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实践(精选12篇)
优秀实践 篇1
摘要:本文探讨了以“五个一”“四个结合”“三个注重”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进校园实践活动。
关键词:民族文化,进校园,实践
1背景与意义
云雾土家族乡是重庆市奉节县最早成立的民族乡, 土家族人口占74%, 学校80%以上学生是土家族, 如此多的土家族, 当然有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这里土汉交错聚居, 古风民俗浓郁神奇,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交融, 汉文化与土家文化二元纷呈。一年一度的“土家女儿会”上土家儿女载歌载舞, 借助歌舞交流思想, 表达感情。土家山歌源远流长, 无论是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或者山岭沟壑都可以听见大人或小孩的悠悠山歌, 还有别具风格的土家山寨——吊脚楼, 色彩斑斓繁丽多姿的土家服饰、与众不同的民族节日风俗、生活习俗以及风景如画的自然地理特色。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 需要我们代代传承和发展。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阵地, 把优秀民族文化引进课堂, 让学生从了解民族沿革、民族风俗、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入手进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感。在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都有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 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去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博大精深的土家文化就是一部经典而鲜活的民族教材, 开发好使用好这部教材, 让土家文化进校园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的精神纽带, 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 更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的智慧之源和不竭动力。因此把本土喜闻乐见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引进校园, 如传统体育项目, 土家山歌民歌、土家工艺、土家剪纸、土家舞蹈、土家服饰、土家生活习俗、土家建筑等, 既丰富了素质教育内涵, 又充实了学生课余生活, 陶冶了学生情操, 不知不觉地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提升了学生整体素质。
2以“五个一”为民族文化进校园基本内容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挖掘到的土家文化, 确定了 “五个一”的优秀民族文化为进校园的基本内容。要求在小学六年阶段, 每个学生会唱一首土家山歌或民歌, 会跳一曲土家族的摆手舞, 能剪一幅土家剪纸或制作土家工艺品, 学会一项土家体育或者艺术项目, 会讲一个土家民间故事或者民间风俗。“五个一”的内容内涵丰富, 博大精深, 涵盖了音乐、美术、体育、艺术、文学, 有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3把“五个一”的民族文化引进校园, 坚持“四个结合”
1) 民族文化进校园要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在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将“五个一”的民族文化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传统体育活动, 如土家体育项目跷旱船、踩高跷、打连厢;在音乐教学中传授土家乐器唢呐锣鼓、土家摆手舞、土家山歌民歌;在美术教学中组织学生制作土家手工艺品或者土家剪纸;在品德与社会课上让学生讲土家民间故事或者了解土家民风民俗等。通过民族文艺节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间文学等不断丰富和充实学生的课堂, 陶冶学生情操, 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民族文化进校园要与学校课程辅助活动相结合。课程辅助活动是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根据课程辅助活动教学的特点, 在课程辅助活动中渗透“五个一”的民族文化教育。如在大课间将土家摆手舞列为主要活动内容, 深受学生喜爱;在书画组增设土家剪纸或者土家工艺品制作;在音乐舞蹈增设土家山歌民歌、土家摆手;在体育运动组增设土家传统体育项目;在经典诵读组增设讲民间故事或者说民间习俗等。使学生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 增长智慧, 激发兴趣, 强化特长, 让学生发展既有现代特点, 又有民族特色。
3) 民族文化进校园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窗口, 展示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建设校园文化时, 既要有现代的时代文化, 又要体现民族的文化特色。 大到学校的校园校貌, 小至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文化建设都要融入民族的元素。如在学校教学楼、宿舍楼、食堂风貌改造都具土家特色, 学校的文化长廊、走廊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都融入土家元素。
4) 民族文化进校园要与学校重大活动、节日相结合。学校的重大活动或者节日是对学校阶段性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成果展示。如一年一度的“土家女儿会”, 每年的艺术节, 每期的运动会,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庆祝, 元旦新年文艺汇演, 这些活动的开展, 都要展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成果, 让成果给学生带来喜悦的分享。
4把“五个一”的民族文化引进校园, 坚持“三个注重”
1) 民族文化进校园, 要注重民族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编写。教材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蓝本, 是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文本载体, 民族文化校本教材的编撰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分层次编写教材, 低段一二年级读本为 《我是土家儿女》, 主要感知土家文化, 采取图文结合, 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本民族。如土家建筑图片、土家服饰、土家摆手基本动作、土家乐器、土家生活用具、土家山寨风景、土家习俗场景等。中段三四年级读本为《土家风韵》, 主要体现怎样学会“五个一”, 感受优秀土家文化,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段五六年级读本为《我与土家共成长》, 主要体现对土家文化的渊源、历史了解,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土家儿女而骄傲, 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民族文化进校园要注重学校教师队伍培养。教师在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中, 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因此打造一支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师队伍相当重要。学校通过请民间非物质传承文化艺人到学校传艺带徒, 让教师走出去到周边的同民族地区学习交流, 让教师搞民族文化教学教研活动等多形式来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教学水平和民族素养。
3) 民族文化进校园要注重丰富民族文化“五个一”的内涵。在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中要不断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 不能只停留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或者封闭不前。要继续下乡入寨挖掘民族文化精髓, 将挖掘到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引进校园, 同时也要到周边本民族的地区学习考察, 将本民族本土遗失的优秀文化从外地引进校园, 不断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
优秀实践 篇2
威尔曼这些话虽然是对律师来说,但其实对于同在法庭上辩论的公诉人(即检察官)与辩护律师都是同样适用的。
是的,在法庭辩论中,公诉人与辩护律师往往会就案件中存在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面对辩护律师的`步步紧逼,面对法庭上的风云突变,公诉人如何练就处变不惊,沉着应战的硬功夫?
正所谓万丈高楼从地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跟随检察官办案出庭的这段时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经验积累与全面熟悉案情充分准备的重要性。
对于每一个接手的案子,检察官都要对其进行全面地审查、把握好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定性关,弄清每个案件的起因,犯罪嫌疑人的动机、目的、手段,犯罪行为的危害、后果。
当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检察官还要精心地制作起诉书和公诉词。起诉书是公诉人出庭活动的基础和根据,而公诉词则是公诉人在法庭辩论阶段的先行发言,是对起诉书的补充,起到深入揭露和控诉犯罪的作用。
公诉人在出庭支持公诉,提出证据,控诉犯罪,进行法庭辩论无不紧紧地围绕着起诉书和公诉词有条不紊地展开。
再次,在出庭之前,公诉人还应根据提审时犯罪嫌疑人的思想动态和认罪态度作好庭前预测,将引用的法律条款准备齐全,做到有理有据,准确无误。
做完以上的准备工作以后基本上就可比较自信地出庭了。但是庭审情况风云突变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的,如被告人突然翻供,证人改变证言,辩护人提出了预想以外的问题和证据等
等预料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公诉人的长期经验积累以及对案情的熟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我记得当时一位经验丰富的主诉检察官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胆是练出来的,只有作好充分准备,全面深入地把握案情,才能逐渐克服怯庭心理。这就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深思。
阅卷时的耐心与谨慎,审讯时的巧妙与逻辑,庭审时的充分准备与冷静机智,这已不单单是法律知识的简单运用,更是心理与智力的双重考验。
关于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实践思考 篇3
【关键词】班主任; 班集体建设;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19-02
如何在班级建设中搞好班级管理,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在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良好的班风。那么如何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做细、做实,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呢?下面就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谈几点小小的心得。
一、要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台,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
理想的学习环境,一般指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整洁的室内学习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健康的舆论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周而复始的高效运转,而且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此我在学生中间创导栽种绿化,美化环境。全班积极响应共种植39盘绿化盘景。在班级一角放置几盘盘景。使室内整洁,舒心怡神。教室内保持整洁卫生,窗明几净。器物不得乱放,墙壁不得涂画。学生的课本、作业要放置有序。除本节课必需的书籍、文具之外,桌面上应尽量不放其他的书籍、簿本等,以免文具纵横,“书山”迭现,诱发学生生活随意、章法杂乱的不良习惯。
三、以科学的班级管理规范人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维护自己的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这就是集体规范。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同时还要以此为依据,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全体成员的参与下,制订若干合理而且可行的具体条例与规定,如班级公约、课堂常规、学习纪律、卫生公约等,以引导和规范集体成员的日常道德和学习等行为习惯。
在行为规范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样几点:一是要使制度条例真正成为集体全体成员的集体规范。如果集体规范制度脱离实际,不切实可行,或者只是班主任或班干部等少数人的思想,而大多数集体成员不认同,就难以转化为全体成员的约束力,实施起来,效果肯定不佳,甚至形同虚设。二是制度管理必须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学生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进行管理的主体,只有当学生高度自理并积极参与管理时,才能达到班级管理的最佳效果。自我管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人翁思想的过程,也是班集体凝聚力形成和巩固的过程。三是要十分注重教育性。执行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为每个成员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那种动辄处罚、以罚代教的管理必然是失败的管理。实践证明,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提出科学的合理的行为要求,并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和训练,巧妙地运用形成规范的心理机制,就能够逐步将管理目标转化为集体的价值观和集体的习惯与传统,进而形成训练有素的班风。
