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ysqli_fetch_assoc()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mysqli_result, boolean given in /www/wwwroot/qikantianxia.com/e/action/CCYip.php on line 71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精选8篇)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

2024-09-29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精选8篇)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 篇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积极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与实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深厚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了全面部署,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倡导”这一明确表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通过回顾上述历史可以看出: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又更加内核化、凝练化和实践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最后,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提出者和践行者。

二、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总布局,有利于激励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精神要素和价值追求,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利于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公民。这三个层面的价值互动,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理想与现实、当前与未来的辩证运动和发展,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发展和完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从价值层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价值自觉与价值自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同时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加强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政策制定、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要将“四个坚持”的原则落到实处,当前,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全面系统、分层面、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不断加深理解认同,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二要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实践,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孝敬、诚信、勤劳节俭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三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在抓好“融入”上下功夫,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行各业实际工作,融入大众日常生活,融入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到实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自觉行动。四要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有计划、有步骤,按要求、按标准地展开,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各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吴潜涛 《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15日 07 版)

任何社会的价值体系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只有从价值理念层面对其进行哲学考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价值观基础,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完善、更具理论逻辑魅力。

“三个倡导”的“24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党中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吸纳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融汇哲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理论智慧,从追求目标层面、社会制度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

“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的开放性表述,坚持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实践标准,凝练更加简明、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是我国理论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十八大报告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明确提出,标示着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有机联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价值,坚持在践行中认同并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弄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自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前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既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及其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又反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等领域属性和功能的高度概括,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和超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最直接地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各个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基本内容、基本特征、总体目标等诸多元素构成,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理论体系。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座理论大厦的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石;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逻辑整体的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理性的层面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实质和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同于其他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标志。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凝练而成的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同以“自由、平等、博爱”等基本价值理念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性质和具体要求上有着根本区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理论体系,同时也是实践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旨就在于,使人民群众在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内化为坚定的信念,并执著地付诸于实践。从这种意义上说,引导人们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运而生的实际,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从对社会发生作用的意义上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许多共同点,但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不能简单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说成或改装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应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现实针对性,准确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意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完善发展的客观要求。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命题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基本内容、功能与作用、建设途径等方面形成了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得到彰显。随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完善的着力点,聚焦着思想理论界诸多学者的研究视线。这是因为,任何社会的价值体系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只有从价值理念层面对其进行哲学考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价值观基础,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完善、更具理论逻辑魅力。

其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就是要通过社会教育和自我修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为群众所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容更好地为社会、为群众所掌握,就需要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用简洁易记的语言,概括出能很快被群众认同、熟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客观背景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客观要求。

最后是抵制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渗透的迫切需要。在我国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矛盾多发,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加紧对我国实施价值观渗透演变战略。他们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推销、扩张到中国;他们把“自由”“民主”“人权”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美其为“普世价值”,竭力在中国“布道”,企图策动“颜色革命”,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有效应对西方国家对我实施价值理念渗透战略的迫切需要。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实践,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的“24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党中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吸纳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融汇哲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理论智慧,从追求目标层面、社会制度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24字”的价值理念,既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美好价值追求,也集中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具体落实到对“24字”的价值理念的认同和践行上。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上,深刻理解“24字”的价值理念的科学内涵。要着力于现实的社会实践,引导人们广泛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政治建设实践、文化建设实践、社会建设实践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使人们在切身体验中领悟“24字”的价值理念在创造人民幸福生活中的价值支撑作用。要联系历史的社会实践,使人们对“24字”价值理念的认同建立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依据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进行的精辟概括,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践行的价值理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也是一直以来人们不懈奋斗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强调的公民意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也是2001年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注重在现实的实践中养育,又要注重历史实践的强大影响力。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我们还要认识到:一方面,“24字”的价值理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表述,符合实际,顺乎民意,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另一方面,“24字”的价值理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的开放性表述,坚持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实践标准,凝练更加简明、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是我国理论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 篇2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时间养成

党的十八大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使得核心价值观从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生动的存在, 培育和践行活动更加有的放矢。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是国家的储备人才, 当今国际竞争愈来愈倚重人才的质量, 为此高校应该全方位抓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 使得他们走出校门后能够挑起肩上的重担, 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立德树人是十八大确立的育人目标, “德”是评估大学生素质的一个核心指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教育的关键。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要围绕培育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展开, 具体有如下几条实施路径。

