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对教师的影响

2024-09-23

读书对教师的影响(精选12篇)

读书对教师的影响 篇1

当我们离开校园,进入工作单位以后,就很少有时间坐下来看书,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对读书已经没有多少兴趣了,即使在我们教育工作者中,具有良好读书习惯的教师也越来越少了。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要想站在讲台上胸有成竹的、纵横驰骋,就要拥有丰富的教育理念,而读书就是获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说: “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所以,读书对教师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两年前,我们学校也推出“创建书香校园,提升人生品位”的活动,不仅开展学生的阅读活动,也加强了教师的读书活动,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读书,并完成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从那时起,我就决定要多读些教育类的书,以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通过读书,我也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将读书对教师的影响归纳如下:

一、读书,能够改变教师人生单调的状态,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

走上课堂,照本宣科,捉襟见肘,多是因为读书太少。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合格的教师,到成熟的教师,到成为一名实践教育家,每跨越一个等级都需要我们付出相应的努力,只有不断地阅读,才能保持“知识力”和对知识的新鲜感,才能对学科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和灵活调度,才能有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的自如运用,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培养人文素养。多读书,不是滥读,而是要读好书。作为中小学的青年教师,要多读经典,经典是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可以让我们拥有非凡的智慧; 要多读精品,了解最优秀的同行在思考什么,可以让我们把握最新的教育成果; 要多读为学生而写的作品,可以知晓学生的喜怒哀乐,可以让我们把握他们的内心世界。

西汉的刘向说: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教师虽然不言愚钝,但通过读书,可以让我们充满内涵,变得深刻; 通过读书,使我们站得高看得远,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和明朗。

二、读书,能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

读书不是让我们成为书呆子,而应是“源头活水,为我所用”,让“吃下去的食物”转化为营养,让书本中的专业知识成功转化为教学中的专业能力。如果没有专业能力,教育必然是肤浅的。事实上,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总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获得的,古人有“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之志,今天,我们教师用智慧谱写的教育诗篇同样离不开书籍的指引。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一些优秀老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这种阅读态度时刻地影响着学生,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有学而不厌的学生”。

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这不仅会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睿智的光彩,而且会使课堂充满着创造的快乐。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淘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很轻松的方式,让学生有所收获; 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所以,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专业智慧,同时对所教的教学内容进行独特的感知、感悟和体验。

三、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或四处搜寻经典教案,或完全照搬人家教法,那你就要读书。在这里,我又想起了一句话: “知识由两个层次组成,浮在上面的是‘信息’,它能为你所用,而不能沁人心扉; 沉在下面的是‘文化’,它积淀而为你的修养,思想,观念。我们今天读书的弊端是取其‘花’而不取其‘实’,大家都成了追逐信息的‘狂蜂浪蝶’,难以培养出有文化,有修养,有思想观念,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由此,我们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一种执着,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才是真正的备课。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 “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 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 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l5分钟。”这位老师的回答,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一节课用一辈子来准备,他说的就是积累: 文化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技巧的积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上出一堂好课。那么怎样才会有这样的累积? 当然要靠不间断的读书,才会有这样深厚的文化积淀。

所以读书,不间断地读书,就会不断地思考和反思,当读书成为了一种迫切的需要,成为了一种生活的必需品,成为了一种习惯,也就为教师积累了一辈子的财富,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让我们亲近书本,喜爱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人生之美,美在心灵,书香熏染,完美人生。让读书之花,盛开四季校园,让读书来提升我们的品味,促进我们的成长。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坐下来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但作为教师,读书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因为它深刻影响着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执教水平。本文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读书对于教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读书,人文素养,专业能力,执教水平

读书对教师的影响 篇2

人们看到的虽然只是一本本普通平凡的书,但是我从书里学到了很多很多,它给予我力量,给予我知识,给予我前进的动力。

读书使人明智。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中知道了熟鸡蛋不能放到冷水里浸泡,要放进煮鸡蛋的热水里浸泡。煮熟了的鸡蛋,外面的一层保护膜已经脱落了,放进冷水里,冷水里的细菌就会进去,吃起来不健康了。

读书使人明志。我看过一本叫《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刘亦婷的成长历程,读书识字的点点滴滴,全都纪录在这本书里。我好羡慕她!我想:如果我有她那么厉害就好了,我要向她学习。现在,我正抓紧时间学习英语,也立志留学哈佛呢。

读书使人富有。据说,比尔?盖茨九岁读完了百科全书,长大后创办了微软公司,成为世界首富。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你看比尔?盖茨,就知道读书至少不受穷。中国目前还相对贫穷落后,为了赶超发达国家,过上富足生活,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用知识创造财富、改变命运。

读书提高人文素养。有些人,初中没毕业就不读书了,出口骂人,满嘴脏话,被人鄙视;有些人,文化层次高,饱读诗书,彬彬有礼,受人夸赞。两者相比,每个人都愿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人。当然,我也不例外。

校办读书节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影响 篇3

关键词:校办读书节 东厦中学读书节 合作学习

东厦中学举办读书节,至今已有六届。回首六年来每一届读书节活动,回顾每一场活动中的亮点,回想学生在活动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笔者都感慨良多,而体会最深的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不断地锻炼和提升,在此,将结合六年来的实践活动,谈一谈“校办读书节”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影响。

一.校办读书节活动显现合作学习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1]这一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近年来在我国各类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被广泛采用。东厦中学读书节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主要包括“读书”演讲比赛、“读书”朗诵比赛、“读书”辩论赛、“读书”讲故事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而所有这些活动,都充分显现学生的合作学习。

例如,“读书”辩论赛。辩手准备时分工合作,破题立论各抒己见,互相补充,辩论时既要阐明本方观点,又要配合队员围攻对方,台下观众也要呼应辩手呐喊助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完成这一过程。学生们为了本班的集体利益和个人荣誉,在明确的责任分工中互助学习,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最终提升了自我学习能力。又如,在“读书”讲故事比赛中,姚俊老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准备,并选派小组长,设立具体岗位,分工明确。设计图案、涂抹上色、录制配音等都专人专职,最终参赛选手在团队的配合下,圆满完成任务,取得一等奖的佳绩。再如,“读书”知识竞赛中,学生们根据书目,认真阅读,有的还专门成立课外阅读合作小组,研习作品、互相讨论,合作分析作品的人物及主题,共同收获。

常言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个人冥思苦想不如发挥集体才智。合作学习就是这种集体智慧。校办读书节各项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发挥集体智慧的空间,使之变身活动小主人,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帮助别人又提升自身,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校办读书节活动促进良好合作学习

1.让合作学习更“活而有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外活动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东厦中学六届读书节活动都提倡合作学习的方式,但也明确告诉学生合作并非自由散漫地走过场,而是合理分工、各司其职,达到“活而有序”的目的。

