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07-29

浅谈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用8篇)

浅谈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1

学校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领学人:张建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规律,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注重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相结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育人理念和手段,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实践平台,拓展教育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育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每一名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切实将总书记提出的“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十六字要求落到实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主渠道育人。学校要组织教师充分挖掘课堂、教材、班队会的教育因素,积极参与“精彩课堂”的设计与实施活动,有效实施课程德育,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引导。

二、强化社会大课堂。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规范管理,增强实效。

三、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要加强师德教育,干部、教师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要加强德育制度建设,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四、开展主题教育。学校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三爱三节实现中国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寻找身边道德榜样”、“学雷锋志愿服务”、“经典诵读”、“我们的节日”、“美德少年评选”等主题教育,使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有针对性地实施学生综合评价,提升综合素养。

五、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校要主动总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培育先进典型,推出优秀作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典型经验、模范事迹。

浅谈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培育,践行,思想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我们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24个字,从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 从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 从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然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课题。

一、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前提,是有一颗积极思考的赤诚之心和敢于质疑的谦虚之心。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凝练,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比如,24字里法治为什么是治理的 “治”而非制度的 “制”? 还比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那么法治是否应该放置于国家层面,为什么将其放置在社会层面? 笔者认为,这其中都有其深刻的道理。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是要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努力把握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涵义。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针对大学生而言,想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途径是加强学习,深刻领悟。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和学习感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具体内容,着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融入。特别是高年级的大学生, 更应该静下心来,经常阅读相关书籍,认真反思,深刻领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大意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另一途径是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在人的道德意识逐渐形成、发展和成熟的道路上,大学时期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人的一生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 因此,做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时刻牢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讲道德、知荣辱,努力提升个人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做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而在社会生活中,应当要增强法律意识,积极维护公共秩序,做社会公德的维护者和践行者。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大学时期,我们将要面对许多人生问题,面临许多重大选择。这就需要我们拥有科学的理想信念,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奋斗志向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的,只有我们每一个人不断朝着理想前进,才有祖国明天的繁荣富强。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遵循之后,便要外化为切实行动,即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是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暑期是一个时间跨度相对较长的假期,在这个时间段里,大学生们可以自发组建暑期实践队伍,去农村、社区、街道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生活,寻找其落地生根的土壤,通过政策宣讲、 参加论坛、支教实习、走访先辈、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贴近生活实际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参与理论研讨活动。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理论研习论坛,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以及老师对同学的言传身教,不断深化挖掘,积极创新,逐渐凝练成自己的理解,并付诸亲身实践去予以验证。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网络的力量,积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

三是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当代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有爱心懂得感恩的群体,应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给他们带去心灵上的安慰。同时,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会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老人群体的关爱,会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深化,它是我们党和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凝练而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魂。

四、结语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经过程就是总结和思考。参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并不意味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已经完成。作为一名大学生,还要具备总结和思考的能力,这是对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的更高要求,也是青年一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树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深入理解和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时代意义,撰写心得体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真正形成成果,并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实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兼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J].探索,2013,(2):171-173.

[2]张伟娟.刍论完善志愿服务活动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导刊,2014,(8):16-19.

[3]余林,王丽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认同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86-93.

浅谈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课教学 理论与实践 传统与创新 系统性与针对性

德育课教学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战场,是进行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实践学习和灌输的主要途径,也是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肩负着对青少年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劳动就业、道德情感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是最终落体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所在。德育课教学是我国学校教学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政治方向和培养人才的目标实现,要求要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在新形势下,强调现代文明和意识形态相结合的思想教育已取得了共识,德育课教学作为思想教育的基础,肩负起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也最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提供最强大的思想保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教学中地位及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德育课教学明确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三个倡导”,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一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二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三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简单而易懂地概括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作为我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我国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是与我国建设现代文明国家所迫切需要的价值观,也就是我们在德育课教学中必须践行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德育课教学的内容设置和任务要求、教育教学观念与思想,都必须服从这样一个基本的价值目标,为我们在现在和将来的德育课教学中提出了新要求和历史使命。

《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也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跨度大、涉面广繁重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更需要全社会的了解、理解和积极参与。德育课教学作为这项工程的起点和落脚点,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责无旁贷,只有通过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内容、实践多样化教学模式等措施,才能切实发挥德育课教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体地位和体现其现实意义。

二、德育课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三个统一

1.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与行的关系)