第一,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在高校,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注意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自觉自愿参与教学过程, 通过主体互动的教育与自我教育, 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要依托第一、第二两个课堂以及学生工作者平时的辅导教育, 具体可以有以下探索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 多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设置多个互动环节, 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开设实践课程, 把课堂搬到社会上, 如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复兴之路”展览等等, 在具体的社会活动中理解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并自觉践行;在具体的课下辅导教育过程中要更多运用主体—客体—主体的对话模式, 注意调动学生主体的参与, 培养价值追求需要, 在对话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以人为本要求不论在课堂教学、课下辅导还是实践课程中, 都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意激发其主体需要, 调动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接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 加强组织领导, 保证教育践行活动的正确方向。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加强统筹协调, 加强组织实施, 加强督促落实, 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根据文件精神, 各高校要建立专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践行领导机构, 并依托学校党委—学院党总支—基层党支部三级机构层层落实。充分发挥学院宣传协调、规划作用, 结合上级党组织的精神要求和学院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推动培育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把大学生党员打造成培育践行活动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以身作则, 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做好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典范, 继续启用“1+1”活动模式, 做好传帮带, 引领带动周围同学共同进步。在组织实施过程中, 在保证指导方向的同时, 要注意使用“柔性”原则, 少使用命令性语句, 加强人文关怀, 从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出发, 多方论证, 制定面向全体学生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保证培育践行活动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第三, 注重宣传教育, 拓宽宣传渠道。文件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计划, 纳入经常性的宣讲内容,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增强广大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针对大学生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充分做好两方面工作——合理组织学习教育内容与多方拓宽宣传渠道。合理组织学习内容指要科学设置宣传教育的内容,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接受心理;要接地气, 分阶段设置具体的内容体系, 使得学生易于掌握且经过实践能够达现。如诚信教育不能只是空喊口号“要诚信待人、诚信应考、诚信就业”, 可以从生活、学习、就业几个方面制定具体的内容要求及实施步骤, 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并可以践行之, 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拓宽教育渠道指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场合全方位地进行教育活动。要统筹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让学校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以身作则,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组织宣讲团, 经常性地深入学生就某个专题进行剖析、解释;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在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所有能利用的实体空间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文字和图片宣传画、宣传册;要充分利用好校报、广播台、宣传栏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要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专题网站, 开辟理论区与讨论区, 让学生在学习讨论的思辨过程中接受教育并自觉践行。

第四, 抓好示范引领, 树立榜样的感召作用。榜样示范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 是指通过具有典型、榜样意义的人或是的示范引导、警示警诫作用, 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方法。大学生是好奇心和模仿性极强的群体, 在他们中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教育, 榜样示范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选择的榜样要具有真实性和生活化。真实性是指所选择的榜样和典型是真实存在的, 避免“高大全”地任意拔高, 也就是说所选择的榜样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 他们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是广大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到达的高度, 这样的榜样才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如在学校中可以评选“师德标兵”、“诚信标兵”、“团员标兵”等, 在评选过程中认真征求学生的意见, 经过他们亲自投票选出的标兵在现身说法时才更具有说服力。总之, 典型榜样的选择一定要慎重, 宁缺毋滥, 要做好真实性和生活化的结合;榜样的宣传也要坚持真实, 避免无限拔高, 遥不可及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第五, 落实实践养成,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件对“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做了大篇幅的说明, 从学雷锋志愿活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怡情养志、重要节日的纪念活动、公益广告的运用、全民性精神文化建设活动等几个方面指明了实践活动路径。作为大学生群体,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向榜样接近。向榜样学习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 具体学习、生活、就业规则的习得是实践养成的一个基础环节。二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感染熏陶作用,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契机, 开展各种纪念和庆祝活动;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 如汉服展示、古代诚信探源活动等等。三是多方开拓校外社会实践基地, 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践行核心价值观。依托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熏陶;开展主题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初步掌握社会规则;藉由学雷锋活动, 进入社区和农村开展面向留守儿童、孤残老人等的志愿服务。在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大学生品尝到了团结、助人的甜美, 自觉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而言之,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必须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 坚持“以人为本”, 多方开拓宣传渠道与媒介, 利用好榜样的力量, 重视实践养成, 引导大学生认识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并积极践行之。

参考文献

[1]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226.

