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通用9篇)
浅谈企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篇1
敬爱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要求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凝练,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价值追求的统一,为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是党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作出的新部署,体现了党在价值建设的强大自信。“三个倡导”以倡导的方式提出,表明这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为企业文化的建立和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提炼概括更为简洁,更为有力的核心价值观留下空间。
纵观当今世界,企业文化的发展已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剂。世界500强优秀企业的成功与发展无不和,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的企业文化有关,他们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产品有好的质量外,其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对用户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更是关键因素,如三星公司“为人类社会作贡献”,“与顾客同在,用户至上”。正因为三星公司有了这些执着追求。在参与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文化活动中建立了优秀企业公民形象,长期坚持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执着追求三星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才使三星公司能通过二次创业造就了富可敌国的强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资料显示,至2011年底,我国有近2000万户各类企业、吸纳我国就业人员的绝大部份,在如此庞大的群体中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总体上看,绝大多数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影响是正面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公平和诚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培育的重要来源。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企业割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和民众的生命健康,如“三聚氢胺事件”造成的影响极其负面,差点毁掉我国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乳品工业。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用牺牲道德消费者利益来换取的短暂利润不可能持久。最终会换来破产灭亡的代价。要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建立先进企业文化并言行一致,持之以恒的实施,在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上下功夫。
“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结凝练和升华,为企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方向,现行企业立法的完善和发展,也为企业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保障和动力。
从培育方式看,企业根据在经济建设中的运行实际,探求社会主义核心现在企业的具体化,从而打通主流意识形态向企业沉淀,企业价值观向上提升的通道,通过企业和社会的互动、提升,探索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从践行方式看,企业需运用对员工的普及教育和社会实践广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播等方式,来实现践行的社会效果。
核心价值体现在企业不仅是一种理论形态,更是一种能够让员工同心同德的价值指导。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因企制宜,运用普及教育,社会实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播等方式。从而达到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形态向员工心理形态的转变,使企业核心价值观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和共识。
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要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理念和精神。任何理论都不可能自发形成,它需要经过教育的引导,使之得到认同。在企业践行实际中要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1、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强化教育和引导,通过丰富的宣传教育手段,达到增进认识认同的效果。
2、企业管理层要率先垂范,在实践中要以人为本,紧贴企业员工的现实生活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的生产实际中去,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氛围。
3、通过践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形成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起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文化。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良好的企业文化传播到社会后将给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正能量,使“三个倡导”得到更好的培育和践行。
汇报人:xiexiebang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一日
浅谈企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篇2
党的十八大指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知识的创造区、思想观念形成区,在社会培育和践行方面具有标杆作用。在高校建设中,教职员工是高校的主要力量,所以在高校进行培育和践行时既可以让教师言传身教,同时还可以提升教师团队建设。让学生身体力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终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一、在高校教师中培育和践行的时代意义
高校教师的培育和践行是国家在党的十八大提到教育是社会和民族进步的基础,而这些不但体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还应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从宏观角度可以分析基本理论,不能将教师培育和践行视为一种要求。对教师日常修养的要求,应将其提升层面视作一项思想工作,可以进行思考和探究。
1、高校教师的培育和践行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综合国力已被纳入新时代的竞争中,精神文化依然是影响着国家兴衰的主导因素。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精神文化作为支撑,就不能形成一种正确且科学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评判以及文化底蕴,如此一来就不能在国际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在整个精神文化中,核心价值体系是基础也是前提,需要进行科学的普及才能让人们获得正确的观念,可见高校教师的作用何其重要。
2、高校教师的培育和践行是国家和谐的需求
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需要都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在高校教学中,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科学探究、文化传承,这些都是高校教职人员的职业目标,也是道德责任,教师是集传道、授业、解惑为一身的一体化工作者,它促进社会的发展和道德延续,也将推进社会和谐发展进程和文明进步的脚步。为此,高校教师不是单独的个体工作,而是整个社会、公共发展的长远职业,因此能够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得到深远影响。
3、高校教师的培育和践行是国家人民发展的需求
价值观是非理论性的,它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中,是需要人们通过日常行为得到体现的。在高校进行教学,教师不单需要通过书本教授学生,使其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修身养性,还需要强化自身的行为修养,将此变成自身的具体行为,让学生在平时养成习惯,在进入社会后,带动更多的人进行培育和践行活动。
二、高校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角色定位
1、研究者的定位
高校是育人的摇篮,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教师只有自身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作为科学传授的群体,应当将理论研究变成一种学术追求,不可以将自己定位在一个被动的接受理论实践者的位置,应当将自己定位在研究者的角色,主动思考个人、社会、国家,牢牢掌握社会主义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理论的实践和思考,明确自身的职业责任,提升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实践者的定位
教师在进行培育和践行中,不仅需要积极开展一些学术上的研究,增加理论自信和自觉,同时还需要教师能够身体力行,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营造一个文化发展持续的新生力量。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切记不能忽视对于细节的掌控,做到将培育和践行变成自己的习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品质,在日常点滴中发散自身魅力。积极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符合时代需求,可更好地推进社会发展。
