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年危机

2024-10-21

解读中年危机(共6篇)

解读中年危机 篇1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绝大多数人是单位的中坚,家庭的支柱,工作压力之巨,承担的家庭责任之重,没经历过的人难以想象。在大街上一看,愁眉苦脸的多是中年人,他们万虑聚于一心,万劳集于一形,遭遇重重危机,已经潇洒不起来。

中国有句古话,人到中年万事休,西方却流传着一句“人生从40岁开始”的俗语。两种观念看似相悖,实则殊途同归。无论是观照现实所发出的“万事休”的感慨,还是礼赞理想进而认为40岁才是真正开始奋斗的时候,中年都是一个无奈的年龄段。

所谓的中年危机,绝不仅仅是上班厌倦症、回家厌倦症、微笑厌倦症等,它具体到中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健康危机:身体状况堪忧

中年人活得最累:在社会,他是中坚,怯懦不得;在家庭,他是柱石,动摇不得。众多的角色,得演得不亢不卑;众多的面具,需戴得不偏不倚;众多的台词,需说得不激不厉,十八般武艺,需一应俱全。为不负众望,为不辱使命,为不虚此生,他使出浑身解数,较量角逐,身心交瘁。因此,中年也是极易倒下的年龄。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人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过劳死”正在威胁着越来越多的中年人。陈逸飞、王均瑶、彭作义、杨迈、汤君年等成功人士原本都拥有无可限量的职业前景和财富,但都因为过于劳累而在黄金年华逝去,让世人无限唏嘘与感慨。

过劳死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据统计,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于因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疾病。

中年人身体状况堪忧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日常生活中,中年人作为非弱势群体,他们的健康往往被忽略。人们只关心老人、儿童、孕妇等弱势群体的身体是否健康,习惯性地认为年富力强的中年人离疾病、离死亡还很遥远,殊不知,中年人正站在那条最脆弱的弦上——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精神时刻处在紧张状态;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一对夫妇要照顾7个人,即除了自己外,还有双方父母和一个孩子;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出行有了代步车,运动量减少,同时对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摄入过多,身体内潜伏种种危机……别说社会不关注,就是中年人自己也常对这种危险视而不见,即使知道也不上心,依然过着出门坐车、饮食不规律的不健康生活。

事实上,从30岁起,人们的身体就开始走下坡路,心血管系统输血量下降的同时,血压不断上升。血液胆固醇浓度也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心脏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可因而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严重时,动脉管腔变窄,引起心脏或脑的供血不足甚至缺血,造成诸如慢性心肌缺氧、心绞痛、心肌梗塞、猝死、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软化等心脑血管病。这些疾病极大地威胁着中年人的健康与生命。

除心血管外,随着人年龄的不断增长,呼吸功能、消化功能以及各种内分泌功能都在下降,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也在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人体的免疫功能也在降低。因此,生病、发福、脱发等现象在中年人中十分普遍。

心理压力:人到中年万事忧

中年人作为整个社会的中流砥柱,作为强势群体,他们的身体健康被忽视了,同时,他们的心理疲劳更严重。人到中年还在社会上辛苦工作的人们,多数或多或少地有心理疲劳,因心理疲劳超过警戒线而患上精神、心理疾患的个案也很多;尤其是在遭遇事业危机,尝试事业转型期间,压力更是呈几何倍数增大。

古人到中年就万事休了,现代中年人即使想休也不能休,反倒万事忧。面对父母的晚年、子女的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的现实,处于这种上下结构中间的中年人就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事业成败、职务升降、人事变动、家境优劣、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无不在心理上掀起波澜,需要他们去适应,去应付。年轻人谈恋爱时总喜欢抱怨对方不成熟,却不知成熟的中年人也很悲哀。他们半生的经历已足以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进入“不惑”的阶段。正是因为什么都懂什么都明白,中年人见怪不怪,对任何事情都可能麻木。电影《搜索》中,面对绝望的叶蓝秋,中年成功人士沈流舒表现出的不以为然就是一种自以为是的麻木。麻木猛于虎。人到中年意味着成熟,而成熟往往意味着冷漠,意味着明哲保身,意味着前怕狼后怕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多是初出茅庐,甚至还在上学的热血青年;而铮铮直言的,又是什么都彻底看透的老者。中年人有他们的难言和顾虑,他们就像牛一样,同时拥有了牛的坚忍和懦弱。稳重的中年人虽然成熟,却少了血性。

人到中年,就迈入了一种“耳旁频闻故人死,但见眼前少年多”的日子。他们对同龄人的离去或多或少难以接受,毕竟只是人到中年,应该离死亡很远才对。当他们由此及彼一设想,把情境放在自己身上时,就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和不安,然后不寒而栗。中年人意识到,他们已经越过人生拱门的顶端,生命正在向下滑落。

事业瓶颈:认命还是赌一把?

