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

2025-01-12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精选12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 篇1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

信121 桂爱瑶

诚信,分开来说的话:诚,真实,诚恳;信,信任,证据。所以说,诚信,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千百年来被我们的祖先所推崇和发扬。她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无数感人的美德故事。今天,我们重温我们优秀的道德文化系统,并在丰富的道德资源中,汲取到中华民族腾飞的持久动力。身袭灿烂,心系执着,带着诚信上路,踏出一路风光。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德不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诚信”更是被纳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可见,无论是于国,还是于个人,诚信都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批判地继承了“诚”这个范畴,肯定诚实是社会公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诚实之主要的道德要求逐渐明晰为:忠诚、正直、老实。忠诚的主旨是对祖国、对人民、对正义事业的忠诚。当然,这种忠诚不是盲目和狭隘的“愚忠”,而是认同于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从而表现出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正直,是指为人正派,处事公正坦率。老实,则特指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因此,从小的方面来说,诚信,是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和最高原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从大的方面来说,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为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所代表的不仅是自身,还有家庭,集体和国家。因此我们应时时诚信,处处诚信,诚信他人。如果我们表现得不好,别人批评的不仅是自己,也包括自己的父母,自己所在的国家。

这让我不禁想到一个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现象: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作弊团伙。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于会抄不会抄”、“文章=剪刀+浆糊”的观点,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率极高。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四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法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而这些弄虚作假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严重挫伤努力学习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水平下降。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就业。在北京、上海、广东的人才市场,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认为他们有文凭没水平。因此,是否诚实守信,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觉悟,反映了一个团体的信用程度,更重要的是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一个表里不

一、言而无信的人,可能蒙混乃至得势一时,但决不会长久,到头来还是让虚伪害了自己。

缺乏诚信,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道德素质的丧失,更会造成社会上的信用危机,使人们对彼此缺乏信任,对社会缺乏安全感,从而对社会的经济、政治造成方方面面的影响,甚至破坏国家形象。历史证明:不讲信誉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不讲信誉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讲信誉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更应是诚信之本。

诚信作为人们的行为道德之一,它无时无刻不围在我们身边。只要你能用你的诚信去面对每一个人,只要你不背着良心做事,那你就能在人生的路上安稳的走下去。而若缺乏诚信,不守承诺,那么,你是没有在社会上立足的根基的。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取信于人,就是给了自己通向成功的优惠券。如果连怎么诚信做人都不知道,那只有在人生的路上迷失自我,处处碰壁。所以,我们应把诚信的道德贯彻到社会和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稳定和谐,经济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火种,需要我们悉心守护,不但要把她播撒开来,成就燎原之势,而且要星火相传,让每一代人都能感受到她的光明和温暖;诚信是什么?诚信是一枚古老的种子,她播撒在每颗善良淳朴的心灵里,她植根于每一个踏实真诚的足迹里!共铸诚信不妨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才是最好的诺言。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 篇2

目前, 学界基本没有关于传统儒家丧葬礼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研究。但是,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儒家文化、儒家丧葬礼俗两个方面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论述。本文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 试图对传统儒家丧葬礼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间较具有代表性的契合点进行阐释, 分别是个人层面的“友善”“爱国”;社会层面的“法治”;国家层面的“和谐”“文明”。

一、传统儒家丧葬礼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之契合点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友善”是指人与人交往时的友好亲近,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信条, 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 是历史的传承。

“仁”是儒家学派的最高道德原则。“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2) 可见“爱人”是“仁”的基本内容。孔子再道:“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3) 想要为“仁”要先做到孝悌, “孝”为“仁”的基础。因此, 爱人要推己及人, 也就是从爱亲人即“孝”开始, 再推广到爱他人、爱万民、爱国家。对他人友善相待, 建立起和睦的人际关系是儒学中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从中可以看见双方的贯通之处。

传统儒家丧葬礼俗如何体现“友善”?第一, 紧密了亲缘关系, 促进家庭和睦。父母去世, 孝子孝女无论身在何方都要来到逝者身边为其置办丧事。吊丧之时, 家族亲戚会来到丧家吊唁死者、安慰在世亲人。这时, 即使是曾有隔阂的亲人也会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和情感团结一致, 明白人生短暂, 与亲人更应该友善相处, 珍惜彼此间来之不易的亲缘。

第二, 紧密了朋友间的关系, 促进邻里和睦。朋友和邻里必然会参加逝者的丧礼, 在吊丧、赙襚和亲朋祭奠中有所体现。他们会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和情感, 着深色服饰吊唁逝者, 并带一些物品给丧家以助丧者, 同时, 给正处于哀痛中的丧家以安慰。

在整个丧葬仪式中, 生者间的良性互动, 必然会进一步加固人们之间原有的情谊。儒家传统的丧葬礼俗注重调整家庭内部的关系, 还有利于调整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传统儒家丧葬礼俗中体现出的这种“由爱亲人到与人为善”的思想, 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一词有契合之处。

二、传统儒家丧葬礼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之契合点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 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推动力。无论是社会主义价值观还是儒家传统文化都十分重视“爱国”意识。