首先,“靈活”是前提。学生合作参与的主动权灵活自由。他们可以与他人共享思路,也拥有了更多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读书节六年来所开展的多项活动都提供给学生一个灵活参与的平台。学生在合作参与这些活动时,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思维能力也变得更加灵活。

其次,操作要“有序”。每一届读书节都会有序地用海报、活动简介、“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活动宗旨与流程。有序的步骤,学生清晰的认识,才能保证合作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中,语文教师先让团队有了共同奋斗的目标,再分工明确,各尽其能,让每一位成员都有事可做、有活可干。如指导辩论赛时,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先让学生明确“以理服人”的辩论宗旨,从破题立论的角度指导学生找突破口,对辩手进行智能分工,让每一场辩论活动有序地进行。

再次,杜绝“乱而无序”。合作学习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参与力度加强也带来教师操控的困难,易出现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制定详细的比赛规则,用基本常规加以约束都是有效途径。如,讲故事比赛中,组员对情节处理存在争议,相持不下,投票解决的方式就很有约束力。当然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而是通过纪律要求,让合作“活而有序”。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是形式上灵活实则分工严密有序的学习方式。”[3]每一届读书节都是在“活而有序”的氛围中进行的,既有灵活多样的形式又有严密有序的细则。

2.让合作学习更“高效快捷”

在中、高考压力背景下,学生课业负担重,课余活动时间少,此时,活动的高效性就显得很重要,而读书节的活动恰好让合作变得更高效。语文组在设计活动时有意识地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让之齐心协力、集思广益,让合作效益达到最大化。

比如,参加演讲比赛对于准备时间短、课业负担重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此时,如能充分发挥团队合作能力,大家都来出谋献策,难点就容易迎刃而解。因此,东厦中学在读书节演讲比赛的奖项中增设了“最佳组织奖”,让“独立作战”变成“集团冲锋”。在第五届读书节演讲比赛中,高一(1)班杨卡彤同学的突出表现在于其背后有“智囊团”的支持。从选稿时的多方商榷,到试讲时的不断完善,再到演讲流程的精心设计,直到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只用了一周时间,这个团队就把卡彤打造成一个自信昂扬的演讲者,实属难得。如此高效,只有充分发挥团体协作精神才有可能,他们团队也因此而获得“最佳组织奖”的荣誉。

又如,第六届读书节的古诗文朗诵比赛,赛前规则就提出如有布景、配乐、伴舞将适当加分。这对比赛团队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推选优秀选手,还要对其进行策划、包装。苏丹丹老师的学生取得不俗成绩。苏老师推行的合作学习是这样:先宣传动员,再让全班小组PK,然后推选最佳选手,对其策划、包装。全过程由学生合作完成,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们积极排演,各显神通,伴舞配乐,形式多样,最终选出最佳选手参赛。这一过程,既锻炼合作学习能力,又提高选拔效率,远比老师们言辞凿凿说教一节课要好。学生们在合作中摸索,在合作中发挥团队效应,更快、更高、更好完成任务。

当代合作教育研究的专家尼尔·戴维森提出:“合作活动最大益处在于高效便捷。”[4]举办课外活动更要追求高效。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式地应付比赛,只会失去举办活动的意义,只有变换活动形式发挥团队的最大效用,才能让活动效益最大化,实现合作的高效性。

3.让合作学习更“妙趣横生”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曾说过:“学习活动的真谛在于趣味。”[5]校办读书节的多项活动都带有浓浓的趣味性,给学生的合作学习带来许多乐趣。

笔者曾对读书节的趣味性问题在高二级的文科实验班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3.7%的学生认为能够在合作活动中获得乐趣;36.3%的学生希望今后能多增设带有趣味性的团队活动。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还是认可读书节活动的趣味性,并向往能在团队协作中获得更多乐趣。如,古诗文诵读比赛中,为配合参赛选手,团队成员精心配乐,自制道具,挑选服饰,还用对联、标语的形式增加亮点。形式多样,乐趣多多,学生合作过程身心愉悦!又如,辩论赛中,辩手们唇枪舌战、智慧交锋、妙语连珠、语出惊人,呈现给观众和评委老师的是妙趣横生的语言大餐!再如,每一届读书节都会举办的知识竞赛。经典书目,潜心研读,合作小组,探讨商榷!看法独特,拍手称快!学习氛围甚是融洽,这一过程无不充满浓浓的学习乐趣。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聪明才智,才能让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乐趣无穷!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既培养兴趣又激发思维,扩大阅读面,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种合作之乐。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学习活动不是强制性的,而在于获得学习之乐。”[6]校办读书节的多项活动正是借助合作参与的形式,让学生真正体验活动之乐、学习之乐、读书之乐。

三.结语

东厦中学读书节走过六年的时光,活动形式推陈出新,一届比一届精彩!合作学习也给这些活动带来新气息,使校园生活更有激情和活力!师生们在一届届的活动中不断熏陶,互相探讨,也不断反思、校正,逐步走向成熟。完全可以这么说,东厦中学读书节活动是校办读书节有效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有力证明。

參考文献

[1]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8.

[2]中华人民国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3](美)David W.Johnson Roger T.Johnson.合作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1.

[4]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四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44.

[5]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上海: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213.

[6]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261.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校办“读书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以汕头市东厦中学为个案》(2012YQJK271)研究成果。

读书对教师的影响 篇4

现代教学研究表明, 一名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七八年之后, 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 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如果不注重读书学习, 不注重获取新的东西来充实自己, 那以后教书就只能凭经验运作。这样教一辈子书, 也只是教材、教参、标准答案的传声筒, 哪里有什么创新与发展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课程、教材在不断变化, 对于教书、育人的教师来说, 现在学习和读书的任务不断加强, 只有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许多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种体会, 过去教得乏味的内容, 今天教起来别有滋味, 过去对一些问题仅有肤浅的认识, 如今却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认识它, 理解它。可以这样说常教常新。道理很简单, 那是因为这些教师不断读书学习, 丰富自己的知识, 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

然而, 目前形而上学在教育上仍有“惯性”的市场。如有的教师热衷于形式主义, 不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而把大量时间花在搞家教, 或上网聊天、玩游戏上。有的甚至通霄“筑方城”等等所谓的娱乐。备课不认真, 教案经不起推敲和深究, 教学思路浮躁不定, 素质教育当然无法得到落实。这样的教师只知道传授已有的书本知识, 而忽视教会学生学习。我们要把教师的角色由“演员型”向“导演型”转变, 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可是我们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存在以下误区:

1.认为读书可有可无, 自己已有一桶水, 应付课堂讲授绰绰有余, 缺乏自我反思, 自主学习的精神。

2.认为没有时间读书, 青少年时期已经读够了, 加上现在工作繁忙, 家庭拖累, 读书又枯燥乏味, 还读它干什么?即使读书也是为了晋升职称, 提高学历而已。总之, 教师读书的被动成分超过主动, 实际效果不大。

