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09-14

企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选8篇)

企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企业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精神动力。对于企业来说,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些精神,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着力发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兴起企业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企业软实力,为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析义只有打造合理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效地化解思想矛盾,在精神生活中营造和谐的氛围,进而推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趋于协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在价值体系中,有核心价值体系和非核心价值体系之分。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它掌控社会的精神状况,主宰人们的精神生活。一般而言,一个社会所倡导的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利益观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在一个特定的组织中,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必须统一。核心价值体系一旦形成,它就站在意识形态的前面,主导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并且在社会的各种制度中反映出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二、为什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就会因失去遵循的原则而迷失方向,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建设企业文化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对确立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意义。价值观是受思想支配的,什么样的思想决定什么样的价值观,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不迷失方向,才能不受各种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袭。因此,企业必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企业文化建设,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体企业员工,使其学会分析和解答现实问题,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紧密联系建设企业文化的实际,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坚定企业员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建设企业文化提供正确的目标指引。胡锦涛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选择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共同理想使我党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化解了各种风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方面,企业员工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前进目标,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同国家民族命运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国家和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要教育企业员工善于把远大理想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实现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弘扬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建设企业文化提供牢固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中最本质、最集中、最持久的精神力量。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之成为牢固的精神纽带,引导企业员工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不断增强对国家、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同时又是社会责任的承载者,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愿景、企业理念等,既要符合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律,又要体现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文化的传统精华。发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三、几点建议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根据自身企业资源要素、企业目标、国内外市场环境等实际情况长期培育、打造的,能影响全体员工行为的思想理念,是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开展理论研究,形成理论体系。企业文化体系是一个自觉建设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准则,遵循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整体谋划、系统设计、不断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四个结合”,即: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既要有利于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环境和机制,又要有利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与规范员工行为结合起来,强化员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要与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目的;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高诚信度、美誉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要更加自觉地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增强奋发进取意识为目的,培育具有个性特色的企业理念、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等;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观念,为广大员工发展,依靠广大员工发展,发展成果由广大员工共享,有效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实现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相和谐,力求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上都能够不断有新的突破。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把企业文化培育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发挥整合、激励、约束和塑造4个方面的功能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企业文化的整合功能。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跨地区企业集团的建立以及频繁的企业并购重组活动,企业成员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等各方面的差异日趋加大,这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整合来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使之对每个企业成员的价值行为起引导作用,使其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并通过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最终实现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二是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能够有效地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为了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奋斗。现代企业文化讲求平等的竞争机制,注重建立公正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分配制度,能够有效地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现代企业文化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给员工强烈的内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使之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标杆。三是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共有的价值体系,是支配其成员行为的文化,它对企业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概念化、定义化,并进一步分析和解决,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很强的约束规范作用。和企业固有的规章制度不同的是,企业文化是一种强调自律的约束,其与规章制度相比,更具有持久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四是企业文化的塑造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塑造企业形象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企业通过向社会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通过自己企业文化被社会的认可,使企业形象的塑造和宣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建设企业文化时,首先要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确立应立足于企业的现状,着眼于未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具有企业的特点、行业的特点、主业的特点,并且浅显易懂,能为广大员工和社会接受。其次,要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员工的认同感。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应正确、鲜明,体现行业特点,符合企业战略和发展方向。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经济利益只是目标之一,而不是全部。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一旦确立,就必须明确本身希望达成的目标,不容纳不愿接受企业文化或者不符合企业文化标准的员工,因为只有通过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才能够真正地把企业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第三,要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要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结合起来,录用与本企业文化契合程度较高的人员;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彻于员工培训之中,营造一种强大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行为;将企业文化与沟通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达到上下理解一致,从而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并用企业文化来指导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同时,要适时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当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必须适时地变革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动力。

企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企业要发展下去, 不但需要良好的运营机制, 稳固的客户群体和供应链, 更需要精神的传承, 才能使企业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 而是作为事业传承下去。这里所说的企业精神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是企业的灵魂, 也就是企业文化。

到目前为止, 企业文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这是由于“文化”本身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 人们无法运用简单的、精确的、严格的文字来定义它。文化无处不在, 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企业文化也是如此。我们很难给企业文化一个定义, 目前国际上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持两种观点: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思想意识、工作习惯和情感领域这些具体范畴;而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从创立到发展的整个过程所积累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总和, 它可以是企业的内隐文化, 也可以是外显文化, 企业的一草一木、一种精神都可以作为企业文化传承下去, 它涵盖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类。

