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成本问题

2024-08-14

社会责任成本问题(通用12篇)

社会责任成本问题 篇1

从2008年9月12日的被正式对外宣布奶粉问题到2009年2月12日被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布破产, 三鹿集团结束了五十六年的辉煌历史, 却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很多问题并没有因为三鹿集团的破产而结束, 特别在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激起了热烈的讨论。笔者尝试从社会成本的角度再次分析三鹿奶粉事件, 力求揭示此类事件的弊病所在, 并为了节约社会成本提出一些拙见。

一、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巨大社会成本

(一) 消费者的巨大损失

对于消费者来说, 第一, 有形财产的损失可以通过退货、诉讼以及国家资助等方式得到弥补, 但给广大婴幼儿造成严重的身体健康损害的精神损失却无法补偿;第二, 在维权的过程中, 因为没有保留购物发票、奶粉已过期或已开封食用等问题而导致退货难, 消费者的权利并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同时遭到法院的“拒绝”, 不能得到司法救助, 消费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这无疑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二) 政府成本的剧增

1、加深对部分政府部门服务质量的质疑。

首先肯定政府部门在三鹿奶粉事件中的快速反应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人们选择三鹿奶粉是基于对政府行为的信任, 但这一事件会加深人们对政府监督管理职能的怀疑;同时, 我国的官员问责制是否合适, 值得探讨, 随着大批重要官员的引咎辞职和被免职, 就要再临时安排新官员来收拾三鹿奶粉事件这个烂摊子, 这样不免会造成人才浪费, 政府的服务质量可能会大打折扣。

2、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

据北京晚报报道, 政府已拨付约9.2亿元经费用于解决三鹿奶粉事件。政府不是社会的全职保姆, 政府对此的巨额财政支出既增加了政府的负担, 又让企业产生依赖心理, 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树立良好健康的形象, 更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独立有序运转。

二、社会成本增加后的思考

通过对上述几点问题的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加是一个概括性表述, 它包括了法律成本, 经济成本, 政治成本、文化成本, 甚至情感成本。其背后还隐藏着很多复杂的问题, 笔者借此给出几点建议。

(一) 转变立法思维, 保障立法质量

我国的法律体系是比较完善的。笔者认为存在的问题是不够稳, 效力低。不够稳体现在立法和废法的速度过快, 不能提供一个可靠持久的标准;效力低体现在现行法律能否被有效执行的问题,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问题严重。这样不但造成法律资源的浪费, 不利于法律权威的树立。因此立法机关应当转变立法思维, 保障立法质量, 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法律依据。

(二) 加强事前监督的力度和事后惩罚的程度

对于三鹿奶粉事件, 与其事后仓促的补救, 不如加强事前监督, 积极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 改变政府的全职保姆的形象;对于事后惩罚的问题, 有学者提出加重企业的犯罪成本, 企业的犯罪成本即犯罪的绝对成本和犯罪后被逮着的几率之积。笔者赞同这一建议, 这样才能让不法之徒有所收敛, 重视法律的制约和惩罚作用,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三) 重视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1、企业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 不能唯利是图。

像三鹿集团这样具有象征性的民族企业, 负载的不仅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荣誉, 还有人们对它的信任与支持, 因此此类企更应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 维持自身的形象价值。一旦发现问题, 能够坦诚的从消费者的角度和国家的立场考虑问题, 迅速及时的解决问题, 而不是像三鹿集团之前那种遮掩的不明智的做法。

2、作为消费者, 需要增强维权意识和健康的消费意识。

消费者作为最直接的受害者和信息的最早获得者, 在企业和政府都无过错的前提下, 消费者积极主动向相关部门反映信息是非常关键的, 三鹿奶粉在07年底出现问题时, 如果通过极少数接受治疗的受害者的积极反映, 可能就会减少损失。因此人们需要树立维权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 为他人和社会多做些事, 才能放心消费, 安心生活。

综上几点, 三鹿奶粉事件让我们意识到社会成本的降低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 社会是一个整体, 法律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更多的要靠道德的约束, 需要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节约社会成本, 增加人们的幸福感。

摘要: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很多社会问题, 在诸多敏感问题都被分析透彻的前提下, 本文从社会成本的角度再次分析三鹿奶粉事件, 力求揭示此类事件的弊病所在, 并为了节约社会成本提出一些拙见。

关键词:三鹿奶粉,社会成本,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美]罗斯科·庞德著:《法律史解释》 (中译本) [M].华夏出版社, 1989

[2]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3]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4]孙文恺:社会学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社会责任成本问题 篇2

一、有待分析的问题

引出问题:如何处理工厂(甲)对居民(乙)的烟尘污染问题?庇古,《福利经济学》:赔偿、征税或责令工厂迁出。科斯认为这些办法并不合适,这类问题有待分析。

二、问题的交互性质

甲对乙的污染或侵扰固然是一种侵害。但,如果不让甲侵害乙,会使甲受到侵害。问题具有交互性,处理这个问题要全面权衡利害关系,“必须从总体的和边际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

三、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

羊牛者(甲)对农夫(乙)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赔偿费用的支付额取决于农夫与养牛者进行讨价还价的本领。但这笔费用既不会高得使养牛者放弃这个地点,也不会不随牛群规模而变”。“这种协议不会影响资源的配置,但会改变养牛者与农夫之间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简单地说,养牛者支付给农夫m1,而m1大于农夫放弃土地耕种的收益m2,但m1小于养牛者由此新获得的收益m3。

前提:交易成本为0。

四、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

由农夫承担责任。农夫会付给养牛者l1作为补偿养牛者减少牛群数目的损失,而l1大于养牛者的损失l2,但小于农夫由此而获得的收益l3。

前提:交易成本为0。

*两种方式都导致一种结果:双方都盈利,双方都满意,产值、利润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

五、问题的重新说明

科斯以四个实例论证其观点的本质,并表明其普遍适用性。

甲对乙的侵害对乙来说是损失,但,如果不让甲侵害乙,同样会对甲造成损失。

如果甲胜诉,乙会找甲谈判,表示:如果甲放弃对乙的权利,乙会给甲补偿,而且补偿大于甲不放弃权利的收益。(乙对甲的补偿小于乙因此带来的收益。)这样,甲乙可以达成协议。

如果乙胜诉,甲会找甲谈判,表示:如果乙放弃对甲的权利,甲会给乙补偿,而且补偿大于乙不放弃权利的收益。(甲对乙的补偿小于甲因此带来的收益。)同样,甲乙可以达成协议。

因此,无论如何,在交易成本为0的情况下,甲乙都会通过谈判实现产值、利润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

六、对市场交易成本的考察

第三、四、五部分都隐含了一个前提:在市场交易中是不存在成本的。但这不是现实,是个假定。通常交易成本很高,使交易根本无法进行。“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那么显然只有这种调整后的产值增长多于它所带来的成本时,权利的调整才能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

“问题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安排来解决有害的效应。所有解决的办法都需要一定成本,而且没有理由认为由于市场和企业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政府管制就是有必要的”。

七、权利的法律界定以及有关的经济问题

“当市场交易成本是如此之高以致于难以改变法律已确定的权利安排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此时,法院直接影响着经济行为”。

“我们在处理有妨害后果的行为时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简单地限制那些有责任者。必须决定的是,防止妨害的收益是否大于作为停止产生该损害行为的结果而在其他方面遭受的损失。在由法律制度调整权利需要成本的世界上,法院在有关妨害的案件中,实际上做的是有关经济问题的判决,并决定各种资源如何利用”。

八、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的研究

九、庇古传统

庇古的观点认为,解决的办法是对侵害者(甲)征税。

科斯认为,单方面征税是不对的。即使征税,也应该建立一种双重的征税制度。因为甲对乙的侵害对乙来说是损失,但不允许甲侵害乙,同样会对甲造成损失。但“我无法想象如何得到这样的税收制度所需要的数据”。“就我的目的而言,只要表明这种税收一定带来最佳状况就足够了”。

十、研究方法的改变

研究问题的方法必须改变,要考虑总的效果:社会成本和社会利润。

斯蒂格勒概括的“科斯定理”:

1、如果交易成本为0,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使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2、交易成本不可能为0,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社会责任成本问题 篇3

摘 要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心,也是企业创效的源头,如何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进而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是工程项目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 工程项目 成本管理 问题 对策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心,也是企业创效的源头,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创效水平,更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进而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是工程项目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当前,尽管大多数施工企业都推行了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但是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低,成本控制弱,盈利水平低等诸多问题。下面就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管理层对责任成本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各施工企业大都制定了本企业的责任成本管理办法,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项目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项目管理层对责任成本管理重视不够,认识不深刻或仅仅停留表面形式上,是导致责任成本管理推行不彻底,效果难以实现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项目管理层对责任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到位,以为自己仍能靠三板斧闯天下,凭老经验,对新的管理手段不学习、不接受。

(二)投标过程中忽视项目成本因素,造成项目先天性亏损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深入发展,建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获利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市场竞争的沉重压力,不少施工企业盲目加大任务承揽,认为只要挖到篮子里的都是菜,投标时不去认真进行建设方资金是否充足和原材料价格及变动趋势,以及准确判断劳动力市场和设备租赁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因素;在投标过程中许多企业都是竞相压价,有些甚至低于成本价中标,尤其是当前通胀压力大的情况下,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致使企业陷入干得越多亏的越多的尴尬境地,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责任成本管理的责权利落实不到位