在中年人的事业危机中,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职位升不上去。这一困境不难理解。当一个年轻人刚刚进入社会时,起点为零,无论做什么都是在往上走。等到中年,人生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度,想攀顶是很难的。毕竟,基础岗位很多,高层岗位却很少。

对大部分中年人来说,中层岗位就是极限了。这就是中年人的事业瓶颈。而且,这种瓶颈并不局限于他们自己所在的机构,有时候找来找去,放眼整个行业,他们也无法获得一个好的职位和发展。

遭遇事业瓶颈的中年人该怎么办呢?是认命,在原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干到退休,还是豁出去赌一把,用自己前半生积累的经验、金钱去创业?若选择前者,不仅没有工作动力,还有可能在与年轻人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成为自己昔日属下的属下;而冒险创业万一不成功,就会一败涂地。

相比事业瓶颈,失业更让中年人难以接受。

人到中年,大部分人没有了年轻时的闯劲,只想过安定的生活,可是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闯。由于年龄、性别所处的劣势地位以及社会资源的匮乏,中年失业女性在寻找再就业岗位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更多的失败。

导致中年人事业危机的原因有很多,如单位改制、公司政策调整、国家制度改革等;也有的因为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在竞争中越来越没有优势;还有的是因为职业特点所限,人届中年就不宜再干了……不论是什么原因,遭遇事业危机的中年人都被迫重新进行事业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中年事业危机已经有越来越提前的趋势,有的已从45岁提前到了35岁,整整提前了10年。

家庭生活:充满妥协

除了心理、身体、事业的危机外,中年人还会遭遇家庭危机。夫妻关系矛盾重重,争吵不断,处在离也难、不离也难的夹缝中。离,孩子怎么办?财产怎么分?不离,天天争吵,丧失了幸福感,也丧失了在事业上奋斗的心。

有位哲人总结得好:人,童年依恋家,青年想成家,中年想离家,老年想归家。家是宁静的港湾,也是纷争的战场,即便相安无事,停靠太久,终思飘泊。封闭琐碎的家庭生活,极易磨损人的意志,男人天生有颗流浪的心。中年男人为冲出围城而蠢蠢欲动。

来自国内外的调查都显示,中年是婚姻的多事之秋,中年离婚率是各个年龄段中最高的,有的统计结果甚至显示在大城市中年离婚占总离婚总数的80%。与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离婚相比,中年离婚代价最惨重。孩子、财产、事业,统统会受其影响,其中孩子的问题尤其让人不忍。

在没有离异的家庭中,也存在不少隐忧。忙碌的生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夫妻见面、交流的时间减少,即使两人都在家,也就是一起看看电视,很少交谈。有对中年夫妻出现了感情危机,去找家庭医生治疗,医生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去后把每天交谈的时间记录下来,两周以后,这对夫妻发现:他们俩平均每天交谈不足10分钟。

电视剧《中年计划》中,张丰毅扮演的简和平是民政局的一个科长,人到中年,生活波澜不惊犹如一潭死水。然而有一天,单位主任意外死亡,这给他带来不小的震动。另一方面母亲肺癌手术后康复,需要人照料,他把母亲接到自家同住,又遭到做护士长的妻子齐英对住房的抱怨,加上升迁不顺利,两个女儿为了争夺一个男朋友而争吵翻脸,以往平静生活中被掩藏的问题都一一暴露了出来。而此时他的生活里出现了一个理解他支持他的女人——出版社编辑苏真。

上有老下有小的他,已经习惯了某种意义上的牺牲,比如为了家庭牺牲个人,为了安定牺牲个性,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等,好像人到中年就意味着要牺牲。简和平意识到,人到中年,什么都在改变,唯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仍是老样子。他想到了改变,年至知天命的他作了两个决定:辞职和离婚。

他的辞职和离婚计划在一场场家庭变故中流产,他最终没有离开自己的家庭、离开自己的单位,但同时,他对家庭、对婚姻、对事业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不理解情况下的妥协是消极的妥协;理解情况下的妥协是积极的妥协。

中年丧偶是人生一大悲剧,找一个合得来的人谈何容易?中年人的再婚路可能遭到父母、子女的反对而走得特别坎坷。

中年人的家庭危机不仅仅来源于婚姻,还来自家庭负担的加重。丧失劳动能力的双亲还是其次,叛逆的孩子才最让他们“伤不起”。

人到中年,危机重重。中年,真是人生中一个非常严酷的阶段。

参考文献

解读中年危机 篇2

42岁的高原头脑精明、身板挺直、个性强硬,他是一家美资跨国通信公司的中国区销售副总裁。由于业绩一直非常出色,他被公司列为有潜力进一步发展的优秀人才。

然而自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公司对中国的业务格外重视,面对来自公司的巨大期望,他开始日渐焦躁,在工作沟通中,他固执己见,难以控制情绪。事业之外,他的家庭生活似乎也陷入了危机,甚至开始怀疑婚姻。

