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2024-06-09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传统文化营养(精选10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篇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阐发,既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上,根深叶茂,茁壮成长。

“以史为镜,可以观兴替”。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继承才能创新发展。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具时代精神、最具民族特色、最具文化品质的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既是历史的传承,又是时代的拓展,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添文化内涵,实现文化关照,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塑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既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的历史继承、又是当代中国的现实发展、还是未来社会的基本走向,它蕴含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目标是传统文化“民贵君轻”民本思想和“和为贵”大同思想的现实拓展;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是儒家道统思想的价值延伸;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是儒家道德价值的现实应用。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思想和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周国华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通过文化传承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有内容还要有载体,既要有文化活动,还要有文化产品。要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民俗活动,大力宣扬传统节日的重大意义,在国民教育中增加优秀文化内容,让人们在生活中、娱乐中、学习中接受优秀文化理念,以文化滋养心灵,以道德陶冶情操。现在一些地方举办经典诵读、道德讲坛、书法展览、历史讲堂等活动,以及利用传统文化、节日举办的民俗活动,都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好形式、好载体。当然,弘扬传统文化不能流于庸俗化、形式化,所有的文化弘扬都应有一股精气神,引导人们正确树立和坚持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依然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文化资源,我们要辩证对待,发展鉴别,合理扬弃,真正把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宝库开掘好、利用好,为社会文明进步提供文化动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篇2

一、汲取唐代书法“草圣”怀素书法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 零陵唐代书法“草圣”怀素事迹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堪称“圣”者的书法名家大师,怀素是其中之一。怀素是一颗闪耀千年的被誉称“草圣”的巨星,他的草书艺术,造旨甚高,精美绝伦,达到了唐代书坛艺术的巅峰。而他出生贫苦,自幼出家为僧,以蕉叶代纸,苦练书法。他的这种勤奋精神,更是感人至深,并代代相传。因此,怀素不仅是当时影响极大,被人们称赞为“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李白诗句) ,而且对后世影响也极为深远。被世界评出的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之一的毛泽东,生前就十分推崇怀素书艺。他不仅继承和学习怀素书法,成就甚高,在1962年还要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王延春派人专程到永州搜集怀素字碑拓片,当作“国礼”赠送给访华客人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中国书法界,像毛泽东同志这样崇尚怀素书艺的人甚多。在零陵,如今还保存关于怀素的遗迹: 他出家练字的地方,被后人称为“绿天蕉影”的佛庵遗迹作“永州八景”之一的胜地,还辟作了“怀素公园”,成为人们纪念怀素,观赏美景的佳处。

2. 弘扬怀素勤奋精神,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勤奋好学的学习精神

充分利用怀素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勤学苦练书法达到了练枯池水、写光蕉叶的境界,最终成一代“草圣”的人生轨迹,让大学生从体会古人的身处逆境时的心境中提升自己,提高自控能力和意志品质。用怀素草书文化净化心灵,激发出拼搏进取的思想种子。在对传统文化感悟中提升耐挫承受能力,在逆境中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

3. 弘扬怀素书法事迹,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弘扬传统书法文化的民族精神

当前,地方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中华传统书法学习和传承太少,习惯于借助电脑打字及新媒体传送信息,对中华汉字书写少了,学习和继承传统书法的意识存在不足,导致当前高职学生的书法水平普遍下降。永州职院通过成立怀柳书法协会,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挖掘和研讨“草圣”怀素书法文化和艺术特色,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弘扬中华传统书法文化,将中华传统书法文化和书法艺术发扬光大,培养和激发大学生,苦练书法,崇尚书法。

二、汲取武术之乡东安武术习武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东安武术的历史源远流长

永州东安素有“全国武术之乡”之美誉! 这个地处湘西南边陲的县城,自古就有尚武之风。在湘南一带素有“打不过东安”的说法,是说东安武术普及率高,人人都有一点拳脚功夫,在打架斗勇上一般不会输给他人。这就与东安武术来源有了密切联系。东安武术源于三国时期诸葛亮驻兵扎营东安,向当地老百姓传授武艺开始,后继清代福建少林高僧避祸于东安时向当地百姓传授少林武术; 还续有太平天国石达开四进四出东安时传下武当、岳家、五禽等拳术流派,另加湘军曾国藩将领叶兆兰、席宝田在东安县内招募乡勇,为永州东安的武术流派, 起到了历史性推进。涉及面占到地方三成以上人口数,尤以大庙口、水岭、茶源、井头圩、山口铺、端桥铺、石期市、狮子铺、台凡市、大江口等地最为活跃。主要传人有邓康吉、文明化、蒋鸿章、周明德、廖燕参、廖定安等。东安武术内涵丰富,风格独特,武术系统有武德修养、练功手法、步法、硬功练习法之内容。在保健养生等方面都自成系统内容丰富。对于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竟技活动,提高民族自信心,展现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创造力,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著名传人周明德继承祖父蒋鸿章的优良传统,大力发展民间体育深具影响,被评为湖南省农村体育工作先进个人,湖南省武术遗产挖先进个。2012年,东安武术被列为湖南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弘扬中华武术武德精神,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武术道德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是武术人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习武是人生品德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要求习武者既要有高尚的品德,又要有宏大的胸怀和气魄。以武术礼节本着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守信用,重诚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见义勇为。武德精髓中内涵着爱国情节,最为宝贵。如有像关羽、岳飞等武将名人,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兴亡紧密相连,铸就成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奉献毕生。

