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诚信成本

2024-08-10

社会诚信成本(精选10篇)

社会诚信成本 篇1

曾经辉煌一时的三鹿奶业在今年2月正式宣告破产。面对这样一个拥有140多亿资产的企业, 人们不禁对其资不抵债疑虑重重。实际上三鹿资产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为无形资产, 也就是“三鹿”这个品牌的价值, 其净资产只有十几个亿。而由于其诚信的丧失, 品牌价值灰飞烟灭, 自然只有到今天这样一个破产的窘境。

无论是小商小贩还是跨国集团, 都知道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是诚信经营, 可各种违反诚信原则事件的层出不穷又如何解释呢?那是因为讲究诚信是有成本付出的, 这中间存在诚信价值和诚信成本比较权衡的问题, 当企业认为诚信经营所支付的成本远远高出其价值时, 即便是失信行为可能带来严酷的惩罚, 也往往会甘愿顶着巨大风险选择不诚信经营行为, 以较小的代价获取更多的利益。

但是, 获取这种短视的小利益无疑是饮鸠止渴, 它虽使得失信企业通过欺骗别人获取了短期利益, 但更深的是使失信企业在欺骗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并最终葬送了自己。从长远的成本看来, 当社会诚信价值丧失的时候, 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徒劳的, 不断发生的失信行为必将为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从而导致整个社会为这种行为付出数倍甚至是数十倍的成本。因而, 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之源, 立身之本, 更是社会成本节约的治本路径。

苏格拉底曾说过, 应将诚实信用看作世俗中的人们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但是诚实守信往往需要牺牲大量的利益,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均可以从利益关系那里得到解释。利益对整个社会生活起着普遍的推动作用, 是促进社会生活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们必须正视和接受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 诚实守信或者丧失诚信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在于利益, 那么诚实守信又是如何同节约成本、获取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呢?

一方面, 要降低整个社会成本, 实现人人诚实守信, 就必须首先承认个人利益的存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中生动地阐述了人类生存“五大需要层次”表明这样的基本事实:人们的一切发展必须建立在基本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这说明了任何人只有在满足了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 才会逐渐产生其他的需要。因此, 物质利益集中体现了人的第一需求, 人的诚信需要也总是围绕生存发展建构的。诚如马克思所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我们试想一下让一个“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人面临物质诱惑时, 处处诚实守信是不是比较困难的?

另一方面, 要降低整个社会成本, 必须全面了解诚信价值, 正确面对眼前利益。诚实守信的内涵就是要恪守诚实信用的品行, 从本质上讲诚实守信是一种讲就实事求是的精神。而从人性的弱点出发, 一种利益可使人许下诺言, 但更大的利益也可使人违反诺言。人们易于在利益的天平上左右摆动。虽然道德话语的力量作用不可忽视, 但是利益的诱惑往往更为致命, 其往往导致在社会中产生欺诈与背信。西方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研究并揭示了在交易中, 人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心甘情愿地诚实守信,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想方设法失信。

在博弈论的双方交易中, 由于当事人都在想方设法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两个当事人诚实守信的话, 双方都会取得最优的结果, 但是双方均选择丧失诚信时, 二者的选择会使得双方的都在交易中无所收获。其研究表明只有建立在社会信誉基础上的运行, 双方在拥有诚实守信的好名声基础上, 不断减少道德风险, 才能逐渐降低交易成本, 尽可能地获取较大的收益。因此, 我们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 才能获取互惠互助的长远收益, 只有这样可使得节约社会成本成为可能。

从利益与诚信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看出, 当社会中诚信的环境越好时, 无论是人还是企业所需支出的社会成本就会越来越低, 而获得合理利益会越来越多, 因而, 整个社会的财富会得到大量的增加。总之, 诚实守信是一笔财富, 是一笔通过降低社会成本而增加的巨额财富, 那么通过诚实守信可以从哪些方面降低社会成本, 增加社会财富呢?

首先, 诚实守信有效的保证社会交往的顺利进行。一般说来, 在社会交往中, 人与人所自觉结成一定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以相互需要为前提、以诚信为基础的。如果缺乏诚信, 双方的交往就不可能顺利进行, 更不可能长久地持续和发展。交往双方之所以愿意结成一种“物化”关系, 其前提条件是“互惠性”, 其延续长久的基础是诚信。按照博弈论的观点, 交易的一方固然可以在短暂而不稳定的交易中, 为了能够获取可观的利益而丧失自己的诚信, 但是这种失信的做法却“一次性”地永久放弃了自己的道德价值。

诚然, 这种丧失诚信的短视行为必然导致失信人的道德价值将严重缩水, 交往双方由于相互诚信的缺乏, 双方不得不采取了一种成本比较高、效率比较低的交往方式。例如, 在越来越多的考试中, 出于对不断翻新的作弊手段的担心, 考试机构在限制考生携带通信设备的同时, 不得不花费巨资购置各种屏蔽设备, 还必须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各种无线电信号的监听, 这必然是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 提高了考试的整体社会成本。如果在双方诚信度都比较高的情况下, 考试方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准备工作中, 这便减少投入不必要的社会成本。这样双方都能以最小的成本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推而广之, 整个社会成本就会大大地降低。

其次, 诚实守信有效保证了社会运行效率的整体提高。在一个有诚信的环境中, 任何活动都可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从而做到了减少双方的付出, 这样既提高了社会活动的效率, 也相应的节约了大量的社会成本。试想处在充满诚信的社会中, 当公共汽车站、地铁站甚至是火车站上均设有自动售票机时, 我们外出均可随时地通过自动售票机购买自己所需要的车票。在将车票塞进检票机完成检票程序后, 便可轻松地开始自己的旅程。而在购票和检票过程中既无检票员的监视, 也没有栅栏之类的阻挡, 这将极大地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 减少了公共交通系统的成本支出, 从而有效地节约了大量的社会成本。

反之, 如果在一个诚信基础薄弱的条件下, 诚实的可信性时刻面临挑战, 为应付失信可能造成的成本急剧上升, 双方不可能采用更快捷更现代化的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 这使得每个交易的过程变得十分繁琐, 从而使得整体效率都比较低。例如, 将自动售票改为有人售票, 就必然增加许多验票员, 这不但增加了企业支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 人为地增加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营成本, 而且浪费了人们的时间, 造成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下降。从社会整体循环看, 这必然造成整个社会成本的上升, 从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

再次, 诚实守信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 单次丧失诚信的行为也许仅仅以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私利, 但这将使得诚实守信一方付出巨大的牺牲, 并会逐渐破坏整个社会的平衡关系。而当社会诚信基础环境不断恶化后, 必将造成社会整体系统中利益的分配不公, 诱发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使社会进入混沌无序的状态。换言之, 当丧失诚信成为社会的主流时, 为了使社会活动能够继续进行, 整个社会都必须为这种丧失诚信的行为“买单”, 这就造成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被浪费的现实。

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 各大奶制品企业产品销量出现锐减, 广大无辜奶农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国家和各奶制品企业为了尽早恢复市场和扭转不利局面, 即便是背负着巨大损失, 依然竭尽全力整顿奶源, 推出稳定市场的“安心计划”。一份来自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最新研究报告称, 在三鹿事件的影响下, 中国乳业势必形成全面亏损的局面。而为了挽救受“毒奶粉”影响的数十万婴幼儿的健康, 中国政府不得不动用人力物力免费为这些儿童提供检查和治疗。由此看来, 只有诚实守信, 才能有效的节约大量社会资源, 也只有这样才能节约宝贵的社会成本。

老子有言:“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是啊, 人无信不立, 而当社会无信又会损失多少呢?当一个缺失诚信的社会要想恢复诚信的时候, 我们自己、家人、民族、国家都要为此而付出高昂的成本。

参考文献

[1]丁建凤, 张澍军.论诚信的几个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 2008, (6) .

[2]张庆安.基于成本与收益视角的企业诚信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 2008, (5) .

[3]孙晓琳.企业诚信缺失经济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 (12) .