第一, 传统的儒家丧葬礼俗文化具有移孝作忠的作用。在儒家文化中对父母长辈的孝是“生要敬养, 死要礼葬, 祭要虔敬”, 并在整个丧葬过程中要发自内心的悲伤。在国家层面表现为移孝作忠, 忠孝一体。儒家认为君主代表国家, 希望民众能如待父母般对待君主。子曰:“君子之事亲孝, 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 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 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 而名立于后世矣。” (4) 试图用以孝为本的伦理纲常紧密家和国的关系。作为“孝道”重要表现形式的“丧葬”, 其对于培育人民爱国精神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 传统的儒家丧葬礼俗通过对祖先的追思, 具有增强民众民族认同感的作用。《礼记·大傅》曰, “亲亲故尊祖, 尊祖故敬宗, 敬宗故收族, 收族故宗庙严, 宗庙严故重社稷。”孝就是要尊祖敬最后再上升到重“社稷”。尊祖敬宗体现在传统儒家丧葬礼俗中, 比如, 为祖先树立墓碑、纂写墓志铭、建祠堂和宗庙等等。“将祠主、庙主的事迹形象表现出来, 以此在祠庙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树立起以祠主、庙主行为作为规范的价值观念。” (5) 而在当代的中国, 人们也会通过扫墓、祭祀 (如:祭孔) 等丧葬活动, 追思祖先或者先人, 从而对孕育这一切的文化和土地产生深刻的认同感。这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的寻根意识和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一直在不断地激发人们的爱国意识。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爱国是一个当代公民必需的素质, 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爱国”不同于以往封建社会下“忠君式”的爱国, 它强调的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是一种忠于人民式的爱国。但是, 无论在哪个时代背景下的“爱国”都认为, 人只有心怀“仁爱” (即由爱亲人扩展到爱他人、爱万民万物) 才能真心实意地爱国。因此, 任何一个时代都提倡孝亲敬长, 尊重他人, 这是传统儒家丧葬礼俗文化中强调的一种价值观念, 也是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爱国”理念。

三、传统儒家丧葬礼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之契合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将文明置于国家层面之上, 但同时强调个人与社会、国家的统一。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的殡葬改革受到了很大的重视, 构建先进文明的殡葬文化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大重点。

传统儒家丧葬礼俗文化强调, 丧葬中的各个环节要按照“礼”来实施, 使整个丧葬活动更加规范化。“子曰:‘生, 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6) 而丧葬制度作为“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们对待生死之事的伦理原则。

随着千年的演变, 儒家有着一套较为系统的丧葬礼俗, 当然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丧葬礼俗会在一定基础上有增减。笔者将列举一些能体现积极向上精神理念的传统儒家丧葬礼俗, 并挖掘它们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的契合之处。

五服制度。这里重点要讨论的是五服制度的基本原则:“尊尊”“亲亲”。对于家庭的成员的丧葬事宜, 家族成员不因辈分的差异而有所懈怠, 只是轻重、主次有所区别罢了, 无论血缘的亲疏远近, 如果人人都能在丧葬活动中“尊尊, 亲亲”, 将对建设现代丧葬文明的建设大有裨益。

去饰去美。前来吊唁的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邻里的衣冠服饰都要去饰去美, 身着灰暗色调, 给人以沉重庄重之感。这不仅是对逝者离世哀伤, 也是对丧家的尊重。

节哀顺变。在儒家丧俗的居丧的过程中, 守制者往往过着苦行僧的生活, 很容易变成“愚孝”, 这种做法在现代不被提倡。但是, 实际上儒家认为是可以变通的。《礼记·檀弓》中说到:“丧礼, 哀戚之至也。节哀, 顺变也, 君子念始之者。” (7) 劝诫人们, 哀戚之极要考虑到父母生养我们实属不易, 我们更应该保重身体, 节哀顺变。儒家丧葬文化中的这种中和之道也同样适用于如今的社会, 所谓节哀顺变, 逝者已逝, 生者应带着对他们的感恩与怀念更好地生活。

薄葬俭礼观。儒家的薄葬观是由孔子最早提出的:“礼, 与其奢也, 宁俭。丧, 与其易也, 宁戚。” (8) 孔子更主张崇尚精神性的悼念和既节俭又遵守“礼”的丧礼, 就连他的父母和最钟爱的弟子颜渊去世后他都坚持薄葬, 此后的薄葬之风基本都是各朝代的士大夫提倡的。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朱子家礼》中的禁奢思想。由于当时丧葬礼仪存在许多繁文缛节和奢侈之风盛行, 《朱子家礼》努力简化丧葬礼节, 希望能使广大士庶民众遵守“礼”。虽然这些都没能在当时社会形成主流观念, 但是它的的确确在儒家丧葬文化中存在, 也是当代殡葬改革所提倡的。

在“礼”的要求下, 儒家丧葬礼俗具有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两大特征。如在丧礼、墓地、棺椁、随葬品等具体事物的监督执行方面都做出了严格规范的规定, 形成较为完善的丧礼、丧服、居丧、陵墓等制度。儒家丧葬礼俗文化对将丧葬礼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一些措施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儒家这种以“礼”事丧葬的理念, 有利于人们各司其职, 建立道德行为规范, 约束和规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这是一种完备庄严又不失温情的丧葬礼俗文化。而社会主义的文明也应该是一种制度完备先进, 且促进公民道德行为规范的先进文明, 我们应该汲取儒家丧葬文化中的文明因子, 推动中国的殡葬改革, 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四、传统儒家丧葬礼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之契合点

古往今来, 实现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华子女的美好追求和向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长期的任务。儒家的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基本的价值取向上是具有一致性的。传统的儒家丧葬礼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出了儒家追求“和谐”的精神理念。

1.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在传统儒家看来, 心灵和谐其实是一种向善的心态, 也就是“仁爱”, 要求人们对自己要有正确的道德约束。前面我们提到过, 儒家学说认为要想做到“仁”就要先从“爱人”开始, “爱人”就先从爱亲人开始, 然后推及他人, 这就要求人们要先有一颗“爱人”之心。

人际和谐就是在心灵和谐的基础上, 同他人交往所体现出来的儒家用“仁爱”调节的人际关系, 把道德自觉和对亲人的爱推及到对他人的爱。儒家丧葬文化要求在丧葬活动中制定一些制度或者规范, 约束人们的行为。比如, 长幼亲疏有序、去饰去美等都能规范人们的行为, 营造一个和谐的丧葬氛围, 既亲密了家庭内部的情缘情感, 又促进了与社会上其他人的和睦相处。