三、结语
浅谈企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乡贤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贤文化是我国农村地区所孕育出来的一种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传统落后思想往往成为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阻碍,如何立足乡贤文化土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当中不可小觑的问题。
1.乡贤文化及特征
1.1乡贤文化
乡贤是指在乡村邻里中德行出众、德才兼备的人,他们往往被当地乡人所推崇和敬重。由于他们高尚的品德在当地农村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围绕着这些乡贤的嘉言懿行而建立起来的乡村治理理念,被称为乡贤文化,例如勤俭持家、经名行修、耕读传家、孝老爱亲、守望相助等等。乡贤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它根植于农村的文化土壤,这些思想在农村地区的群众基础非常深厚,乡贤逐渐成为基层民众和政府之间的中介力量,是农村人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农经济的不断瓦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传统的农村文化逐渐被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新农村文化取代。传统乡贤主体往往是信奉儒家思想的儒生、乡绅,而农村的道德模范、优秀的基层干部、从本土走出去的海外华侨,以及本地的优秀知识分子和企业家等等都成为当代新乡贤群体的代表。这些新乡贤群体在农村基层群众中具有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威望,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所学所长报答故乡,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积极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农村地区培树文明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1.2乡贤文化特征
乡贤文化与地域文化、姓氏文化、名人文化等文化现象有密切联系,但乡贤文化是一种跨学科、跨文化和跨行业的综合现象研究,乡贤文化有其他文化的因素,但自身也有其不同的性质特点,乡贤文化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乡土性。乡贤文化研究的往往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名流时贤,他们往往都是生于此地的本地人,其出生地不会出现争议,即便走出家乡,他们也不会因为地域不同而遭到非议,同时由于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能够对本地习俗、文化有更好的认同和传承,能够和当地人形成文化纽带,并且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群众当中。
二是引导性。“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都建立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而“以人为本”是对儒家思想在当代的全新诠释,乡贤文化十分注重对人本性的考察,他们将乡贤名流的个人价值的实现放在整体关系的良好互动性中,是在伦理政治关系中来考察,他们既是名流,也是人民的楷模榜样。乡贤文化作为一种平易近人、本乡本土的文化类型,能够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引领良好风气形成。广大农民往往将乡贤作为自己学习的对象,在人格品质、道德水平方面积极向乡贤学习。
三是亲民性。乡贤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农村文化,根植于广大农村,与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紧密相连,在农民群体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乡贤本身就具有草根性、亲民性的特点,他们与当地群众有一种天然联系,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运用自身人格魅力凝聚群众力量,推动乡村的发展。
2.乡贤文化在发挥作用中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2.1传统价值观念松动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文化思潮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给农村地区的传统主流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比如以往的农村地区在基础建设过程中一旦缺少经费,当地村民往往出钱出力、不计回报,可是当前这种情况却越来越少,一部分农民的价值观开始世俗化,不再信奉传统价值观念中的牺牲精神和集体意识,导致农村凝聚力日渐涣散。大部分农民都能够坚持勤劳致富、取财有道,但是农村也有一部分急功近利者为了追求财富,罔顾道德伦理,甚至不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些农民不能正确地认识改革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对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心存偏见,甚至试图通过非法手段迅速获得财富。同时,随着外来务工潮的盛行,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距离逐渐缩小,一些农村地区崇尚和追逐“物质第一”的思想理念,以往朴素、节俭的传统美德日益被享乐主义之风取代。
2.2精神文化空虚乏力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农村的生产效率不断的提高。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的可用耕地不断减少,特别是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导致留在农村的群众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一方面,经济条件的改善促使农民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农村群众的知识文化水平仍普遍偏低,很多农村文化娱乐设施不完善,农村文化活动不经常、不普及,广大农民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了一部分不良风气乘虚而入,例如黄、赌、毒、黑恶势力、封建迷信等等。这些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培育和践行,对农民的思想造成了毒害,甚至酿成严重的社会事件,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2.3思想引导力量不足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一日之功,在农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先进的思想作为引导。但当前仍有部分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基本的认识了解,存在“与已无关”的模糊思想。少数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也缺乏应有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有的只关心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敷衍了事,有的在开展工作中方法枯燥单一,仅仅停留在空喊口号、纸上谈兵,无法被农民群众真正的理解和接纳。更有个别农村基层领导、村干部知法犯法、贪污受贿、侵夺农民利益,成为了当地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情况在当地农民群众心中造成恶劣的影响,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贤群体的缺失而造成的不利影响。
nlc202309012019
3.积极发挥乡贤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3.1反哺家乡经济建设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仍然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只有积极推行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立足于农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注重从满足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真正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实惠,才能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真正在农民群众心中生根发芽。近年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精英分子离开农村,乡贤的缺失,确实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为此,应该积极弘扬乡贤文化,培育、凝聚一批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较高的生产技能、知识水平的新乡贤,吸引外出工作、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鼓励返乡教师、干部发挥余热,用其所长反哺桑梓,使乡贤的乡情乡愁转化为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实际行动。通过乡贤的社会与经济资源的注入,更好地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宣扬乡贤勇于创新、引导潮流的时代精神,带动农民群众更新理念。在乡贤带领下,促进村民劳动创业致富,增长实践本领,带动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自我价值,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逐步培养和形成自信自立、协同友爱、朴实纯良、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淳朴民风。
3.2参与农村创新管理
