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2024-10-16

培育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精选8篇)

培育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篇1

培育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宁夏司法行政网 发布时间:2010年7月12日作者: 监狱局集团公司 赵银国

点击数:[561]

党的十七大高度总结、科学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大方面的内容。那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构架下挖掘、总结、提炼各行各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了其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培育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构架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世纪新阶段监狱人民警察有效履行使命,正确执行刑罚,维护安全稳定的需要,必须常抓不懈,并使之贯穿到监狱各项工作中去,成为引领监狱事业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时 代 意 义

培育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是应对思想文化建设面临新挑战的迫切需要。当前,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取向、党和人民对监狱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对监狱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和挑战。然而,社会思潮的多样化使监狱人民警察的理想信念、奉献精神和价值追求受到冲击,对监狱警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消极影响。监狱警察迫切需要一个符合时代要求,体现职业特点,“精神上能够共鸣”的理念。这个理念,可以使我们思想统一、认识提高、行动自觉,工作上动力倍添。这个理念,可以有效激发和释放监狱人民警察团队的巨大潜能,推动监狱事业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面对这些新挑战,迫切需要培育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把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党的旗帜下,引导到正确的人生追求上。

培育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是激励警察忠诚可靠,敬业勤勉的基础。“忠诚可靠”是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做到“四个忠于”、“三个至上”。“敬业勤勉”是人民警察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化、形象化。监狱警察代表国家依法行刑,惩恶扬善,职业神圣、职责光荣,必须时刻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培育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有效举措。回顾党的监狱事业60年的风雨历程,我们监狱人民警察忠于职守、恪尽职责、规范执法、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强力支撑是什么,就是核心价值观。现在我们总结、提炼、升华监狱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用核心价值观来发展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主流意识形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队伍,提高战斗力。

基 本 要 素

体现政治属性,突出政治信念。监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时候都是为本阶级实现自身利益、为执政党履行使命的工具。监狱警察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性,忠诚可靠。

体现利益属性,突出宗旨意识。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是对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要求和根本行为准则,为谁执法?代表谁的利益?必须常挂心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自觉规范执法行为,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始终做到从严治警,强素质,树形象,保稳定,为人民,执法中坚持讲规范、懂规矩、守规矩,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体现职业属性,突出奉献精神。监狱人民警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特征决定了它必须甘于牺牲和奉献,这既是当代监狱人民警察履行职责,执法为民的真实写照和一贯作风,也是职业要求。监狱人民警察必须把“敢于吃苦、勇于担当、无畏无惧、无私奉献”深深融入到核心价值观中去。体现纪律属性,突出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纪律是警察的生命,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保证。要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警察的言行举止,使之内化为自觉行动,养成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优良

作风。

体现创新属性,突出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开创监狱事业新局面的动力和源泉。监狱警察只有紧跟变革的步伐,与时俱进地学习和创新,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从而圆满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必须把创新精神融入到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中来。

主 要 途 径

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党的创新理论是统领当代监狱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旗帜。要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警察头脑作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环节,切实在真学、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掌握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精髓、运用自觉。

坚持用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渗透。只有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宣传渗透,才能保证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使广大监狱人民警察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去。

坚持用警营文化提升警察素质。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就如润物无声的细雨,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监狱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需要警营文化作支撑,要为警察接受先进思想、获取有益信息、丰富文化生活创造有利条件。要注重文化熏陶,广泛开展读书演讲、文艺演唱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深入总结宣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代表发展趋势的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引领队伍良好风尚的形成。

培育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篇2

一、充分认清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核心价值观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居于基础和支配地位,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军人核心价值观, 从根本上决定和反映着军人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重视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 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也是世界各国军队的普遍做法。实践证明:鲜明的、富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军人核心价值观, 是凝聚军心、鼓舞士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当前, 国际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日趋多样。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军队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就是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际行动。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面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 必须通过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从根本上铸牢广大官兵的精神支柱, 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作出应有贡献。

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当今时代, 先进军事文化越来越成为增强军事软实力、赢得军事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事文化的灵魂, 不仅决定着军事文化的发展方向, 也决定着军事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官兵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下, 要始终保持我军军事文化的先进性, 必须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我军军事文化建设。只有这样, 才能坚持军事文化繁荣发展的正确方向, 更好地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才能充分发挥先进军事文化的育人功能, 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才能有效增强我军软实力, 塑造和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形象。

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军人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回答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问题, 是军人履职尽责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 我军担负的任务更加多样、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 这对广大官兵的政治信念、价值追求、战斗意志和心理素质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08年, 我军官兵在执行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支援奥运等重大任务中, 坚决听从党的召唤, 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一往无前、勇挑重担, 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展现了崇高的价值追求。

二、准确把握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的必要性

我军作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 从创建之初就确立了体现我军性质和宗旨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它蕴含在我军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及人民军队所特有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作风中。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胡锦涛同志着眼我军永葆本色、科学发展和履行使命, 高度重视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七大之后, 他明确提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指导全军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并作了一系列明确指示, 倾注了大量心血。胡锦涛同志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忠诚于党, 热爱人民, 报效国家, 献身使命, 崇尚荣誉”。这一概括, 高度凝炼, 内涵丰富, 意蕴深刻, 科学阐明了我军官兵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忠诚于党, 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践行忠诚于党的要求, 最重要的是强化军魂意识, 自觉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 忠贞不渝地听党的话、跟党走, 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热爱人民, 就是要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 永葆人民子弟兵政治本色, 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为人民无私奉献。践行热爱人民的要求, 必须强化宗旨意识, 弘扬奉献精神, 把服务人民作为全部行为的根本准则, 始终无怨无悔地为人民奉献一切。报效国家, 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践行报效国家的要求, 就是要强化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 把爱国与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真正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献身使命, 就是要履行革命军人神圣职责, 爱军精武, 爱岗敬业, 不怕牺牲, 英勇善战, 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践行献身使命的要求, 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 把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爱军精武、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 转化为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战斗精神, 转化为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素质能力, 切实在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中展现革命军人的价值。崇尚荣誉, 就是要自觉珍惜和维护国家、军队、军人的荣誉, 视荣誉重于生命,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提高素质、全面发展, 争创一流、建功立业, 贞守革命气节, 严守军队纪律。崇尚荣誉, 这是由革命军人特有的精神需求决定的。践行崇尚荣誉的要求, 必须树立正确的荣誉观, 把追求个人荣誉和维护国家、军队和集体的荣誉统一起来, 把崇尚荣誉与淡泊名利统一起来, 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遵守军人道德规范统一起来。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五个方面, 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它是反映我军官兵与党、人民、国家、军队的关系以及我军官兵相互间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在我军官兵的现实生活中, 有许多价值关系需要把握, 但最基本、起主导作用的是这五个方面的关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明确了我军官兵在认识和处理与党、人民、国家、军队关系和官兵相互间关系时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 表明了党、人民、国家、使命、荣誉在军人价值天平上的分量最重。