如何明确责任成本管理工作中的责权利,严格责任分工,赋予每一个责任人相应的权力和义务,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过程中及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兑现,实行奖罚分明,是确保责任成本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而实践中,由于一些施工企业责权利不明确,执行责任成本合同奖惩兑现不及时或不认真,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相关责任人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这些做法,最终导致责任成本管理工作效果差或成本管理工作失控,給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现场施工组织混乱,工程后期赶工成本失控

工期目标作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要条款,能否在约定的期限内完成将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企业信誉。有些施工企业在项目前期不组织相关专家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讨论、优化,对工程项目的重难点和安全质量的关键控制点认识不足,预控措施不到位,再加上资源调配不合理,以至于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方案反复、安全事故频发、人为停工、返工的事件屡屡发生,造成项目后期工期压力大。往往在项目后期迫于工期压力又会盲目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使致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五)项目管理粗放,“重干轻管”问题较突出

部分施工企业管理粗放,忽视项目各项内控制度的落实,错误的认为内控制度束缚了项目的正常施工生产,认为只要有形象进度、多完成施工产值,最后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益。这种错误的认识往往导致项目物资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计价结算、安全质量等方面管理混乱,人为致亏因素屡屡出现,最后造成“活干了、人累了、钱亏了、脸丢了”的局面,有些项目还潜伏着极大的诉讼风险。这也是导致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产高利低”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施工企业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责任成本管理制度和办法

要提高企业责任成本管理水平,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责任成本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企业要结合自身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梳理业务流程,针对每个成本控制环节,建立健责任全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使其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参与意识,提高项目管理层重视程度

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全员管理,成本控制决不单纯是哪一级管理层或某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过程。要举办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培训班,利用各种机会,要把开展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基本方法、工作流程、奖惩兑现,向所有员工宣讲到位,让所有员工能理解和支持成本核算,作为责任成本责任人主动参与到责任成本管理中来。只有做到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全员受益,责任成本管理才能做到实处,真正的发挥作用。

(三)严格成本管理考核兑现,做到奖罚分明

责任成本管理工作中要树立“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的项目管理理念,不但要做到整体把握,更要做到对项目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阶段性指标分解心中有数。一是必须严控成本费用支出。把方案优化、劳务、物资(设备)集中招标采购、工程量和物资消耗量控制作为监管重点,要加大检查、处罚力度。二是对责任成本中心奖惩兑现要及时,要及时对责任中心进行考核,及时兑现。为了调动各责任者的积极性,在赋予明确的责权利后,项目部还要及时按照成本管理阶段控制的要求,进行分阶段成本分析,并据此对各责任者进行阶段性考核评价,进行分阶段奖惩兑现,确保责任成本管理的时效性和严肃性。三是项目竣工收尾阶段要早关注、早介入,督促收尾项目及时办理对上对下结算工作,尽早编制竣工决算资料,避免项目后期由于管理人员缺乏造成的内控缺陷,结算后要及时将账务收回公司财务并账,人员要及时转入收尾项目管理中心管理。四是在责任成本主体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对责任者进行最终考核,对分阶段考核出现的偏差,实行多退少补。

(四)要正确处理好工程安全、质量、工期与成本的关系

安全质量正常运行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成本是否受控;一旦出现安全质量问题,因事故导致费用支出以及由于事故发生而造成的停工、返工,材料使用的加大、工期的延误都必然对项目成本、利润产生极大影响,甚至成为造成项目亏损的主要原因。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因此,项目部要将“防安全事故、防质量事故、防工期延误”作为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五)要加大变更索赔力度,切实做好项目“二次经营”工作

绝大多数工程项目都会面临对业主的变更索赔工作,“二次经营”实际上就是指项目部的变更索赔工作,该项工作结果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项目最终创效水平。要想做好项目“二次经营”工作要切实解决项目变更索赔水平低,变更索赔成功率不高的问题,企业要组织变更索赔专家制定项目变更索赔指导手册,组织项目人员学习,使变更索赔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同时要加强指导和帮助。以此确保该变更的内容能想得到,能变更的项目能变得来。

社会责任成本问题 篇4

责任成本管理在提高施工项目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社会效益, 增强企业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 还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 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的建筑市场上存在一些问题, 尚不规范。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例外”情况多, 很难做到与预定的计划相符合。实际情况与制订计划的背景不符合, 责任成本计划也就无法正确执行。

2. 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任何管理活动, 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 成本管理也不例外, 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的项目经理简单地将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 不利于调动成本责任人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3. 企业全员责任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在责任成本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力, 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认真落实或者落实不彻底, 规定的制度没有变成各级人员实际工作中应该遵循的规范。施工企业的责任成本制度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贯彻执行。

4. 组织管理上的问题。

组织管理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专职专权的成本管理部门, 通常施工单位把成本核算与控制的任务交给财务部门, 而财务部门只在成本核算上下工夫, 成本控制的工作只能依据制度被动地“卡”。而成本失控时, 财务部门也不会承担责任。

5. 忽视了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把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工期管理割裂开来, 没有一个系统管理的思想, 或者认识不到质量和工期对成本的影响, 只追求一个目标, 而忽视了它的相关目标。

6. 施工方案存在问题。

当前,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中, 对施工方案的技术性往往比较重视, 但不善于利用价值工程原理, 做技术经济分析, 导致许多施工方案并不是成本最优的方案。

二、处理责任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解决责任成本管理推行中的宏观经济问题, 需要国家对建筑市场进行整理, 杜绝其中一些暗箱操作, 使建筑市场操作透明化, 为责任成本控制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解决责任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微观问题除了做好上述责任成本管理的重点工作外, 还要建立相应的企业制度, 为项目责任成本管理营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1. 建立相应的企业制度。

(1) 项目经济评估制。工程中标后, 根据项目的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图纸变更、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 结合企业自身的施工能力、管理水平, 按照成本最小原则下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理论, 测算每道工序 (单元) 应消耗的时间, 投入的劳力、材料、机械等生产要素,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并依据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客观、公正、合理地确定工序单价和该项目的目标成本, 以便指导施工和进行成本的有效控制。

(2) 目标成本责任制。为实现目标成本, 项目管理层应积极推进责任成本管理, 按照不同的成本要素, 将目标成本进行横、纵向分解, 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责任成本体系。真正做到人人责任明确, 个个肩上有指标, 以责任成本的受控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3) 材料招标采购制。在项目的成本构成中, 工程所需材料是成本的大头, 仅此一项就占项目成本的60%左右。因此, 项目上场后, 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 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比质比价, 确定各种材料 (主材、地材等) 的购进价格, 然后邀请资信较好的材料供应商进行公开招标。根据报价、质量、售后服务等情况, 择优选定, 签订合同。

(4) 成本控制动态考核制。对项目的成本控制, 必须坚持在实施过程中开展经常性的经济活动分析, 如单位 (单顶) 工程成本分析, 工费、料费、机械费等单项费用分析等, 找出存在问题和成本节超的原因, 制订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另一方面, 各个层次应坚持逐级对下实施阶段性的成本考核制度, 按照分解的责任成本目标, 与工程进度挂钩, 进行节点考核和奖惩, 使项目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在坚持以上“十项制度”考核的基础上, 施工单位还要建立公司内部的相应机构来保证制度的实施, 进而给责任成本管理创造一个好的内部环境。

2. 正确处理各方经济关系。

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机制要想长期有效地实施, 除了有一套完善的保障措施外, 还必须处理好三个层面的经济关系, 用经济利益这一内在的驱动力促使每一个层面都主动地、自觉地去控制成本。

(1) 处理好公司与项目部的经济利益关系。公司必须依据业主的设计变更和工程量的增减情况, 以及市场材料价格的变动因素等, 及时地调整项目责任预算, 并及时调整项目的上交款指标, 实事求是地反映项目的成本变动状况。因此, 建立责任预算的动态管理制度是处理公司和项目部经济利益关系的关键。

(2) 处理好项目部与各责任中心的经济利益关系。项目部在公司编制项目责任预算的基础上, 依据项目部的优化方案分别编制各中心责任预算, 各中心责任预算之和与公司批复的项目大预算的差即为项目经理调控基金。项目经理调控基金的形成主要体现在项目部管理层在方案优化、索赔补差、工程量的控制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这部分节余与责任中心无关, 按照谁控制谁受益的原则, 应作为项目实现的责任利润留在项目部, 其中一部分净节余主要用于对贡献者的奖励, 从而调动起项目管理层的积极性。

3.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1) 建立公司、工程公司、项目部三级成本管理的制度, 建立相应的三级责任成本管理机制, 明确职责和权限。

(2) 建立责任成本督察制度。为确保项目责任成本管理规范运作, 公司还建立了相应的责任成本管理督察制度。

三、结论与建议

社会责任成本问题 篇5

「摘要」

《社会成本问题》是科斯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代表作,其核心思想就是所谓的“科斯定理”。然而,“科斯定理”实际上不过是一些没有任何创新意义的常识,科斯对社会成本的论证方法也是极不严肃的。《社会成本问题》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导致了法学和经济学的融合。

科斯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社会成本问题》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也是西方产权学说的代表作,所谓“科斯定理”就是在这篇论文中提出来的。然而,笔者以为,《社会成本问题》及其“科斯定理”的价值是值得怀疑的。

一、科斯的沉默及其原因

科斯是以批评皮古起家的,是以“科斯定理”出名的,然而在他取得成功以后,却不再说什么了,甚至连“科斯定理”也不承认。他说:

Ididnotoriginatethephrase,the“CoaseTheorem,”noritsprecise

formulation,bothofwhichweowetoStigler.[1](P157)

这段话可以译成这样的中文:“我没有创造过‘科斯定理’这个概念,更没有给‘科斯定理’下过精确的定义,这两者都要归功于斯蒂格勒”先生。

当别人为“科斯定理”的`含义争论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科斯也不对究竟谁是谁非的问题表个态。[2]