我国传统武术的道德精神博大精深。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成立学生武术社团,正确引导大学生去其糟粕、汲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提倡习武强健体魄,发扬武德精神同弘扬祖国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育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正确引导和教育习武大学生树立尚武崇德、团结互助、见义勇为、修身养性的价值观思想。坚持社会正义公平公道原则。努力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维护好社会的稳定,维护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助人、敬老爱幼,尊师重道,磨练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和品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以武术社团引领“三走”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体能体质

新时期,由于群众性体育运动载体不裕,轻年人的生活又过度依赖互联网及学院医卫类学生学业就业增压等因素,思想上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和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增强体能体质及健康人生的重要性。导致当代大学生体能体质下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长远看,便制约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未来进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引导和激发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发扬拼搏精神。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提出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要求,有效引导青年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开展体育运动,提高当代青年的体能体质。中华武术具有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习武是修身养性、增强体魄的重要途径之一。学院通过成立武术协会,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设计武术协会活动,充分挖掘和汲取东安武术文化精髓,促进大学生增强体质认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乐寓其中。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自觉性、提升身体素质主动性,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发扬东安武术,将“三走”活动做成学院体育锻练活动精品,使武术为全面增强大学生体能体质、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作用,把“三走”活动做出实效,努力营造青春健康的大学校园生活新风尚。

摘要:高职院校结合大学生实际现况,汲取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永州零陵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草书文化精神和东安武术民族传统文化精髓,通过成立怀素书法协会和武术协会学生社团,强化“三走”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书法文化和武术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篇3

关键词: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深入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铸牢官兵的灵魂、凝聚战斗精神为提高战斗力提供思想上有力的支撑。

正如胡锦涛主席所指出的“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最好的继承。”当今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与多样化,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旧的传统观念被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所冲淡掩埋,而新的时代价值观念尚未完全牢固地扎根于官兵的价值观念之中。所以充分汲取传统文化资源的丰富营养,培育官兵正确的价值观念,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传统文化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五句话”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中国传统文化要求把个人的修养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化,使得对中西文化做过深入分析的孙中山感叹道:“把一个人从内心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为止。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治哲学的知识中独有的宝贝,是应该要保存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丰富与复杂的,结合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五句话”总要求,笔者认为可将其归纳为重义轻利,以民为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厚德载物等五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 “义”与“利”的关系,始终做到忠诚于党。“义”即公正的道理,是指被人们广泛认为合理公正、正直的行为;或指道路、法制,代表着全体人民的利益。“重义”它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利”。传统文化认为生命的不朽可分为三个境界:“立功、立言、立德”,立德乃是最高的境界。作为当代革命军人要分清“义”与“利”的关系,就是要始终“忠诚于党”的绝对领导这个“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个“义”,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最大的“利”。古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尚利则乱,尚义则治”等等,都教育我们要分清“利”、“义”关系。如果把价值观比喻成思想的指南、道德的罗盘,那么,义与利就是这只罗盘上的指针的两端。军人是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特殊职业,这种职业特征决定了军人的价值在于牺牲奉献,坚持重义轻利应该是我们的自觉选择。听从党的指挥,只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需要,这种重义轻利的选择应该成为义不容辞的舍生取义,这也正是革命军人的光荣所在。

(二)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牢记使命宗旨。爱民是民本思想中的一条主线。历代统治者都主张施“仁政”、“以民为本”,做到爱护百姓。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也曾说过:“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代政治思想家或是君主都是极力主张君要爱民,爱民才能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军是人民的军队,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唯一宗旨。“热爱人民”是当代革命军人最本源的价值追求,是坚定理想信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支撑。

(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报效国家。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知难而进、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过程,爱国主义传统的示例更是不胜枚举。从孔孟时代的“匡正天下”到屈原的“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从贾谊的“国耳(而)忘家,公耳(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怀,体现着民族自尊自强的人生价值追求。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军人因使命而献身。当代革命军人应始终牢记“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使命任务,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发挥主体地位的创造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做到忠诚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