“四化模式”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 篇3

目标战略化

从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规划,是关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路径和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的战略规划,有序加以推进,才能永葆生命力。

纳入经济发展规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与社会发展进步有着水乳交融的联系。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有机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取得实效的前提和保证。宜宾县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政策中,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要求在各项工作中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特别是2014年,在全县确定“23466”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整体推动。

融入文化强县战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充分发挥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着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2012年开始,宜宾县作出加强文化强县的决定,着力实施“七大行动”即:文化素质提升行动、宣传舆论传播行动、文化事业繁荣行动、文化精品打造行动、文化产业支柱行动、文化体制创新行动和文化人才培植行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努力构筑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每年制定实施文化强县建设行动计划,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教育强县战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宜宾县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三个倡导”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注重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勤于学习、敏于求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通过创新开展德育“三化”模式(目标具体化、活动主题化、评价多元化)活动,发挥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教育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充分利用各级学校校会、班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如何与同学、老师、父母等友好相处、友善做人。

教育情景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但不少党员干部感到较为抽象,难以全面领会理解和自觉践行。为此,宜宾县创新平台载体,正着力建设宜宾县形象展示、干部理论学习、红色文化、廉政文化、诚信文化、和谐文化、感恩文化和农耕文化等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创设教育情景,提升宣传教育实效。

目标定位突出乡土文化特色 宜宾县深度挖掘本土优秀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到基地建设中。如: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突出以宜宾县籍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革命精神为核心,修缮赵一曼故居,新建一曼公园、一曼文化广场,编创赵一曼话剧,拍摄赵一曼纪录片,传唱赵一曼题材歌曲。同时,结合实际开展系列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播红色文化。而廉政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则以宜宾县特产荷(花)莲(子)为切入点,赋予廉政文化内涵。基地以县内永兴镇荷莲文化广场为中心,建设一厅一亭一广场一长廊,将廉政文化宣传教育融入极富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和景点打造中,以此开展廉政文化教育。

规划建设突出情景创设 在基地建设中,着力采用新兴信息技术,创设直观可感的教育情景,图文并茂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形象展示基地以形象宣传片、成果展示片、外宣画册、宜宾县全貌电子展示图、LED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显示屏等为载体,全面展示宜宾县富强文明的良好形象。而干部理论学习基地则依托网络学习平台,通过建设电子阅览室,编印刊物《金江理论》,开设微博等,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实效。感恩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中,修建感恩楼、感恩大道、感恩运动场、组建感恩艺术团、成立帮扶志愿队、举办“千叟宴”等,提高干部群众知恩情、识大体和守法纪的意识。

教育实践突出公众参与 各基地采取干部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方式,通过影音教育、图片教育、活动教育、参观展览、视频教学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通过多种形式融入到干部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使广大干部群众切身感受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实化为果的良好成效。

活动主题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宜宾县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具体的主题实践活动中,让人民群众在参与中享受快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推动形成勤勉做事、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社会氛围。与经信、公安、工商、食药监等部门联合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文明餐桌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市民遵德守礼,不断加强日常养成,实现自我提升。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深入人心,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追求。特别是依托基层党组织、村(居)委会,组织开展“一曼家乡学英模”志愿服务活动,为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提供志愿服务。

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诚信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联合发改、食药监、经信、纠风办、公安、交通、招商旅游、工商、质监、教育、城管等部门,抓住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等重点,深化道德教育,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公德失范等问题,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把社会主流价值融入不同行业规范和管理,使核心价值观进入人们生产生活,在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的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开展多种创建实践活动 积极推进法治宜宾县创建工作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深入开展“文明形象提升大行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并作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考评的重要内容。在农村,积极开展“三户创评”、星级农户评选活动,突出创建活动的思想内涵,不断扩大群众参与面,提高影响力,推动干部群众在为个人谋幸福、为社会促和谐、为国家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引领全域化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委宣传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推进的重要职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域唱响,被全域熟知,让全域倡导。

舆论引导全域开展 坚持以县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形成步调一致、协调统一、齐抓共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引导新格局。加强与各类媒体的沟通协调,努力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积极关注网上舆情并积极引导,为网民提供互动交流平台,满足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宣讲会、报告会、院坝会,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四下乡”活动等形式,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讲清楚、说明白,让干部群众深刻理解、高度认同。