介于狭义与广义概念的异同之处, 再结合本文重点探讨的企业文化“落地”问题, 本文所探讨的企业文化内涵是专指基于狭义企业文化概念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内涵, 即“企业员工在企业创立与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积累所形成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规范和最高目标”。这就意味着企业文化可以是一种意识形态, 也可以是具象化的企业制度等物质形象。总体而言, 本文中将企业文化作为集理论与实践、物质与精神于一体的综合概念。它是企业真正的内核、心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 浓缩了我国当代社会文明进步的历程, 体现了我国现阶段人文文化和社会精神内核。大到整个社会, 小到一个企业所需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品质都被囊括其中, 是创建和谐社会、营造美丽中国梦的基础, 它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的意愿。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宏观来看,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 尤其在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的关键时刻, 总目标的设定使一切社会生产活动有了终极目标, 提高了社会凝聚力;从微观来看, 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一个企业要发展, 必然走上富强之路, 而企业内部的“和谐、文明、民主”管理文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基础, 使员工劳有所得、老有所养是企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也是企业提升凝聚力、创建企业发展战略应当着重关心的问题。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从社会角度来看, 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体现, 是追求人权平等、解放思想、解放观念、解放人性, 是提倡依法治国的根本。而站在企业角度上, 这些目标正是企业文化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企业文化是“人”的文化, 而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 使其充分体验到归属感, 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企业为每个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依照国家法律和企业制度办事, 才能使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使企业经营中各个环节有章可序、有法可依, 并使遵守企业制度形成一种文化在员工日常行为中扎根, 才能切实推进企业发展。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也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文明规范的尺子。尤其在社会转型期, 人们思想意识、精神世界容易受到多元化的物质诱惑, 如何把握自己不受这些诱惑的影响, 不仅是公民应有的自控力, 更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从企业来看, 要求员工爱国、敬业, 也是一种爱企业的表现, 一个不爱国的员工, 从道德范畴来看, 很难爱企业;一个不敬业的员工, 其责任心可以窥见, 很难谈得上诚信、友善, 而缺乏这两样, 一个企业很难再维系自身的制度, 其企业凝聚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可见, 在企业文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 既符合国情民愿, 也推进了企业的发展。作为社会的一分子, 企业文化的构建正是社会文化构建的基础, 与社会价值观保持一致, 才能使企业在发展中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回到企业文化构建的实践工作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无处不在, 无时无刻不影响、激励每个员工, 使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

(一) 执行企业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企业管理中, 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在当今这个法治社会中, 制度之于企业是立命之本。坚持执行企业制度, 才能规范员工的行为、减少经营活动中的风险, 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对企业内、外的业务往来、事务管理保持高度统一, 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处理、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都遵循严格的企业制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坚守诚信”和“遵守制度”放在前面,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 对员工形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这样才能使企业制度得以贯彻执行, 唯有在企业文化中强调这一点, 才能使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二) 提倡民主参与

尽管现代企业文化构建越来越注重法治与制度建设, 但无论法治还是制度管理, 都需要人为执行, 而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人的评判、预估。因此, 在企业文化中提倡民主参与是极其必要的,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这些目标, 也正是企业发展的根基。为增加员工的归属感, 也使企业文化构建更加符合员工的精神诉求, 有必要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构建的参与度, 推出《职工参与管理法》相关法律规定, 由劳、资双方共同创办监事会, 旨在由劳、资双方共同对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制度和日常管理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监督企业管理的公平、公正。且为确保监事会行事公允, 充分保障劳资双方利益, 由第三方人士担任监事会主席一职。另外, 完善员工委员会机制, 充分放权给员工, 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构建与企业管理的参与热情, 使员工切实参与到企业文化构建的方方面面中。成立员工基金, 对困难员工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资助, 在提升企业凝聚力的同时, 也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诚信、友善”的氛围, 使员工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生产经营工作奠定基础。

(三) 强调责任品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最为重要的是道德品质与责任意识, 这两点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当今一些企业频频出现的危机问题、人才流失问题、不正当竞争问题, 都是由于这两项品质缺失造成的。在企业文化构建中加强基于责任维度的服务品质追求, 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 重视责任制度, 不仅对管理人员、对普通员工也同样要求责任。除构建客户评价体系对员工服务态度和综合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外, 建立了首问负责制, 以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其次, 从工作态度来看, 对企业内、外业务往来的每个环节严格监控, 提高员工责任心的同时, 规范经营行为, 强调企业制度的必要性, 以此来塑造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形象。从员工的个体道德品质与责任心来彰显企业文化, 使合作者、全社会认识企业管理的严谨, 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

(四) 注重以人为本

尽管企业文化要重视制度、责任, 但也提倡民主参与, 在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是当今企业普遍达成的共识。企业注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不但鼓励员工创新, 并注重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这一点对企业来讲是极其难得的, 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的结果。

首先关注每个员工的成长, 在企业内部淡化员工的等级, 不对员工个人能力进行“人为”划分, 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最为明显的是上、下级之间布置工作任务不是以命令口吻, 而是在相互商量的基础上进行的, 给予员工充分的自主权以表达个人意见。并实行员工综合能力评估机制, 这种方法区别于“淘汰制”, 而是根据综合评估报告对每位员工的能力、特长进行评估, 调整不适宜现岗位的员工到其他岗位, 以充分发挥员工潜力, 为企业赢得更大经济效益, 并有效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