2015年12月21日, 济宁市一家兄弟发丧起了冲突, 造成父亲在家停尸10日。按父亲的代书遗嘱表示, 儿女中只有次子照顾晚年生活, 自己死后, 所有的工资账户余额及丧葬费用等均由次子继承, 其他人无权干涉。这个事件中我们看不到传统儒家丧葬文化所提倡的“孝”“礼”“仁爱”, 其实当今的一些丧葬活动中存在不少这样的现象。在社会不断发展同时, 丧葬制度也愈加完善、科学化, 传统丧葬文化中一些充满人文关怀的优良传统也随着它的糟粕而逐渐被人们所遗忘。真正的和谐不仅要靠制度的完善, 也需要人们自我素质和精神意识的提高。我们应将培养儒家丧葬文化中的约束之礼、礼让之礼和尊重之礼与殡葬改革联系起来, 使“和谐”的因子融入到当今的丧葬文化中。

2. 人与社会的和谐

传统儒家丧葬礼俗文化就促进人与社会和谐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使人们团结起来, 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从而推动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构建起来的, 丧葬过程中, 有血缘关系的大家庭成员、朋友和他的家庭、街坊邻里都会参加进来。这一活动紧密了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家”之间的联系。二是通过丧葬礼仪中的“礼法”使丧葬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从而推动社会和谐。

3.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天人合一”是儒家在人与自然和谐思想中的集中体现, 主要内容是建立人和天地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儒家认为, 天即“自然界”有着自身运行的规律, “川渊深而鱼鳖归之, 山林茂而禽兽归之。” (9) “土敝则草木不长, 水烦则鱼鳖不大。” (10) 可见, 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与天地和谐共处。儒家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在儒家丧葬礼俗中没有明显体现, 在这就不多论述。

总之, 传统儒家丧葬礼俗能协调家族内部的亲缘关系和外部的人际关系, 注重以“礼”规范丧葬活动, 有利于实现社会各个层面和谐,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有相贯通之处。

五、探析中国传统儒家丧葬礼俗文化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之契合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社会也正处于转型时期。在传统道德地位下降同时, 新的道德秩序正在构建中。但新旧道德之间还存在着阻碍社会主义发展的错位地带。其一, 传统的道德规范和礼法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仍对社会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其影响力日渐微弱。而新的道德秩序还没有完全发展完善;其二, 旧秩序中的一些陋习仍然存在, 而先进文明的新道德却接受度不高。

中国历经漫长的封建社会, 传统的丧葬礼俗文化有着许多封建迷信陋习, 想要根除这些陋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寻找传统儒家丧葬礼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的目的在于, 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传统丧葬礼俗观进行全新阐释, 凸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之处, 教育人们自觉摒弃传统丧葬礼俗文化中的落后部分。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 篇3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8-0055-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指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意识形态的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它支撑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增强凝聚力确立了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也必然推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深刻变革,习总书记的五四讲话进一步彰显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深意,实现大学生价值观的重建和提升,是教育教学面临的现实课题。

在教育体系中,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教育目的是通过实施一定课程来达到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政课的引领作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和具体体现。在课程论视野中,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之教学理念显得尤为必要,基于理论认识和实践落点的不同可做如下概括。

一、理论中心的课程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的理论之光催生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境界,其科学思想必然地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以贯之不可偏离的主线。

理论具有鼓励和激励、解释和辩护、批判和监督的功能。理论课程以基本概念为核心,以逻辑推理为基础来开展教学,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加强理论阐释,夯实理论基础,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一般来说,人们对理论科学性特征的认知标准为:一是其自身的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二是其揭示人类社会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三是其指导社会实践发展的有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的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层次清楚、定位明确、结构严谨,这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不断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对解决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问题的新创造,是从思想文化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出的科学解释和思想精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致力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形态向社会心理形态的转化,从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使其成为青年学生的心理认同、自觉意识,真正发挥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化作用、规范功能和引领作用。

二、实践中心的课程理念着力把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组织的主线,其内涵是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强化和拓展,实质就是要推进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品质还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是联结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实践也是各类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更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要以实践教学为“抓手”,拓展践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途径,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实现“内化”。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旨在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在接触实际过程中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对国情的认识,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从而增强政治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因此,目的性、教育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的首要特性。其次,实践教学的选择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明确“为什么实践”,还决定了“如何实践”和“实践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实践教学不是随意的,而应该是有选择的。应该开展什么形式的社会实践,判别的标准就应看该实践活动本身是否具有价值引领的功能,能否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第三,主体性、参与性必然也是实践教学的基本特性之一,这一特性决定了开展实践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推行因材施教,使学生实际地参与到当前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去,而不应该违背社会实践最基本的要求,远离丰富而具体的社会现实生活。第四,多样性。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参观考察、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学研究等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适当的形式。

