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段(共12篇)
小学中年级段 篇1
儿童心理学指出: 兴趣是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 也是学生一切行为的动力。如果学生对习作有了兴趣, 写作时大脑就能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活动就更积极、更有效, 习作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中年级段习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显而易见,培养兴趣是中年 级段习作 指导的关 键。对此,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好衔接,减缓坡度
进入三年级, 课程表上就郑重其事地 写上了“习 作课”,学生会觉得习作很神秘、很陌生,所以上好第一堂习作指导课就成了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第一步, 教师须倍加重视,精心设计。如,教师可出示一个“灯”字 ,让学生先 组词,再造句,接着展示实物。当学生看到崭新美观的台灯时, 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 然后采取多种 形式说说 它的大小 、颜色、形状、用途等 ,在说的基 础上欣赏教 师提供的 范文———《我家的小台灯》。学生听了范文,联系前面的字、词、句 ,就会轻而 易举地明白 作文是怎 么一回事 儿 ,就能认识到组字成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指导过程,抓住了衔接点,减缓了坡度, 消除了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 起到了爱护初学者的好奇心和积极性的作用。
二、降低要求,自由表达
低年级的写话要求主要在三个方面:培养兴趣 、乐于运用 、学会转化。中年级段的习作,从材料的获取方式,表达形式,语言的使用,标点的运用,词句的修改以至习作的数量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从现状分析看,低年级教师往往将主要 精力投注 在识字教 学上, 对写话的练习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中年级段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 要求过高 、过严 ,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厌倦情绪。所以, 教师在习作指导时,要少些限制 ,少些要求 ,重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鼓励学生大胆选材,大胆构思 ,写放胆文 ,让其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如,写《我和我的朋友》时 ,学生可写 动物、植物, 也可写想象中的事物和梦中的情景等, 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空间, 让学生尽情地想象, 无拘无束地展现童心童趣。为了不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在作文评分方面,教师可以一改不给满分的惯例, 第一次作文只要格式正确, 书写得工整就给满分。第二次作文在第一次的基础 上能把话 写清楚就 给满分。这 样一次一 次地从格 式、书写、语言文字等方面逐步提高要求, 每次重点指导一点, 学习一点,既能做到扎实练习,又能很好地激发习作兴趣。正是这种以激发兴趣、发展创造为目的的习作教学, 为初学习作的中年级段学生带来了学习习作的快乐。
三、真情评改,展示交流
评语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最可贵、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激发学 生习作兴 趣的重要 一环。有时一条好的评语能激起学生对写作的追求, 所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一改 “严师”的形 象 ,以帮助者和朋友的身份真诚地去欣赏每一篇作文,遵循多就少改、多褒少贬的原则, 使评语如朋友聊天般亲切自然,鼓励学生。教师应注意 挖掘学生 习作中的 闪光点,对好词、好段 、好句子及 时加以表扬, 对后进生的作文更要沙里淘金, 劣中寻优, 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 标点 ,只要用得好,就应给予表扬。这样的批语,学生看了既舒服又容易接受,并会产生马上修改的冲动。另外,每次批改时, 教师可以在优秀习作的后面画一朵美丽的小红花, 表示“你是天才小作家”, 还可以在优秀习作的后面打上“100分加10分”、“100分加20分”, 甚至是“100分加50分”, 表示进步的程度及写作的态度。习作讲评课是学生最期待的时刻, 因为在讲评课上,精彩句段、最佳词语的作者都会上台展示, 他们读着自己的作文,无比自豪和喜悦,尤其是那些作文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中年级段的习作教学, 需要教师牢固树立“以趣为本、重在发展”的教学 理念 ,激发兴趣 ,正确引导,不断尝试新的激励方法,让学生在兴趣盎然、沾沾自喜中顺利起步, 并且在习作之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关键词:中年级段,习作指导,衔接,要求,评改
小学中年级段 篇2
文学名著:(14本)
1、张之路品藏书系列(共3册)《足球大侠》《有老鼠牌铅笔吗?》《霹雳贝贝》;
2、《同桌冤家的快乐冒险——植物大战僵尸》;
3、《爱丽丝漫游奇境》(学生版);
4、《父与子》全集(彩色版漫画);
5、《帅狗杜明尼克》;
6、《非常小子马鸣加》(精选本);
7、甜蜜园小学系列(共2册)《丑女生和霸王同桌》、《别再叫我马桶盖》;
8、《男孩阿不》;
9、大卫•少年幽默小说系列(共4册):《了不起的大盗奶奶》《钱堆里的男孩》《臭臭先生》《穿裙子的小男子汉》;
10、《乌丢丢的奇遇》;
11、《500顶帽子》;
12、《舒克贝塔航空公司》;
13、《尼姆的老鼠》;
14、《绿野仙踪》(亲子系列)
科普读物(3本)
15、美国国家地理·科普书系列(共2册)《与达尔文一同航行》《史前生命——陆地篇》
16、让孩子大开眼界的知识童话系列(共5册)《哭鼻子的鳄鱼》、《三条腿的医生》、《会飞的小灯》、《害羞的小草》、《天上的村庄》
17、小小爱迪生 趣味科学系列(共2册)《动物植物篇》、《自然科学篇》 社会科学(1本)
18、《了解中国》系列(共3本)《中国话》、《中国生肖》、《中国节日》 文化教育(2本)
19《孩子 你慢慢来》
浅谈小学低年级段数学教育 篇3
小学数学低年级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不仅肩负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知识的任务,同时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职能。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求新、求变,达到“学会”与“会学”的双重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
一、需要是激发儿童认知心理的原动力
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一定的物质需要和心理需要。解决儿童的学习与教育问题,首先要认清楚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准确地把握这种需要,并根据这种需要提供一切可能的有利条件和帮助,那么儿童入学由幼儿园正式转入小学的第一需要是什么?是学习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认识数学,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自豪感。需要和兴趣是一对孪生姐妹,满足了需要就激发了兴趣,让儿童在入学的最初就“认识了数”“学了知识”“体验了成功”“感受了乐趣”“增强了自信”也就喜欢上了数学,喜欢上了上学。为此,我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采取因势利导,把握小学教育,特别是低年级教育不是“考百分”而是从小学生的需要出发,从解决小学生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回到数学教学中来,比如孩子们压岁钱的问题,老师可引导到100以内或1000以内数的认识等,总之变生硬的毫无感情的目标为满足需要,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是培养学生的一个根本。