(四)以厚德载物的视野,提高军人价值追究的思想境界。厚德载物强调的是一个人,在做人与处世时,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心胸开阔,立志高远,崇尚荣誉。做人要增加内涵,做事要贡献社会,与人为善,完善自我。中国武德文化就是以荣誉为主要特征,强调“明耻教战”、“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爱戴,恪守道德准则的团体就会与时俱进,健康发展。军人有了对荣誉的向往和珍重,就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军在80多年的奋斗中,不论是与凶残的国内外敌人战斗,还是与无情的洪水、病疫、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较量,广大官兵舍生忘死、不畏艰險、顽强拼搏,谱写了军人壮歌,正是这种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文化精神在军队中的传承与发扬,赢得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无价的荣誉是一名军人的最高追求,荣誉的获得需要个人文化素养的积淀。崇尚荣誉、创造荣誉,就要像杨业功那样忠诚履行使命,像丁晓兵那样书写壮丽人生,像李向群那样勇于牺牲奉献,像苏宁那样献身国防事业,像雷锋那样热爱党和人民,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勇当先锋,建功立业。

二、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应把握的几个着力点

(一)借助传统文化的外推力,确保当代革命军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本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特定社会形态、既定的文化基础而具体展开的。传统文化素材及它们所蕴含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作为“具体信息源”直接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运行,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容与方式等結构组成要素增添了鲜活的文化元素,而且极大地充实和丰盈着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呈现的文化内涵、文化底蕴和文化品格。其次,传统文化“介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为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的全过程。一方面,传统文化根植于官兵入伍前成长教育的思想之中,在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调控官兵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有利于推动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营养进一步在官兵头脑中“根植”与“固化”;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形成的“文化场”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文化环境,能够通过有目的、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将传统的“工具”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内化为官兵的实际行动。同时,由于情感要素是维系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能否引导官兵自觉践行的核心因素,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因素正是培育和激发情感的重要源动力,因而传统文化还是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与外化的“情感粘合剂”。

(二)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历史资源,确保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传统文化同源共振。著名社会学家、思想家爱弥尔·涂尔干曾指出:“没有一个民族的道德教育是建立在把现实社会变成与传统毫无相关的白纸之上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离不开本土化的国情和人情。传统文化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维系和延续我们共有的民族记忆,传承民族思想和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情感的精神血脉和信念支撑。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重义轻利,以民为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优秀思想,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是要利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传统文化。一是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发展史。在当今,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固有内容和内在要求。二是弘扬革命优良传统的红色文化。红色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红色资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巨大的文化资源,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折射出革命先辈们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思想信念。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铸牢军魂,紧紧抓住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九一八”事变80周年的有利契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开展以“学史明理、知党报恩”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通过学习党的发展历史,追溯核心价值观成长历程,不断增强官兵践行自觉性。

(三)正确处理弘扬传统文化与借鉴创新的关系,确保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活动健康、持久。作为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元文化形态并存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文化潮流,对于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是选择游离还是融入、在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之间如何做出科学判断,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彻底否定文化多样性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将失去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远离大众的视野,有脱离实践、脱离群众而孤芳自赏之危险;全盘接受、完全肯定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立场的动摇,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的指导特性。最根本的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继承与借鉴多元文化的内容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和鉴别,使借鉴的内容符合一元化意识形态下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破”是指要坚决抵制和反对文化多样性中的消极、颓废、媚俗思想,外来文化中淡化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成分以及传统文化中封建、迷信、束缚人性的内容;“立”是指要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单纯依靠主流文化一统天下的封闭状态和单一格局,积极汲取多元文化中彰显公平民主、个性自由、主体平等、人性释放的价值理念,吸收蕴涵开放意识、公平精神、竞争理念的思想,肯定展现人伦关系、民俗风情的文化因素。只有如此,深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活动才能在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的同时,实现其深入、持久、健康地开展。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因此,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汲取营养,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借力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给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篇4

心价值观”活动总结

曹步中学 2015.5 今年四月以来,根据市教育局的通知要求,我校积极行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系列有效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向学生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付诸于行动,现将开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活动情况做如下总结:

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我们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始终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课堂引导、学科渗透、课外体验得以全面展开。此外,学校还将积极拓展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特别是家庭方面,定期召开家长会,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引导我们学校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针对我们学校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常态,在我们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我校在进行校园外表形象布局时,一贯遵循“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原则。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子。如我们学校专门设立了棋艺活动区,同时还在墙壁上刻上了与传统棋艺文化相关的的雕刻与历史名人,这不仅丰富了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棋文化。同时我们学校一些角落或者墙壁上贴有历史名人伟人的名言警句,这让我校师生无时无刻不接受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校教学楼也布满了我校师生的书画作品。校徽、校训也都每天都熏陶着学生的心灵,鞭策着我们学校的学生,让我们学校形成“团结、尊师、乐学”的优良校风。以此为平台,全校进行了“班徽”设计大赛,各班都积极参与并展现了每个班特有的班级文化。同时我们学校也注重校园宣传栏、班级壁报文化建设等工作,在全校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这都凸显了我校非常重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工作,且在全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值得高兴地是,我校被评为中山市素质教育目标管理示范学校。