三、学生中心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因势利导,实现从“要我们学”到“我们要学”的转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序列中关键的一个时期,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推进自身社会化,使自身社会化的内容不断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趋于抽象、由零散趋向完整,故而这一时期是大学生价值观走向成熟的阶段,而正确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大学生价值观的构成要素是价值目标、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实践表明,大学生的价值目标是个复杂的系统,有层次性,既有实惠的、功利的等低层次的价值目标,又有积极的、高尚的、高层次的目标。从总的趋势上看,高层次的价值目标日益成为主导目标。例如。社会价值目标是大学生价值目标的主体,道德目标是准绳,其它的如职业目标、生活目标服从于社会目标,并受道德目标的制约。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是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内容之一。就价值评价的标准而言,科学的客观的评价标准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就大学生来讲,其价值观念首先来自社会。任何一个社会,都给其成员提供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鼓励和引导他们去完成社会所期待的事业。今天,我们倡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站在社会和个人进步的高度来宣传一种价值观念,这也是符合历史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力求在大学生复杂多元的价值观念中,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大学生应有的信仰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大学生应树立的崇高理想、爱国主义成为大学生应有的政治情怀、改革创新成为大学生应该锻炼和培养的能力和素养,知荣明耻成为大学生自觉自为的道德准则,从而推动大学生主导目标的确立,满足个人成长成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社会中心的课程理念重视课程内容的功用价值,从社会的要求出发研究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两个巩固”的重大任务,体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历史表明,教育如果没有合理且明确的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它不仅会是低效和迷乱的,而且很可能蜕变为实现非人道目标的工具。高等院校是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基地和思想舆论阵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服务社会的重任,肩负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大历史使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今世界,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高等院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肩负着特殊历史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始终抓住“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并致力于把这一战略思想转化成生动的教育实践,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价值观的统一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它是社会稳定的精神条件,社会秩序的思想前提,是一个民族整体和谐发展的必要因素。同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元化引导的根本前提是必须有一个信念坚定、政治上成熟、团结统一、坚强有力的领导集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党在意识形态的中心工作,积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用教育实践呼唤全社会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在改革创新中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张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2]红旗大参考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参考[M].红旗出版社,2007年版.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 篇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队会主题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是金》。本次队会活动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孩子。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本次队会的活动设计:一说设计的背景,二说活动目标,三说活动形式和思路,四说活动准备,五说活动流程,六说活动评价。

一、说设计背景

莎士比亚曾说过:“真诚是伪善的天敌,它能赢得所有人的心。”“待人以诚”,“言而有信”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早已写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也列入其中,可见诚信也是当代社会对我们的需要。然而现实生活中,公民道德意识滑坡,缺乏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诚信观念淡漠,考试作弊、抄袭作业、言行不

一、找借口说谎话欺骗他人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为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主题队会《诚信是金》,目的在于使学生真正明白诚信的含义,懂得怎样做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主题队会设计理念,结合三年级学生的情感发展水平和生活实际,我设定如下活动目标:

1、正确理解诚信的基本含义,懂得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诚实守信是交友之道、为人之道。

2、培养队员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诚信光荣的意识。

3、使队员们在生活中愿意努力做守诚信的人,积极践约守信;养成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注重信誉的生活态度。

队会的重点是体验诚信,培养诚信意识。难点是如何践行诚信。

三、说活动形式与思路

1、活动按照 “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整堂队会既来源于生活、充满生活的气息,又高于生活。

2、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本次队会主要采用故事欣赏、歌曲演唱、诗朗诵、小品表演、集体交流探讨等多种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寓教于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学生领悟诚信的重要性,努力坚守诚信。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队会顺利进行,需要课前做好以下准备:

1、利用课余时间排练小品、小合唱、独唱、诗朗诵、架子鼓演奏等节目。

2、反思生活中不守诚信的事迹,发现现实生活中诚实守信的榜样。

3、队员们搜集诚信格言和故事。

五、说队会流程

根据本次队会的活动目标,结合三年级队员的特点,在队会仪式之后,我设计了“激情导入、明确主题”“感受诚信、领悟真谛”“反思生活、寻找榜样”“格言导行、朗诵升华”“郑重承诺、做诚信人”“谈话总结、提出希望”六个环节。

(一)激情导入、明确主题

首先,以主持人饱含激情的开场白引出诚信,点明诚信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真诚待人、言而有信”,“生活有了诚信才更加灿烂、人生有了诚信才更加迷人”,诗一样的语言紧扣队员的心弦,将孩子们带入一种激情饱满的状态中来。

(二)感受诚信、领悟真谛

应该说,三年级的孩子对于诚信已经有了一些懵懂的概念,但究竟怎样做才是讲诚信,讲诚信有哪些好处,不守诚信又可能带来哪些坏处,孩子们可谓是一知半解。

1、在这个环节中,首先由四个队员分别讲述《狼来了》《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曾子杀猪》《诚信超人李嘉诚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有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也有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既有记录古人言行的,又有现代生活中的;既有描写大人的,又有有关小孩子的。孩子们便在这长久流传富有魅力的故事中,初步明了:诚信比金钱更宝贵,做人要守诚信,诚信是一种人格魅力。即使富如李嘉诚也是以诚为本,才有了数不尽的财富。

2、讲故事之后,便让孩子欣赏小合唱《好孩子要诚实》。既是为了活跃气氛,也让孩子明白,社会对我们的诚信要求与教育已经渗透在各个学科、各个领域,以此引发学生的思索。

3、接着便趁热打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诚信的理解,说一说心中的诚信。这时候孩子们对诚信的理解已经不只是停留在说话算数的层面上了,他们应该懂得,诚信体现在生活中一点一滴中,诚实做人、真诚待人便是诚信的真谛。

(三)反思生活、寻找榜样

1、通过感受诚信,孩子们已经初步明确什么是诚信以及诚信的重要性,但放眼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有时也可以看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小品《诚实无价》。这个小品讲述的是一次考场上,一个孩子想尽办法套近乎、甚至贿赂好朋友帮助舞弊,得到拒绝后引发矛盾,课后又得以化解的故事。像这样的有关学习方面弄虚作假的事例在队员们当中也真实地存在着,孩子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一定会有着不一样的心境。“看完这个小品,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样一个问题,可谓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负面评价与正面引导的都会有。