其次注重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强化企业与大专院校合作办学, 除大专院校定点定向为企业输送适宜的人才外, 企业也可以选送人才到大专院校进修。对于企业来讲, 既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 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水平, 便于企业构建自己的人才梯队。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 这样的培训机制一旦付诸实施, 也为员工增加了晋升渠道和自我完善的平台, 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与辅助作用, 使企业文化更具人性化。

第三是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在任何一家企业中, 劳资都是一对矛盾对立的关系。怎样缓解二者的对立关系, 甚至构建起和谐的劳资关系是企业梦寐以求的。除发挥员工工会作用外, 还需要关注员工的“劳有所得”, 采取按劳分配、绩效考核机制, 使人才不被埋没, 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 也体现了企业对员工价值的尊重与关注。

总之, 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 在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刻, 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为一切建设的首务。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只有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才能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茁壮成长, 使企业文化更加符合员工的情感诉求, 符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找到方向。

注释

1 张德, 吴剑平.企业文化与CI策划 (第4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01) :33-34.

企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3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 统领

当前,更多的企业都在致力于建设和谐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基础、核心和实质是企业价值观。在新形势下,作为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的企业,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统领,强化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推动企业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一个企业的追求和愿景是什么?是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员工、企业和社会利益的兼顾?是客户第一还是企业自身第一?对这些问题回答的差异,取决于企业价值观的不同。

企业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乃至整个企业经营运作、调节、控制与实施日常操作的文化内核,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追求成功的精神动力。企业价值观是由企业和员工的需要构成的价值体系,是把所有员工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企业行为规范制度的基础。说白了,企业价值观就是一个企业的组成人员赞同什么,相信什么,想朝着一个什么方向发展,想要一个什么结果。

企业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特性,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着企业的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企业的存续、发展都靠企业价值观支撑。一个把国家、社会、集体、个人利益通盘考虑的和谐企业,不会贪图一时的既得利益。

相反,一个把挣钱作为本位价值观的企业,当利润和大局、信誉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它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让一切服从挣钱的需要。经久不衰的百年老店,靠的是优秀价值观的维系。有了基于理性建立起来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平时能把握内外各种关系的平衡,保持和谐稳定,遇到风浪时能瞻前顾后,保障正确的发展方向。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应该潜心打造优秀的价值观,在企业成员心中形成深层信念,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和行动遵循的准则。

构建企业文化,首先必须进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全体成员树立“共同价值”和“共同信仰”,确立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进而靠文化力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打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的和谐建设才会有牢固的根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提升企业全体成员的价值追求层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企业不能只关注财务数据的增长,更应该有勇于担当、乐于分享的胸怀。要以国家的富强,社会的民主、文明、和谐作为企业的第一价值取向,从思想上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财富增长的同时,要想到对国家的贡献,想到对社会的回报,关注社会公益。这样的企业,才能在内部利益多元化的条件下,培育更多的社会共识,建立共同的追求。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人民首创精神的尊重,是对人民权益的保障,更是对人民平等发展权利的维护。就企业而言,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时,要充分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建议,民主决策;在选人用人上,要倡导任人唯贤,杜绝任人唯亲。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缺少公平、公正,必然严重影响员工队伍的稳定,制约企业的正常发展。企业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制度建设,注重全体成员的自由、平等,给予员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证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保障员工的平等发展权利,才能构建好内部的和谐环境,保障企业的协调运转。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强化企业内部的道德建设。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对其言行举止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当前一些人道德缺失的情况下,更要注重在企业员工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思想观念融入员工的价值观念中。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仅要爱国、敬业,更要讲诚信,讲友善。对员工的承诺,要说到做到,百分之百兑现。执行制度,也要辅之以必要的思想工作,不能把处罚作为唯一管理手段。另一个方面,作为员工,不仅要讲诚信、友善,还要积极树立爱国、敬业精神,把爱国敬业精神化为积极奉献的行动,把诚实守信互助友爱融入到人与人之间文明交往中。要通过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培育,在企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应该是兴企之魂,决定当代企业的发展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企业文化建设,用正确的价值观凝聚更多的正能量,才能打造出和谐企业。

三、抓住关键环节践行核心价值观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抓住几个关键环节,扎扎实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育。企业价值观不是自发产生的,是长期积淀的产物,是有意识培育的结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灌输,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理念,树立大局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逐步塑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培养员工的企业意识,增强对企业生存、发展的责任感。注意本企业典型的培养,积极选树各类模范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感染人,激励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发扬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自觉做企业的主人。

要加强领导的表率作用。“企业领导者的个人价值观,影响企业的价值观,企业领导者的文化理念,左右着企业文化的形成。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从企业负责人做起,從各级管理人员做起。带好一个企业,领导者首先要明确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企业各级领导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人格的力量凝聚企业全体成员的精气神,带领员工共同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追求。