四、建立班委会,放手大胆使用和锻炼班干部
建立班委会,应遵循四个原则。(1)民主性原则。无论是班委候选人的物色还是班委人选的最后确定,班主任应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真正由大多数信赖的学生组成班委会。(2)用其所长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差异,充分利用学生所长来为班级服务。(3)教育与锻炼兼顾的原则。班干部培养也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班主任应以班委组建为契机,强化服务意识和学习锻炼意识的教育。特别是小学生,参与积极性较强,许多班主任抓住这个心理热点,采用班委輪换制,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从中得到管理体验。(4)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干部在学习之外要承担一定的班级管理工作,负担比一般同学重,班主任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对待学生干部,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要树立学生干部的威信,但对他们的缺点、错误,既不迁就也不简单指责批评,注意工作方法指导,让他们摆正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取得全班同学的信任。
五、宽容对待学生,对后进生要给予恰当的表扬
无论哪一个学生,不犯错误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可以说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我们要宽容他们,允许他们犯错,等待他们改正,如果你对学生屡次犯错气恨交加,甚至恼羞成怒,认为学生这是与自己过不去,故意捣乱,于是在处理学生违纪犯错的事件中,批评教育时带有“整”的成分,这样一次二次后,学生就真的与你对立了,造成你的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是努力使自己有爱心和宽容心。班级中思想基础和学习都比较差的学生,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学不进去,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影响,在教育转化这部分学生时,我从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亲近他、关心他、了解他。努力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如在班级活动中,象打扫卫生、出黑板报、拾金不昧、校运会上表现突出等等,都及时给予表扬,使这些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极少获得表扬,久而久之,已经失去了上进心,缺乏自信心的学生,重获自信,使他们在班主任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性格和人格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样的表扬比批评更具威力。因此,作为班主任就必须花大力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优秀实践 篇4
关键词:市场调查,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一、市场调查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市场调查课程是一般本科院校统计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 是市场营销、会计学、国际贸易与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专业课。该课程具有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有的专业将市场调查单独设置了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教学课时数有8课时、16课时以及32课时之分, 其教学内容就不尽相同。市场调查实践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学生具有市场调查、社会调查、统计调查实践综合技能的统计和营销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策划实施市场调查、社会调查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市场统计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 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调查报告写作的能力。培养目标的设定与培养调研人才的社会现实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 应加强市场调查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与管理。
二、市场调查课程文献综述
王启凤 (2013) 认为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存在实践性欠缺、案例拓展不够以及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 建议应以市场调查实训、案例讨论与情景模拟为依托,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唐立强 (2015) 认为无论从专业培养还是从实践培训上看, 与社会需要相比, 市场调查人员十分缺乏。建议要提高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加强实践能力, 使之就业时能实现“零距离”上岗, 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调查实践技能的实践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李亚林 (2012) 提出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在市场调查课程的教学中, 并对课程实施提出若干建议。王陶靖 (2016) 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调查课程实训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提出并探讨了市场调查课程实践教学的改进模式。于兰婷, 刘东宝 (2008) 结合市场调查课程的特点, 认为项目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法更具有优势, 探讨如何在市场调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引入项目教学法, 并指出进行项目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杜亚芳 (2013) 认为市场调查作为一门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为保证教学方法的效果, 建议应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 突出对实践环节的考核。钟敏, 刘媛媛 (2009) 分析了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现状, 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归纳可见, 以就业导向为市场调研人才的培养, 课程实践教学应以创新创业与适应社会就业相结合。以项目任务驱动为导向的市场调研人才培养, 课程实践教学应以完成项目任务的各环节质量控制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校效果为导向, 课程实践教学宜以情景设计、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导向。
三、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般本科院校对于文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类型划分为实习、上机和实训。其中, 实习主要指在单位对口岗位进行适应性、针对性的训练。上机和实训主要在学校的实验室完成。从教学内容看, 方案策划、问卷设计、方式与方法 (电话调查法、网络调查法、小组座谈法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实训以及分析报告写作等项目均可在实验室完成;调查实施则需在对口单位或学校组织的实战操作中完成。从实践教学模式看, 该实践课程通常以3-5名学生组建训练团队, 以完成项目任务方式贯穿于整个课程实践环节之中, 最后, 以训练团队提交的成果作为实践考核计分的依据。
如果市场调查仅完成实训部分的教学, 那么学生对现场调查的计划、管理和控制的接触掌控可能不足, 对设计的方案与现实需求之间的衔接契合度可能不高, 甚至学生无法做出可行性分析判断, 也就是说, 单纯的调查实训具有相对不完整、不彻底性。为此, 应立足于培养调研人才的角度, 探索市场调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
1. 有效界定市场调查的应用领域。
理论教学的内容重在解决方案设计、问卷设计、方式方法选择、数据审核与处理和报告撰写等基础内容。相对而言, 实践安排中, 容易忽视将理论与应用领域结合起来进行调查研究。比如:以咨询行业需要的人才类型看, 咨询行业涉及业务范围广, 咨询内容的类别较多。如咨询业可细分为政策咨询、工程咨询、技术咨询、管理咨询以及专业咨询等机构。专业咨询服务具体可包含情报咨询、税务咨询、会计咨询、审计咨询、商业咨询与贸易咨询等。管理咨询服务具体可包含行业预测、开发项目需求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等。不同应用领域对专业能力 (职业能力) 的要求是不同的。对咨询人才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对形势的研判、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需要站在企业和咨询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为企业提出有价值的咨询方案, 解决企业的问题, 为企业指出发展方向及对策。
2. 教学应循序渐进, 切实做好各环节的教学安排。
实践教学应本着“先理论、后实践”的原则, 指导实践教学安排。如问卷设计时, 先介绍问卷结构、问卷设计流程、问题答案设计原则及表现形式;再给出一组对比分析的问卷, 让学生进行评价;再确定调查主题, 由学生进行设计, 并进行评阅。每个环节的教师评阅、反馈十分重要。这样可以让学生不仅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实践教学, 以某校为例, 在已编撰教材、学习指导书的基础上, 教师们编制了调查实训教程, 明确实训任务和审阅把关评价评分标准, 便于审阅、反馈, 有益于促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此外, 关联课程要做好前续和后续的安排, 做好铺垫和保障。前续课程如统计学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管理学等, 后续课程如多元统计分析、经济计量学以及统计预测与决策等。
3. 强化过程控制, 以成果论英雄。
项目实训教学法强调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中心, 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以一个大型作业任务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 整合教学内容和实训, 融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为一体, 构建参与式、互动式、阶段实践与综合实践的双主体实践教学模式, 并建立“课堂教学—阶段实践—课堂讨论—再实践”的循环模式。改革后的实践教学还需兼顾职业特点,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市场关注度较大的主题, 做实做细, 最终检验市场调查方案、问卷和成果汇报材料 (PPT和文本报告) 等, 各实训环节有单项评分, 再结合学生承担的任务量、贡献大小、团队合作及汇报表现方面做出综合评价。这样的实践教学既有利于争先推优, 又有利于发现问题团队或项目。
4. 重视案例资料积累, 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一要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学生接触实际市场环境创造条件。二要组织学生到生产、经营现场参观学习, 从中总结经验。如对网络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如果参观过一些运作比较成熟的机构, 学生对其研究方向及分析内容的认识就会更加直观和丰富。三要实训案例要精心挑选和积累, 把握实训控制要点。总之, 课程实践教学要使教学设计目标明确, 训练方式方法运用得当, 实践效果评价科学, 就有利于促进实现市场调研人才培养目标。最后, 市场调查的实践教学还要顺应时代发展之需, 把握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创新创业发展的脉搏, 将市场调查的理论及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 (如挑战杯创业大赛、建模大赛、调查分析大赛以及社会活动等) 大显身手, 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孵化创业种子, 培养创新精神。一个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环节熟练、应用领域专业、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 投身于市场调查领域, 只需积累行业经验、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 就会很快脱颖而出, 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王启凤.《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 2013 (10) .
[2]唐立强.基于工作流程的《市场调查》课程学习情境设计与开发研究[J].知识经济, 2015 (6) .