德育课教学有着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教育规律,是一门理论付之实践知行合一的活动,它的内容核心部分应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总结与高度概括,它分析了人的本质问题、世界本原问题、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趋势等,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领域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是丰富了这一理论并要求付之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价值观,且是社会主义的,关键是核心的,作为一种具有特质的价值观,既是一种充满理性和思想性的抽象理论,又是具有现实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具体实践,只有通过“灌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行之以效,才能让学生先感而后悟,先学而后觉,不可能自发形成或自觉产生。这要求在进行德育课教学教材内容的更新编写使用过程中,要克服任何轻率的结论与随意的理论跃然纸上,避免“想当然”无任何依据的观点产生的负面影响。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充满正能量的,是简单易行易懂的概述,并具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所以在内容安排上要循序渐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减少由于理論深度和层次安排不合理造成学生不甚和歪曲理解的现象发生。

德育课教学教材内容的更新编写要让设置更合理,除了强调理论性外,更要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就会出现“理论一大套,实际不对号,编了顺口溜,读完一边丢”的情形,一是让教学严重脱离实际,陷入空洞无物、泛泛而谈的枯燥氛围中,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在教学中太过于通俗易懂,让学生产生无所谓的轻视漠视态度。就价值观本身而言,它是一种思想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观念,它的最大特点也正是这一点,忽视了这一点,就是本本主义、形而上学。另外,学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培育和养成也是符合“实践-认识-理论-实践-再认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拔苗助长不行,闭门造车更不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要学有所用,学而致用,理论与实践就必须统一。在德育课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所侧重,这也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以,在德育课教学中,只有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大德育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力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机融入到整个德育课程体系当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整个德育课教学中,与德育课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不知不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传统与创新的统一(旧与新的结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现代中国的具体运用,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总结,更是对中国先进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具体国情高度相结合的产物,其本身就是传统与创新的统一,是一种理论创新,更是一种实践创新,创新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旧瓶装新酒,更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现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圆中国梦的思想观念高度统一需要。德育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决定了它的设置与教学只能是稳定的,甚至是传统的,但这种稳定或传统当然是相对的,相对有较稳定和传统的知识理论体系、教学大纲内容、教学计划步骤等保障。这种稳定性和传统性是由德育课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更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它是进行系统教学的前提基础,是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性体现为两点:一是中华先进文化和传统美德,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传统是基础,创新是发展。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与创新的统一,有利于教师快速熟悉业务,深入钻研;有利于学生知识掌握与观念培育。当然,这种稳定性和传统性不是一潭死水,更不是教条与本本,而是相对和发展的。

德育课教学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是让德育课教学变得更加丰满,让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德育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创新是传统的发展与必要补充。针对不同层次、类型和地方学生的思想状况、现实变化、社会氛围和形势需要,在教学设置内容上进行适当必要的调整和革新,这是现实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这是改革创新的硕果。所以,根据《意见》提出的要求,德育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而,课程设置与教学必须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才具有生命力和保持活力。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其本身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它与中国具体实践三次结合,出现了两个飞跃,就是影响中国前途与命运的创新,在新时期形成并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就为德育课提出了新的理论和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当前最大的实践创新,德育课教学必须践行。

3.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面与点的结合)