这是为什么呢?是谦虚吗?不像。牛顿也谦虚过,说他的三个定律不过是海滩上的几个贝壳而已,但从没有说“我没有发现牛顿定律”之类的话。

是谨慎吗?也不像。如果是谨慎,他完全可以直接说“科斯定理还不成熟,还有待于完善”,而没有必要保持沉默。做大学问的人都很谨慎,但从未见过对自己的观点不予以澄清而任凭别人争论、误解的学术大师。爱因斯坦也很谨慎,但为了自己的相对论不被误解而到处讲学。马克思也很谨慎,但是,当他一旦发现别人误解了自己的理论时便立即写信或者写论文予以澄清,《哥达纲领批判》和1852年《致约。巍德迈》就是最好的说明。

是年事已高因而神志不清吗?也不像。听一听他对记者的谈话,再读一读他为自己的论文集-《企业、市场与法律》的中译本写的序言,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科斯的神志非常清楚。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科斯本人对“科斯定理”三缄其口了呢?笔者以为,或许他已经明白,《社会成本问题》的价值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高,皮古理论的价值也不像《社会成本问题》所评价的那么低,“科斯定理”实在难以成立。而要公开否认自己的学术价值,并让自己做出名符其实的学术成就已经力不从心。于是干脆保持沉默,随你们说去吧,反正我科斯没有自我吹嘘,将来牛皮吹炸了也不是我科斯的责任。这是科斯的明智之处,比起那些东拼西抄而侥幸获得一个什么什么奖,马上就飘飘然的学者来,科斯岂止是明智,简直是太伟大了。所以,不管科斯理论的价值如何,科斯的人品都是值得敬重的。

二、《社会成本问题》内容梗概

《社会成本问题》是一篇不易阅读又必须认真读一读的论文。为了让读者用最少的精力和最快的速度最准确地把握该文的内容,这里以一个《故事新编》的形式将该文的内容归纳如下:

妲己摘了比干的心,要带回宫里当美容食品烧汤吃,比干赶忙告到法院,要求妲己返还心脏并赔偿损失。法官请来了英国的皮古(Pigou,有人译为庇古)和美国的科斯这两位著

零成本社会崛起 篇6

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各领域中,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正在演变,这种新经济范式可能进一步降低边际成本,使之接近于零。

最后一个站着的工人

IT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不仅让交通、能源、制造业和高等教育等产业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而且对人类劳动也产生着同样的影响。大数据、高级分析、算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正在整个制造业、服务业和娱乐行业取代人类劳动,并有望在21世纪上半叶从市场经济中解放出数以亿计的劳动力。

今天,无论是在高度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几乎没有工人的工厂也越来越规范。

富士康是中国最大的苹果手机代工制造商,它计划在以后几年安装100万个机器人,以减少相当大一部分劳动力。郭台铭是富士康的CEO,其全球员工总数超过100万,他曾开玩笑说他宁愿使用100万个机器人:“因为人类也是动物,如何管理100万个动物着实让我感到头疼。”

全世界的机器人劳动力正在增加。2011年,美国和欧洲的机器人销量增长了43%,使制造业更加接近“无人工厂”的生产,或业界所谓的“无人值守”生产。中国、印度、墨西哥等新兴国家也迅速意识到,工人成本再低,也不如替代他们的信息技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成本低且高效。

虽然制造业一度被认为过于复杂,且不能实行自动化,但是它们却正在实现计算机化。纺织业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行业。虽然蒸汽机技术以及后来的电气化和电动工具提高了生产力,但是大多数的服装生产工作仍然由手工完成。

现在,新信息技术、计算机化和机器人开始接管越来越多的以往由人工完成的工作。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将服装设计的时间从数周减少到了数分钟。计算机化的干燥和精整加工系统,也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成衣仓储、装卸、包装、运输一一实现了计算机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力。

亚马逊既是一个物流公司,也是—个虚拟零售商,它正在仓库增加智能自动引导车、自动机器人和自动存储系统,并在物流价值链的每个环节减少低效的体力劳动,以尽可能地接近零劳动力边际成本。

引进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指日可待。在智能道路上,无人驾驶汽车替代人工驾驶,这曾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这一幕很快就会成为现实。目前,美国有270多万名卡车司机,到2040年,边际人工成本接近于零的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大幅减少该国的卡车司机数量。

与制造业和物流业一样,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也正在迅速削减白领阶层和服务行业的劳动力。在过去25年里,由于自动化使边际人工成本接近于零,秘书、档案文员、电话接线员、旅行社员工、银行出纳员、收银员和其他无数白领服务性职位几乎消失。

据专注于后台人力资源咨询的哈克特集团估算,大萧条以来,美国与欧洲在人力资源、金融、信息技术和采购领域的就业岗位减少了200万个,其中有一半是由自动化带来的技术替代所造成的。

此外,自动化也在深入进军零售领域,而这一领域雇用了1/10的美国人。不同于后台工作、仓储和运输这些万无一失的自动化候选领域,观察家一直认为零售业在技术替代中能够幸免于锐减的命运,因为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具有独特的社会性质。

沃尔玛已经有了自助结账终端。在其位于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40家零售店里,沃尔玛也正在推进扫描和自助结账系统。在把商品放进购物车之前,购物者可以从货架上拿下商品,并用iPhone应用程序扫描条形码。当他们完成购物时,按下“完成”键,应用程序将向他们提供一个顾客QR(Quick Response,快速响应)代码。自助结账终端通过扫描智能手机上的QR代码计算价格,并询问顾客选择何种付款方式。

人工智能的全行业渗透

如今,我们发现自己被智能机器的化身所包围,它们可以跟我们对话,听从我们的指挥,为我们提供指引和建议,和我们做生意,为我们带来欢乐,甚至照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早期,一个没有工人的工作场所往往是可笑的,有时会令人厌恶,甚至令人毛骨悚然。而现在,人们对没有工人的工作场所早已司空见惯。

目前,人工智能的进步正在大量专业学科领域内得到应用,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减少人力劳动。

电子搜索是一个软件程序,它可以筛选数以百万计的法律文件,寻找行文模式,并标出观点、概念等关键信息,其速度可以胜过哈佛顶尖的律师,而且能够捕捉到连最训练有素的法律学者,都可可能漏掉的细节分析。此外,电子数据显示节约的劳动力成本同样引人注目。

大多数专业领域都会涉及IT和大数据算法,包括放射科医师、会计师、中层管理人员、平面设计师乃至营销人员在内的各类知识型员工,都已经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模式识别软件已经渗透到了各个专业领域。

迈克·麦克里迪是一家名叫Music Xray的创业公司的负责人,该公司使用大数据与算法识别潜在的热门歌曲。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该公司通过使用先进的软件对歌曲的结构与以前录制的歌曲进行比较,来评估其流行和打榜的潜力,从而为5000多名艺人争取到了录音合约。他的公司还发现了许多不知名艺术家的歌曲,并准确地预测了他们能否成功,这―成就非常惊人。

英国电影公司Epagogix也为电影业开发了类似的程序,以分析电影剧本是否可以拍成卖座的电影。它在判定获奖者方面取得了成功,从而制定了电影业的算法评估标准票价。在未来,这些类型的预测工具将不再需要聘请昂贵的营销代理,开展高成本的小组座谈,制定其他营销调研方案,因为这种传统做法在精度上远不如经过算法过滤的大数据。

大数据和算法,甚至可以用来创作包含海量信息的闲谈式的体育评论。仅在赛后几分钟,美国一个地区体育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网络Big Ten Network,就利用算法创作出了原创评论帖,完全不再需要职业撰稿人。

2011年,人工智能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以IBM前任董事长名字命名的IBM电脑系统Watson,击败了曾经74次获得知名电视益智节目Jeopardy冠军的肯·詹宁斯。虽然这为IBM赢得了100万美元的奖金,但观众对此感到索然无味,因为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Jeopardy英雄,在无所不知的Watson面前败下阵来。Watson是一个认知系统,正如对此引以为傲的IBM之父所述,它能够通过整合“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以及假设生成与评估”来思考问题,并对疑问做出反馈。

目前Watson已经被应用于具体的工作。IBM医疗分析将利用Watson,辅助医师分析存储有数以百万计患者的电子健康记录,以及医学期刊的大数据,从而做出快速而又准确的诊断。

新文明范式的基础

这次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经济模式转变,不仅使通信革命和能源制度联合起来,带来了可改变社会经济生活的强大新型配置,而且通过扩展更广泛时空范围内的同感驱动,每一种新的通信、能源矩阵还可以改变人们的意识,使人们在更大的家庭和更相互依存的社会内团结一致。

在早期狩猎觅食的原始社会,能源来自于人类本身,人们还没有开始驯养动物作为能源的载体,也没有利用风力和水流。每个觅食或狩猎社会都创造了某种形式的口头语言,以协调觅食和狩猎活动,进行社交生活。而且每个觅食或狩猎社会即使是少数如今尚存的社会,也都有“神话意识”。在这些社会里,同感驱动仅仅延伸至血缘和部落联系范围内。

对这类社会的研究显示,可以维持彼此团结、有凝聚力的社会单位成员很少超过500人,即有着血缘关系的、延伸意义上的家庭成员数目。他们可以保持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信任度,具备一定的熟悉度。偶尔闯入一个部落迁徙区域内的其他部落,通常被认为是非人类,甚至会被当成魔鬼。