二、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利用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资源为平台,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与渗透到各个课程的课堂当中,使我们学校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时,也同时感受与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魅力。此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如《中华经典诵读》、《书法》、《绘画》《棋艺》等选修课程,这样我校学生更多地诵读古代迄今的优秀诗文和诵读历史上优秀人物故事。以此为契机,我校积极开展了“诵读中华经典,传承优秀文化”暨主持人大赛活动,“行为规范比赛”,“文明课间,你我同行”,“艺术节之书法比赛”,“阅读•修身•成长征文大赛”“爱心捐书活动”等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等一些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且还身体力行的做到了坚持以书法艺术教育、中华经典美文诵读为载体,把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我校的校园生活之中。让我校学生真真切切的体验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其独特的魅力。

三、以“责任”为契机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我校以“责任”为契机,通过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一系列主题班会,在本学期的第一学月,我校开展以“优秀传统教育”为此学月的班会主题,并在各班全面铺开。新学期伊始,我校进行了为期四个星期的行为规范培训与训练,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让同学们意识到遵纪守法、尊师乐学等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让他们学会明礼守纪,自觉承担继承与践行优秀传统的义务与责任。考虑到初一是新生,同学之间都刚刚开始熟悉,在接触当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为此,我校在第二学月开展了以“爱与包容”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课,并以初二(1)班为重点示范课,让广大师生学会爱己、爱家、爱班级体,学会如何团结友善和与人相处。这些班会课让同学们意识到“帮同学解决问题,安慰同学,搀扶运动员等一些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属于关爱他人的行为,我们只有学会如何关爱他人,我们才有可能被他人关爱。同时也让同学们明白“上课讲小话,不认真听讲,值日不负责任”等行为是对他人、自己、班级体的不负责任并让他们懂得应该努力做到让环境或者他们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有所不同。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校在第三学月开展了“尊重与担当”为主题的班会课,并以初三6班和初三3班为重点示范班级。这系列班会课,强调了 “尊敬与担当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尊敬与担当教育的洗礼,实现学校尊敬与搭档教育在操作模式上的丰富性和多元化。我校老师捕捉到了课程中、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和感动。并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用不同的形式了解父母和老师。围绕“我的成长足迹”,通过“算算亲情帐”“回味感动的瞬间”等各种活动,体会父母与老师的不易,用行动报答父母与老师。在实践活动中“尊敬”父母长辈,让学生们明白了尊重与担当的深刻内涵。同时这些班会课也让我校学生明白了要尊重别人、尊重法规、尊重生命。且做人做事勇于负责,有担当。诚信与合作,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们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所信奉。它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鉴于诚信与合作的重要性,我校在第四学月开展了以“诚信与合作”为主题的班会课。“人无信不成,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当今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诚信与合作危机,形如考试作弊,抄作业,回家撒谎,做事一意孤行等。这种种都对中学生诚信与合作教育提出了质疑。这些以“诚信与合作”为主题的班会课,它们不仅让同学们认识了诚信与合作的作用,也提高了大家对诚信与合作更深层次的理解。班会课上,通过名言、游戏等活动加深了同学对诚信与的理解时,大家也开始深思自己的一举一动:“我是否每一件事都问心无愧,我是否值得被认同为一个诚信的人,我是否会与他人合作”,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关注诚信,关注自己的行为,关注如何与他人团结合作,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和培养,相信大家在以后会将自己的承诺付诸于行动,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坦率的人,一个如何与他人合作的人。

四、扎实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华古诗这些经典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精神文明最可贵的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这些优秀文化精神,足以成为少年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对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学校扎实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课堂与课外两个阵地,在培养过程中,我们既重形式又重过程,既重速度又求效果。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我们在初三年级开展了开展古诗文诵读,严格要求我校学生做到厚积薄发。同时我校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半个小时的诵读时间。并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这一列活动,不但拓宽了我们学校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我们学校德育工作、后勤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正在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篇5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平凡出真彩》。

听说过不少“最美”事迹,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司机”吴斌,城市的美丽不再局限于山水风景,更在这一批批道德模范的身上彰显。一个瘦弱的女性用双手托住高空坠落的孩童,一个坚强的司机用危难时刻的冷静拯救一车的乘客,普通人身体里迸发出的惊人力量,让我又一次体会到祖国给我带来的的感动。

每当听到这些故事,我们的心中都会飘过一些思虑,我也愿意为社会主义献心献力,为社会主义的美好贡献出自己所珍贵的东西,可是我如此平凡,完全没有机会为社会做出些什么。于是就此了之。平凡的你依旧平凡。

有句话好像是,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就是说,我们不管处于哪一个社会阶层,我们都有自己的自身价值,只要尽心尽力实现了你的自身价值,你就不再平凡。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公民个人层面,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一是爱国,和平年代的我们不需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解救祖国的危难慷慨就义,只要情系祖国,心为祖国着想,以能为人民作贡献为动力,不断奋斗向上,即便不能名扬天下,但总有一天,你能成就自己的风采。

第二,敬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敬业就是,坚持不懈,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上有所成就,不荒废自己的美丽青春。做得敬业二字,有一天你会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夸赞你谈吐不凡气质独特,他们哪里会知道曾经的你也只是一枚普普通通的叛逆青年。