二、注重小学生教育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教育中提到:“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一针见血指出教育的核心。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项细致而艰巨的任务,前苏联心理学家索洛维契克说过,“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还是从学会做简单的事情开始吧: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样,我们就会非常容易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作为小学低段数学老师,我们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之外,抓好课堂常规工作也是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重要一环。这些常规工作包括上课前要求学生必须及时地准备好所需要的教科书、练习本和学习用具,组织学生身体坐直,眼睛集中到黑板和讲台上。在教学过程中有点学生精力不集中,往往课上做一些小动作,比如手里玩铅笔或小玩具,甚至玩手指头,吃手指头在课桌上涂涂画画,和小朋友交头接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为了便于学生养成一上课就将心思收回课堂来,我采取上课伊始进行一项用时2~3分钟的听算或笔算练习,这样既可以训练口算、笔算的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能迅速地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可谓一举两得。
把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作为一个常抓不懈的事情来对待,不仅涉及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有课后课下的习惯培养,比如每节课后作业学会记录,作业能及时完成以及时交作业等习惯的养成。针对课后习惯的养成,我采取了第二项措施,建立“每日三题制”,题量保证学生在15分钟内完成,学生要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记录作业,完成作业以及上交作业。坚持两周下来,小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课堂和课下习惯。
三、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小学生的感情迁移特别强烈,如果对你有感情,喜欢你,就喜欢你所教的课程,特别听你的话。甚至模仿你的说话、走路等,有的情况下,你不再代他们的课,都会找机会见见你,和你说上几句话。所以教师的仪表,教师的精神面貌,教学过程的语言运用就尤显重要。让学生喜欢上你,那么你的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那么又如何做到呢?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看每个学生的长处,多表扬,鼓励学生,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看待。适当运用奖励小红花、小礼品,给予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等。同时小学生好奇心、自尊心与他们的思维积极性、主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上用商量的语气“试一试”“让我们听你的想法”“老师这样的想法你们认为可以吗”等。教师以一个参与者,共同学习探索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外,多关心孩子們心智发展,问寒问暖,与家长积极沟通,纠正一些家长粗暴对待孩子的做法,让孩子觉得“理不在人的大小,而在对错”。努力营造课堂内外一种和谐、平等、轻松的氛围,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让数学与生活同行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体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如教学“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生女生人数来设计,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特点,开展联系实际的数学实践活动如“夺红旗”“找朋友”等,使数学课堂不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而且成为学生表演,展示自我的舞台。
五、把握教学内容达到“学”与“用”结合
低年级数学,计算占的比重相对大,学生掌握得好不好,也多以计算过关不过关作为标准,但随所学的内容增加,数学最终要回归生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无论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还是统计部分,教师都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比如开始认数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他们认识的数,如我家有3口人,我有10个指头等;到计算后,看算式3+2=5,让学生说意思,如爸爸买了3个苹果2个梨,爸爸一共买5个水果。学生可以从抽象的数字到形象的表述,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增加。
小学中年级段习作教学生活化初探 篇4
一、走进生活,充实素材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是认识世界和社会的重要窗口。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 通过观察来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进一步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体验就是自己深入生活实际,感悟生命,留下印象。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大自然, 跟随父母到乡下走走、看看,让学生入情入境,亲自感受生活,体验真实生活,引发习作的动机。
3.引领学生品读生活。经典名著、 影视作品、音乐歌曲、小品相声等,都是生活的缩影,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应引领学生用心品读,汲取成长的营养,获取人生的智慧。
二、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1.阅读积累。教材是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创造性的学习和实践,能够获得敏锐的语感和规范化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阅读中的理解和积累,继而迁移运用,把积累的语言通过运用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背诵积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学语文课本中不论是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 所以,教师应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选择值得背诵的文、篇、段、 诗,让学生从背诵中获得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并储备下来,为今后的写作奠定语言基础。