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章制度要具体,要细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十分明确,对企业上下所有人都能有严格的约束。制度制定的基本着眼点必须以人为中心,突出人本管理,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企业领导者要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尤其要尊重员工的劳动。要加强企业职代会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设,通过职代会、企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形式,疏通领导与员工之间交流思想的渠道,使员工有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和质询权。要努力优化用人环境,建立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用人制度,努力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加强工会建设,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从制度监督层面履行工会职责,维护职工权益,进而达到凝心聚力。

建立和谐企业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应该通过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把企业建设成为人际关系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奋发向上的和谐团队。□

(作者单位: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4

2014年06月13日 08:35:27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钱念孙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还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哪些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并堪称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依笔者一孔之见,在汪洋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并体现中华民族最基本文化基因者,非“君子文化”莫属。

“君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是数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和推崇的人格范式,是中华民族理想而现实、尊贵而亲切、高尚而平凡的人格形象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已广为流传,其内涵主要是对贵族或执政者的专称,而较少涉及人格内容的道德意蕴。如《尚书》卷十三说:“君子勤道,不作无益害有益。”这里的“君子”,显然是执政者或贵族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通过孔子从不同侧面的反复解说和阐发,“君子”一词被赋予许多优秀道德的内涵,成为一种理想人格模式的称谓。

翻开《论语》,有关“君子”的论述俯拾即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尊贤而容众,喜善而矜不能”,等等。这表明,孔子常在君子与小人的对举和比较中,肯定和褒扬君子是他心目中的道德高尚之人。在《论语》里,孔子也数次提到“圣人”,但他明确对弟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这就是说,圣人难以看见,也难以企及,但君子能够见到,也可以并应该努力做到。

作为孔子精心勾勒和塑造的可望可及、可学可做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在中华文化数千年演进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上至历代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推崇。《周易》中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被张岱年等学者认为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涵的最佳概括。《孟子》中“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论述,使君子人格的内蕴更加丰富,影响更加深远。值得注意的是,君子不仅是儒家着力打造和推举的理想人格形象,道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概念及其人格内涵也颇为认同。人们耳熟能详的“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就是《庄子·山水》中的名言。荀子在构建礼法体系时强调:“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在荀子看来,一个崇尚礼法的社会,如果没有君子这样品行高尚的人来参与和维护,那将会失去构建礼法社会的基本前提。

后来,思想家对“君子”概念的引述和阐发同样不胜枚举。从西汉的董仲舒到东汉的王符,从唐代的孔颖达到宋代的程颢、程颐和朱熹,从明代的王阳明到清代的王夫之等,都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君子概念及君子文化进行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挥。明清时期流行很广的人生格言类著作,多半也将君子人格奉为典范和楷模。如《菜根谭》云:“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便是对君子安贫乐道、处安虑危、遇强不屈、见弱怜悯等优秀品格的赞扬。《围炉夜话》云:“君子存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处世,尽设机关,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这就是在君子与小人不同处世方式的比较中,充分肯定君子以忠贞和诚信为立身之本的做法。君子概念及其文化,不仅在中华历代典籍中汗牛充栋,而且一直活在历代中华儿女的心中。今天人们口头还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可以说,“君子”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的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儒家学说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阐扬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耻等众多为人处世的伦理和规范,它们最终都集聚、沉淀、融入和升华到一个理想人格即“君子”身上。我们的先贤崇尚君子品格,甚至把象征高洁、清雅、虚心和气节的梅兰竹菊四种植物人格化,称为“四君子”。宋代以来,以梅兰竹菊表现四君子品格的书画数不胜数,其繁盛景象让人叹为观止。“君子”概念古老而鲜活,在当代社会也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在不同阶层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

做人要做君子,这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也是今天每个中国人应有和乐于做出的选择。君子概念及君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聚焦之点和闪光之源,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君子概念及君子文化,完全可以经过新的阐释激发其勃勃生机和强大活力,在当代社会竖起的一面具有深厚传统底蕴和时代精神的文化旗帜。它既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盛开传承创新的时代花朵,也可以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产生共鸣。它是中华传统文化浩瀚森林里最为郁郁葱葱的千年老树,也是当代思想道德建设汲取传统营养的精神绿荫。

君子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直接嫁接并开花结果的老树新枝。激活和倡行君子文化有助于对社会各阶层人士进行思想文化上的因势利导,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广泛价值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兴国之魂,孕育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又深深扎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里。君子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所在,其中许多内容都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对接互补的。譬如,历代君子身上都颇为明显地体现出三大特质: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以仁义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互助理念和社会关爱思想,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修身要求和向善追求。这三大特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等,完全可以对接、互鉴和贯通。这就是说,君子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直接嫁接,并在新时代开花结果的老树新枝。通过这种嫁接,两者在互补互释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传统文化这株参天大树庞大根系的丰富滋养;另一方面,君子文化这株昂首向上的千年古木在现代阳光雨露的沐浴和浸润下不断抽出新的枝条,结出新的硕果。