三、坚持不懈地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官兵思想和行为

实践证明,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是自发产生的, 而是长期培育实践的结果。只有真诚信奉, 躬身践行, 才能变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才能深深融入官兵的灵魂和血脉。

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要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 特别是针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和官兵价值追求趋于多样的实际, 通过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帮助广大官兵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 始终保持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 真正做到打得赢、不变质。要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重要抓手, 牵引和促进思想政治建设创新发展。紧紧抓住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个基础工程, 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各项工作就能更好地发挥培养人、提高人的作用, 进一步提升起点和层次, 实现新的发展进步。

构建军营文化, 坚持多方位多角度渗透。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就要自觉把它作为理想信念来追求, 作为行为准则来践行。要坚持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点滴做起, 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切实按照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立身做人。要把本职岗位作为实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平台, 敬业奉献, 精武强能, 努力在军营建功立业。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成效, 落实体现到提高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能力上, 牢固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 积极投身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 强化战斗精神、苦练打赢本领,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高标准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重在培育 篇3

坚持思想培育与实践培育相结合。核心价值观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体。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思想认识和躬身实践相结合,两个轮子一起转,没有正确思想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支持的思想则是空洞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因此,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切实从思想上解决广大官兵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价值认同是价值追求的前提,也是价值践行的基础。只有真正认同了我军的核心价值观,才能自觉地转化为日常行为规范,并为这一崇高价值而不懈努力。解决官兵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着眼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势的发展变化,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从解决官兵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等方面入手,有的放矢地释疑解惑,澄清官兵在军人价值观问题上的模糊认识,理清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一般军人价值观的关系、与普通公民价值观的关系、与民兵预备役人员价值观的关系,切实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官兵多样化的思想认识和人生追求,真正使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官兵头脑中深深扎根。

另一方面,要把本职岗位作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平台。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只有转化为实际行为,形成行为习惯,才算是观念确立的一个完整过程。要形成行为习惯,需要反复实践。要积极引导官兵立足本职工作岗位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持在军事训练中磨砺,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培育,在日常管理中养成,在文化活动中催生。要积极搭建学习成果向实践转化的平台,结合今年国家和军队大事多、喜事多、重要活动多的实际,广泛开展“赞成就、话使命、作贡献”实践活动,切实把教育激发的热情转化为工作的动力,转化为促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

坚持组织培育与自我培育相结合。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组织对官兵的教育培养,而是各级组织在充分启发官兵自身觉悟的力量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基础上的培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组织的教育引导与官兵的自我培育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要充分认识抓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切实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认真研究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形成的规律,真正摸清官兵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的特点,深入分析官兵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新变化,切实拿出搞好培育的办法和措施。要增强培育工作的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切实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融入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把广大官兵学习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转化为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实际成效。

另一方面,广大官兵要坚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切实按照要求立身做人,自觉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理想信念来追求,作为道德情操来修养,作为行为准则来恪守。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成效,落实体现到提高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能力上,积极投身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强化战斗精神、苦练打赢本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高标准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坚持表率培育与典型培育相结合。就是充分利用领导干部的表率带头作用和先进典型的模范引导作用,教育引导官兵培育好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领导干部是部队工作、政策落实的组织者、执行者、示范者,是部队全面建设的核心,其一言一行为广大官兵所瞩目。他们对培育活动的重视程度、接受态度、践行表现,极大地影响周围官兵对待核心价值观的态度、情绪和行动,是现实有力的教育引导,是形象生动的样板示范,是影响培育进展的关键。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身的模范行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影响部队、感染官兵。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从某个意义上讲,典型就是旗帜,标杆就是标准。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大力宣扬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代表发展趋势,在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履行历史使命等方面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使官兵头脑里装上几个人生楷模,自觉沿着英雄成长的轨迹完善人格。其次要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部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双学双争、评选“军人道德之星”、争当“爱军精武标兵”和“后备军训练之星”活动,充分利用来自平凡岗位、普通官兵身边先进典型的“近身”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使官兵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坚持环境培育与内在培育相结合。价值观的形成,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导致官兵内因发生变化的结果。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培育官兵核心价值观的外在条件,是激发官兵践行核心价值观内在动力的助力器。当前,我们多数单位都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培育官兵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有着较强的导向作用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但也应看到一些单位军营文化活动主题不突出、思想性不强,只注重声势、不注重品位,只注重娱乐、不注重育人,不善于运用健康和谐的军营文化、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军事文艺作品启迪官兵心智,导致了部分官兵文化品位、兴趣爱好格调不高。因此,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还要积极营造浓厚的环境氛围。一是坚持用军营文化环境熏陶。加强军营文化环境建设,建好用好军史馆、荣誉室,通过悬挂英模画像、制作灯箱标语、办好板报橱窗、叫响战斗口号等多种形式,让官兵置身其间,在耳濡目染中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二是坚持用优良传统激励。通过开办“红色课堂”。邀请老红军、老革命讲身边事、上传统课,开展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等文化活动;组织官兵参观战斗遗址,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激励官兵发扬革命传统,争当革命传人。三是坚持用优秀军事文艺作品感染。充分发挥优秀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优秀文艺节目、优秀书籍的感染作用,广泛开展以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短信格言、征文书画等作品征集、展评和歌咏比赛、读书演讲等官兵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切实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阵地,强化官兵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