3.认为实践重于一切, 自己长期工作在教育第一线, “教学相长”自己不是经常在学习吗?不用再埋头读书了。因此, 对新的教学理念知之甚少, 对课堂教学的改革缺乏力度。

4.轻读理论的书, 认为所读理论“虚”, 对教学实际作用不大。这是在浪费时间, 做无用功。

5.认为读书是年轻人的事, 自己年纪大了, 无需再读书了。因此, 读书不深入, 雾中看花, 蜻蜓点水, 读书不系统, 时断时读, 前后不连贯;读书无主见, 随大流, 赶潮流, 看时髦。即使读书, 也仅瞄准应试, 热衷“中招宝鉴”“考生资料包”“高考必备”等等。埋头钻研“技巧”, 造成教学理论与实践脱钩。读书与应用“两分离”, 学生对学到的东西不能活学活用。

6.一些教师不注重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 只借一些娱乐、消遣性的书籍, 或局限于网读。还有些教师的读书仅限于本学科, 本年级, 很难进行跨学科, 整合型读书。教师之间切磋的机会少, 交流少, 不能相互取长补短, 教学相长。

针对以上几种在教师中存在的读书误区, 学校要建立起读书的长效机制, 在教师评价过程中, 要将教师读书和发展情况当作一项重要的量化标准。领导带头, 创建学习型的书香校园。为此, 学校领导除了须具备科学文化知识和能力外, 还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 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师管理过程中, 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2.与管理相关的知识, 包括管理心理学、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助于学校管理者对教师全面认识和了解, 并能够及时地根据教师的心理及生理需要, 实施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管理措施。

3.教育政策法规知识, 它是学校管理者依法治校的前提, 也是实施以人为本对教师管理的内在要求。这就需要学校领导不断学习, 不断完善自我, 超越自我。只有建立起领导读书责任制, 在领导带头读书学习的前提下, 才能大兴读书之风, 创建学习型的书香校园。同时, 要在读书上讲策略, 讲方法, 讲实效, 把教师的读书能力切实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提高“会读书”的能力, 这既是教师的一种责任, 一种情怀;也是教师的一种精神, 一种追求, 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的表率作用是巨大的。因此, 教师读书能力的提高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基本教育》, 华东师大出版, 2004.1

[2].苏军著, 《教育101》,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2004.8

[3].《中国教育报》 (读书周刊) , 2006.2

[4].《优秀教育论文集》 (第十六卷) ,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2.12

读书对教师的影响 篇5

暑假前一次逛书店之时,淘到该书,正好在如此酷热的暑假之中可以寻找到一丝凉意。《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是著名的特级教师宋运来先生所著,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经典著作。全书主要就教师工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现象作了描述和分析,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问题,分别从教育习惯篇、教学习惯篇、学习习惯篇、生活习惯篇、行为习惯篇等五个方面100个案例进行诠释。

教育本身是一种智慧,而教师作为教育者,更需要拥有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良好的习惯中来。教学时一门艺术,教学也是充分展示教师魅力的舞台,追求有魅力的教学是所有教师共同的愿景,教师需要通过良好的习惯不断增加其教学的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去赞叹、仰慕、并主动聆听其教诲。有魅力的、完善的教育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需要不断学习。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品质,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成为有魅力的教师。教师的生活应是充满情趣的、拥有幸福感的生活。因此,教师应有一套合理的生活习惯,这样既可以具有旺盛的精力,又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当教师,就要当一个有品位的教师。有品位的教师,犹如一杯淳美的米酒,让人回味、沁人心脾。教师的品位从哪里来?从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来。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自我,从而成为有品位的人。

当我翻开该书的目录时,首先看到“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大标题。智慧,从何而来?教育习惯篇从21个习惯进行例举,“切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做一名阳光的教师”、“教师,请记住学生的名字”、“要善于换为思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等等。通过翻阅该书,从中体会到许多颇为中的,而又行之有效地经验和方法。“一个学生不仅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且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孩子。”“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等等。

特别是学习习惯篇中,作者提到“要做一个完善的人”。的确,学习是当前任何职业和任何人都必须牢牢记住,而且必须时刻实行的关键字。似乎早已进入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当前社会日新月异,任何学习都不再一劳永逸,树立活到老学到老已经不得不成为现实。况且,做为一名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是工作的需要。只有在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自己,才能成长孩子,成长教育。“认识自己”,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名言。作为教师,要习惯“研究”自己。“做一个充满情趣的人”,教师的生活应充满情趣。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要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善待他人,即使善待自己。只有当一个人懂得善待他人的时候,他所处的人际关系才会和睦友好、充满温情。要做人类精神的守望者。“做一个有品位的人”,从行为习惯谈教师。“学会倾听自己”、“善于发现自己”、“语言要有亲和力”、“学会尊重”、“学会规划自己”等等。做人要有气质,做事要有风格。而作为一名教师,也要有自己的特色。高层次的丰满的闪耀着灿烂人性的特色,称之为“教师的品味”。一个教师有了这独具的、高雅的品味,就会使其教育教学洋溢着风采,充满着生机。有品位的教师,善良宽容,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同情心,有正义感,有尊严感。

教师:生命对生命的影响 篇6

“世界因我而不同。”既然人生短暂且如此宝贵,那么,如果撇开职业对维持生计方面的意义,我们应当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使我们的周遭发生一些改变——有价值有意义的改变。

使我们的周遭发生有意义的改变,有多种途径。

我们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发生有意义的改变,也可以使所处的环境发生有意义的改变,或者使工作的进程发生有意义的改变。但,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改变,是使人发生有意义的改变!

使人发生有意义的改变,教师这个职业得天独厚。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塑造人、培养人、影响人,从而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知识、技能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蕴藏着人类的智慧,教学中学生正是通过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学习知识、技能,在吸取人类智力成果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智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眼神、肢体、微笑等,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以教材为依托,逐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时,教师通过自己有价值、有意义、创造性的劳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使每个孩子在各自的基础上成绩得到了提升,智力得到了发展,这就会为孩子的人生奠定基础,为他们将来的成长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教师可以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健全人格。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更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非智力因素涵盖广泛,良好的兴趣爱好、积极的情感、健全的人格等,都属于非智力因素。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常听见有家长说:“孩子在家里家长说什么都不听,可是只要是老师说的话,他们都当‘圣旨’。”为什么呢?这就在于学生接受教师的影响比家长的要多一些。教师不一定是专家,但教师一定要是“杂家”,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所谓“杂家”,不仅包含自身知识的多寡、能力的高低,更包含着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在学校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既是学习的指导者,又是行为的示范者、集体的领导者、心理的辅导员、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开阔眼界,丰富人生。好教师是一种眼界。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运用眼界引领学生前行。因此,教师眼界的深度、宽度和高度,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厚度和广度、高度。

各种培训,甚至出国学习,互联网、书本等,为教师开阔眼界提供了条件。教师不仅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也学习学生感兴趣的。向书本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一切能提供宽阔视野的人与事学习,以“世界就是我的书本、我的课堂”这样宽广的心胸,博采众长,丰富阅历。