[3]李亚林.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市场调查》课程中的实施情况调查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 (3) .
[4]王陶靖.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调查课程实训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 2016 (24) .
[5]于兰婷, 刘东宝.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调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师, 2008 (2) .
[6]杜亚芳.市场调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6) .
学习实践活动优秀党员 篇5
实事精做见成效 乐为民革增光彩
“平凡而不平常”,“见微则知著”。一句土话一句古语雅俗不一,然却同说了一个深刻道理。xx市民革大家庭中有一位普普通通、名不经传的党员,她勤于思考、睿智上进,热爱民革、倾心民革、奉献民革,参政建言质量高、立足本职觉悟高、参与文化层次高、服务社会热情高,赢得了党派内部、所在单位、文化系统、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这就是xxx。
着力撰写提案建议,为固立民革参政职能心吐真言
民革xx一支部是民革吕梁的拔尖支部,分设理论组、提案组、外联组。按照分工xxx为理论组负责人,全面担负理论组的工作任务,主要是组织学习十八大精神及民革历史,完善支部工作制度,组织民主生活会,报存信息。与此同时,经常牢记参政党民革参政议政的职能,盯住不放,倾注精力,撰写提案12件、立案10件,建议2件、大会发言3件。教育方面有“规范社会办学行为”、“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的建议”、“关于加大对农村中小学薄弱环节改造投资的建议”;大会发言材料题为“加快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2015年,组织了市民革一支部给xx民革“参政议政成果评选”入围的“关于加快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建议”投票,主动建了民革xx一支部微信群,每天坚持不懈地将民革动态、时事早餐、参政议政、知识学习要点发给每个党员,利用微信加强了与党员的工作互动和学习交流,受到了组织和同志们极大的信任
为了写好这些提案建议,xx一边查阅了大量有关文件资料,进行分析思考;一边深入学校、农村调查研究,由于胸有成竹,提笔文成,有板有眼。因此她被民革xx市委先后评为2013年度“民革优秀党员”、2014年“民
革提案工作二等奖”。2015年,民革xxx 委组织提案工作优秀奖获得者赴北京宋庆龄故居考察学习,她被吸收参加。
因xx的建言材料抓得准、说理透、对策好,得到xx市民革主委、市政协、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采纳,有的落实见效,有的正在创造条件逐步落实。比如,规范社会办学行为已有了较大改进。为了巩固成果,每年假后开学,市县两级教育监督人员联合xx日报、xx电视台记者明察暗访,查处了社会办学的不规行为。推动全市公办幼儿园有了大刀阔斧的改进。又如,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也落地有音。市教育局印发文件,采取入学划片、教师交流、偏远山村教师奖励等办法,基本做到了就近上学,教学质量逐步趋于均衡。
竭力做好本职业务,为确立民革社会位置尽己所能
在工作实践中,xx同志深知,爱岗敬业,做好本职,才能提高民革党员的威信,在单位和社会上确立民革作为参政党的应有位置;才能随时倾听到人民群众的真切呼声,建言献策才能符合社情民意,真实有用。“思想有高度,工作有力度”。多年来,她每年度每阶段所从事的无论综合工作还是单向工作都能事事认真,扎实到位,为xx电化教育事业推进发展做出了难以言尽的奉献。
她初到市电教馆工作时,正赶上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刚刚启动,这对于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化水平,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她在参与该项工程的过程中,点,保证了我市月报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圆满完成。
几年来,xx请专家、邀名师组织送课下乡200余次,使偏远农村的学生也听上优质的课程;她还进班听课大500多节,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她连续5年组织举办了我市中小学多媒体教育教学软件评选活动、xx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赛讲及观摩活动、首届中小学优秀微课程评选活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佳教师”及“十佳教育博客”、“十佳网管员”评选活动、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应用技能大赛。把一批批优秀教师、一件件优秀作品推荐到省里、国家,取得可喜的成绩。其中xx市教育网被评为全国区县级教育门户百佳网站(全省1个);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大赛中,我市有4个教师的课件获得全国二、三等奖(全省10个)。她所在的xx市电教馆连续5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组织奖”。她参加了第四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省教师论文大赛,撰写的论文《做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获得三等奖;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职资助子系统)应用的培训;去洛阳参加了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撰写的论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利用电教仪器设备》在全国“教育理念与创新实践”学术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在 “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国论文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略谈信息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普及》刊登在《学习方法》报上;论文《山区农村发展远程教育教育的思考》在全省优秀电教大赛中获一等奖;制作的《Excel制作成绩表》课件获山西省“第十一届中小学多媒体教育软件评选活动课件类初中组”一等奖;在xx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被评为“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这里面包含了作为主承办人xx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辛勤努力。
协力建设“书香之家”,为树立民革良好形象添砖加瓦 2014年4月,xx的大家庭,应该也是xx文化事业喜从天降,即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为“首届全国书香之家”,颁发了铜匾。近16年
来,在建设书香文化家庭中,她的公公、婆婆是当然的挑大梁的主角,但xx及她的小家庭也默契配合、热情投入,做了许多具体细致的工作。她能被吸收为民革党员并在民革中发挥作用,也与这事有缘。
xx在参与“书香家庭”建设过程中,既为家庭及社会做了奉献,同事也提高了自己,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提高了综合素质,同时,被评为我市教育系统“五好家庭”和“三八红旗手”。促其成为xx民革党员中较具文化品位、道德水准的令人敬佩的佼佼者。
倾力为民扶贫济困,为荣立民革务实作风表率带头
心系群众、关注老弱是xx一直心理想着,身体力行努力做的要事。她通过驻村调查,得知xx和老伴xx是病弱空巢老人。候巧常年患风湿病,关节变形,全身疼痛,不能收拾家里,脏乱不堪。她把二老定为自己的帮扶户,帮她们打扫卫生、缝洗衣服,给老人洗澡梳头、剪指甲、按摩、刮痧、拔罐。xx本人身体也欠佳,长年服药,她用丈夫医保卡的钱买了“追风病痛膏”、“曹青华”胶囊,给老人内服外贴。缓解了老人的疼痛。炕上没有防潮毡子,每到风雨天气,身上疼痛加重,xx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和同学、同事、亲戚、朋友到处索要旧毛衣,集中了20多件,拆后一针一针织成一条长2.4米、宽1.8米的毛线毡送给老人用。感动的老人噙着眼泪说“文英比亲闺女还亲”。
去年红枣滞销积压,严重影响枣农的收入和生活,通过调研得知后,自己掏钱买了10箱枣、编印了1000张广告单,邮寄给远在北京、昆明、贵阳、景德镇、张掖、湟中的10位同学,被同事笑话为“豆腐花上肉价钱”。她的目的是通过熟人宣传联络,让吕梁红枣走出大山,走向全国,打开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同学对xx的用意心领神会,拿上样枣、广告单
到当地批发市场、零售店、超市推销,立竿见影,马上收效,各地枣商通过直购、网购采购红枣150万吨,为广大枣农解了燃眉之急,也为今后红枣销售畅通了渠道。
辛勤硕果挂满枝,劳作鲜花铺满地。面对成绩和荣誉,xx头脑清醒,反骄破满,深感“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错事”。她决心沿着这条路、盯着这些事,一往无前不停步,一如既往不动摇,“实事精做见成效,乐为民革增光彩”。
优秀实践 篇6
一、班干部队伍建设
班主任、班干部及一般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的。选准苗子,用心培养。队伍结构要做到:“高层稳定,中层相对稳定,基层流动”。这样的班干队伍才有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班级缺少独当一面,能够“领军打仗的人”,责任在班主任。
“骨干是培养出来的,也是折腾出来的”。有的班主任抱怨现在班级中找个像样的班干很难,没有出类拔萃的学生。原因在于没有给学生磨练的机会。班干部要培养,威信要班主任帮助树立,但也需要班主任有意地去“折腾”他。联想集团老总柳传志被许多企业领导羡慕,因为他有两个好的接班人:杨元庆和郭为。其实,柳传志为了培养这两个人,前后折腾了他们多年。据说,他们俩一年一个新的岗位,折腾了十几年,最终成为全才。在我们班级建设的过程中,也是这样。有些班干部多换几个岗位,才能够看出他到底适合干什么。平时交给他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让这些班干部有立功和历练的机会。对一些重要班干部尤其是那些准备发展入党的学生干部更应该多折腾,多锻炼,加担子。
二、班风建设
优良的班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班同学的思想和行为,对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重要作用。班风的特点在于自觉性和持久性。全班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同学自觉的坚持某种良好行为,就会在某方面形成好的班风。优良的班风是在班主任长期倡导、班委会长期坚持下逐步形成起来的,在实践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明确目标抓导向。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风建设的一大支柱及主导向。目标一旦确定,就要牢牢把握,把它变成全班同学的自觉行为、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班风建设的内容就会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第一学期,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卫生意识、纪律观念、集体归属感等要尽快养成。第二学期,要在各项评比中名列前茅,争取在第一学年获得学校优秀班集体称号。如果能实现此目标,后边的几年应该非常顺利,并且会更加优秀,因为优秀是一种习惯。
第二,强化集体观念抓舆论。集体舆论的监督,能够锻炼同学的性格,培养同学的意志,培养同学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培养同学对集体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良好的集体舆论,既是班风建设的一个内容,也是班风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班风建设中,要注重舆论引导,来强化班风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强化班级成员的集体意识。
第三,坚持“三化”抓常规。即坚持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抓好班级常规工作。班风往往带来的是班级成员的一种自觉行为,而规章制度是带有强制性的。常规是班风的直接表现。因此,在班风建设中,必须依靠常规工作的“三化”,通过校规、校纪、班规、班约,使班风的形成有可循、有章可依,从而加快班风建设的步伐。
三、学风建设