第三则是美好品格的养成。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在发展,祖国急需高素质人才,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知识素养要高,还要有良好的思想品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拥有诚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有机会被别人赏识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对人友善礼貌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佳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若是能友善待人、诚信待人,始终如一,假如在某一天你需要他人的帮助,你会发现,几乎在每一个工作机构、每一个社会阶层,都有人愿意为你伸出援助之手。平凡的你此时已经不再平凡。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6

201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就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那什么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内涵的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的来说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而我们又为何需要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新一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将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抓住青年这一确立价值观的时期,将至关重要。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用诙谐的语言向我们阐释这一时期对于塑造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就我个人而言,良好的教育环境,使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可以无时无刻感受到社会主义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可以说,自己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个人若想发展个人目标,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我也在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的行进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不仅在于使他们本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主要是让他们辐射于全社会,从根本上引领社会的发展。那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教导同学们应如何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习总书记还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作为当代大学生,未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有生力量,我们需要深刻领悟并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当大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小极大,从自身做起,为加强青年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一份力量!因此我倡导当代大学生从自我做起,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勤奋学习。当大学生不仅仅要深刻领悟课堂上,书本上那些老师们言传身教的知识。更应广泛阅读,努力挖掘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细心钻研,理论结合实际,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修身养性。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知识来充实自己,更要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环境。我们需要继承并发扬这些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小事做起,修身,养性,热情的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让每一个月都是学雷锋月,让雷锋精神永世长存!

3、明辨是非。如今,我们早已步入互联网时代,形形色色的信息,举目可见。如何不受他人干扰,有效地分辨这些信息,确立正确的独立的观点,对整个时的代青年人,乃至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年,网上频频爆出各种事件,而面对这些事件,各种声音纷纷想起,有些时候确实误导了不少大学生,使之盲目跟风,势头偏向这一方,他们就支持这一方,势头偏向那一方,他们又改变支持对象,毫无主见,不能客观地评价事件本身,对整个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学会明辨是非,客观准确的评析社会现象,不要人云亦云!

4、忠厚踏实。当代大学生应踏踏实实做人,明明白白做事。不好高骛远,应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生活中有太多的同学,不懂得踏实做人的道理,总是急功近利,殊不知这样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只有把心放平稳,用心做好每件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篇7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应该从基础抓起, 从教育做起。“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 通过知善、向善、育善的教育过程, 帮助中小学校和中职学校学生养成时时向善, 以善立身, 以善立事, 以善为人的良好品质。

一、“善”文化的涵义和善学的现代意义

关于善的涵义,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关于“善”的儒家解释、道家之说、宗教见解、哲学之善, 这里不作具体的阐述。他们虽有差异, 但基本思想却是一致的, 都是主导提倡人们知善、向善、行善, 终极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

善在当今是全社会极为关注大问题, 善学的现代意义有哪些呢?我认为有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1.“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

是与人为善、戒恶扬善, 以和为贵、以善为美的“善文化”的内在基因和历史积淀的结合。

2. 弘扬和培育善文化, 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必然需求。

中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国度、礼仪之邦, 向来追求崇尚和时刻实践着真善美。“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不善之家, 必有余殃”。提倡善文化, 就要善待天地、善待群体、善待自己。

3. 进入新世纪以来, 国家在文化引领上加强了善文化的挖掘和建设。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 核心是“善”。习近平同志提出“正能量”, 使各个行业、不同阶层的“最美”中国人被发现、被推崇。这些“最美”中国人, 不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职业区别和受教育程度差异, 他们都具有“最美”的灵魂, 这就是“善”。善, 就是激励人们向上、向前的正能量。

二、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和践行善文化的建议

2014年2月18日, 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 让孩子们熟读、熟背、熟记, 达到耳熟能详, 抓好友善、孝敬、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重视家庭教育, 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正处于一个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时期,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想体系也正处在形成之中。这个时期非常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给予特别的关心、爱护、引导与帮助。需要通过系列教育活动, 引导未成年人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践行善举来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 使未成年人充分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 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 最终实现“善行一生”的目标。

1. 知善。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临终前对儿子刘禅如是说。意思是让刘禅不要轻视小事, “小”中有大, “小”中见大。“小”, 水滴不断滴下, 力可透石;“小”, 点滴星火, 足可燎原;“短短”的一句话, 足以影响一国之兴衰;“小”不忍, 足以乱大谋;一丝“小小”的微笑, 给人信心无限;每日一件“小小”的善行, 足以广结善缘。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 知善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2. 向善。

向善与向上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 简而言之就是“童心向善、人心向上”, 它包含了学校对教师与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向善”就是要心中有爱, 心地善良, 仁者爱人, “向善”可以包括如下内涵:

善待自己:正确认识自我, 积极上进, 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 追求美好, 快乐成长, 心理自调, 行为自律、情感自控。

善待他人:正确认识别人的长处与不足, 接纳他人, 乐于助人, 宽容他人的过失, 忍让他人的过激, 能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 能为别人的忧愁而忧愁。