如果我们已经从神话意识发展到神学意识、思想意识再到心理意识,而且已经将我们的同感驱动从血缘关系扩展到宗教关系、民族关系和社会关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想象:人类旅程的下一个跨越将进入生物圈意识,将同感延伸到将整个人类作为我们的大家庭,将我们的同类生物作为我们进化家庭的扩展。

交互式通信、能源和物流互联网组成了新的智能基础设施。

目前,这一基础设施已经开始以节点形式扩展,像Wi-Fi一样,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跨越五洲四海,将社会连接到了全球广袤的神经网络中。

物联网是将每件事与每个人相连,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它使我们在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作为一个延伸的人类大家庭彼此产生同感和进行社交。

年轻一代通过Skype在全球课堂学习,在Facebook上与全世界的同伴们进行社交,在Twitter上与亿万同龄人聊天,在互联网上在线分享家庭、服装乃至一切事物,在能源互联网上跨州生产和共享绿色电力,在不断发展的物联网上共享汽车、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并在这个过程中将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从对无限物质增长的坚持,转到对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承诺上来。伴随这一转变而来的,就是人类心理的改变,也就是向协同时代和生物圈意识的飞跃。

协作精神在全人类扩展

协作意识承认我们的个人生活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同时,个人的福祉最终取决于我们所居住的更大社区的福祉。这种协作精神现在已经开始向生物圈扩展。

全世界的孩子都在了解他们的“生态足迹”,他们逐步了解到:人类所做的一切(关系到每一类生物)都留下了生态足迹,这将影响地球生物圈其他组成部分的一些人或生物的福祉。他们正在接触这些观点并且逐渐意识到,每一种生物都被包含在生态系统错综复杂的共生和协同关系中,而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依赖于每个环节的可持续发展。

年轻一代也正在认识到:生物圈是我们的整个地球社区,其健康和福祉决定着我们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如今,青年人通过虚拟和物理空间彼此联系,快速地消除了区分你我的思想、文化和商业界线,而这些界线主要是由资本主义社会长久以来的私有财产关系、市场交换和国家边界造成的。

对于这一代人来说,他们看待权力关系的方式与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完全不同,“开源”成了他们的信仰。在地缘政治的世界里,一些人支持资本主义,一些人支持社会主义。但是新一代人很少谈到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当新一代在判断政治行为时,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政治范围。无论是政府、政党、企业,还是教育体制,他们会问机构行为是集中式、自上而下、家族式、封闭和专有的,还是分布式、合作、开放、透明、对等的,以及是不是一种横向权力的表现。

即使年轻人仍然继续利用资本主义市场,他们也在超越这一市场。他们习惯于在网络化合作共享的范围内,开展大部分经济生活,就像在市场经济下一样,彼此在社会经济中沟通交流。他们新发现的开放性推翻了长久以来按照性别、阶级、种族、民族和性取向来区分的壁垒。

随着全球网络将每个人连接起来,同感文明正在迅速横向扩张。数亿人都开始将其他人的经历当作自己的经历,因为同感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终极试金石。

虽然表现并不太明显,但是数百万人也开始将他们的同感驱动扩大到生物伙伴中,这些伙伴跨越了种族:从独自生活在极地的企鹅和北极熊,到栖息在所剩不多的原始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濒危物种。年轻人刚刚开始发现一个在生物圈中打造同感文明的机会。

在这个阶段,预测中希望的成分大过于期待。但是,我们在冥冥之中觉得这种可能必将成为现实。

尽管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征程中—定会充满曲折,或许你会认为这种社会形态不过是21世纪的乌托邦,或许互联网最终会沦落为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帮凶;但我们应该乐观地看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零边际成本社会的基础正在一步步夯实。

[编辑 周春林]

社会责任成本问题 篇7

施工企业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责任成本意识淡化,责任成本管理弱化,责任成本行为软化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一,认识模糊,控制不力。对责任成本认识模糊,工程成本管理是个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系统工程。成本控制的主体是企业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长期以来一些单位一提到成本控制就认为是财务部门的职责,甚至有的工程项目经理简单地将项目成本控制全归于财务人员,简单地认为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施工管理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验收、发放,看似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实质上是放弃了成本管理责任,违背了企业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根本目的,其结果是经营人员为追求中标率,随意降低工程投标的报价,施工组织人员为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技术人员为创造精品工程擅自提高建造标准,一些项目设备物资投标采购也流于形式,加大了采购成本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流失,创利水平不断下降。因此,不提高认识,就不可能搞好项目成本控制。第二,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考核奖罚机制。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奖罚分明,是促进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各岗位的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致于无法考核其优劣,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的不公、受罚的不服。特别是有些国有施工企业长期受大锅饭思想的影响,对本该受重奖的人员施以重奖怕别人眼红,所以意思一下就算了;对于本该受处罚的人员,碍于情面批评一下了事。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成效,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不对称的做法,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也给以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三,缺乏动态控制。责任成本的控制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工程项目由于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成本可比性不强,工程所在地域、建设单位和计量支付管理费不同,成本控制环境也不尽一致。设计和概预算滞后,指导价及取费标准不成体系,使得部分工程项目责任成本控制依据不充分,动态调整不及时,与现场实际出入较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责任成本的控制和实施。第四,整体管理流于形式。项目成本管理涵盖了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成本内控制及台账的建立、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系统、考核兑现、信息反馈、成本督察等各方面的内容,是按照事前、事中、前后三大控制的原则进行管理的,整个体系的建立对项目的责任成本全面管理有着指导性的作用。目前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要么是不签订责任合同,要么是签订合同后不考核、不兑现,造成责任成本管理工作在许多项目部“流于形式”,违背了成本管理的初衷,起不到成本管理的作用。

二、原因分析。

1.宏观环境的原因。(1)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与不健全的市场经济秩序削弱了企业加强责任成本管理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2)宏观成本管理缺位,严重影响了企业建立内部责任成本管理体制的主动性。(3)政策办法不统一、不配套,增加了企业的负担。2.企业领导不重视。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领导不得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产品价格上,造成企业领导不重视责任成本,忽视责任成本管理工作,责任成本意识淡化,责任成本管理松弛,从而导致价格和成本交替上升,降低责任成本的难度加大。3.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各部门协调能力较差。基础管理薄弱,损失浪费严重。企业在转轨的过程中,旧的制度被打破,新的制度尚未建成,造成责任成本管理无章可依,客观上削弱了责任成本管理意识。4.员工的业务素质不高责任成本管理人员对责任成本只事后核算,忽视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财会人员对责任成本的管理的涵义理解片面,认为责任成本管理就是一味地节能降耗、减少支出,歪曲了责任成本管理的实意,使得责任成本管理工作不能被放到一个正确的位置。

三、进一步加强责任成本管理的对策。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责任成本管理的主体——人,是决定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重视挖掘人力资源,极大地调动人在成本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厦门大学余绪缨教授在管理研究中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余教授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从物本管理向人本、智本管理发展,也就是从硬管理向软管理发展,这一发展方向标志着管理特性已从科学趋于艺术”。具体在施工企业,特别是项目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进行人的行为研究,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激发项目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积极性,使项目部人员在开始行动之前就有积极的行为意识,在行为过程中能做到有意识地自觉控制。要鼓励和保护员工展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更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降低消耗,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精打细算,精耕细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做出贡献。2.对人力资源价值及成本的确定。为了实施具体的人本管理,有必要将人力资源价值与成本量化,因为量化后的人力资源数据有助于各项管理措施的操作。3.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人力资源同物力资源一样,能够在未来为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但是,若不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也会出现投资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此外,对人力资源投资的(下转52页)(上接第29页)分析与评价,还有助于企业在总资本预算中考虑到人的因素,使企业资金的分配更为有效,克服以往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重视人力投资的急功好利行为。第二,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责任成本管理体制。(1)分清管理层次,明确考核指标。由于施工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同,管理层次的多少亦各不相同。较小的企业一般实行企业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即集团公司直接管理工程项目部;较大些的企业大多实行工程公司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一般情况下,集团公司对工程公司下达经济指标,工程公司再向各工程项目部下达指标,项目部向施工队和班组下达指标。但有时也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工程公司共同参与的大型工程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项目部和工程公司管理的交叉问题,因此,要以工程项目为管理主线,即工程公司直接对项目进行管理。向工程项目部下达经济指标,就应同时调整对工程公司下达的经济指标,即分清施工管理成果的归属,否则就会造成管理层次不清,责权利不对应,影响工程项目部或工程公司的积极性。施工企业应根据经营年度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管理层次以明确责任,形成层次分明的成本中心,形成实现公司成本目标的保证体系。分清层次后,还应明确各层次的考核指标,即逐级下达任务。本着先进合理的原则,实行成本倒算,所下达的指标必须在相应各层次可控制的范围,各层次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目标。同时,应将上述内容通过内部经济合同的形式加以确定,逐级签约,落实到人头。指标下达后,应赋予各级成本中心充分的权利,上级对其正常管理工作不应干涉,以保证各级成本中心能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对各级成本中心的奖罚比例政策要掌握在确实足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的程度,起到奖优罚劣、多劳多得、职工与企业双赢的作用。(2)适时考核,奖罚到位。责权利明确之后,为了调动各责任者的积极性,还要与成本分析结合,做到分阶段考核。考核时间的选择方法有两种:一是按日历时间分月度、季度和竣工考核;二是按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即各分部分项工程结束、总体工程竣工考核。企业应结合管理特点对工程项目考核的时间设定方法做出规定,制造费用的考核应以日历期间划分。按时间分阶段考核,可根据分析期末成本报表内容进行考核,考核时不能局限于报表上的数据,要结合成本分析资料和施工生产及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评价,以对下一阶段工作起到纠偏、鼓励的作用。待工程完全结束后,应及时对责任者进行最终考核,对分阶段考核出现的偏差,多退少补。

