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校园文化

2024-12-04

军校校园文化(精选12篇)

军校校园文化 篇1

一、军校文化内涵

军校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 是大学文化的一部分, 有着大学文化的共性。同时它寓于军营文化之中, 是部队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普及区, 对部队文化工作有辐射、示范、带头的作用。

军队院校是我军干部生长的源头和人才培养的基地, 军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是与军事教育方针密切相联, 与院校培训目标一致, 由军校官兵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的总和, 它具有鲜明的军营文化特色。作为人才成长和院校思想政治建设的微观环境, 军校校园文化兼具组织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特征, 对于实现军队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二、当代军校文化现状

1、外界消极文化的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各地区以密切的经济交往为基础, 逐渐开放了本地区相应的文化市场, 开始了日趋频繁的文化交流。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 各国充分利用各种平台来展现本国文化, 并期望借助这些平台了解别国文化, 同时也在文化渗透进行文化入侵。一些西方的价值观念、消极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也被国内一些媒体当作流行时尚。在这种信息全球化的环境中, 这些所谓“时尚”元素必然也将渗入军校, 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学员造成负面影响。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也在军校学生日常生活中日渐凸显。

2、军事化管理与学生自身特质的矛盾

军校不同于普通大学, 它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 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人权、以人为本等观念的深入人心, 学生对这种条令条例的约束开始不满。军事训练与文化课的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也使授课效率降低。学生的青春特质也与军校的文娱单调而产生矛盾。

三、军校文化建设方向

1、改善校园文化氛围

要按照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重在建设”的方针, 坚持正确的导向, 对校内俱乐部、宣传栏、图书馆、阅报栏、学报、校刊、广播、讲坛、论坛等, 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管理, 使之健康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是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有的放矢的措施, 使网络成为沟通校领导和师生关系的桥梁, 成为师生交流思想、进行自我教育的园地, 成为传播信息和知识、引导舆论、培育合格大学生的新渠道。要通过制定和完善校园网络规章, 为网络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对网上和其它传媒出现的错误思潮和倾向, 要及时澄清, 敢于批评, 正面引导。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性、共享性, 将校园网络建设成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训练、业余文化生活的平台, 以网络为阵地, 以网络为课堂, 以网络为信箱, 建设起生动有序的校园文化网络模式。因此, 要制订相应的网络行为守则, 规范学员的上网行为, 防止网络中的思想混乱, 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总而言之, 军队院校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和论断的要求, 在院校党委领导下, 以先进文化占领校园文化的阵地。要立足于军校特色, 在坚持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前提下, 保持浓郁的军校风格, 营造爱军习武、科学民主、求真务实、重理想、讲奉献、比成才、保国家的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军队院校校园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更需要历史的积淀, 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长期坚持不懈, 才能够取得好的成效。

2、针对青年学员心理特点

青年人处处走在社会发展的最前沿, 是时代特色的代表, 追逐时髦, 讲究时尚, 寻找刺激, 享受趣味是他们的特点。从数量上看, 青年学员是军校的主体, 占军校总人数的90%以上。而基层学员队领导与青年学员, 在年龄层次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容易形成观念和兴趣的差距。基层的学员队领导通常又是活动组织者, 这就要求他们在活动开展之前, 必须了解青年学员心理及生理上存在的客观需求, 把这一特点溶入到活动内容中, 创造出富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工作。而不能任凭自己的想象, 否则将很容易脱离群众, 降低活动的实效性。

3、注重方法手段的改革创新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当前, 基层学员队的文化活动质量不高, 活动不经常, 文化活动没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是受传统形式的束缚严重, 文化建设的方法手段创新不够。例如有的学员队搞一场文艺晚会, 演出的人员往往是平时熟识的几个老面孔, 表演的节目也是听了又听, 看了又看的老一套, 再加上不是很专业的表演手段, 使整个晚会没有一点独特新颖的内容。类似这样的活动很难调动起战士们的积极性, 从而降低了活动的效果。这正是当前军校文化工作弱化的重要原因。因此, 开展军校文化工作必须得解放思想, 充分开发广大干部学员的智慧, 群策群力, 人人参与, 充分调动广大官兵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不违反部队纪律的情况下, 利用各种条件, 采取多种形式, 用新时期的思维方式充实文化活动的整个过程, 从而实现文化活动方法、手段、内容、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4、着眼于提高官兵文化活动的参与性

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 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 必须是大家参与, 充分发挥大家的特长。这样, 文化活动才能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才能吸引广大官兵和学员参加。通过大力培养文化骨干分子, 以文化活动骨干来带动广大官兵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之中, 调动官兵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真正做到文化活动的经常化、群众化。

5、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

坚持以人为本, 公正和谐的原则, 以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为重点, 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使得军校的管理既严格, 又科学, 积极推进民主管理, 更加人性化, 更加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要使军校文化工作与校风建设相结合;与独具特色的军事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学员的思想建设相结合;与学员的实用性需求相结合。以宣传为先导, 营造开展文化工作的气氛;要以讲座为核心, 提高文化工作的学术、艺术品味;要以弘扬军队文化工作优良传统为基础, 增强文化工作的创造性;要以提高学员的是非判断力为重点, 强化文化工作的教育功能。培养传承知识, 追求真理, 服务人民的当代大学生和合格警官。

四、总结

我们的军校文化工作者及学员队干部, 如何在军校文化在受到社会各类文化的冲击下, 拓展其内涵, 形成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军校大文化, 为学员、战士打造一片阳光灿烂的精神家园, 与时俱进地满足基层官兵的文化需求, 是一项关系军校各项工作的大事。发展军校文化是培育学员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军校文化要保持生机与活力, 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与时俱进, 不断汲取社会文化的营养, 在与社会文化同步发展中扩展军校文化新的内容、新的形式。要贯彻以人为本、开拓创新、长远发展等科学发展的观念, 将军校文化推向一个新台阶。

摘要:军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 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 本文从军校文化内涵, 当代军校的文化现状以及发展方向三方面入手浅析当代军校文化, 为探索军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思路, 对于指导军校文化工作有着指导意义。

关键词:军校,校园文化

军校校园文化 篇2

来源:《科学与财富》第04期

摘要: 通过六个方面的系统论述,指出:军校体育文化在增强体质、塑造体能、培育军心干气、战斗作风等方面具有其它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体育文化;战斗力;价值

军校体育文化是以军校现有资源为依托,以军校校园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军校学员为主体,以运动和训练为手段,以各种竟赛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体文化。笔者就新时期军校体育文化的育人价值进行深人探讨,希望在当前全军上下紧抓特色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为军校体育文化理论建设提供些许帮助。

1 增强体质,塑造体能,提升战斗力

军校体育活动具有增强学员体质的作用。军体活动,能使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功能提高,呼吸系统功能改善,亦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从而促进学员机体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进而使其体质与健康水平均得到改善与提高。

军校体育文化能有效发展学员的军体技能,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军校体育大学网中的军事体育课、军体训练等内容,具有显著的军事属性,其目标直接指向战场和敌人,是塑造学员掌握军体技能,克敌制胜本领的重要环节,是有效提升单兵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2 磨练意志,培养战斗作风

西点军校文化浅析 篇3

关键词:西点 军校文化 绝对服从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144-01

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总裁兰德·艾拉斯科这样说:“军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会服从,整体的巨大力量来自于个体的服从精神。”对于西点的学员们来说,他们在西点学习的期间,首先要学会绝对服从。因为西点军校所造就的人才是从事战争的军事人才,他们必须学会无条件地执行作战命令,没有服从就不会有胜利。

