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06-16

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9篇)

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础。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相互区别

1.内容不同

2006年10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 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十八大报告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十八大报告用这24个字, 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 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2.范畴不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 体现社会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和, 是一个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的科学体系。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 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 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 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清晰而凝练, 不仅展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而且让社会公众找到核心价值观里的“主心骨”, 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

3.地位作用不同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 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 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 更加精炼, 易于普通百姓理解, 更易于转化为行动。按照十八大要求, 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居主导地位,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 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 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及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就会迷失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具有许多共同点

1.本质上的一致性

从根本上来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 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体现, 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存在基础和重要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 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就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发展和演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所依托、无所寄寓。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高度概括和最高抽象, 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 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方向和基本特征, 引领和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2.目标上的一致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没有灵魂, 就会显得庞杂、分散而不集中、不精练。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将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统一起来, 才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制度安排和实践运动提供科学、完整的价值合理性依据。

3.发展上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体系, 其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充实、加强和提升的过程, 因而对于“核心”这个概念应当有更深入的理解。一方面, “核心”要坚持、要加强, 要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另一方面, “核心”与非“核心”的内容, 既要有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又要相互统一、相辅相成。除了“核心”部分外, 还有许多外围的、非“核心”的部分, 也属于社会主义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范畴, 并且有些也会不断融入、充实、提升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中。因此, 只有用发展的观点、开放的观点, 才能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丰富、更加完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科学、更加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既要重视“外围”部分, 又要重视“核心”部分, 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既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实践, 又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提升。

三、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共同点和不同点, 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 更是促进教师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 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把握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对中学思想政治课 (思想品德课) 教学十分重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共同点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3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价值旨归和价值指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升华和高度概括,他们共同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基本关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022-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在价值层面上的具体表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核心价值体系得到高度概括和提炼升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意。因此,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的指导地位,助推我国价值哲学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基础,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深厚的现实价值。

一、相关内涵的科学界定

从哲学意义上讲,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它反映的是客体的存在对主体需要的效用、意义、关系和某种需要的满足。核心价值指的是一定社会群体中人们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理念或价值原则,它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指导地位,表明某些事物对人们具有普适性的、一般的有用价值。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通常是在统治阶级的号召或倡导下形成的,它对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提升本民族的认同感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在一个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所谓价值观,就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它是在价值评判、价值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言行准则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某一事物的原则立场、价值评判、态度需求等。价值决定价值观,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反映价值本身。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核心理念,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尺度和理论守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哲学层面和价值领域的根本表象,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稳固的生产关系及价值目标追求的集中映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和价值升华。它纵观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学说、现实运动、根本制度和社会形态中,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驱动和内在需要,是一个相对稳固的思想理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关系

从实质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联,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偏重于横向解析的话,即偏重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宏观领域方面的内容的话,那么核心价值体系则更倾向于纵向解构,即更倾向于理论、理想、精神、道德等意识层面。只有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稳固深厚的价值支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追求和实现提供坚强保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和价值指向

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转为自为阶级,由自发斗争转为自觉斗争,其目的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压迫,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联合体,这个联合体本身就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在价值层面的同义表达。这一最高价值观本身就内蕴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的核心价值理念,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表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导向和价值抉择。

马克思在依据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存发展状况,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从宏观的社会场域来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国家作为整体的价值取向,即在集体主义价值原则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微观个人层面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又内在地包含着个人生活得到富裕、政治权利得到保障、文化修养得到提升、人际关系得到改善等内容。可见,既注重国家的整体利益,又不排斥个人的合理诉求,既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正当权利,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只有借助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具体落实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上,才能真正得到最后实现,才具有现实性、普遍性、彻底性和人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在生产这种社会主义能集中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愿望、和要求,它时刻折射出公正、平等、共享和改善民生的人文理念,因而它本身就具有内化为大众信念、外化为群众生活实践、转化为人民生活能力的诉求,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标准,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终极价值取向。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强调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合规律性的要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合目的性的要求。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合规律性的又是合目的性,必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升华和高度概括