2、考虑到三年级的孩子们往往是“言的巨人、行的矮子”,主持人适时地抛出问题“同学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的身上,是否也有过不讲诚信的事呢?让我们静静地反思生活、反思自己?”引导队员们从学校、家庭、社会多个角度的生活去进行反思,明确诚信没有大小之分,诚信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明确“能大胆剖析自己,也是守诚信的表现”。

这个版块中,主持人适时地点明,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需要善意的隐瞒和欺骗,这和诚信待人并不矛盾,因为诚信的本质是善,善意的谎言是诚信的特殊表现。诚信是人际交往的金钥匙。

3、教育的目的是导行,故事中的哪些榜样毕竟与队员们的生活存在一定距离,于是,我设计了“寻找身边的诚信榜样、夸夸他们的诚信故事”这一环节,让孩子们学会在生活中“以自己为镜、以榜样为镜”,愿意并努力做个守诚信的人。独唱《一分钱》歌曲中,小女孩的形象恰到好处地给了孩子们一面拾金不昧的镜子,架子鼓演奏《铁臂阿童木》中的主人公也给了孩子们一个纯真正直、善良宽容的光辉榜样。

(四)格言导行、朗诵升华

孩子们还小,时刻需要榜样的力量,同样也需要人生信条的督促。充满哲理的诗句与名言,便能给予我们以人生的指引。在这个版块中,队员们首先一起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诚信的名言或格言,明白诚信是不分年龄、不分

国界、不分种族的,它是全人类的共同的做人准则。接着全班激情朗诵诗歌《诚信是金》,引起队员们的思想共鸣。

(五)郑重承诺、做诚信人

在前一环节的情感铺垫之后,全体队员在中队长的带领下郑重承诺。

(六)谈话总结、提出希望

在温情流淌的音乐声中,中队辅导员对本次队会总结并提出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每一位队员都能铭记刚才的承诺,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让诚信活跃在我们生活当中,让诚信无处不在。

本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我设计的最大亮点就是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各个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仅给了全体队员们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也给有才华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更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诚实待人、言而有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做到坚守诚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童谣 篇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童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牢牢记呀记心间。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坚定实现中国梦理想信念。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建设和谐有序社会景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升素质凝聚全民做呀做贡献。列车前行要靠车头带,左打右转全凭方向盘。人生成才民族自立国家昌盛,成功失败取决于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牢牢记呀记心间。“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我们要身体力行日日年年。时时刻刻身体力行核心价值观,永保国家和谐稳定长治久安!时时刻刻身体力行核心价值观,永保国家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主义 篇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无数的仁人志士或拼杀于战场,或保卫在家乡,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国家领土的尊严,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而如今,更多的人致力于科技建设,知识创新,用科学的力量创造着社会价值,为振兴和发展民族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着。因此,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沉淀,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而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更是当前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强核心。

爱国主义,说到底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信仰,作为21世纪的青年人,我们更需要一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当今社会的主流是很好的,绝大多数人都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来自互联网以及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在我们的青年中造成了一种信仰危机。我身边有的年轻人就常常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工作中萎靡不振,物质生活中进行攀比,没有精神追求,没有学习欲望,更谈不上工作中的创新精神。他们看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丰富的物质世界,贪图的是一种享乐,不能正视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只追求名利,却不肯踏实肯干,艰苦奋斗。

我觉得说到底就是缺乏一种责任意识,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企业不负责任,更谈不上对国家负责了。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古人云:“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既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的社会召唤,是我们党和人民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精神体现。作为一名从事地质工作的普通员工,我深深感到,我们老一辈的地质人用自己辛勤的劳动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掌握,更为我们改进工作方法、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提供了基础;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更要求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意识,树立科学精神,讲求科学方法,逐步改进和完善与时代要求不相符的作法和规定,推进地质事业的繁荣发展。

首先,要在思想上创新。地质人多是墨守成规的老实人,肯吃苦、肯出力,要在思想上扭转他们“听话”的观念,积极发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拥有宝贵实践经验的特长,在工作中积极想办法,提出合理化建议,科技人员也要更多地深入到工作一线,将自己定位为一名普通的地质人员,在实践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其次,要在制度上创新。组织制度、薪酬制度、培训制度等都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修改,加以完善。在实践过程中,尊重人才、爱惜人才,为勇于创新的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以科技的力量推动事业的向前进步,同时,以科学的态度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服务企业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在做法上创新。地质工作是个特殊的行业,它具有作业条件艰苦、作业要求精密等特点,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科学测算各种数据,迅速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传统的工作理念,在实践中学习,逐渐摸索出适合本行业的新做法,并付诸于实际工作中。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 篇7

一、在价值观的引导下确立教学目标

如果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们的总目标,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呢?

1.基于内容进行目标定位。《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就课题而言, 本身就是符合24 个字中的“诚信”价值观的内涵。应该说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无须刻意地寻找、挖掘。因此, 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方向是十分显而易见的, 那就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培养学生懂得诚信, 践行诚信, 做个诚信之人。

2.基于学生进行目标定位。目标为我们的学生而定, 理所当然只有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基于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再确立我们的教学目标, 才是有教学意义的。如《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 什么叫诚信?字面理解是很好解释的, 通过找近义词、查字典等也都能作出很正规的书面性解答。但如何从内心真切明白诚信的可贵与必要, 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多种途径的引导了。

二、在目标导航下设计评价任务

那么如何更好地将“诚信”这一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品德课堂中呢?该用什么途径来设计合理的评价任务呢?