社会诚信成本 篇2

关键词:成本会计 信息失真 会计诚信

1 会计诚信的内涵与意义

1.1 会计诚信的内涵 什么是会计诚信?简单地讲,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就是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热诚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信”就是讲究信用,树立会计信誉,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提高会计的公信力。所以,从整体看,会计诚信的内涵包括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操守、精湛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技能、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优质的会计服务。

2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造假案频发,会计行业面临诚信危机的严峻挑战。笔者认为,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诚信缺失有其社会背景,它是社会诚信缺失在会计领域的反映。当今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中,各种法律和制度建设尚不成熟或者说尚不完备。单纯靠社会道德教育和所谓“纪律性”约束,显然已不适应今天人们多元选择的价值观念;也不可能用来规范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在没有严格法律规范人们行为的背景下,社会诚信缺失是必然要出现的一种现象。它会反映在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反映在会计领域,便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会计诚信缺失。

2.2 会计诚信缺失是“公民意识”淡薄在会计领域的一种表现。在会计领域,缺乏公民意识违背“契约”精神,造成会计诚信缺失。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公民意识淡漠,是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的;让人欣慰的是,这个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

2.3 会计诚信缺失是社会职业道德观念弱化对会计领域的潜在影响。会计诚信缺失所引发的明显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如造假报表、假审计报告等弄虚作假的法人行为,挪用公款、贪污、侵占等个人行为,就是一些具体表现。职业道德观念弱化,是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一个潜在原因,它的真正危害在于,违法心安理得,犯罪成为“边缘化”。

2.4 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会计造假成本低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欺诈性的信息披露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其中就包括高额的民事赔偿,往往令违法者赔得血本无归。

3 会计诚信缺失的收益

成本收益原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经济学中,在服从理性人的假设下,无论为或不为,我们一直都追求的是收益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收益要远远大于成本是我们所期待的,我认为会计诚信也是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

3.1 从企业本身来看, 企业丧失会计诚信,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主要可以获得以下收益:

3.1.1 可以筹集资金。在当今社会中,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资金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资金,企业经营就没有保障。然而不管以那种方式筹集资金,公司的财务报表都是至关重要的,都是对方必需审查的对象。因此公司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信息也就成为能不能筹集资金的关键因素。有些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好,要想获得资金,只有缺失会计诚信,扭曲财务信息。

3.1.2 可以获得税收上的好处。在我国现行的税收管理体制下,一些跨区域的企业,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采取虚构或隐瞒交易、人为抬高或降低交易价格等手法,以确保所缴纳的税收均能够进入某一地方政府的口袋。而在“内部人控制”下的企业,企业的利益也就是内部人的利益,内部人为“确保企业的利益”,便出现了偷税、漏税、减少或延迟纳税的动机,而为达到这些目的,只能通过会计舞弊,调整账面会计利润,从而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3.2从企业内部人员来看,企业因缺失会计诚信,扭曲会计信息,内部人员所获得的收益主要有:

4 会计诚信缺失的成本

会计诚信缺失的成本是指违背会计诚信原则所要付出的代价。会计诚信缺失的成本通常包括罚款、处分、吊销会计师资格证书、免职、会计诚信缺失行为的各种支出等。但所有的成本可以归分为四类:管理惩罚成本、市场惩罚成本、违约惩罚成本、会计诚信缺失的费用。

5 治理会计诚信缺失的措施

5.1 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提高管理惩罚成本 加大对造假者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造假的管理惩罚成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修改《会计法》中关于有关编制虚假会计信息和指使、授意、强令会计机构、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的规定。现在的规定太轻,对于造假的罚款太少,相对于造假收益来说就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我们应该加重罚款力度,让有造假欲望的单位和人员觉得造假不可行。②建立会计诚信档案制度。这种办法是对企业和相关人员(包括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诚信实施档案管理,从而评价出一个企业的会计诚信等级。对于讲诚信单位要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优惠。

5.2 建立民事赔偿制度,提高违约惩罚成本 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美国,让证券违法者最为胆颤的不是刑事诉讼或者行政处罚,而是由小股东提起的民事诉讼要求民事损害赔偿。因为,违法者即使被判刑也往往可以通过假释、保释等方法很快获得自由,可是他们一旦染上民事官司,面临的则必定是倾家荡产的命运。美国当局对小股东民事诉讼持保护和支持的态度,法院除了要求违法者向股东进行损害赔偿外,还课以巨额精神赔偿费,违法者的下场常常是破产兼身败名裂,不但变得一穷二白,而且连东山再起的可能性都不再有。所以,小股东的民事诉讼成为美国证券监管的强大力量,是对证券违法者最具威力的重磅炮弹。

诚信对企业成本的影响研究 篇3

诚信是企业的灵魂, 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诚信, 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始终与企业的成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并且永远的影响着企业的成本。

1.1诚信对企业市场开拓成本的影响

企业出生期, 进行新产品试销、广告宣传、顾客开辟、销售网络构建、渠道构建等需要付出大量成本。

广告带有欺诈, 产品以次充好而侵害消费者利益, 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诚信危机。消费者不会认知企业, 市场迅速丢失, 为开拓市场所投入的大量成本, 将会无形中消失。

1.2诚信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

产品不过关, 不达标就进入市场, 是对顾客不讲诚信的行为。不过关产品流通到消费者手里, 出现轻微或严重的质量问题。

企业有售后服务环节, 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商品进行修理和更新, 甚至包换, 造成企业生产资源的浪费与生产成本的增加。

1.3诚信对企业公共关系成本的影响

妥善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营造良好形象与生产环境, 需要一定的社交成本。企业不讲诚信, 良好形象得不到维护, 花费更多的费用维护公共关系, 势必会带来企业关系成本的增加。

1.4诚信对企业风险成本的影响

企业偷税漏税, 造成经济犯罪。不遵守劳动合同, 不为员工缴纳“四险一金”, 扣押员工工资, 推卸员工工伤责任等, 引发了经济纠纷, 将会受到严厉的经济制裁, 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成本。

2因诚信造成企业成本影响的建议

解决因诚信问题而造成的企业成本影响, 不仅仅要靠企业自身的自律, 而且还要靠政府、社会、同行业以及社会舆论等各方的努力, 以减少企业成本的无形流失。

2.1企业自身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质量, 减少次品。严格依照现实商品的性能、功效、配置、规格等属性提供如实信息, 及时足额缴纳税款, 遵守劳动合同, 为员工缴纳“四险一金”, 正确及时处理各种工伤事故。

2.2政府方面

严格审核企业财务数据与质量检测, 整顿不达标产品与诚信度低的企业。加强企业监管, 对弄虚作假, 不讲诚信, 违规违法的企业, 做到严格惩罚。

2.3社会方面

建立全方位诚信体系, 监管与被监管都有维护市场的责任。 监管方用法规约束市场, 监管方也要接受市场监督。建立诚信经营的奖惩机制, 严格执行诚实有赏、欺诈受罚的制度。加强相关法制建设, 做到有法可依, 严格执法, 加大对缺乏诚信企业的惩处力度。

3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企业, 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最高原则。由于诚信问题而给企业成本带来的影响会更加的明显, 企业成本的流失会被社会逐步关注。我们坚信, 通过企业自身的自律, 并且在政府、社会、同行业以及社会舆论等各方的努力下, 诚信社会会得到真正的实现, 而企业成本会因诚信社会的建立而逐渐降低。

摘要:金融危机过后, 它教会中国企业的唯一方法是:如何进行成本控制?企业成本的投入都或多或少受到诚信的影响。“三鹿奶粉”事件、美国金融危机都严重造成了整个行业及整个世界企业成本的流失, 诚信对企业成本的影响也更加广泛起来。

关键词:诚信,企业成本,成本控制,成本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艳辉.浅析假冒伪劣存在的根源及法律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9, (01) .

[2]叶柏林.关于质量诚信的几个问题[J].中国品牌与防伪, 2009, (03) .

[3]孙毓光.会计诚信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J].中国科技财富, 2009, (08) .

[4]何艳霞.浅议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J].民营科技, 2009, (02) .

[5]赵雪, 张琦.浅谈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商场现代化, 2009, (09) .

立足社会,诚信是金 篇4

一、 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诚信意识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诚信?“诚”就是实事求是,言行一致,诚恳待人;“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也就是取信于人,信任他人。中华民族历来尊崇“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品质,它不仅是文明的象征,也是信誉与形象的体现,还是人生观的道德反映。一个人,如果处处讲诚信,就会获得他人的信任,更会在危难中得到一份支持。其次,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一是利用班队会时间适时的开展与诚信有关的主题活动,并结合具体问题展开讨论,深入理解“诚信”内涵。教师也可以利用活动时间,给学生讲古人“信守诺言”、“一诺千金”或“守廉守信”等方面的事,以及有关诚信的寓言或名言警句。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同时,明确:“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也希望孩子在个性体验中,认识领会到“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往往就是最老实、最守信用的好人。”

二 、教师要做好榜样示范,成为诚信典范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仿佛一面镜子,其言行举止或思想动态,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教师在教育中,要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诚和信点化学生,用真心与大爱感动学生,更要用自身的诚信度为人师表。为了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也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如,教师说多久检查作业,就要多久检查,绝不能拖泥带水;教师说要家访,不论有多重要的事,都绝不能影响家访的时间,不能失信于学生。而且,在与学生相处中,要以平等的地位、民主的身份与学生交谈。与学生约定的事要付诸行动,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说话不算数、好出尔反尔,这样孩子会更加乐于“亲其师,信其道”,使诚信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以规范诚信行为