培育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篇4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价值观是通过人们日常的习惯、技能和行为反映出来的人类的品行和美德。”简单地说,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即人们判断什么有价值、什么无价值或有意义、无意义的标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系统的集中体现,深刻揭示了政法干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政法队伍的根本要求。

我们监狱是强制性行政措施的执行机关,承担着教育、感化、挽救人员和矫治任务的重要职责。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是我们政法干警中一支重要的执法队伍,肩负着把服刑人员教育矫治成为守法公民、维护监狱场所安全稳定的重要使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水平,对于切实履行监狱工作职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支撑着我们的价值信仰和理想追求,影响着每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思想和行为,是我们这支队伍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忠诚是一种职业信仰,是对事业的追求,是一种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承担责任的道德品质。在我们监狱工作上的最大体现就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我们身边有很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楷模,如最近感动了国人的我们浙江人的骄傲---最美司机吴斌,他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在生命最后的76秒,用超人的冷静和勇气,保障了全体乘客生命安全,展现了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给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有我们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中许许多多的老干警,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他们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他们不善言辞,却胸怀大爱。他们用一生的坚守、奉献和舍弃,抒写着对监狱事业的无限忠诚。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一棵参天大树能长多高,不取决于它往上努力的程度,而在于它的根往下能扎多深。对于每位监狱人民警察来讲,忠于自己的信念,忠于自己的职业,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就是对“忠诚”二字最好的诠释。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就要做“忠诚”的坚定拥护者。

“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臵,切实做到执法为民,这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我国司法权来源于人民,必须始终依靠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性是我国司法制度的本质属性。为民包含以人为本、司法为民、司法亲民。对于我们监狱人民警察来说,坚持执法为民,就要把维护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重点,为服刑人员创造良好的接受教育矫治的氛围。尊重和保障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既是文明管理的重要标志和集中体现,又是检验是否文明管理的根本标准。因此,我们在管教过程中必须增强人权意识,以维护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作为文明管理的核心内容,确保服刑人员人身权和人格尊严等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管理过程中,杜绝打骂、体罚、虐待等侵犯服刑人员人身权利和侮辱他们人格的行为,杜绝超时超体力劳动的行为,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服刑人员的人格,并为服刑人员创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确保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不受侵犯。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掌握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把服刑人员的困难挂在心上,及时开解他们的思想上的问题,化解各种矛盾,认真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为服刑人员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为民”,要求我们从实实在在、点点滴滴做起。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就要做“为民”的坚持践行者。

“公正”,就是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政法干警的价值追求。通俗地讲,公平是合理的平等,正义是一个人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无论是好人得到奖赏还是坏人受到惩罚,都是正义的实现。公正既是最基本的伦理和价值判断,也是人类社会最高的价值目标。自古以来,公正就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普遍价值。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不朽著作《理想国》中,就以公平正义作为其社会理想的核心。在我国,公正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目标。对于我们监狱人民警察来说,要做到公正执法,就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树立公正之心,恪守公正之德,践行公正之举。自觉用公平正义的理念指导执法活动,不断致力于公正执法,维护和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切实做到出于公心,维护公益;摒除邪恶,弘扬正义;克服己欲,排除私利;态度公允,不偏不倚。特别在关系服刑人员切身利益的奖励、惩罚、延期、减期等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保障学员的合法权益。试想,如果没有公正执法,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维护,就会有狱霸牢头横行,就会有 “躲猫猫”事件出现,就有会服刑人员各种各样的“死法” 出现,监狱场所安全稳定又从何谈起?像我这样的监狱基层干警,天天与服刑人员打交道,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服刑人员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执法不公,自身不正,又如何能教育矫治好服刑人员呢?温家宝总理说,“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就要做“公正”的坚决捍卫者。“廉洁”,就是清正廉明、无私奉献,这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没有廉洁这块基石,公平正义的大厦无从建立。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要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坚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坚决同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对我们监狱人民警察来说,就是要求我们在执法工作中不越线,不越位,不越权,本着对组织和自己负责的态度,克己奉公,防腐拒贿,清白做人,廉洁从警,在警营这块热土上实现自身的崇高价值。当今社会灯红酒绿,充满诱惑,无时不刻考验着我们的立场和信念。近年来,贪污腐败、蝇营狗苟的事件层出不穷,一颗廉洁心便显得弥足珍贵。践行廉洁,就要做到“非义之财莫取、非理之事莫为”。甘于淡泊,是践行廉洁的准则。甘于淡泊的监狱人民警察才能保持平和心态,善于自我调整,正确对待得失,正确对待名利,时刻紧绷拒腐防变这根弦。甘于淡泊的监狱人民警察才能做到谦虚谨慎,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虚心好学,诚恳待人。甘于淡泊的监狱人民警察才能坚持高雅情趣,用健康向上的业外活动充实精神生活,抵御住各种诱惑和腐蚀。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就要做“廉洁”的坚毅实施者。

践行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内容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必须体现在行动上,内化到工作中,用心工作。监狱工作环境封闭没有外界的多姿多彩,内容枯燥单一不比公安工作的激烈刺激,过程艰辛却可能得不到预期的收入。有一句话说得好,想不开是因为心没有打开。作为监狱人民警察,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我们更应怀着一颗忠诚之心,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责任心、平常心,公正做事,廉洁律己。只要我们努力践行好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即便是在狭小、封闭的监狱场所里,我们也能奏响华美壮丽的乐章。少一声叹息,多一些实事,我坚信自己一定能奉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在今后工作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而有力。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个人剖析整改措施

当前,面对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日益增加、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化的发展形势,如何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核心价值观,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一心为民、公正廉洁的高素质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是时代赋予司法系统的重大课题。“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政法队伍共同的精神支柱和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自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认真研读、学习、深刻领会“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八个字的丰富内涵,深切感受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以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引领自身的价值取向,才能确保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迷失,在各类思潮的冲击下不困惑。作为劳教人民警察必须明确:忠诚是核心,为民是宗旨,公正是目标,廉洁是保障,将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穿于司法各项工作实践中。监狱人民警察虽然是一个平凡甚至默默无闻的岗位,但正是这个平凡岗位的工作,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每个工作对象的命运。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上就是“情为民所系,心为民所想,利为民所谋”,我们要坚持经常深入犯群,及时了解、掌握服刑人员的实际情况,倾听服刑人员声音,防微杜渐,使自己真正能够做到掌握服刑人员情况、思想动态,恪守监狱干警之责,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加强自身教育,深刻领会忠诚是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和根本。