教师的眼界问题,不是教师的个人喜好问题,而是关系学生素质甚至整个民族素质的事,教师有这样的职业便利,便可以站在更高的平台,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将自己的思想积淀、人生追求、理想信念、价值判断传递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境界、影响学生的思路、改变学生的人生道路。

可以看出,教师是度人度己的职业。毋庸讳言,教师职业自有其辛苦,但是,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并且,他在论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所描画的“美好生活”,特别提到了“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个“中国梦”中,不就隐含有对教师职业的巨大期待吗?若每位教师都能尽职尽责完成使命,以生命影响生命,必然能成就这样的美好生活。

读书对教师的影响 篇7

那么, 读书学习对一个人的成才成功真的就不重要了吗?在这里, 我想着重探析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的最高领袖总统奥巴马以及他的父亲老奥巴马!按当今成功学的观点, 奥巴马无疑是世界上最有权最成功的人了。如果以以上那些人的逻辑推测, 奥巴马必然出身于纽约华盛顿这样的超级大城市的高官贵族之家, 有着强硬社会关系的靠山, 至少也应该是不少国人羡慕的官二代富二代。

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事实上恰恰相反!奥巴马的父亲老奥巴马来自极端贫穷的非洲肯尼亚西部一个贫穷的小村庄。奥巴马的祖父在肯尼亚的城市做过小办事员、家庭厨师等各种杂役, 回到家乡后以精明的头脑经营一个不错的小农庄。老奥巴马是祖父的第二个妻子的儿子, 奥巴马的祖母在儿子年幼时因不堪繁重的劳动和丈夫暴躁的脾气而独自离家出走再嫁。

老奥巴马便由祖父的第三个妻子抚养长大。老奥巴马在学校时成绩优异, 性格顽皮, 后因经常违反学校的纪律而遭到开除, 引来了父亲的暴怒。后来在两名热心的美国教师的联系和帮助下, 获得了去海外读书的机会和奖学金。老奥巴马是夏威夷大学的首批非洲学生, 与一个美丽的白人少女在这里结识, 也就是奥巴马的母亲, 之后两人奉子结婚。由于身边的人反对他们在一起, 所以他们结婚的时候并没有通知亲友。可是奥巴马出生两年后, 生父却离开了他们, 与另一个女子回祖国去了。母亲做了一件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就是嫁给了一个非洲男人, 并生下孩子之后又离婚。虽然以后的生活会非常艰难, 但是母亲却义无反顾。奥巴马后来评论自己的母亲:“她的性格实在是敢爱敢恨。”离婚后, 母亲带着他艰难地生活着。后来, 母亲认识了继父——一个来自印尼的留学生, 母亲带着他到印尼生活, 在雅加达郊区, 道路到处是坑, 通货膨胀严重, 学校里的小伙伴把有着黝黑皮肤、满头卷发, 再加上一副肥胖身材的他喊做“黑鬼”, 他跑回家问母亲要钱买香皂, 想洗掉皮肤的黑色, 但母亲却告诉他, 做黑人一点儿也不需要自卑。

后来, 奥巴马被送回美国夏威夷, 在外祖母的监护下成长。由于他头脑聪明, 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学校, 这所学校里白人小孩占多数, 只有3个黑人小孩, 这次, 他又对自己的肤色产生了严重怀疑。为了让自己自信一些, 他向同学吹嘘说父亲是非洲王子, 想当然, 他自然也是王室后裔。奇怪的是, 同学们居然相信了他的鬼话, 他开始神气活现地和人交往, 自信又自卑, 看似快活实则痛苦迷茫, 这就是他当时的心理写照。很快, 叛逆期来了。十几岁的奥巴马成了一个瘾君子, 他和任何一个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 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家境是贫穷的, 肤色是被人嘲笑的, 前途是没有的, 成功的道路曲折得连路都找不着。他过了一段荒唐的日子, 做了很多愚蠢的事, 比如逃学、吸毒、泡妞等, 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子”。没人知道拿他怎么办, 许多老师都预言:美国所有州的监狱随时都向他敞开!母亲却告诉他, 做人要有追求,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并且要益于他人, 这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他一下就“顿悟”了。他重拾已经丢失好久的梦想——虽然我是黑人, 但我要赢得你的尊敬。于是, 他认同了自己的美国黑人身份, 努力学习, 在考取哥伦比亚大学的同时, 还仿效母亲到社区里做义工。他发现, 帮助别人真的能获得快乐, 尤其是帮助那些弱势的人, 自己更能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所以, 他大学毕业后, 只在华尔街做了两年的高薪工作, 便义无反顾地到芝加哥黑人社区从事社区服务工作, 薪水很低, 但他做得很快乐。他所做的也都是小事, 社区的道路、照明、房屋修缮、劳资关系协调等等, 琐碎且庸常, 他事无巨细都做得很认真。凭此良好的记录, 他考上了哈佛大学法学院, 攻读法学博士学位。他像母亲一样, 开始为了让更多人幸福而忘我地工作。然而, 母亲却在这时患卵巢癌去世了。去世前, 她完成了长达1000页的博士论文。母亲没有给他留下任何遗言和遗产, 但他却认为, 母亲所拥有的一切——自信、干劲、敢爱敢恨以及极佳的人缘, 是多少金钱也代替不了的宝藏。而正是这种榜样的力量, 成为他迅速在政坛崛起的法宝。奥巴马曾在社区工作的经历, 不仅帮他进入哈佛, 还帮他成功地打败多名有财有势的对手, 成功地竞选参议员, 进而竞选美国总统成功。这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 当年自封的非洲冒牌王子后裔, 有一天居然有可能成为美国总统。美国总统同样也是人, 也是从青年时代过来的, 也必然经历过青年时期的烦恼。目前, 正处在迷茫之中的大学生朋友, 事实上也正和当年的青年奥巴马一样, 有过自卑和叛逆, 有过彷徨和迷茫。然而, 奥巴马却在母亲身上学到了人生的真谛:对社会的贡献才是衡量一个生命价值的真正尺度。他终生都铭记着当初自己沉沦时, 母亲说的话:奥巴马, 我觉得你父亲是最帅最聪明的黑人, 现在, 你代替了他。

目前我国青年, 应当说几乎都要比奥巴马出身好些, 中国当前的绝大多数农村总要比非洲肯尼亚的偏僻农村要强很多。至少, 在美国那个至今都还存在种族歧视, 特别是歧视黑人的社会, 奥巴马如果不是靠自己奋斗成功, 他的黑皮肤注定终生都会受到有形和无形的歧视。而我们又哪一个是黑皮肤, 会受到歧视呢?如果老奥巴马不走出非洲肯尼亚山村到美国去读书, 如果奥巴马不靠自己发奋, 顶着受歧视的黑人身份, 先后考取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 他能成功吗?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 希望青年朋友们都能静下心来, 拿自己认真比一比非洲黑人老奥巴马和他的儿子奥巴马的读书学习经历, 看看从当年的“黑小子”、“坏小子”, 到当今的美国总统, 他的成长历程可谓是一部活生生的励志片。而我们, 又能奥巴马的读书学习励志成功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迪?自己的人生之路又该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梦想又该如何实现?