1 懂得服从权威,才能成为权威

西点军校是一个让人脱胎换骨的地方,它所培训出的领袖人物层出不穷。西点军校造就的将军中,仅1915年入学的这一届就培养出了三位四星上将,两位五星上将和陆军参谋长,一位当了美国总统。而在商界,西点军校更是超越了商学院的成就,为经济领域培养了大批风云人物,其中包括像杜邦、通用、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公司的总裁。西点军校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与西点人对权威理念的阐释是分不开的。因为只有先学会向权威低头才有可能使自己变成权威。

在西点军校学员眼里,即使发令者仅仅是比自己高年级的学员,高年级学员对低年级学员来说就是上级,上级就是权威,而权威的命令必须服从。即使不管叫你做什么都要照做不误,不允许有任何质疑。这正是为了训练学员们向权威低头的勇气。因为只有懂得在权威面前低头的人,才是明智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权威。

对西点人来说,服从权威是军人服从命令的灵魂。上司的地位高、责任重,他们有权发号施令,上司的权威就是整体的利益,学校决不允许抗令而行的情况存在。在残酷的战争中,服从权威其实是使军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地为共同目标凝聚在一起,以争取最大的胜利。否则将付出残酷的代价。西点军校毕业生、钢铁公司总裁卡尔·劳恩说:“上司的意识通过下属的服从将很快变成一股强大的执行力。”这样就先为战役从时间上争取了先机。因此,向权威低头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基础。

2 学会服从管理,才能做好管理

西点军校提出:“一个管理者的成败,有很多地方取决于有没有学会服从的角色”。西点军校将服从作为一项主要的考验项目,成功通过考验的学员,可以更好地自律自制,以及更大的自主独立,日后他们也能够更好更快地成为高瞻远瞩的管理者。

学不会服从,也就学不会管理。这个观念在西点人心里已经根深蒂固。西点人把服从训练培养成为习惯,自然而然地走向成功。一个人处于服从的角色时,就要遵照指示做事。对西点军校的学员们来说,服从其实就是自制的一种形式。西点学校为学生安排了严格的服从训练,对于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的新学员来说,这样的训练十分艰苦,但却是他们学习管理能力的第一课,也是必不可少的。“对总统、国会或自己的直接上司作任何贬低的评论”在西点学校里是被严厉制止的,为了培养服从意识,西点人这样教诲学员们:“不受上司欢迎的文件和报告不要上送,使上司讨厌的言论不要发表”,“如果摸不准自己上送的报告或发表的讲话是否符合上司的要求,可以事先征求一下上司的意见”。

为防止那些出类拔萃的高材生变成自高自大的管理者,西点军校自有一套措施,他们为刚入校的新生安排极为严格的服从训练。学校希望通过训练让学生明白:任何人都只是大团体中的一个小分子。残酷的训练让学员们失去了“自由”,没有任何基本财物和个人特色,没有任何独立的个性。在报到以后,他们就已经完全失去了支配自己时间的权利,各种活动、训练把学员们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学员们没有任何时间去思考个人的事情。面对这样情况,就连毕业于西点军校,后来成为五星上将、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都回忆说:“我想如果容许我们有时间可以坐下来想一想,大部分的学员可能都会搭下一班的火车离开这里!”可是,但凡是西点人,都从这里学会了服从,也学会了管理。

3 严格服从纪律,才能执行纪律

古希腊哲学家塞尼加说过:“只有服从纪律的人,才能执行纪律。”纪律对于任何组织,甚至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纪律对管理者来说,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每个企业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但是若使规章制度真正发挥效用,需要管理者发挥模范作用,他们需要具备以身作则、落实纪律的精神。一位没有纪律的管理者是无法有效地执行制度,领导团队的。

西点人认为,一所军校必须有严格的纪律作保证,这将会产生良好的校风,为全体师生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自我约束是一种值得特别关注的性格品质,它与正直精神一样,贯穿于模范地履行职责和个人行为的所有方面。”这是西点军事职业教育发展总方针中的重点。所以,对于每个西点学员,他们首先要成为一名有纪律的战士,才能成为一名指挥军官。

为了让学员在校养成自觉服从纪律的习惯,西点军校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从学员的选拔、录取、晋升、淘汰到学员的日常行为准则,训练与学习,服装与仪表,人身与财产安全等都作了详尽明确的规定,对学员的行为有着很强的约束力。西点有一套详细的规章制度和惩罚措施,来保障纪律的实施。对于违反军纪的学员,学校会惩罚他们身着军装,肩扛步枪,在校园内的内正步走,时间为几个小时到几十个小时,视情况而定。西点学校还有“普通禁闭”和“特别禁闭”两种处罚方式。“普通禁闭”是对正在参加校际运动会的运动员采取的,是用来代替罚走的一种惩罚,受到“普通禁闭”的学员在正常享受特权的时间内必须留在自己的宿舍里。对于犯有特别严重过错的学员,学校会处以“特别禁闭”来对他们进行惩罚。

参考文献

[1]吕泗洲,任留成,施波.西点精神感悟[J].空军军事学术,2011,1.

[2]任育良.西点军校的成功法则[M].中国致公出版社,2010.

[3]肖悦.西点军校成功密码[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军校校园文化 篇4

关键词:军校,校园环境,校园文化

一流的大学必然具有一流的校园文化。需要通过校园物质环境这一硬件载体加以表现, 既要有美观大方的形式, 又要有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对于军队院校来说, 校园环境建设与地方高校相比具有自身不同的要求, 既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 还要体现刚毅的战斗精神, 通过建设富有人文气息的军校校园环境, 使校园环境与校园精神完美结合, 以校园环境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

一、发挥校园环境的推动作用, 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规划

一方面要充分展示军校校园特点。军校校园文化作为兼具军营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文化, 在规划过程中, 要当做一项动态系统工程来做, 应当紧密结合学校的营区建设规划, 科学设计、合理布局, 既要体现美化、绿化, 又要展示文化, 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既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 又十分关注当前新军事变革的创新成果;既凸现阳刚军旅品格, 又布满书卷之香;既蕴含着庄严肃穆, 又要彰显现代时尚气息;既要满足当前发展急需, 又要着眼长远, 为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各分区特点。目前的军校校园一般分成几大功能区域如教学、办公、生活、军体训练区域等。其中教学区是学习的主要场所, 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因此教学区的布局要以安静、庄严为基调, 使人置身其中就会感受到浓郁的学习研究气氛, 展现对真理的渴望。办公区是学校的政治中枢系统, 其高效运行保证了学校的政令畅通, 其环境要给人以简洁明快的感觉。生活区的规划要围绕师生的生活来安排, 要便于大家处理好生活事务。军事训练区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留足运动场地, 又要合理布局方便大家参加锻炼活动。因此在学校的规划中要遵循“使用方便、布局合理、避免干扰、提高效率”的原则, 切忌见缝插针, 随意建设, 使校园缺乏秩序感、韵律感和节奏感。