3.拓展积累。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从课本中获取语言材料外,还应倡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潜心品读名篇佳作,获得习作技巧。所以,教师应利用课间、午间、阅读课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多种方法,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让好词佳句、精彩片断不断地充实写作积累。
三、自主习作,描绘生活
1.激励诱导。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指出:“集体教学最有效的奖赏是教师对学生做什么和他做这件事的方法的认可。”因此,教师应不断给予学生激励,采用“佳作共欣赏”、“晒优美片段”、“高分政策”等方式,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形成良好的写作氛围。
2.特色吸引。教师可以结合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改变单一的命题作文形式,开创系列特色生活作文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练笔活动中来。如,插图小练笔、连环画小练笔、童话小创作、童诗小天地等。另外,教师还应经常指导学生自编作文手抄报,即收集自己的佳文,编辑在一份手抄报中,既当作家又当编辑还当美工,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体验成功。
四、优化批改,提高能力
1.示范批改。习作上交后,教师先全部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随后挑选出一篇好的和一篇较差的习作,利用投影展示给全班学生,教师当众批改习作,以作示范。示范批改时要巧妙渗透批改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批改,并辅之以课堂讨论,实现师生互动。
2.互批互改。学生互批互改可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尝试创造。 学生地位平等,在互批互改中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能够不断变换角色,思想发生碰撞,智慧产生交锋,在取长补短中得以进步,在认可称赞中充满自信。
3.自批自改。修改习作的权力首先属于作者自己,教师主要起着引导和点拨的作用,所以教师应督促学生养成自己修改的良好习惯,至于具体怎么修改,应该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决定。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六种修改方法:批、改、增、 删、换、理;学会三读三改:默读,修改内容结构;轻声读,修改遣词造句;朗读,全面润色提升。
小学语文中年段的阅读方法 篇5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将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
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联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
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得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在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小学高年级段记叙文写作窍门 篇6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写作;窍门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指导学生力求写实
指导学生写作,我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要写出人物怎样说、怎样做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2.要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見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二、指导写作要素
(一)写人方面的指导
人物的主要特点就是外貌、语言、动作,可是在描写这些特点时,也不能面面俱到,也得抓住主要特点。
描写人物外貌时,通常主要描写人的眼睛和身材特点,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身材则可以判断甲乙。要求大家,平时善于观察。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眼睛完全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时间、心情……其眼神也不一样,写出这种差异,就能发掘出深层的东西。
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最精彩的语言首推对话,对话最好要写出谁说,怎样说(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说什么。 “谁说”是作者交代的话,它的写法多种多样。例如:
1.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谁说”放在前面,加冒号;说的话连同句号要放在引号里面。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写法。)
2.“我去找找他们吧。”那位翻译对朱总司令说。(“谁说”放在后面,不用冒号。)
3.“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谁说”放在说的话中间,也不用冒号。)
(二)记事方面的指导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那么,在一开始的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中,教师就需要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来进行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最好以提纲式的六要素来指导。
如写作题目为“那一次,我哭了”。发生的时间:某天傍晚。发生的地点:家中。事件的人物:我,妈妈,爸爸。事件的起因:我语文考试得了80分,很期望得到父母的表扬。事件的经过:父母将我的成绩和班上其他考得比较好的比较。事件的结果:我被臭骂一顿,很伤心,想哭。
很多时候,学生所写的作文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结构,根据六要素来进行提纲拟定,能让学生做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同时,当学生根据六要素来进行写作,稍加修饰,文章就显得丰富多彩了。如按上述提纲来进行简短的开头可如“今天,终于要知道语文成绩了。当语文老师在念到我名字的时候,我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当得知自己得了80分时,甭提有多高兴了。记得上学期我考了75分,狠狠挨了父母一顿骂,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终于进步了5分,相信爸爸,妈妈一定会为我的进步而高兴的。因为老师都表扬我进步了。
放了学,我飞快地朝家赶,看着天空中飞舞的小鸟,它们也好像在为我祝贺一样。到了家,我推开房门就喊,妈妈,妈妈,我语文考了80分。没想到正在做饭的妈妈把脸一沉,很生气地将手中的菜放下……”在该段文字中,时间很明显是“今天、放了学”,地点是“家里”,一开始出场的人物是“我”和“妈妈”,事件的起因是自己的语文考试成绩提高了。那么,按照提纲,接下来就应该是父母对我的批评,而结果是我挨了骂,很伤心。于是,整个事件就显得紧凑而又系统了。
三、评阅赏析,取长补短