一方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是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爱国是具体的、历史的,国家必须以一定的社会制度表现出来,爱国也就转化为热爱一种社会制度的行为,在现实中国,这种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同时,爱国从本质上看,也属于一种集体主义,或者说是一种最高形式的集体主义。因为国家就是一个“放大”了的集体,是单个集体的社会化。所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就是高扬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旗帜。体现时代进步的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这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和主义的重要品质,能够被人民群众以一种平等的主体姿态、共同持有的自觉信仰、精神价值取向和现为规范准则,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征。

另一方面,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指引和价值准则。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树立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因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道德修养达到更高境界提供了最核心的价值导向。

三、结语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既有内在关联性,又各有侧重点,相互区别。从某种角度上说,二者是表象和内容、外延和内涵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发展和递推式演进。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合理内核和最高抽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精神,决定着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走向,引领着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范式和潮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人民群众把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个坚实感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陈章龙.冲突与建构—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袁贵仁,韩庆祥.论人的全面发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4

发表时间:2009-3-15

返回

侯树栋

在不久前召开的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郑重提出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不仅是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军队进一步深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革命军人必须坚持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在我军官兵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居于基础和支配地位,是我军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我军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革命军人所持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价值观念体系的类别来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体系实质上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社会中对社会思潮起着引领和统摄作用的主导价值理论系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是一个多层次的内涵丰富、有机统一的整体,包含着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军事价值观等丰富内容。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先进军事文化的灵魂,是当代军事价值观的精髓,毋庸置疑,应当归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来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央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胡主席提出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每个方面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紧密相连。比如,忠诚于党,不仅意味着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意味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又如,报效国家,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涵的价值理念来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整体系统,单从核心价值观念这个层次来看,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诸多要素。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至少有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共同富裕、人民民主、公平正义、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文明和谐、辛勤劳动、艰苦奋斗、明荣知耻等核心价值理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的价值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比如,忠诚于党与诚实守信,热爱人民与服务人民,报效国家与热爱祖国,献身使命与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崇尚荣誉与明荣知耻等,都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广大官兵对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

二、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确立和大力弘扬,反过来又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着重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它在军营中的培育和弘扬,必然会影响到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拿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相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作内涵意义上的横向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它们质的同一性,同时也能发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往往鲜明地凸显和代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先进性。比如,忠诚于党,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诚实守信,而且强调要确保党对军队领导主体的唯一性、领导内容的全面性和领导权威的坚定性,确保军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这无疑是“诚实守信”最为彻底的表现。又如,热爱人民,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人民,而且强调在战场上为人民利益舍生忘死、冲锋陷阵,在危难关头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赴汤蹈火、勇于献身。这无疑是“服务人民”的最高境界。拿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相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作历史的纵向比较,不难发现,从整体上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更具有历史的厚重积淀。虽然也有很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深植于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之中,伴随我们民族的成长而成长,但由于我国社会还处于转型期,因此,一些价值理念还处在重建中。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从我军创建之初就随同我军性质宗旨一道确立起来,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得到锤炼和锻造。翻开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处处都闪耀着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光辉。因此,无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比较,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都有着较为突出的优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中的典型代表。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无疑会有广泛而强大的征服人心的力量,无疑会促进和推动全社会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军人是社会中极具震撼力、感召力的群体,他们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必然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我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历来是体现我们党政治优势、文化优势和组织优势的重要力量。80多年来,我军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涌现了灿若星辰的英雄模范,以崭新的道德风尚影响和带动了全民族,始终走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展现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开社会风气之先的良好形象。当人们看到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谁不会油然而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当人们看到张思德、雷锋等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谁不会为他们服务人民的真情所感佩;当人们看到李向群式的英雄战士奔忙在抗洪大堤、“英雄陆航团”式的救灾部队战斗在抗震第一线的场景,谁不会燃烧起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激情。军人对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践行,是新的思想道德的教科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很强的渗透力。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弘扬,在多样化社会思潮并起的时代背景下,必然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维护和保证作用。军队是全社会中最具组织性、纪律性和凝聚力、战斗力的集体。这一特点对于在社会思潮多样化的时代条件下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具有强有力的保证作用。当今时代,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不断产生,相互交织,正确的社会思潮与错误的社会思潮相互冲突,积极的社会思潮与消极的社会思潮相互激荡。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同样敢于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弘扬,形成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钢铁长城。近年来,一些敌对势力把我军作为文化渗透和价值观输出的重点目标和锋芒指向,但他们终究刺不穿、捍不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铜墙铁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始终稳如泰山。