一是加强学习重要性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有近一半认为自己是中考的失败者,来到这里也是无奈之举,从而失去了进一步奋斗的目标,再加上周围其他人的影响,于是渐渐变成混日子,得过且过。要教育我们的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个年龄是一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年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二是营造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首先应该利用舆论的力量,班主任应该在每次班会课上大力营造只有好好学习,掌握一门技能才能有所作为的气氛。多搜集一些职校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例子。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在当今社会技能型人才非常匮乏的大环境下,在我们职业学校求学,熟练掌握技能,也许是我们最好的出路。
三是严抓、狠抓考勤工作。有一种观点认为:职业学校与中学是不同的,只要给他们讲清了道理,他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不必过多地限制他们的自由。然而事实上,总有那么一部分同学自制力比较差,通宵上网、玩电脑游戏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时间,于是逃课就成了必然,甚至一天到晚在教室见不到他的人影。面对这样的情况,班委会考勤一定要严,决不能碍于情面包庇他(她)。如果不严格要求这些同学,带来的结果肯定是灾难性的:不仅这些同学独自高唱:“该挂的让它挂了吧!”而且可能还会带着其他同学一起玩,他们就彻彻底底的发挥了“老鼠屎”作用。
四、寝室建设
寝室是是同学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寝室建设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学风建设的成功与否。在寝室里,室友都有家的感觉。同一寝室的室友们感情往往很深,这样各个寝室就会形成各自寝室特征的寝室风气。譬如有些寝室学习氛围特别浓厚,十个人有九个同学准备继续提高学历;有的寝室恋爱成风,八个人有六个人在拍拖;亦有些寝室集体与班长、团支书对着干的情形出现。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建设成理想中的寝室呢?
首先,依靠寝室长。寝室长是寝室同学选出来的,在本寝室是享有很高的威望,往往一句话能抵得过班长甚至班主任老师、宿舍管理老师的一席话。所以班主任或班长应该主动找到寝室长推心置腹地谈一谈寝室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只要和寝室长的认识取得了一致,那么这个寝室的建设基本上成功了一半。
其次,建设典型寝室,一般说来班长、团支部书记所在的寝室一定要建设好,如果主要班干部的寝室一天到晚没人搞卫生,尽是打牌、玩游戏的,期末考试以后补考率高居本班榜首,这样寝室建设就不容易搞好。
第三,班主任、班长可以利用自己的感情投资在每间寝室至少要培养一名“内线”,通过“内线”可以及时了解这间寝室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可以掌握一些同学对班级工作的看法和意见。从而能够提前采取对策,并有的放矢。
五、活动的开展
凡是做过班级工作的同学都感叹班级活动很难开展,不久之前听到一位高年级的组织委员在班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用我的热脸去贴你们的冷屁股。”很形象地反映了这种工作的难度。为什么开展活动这么难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①班委会组织的活动不合大众的胃口。②同学们对班集体工作比较冷漠。③有些同学刚好在这一天有其他的事情相冲突。④经费问题,有些班级组织的活动往往需要比较多的花费。比如,有个班级想组织同学去泰山游玩,结果是由于经费问题卡住了。那么究竟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和怎样开展活动才能吸引同学们的眼球呢?第一,对参与率不要抱有太高的期待。一般说来能够做到参与率有3/4左右就很不错了,当然为了达到组织者所要的参与率,组织者可以早做动员。第二,开展活动时采取“民主集中制”,首先在班上做民意调查,摸清大家的意向所在,然后再由班委会适当地集中确定某一项活动。时间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大多数同学的情况,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开展活动还应该遵循几条原则:全民性、实惠性、可操作性。第三,作一份详细的计划书,成立单项活动领导小组,不仅可以提高组织效率,增强民主,让同学们放心。
当然,班级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班主任及班级干部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探索班级建设的规律,运用更多的管理艺术,才能将班级塑造成为一支具有高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优秀集体。
优秀实践 篇7
先进班集体不可能自发地产生, 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地形成。只有通过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班主任的智慧和辛勤劳动、班集体全体成员共同努力, 才能逐步地培养、扶持、塑造出真正意义的优秀班集体。
一、民主制定班级制度,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参与班级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良好班级的形成离不开班级制度的建立。班级制度是班级工作开展的准绳, 是学生行动的指南。有了班级制度, 学生才能不至于迷失前进的方向。因为制度的执行会涉及到每一个学生, 因此班级制度的建立通过学生民主讨论制定, 就会比较切合学生实际, 实施起来也能比较顺利, 班级工作才能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民主,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班集体更加充满亲和力。
二、加强班风建设, 引导班级同学团结互助、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
良好的班风对于集体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一个班级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那么, 班风就是这个生命的灵魂;如果说一个班级是一个完整的圆, 那么班风就是这个圆的圆心;如果一个班级是一支整装待发的队伍, 那么班风就是这支队伍勇往直前的一面旗帜。在班风建设中, 引导班级同学团结奋进, 积极进取, 心往一处使, 劲往一处拧, 是建设和谐班集体的首要条件。其次, 在班风建设中, 还应注重把握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 锐意创新的举措搞好班风建设, 净化学生心灵, 调整不良心态, 陶冶高尚情操, 拓宽观察视野, 提升文化品位。
三、加强学风建设,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形成勤学、好问、慎思、明辨的优良学风
作为学生,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作为一个班集体, 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抓好学风建设, 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加强学风建设, 首先要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 让每一位同学树立远大理想, 明确学习目的。其次,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 端正学习态度, 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果, 增强成才意识。
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 学生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 有的学生有学习方面的困难, 为了让这些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之后, 都能够学有所长, 学有所用, 班主任工作中, 就要与这些同学勤谈话、勤沟通, 让他们产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同时, 为了缩小好、中、差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差距, 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也可以组织班级的学生干部带领成绩好的同学成立“学习活动小组”, 主动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让学习差的同学克服自卑的心理, 主动获取他人的帮助。事实上, 只要全体同学共同努就可以形成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形成“勤学、好问、慎思、明辨”的优良学风。同学们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学会了自我定位、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约束。大家共同在自觉学习, 探讨问题、相互鼓励、经常交流学习心得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
四、培养一支精明强干、团结协作, 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一个班级学生思想觉悟的高低, 组织纪律的好坏, 学习成绩的优劣, 身体素质的强弱, 一方面在于班主任的指导, 另一方面则和这个班级的班干部队伍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在班级管理中, 学生干部的选拔和使用对良好班风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一支精明强干、团结协作, 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班干部队伍, 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使他们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班级的带头人, 在班干部的选拔、培养上, 我采用了竞聘上岗的办式。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正确认识做学生干部的意义, 公布学生干部的竞聘条件, 然后学生经过自荐、竞选演讲、民意测验、公开选举、班主任任命这几个环节, 使思想品德好、学习努力、办事认真、团结同学、严于律已、愿意为同学和班集体服务的优秀学生成为班干部。在班干部的培养过程中, 我还要求班干部既要按各自的分工履行职责, 还要特别注重班干部之间的合作, 群策群力地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班干部头带得好, 事事做得好, 一方面同学们服气, 使班级成为一个和谐的集体;另一方面也使全班同学有了标杆, 通过以点带面, 潜移默化中全班同学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 让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生动活泼的班团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 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沟通, 促进人际交往, 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 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 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 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级凝聚力是一个班的灵魂之所在, 是一个班的方向, 是一个班的旗帜, 在班级活动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因此, 班委会与团支部密切配合, 全方位开展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 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确保班级工作平稳、有序地展开。