一、践行忠诚要有责任心

当前,是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国内外反动势力干扰的特殊时期,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让政法干警思想坚定,忠于祖国、忠于党和人民,为维护祖国和谐稳定而不懈努力,增强其工作中的责任心,用责任心解决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难点,勇于担当,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为保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奉献自已的全部力量。弘扬社会正气,维护本地方的和谐稳定繁荣。

二、践行为民要有爱心

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国家公务员工作的第一目标。必须始终依靠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工作中做到热情服务,用对家人、朋友、亲人的爱心来接待服刑人员家属,真正为服刑人员家属办实事、办好事,耐心细致倾听服刑人员家属的心声,多听多做,不对服刑人员家属“吃、拿、卡、要”,不让世故人情影响处理结果,用公平公正抚平群众不满的心情,共创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稳定的社会。放下私有,放下名利、放下不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

三、践行公正要有恒心

“公正”就是公正执法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干警的神圣职责。这是职业要求,是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如果司法不公正,伤的是水源,后果不堪设想。可见“公正”作为政法干警的神圣职责一点都不为过。要保障社会公正,前提是要精通本职工作的业务。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对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学习和理解,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只有坚定学习的恒心,将民风民情、社会知识、法律法规、国家政策了于牚中,才能做到公正,以保护人民群众最大合法权益。

四、践行廉洁要有定力

“廉洁”就是清正廉明、无私奉献,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曾在《楚辞》中说:“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廉洁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是人民司法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监狱人民警察的立身之本和职业道德底线,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监狱工作的深切关注和殷切期待。廉洁,是政法干警的基本要求,只有保持淡泊名利,保持一颗平常心,用国家法律法规来严格约束自己,遵守社会道德,才能做一个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是大非上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得失,在工作中不计较报酬、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严格要求自己,抵御住各种诱惑和腐蚀,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定力,做到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的国家公务员。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篇5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科学构想,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从深层次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主线和根本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客观现状以及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概括说,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淡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一)价值追求的个体化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显著增强,个人努力、个人拼搏、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追求自我实现、实现自我价值等思想观念较以前更为浓厚、强烈。他们崇尚自立,追求独立的人格,在价值问题上主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和自我选择,而不愿意处于依附地位,不愿意充当顺从的角色。随着主体意识的增强,当前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得到了弘扬,开拓进取、相互竞争成为大学生所欣赏的生活态度。与此相联系,当代大学生以自我实现为主要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标准,向往自己才能的充分发挥,希望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和有所成就。主体化走向表明,当代大学生正在从依附走向独立,从被动走向主动,从退避走向进取,从自我压抑走向自我表现。

(二)价值标准的功利化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大学生的金钱观念,功利意识大大增强,“君子言利”已成为校园较普遍的现象。许多大学生认为,现代社会既要讲义,更要讲利,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因此做出贡献得到报酬,天经地义,合情、合理、合法。他们片面的把市场经济理解为物质利益的追求,把个人利益和金钱的作用推向极端化,把“义”和“利”分割开来,以致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功利化,即将其所追求的目标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能否有利于个人的前途发展作为价值评价标准。具体表现在大部分大学生把追求财富、地位和个人美好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价值评价的标准,而对新时期大学生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缺乏感情和理性上的认同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由“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发展到“多贡献、少索取”,再演变为“多贡献、多索取”。甚至有少数大学生把“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作为人生信条。从而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行为,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

(三)价值选择的矛盾化

[1]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式尚未定型,传统的与现代的、理想的与世俗现实的价值观几乎同时对他们产生影响。如此,便造成了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的矛盾、对立与冲突。当代大学生的观念意识与实际行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不一致性的现象比较明显。他们大多认同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道德准则,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应具备的新的价值观念,但同时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不良风气又有一定程度的认同和追随。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口头上追求理想,实际上崇尚实惠;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但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真善美的道德知识,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期待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但自身又不愿受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有成就事业的愿望,而又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多数大学生认为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但真正要他们为集体和他人做事情时,很多大学生却斤斤计较,不愿主动参加或以各种借口拒绝参加。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多元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点,既有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所衍生的各种消极因素以及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尤其是西方某些不良思潮的冲击,又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机制、途径、方法和动力系统等方面的影响。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高效的经济运行方式,具有资源调节、利益刺激、市场导向和奖优罚劣的四大功能,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在这种新形势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旧的价值体系不适应现实的某些方面明显暴露出来,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相应的社会价值观念也正在构建之中。加上制度、管理、法制、教育跟不上,使得一些社会规范形同虚设、伦理道德失范、是非善恶评价标准出现混乱,价值原则和价值取向严重扭曲。同时,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经济至上的观念降低了人们的政治观念,青年人政治信仰呈现出淡化的趋势,注重物质经济利益,政治热情和政治参与意识日益淡化;推崇个性和个人价值,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日益淡化,存在着一种忽视精神力量的庸俗的、低级的物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另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就业机制使当代大学生承受相当大的压力,致使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制定政策的正确性产生怀疑和不满情绪。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对国家意识、价值观念认同感的日益弱化。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消减了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追求,侵蚀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精神动力,导致虚无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的产生。此外,“市场是利用利益机制提供激励动力,运用货币职能促进经济运行,这必然会强化人们的利益观念,其负面影响会泛化金钱的功能,诱发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 [3]

(二)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纷纷传入中国,对当代大学生的传统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消极的西方思潮曾一度在高校学生中传播,甚至成为时尚,致使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在文化及价值选择和追求上产生困惑和犹豫,使得一些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对西方某种落后的或腐朽的文化观念产生认同,而排斥民族的优秀 文化,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倾向的出现。少数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逐渐淡化,热衷于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淡漠本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热衷于以西方好莱坞、迪斯尼、麦当劳、肯德基等为代表的大众消费文化,崇尚西方的价值标准和社会文化,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这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和民族精神面临重大挑战。此外,以西方伦理中的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存在主义、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等,极大的刺激了我国的青年大学生。不少学生一味强调自我意识、主体意识,追求独立的自我,要求以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独立思考,自我选择,要求独立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设计人生道路,出现了政治观念淡化,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主体自我化的倾向,这种情况极易导致大学生产生个人主义。