三、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新世纪新阶段,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重要促进和推动作用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这对我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队党的各级组织要自觉适应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一定要切实抓紧抓好。

对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应进行长远规划,引导官兵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它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句话、二十个字,但其内容博大精深,加之价值观形成所具有的长期性、反复性等特点,培育工作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应根据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形成的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作出总体部署,应安排好若干重大专题,使这方面学习教育有步骤地向前拓展。在学习教育内容的筹划上,应注意既着眼于使官兵领会掌握好胡主席关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又要让他们领会掌握好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革命军人价值观的重要观点;既要着眼于使官兵弄清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五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又要着眼于使官兵通晓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既要着眼于使官兵懂得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导向,又要着眼于使官兵悟透其中蕴含的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既要着眼于使官兵内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又要着眼于使官兵知晓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在培育中要特别注重广大官兵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要敢于挺身而出,进行很有说服力的批评。

要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始终保持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强劲态势。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对部队思想政治领导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应把它作为重大的教育主题,采取得力举措,使培育工作一个波次一个波次掀起高潮,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前推进。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抓好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等,全方位地加以推进。要广泛运用报刊、广播、局域网和闭路电视等现代传媒,以各种形式,从各个方面,大力营造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形成正确而有力的舆论宣传导向。要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加强军事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特色鲜明、多姿多彩的军营文化。要重视发现、培养和宣扬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各类先进典型,善于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来指导和推动培育工作。要以官兵的教育训练和工作生活为基本平台,引导官兵在教育中深化认识,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养成,在本职岗位上身体力行,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磨炼,使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和塑造为官兵的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5

制药工程学院、植物科学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2015年10月30号

制药工程学院学生会 明德致和系列活动之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明德致和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歌

一、活动背景: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这24个字,浓缩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和中国人民的中国梦提供了理想信念上的精神支撑。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积极学习及响应。

二、活动时间:

2015年11月1日星期日 晚19:00-20:30进行启动仪式。2015年11月2日星期一 晚20:00-20:50各分院班级内进行演讲。2015年11月5日星期四 晚20:00-20:50各分院派代表进行初赛。2015年11月12日星期四 晚20:00-20:50各分院晋级者进行复赛。2015年11月16日星期一 下午图书馆报告厅各分院晋级者进行决赛。

制药工程学院学生会 明德致和系列活动之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活动地点:

启动仪式地点:A楼501 初赛地点:A楼501 复赛地点:A楼501 决赛地点:图书馆报告厅

四、活动主题:

明德致和之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歌

五、活动形式:

班级形式:各分院以各班级为单位组织演讲。

分院比赛形式:各分院将班级演讲优秀的同学推出参加比赛。

六、工作人员:

初赛复赛各分院均出5名评委,决赛各分院主席团均需参加。服务人员为制药工程学院学生会成员。

七、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积极响应学工处号召,因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创新,教育工作者在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大学生正处于重要的成长阶段,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同学们对“明德致和”的学习,确保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繁荣发展的迫

制药工程学院学生会 明德致和系列活动之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切需要,也是让更多的同学学习和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内容。通过交流和讨论,提升同学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知。

八、活动流程:

启动仪式:2015年11月1日晚19:00-20:30,进行启动仪式,各分院派学生代表、学生干部各5人参加启动仪式。

初赛:评委为各分院部长级以上学生干部,各分院5人。初赛以演讲形式在各学院内部进行,进行推选,每学院推选出6-10名同学进入初赛。初赛为二分之一淘汰制,成功进入复赛的同学有一星期时间准备复赛演讲稿。

复赛:评委为各分院部长级以上学生干部,复赛为二分之一淘汰制,成功进入决赛的将有三天时间准备决赛演讲稿。

决赛:决赛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由学工处老师及各分院团委书记任评委。

九、活动意义: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当下中国,经过历史沧桑巨变,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此次以“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歌”为主题演讲比赛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