作文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发现好的文章,学生会不断对作文提出新想法,所以对作品的赏析必不可少。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吸取别人文章中优秀的写作方法,将好的思路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作文赏析最常见的来源就是班级内学生的作文。每一次作文课后教师都要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章与同学们共同评阅,对于学生们经常犯错误的写作模式也要拿出来让学生引以为鉴。评阅过程中要采取匿名的形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写的优秀的作文要向学生们细致剖析它的独到之处,而对于出现典型错误的作品更要让学生们牢记在心,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
除了自己班级学生写的作文,课本上的课文也是比较好的赏析材料。教材编者精挑细选的课文都是作家思维的结晶,他们的写作方法都是值得借鉴的。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也要讲解作家的写作方法,比如引入方式、文章结构,以及文中的修辞、句法等,让学生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到作文写作的方法,运用课本中的写作方法就不会出现差错。
四、重视读写结合,培养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之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句子都是读写结合的经验之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因此,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读写结合是一条有效途径。
五、总结
总之,若想做好小学高年级段记叙文的作文教学指导工作,让学生能快速找到写记叙文的窍门,老师应该从改变观念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能力,让作文为生活而作。教师还要注重读和写的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永吉.论小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要素[J].考试周刊,2006(08).
[2]朱桢.探讨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J].新课程,2013,(09)
小学中年级段 篇7
一、教会学生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准确地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是了解一篇文章内容的基础, 要教会学生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 用重点句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般情况下, 课文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 这句话基本上就是重点句, 抓住了重点句, 就能概括段的主要内容。如《小草》的第二自然段, 第一句话讲的是小草是报春的使者, 也就是说小草把春天的消息带给了人们;而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的补充说明;第三、四句话说冰雪刚刚融化, 大地还未脱尽冬装, 小草已经来到人间, 这两句话是对第一句的具体说明。可见这一段话是围绕着第一句话来写的, 因此“小草是报春的使者”是重点句, 可以用来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重点句有时出现在段首, 有时出现在段尾, 也有时候在段中。当然, 找重点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要注意教给学生方法, 充分让学生去悟、去练, 真正掌握这种方法。
2. 用文中的词句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
这种归纳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 是一个训练重点。训练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重点词句, 可结合具体段进行具体指导后, 让学生自己操作。如《曼谷的小象》中的第三自然段, 是一个重点段, 第一句话写着阿玲“指指”、“贴贴”、“指一指”这一系列的动作, 如果都写出来就会比较啰嗦, 应当指导学生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为“指挥”一词, 让学生体会到小象能准确地执行任务, 接受阿玲的指挥, 是因为小象平时受到了严格的训练。到了学习第二句话时, 学生就能画出重点句“小象把汽车从陷坑中拉出来了”, 然后串连第一句话归纳出来的“指挥”一词, 学生就会归纳这段的主要内容是“阿玲指挥小象把汽车从陷坑中拉出来了。”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后, 再学习第四自然段, 就应引导学生仿照上段的写法,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串连词句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有了第三自然段的基础, 学生很快归纳出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在阿玲的指挥下小象把汽车冲刷干净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讲、扶、放”的教学过程, 只有这样做, 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到学习这样的自然段, 应该抓住哪些重点词句, 把它们串连起来就是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教会学生掌握课文连句成段的方法
段的训练, 是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 它是从低年级词句训练向高年级以篇章训练为主的过渡阶段, 在注意引导学生的理解掌握词句的基础上, 发展到理解句与句之间、句与层之间、层与层之间, 以及层与段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由句到层再到段的阅读过程中, 实现理解、分析、比较、归纳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计提问,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来理解, 有意识地把读、思、说结合起来,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提高阅读能力。
在自然段中, 每一句话或每个句组之间是按一定顺序连接的、是按一定逻辑关系组成的、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就是连句成段。其常见的方法有两种。
1. 按不同方面连句成段的方法。
一般写景、写物的课文往往是按不同的几个方面连句成段的。如《锡林格勒大草原》的第二自然段, 阅读时要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 进而明白哪些句话是围绕一个意思讲的。学生在读过进解的层与层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自然而然就会理解这段是按草原上野草繁茂、湖水异常美丽、野花遍地盛开三个方面来写的, 按不同的三个方面连句成段, 这样就使连句成段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2. 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方法。