经过一个时期的教育引导,学生对诚信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时,教师要在做好示范的基础上及时规范学生实践中的诚信行为,避免出现教育中反反复复的现象。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一要加强防范措施,哪怕微小的失误也要及时纠正,做出正确的引导。实际生活中,许多学生对未完成作业或一些错误行为往往有一些自我保护的扯谎措施。为了躲避老师的批评,他们往往会说“作业忘在家了”,“我写了,被家人弄丢了”等借口就像家常便饭,张口就来。还有些学生犯错误时,总是寻找他人的漏洞,作为借口来逃避自己的责任。如,“不是我干的”、“是他先动的手,我才反击的”等等这种,想侥幸逃过老师处理的不诚实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适时进行批评引导,会助长学生不诚实的气焰,造成不可挽回的不良后果。二要及时表扬鼓励。对勇于认错、改错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并加以表扬,称赞这是一种变相诚实的集中体现。教师只有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学生的错误,以一种变相的眼光去分析理解,我们也会在豁然开朗的同时,多一丝了然的慰藉。三要循序渐进。从低到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年龄特征逐步见证。如,低年级应以“不说谎话,不随便动别人东西,借、捡东西要还”为主;中年级要以“不贪图小便宜,不隐瞒错误,不要装懂”为主;高年级要以“不弄虚作假,做人要讲信用”为主。从身边小事入手,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进而加强诚信行为约束。

四、 家校共赢,同创诚信环境

家長是孩子的首任老师,更是终生教育的引导者。做好家校共赢,孩子的成长会更能春风化雨。如,老师要求家长认真检查完孩子作业后,再签字,就一定要认真检查再签字;老师希望家长监督读文,家长就应实事求是地践行。这样,孩子在家人的濡染下,就会明白诚实的真正内涵,然后去效仿并形成健全的品格。反之,家长对学校或老师布置的任务,处处采用应付的态度,天长日久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惰性,形成不良的习惯。因此,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但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对家长的要求,这样才不致于产生教育的负面效应。

社会诚信成本 篇5

会计诚信的实质是一项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属于制度范畴中的非正式约束, 它属于一种企业行为。近些年来国际国内会计丑闻不断, 严重影响了会计界的声誉, 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给消费者、投资者、债权人甚至企业自身等造成了巨大损失, 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极大损害。企业作为会计行为的主体, 其诚信的缺失不仅归因于企业内部的深层次原因, 也包括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企业是社会契约关系的一份子, 故其诚信缺失给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政府、其他企业主体等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会计诚信缺失不仅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预算执行情况, 而且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影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家宏观经济的决策和调控, 严重时将会导致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

二、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理论分析

(一) 会计诚信缺失的收益与成本分析

对企业而言, 企业丧失会计诚信, 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可获得的额外收益是多方面的。由于失真信息虚化夸大了企业的效益, 投资者自然会被企业扩大化的虚假效益所蒙蔽, 由此企业能获得更多的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另外, 为了减少应纳的税款, 企业可通过会计舞弊, 调整账面会计利润, 从而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会计主体个人而言, 扭曲会计信息能够使内部人员获得更多额外收益, 如虚高的经营业绩能给管理者带来更多绩效奖励, 职务升迁, 有更好的发展前途;直接从事会计的人员则可能违背职业道德而中饱私囊。会计诚信缺失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对上市公司而言, 可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 企业的股票价格出现大幅缩水, 甚至导致其破产、倒闭, 这些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失是永久性的。大唐电信股份公司业绩“变脸”就是会计造假事件最好的佐证。毫无疑问, 会计个体逐利也是存在成本的, 并且这一成本很昂贵。对经营者而言, 将严重影响经营者的声誉, 使其在市场中造成不良影响, 且这一影响很难短期内消散。这种市场惩罚是最具有实质性的惩罚, 决定着他们很难在进入相关的领域。法玛 (Fam a) 认为, 经理市场的竞争对经理施加了有效的压力, 意味着有着不良声誉的经理很难再进入经理市场的行列。对直接从事会计的人员而言, 将承担如降薪、解雇、罚款、处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免职等对其违法逐利行为的法律制裁。

(二) 会计诚信收益与成本的比较模型衡量

由于会计主体都是理性经济人, 故其会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假如收益小于成本, 则理性人是万不会冒此风险的。但事实情况是, 经济社会环境中规制会计主体的成本明显低于收益, 企业内部规制和外在环境约束都远远不足。利益主体是否会选择会计失信取决于他的决策函数和对决策变量的预期, 是在他对会计失信的成本与效益的分析基础上的。 (1) 是否选择会计失信:个体决策的基本模式。对于潜在的会计主体个体而言, 他从事会计失信类似于一项“风险投资”, 注入了时间、精力, 承担一定的风险以牟取预期的非契约利益。会计失信与其他可能的行为选项一样, 都是其都为决策集中的一项。会计主体的个体决策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简单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Rn=R (1-pi, mi, ni) -Lr (pi, fi, mi) -L0, 其中, Rn为会计失信行为带来的净收益;R为会计失信行为的总收益, 它取决于会计失信得逞的概率1-p, 会计失信的次数n和失信包含的腐败金额m;Lr为会计失信的风险成本, 即一旦被查处后, 会计主体的总损失。它与会计主体被查处后的处罚程度f, 被查处的概率p和财务腐败金额m正相关;L0为会计失信的操作成本, 包括会计主体在财务腐败行为预谋阶段, 实施阶段, 行为掩盖阶段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各种成本。pi为会计主体i的会计失信行为被查处的概率;fi为会计主体i的会计失信行为被查处后所受到的惩罚, 包括经济, 心理, 权力等的损失。m i为会计主体的财务腐败金额, 一般腐败金额越大, 被查处后所受惩罚也大, 即Lr越大;ni为会计失信的次数。从这个基本模型可以看出, 会计主体决定是否采取腐败行为的标准有两个:其一, Rn﹥0, 即会计主体从事会计失信行为时的预期收益必须大于预期成本, 主体能够得到正的非契约利益。如果某种会计失信方式或是风险成本Lr过高或是由于操作成本L0过大, 使得总收益小于总成本时, 潜在的会计主体就不会采取会计失信行为, 因为那样意味着“得不偿失”。其二, Rn﹥机会成本。符合第一个标准的“有利可图”的会计失信行为也有可能被潜在的会计失信主体放弃。因为作为“经济人”, 他要把会计失信的收益与其他的机会成本进行比较, 如果同样的时间, 精力和金钱用于其他方面比会计失信能带来更多的收益时, 他就不会进行会计失信而会选择其他的能最大化增进其效用的行为和途径。因此,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两条标准的财务腐败行为才会被会计主体所接受, 具有现实意义。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决策主体, 对于R, Lr, L0, pi, fi有着不同的预期值, 也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 不同风险偏好主体的选择行为也是不一样的。可以看出, 激励不足也是造成经营者非法取利的重要原因, 激励是否得当, 直接影响代理成本的高低。经理人在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 往往在决策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决策, 为自己谋取私利, 损害股东的利益。 (2) 会计失信数量的决定:总体分析。个体处于社会的大范围内, 个体的决策受到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同样, 社会环境是由个体构成的, 因而, 基于上述个体决策模式的个体会计失信行为在加总后会形成社会财务腐败总量。社会总体会计失信数量的决定可用如下方式表达:Q=Q (p, f, u) , 其中, Q为社会总的会计失信腐败量;P为会计失信行为被查处的平均概率;f为会计失信行为被查处后受到的平均惩罚;u为其他影响会计失信数量的因素。在p, f, u三个变量中, 潜在会计失信主体最敏感的是p, 因为一般的会计主体都希望在失信后能逃脱处罚, 而不是希望少受处罚, 因为从逃脱转化为被查处的边际成本为无穷大。而一旦被查处, 所受惩罚的程度已相对无关紧要。会计失信主体当然也关心所受处罚, 但从较轻处罚到更严厉处罚的边际成本已经减少, 不再为无穷大, 因此Q对于p的偏弹性大于Q对于f的偏弹性。增加反腐力度、会计披露制度等的推行会增加会计主体被查处的概率p。与此类似, 调整处罚力度f也可以控制会计失信财务腐败数量Q。而u代表其他影响会计失信行为数量的因素:如个人会计失信的内疚程度、社会风气、社会诚信教育等。可见, 从系统的角度看, 会计诚信的缺失不仅缘于内部会计制度不完善, 也包括市场制度不完善这个大的外环境。由于缺少了外在的规制, 制度不完善使得当前会计行为经常寻租。在会计实际操作中, 经常会出现基于盈余管理和会计诚信目标不能平衡的矛盾。由于现实中会计准则不完善, 有着一定的自由操作空间, 便出现会计实务的“超规范”内涵, 管理者以利润为最终目标扭曲会计信息, 导致会计作假问题。基于这一事实, 在会计主体的逐利性的本质下, 会计主体甘愿冒这个险, 从而做出失信的行为。马克思说过,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 资本就非常胆大起来······有50%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 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三) 委托代理链条监管的弱化是会计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理性人, 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即委托人追求企业财富最大化, 代理人则追求在一定努力水平下的高报酬和低惩罚, 但双方都有避免风险的心理, 尤其是前者。在两者目标不一致情况下, 必然造成利益冲突。这个时候, 会计 (包括企业内部会计、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等) 作为有独立的第三方加入到了委托代理关系之中, 他的职责是站在第三方的立场, 提供真实、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处于委托代理链条上的关键环节。在代理关系中, 其首先受托于企业经理, 其切身利益自然也受控于委托人, 企业管理当局作为授权者, 直接影响会计的行为选择。会计要承担对外传递真实财务信息的义务, 其提供的经营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也就是说, 会计需要同时对企业内部的委托人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负责。但是通过博弈分析, 我们发现, 当企业委托人和代理人发生利益冲突时, 会计人员就会站在代理人的这边以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偏离了作为第三方的公正性。代理人和会计人员就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 对外提供不真实、不全面的会计信息, 从而获得自己的最大收益。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委托代理框架下的两个重要表现。

