植、收获、打捆、打包、加工设备,粮食清选、烘干、加工设备。
总的发展目标: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考虑未来三年我市农机发展的趋势和条件,使我市农机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推进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油生产、耕作、植保、收获等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到2010年规划投入15亿元资金,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从2006年的160万千瓦增加到2010年的20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0%。重点对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整地机等主打产品和配套项目进行较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使收获机械年生产能力由目前的13950台增加40000台,动力机械年生产能力由12000台增加到38000台,播种插秧机械等年生产能力由5000台增加到20000台。到2010年,全市农机产品销售收入力争达到30亿元,工业增加值5亿元,实现利税5.5亿元,出口创汇达到5000万美元以上,农机市场营业额13亿元。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我市农机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农机总量显著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到2015年,实现各项发展指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四、我市发展农机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领导,科学规划,建立发展长效机制。为加快农机产业发展步伐,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农机大市,打造我省农机城。市政府要把发展农机产业作为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头戏,提高认识,转变职能,加大指导、调控、监督、服务工作力度。成立市领导牵头,由市经委、发改委、农委、科技局、财政局、畜牧局、行业办及科研院所、主要农机生产企业等单位共同参与、分工负责的农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指导。要制定相关政策,市县财政每年拿出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机产业重点项目。在农机企业招商引资、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税费减免、资金、电力、运输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引导,采取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采用土地合作制等形式,大力推进粮油作物适度规模经营,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农机使用效益和农机化水平,尽最大可能为农机产业做强做大创造宽松的内外部条件,举全市之力促进农机产业发展。
(二)优化重组,大力拓展农机企业招商引资、合资合作渠道。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佳木斯骥驰拖拉机有限责任公司、佳木斯东华收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桦联机
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优化重组的实践证明,借助大财团、科研院所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是加快农机产业发展最为有效的途经。在新一轮发展中,要着力运用资本运营的方式,来解决部分农机企业、部分门类产品因机制、资金、技术困扰难以发展的难点问题。要组织和指导企业,尤其是北方机械处于资金枯竭、生产萎缩的企业,寻求合作伙伴,通过优化重组来吸收国内外资金和先进技术,使优势产品得到发展。我市是农业大市,是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同时又辐射多个垦区农场,要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寻找合作伙伴。年产5万吨铸造中心项目、大中马力胶轮拖拉机和链轨拖拉机、高等农用车项目,市场潜力很大,下步列为重点招商项目,积极寻找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投资。支持建立农机产业战略联盟,形成行业加盟、产学研结合、分工协作、集群发展的格局,如成立收获机械、播种插秧机械、动力机械、整地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产业联盟,吸引主机企业、配套企业、科研、金融部门参加,以省农机科学研究院为核心,联合省农垦农机公司形成农机产业联盟,建设农机工业科技发展园区,带动众多农机企业全面发展。
(三)扶持主机企业做大做强,拉动配套企业发展。优势企业优势产品既是我市农机产业发展的雄厚基础,又是带动其他农机企业及配套企业发展的龙头。要采取以强促弱,以大带小的方针,发挥好龙头企业龙头产品带动作用,把有较强经济技术实力,有较强辐射力的主机企业作为龙头,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发展,努力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格局。市区发展主机企业,县(市)发展配套企业,主机企业管理、帮助配套企业,没有规模产品的主机企业向配套企业过渡。市政府对主机企业项目建设予以重点支持。以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为龙头,投资1亿元,通过平衡2万台联合收割机生产线,开发生产1500台4行自走式玉米摘穗机、剥皮机等新产品,研制开发2000台小履带联合收割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为联合收割机配套的桦川车桥变速箱、橡胶机带厂传动带、五一铸造厂农机铸件等相关产品发展;以富锦龙江拖拉机有限责任公司、佳木斯骥驰拖拉机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投资3亿元,开发304、354、404、454、504型和引进洛阳804、904、1004、1204型大马力拖拉机,通过建设3万台大中马力拖拉机生产线,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份额,带动割晒机、整地机、耕播机等其他牵引农机具发展;以黑龙江省桦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龙头,充分发挥其科研开发优势,投资1亿元,着力发展手扶式机动插秧机、水平回转犁、水田耕耙平地机等优势产品,带动省内或国内水田机械发展;以佳木斯东华收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为龙头,投资2亿元,开发生产麻类作物的收获与加工机械,如自走式拨麻机、大型打麻机、割晒机、播种机等,带动佳木斯畅通公司配套生产链轮、传动轮、传动箱等产品;以佳木斯北方机械制造公司为龙头,投资1亿元,开发40系列铧式犁,扩建圆盘耙生产线,带动相关铸造业和小标准件企业发展。