二、发挥校园环境的推动作用, 必须突出自身特色

一方面要突出标志性建筑。在校园各类建筑中, 标志性建筑的文化辐射力更为集中和广泛。军校校园的标志性建筑设计要体现军队特点和学术特征的结合, 要体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战斗精神相结合。军校是培养部队优秀技术、指挥人才的场所, 标志性建筑的意识形态取向要考虑其文化内涵, 斗志昂扬、辽阔大气向上进取是必要的美学特征, 结合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学术地位还须考虑增添其肃穆庄重表现出崇高的权威感。另一方面要充分展示兵种特色。不同的院校都有着各自的光荣历史, 也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我们常说指挥类院校兵味更浓、技术类院校学术氛围更浓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建设过程中, 就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性质和所培养人才特点来搞校园环境建设, 充分考虑自身特点, 如指挥类院校就要更多的体现刚毅, 技术类院校就要注重刚毅与学术并重。

三、发挥校园环境的推动作用, 要注重从细节入手

细节体现在方方面面, 注重了细节, 其实就是在扩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进一步扩大文化覆盖面, 使初来乍到者, 受其感染, 使身临其中者, 受其熏陶。走进来有看到的文化, 步入其中有听到的文化, 坐下歇息有品到的文化, 离开时有带走的文化。要把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建设成文化的载体, 使家属区、学员宿舍、教室、办公室、会议室、走廊, 甚至卫生间都充满文化, 小到纪念品、纸杯、笔筒等生活、工作用品设计, 大到园区建设, 都要用日常知识、军事知识、文学哲学、艺术作品等点缀每一个角落, 使每个人时刻都能沐浴在文化当中, 接受文化的熏陶。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一经形成, 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尤其是对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学员来说, 更能培育他们的人文情怀, 促进他们逐步成长成为富有人文关怀的优秀人才。

校园环境的建设, 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需要一代代人的坚持, 需要始终如一的重视, 这样才能不断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正能量, 推动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对于军校来说必须在规划上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充分展示自身特色, 科学规划, 合理规划, 于细节处入手, 建设军队特色鲜明、学术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 不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为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党雄.《校园文化建设论》, 花龄出版社.2004

[2]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军校校园文化 篇5

在军队院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而对不断涌现的个性化应用、海量数据存储处理等问题,传统的信息服务能力已不能满足需求。随着云计算、云存储和云安全技术的推出和技术的逐渐完善,一个全新的、备受关注和热议的云时代将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最佳的实现方案。

2云计算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突出优势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新发展,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网络、存储构成的资源池上,而向客户提供安全、快速、便捷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的服务模式。

2.1提高数字化校园的数据安全性

云计算给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再有病毒入侵、数据丢失无法恢复等困扰。很多人觉得数据只有保存在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电脑里才最安全,其实不然,你的电脑可能会因为自己不小心而被损坏,或者被病毒攻击,导致硬盘上的数据无法恢复,而有机会接触你的电脑的不法之徒则可能利用各种机会窃取你的数据。我们将数据存储在云端,依据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让专业团队来管理信息,与你指定的人共享数据。同时,数据的集中存储更容易实现安全监测,通过将信息存储在一个或者若干个数据中心,对应的管理者可以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负责资源的分配、负载的均衡、软件的部署、安全的控制,并有效降低使用者的成本

2.2方便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网络教育开展的重要基础,口前全军各院校教学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院校之间的分布不平衡。一些重点院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有大量的名师教授,数字化资源丰富;而一些规模较小或非重点建设院校在这方面要逊色得多。由此可见,教学资源的不协调发展,必然使全军院校的教育水平受到影响。云计算能够实现虚拟化、动态的资源共享平台中,借助此平台,使地区之间、校与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利用,这对加强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优化全军的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3降低教育经费

对于各军队院校来说,无论是日常办公还是教学研究方面的硬件设施投入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为了适应本校教学科研的时效性特点和电子设备技术飞速的更新,这些设备往往在投入巨大后使用不了多长时间就需要更新或升级,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教学成本的高投入。使用云计算服务后,院校只需要使用各种终端设备,连入相关网络即可享受云所带来的超值服务,极大地减少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成本,节省人力物力。

3军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字化校园作为军队院校组织教学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环境,其建设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和系统建设的分散性,现阶段而临着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重建设轻运维以及资源共享程度低、规范化标准化不够、安全保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进程。

3.1信息化标准不统一,整体规划不到位

各校整体规划不足,未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校准,导致建设目标和具体的建设方案不能有效地落实。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各自为阵,按照自己的思路建设,应用系统设计不够规范,兼容性相对较差,扩充性和开发性不够,以至于数据难以共享和有效整合,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很不平衡,不同部门间业务协同困难。

3.2数据存在多源性,统一数据平台待进一步完善

各应用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不完全准确,同一个数据,由于来源不同、录入时的差错和统计标准不统一等因素,可能会有不同的统计结果,无法通过现有系统获取学校教学、科研等真实数据。各类业务数据过于分散,难以进行有效的采集、整理和存储,更无法加以利用,为学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3统一身份认证机制不完善,给用户带来不便

各应用系统都会涉及到用户权限管理问题.用户必须记住所有应用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并且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切换时必须重新登录,这给使用和权限的管理带来诸多的不便。部分应用系统的账户和密码在网络中以明文传输,很容易被侦听和窃取,缺少有效的安全机制。

3.4缺少面向不同角色用户提供个性服务的统一门户平台

而对繁多的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由于界而风格各异,而且零散分布,缺少一个平台进行信息集成和提供统一的资源访问入口,而不同角色用户关心和使用的资源是不同的,教职员工和学员无法快速查找到资源,人性化程度相对较低。

3.5重建设、轻管理,导致使用效率偏低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成功以及运行的前提保障,很多院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完成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足够的管理人员,相关负责人往往只关心建设成果而不关心使用情况,加上部分信息化素质较低的人员不愿意使用软件系统,导致使用推进困难、使用效率偏低,系统数据不完善或不一致时有发生。

4云计算式军校数字化校园的基本结构

云计算式军校数字化校园采用Bas三层结构的子系统和cps结构的子系统相互结合的混合部署方式。基于Bas结构的子系统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此类业务的受众群体分布比较广,办公网点、学员宿舍、教室、图书馆利用浏览器就能访问应用,方便、高效地进行业务处理。cps结构具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能保证数据操作的速度、可靠性、稳定性。

云计算对使用者来讲,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设备,而是指一个有许许多多个存储设备和服务器所构成的集合体。使用者使用云计算,并不是使用某一个服务设备,而是使用整个云计算系统带来的一种智能的访问服务。所以严格来讲,云计算不是网络计算,而是一种网络服务。

云计算的核心是应用软件与服务器及其关联设备相结合,通过应用软件来实现计算设备向网络服务的转变。由于军队应用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校园以软件即服务理念来指导建设。云计算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统一访问接口、应用软件和客户端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各部分以云计算为核心,用户通过简单的输入输出设备享受云服务。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校园的架构自底层向上分为四层: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和访问层。存储层对外提供多种不同的存储服务,各种服务的数据统一存放在云存储系统中,形成一个海量数据池;基础管理层为上层提供不同服务间公共管理的统一视图,通过统一的用户管理、安全管理、副本管理及策略管理等公共数据管理功能,将底层存储与上层应用无缝衔接;应用接口层是云计算平台中可以灵活扩展、直接而向客户的部分,根据客户需求,可以发出不同应用接口,提供相应服务;通过访问层,任何一个授权用户在任何地方,通过任意联网的终端设备,按照标准的公共应用接口登陆云计算平台,都可以享受云服务。