三、会计诚信治理系统再造

(一) 提高违规成本,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1) 信息监管机构改革。成立一个独立的、并拥有传唤权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 对财会从业人员的专业标准、道德标准, 以及竞争进行监督, 确保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 禁止审计公司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加强财务信息披露的可用性, 增加披露内容, 并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对财务报告进行个人担保。为了保证法律能够得到贯彻执行, 政府还应增加市场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预算。 (2) 处罚加重的具体化。禁止公司为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提供内部个人贷款;要求公司的CEO (首席执行长官) 和CFO (首席财务官) 对公司财务报告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承诺;对故意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故意销毁、隐匿、伪造财务报告, 证券欺诈等犯罪行为处以重刑。 (3) 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首先, 经营者对股东的责任心、忠诚度和经营者的道德, 直接决定了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 国内己有不少公司在探索、尝试与上市公司业绩挂钩的股权激励机制, 制定较长期的经营者经营绩效评价标准, 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股东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 以增强经营者对股东的责任心与忠诚度, 减少经营者的道德风险, 提高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其次, 声誉机制对会计诚信的影响。声誉是企业的生命线, 是企业诚信的直接后果。同时, 声誉也是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无形人力资本。声誉在消除信息非对称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实质是在市场的交易各方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防止或减少“失信”的发生。但是目前会计诚信缺失却反映出会计领域的不良声誉。良好的声誉有利于经营者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高的报酬, 不好的声誉可能断送与人进一步交往的机会。因此, 声誉能够满足人们追求长期利益的需要, 尤其是那些对未来收益期望值较大的职业经营者, 对声誉的欲望更强烈。总之, 声誉的价值体现在声誉可以作为一种信号, 它既给拥有者带来社会成就的满足感, 又能给拥有者带来经济上的长期利益, 因而, 声誉能够成为重要的激励手段。会计实质上是一种制度, 会计制度的不完备性需要信誉机制补充, 即信誉是会计制度安排的基础。会计诚信问题的产生是因为信誉危机导致了会计制度的信誉基础遭受严重的破坏。而会计信誉危机既是会计的问题, 但更主要的是企业信誉问题和社会信任问题, 只有深入到会计系统以外的社会转型和文化制度变迁之中, 才能寻求全面合理的解释。

(二) 完善信息披露渠道

(1) 完善信息的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应进行实时披露, 即要求及时披露导致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信息;上市公司应披露对公司财务状况具有重大影响的所有重要的表外交易和关系, 且不以误导方式编制模拟财务信息;加强相关信息的披露, 如战略、风险管理、薪酬政策、公司特有的业绩评价方法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相关信息将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披露制度;四是加快会计准则的制定, 以适应新的经济事项和业务的发展。 (2)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处于信息时代的会计系统也应该跟上信息化的过程, 管理信息系统能让各种信息在企业中畅通无阻, 对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有很大帮助, 也将降低信息私有的程度, 使那些利用信息优势的个体在谋取自身利益中增大难度和风险, 因为信息已经公之于众, 随时在接受内部和外部监督。企业外部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指企业与社会相连, 让社会 (包括政府机构、相关主管部门、社会公众等) 通过这种畅通无阻的信息来随时监督审视企业, 让那些缺乏诚信的企业和个人, 最终将付出沉重代价。 (3) 完善外部独立审计市场。审计市场的初衷就是作为第三者, 保证信息披露的公正、公平和准确, 然而由于审计服务的付费人可能是上市公司管理层, 或者是政府、股东等, 使得其独立性受到扭曲和干扰。审计市场与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具有密切关系, 因而作为这一市场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对其行为负责, 一方面, 其从业人员应具有正确的职业观和道德观, 做到行业自律。另一方面, 还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对审计机构评价的机制, 如组成受团体成员支持的包括资信评级、认证中介的机构。在这个机构还可以考虑赋予仲裁功能, 在法律缺失情况下, 此机构可以利用团体中的重复接触来实现仲裁作用, 最终通过声誉机制实现对这些主体的约束, 克服审计市场对会计信息披露环节中的人为操作的现象。

(三) 公司治理的改善

(1)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要完善我国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关键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的责权利, 使之相互独立、相互制衡。从而能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 使管理当局不能随意操纵会计数据。在股份制公司制度下, 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的董事组成的常设决策机构, 它要对股东大会负责;监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的监事和职工代表组成的企业监督机构, 它要对股东大会负责;经理层由董事会聘任, 是执行层, 对企业董事会负责。他们构成了一个整体, 各负其责, 各司其职, 共同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一是加强独立董事的建设。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因素, 对于监督公司管理部门和会计人员舞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公司的董事会结构中, 大部分董事为执行董事, 难以对经理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 为此, 应注重于建方董事会结构的制衡机制, 一方面, 要在内部董事中增加非执行董事的比例;另一方面, 引入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 并创造出一套良好的运行机制, 确保独立董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里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新建议规定, 公司须定期召开无管理层人士出席的董事会会议:审计、提名, 薪酬委员会成员必须全部由独立董事担任:审计委员会必须单独负责招聘或解聘CA P (注册会计师) , 且对CA P的非审计事项进行备案, 这无疑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及其披露质量。二是完善监事会制度。监事会是公司企业确保股东权益的重要机构, 由于其职能决定了其运做和行为必须保持独立性。根据我国目前公司企业现状, 监事会在行为的独立性上受到制约, 因此其维护股东利益的作用被弱化, 也就无法有效监督披露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合法性, 无法制止违法、违规的会计行为, 也无法确保公司企业的会计诚信。由于独立监事与公司利益联系松散, 且不易直接受公司直接利益所有者的限制。为了保持监事会的独立性, 我国在大股份公司在独立监事方面可以进行有益尝试, 有必要通过立法在我国大股份公司引入独立监事制度, 并扩大独立监事在监事会的比例。《公司法》应对大股份公司中独立监事人数规定一个硬性比例, 这个比例应该占监事总数的一半以上, 才能发挥独立监事的作用。通过这种办法可以保证监事会整体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当然, 独立监事除应当具备一般监事的任职资格, 还应当具备一些特殊资质, 如经济方面、法律方面的知识等, 才能真正发挥到监督和制约的作用, 确保经济行为诚信。三是明确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从狭义上讲, 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广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 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 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 如何控制, 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等一些问题。因此, 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所有权安排几乎是同一个意思。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关注的不仅是一系列属于股东的有形资产, 而应该是所有参与人的利益。不同利益主体由于投入企业的要素结构和数量的不同, 其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产权安排这种产权制度的安排控制着为企业贡献了专业化资产的不同成员之间的关系。这种产权制度安排下的不同个体都有各自的利益要求, 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但前提是不能损害相关利益的效用。多方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就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契约, 通过这种契约来维持企业组织结构的正常运行和效率性, 而公司治理结构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2) 完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一是健全法制建设是会计诚信建设的基本保障。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发展, 并且提出依法治国, 不可否认, 其效应已逐渐显现, 但问题仍然有很多。一方面, 法制环境较差, 主要表现为法律不完善,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另一方面, 法制程度较低, 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坚持人治大于法治, 不按法律、规章办事, 不能依法行政。因此,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遵守诚信不利、违背诚信受益的局面, 从而影响了社会风气及其健康发展。所以, 我们应尽快完善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法律, 提高国民的诚信水平与综合素质, 促进社会健康、快速、和谐的发展。在会计法规的制定过程中, 必须充分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 从源头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虚假会计信息谋取利益, 并经常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使单位负责人、会计等有关人员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自觉避免会计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会计执法检查, 有效发挥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 使造假者不敢以身试法, 从而减少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发生。二是建立诚信档案, 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建立诚信档案, 实行全程信息记录。为强化诚信意识, 记录诚信行为, 可利用现有会计从业人员资格数据库建立“诚信档案”, 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提示信息、警示信息三部分。基本信息由会计人员的奖罚情况、职称、业务技能等项指标构成;提示信息主要记录会计人员尚未被处罚或未严重到需要处罚程度的违规行为, 以及对判断其诚信状况有一定影响或关联的其他信息;警示信息主要记录已经作出的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行业惩戒的结果, 所有信息全部网上公示。使做过假账的会计人员将被终身记录在案, 从而受到有关部门的监控。因此会计诚信档案的建立, 有利于促进行业诚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复初:《财务新论》,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