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和具体实践,近年来全国上下普遍开展了推选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活动。由广大群众一层一层推举和评选出来的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体现了人民群众心中的善恶是非标准,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时代标杆,在全社会形成了广泛而正面的积极影响。

一种社会风气的形成,都遵循“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规律。正如孔子所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历史上所以会出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现象,原因即在于上行下效是不易之理。要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彰显核心价值的光彩,关键要从社会影响力强的群体抓起。这主要包括三类群体:一是相对于群众而言的党员领导干部;二是相对于一般群众的社会公众人物,如知名专家、著名企业家、演艺明星等;三是相对于未成年人而言的成年人。不论是从我国历史还是世界发展状况看,任何一种价值观的倡导,都必须首先有“大人们”真心信奉并身体力行,才能让公众乐于接受和效仿,从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目前,我国社会富裕阶层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正日益凸显和增强。各种各样的“追星族”“追款族”“追权族”层出不穷,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表现。为此,我们亟待拿出为社会富裕阶层能够接受并喜闻乐见的文化,对他们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进行因势利导和价值引领。内蕴丰厚的君子文化经过系统整理和现代阐释,正可担当此任。这不仅因为“君子”概念本身是倾向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称谓,易于为社会富裕阶层所接受;还因为君子文化本身所饱蕴的家国情怀、讲究修身养性和注重人生品位等内涵,与社会富裕阶层“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文化追求和精神向往相契合。

唐太宗在《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中说:“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即为小人。”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做君子还是做小人,与身份、地位无关,关键在于你为人处世时的一次次选择——选择“行善事则为君子”,选择“行恶事即为小人”。因之,我们需要“吾日三省吾身”,需要将修身作为终身课程,需要不断地集小善为大善,这样才能称得上真君子。就此而言,君子既是一个做人的低标准,又是一个做人的高目标:你为人处事中的每一次崇德向善的选择,都是在行君子之风和君子之道;但你必须在人生长途中坚持不懈地修身,始终做崇德向善的选择,才堪称真君子。君子概念和君子文化还可针对和适用不同职业与行业者。古代就有仕君子、商君子、文君子、民君子等说法,实质就是指做官的君子之道、经商的君子之道、从艺的君子之道、为民的君子之道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

君子文化具有古为今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价值,亟待采取有效举措激活和倡兴君子文化,在社会逐步形成崇尚君子品格、大兴君子之道、争做正人君子的风尚

君子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不仅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课题,更是我们激活和倡行君子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传统文化滋养需要讲清楚、弄明白的问题。

在理论探讨层面,大力开展关于君子文化的学术研究。由于君子是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塑造的中国人的理想人格(或者说集体人格),其中蕴藏着中国人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行为处事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基本性格密码,因而对君子文化的研究就绝不仅仅是一种历史考察和纯学术的审视,而更是一种重新认识自己、树立文化自信、张扬国格人格的理性洞悉和时代确证。这是一个既有历史性和学术性,更有时代性和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值得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认真研究。

在社会生活层面,大力倡行君子之风和君子之道。中华传统文化沉淀为人格模式的有不少,除儒家的君子人格外,还有道家的隐士人格、佛家的悲悯人格等等。对于君子人格的设计蓝图,历代中国人接受最广、吸收其他人格模式优点最多、在中华文化广袤沃土中扎根最深、与中华文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重叠面最大。君子人格所以能够在中华文化的历次整合中以“最大公约数”出类拔萃,成为我们伟大民族的理想人格,其奥秘就在于这种人格设计产生后,中华文化不同学派的诸多思想干柴都向这里搬迁、移动和集中,从而形成收纳百家、融汇百家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壮丽景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中国人心底都埋有一颗君子的种子,激活和倡行君子文化就是要让这颗种子在新时代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因为面对市场经济浪潮席卷社会生活每个角落,导致一些人信仰缺失、价值迷失、道德失范等诸病连发的状况,我们尤其需要在当代开展“新君子文化运动”,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大兴君子文化、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让君子文化这剂传统良方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构筑我们精神家园的宏大工程中,发挥补气固本的独特作用。

企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5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它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就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思想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力图建设品位高、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的高校校园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有很强的指导性。它包括知行统一、爱国情怀、社会良知、义荣归心、求真、审美、向善、立志、慎思、笃行等社会公共精神和个体内心修养。所以,我们应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合到高校校园文化之中,使之成为其纲领和灵魂,并具体体现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存在样式,深深地浸润青年学子的心灵,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独立自强的人格品质和优雅上进的精神风貌。

丰富校园文化渠道,营造和谐氛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注目于思想道德品质的陶冶和塑造,使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这就要求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地艺术化,充满文化意味,真正形成催人向善、求真、致美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为了学校的价值目标自觉地努力工作、学习。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

增强校园文化服务功能,培养高素质人才。校园文化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和繁荣为大学生构建了一个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的平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学生也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实践者,他们的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校园文化的质量,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高校校园文化的水平。只有把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师生员工的意识。要切实关心大学生的成长,解决他们在成长成才中的困难。要把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与和谐校园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大学生的和谐成长促进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核心价值如何落地与释放 篇6

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

2003年美国出兵伊拉克之前,为争取西方盟友的支持,国务卿赖斯出访法国,与法国总理握手的同时,赖斯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那什么是价值观,什么又是共同的价值观呢?