各类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内容设置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核心,结合我国国情和现状,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需要,并遵循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规律,学习理论和知识,提高认识,改造思想,培养学生科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论并加之运用。德育课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政治思想性、知识理论性、实践性以及结构形式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各类学校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层次、接受能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纳入德育课教学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培养与形成上,就要充分考虑到系统性与针对性的辩证统一,尊重并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这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之一。分析并强调它的各因素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全面具体地把握它的内在规律性,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纳入德育课教学中,系统性与针对性统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层次构成的要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强、层次感分明的价值观,它由“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和“目标——导向——准则”三个层面,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个体,从面到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践行和培育系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最高层次国家层面的国家目标,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目标,也是激励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它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构想,德育课教学必须围绕着这个目标,做好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祖国的愿景,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报效祖国的情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社会导向,它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追求,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主法治、依法治国的管理社会的思路,德育课教学应从这种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追求出发,注重对学生进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培育,培养学生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观,积极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形成辯证的自由思想、平等观念、公正理念和法治思维,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要建设一个怎么样的现代化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社会上的歪风邪气、阴阳怪气以及怨气戾气,筑起抵御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和反社会行为的思想钢铁长城,认清社会发展方向,自觉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让学生生长在充满正能量的阳光中,成长于远离阴霾和灰暗的蓝天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体层次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公民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又是公民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品德操守,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统一。德育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精神、敬业意识、诚信品德和友善行为的现代公民,对于针对学生个体而言,是学生个人发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处世和修身立业之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上三个层次和层面内容要求德育课教学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系统与德育课教学教学系统的兼容性。德育课本身就是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三大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使这个系统更具有实践性和内在的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入到德育课教学中,就应与德育课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不应是简单罗列的松散结构或附加式的附件,而应体现有着紧密结构的科学性,它内在包含着层进连续性,外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层进连续性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教学中体现在各个教学阶段(小学、中学、中专、大学)自成系统,各阶段又构成统一的整体,整体内部在内容结构上是逐渐深化的螺旋式上升连续状态,大系统内含小系统,小系统独立成体。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教学中的针对性就是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零敲碎打,断章取义,重复教学。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教学中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结合,违背的思想养成规律和教学规律,搞重复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出现一种思想误区:片面肤浅地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一样,听不听一个样,产生对它没精打采的厌学心理,甚至演变为一种抵触和恐惧的情绪。其实,老是在一个地方兜圈子,老是唱一个调子,很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这是心理规律。绝不能陷入这种重复教育的弊端,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强调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就是要防止“煮冷饭、炒剩菜”的现象发生,要求教师统观全局,掌握好各层次的知识结构,因学施教,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不犯“只扫自己门前雪”的错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本质上说,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基本观点为出发点,联系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学生思想形成发展与认知过程和知识结构特点的实际,运用相关知识和手段,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教育,为学生解决思想、人生问题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提高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想的识别和抵制能力,提高服务社会的自觉性和使命感,让学生形成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和准则来评判事物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教学中必须结合现实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教学中只有因人制宜,符合青少年思想发展和养成规律,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摆脱长期以来重复教育的弊端,抛弃为教学而设的任务式教学设置,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科学系统地认识、学习与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基本思路

1.系统统筹,坚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和培育要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学的主阵地功能,在德育课教学中,认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本身的层次性和层面感,根据不同德育课程的特点和优势,从面到点,在德育课系统内有重点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课教学的有机融合和优化组合,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力度、强度和广度,从而提高它的吸引力和感化力。

2.纵横联系,遵循少而精的优势互补原则

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就文字内容无需多述,学生基本一看就明一想就懂。关键是如何把它有机地融入到各类德育课教学中,通过对各类德育课教学的纵向分析,把握不同阶段的核心内容,注意各阶段层进的衔接,主动做好教学内容的分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特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经历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扬弃、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处理好不同类型教学的相互关系,避免在核心内容上的重复,重复并不是不讲不提,而是少讲少提,但温故而知新,通过知识面上的纵向联系,找出学生知识的触动点,引起共鸣,这也是必要的。因此,“小学讲故事,中学讲知识,大学讲理论”也是较为片面的说法和做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本身就是连贯的,加强纵向分析,更有利于立足自身,把好自家门口,做好本职工作。过去的德育课内容在不同类学校的相同层次与阶段是相似的,甚至是雷同的。教材教参编写采用与教学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若能通过对比教学,找出它们的共性与差别的东西,更有利于扩大知识量和面,把握内容要点,使教学变得更加充分、富有条理与说服力。相同层次与阶段的学生有着类似的知识结构、思想发展和思维形成过程,横向比较,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这样,让学生多一些新事物,教师少一些旧事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终摆脱重复灌输的困惑,从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2]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

浅谈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在我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旨,以培育“四有”新人为落脚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创建富有特色、群众满意的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德育的根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我校学生培养成具有世界眼光、改革精神、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对我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坚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所确定的德育目标,积极构建各年级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观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与教育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初步达到以下目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公民个人

/ 6

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教育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感恩教育入手,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分清是非、善恶、丑美,能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活动的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取得实效,经研究决定成立安庆枞川经济技术学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左净

副组长:张留义

钱奕龙

王国兵

方卫国

成员:周桃鑫

许百胜

方同中

刘彬

刘贵兵

陆伟

王宝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许百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实施途径及具体安排

(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地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走进教材,走进课堂,生动具体地融入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如下:

1、通过思想政治课直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用“核心价值”来统领学生的多元价值取向;

2、通过语文课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教育。在 2 / 6

语文教学中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培养学生体会东方审美文化的独特内涵,热爱我们民族优美的传统文化,使学生确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历史课进行中国国情教育、国际形势和民族忧患意识教育,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的光荣使命感和责任感;

4、通过基础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5、强化书法、绘画等课程加强对学生的美育,鼓励学生研究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

(二)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根据学生的特点,科学地设计与安排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既突出核心价值观,又体现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召开主题班会,要求学生作为学校的一员,不但收获知识,还收获道德、诚实、守信、谦虚、礼让。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践行校训,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从规范日常行为做起,遵守学校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及交通法规,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养成良好的安全卫生和道德行为习惯,争做品德高尚、诚实守信、遵守纪律、自强自立的新时代的中学生。说

/ 6

好话,做好事,也就是不说脏话、粗话,提倡使用“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不打架,不破坏公物,不在教学楼内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2、充分利用周一升旗仪式,采用国旗下讲话等形式,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内容,对全体中小学生发出倡议。

3、通过积极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专题报告会,浓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

4、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板报、横幅等传播手段,在学生中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

5、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班级活动,力争使每个学生做到人人理解、掌握、运用,并落实在日常行为中。

(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师生道德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始终与德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紧密结合,以实践和活动为桥梁,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

1、举办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文明学生”为主题的班会,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使教育内容入眼、入耳、入脑、入口、入心,使之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基本的道德情感。

2、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五个一”活动,通过学校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扎实推进未成 4 / 6

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是每月一次社区服务。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初步了解社会,获得对社会的真实的认识。掌握基本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技能,并把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服务和奉献意识、发现社会问题、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二是每个月读一本好书。由学校精选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推荐给学生和家长,也可由家长和学生自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书籍,由家长督促学生有计划的阅读,并写出读后感,由家长签名后交到学校,并由学校每月进行评选表彰。三是每月一次生命教育家长学生专题讨论会。针对当前不断出现的一些校园刑事案件、一些学生自杀事件等等的现象所暴露出的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和一些不珍惜生命等社会现象和问题,由每个班为单位组织,可分期分批的邀请家长到班上来参与,每期用一些或一个事件来开展一些家长学生互动讨论,增进家长和学生的感情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珍惜生命、感恩生命、珍视亲情的正确观念。四是每天讲一句文明礼貌用语。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文明观念习惯,懂得什么是文明。每班备有一本监督记录本,由同学相互对不用文明礼貌用语点名指出提醒,每周由老师在小结会上进行汇总点评。五是每周为父母做一件家务劳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体贴父母的回馈感情。每个家长为学生准备一小本“家务劳动记录本”,由学生自己作好所做的家务简单的描述登记,家长通过微信等现代媒介,发给班主任及本班同学分享。

3、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国情知识竞赛等活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班子成员、教师和党员广泛开展向焦裕禄等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每人写出一篇深刻的心得体会。

/ 6

4、开展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读书、演讲比赛、征文、手抄报、书画展、辩论会等活动。

5、开展学生“每月一歌”学唱活动。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陶冶学生情操,达到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的重要作用。用歌声培养学生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

6、以各种节日、宣传日、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师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中:如利用“五一”节,开展劳动体验;利用七七抗战纪念日、“十一”、香港澳门回归等纪念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服务人民的意识;利用国际禁毒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等;通过各年级考试纪律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等;通过组织学生假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安庆枞川经济技术学校 2015年3月10日

浅谈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5

——三论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4年01月19日 02 版)

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思想共识是一切事业顺利推进的前提。思想统一才能行动一致,思想混乱必然导致行动进退失据。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普遍接受、一致认可、共同追求的主流价值观,是各种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有利于冲破思想迷雾、廓清模糊认识,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有利于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今天我们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比以往更加艰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因此,要在众声喧哗中凸显社会主流价值,在交锋交融中体现中国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新闻媒体责无旁贷。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采编全流程、贯穿到每一条稿件、每一块版面、每一个节目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要强化传

播媒介管理和行业自律,做到一切报刊图书、广播影视、舞台剧场都不为错误思想观点提供空间,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职业能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传播阵地建设。当前我国网民达