社会诚信成本 篇6

一、企业经营的失信成本与失信收益

企业失信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它的发生不只是因为企业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或者缺乏职业道德,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既定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文化下,失信行为的收益与成本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以致失信行为成为一种体现经济人理性的行为。

1. 失信成本。

失信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自我的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依据经济学观点,成本既包括外显成本也包括内含成本。因此本文将企业经营失信成本分为三类: (1) 直接成本,指获得赝品产生的直接成本,包括生产工具、生产材料、购买价款、职工薪酬、管理费用、假冒商标、伪造专利等开支,用A表示; (2) 处罚成本,包括可能被查封财产、冻结资金、没收非法所得、罚款罚金、吊销营业执照、承担刑事责任等的总和,用B表示; (3) 机会成本,包括失信行为受到道德舆论谴责或者因破坏信用声誉而丧失合作机会甚至被迫出局或破产等而造成的无形损失,用C表示。

失信成本可表达为:

企业经营的失信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A表示无论企业经营的失信行为被发现与否,进行失信经营都要负担相应的固定成本;而P (B+C)部分不仅与处罚金额和信誉损失有关,还与能否被发现的概率有关,所以这部分成本属于变动成本。

2. 失信收益。

企业经营选择不诚信行为,是因为企业不诚信行为能够给企业带来收入,而且在一家期间内这些收入是相当可观的。企业不诚信行为可能获得的收入包括: (1) 低成本带来的收入,如使用劣质材料生产加工、仿冒名牌商标、拖欠员工职工薪酬、雇用廉价未成年劳动力、骗取金融机构贷款等非法手段,以大大低于社会平均成本获取人财物等资源给企业带来的超额收入,用X表示。 (2)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收入,如垄断企业哄抬市场价格、交易中的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巨额收入,用Y表示。 (3) 逃避社会责任带来的收入,如过度开采森林和矿山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编制虚假财务信息偷税逃税,在资本市场套取股东资金;忽视《劳动法》,违反当地最低工资待遇要求和保障制度的落实,歧视员工等行为而获得的非法收入,用Z表示。

失信收入可表达为:

由此可将失信收益EP表达为失信时取得的收入和失信成本之差,即:

3. 边际失信收益。

经济学中,人们将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称为边际效用。理性经济人都会选择边际效用为正时的消费数量,同理,也会选择失信边际收益为正时的经济行为。

对式(3)中的失信收益求导就是边际失信收益,如果边际失信收益大于零,市场个体就会选择失信交易;反之,就会选择诚信交易。

如图1所示,失信者在其失信成本较低、获得收益较多即边际收益为正时,理性人会选择oh段经营,获得较高的边际收益;失信成本较高、收益较低或为负时,理性人不会选择边际收益为负经营,即拒绝在e段以下产生交易活动。

二、企业经营的诚信成本与诚信收益

1. 诚信成本。

企业经营诚信付出的成本包括: (1) 直接成本,即获得某产品所有权或控制权直接发生的成本开支,包括生产工具、购买材料、购买价款、劳动工资等直接开支,用E表示。 (2) 间接成本,即企业为了持续经营不得不支付的成本,包括及时足额纳税、合理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等而发生的费用;提供优质完美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而发生的费用;遵守《劳动法》,及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报酬、保障员工福利等而发生的支出,用F表示。

2. 诚信收入。

企业诚信经营的收入,除了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形成的正常收入(用U表示),还包括企业诚信经营可能获得的机会收入,如形成的客户或者消费者良好信誉而获得的市场机会收益,形成的诚信工作氛围从而能够广募人才机会获得的收益,形成的良好诚信融资形象而获得资本机会收益(用W表示)。于是有:

由此可将诚信收益EP表达为诚信时取得的收入和诚信成本之差,即:

3. 边际诚信收益。

同边际失信收益原理,对式(6)中的诚信收益求导就等于边际诚信收益。如图2所示,如果边际诚信收益大于零,市场主体就会选择诚信经济行为,在oh段产生经济活动;反之如果边际诚信收益小于零,选择诚信经营活动将导致市场经济行为人无利可图,这样会促使其选择h段以后进行生产或发生经济活动,转而催生了失信行为。

三、企业的诚信经济人选择

1. 市场交易的博弈性质。

市场交易是市场经济最本质化的活动,具有经济学的内涵和博弈性质。博弈是个体或团体身处一定的环境条件,受制于一定的规则约束,依托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对自己行为及其策略进行尽可能有利的选择,从而取得相应收益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交易类似于博弈或者说具有博弈的性质,博弈模型是研究经济效率问题的非常有效的基本模型和范式。

在市场交易行为中,当失信方所得的短期收益小于长期的诚信收益,即失信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失信行为得以遏制而诚信行为得以实现,以上的基本经济学原理选择很简单,每个企业都希望选择边际收益为正数,但是怎样的情形下才能让企业选择诚信边际收益为正,而不是选择失信边际收益为正呢?本文从“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开始,具体分析博弈与主体行为的选择,以此解释诚信经济人的理性行为。以个体的自由经济行为之博弈为例,假设市场上有甲、乙两个交易者,他们在交易过程中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策略,即诚信或欺骗,双方都不知道对方采取的策略,以寻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把他们的诚信和失信情况用下表列出。

矩阵每格中的数字表示获得的利益,左边是甲的利益,右边是乙的利益。由此我们可以预测甲、乙的策略和博弈的结局。博弈论的假设条件是:如果交易者相信自己的竞争者是理性的和追求最大利润的,那么他在做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决策时应该如何考虑对方的行为呢?这一简单矩阵或博弈,就是著名的“囚徒两难处境”理论的具体运用。我们先分析乙方的选择,假设甲的策略为诚信,那么乙选择诚信可得收益10,选择失信可获得20,乙将采取失信行为;假设甲的策略是失信,乙选择诚信获得-1,选择失信获得2,乙将采取失信行为。同理,甲也会做出同样选择,也将选择最优的违约策略,即甲乙两方各得收益2,选择了(非诚信,非诚信)策略,既纯策略纳什均衡,这显然不是博弈的纳什均衡解和帕累托最优解,就长期效应来说也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最优策略。

在缺乏信用约束的条件下,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产生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交易者就会陷入“囚徒两难处境”之中。如表1的甲乙双方,同时都会造成惨重的损失8 (10-2),那怎样才能促使博弈中的所有微观经济主体选择最佳策略组合,形成最优策略而达到(诚信,诚信)纳什均衡解呢?根据经济人假设,选择诚信经营与失信经营均属于市场经济行为,应该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来寻求最优解。

2. 提高失信行为的处罚成本和机会成本。

收益高是失信者失信的动力,要消除这种动力主要是靠提高失信成本并使其高于失信收入,其途径主要有两个:

(1)提高法律惩罚成本和失信机会成本。如式(1)的失信成本表达为P (B+C), P (B+C)是(B+C)的增函数:P表示失信行为缺失被发现的预期概率,P的大小取决于法律和监督制度,制度越完善,P的值就越高,被发现的概率就会越高,失信成本会增大;(B+C)包括了被发现应支付的罚款、处分和判刑等惩罚手段给需求者带来的预期损失和信誉损失等,与失信成本正相关。

企业经营失信成本取决于P (B+C)和P,因此要求一个市场主体守信,条件应该是让其有利可图,即令其守信行为的收益大于成本。或者说使得企业非诚信行为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所付出的成本,使得市场经济提升到诚信层面后,经济人收益都成为了诚信行为收益,经营失信者机会成本就会升高,如式(2),失信成本增大,使其高于失信收入,失信行为就会越来越少,如此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诚信循环。

(2)实现新的纳什均衡。对于只限一次交易的博弈而言,很容易出现纳什均衡的囚徒困境,所以有必要改变约束条件,诱导交易出现另一个均衡结果。较为有效的做法是引入事后的处罚成本、道德成本和机会成本这一制度约束条件。如果交易一方存在欺诈行为,那么可以使欺诈方受到相应惩罚,而且这一惩罚的成本要大大高于欺诈所得来的收益。因此双方重复博弈矩阵就会变成表2: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失信成本大为提高,经济人选择失信获得的收益仅为-20,交易双方的策略选择的最优解变成了诚信。可见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切实加强市场的监管和惩罚力度是克服经济生活中欺诈行为的可行思路。在一个良好有序的法治环境下,交易双方将考虑到事后法律诉讼的可能、惩罚效果及成本,将加大交易双方对风险的预期,从而使交易的各方均保持诚信。