制药工程学院学生会 明德致和系列活动之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更深刻全面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生活和学习中时刻实践。

本次活动历时两星期左右.期间晚自习各位同学都可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明德致和有更深切的理解,通过多学院,多年级的交流,使优秀思想更广泛更深远的传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6

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那么它为大家所公认的价值观就要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的利益为标准,进而形成一套带有共识性的价值观念体系。否则,要么不是社会主义的,要么就成不了共同价值观。如果说共识是处理多元价值观矛盾冲突的基础和前提的话,那么核心价值观就是引领社会前进的航标。

目前来说,认真处理好多元、共识和核心的关系也许比单纯地强调核心价值观更有现实意义。不可否认,今天的中国正面临价值观矛盾和冲突比较显著的转型期,“万般皆下品,唯有权钱高”的感叹、“不愿为执行规则所累,宁愿为适应潜规则受罪”的评价、“信仰失落、腐败堕落”的指责时有耳闻。且不论信息的偏激和依据,其背后和侧面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价值观建设中的失范现象。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传统社会主义价值观究竟如何在多元中凝聚价值共识,进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养分,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回答的问题.

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7

一实践教育的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实践教育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 是寓教于“行”的教育过程和方法,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实践教育具有主体性特征, 注重过程教育, 有助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 是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灵内化的有效途径;实践教育具有开放性, 它提供了开放的教育环境、开放的教育形式、开放的教育内容、开放的教育过程、开放的考核评价方式, 这种身临其境的开放式教育具有理论教育无法替代的功能;实践教育具有综合性, 它能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的有机结合, 实现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从而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实践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有个体内生、隐性渗透、启发诱导、感染熏陶、体验反省等功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个体内化过程, 从教育学角度看, 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大学生在实践教育中, 处在真实、生动的环境中, 形成有关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性分析、理解、判断, 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斗争、自我监控, 经过自觉地选择、消化、同化、吸收, 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修养及立场、观点、方法。

实践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和强调实践体验、情感渗透、信仰确立对德性成长及价值观生成的重要意义, 具有隐性渗透、启发诱导、感染熏陶、体验反省等功能, 对受教育者的观念、情感和行为产生综合影响的教育过程。能够促使学生从“知”到“信”, 使理性化的价值认知转化为个体内在的价值信仰, 能够促进发展学生遵从核心价值观的内源性动力, 建立自主性的情感体验、精神归依和内在的德性生成过程等。[1]在实践教育中, 学生通过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 能够真正发现自己的不足, 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 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提高自我修养和自我测试能力, 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亲身经历并加以体验的事情往往会刻骨铭心, 甚至终生难望。

二根据民族地区高校实际, 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体系

(一) 构建以三个结合为基础的实践教育组织体系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育的主阵地, 但在课堂上也可开展一定的实践教育活动, 主要有如下形式:主题讨论、问题辩论、社会热点焦点分析、情景模拟实践性教学、学生尝试讲课、播放影像资料片等。

在课堂外开展的实践教育活动更是丰富多彩, 要把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如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感言博客、微信大赛, 积极鼓励、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哲学兴趣小组、儒学会、党章学习小组、伦理学学习小组等, 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

2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与校内的教学实践活动相比, 校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更有吸引力,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更新鲜, 他们希望走向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他们充满了好奇, 学校不仅要开展校内实践教育, 还要努力创造条件组织校外实践教育。

有效开展校外实践教育, 创建优秀的实践教育基地非常重要。必须依托地方资源优势, 建设一批特色教学实践基地, 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渠道。我校立足湘西, 依托湘鄂渝黔边区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建立了贺龙故居、周逸群故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芷江日本受降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实践教学基地、德夯苗寨民族文化及德育实践基地等。

3集中组织与自主分散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是针对全体学生的, 所有学生都应该参加, 但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安全等因素的制约, 有些集中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便多开展, 就必须与自主分散的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集中组织主要是一些大型的综合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 更多的情况下, 学生则可采取自主分散的方式, 根据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 灵活机动地参加实践教育活动。