(三)独生子女家庭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路径上,既强调个人奋斗,又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与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化是分不开的。一方面,现在大学生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多为独生子女,面对的是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在当代,独生子女因其“独”,在家中是“小皇帝”,是父母唯一希望的寄托着,因而也就抬高了独生子女在家中的身份和地位,进而强化了为人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于是,所有父母都想使自己的子女都成为有用之人,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导致对子女的爱缺少理智,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万般迁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还隔断孩子同周围环境的接触,孩子自我探索活动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父母的这种过分疼爱,对孩子的大包大揽,从而使独生子女在父母的一系列替代活动中,最终丧失了自我,养成很大的依赖性,导致个性孤独,不和群,尤其是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他们阅历单纯,挫折承受力差,当发现思想与现实存在差距时,价值观容易动摇。此外,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宠爱,使他们习惯接受他人的关心、爱护,而不知道去关心、爱护他人,没有兄弟姐妹的相互谦让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不能体会到对集体的责任,这样使部分大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形成了自私心理,功利主义较强,只为自己不为他人,把满足自己作为唯一的目的,从而导致这些人集体主义的淡化。

三、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新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视野中,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根本动力,既决定着大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又决定着大学生勤奋学习以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的重要思想保证,也是新时代的内在根本要求。

(一)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课主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高校必须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资源和优势,认真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一是要从德育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把思想政治课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来落实。二是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学校组织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上不定期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找准切入点进行教 学研究,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三是定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与形势政策的考核评估,对教学成果及时评价,以更好的引导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真落实“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确保思想政治课在人才培育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全方位推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既要抓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又要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知识教育与理论灌输职能历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鲜明特点和传统优势,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替代的。而社会主义以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当前国情的理论灌输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认同基础和现实依据。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从内容上讲,首先要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方针,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概念,也是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概念。”因此,高等院校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进而树立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价值目标。再次,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就要坚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最后,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高等院校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使大学生理性应对新时期的形势和挑战,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要贴近大学教育的精神诉求,要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一方面,“大学教育不单单是一种技能教育,更是一种精神塑造。”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真正使培育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说服力,也更能够使大学生从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基本价值。” [8]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代表着一个民族群体的性格特征、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思想品格,是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民族文化的本质和精华。” [9]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既是激励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发展壮大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柱,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的积淀。因此,“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该成为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和前提。”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其历史及发展的大河中留下了博大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伦理价值底蕴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

[10]

[7]

[6]

[5]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11]当代中国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塑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要大力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离开了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的继承,民族精神的重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深刻的了解,就难以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12]还要充分认识积极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发展中华创造的一切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也包括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中合理的成分,是我们文明的内在要求。江泽民指出:“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文化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使我们的人民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13]只有教育大学生善于吸收外国的先进文明,才能真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国情教育也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国情教育是增强民族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没有对国情清醒的认识就不可能有深沉的民族责任感,就不可能找到报国之路。只有始终将爱国主义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大学生积极开展国情教育,引导他们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倡导注重整体利益,始终把国家、民族的进步,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的利益之上,将自己的职责准确定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振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做贡献。

(三)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大的、抽象的、理论化的观点转化为青少年切实需要、乐意接受、能够理解的东西,这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少年的成长统一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青少年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因此,“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理论的教育,它根本上是一种实践的教育、养成的教育。” [14]“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 [15]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接轨,充分考虑社会生活的导向作用,并以此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实践出真知。“一切正确的认识的最终来源都是实践。比之于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具有直接性、现实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16]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托于课堂教学,显得空洞乏力,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而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克服这一缺陷的重要形式。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接触到的就是具体的实物,而不是抽象的概念。不论是社会调查、还是公益活动,也不管是勤工助学、还是科技推广,大学生都能得到亲身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生动、具体的,是他们在课堂上、书本上所无法得到的。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会使大学生有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悟。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有机会进入社会各阶层,了解时代新信息。应该说,社会实践既对大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引导,也有负面的砥砺冲刷,这种正反两方面的思想教育都是直接的、生动的、不可回避的,是对学校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尽可能通过自身的角色体验、情境体验,让他们成为社会化成长中的主动者;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增加对社会的了解,知晓乡情、国情、世情,把自己的主观认识建立在现实之上,从而自觉拥护党的政策、端正人生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增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的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另一方面,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学到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增强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艰苦朴素以及勤俭节约的意识,提高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心灵的精华、思想的熏陶、认识的升华、觉悟的提升。因此,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在社会实践中接受锻炼和教育,提升精神境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感,准确定位自己,确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优秀价值观念,借鉴了近现代社会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蕴含着几千年人类文明曲折发展历史的精华积淀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理,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是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高校应当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课主阵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心田,使大学生自觉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贡献。参考文献

培育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篇6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2008年12月,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提出,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党和国家面对时代发展新变化和使命任务新要求,提出的我军特色的有别于其他各国军队的价值宣言,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塑造中国特色现代化军队的重大思想政治战略。此后,连续3年被确立为全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深深融入了全军官兵的头脑和日常行为中,成为是推动部队全面建设、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

经过学院赵晓峰教授的授课辅导,我有着很多的感受,这里主要从个人的学习理解、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深入持久推动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五个方面,与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是基本一致的,是对我军主流价值的精辟总结。

(一)发扬听党指挥的优良传统,铸牢核心价值观的“魂” 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从南昌起义的那天起,人民军队就坚定地站立在党的旗臶下,为着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冲锋