社会责任成本问题 篇8

一、成本会计职能

成本会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是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核算的会计, 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以实现成本最优化的目标,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在以下进行简要分析。

1. 反映职能。

反映职能是成本会计最基本, 也是最重要的职能。成本会计利用专业的方法, 对企业的总成本和单个成本进行核算, 它能够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一切费用。

2. 计划与预测职能。

在计划阶段, 成本会计根据一定方法, 以货币的形式将计划期的生产成本和生产耗费统计后下发至相关部门, 以此作为执行的标准。通过计划阶段的核算, 可以预测企业在生产周期结束后的收益状况。

3. 控制职能。

在投产前, 成本会计通过成本计划制定出各项费用和具体成本的额度, 在投产后, 成本会计审核计划和实际发生的成本, 通过其中的差额来对成本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

4. 分析与评价职能。

在定期完成生产计划后, 通过对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调查, 进行成本的分析, 将结果馈给企业领导层, 最终做到评价企业投资收益的作用。

二、成本会计存在的问题

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和收益, 但是目前成本会计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在以下进行详细分析。

1. 知识更新方面。

目前经济发展迅速, 新的无形资产领域大量出现, 成本会计的内容和范围也相应地不断扩大, 但是成本会计的个人知识更新, 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生产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而与产品相关的各项设计、研发、宣传、销售等费用引起的成本却不断增加。一些成本会计的观念陈旧, 没有与时俱进, 仍然偏重于产品成本, 而对其他方面的成本考虑过少, 最终使成本信息反映不够准确, 成本控制和失效和经济决策失误。

另一方面, 成本会计对于理论内容研究不够充分, 对于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和模式没有深入研究, 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不能够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作用。

2. 办公软件方面。

计算机技术已经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利用计算机进行成本核算, 更加有效和准确, 不过目前的成本会计, 许多人年龄偏大, 学习新知识能力较差, 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仅仅经过简单的培训, 对新型的计算机办公软件不能很好的适应, 在操作时显得不够专业, 不能深入地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成本核算。此外, 在实行计算机办公的企业中, 真正运用办公软件来提供公司决策的信息, 促进企业发展的还是很少的, 大多数企业的成本会计只是利用了计算机代替了账本和计算器, 仅仅完成一些日常的工作, 对计算机软件应用的水平较低。

另一方面, 成本会计采用的办公软件基本是通过市场进行购买, 国家对软件未实行统一的管理和制作, 软件质量岑差不齐, 这些品种繁多的成本会计类软件使得企业财务运行状况也显得比较混乱, 普遍存在着通用性差的缺点, 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不能进行有效的共享。

3. 动态市场掌握方面。

当前市场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生着变化, 信息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在大范围内流通。许多成本会计都习惯于以往的工作, 仅仅关心企业内部的问题, 对动态市场没有过多地关心, 导致许多有用的信息无法及时掌握, 对企业的成本核算范围和方法没有做出及时地调整, 以至于最终得出的成本信息不准, 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4. 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手段的变化方面。

许多企业成本会计利用办公软件的时间不长, 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 内部对成本信息的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利用计算机没有辨别人和特殊事情的能力, 有些成本会计人员或者能够接触到计算机的管理人员, 可以随意对数据进行更改或者复制, 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的成本信息不准。

另外, 企业的内部控制缺乏对成本会计的相关监管, 导致一些成本会计的独立性受到影响, 通过采取多种隐蔽的成本控制手段以满足企业领导人和企业的短期利益, 这会对企业的长期经济效益带来影响, 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改进的措施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成本会计在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还是诸多的, 经过对这些问题的仔细分析, 提出了以下四方面对策。

1. 会计人员素质培养。

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整个成本会计实行中的核心部分,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 制定在岗人员的培训和定期考核制度。对于已经在企业中担任会计职务的人员, 要加强成本会计的培训工作, 使现有的成本会计人员能够提升专业知识水平, 熟练对办公软件进行操作。成本会计内容不断丰富和更新, 成本会计人员的学习也要与时俱进, 企业管理者应该制定考核的制度, 定期检查会计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情况, 制定这样的监督制度, 可以加快成本会计人员学习的进程。

(2) 加强成本会计人员思想道德教育。在成本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提升的同时, 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提高成本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 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某些随意行为会对企业造成不良的后果, 甚至会触犯法律, 在出现错误时能够及时纠正, 悬崖勒马。

2. 办公系统的应用与开发。

目前软件公司开发的各种会计类软件中, 有不少存在着系统问题, 有的还存在着安全隐患, 对此, 国家应该加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工作, 鼓励软件公司多开发一些实用而且功能全面的软件, 实现软件的共通性, 让相关单位能够做到数据共享, 提升信息的透明度, 为企业的关键决策提供正确的信息, 此外还要加强软件和网络的安全管理, 软件和硬件都要做好防范, 避免漏洞的出现, 使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有所保障。

在会计软件日益丰富的今天, 企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 并加以深层次地应用, 将计算机的功能发挥出来, 更准确、及时地为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和提供成本信息。

3. 熟练掌握市场信息。

当前市场信息变幻莫测, 成本会计人员的学习也要与时俱进, 关注市场中的相关因素的变化, 并关注国外的一些相关报道, 对成本的核算方法及时进行改进, 更准确地提供成本信息。另外, 要掌握企业关键产品的成本变化趋势, 对企业的成本进行预测, 给领导层提供预测的成本信息, 促进企业及时进行调整,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4. 建立公司内部管理体系。

针对目前计算机应用普及的现状, 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多总结经验教训, 多学习一些先进企业的管理方法, 加强自身内部的控制制度, 加强成本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并完善成本会计利用办公软件的安全管理制度, 对成本会计人员进行约束。另一方面, 查阅成本信息要经过领导同意和办理相关手续, 避免无关人员接触到成本信息。

四、结语

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将世界带入了信息化时代, 在这个时代下成本会计利用计算机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虽然目前成本会计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经过仔细分析后还是可以找到相应的改进措施,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乐.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9, (3) :49

[2]苏晓丽.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2, (3) :52

[3]蒋华.论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与改进[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11) :25

[4]宁芙.浅论当前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角, 2011, (3) :88-89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效益分析 篇9

一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要为股东追求利润外, 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 也有学者概括为三个方面的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

我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 对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股东、债权人、员工的责任;第二, 对消费者和政府的责任;第三, 对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责任;第四, 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在我们对企业社会成本收益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第四层次环境责任进行分析。

随着国内经济的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主题。

首先,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 以及“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家园”的主题曲的唱响, 消费者已经不再仅仅以“物美价廉”衡量一个企业的好坏, 反而更加注重企业对员工、对生态环境、对社会总体的贡献。正如理性的消费者在购物时会选择主动长期坚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企业也一定会对产品质量、服务肯定也有责任感, 从而给予消费者以可靠和良好的信誉。

另外, 随着中国加入WTO,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国际化发展战略。而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应该是技术领先、管理先进, 并且要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 是能将社会、环境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成功地融入到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商业经营过程的企业。

2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收益分析的初述

各种经济活动都会发生成本收益问题, 这既反应于内部活动又反应于外部活动, 而效果也同样包含企业内部效果和对整个社会的外部效果。对于内部效果而言我们很容易想到即由企业直接承担的成本或获取的收益, 而外部效果则是由于企业 (或收益) 与整个社会成本 (或收益) 之间出现的差距而产生的。环境影响便是经济活动的外部影响。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会给社会带来直接的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而防治这些污染和破坏还需要企业承担资金、人员等成本投资。所以对环境问题的成本效益分析不能仅仅只考虑企业局部利益, 更应该从社会的全局观点来计量。

在现实生活中, 企业往往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是不同于慈善机构, 企业经营是以盈利为目标, 盈利能力是衡量其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这样也使一些企业投资者受利己主义驱使而显示出自私品格, 往往想尽量减少生产成本而追逐较高的利润, 这样容易造成整个社会的损失;另一方面是企业受道德与声誉机制的影响, 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受感情因素影响严重的国家, 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以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和自身竞争力。

我们假定决策者在做决策时是目标多元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目标方案间的trade-off。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决策或项目的外部性效果都可以通过货币价格计量分析, 。基于此客观情况我们对成本效益的分析主要是对企业承担保护环境责任所产生的可用货币剂量的成本—收益分析。

3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效益概念

从企业财务会计角度而言, 成本——效益比较简单。但是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来界定成本效益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因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效益兼具内部性与外部性。内部性是对一定发展项目而言的, 即按通常规律应该有项目直接承担的成本和效益, 相反, 其外部性则是指外流的, 项目本身不直接承担所引起的成本收益。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而言, 成本效益可以看成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成本可以定义为损失掉的效益, 而效益则可以看作是免于损失的成本。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势必造成经济损失, 这里的损失, 可以当成是环境经济的降低, 或者, 也可以称之为成本, 因此环境经济中即含有效益也包括成本。在本文中, 我们将成本界定为企业承担环境质量这一社会责任所付出的费用, 而将效益界定为企业因承担这一社会责任使环境质量提高或者使环境质量免于下降而给企业及社会带来的经济利益。

4 企业社会成本——效益分析的原理

在企业责任会计范畴中, 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被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外部影响, 其解决方案就是按市场价格把它内部化, 从而使环境质量成为一种特殊商品, 纳入价格机制的运转范围。因此, 成本—效益分析的一般原理就是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以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收益 (边际成本=边际效益) , 即达到最优的污染水平。但我们的成本—效益分析不是最优化分析, 而是一种“准优法”。它只是比较两种或有限种的环境方案, 得出何种为优的结论, 而所研究的方案本身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在此, 我们用单位成本效益率最大化来代替最优污染水平来判断各方案, 为在供选方案中做出选择提供依据。