6.18亿,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的特征使之成为错误思想观点的集散地和散布谣言的高发区,一些严重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丑恶现象通过网络广泛传播。为此,需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打击网络谣言和违法犯罪,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要把精神文化产品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文艺工作者要站在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度,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用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传递时代强音、推动社会进步。

浅谈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6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经意地听到一个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让我们首先来了解它的出处: 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新民主主义时期开始形成,经过96年发展,不断的与时俱进,同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相结合,促进并指导了中国的发展。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对其分三个层次精辟的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即是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面对新的国际环境,社会主义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必要。它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和新的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价值观道德建设现状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道德价值观建设却出现了不到位的情况,传统道德观念淡化,甚至呈现出“道德滑坡”现象。曾有一个记者到一所小学采访一个女孩:”你长大了想要做什么?”女孩回答说,想做官,记者接着问,想做什么样的官?女孩说:”做„„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小孩子能有这样的梦想,不是说小孩子本身有多坏,小孩子对事物的好坏可能尚不能准确的判别,而其能有这样的反应,多半是他的家人以及社会对其影响造成的。可见,社会风气的浮躁,和对物质的追求,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小孩子的成长,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价值追求。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似乎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全国上下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发展的失衡和市场经济本身就有的盲目性、自发性的缺陷,导致了某些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出现。当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消除各种不道德现象是提高全国人民精神文化素质,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几乎是同样的问题,多年前,南开大学的校长问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就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为了金钱要不择手段,惟利是图。也有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这就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出现了这么多由价值观取向不正而引起的事件,这是说明中国的价值观建设现状是正在走下坡路吗?我想说的是,不能仅仅由一些个案的发生,就断定中国的价值观建设不行。要说能带给社会正能量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物,事迹等,还是不少的。“最美教师”张丽莉,想必你已听说过,2012年5月8日,作为中学老师的张丽莉正如常的在路旁引导学生过马路,突然,原本停在路旁的客车猛地向学生们冲过来。危急时刻,只见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一名吓傻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碾到了下面,致使自己双腿遭碾压高位截肢。这种舍己为人,敬职敬业的精神,让我们为之动容。成都爱心“包租婆”李光琼,为让白血病患者省下救命钱,这位82岁的老人连续10年少收房租,她的善行感动了很多人。

总的来说,中国的价值观建设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负面效应,也由于长期以来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导致价值观念偏离正确轨道,社会道德风气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如改革开放之前。另一方面,社会的价值观体现也不只有坏的一面,可以说价值观念在本质上、整体上是进步的,人们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平等观念、效率观念、竞争意识、代价和风险意识的强化,都是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不能因为一些暂时的无序和混乱就否定当前价值观念变革的历史进步意义。

二、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政府,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必须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需要大力宣传、引导,更需要每个人努力践行。只有群众认识了它、接受了它、践行于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才能体现它实际的价值。利用公益广告、宣传栏、网络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好的典型事例,弘扬传承中国传统美德,使全中国人民自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信念、崇尚高尚的道德准则和保持良好的精神风尚。

作为党员干部,要增强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所以,每一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带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引领社会风尚。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领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廉洁的良好氛围。

作为普通个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就是要立足本职岗位,真正把自己摆进去,不当旁观者,不做“局外人”,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从小事做起,就是要从点滴之处着手发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镜规范日常言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尺辨别是非曲直,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从现在做起,就是要拿出“主人翁”的姿态,不等、不靠、不观望,立即行动起来,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升思想境界、净化个人灵魂、匡正人生追求。

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我们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我们要做忠诚的爱国者,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祖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无论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再者,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人生的价值,赋予人生与众不同的意义。

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最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不点燃智慧的火花,聪明的头脑也会变为愚蠢;不践行确立的目标,浪漫的理想也会失去光彩;梦想是我们行动的起跑线,知识是我们前进的加速器,坚持是我们不停的步伐,智慧是我们成功的法宝。人生定位在哪里,心里装的坐标图;人生路线在哪里,顺着路标一直走;人生态度是什么,理想信念当导演。明天的我将会怎样,显然,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但是我们更加坚信:一个人,只要始终树立远大的理想,怀着坚定的信念,勇于承担个人、家庭、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责任,让生命之花常开不败,你的明天一定是无限美好的,你一定会如愿以偿实现你的人生价值,充分展现你的美丽人生!