在班级活动的组织过程中, 我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展示班级的精神风貌。比如, 在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拔河比赛中, 全班同学确定了团结一心, 勇争第一的目标, 比赛中, 班级的团结形成一股压倒一切的力量, 他们过五关、斩六将, 闯进了决赛圈。决赛当天, 面对对手的“人高马大”, 面对绳子一直在对方的边线上徘徊, 班级的全体成员用团结的信念拧成一股绳, 场上运动员拼尽全力、场下学生倾尽全力为其加油、呐喊, 在两个班僵持了五分钟之后, 绳子一点点的移向我们班, 最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这场胜利赢在班级的团结上, 富有凝聚力的团结上。排球比赛中, 全班同学也是一个团结的整体, 场上的运动员不弃不馁, 勇敢地垫起一个个有杀伤力的发球, 场下的同学热忱服务, 用心去关心、爱护场上的队员, 他们互相感染着、互相爱护着, 用真情互相感动着。此外, 队列比赛、广播操比赛、拉歌比赛等项活动, 班级同学也是积极参与, 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协作和合作精神, 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活动中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总之, 培养一个班风优良、团结进步、朝气蓬勃的优秀班集体, 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很多, 工作的开展也会有多个侧面, 而且培养一个班风优良、团结进步、朝气蓬勃的优秀班集体, 并非一日之功,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会继续努力, 不断探索, 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
摘要:本文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践, 从民主制定班级制度、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培养班干部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等几个方论述了怎样建立一个班风优良、团结进步、朝气蓬勃的优秀班集体。
关键词:优秀班集体,班级制度,班风学风建设,班团活动
参考文献
优秀实践 篇8
一、要明确教学的主要目的与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课程目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汇聚着历代先贤的思想精髓, 闪耀着东方文明的智慧光芒。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精神的源头, 是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 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历经了千百年大浪淘沙的筛选、沉淀、凝结,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与时俱进, 经久弥新。国学回归课堂, 一方面是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经济大潮的此起彼伏, 一些人急功近利, 为了钱罔顾他人生命健康, 铤而走险, 毒大米、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瘦肉精、有毒蔬菜、塑化剂等, 已经严重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 中华传统美德早已被抛诸脑后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 人们才呼吁国学进课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弘扬优秀文化, 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段时间以来, 我们的学校教育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大多数学生在学校教育中, 学习和了解的主要是一些诗词歌赋, 对丰富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因而, 在新形势下, 推进国学知识和国学教育进课堂, 一个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 继承祖先一代代传下来的美德, 如孝、善、礼、谦、让、敬、俭、仁、信、实等, 从而涵养高尚的人格, 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从这一点来说, 其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更相当于中学中的思想品德课。因此, 在国学课中, 我们要以传承和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努力引导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国学阐释的思想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 只要我们抓住契机, 适当引导, 架起古今交流的桥梁, 就能引导学生在与我国古贤先哲零距离接触、品味欣赏我国灿烂文化的同时, 积极地去思考、去指导我们现在的生活。
二、要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材内容
在浩如烟海的国学典籍中, 怎样才能为学生准备一份最可口的国学大餐呢? 换言之, 我们应该怎样去选编既能够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又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的国学教学内容呢? 我们认为, 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新课标要求, 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采取“撮其精要, 整合再现”的方式, 从浩瀚的典籍中提取含金量高的、浓缩的精华内容, 为不同年级学生量身定做课程内容。如, 肇庆市教育局德育科编写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 对从幼儿园至高中三年级的每一个阶段, 都确立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如: 幼儿园阶段主要学习《弟子规》, 一年级主要学习《三字经》, 五年级主要学习《中庸》, 高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则分别学习《寿康宝鉴》、《礼记》和《周易》。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篇目中,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 并不见得每篇都是精品, 都适合学生学习与诵读。这也要求我们教师仔细辨别, 把那些晦涩难懂的、思想性不强的或者教师本身就不很喜欢的文章删除。一方面, 学生不会因为读了一些过难的文章而产生畏惧心理, 另一方面, 我们又可以轻松地完成教学内容。
同时, 规划里还特别提到: 各学校可选择其他传统文化经典列入课程规划。在教学时间上每周安排一课时。可见这册教材有很大的灵活性。繁多的教学内容与相对较少的学习时间形成了矛盾。讲得少, 学得快点, 怕学生什么都不懂; 讲得细点, 学得慢点, 一个学期下来才发现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认真研读教材, 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如七年级第一节课上《孟子序说》, 这篇序言既长又难且不好朗读, 如要讲得学生全明白, 可能要四个课时, 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 要对教材进行取舍, 只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弄清楚对孟子的介绍, 以及《孟子》这本书是怎样编成的就可以了, 至于后人对《孟子》的评述,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爱好自行学习。
三、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国学课与语文课中的文言文虽同出一源, 但在教学要求及方法上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由于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没有教参, 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甚至教材里连必要的注释都没有。教师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他们把学文言文的方法搬到了国学课中。教师咬文嚼字分析字词意思, 细致入微地剖析篇章结构, 不厌其烦地归纳文章主题思想, 教师忙完了整堂课, 学生在对新课程的新鲜感耗尽后也是兴趣殆尽, 再加之该课程无须考试, 学生从心里就不重视国学这门课, 使其在学校里被边缘化, 违背了开设国学课的初衷。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要求是: 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虽说是阅读浅易文言文, 但为了应试的需要, 语文教师早已要求学生将凡出现在课本中的文言文必须做到: 对重点字词能读会写, 能通晓该词的不同意思, 能正确翻译每一句文言文, 能熟练掌握每篇文言文的主题。如同是上《孟子·下·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课, 在语文课堂上, 我们要正字音、会读、能背诵, 能默写, 通晓文言字词句的现代白话意义, 还要分析篇章结构, 探寻文章给我们的启示与意义。在讲词语意思时, 有时还要会迁移: 如在讲“曾益其所不能”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这句中“曾”字的意思时, 不仅要讲到“曾”在这里是: ①通“增”, 增加, 还要指出它的另两个义项: ②况且, 例句: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愚公移山》) ; ③竟然 ( 连……都……) , 例句: 曾不若孀妻弱子 ( 《愚公移山》) 。
上国学课的时候, 只求学生能熟读, 能背诵名句, 而对于字词句的解释则不作要求。至于思想方面, 则要联系实际, 树立学生的忧患意识。如果上国学课对那些沉迷于游戏和虚拟世界的学生能起到一种醍醐灌顶的作用, 那就达到了国学课所最希望达到的效果。国学课如果像语文课那样纠缠于一字一词一句意思的得失, 对文章做过多的肢解, 势必会让学生因畏难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四、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 “朗读自有它的目的, 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 从而得到启发, 受到教育, 获得间接经验, 从而提高觉悟, 丰富见识。”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为了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所以我们要强调诵读。可以说, 一节国学课在读这块占用的时间如果少于20分钟, 那就是不成功的国学课。那是不是读得越多、背得越多就越好呢? 能背诵更多的经典篇章当然好, 可是较少学习时间与繁重的学习任务注定我们不能要求学生背得太多, 一篇文章能背得了最经典的一两句就可以, 其余的能做到熟读就不错了。如要求学生学一篇就背一篇, 那只能让学生知难而退了。
有些教师认为, 国学太难了, 学生基础太差了, 就是给学生讲, 他们也听不懂。所以, 朗读便成为教学国学的唯一方法, 这是绝对的懒汉借口。毫无疑问, 读是教学国学最重要的方法, 但是一味没有变化地读也同样让学生感到疲惫。有些教师总喜欢鼓励学生大声读书, 学生在鼓励之下就会声嘶力竭地朗读, 几分钟之后, 学生已经气馁了, 既觉得累, 又觉得总是读一篇文章没什么意思。所以后来但凡让读书, 学生就会抗议。
那么怎样读才让学生乐于接受呢? 一是教师有个性地范读可以激发学生读的热情。有些教师在范读这个环节上喜欢找播音员的标准朗读来放录音, 这本无不妥, 但这些朗读更注重字音的准确, 而在语气语调上就显不出优势了。如果我们教师用《三味书屋》里的那位教师“拗过去、拗过去”的专注和孔乙己“看一眼, 摇一摇头‘多乎哉?不多也’”的语态来读书, 那课堂也会增加几许欢乐的笑声。二是分角色地表演读。怀集县2013年“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中, 下帅民族学校在表演读《孟子·上·梁惠王章句上》时, 一学生扮演了梁惠王, 一学生扮演了孟子, 二人直接对话, 惠王的疑虑、孟子的睿智充分展现出来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读法更适合于对话性的文章, 且排练时间较长, 不宜经常用。三是抓住学生心理特征, 创新朗读形式。可抓住他们争强好胜的特点采用比赛的方法, 因为比赛能增加记忆的动力, 大大提高诵读的效率。比赛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比如定时诵读、限遍诵读、诵读接力、男女对抗、小组对抗、点将打擂、个人抽签等。总之, 诵读能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还能使他们从中获得生活的乐趣、情感的陶冶, 受到美的教育。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要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为基本目标,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整合, 内容上侧重思想性, 方法上注重朗读而不依赖朗读, 不能用教文言文的方式方法来上国学课, 同时还要注重整体感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英.“生本”理念下小学国学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12, (11) :124-125.