在明确了原理后接下来便是程序的确定, 成本—效益分析的工作程序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1) 确定成本—效益分析的项目, 收集整理相关的技术经济数据和背景资料; (2) 建立成本—效益分析的计算方法, 以及成本和效益评估的标准; (3) 计算各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效益, 评价计算结果, 从中选择最好的方案。

基于企业承担环境质量这个社会责任进行的成本——效益分析中的环境质量提高带来的效益项目主要包括: (1) 对人体健康的改善, 包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保健费用的减少, 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等; (2) 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程度的提高; (3) 由于环境的改善使工业设备工作期限的延长和维护费用的减少, 以及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4)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或防止生产率的下降, 以及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5) 净化成本的减少; (6) 自然景观和旅游价值的提高。

5 企业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已经明确了分析项目, 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项目计算企业因承担责任而负担的成本和获得的效益。下面将给出个项目的计算方法。

由于环境污染的防治和减少, 居民的身体健康改善的环境经济效益 (IR) 的计算如下:

(1) 因为环境的改善, 防止劳动者在患病期间净产值的损失的效益 (IRS) 为:

IRS=I*N* (P1-P2)

I:一个工作人/日的平均净产值数量;N:一年内由于环境污染引起患病或因照顾患病的家庭成员而脱离生产的劳动者的人数;P1, P2:环保措施实行前后一个劳动者的年平均工作人/日数量。

(2) 因为环境质量的改善, 减少因污染引起的暂时性或永久性劳动力丧失期间的补助金额的效益 (IRL) 为:

IRL=NL*B* (P1-P2)

NL:因污染导致的暂时性或永久性劳动力丧失而领取的补助金的全年人数;B:丧失劳动力期间按病假一天的补助金额。

(3) 用于因环境污染而患病的劳动者的开支的减少的效益 (IRH) 为:

IRH=F*NH*D

F:因污染致病每一天医药费用的平均开支;NH:因污染而患病并需治疗的病人数;D:因污染致病的病人的平均患病天数。由于减少资源、能源变成“三废”的损耗 (即提高综合利用程度) 的效益 (NR) 为:

NR=NV-C

NV:回收利用的原料和燃料的价值;C:废料回收的开支。

由于环境状况改善, 设备工作期限的延长和维护费用的较少的经济效益 (ER) 为:

ER=EC+K* (Y2-Y1)

EC:设备维护费用的较少;K:设备的年平均生产利润;Y1Y2: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前后设备的工作年限。

由于环境状况的改善,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或防止生产率下降和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提高的经济效益 (AR) 的计算如下:

AR=M* (AP2-AP1) +Q*< (PR2-C2) - (PR1-C1) >

M:环境措施中受益土地的面积;AP1 AP2:环境保护措施实行前后, 单位农业用地的年平均净产值;Q:环境措施实行质量提高后的产品年平均数量;PR1 PR2:质量提高前后的单位产品价格;C1 C2:质量提高前后的单位产品成本。

由于环境状况改善, 减少的污染处理成本的经济效益 (BR) 为:

BR=BC1-BC2

BC1 BC2: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前后的污染处理费用。

由于环境状况的改善, 使自然景观、旅游价值提高的经济效益 (JR) , 因为不能直接计算, 所以可以通过将尚未污染的地区的地产价值与已被污染的地区的地产价值做一比较而间接得到。

由上面的计算便可以得到企业因承担环境责任所取得的综合经济效益R=IR+NR+ER+AR+BR+JR, 假设这项方案的实施期限为n年, 我们便可以得到这个方案在整个期间的收益的现值为:undefined (其中i为贴现率) , 于是企业的单位成本效益率β=R0/ (CH0+K) (其中CH0为该期间各年年运行费用的贴现值;K为承担环境责任而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的投资) 。现在我们就可以运用β对企业的各个方案进行评价, 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

参考文献

[1]赵小仕, 陈全明.论劳动关系中的企业社会责任[J].当代财经, 2008, (3) .

[2]陈华, 徐艟.企业社会责任的三大命题[J].中外管理, 2006, (12) .

[3]李淑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范围及特质[J].哲学动态, 2007, (4) .

社会责任成本问题 篇10

2013年8月, 财政部发布通知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 在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范围内 (包括采矿业) 施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以下简称“该成本核算制度”) 。该成本核算制度在产品成本核算的对象、项目、范围, 以及有关费用的归集、分配、结转做出了规定;同时, 该成本核算制度特别注明: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 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需要来确定多元化的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组合输出有关成本信息、归集并分配结转有关费用。

二、煤炭企业核算社会责任成本的必要性

(一) 煤炭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必要性

1. 国家政策要求煤炭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2006年, 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 2008年, 国务院国资委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分别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事项专门发文, 积极倡导其所管辖的中央企业及上市公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同年, 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等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随后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专门提出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

2. 行业协会推动煤炭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2012年5月,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首次组织的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19家大型煤炭企业在发布会上发布了201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其中河南煤业化工集团 (现更名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等10家企业围绕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生产、关爱职工成长、保护环境、回报社会等方面现场阐述了2011年度对内对外所承担的责任。2013年5月,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2012年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 再次就煤炭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向社会发布公开报告。同时, 为进一步完善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机制,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决定今后每年5月上旬定期召开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 建立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发布机制, 积极推进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3. 企业自身需要煤炭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虽然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为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但是企业管理者越来越意识到不能仅仅依靠盈利来衡量企业, 更应该自觉使企业的自身行为契合国家的管理目标与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 从而增加企业自身的美誉度、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 提高产品及经营活动的知名度, 最终为企业持续经营提供良好环境。

(二) 煤炭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 在煤炭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 多数存在以下问题:社会责任报告在模式上缺乏统一性, 逻辑上存在排斥性, 内容上存在随意性, 数据缺乏准确性, 各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上述问题的根结, 在于发布报告所依据的文件及各煤炭企业所主要表达的履行社会责任的范畴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

(三) 核算社会责任成本的必要性

鉴于煤炭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必要性以及报告本身存在的问题, 为了优化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及内容, 笔者建议将煤炭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以及为履行社会责任所承担的成本、费用统一到会计核算中, 由财务人员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付出的成本、费用计入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 同时对应企业从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取得的收益, 一并以财务数据, 定性、定量、固定格式的方式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为此, 在借鉴国内外对“社会责任会计”这一观点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考虑到煤炭企业的现实情况, 本文提出煤炭企业应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调整、增设部分会计科目, 核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并以此核算数据作为对外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依据, 并重点阐述煤炭企业如何核算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所负担的成本、费用。

三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核算内容

(一) 确定核算社会责任的对象

笔者认为, 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核算对象是企业在筹建、运营、退出过程中对社会产生的外部性影响, 包括正外部性的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与负外部性的给社会造成的负担, 例如对自然环境的改善与污染、对矿产资源的增值与消耗等。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煤炭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应以社会 (含政府、公民等) 需求、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员工权益保护等事项作为社会责任范畴的核算对象。

(二) 确定核算社会责任的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 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 其实质是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资源流动, 所以可以简化为企业主动或者被动地将资源转移给社会、企业应该向社会支付或者索取的与之同等价值的报酬、企业通过资源及报酬的转移所产生的净收益或者净损失这三个方面。基于资源在社会与企业这两者之间非此即彼地转移这一现实情况, 即某种资源, 当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时候, 实际上是企业支付了自身资源或者放弃了获取同等价值报酬的机会;当企业从社会中获得资源时, 实际上是企业满足了自身的资源需求或者增加了获取同等价值报酬的机会。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 如果产生了净损失, 一般会作为企业的预计负债在财务会计中核算, 如果在会计期末有净收益, 企业所有者也无法主动索取, 所以, 参考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要素设置, 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各种事项通过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核算。当企业从社会中获取到各种资源时, 即企业给社会增加了负外部性时, 通过企业的负债要素来反映;当企业为社会支付各种资源时, 即企业给社会增加了正外部性时, 通过企业的资产要素来反映;当企业在会计期末抵消、结转对社会的外部性影响的结果时, 通过损益要素来反映。在损益要素中, 若社会责任损益为正, 则说明企业从社会中获取的资源要少于企业支付给社会的资源;若社会责任损益为负, 则说明企业支付给社会的资源要少于企业从社会中获取的资源。

(三) 确定核算社会责任成本的会计科目

根据我国会计法律及规章制度的规定, 同时借鉴我国理论界的讨论结果及西方国家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应用成果, 笔者认为应该将企业核算社会责任的内容暂时列入现有的账务处理程序中, 既能够优化既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报告又能够反映企业及社会的实际需求, 待会计法等有关法规提出“社会责任会计”这一会计体系后, 再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去。

考虑到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以对应的会计法规既定的会计科目为编制基础, 笔者认为在设立社会责任核算科目时, 应该以既能够核算、反映企业履行社会义务的实际情况, 又不影响既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为标准。

因此, 笔者建议根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内容及结果, 通过新设一级会计科目或者在既有的一级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 来核算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这一事项。在新设一级科目时, 要考虑到部分业务需要在现有的财务会计体系中核算的事实, 同理, 在既有的一级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时, 仍要考虑到上述情况, 所以, 在确立会计科目核算内容时, 应该做到将不涉及到社会责任事项的经济业务只通过财务会计科目核算, 将既可以通过财务会计核算又可以通过社会责任科目核算的事项通过共用科目核算, 将社会责任业务中不能通过财务会计核算的部分通过社会责任会计科目核算。在报表披露时, 既有的各会计科目不仅可以直接编制成财务会计报告, 同时其中涉及社会责任的会计科目还能够与新设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共同成为企业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依据。