高原的经历似曾相识吗?其实,他就在我们身边,环顾一下周遭,许许多多职场中年人士正经历着类似的煎熬。根据我多年在中国为企业高管担任企业教练的经验,高原们正经历着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中年职业危机。

据美国领导管理发展中心(LMI)中国区的统计,最近三年来,在该组织接受个人领导力辅导的500多位高管中,10%以上都遇到了类似的困惑;而且这些人里80%以上年龄段处于38-45岁,具有中年转型期特征;更让人担忧的是,该人群数量正以每年30%以上的幅度快速增长,

心理学家约瑟夫-坎贝尔(JosephCampbell)曾用一句话很精妙地诠释了中年危机——“中年危机好比是当你爬到梯子顶端,忽然发现梯子架在错误的墙上”。具体来说,中年危机包括对未来的担忧,对健康的不安,对婚姻的悲观,对工作的日渐消极,以及赡养父母带来的压力。这种种压力会反映在一个人的职场心理和行为上,如高原在工作中的表现那样,形成中年职业危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达国家,中年职业危机一般发生在45-55岁,但在中国,这个危机却提前了将近,原因有三点:一是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让管理人才在缺乏系统职业规划的环境中获得快速晋升,其速度超过了心智成熟度的提升。二是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分数,而忽略心灵的成长和滋养。三是国内过度追求经济发展的集体心态,造成了这一批职业人缺乏对生活的整体观。

从心理学角度看,中年职业危机的发生是因为个人的自我意识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停留在较低层面而难以突破。

尚德“中年危机” 篇3

2012年3月份发布的尚德2011全年财报显示,这名“中年男子”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中年危机”。

创业十年,出货量全球最大,亏损亦为行业之首——全年净亏损10亿美元,这头把交椅好比架在炭火上的一口锅,好不灼人。

事实上,在行业盈利水平普遍较高的2010年,尚德的主业已陷入亏损。越来越多关注尚德的人开始发问:尚德怎么了?

产能飙升,价格崩溃

尚德崛起于“超常规发展”。当“阳光首富”施正荣作为“中国制造”新形象的代表出现在国际舞台时,关于“尚德奇迹”、“尚德神话”的解读大量出现。

2002年9月,尚德第一条1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投产,产能相当于此前4年全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的总和。

2004年以前,尚德产能不超过100兆瓦。

2005年圣诞前夕,尚德成为首家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这一创举的远期示范效应是,日后出现了十多家中国光伏企业集体登陆北美证券市场。

2006年,尚德的产能从150兆瓦增长至 270兆瓦,增幅为80%。

至2007年,尚德的产能扩张至540兆瓦。5年时间,尚德完成了一般企业可能30年才能完成的目标。

在国际金融危机前,施正荣扩充产能的脚步一直未停歇。2008年8月,前富士康高管江宗宪“空降”尚德,成为首席运营官。施正荣给江宗宪的任务就是要扩充产能,以追赶未来3~5年的市场计划。

从2010年二季度开始,尚德的出货量已超过美国同行,排名全球第一。

其时市场无限大,只要出货就能赚钱。抢占市场的关键就在于供应商的产能。多家在美上市光伏企业的财报显示,2005年前后整个光伏组件行业的毛利率均高于20%,部分企业甚至超过30%。

各路资本在财富神话的刺激下汹涌进入光伏行业。2001年施正荣创业时,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仅为3兆瓦;到2007年,中国光伏电池的产量已达到1088兆瓦,居世界第一,6年增长了360多倍。此后5年,行业的生产规模每年增长近150%。

“许多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都来做光伏了”,北京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徐征告诉《望东方周刊》,“山东一些做纺织的,温州、南方许多原来做服装、皮革、皮具甚至还有做眼镜的企业都进来了。”

资本的狂热带来了行业的非理性繁荣。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行业利润迅速被摊薄。

技术研究出身的施正荣似乎并不擅长性价比优势的比拼。尚德的净利润率在2004年达到23. 2%之后便持续下跌。即便在行业繁荣的2005~2007年间以及2009年,尚德也同样维持着较低净利润率。与此同时,尚德的资本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

“蓝海行业做成了红海格局,光伏的暴利时代永远终结了。” 原无锡尚德CFO、天华阳光控股有限公司CEO张怡对《望东方周刊》说,“过去这些年很多光伏企业的产能扩张都已远超过利润与现金流的支持,每年产能扩张超过100%。90%的产能扩张靠的是现金流加上银行融资。”

2011年,受欧洲下调光伏补贴、美国债务危机、多晶硅价格暴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光伏产业步入寒冬,用南玻集团太阳能事业部负责人姜维武的话来说:“五成的企业处于停工状态,三成企业减产一半,其余的两成处于勉强维持状态。”