[2]姜冰.国学教学初探[J].文学教育, 2013, (10) :73.
优秀实践 篇9
优秀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一是大爱无疆, 要爱学生, 爱大多数学生, 爱每一个学生
千百年来, 如何对待所教育、所培养的对象, 是教师这-职业古今不尽的话题, 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 这就是热爱学生。教育的本质就是爱, 教育的艺术就是爱的艺术。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热爱学生内涵广泛而丰富,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对此, 董玉泉老师做了这样的阐述:你尊重了学生, 学生才会尊重你, 尊重了学生也就尊重了自己;你关爱了学生, 学生才会关爱你, 关爱了学生也就关爱了自己;你信任了学生, 学生才会信任你, 信任了学生也就信任了自己。爱不是爱少数所谓成绩好的人, 而是爱大多数人, 爱每一个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地发展, 培养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有用人材, 这才是教育之根本。
一个教师给学生一片爱, 他得到的可能是爱的平方、爱的无限。以爱育爱, 可让爱在校园弥漫、传递。教师要用爱去淨化学生的心灵, 用爱去增强学生的自信, 用爱去开发学生的智慧, 用爱去挖掘学生的潜能。目前, 有不少教师有小爱, 但缺少大爱;不少教师有爱心, 但缺少爱的行动;有不少教师对学生有爱的期望, 但缺少有效的方式方法;更有少数人还在采用“惩罚”的方式, 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地成长, 同时也有损人民教师的形象, 要坚决杜绝。
董玉泉, 浙江杭州人, 浙江省特级教师, 原浙江省体育教研员。1964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体育系, 从教30年, 形成严、实、趣、乐、活的教学风格, 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点研究;曾任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等职。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专著两册, 参编体育课程教材《体育》、《体育与保健》等。课本和教材40余册, 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及获奖论文30余篇。
二是建立“如父如子亦如友”的关系, 用亲情联系师生
教育除了爱, 还要用亲情把教师和学生连在一起。“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是几千年流传下来对学生的要求, 意思是不要忘记师恩。但在教师的心目中, 又应该如何看待学生?董玉泉老师如是阐述了他的观点:我们对待学生应该有父亲般的慈祥, 有对子女般的呵护, 和有对朋友一样的真情。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师在学生们心中的地位在下降, 因为我们这一代是在读写中长大的, 可以说我们所掌握的大部分知识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学习时的教师, 所以才会有认师为父的感恩之情;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的时代, 学生们在视听中成长, 获得信息资源的渠道很多, 再不是局限在课堂之中的传授了, 所以他们并不会对教师的作用有我们这样的体会, 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 不管学生有这样和那样的看法和评价, 教师对待学生的爱心和真诚是不能改变的。
因为有了这份亲情, 教师才会使学生感受到温馨;才会经常发现学生的聪明而不是迟钝;才不会因为“恨铁不成钢”牢骚满腹而放弃, 而是经常会带着问题去寻找方法和原因;才会宽容学生的错误和无知, 激励学生充满自信, 加倍努力赶上去。有了这份亲情, 教师才会和学生平等, 才会急学生所急, 难学生所难, 乐学生所乐;才会从学生出现的问题中去寻找教师自己的问题;才会低下头、蹲下身, 与学生对话交流、共同享受课堂的快乐, 永远使自己拥有一颗火热真挚的童心, 永远保持有一双公正信实的眼睛, 永远操着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 永远想着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
三是对教师职业有着执着的精神和不懈追求
优秀教师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对教师工作的热爱和痴迷, 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追求。执者, 就是全身心投入, 用心教学, 把工作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追求, 就是认定一个目标坚持走下去。这样就会把工作变成事业, 把事业提升为艺术去追求。如把教学当作工作, 那么, 只要做到上班来、下班走, 上课来、下课走;如把教学当作事业, 那么, 除了上下班之外,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 在塑造学生的同时也塑造了自己, 在实现学生梦想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历史教师的一堂课上得精彩之至, 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 于是下课后, 大家围着这位教师, 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 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教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 至于写这节课的教案, 大概用了一刻钟。”基于这个故事, 董玉泉老师一语道破了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区别的关键:对教育独特的理解, 对教育的理想, 对教育的持久追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四是塑造、健全自身的人格魅力
所谓人格, 就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爱好和倾向等。它们是在一定生理素质的基础上, 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和巩固的。”人格魅力的四大支柱是性格、品德、才学和风度。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思想、行为、气质、情感、意志、品格和语言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有着为人师表的作用。
一个体育教师开始可能会因为仪表和技能吸引学生, 博得学生喜爱的首因效应。但真正赢得热爱和尊敬的教师, 必定是因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其中, 健全的人格是诸因素中最重要的要素, 学生因为尊重一个教师的人格才会喜欢该教师, 进而才会喜欢该教师的课。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的激情可以感染学生, 教师的参与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 教师的激励可以点燃学生自信, 教师的公正可以创造和谐氛围, 教师的微笑可以引发学生甜美的笑容, 教师的幽默可以给学生送来春风……
1993年, 董玉泉老师连续跑遍了温州市所属苍南、平阳、瑞安、乐清和永嘉五个县, 每天上午上小学三年级和初一年级两节示范课, 下午作关于《如何设计一堂好课》的讲座, 第二天再换一个县。没有车接送, 没有一分钱报酬, 今天喉咙哑了, 明天还要继续上课。听课教师非常感动, 不但受到了启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东西, 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份爱, 传递了一种执着和奉献的精神。事后, 在他到过的地方, 涌现出不少新人和不少有质量的好课, 这是对他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最好的回报和最大的奖赏。
2012年, 董玉泉老师到永嘉给90学时培训班的教师上课, 那天按正式学员规定只有90个人, 但参加听课教师有120多人, 会上县体育教研员对非正式参加听课的教师批评到:“没有要你们来, 为什么擅自参加了?”大家的回答是:“我们是冲着董老师来的。”
曾有一个体育教师打电话给董玉泉老师时表示:听到董老师的声音就想努力。当时董老师反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是:董老师这么大的年龄还在努力, 他们没有不努力的理由。
董玉泉老师告诉记者, 他有时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说了应该说的话。但是, 为什么会在教师中间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 受到一线教师们的尊重和喜爱?原因大概在于人格魅力的力量。但我们知道, 董玉泉老师不仅说了, 而且说得很好, 说得有道理, 说道了教师们的心里;不仅做了, 而且做得很好, 作为前辈树立了榜样, 帮后辈教师们解决了实际困惑和问题, 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深深地感染了广大后辈教师。
五是拥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娴熟的教学艺术
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体育教师教学的基础, 这也是做一个优秀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有人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 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董玉泉老师却认为, “一桶水还不够, 应该还要常流水”。也就是要不断学习, 不断与时俱进, 除了专业知识外, 还包括思想、理念和情感, 否则就会落伍, 甚至被淘汰。而且, 在他的思想中,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 其是一门综合学科, 与很多学科大跨度复合交叉在一起, 如教育学、心理学、运动学、生物学、管理学、营养学等等。体育学科本身又涵盖了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和冰上项目为基础的几十种学习内容, 因此, 体育优秀教师的素质和要求要比其他学科的优秀教师更高, 要学习的东西更广泛。
董玉泉老师是这么说的, 更是这么做的。二十世纪80年代, 为了与时俱进, 为了提高自身的素养, 为了丰富、提高课堂的学习内容, 面对当时匮乏的资料, 在家中面对大橱镜子, 他自学了太空舞、韵律操, 交谊舞、艺术体操和健美操, 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不停地练, 直到学会、学好、学美、学精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 1988年, 他到北京学习韵律操, 在培训结束时作为被选出的6名学员之一向国家体委领导汇报了学习成果, 当时他已经46岁, 作为男教师, 年龄又较大, 他的表现不但让在场的教师们惊讶, 而且博得了领导们的热烈掌声和赞美;并最终形成了男教师上高中女生艺术体操的特色。
除了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外, 优秀体育教师还必须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就教学方法来讲, 在董玉泉老师看来, 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能够有效、便捷地解决各种问题, 从而不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而且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教学艺术的问题, 董玉泉老师认为, 教学艺术是教学思想、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的升华, 教学艺术是优秀体育教师的核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基于此, 董玉泉老师结合他几十年教学实践的经验, 将他对教学艺术的理解梳理为以下14个方面内容: (1) 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 (2) 化难为易、深入浅出 (方法经典) ; (3) 有趣味、欲罢不能; (4) 成本少、效益高; (5)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方法巧妙、产生惊喜, 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 (6) 美不胜收, 像诗、像画、像歌 (图案、姿态、音乐、动作、语言之美) ; (7) 用心设计、用心教学; (8) 充满智慧 (教学机智、随机应变) ; (9) 教学神韵——人格与体格并存, 体现体育热血运动特征;刚柔相济——粗犷与细腻结合、精神文明与身体野蛮相结合;人课合一——教学艺术之最高境界, 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举一反三、随心所欲, 师生同乐、享受课堂; (10) 忘我。忘掉我是谁——忘掉年龄, 忘掉角色, 忘掉功利;同心、同乐、同行;童心、童乐、童趣;全身心投入; (11) 化教为学, 让学生学会方法、学会学习; (12) 教学方法变变变; (13) 问题设计的技巧与艺术,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模式, 带着问题来又带着问题走; (14)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不要简单问题复杂化。
六是富有创新能力