根据本文所列核算对象, 同时参考有关理论成果 (杜传桥, 2011) , 本文设置了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效益、社会成本、社会损益五个一级会计科目。其中社会资产与社会效益科目核算企业主动向社会转移资源而履行的社会责任, 企业在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时, 转移给社会的资产在社会资产借方核算, 同时在社会效益贷方核算履行此次责任时所得到的社会收益;社会负债与社会成本为企业主动向社会索取资源而应履行的社会责任, 索取资源时, 在社会负债贷方核算此次索取的资源总价值, 同时在社会负债科目中核算应该对等支付的使用索取资源的代价;社会损益为社会负债与社会效益抵减后的结余, 反映企业与社会交换的所有的资源总共应该支付或者得到的收益总额。

(四) 核算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理论

因本文是在既有的财务会计科目体系中新设会计科目来核算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所以其会计假设、会计基础、会计原则及会计方法等都需要与企业会计核算保持一致。在会计假设的计量尺度中, 因部分社会责任无法以货币的形式反映, 需要采用折算方法将部分社会责任的核算内容转化为货币形式。例如企业安置转业军人时, 可以以转业军人在企业获得的劳动报酬为标准, 进行社会责任的核算。

(五) 核算社会责任的同步性

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 所涉及到的经济利益都能够可靠计量, 这部分经济利益的流动会影响企业的收入、费用等, 需要在财务会计中核算, 同时, 为全面反映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其也应该在社会责任科目中反映, 以便于突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 因其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故在其发生时以发生金额核算。

四、企业核算社会责任示例

假设A煤炭企业根据环境保护力度、转移就业压力、政策影响程度三个社会责任范畴内的核算对象相应的设置了二级会计科目, 科目内容见右上表。

A煤炭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共发生如下有关社会责任的经济业务:

1.A煤企向外排放废水10吨, 经政府部门核算, 企业应缴排污费500元。则A煤企在进行正常会计处理的同时, 还在社会责任成本中做如下核算:

2.A煤企接到政府通知, 建议在招聘员工时安置部分残疾人就业, A煤企经测算, 正好需要4名有正常劳动能力的人负责整理资料工作, 若招聘残疾人, 需要招聘5人。为履行社会责任, A煤企招聘了5名残疾人工作, 残疾人与正常员工的薪酬待遇标准一致, 均为每人每年50 000元。年末, A煤企因招聘残疾人工作而减免税金60 000元。则A煤企在进行正常会计处理的同时, 还在社会责任成本等科目中做如下核算:

3.A煤企将采煤方式由炮采改为综采, 需辞退工人70名, 经当地政府测算, 该行为导致企业为社会增加了15万元的再就业负担。则A煤企在进行正常会计处理的同时, 还在社会责任成本中做如下核算:

4.A煤企为当地重点企业, 为支持A煤企销售煤炭, 当地政府在下发文件时要求所有公共事业机关的冬季燃煤都要从A煤企采购, 经测算, 政府此举将多支付运费等70 000元。则A煤企在进行正常会计处理的同时, 还在社会责任成本中做如下核算:

5.会计期末, A煤企结转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和收益, 并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内容公开披露。

五、小结

煤炭企业在成本核算中核算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能够更加准确地计量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所负担的成本, 便于对内管理、对外披露, 便于利益相关者查询、研究。更为重要的是, 通过设置会计科目核算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可以为未来的企业成本管理甚至会计理论改革提供有效的资料。当然, 在财务会计中增设非标准的会计科目, 目前只是设想、建议, 还有待于在企业会计实务操作中作进一步验证。

摘要:根据《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的内容, 结合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实际和对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要求, 本文提出煤炭企业应该增列有关科目, 用来核算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收益、结余等, 定性定量地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 以便于煤炭企业对外披露有关信息, 同时也便于社会对不同企业进行横向研究。对于煤炭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应该如何设置会计科目、如何进行核算, 本文尝试做了说明。

关键词: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核算,社会成本

参考文献

[1] .朱学义, 林爱梅等.煤炭会计实务——基于责任会计的企业内部市场化运作核算[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3.

[2] .朱学义.论煤炭矿区环境成本会计[J].生态经济 (学术版) , 2007, (2) .

[3] .杜传桥.低碳经济下社会责任会计框架构建[J].财会通讯 (综合) , 2011, (8) .

社会融资成本为何高企 篇11

通常当增长速度回落,融资需求应该也会有所回落,但是融资成本却依然居高不下。与此同时,货币政策操作也非常谨慎,经济回落较快的时候可能会阶段性地稍微宽松一点,但是经济增长一旦企稳就迅速减少刺激。

具体分析,就是在经济体系去杠杆化、去产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挤出效应。

这个“挤出”是指什么?信贷之外的其他融资在大幅度增长,这些银行之外的融资形式也被称为影子银行。那么,这些融资绕开银行去了什么地方?目前看来,一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二是房地产。在银行的信贷结构中,在经济调整期,银行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在总体信贷规模受到约束,且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时,会有意识地将信贷投向已经开工的一些大型项目。这些大型项目通常都是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银行体系也已经投入了较大的信贷规模,如果突然不投入了,项目依然处于建设阶段,可能就会导致不良资产的出现。

这几种融资有几个特点,第一个,银行信贷规模在收缩,总量上在控制,在有限的信贷里留给这些企业的本来就会减少。与此同时,影子银行系统里面两个主要的融资,首先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个平台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预算软约束,对利率不敏感。在预算软约束条件下,地方官员通常想到的是,只要在任内不出问题,往往可以承担更高的市场利率,但将这些高利率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产出是非常低的,这些问题都直接拉高了市场的融资成本。

2009年以来的这几年,房地产在不少行业产能过剩的环境下,属于为数不多的几个保持了比较高盈利能力的行业。为了落实调控,银行大幅减少了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支持,于是这些房地产企业就走向影子银行体系,以比较高的利率去融资。这就形成了看起来整个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很快,M2增长也不低,但是融资成本依然不低的情况。同时,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紧缩,从国际经验对比研究,本来紧缩是为了倒逼经济体系去杠杆化,但是业务类增长速度回落,往往还推高了杠杆率,因此降低融资成本也要与促进整个经济增长效率提升等结合起来考察。

与融资成本一样居高不下的,还有刚性兑付问题,当然我们可以说刚性兑付是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各方博弈的结果,但是,如果刚性兑付不设法打破,社会融资成本也很难持续地降下来。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分析金融问题,仅仅从金融领域来想办法已经不够。用张培刚老先生一直指导我们的话,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诊断,要用老中医调理的方法。所以这个调理,放在当下的语境下,首先需要对软预算约束的地方政府融资,建立一个硬约束机制,同时为地方政府正常的基础设施融资提供新的可持续的市场化、透明化的融资渠道。

第二个就是房地产调整。我们看到整个房地产市场从2013年的高点之后,开始进入一个持续的回落过程,从房地产新开工量、资金到位量、销售量等,基本都处于一个回落趋势。所以从降低融资成本角度看,房地产的拉动作用也减弱了,而且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历史的长周期来看,也开始进入回落周期。

如果进一步分析,在商业银行体系中,信贷投放中形成的挤压该怎么处置?最简单的就是让这些产能过剩的企业全倒,不给他贷款。但是,在金融活动中,写论文可以这么写,做政策决策实际上不可能这么做,这会形成非常强大的,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冲击,所以去杠杆化、产能过剩的消化会以一个渐进的、缓慢的进程推进,正是基于这么一个宏观特征,宏观经济在一个箱型内波动的状况,可能2015年后还不会改变。

[编辑 袁翊菡]

E-mail:yyh@chinacbr.com

社会责任成本问题 篇12

欧洲委员会 (2003) 把企业社会责任 (CSR) 定义为“公司在自愿的基础上, 把社会和环境密切整合到它们的经营运作, 以及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在综合诸多观点后, 笔者认为:CSR代表企业造福社会的自愿行为, 这些行为的共同点在于关注除投资者外其他利益相关者 (员工、供应商、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等) 的利益。CSR涵盖的内容并不单一, 需要在众多的企业活动中加以识别和确认。通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实例, 笔者对CSR活动进行分类并举例, 如表1所示: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因

(一) 企业维度

企业维度是指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 (1) 利他主义。企业可能信奉利他经营哲学, 认为CSR是企业回报社会所应做的贡献, 而自身并不直接从中获取经济利益。比如, 在汶川大地震后, 华为、吉利和比亚迪等企业为救灾工作捐助了数千万元的现金和物资, 并有意不公开其贡献。 (2) 降低成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可以降低能耗, 节约资源, 降低生产成本。例如, PPG工业公司 (2009) 提高能源利用率, 进一步减少碳排放量。在过去5年里, 该公司减少了5%的能源消耗量, 总计节省了资金大约4000万美元。 (3) 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改善监管环境, 提高企业未来发展的灵活性, 对企业风险管理起到积极作用。例如企业可能会“自愿”减少碳排放, 以预防立法实施更严苛的标准。企业社会责任也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避免诉讼威胁和声誉损害。

(二) 外部监督者维度

外部监督者主要指政府、媒体、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他们可以通过特有的途径为企业履行CSR的表现施加压力, 如政府制定法律制度或进行道德劝说;媒体曝光或支持受害者起诉等。如, 英国的一些非政府组织会定期向社会公布未按要求提供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名单, 从而号召社会公众怀疑公司社会责任的真实程度, 进而影响市场和消费者的选择。从这个维度看,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一种回应监督压力的商业代价。