善待环境: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向上”就是心中有梦, 志存高远, 追求卓越, 为了理想而奋斗, 为了梦想去努力。

3. 育善。

如何培育未成年人的善, 一是家庭的培养和影响, “发智在师, 育善在家”。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 家庭应当时刻给孩子善的影响和教育, 不能让孩子在学校像绵羊, 到了家里像老虎, 不能出现五分加一个绵羊, 再加一个老虎等于零的现象。

二是学校课堂教学及日常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和社会的环境熏陶。一些化“善”于形, 广设“善”标的作法, 值得学校去借鉴和推广。

让墙壁说“善”话。让校园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沐浴着美而善的气息, 供师生们随时浏览, 时时诵读, 细细品味, 墙壁变成了流动的历史、会说话的教科书, 成为师生流连忘返的知识长廊。

赋楼房以“善”名。给校园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等主体建筑及主干道起一个能够反映“善”文化特点的名字, 如知善楼、行善楼、乐善道、崇善路、扬善厅等等。

标“善”念于校园。在校园的醒目处, 比如宣传栏上, 走廊旁, 草坪边, 科学设计标记出一些浓缩体现“善”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 诸如“存善心、做善事、成善人、扬善学”等口号, 让充满生机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善”文化的浓厚氛围。

授“善”学入课堂。善的培养体现在日常的课堂的学科教学中, 把课堂作为善文化培养的主渠道。对各个学科蕴含着的一些善的哲理, 教师们要非常注重深入挖掘, 讲授“善”的知识、倡导“善”的观念、传播“善”的文化, 并及时深入地加以讲解, 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启迪和引导, 使每一位学生都真正理解了“善”的核心内涵。通过知善、向善、育善宣传教育活动, 要力争使青少年学生从想善、言善、写善到行善、思善、扬善过程不断得到发展与升华。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篇8

【摘 要】分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涵的和谐理念、爱国主义精神和敬老爱亲思想,提出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发挥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载体 培育 践行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053-03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理念、爱国主义精神、敬老爱亲思想。因此,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发挥节日文化传播社会价值观的优势,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和谐理念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涵的和谐理念。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涵着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理念,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和谐”价值目标相一致。应以传统节日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涵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在我国传统文化历史进程中,有“爱自然、畏自然”的人文情怀,体现在传统节日中强调“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春节的万象更新、清明节的万物复苏、中秋节的明月如镜、重阳节的秋高气爽,为人们亲近大自然提供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增进了人们热爱自然、敬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在庆祝节日时,清明节插柳枝、端午节插艾叶、中秋节贡月饼、重阳节插茱萸等一系列风俗习惯,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对天地万物神灵的祈福,体现了他们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传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种融入与自然万物为一体的节日文化,彰显了我国各族人民“爱自然、畏自然”的人文情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2.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人与人和谐的理念。“团圆”是贯穿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基本价值理念,它是凝结民族精神、维系国家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如春节,它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首,从古至今,无论人们离家多远、身在何处,都会千里迢迢的回家过年,即使实在无法回家团聚,家人也会为他准备好一个位置,以示回家跟亲人团聚。家庭团聚,是中华儿女的心愿,也是家庭和谐的体现。拜年是中华传统佳节——春节之必不可少的礼仪,晚辈向长辈尽孝道、平辈之间示友爱、长辈向晚辈表爱心,是春节拜年礼仪蕴涵的真正意义,体现的是家庭和谐的景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包含“与人为善”的理念。新春佳节之际,邻里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相互拜年的习俗大为盛行。通过拜年礼仪,走亲访友,互送祝福,把平时的一些隔阂、矛盾化解,有利于改善和增进邻里、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又如端午节,它的传统习俗是赛龙舟。现在龙舟竞赛已发展为一项水上体育运动,在中国的一些沿海、沿河亦有定期举行龙舟竞赛事务习俗。通过这种充满竞技的集体协作方式庆祝节日,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3.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促进身心和谐。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既是“团圆”的节日,也是休息娱乐的节日。几乎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群众性的休闲娱乐活动,各种活动融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吸引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人人尽兴,热闹非凡。如春节,有放鞭炮、点烟花、舞龙灯、调狮子、踏高跷、逛庙会等娱乐活动。如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娱乐活动,不同地区龙舟竞渡的方式不一样。在江浙地区晚上的赛龙舟,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情景动人,别具情趣。如中秋节,不同地区娱乐活动不一样,香港有舞火龙,安徽有堆宝塔,广州有树中秋,晋江有烧塔仔,苏州有石湖看串月;不同民族娱乐活动也不一样,傣族有拜月,苗族有跳月,侗族有偷月亮菜,高山族有托球舞等。如重阳节,有登高旅游、放风筝、赏菊花、饮菊花酒等娱乐活动。人们通过参加各种节日娱乐活动,放松紧张情绪、发泄压抑心理、缓解身体疲劳,达到身心和谐的目的。