作为中小学的教育和教学的创新定位, 不是在发现和发明的层面, 而大多数是定位在发奋、发展和改变的层面,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 董玉泉老师表达了他的观点:创新是一种旧成分的新组合, 没有新的成分, 只有新的组合;创新是对权威的质疑, 对问题的挑战;创新是对习惯的反叛, 是互补和优化的结合;创新是传统的继承, 只是扬弃了阻碍发展的部分;创新是偶然间的顿悟, 是灵感的发现;创新是从失败中得出的经验, 是智慧结出的硕果。在体育教学中, 如果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就不是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 甚至会阻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对此, 董玉泉老师例举了一节障碍跑课, 其中有一个障碍是套呼啦圈, 执教教师要求学生将呼啦圈快速地从身上套过, 大部份学生选择了与教师设计差不多的方法——从头上往下套或从脚下往上套, 但有一位学生选择了与大家不一样的方法, 他跑过去在呼拉圈前蹲下, 两手握住圈两边同时向后一翻, 身体即钻过了圈, 这个方法又快又好, 是一个创新的方法, 执教教师本应该以此为例, 表扬学生的创造能力, 但却说这是“犯规”, 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方法就这样被“封杀”了。
优秀体育教师成功的秘诀:坚持学习、积累、反思和创新
人人都想成功, 都在探索成功的奥秘。但成功不会是轻轻松松的成功, 也不会是随随便便的成功。凡成功者都有一个深刻而动人的故事, 都是经历过一番番痛苦的磨炼、一次次失败的教训、一回回机遇的等待、一天天希望的坚守、一串串艰苦的挣扎后才获得成功的。
平时董玉泉老师最喜爱做的三件事是读书和摘抄、联想和反思、听课和聊天。在他的眼中, 笔记本是“宝贝”, 是一生留下的经验总结, 整天形影不离;他喜欢与其他教师聊体育教育教学, 并把这作为是他最大的快乐, 他会从其他教师身上获取信息, 同时也会激发出新的灵感和思路;他喜欢联想与反思, 认为这个使他变得聪明和睿智, 促使他把教学问题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把生活中的问题变成教学的实例, 有时能把难以理解的问题领会贯通。
而他也将教师成长和成功的秘诀归因于学习、积累、反思和创新, 回首他的成功路, 他在50年的教学和教研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他认为:
学习, 使他获得了知识, 学会了技能, 开阔了眼界, 提高了修养, 明确了方向, 增强了自信, 他是用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艺、坚实的功底为成功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积累, 使他充实, 使他丰满, 几百个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 几十本教学笔记, 成为他教学和教研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
反思, 使他获得智慧, 变得聪明, 常常会使他在模糊中变得清晰, 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寻找出一条有效的捷径。
创新, 是继承中的发展, 是教师成功的生命。他总能在博采众长中提炼形成自成一家、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和风格。他所做的, 也是一个优秀体育教师应该做的, 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并与时俱进, 努力做到站在改革之前沿引领教育教学的方法。
优秀实践 篇10
众所周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上海市教委也提出了要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评价体系等要求。如何使生活在现代社会和教育生活中的我们的学生,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由粗浅到深入,不断丰厚根植于内心的成长体验,使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不断呈现出满意的效果。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我们以“崇德敏智、全面发展”为育人目标,以“懂规范、乐学习、善交往”为学生发展目标,以“爱学生、会研究、有气度”为教师发展目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和思考。
一、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代要求
1. 人文要求下的顶层设计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重点和基础的工作,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效对接,并融合于全校的教育工作之中,是我校在顶层设计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我校制订并逐年完善了《闵行区中心小学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行动策略》,将《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有关家国情怀、仁爱责任、礼仪素养等传统优秀经典内容与学生养成教育的德育纲目相衔接,并与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日常教育相整合,形成各年段学生的行规训练分层目标要求,并将这些要求落实于每周工作、每项活动、每个班级,形成网络架构下的纵向教育序列,从而达到落细落实的教育要求。
2. 经典学习中的养成教育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入,使用国学教材,开设国学课程的学校也越来越多。我校编写校本化教材,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行动策略整合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之中。我校多次承办了上海市国学经典课程的培训和观摩活动,并承办了区首次小学经典教学研讨活动。我校两位教师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注重在理解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生活规范和礼节指导,使养成教育学在课堂,行于日常。
二、强化学科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就是为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实现学科育人的要求。
1. 挖掘学科育人元素
从学校层面,我校定期组织教师梳理各学科教材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目录,挖掘育人元素,尤其像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等显性德育学科,形成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育人的校本建议汇总,并通过跨学科教材解读、跨学科教研、教学节主题活动等将学科育人要求落实于日常教学,在我校的“敏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予以体现。
2. 开设校本德育课程
我校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华传统节日》《中国书法》《中华优秀建筑》系列校本教材,同时开设了校本课程,并由全校班主任一起编写了相应配套的教学设计方案,而且定期举行教学研讨活动,使校本教材、校本德育课程更好地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
3. 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主动实践。为了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我们开展了传统经典文化的校本研修,邀请专家开设“和孩子一起读论语”“学校开展儒家经典教育的意义”“人文精神和教育”等讲座,开展“继承传统文化,乐享青春足迹”等系列活动。在德育队伍建设过程中,我校坚持骨干引领、梯队发展的策略,立足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进行分层研修,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三、注重提升人文素养的实践体验
融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实践体验活动,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载体。因此,我校近年来为学生创建了多维的实践体验主题活动。
1. 开设校外社会实践基地
为传承和弘扬区域特色文化,我校确定了6个校外活动基地,来发挥校外教育体验课程的优势。我校充分利用闵行江川社区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建立了6大校本社会实践基地:中华香樟一条街、红园记录着中国“四大金刚”工业发展的历史文化轨迹;荣誉军人疗养院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韩湘水博园和古藤园是江南桥文化、水文化的典型代表;老闵行历史文化陈列馆作为学校体验教学基地已成为一个综合探究体验基地。实践体验成为学生校外活动内容的主旋律,成为升华学生爱国爱家乡情感的载体。而与之相适应的校本主题班会的主题序列,则是学生开展实践体验后的活动延展。
我校还将课堂搬进了老闵行历史文化陈列馆,组织学生结合参观、体验活动。我校教师在文化陈列馆里开设了“老闵行的传统习俗”“小小看老闵行”两堂拓展型课程。“老闵行的传统习俗”是英语学科的拓展课,教师充分发挥电子书包支持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优势,以解决学生问题为课堂主线,在看、听、读、演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情感。“小小看老闵行”是体验课程,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在实践基地老闵行历史文化陈列馆开展的体验活动,更真实地感受老闵行的历史文化和变化发展,获得更为直观而丰富的经历。在体验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电子书包的独特优势,及时了解学生对老闵行历史的兴趣点,依据学生需求合理分组;利用平板电脑记录、分享、互动、评价,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闵行的历史与发展,感受到闵行的深厚文化。
2. 开展中华传统节日活动
针对中华传统节日我们不仅有校本教材,有教学设计,更让学生喜欢参与的是系列性的实践体验活动。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目前我们设计并形成了“元宵、端午、清明、中秋”这四大传统节日的系列性的主题活动方案,并通过“学习演绎——体验感悟——实践探寻”等路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吟诗诵词、实践操作等过程中习得传统节日的知识和习俗,培育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等。
3. 形成层次化的实践体验内容
无论是校本实践体验基地还是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努力呈现不同年段的特征差异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分年段、层次化、有重点。低年级以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活动为主,在体验实践中利用好“香樟叶”家长志愿者力量;中年级以古诗诵读、体验感悟为主;高年级在体验之外还注重探究活动。传统节日体验的许多内容都是学校开放活动,在家校互动中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快乐成长过程。此外,中华传统节日等主题活动的实践体验,都将在学生成长记录中留下过程性的轨迹,成为成长体验的一个重要内容。
优秀实践 篇11
【关键词】“讲座式”教学 《西方优秀文化选讲》 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078-01
1 《西方优秀文化选讲》选修课的地位和作用
我院从2013年初开始,积极探索与实践围绕提升军校学员人文素质能力的选修类课程,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优秀文化、先进军事文化、文学作品鉴赏等四个课程模块为核心的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程体系。《西方优秀文化选讲》是该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学员西方文化素养、增强国际意识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意识,帮其树立爱国奉献、博采众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促进学员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西方优秀文化选讲》选修课共计20学时,主要选取西方文化的部分优秀典型成果,在以我为本的基础上,阐释西方文化具有普遍积极意义的内涵和精神。
2 “讲座式”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讲座式”教学是汲取和借鑒学术讲座所具有的某些优点而实施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具有内容新颖、主题明确、相对独立与完整等基本特征。正因如此,“讲座式”教学受到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探讨基于不同课程的“讲座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及其利弊等问题。
在《西方优秀文化选讲》选修课实施过程中,采用“讲座式”教学有其必要性:首先,《西方优秀文化选讲》作为人文素质类选修课,课时非常有限,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应有其自身特点。与专业课教学相比,人文素质类课程忌讳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特别要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与贯通,以体现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内容广、形式新、手段多等特点。其次,参与《西方优秀文化选讲》的学员学历层次较高,思维活跃,有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这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因此,《西方优秀文化选讲》实践“讲座式”教学,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信息量大、内容新颖、贴近生活等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 讲座式”教学实践的“四个注重”