(三) 员工维度

对外而言,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力资源政策 (安全的工作环境、公平的薪酬、教育培训机会等) 能够有效地吸引优秀员工。对内而言, CSR能够有效激励和留住员工, 培养员工的企业认同度, 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从而降低员工离职率, 减少招募和培训成本。如, 在SAP中国研究院, 由员工代表组成内部运营理事会负责发起、动员、组织、监管和报告企业社会责任项目, 该组织认为, 该计划有助于“吸引和留住宝贵的人才,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四) 消费者维度

消费者的转移购买能够给企业施加压力, 同时CSR又可以显著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 从而获得产品溢价或增加市场份额。Mc Williams和Siegel研究发现, 消费者在未使用产品之前无法确定产品质量的情况下, 消费者会认为履行CSR的企业将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 CSR被作为产品质量的替代品。

(五) 其他维度

包括供应商维度、社区维度等。正如消费者更愿意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购买产品和服务一样, 供应商可能更愿意与此类企业合作, 即有正面的溢出效应。另外, 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更可能获得有利的贷款条件和吸引投资。

三、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与收益计量

(一) CSR成本与收益计量的作用

CSR成本与收益计量是将成本收益的主要核算内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 确定其金额来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过程。会计计量的作用在于为企业内外部决策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来进行决策制定。企业管理者进行与CSR相关的各类决策, 需要考虑相应的成本与收益。通过CSR成本与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管理者就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本和收益的确认是其会计处理的第一步, 其目标是将成本和收益具体化。在成本维度, 我们考虑前文所列的各类CSR活动的成本与其机会成本;在收益维度, 我们将企业履行CSR的动因转化为具体收益。

(二) CSR成本的计量

(1) 捐赠成本。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的12%以内的部分,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大多数公司来说, 捐款不会超过12%这个限度。

现金捐赠的成本=C (1-t) , 其中C为初始捐赠额, t为所得税税率。假设t=25%, 某公司向红十字会捐赠100万元, 则其净成本将达到75万元[100× (1-25%) ]。

产品捐赠的成本=产品成本-税收扣除额×t, 其中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比如, 假设某公司通过中华慈善总会捐赠成本为30万元的冰箱, 并且这些冰箱市值40万元。则企业捐出冰箱时应作会计分录:

若其年度会计利润为280万元, 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税前可扣除的捐赠限额为280×12%=33.6万元, 营业外支出中3.2万元要调增所得额;同时视同销售应调增的所得额为10万元 (40-30) , 即此笔捐赠的税收扣除额为20.4万元 (33.6-10-3.2) ;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那么该公司的净成本将是24.9万元 (30-20.4×0.25) 。

企业还应该考虑捐赠的其他成本, 如选择捐赠领域和捐赠形式产生的成本。又如机会成本, 即利用捐赠款投资于其他项目产生的最大收益。

(2) 劳务成本。劳务成本是指员工由于参与社区或公益服务等项目引起的生产力的损失。即员工进行CSR志愿服务的时间使得生产力下降, 进而产生收入损失。如从2003年开始到2008年底, IBM中国共有2300名员工参与了志愿者计划”员工爱心献社区”, 奉献了47881小时的义务服务时间。劳务成本可以用员工每小时创造的销售收入与服务时间相乘来计量。若以平均每小时50元计算, 则会产生约240万元的收入损失。当然, 这里假设存在充分的工作需求, 而并非劳动力过剩。如果员工志愿服务时间发生在业务淡季, 并非所有人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那么其机会成本就十分小。因此, 企业可以考虑在业务淡季时进行员工CSR志愿服务活动。

(3) 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指为员工提供的法定薪酬外的更有利条件所产生的福利费用, 如工作安全、福利费用、教育培训等。在会计处理中, 这些费用与原来的员工福利没有本质区别, 可以直接记在员工福利账户中。将人力资源成本加以量化, 应根据各个项目不同的特点, 把所涉及的费用直接或经修改后相加。由于人力资源和其他物质资源在投资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基于人力资源成本自有的特点, 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历史成本法;应付成本法;重置成本法。

(4) 环境成本。环境成本可以将绿色生产方式和传统生产方式的成本相对比来计量。即环境成本=绿色生产成本-传统生产成本。如, 绿色生产使用了一种新型可再生原材料组织生产, 将使用该材料的成本与使用旧的原材料的成本相比较, 使用该材料所增加的成本就是CSR的环境成本。当然使用绿色生产可能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比如复杂的技术需求。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绿色生产的成本可能低于传统方式, 进而产生收益而非成本。

(5) 其他。如企业与供应商就CSR项目达成合作关系时的交易成本;企业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开发新产品所投入的成本等。相对于前面的成本, 这些成本也应当考虑, 但其计量更加困难。

(三) CSR收益的计量

企业社会责任的收益可以从履行CSR动因中自然地反映。

(1) 税收收益。政府机构经常为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活动提供税收抵免及其他激励措施, 比如减征财产税、免征营业税等。例如,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节能减排, 设立每年预算为1亿元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以调动企业积极性。这些抵免及激励在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有相对明确的计量。

(2) 宣传收益。人们经常看到,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 在电视、电台节目中报道或在报纸、商业期刊上刊登。这些媒体的良好评价, 为企业赢得了“免费”的广告效应。企业了解在各类媒体上投放广告的成本, 通过追踪媒体报道和统计“对等”的广告成本, 企业就可以合理估计CSR作为一种宣传的收益。

(3) 风险管理收益。通过自我实施废物排放、碳排放标准, 企业可以预防未来更严格的法规, 避免昂贵的诉讼费用。计量这些收益, 企业应当估算更严格的监管法规颁布或诉讼发生的概率, 进而估算相关的未来现金流量 (遵守法规所必须的对人、财产、厂房和设备的投资) , 进行净现值分析。这些成本的节约, 就是相应的风险管理收益。

(4) 人力资源收益。包括吸引、激励、留住员工的收益。一是留住员工的收益。企业的CSR活动能够降低员工离职率, 而员工的离职会产生员工流动成本, 于是员工流动成本的降低可以用来估算CSR留住员工的收益。研究表明, 员工流动总成本至少达到离职员工全年工资收入的130%, 管理和销售岗位员工的流动成本高达离职员工全年薪酬的200%-250%, 越高层越重要岗位人员的流失, 流动成本越高。如, 若CSR有助于留住一位年薪10万元的管理岗位员工, 则意味着为企业争取到了20-25万元的收益。二是激励员工的收益。一方面, 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避免使用昂贵的业绩评价系统 (此类节约可以看成收益) 。另一方面, 员工能力 (领导才能、交流能力、战略视野等) 能够在CSR项目中得到提升。计量这些收益比较困难, 第一类收益可以用考核成本的降低来替代。对于第二类收益, 企业可以比较参与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员工的表现与未参与者的表现。三是吸引员工的收益。此类收益难以估计, 企业应将重点放在新员工的原始能力和招聘成本上。可以用以下指标来评估新员工的能力:毕业成绩, 学位数量, 学校质量等。企业也应估算招聘成本的减少量, 包括广告费、差旅费、培训费等。每雇佣一位新员工的平均成本的减少量, 乘以员工数, 就是收益。当然, 将平均雇用成本的减少量完全归因于CSR存在很多问题, 其估算并不精确。

(5) 环保生产收益。如, 使用环保的生产方式 (如循环经济技术、新材料技术等) 能够增强产品可靠性, 提高效率, 节约成本。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会导致原材料的使用量显著减少, 而原材料的成本一般可以追溯到产品, 其节约是可计量的。

同时, 环保生产方式可以降低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 从而通过削减质量成本来取得收益。内部故障成本包括废品损失、返工费用和复检费用等相关费用, 可以利用它们的减少额来计量收益。外部故障成本包括顾客投诉的处理, 售后服务, 和产品召回等形式 (外部故障成本有可能非常高昂, 如丰田公司的大规模产品召回事故) 。

(6) 其他。除上文所述, 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方面的收益。比如与消费者相关的收益。企业期望其CSR活动与消费者购买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这类收益难以确定, 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是进行客户调查, 评估CSR对重要客户群体的整体影响, 分析何种项目更加适合消费者。调查 (包括采购水平、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和企业形象等) 可以将消费者对公司品牌和产品的偏好与CSR联系起来。但如何将消费者调查的结果反映到销量和利润上, 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又比如, 从企业战略角度, CSR对于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是否起到积极作用?CSR是否增加了行业进入壁垒?还有, 如果CSR活动出于某种程度上的利他动机, 那么社会福利的增加也应当考虑。这些收益的指向太过模糊, 以致难于量化。

四、结论

众多利益相关者 (员工、消费者、社区、债权人、政府机构等) 要求企业运作过程中担负起社会责任。很多企业年报开始加入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 以此证明他们关注并履行了社会责任, 但报告中大多数内容只是泛泛地谈到企业的种种活动, 而并非切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产生的成本与收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虽然社会目标的企业内化值得鼓励, 但并不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决策可以随意做出, 而应当建立在对其成本与收益的深刻理解之上。CSR成本与收益的计量具有相应的特点和适用性, 但并非是成熟的, 还有待发展。本文所列的成本与收益并不完备, 有一些可能是很难估计的。这就要求企业在实践中综合多种方法, 不断提高信息质量, 以满足企业内外部决策信息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著, 齐若兰译:《管理的实践》, 机械工业出版2006年版。

上一篇:英语报刊教学下一篇:德育实效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