传统乡村治理文化与现代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一脉相承,因此在农村基层社会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乡贤文化的作用,将其打造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一种载体文化[2]。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国传统文明中蕴含着乡村治理的深厚智慧与人文价值,乡贤文化根植其中,在维系风俗风气、约束村民言行、教化群众思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村社会中乡贤是具有较高的话语权的群体,对上可以转达民间社会的诉求,对下可以促进政令的有效实施,使得上通下达的“双轨制”得以有效运行。传统农村中的乡规、家训,大多都由当地的乡贤参与制定,带头遵守执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认可度。因此,在农村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积极建设农村基层乡贤治理体系,发挥乡贤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特殊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一部分农民积极创业,不仅积累了一定的物质财富,而且与社会建立了更加广泛的联系,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在这个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约束和衡量自己言行的标准。这些优秀农民应该成为乡贤的主干力量,当地政府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回乡创业,参与农村的治理与发展,发挥他们在当地农村中的号召作用,引导农民身体力行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
3.3传承弘扬优秀文化
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想要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就不能忘记历史和文化的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首先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进行深入的了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代表,乡贤文化所倡导的“诚信敬业”的创业观、“平等包容”的处世观、“爱家爱乡”乡土观等观念,既是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精髓。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就要立足传统,尊重乡贤在传统文化习俗中的引领地位,对农村的一些仪式、风俗、习惯、信仰给予必要尊重和扶持,增强农民群众的内心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一个直观体现,又是对其的创新和发展。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过程中应该让新乡贤文化在农村地区得到弘扬,升华农村文明[3]。因此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也应该赋予乡贤文化新的内涵,新乡贤应该具备崇高的使命感和高尚的道德,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旗帜,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乡贤文化可以视为群众能够直接接触的一种文化类型,对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言行举止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教化作用。因此要寻找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鼓励德艺双馨的干部、教师、民间艺人等新乡贤群体发挥宣传教育者和实践者的双重作用,通过培养农民文艺爱好者,组建民间舞蹈队、书画社,挖掘民间传说、乡土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寓教于乐,以点带面,弘扬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健康、清闲质朴、乐观向上的新文明景象。
4.结语
乡贤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草根性和深刻性,其深深的根植在农民的心中,长久以来在农村社会发展和生活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是乡土文化的一大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过程中,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人人入心,就必须使社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风尚、民族情感和时代精神等领域得到扩展,进而深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打造和弘扬新乡贤文化,鼓励农民群众向道德模范、创业模范学习,将乡贤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推广和践行的一大载体,将其在树立良好风气、引领时代风尚、弘扬优秀文化中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吴业苗.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与“社区化”体制建构——基于城乡一体化视角[J].社会科学,2013(08)
[2][4]张艳新,袁会敏.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J].理论月刊,2013(06)
[3]王金华.论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此文为河北政研会2015课题《运用乡贤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SZKT-2015117
浅谈企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篇4
杨华泰
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宣传,纳入目标,植入制度,融入管理。
加强宣传引导,增强认知认同。习近平同志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企业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唱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高度重视企业思想道德建设,运用核心价值观指导企业文化建设,使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每个员工的头脑。要采取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等途径和措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员工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企业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通过专版、专栏、专题策划、理论评论等多种方式,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户外广告、手机等多种载体,通过生动鲜活通俗的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先进性讲清楚、说明白,使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突出实践养成,坚持有效融入。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文明创建活动和职工行为准则之中去,做到全方位渗透、全方位践行。一是有效融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得到践行和落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精神,增强职工的向心力。按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要求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遵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原则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营造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二是有效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及理念体系,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培养人的集体意识,规范人的行为准则,提高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有人气、扬正气。三是有效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要积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组织纪律性,保证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落实,促进企业运行更加有序。注重对广大干部职工的人文关怀,促进企业人性化管理,帮助职工解决困难,使他们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用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指导约束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符合广大职工的利益、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四是有效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从文明礼仪、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家庭等日常细节行为的养成抓起,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文明,守礼仪、做表率,倡导百善孝先、诚信为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在职工中开展全员阅读活动,加强对优秀国学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不断提升职工文明素质和企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发动职工群众推选、评议企业“身边好人”、“最美个人”,评选系列“感动企业十大事迹”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全面提升职工道德素质,构建道德高地。