—1— 陷阵。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颠覆了以往旧的军队制度和价值观,迎来了人民军队新型制度和新型价值观的重建。革命战争年代,从井冈星火到长征风雨,从驱逐日寇到逐鹿中原,从抗美援朝到保疆守边,在82年的风雨历程中,我军之所以在各种恶劣环境和艰苦条件下坚如磐石、永不溃散,在历次战争中英勇善战、无往不胜,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和各种挑战与考验面前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充满生机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一切行动听党指挥。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军队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多样的特点。长期以来,敌对势力致力于“西化”、“分化”我军,利用各种时机和手段进行政治和思想文化渗透,竭力鼓吹“军队国家化”、“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妄图瓦解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进而颠覆党的执政地位、颠覆国家政权。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首要的就是要始终坚持听党指挥的优良传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使官兵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党的话,跟党走”,始终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困难面前不讲条件,任务面前勇挑重担,自觉把听党指挥作为革命军人的最高政治要求。

(二)发扬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夯实核心价值观的“根” 人民军队,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必须永远坚持的根本宗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这个“根”。我军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一切为了人民”作为自己的战斗口号。

—2—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为我军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中国成立后,“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成为了军人思想、行为的核心价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我军“始终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2008年汶川大地震,人民子弟兵们一往无前、勇挑重担,为了人民敢于以命换命,义无反顾地奔赴离死神最近的地方,诠释了新时期革命军人的价值观。“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正是由于我军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构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就要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坚持军民一致、军政一致的原则,严格遵守群众纪律,珍视军民团结。不管面对任何环境的变化,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归宿,积极参加地方建设,带头弘扬新风正气,自觉做先进思想、高尚道德和良好风尚的实践者、传播者、推动者,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人民,感情上贴近人民,生活上服务人民,利益上保卫人民。

(三)发扬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永葆核心价值观的“本” 当兵为什么,当兵为打仗。“英勇善战”是革命军人的战斗本色,这个“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蕴含的时代意义不同,但它永远都是军人的使命所系。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在党中央和毛

—3— 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正确领导下,前仆后继、奋勇杀敌,逐渐形成了我军“英勇善战”的光荣优良传统,它是我军在战斗中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生动演绎和具体体现。明天的战场,不仅打钢铁、打士气,而且打知识。信息化战争为我军英勇善战设定了新的更高的标准。“打得赢、不变质”成为时代要求和光荣使命,把“英勇善战”作为军人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要求军人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战斗价值和战斗精神,牢固树立军队战斗思想和敢打必胜的信心,不断增强履行使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决摒弃当“太平官”、“和平兵”的思想,将官兵政治上的高度觉悟转化为爱军精武、带兵打仗的自觉行动。就是要认清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和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围绕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训练部队,这不仅要求军人具备良好的体能、无所畏惧的英雄胆识、克敌制胜的过硬本领,更要求具备信息化战争所必需的卓越技能和高强智能。

二、当前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理想信念有偏移,存在政治觉悟不高等现象 部分官兵不想谈不愿谈共产主义理想,在讲台上、会议上冠冕堂皇,侃侃而谈;在朋友、知已面前则传播奇闻、议论小道;在家里讲实惠,趋利避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理想淡化,信念弱化的问题。甚至有的认为士官和义务兵讲政治太虚;相当一部分官兵乐于传播过灰色政治段子;少数官兵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的言论立场不清、态度不够坚决。

—4—

(二)能力素质有欠缺,存在麻痹松懈思想等现象 当前部分官兵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认识不清,对台海关系出现缓和趋向后继续加紧军事斗争准备理解不深,对随时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估计不足,当和平兵、做太平官的麻痹松懈思想有所滋生,履行使命、担当重任的能力素质有所欠缺。对于如何在部队实现人生价值,如何看待抓紧备战的重要意义等问题不能从爱军习武、时刻准备打仗的角度思考,而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对待。

(三)入伍动机不纯正,存在个人主义较重的现象 少数官兵不能正确认识“为什么当兵、当兵为什么”,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关系,实现个人愿望强烈。少数官兵认为“理想太空、太远、太大”,个人生活最为实惠,更关注的是自身、家庭和现实的利益。入伍动机更加复杂多样,把当兵作为以后工作“敲门砖”的心理更加普遍,入伍就要考学、提干,要求学开车学技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极度关注,而对单位的建设漠不关心,对严格的纪律和艰苦的训练表现出很大的排斥。

三、对开展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工作的建议

(一)“知为行之始”,要在强化理解认同上下大功夫 保证正确的方向,必须建立在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深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想要在基层单位求更大的实效、出更大的实绩,要在创新理论的教育引导上下苦功、用狠劲。一是抓骨干引领示范。“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基

—5— 层建设具有主体流动性的特点,加上战士受自身理论修养、文化水平的限制,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理解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解浅显、方法简单、知之不多等问题。这种就要求理论学习上,干部要先学一步、骨干要学深一些,在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精髓真谛吃准弄透的基础上,发挥好帮带作用,确实起到教育的引路人、带动者作用,将教育活动的头起好、路打实。注重摸准基层官兵工作生活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查找有效的解决之道,总结有益的经验方法。二是抓活动盘活资源。在抓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通过搞活动促学习、广参与促理解、谈体会促升华,不断激发官兵学理论用理论的积极主动性,逐步增强官兵武装头脑规范行动的自觉性。通过开展诸如看百部革命影片、唱百首革命歌曲、知识竞赛、参观见学等活动,不断将理论学习融入官兵喜闻乐见的活动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官兵培塑正确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三是抓奖惩激发热情。要建立完善的以考促学、以考查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将基层官兵理论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推动官兵在真学真懂的基础上实现真信真用。力求从机制上解决官兵抓学习促进步的内动力不足的问题,引导官兵在“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中实现教育效果。

二、“实践出真知”,要在加强实践转化上下更大功夫 “理论的活力在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通过牢记使命、履职尽责不断强化军人意识、党员意识才能有效解决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的互相推进问题。一是结合日常管理。基层