(四)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引进高级管理者和技术带头人,加快农机产品创新。要进一步加大农机产业的科技投入。一方面要通过科技信息交流,组织赴先进地区考察活动,培养技术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并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农机科研动态和农机市场需求走势;另一方面要采取产学研互动结合,解决产品研发中的难点问题,在开发研制新产品上下功夫。把收获机械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发挥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的核心作用,整合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收获技术和资金,抢占玉米收获机械制高点,开发4行自走式玉米摘穗机、玉米收割机,积极开发全履带联合收割机、小型稻谷收割机、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机、自走式拔麻机等产品,形成规模经营。大马力拖拉机走引进合资、中小马力拖拉机走配套开发模式,积极发展大马力拖拉机。同时,开发气吹式精密播种机、农药机械隔膜泵、水稻工厂化育秧成套设备等有较高科技含量、广阔市场前景的农机主机及配套新产品,提高科技含量、市场辐射面和附加值。
(五)寻求政策支持,营造适于农机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我市拥有几十年的农机产业发展历史,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机制造业始终位居全省前列,而且在国际国内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发展农机产业,对加快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都有至关全局的重要意义。当前应下大力量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打通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一是要依靠自身努力,通过组织和指导企业开展招商引资等措施来搞好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二是要抓住政策机遇,争取省政府支持,将我市农机城建设列为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选购农机小窍门 篇3
看效果 购买前要先了解欲购产品的性能、质量、售后服务等情况。
看证件 获证产品经过检验控制,产品质量相对有保证,都贴有证章标志。要特别注意有的企业会生产几种型号的产品,可能只有一种产品有证,其他型号不一定有证。
看外观 注意观察产品有无磕碰、损伤、脱漆及翻新迹象;焊接部位焊缝是否平整、牢固;密封面有无滴漏油现象;各部位间隙是否一致;铸造件如箱体等是否有裂纹及气孔砂眼等缺陷。
看标识 产品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执行标准号和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邮编以及产品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等要齐全。防护罩等可能产生危险的部位要有警告标识,这是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操作件上或周围要有操作位置标记。标识齐全,不仅反映企业执行标准严格,也便于用户操作。购买出厂日期太久、长期存放或返修的产品时要慎重。
看说明 说明书产品型号、名称、执行标准编号、安全警告内容、型号含义、主要适用范围、主要技术参数、性能与保养、故障等内容必须齐全。生产企业地址要与其他文件和铭牌上的一致。
看服务 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上面不仅有三包维修的说明,还要有提供三包维修记录表格;要说明三包维修的期限和三包维修单位的联系地址、电话等。
看防护 选购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有可靠防护措施、设有解除隐患并有警告标识的产品。这样不但使用起来放心,而且可避免事故的发生。
发展农机产业化,助推农机现代化 篇4
1农机现代化的内涵
传统的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 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 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综合世界发达国家和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 农机现代化已不是指单纯的由农业机械代替人力、畜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机械化, 而是拓展到农机技术研发、制造、示范推广、销售、经营管理、服务等行业。它已由单户行为拓展到一个区域甚至国家的层面。各主体关系如下:①政府, 政府在农机现代化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法律、政策、信息、资金等要素的主要提供者, 是农机信息化体系和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者, 是各主体的主要管理者。政府对农机行业的重视和支持程度直接决定了农机现代化发展的快慢。②技术研发单位, 其主体一般是农机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承接国家或地区科研项目, 为农机生产企业提供技术。③生产制造企业, 从技术研发单位获取技术, 有能力的生产制造企业一般会有自己的研发机构, 承担着研究、开发和改进、制造农机的任务, 并供应零配件。④示范推广、销售单位, 即生产制造企业制定的代理商, 负责向农机使用者推广代理的农机产品, 并进行售后服务。⑤维修维护及经营管理人员, 对区域内农机使用者提供农机有偿服务。⑥农机使用者, 各种新农机、新技术、新政策的承载者。
2黑龙江垦区发展农机现代化的几点建议
2.1完善农机相关法律和农机优惠政策
完善农机行业法律法规, 建立准入机制, 避免不良竞争, 确保垦区农机现代化健康发展。建议对垦区农机生产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和政策支持, 壮大垦区农机制造业, 协调各方形成“政产学研”发展体系。加强对农机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 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针对各区域薄弱环节加大补贴力度。
2.2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
信息资源作为21世纪的新资源要素, 在垦区农机现代化发展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公益性事业, 急需政府加强对人才、资金的投入力度。因此, 应加快形成垦区农机信息化网络, 加强各级信息工作人员培训, 为农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2.3加快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
垦区覆盖范围大且农机使用时效性很强, 农机维修服务的速度和质量在农机化发展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目前垦区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前身大部分是小修理铺、小作坊, 急需对现有农机维修服务网点进行合理规划, 运行一套准入机制, 加强对维修服务环节的管理。
2.4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创新农机经营管理模式, 因地制宜地发展多元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一批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有机大户等农机服务组织, 适度提高垦区土地经营规模。解放生产力, 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机管理部门制定各项农机作业及使用标准, 进行以质定价, 加强对农机技术状态及作业质量的监督。