坚持开拓创新,建好用好载体。一是创新宣传内容。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内容。当前,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近年来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成绩和不足来一次“回头看”。科学诊断、不断创新,对企业文化进行再认识、再提高,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二是创新宣传手段。要避免生硬说教、生搬硬套、大而化之等做法,注重以新颖、鲜活、生动的内容和形式,全方位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探索运用新的传播方式,特别是运用微信、微博、微影等新媒体技术手段,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互动性,增强网上宣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多视角、多层次,深度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方面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大力推进企业局域网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正确引导网上舆情,开展网上评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职工共识,持续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唱响主旋律。三是创新活动载体。全面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以“中国梦”为主题,在企业大力开展“我爱国、我圆梦”、“我敬业、我圆梦”、“我诚信、我圆梦”、“我友善、我圆梦”系列活动和“梦成于道”、“梦成于能”、“梦成于干”、“梦成于德”系列宣传,组织职工故事汇、典型报告会、形势政策报告会、公益广告展播、主题文艺创作等活动,推动中国梦入脑、入心、入行动。利用企业道德论坛、道德讲堂,开展“天天讲道德故事”、“日行一善”、“善美青春〃多彩人生”等活动,加强职工的日常道德修养。
弘扬传统文化,滋养美好心灵。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利用三明本土传统历史文化的优秀遗产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在企业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运用好文化载体,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和“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通过举办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开展“中华好家风”、“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等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规范管理建设之中,推动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勤俭孝敬的道德风尚,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 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涵养企业文化的“源头活水”。
增强主人责任,奉献智慧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使每个职工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成为企业培育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土壤。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在职工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企业梦〃我的梦”等主题教育,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贴近企业实际、贴近职工群众的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让职工在参与中受到教育、获得启迪、得到提高。坚持选树职工身边典型,把更多的“平民英雄”、“最美人物”、“凡人善举”挖掘出来、推广开来,引导广大职工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坚持为职工办实事,下大气力解决职工在住房、养老、就医、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大家真正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浅谈企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篇5
社会工作是指在共建,共融,共享的框架下,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为处于困境中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预防、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助人自助,恢复和发展其社会功能的社会服务,是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文明与和谐,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一致。社会工作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可以说,社区社会工作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丰富了社会工作的内涵,又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途径,而且,我国城镇化、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工作者更应该努力在具体问题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工作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社会工作者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区工作价值理念。从中国国情出发构建我们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社区工作要充满活力,有蓬勃的朝气,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才能构建文明社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区工作价值理念,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倡导人的自由发展,为我国当前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奠下基石,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开展明确了价值导向。社区建设的基本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精神基本一致,都在积极提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发展的理念,都十分注重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社区服务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活动是将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区服务三者相结合,以实现社区社会的发展并最终实现社会的整体的富强、文明和进步为目标的社会活动。其中,社会工作者的社区工作是重要的桥梁和纽带。
其次,社会工作者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开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社会工作,目的是要明确在进行社会服务时应该怎么做。第一,社会工作者要加强服务对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教育,使服务对象更容易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社工一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社会工作者要以社区为平台,以构建社区内居民间的互助支持系统为方法,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标准评估社会服务活动的服务成果。第三,社会工作者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活动元素。例如,镇政府开展的“最美家风”评选活动,增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服务效果,引领社区形成家庭文明新风尚,以此推动全社会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最后,社会工作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服务的宗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是社会工作者开展活动的重要基石,社会工作者在为受助者提供服务时,要积极发挥受助者的潜能,助人自助,增强受助者独立应对困难和挑战的信心、决心,促使受助者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活动等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发掘受助者的潜能,提高受助者的精神力量,促进受助者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动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6
1.当今时代,()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2分] A.教育 B.科技 C.文化 D.经济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2.在社会主义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实目标中,文明主要指现代化的文化状态,即(),体现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2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社会主义价值观 D.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3.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2分] A.社会主义的中国 B.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C.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D.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B 4.和谐,即()要和谐稳定、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2分]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社会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5.(),是国家昌盛、社会稳定的基础。在经济领域,维护社会公正,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分配,提高经济效率,保障社会成员平等竞争。