记事的文章, 一般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 也就是先发生的情况先写, 后发生的事情后写, 一句一句顺承连接, 紧密衔接, 把事情的过程清楚、具体地写出来。如《丰碑》一课中第二自然段, 记叙了事情的全过程,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适当地进行投影、放录音, 使学生能感受到当时的那种情境。课文第一、二句写军长听到警卫员的报告快步向前跑去, 第三至六句写军长赶到队伍前看到冻死的老战士的神情、衣着, 第七至十三句写军长心中的疑问、面部表情及发怒时的语言, 第十四句写军长知道了冻死的人就是军需处长, 最后一句写军长感情的变化。这十五句, 下句紧跟上句, 把事情的过程具体写了出来, 突出了这位老红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 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 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献身精神。引导学生要抓住军长的心理活动, 读懂每句话, 了解军长情感的逐步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 了解军长情感的变化正是这件事情的发展过程, 最终明白这段话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
三、段的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注意循序渐进。
教给学生有关段的知识、分层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时, 必须循序渐进, 使学生在积累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提高到理性认识。要重视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 悟出一些方法和规律, 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 不要方法太死板, 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 灵活运用
2. 注意目的性要明确。
在段的训练中, 各个环节的目的性要十分明确。例如: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 同时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分层时, 要注意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 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要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来达到学习目的, 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3. 注意典型段的训练。
在教学中, 要选择典型的小段进行训练。有的段比较复杂, 层中有小层, 各层的关系也不太一样, 学生要在教师的重点指导下, 理解段的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 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处理段的教学, 将会有利于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 使中年级的教学顺利地过渡到高年级的教学。
摘要:在中年级语文教学中, 段的教学是一个过渡, 是一个转折点。在训练中, 要重视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为概括段意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低年级段阅读教学策略 篇8
一、以读带讲,读中领悟,加强理解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短小,内容简单,没有什么艰涩难懂的地方, 教师在教学时,如果一味地讲读和分析,课堂往往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进行这一时期的阅读教学是比较有效的。通过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静夜思》是一年级上册的第六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理解诗中浓浓的思乡情并不容易。笔者在教学时,先范读,让学生知 道诵读这 首诗时哪 里应该停顿,哪几个字需要重读,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朗读、体会。笔者听了学生的朗读结果后, 便问学生为什么读到最后一句时声音会越来越小。有的学生说:“‘低头思故乡’,就是头要低下,那说话声音就大不了。”有的学生说:“不知道为什么,反正读到最后声音自然就小了。”笔者笑着告诉学生,那叫语感,语感就是觉得这样读最舒服、最正确,自然而然地读出来的效果。最后笔者通过情感牵引,让学生想象自己离开父母后对亲人的思念, 并让学生把这种思念通过朗读读出来, 使学生读得一遍比一遍好。
二、培养习惯,引导自学,提高成效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提高阅读成效。除阅读姿势、写字姿势外,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包括阅读中注意圈点勾画。徐 特立先生 说 :“不动笔墨 不读书。”在阅读时,标注符号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标注后的课文,重点突出,便于理解、复习、摘录。比如,笔者要求学生在预习时用数字“1、2、3”等标出自然段,用圆圈圈出生字,用方框框出二类字,用横线勾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用问号表示疑问。这样既节省了课上的时间, 又使课后复习重点一目了然,书面整洁。
查阅工具书也是重点培养的阅读习惯。低年级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字典是我们无声的教师,在它的帮助下,学生能够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在教学中,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只要学生有不认识的字,教师就应该督促学生查字典。学生一旦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 他们就会明白字典的重要性, 并不断形成自学能力。
三、拓展内容,激发兴趣,自主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激发了阅读兴趣, 就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种变化所带来的益处是不可估量的,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通过课前预习、课后搜集等环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教师也应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搜集作业。如,在教授《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时 , 笔者让学生去搜集那些冬天需要冬眠的动物;教完《雪孩子》这一课后,笔者布置了一个作业:雪孩子还能回来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搜集,明白了水的三种形态及变化。遇到假期, 笔者还给学生推荐几本适合其年龄段的课外书籍, 让学生在阅读时勾画出自己觉得写得美的句子。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大,逐渐养成了自主阅读的能力。
小学语文低中年段慎用变序教学 篇9
何谓变序教学?它应该是与有序教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变序教学指的是教师改变教材编写的篇目顺序或改变教材内容的段落顺序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这种方法往往能体现出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勇于改革的思想。笔者认为, 小学语文低中年段应慎用变序教学。
我们先来看两位教师使用变序教学的课例片段。
课例片段1:一教师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窗前的气球》
(学生初读课文, 学习并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新词)
师:同学们, 让我们翻开课本105页, 看看课文的插图。
(学生翻书看图)
师:图上画了什么?