小农机合作社撬动土地大经营 篇5
多措并举探新路
克山县主栽农作物为大豆、马铃薯、玉米、水稻等,实行一年一熟耕作制,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县。该县利用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平台,通过财政支持、金融创新、规范经营等有力措施,培育发展了一大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农机合作社,全县大中型农机装备总数达1.6万台,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8.8%。
(一)加大财政投入。黑龙江省近年来大力实施大农机发展战略,按照财政配套投入与个人投资6:4的比例,着力打造千万元以上级别的现代农机合作社,克山县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调研情况看,仁发农机合作社2009年10月组建以来,已先后两次得到省财政补贴共计1200万元,目前固定资产3789万元,拥有一批200~400马力的现代大型农业机械。更好农机合作社、新兴农机合作社也多次得到省财政补贴支持,固定资产分别达到3200万元、2310万元。
(二)发展规模经营。经过实践探索,克山县农机合作社找到了合适的经营模式,就是占有土地、经营土地,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如仁发农机合作社在2010年成立之初,主要以帮助农户代耕代收为主,虽直接获利13万元,但扣除折旧费后全年亏损187万元。从2011年开始,仁发农机合作社开始转变经营模式,鼓励引导农民带地入社,由合作社对土地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当年就盈利1342万元,社员每亩收益710元,是土地流转收入的近两倍,是一家一户耕种的1.5倍。从2013年开始,进一步建立了农户与合作社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目前,克山县农机合作社已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00万亩以上,占全县规模经营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三)创新分配机制。克山县农机合作社采取了两步走的办法,实现了从吸引农户带地入社到与合作社风险共担的转变。如仁发合作社,第一步在2012年以前采取“土地保底和二次分红”的分配机制,规定土地保底金每亩350元,比农户自行流转的最高价还要高110元,并且秋后还可按比例分红,对农户入社具有很强的吸引力,2012年入社成员达到1222户,实现规模经营土地3万亩,社员每亩土地收益达到730元。第二步在2012年以后,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取消土地保底金,把土地面积作为交易量进行分配,将财政资金投入产生的盈利平均分配给每个社员,并把公积金按分红比例记入社员个人账户,视为个人追加投资。2013年农户入社土地每亩平均收益达到922元,比上年增加192元。创新分配机制吸引了更多农户带地入社,现在仁发农机合作社入社成员达2436户,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5.4万多亩。
(四)实施高效管理。克山县农机合作社建立了一套高效完备的管理体制机制,他们按照合作社法的要求,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主要负责日常生产经营决策管理和监督约束。在管理人员、农机驾驶员等选择使用上,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日常工作人员一般只有几十人。在重大事项表决时,召开全社代表大会表决,严格执行一人一票制度,让社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合作社管理,杜绝出资人和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克山县纪委监察局还向农机合作社派驻了纪检组,由合作社所在乡镇纪委书记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合作社生产经营、国投资产管理使用、反腐败工作等。
(五)强化金融支持。为满足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的资金需要,克山县一手抓“政府做环境”,一手抓“银行做产品”,有效解决了农机合作社“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在抓政府环境上,一是按照“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要求,合作社由县信用信息中心评定信用等级,作为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二是申请贷款的合作社必须做到“四有”,即有账目、有农业保险、有公积金留存、有农机具折旧,确保具有较强的还贷和再融资能力,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有效规避信贷风险。在抓银行产品上,一是推出“银行+企业+合作社”的新型贷款模式,银行除直接向企业发放贷款外,还向与企业有关联的合作社放贷,并由企业担保,到期由企业负责收回。二是将土地经营权、种植作物预期收益权、农村集体资源使用权和不动产产权纳入银行贷款的抵押范围,银行按照评估认定值的70%进行放贷,并由农业、司法、工商和行政村全程监督。
(六)完善服务保障。克山县着力从三个方面为农机合作社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一是在县公共行政服务大厅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窗口,开设土地流转信息网,在乡村两级分别建立服务中心、服务站,为土地流转提供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合同范本等服务。二是鼓励科技人员与合作社双向选择,通过签订包保合同,互交保金、明确责任,结成利益共同体,提供从种到收全程包保服务。根据秋后实地测产,合作社给予科技人员相应报酬,对于成绩突出的县政府还给予奖励。三是为解决农村弱势群体对土地的依赖,促进土地流转,克山县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弱势群体纳入低保救助和社保范围,并全部免费享受农村合作医疗。
规模经营见成效
通过扶持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克山县在较短时间基本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也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农村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一)土地实现规模经营。我们实地调查的仁发、更好、新兴3个农机合作社经营土地面积都已超过5万亩,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的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目前,克山县经营土地在1万亩以上的合作社达41个,其中5万亩以上有5个,全县533个农业种植合作社共经营土地189万亩,占规模经营总面积的70%,其中五年以上稳定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0%。
(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通过农机合作社带动,入社农户每亩土地可增收约500元以上;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全县消除了20多万条耕地垄沟,新增2.8万亩耕地,每年可直接增加粮食产量1000万斤以上,增加收入2000万元以上;通过发展订单农业生产,全县农民可增收2.1亿元,人均增收572元;通过推广种植高效农作物,每亩纯收益可达到1000多元。同时,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还可以通过外出务工、发展畜牧养殖或从事二三产业等实现二次增收,全县每年劳务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人均增收3968元。