—6— 经常性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为一体、互相促进。抓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与部队经常性管理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管理工作实践不断检验官兵的思想认识、工作方法、综合素质和精神状态,逐步强化官兵的使命意识、荣誉意识,切实将管理的成效强化到教育落实之中。此外,还要通过教育效果向经常性管理工作转化这一进程,不断检验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逐步调整教育的重点和方向,保证质量效益得到提升。二是结合工作任务。要完成好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基层营连必须引导官兵强化“岗位连着使命、小兵连着打赢”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广泛开展小评比、小竞赛、小交流、小讨论等活动,促使官兵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感悟使命重任和军人价值,不断激发官兵立足岗位成长成才的自觉主动意识。三是结合创优争先。基层营连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树立创优争先的进取意识和忧患意识,引导基层官兵在实践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立足岗位求创新、努力实践求突破,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中的创新发展。同时,将基层官兵以创新葆先进、以创新谋打赢的工作标准和进取意识不断引入到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引导官兵联系本职谈认识、结合实际求创新,促使官兵不断增强学习理解,最终实现教育效果的升华。

三、“官兵无小事”,要在深化人本理念上下更大功夫 基层官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象和关键因素。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一要坚持以公平求公正。试图通过军人核

—7— 心价值观教育要求官兵牢记使命、珍惜荣誉、履职尽责,如果不建立在尊重实现官兵民主权利的基础上,终将流于形式。在推进核心价值观入军营的过程中,要切实将基层民主发扬好,尤其是把涉及官兵入党考学、立功授奖等切身利益的敏感事务公开好,充分调动官兵参与基层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官兵在以连为家的氛围中发挥“主人”作用。二要坚持以尽力求尽心。单位领导应时刻牢记“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原则,把官兵的所急、所需、所难作为常急、常帮、常解的重点工作,在帮助官兵实现切身利益的同时,引导他们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变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思维方式和自觉行动,努力在岗位上自觉实践,为单位全面建设积蓄发展力量。三要坚持以成才求成熟。当前青年官兵在个人长远发展上思考不多、筹划不远,履职尽责的使命意识、学习成才的忧患意识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干部骨干要着力引导官兵确定短期目标、设定长远规划,并激励他们在实现军人价值的同时为长远发展奠定根基。要引导官兵树立能力危机意识和发展危机意识,激励官兵在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找准人身航向,既着眼现在的军事岗位苦练技能,也要着眼整个人生学习成才,使之受益终生。

培育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篇7

关键词:军旅歌曲,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

军旅歌曲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 它以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特点, 在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在引领军人精神生活、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表现在将主旋律精神文化内化为军人的共同认识和心理认同, 促进军人共有价值观形成。同时将军人核心价值理念外化于军人的具体行动, 唤醒军人积极的行动意向, 促进军队凝聚力、向心力的全面提升。我们可以发挥军旅歌曲这种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特殊魅力, 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一、以军旅歌曲塑造的典型形象为载体,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忠诚于党的不变军魂

“忠诚于党”要求革命军人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 时刻听党指挥, 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一种价值观念, 驻存于军人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在长期灌输教育过程中, 采用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载体化的方法, 会产生明显效果。

《英雄赞歌》塑造的英雄王成就是一个典型的载体化形象。在阵地上, 只剩王成一个人了, 面对敌人, 他用报话机向首长诀别:“为了胜利, 向我开炮!”他手握着爆破筒, 冲向了敌人!王成是个艺术形象, 是革命战争年代千千万万个英雄人物的缩影, “向我开炮”这是具有英雄气节、英雄胆识、英雄魂魄的军人, 发出的最强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从这激越的歌声中, 军人感受到的不是感伤, 不是悲痛, 而是英雄人物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激情, 是忠诚于党的崇高信念所释放出来的壮美之情。在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作用下, 军人的内心会涌现出贴近王成这位英雄人物胸臆的同样豪情。

借助军旅歌曲轻松塑造典型形象的这一优势, 产生的影响是长久的。通过军旅歌曲塑造忠诚于党的形象作用于军人的情感, 引起联想、想象、激动、共鸣,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军人接受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 将优秀的思想、感情、意志调动到最激情的状态, 从而达到忠诚于党的崇高精神境界。

二、以军旅歌曲建构的情理交融为基础,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热爱人民的价值本色

所谓“情理”, 就是注重从“情”字入手, 由情至理, 推动革命军人思想的提升。这里对“情”的把握至关重要, 因为情感不是空穴来风, 而是由具体的事物所引发。因此必须善于以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引发情, 同时这种情又必须能够推动人的感悟, 是必然导向所教之理的情, 才会产生情理交融的效果。

人民子弟兵与人民血肉相连。热爱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军人价值实现的最高目标。特别是在人民利益受到威胁时敢于挺身而出, 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最终实现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种军人对待人民特有的政治情感可以通过军旅歌曲构建的情理交融来实现。解放战争时期一首《支前民谣》唱到:“最后一碗米, 送去作军粮;最后一尺布, 送去作军装;最后老棉袄, 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 送他上战场。”这就是通过音乐体现人民对子弟兵的血肉深情。这也正是我军坚守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一切的源泉之所在。

军旅歌曲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 透过军人自身对歌曲的感悟, 在情感推动下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将“热爱人民”的思想, 化为军人的情感体验和使命自觉, 保持对人民的真挚情感,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 显得格外深入人心。

三、以军旅歌曲蕴藏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为依托,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报效国家的坚强斗志

借助军旅歌曲中蕴藏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为依托, 发挥军旅歌曲的审美功能, 可以使爱国情感、精神、信念得到更好地提升。爱国是报国的前提, 对国家的爱越深沉, 报效国家就越坚定、越自觉。军旅歌曲中蕴藏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 可以培养军人对祖国怀有强烈的爱恋和高度的忠诚, 真正把军人个体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歌德曾说:“音乐占有理性接近不了的崇高的一面。音乐能支配所有的东西, 放射出不可言喻的感化来。”军旅歌曲中蕴藏的保家卫国、维护统一、扬威域外、拒不降敌、为国捐躯、驻守边关、弘扬爱国传统的教育元素, 都可以作为培育军人“报效国家”的鲜活教材。