这个多年来狂速扩张的产业直面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尴尬。

行业标杆尚德也不得不放慢步伐,转向降低生产成本,计划在2012年底组件目标成本降至每瓦0. 65美元,较2011年下降一半。

产业链协同困境

正如吴晓波在《大败局》中所言:当企业处于超常规的加速发展阶段的时候,一切的危机都会被速度所掩盖。可是,当进入持续稳定期后,所有的弊端和矛盾马上会一一地暴露出来。

毛利率低下一直困扰着尚德。高成本主要源于上游硅料和硅片环节的缺失。

长期以来,光伏产业内部一直存在着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之争,以英利绿色能源为代表的企业坚定地做垂直一体化,以尚德为代表的企业则信奉专业化生产。

国际金融危机让光伏企业遭遇了首次行业“洗牌”,硅料从每公斤500美元的高价跌落到几十美元,中小型的组件厂或硅料厂纷纷停产、倒闭,大多数工厂毛利呈负值。而垂直一体化工厂“风景这边独好”,天合光能和英利等厂不但蝉联了行业毛利率的冠亚军,还获得“最低成本”之誉。

这让施正荣陷入反思:“在一个产业没有成熟的时候,甚至是非常初级的阶段,全产业链是有一定优势的。因为供应链本身不健全,如果你自己能掌握供应链,就能够控制利润水平。随着产业慢慢成熟,再转向专业化可能会更合适。”于是尚德决定自产50%的硅片,剩下的一半依靠采购,这样既可起调节作用,又能为专业化转向预留空间。

为加强对产业链上游的控制,尚德一度尝试建立光伏联盟,曾与环太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硅片合资企业,并耗资近1亿元收购了硅片供应商顺大控股。这两项投资都不能用成功来作评,至少还不能说施正荣商业整合经验的丰足。

但尚德并未因此放弃对产业链上游的延伸。 2009年,尚德出资640万欧元购买多晶硅料生产商亚洲硅业的少量股权。2010年底,尚德收购硅片生产商荣德新能源。2011年底,山西长治市政府多位人士证实,在以煤炭资源换取投资的承诺下,尚德已投资当地一个3万吨的多晶硅项目。

在此期间,施正荣还进军下游,在卢森堡合资成立了一家太阳能项目公司——环球太阳能基金,尚德承诺出资2. 58亿欧元,占基金规模的86%。自2010年成立以来,这一基金的贡献是尚德财报上最大的亮点。

尚德电力公关总监陈晓东告诉《望东方周刊》:“尚德一直都想要保持专业化生存,但会根据不同阶段做出适应性的转变。尽管全产业链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但相关企业的包袱也较大,已经可以看到例证。尚德一直想做专注的事,但外界干扰较大,这是对尚德的考验。”

分歧

成本高企的另一大原因归咎于用人制度。

为储备国际化人才,尚德曾有两次人事大变动,大量引进拥有跨国公司背景和海外生活经验的人才。

新人与老人之间、国际化人才与本土人才之间矛盾较多,沟通成本成倍上升。一位尚德离职高管表示:“很多简单的事情被弄得很复杂,内耗很大。”

2010年6月,尚德基层员工的离职率从6%突增到12%。后以全员涨薪20%~30%为代价才得以平复。

管理层在用人和扩张上的分歧已近公开化。不止一位老员工对公司过快扩张导致负债率高企提出异议。

2011年,从CFO张怡到高级副总裁蔡世俊,再到跟随施正荣多年的副总裁邵华千等创业元老接连离去。

选择离开的还有海外高管。2011年7月,尚德电力美国业务总裁陈立志离职。2012年1月21日,尚德的首席运营官兼产品管理副总裁DavidHogg“由于个人原因”辞职。

高管离职潮的上演与行业颓势亦脱不了干系。由于光伏股价集体低迷,自2011年以来,天合光能、赛维LDK、晶澳太阳能、昱辉阳光等多家美国上市光伏企业的CFO、审计委员会主席都相继离职。

现在,施正荣开始了另一种尝试。他成立了领导力学院,培训中高层职员;选拔有潜力的经理,派往尚德在全球的分公司参与国际化的运营。

技术研发与生产力

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代表,尚德的科技研发能力一直为人所关注。

根据公开资料,尚德在世界各地有400多名研发人员,科研经费年均投入3000万美元左右。尚德还专门制定了《科技项目奖励办法》,最高奖项达到100万元人民币。

为证明尚德的技术领先性,冥王星(Puto)技术的成功研发近几年被不断宣传。“冥王星”被称作世界上最强大的多晶硅技术,由尚德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开发。后者是施正荣的母校。

2009年,尚德的“冥王星”技术就被宣布研发成功,当时,应用该技术的单晶和多晶光伏电池转换率分别达到约19%和17%,“堪称革命性突破”。施正荣很快就向各界高调谈论此事。也许由于尚德过于急迫要将此研发转化为产品,导致忽视了一些影响产品25年寿命的指标,不得不倒过来补做。