[2分] A.公平B.公正 C.平等 D.自由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2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世界优秀传统文化 C.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D.人类优秀传统文化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7.()作为一种社会价值,是指一个社会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体现自由、平等、正义的原则和精神,使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付出成本和分享利益相一致。[2分] A.平等 B.公正 C.自由 D.法治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8.()是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必然性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2分] A.自由 B.平等 C.公正 D.法治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9.自由的基本前提是对()的认识和把握。对()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刻,人类驾驭自然和自身的能力就越大,自由的程度也就越大。[2分] A.必然性 B.偶然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A 10.针对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和谐因素,毛泽东()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正确解决了新中国初期人民内部的矛盾,体现了我们党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成果。[2分] A.《为人民服务》 B.《论十大关系》
C.《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D.《愚公移山》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11.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写入报告,十八大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强调“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2分] A.“生态文明” B.“精神文明” C.“社会文明” D.“物质文明”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12.因为公务员是社会管理者,又是公共服务者;是公共利益代表者,又是各种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仲裁者、协调者;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又是各项公务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际操作者。这就要求公务员必须(),任何行为都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2分] A.遵纪守法 B.依法行政 C.廉洁自律 D.严格执法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13.(),即要承认港澳台地区与内地确实存在着历史上和现实上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就是“不同”,在这一前提下实行两种完全不同的制度、体制,以求达到统一的目的。[2分] A.“一国” B.“和而不同” C.“和平统一” D.“两制”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14.(),要以一个中国为出发点、力争以“和平”的方式去统一,以保持这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为前提,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可谓“和”[2分] A.“两制” B.“一国” C.“不同” D.“和而不同”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15.公务员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是: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这些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精神。[2分] A.公正廉洁 B.廉洁自律 C.依法行政 D.依法执政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A 16.()是社会活力的源头活水,公平正义是社会活力的阳光雨露,而法治是社会活力的可靠保障。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社会活力竞相迸发、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它体现的是我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价值趋向和整体目标要求。[2分] A.自由平等 B.合理公正 C.遵纪守法 D.诚实守信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17.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并且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2分] A.诚实守信 B.权责一致 C.合理 D.合法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A 18.实际上,民主、自由和()并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而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面对价值观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斗争,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坚守好价值观领域这块阵地,确保意识形态安全。[2分] A.公正 B.文明 C.平等 D.人权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19.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党提出的全新理念,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2分] A.新阶段 B.新理念 C.新境界 D.新进程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C 20.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切中利益的关注点,核心价值观才更有()。[2分] A.亲和力 B.生命力 C.凝聚力 D.吸引力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21.“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公务员的(),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社会行为,有时候甚至关系着国计民生。[2分] A.个人能力 B.情趣爱好 C.一言一行 D.思想状况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22.公务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实到制度建设中。目前,我国国家治理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于制度以及制度体系的()。[2分] A.碎片化 B.整体化 C.统一化 D.同一化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23.权为民所用,关键是()。[2分]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端正权力观 C.践行群众路线 D.遵从党的政策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B 24.“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的价值取向。[2分] A.集体层面 B.国家层面 C.社会层面 D.公民个人层面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C 25.情为民所系关键是树立正确的(),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2分] A.价值观 B.世界观 C.人生观 D.情意观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26.立德先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修身为本,所以()是第一,是从事其他一切的基础,修身、修心才能够为政于天下。[2分] A.文化素质 B.生活水平C.道德修养 D.精神状态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27.既然公务员的诚信在社会诚信体系中占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将诚信纳入公务员考评体系,意义重大。可以将公务员中存在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政令不通、作风不正等行为记入诚信服务档案,并作为永久性的记录,这对某些行为不端的公务员来说,是种()。[2分] A.处罚 B.处分 C.警示 D.警告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28.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积极推进。我们要以此次常务会提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以法制为基础、全社会共同参与,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使()真正落到实处。[2分] A.“信用中国” B.“个人诚信” C.“社会诚信” D.“政务诚信”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29.2003年年底召开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会上对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的核心,要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落实到宣传思想工作中去,落实到精神建设的全过程。[2分] A.科学发展观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D.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30.公务员要()国家宪法,模范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执法,依法守法,维护法律尊严。[2分] A.学习B.牢记 C.忠于 D.了解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共30分)