《报效国家歌》以纯真执著的激情抒发了军人对祖国的挚爱, 也表达了千百年来深蕴于中华民族群体意识中对祖国依恋的恋母情结。歌曲中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 无论是军人, 还是普通百姓, 都无法摆脱这种磁性的吸力。高低抑扬音调的对比, 松紧节奏韵律的交替, 既表达了“爱”的强烈, 又显示了“军人”的深沉、含蓄、质朴。这种内在、深沉的基调会使军人的歌唱, 不仅有强度, 还会有深度, 不仅有外在的炽热, 也会有内在的深切。这种深切的情感, 会直抵心灵, 成为践行报效国家的直接动力。

四、以军旅歌曲承载的战斗性内容为号角,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献身使命的战斗精神

军人在唱军旅歌曲的时候, 尤其是演唱进行曲体裁、具有强烈战斗性歌曲的时候, 那种自身发出的歌声以及对其思想、情感的震撼、感动和鼓舞, 会令军人陶醉其中, 极大地影响其心志。从美学的角度看, 军人在唱军旅歌曲时, 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是合二为一的。这本身是一个重新创作的过程, 是双重审美过程。如合唱歌曲《使命》时, 会感受到我军将士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征途上, “爱军精武, 爱岗敬业, 不怕牺牲, 英勇善战”, 坚决履行神圣使命的万丈豪情。它所反映出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所洋溢的高昂激奋的战斗精神, 会对军人产生极强的鼓舞力量。

“献身使命”要求军人坚贞勇敢、尽职尽责, 敢于牺牲奉献, 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战争的突发性、残酷性, 战场的复杂性、危险性, 需要军人有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视死如归的使命意识。培树这种意识, 可以发挥军旅歌曲强烈的战斗性的特点, 通过选择能给官兵以激励和振奋的音乐内容和形式, 培养军人的高尚情感和献身使命的人格精神。

五、以军旅歌曲直接有效的育化形式为导向,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崇尚荣誉的崇高境界

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指出:“在一切高尚的感情中, 荣誉心是人的最高尚的感情之一, 是战争中使军队获得灵魂的生命力。”对军人来说, 荣誉就像礼服上的绶带、头顶上的军徽;就像迎接英雄凯旋的鲜花和鼓乐;就是寄往家乡的立功喜报……对荣誉的崇尚和追求, 造就了革命军人的耿耿正气、铮铮铁骨, 铸就了革命军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无论何时何地, 荣誉永远是革命军人永恒的价值追求和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但官兵对训话式的说教不感兴趣, 我们可以发挥军旅歌曲比枯燥的文字和程式化的灌输更直接有效的育化形式, 正如《崇尚荣誉歌》中所唱的:“军人为荣誉生, 把荣誉举过头顶, 视荣誉重于生命。”将信条、口号、倡议和方针政策, 用军旅歌曲表达和诠释出来, 既通俗易懂又简明易记,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使崇尚荣誉的观念入耳入心, 先内化, 后外化, 内化为价值判断的基本尺度, 外化为行为规范, 直接发挥其导向作用。

培育当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篇8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践行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高度概括,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境界。大学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以及民族振兴的重要人才资源,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素质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在我国社会仍旧处于转型时期的背景下,国际环境、国内社会状况以及日趋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容易让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混乱、理想信念逐渐淡化、功利主义色彩较浓、个人主义趋向凸显,面对这些问题,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工作,利用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来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做出引导,将大学生群体培养为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养的青年具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完善培育与践行体系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仍旧处在持续完善的时期,这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体系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创新培育与践行方式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与吸引力。通过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不断推动相关理论的发展,从而确保其不断完善和科学化。同时有必要在完善过程中体现出与实际的联系,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群体提供更多的与社会生活以及学习生活等相适应的培育思路与践行方法。其次,创新培育与践行理念引导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选择水平。在此方面,高校有必要对教学评价机制作出健全,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来了解与分析学生需求,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同时有必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工作的评价当中,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创新与改革提供动力与思路;再次,创新培育与践行思路探索有效的培育途径与践行渠道。高校需要通过对教学水平的优化与改进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运用以及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结合,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在实践层面,高校可以开展价值观理论宣讲活动、社区服务活动以及一些具备公益性质且能够发挥出服务社会效果的活动来引导大学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让大学生在对社会问题作出了解与剖析的基础上,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

二、健全培育与践行机制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工作,需要以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所以在培育与践行过程中,激发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是十分重要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应当以强化认同为核心、实践深化为手段、反馈总结为保障。首先,健全宣传与认同机制。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及现实意义,应当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与认同效果。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良好的宣传与认同效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与行为规范,在宣传内容方面要开展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在宣传形式方面要确保使用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有必要了解、分析与满足大学生群体诉求与需求,通过实现传播模式以及传播路径的多样化发展来适应大学生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其次,构建实践深化机制。高校应当认识到大学生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社会精神追求以及行为规范转化的重要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需要以党的群众路线为重要方针,重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内涵、并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并乐于接受。具体而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需要遵循贴近大学生思想以及生活的原则,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从而使大学生群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实践者以及传播者。再次,构建反馈总结机制。高校应当认识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工作是一项需要做出长期努力的育人工作,故应当避免产生急于求成的心态。高校应当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做出持续的优化与改善,在此方面,重视对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并开展总结是十分必要的。在具体的操作中,高校应当将有效的反馈内容当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改进与优化的重要依据,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来对培育与践行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优化培育与践行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都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举止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重要影响。为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工作取得较佳效果,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当共同努力优化育人环境。从家庭方面看,家长应努力营造快乐温馨、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促进子女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长应鼓励子女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使他们学会正确处理好个体与社会以及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引导他们形成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学校方面看,高校应努力打造优美高雅的校园景观文化,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中思想觉悟得到提高、道德品质得到升华、行为举止得到规范。从社会方面来看,应当重视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注重社会管理的强化与创新。在对大学生各类权利做出保障的基础上构建大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的舆论平台,让大学生具有更多参与社会管理和为社会服务与贡献的机会。另外,社会应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来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与行为的养成,促进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行为举止的外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大学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和主要力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工作,利用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来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做出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耀桐.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04) .

[2] 费聿辉,李纪岩.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04) .

[3] 王建新.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J] .学习月刊,2012(18) .

[4] 龚旭芳,吴亚林.关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2) .

[5] 韩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与思考[J]. 理论学习,2013(6) .

上一篇:感动四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幼儿园美术老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