生:图上画了科利亚正在打点滴, 突然看见窗外飘着红气球。
生:红气球上还画着笑脸。
生:科利亚看着笑脸笑了。
师:对, 你们看得很仔细。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图上画的内容呢?你们读课文, 找一找吧。
生: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 把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 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交流1
生: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 几个同学站在四周, 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大屏打出刚才学生读的这句话)
师:下面谁也和他一样被这句话感动了?一起来读一读, 边读边想象画面。
(生齐读)
师:几个同学站在米沙的周围“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他们可能会说什么呢?
生:他们可能会说:“小心一些, 别把绳子拉断了。”
生:他们可能会说:“绳子够不够长呀?科利亚能看到我们的气球吗?”
师:继续交流。
交流2
生: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科利亚仔细一看, 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笑脸。这下他猜出来了, 准是米沙想的招儿。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师:他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因为什么?
生:因为他看见了窗外飘的气球。
生:气球上还画着笑脸。
师:这画着笑脸的气球给科利亚带来了什么?你们带着感情读一读这两句话。
(生有感情朗读)
师:继续交流。
交流3
生: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突然, 一个红气球摇摇摆摆地飘了上来, 在科利亚房间的窗户前停住了。”
师:谁能读好“突然”这个词?
生:“突然”就是让科利亚很意外, 他没想到会有气球飘上来。
师:准确地讲是他没想到同学们会来探望他。我们看到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默读课文, 看看科利亚怎么了?
(学生默读)
生:科利亚得了传染病, 谁也不准来看他。
生: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觉得很寂寞。
(大屏打出: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除了对面的楼房和一角天空以外, 什么也看不见。他觉得真没意思。)
师:他躺在床上只能望见一角天空, 他想看什么呢?
(学生展开想象, 纷纷说出他曾经看到的美好景象。)
师:所以, 科利亚看见窗前摇摆的气球会那么高兴。同学们, 让我们带着科利亚快乐的情感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窗前的气球, 代表同学们来问候科利亚。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 高兴地笑了。
评析:大多数低年段的课文都是有着起因、经过、结果的故事, 经过完整, 叙述清楚。如:《小柳树和小枣树》《我要的是葫芦》《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等。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名叫科利亚的男孩, 因为患传染病住院治疗, 没有朋友探望很孤单, 他的同学在气球上画上笑脸, 并将气球飘到他的窗外, 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问候科利亚, 他很高兴。表现了朋友间的纯真友情。
教师运用变序教学, 以看插图直奔结果的方式指导学生先读后面三个自然段, 让学生自主读书交流感动自己的语句,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表面看, 教师似乎做到了顺学而导, 尊重学生的学路;仔细看来, 却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 忽略了教材自身的特点。学生在不知故事起因的状况下要感受主人公科利亚看到画着笑脸的气球高兴的心情, 是不切实际的。《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低年级学生感受、理解语言文字, 一定是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 而该教师未引导学生读懂描写故事起因的段落, 进行变序教学, 让学生在毫无理解基础的某个段落和某个语句中理解主人公的情感, 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
教师执教这篇课文运用有序教学比较合适。
课例片段2:一教师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
(教师讲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不几天叶子长大, 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 不大引人注意, 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 看得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 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的, 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 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好看得很。)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叶子的词语, 并在书上写下你的感受。
(点评:这段文字描写得很鲜活, 让学生自由朗读, 能较好调动学生的感官意识, 形成形象记忆, 有助于学生理解爬山虎的外形特点。默读并写批注是高年段学生学习的常用方法, 在此用来不合适)
师: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你从哪个句子或词语中感受到?
生:叶子长得很整齐
教师板书:齐
生:叶子长得很密
教师板书:密
(大屏打出下面一段话:叶尖一顺儿朝下, 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的, 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师:谁能读读这个句子, 说说“均匀”这个词你怎么理解?
生:“均匀”就是指爬山虎在墙上扑得很平, 很整齐。
生:就是指叶子都没有重叠的, 之间也没有空隙。
师:“空隙”换个词可以怎么说?
生:缝隙
师:多美的景象啊, 你能读出爬山虎叶子的样子吗?