(二) 丰富四个层次内容的实践教育活动体系

1开展认知性实践教育

组织学生到土家苗寨参观、考察、采访, 圩场赶集, 了解民意社情, 邀请地方政府人士做区情报告,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给民族地区带来的巨大变化发展, 认识党的路线方针的正确性, 体会党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 拥护党的领导, 认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民族地区的贫困落后, 与发达地区的巨大差距, 激发他们毕业后报效家乡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举办“科技文化月”活动, 组织科技展览、科普讲座, 编写发放简单明了又生动有趣的有关宗教知识、民族知识、人文地理知识的科普读物等, 通过科学文化和无神论教育, 帮助他们破除迷信, 崇尚科学。可邀请地方“特定阶层”的宗教人士、族长、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学生做报告, 从正面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宗教文化、人文风情、民间习俗, 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宗族观、文化观,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 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讲坛”, 按照“三贴近”的要求, 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民族地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分析问题。精心设计“民族团结教育周”活动, 举办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专题讲座, 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在实践教育活动中, 要充分运用民族地区特有、学生又喜闻乐见的传媒形式, 如民族节庆活动、民族山歌、民间故事、打油诗、顺口溜等, 进行教育宣传, 化抽象为生动、化枯燥为神奇、化呆板为活泼, 起到寓事明理、褒善贬恶的作用。

2注重情感体验性实践教育

依托本土教育资源实施情感体验性实践教育。少数民族地区虽然贫穷落后, 但有许多地方是革命老区。湘西自治州, 大革命时期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 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 成为今天我们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 祭拜悼念红军先烈、民族先烈, 使学生身临其境, 实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请老红军做报告, 让学生体验穿红军衣, 扛红军抢, 回味过去革命岁月。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可以组织学生去苗寨民族文化实践基地, 尝试操作苗族先民的劳作方式 (推磨、石碾、榨油、打谷等) 、观赏他们的造纸技术、蜡染和刺绣工艺、花鼓表演, 深切感受他们的艰辛磨难, 也感叹他们的聪慧与伟大, 真切实在了解璀璨的民族文化。

3坚持行为养成实践教育

坚持长期组织开展学雷锋月活动、社会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 让大学生自觉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品格, 树立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思想, 使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中体验价值, 提高认识, 锻炼意志。我校文学院学生李正龙, 利用节假日到高寒缺水、贫困落后的民族山村———凤凰县腊尔山拉忍村, 坚持长期义务支教, 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充分利用本校特色资源进行养成教育。我校先后编写和出版了《景色人生———吉首大学优秀校友奋斗辑录》《大学生行为规范读本》《大学生怎样做人》《漫谈养成教育》《新时期女大学生成才漫谈》等20余部书籍, 拍摄了《使命》等10余部电视专题片、用生动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运用校训、校歌的魅力教育学生, 使学生从进校第一天接受校训、校歌的熏陶, 勉励自己积极进取。我校凝练“以业报国, 以人名校”的校训, 实施“以人名校”的特色教育, 教导学生以自身的价值而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 并最终以学生出名而使学校影响扩大。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事业成就感, 将学生热爱吉大, 为母校争光的思想与刻苦学习, 立志成才, 以业报国的思想紧密地结合起来。

4加强综合性实践教育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学生工作部等单位联合举行寒暑假大型实践教育活动, 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重走红军路”“扶贫帮困支教”“老区慰问演出”等大型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 服务群众。尝试大学生基层挂职实践, 让大学生到乡镇 (街道) 、企事业等基层单位挂职锻炼。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实施了“立人教育”工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项目”。开辟了富有吉首大学特色的“立人大讲堂”, 校领导亲自授课。

举办大型学生社团活动。如我校的“健强社”学生社团, 在校团委、学工部的领导支持下, 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关爱贫困生的“八心” (信心、诚心、爱心、暖心、舒心、交心、热心、贴心) 工程。对于贫困生, 坚持经济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在经济上帮助、生活上关心, 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引导、精神上鼓励、心理上抚慰, 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 自强成才。