摘要:如果老奥巴马不走出非洲肯尼亚山村到美国去读书, 如果奥巴马不靠自己发奋, 顶着受歧视的黑人身份, 先后考取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 他能成功吗?答案不言而喻。

关键词:奥巴马父子,读书,成功

参考文献

[1]、汪翔, 《奥巴马大传》,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出版

读书对教师的影响 篇8

一、单项流动:匮乏与过剩并驾

现阶段, 教师的流动呈现单项倒流现象, 造成本来就薄弱的农村小学师资匮乏现象更加雪上加霜, 而城区小学教师却人满为患, 许多教育人才“无用武之地”, 是什么造成的呢?

1. 教师个人素质的自身限制

(1) 从教师能力方面看。农村还有一部分教师是毕业生直接分配过去的, 走上岗位会发现, 以前专科学校中学习所得这些理论真正运用到教育实践, 有太多的困惑, 面对课堂教学和教育学生上的很多问题往往“措手不及”, 甚至会走入诸多误区。

(2) 从教师压力方面看。60%的农村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太大,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调查显示:农村教师在工作中“一人多头”的任教现象严重, 特别是音、体、美、英语教师的缺位很严重;其次是教育教学知识更新速度太快、教研任务过于繁重、没有教学研究引路人等一系列问题, 造成许多教师在工作中要多走很多弯路。

2. 教育环境的截然不同

(1) 教育硬环境的差距。由于受社会教育价值观的导向影响, 每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总是习惯性把有限的、先进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到城区重点学校。

(2) 教育软环境的不同。农村小学教师有很多人在一年里甚至是几年里根本没有参加校外的任何学习培训, 因为出外学习名额实在太少, 出外学习费用太高学校也负担不起。这些无疑给原本就在质和量上差强人意的农村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教育机遇:流动与发展并存

1. 养精蓄锐:教师流动盈科而后进

(1) 添砖加瓦, 吸引教师流动。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 起码要保证农村教师的待遇要高于城镇教师, 如工资、人事、评级等相关的方面, 明确规定流动教师应当享有的待遇和补助, 出台了这些实质性的吸引因素, 才能让教师眼前一亮, 也才能体会到在农村小学工作的优越性。有了优越的考核制度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保障, 同时保障城乡教师流动政策的实施。

(2) 掷地有声, 保障教师流动。现在很多地方为了保障农村小学服务教学, 造成很多老师“去的容易, 回来无门”, 有的老师根本就是“有去无回”, 只等退休……。所以, 一定要给“流动老师”一颗定心丸, 解决阻碍教师的不安定流动因素, 要保证“流动自如”, 才能稳定农村小学教师队伍。

2. 教海拾贝:教师流动“换”“气”生才

(1) 提升“留守教师”的素养。学校一定要以提升原有的农村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为核心, 以农村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为重点, 积极创设广大农村教师自觉学习、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优良氛围, 促进农村教师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2) 体现“流动教师”的价值。农村教师提升有一个过程, 城市和先进的教学地区可进行教师流动, 可以深入农村, 带课下乡、支援教学、专家小组协助和同课异构等, 还可以与农村的教师进行教研活动, 先进地区的教师和各教育专家到农村中去, 体验农村教育, 了解农村教育同时帮助农村教师, 还可以为自己的教育研究寻找新的素材, 为教育工作注入新的灵感。

3. 深根固柢:教师流动继往开来

(1) 保障流动教师的家庭安康。据了解, 致使农村教师流失的最大原因来源于家庭因素。未婚的农村小学青年教师, 因为工作单位在农村小学, 找一个伴侣还要接受别人的挑三拣四;结了婚的农村小学教师就要考虑到子女的教育问题。所以要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安心工作, 也要考虑他们的婚姻和子女教育问题。

(2) 保障流动教师的晋级评优。很多农村教师工作辛苦一辈子, 因为晋级人数有限, 不能评上高级职称大有人在;特别是高级教师在农村小学更是凤毛麟角。一定要保障流动教师晋级评优的优先性, 将这些政策正式落实下去, 会给城乡教师的流动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 还可适当提高农村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 吸引青年教师到农村支教。

只有解决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 才能促进城乡教师的全面流动, 提升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浅析声乐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篇9

声乐学习者首先会根据自己的音区被定性为高音、中音、低音,由教师根据学生自己的声音条件进行训练。教师教学应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条件,不同理解程度,认真调整学生的声音技术和演唱状态。

声音是本体的,不是广泛的,学习方法是个人的,不是相同的。声乐学习属于一对一的个体教学,学生的声音条件不同就要求教师不仅仅只有一种训练方法,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先天条件进行调整。这是一个从自然到不自然再到自然的艰难过程,即学生从最初毫无修饰的大白嗓,到学习并适应科学的练声方法,最终将方法转化到自己的身上灵活运用的过程。当然,这要视学生的参与和完成情况而定,过程很漫长,因此教师的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不同状况,发现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声乐技巧的训练。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和知识水平也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方向,教师要有远见,有能力判断学生是否适合舞台表演,还是适合从事教学或者理论研究,这是很关键的一步,更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与尊重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二、教师的理论水平

声乐艺术是综合艺术,演唱技术与诗歌、文学等的结合成就了声乐艺术的文化底蕴,演唱必须是综合了各个方面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因此,好的演唱一定是绝佳的演唱技术和个人文化修养的体现,包括个人的艺术个性和自己的理论水平。声乐教师一定要具备全面的艺术素质,其理论水平占主导因素。教师本身的艺术个性是指有扎实的演唱功底、歌唱技巧和足够的实践经历与驾驭舞台的能力,这是十分必要的。而理论水平就包括了一定的文学修养,美学修养、史学修养、音乐理论基础和心理学基础等,并具备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发表论文,学术报告等,另外要有一定的伴奏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以及多变的教学手法。

教师的理论水平是探寻音乐本质的源泉,是触摸声乐领域中最深邃的指路灯。能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和适当的语言来阐释声音的概念,并使学生们能够理解、应用,是对教师理论水平的检验。作为领路人,就必须具有更强大的能力,包括过硬的演唱技术和广博的文化修养,才能真正地研究、驾驭这门学科,在教学中从哲学深度、文学高度、思想高度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为培养更多的声乐艺术人才提供保障。