2012年3月,经新加坡太阳能研究所的证实,该电池效率被提高到20. 3%的世界纪录。尚德方面估计,最短在6个月后将可以看到21%的转换效率。

尚德的尴尬在于叫好不叫座。陈晓东承认此类产品“还未大量投放市场”。他向本刊记者解释说:“何时量产要看市场需求。尚德做好了量产的准备,包括设备及技术稳定性。但由于阶段性成本的限制,转换率高的未必为客户所接受。客户选择的总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对《望东方周刊》说:“(光伏业)国内所有的企业都没有核心技术。”他认为,核心技术不是说的,而是要在市场上见,只有市场才是试金石。

《光能》杂志曹宇对《望东方周刊》表示:“行业现在已经有点限制新技术的发展,因为大家都在求生存,研发却非短期可以完成,初始阶段一定会涉及成本的提高。”

尚德的老对手英利集团将在2012年为德国IBC SOLAR AG提供180兆瓦多晶和熊猫单晶组件。英利集团自主研发建立的国内首座光伏隔音墙也将采用熊猫组件。英利的“熊猫计划”同样致力于提高电池转换效率,经常被人与尚德的“冥王星计划”相提并论。

徐征的看法是:“尚德不能说是国内最领先的光伏企业。英利、天合、南京中电都有类似的研究方案。但光研究出来没用,还要产业化,还要看成本、成品率、稳定性,还有很多路要走。”

转型

相比目前尚德以制造业为核心,未来的尚德可能不会局限于此。

施正荣计划以供应链为核心展开新一轮公司调整,并邀请了知名的IBM咨询为尚德设计方案。

在尚德和IBM联合举办的全球光伏产业供应链高峰论坛上,IBM全球咨询部张居平提到了光伏业的两个转型,一是业务转型,从单一的专业化生产转型为全产业链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二是管理转型,从硅片、电池、组件到电站建设、电站运营,不同板块间的协同能力将是管理上的一大挑战。

施正荣已悄悄完成对尚德控股母公司构架的重整。与大家熟知的尚德相比,目前的尚德电力已远远超出无锡尚德的范畴。

无锡尚德以外,尚德电力的母公司近年来在海外成立了近20家分公司、子公司甚至孙公司,这些公司形成了尚德在海外运营与扩展业务的平台,尚德在日本、欧洲、美洲、韩国、澳大利亚等地区的业务,以及尚德将重点发展的能源工程公司都被注入其中。

无锡尚德作为制造中心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开始削弱。

转型成为系统集成商被视作光伏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1年2月16日,尚德电力和匹克国际贸易(天津)有限公司联合宣布,未来三年内,双方将向联合国提供价值8000多万美元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这个项目标志着尚德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的升级,包括产品供货到安装及售后服务。

施正荣表示:“我们不仅要占据‘微笑曲线’的下端,更要快速向曲线的两端拓展,特别是向应用端——项目开发市场进军。”

尚德已承建了一系列集成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北京国家体育场130千瓦光伏项目,世博会中国馆和主题馆3. 12兆瓦光伏屋顶一体化项目及坐落在无锡的1兆瓦的光伏系统一体化建设的尚德电力总部大楼。

更具标志意义的举动是环球太阳能基金的成立。该基金为研发太阳能项目的非上市公司,目前项目基本集中在欧洲。以基金形式去运作电站并辅以组件生产,国内目前只有尚德一家公司。

尚德模式

有消息说,为帮助尚德渡过难关,无锡市政府已成立专门工作小组。但施正荣对此予以否认。

用施正荣自己的话来说,尚德与无锡市政府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无锡市政府诞生了尚德,又再生了尚德。”

当年,在无锡市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无锡当地的8家国有企业“七凑八凑凑了650万美元,才使尚德能够成立”。在2004年8月,政府支持尚德顺利实现了国有股退出,并为尚德公开上市铺平道路。

在光伏寒冬之前,尚德经历过两次生存危机。

第一次是在2003~2004年,最艰难的时日尚德曾两个月发不出工资,靠股东担保、银行贷款渡过难关。

第二次危机发生在2008年。尚德因国际金融危机实施裁员,股价暴跌、资金链紧张,一度传出破产消息。有消息称,时任无锡市主要领导亲自带着施正荣拜访当地四大国有银行,获贷款30亿元才渡过难关。

尚德就成了无锡的城市名片,影响并融入其城市精神。2004年9月,无锡的城市精神表述用语正式确定为“尚德务实、和谐奋进”。政府搭台、创业者唱戏的尚德模式被广泛效仿。

解读中年男女“性秘密” 篇4

其实,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年轻男性往往抱怨女性被动、冷淡、缺乏性欲;年轻女性则反过来抱怨男人性欲太强、不懂温柔。但在35岁以上的年龄组里, 情况却颠倒过来:常常是女性抱怨男人缺乏性欲、过于冷淡;而男人们却心惊胆战地谈论着女人“三十如狼, 四十如虎”。