文化引领全域互动 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文学家、艺术家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体现到文艺作品中。宜宾县积极创作了《公正勤廉建强县》《小康梦》《好人张书记》《荔枝红了》等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将宜宾县好人好事好风尚搬上舞台,用鲜活的事例、榜样的力量生动形象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让群众在作品熏陶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实施“文体辅导员”制度,指导各乡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各级领导肯定,新华社、《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4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受到来自社会经济不断强大、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冲击和影响。“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紧紧围绕“三个倡导”,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进一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掀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润物无声、陶冶养成的过程,需要植根现实世界、贴近百姓生活,着力在推动实践养成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德润草原〃文明之行”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牢牢抓住诚信建设这个关键,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还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既要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相统一,又要坚持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让人们时时处处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熏陶,形成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那么在我校作为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一、首先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论述材料,深刻领会其内涵及精神实质。“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是不行的。我们必须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文的学习,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我们的实践才会有正确的方向。

二、其次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必须把努力学习、锻炼一身将来报效祖国的过硬本领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地抓好,争当优秀大学生,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尽最大努力取得优良成绩,圆满完成学业。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自己学好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注意操练各项基本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外,大学生还应该“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平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关心在学习上相对偏弱的同学。对于同学的一些错误言行要善意地加以提醒,帮助同学共同进步。

三、最后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自己的社会实践中。“观其言而察其行”。我们不能只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挂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只有在实践的真枪实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闪现出它的价值。作为大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做到勤俭节约,“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像近期社会举办的“光盘”行动,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我们继续坚持服务的理念,始终把我们是为同学服务的理念和我们也是学生的观念随时谨记与心。学校开展的各项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和社团文化活动中都得到了相应体现,特别是每学期的无偿献血活动,张氏恳亲大会志愿者活动,更是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起到了具体的引导作用。

我们即将要做为教师的。因此要理解教师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

教师要带头坚守职业操守,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教师要带头坚持修身立德,增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这种践行,不仅仅表现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力量,更体现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点滴。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广大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教师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要引导青少年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知党、爱党、跟党走的信心和信念。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高尚道德情操、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践行者和坚定传播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不懈的追求。广大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不断追寻真、传播善、创造美、践行爱,同时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培育可靠接班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做出新的贡献。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 篇5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贡献,又是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一个重大部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中国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一)从核心价值体系到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初步明确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但是,当时界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范围比较笼统,没有确定其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倡导的内容涉及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涉及的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涉及的是社会制度层面的核心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涉及的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要求。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方向更明确、定位更准确,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确定了努力方向,明确了工作目标。

目前,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虽然已经起步,但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仍然艰巨,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真理,集人类先进价值观之大成,继续深入探讨、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百年树人”的系统工程和长远工程,不仅需要从基本内容、理论诠释、宣传教育、语言形式等方面系统推进,更需要从法理支撑、制度设计、实践转化等方面逐步确立。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法理支持。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单纯依靠社会自发形成的,而是要在科学揭示、正确认识其内在生成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依赖于国家执政集团的长期灌输、强化和引导,持之以恒地推进,做到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才能逐步进入到人们的思想和意识深处,形成人们自觉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原则。要像我们党当年深入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那样,通过制定相关决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理论基础、历史渊源、科学内容、现实要求、实践途径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阐述,并要在我国宪法、法律规范和党章中明确规定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形成一种刚性规制。各级领导干部,要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神圣使命,做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三)发挥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和特殊时期,迫切需要分清价值主流与支流,迫切需要价值疏导和引领,这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价值建设提供了最佳时机。首先要创新理念,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大学生价值建设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新思路。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 篇6

八(1)班 王景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之难,不在树身,而在树心。对人来说,身心俱健方为满意情形。而核心价值观,便是这“心”的重要部分,也是决定性因素。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神形兼备才是理想状态。造“形”不易,塑“神”也难。这个“神”,便是精神文化,其内核与基础,便是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积极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高度契合,也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愿望。