浅谈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7

11月18日上午,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2015级学生张静娜和自己的舍友彭思慧正在进行800米女子体能达标测试, 就在快到终点的时候, 她看到彭思慧朝自己笑了一下, 就在打算松口气的时候, 彭思慧突然倒下了。

“彭思慧, 彭思慧, 你怎么了, 你快醒醒……”张静娜急忙跑过去扶起彭思慧, 此时的彭思慧已经陷入昏迷。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的张静娜着急地哭了起来, 一边哭着大声喊舍友名字, 一边大声喊救命。

闻讯赶来的体育老师和班上同学们都围了过来, 校医院的医生也迅速赶到, 当时的彭思慧已没有自主呼吸, 没有心跳, 瞳孔散大, 情况万分紧急。校医院医生当机立断, 在操场做心肺复苏和开通静脉通道, 5分钟后, 彭思慧的瞳孔有所回缩, 有了微弱的呼吸, 而此时120救护车也赶到了, 师生们紧急将彭思慧送到学校附近的武警甘肃医院。

经过两天两夜的紧急抢救, 11月20日中午, 彭思慧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转入普通病房观察治疗。从彭思慧晕倒到脱离生命危险的72个小时里, 兰州理工大学紧急启动了预案机制, 师生们临危不乱, 处理及时得当, 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

这是兰州理工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616行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 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全面、系统、深入地覆盖于广大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大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616行动”,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点滴, 进一步坚定了全校师生员工的理想信念, 提高了教师师德水平, 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 提升了全校师生员工的文明素质, 提升了学校文化水平, 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发展。

“一个目标”:以精神的力量, 助推学校改革发展

怎样才能有效推动高校师生员工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党委认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党中央立足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 立足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 着眼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 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兰州理工大学认识到, 在全校上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为实现建成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具有重大意义。正是基于这一认识, 兰州理工大学把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作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而激励全体师生员工为建设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不懈奋斗。

“六项工程”:以工程的思维, 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深入开展

“24字人知人晓工程”。一是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纳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体系, 在两校区醒目位置设置了“24字”大型永久性宣传牌, 在两校区主干道设置了“24字”宣传道旗, 在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食堂、学生公寓楼、体育场等公共区域设立了“24字”宣传牌, 在会议室、电梯间、卫生间等人流必到处张贴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挂图, 形成了师生员工时时处处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的环境文化氛围;二是在学校校报、宣传栏、各学院宣传橱窗开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 在两校区电子屏滚动播出“24字”及相关内容, 在校园广播开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 并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 在学校新闻网、官方微博、微信、手机报, 以及校团委主办的“红柳青年手机报”、“红柳短信学堂”等新媒体开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 努力做到“24字”宣传的多方位、立体化、全覆盖。

理论武装工程。一是领导带头学习。校院两级领导干部重点自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计划, 并分批次组织二级党组织书记、行政一把手、副处级干部、科级干部和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班, 专题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二是突出重点学习。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论述, 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话精神, 有笔记, 有心得, 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组织广大青年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的讲话精神, 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工程。突出校院两级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率先垂范作用,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和学校党委“八项规定”, 要求校院两级领导干部带头践行“三严三实”, 带头反对“四风”, 带头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并向全校师生员工作出公开承诺, 努力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师生、带动师生。

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一是着力营造氛围。大力倡导尊师重教, 着力营造“讲台神圣”“教书光荣”的浓厚氛围, 引导广大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每年隆重举行教师节表彰大会, 对“三育人”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2015年教师节前, 为全校所有从教30年以上老教师颁发了荣誉奖章;二是注重典型引领。组织师生员工通过网络投票、专家督导、学生评教等方式, 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 2013年评出“十大师德标兵”, 其中, 土木学院杜永峰教授后来荣获“陇原师德标兵”和“全国师德标兵”称号, 2014年评出“学生爱戴的十大导师”, 2015年开始, 将“师德标兵”评选纳入学校评奖体系, 每年组织评选活动。2015年教师节, 学校对4名“师德标兵”进行了隆重表彰奖励, 并举办“师德标兵”专场报告会, 对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突出重点对象。学校坚持将加强中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作为重点,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中青年教师培训体系, 融入教师岗前培训和管理全过程, 每年教师节举行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 并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 邀请“师德标兵”为新教师做师德专场报告, 不断提高中青年教师师德水平;四是严明师德纪律。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发[2014]59号和甘办发[2015]7号文件精神, 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 课堂教学有纪律”原则, 制定下发了《兰州理工大学干部职工行为规范》《兰州理工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兰州理工大学课堂意识形态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站稳站好三尺讲台, 深刻认识教师职业的育人属性, 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加强教育管理。坚持师德为上, 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 构建师德评价机制, 将教师能否带头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师工作考核、职务聘任和职称评聘的首要内容, 实施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初步形成了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学风建设工程。学校以“教风学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 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团学组织为依托, 组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其中, “中国梦·我的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 “我为党代会寄语我为理工大祝福”活动, “红柳骄子”辩论赛、演讲赛, 以及“五月的鲜花”中华优秀诗词朗诵比赛、汉字听写大赛、校园达人秀、“宜海清韵”音乐会等活动, 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也有力推动了学风建设, 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程。学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部署要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品德和法律修养”课、“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内容, 并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 开展“校院两级领导干部进课堂”活动, 持续推进“教师走基层”、“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党校、党员之家、人文书吧等阵地, 采用专家辅导、时事报告、理论研讨、宣讲座谈等形式,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宣传,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有效增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六项工程”的深入实施, 使学校各级干部、师生员工全面提高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识, 深刻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进一步增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持。