三、教师的示范作用

声乐学习的道路异常艰辛,体现在它的抽象性以及非直观性,声音技术上教师大多用语言来表述,当然,由于语义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加上声乐教学中没有标准化的词语来定义声音,因此学生对声音技术的把握就略感不易,而教师的演唱示范是学生学习声乐最直接的方式。通过教师的示范,可以使音乐中的抽象因素变得更加形象化,同时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启发。在发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有效的训练手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这就需要教师范唱来使学生了解其中的内涵,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从模仿转化为融入自己的演唱。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达到学习效率,教师也需要通过示范演唱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去探索学生声音中的未知。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与理解能力都有偏差,学习认知情况不同,能力因人而异,对演唱中的概念以及原则,要靠自己的听觉来判断,在模仿时要保持头脑的清醒。因为学生听教师的示范是客观的,听自己的演唱是主观的,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分析教师的示范演唱,逐渐培养自己对声音的判断力,使脑中有正确的声音概念。

四、教师的语言表达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除了通过给学生的示范,还要进行大量的理论讲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这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条理要清晰,结构要严谨,使学生对于声音概念有明确的认识。语言上深入浅出,能够将深奥的无形的声音通过语言形象地给学生讲解。其次,逻辑严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举一反三,在已知的声音概念上做尝试与调整,最终找到最适合学生的声音。第三,内容充实,多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例如为什么演唱两遍的效果不同,差别在哪里,使学生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通过手势与眼神,使学生得到教师的情绪提示,给予学生提醒与启发,在自己的声音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声乐学习是训练意识的学习,学习与演唱一定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不仅要控制自己的声音,还要控制自己的意识。教师在讲解中要发挥学生本身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进行探索获得技能,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与欣赏水平。

五、结语

教师的自身魅力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影响教学效果。当然,教学相长,教师也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钻研,从学生的学习中提炼总结,增强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价值体现在学生取得的点点滴滴进步,学生演唱水平的提高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日益提高,教师水平的提高又使学生的欣赏水平,演唱能力得到发展,从而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

摘要:音乐的多样性与个性化给演唱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声乐教师教学的效果是最大化的发挥每个人的天生条件,最终的目的是寻找学生最动听的音色与最自如的演唱方式。

科研压力对高校教师的影响 篇10

为了解现今高校教师科研压力状况, 本课题组对上海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广州大学、长江大学、湖南商学院、长沙理工大学等东中部六所高校的802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要求被调查的高校教师对产生压力的十个因素按照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序。这十因素包括社会、学生、学校管理与制度、人际关系、工作负荷、经济收入、个人职业发展、家庭以及科研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科研压力排在第一位。另外, 对802名高校教师科研压力感的调查显示 (有效问卷794份) :感到“没有压力”的教师只有21人, 占2.64%;感到“有一点压力”的教师341人, 占42.95%;感到“压力比较大”的教师372人, 占46.85%;感到“压力非常大”的教师60人, 占7.56%。可以看出, 其中感到“压力比较大”和“压力非常大”的教师总计432人, 占调查对象总数的54.41%。[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现有一半以上的高校教师感到科研压力较大或很大, 可见随着国家对高校教师待遇的逐步提高, 经济压力已不再是高校教师的主要压力, 而随之取代的科研压力已成为目前高校教师压力的首要因素。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高等教育作为竞争中遴选人才的首要途径, 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龙头。高等学校是国家教育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是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的摇篮, 代表着一个国家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水平, 反映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发展潜力, 其具有的“成才教育”的性质, 直接担负着为国民经济部门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培养专门人才的任务。

心理学研究表明, 适度的压力会引起人们情绪上的适度焦虑和紧张感, 并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使有机体释放较多的能量进行活动, 使人反应速度加快, 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 从而使智力活动效率提高。同时, 适度的心理压力还有助于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 令人振奋, 给人向上的力量, 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适度的科研压力能使高校教师集中精力于科学研究, 保持旺盛的科研意志, 还可尽快地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促进教师队伍良性循环, 从而最终能有效地促进合理竞争、开放教学。可见, 当高校教师在进行科研工作、教学过程中产生适度的心理压力时, 若能冷静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 积极寻找缓解压力的对策, 进一步分析实现目标的各种主客观条件, 适时调整目标, 改变方法或变换行为方式等, 就会变压力为激励力量。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上海某著名大学一位教授说, “现在大学越来越不好待, 压力很大;学校越好, 教师压力越大。”现在, 高校教师的科研压力主要就是职称晋升。但是, 众所周知, 论文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排名和教师评职称定级的主要指标, 一味追求SCI论文数量, 为写文章而写文章的风气日盛一日, 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教师要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写论文, 对课堂教学的投入也就越来越少, 教学质量正不断下降。

现在学术腐败的现象也日益严重:一是将别的论文稍加修改据为己用, 甚至抄袭和剽窃;二是把同一篇论文略加修改拼凑成新的论文, 一稿多投;三是把他人的英文论文翻译成中文发表。如近来发生6位教授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涉嫌抄袭剽窃造假事件就是一例证。

因此, 合理的压力才是高校有效竞争的保证。对于教师, 要求他们要教学好, 又要搞科研, 同时还要在教学、科研方面达到一定的业绩, 很显然是不合理的, 不利于发挥不同教师的不同优势。因此,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样样都要干, 最后样样都不行。高校在引进竞争机制的同时, 还要给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的环境, 发挥特长, 施展个性, 让大家各尽所能地努力工作, 不宜用统一标准把每个人都限制在同一模子里, 更不宜人为地把不同性质的工作分高低贵贱, 切忌自觉不自觉地制造人人自危、争名夺利的氛围。

此外, 过大的科研压力容易使高校教师心理受到损害, 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心理疾病。有关应激的研究表明:适度的身心紧张状态对机体适应环境、应对问题是有利的, 但如果紧张反应过于强烈持久, 超过了机体自身的调节和控制能力, 就可能导致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紊乱而致病。长期压力过大还可使人们出现认知偏差、焦虑、情绪激动、易激惹、刻板等, 甚至可以影响人们个性的深层部分, 如影响到自信心等。[3]超负荷的压力已经开始严重地威胁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广东省教育工会的调查显示:广东高校教师大约1/10的人处于健康状态, 1/5的人处于各种疾病状态, 剩下的7/1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值得注意的是, 在教师亚健康人群中, 有约1/3的人处于重度亚健康, 即疾病的边缘状态。这是高校教师承受了过重的心理压力而导致的必然后果。很多高校教师在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下, 过早地透支着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另外, 过劳死也成为高校教师的死亡状态之一。虽然过度疲劳不是过劳死的直接原因, 但两者有很大的相关性;过劳死往往有一些较严重的基础病因, 但过度疲劳可以使这些病因加重或是导致发病, 造成不良后果。而过度疲劳正是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可见, 过重的压力会严重地影响高校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 其非理智性行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从而不利于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进行, 不利于国家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发展。可以说, 高校教师承载了社会和家庭太多的希望和责任, 因而高校教师因心理压力而导致的心理不健全和行为不良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后果要比其他社会主体要深远得多。[4]

参考文献

[1]刘淑芹.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调适[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7 (8) :112—115.