要使这一共同愿望成为共同信念,特别是成为行动准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作为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思想基础和最重要的行为指南,价值观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力,也不是三年两载之功,是长期积累、沉淀、升华的过程。在行动中始终遵循价值观,比接受、形成价值观更为重要,也更加艰巨。现实生活中,既不乏因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而没有走上正道的例子,也有本来正道直行,却因种种干扰、诱惑与“心魔”作用而使价值观发生偏移,从而在行为上偏离正轨的情形。人如此,国家亦然。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统一,需要坚持不懈。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都要积极有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使圆梦之后,也不能有丝毫松懈。否则,这中国梦便可能失了色彩,缺了内涵,少了支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 篇7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过程。

十六届六中全会上, 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里面,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此基础上, 不断到探索发展, 在历次的党代会不断地深化强化, 直到十八大以三个“倡导”的形式问世。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条件下, 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趋势的一种价值追求, 它的三个层次依次说明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构建什么样的社会, 塑造什么样的公民。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1. 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已经在党章修正案中规定为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它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体现了我党在理论、道路、和制度上的自信表达, 或者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党在理论、道路和制度层面社会化、精炼化的表达, 就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过程, 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它是建设和谐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指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的本质力量很大程度上都凝结在其中核心价值观上。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加深, 国家之间的交流、交融和交锋就体现在各个国家软实力的交流、交融和交锋, 最为本质的就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碰撞。大国博弈已经从以往以政治制度为核心转向以核心价值观为支点, 一个不能对外输出价值观的大国, 不能称之为强国, 中国是一个大国, 能否成为强国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3. 它是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必然选择。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 随着与外界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 国外很多价值观念、思想给国内老百姓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当前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泛滥, 而且这几年越发公开和理直气壮。因此, 越是在各种思潮的冲击影响下, 社会就越需要主流思想的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共识的核心力量。

4. 它是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经阶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形成四位一体的全布局。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受众面以及大众化传播由于其过于理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 将“四位一体”的基本内容以24个字表述形式高度概括, 让老百姓看得懂、说得出、记得住, 也便于宣传教育。因此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生命力, 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展现。

二、坚持三个倡导,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1.认真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作用, 关键在于培育和践行。培育注重的是国家、社会、个人内在自觉的接受和认同, 是基础, 践行则是在培育的基础上将这种价值追求转化为外在的自觉行动, 是关键。正所谓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指导意见和基本原则是总领, 未来的工作都是在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框架内进行, 比如说基本原则规定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以人为本, 关注人们的利益诉求, 因此在凝练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就要搭建平台, 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其中, 只有这样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才是聚民智, 接地气。

2.创新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教育环节, 以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再到高等教育, 以及后期社会补充教育, 都应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以达到教育持续化的目的。在宣传方面, 要注重用创新的方式手段, 特别关注某些特殊领域和群体。比如网络,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网络已经成为各种思想汇集碰撞的集中领域, 即使有相关的法律法规颁布, 但相对来说滞后, 在执行监管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疏漏。因此应对网络的不良信息, 应该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引导, 以占领舆论宣传领地的主流地位。

3.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融入始终, 以道德讲堂、知识竞赛、有奖问答、志愿者引领等多种灵活形式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环节。日前已有多数省份、地区开展了“四德榜”、“道德讲堂”等活动, 从实际取得的效果来看, 不仅丰富培育和践行的方式, 给整个社会起到引领作用, 更是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 提升了其价值魅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8

[关键词]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者作为人类来说,为什么需要有这个核心价值 观?没有一个合理的、能够得到大家认同和遵从的价值核心价值观,人们的认知理解方式就会出现严 重的偏差。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性要素的全面入侵,与我们在文化上、在价值观念上的准备不足形成 了巨大矛盾,从而导致了现在我们这个思想道德领域,价值观念领域出现了极其反常的现象。价值观念领域系统性地出了问题,大家不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出 现这种现象,这个社会是难以负重前行的。所以我们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 会共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1.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30 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成就大家有目共睹,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我们在 30 多年取得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像过去邓小平同志讲的,出 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在另一手,在人民的意识形态领域、思想领域、精神领域、道德领域,尤其是价值观的领域,存在一手软的状况。所以为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同时强化人民大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人民的思想共同基础。