“十六项行动”:从细微处入手, 引导师生员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切实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落到实处, 兰州理工大学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广大师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学校开展了十六项行动, 推动师生员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生读书行动。宣传部为教职工开具推荐书目表, 为学生开具必读书目表, 并发动师生组织读书会, 举办“图书漂流”活动, 在全校营造出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理论宣讲行动。在邀请领导、校内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形势政策报告会等基础上, 组织以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为主的宣讲团, 深入全校二级党组织和教学基层组织、学生班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宣讲, 对师生员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发挥了重要作用。

干部带头行动。要求校院两级领导干部带头坚持和弘扬“三个倡导”,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实行中层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制度, 并向师生员工作出公开承诺, 对全校师生员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带头引领作用。

教师示范行动。要求全校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 在课堂教学中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为学生作出表率。

优质服务行动。要求学校管理服务部门从严格执行管理服务制度、规范管理服务流程、推行管理服务文明用语做起, 积极倡导管理服务人员规范服务、热情服务、文明服务, 在服务师生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教育行动。突出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教育, 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政治性节日、国际性节日, 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等时机, 大力开展爱国主义、传统美德、礼仪礼节教育。2015年, 学校组织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 以教职工合唱比赛、图片展、征文大赛等形式, 在学校营造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弘扬学校“红柳精神”, 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的爱国、爱校热情, 鼓舞全校师生向着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的良好氛围。

典型引领行动。集中宣传了“陇原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杜永峰, 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见义勇为英雄”魏玉川等先进典型, 并以“红柳人物”为题持续推进“身边人、身边事”宣传, 在全校营造出了向先进典型学习,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践行诚信行动。发起“从讲诚信做起,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签名活动, 并试点创建“诚信考场”、“无人监考考场”, 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探索建立教师学术诚信教育体系, 使讲诚信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突破口。

经典诵读行动。在组织学生利用晨读诵读经典、举办中华经典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的同时, 充分利用校园网、电子屏、手机平台等传播国学经典名句, 对师生员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

尊师重教行动。在举办学校向从教30年以上教师致敬活动的同时, 推行教师进课堂时学生全体起立和师生互致问候仪式, 倡导师生“进教室不带手机或关闭手机”, 并组织学生开展“短信祝福教师节”活动, 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尊师重教风尚。

文明创建行动。在教职工中组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处室”创建活动, 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活动, 较好发挥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推动师生员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台和载体作用。

网络文明行动。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 成立了西部高校首个易班发展中心, 倡导师生文明上网, 着力净化学校网络空间, 为学校校园稳定和事业发展营造出了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志愿服务行动。突出“以志愿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 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社会实践、“三下乡”、环境保护、敬老爱幼等志愿服务活动, 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修身行动。从师生排队乘车、排队就餐、排队进自习室等细节抓起, 并组织编写了《兰州理工大学师生员工文明修身三字经》, 使师生员工深刻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高不可及”, 只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 就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

环境整治行动。集中整治了胡乱张贴、乱写乱画、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纸屑等不文明行为, 使师生员工深切感受到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可喜变化, 进一步增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此外, 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 对校内公共建筑物进行了内部美化, 建成了甘肃科技教育的开拓者、学校历史上第一任校长牛载坤、学校“见义勇为英雄”魏玉川雕像, 进一步增强了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