[2]刘志成, 孙佳.试论高校教师科研压力及缓解措施[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 .

[3]刘仕勇, 刘彦, 黄春基, 杨辉.疏导科研压力培养研究生科学诚信[J].西北医学教育, 2006 (8) :389—390.

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学的影响 篇11

关键词:教师;情绪智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09-03

一、情绪智力的内涵

情商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取代智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现在普遍认为,情商对个体的成功具有重大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情商到底是什么?从学术的角度来讲,情商(EQ)是一个测量学名词,全称情绪智力商数(Emotional Quotient),是情绪智力水平的量化。学术界虽然关于情绪智力的定义存在分歧,但一般认为情绪智力是个体适应性地知觉、理解、调节和利用自己及他人的情绪的能力。[1]该定义包括两个关注点:第一,情绪智力包括对情绪的认知、调控和利用三个成分。第二,情绪智力包括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影响两个方面。情绪的认知能力是指能正确认识、评价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即了解自己或他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这种情绪对环境是否合适,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情绪的调控是指在认知的基础上,对不良情绪情感体验进行控制和调节,保持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如,当遇到负性生活事件时,懂得通过改变认知、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改变自己消极的情绪。当别人处于消极情绪时,懂得采用如开解、激励等有效措施使他人摆脱消极的情绪。情绪利用是指能够运用自己的情绪或用有效的方式影响他人的情绪达到实践的目的。如,在聚会场合,懂得运用高昂的情绪来获取别人的关注。在紧急危险时,懂得保持冷静来提高问题的处理效率。在与人交往时,懂得对他人适当的赞扬以获得好感,等等。

有些学者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种能力,有些将其当成一种人格。虽然存在争议,但比较一致的是无数实证研究证实了情绪智力对实践的重要性。

二、研究教师情绪智力的必要性

以往研究大多关注企业领域情绪智力对工作结果的影响,对教师群体情绪智力的关注较少。随着情绪劳动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教师的情绪情感对教学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2]随着对教师情绪情感的重视,情绪智力已经被视为教师岗位胜任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教师情绪智力如何影响教学。

三、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学影响的理论推论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本文从这两大方面探讨教师情绪智力的影响。

1.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师教的影响

首先,教师的情绪智力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的知觉与信念。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我效能和情绪情感。[3]研究发现,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学效能的具有正向预测作用。[4]这是因为情绪知觉能力、管理能力高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有信心及时觉察自己和学生的情绪,并进行管理和调控,以适应于目前的教育教学情境,从而对自己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有积极的认识与评价。

其次,教师的情绪智力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职业倦怠者对工作没有热情、没有活力,情感资源被消耗一空,感情处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会有意地对工作对象采取忽视和冷漠、应付了事等消极态度,并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工作中存在对自己的效能感的降低和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增长。教师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实证研究发现,情绪智力是降低职业倦怠的一个关键因素。[5]因为情绪智力高的个体善于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进行自我激励,可以有效地防止职业倦怠。

2.教师情绪智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

教师的情绪智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1)对教师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影响。

首先,教师情绪智力能通过影响教师的情绪状态而影响其工作时的记忆、思维和操作的效率。高情绪智力的教师可以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愉快的心境。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心境会加速对有关材料的加工,促进思维的流向,使人不费力地回忆起许多材料,从而简化信息输出的复杂性。因此,教师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有利于其迅速准确地掌握信息,整合知识,传递给学生。积极的情绪能让教师备课时思路开阔,记忆敏捷,深入掌握教材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其次,教师的情绪智力会通过影响学生情绪和动机的水平而影响学生的认知操作水平。根据耶克斯道森定律,情绪和动机与认知操作的效率是成倒U形关系的,即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太低了,会使认知活动缺乏足够的能量,太高了,会干扰到认知的操作。高情绪智力的教师可以有效地洞察学生的情绪水平,太低时,采取适合的激励措施,太高时,采取合适的调节措施,使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动机处于最佳的状态。

(2)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首先,是对直接兴趣的影响,使学生对知识本身感兴趣。乔建中研究发现,相比于课程性质,授课水平才是决定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上课的“生动活泼性”比“科学逻辑性”更能影响知识的传递效果。[6]情绪智力高的教师善于用适当的教学措施呈现知识,如创设问题情绪、设置悬念等,激发学生好奇、求知欲等情緒情感,提高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

其次,对间接兴趣的影响,使学生对学习的结果感兴趣。高情绪智力的教师懂得根据学生的情感需要,通过向学生传达高期望、及时强化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

(3)对课堂氛围的影响。课堂氛围是指在一堂课中所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感情格调。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兴奋、情绪高涨,学生反应积极,紧跟课堂进度,师生有效地互动,双方同时感到既轻松愉悦又紧张热烈。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维持和调节,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课堂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当教师情绪饱满、思维兴奋时,能够有效地感染学生,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反应积极。学生的积极反应对教师就是一种强化,又会进一步促进教师上课的积极性,这就会形成良性循环。相反,课堂氛围没有调动起来,教师的教学没有得到学生的反应时,教师讲课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这又进一步降低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形成恶性的循环。

教师的情绪智力是影响课堂氛围的关键因素。

首先,高情绪智力的教师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如果没有特殊的生活事件,教师的情绪一般是保持平稳的状态。但是,在课堂上,平稳或者平淡的情绪是不够的,教师的情绪必须是饱满的,兴奋度和紧张度都很高。这种高唤醒的情绪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认知和调节能力。另外,当教师受到生活事件影响、产生不适合情绪时,要及时地洞察和调节,使自己的上课状态达到最好。比如,有些教师,由于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情绪较为低落,如果没有及时的觉知,把这种负性情绪带上课堂,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氛围。因为教师的情绪是课堂的开始。

其次,高情绪智力的教师能够通过与学生良好的交流了解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状态,把握课堂的节奏。教学中只有教师情绪高涨是不够的。在许多情况下,教师自己讲得很兴奋,但是学生却听得很沉闷。教师的情绪为何没感染到学生?这主要是因为缺乏互动。课堂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师生之间不能只是传授和接受的过程,还需要沟通和交流。课堂上的交流包括知识和情感的交流。知识的交流能获取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以调整教学进度,情感的交流能获取学生课堂情绪状态以调整课堂氛围。无论知识的交流还是情感的交流,都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情绪智力。高情绪智力的教师能及时洞察学生的情绪状态,比如学生对知识是否存在疑问,是否需要思考的时间,注意力是否分散。根据对学生状态的认知,及时采取调节措施。比如,讲一些有趣的事情,拉回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情绪的兴奋性。适当地设置提问,提高学生的注意集中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大多是抽象的、相对枯燥的。大脑在枯燥知识刺激下,维持一段时间的兴奋之后,就会产生抑制。因此,在一堂课上,要学生大脑一直保持兴奋是不实际的。所以,教师要及时觉知到学生的情绪状态,做到松弛有度。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控制课堂的节奏,调节课堂氛围。