2.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必然选择。近些年,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一直强调文化建设,包括思想的多样化甚至多元化,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外来思想以及我们自身滋长的一些错误思潮,对于人们的思想影响非常大。例如西方的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包括消费主义,这些东西冲进来以后,对青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非常 大,导致我们中间的有些人在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受到影响,而且非常严重。另外自身滋长的 错误思潮对人们的思想影响也很大。如果任这种错误思潮发展下去,人们的思想永远提高不了,思想境界、价值观、主流意识就树不起来。为了抵制这些错误思潮,党中央提出来必须用一个公认、共识的东西,就是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需要。我党的规划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也就是2020 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也就是2050 年左右要建 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两个百年目标。实现这两个目标,应该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物质文明强大,经济、科技要强大起来,综合国力要强大起来。另一方面在思想领域、精神领域、价值观领域也要强大起来,一个有着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国家,这才叫真正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叫真正的现代化国家。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个层面是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主要解决的是经济、科技的问题。“民主”是解决政治方面的问题,政治方面的追求。“文明”是文化方面。“和谐”是社会方面。此外,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还承担进行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树立建构自己的意识形态,对抗其他国家对公民意识形态的影响的重要任务。比如说“民主”,西方国家老是拿民主问题来冲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且总是以泛民主来贬低我们的制度,总是说我国实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非民主的,他们才是真正的民主的。所以当前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发展出自己的关于民主的理解,我们总书记在宪法会上讲到了,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不能只看一个标准,不能只有一个西方的标准,还要看一些具体的情况,所以总书记提出了判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有效的“八个能否”的标准。

第二个层面是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主要是要解决社会运行的成本问 题、优良的治理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强烈地凸显了我国制度的公平正义的问题,《决定》明确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在今后的建設中要把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真正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 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体现一种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三个层面是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 践约、无欺。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数千年来,诚实守信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有一个国王因为没有儿子,国家没有人继承人,所以国王打算从民间遴选一个小孩做王子,于是给候选者每人一棵牡丹花种,看谁种的花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评比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小孩都捧着鲜艳漂亮的牡丹花相互争奇斗艳,只有一个小孩捧着那棵种子伤心落泪,他没有种出花来。但是,恰恰是他被选中了,因为国王交给孩子们的种子,都是煮熟的,是不能成活的,国王用此来试验他的继任者的品质。

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是有机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梦的时候,就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中国梦既是国家 的梦,也是个人的梦,二者是有机统一的。所以,同样,只是从区分的角度,分为三个层面,实际上 三者是有机统一的。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必须要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舆论工作。应该大力发展主流媒体、网络、各种宣传作用,而且舆论媒体必须大张旗鼓配合中央的意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宣传、讲解。例如,河北省安平县,开展新闻媒体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优势,在广播电视台、安平电视台上开办《德在民心》 栏目,宣传安平县的好人好事,集中展示“安平县十大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充分树立模范 带头作用,积极打造“孝德之乡”道德文化品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截止目前,《德在民 心》栏目已经累计播出 100 余集,先后展示先进道德人物典型 60 余人,成为常年性展示该县干部群众 道德风貌的明星栏目。

2.要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充分利用一些当前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播种到全国人民的心坎里。例如:短小精美的微电影是互联网时代广受青少年欢迎的新时尚,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可以顺应这一潮流,进行教育活动,共青团海南省委就创了先例,从 2013 年至 2014 年,先后举办了两届微电影全国 征集大赛,主体是“青春正能量——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通过这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 式,创下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功范例。两年来,共青团海南省委两届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 755 部,,直接观影人数达到 35 万余人,通过微 博、微信观看等间接覆盖人数已超过 180 万人次。2014 年,此项活动被中宣部选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工作案例,并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

3.通过大众化、普及化,让大家去践行核心价值观。“我做义工最大的成就就是收获了幸福快 乐!我此生的梦想就是让自己的生命、让更多需要帮助的生命走向阳光!”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深圳“五星级义工”高正荣对记者说。高正荣 12 年前就加入了深圳市义工联创建的专门服务贫困病人 的“关爱探访组”,多年来一直坚持照顾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和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为了贫困的晚期 癌症患者,他几乎花掉了自己毕生的积蓄,他的行为是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的。

4.要建立长效机制。邓小平当年强调重要性的时候,说过很重要的一句话,他说,制度好,坏人 都不容易做坏事,在那种制度下,不允许他去做坏事。制度不好,好人可能不好做好事,做好事都受 到局限。所以,他讲制度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所以,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同样要 把变成制度的东西,形成一个长效机制,让老百姓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我们要积 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战术下一篇:交互式白板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