31.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人群聚集)的形成,()。[3分] A.文字的产生 B.生产的发展 C.阶级的出现 D.国家制度的建立 我的回答:AD 正确答案:ACD 32.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成果,也称精神文化或观念形态的文化。从结构上看,我们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即()。[3分] A.物质文化 B.民族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我的回答:ACD 正确答案:ACD 33.廉洁是官员应秉持的道德规范。廉的基本含义就是廉洁自律,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有()的良好传统。[3分] A.重廉 B.崇廉 C.促廉 D.养廉 我的回答:AB 正确答案:ABC 3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整合了党的(),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内容,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3分] A.基本理论 B.精神风貌 C.思想观念 D.价值取向 我的回答:CD 正确答案:ACD 3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3分] A.性质 B.理论 C.思想 D.方向 我的回答:CD 正确答案:AD 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其巨大的(),凝聚人、感召人、鼓舞人,成为我们的主心骨。[3分] A.理论力量 B.知识力量 C.精神力量 D.道德力量 我的回答:ACD 正确答案:ACD 37.“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其公务员应有的()。[3分] A.价值取向 B.行政理念 C.目标取向 D.本质体现 我的回答:BC 正确答案:BCD 38.现代政府是一个“优质的政府”,具有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和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与此相应,现代政府需要有一支具有()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政府的日常运作也需要有一支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善于行政、精于管理、训练有素、行为规范的公务员队伍。[3分] A.公共精神 B.服务意识 C.责任意识 D.法制意识 我的回答:ABCD 正确答案:ABC 39.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的价值体系。[3分] A.文化特色 B.中国特色 C.民族特性 D.时代特征 我的回答:BCD 正确答案:BCD 40.富强、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3分] A.爱国 B.创新 C.文明 D.和谐 我的回答:CD 正确答案:CD 三.判断题(共10题,共10分)
浅谈企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培育,践行,思想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我们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24个字,从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 从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 从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然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课题。
一、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前提,是有一颗积极思考的赤诚之心和敢于质疑的谦虚之心。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凝练,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比如,24字里法治为什么是治理的 “治”而非制度的 “制”? 还比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那么法治是否应该放置于国家层面,为什么将其放置在社会层面? 笔者认为,这其中都有其深刻的道理。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是要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努力把握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涵义。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针对大学生而言,想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途径是加强学习,深刻领悟。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和学习感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具体内容,着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融入。特别是高年级的大学生, 更应该静下心来,经常阅读相关书籍,认真反思,深刻领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大意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另一途径是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在人的道德意识逐渐形成、发展和成熟的道路上,大学时期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人的一生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 因此,做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时刻牢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讲道德、知荣辱,努力提升个人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做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而在社会生活中,应当要增强法律意识,积极维护公共秩序,做社会公德的维护者和践行者。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大学时期,我们将要面对许多人生问题,面临许多重大选择。这就需要我们拥有科学的理想信念,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奋斗志向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的,只有我们每一个人不断朝着理想前进,才有祖国明天的繁荣富强。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遵循之后,便要外化为切实行动,即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是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暑期是一个时间跨度相对较长的假期,在这个时间段里,大学生们可以自发组建暑期实践队伍,去农村、社区、街道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生活,寻找其落地生根的土壤,通过政策宣讲、 参加论坛、支教实习、走访先辈、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贴近生活实际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参与理论研讨活动。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理论研习论坛,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以及老师对同学的言传身教,不断深化挖掘,积极创新,逐渐凝练成自己的理解,并付诸亲身实践去予以验证。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网络的力量,积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
三是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当代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有爱心懂得感恩的群体,应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给他们带去心灵上的安慰。同时,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会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老人群体的关爱,会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深化,它是我们党和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凝练而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魂。
四、结语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经过程就是总结和思考。参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并不意味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已经完成。作为一名大学生,还要具备总结和思考的能力,这是对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的更高要求,也是青年一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树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深入理解和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时代意义,撰写心得体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真正形成成果,并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实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兼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J].探索,2013,(2):171-173.