学生练读
师:爬山虎的叶子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叶子很绿, 很好看。
(大屏打出下面一段话: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不几天叶子长大, 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 不大引人注意, 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师:谁能读读这两句话, 读出叶子颜色的美丽。
学生练读
点评:教师没有遵循本段句子的顺序讲解, 而是先讲了第4句话, 写叶子长得齐整的句子。显得有些突兀。这段描写爬山虎叶子的文字句与句之间是有关联的, 在写法上值得学生学习。本段话有五句, 第1句写叶子颜色的变化, 第2句写嫩叶不引人注意, 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第3句写叶子绿得新鲜, 第4句写叶子铺在墙上很均匀, 第5句写风拂过一墙叶子很好看。第1、2句写爬山虎叶子的颜色, 第2句转而引出“引人注意的长大了的叶子”, 第3、4、5句描写的就是长大了的叶子颜色美、均匀美和风吹动态美, 该教师忽略了上句与下句的紧密联系, 变序讲读就不合时宜了。建议教师在讲读这段时先引导学生数数有几句话, 思考每句话的意思, 然后通过想象画面读句子的方法, 理解这段写了爬山虎叶子的什么特点, 学生能发现写了颜色与形态的特点, 教师让学生读相关句子, 感受叶美。这段文字按顺序讲读比较合适。
小学低年级段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篇10
低年级段语文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 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在低年级阶段, 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拼音、字词的识记巩固, 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议、写、评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下面,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小学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习兴趣, 提升感悟能力
低年级课文篇幅短, 内容浅显, 但不能因此就不引导、不感悟, 泛泛而读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 长期下去阅读兴趣无从谈起。学生的语感、情感的提升, 课文主旨的把握都需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通过每一节课的教学逐步深入。
1.故事性强的文章, 要抓住高潮部分引导学生读、议、感悟。比如, 《称象》一文, 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办法这一段, 既突出了曹冲的聪明智慧, 又是条理性很强的一段文字, 可引导学生重点读悟。
2.古诗的教学, 要逐步渗透学习方法, 通过层层设疑, 让学生明白要理解诗意, 必须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只有理解了重点字词, 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意要结合插图, 感悟诗情要抓重点句子。
3.儿歌、散文诗一类文章的教学, 要通过指导朗读感悟其美, 将重点放在比喻句、拟人句及对偶句上, 通过朗读引导想象, 理解背诵。
4. 知识性强的文章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体会, 组织好交流, 通过交流加深理解, 掌握知识。
二、重视课外阅读, 养成一种习惯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阅读的好处,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养成阅读的习惯不容易。他们识字量少, 理解能力差, 若不注意引导, 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从而使阅读变成一种负担。教学中, 笔者给学生推荐一些具有童趣内容的课外读物, 目的是吸引学生去读, 教会学生发现生字, 学会向同学、教师、家长等主动询问, 学会借助注音识字。阅读中笔者还教给学生猜字的一些方法, 比如, 联系上下文猜字, 根据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猜字等。时间长了, 学生自然能总结出一些技巧, 解决不认识的字的问题。解决了阅读中的生字问题, 又有了喜欢读的书,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了, 笔者的做法就是陪学生读, 和学生一起学习, 经常组织学生交流。
三、拓展学习空间, 活跃学生思维
在日常教学中, 语文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天天学习的语文并不高深莫测, 其时时刻刻陪伴在自己左右,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语文知识无处不在。学生有了这种认识, 再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就变得水到渠成、变得容易简单了。如, 通过笔者有侧重地引导, 使广告牌、街道名称、楼宇、电视、车厢等, 都成了学生识字的地方, 通过这种方法教学, 让学生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识字如此, 其他语文知识的学习, 更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给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有灵活运用知识, 才能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语文学习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朗读指导, 写读有机结合
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注重朗读。”从低年级就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指导中应注意的问题很多, 笔者认为以下两点很重要:
1.遵循“扶读”到“独立朗读”的原则。低年级学生朗读时常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唱读、一字一顿地读。教学中, 笔者采用“扶读”的办法, 有时领读, 有时“陪读”, 由“扶”到“放”,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让学生独立朗读, 把课堂朗读时间交给学生。学生自由读课文时, 忌齐读, 要重视个人朗读。
浅议小学低年级段硬笔字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段;硬笔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低年级阶段硬笔字学习的现状
(一)学生方面
处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其身体骨骼还处于发育阶段,其手指、骨骼、肌肉还没有达到符合书写的要求,这些生理限制使得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在书写硬笔字时容易造成肌肉紧张、手部动作和眼部动作不能很好地协调,长时间写字易造成学生手部骨骼和肌肉疲劳,影响学生握笔姿势和写字效果,写字姿势不正确。另外,学生压力大,作业很多,而小学生写字速度一般较慢,没有时间和精力好好练习写字。