5结束语

军校校园文化 篇6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军校校园文化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各个领域的科学指南。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新要求,确保用无产阶级先进文化占领军校校园阵地,净化军校校园一方圣土,就必须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军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军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发展,就要尊重师生员工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军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军校师生员工是军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军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发展,就是要不断满足师生员工对文化生活的精神需求,尊重师生员工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促进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

要努力满足师生员工的精神需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首先表现为人的需求的发展。在加强军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重视军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需求,使师生员工的精神需求在校园文化的大环境中得到相对满足,可以更好的为提高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热情服务。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师生员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多元,层次不断提高,更希望在参与的过程中达到“乐中求智”、“乐中成长”、“乐中求美”、“乐中陶情”、“乐中实现自我”的目的。新世纪新阶段的军校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和尊重师生员工的精神需求,针对时代潮流和官兵精神需求发生的变化,确立新的标准,拓展新的思路,丰富新的内涵。近年来,我院先后邀请了著名文学家舒乙、著名音乐家李双江、著名画家野风等多位知名人士,来院举办《现代文学漫谈》、《文化教育与人文素质》、《艺术人生》、《名作赏析》等系列讲座,同时学院还广泛开展读名著、听名曲、赏名画活动,组织大家参观书画、集邮、摄影展等,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底蕴,为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提供了丰厚的精神食粮。

要尊重师生员工的首创精神。突出群众性,尊重师生员工的首创精神是做好校园文化工作的基础。在军校校园文化这个舞台上师生员工是这个舞台上最高明的老师。各级政治机关和每一位宣传文化干部要眼睛向下,心想基层,拜他们为师,倾听群众的呼声,学习群众的首创精神,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无论是组织文艺晚会、还是开展小型的体育活动,都要想方设法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的积极性,真正让师生员工占领军校校园文化舞台。最近,我院在配合 “强化战斗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的文化活动中,敢于突破“你演我看”的传统模式,坚持开展了“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了多场师生院工合唱晚会,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参与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家都说,在参与这次文化活动中,既获得了美的享受,又加深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化和理解,浓厚了对学院的感情。

要着眼师生员工的素质提高。当今世界无论是军事领域的对抗还是经济领域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素质的较量。而人才素质中又以文化素质为基础和根本。探索战争发展史迹,大凡有建树的军人,都以广博的人文知识奠定军事才能的根基。院校现实生活也表明,很多阻碍院校发展、影响院校声誉的行为,往往不是政治或经济的因素,而是人的文化因素在发生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需要的我们在军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一方面积极开展种类文体活动,使师生员工在各种文体活动中提高素质;另一方积极组织师生员工多读好书、多学知识,在学习中长见识、明事理、强素质。

二、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军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发展,就要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着眼长远

科学的发展必定是符合规律的发展。事物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军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在规律决定了它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期间甚至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奋斗耕耘。如当今以治学严谨、英才辈出而闻名于世的美军西点军校,其校园文化建设经“西点之父”塞耶初建,到麦克阿瑟任校长时期,历时百年,初显成效。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坚决防止和克服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等倾向,高屋建瓴的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勾画出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蓝图,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尤其在规划体现学院人文精神的标志性建筑上,更要着眼长远,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高瞻远瞩的目光,统筹兼顾,全面衡量。

坚持先进的思想指南。历史证明:缺乏先进的思想指南,长远发展就会迷失方向。新世纪新阶段军校文化建建设,就要着眼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要敢于冲破“旧框框”。在新世纪新阶段,军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否创新发展,关键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冲破一些“左”的、旧的条条框框,从根本上转变文化工作是玩玩乐乐、可紧可松、无所作为等模糊观念,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弘扬传统又注重创新和改进,不拘泥于书本,不拘泥于已有认识,不拘泥于过去的经验,要注重回答新问题,解决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形成开拓创新的时代意识。近年来,一些院校开展的主题文化、广场文化、网络文化等文化活动形式,具有创新性、时代性和长远性,不但让广大师生员工精神上有了丰富的养料,而且拓展了视野,促进了学院的全面建设。

搞好军校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对策 篇7

一突出军队特色, 催生战斗力

军校的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突出军队特色, 就是要突出体现“鲜明的战斗性”特点, 围绕“听党指挥”这个核心和“一切为打赢”的目标, 为部队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军人。这是军校先进军事文化与地方大学的校园文化的区别所在。正如有的军校提出“博士硕士都是战士, 教员学员都是战斗员”的口号, 深刻体现了军校文化“鲜明的战斗性”的特色。近几年, 各军兵种部队积极打造本部队的特色文化, 如空军的“蓝天文化”、海军的“蓝色文化”、二炮的“砺剑文化”、武警部队的“忠诚卫士文化”, 这些军兵种文化在突出“战斗性”特色的同时又彰显了军兵种特色。因此, 军队院校的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要借鉴这些军兵种文化的经验, 在突出军队特色的基础上反映本单位独特的文化理念、任务特点、精神面貌和文化品位。

战斗力是检验部队建设的标准, 也是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强军目标”的前提。军队特色的先进文化是部队战斗力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是与武器装备同等重要的“精神装备”, 是塑造人、培育人, 催生战斗力的重要源泉。军队院校的各级领导干部, 应树立抓文化就是抓科学发展、就是抓部队战斗力、就是抓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就是抓学员全面发展的理念, 在加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时时处处体现军队特色, 围绕培育学员的战斗精神、提高学员的“打赢”本领开展工作。通过各种文化工作对学员“鼓之以雷霆, 润之以雨露”, 形成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氛围。激发学员爱军精武、争先创优、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战斗意志和顽强作风。要大力发掘和继承我军历史上具有阳刚特色的文化工作内容和形式, 用反映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勇于牺牲精神的军事文化作品去激励学员。如适时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军歌、入伍授枪、退伍向军旗告别等活动;适时组织学员参观驻地的英雄纪念馆;通过战斗影片、革命歌曲和部队题材的大型史诗作品的欣赏和演唱, 使学员感受和体验阳刚之气、豪迈之志、昂扬之声, 不断增强军校先进军事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为培养合格人才进而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文化支撑。

二注入新元素, 紧跟时代步伐

军校的先进军事文化是一种在军事生活中形成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文化、艺术文化、体育文化、环境文化在内的复合型文化。军校的先进军事文化与时代发展同步, 就要不断注入新元素。要认清建设先进军事文化不可或缺的指导原则、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是党的创新理论;要改变军校文化“自由发展”的放任思想和“文化无用”的消极观念;要广泛利用现代传媒, 不断拓展宣传手段, 为军事创新特别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提供强劲的思想激励和文化动力。当前, 应做到以下三点: (1) 开发运用新的文化形式。现阶段, 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 要用先进军事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可以围绕“信仰、信念、信心、信赖”这个反映主旋律的主题, 开展“红色记忆”知识竞赛、“红色精神”演讲会、“红色经典”电影放映周等系列文化活动;也可以举办革命传统歌曲歌咏比赛、革命传统故事连环画比赛。要利用学院内部的局域网开设“电子书库”“音乐茶座”“游戏沙龙”;开展网上新闻点评、读书评论、影视音乐欣赏、热点问题辩论、知识竞赛等活动;把院校官兵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模拟法庭、论文答辩实况、网络课程等录制下来, 放在校园网上, 供学员们观看、学习、借鉴和评论。 (2) 增强文化工作时代感。当前形势下, 流行文化对官兵的影响越来越大, 官兵普遍认为流行歌曲比军旅歌曲更好听, 流行影片比传统军事影片更好看, 《星光大道》等电视节目比部队的晚会和日常文化活动更吸引人。所以, 我们要广泛借鉴流行文化的优长, 增强军校先进军事文化的时代感。如可以将流行音乐的特点融入军旅歌曲的创作和演唱;借鉴中央电视台的娱乐节目, 创新校园晚会的组织方式;把幽默片的特点融入文化活动的组织过程中。 (3) 借助地方文化资源。军校的先进军事文化建设要注重运用自身条件, 发挥学员队俱乐部场地器材的作用, 不拘一格地开展活动。也要注重借助地方文化资源, 组织院校学员参加驻地举办的文化节和社区文化展演;利用地方文化馆和艺术院校的人才资源, 建立并训练锣鼓队、舞狮舞龙队、足球队;与地方共建单位开展各种联欢活动;协调地方图书馆为部队院校学员办理借书证, 建立“拥军书库”, 实现资源共享。