3. 提高诚信行为收益。

对企业来说,在各种维度上,诚信建设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尤其在信息传播日益迅速的时代,如果缺失了诚信,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必然不能走远。从经济利益维度来看,诚实守信的行为主体可能获得的回报是其交易伙伴及市场所给予的实质性信任———良好声誉。良好的声誉能带来长期的效益,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存续期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能带来超额盈利的无形资产或者商誉,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综合反映,其价值甚至要远远超过企业有形资产的价值。因此,政府除了增加企业诚信缺失行为的成本,还可以加大诚信行为的收益,把它作为开展诚信建设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摘要:本文试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角度诠释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失信行为并提出实现诚信行为的建议, 以期能够实现全社会经济行为边际收益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关键词:边际失信收益,边际诚信收益,诚信经济人选择

参考文献

[1].萨缪尔森著.萧琛译.经济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2].刘湘丽.企业的诚信危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

[3].程民选.信用的经济学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社会诚信成本 篇7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私人成本与收益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国家经济总量的增长, 会计诚信缺失成为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企业经济分配的不平衡会导致会计诚信缺失, 会计在面临巨大财富诱惑的情况下, 会失去自身的道德防线, 进行违法的财务造假活动。若会计财务造假活动所受到的惩罚, 小于会计财务造假活动所产生的收益, 那么这种违法犯罪活动就会继续持续下去。对于会计本身来说, 会计人员非常了解企业的会计规章制度、会计行为准则。因此会计诚信缺失情况的发生, 并不是会计人员对国家法律、企业会计制度的漠视造成的, 而是由于会计诚信缺失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较低、所获得的收益巨大造成的。

1.会计诚信缺失的私人成本。会计诚信缺失的私人成本, 指的是个人在会计造假活动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所需要受到的惩罚。企业对其他合作伙伴进行会计造假的过程中, 仅仅考虑企业在在会计造假活动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企业在会计造假活动中所能够获得的利益。若企业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则企业会主动开展会计造假活动。但会计造假除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受到的惩罚外, 企业还需要承担一系列的造假材料、工具准备, 造假专业人员的聘请费用等花费。同时企业在会计造假活动实施后, 还会失去投资与融资机会, 失掉自己在同行中的信用, 因此企业造假所花费的私人成本巨大。企业在会计造假活动中所产生的隐性成本损失, 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会计诚信缺失的私人成本用以下公式表示:CP=P (A+B) +C+D (注:CP:P是外界发现会计诚信缺失的概率, CP会计诚信缺失被发现后企业所需要承担的成本;A指的是政府对会计诚信缺失所做出的处罚, B指的是企业在会计造假活动中所遭受的信用损失;C指的是会计诚信缺失失去的失去投资与融资机会;D指的是企业使用造假材料、工具、聘请造假专业人员所产生的费用) 。

从以上公式能够得出:企业在进行会计造假活动过程中, 所产生的成本不仅包括固定成本, 还包括不固定的成本。外界发现会计诚信缺失的概率是企业面临的不固定成本, P (A+B) 包括企业所承担的现金处罚、遭受的信用损失两方面内容。若P值越大, 那么企业所承担的现金处罚、遭受的信用损失就越大。企业所承担的现金处罚、遭受的信用损失也属于固定成本, 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会计造假活动的过程中, 会伴随着私人成本的产生。

2.会计诚信缺失的私人收益。企业在会计诚信缺失的过程中, 会获得巨大的非法收益。企业在会计诚信缺失的过程中, 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很多企业会在上市的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违法犯罪活动。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企业, 也会对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进行造假, 来获得法律许可的上市资格;其次某些企业在上市后, 会伪造企业的发展状况、传播不实的企业信息来抬高自身股价, 以获得更多的融资。在获得足够的投资资金后, 又会自动降低股价以获取巨大的利润;还有些企业会通过生产成本、销售信息的造假, 来逃避自身需要交纳的税款, 降低自身需要交纳的税款数额。以上的种种造假活动, 能够使企业获得巨大的非法收益。企业会计诚信缺失所获得的收益, 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UP=W+V+T (注:UP:企业会计诚信缺失所获得的收益;W:企业上市后所获得的非法融资;V:企业伪造财务状况、传播不实信息所抬高的股价;T:企业伪造生产、销售信息, 所获得的额外税款收入) 。因此企业会计造假活动, 能够获得上市非法融资、虚假股价融资、额外税款收入等多种非法收入, 对国家经济、社会安定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社会成本与收益

1.会计诚信缺失的社会成本。企业进行会计造假活动前, 往往会将会计造假活动所承担的私人成本, 与会计诚信缺失所获得的收益进行比较。若会计诚信缺失所获得的收益, 大于所承担的私人成本, 那么企业会毫不犹豫的从事会计造假活动。但大多数企业都会忽略会计造假活动, 对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 也就是说他们从不考虑造假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会计造假活动的社会成本, 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经济成本、道德与文化成本、政治成本等。

企业的诚信缺失行为会造成社会成本的严重损失。对于企业间的市场交易来说, 诚信经营、合作交流是商业贸易长久发展的基础。商业贸易必须在诚信基础上进行平等的交流, 才能完成市场的交易活动。而那些使用不正当手段的会计造假活动, 无疑会破坏企业商业贸易的诚信基础, 使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局。而那些原本诚信经营的企业, 也会纷纷仿效不诚信企业的行为, 开展会计造假活动。这种双方交易的不诚信、不透明, 会显著增加双方贸易的成本。其他企业在与不诚信企业进行贸易活动的时候, 需要审核贸易产品的价格、不诚信企业的诚信等级、双方合同的具体方案。多种贸易项目的审核与检查, 无疑会增加企业的审查成本, 也会增加社会资源交流与运转的成本。市场贸易所存在广泛的诚信缺失问题, 会增大企业间贸易活动的监督难度, 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最终会拖慢市场的正常贸易。

会计诚信缺失行为会在社会形成蔓延趋势, 使社会各行各业都沾染上不良的造假习气。若企业在进行会计造假活动后, 没有被社会发现也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那么其他的相关企业也会模仿该会计造假活动, 来谋取违法的贸易收益。同时社会中的其他利益群体也会受到企业不诚信行为的影响, 开展各种不正当的造假活动。社会普遍的贸易信任危机, 会使生活在社会中的居民产生严重的恐慌。诚信的缺失还会传播到社会民众的行列中, 使社会民众也产生漠视诚信、漠视道德的思想。整个社会诚信、公正道德理念的缺失, 需要花费众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新的建构, 这无形中使社会成本逐渐上升。

会计诚信的缺失需要社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开展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 也被称为会计诚信缺失的教育成本。会计诚信的宣传教育,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学校要依托自身的教育资源, 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思想与道德理念的教育, 最重要的是向他们展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实际案例, 使其形成学习榜样的积极思想;同时还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 进行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由以上分析可知, 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社会成本可表示为:

CS=F+H+E+G (注:CS:诚信缺失的社会成本;F:诚信缺失的经济成本;H:诚信缺失的道德成本;E:诚信缺失的教育成本;G:诚信缺失的政治成本) 。

2.会计诚信缺失的社会收益。对于社会而言, 企业所进行的一切会计造假活动, 都会造成社会成本的上升。由于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益不会凭空产生, 所以企业从会计造假活动中所获得的收益, 也就是社会所失去的经济收益, 两者为互补的关系。会计造假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收益, 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US=-UP=- (W+V+T) (注:US:会计造假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收益;W:其他企业所损失的上市融资资金;V:其他企业在虚假上市股价中投入的资金;T:会计造假活动使政府遭受的税款损失) 。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总成本与收益

1.私人成本与私人收益比较。根据以上分析得出:若会计诚信缺失所获得的收益, 大于所承担的私人成本, 那么企业会毫不犹豫的从事会计造假活动。但根据实际情况得出, 会计造假情况被社会发现的概率较小, 而被揭发的会计造假情况, 政府部门的人事惩罚、资金惩罚的力度也非常小;同时社会对会计造假的监督力度较小, 那些失信企业在会计造假活动后, 依然可以进行商业贸易活动。目前会计造假活动的惩罚案件, 占所有会计造假活动案件的1%左右;大多数的监管部门对会计造假活动只追究当事人的民事责任, 而不追究刑事责任。相比于较小的会计造假惩罚力度, 会计造假能够使企业获得巨大的资金收益。特别是上市公司利用虚假股价, 能够获得其他公司、社会居民的融资资金。在获得足够的投资资金后, 又会自动降低股价以获取巨大的利润。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虚报企业的销售情况, 获得额外的税款收益。这种会计诚信缺失惩罚、收益间的巨大反差, 促使企业开展会计造假活动, 以获取巨大的违法资金。

2.总成本与收益比较。会计诚信缺失的总成本, 由会计造假活动的私人成本、社会成本两部分组成。总成本用公式可以表示为:CT=CP+CS (注:CT:会计诚信缺失的总成本;CP:会计造假活动的私人成本;CS:会计造假活动的社会成本) 。