(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扬传统节日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和谐社会环境。传统节日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是通过节日文化的风俗活动和风俗习惯实现的。我国《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见》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将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定为法定假日。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传统节日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环境,保护和倡导传统节日文化的风俗活动和风俗习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校层面,注重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和宣传。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到大学教育,应增加传统节日文化相关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蕴涵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理念。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传统节日文化所蕴涵的和谐价值理念。同时,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也不可忽视,学校应加强校报、广播、校园网站建设,宣传传统节日文化所蕴涵的和谐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家庭层面,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灌输和示范作用。在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灌输和示范作用,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方面,长辈对晚辈讲解传统节日文化的来源、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及神话寓言故事,让晚辈了解传统节日文化所蕴涵的和谐思想;另一方面,通过长辈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邻里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相互拜年等示范作用,引导晚辈形成“以人为善、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endprint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涵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往往蕴涵着爱国主义精神。如春节相互拜年,具有加强亲属之间、亲属和非亲属之间的联系,体现的是亲情情结和同乡情结,具有强化亲情、族情,增强民族认同感的作用。亲情和同乡情是古老的中华大地维系爱国主义的情感基础。对于海外华人和华侨来说,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也是他们共同的传统佳节,是维系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重要纽带。

除了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也与爱国主义精神关系密切。在古代,清明节传说来源于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国忠臣介子推,他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分封受赏,劝解晋文公为政清廉,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每到寒食节,全国上下家家禁烟火、吃冷食,以此赞美和弘扬他爱国主义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传统节日习俗内涵的演变。今天,清明节的扫墓习俗,既是为了感谢和纪念养育我们的祖辈亲人,也是为了纪念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传达的是感恩的心情和爱国主义的理念。端午节与爱国主义精神关系尤为明显。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影响最广的是纪念精忠报国却含冤而死的屈原。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中,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和吃粽子都与屈原有关。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外,还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关系有关。江浙地区赛龙舟是纪念女革命家秋瑾。不通地区的人们通过端午节赛龙舟的方式把英雄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不断发扬光大。

(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发挥节日文化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优势,挖掘各种节庆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发扬优良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如何发挥传统节日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来说,学校应结合教育部关于开展烈士纪念日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祭奠烈士、缅怀英烈活动,积极参与瞻仰烈士纪念设施、献花和网上祭奠等纪念活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如何发挥传统节日文化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来说,各级政府可以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加强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中的敬老爱亲思想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涵的敬老爱亲思想。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包括赡养父母、生育后代、缅怀祖先等基本内容。孝道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具有敬老爱亲的传统。周朝时期,每年都举办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孝敬老人。春秋战国时期,70岁以上的老人具有免赋役的特权。东汉时期,皇帝亲自倡导“养老敬老”之礼。清朝年间,举行过大型的“千寿宴”尊老敬老活动。如今,孝道理念也贯穿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当中。如春节,人们不远千里回家团聚、以孝事亲体现的是孝道,大年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行礼送祝福体现的是孝道,新年祭祖、礼敬祖先也体现的是孝道。又如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祖,即是对已故祖辈寄托思念之情,也是中国孝道文化的礼数与体现。最能体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孝道精神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又俗称敬老节,常在此日推行敬老活动,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有些地方每逢这天,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既锻炼了身体,又交流了感情,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尊敬。

(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中敬老爱亲的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自古就有敬老爱亲的传统,如今这些敬老爱亲理念贯穿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春节的拜年礼仪体现了同辈之间、长辈和晚辈之间相互关爱之情,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体现对前辈的思念之情,重阳节的敬老活动体现对长辈的孝敬之情。如何发扬传统节日文化敬老爱亲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国家层面,应制定政策,保护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活动,为活动开展提供政策依据。社会层面,应大力宣传传统节日文化风俗活动在传播敬老爱亲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为活动开展提供舆论依据。家庭层面,应开展好每个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活动,共同保护节日文化的敬老爱亲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已经渗透在节日的各种习俗活动和风俗习惯中,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和谐”的价值理念、爱国主义精神、敬老爱亲的传统,贯穿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中,伴随着各种节日活动无声无息、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价值观念中,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内容与载体相统一。我们应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民众的特点,通过节日活动的大众化、通俗化和生活化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转第102页)(上接第54页)

【参考文献】

[1]何星亮.春节文化的特点与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

[2]庄雷.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价值[G]//德育论丛:第一辑,2011:355-358

[3]李荣启.杂论中国传统节日的精神[N].人民日报,2012-06-29

[4]王文章,李荣启.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J].艺术百家,2012(3)

[5]李菡,李静.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0)

[6]董金权.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回归与外延伸展[J].中国国情国力,2008(7)

[7]我国传统节日均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N].京华时报,2006-05-26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高校“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立项项目(DSBD13YB028)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9

大学生肩负祖国未来之重任,是社会前进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的思想与道德的建设关系着祖国、社会。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自觉践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绎彩虹人生。