三满足学员需求, 提升文化品位

加强边疆地区军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8

办学理念是院校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理念彰显个性魅力, 增强院校的影响力和竟争力, 有利于形成军事特色浓厚、人文底蕴深厚的高品位文化。

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军区训练大队地处边疆民族地区, 远离大城市, 信息闭塞, 资源匮乏, 学术交流有限。在全军院校会议之后, 党委结合战区卫勤保障特点, 扎实开展思想观念教育大讨论, 集中群众智慧, 对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色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究, 对如何办学、怎样办学进行了科学定位, 制定下发了《大队五年建设发展规划》, 把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指导思想;把培养“四得人才”, 即:“信得过、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把“基础合训、强化技能、突出特色、全面育人”作为办学思路;把“着眼战区需求、立足高原边防、培养过硬本领、锻造特有气质”作为办学理念;把“面向高原边防, 锻造特有气质, 培养合格军事医学人才”和“紧贴战区军事斗争卫勤准备, 发挥高原边防军事医学学科优势”作为办学特色,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为培养适应战区卫勤保障需要的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为大队建设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办学理念着眼边防需要, 面向边防的校园文化彰显办学理念的边防特色。这种校园文化是几代西部军校人共同体验总结出来的富于地域和院校特色的文化形式, 内化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精神追求和共同理想, 成为应对新的军队院校调整改革,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围绕中心推进文化建设, 开拓创新繁荣学术研究

教学和科研是院校的生命, 文化则是这一生命形式的“外衣”。符合办学理念的教学科研凸显了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 彰显办学优势和特色, 有利于形成人才辈出, 学术争鸣的浓厚氛围。

军区训练大队始终紧贴战区军事斗争准备的卫勤保障需要谋划工作, 坚持以教研中心为牵引, 加强高原边防军事医学教学研究, 突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训练,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制定了《高原边防军事医学教研中心建设规划》《规划专业军事医学教学改革方案》《特有气质教育实施方案》《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为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编写了《新疆边防知识概要》《特有气质教育读本》《高原边防军事医学概要》《高原边防卫生学》《边防军队流行病学》等12部特色教材和14部各类辅助教材, 突出了办学特色, 明确了培养目标, 满足了培养对象岗位任职需求。开展了高原边防军事医学学科中心、药学、医学检验、放射技术专业学科建设、医学检验专业综合实验、新疆战区高寒部队心理维护模式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建立了院校与部队共育人才的基地, 加强军事医学教学和与部队联训联演, 进一步提高了学员第一任职能力;结合战区特点和学员岗位任职需要, 构建了“2+2” (专业理论综合、专业技能操作和思想政治素质、军事共同课程) 毕业考试模式, 优化了考试项目、内容、方法、程序和计分办法, 先后对5个专业18个教学班次成功实施了毕业考试改革。

教学科研的研究方向体现校园方化的价值取向, 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规定教学科研的发展方向。为边防部队培养合格的军事医学人才始终是军医训练大队孜孜以求的目标, 教学和科研始终要突出为边防服务、向边防靠拢的特色, 以边防需要引领教学科研, 以部队急需引领人才培养, 急边防之所急, 解部队之所需, 成为校园边防文化的基本内涵。

三、坚持当代军人核心价值, 用老边防精神创造人生

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是建设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老边防是边防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见证者和典型代表, 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继承弘扬老边防扎根边防无私奉献的精神, 就是在发扬壮大边防文化。宣传好实践好以典型老边防为代表的校园边防文化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激励军校人以老边防为榜样, 打牢扎根边防、为国戍边的思想基础, 增强为边防部队培养合格军事医学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大队毕业学员, 长年在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社情复杂的高寒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任职, 时刻面临严酷的反分裂、反恐怖和艰苦环境的考验。能不能忍受生命极限的考验, 能不能完成边防部队赋予的卫勤使命, 始终是检验大队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尺。通过长期实践办学, 军医训练大队先后为部队培养本科、专科和中专三个层次6个专业的卫生干部1.5万余名, 函授和轮训卫生干部1 500余名, 为地方培养专科、中专两个层次5个专业的卫生人才1.3万余名。据统计, 现驻疆部队10所医院中有7名院长、13个卫生队中, 有9名队长和89%的边防军医是从军医训练大队毕业的。目前, 在海拔5 380米全军最高的哨卡———神仙湾哨卡, 在海拔5 060米全军最高的机务站———红山河机务站, 在海拔3 700米全军最高的医疗站———三十里营房医疗站, 都展现着毕业学员的风采。他 (她) 们中有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姜云燕护士长, 有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新疆十大杰出青年”的边防军医刘忠银、刘文轩等一批先进典型。

典型代表力量, 彰现价值。姜云燕、刘忠银、古丽托乎提、刘文轩等一批先进典型, 既传承着老边防的无私奉献精神, 也诠释着新一代西部军校人的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军医训练大队始终把培养“向先进看齐, 向典型学习”的新型军事医学人才作为学校长期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不竭动力, 所培养的数以万计的高原军医, 经受住了上高原、下边关的严峻考验, 为边防官兵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被广大边防官兵誉为生命禁区的守护神。为高原边防部队培养人才, 所培养的人才在边防突显价值, 正是军医训练大队几十年历经多次改革调整而能得以生存壮大的根本, 也是几代西部军校人前仆后继, 源源不断为边防输送军事医学人才的精神支撑。

四、加强相应文化设施建设, 营造美好环境陶冶情操

环境是文化的载体。大队作为培养军事医学人才的摇篮, 既要营造符合军医学科建设发展的教学环境, 又要营造符合人的个性发展的生活环境。教学环境营造“学”的氛围, 生活环境营造“乐”的氛围, 劳逸结合, 是校园边防文化“以苦为乐”, “苦中有作为”的永恒追求。

一方面, 激发学员积极性, 增强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军医训练大队总结出课堂练习、课间见习、临床实习、部队实习、实习前强化技能培训的“四习一训”兴趣法实验教学法, 引进了“数码互动形态、机能、物理诊断和医学影像等实验教学系统”和“心理测试系统”等软件平台;更新改造了形态实验室、机能实验室、心理实验室、专业实验室、诊疗实验室、护理实验室、动物外科实验室、军事医学专修室和标本馆;在驻疆部队医院、驻县医院、县法院建立了临床实 (见) 习基地, 与驻地周边部队建立了见学实践基地, 定期进行检查指导考核, 并建立了学校医院双方专家共同考核机制, 确保了学员的实习质量。

另一方面, 大队驻地处于祖国的最西端, 远离内地, 远离大城市,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在这种艰苦、偏僻的边防地区驻军办学, 何以留住人才?关键是要营造以队为家的生活环境, 美化生活, 提升情趣。发扬“尚德、笃学、惟医、戍边”的校训精神, 采用灯箱、橱窗、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 通过名人警句、先进模范、身边典型, 陶冶情操, 鼓舞斗志, 激励士气;根据《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有关于要求, 成立了军乐队、腰鼓队和健美操队, 利用老兵退伍以及重大节日之际, 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晚会, 利用节假日举办篮球、乒乓球、象棋比赛等军营文化活动, 活跃了基层文化生活, 有力巩固了校园文化宣传阵地;通过建设干部活动中心, 坚持每年举办春季运动会等体育赛事, 增强了官兵奋勇争先和勤奋拼搏的意志品质, 激发了官兵立足本职做奉献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靳娟娟.新疆边防管理与边防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2]高津滔.军校思想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 2006.