任务一:故事学习中辨析明理。如何让学生实现在故事中辨析明理:什么是诚信, 为什么讲诚信?教师分别用了六个故事。每个故事的任务分别是这样的。第一个故事:听《凡卡》的故事, 辩一辩, 凡卡可以回家, 还是不可以回家?第二故事:听《一诺千金》, 说说你对“得黄金千两, 不如得季布一诺”的理解。第三、第四个故事:读了《曾子杀猪》和《讲诚信的林海燕》, 你有什么感想?第五个故事:你看了《三鹿奶粉的故事》后的心情如何, 想对相关人员说什么?第六个故事:对于《让我后悔的一件事情》, 说说文中的“我”为什么后悔, “我”的心情你猜得到吗?想到可能产生的后果……这六个故事, 体味方式不一, 分别从正反面帮助学生在读故事中懂得什么是诚信, 以及不讲诚信的严重后果了。

任务二:身边人物中树立榜样。教学只有基于学生, 基于课堂, 才更有针对性。只有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的教学, 才是真正有效的。对于《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学生不仅应该从故事中明理, 更要找到生活中、身边人的榜样, 这样才更有说服力。因此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任务:说说班级中的诚信故事。于是大家众说纷纭:遵守诺言是诚信, 说到做到是诚信, 不欺骗人是诚信, 知错就改是诚信, 甚至同学的拾金不昧也是一种诚信的表现……一个个鲜活的、身边的典范更具有教育的影响力。

三、在评价反思中改进教学策略

学者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改进。课堂评价是一个搜集学生信息, 并以此为基础为自己的教学调整依据, 再作出相应决策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应随时捕捉课堂中的信息, 并明确清晰地认识到这些信息是否与目标一致, 假如不符合或者没有朝着相应的目标去, 那么作为教师, 就应该作出决策, 相应地改变策略, 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

1.从时间分配上看目标的实现来改进。在任务一中, 教师为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理辨析什么是诚信, 为什么要讲诚信, 整节40 分钟就用了6 个例子, 共占用了近半个小时。而这六个故事中, 大量的时间, 差不多的方式, 而且学生几乎相似重复的答案, 让整节课似乎成了“故事会”。这样的重复单调教学策略缺乏意义, 对学生的触动也十分有限。因此, 教师可将《曾子杀猪》、《讲诚信的林海燕》这两个意义重复的故事删去;将《让我后悔的一件事》这个故事设计成一个话题, 听完这个故事让学生猜测这种不诚信的故事会引发的后果是什么?学生就可以放开话匣子以小见大, 各抒己见, 从而过渡到不讲诚信的各行各业引发的严重后果, 与《三鹿奶粉的故事》自然衔接, 使其真切明白诚信的可贵。

2.从学生评价中看目标的实现来改进。在任务二中, 教师让学生给自己的诚信打分, 学生有9 分、8 分、7 分、6 分的, 却都没有给自己打满分。教师也就戛然而止。看似学生都很诚实地给自己的诚信作出了评价, 然而为什么没给自己打满分?哪里做得不够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如何做到诚信呢?这些关键性的问题似乎仍没有解决, 缺了点遗憾。那么针对这样的课堂状况, 我们该如何改进方法, 使得我们的教学更有实效呢?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调整———

在学生为自己打分后, 不妨追问, 为什么不给自己打满分呢?是否觉得自己做的哪方面或者哪一次不够好呢?考虑到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 教师可以做个课前调查, 搜集班级学生中自己或者身边人不讲诚信的故事, 然后做一张汇总表, 匿名将典型的一些不讲诚信的故事罗列出来, 无形中纠正孩子一些错误的看似不起眼的想法, 从而指引他今后的言行。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 篇8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学生;诚信建设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立身之本,乃至立国之本。在高校学习中,我们会发现部分学生罔顾诚信,如考试作弊行为、论文抄袭、评优竞选干部拉关系、求职就业简历及获奖证书造假、日常行为失信等。大学生的这些行为长此以往不仅成为一种习惯,而且会演变成一个人的品性,既影响到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发展,也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进步带来巨大阻碍。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开展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诚信水平?本文进行如下探讨。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诚信的关系分析

1.1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十二个词来进行了概括,“诚信”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只有人们做到了诚信,才能更好地创建富强的国家;只有人们践行了诚信,才能更好地建立公正、平等的法治社会;只有人们守住了诚信,才能更好地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只有诚信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有了这样的价值追求,人们才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关系,才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诚信是构建其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开展高校学生诚信建设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要求 大学生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文明水平,提升整个民族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诚信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建设的重要因素,开展高校学生诚信建设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要求。

1.3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进行高校学生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诚信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在校园生活时缺乏诚信,不仅在学术上出现欺骗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失信行为,不仅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校园和谐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水平和实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

2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开展高校学生诚信建设的途径

2.1 制定相关的诚信制度,使诚信教育有规可循 为了更好地确保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效果,在高校教学中,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诚信制度,从而更好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我国没有相关的针对诚信而制定的法律法规,要想约束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提高诚信水平,学校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诚信制度,加强对学生诚信行为的监督。在新生入学前,学校可以让学生签订一份诚信守则,一方面给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更好地对学生在校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针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制定如考试诚信制度、日常行为诚信制度、评优诚信制度、学生干部竞选诚信制度、求职就业诚信制度等。学校可以每学期或者每学年对学生进行诚信考核,一旦发现学生失信的行为,要进行相应的处罚,直至开除学籍。

2.2 开展相关的诚信规范教育,让诚信之树开花结果 让学生更好地遵守相关的制度,在日常管理中,学校应该开展相关的诚信规范教育,强化学生对各种制度的认识,培养学生遵守诚信制度规范的自觉性。例如,在进行考试前,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诚信规范教育,告诉学生作弊要承担什么后果,这样就是对学生的警戒。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能力。

2.3 开展相关的学术诚信教育,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学生进行论文写作时,教师应该教导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抄袭,要讲解如何进行文献参考,原文应该如何进行引用等。通过加强对学生学术诚信规范的教育,可以有效避免出现不诚信的学术行为。