(三)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土地规模经营也推动了大型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大型农机能够使整地的松、翻、耙、旋相结合,不仅改善土壤耕层结构,还提高了土壤通透性,使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同时,大垄、良种、防病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从种植、管理、收获、储运到销售全程标准化,能够缩短播期5~9天,每亩节省种子1.5公斤(以大豆为例),节约生产费用2%~10%。
(四)农民带头人素质提升。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也锻炼培养了一批熟悉农业生产情况、了解当地民俗民情、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眼光的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大型农机作业手等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克山县已有农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533人,千亩以上种植大户299个。
(五)农村面貌明显改变。由于农民加入农机合作社后收入持续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投入更多资金来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一些领办了合作社的村集体经济,也有了实力能够为村民操办公益事业、提供更多公共服务。我们所调查的北联镇新兴村领办了新兴农机合作社,合作社3年内实现纯利润287万元,有了收入,新兴村不仅承担了全体村民的水费,还统一规划建设了农民住宅新区,其中近300平方米的别墅型二层小楼农民个人缴纳12万元即可居住。
引领发展有启示
克山县小农机合作社撬动土地大经营的成功路子,对于河南省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具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解放思想是前提。调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克山县“三农”系统广大干部思想解放、锐意进取,具有很强的改革创新意识,做到了真正用足用活用好相关政策。尤其是对于现行政策法律规定未明令禁止的,克山县坚持从实际出发、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正如副县长杨旭东在座谈时说,不要在条条框框中打转转,而要在改革创新中闯路子。当前河南正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将碰到各种复杂棘手的难题,各级“三农”干部应学习克山县敢于改革、善于改革的精神,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大省建设。
(二)农机合作社是重点。新形势下如何破解农户分散经营与推广应用大型农业机械的难题,克山县探索的农户带地入社、土地规模经营的模式,使农机合作社拥有了经营土地自主权、大型农机使用权等其他合作社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正是由于农机合作社的突出作用,黑龙江省将其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改变传统撒胡椒面式的农机补贴办法,集中财力向农机合作社倾斜,今年将再拿出20亿元资金重点扶持全省200个合作社,平均每个合作社投入1000万元。对于河南来说,目前仍有三分之二左右的耕地还采取分散经营方式,如何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应借鉴黑龙江省做法,出台专门的政策措施,集中有限的财政资金重点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同时在土地、税收、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三)金融保险是保障。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和资金等各种投入的加大,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质量风险也在增加,一旦出现不可预料事件,损失往往十分巨大,单靠经营主体本身根本无法承受。克山县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有效解决了资金支持、保险服务的迫切问题。河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也程度不同地存在金融贷款难贷款贵、保险不“保险”的问题,成为制约土地规模经营的突出瓶颈。应学习借鉴克山县做法,在扩大金融贷款有效抵押物上深化改革,将耕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和大型农机具的使用权等作为融资贷款的抵(质)押物;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赔付率;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推出更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快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并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支持。
(四)规范发展是根本。农机合作社的收益效应是一种连锁效应,一旦出现经营失误,就会给数量众多的农户带来重大损失,甚至诱发一些社会稳定问题。克山县非常注重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从带头人选择到经营管理人员聘用再到监管监督机制的建立,都有一套比较严格的制度与规定。河南在发展农机合作社的过程中,应从一开始就加强规范引导,避免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对于有条件的合作社,要积极建立党组织,加强对合作社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
(五)完善服务是条件。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行政服务。克山县专门成立发展农机合作社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农机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鼓励发展、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河南也应进一步加强农机合作社的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引导,尤其要在财政支持、项目安排、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小农机产业】推荐阅读:
农机产业08-24
农机服务产业化08-02
农机科技产业化发展06-15
农机小贴士12-11
选购农机小窍门11-21
农机使用保养小经验07-13
小金蝉做成大产业论文12-09
农机合作社的农机修理08-29
浅谈农机安全生产与农机事故预防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