[3]秦岭.学校环境文化建设[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

军校校园文化 篇9

我们加强跨文化交际一方面是以动态开放的心态与世界其他民族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 不断突破民族文化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 融入文化全球化中。另一方面以他者文化为参照更深地了解自身及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 通过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之精髓, 完善自我。再者, 以跨文化交际素质的提高为途径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 有效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年来我军对外交往日益扩大, 对外交往的对象、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展, 已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随着军校教育由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的转变, 培养和提高军校学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 也是推动我军对外交流、提高我军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在本文中, 作者分析了我校大学英语特长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总结出了相应的教学模式。

一现状分析

1. 教学对象分析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自2005年以来一直实行分级教学, 通过笔试和口试对新生进行分级分班针对性教学。从2013年起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学英语综合教学改革, 在坚持培养学员语言综合能力的基础上, 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以网络环境自主学习为中心转变, 教学内容向军事靠拢、向专业靠拢。目前,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 2013级英语特长班的学员 (90名学员分三个教学班) 已全部通过了四级考试, 语言知识的掌握已具有一定的基础, 但从应用层面讲, 语用—语言失误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和社交—语用失误 (socio-pragmatic failure) 比较突出。结合我们的改革原则, 在学员英语能力的培养上, 我们就更注重于应用能力和实战能力的发展, 相对于语言, 文化教学和学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成为特长班大学英语教学后四级阶段的课堂教学重点。

2. 教学环境分析

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我校一直以来特别注重校园网大学英语资料库的建设, 结合课程模式的设计把自主开发和积极引进相结合, 创设教学情境, 实现资源共享, 成为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索的平台和工具。

二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 (1) 统一“输出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这一认识, 充分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中口语和书面语的输出, 将其作为本阶段的主要评估内容。 (2) 通过可理解性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认知资源以完成跨文化交际中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注意, 为输入 (input) 向吸收 (in-take) 的转化提供保障。 (3) 以任务教学为依托, 以可理解性输出 (comprehensible output) 为主要课堂活动, 以输出促习得, 帮助学员通过输出试用、检验、扩展自己的已有语言知识, 提高语言流利程度和准确性。 (4) 强化学员英汉对比意识, 借鉴英汉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加强英汉语言之间、文化之间的对比分析。 (5) 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反馈, 在意义协商、合作互动中执行教学任务。 (6) 丰富校园网自主学习平台的内容, 更新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状况、历史地理、文化教育、价值观念等最新文化知识的了解,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了解目的语社团文化知识。

三教学实施

1. 可理解性输入的保障

词语和话语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认知资源, 也是文化对语言产生影响和制约的两个主要方面, 其中词语包括词和词组 (短语、习语、成语) , 而话语则包括一个句子、一段对话和一个语篇。

在为学员提供的可理解性输入语料中, 既包括军事英语视听说资料、美国空军建制、武器装备及全球公域、赛博空间等与军事题材相关的资料, 同时也兼顾通用文化知识的输入。有效转化教材使其成为学生了解、讨论文化背景知识的素材, 通过参与就课文内容所进行的文化主题延伸讨论、双语文化报告及用summary (做总结) 和discussion (讨论) 等方式对所学课文进行语篇重建等活动, 加强学生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积累, 提供保障来克服因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了解不足引起的语用—语言失误。

2. 可理解性输出的实践

设置具体的文化交流与军事交流任务, 将课堂变为实践以文化与军事交际为主题的可理解性输出的实战场。作为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实践的过程, 我们坚持文化教学的实施与学生熟悉的训练生活相结合, 在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完成“角色表演”和模拟“国际学员周”、联合军演、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交流实践, 使学员在熟悉军事专业用语的同时, 内化英汉语语言在词语的文化内涵、句法特征及话语组织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增强文化意识 (cultural awareness) , 注重语言形式和跨文化交际中的礼仪和中外文化的差异, 缩小文化误解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 力求克服因文化背景差异认识的不足而导致的社交—语用失误。在交际实践中, 注重互助合作的同时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个性发展。

3. 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教师作为任务的设计者在课前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学生, 要求小组借助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合作完成相应任务。课堂上, 通过汇报展示任务的完成情况, 教师要组织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讲评, 并作为平时成绩进行量化记录。同时定期按主题以师生讲座等有效形式检验学生对所补充的文化材料的了解和认识, 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激发和保持其了解和探索其他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动力。

四结束语

语言、文化、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英语教育作为跨文化教育中的一环, 应将文化教学贯穿于始终, 不仅教授学生语言知识, 更要注重学生顺利地完成其所包含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在内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同时, 加大学生的交际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克服语用失误、内化交际规则、提高交际能力。

摘要:通过加强文化教学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素质塑造新时期军事人才是军队院校适应我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交往格局的需要, 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族文化, 有效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本文详细阐述了我校英语特长班的文化教学实践。

关键词:英语特长班,文化,文化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2~5

[2]S.P.亨廷顿、张林宏.文明的冲突[J].国外社会科学, 1993 (10) :5~27

军校校园文化 篇10

一、网络文化及其特点

第一,网络文化特指信息时代人们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一种与现实文化截然不同的新型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具有信息时代独有的特点。虚拟性与匿名性。网络空间里能展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虚拟场景,用户可以以虚拟的理想身份参与网络空间中的信息互动,在虚拟的教室、商城和社区中进行网上交流、购物、娱乐、接受教育等各种活动。这种虚拟的活动让人产生前所未有的感受和体验,也为人类开拓了全新的认知和选择空间,满足了人们的发展需要和情感需求。

第二,即时性与便捷性。第四代媒体网络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实现了海量信息的即时制作和传播功能,正在“以光速在全球传输没有重量的比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大量的信息传播到更广范围,满足人们对获取信息数量和速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年轻人来讲,他们更希望通过网络快速涉猎到所需的各种信息,并能方便地将自己的个人感受与朋友共享,体验即时信息沟通和交流的乐趣,既方便又快捷。

第三,平等性和自主性。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不仅赋予每名用户以平等的权利,也为他们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台和渠道。大家都可以平等地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参加网络空间的各种活动。自由浏览网页上的信息,进行网络游戏娱乐活动,开展网上淘宝购物活动,自由选择沟通交流的对象。

第四,开放性和互动性。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交流打破了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网络群体的各种信息都汇集在网络世界中,它们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交织,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世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进行浏览和评判网络信息,并通过网络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个不断变换的、开放自由的网络世界。