我们把这种中年之际的常见现象总结为“男女三个性互变”。

第一种是人到中年, 男女在性欲强弱方面的互变。

在传统社会里, 女性还是姑娘时, 必然属于“性盲”, 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逐渐适应和享受性爱。但她又要怀孕、哺乳, 拖儿带女忙家务, 所以往往要到30岁以上, 才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欲望来投入性生活。再加上少女的羞涩已逝, 男人的“底牌”也摸清了, 那长期被社会文化所压抑着的天然性欲, 就水到渠成地喷涌出来。

男人正相反, 性能力高峰是在青春期, 以后至多是持平, 35岁后则逐渐减少。而且越是年轻时“能征善战”的铁汉, 中年后, 面对着性欲蓬勃有如“第二春”的女性, 就越会感到力不从心, 暗自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

第二种互变是体表的性敏感区开始颠倒过来。

年轻男性的性敏感区几乎只有一处, 就是阴茎, 尤其是龟头后面的冠状沟。所以天下新郎无一不是急不可耐地插入和抽动。女性则相反, 其性敏感区遍布全身, 除了通常所知的阴蒂、阴道口、乳头、大腿内侧之外等, 因人而异, 就连皮厚肉肥之处也可以是极易动情的性敏感区。尤其是相当多的年轻女性, 只要周边的敏感区受到恰当和足够的刺激, 也可以出现强烈的性反应。这是男女的重大区别。

随着年龄增长, 男性的体力和性欲都在逐步衰减, 阴茎和龟头也越来越不敏感, 因此常常在性生活中显得很“懒”。为了掩饰窘态, 他需要从身体周边刺激开始, 然后逐步向中心 (阴茎) 集中, 最后才能投入性交。天长日久, 性敏感区也就从中心向周边扩展。

中年以后的女性又恰恰相反。随着灵与肉的全面松绑, 其性交的准备时间越来越短, 越来越需求直接和强烈的刺激, 因此不由自主地把感觉能力集中到阴蒂、阴道或其他少数几个身体部位上。

第三种是性爱观念的改变。

西方有句话:“男人通过爱来实现性, 女人通过性来实现爱。”中国也是如此。性与爱的关系不外乎5种:有性无爱、先有性后有爱、性与爱同时都有、先爱后性、有爱无性。越是年轻的男人越容易相信前面几种, 越是年轻的女人则越容易相信后面几种。老之将至, 男人不再信奉“风流倜傥尽在床帏”, 反而力求“相濡以沫、相依为命”。说白了就是:“老也老了, 还弄那种事干什么?”同样, 女人的牢骚也变了:“连那种事都没有了, 他还说爱我。”

面对这些变化, 中年人应该如何应对呢?在性生活中, 最重要的是夫妻双方的彼此理解。

妻子要理解丈夫, 明白丈夫此时已经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刚猛有力”了。如果老是埋怨丈夫, 反而会加重丈夫的心理负担。同时, 丈夫也要理解妻子, 不要怪她催得急。毕竟, 能享受美满的性生活, 是每个人都希望的。

他的中年危机 篇5

Q我老公今年46岁了,近半年来,我发现他变化很大。比如他总说时间不够用,想做的事情太多,所以经常做什么事都很焦虑起急。最近对自己的工作他也很不满意,屡次提出要辞职,但是又找不到下一步的方向,每天下班回家他就搭拉着脸。对家里的大事小情也越发不爱管了,让他分担他就表现出很不耐烦,说我妨碍了他思考。我怀疑他是不是到了男人的中年危机?我又该如何帮助他呢?

通常男人在45、46岁时,体力包括精力状态会有一个转折,工作中不宜承受太多的压力和巨大的改变。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往往是那些具有争强好胜、谨小慎微、执拗不灵活、追求完美的人容易承受不住,不小心就会进入焦虑状态。在你的描述中,丈夫思虑较多,说明内心不轻松,容易急躁、焦虑,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是真的不能胜任,还是过于苛求自己呢?人到中年,工作本身已经熟悉到无需较真儿,通常走流程、凭经验就能应对,为什么非要辞职?恐怕不仅是出于工作方面的考虑,这里面有没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或其他什么因素。另外,丈夫真的是心情不好,坏情绪表现在他对工作以外的事情没有兴趣,也没有精力顾及其他,因为有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人,体力、精力、注意力、记忆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他们没有办法面对或承担多方面的事情,就像一口井中的水位很低,只能顾及身边仅有的那几棵苗,没有办法舀出更多的水来浇更大面积的田地。

nlc202309012242

偷听被斥“中年危机” 篇6

故事从中年马路的视角起,如电影画面转场,蒙太奇般展现马路这一批人的中年、青年生活。无论是不是喜欢音乐的人,都能回忆起曾经激情澎湃的青春。

1

雾气一般的晨光爬上窗台。灰窗有了光,冷冽就退了些。晨光不满意,它还想进去。它在窗外踌躇了许久,未果。严实的窗帘像是在抵抗侵略者,就不开城门。它的颜色有些灰黄,像报纸的颜色,纹丝不动的情形下,看上去像糊在玻璃上。