[2]张伟娟.刍论完善志愿服务活动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导刊,2014,(8):16-19.
[3]余林,王丽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认同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86-93.
浅谈企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篇8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
一个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理想追求集中表现为该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就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既决定于经济基础,又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规范、引导和推动作用。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
当代中国,只有“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真正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又是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人类基本价值观的结果。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进步性
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借鉴和发展了中西方价值观的合理因素,具有鲜明的历史进步性。这在民生、和谐、公正、自由等价值上充分展示了出来。
民主是关于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规定和要求。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简代夏作民主”,意为作民之主。在西方,民主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一书,是由“人民”和“統治”两词构成,指人民的统治或权力。现代西方思想家们对民主作了进一步阐述,比如哈贝马斯重视和强调程序民主等。虽然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较之以往有很大进步,但根本上仍是少数人或一部分人的民主。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民主首先表现为国家形态,同时也体现在体制、原则和价值观等方面。民主体现人民主权和人民意志,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和自决权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前提和基本要求。
和谐是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合理关系的规定和要求。在中国,和谐观念出现得很早。《周易》中有“保合大和”的说法;老子强调“和异以为同”;孔子主张“致中和”,“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张载提出“天人合一”等。在西方,“和谐”概念源于古希腊哲学,指事物之间最佳的结合,如赫拉克利特认为“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的最初的和谐”。从苏格拉底开始“和谐”被引入社会领域。柏拉图认为“公正即和谐”。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刻地提出了关于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马克思指出,和谐是包括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在内的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特征,标志着通过消灭阶级而实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高度协调统一的社会状态和社会境界。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准确把握这一原则,努力推进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
公正是关于社会政治伦理关系及其原则的规定和要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关于公正的思想。《礼记》设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孔子提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在西方,柏拉图明确提出“正义就是平等”。近代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平等论”,进一步宣扬了古希腊的正义思想。卢梭提出,公正就是公意,公意永远是公正的,而且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而公正原本质在于社会制度如何分配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但是仅仅追求公正是远远不够的。公正需要历史的依据,一旦忽视了历史精神和历史依据,对公正的追求和理解就会陷入“永恒公正原则论”和“乌托邦空想论”。与这些思想家不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公正问题,把公正建立在对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以往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基础之上,把公正的理想与历史精神融为一体。在他们看来,只有共产主义制度才能真正体现公正,是公正的真正实现。
自由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的规定和要求。《论语》中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儒家对自由的理解。老子的“为无为”、庄子的“逍遥游‘,则典型地表达了道家对自由的体认和追求。到了近代,自由概念被运用到政治领域,出现了政治意义上的自由观念。在西方,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自由并非个人无所顾忌的放纵,而是与遵守社会生活规则和法律相联系。在资本主义早期,自由主要针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神权,旨在解决人权与神权的冲突。18世纪末以后,自由主要是针对国家和政府的强权和过多干预,旨在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所有这些关于自由的思想,要么是主体服从于客体,要么是主体的精神具有无限能动性,都具有片面性,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由与“人类解放”联系起来,不仅将其作为个人发展的尺度,而且作为共产主义社会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他们认为,只有在扬弃了以往剥削社会的强制劳动和固定分工、特别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和固定分工之后,人们才能实现“自主活动”,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助于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基础。当代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产生强大凝聚力,
把整个国家、民族和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朝着共同目标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必定会遭遇许多不可预料的重大历史课题和风险挑战。因此,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效应对各种艰难险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些领域道德观、价值观扭曲,等等。如何整合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统一不同社会主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是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旨在应对并且满足实践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形成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价值认同和共识,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提高价值主体的自觉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构成的统一整体,其价值主体分别是国家、社会、个体。马克思说过:“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要把提升每个公民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尤其要重视官德建设,以此来促进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个社会公民的神圣职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在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也会随着实践的深入逐步深化。与此相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将不断得到提炼和升华。
浅谈企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篇9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已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几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显著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这既是十八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同时也是一个重大部署。浓缩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层面、制度层面、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取向,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很好的指引。
一、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特别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论述所包含的都是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这种表述,既将我们 现在倡导的理念鲜明地提了出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又为实践的发展留有充分余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有机联系,“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富强”即富足强盛,其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民主”、“文明”、“和谐”这些理念与几大建设不是简单对应,而是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体现了思想认识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强调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优越性的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最核心的价值导向。“富强”是基础,“民主”是保障,“文明”是灵魂,“和谐”是目标,四者有机构成一个整体。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涵。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做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十八大报告进 一步提出了“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多次强调这一价值目标。可以说,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十八大把自由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提出来,可以说是进一步向全世界宣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光是追求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也把自由作为我们的价值追求。这里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更不是为所欲为,而是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和界限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到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都把自由作为奋斗的崇高目标。