第五,隐蔽性和难控性。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网络文化开始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网络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丰富而又复杂,人们又多以隐蔽的匿名身份平等自主参与网上讨论交流、发表个人言论,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无形中也增加了人们辨别是与非、真与假的难度,尤其是一些过激思想或言论一旦通过网络传播,影响面大,难以快速得到有效控制。

第六,时尚性和娱乐性。网络中的微信、微博、QQ、音乐、影视、游戏等无不显示出网络文化的时尚性特点,不仅融合了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的综合优势,而且综合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其丰富多样的资讯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正好满足了军校学员紧跟潮流、追求时尚的个性特点,满足了他们休闲娱乐的多样化需要。

二、意识形态与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意识形态”这一术语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托拉西提出来的。19 世纪初,他在《意识形态原理》一书中,从哲学认识论和政治伦理实践的双重意义上,将“意识形态”解释为一种能为人民服务并使人民摆脱种种偏见的科学,即思想或观念的科学。此后,学者们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对意识形态的涵义进行了不同的界定。虽然国内大多数学者在探讨意识形态的含义时所采用的视角不同,强调的侧面不同,但他们都殊途同归,认为意识形态反映一定统治阶级的理论主张,是一定阶级和利益集团的“观念体系”、“信念体系”或“思想体系”,也是一定统治阶级进行政治实践的依据。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可见,意识形态就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体系。具体来说,就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观点。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按其地位来划分,可以分为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极力倡导和灌输,为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所接受。反之则为非主流意识形态。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及其贯穿于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非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两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主要反映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利益的诉求和政治主张。它不反对马克思主义本身,但又不属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范畴。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则是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西化、分化中国的政治图谋,其目的就是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直接威胁着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对于这些思潮,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加强防范,决不能允许其任意滋长。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就是在军校大学生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来讲,就是以军校青年学员为教育对象,帮助他们解决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接受、自觉认同和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并把他们培养成在思想政治上特别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大意义

军校学员是未来军队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他们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未来的发展和前途,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命运。

第一,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军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员政治素质,确保政治合格的重要途径。在网络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创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加快发展,也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及新视角新思路。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作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性内容,也必须顺应网络文化发展的大趋势,高度重视和充分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深入研究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特点,认真探讨网络文化给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客观分析网络文化背景下军校学员思想变化的新特点,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把握新形势下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规律、新情况和新问题,丰富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而且有助于从实践上突破传统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滞后的局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讲话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理论、拓展教育空间、深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实现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时代性、感召力和实效性的目的。

第二,有助于为部队输送思想政治上特别过硬的军事人才。任何时代,青年都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作为军队未来的骨干力量和中流砥柱,军校学员是人民军队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对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否认同及其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军队是否能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决定着军队是否能够担当起“能打仗、打胜仗”的重任。同时,军校学员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果放松对他们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那么,网络上流行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就会乘虚而入,对他们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加强网络文化背景下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军校学员头脑,打牢思想根基,强化精神支柱,有助于帮助和引导他们在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中趋利避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免疫力,成长为人民军队忠诚可靠的接班人,确保军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

军校校园文化 篇11

历史荣光

西点军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当时,由于美国大陆军缺乏训练有素的军事工程技术人员,战争中不得不依靠外国专业军事技术军官。战争胜利后,以华盛顿为首的一批政治家意识到,必须建立一所自己的军事院校,以培养职业军官和军事技术人才。

1802年,美国第3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下令在西点建立一所正规军官学校。之所以选择西点,是因为这里曾是独立战争时期的战略要塞,外国军事工程师当年在这里设计修筑了大量的坚固工事,正好可以充当学员的教学实物。同时,杰弗逊也希望硝烟尚存的战争遗迹可以让学员体会到先辈们建国的艰辛。7月4日,美国独立纪念日这一天,西点军校宣告成立。西点最初的课程强调数学、物理、军事工程技术。要求学员们精通法语,学习法国军事理论。因为当时拿破仑统帅下的法国军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第二次美英战争结束后,西点毕业生西尔韦纳斯·塞耶出任学校总监。塞耶为此专程前往欧洲,用两年时间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学校管理经验。塞耶是第一位全职西点校长,任职时间最长(1817—1833年)。塞耶进一步健全了西点的课程体系,制图、语法、历史和地理等课程相继开设。这一时期,西点的标准教学方法是让学员背诵每日所学内容。此种做法至今仍在西点军校的一些课程中实行。

塞耶对西点进行了全面的卓有成效的整顿和改革,明确了军校的办学方针和原则,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制,创建了学员的纪律养成主要靠自我约束的“荣誉制度”,从而奠定了西点军校在美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塞耶所完善的西点教学体系在1846年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中第一次接受考验。战争期间,西点毕业生显示出其非凡之处,523人中就有452人被认为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出色。

19世纪30年代之前的西点军校,是美国唯一一所全国性工程技术学院。她的毕业生不仅在军界有杰出表现,在工程技术界等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美国相继出现的许多工程技术院校的教授和校长大多来自西点;美国当时开挖的运河,修筑的铁路、桥梁、灯塔和港口也多出自西点生之手。

西点军校的办学特色

重视教员队伍建设 西点军校在其办学基本方针中明确指出:“教育计划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军事教官。无论讲授文化课程还是军事课程,每一位教官都是智能、道德和军事方面的真正楷模,他们使学员了解军事职业人员多么看重智能发展。”西点军校一贯将教员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广泛挑选教员。西点的教员队伍由军职和文职组成,两者的比例约为7∶3。大多数军职教员是从部队中选调来的优秀指挥军官和参谋人员。他们到西点轮流任教,三年后再回部队工作。这种军职教员长于实践,富有“野战气息”,教学针对性强,贴近部队实际,能使学员获得贴近野战部队实际的东西,有利于院校教学与部队实际的结合。文职教员一部分是从本校毕业学员中选拔,一部分则是招聘地方院校、科研机关、政府部门的教授或专家。实践证明,聘用地方人员的做法,有利于促进先进的、前沿的科学技术和广博的人文知识进入军校,可以开阔学员的视野,促进校内外学术交流,提升教员素质。同时也减少了教员定额,减轻了部队福利保障负担。二是严格选拔教员。新进入西点的教员,无论军职、文职,都必须具有很高的学历,至少是硕士。目前,该校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员约占99%。选取标准针对拟承担的任务不同而有所区别。对符合军职教员条件者,要进行全面的考核和严格的审查;对文职教员则广泛征召,择优雇用。三是采取不同方式不断地提高教员水平。西点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许多著名地方院校签有合同,这些学校每年为西点培训部分教员,进修时间为一年。让教员离职到地方大学进修,不但节约经费、见效快,而且可以及时有效地更新教员的知识。

课程体系独特西点的历届校长对课程建设都非常重视。被称为西点之父的西尔韦纳斯·塞耶在就任西点军校第四任校长时,首创了课程改革工作。他参考了法国巴黎理工学校的经验,确定了四年制的课程设置,其中包括:数学、自然与实验哲学、化学、天文学、地理、普通历史、法学、军事教育和剑法等16门学科。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出任西点军校第30任校长后,根据所设课程越来越多的情况,强调必须精选课程,提出教学内容要现代化。他认为:“没有任何东西是停止不变的。因此,西点军校必须精选课程,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使学员所学知识跟上日趋复杂、不断变化的世界形势,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军校不仅要为学员将来的任职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应培养学员广阔的视野,并教育学员树立起随时准备参战的思想。”经过200多年的不断探索,西点军校现已建构了由科学文化课、军事教育与军事训练课、体育教育与训练课三大板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其中,第一板块的科学文化课最具特色,其目的主要是打牢学员的知识基础。第二、三板块课程军事教育与军事训练课、体育教育与训练课则突出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为辅、实践为主的特点。概而言之,西点军校现在的独特课程体系“既反映了西点200年来在军事职业教育和高等文化教育上的演变和进步,又充分体现了军事教育要求文理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满足目前需要与适应未来发展两者兼顾的特殊规律”。