最后,高情绪智力的教师能用有效的方式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维持课堂秩序,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如部分学生高声喧哗、讲话、睡觉等。遇到这些情况,如果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采取的措施不恰当,就会破坏课堂氛围。比如,有些教师遇到调皮的学生捣乱就忍不住发怒,采取惩罚(如批评)措施发泄,这样课堂就陷入消极氛围中。处理这些突发事件,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情绪智力,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方式处理。如学生讲话时,能以提问题或调侃的方式来引起学生自律。例如,有个学期笔者上物理学专业的课程时,由于课程安排比较满,上课之后,发现无论怎么努力,还是有许多学生抵抗不住疲劳打瞌睡。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与学生做了一个探讨,同时开了一个玩笑,说我不上这个课,可以去做另一个行业,就是催眠。结果学生体验到了轻松和幽默,精神也上来了。课堂氛围就在正性情绪中度过。

(4)对教师威信的影响。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以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影响学生,博得的学生的信赖与尊敬。教师的威信会影响教学效果。首先,教师的威信会让学生产生信任的心理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其次,教师的威信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让学生产生敬佩的感觉,从而内化教师的期望。最后,教师的威信会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约束力,使学生自愿遵从教师的教导。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在教师威信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中的一个两难问题,远了缺少共情,近了缺少威严。要使师生关系处于恰当的距离,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情绪智力。情绪智力高的教师善于洞察和调控学生的情绪情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如适当地给予学生鼓励、认同、关爱等,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获得学生的爱戴。同时,高情绪智力的教师善于利用情绪情感影响学生的行为,如向学生传达高期望和高要求,在适当地时候给予约束,获得学生的尊敬。从而,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让学生感觉亲近又尊敬。

(5)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任何学科的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培养学生合理的动机、健康的兴趣倾向和各种与环境相适应的人格特质(如遵守规则、尊敬师长等)。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与知识传授是两个不同的过程。知识的传授只需要学生在认知层面上发生改变。而人格塑造不仅需要在认知上的改变,还要达到行为习惯层面上的改变,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学生不仅需要在认知上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社会规范知识,还要将这种外在的社会规范内化成为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在现实的学校教育当中,这种转化常常发生困难。教师谆谆善诱、苦口婆心,但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教师在感叹恨铁不成钢的同时,一般的教育效能感随之下降。学生在感叹代沟的同时,深觉不被理解。那么,在人格塑造的过程中,怎样实现这种社会规范知识的转化呢?笔者认为,关键的因素就在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人格塑造的过程与心理咨询过程是相类似的,都需要学生转变某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心理咨询当中,来访者转化的前提因素就是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良好关系包括三个因素:同理心、真诚和积极关注。同理心是从他人的角度去了解他人的能力。真诚是指做真正的自己,以缩短双方情绪的距离。积极关注指重视对方并视其为有价值和尊严之人。师生关系要具备这三个关键因素,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智力。只有准确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才能达到同理心。只有自己情绪情感具有良好的认知和调节能力才能做到真诚。只有善于利用情绪情感线索调节他人的情绪才能达到积极关注。因此,教师的情绪智力是育人的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才康.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焦虑——抑郁和心境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

[2]叶水应.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王芳.中學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成就目标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杨晓萍.中学教师情绪智力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Duran A,Extremera N,Rey L.Self-reported Emotional Intelligence,Burnout and Engagement Among Staff in Services for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Psychological Reports,2004,95(2).

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 篇12

知识、智力及专业教育能力, 是教师素质的认识因素或智力因素, 而教师的性格则是教师素质的非智力因素, 这两类因素对教师成功地完成教育任务都是必要的, 缺一不可的。教师的性格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明显的, 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共同合作。这是学生取得较好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说, 教师在教育中实现了主导作用, 学生的身心才能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而这种主导作用是由教师自身的性格所决定的。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 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构成物, 本文按心理学中分析性格结构时的方法, 从性格的不同特征进行分析。

一 现实的态度对教学的影响

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对现实的态度体系的个别特点是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 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 如对待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待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态度等。

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各种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如语言、口气、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 是否有同情心、正直、诚实、有礼貌, 还是生硬、虚伪、粗暴等, 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其作用直接反应于实际教学效果中。应指出, 教师在教学中, 由于特殊的情况, 一反常态地发了脾气, 不能就认为该教师具有暴躁的性格特征, 只有经常性、习惯性地表现, 才能被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正因为教师经常地、习惯性地以某种态度对待学生 (如诚实的或虚伪的) , 学生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察到教师的态度。久而久之, 教师对待他人的态度及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身上起了作用, 影响了学生性格的塑成, 并促使学生以相应的态度对待教师及教师所教的课。两位在对待他人态度上明显不同的教师, 教学的实际效果必然有显著差异。

二 性格中的意志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个人特点, 它是性格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 外界的各种干扰随时都可能影响到教学;课堂上, 不论是学生的情况, 还是教师的原因, 也常会出现一些事先没想到的问题;体育教学中, 学生、教师的身体活动频繁, 由于种种原因, 还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事故等。面对出现的各种意外, 教师能否以坚强的意志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并指挥、引导处理问题, 控制住整个教学的局面, 对教学活动、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三 性格的情绪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的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体育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 在种种刺激的作用下, 情绪的反应一般均较强烈, 在强烈的情绪反应过程中, 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被情绪左右, 表现为较明显的失控状态, 这样的事例很多。如某教师在课前因某事与同事发生争执, 经劝说并因快要上课不得不暂时停下, 但心中仍不平静, 头脑中仍在继续与发生争执者论辩, 思想不能集中到课堂上。因发生争执, 情绪受到影响, 心情不好, 并将此情绪带入课堂, 具体表现为教师的面部表情、讲话语调、口气、动作示范等都与平时有较大差异, 而使课堂的正常教学气氛受到冲击, 学生的情绪跟着受影响, 教学效果不好。

四 性格的理智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方面的个别差异。体育教师在对事物的感知上, 常见有两种类型, 即快速型和精确型。属快速型的教师往往不善于进行持续性的观察分析, 甚至在还没有很好地了解所观察的事情时就做出种种推测。在教学中, 一发现学生在掌握技术上的错误就立即着手纠正, 常带有一些主观和片面的倾向, 而不能对症下药。精确型的教师在观察了解问题时则表现出敏锐而精细的判断力, 处理时往往能一针见血, 抓住关键。有的教师记忆的持续现象较强, 从识记某一种材料转到识记另一种材料的能力较弱, 先前识记材料的铭记妨碍着对以后材料的铭记;在想象方面则较为狭窄, 不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 甚至回避问题, 宁愿借用现成的答案, 喜欢钻牛角尖等, 从而不可避免地被现代体育的发展、体育知识的更新速度丢下, 与某些教师追求主动记忆、大胆想象及富于创造力的思维方式相比, 在教学的主导思想, 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教学的效果当然也不会一样。

上一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下一篇:银行信贷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