2.4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诚信教育,营造校园诚信氛围 亚里士多德说,德行是一种习惯。习惯的载体就是日常生活,是环境熏陶的结果。学生的诚信状况与校园环境的氛围休戚相关,为此应发挥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信息来源途径多,思路开阔,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创新诚信教育形式,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如请身边的“十佳大学生”、成功的企业家、劳动模范等走进校园开展诚信讲座、报告,进行交流和分享;组织引导大学生步入社会各个角落去观察和体验,感受诚信带给我们生活的美好和不诚信带给我们的伤害;也可以在不同阶段开展诚信系列活动,营造诚信在身边,诚信你我他的良好氛围;构建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网络宣传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校园网络诚信氛围和网络诚信育人环境,利用现代网络开展诚信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5 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让诚信落地生根 要让学生关注自己的誠信,自觉讲诚信,学校应该给学生建立相应的诚信档案,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诚信行为的重视。学校可以建立诚信登记网站,每一位学生都要到该网站上进行注册和登记,一旦学生出现不诚信的行为,相关管理人员就会将其登记到该学生的个人信息中,毕业时,将该网站上的学生信息打印出来,归入到学生档案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诚信行为的重视程度,还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从而更好地约束引导学生的行为。

总之,诚信不管是对于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是极其重要的,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人才质量如何,诚信是根本,将影响到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及全面进步。重视诚信培养,加强诚信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开展诚信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付兔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青年学生诚信建设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2]苏锐,乔华,王文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诚信建设[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4):129-132.

[3]刘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审视大学生诚信品质[J].教育与职业,2011(24):58-5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文明小故事 篇9

从前,有两个年轻人,他们在同一所私塾念书,成绩也都很不错,他们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且两人的兴趣爱好也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其中一个年轻人很有礼貌,对任何人都很尊敬,对待自己的长辈更是如此;而另一个年轻人一点儿也不懂礼貌,对自己的长辈的态度很差,而且说话时总带着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就这样,两个人快乐地成长着,别人也看不出两人有多大的区别。直到有一次,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想找一个年轻人,把自己的学问传授给他,让这个年轻人当他的接班人。老人看中了这两个年轻人,但是两个年轻人中只能选一个,于是乎,老人对两个年轻人展开了一系列的考验:

考验的主要内容就是文明礼仪,一个人如果没有文明礼仪,有再多的学问也没有用。首先老人乔装打扮,使人认不出他来,然后他先对那个讲礼貌的年轻人展开了考验,他等在年轻人的必经之路上,等他过来时,老人故意把自己的东西扔在了地上,让年轻人捡起来,等年青人捡起来后,又把东西故意扔在了地上,看年轻人的表现,年轻人又捡了起来,老人接过东西,也不说一声,就走了,但没走几步就假装倒在地上,虽然看得出是假的,但年轻人还是不假思索地冲上去,将老人扶了起来,还问了一句你没事吧!老人见小伙子如此这般,心里暗暗高兴。

接下来老人就要去考验另一个年轻人了,老人还是故伎重演,这位年轻人捡起第一次后就不再捡了,第二次还是在老人的催促下才捡起来的,而且捡起来后又不是用给的,而是直接扔了过去;老人接住东西后很生气,但还依照上一次的做法,没走几步就假装倒在地上,但出乎意料的是,年轻人假装没看见就径直走了。

老人考验完两个年轻人后,当机立断,他要把学问都传给那个讲礼貌的年轻人,让他当他的接班人。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 篇10

访谈嘉宾:学工办主任理阳阳(下面简称理)

记者:遵照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工作要求,我们要在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知道,十八大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等。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很荣幸能请到老师您为我们这个专题进行访谈。

记者:可以说,高校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希望,您认为如何才能切切实实地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是出于系统的考虑。在我们高校,要立足于当代的大学生和社会现实,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可以通过学生报纸,校内网站,微信平台等渠道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学生对其的认识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填鸭式的教育,应该融合到学生生活中去,通过学生的自律和具体行为达到教育效果。我校会通过学工办、共青团等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活动。

记者:近年来,相继推出大量的先锋人物,以及连续举办了好几届道德模范的评选,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极大的推动,您觉得能在我们学校举办类似的活动吗?

理:在学校寻找好人好事,打击丑恶现象和不文明现象,其实是一个惩善扬恶的过程,这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大的响应。社观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爱国敬业奉献等精神是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扮演社会角色时应该学习的精神。比如,作为儿女就应该孝顺,作为公民要遵纪守法。此外,见到摔倒老人应该义无反顾地扶起来,用良心做人,学生不应该培养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习惯。

记者:正如你所说的,希望通过一些活动在学校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您觉得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理:在学校方面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培养,其中包括两个方面,就是“德”和“能”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德”的培养提供了标准、素材、营养和内容,无论在每个阶段,首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对自己修身养性和充实内心起到作用,同时,也为日后的成长指明方向,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记者:作为学工办主任,您觉得在教职工方面又应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全民运动,每一个人是社会上的一份子,每一个人都应该见贤思齐,作为教师更应该有着强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观念。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 篇11

大、中队队会仪式,这是少先队的基本仪式。大、中队队会一般都应举行这种仪式,共青团中央对此有过统一规定。

仪式分预备部分和正式部分。预备部分为:集合列队、整理队伍。

中队会时,由小队长分别向中队长报告人数。小队长向本小队队员发出“立正”的口令,然后跑步到中队长面前,敬礼,报告:

“报告中队长,第×小队原有×人,实到×人,报告完毕。”

中队长回答:“接受你的报告!”小队长返回原位,发出“稍息”口令,全小队稍息。各小队长报告完毕,由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

中队长向全中队发出“立正”口令,跑步到中队辅导员面前,敬礼,报告:

“报告中队辅导员,本中队原有×人,实到×人。队会准备工作已经完毕,请您给予指导。”

中队辅导员回答:“接受你的报告,希望……(根据队活动的内容提出简要希望或祝贺)。”中队长回原位,发令:“稍息!”全中队稍息。

大队会时,报告人数与上述类同。可以免去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这一项,由中队长直接向大队长报告。如果中队很多,也可以免去中队长向大队长报告这一项,由大队长直接向大队辅导员报告。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对答中声音要清楚、洪亮。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 篇12

关键词:高校,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实现途径

青年大学生群体历来是各种社会思潮、多元价值观争相抢夺的重点对象, 高校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高校成为意识形态领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高校如何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如何发挥作为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和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倡导者和推动者的应有作用, 是当前高校必须认真思考且要着力推动贯彻落实的重大现实课题。

笔者认为, 高校需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自身教育平台的系统教育功能和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并整合发挥好其作用, 真正探索建立起目标明确, 方法、途径行之有效的机制体制;高校需要确立全员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牢固思想认识, 以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在高校持之以恒地开展,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要求。

本文提出高校具体应该从五个方面发挥好主渠道作用。

一、营造舆论氛围

(1) 充分发挥校园媒体舆论引导作用。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载体、媒体, 拓宽思想道德教育渠道, 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加强思想宣传工作。依托校园网建设网上德育平台, 媒体开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核心价值观讲坛”等, 及时宣传报道师生员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情况, 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特别是身边的人物、事迹, 使大学生对“三个倡导”的内涵要义耳熟能详。) )

(2)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系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之中。围绕主题开展经常性的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读书活动;开展校风、教风、学风专项建设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文艺、体育和科技活动等;引导学生社团活动, 传播主流价值观;建设、完善校史展厅, 改善校园环境, 营造体现主流意识、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示和推广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定期举办以图片展览和书画、摄影展览为载体的主题教育活动。

二、筑牢思想理论基础

(1) 加强“三进”工作,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功能,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在课堂教学中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突出教育的实效性。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师生举办专题讲座, 组织召开“三进”工作研讨会、推进会, 开展课堂教学观摩评比、交流活动, 推动“三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2)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渗透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坚持加强对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教育和引导;在精品课程评比活动中, 增设体现主题教育要求和评价的标准;在“三育人”岗位上, 强化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 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自觉地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3) 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把中办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系列重要思想论述和理论学习内容纳入到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 在各级党校、团校的学习培训工作中大力开展学习、解读和宣讲活动。同时学校要提供科研平台, 面向全校教师设立专项课题基金, 公开征集研究课题, 以课题研究促进工作的开展, 特别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思政理论研究队伍的科研优势力量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 深刻解读和研究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和教育活动的实践要求, 达到解疑释惑的目的。

(4) 开展“认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大讨论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与本校校训精神的解读宣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通“网上德育”平台, 组建成立“网上德育讲师团”, 面向师生开展网上宣讲活动, 灵活把握理论宣讲的方式方法。

三、开展多样主题教育活动

(1) 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纳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列入党员教育培训内容。精心组织好全校师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等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的思想武装、贯彻落实工作。组织开展“中国梦·赶考行”等主题教育活动和征文、演讲比赛及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

(2) 进行“崇德守礼”主题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着力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和友善品格。以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为抓手, 促进文明自律与习惯养成。开展礼节礼仪教育, 在校园重要场所、重大活动中要升挂国旗、奏唱国歌;规范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学位授予等重要仪式, 使礼节礼仪教育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

(3) 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 开设“传统文化教育”选修课程。利用学术报告、专题讲座、读经读史、参观展览等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 进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实施学风建设工程、贫困生资助工程、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工程、学生工作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等, 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评价内容和方式, 促进道德养成。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机制。改善时事教育, 用鲜活事例教育广大学生, 引导他们进一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四、开展多层面实践体认活动

(1)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和巩固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组织大学生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教育实践活动, 并实现由“主题”实践活动向“专题”实践活动的转变, 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和认同。)

(2)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志愿服务制度化, 赋予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新主题, 推出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重点打造环保、支教、助残等志愿服务品牌, 做好扶贫济困、大型赛会、公益宣传、社会调查等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工作。

(3)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省市级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和文明班级、宿舍、家庭等师生共同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强化文明养成教育的作用。

(4)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普法宣传活动等形式, 进一步提高师生员工的法治意识和能力, 增强广大师生依法治校理念和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法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

(5) 大力开展“树身边典型、学身边先进”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及时发现师生身边的好人好事及时进行采访报道, 同时开展“感动校园年度人物”系列评选活动, 努力形成学典型、赶先进的良好风尚。

(6) 利用重大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挖掘和利用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所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 开展主题活动, 延续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和“党员干部警醒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等重要主题教育日, 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 强化爱党、爱国、爱岗敬业意识。

(7)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巩固反对“四风”成效, 整治和预防“庸、懒、散、奢”。认真践行核心价值理念, 以优良党风促政风、教风、学风根本好转。在作风建设中着力整治学术风气, 对学生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和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维护校园基本诚信底线。

五、建立保障机制

(1) 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 并纳入学校各级党组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议事日程。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组织指导、协调推进工作开展。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到领导班子和个人的年度考核之中。

(2) 党员、干部带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党员教育管理范畴, 使全体党员干部自觉做到重品行、作表率, 为民、务实、清廉, 增强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意识, 形成党员干部引领带动, 师生员工人人参与和践行的生动局面。

(3) 加强师德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学术道德评价制度,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重要标准。加强教学督导, 完善评教制度。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在提高青年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素质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一支思想、业务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上一篇:个人教师培训总结体会下一篇:人间失格读后感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