光盘行动。教育引导师生员工从“节约一滴水”、“节约一粒粮”、“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做起, 光盘行动成为全校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 兰州理工大学不断丰富载体手段, 充分体现“细小实”三字要求, 突出立德树人, 着力推动“五个融入”, 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融入科学研究、融入管理服务、融入大学文化建设、融入学生社会实践之中;坚持围绕中心, 大力加强“五个结合”, 即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起来, 与提高学校科技创新实力结合起来, 与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结合起来, 与提高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结合起来, 与推动学校深化改革发展结合起来。

浅谈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8

在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学时,教材(人教版选修3-2)中用大量篇幅介绍了大科学家法拉第。此处教材编写者有意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维度具体化。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从教材中体会总结出具体的法拉第的精神,然后介绍给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维度上对学生进行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不畏贫苦,自学成才

1791年9月22日法拉第出生在英国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他的父亲是个铁匠,体弱多病,收入微薄,仅能勉强维持生活的温饱。由于贫困,法拉第幼年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只读了两年小学。1803年,为生计所迫,他在街头当了报童。第二年又到一个书商兼订书匠的家里当学徒。

小法拉第没有因为自己只是个小小的学徒而放弃对知识的渴望。书店晚上关门后,法拉第就睡在店中。店中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法拉第如获至宝,每天晚上就徜徉在书海之中。而最吸引他的就是一些自然科学的书籍。

但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基础,很多内容他都看不懂,所以他就找一些懂的人問。慢慢地,法拉第在当地青年人自己组织的一些科学研讨小组中崭露头角。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听了大化学家戴维的一次演讲,从此被化学吸引,同时也被戴维的博学与睿智所吸引。法拉第决定跟随戴维学习化学,所以他毛遂自荐,希望戴维能收他为徒。结果戴维并没有收他为徒,只是答应让他来实验室做一些杂役。法拉第虽然有些许失望,但是他还是答应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之后,戴维发现法拉第具有坚毅的性格、良好的分析能力以及对自然科学无限的热爱,最终答应法拉第跟随自己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二、信念坚定,百折不挠

试想一下,若你是一名已经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然后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比如说在街边卖小吃的小伙子,写信要求要拜你为师,和你一起研究火箭发动机,你会怎么想?所以当法拉第写信将自己的意思告诉戴维时,戴维根本没有认真。一般人可能就此打消了这个念头,可是法拉第却没有。他将自己听戴维演讲时所做的笔记整理成册,寄给戴维,同时再次附书信表达自己的想法。看着有人这么认真的听自己的演讲,而且还做了如此详尽的笔记,戴维终于被法拉第的诚意打动了。

在知道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后,法拉第坚信自然界的事物一定是存在联系的。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一定可以生电。所以法拉第才坚持做了多次实验,前后持续十年左右,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从而将电和磁统一起来,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电磁学。

三、不为功名,虚心助人

1835年,英国内阁首相罗伯特·皮尔爵士建议设立一种年金,奖给在科学或者文学上有贡献的人。而在这以前,年金只有政治家、军事将领才有资格得到。新设的年金中,有一项就准备授予法拉笫。皮尔首相很赏识法拉第的卓越成就,他曾对人说:“我相信,在活着的学者当中,没有一位比法拉第先生更有资格得到政府的关照。”

法拉第知道这个消息以后,马上给首相写了封信,表示自己可以自食其力,坚决拒绝这份年金。同年,英国皇室鉴于法拉第的杰出贡献,决定授予其爵士称号。在法拉第之前,授予爵士称号的有牛顿、戴维等人,均是自然科学界的泰斗级人物。面对如此重大的荣誉,法拉第居然拒绝接受。1857年,英国皇家学会准备推选法拉第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然而法拉第再次拒绝接受这份荣誉。

在他成名之后,法拉第没有表现出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姿态,反而更加谦虚和谨慎。在暮年,每天都有世界各地慕名来拜访的年轻学者,法拉第都是热心接待,毫无保留地指导他们的工作,支持他们的想法。面对各种名利诱惑,法拉第能做到不改初心,一心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实属不易。

当下,我们的教育正处在一个变革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利用一切资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每一名学生的灵魂深处,从而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上一篇:农发典型经验材料下一篇:棉花买卖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