虽然会计造假活动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但会计造假活动也会使社会损失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总成本是私人成本、社会成本之和, 私人成本在其中占较小的比例。但社会成本由社会损失的经济收益、损失的社会成本组成, 这两项成本远远大于会计造假活动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因此会计诚信缺失的总成本非常大。所以得出结论:会计造假活动会给企业、社会、政府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使社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与解决策略

会计诚信的缺失, 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经济市场的制度不健全、公司内部会计约束的缺失、各个企业间存在的利益矛盾、会计管理与鼓励制度的畸形, 是引发会计诚信缺失的主导因素。根据国际通用的契约法则、信息经济法则可以得出:会计诚信缺失是由社会契约法则、信息经济法则的缺失造成的。企业的财务工作大多交由会计部门处理, 这种委托关系会使会计出现诚信缺失的状况。会计造假活动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发生的, 而我国会计造假活动惩罚制度的不完善, 也促使会计造假活动在社会中迅速蔓延。因此经济市场的制度不健全、公司内部会计约束的缺失、企业间存在的利益纠纷、会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其他次要原因概不论述。

会计诚信缺失的解决策略,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政府要对经济市场的贸易制度进行规范与监督, 防范会计人员开展会计造假活动;其次国家要建立完善的会计约束法律制度, 对那些开展会计造假活动的企业与个人进行严惩;最后是企业内部要形成广泛的监督机制, 对会计部门的统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若想从根本上解决会计造假问题, 首先要使会计诚信缺失所承担的私人成本远远大于其所获得的收益, 同时也要对那些违法的企业与个人进行严惩。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解决, 最主要是改变企业高层与会计人员的思想, 通过开展诚信守法的道德教育, 使会计人员拥有完整的法律意识, 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同时也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活动的监督, 道德宣传教育、会计活动监督的有效结合, 才能防止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出现。

五、结语

会计诚信缺失是企业与社会面临的主要诚信缺失问题, 会计诚信缺失是由会计造假活动的个人成本、诚信缺失所获得收益的不对等造成的, 因此建立完善的会计缺失监督与惩罚制度, 增大会计造假活动的个人成本, 是解决会计造假问题的有效手段。只有会计人员自觉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 才能减少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晓英.浅谈会计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及对策[J].北方经贸, 2012 (07) .

社会诚信要从自我诚信和尊严做起 篇8

学雷锋, 不是图个表面的光鲜热闹, 而重在由内心深处把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放在首位。

社会诚信的缺失, 已非一日, 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全社会大力提倡新的道德情操, 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而社会诚信, 除了健全社会体制、教育和法制力量之外, 其重要基础就在于每个公民都要从自身的诚信、自我尊严、自我修养开始, 这是任何社会、任何阶段必须予以强调的道德风尚之基。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建立一个秩序井然的大市场, 一项重要的工作是重建社会诚信, 从根本上化解目前的信用危机。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也是法治经济, 无信则市不立, 无法则信不灵。没有信用, 就没有秩序, 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

从根本上说, 信用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是扎根于人们内心的观念和意识。所以, 仅仅依靠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和约束还不够, 必须加强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 让“诚实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

不过, 在这里不想再就社会诚信的理论和各种治理举措展开评述, 而只是就如何看待个人诚信、自我尊严的问题, 汇集一些小情节、小故事, 以警众心。

诚信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1835年, 摩根先生听一位朋友讲:“一家名叫伊特纳的火灾保险公司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 宣布凡是加入公司的新股东, 不需马上注入资金, 只要在股东名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就可以成为该公司的股东, 而且很快就会有良好的收益。”

摩根先生毫不犹豫地在股东名册上签下了名字, 成为伊特纳火灾公司的一名股东。天有不测风云。同年冬天, 纽约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

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股东们傻了眼, 纷纷退股挽回自己的损失。

珍惜自己信誉的摩根先生再三斟酌, 决定舍财保信誉。他卖掉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旅店和酒店, 低价收购了股份。又通过其他融资渠道, 以最快的速度将15万美元保险赔偿返还给投保人。一时间, 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声誉传遍整个纽约城。

为了偿还赔偿金, 摩根先生已濒临破产, 只剩下一个空壳般的保险公司, 当然, 摩根先生也成为了这家公司最大的股东。他从朋友那里借钱, 刊登广告:本公司为了偿还保险金已经竭尽所能, 从现在开始, 再入本公司的投保人, 保险金一律增加一倍。

第二天早晨, 身上只有5美元的摩根先生上班。当走到公司所在的那条大街时, 只见那条大街被挤得水泄不通, 许多前来投保的入挤在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大门口……。不久, 摩根先生就买回了原来的旅馆和酒店;还净赚了30万美元。

这位摩根先生, 就是主宰华尔街帝国的摩根先生的祖父, 摩根家族的创始人。

摩根先生曾说:“信誉是我一生的恪守, 因为它具有无穷的复利效果, 可以让你从身无分文变成真正的亿万富翁。”从中不难看出, 诚信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我们都知道, 犹太人很聪明, 特别是在经商中, 更是有许多的商业奇才。为什么他们会如此成功, 其实很简单, 就是因为他们的诚信。

生意从来都是分厘必赚、丝毫不让的, 但是在已签订的契约面前, 犹太商人总是宁愿自己吃亏也要绝对遵守。这对他们而言, 是非常自然、毫无疑问的事情。在犹太商人看来, 毁约是不应该发生的, 更是不可以原谅的。因为犹太人深信, 他们的存在是因为和上帝签订了存在的契约, 如果不履行, 就是打破了神与人之间的约定, 当事人就一定会有灾难。在他们眼中, 一个入的诚信比生命都重要!

诚信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 一个人拥有了诚信, 他就等于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因为诚实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是无价之宝。

确保诚信须牢记树立五颗“心”

人要诚信, 多方面、各时空谨守诚实守信, 并非只靠一个“良好愿望”, 而是亟需为自己立下内心“规矩”, 这规矩中, 最重要的是牢记五颗“心”

第一颗心是人的敬畏心。

这个世界让我们最害怕的事, 就是人没有敬畏心;冯仑到台湾骑自行车转了一圈儿, 回来后写了一篇游记。他说, 台湾为什么显得有秩序?一是官员怕法律, 二是民众敬鬼神 (“头上三尺有神灵”) 。我们都知道, 中国大陆有些人天不怕地不怕。你碰到这种“要钱没有, 要命一条”的人, 你一定会说:你不怕我怕!没有敬畏心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官员没有敬畏心, 污染就控制不住。他不知道这样做, 子孙是要遭报应的。所以可以为了自己能提上一级半级, 就敢去拿环境做交换。太湖边上的无锡市居然会没有水能喝。中国的环境污染严重到何等地步!

第二颗心是自尊心。

人在各种情况、各种场合下, 都要特别注意保持自尊。你要别人尊重你, 先要自己自尊。自尊心就是要使自己的言行, 合乎公德、合乎礼尚, 有修养、有风度、不做那些让人嫌恶的任何事情, “不因恶小而为之, 不因善小而不为”, 让自己真正心安理得, 不怨不悔。自尊心, 也就是知耻心。只有知耻心的人才是自尊的人。如果明知做错事仍然为之, 就是无耻, 就是失却自尊。人之诚信, 在于自己对自己有一种诚信的操守, 不欺人在于不自欺。人们常常存在自欺欺人、胡作非为的行径, 首先是由于自己缺乏起码的知耻心、自尊之心!

第三颗心是感恩心。

我们中国这么大, 30多年出现了这么多的有钱人, 但有些人是不会感恩的。一说起来就是过去多难, 然后是自己多么了不起。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很多人上过清华, 但是只学到前半句“自强不息”, 忘掉后半句“厚德载物”。你何德何能敢掌管着几十亿几百亿的社会财富?这么短的时间积攒了这么多的财富, 你用什么来承受这样一种责任?你现有的财富已经用不了花不完了。我们如何生出一份对社会的感恩心?把手中控制的财富作为一种社会责任!这是需要德行的, 不是表面文章。

第四颗心是爱人助人之心。

人光想着爱自己、重自我, 而不能敬重别人、爱惜别人、帮助别人, 就会走向自私损人之路。实际上, 人的生活, 离不开别人, 离不开社会。你不敬人爱人助人, 到头来, 你终会失去团队、失去友善、失去外援, 走向孤独之境。何况, 敬人爱人助人, 不能是功利之举, 只从自利角度出发, 而是一种做人的起点, “爱人者人恒爱之”, 因为“人人为我”, 才应“我为人人”, 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道理。当前, 屡屡发生对遇难、遇灾的人, 袖手旁观、无动于衷的麻木现象, 固然原因多多, 但最根本的一条, 是缺乏做人的根本道德修养, 任何借口, 都是自欺的。

第五颗是宽容心、欢喜心。

我们每个人走到今天都有一份不容易。一路上肯定有人得罪过你, 让你不爽, 甚至有些人很过分, 让你原谅不了、放不下。今天功成名就之后你能不能彻底放下?放下和原谅其实并不需要很高的境界, 只要想明白一条就够了:你肯不肯饶过自己。因为, 所有那些你不肯原谅的人, 每当你想起他, 就会心绞痛, 这都是在惩罚自己。

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种平常心对待我们今天的成功?对待别人的不理解?对待手下有人背叛?你能不能达到这样一种处事不惊、虚怀若谷的境界?