所谓彩虹人生,即是七彩人生。大学生的生活就要像彩虹那样,有着七彩的颜色。然而如何做到七彩人生?首先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普及认知认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的基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的价值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是对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荣辱观的价值升华和高度概括。它涵盖并贯穿着社会,且影响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认知认同核心价值观,做好践行先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而24字核心价值观又分三个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言简洁但却意蕴丰富,浓缩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其深意在于,让核心价值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点燃,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成为人们一种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毛泽东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这四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构成了统一整体。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的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的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活动中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明大国,成为正真的世界强国。

为了缅怀为社会主义献身的英雄们,我们班委会组织了一次烈士纪念日活动,同学们怀着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上台讲述烈士们如同神奇的事迹。烈士谱写了一曲曲英勇悲壮的历史篇章,烈士铁一般的精神震撼我们的心灵,在中华民国面临生死危机的时刻,是先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进行着拼搏,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在白山黑水之间敲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的丧钟,把宝贵的生命无私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在上之大地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爱国精神在他们身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刺痛了我们的眼,他们永远保存在我们的心里,他们是我们青年人的标榜.在活动中感受到青年人还应该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要有远大的理想,这样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依据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而形成的。我们大学生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越性和领导性,把握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大学生更应具有自我进步、自我发展的成才意识,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我修养,不断进步本身素质,从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把三个倡导”和实际相结合,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关键是要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时制宜,突出重点,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入手,解决具体问题。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做到自我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主动应该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矢志爱国,报效社会;博学笃行,传承文明;求真创新,奋发有为;明礼修身,自立自强的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人生有了奋斗,那么人生才会有了七彩的颜色,才会过得更加精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篇10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学号:142108080403

姓名:殷雨晴

摘要

201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简单且全面的概括出了我国从国家整体到公民个人所应该追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打造一个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所谓的发展并不简单指科技与经济等物质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指文化与思想上的发展。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青年人,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应该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自身做起,并以身为样感染身边更多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是从国家到社会再到个人的角度提出的,但是若是落实到实际,我觉得应该从个人、社会再到国家的方向树立。就像学习一门技术,也是由点到面、由浅到深、层层深入的方式加深了解之后再学习掌握的。所以,一个国家要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首先就要有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作为支撑,而要想实现这样的社会,更需要有众多的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自己终身所追求的价值的个体作为基础。国家的价值目标也许离我们太过遥远,社会的价值取向也并不为我们个人所掌控,我们唯一可以身体力行的就是坚定不移的奉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短短的8个字,4个词,说起来容易,记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难,当成一生所信奉的宗旨更是难上加难。

爱国

首先是爱国。爱国是指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也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根本。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互冲突时,应该首先以国家利益为优先考虑,而不是为了个人出卖国家。这个层面上的冲突与矛盾,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但是一旦遇上也便是生死攸关、人生荣辱的大问题,就应该做好随时抛头颅、洒热血的觉悟。就像二战时期抗战的英雄,就像在政治场上绝不向外国反对份子低头的一代又一代的党的国家领导人。

敬业

有爱国,就有敬业,它们就好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被我们背诵的朗朗上口。只是,那时我们并不懂敬业的真正的含义,直到身边有人步入职场,直到我们也开始在自己的岗位上奔走。然后,我们才知道敬业的意义。敬业是指个人对集体的奉献程度,也体现了个人对自己职业的忠诚度和专业度。古语有云: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说的也多少是敬业的道理。关于敬业,并不像爱国那样离我们那么遥远,也不会叫我们随时因为一件事情就献出生命。它对我们的磨练与历练是经年累月的、是如复一日的、是细水长流的,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如今的我,还没有正式的步入职场,也许对于敬业的理解也只是空口白话,但是我身边就有很多敬业的典范。例如我们的人民教师——对学生不竭余力的关怀与教导;我们的人民警察——365天保卫公民人身与财产的安全;我们的环卫工人——日复一日为我们城市整洁的环境做着贡献……这些例子举不尽、道不明,这些人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身边,平凡也伟大。

诚信

诚信是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础,也就是说,若一个社会失了诚信,那么就没有任何和谐可言。如今的社会,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早已变得不像从前那般单纯。有些人认为,诚信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是没有什么前途可言的,因为太多的投机取巧,太多的威逼利诱,让这个本来纯净的环境变得污浊了,所以,单纯的心灵也逐渐的被沾染了。在我看来,这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为了蝇头小利抛弃诚信的人,一定会在未来的某处得到应有的惩罚,只有踏实肯干,诚信待人才会在人生的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长。友善

最后说说友善。就我个人认为,友善并不是一个外在的准则,而是从内心表现在外的一种状态。设想一下,若是人人吃不饱、穿不暖,整日为自己的三餐奔走,那么何来友善?反之,如果人人生活在一个富足、和谐的氛围中,每天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得到自己应有的报酬,饿了有饭吃,冷了有衣穿,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伴,一起描绘未来生活的蓝图。我想那时,人们自然会表现出一种友善的状态。

上一篇:公路工程监理内容下一篇:纪念五四运动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