举办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创业设计大赛、各民族同学大型联谊会、红歌赛、演讲赛、辩论赛、革命故事会, 特色纪念活动、仪式教育等。使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受到感染、震撼、启迪, 进而反思、判断、选择, 灵魂得到净化, 思想得到升华。

(三) 形成“一分、二级、三式、四一”的实践教育实施体系

“一分”, 对学生分层次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根据研究生、本科生高年级学生、本科生低年级学生年龄层次, 按照文理科所学不同专业层次, 依据学生个人能力、兴趣爱好个性层次, 分别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各自的特长, 施展各自的才干。

“二级”, 设立校院两级领导工作组。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指示, 加强对实践教育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 成立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吉首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再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为组长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小组”。

“三式”, 采取三种模式的实践教育活动, 即假期集中式、课余日常式、周末重点式。利用寒暑假时间长的有利时机, 可集中学生组织大型综合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 强调突出社会影响。利用课余时间, 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强调保持实践教育活动的常态化、长期性。利用周末相对集中的时间, 精心设计几个重点实践教育活动项目, 强调教育活动的示范性、典型性和创新性, 注重对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

“四一”, 即每学年制定一份实践教育总计划、每学期召开一次教育实践活动校级协调会议、每学期编辑一本学生实践学习文集, 每学期召开一次实践教育总结表彰会。

(四) 实施以两个机制为关键点的实践教育保障体系

1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是有效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的前提。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实现实践教育活动规范化、常态化, 保证实践教育活动有计划、方案指导, 行动有组织, 过程有监控, 成果有考评。内容包括实践教育的岗位责任制度、实践教育内容选定制度、实践教育课时学分分配制度、实践教育活动实施制度、学生实践管理制度、跟踪调查制度、考核制度、财务制度、学校各职能部门会议联系制度、校地会议联系制度等。

2健全完善的考评机制

评估机制的建立, 有利于对实践教育进行客观评价, 既有利于教育实践的常态化, 也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 以便调整策略, 改变时间内容和方式。

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实践教育评估机制, 建立规范、合理、客观、公正的考评体系, 对教育效果和成果、产生的影响进行规范、科学、公正的考评。确定评价指标内涵及标准, 分级设立指标, 考核内容立体化、全方位, 考核方式做到开放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动态与静态有机结合。把考核结果与老师晋级评优、职称评定, 与学生的奖学金评定、评优入党、推荐就业等直接挂钩。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实行“院校二级考评、定期轮评”的考评制度, 并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考评。院级一年、校级二年一轮评, 对照评估指标体系, 特别是各项核心指标, 首先各学院每一学年对实践教育效果和成果评估, 在此基础上, 由“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每二学年对各学院再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即把学生在实践教育中的表现和成绩纳入到学校对学生综合测评的大体系之中, 纳入到学校宣传部、团委、学工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拓展教育的大考核体系中, 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记录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连线“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篇8

你知道它和我们的成长有多密切吗?

共青专线,你问我答,互动进行中……

安徽的蒋艳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呢?

蒋艳同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含了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由于大家还处在学习阶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不一定能理解得很透彻,但只要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知识、阅历不断增长,一定会明白得更多、更深、更透。

浙江的吴媛媛问:最近常在广播里听到国家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报道,而且经常会听到一个词“三位一体”。什么是“三位一体”呢?

媛媛,“三位一体”包含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家庭发挥基础教育作用,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学校肩负阵地教育责任,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发挥育人作用,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社会承担共同教育责任,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其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

其实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地方就是你们生活和成长的环境。这三个地方有关爱你们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还有许许多多默默为你们付出的陌生人,这些都和你们息息相关啊。

安徽的刘伊问:以前我们学校偶尔有少先队活动课,可现在却是每周都有一节少先队活动课,这是为什么呢?