实践性教学受到高度重视军人必须具有过硬的军人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的信息战争。西点通过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以达到培养学员军人素质的目的。学员在四年的学习中,每个学年都要接受军事方面的训练。第一学年进行为期6周的入伍教育与训练,学员们把它称为“野兽营”。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野外训练,内容包括基本武器射击、野外救生、自卫、格斗、泅渡、攀登、急行军等技能和耐力训练。在野营中,人人都身着伪装训练服和战斗靴,每天都要进行野外强行军,一举一动都充满着实战气氛。第二学年进行为期8周的野外训练,训练内容有:步兵巡逻、武器操作、爬山、格斗、战地通讯、战地救护、判定方位以及掉队或被俘后的各种情况处置训练。夏季,学员还要到肯塔基的军事基地学习坦克作战和防空兵作战。防原子、防生化技能,也必须在第二学年掌握。第三学年训练内容趋于多样化。学员将进行各种历险性训练。历险性训练包括到巴拿马进行热带丛林作战训练、到阿拉斯加北部进行野外滑雪作战训练、参加特种部队进行突击作战和空降训练、到科罗拉多空军学校进行驾驶直升飞机和野外生存训练四项,学员可任选一项。第四学年学员成为高班生后,在夏季仍要进行更多的野外军事训练,同时他们将成为低年级学员队的大小“头头”,以锻炼领导才干。有的担当学员的队长,有的担任学员的排长,有的则当参谋军官。他们既要体验当指挥官的滋味,又要学会如何带兵。在西点军校,体育训练和运动竞赛占有特殊地位,被视为培养学员军人品格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西点规定参加体育运动和竞赛是每个学员必须履行的任务。

建立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使学员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永争第一,把那些学习不够努力、不能吃苦耐劳、德行不够好的学员淘汰出去。这一竞争机制使西点学员的淘汰率保持在25%~30%,保证了西点毕业生的质量。在教学方面,西点采用小班教学、打分评级、按级分班的教学方法,把成绩好的编入快班,一般的编入中班,差的编入慢班,不合格(如两门以上课程不及格)的淘汰。在新学员入学后的前3个月,相当一部分学员由于忍受不了严酷的训练、严格的纪律和刻板的生活而自我淘汰,淘汰率高达15%左右。在学员行为表现方面,由学员选举产生的“学员荣誉委员会”督促学员严格按照荣誉准则和荣誉制度行事。为能对学员的学籍处理进行严肃性和公平性评定,西点还专门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以战术军官、教官以及其他认识此学员的教职员工的报告为基础,充分考虑学员的综合成绩,评估学员在智力、军事、体育以及品德等方面的表现,最终决定学员是否合格,并根据学员是否有潜力完成教学计划,提出处置学员的合理建议,如退学、留级等。

西点军校办学特色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军事类等相关院校也应借鉴西点军校的办学特色,加大优化教师队伍的力度,建立符合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注重科技渗透培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院校的办校根本。建好师资队伍,关键在于营造吸引人和用人的环境,在于建立育人和激励人的有效机制。要积极设立教师岗位津贴,以岗选人,以岗用人,以岗激励人,以岗吸引人。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保证师资队伍的有序建设。

院校必须依据军事变革的要求大力开展创新教育,依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具体讲,一是明确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压缩必修课。二是每3~4年对教学大纲做全面审查,修改教学要求,以保证学员广泛接触各领域的最新信息和最新思想。三是开设覆盖多个学科领域的“概论课”、融合相邻学科的“集成课”、同一学科不同分支的“系列课”、跨学科的交叉“边缘课”。四是根据学员专业相同但未来任职岗位有所不同的情况以及学员兴趣、特长、能力的差异,改变相同专业统一设置专业课的做法,实行专业课模块教学。

军校新型师生关系探索 篇12

在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员通常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师生交往过程的控制者,他们总是辛辛苦苦地尽心训导、竭力传授。而学员则成了客体和附庸,成了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顺从者,或是被强制的逆反者,他们经常体验到的是压抑、沉闷、被动、无为,甚至是一种痛苦的无奈。这种“操纵———依附”式的师生关系导致师生之间的隔阂、教与学之间的对立,又何谈教学相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构建怎样的师生关系呢?在教学实践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经尝试颇有成效。

(1)教员要真正把自己当作与学员平等的个体。教员假如在讲台上总摆出一幅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样子来,就不能很好的给学员以亲切感、信任感,师生间的互动又从何谈起?我们要努力克服师生之间天生的距离感,让学员真正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合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敢问、敢说,才能更好的保护他们的质疑心理,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教员可以尝试走下讲台,走进学员,实现师生“零距离”。

(2)要给学员充分的自由空间,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学员应该做一个主动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学员应该有随时发言和提出疑问的自由,而不应该成为教员提问时的工具,更不能形同木偶坐在那里等着教员提问。教员要为学员开辟一个自由、无拘束的思维空间,还要创造一个自主、活泼的发言氛围。

学员的随机提问给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考虑学员有可能提出上面样的问题,做到“心中有学员”。对学员提出的典型的、针对性强的问题要加以鼓励,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思考和表达自己见解的乐趣,并找到自信,增加学习的兴趣。

(3)教员要适时、适度地引导,让学员畅所欲言。学员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很可能会偏离教学的主线,这时,教员要及时正确的引导,既不能让教学偏离航向,又不能打击学员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学员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员要适当点拨,启发思考,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不思不解,思而可解的问题。教员要学会“察言观色”,要看出哪些学员要发言,哪些学员对答案还不是很肯定,我们要用目光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信任与支持。对那些自信不足和平时成绩不够理想的学员,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4)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开启学员的创新思维。师生关系改变了,教学方法灵活了,就无需再花费时间准备过渡性的语言了,教案中只写一些构想和设计,但这样似乎更需要上课前的精心准备了,有些时候甚至要翻阅大量的资料,对学员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的走向,情境的发展,操纵在学员手中,随着学员问题的提出,有见解的阐述,课堂不断向广度与深度发展。对学员提出的问题不急于解答,先是讨论,这样有助于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感到集体智慧的巨大。

(5)教学模式的多变,让学员成为课堂的主人。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可以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学员智慧与智慧碰撞,只有问题的探究,知识的相互融通及思维的扩展……这样,教员的“独唱”少了,师生“合唱”多了。我们的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场所。电教设备、教科书、甚至教员都变成了学员的一种资源,学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学不再着眼于知识点,而是关注学员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了师生配合默契、感情交流、智慧碰撞、激情澎湃的课堂。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实现了对学员的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实现了课堂的民主,师生间的紧密合作。有助于确立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使其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宗旨。构建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古人说:弟子未必不如师。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学员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多更广,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员才由衷地感叹“后生可畏”,才真诚地提出“和学员一起成长”,才勇敢而明智地抛却“师道尊严”这一因袭几千年的老观念,并代之以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摘要: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适应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出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上一篇:低循环疲劳下一篇:结合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