价值观是背后主导我们的行为的一套判断依据。企业中所有行为都存在选择,在这些选择背后都由价值观主导,如果企业大多数人面对选择倾向性一致,那么,我们就说,这个企业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那么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会对企业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影响呢?

简单来说,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的企业,员工凝聚力更强,企业决策力更果断,企业方向更加明确。而企业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或是市场主流价值观越吻合,那么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主流意识也就越强如何正确的传达企业文化核心价值?

CI,也称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目前一般译为“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CI系统是由理念识别(MindIdentity简称MI)、行为识别(BehaviourIdentity简称BI)和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简称VI)三方面所构成。

理念识别(MI),它是确立企业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设计、科研、生产、营销、服务、管理等经营理念的识别系统。是企业对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经营目标、经营思想、营销方式和营销形态所作的总体规划和界定。

行为识别(BI),是企业实际经营理念与创造企业文化的准则,对企业运作方式所作的统一规划而形成的动态识别形态。它是以经营理念为基本出发点,对内是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管理规范、职员教育、行为规范和福利制度;对外则是开拓市场调查、进行产品开发,透过社会公益文化活动、公共关系、营销活动等方式来传达企业理念,以获得社会公众对企业识别认同的形式。

视觉识别(VI),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完整、体系的视觉传达体系,是将企业理念、文化特质、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符号的概念,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

CI设计系统中,视觉识别设计(VI)是最外在、最直接、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VI设计是将企业标志的基本要素,以强力方针及管理系统有效地展开,形成企业固有的视觉形象,是透过视觉符号的设计统一化来传达精神与经营理念,有效地推广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和形象。因此,企业识别系统是以视觉识别系统为基础的,并将企业识别的基本精神充分地体现出来,使企业产品名牌化,同时对推进产品进入市场起着直接的作用。VI设计从视觉上表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精神文化,从而形成独特的企业形象,就其本身又具有形象的价值。

企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7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一)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1. 文化的构成

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研究者都基本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就是文化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统一体系。如何划分文化的层次结构,对于我们把握文化建设的内容十分重要。比较科学的分法,是把文化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思想意识观念;其中,思想意识中最重要的两个东西,一个是价值观,一个是思维方式。这是文化的核心层,或者说是文化的内核,我们姑且称之为精神形态的文化。第二个层次,是文物,即表现文化的实物;包括各种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载体等,我们姑且称之为物质形态的文化。第三个层次,是制度、风俗,是由思想观点凝结而成的条列、规矩,我们姑且称之为制度形态的文化。

其实,企业文化也不例外,主要内容也是上面我们对文化进行分层构成得出的这三大块内容。这就是企业精神形态的文化、企业物质形态的文化、企业制度形态的文化。

2.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

这样一来,我们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或者说主要任务也就非常明确了。概括起来说,我把它称之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三大任务,即:企业精神形态文化建设,企业物质形态文化建设,企业制度形态文化建设。我们从这三个大的分层进一步细分,就会得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其中,企业精神形态的文化建设,从内容上来说,其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反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共同理想信念的确立;二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培育和企业精神的塑造;三是员工道德观念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培育和员工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最终归结为培育形成一种企业精神。这种企业精神是,既有中国特色企业精神的共同特征(即社会主义文化的共性),又有企业自身特点的独特的企业精神。

3. 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或者说是文化的内核,这就明确了价值观在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和决定性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文化的根本和灵魂,这是符合文化构成一般规律的,是毫无疑义的。因为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建设我们的企业文化,这就决定了我们企业文化的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也就决定了我们的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价值目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具体内容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不仅承担着创造社会财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普惠民生的责任,也承担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内容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缩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目标,富强是基础,民主是保障,文明是灵魂,和谐是目标,共同构成了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体现着国家发展的整体价值追求,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首先,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和市场主体,其主要责任便是对国家、民族的经济责任。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肩负着提供国民所需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创造经济效益、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任。其首要任务就是创造经济价值,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实现国家富强的任务。这是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也是企业的主要价值目标。

其次,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对国家民族负有重要的政治责任。任何国家、民族的进步,都是精神和物质、经济和政治协调发展的结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的价值要求。