刘伊同学,少先队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活动课,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这也是国家对你们健康成长的关爱。

希望你从少先队活动课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只要你认真上好每节课,肯定会有满满的收获哦。

安徽的赵一倩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它通过道德规范固化下来,成为一种文化,逐渐转化为大家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实、友善,是因为它们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爱国

有人认为爱国离自己很远,其实,爱国时刻都在你的身边。在雨中,爱国或许就是一把伞;在风中,爱国或许就是一碗热饭;在玉树在汶川,爱国或许就是几张善款;在国防线,爱国或许就是五星红旗的威严;在军营,爱国就是那玉树临风的挺拔绿橄榄;少排一些尾气,少吸一支烟,爱国就是那碧蓝碧蓝的万里海天。

敬业

李素丽是一名普通的公共汽车售票员,她在平凡的岗位上,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

诚信

诚信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合称。诚信要求我们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友善

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9

忠诚于党,就要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既标明党所应起的作用,又标明了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可靠的群众基础。这样表述,还充分并简要地说明了保持党的性质的极端重要意义。这也充分说明,我们党的性质与人民军队的性质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也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着理论基础与政治基础。

忠诚于党,就要深刻认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这一宗旨,就明确规定了党领导下的我军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也就决定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的第二句话,即热爱人民,并进而决定后三句话,即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我们党的性质与军队的性质,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我们党和人民军队这一性质,决定了军队必须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永葆人民子弟兵政治本色,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无私奉献。

忠诚于党,就要深刻认识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军队忠诚于党,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自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听党指挥。

忠诚于党,就要深刻认识党的最高纲领和不同时期最低纲领的有机相统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就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毫无疑问,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遇到了严峻的新挑战,我们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爱军精武,爱岗敬业,英勇善战,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坚决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忠诚于党,就要自觉珍惜和维护党、国家、军队和军人的荣誉,与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地划清界限。法国哲学家福柯说:“记忆是斗争的重要因素之一„„谁控制了人们的记忆,谁就控制了人们行为的脉动”。西方敌对势力要搞垮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会攻击这个国家的执政党。这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西化、分化我们的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因此,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不忘党恩,热爱党、忠于党。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激烈斗争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在带领全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即作为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先进性内在保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体系有着深刻的内涵,是我们的兴国之魂,也是人民军队的强军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兴国强军之魂,首先在于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统一且正确的指导思想。一个国家要不断发展、一个政党要永葆活力、一支军队要保持战斗力,都必须有自己统一的指导思想。但只有统一的指导思想还不行,还必须有正确而先进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因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兴国强军之魂,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使其具有了民族的现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所认同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追求。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坚持共产党领导及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性质。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兴国强军之魂,又在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交融,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从而使中华民族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始终能够以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当今世界,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更是活力迸发,中华民族的“再青春化”过程塑造着一个焕然一新的“青春之中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保持中国社会永葆青春活力的生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兴国强军之魂,还在于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一致,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序、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重塑中华民族高尚道德生活的文明之魂

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持久地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准确把握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培育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我军官兵的本质要求。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全局高度认识其战略意义,把它作为军队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涵盖当代中国所有社会成员的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是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军人思想道德建设上的生动体现,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革命军人这一群体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支柱等方面带根本性的要求。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军事篇”,具有鲜明的军事特色。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始终着眼于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特殊需要,紧紧围绕部队教育训练管理等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来筹划和展开。既要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般规律,主动学习借鉴地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验做法,又要针对军队特点、突出军事特色、创造性地探索符合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特点规律的方法途径。坚持以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为牵引,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全面、充分地体现到各项军事实践活动中。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创造性探索和重大成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导和促进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个重要内容。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军事领域的基础工程,是我军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际行动,也是人民军队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最大、最有价值的贡献。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走在前列、做出表率。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抽象,往往更能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也更加便于宣传和践行。我军历来是先进思想、高尚道德的积极倡导者和模范实践者。通过全军官兵模范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将有力地促进和带动全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军事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源头,一个发达的支脉,是构成人类文化光谱中的一大色系。源远流长的军事文化对人类文明的演进、民族精神的发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同在整个社会文化中一样,军事文化的核心问题和根本问题是价值观问题。一种军事文化形态先进与否,归根结底取决于其所蕴含和弘扬的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否科学、是否高尚,是否与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相一致,是否体现了进步阶级军人应有的政治理想和伦理道德要求。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折射着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反过来说,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又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巨大的导向、示范和催化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是一支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军队。这支军队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高举先进军事文化的旗帜,展现了全新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从而也孕育了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崭新的军事文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凝练而深刻地界定了我军官兵与党、人民、国家、军队关系以及我军官兵相互间关系的最基本的价值规范,既熔铸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崭新的时代要求,揭示了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的内核和精髓,为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指明了方向。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乃立军之魂、缋军之魂。在军事领域的竞争和较量中,文化的坚守是一种最重要的坚守,文化的优秀是一种更本原、更深层的优势。回顾历史,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够穿越过炮火硝烟,等闲看酒绿灯红,始终保持自身的性质?为什么能够从点燃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煌煌之师?为什么能够以劣势装备迭克强敌顽敌,创造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重要原因就是我军始终秉持了人民军队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大力发展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精髓的先进军事文化,才能为我军实现科学发展、有效履行使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也是人民军队点燃并高擎的一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光,是人民军队奉献给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一份精神瑰宝,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军人思想道德建设上的生动体现。作为党缔造并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我军历来是体现党的政治优势、彰显党的文化品格的重要载体,是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的忠实践行者,是党所倡导的先进文化的人格化身。无论是在血与火的战场还是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我军都形成了堪称中华民族文明地标和精神星座的伟大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注入了源头活水。今天,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精髓的先进军事文化,也必将使我军继续走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前列,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率先示范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功能。文化具有渗透力、辐射力和牵引力,文化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着无形而又巨大的作用。