3.1 注重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整合
“讲座式”教学最大亮点是突破教材内容框架限制,以学员需求为基础,采用模块化设计,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将其分解为若干相互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的系列讲座。
《西方优秀文化选讲》选取古希腊罗马文化、宗教与文化、文艺复兴文化等模块设计教学内容,通过筛选、对比、关联等方式,把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再次细化和分解,组合成若干主题讲座。这些内容再以高度凝聚和新颖的“讲座式”题目呈现出来,不仅体现教员对授课内容的深化及拓展,更体现对授课内容的独到解读。如下表所示:
3.2 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而人文精神并非脱离现实生活而单独存在,没有了现实生活,人文精神培养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因此,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必须与生活相结合。
“讲座式”教学具有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授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点。如在“西方文化的精神沃土——古希腊神话解读”一讲中,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词语,如“木马病毒”、“泰坦尼克号巨轮”、“俄狄浦斯情节”等与古老的希腊神话相联系,让学员体会文化源于生活,智慧源于民众的道理。在“熟悉与陌生——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明”一讲中,结合理论、实践、社会生活等多方面,探讨学员疑惑的某些问题,触发学员新的思考和感悟,激发内在学习过程的有效发生,以形成独特学习体会。
3.3 注重发挥教师队伍的团队优势
“讲座式”教学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团队教学的优势。为此,成立3人课程实施小组,高职或高学历教师担任组长,督导教学。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立授课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安排等教学环节。依据小组成员学业专长和兴趣爱好安排授课内容,每位成员承担不同模块教学内容,以求“精”备课、“精”讲课。
“团队型”师资队伍,不仅解决师资短缺问题,更发挥了团队优势,实现教师的最佳搭配。此外,不同模块的教师在授课中有了对比和比较,增加了竞争意识,更好发挥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注重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集声、像、动画、文字等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不仅传载的信息量大,而且更直观和生动,便于知识的获取和接受。与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极大延伸了教学的时空感,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
“讲座式”教学中,注重合理选择和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如在“文学与艺术”模块的授课中,充分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辅助手段,确保教学内容的展现更加多样和立体,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重要教学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吕建伟,张卫红,杨建军.任职教育课程的讲座式教学方式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
[2]张文焕.讲座式教学法初探[J].平原大学学报,2002
优秀实践 篇12
一、提高学生对妇产科学习的兴趣
(一) 加强兴趣教学
妇产科作为临床学习的四大主科之一, 课程学时相对比较紧张。部分学生初学时对妇产科的理解不全面, 受固有思想的影响, 认为自己如果以后不打算从事妇产科工作则不需要去认真学习, 或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被动地学习, 表现出对此门课程的松懈和怠慢, 尤其是男生最为突出。教育学家认为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和直接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只有学生对此门课程产生兴趣, 才会想要不断深入学习, 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从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因此, 作为妇产科教师, 我们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列举一个宫外孕患者出现腹痛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 最后延误了抢救时间而导致患者死亡的病例。通过类似这种具体的病例, 让学生知道妇产科并不是孤立的, 它与外科、内科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医者必须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无论今后从事什么学科, 妇产科的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妇产科的重要性, 化被动为主动, 积极地去学习这门课程。
(二) 运用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倾向于单纯的理论讲授, 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不仅使学生理解困难, 还会泯灭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 成为书本的“复制机”, 只知道死记硬背, 而不是动脑去思考问题, 更不会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表现出“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要想教好妇产科这门课程, 必须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全面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 对知识进行优化组合, 并将自己从书本的范围中解脱出来, 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工作经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 注重临床实际病例的列举, 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要将结论直白地告诉学生, 而是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答案, 总结结论, 将知识与联想思维和形象记忆相结合, 加深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使学生参与其中, 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 教师充当学生与知识之间辅助桥梁的作用, 将传统的教育方式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训练, 从而真正地达到学有所思, 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 运用现代新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影像技术和网络3D技术逐渐被更广泛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影像技术教学不单单指多媒体技术, 包括多种时下流行的应用软件, 这些影像技术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使课件动态演示, 把枯燥冗长的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示出来, 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通俗具体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其内在规律, 使知识的记忆更为扎实;同时, 比较流行的APP, 在学生自己复习时, 可以准确地掌握课堂中的重点, 同时, 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时随地可以复习, 节省时间。教师还可以合理地安排教材标注在APP中,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程度及重难点, 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 提高临床技能
妇产科是一门非常重视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科, 所以临床技能不仅是每一个医学生必须掌握的, 还是成为一名优秀医师的基本要求。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 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医患关系的紧张, 使得部分病人拒绝本可以在病人身上进行的医学实践操作, 所以需要拟定一份循序渐进的教学训练, 先由教师亲自示范, 传授操作注意事项以及操作重点, 再由学生通过模型进行反复练习, 直到熟练掌握操作要领, 这样学生在面对具体患者的时候才不会胆怯, 也比较容易取得患者的理解并配合治疗, 在实践过程中, 尽量多给学生亲手操作的机会, 避免在患者面前指责或否定学生,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对学习的积极性, 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重视学生医德的培养
近年来,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纠纷事件发生频繁, 医患关系较为紧张, 所以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风险和防范意识是尤为重要的。作为临床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随时向学生渗透医疗风险意识, 了解行医的法律知识,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注重和提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和技巧, 增进医患之间的感情交流, 摆正态度, 端正思想, 以病人的健康为服务理念, 同情、关心、爱护患者。此外, 还应教育学生对其他医务人员, 做到温恭自虚, 敏而好学, 眼疾手快, 这样才能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医德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为教师, 我们应当以身作则, 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使学生耳濡目染, 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出“凡大医治病, 必当安神定志,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应普同一等, 皆如至亲之想, 一心赴救, 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所以一名优秀的临床工作者, 不仅需要专业技术的“精”, 还需要医德高尚的“诚”。在教学中只有两者兼顾, 才能培养出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慰敏, 朱克修, 李雪兰.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体会[J].海南医学, 2012.
[2]周烁.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
[3]惠爱玲.医学生实习前强化技能训练的现状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优秀实践】推荐阅读:
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0-04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优秀07-24
社会实践优秀个人获奖感言08-27
会计社会实践报告优秀篇10-03
社会实践活动的优秀策划方案06-03
超声波优秀社会实践报告07-08
优秀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总结08-08
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材料08-29
优秀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09-11
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发言稿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