平等,今天所讲的平等,已经不是生产力极其低下、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原始社会那种平等,而是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道德境界极大提高基础上的平等,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那种平等,是构成法律基石意义上的平等,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平等,这个意义上的平等当然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公平”二字一共出现了二十多次,可见其重要性。
《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的累积,公平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公平,是目前阶段广大人们的共同期待。从上学到就业,从医疗到养老,从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背后都牵扯着公平,不容忽视。每个人的出身背景、职业、财富拥有程度都不相同,只有 权利公平,才能使每个人不致因个体的差异而被区别对待。从目前的阶段来看,人们对权利的认知早已从简单的生存层面上升到了发展层面,对于户籍制度、劳动合同、城乡差距等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权利公平都更为关注。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城乡平等就是要废除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让人民根据工作和生活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自由迁徙,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同时十八大也提出了教育平等问题,教育平等就是“要使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同等质量的教育”。“公正”,即公平正义,一个社会最怕的就是没有公正,公正的依据一是道德,二是惯例,最后是法律。一个社会具备了公正,这个社会从投资上来讲就是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从生存来讲就是好的生存环境,从成才来讲就是好的成长环境。温家宝总理说过一句话,“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意思就是说,公平正义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温暖。
“法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从无法可依、有法不依、违法难究的状况,到现在我们建立起来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同时建设了一套健全的司法机构,培训了一批素质越来越高的司法队伍。与此同时,大力推行法治政府建设,围绕行政行为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法治首先是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一切权力都应该在法律规范的框架下运行。因此,法治最重要的就是依法行政,然后就是依法施法,对于公民来说就是依法办事。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作为公民应该践行的道德规范。作为中国人,首先必须 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安民康民富民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所从事职业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道德准则。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在报告中较多提到了政府政务方面的诚信问题,这一点反映了执政党和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其看到了问题的性质所在。执政党和政府的诚信建设,对改善社会诚信和改善社会道德,会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伴随这种表率和引领,社会风气也会随着主导的引领而逐渐转好。换句话说,要大众有道德,执政者必须有道德;要社会有诚信,政府要首先有诚信。政府诚信上不去,主流引导就起不来。在批评大众道德有问题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执政者道德怎么样,要看政府官员道德怎么样,要看政府的行为是不是诚信。如果你不诚信,还要求大众诚信,这做不到。“友善”是最紧密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它不像敬业等职业道德那样指向特定的群体,而是一个都可以也应该重视的无涉年龄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基础性的价值观。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中央在多次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论及公民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道德修养达到更高境界提供了最核心的价值导向。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紧接着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来落实,那么,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首先教育部门要承担责任,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干部教育,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其次就是各级党的组织,应该把核心价值体系纳入行为规范,党员干部模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这些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全体公民都应遵守的价值标准,要求全国人民做到,共产党员应该先做到并做好。再就是公众人物要身体力行,比如说官员,文艺体育明星,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好的典范和榜样。最后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教育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送到基层、企业、群众中去,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在融入贯穿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国家、社会、个人各个层面,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要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融入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指数测评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遵循的基本准则。
(三)在氛围营造上下功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风气。新闻媒体起最关键的作用,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事物、新典型,理直气壮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在大力宣传弘扬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时,要使典型楷模和“凡人善举”人人礼敬,受到公正对待,比如对于那些见义勇为的人,可以说他是体现核心价值观比较好的人,不能再让他流血又流泪。对于那些扶老太太反而被诬陷、被状告的人,不应当在法庭上被判决为输了。这样的逆向激励对道德价值观念的树立伤害很大。所以现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老人跌倒在地上躺着,没人敢立马去扶,即使扶了也得找个证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得到贯彻落实,它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全民努力,需要各方实践,而且需要精心呵护的一个长久工程。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得到实现,十八大报告中讲的美丽中国,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核心价值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和根本,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社会将迷失前进方向、失去精神根基。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能否培育和践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核心价值观,是检验社会主义制度是否成熟完善的重要标志。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髓。一定意义上,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决定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大交融,西方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企图把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于应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切实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新特征新变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以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有力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思想理论性很强,但在实践中不易懂不好记,不利于宣传普及。因此,总结提炼出科学准确、简明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实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使之更加贴近群众,更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
【浅谈企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07-29
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07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08-24
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07-30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09-29
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19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探究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