从企业本身而言,就是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共同理想目标,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不断增强员工对这一共同理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坚定员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譬如,对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民主管理意识,自觉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提高企业管理的民主化水平。譬如,引导干部职工的文明追求、企业和谐文化的建构,这些都与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

从国家层面而言,企业同时还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在经济上的发展,人们物质上的解放以及政治上参与推进民主的进程,同时还肩负着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上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度繁荣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责任。

提到企业的政治责任,大家可能更多地联想到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其实,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对民族同样有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民营企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必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贡献力量,对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家竞争力起到主动发力、力所能及的推动作用,这是民营企业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同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既然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对国家、民族负有重要的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就自然成为企业追求的最为宏大、最为持久的终极价值目标。所以,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这一价值目标来展开。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内容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作为社会系统内的一个子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组织,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大家都认同这样的一个道理,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包括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等在内的社会责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价值取向要求,是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基本价值尺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除了承担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之外,还要肩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的社会责任,主动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循环和发展的责任。

从企业自身而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对于实现企业内部科学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设良好的法制制度环境具有导向作用,在自由竞争、公平交易、公正无欺、依法经营,促进企业持续、协调、高效发展方面具有规范作用,对于提高企业和员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从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来说,商品交换和社会服务是企业作用于社会的主要方式,并与千家万户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联系。企业以“商品”为价值观念的传递纽带,展示其对社会进步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对社会民众形成正向的观念影响和价值示范。因此,企业应在商品生产、交换和服务的过程中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念,最大限度地为推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发展做出贡献。

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的追求和实践,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企业健康持久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要发展、要进步,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这一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对公民个人层面的基本行为规范的价值要求,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的根本任务,这是企业最基本、最重要、最直接的文化责任。

中华民族一直有“以文化人”的良好传统,在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个人层面,应重点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共同理想教育。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共同理想目标,深入持久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不断增强员工对这一共同理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坚定员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重点加强对员工进行“报效祖国、振兴企业”为内容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使员工深刻认识到,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就是爱国,维护和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就是爱国。二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培育。要有重点地开展企业愿景宣传,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使企业价值理念成为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自觉的精神追求。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培育中国特色企业精神。要从企业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出发,引导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激发广大员工的创新活力,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要紧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发展要求,深入挖掘企业文化资源,使企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相符合,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要紧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借鉴国内外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塑造符合企业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特色、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特色企业精神。三是员工道德观念的养成。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养成,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引导员工自觉追求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内化为员工的道德追求,外现为日常行为准则。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导员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重点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奉献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四是塑造员工健全人格。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和员工思想工作实际,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员工心理保健意识。帮助员工解除心理困扰,改善心智模式,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五是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岗位职责要求,开展技能培训、转岗培训、创业能力培训,学习科学知识、培育科学精神,鼓励技术创新、支持知识创造,培养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工人和一线创新人才。立足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结合干部职工自身实际,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拓展个人发展空间。强化干部职工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引导职工施展创业“能量”,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实践者。

在社会,就是以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影响带动社会,形成企业、地方、社会公众的互动,最大程度地负起企业对社会的文化责任。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企业,其文化责任集中体现在企业价值观的建构上。一个优秀企业,必须以主流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本企业的优秀价值观,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总之,不断提升全体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推动员工全面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根本的任务,这一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根本和灵魂,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我们知道,任何一家企业都具有它的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这就决定了企业的文化建设必然具有服务经济、服务政治、服务社会、服务员工的四大功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包括企业员工)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是社会对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责任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标准,确立了党和国家、全体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价值尺度、价值规范、价值行为准则,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四个具有本质定性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企业文化的经济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道德价值取向,这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价值取向。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

二、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发展的方向——前提与目标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定型化阶段,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企业文化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有新的突破,必须作出新的根本性的改变,适时提出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发展的任务。

转型,往哪个方向转?我认为,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一个根本前提

这个根本前提就是注重三个深入、三个全面。三个深入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个全面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确立一个具体目标——我们要建设的企业文化是怎样的

企业文化的创新转型取向或者说转型目标是: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本质内核,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法治思维的,以企业精神为表征、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符合、与员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企业发展要求相统一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而又各具特色、自成体系的企业文化。

三、如何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企业创新转型发展——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重要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秉持一个核心价值理念——“价值导向,效益思维”

近年来,许多企业开始高度关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导向问题。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我认为,我国企业文化要实现创新转型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价值导向,效益思维”这一核心价值理念。

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有明确的价值取向的,这个价值取向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规定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前面我们讲到企业文化的经济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道德价值取向,这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价值取向。同时我们也讲到了,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建设我们的企业文化,决定了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这就是它的经济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道德价值取向。而要保证企业文化的正确价值取向,就必须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根本,这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我们主张的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

但是,企业要实现上述价值,就必须创造经济效益,作为经济组织和市场主体,企业如果不能创造利润、取得经济效益,什么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责任,一切都是空的。所以,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发展的价值理念的第二点,就是要强调效益思维。当然,这个效益思维,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同时还包含了社会效益。