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必然要成为文化建设的营养基础和精神源泉。各种文化表现,无论是哲学社会科学、新闻舆论,还是文艺作品、网络文化等,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核心价值体系,表达出相应的思想倾向、理想追求、精神境界、道德导向;各种文化生活,无论是雅是俗、大众还是小众,都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一定的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社会精神文化生产来说,不是融入不融入,而是融入自觉与否、方法好差、效果大小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的文化优势。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必须发挥这一文化优势,而且只有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任务,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代中国的文化工作者,无论从事什么专业,都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命,作为主线贯穿精神文化生产之中。理论工作者更要把研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职业、事业和主业,为此竭诚贡献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各个文化领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无疑也应该是内在的、有机的、自觉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思想导航、文化旗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功能,就是要从思想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建设的正确方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能够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深入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的新课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能够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能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能够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

理想就是旗帜,理想就是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反映了全体人民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美好前景的向往,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伟大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应该了解历史,明史知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中国人民选择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产物。不了解近代以来我们伟大祖国风雨如晦、刻骨铭心的磨难史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感天动地、彪炳史册的奋斗史,就不可能明了这样一个真理,即在当代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以外,没有任何一种政治力量能够解决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问题,能够成为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除了社会主义道路以外,没有任何一条道路能够使中国人民走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道路,能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的贡献。进而,就不可能真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应该立足现实,把握规律。任何科学的理想都是在对现实和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基础上产生的。而要“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归功于马克思立足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作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两大发现。在当代中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应该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现实出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应该面向未来,注重实践。任何理想的实现都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也是一场现实的运动。实践,是实现这一共同理想的唯一途径。不干,任何理想都不可能实现。“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个人奋斗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队学习培育活动的生动实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作为,认真总结经验,研究深入持久培育的举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军委胡主席着眼时代发展和军队建设全局,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高度概括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并对学习培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3年来,部队各级党委机关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广大官兵热烈响应,积极践行,学习培育工作向着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发展,在引领官兵健康成长、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上,显示出巨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威力,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管用的措施办法。抓好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将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内容,切实进入课堂、进入思想、进入工作。坚持舆论引导这个重要渠道。大力宣传先进思想文化,营造有利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舆论氛围。发挥文化熏陶这个独特作用。激励官兵树立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思想理念、精神追求和道德风尚。用好典型示范这个激励效应。部队上下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蔚成风气。强化实践养成这个培育功能。融入渗透到部队教育训练管理、执行重大任务和官兵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之中,使官兵在实践养成中升华思想境界,校正人生追求,规范行为养成。完善制度机制这个有效保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多措并举、齐抓共管的格局,促进部队深入学习、长期培育和自觉践行。

上一篇: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下一篇:社科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