窗台上慵懒的小猫看不下去了,它伸了伸懒腰,舔了舔右爪,觉着可行了,轻轻扬起沾着口水的爪子,在两块灰布缝隙中挠了挠。出它意料,假报纸真往后退了些,晨光抓住时机,猛然攻进来。

攻进来的晨光如一线天,将室内分割成两段。一段灰暗,另一段也是灰暗。那分割线刚好落在床上,上面的人亦如被分割。被光分割自然颇感不适,他眉头紧锁之余哼哧一声,顺带翻身,在安静了许久的室内弄出了不小的声响。这可吓坏了原本就忐忑的小猫,它以为主人要像往常一样骂它,见着动静瞳孔瞬间放大,像所有犯了错的男孩,就会拔腿开跑。也许它太紧张,它跃下窗台跳上床,不假思索地穿过一线天,踩过了刚才弄出声响的身体。那个身体即刻做出回应,在小猫还在床单上时他迅速掀开被子,奔跑着的小猫借着这个力以更快的速度落到地上。猫无恙,小猫禁摔,它继续惊慌失措地穿过客厅,扑进马佳的怀里。

马佳没有用手抱猫,她有点忙,一手拿木筷,一手按遥控,腾不开手。电视里人脸一个换一个,都挺面善。她换一个频道吃一口鸡蛋,到荷包蛋被吃成人脸形状时她才停止。因为妈妈安静呵斥她,叫她快点吃,吃完好叫爸爸起床,别迟到了。

她低头默许,像往常一样听话,将人脸形状的荷包蛋片刻吃完。电视里在播放天气预报。播报员是个面生的端庄女人,她冷静地播报今晚的雷雨天气,提醒市民出门需带防雨工具。

床上的马路此刻已有了意识,他听到今晚有雨的报道,安静在换鞋,女儿搁筷子。他想听得更仔细,轻快而慌乱的脚步声扫了他的兴,他闭上眼睛,让大脑空白。

“你要是我老师就好了。”马佳只轻轻拍了拍马路耸起的肩膀,等马路一翻身,她已将窗帘整个拉开。

晨光虽不强,但足够让马路不适片刻。

“怎么个意思?”马路眯着眼问。

“那我也就不用起床了。”

“你怎么跟我一样有出息呢?”

“老师,您现在起吗?”马佳按下还未叫唤的闹钟,在马路面前晃了晃。

马路抿嘴一笑,像得了号召,一鼓作气,霍地掀开被子起身,一边唱道:“清早起得早,上山割青草。没镰刀,没草帽,单凭一身肌肉上前方……”

马佳皱起眉头,一脸不屑,对着欢乐表情的马路轻声念叨:“每天没正形,当老师也是教幼儿园的。”

女儿一出门,马路歌声便止,他面无表情地套衣服,后面肆意的晨光完全淹没他,被子上留下一个动作孤独而缓慢的形影。

2

马路依依不舍地离开软床,咬着牙刷进了卫生间,他立在镜子前,对它挤弄出一些表情。眼角的皱纹这时才敢跑出来,也许是心理作用,他总感觉比昨天多了几条。他当然是不太愿意相信,使劲儿睁眼,好不容易成形的皱纹又被赶跑了。他这才满意,用手抹去嘴上的泡沫,打开水龙头冲洗。客厅传来妻子安静字正腔圆的说话声,他关掉水龙头,粗略地擦了擦脸,静下来。

“一会儿你坐爸爸的车,放学的时候叫他来接你,今晚我要进后期,又得加个班,不用等我,听到了吗?

“把衣服弄整洁了,你看裙角都皱了,快弄好!”安静的口气神圣得不容侵犯,只需照做。

马路含了一口水,在嘴里咕噜一声,哗一声吐到槽里,这时神圣的声音又响起:“还有,别忘了带伞,等下也提醒着爸爸。身上还有钱吗?给,省着点花,女孩子花钱不能大手大脚。别再找爸爸要了,听到没有!”

声音没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再响起。突然的安静让马路有些心慌,他打开水龙头,仓促漱口,再用湿毛巾擦了擦脸,勉强算安心,他才缓慢地从厕所走出来。

客厅里只剩马佳在捡课本塞进书包。马路看着她收拾,也搭不上手,有些不好意思,觉着尴尬,决定关心一下她,捡起话就问:“吃饭了没?”