导向的问题解决了,效益的问题解决了,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发展的根本就立住了,基础就打牢了。

(二)坚持一条主线

企业文化要实现创新转型发展,必须贯穿一条主线,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企业文化建设。要重点把握两大原则、一个重点,即:价值引领原则,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线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全方位融入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融入企业管理、融入员工群众。重点在于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发展目标和企业文化体系,实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员工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对接。

(三)强化创新驱动意识

以创新为原动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企业文化转型发展,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企业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是关键。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来看,主要是做好创造性转化工作,重在做到“三个体现”: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现时代特征、体现企业特色。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自身来讲,就是要做到创新性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科技文化建设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板块和进入新天地的突破口。企业科技文化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企业科技文化创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基础性内容——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成果及其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企业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主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科技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企业文化软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尽可能多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把科技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发挥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企业科技文化建设重在提高以下三种能力,即:科技创新的能力——企业自身开展科技创造发明的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创新服务企业生产发展的能力;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能力——企业科技推广传播销售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要坚定不移地把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根本上扭转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和知识产权壁垒,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争取在一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科技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等各项制度,通过加强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强化制度执行力,建立和完善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科学精神的培育。企业科技文化建设,要以企业科技创新为基础,以宣传推广和表彰奖励企业科技创新为手段,培养员工热心科技创新、尊重发明创造、崇尚科学的精神,把科学精神转化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科学内涵,使科学精神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科学技术的内容纳入企业文化的范畴,上升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用科学文化重塑企业精神,实现以科学文化化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运用法治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判断、出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规范、保障企业改革发展,推动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制经济,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履行法定权力义务的必然要求。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坚持依法治企,按照法治的理念、精神、原则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是企业健康持久发展的根本保证。

企业要转变思维、创新方式,对外,要依法经营,依法维权,创造良好的经营和发展环境;对内,在企业管理中要全面引入法治思维,尤其是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企业内部的各种问题,发挥法治思维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深化企业改革、化解各种矛盾、保障企业发展,充分发挥法治思维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正把法治思维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形成法治思维和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习惯,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五)重塑企业精神

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的目标追求、强烈的团队意识、鲜明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精神的具体表现。企业精神代表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企业风尚,是时代精神与独具特质的企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企业精神的形成,已经有了比较长的历史,大家耳熟能详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精神已经不少,但是,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赋予企业精神以新的时代内容,重塑企业精神,是目前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企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8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国有企业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有企业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竞争,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比拼,其最终是核心价值观的比拼。优秀的企业软实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方面要发展壮大,迫切需要培育并强化职工团队共同的价值追求,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实施、贵在坚持

国有企业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有企业根本性的任务抓紧抓好,知行合一,使之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落实到生产经营实践和企业治理之中,重实践,抓实效,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社会效益,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有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的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培育特色企业文化,涵养企业精神,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也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方向,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凝聚全体职工的精神,增强职工的向心力。融入企业持续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中,以切合企业实际的、严谨的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有力方式。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注重对广大干部职工的人文关怀,促进企业人性管理,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符合广大职工的利益。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凝心聚力,做大做强国有企业。

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用党建工作的政治性保证特色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是当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非常重要的两项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中,企业要切实做到培育有力、践行有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把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渗透到党建工作全过程,用党建工作的政治性保证特色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我们必须落实好企业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和完善党的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健全考核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对企业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党员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进行分类督导、评价考核。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等,并把其作为衡量考核党员的重要参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党员发展、培训与教育的各个环节,保证党员在企业生产管理、文明创建中的先进形象与示范作用。我们必须在党建工作中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以保证党和党员干部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永葆先进性。

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完善企业制度文化

完善的企业制度,既是企业文化中的“刚性”组成部分,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我们要重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融入职工工作、生活行为规范,构建起科学、规范、人性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责任机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建立必要的督查促进机制,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职工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基本规律,改进方式方法;建立奖惩激励机制,鼓励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批评和惩戒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在企业落到实处。

五、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统领,丰富企业文化实践

企业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将其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实践,涵养企业深厚文化底蕴。要重视企业社会形象塑造、公共关系发展,拓展公共服务内容,精心设计内涵丰富、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品位高雅、创意新颖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职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将个人发展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形成敬业精业、善于创新、勇于攻关、无私奉献的良好企业氛围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道德实践中,结合“四德”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形成良好企业风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志愿服务中,提供公众满意的公共服务,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公众形成良性互动的公共关系,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也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六、引导职工在参与中实践,在实践中升华,把企业精神外化为自觉行动

我们要把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不断创新途径载体,通过开展党组织活动、党员志愿服务、爱国爱企教育,让广大员工在生产、生活和服务中感知它、领悟它、实践它,使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更好地适应改革、融入管理,真正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上一篇:湖里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下一篇:高校教师个人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