另外, 就是要有欢喜心。遇到什么事都欢喜, 不容易。有人对“逆来顺受”这个词是很反感的——身为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逆来顺受呢?其实, 逆来顺受是一种境界。我们不可能做到“你来吧, 从我身上穿过”, 我们不可能有这个功力, 但是, 我们可以也应该修炼到“我可以侧身, 让你先过”。人活着不是为了对抗, 不与任何入对抗, 是要智慧的。让自己的生命流淌起来, 像水一样, 走过难得的一百年。总之, 是要回到自我, 一种心性的境界。

一个人应有民族自尊心

有位公司白领致电报社, 说其在世博园某外国馆参观时, 一些中国观众面对外国馆工作人员“请不要摄影”的劝阻毫不在乎, 闪光灯此起彼伏, 这让她感到十分羞愧。她这样叙述:“这些外国女孩的声音非常谦和, 但一遍遍提醒又十分执着, 而我们的同胞无动于衷, 在这种谦和与粗俗的对抗中, 我真恨不得钻到地底下去。”最后, 她还补充了一句, “我不是因为这个国家与我们关系不好才有这样的感受。”

现在, 大家都赞同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这句话, 我们走进壮观、有序、干净的世博园区, 作为一个中国人, 谁都会感到既体面又有尊严。但漠视劝阻、随意拍照的同胞在世人面前岂不是又很失体面和尊严?

而那位女白领的羞愧显然已超越了个人的自尊, 她是为一些同胞的行为感到丢脸, 因为是在外国馆、外国人面前, 这种羞愧的感觉可能会超过在国人之间。我们常说要有民族自尊心, 其实, 只有当一个人具备基本文明素养时, 民族自尊心才可确立。

再往深里看, 女白领的羞愧并不是只对哪个国家。她最后的补充很说明问题, 证明她有可贵的理性, 她相信有些文明是人类共有的, 我们理应遵守, 这是我们融入视界和与世界对话的前提。

两件小事见公德

在美国碰到过两件小事, 让人记得非常深。

一次是在华盛顿博物馆前的开阔地上, 一个穿大衣的男人猫腰拾废纸。当风吹起一块废纸时, 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 抓住后放进垃圾筒内, 直到把地上的乱纸拾净, 拍拍手上的土, 走了。这个人是谁, 不知道。

另一次在芝加哥的音乐厅。休息室的一角是可以抽烟的。摆着几个脸盆大小的落地式烟缸, 里面全是银色的细砂, 为了不叫里边的烟灰显出来难看。但大烟缸里没一个烟蒂。柔和的银漠很柔美。我用手一拂, 几个烟蒂被指尖勾起来。原来人们都把烟蒂埋在下面, 为了怕看上去杂乱。值得沉思的是, 没有一个人不这样做。

诚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 篇9

政府公信力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中占据先导地位,必须发挥各级政府在诚信社会建设中示范引领作用。政府诚信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党员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强化诚信意识,将履职与守法结合起来,依法办事,公正执法,切实做到“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要推进政府政务公开,厘清政府权力与市场作用的边界,让群众知晓哪些事情应该找政府,哪些事情应该找市场。

企业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单位,在社会诚信建设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一是要增强企业依法经营意识。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强化企业自律意识,树立诚信利益观,既要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等方面讲究诚信,又要在质量、价格、环境、劳动等方面担起责任。二是要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鼓励企业把诚信经营纳入发展战略,逐步建立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个人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一是要把诚信教育作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重点,树立诚信是立身之本的观念和意识,使诚信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二是要建立个人诚信数据信息。将个人的履约信息、纳税记录、司法记录、信贷信用等多项内容,列入个人诚信资料收集范围,强化信用制度约束,夯实公民守信基础,不断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在树立社会诚信体系过程中,要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对重信守诺的企业和个人,在银行贷款、工程招标、创新创业、社会救济等方面,可以简化手续,优先安排;对纳入诚信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要公开曝光,联网纳入全国诚信惩戒体系,对失信企业视情节严重程度在日常监督管理、行政许可、采购招标、信贷支持、资质评定、表彰評优等方面分别采取禁止、限制、抬高门槛等措施。总之,在社会事务中要做到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

诚信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石,如果诚信缺失,这个社会的治理成本肯定会居高不下。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诚信也同样是第一位的。所以,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刻不容缓。

五大措施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篇10

2014年1月,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 就我国诚信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 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 并要求:全面推进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整合信用评价机构

现在, 我国社会诚信体系还很薄弱, 各行各业的信用评价机构很多, 各有各的一套, 每个行业都有信用评价机构, 谁都可以做谁都可以评, 你不给我评, 我可以找别人评, 这样的话, 好的企业显现不出, 差的企业也可以蒙混着参评。

而且, 相同作用的机构重叠, 人员配置、财力、物力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浪费, 经过资源整合, 把性质相同、行业相似的信用评价管理机构整合在一起, 经过国家权威主管部门审查考评、资质认定、授权, 笔者认为, 这样才可以保证这个机构的严肃性、权威性、信服性。

统一全国信用评价标准

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诚信建设信用等级评价标准, 便于操作、便于管理、便于监督。但是, 目前我国信用市场发展迟缓, 供与求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

一方面, 社会和企业信用意识不强, 对信用产品的需求不足, 影响了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 信用服务企业总体水平偏低, 资质参差不齐, 信用评估方法不规范, 信用产品质量不高, 制约了社会对信用产品的需求。

因此, 必须下大力气培育诚信服务市场, 努力扩大信用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要通过政府鼓励示范、增强市场诚信意识、引导企业重视守信优惠、失信惩戒防范机制等措施, 培育和形成市场诚信的产品需求。要在行政审批、登记注册、资质认定管理以及周期性检验、日常监督、评级评优等工作中, 按照授权和规范流程, 对已参加信用等级评定、取得等级的企业予以适当的参考。

建立全国联网信息库

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 推动地方、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 可逐步消除“信息孤岛”, 构建信息共享机制, 在保护涉及国家机密、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用信息的基础上, 依法使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状况透明、可核查, 让失信行为无处藏身。

依托“金税”、“金关”等管理系统, 完善企业、个人信用数据库, 建立健全企业、个人偷逃骗税、失信记录。要实行合同履约备案和重大合同鉴证制度, 探索建立合同履约信用记录, 依法打击合同欺诈行为。要依托"金质"管理系统, 推动企业产品质量记录电子化, 加强产品质量信用的分类管理。

依托电子信息技术, 在本系统市场诚信记录联网的基础上, 实现部门之间市场诚信记录的联网, 在科学划分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 依法定期发布经过科学认证的市场主体诚信信息, 方便全社会了解各市场主体的诚信情况。

查询企业信用报告或要求企业提供信用报告, 扩大信用评级、信用报告等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围。

建立失信黑名单库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对讲诚信的市场主体进行褒扬的同时, 切实加大对失信市场主体的惩戒力度, 努力净化市场环境。要对市场诚信记录进行分类管理, 严格监控有失信记录的市场主体, 对其生产和经营行为实行跟踪监督。

依据有关规定, 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单位或个人及时处置, 并将处置结果纳入市场准入和退出管理, 使违法失信的市场主体在公共服务、银行信贷等方面失去便利, 在生产经营中减少机会。

对失信的市场主体要依法实行高额经济处罚、降低或撤销资质、吊销证照, 限制其经营能力或市场准入, 增加违法成本, 使其不仅无利可图, 还要付出沉重代价。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要从市场诚信记录中获取案件线索, 依法追究违法失信者的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 坚决惩处违法犯罪分子。

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

建设社会诚信体系, 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 两者缺一不可。要通过对全社会的诚信宣传教育, 普及信用知识, 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 提高企业、消费者的信用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 营造“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氛围, 形成全民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诚信宣传教育要与普法教育、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 针对不同对象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在国家公务员中要开展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廉洁自律、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教育, 促进政府机关实行政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公信力、取信于社会, 做诚信的表率。

各类中介机构要根据各自行业特点制定行为规范, 把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培训的必修课, 使从业人员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 培养敬业精神。要创新宣传教育的形式, 提高诚信宣传的科技含量, 扩大传播范围。要通过文艺作品、舞台艺术、展览演示、网站宣传、电影电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使诚信宣传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更富有亲和力、吸引力、渗透力。

上一篇:区域农业下一篇:形态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