女儿没有回答,还在干自己的事。马路只得继续说:“早上要吃饭,不然容易得胃病。真的,我妈教我的。”

女儿没有回答,书包已被拉上拉链。她走到马路面前,伸出腕表,指了指,问:“那您吃吗?现在还有5分钟吃饭时间。”

马路瞪圆了眼睛,没有回答。

3

他们的沉默持续了许久,女儿的表情没觉着有何不妥,她戴着耳机盯着窗外,用人难以理解的姿势,真不知车外那些稍纵即逝的景物是如何引得她侧目的。马路看不过,伸手在她眼前晃了几次,打断她欣赏窗外的风景。她摘下左边耳机,以一个疑问语气词“嗯”回应。

“听什么好听的歌呢?也给我听听。”马路看起来兴致颇高,是笑着问的。

马佳干脆将耳机摘了,将手机接上车内音响,萧敬腾的《王妃》响了起来。

马路的手搁在方向盘上,看着前方车屁股的红尾灯,无心地听着音乐。堵车有了些时候,马路看看表,焦急起来。他刚想将这份焦急以形体动作表现出来,见女儿提前一步,他只能假装镇定,企图缓解女儿的焦灼。

他故作轻松,问:“这歌怎么这么长?听半天了,还不进副歌。”

此时车里的歌是五月天的《倔强》。

马佳一听眉头更紧了,她按了暂停,马路连忙说:“没到副歌你也别关啊,年轻人别那么没耐心。”

马佳调了前一首,按下播放键,萧敬腾的粗犷嗓音狠狠地唱道:“摇晃的红酒杯,嘴唇像染着鲜血,那不寻常的美,难赦免的罪……”

“这是萧敬腾。”话毕,马佳切歌,按下一首,同样有些粗犷的男中音唱道:“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

“这是五月天。”

“不是同一首啊,听着真像。”马路挠挠头,像犯了错的孩子,将目光转回正前方。车流依旧没有要动的意思。

女儿翻了个白眼,不再理他。

车内的五月天继续倔强着。女儿滑动手机屏幕,不时微笑。马路放下心来,终于不用为迟到着急了。感慨还未退去,一个带有电流味的歌声从女儿手机里传来:“我和我骄傲的倔强,我在风中大声地唱,这一次为自己疯狂,就这一次我和我的倔强……”

也许是手机的问题,也许是音色如此,这恰好与车内歌声同步的男中音,听起来像大部分KTV里的歌声一样,走调、错拍、刺耳,让马路很不舒服。更让他不舒服的,是女儿也学着KTV里只听不唱那部分人的模样,没有审美,听着了就当赚了,脸是喜悦的。马路慌了,问:“这谁啊?”

马佳没有理他,她把第二个微信语音点开,同样的男音色:“怎么样,还算差强人意吧?就咱这歌声,村口的老黄牛都得被感动得哭鼻子。”

马路急了,说:“我再听听。”伸手要拿手机。马佳不依,指着前方屁股没了红灯的车说:“看,走了。”

马路赶忙启动,一时踩刹车过猛,车刚走又停了下来。马路紧急刹车。二人一起向前倾,马佳手上的手机也摔在脚边,她带着怒气捡起手机,甩在马路前面,自己冷冷地一边系安全带,一边说:“就为听这么个情报残害祖国花朵,您觉着合适吗?”

马路竖起眉头,盯着前方,他故意将目光抬高,防止女儿看出他想再听情报的心思。过了几十秒,他以为过了很久,缓缓拿起手机,佯装递给女儿。他食指没放在手机边缘,为了防止女儿发现,他一边不经意地点开屏幕,一边说话吸引女儿注意:“其实吧,我也算个知识分子,知道个人隐私神圣不可侵犯,你知道,我并不是一个不讲理的人……”

如他所愿,手机语音声:“亲爱的马佳同志,五月天的签名海报哥们儿已经帮你要到了,说吧,怎么感谢我……”

女儿一把夺过手机,怒气问:“你好意思吗?偷听别人隐私。”

马路也急了,焦急的口气:“他好意思吗?随口就亲爱的,怎么就亲爱的了,多大就亲爱的了,他懂亲爱的吗?”

“这不是那个意思行吗?跟您没法沟通。”

“我怎么就没法沟通了?”他迟疑了一会儿,好好想了这句话的意思,严肃的表情逐渐舒展,换上其它颜色,以一张轻松的脸接着说,“我挺平易近人的啊,你试着用跟妈妈沟通的心跟我谈谈心,你会发现其实我真的挺好沟通的。”

女儿怒气未消,任凭马路怎么说她都不接话。等到了学校,女儿下车留下最后一句话:“话多不是表示您好交流,也可能是中年危机。”

马路被惊吓到了。现在的小孩什么都懂吗,中年危机她都知道?带着这个疑问,他一路思索到了公司。

(待续)

摘自《怒放》

卢庚戌 饶泽佳著

中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上一篇:虚拟数据视图下一篇:转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