(二)家长方面
家长对于处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只看字,不关注孩子写字的姿势,在孩子年纪非常小的时候就让孩子拿笔涂鸦,只要是孩子写的字都说好,而对于孩子写字质量的高低却选择性地忽视了。特别是在当前现行中国高考的制度下,分数成了学习好坏的唯一标杆。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从小就对孩子采取高压政策,孩子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完成父母额外安排的作业。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握笔姿势不正确,可以练习写字的时间都被大量作业、各种补习班占据,孩子写字只图完事,不管写字的质量。
(三)教师方面
教师写字的基本功不扎实,不能准确把握写字的策略,教导学生硬笔字学习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常来说,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都学习了一定的写字方法与策略,但是如果将硬笔字作为一门学问去探究的话,教师要学的东西还非常多。语文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后,一般较少有时间去研究硬笔字的教学和联系。当前小学中很少有专职教书法的老师,教师自身的写字功底不扎实,难以保证硬笔字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指导学生硬笔字学习的过程中,急于求成。很多教师还没有让学生好好观察生字的结构就开始书写,使得学生不知道生字的开笔顺序和书写规范,写字的质量难以让人满意。
二、小学低年级阶段硬笔字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写字环境,教师垂范做好榜样
教师在硬笔字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写字氛围,这对于提高孩子的写字兴趣有重要作用。严肃和沉闷的课堂将给学生制造心理压力,在布置课堂时,可以摆放优秀的书法作品。在指导学生练字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既放松了紧张的情绪,同时又增添了优雅的气氛。教师要做好垂范,夯实基本功。教师如果要让学生写得一手好字,首先得自己写得一手好字。语文教师不是专职书法的老师,但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要尽量研究硬笔字书法,掌握书写规则和技巧,将字写得工整美观。教师自身在硬笔字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写字过程中可能易犯的错误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生,特别是处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和尊敬之情是最盛的,教师在硬笔字写作和日常生活中要自我严格要求,为学生做好榜样。
(二)注重讲解字形结构,把握书写规律
小学低年级段是学生学习写字的起步阶段,教师应当注重传授写字的方法,清楚地教导学生起笔、行笔、收笔的方法。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但其结构却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硬笔字书写时,要注重讲解字形结构,要引导学生悟出汉字的书写特点,为写好字打下基础。很多小学生写字不观察,提笔就写。老师应提醒学生在每写一个字前要认真观察,把握该字的结构特点,在心中留下印象,才能按照正确的书写规律去模仿范字,尽量将字写得美观。
(三)提高学生写字兴趣,注重学生多元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学习热情将高涨,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硬笔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硬笔字写字的浓厚兴趣,让其体验写得一手好字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兴趣,教师既可以借助书本和教学课堂,让学生广泛接触我国优秀的汉字和书法,给他们讲书法家的故事,并向他们展示这些书法家的作品,激发学生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字热情,并对学生的写字给予多元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鼓励学生参加书法活动,提高写字热情。
(四)规范姿势常抓不懈,强化训练讲究方法
从小学生入学写字的第一天开始,就要规范学生的读写姿势,培养起良好的写字习惯,使其终身受益。良好的写字姿势和握笔要求做到身正、肩平、臂开、足安、眼离课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这些既要向学生讲清楚,又要教师以身示范,手把手指导改正,强化训练,常抓不懈。指导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能一刀切,以防打击学生的写字热情。教师可以编故事,也可以通过编儿歌、借助多媒体等方式来训练学生写字。
三、结语
写字的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语文教师要从学生低年级阶段开始就指导学生打好扎实的写字基础,提高学生对于硬笔字的写字兴趣,认真写字,热爱写字,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其写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耐心指正,以坚持不懈的努力来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为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春华.低年段写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教学,2011(11).
[2]黄静.低年级学识写字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科研纵横,2010(3).
[3]王春燕.如何有效指导低年级学识写字[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10(3).
小学中年级段 篇12
一、高年级语文自主教学已经具备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自主教学开展的条件较为成熟。其主要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
一是学生初步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几年的学习指导,高年级段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前预习活动,这样的习惯能够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在课堂上相互讨论研究能够按照老师的意图进行, 并且自我控制力得到提高,学习中开小差走神的现象大大降低。学生可以通过课后及时巩固的方式强化语文学习效果。这些方面的良好习惯能够为语文教学自主模式的运用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较大发展。中年级向高年级阶段的转变,学生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他们在对照教材进行思考的深度广度上有了明显提高。简而言之, 高年级段的学生在对照教师提出的思考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完成大多数内容,中等以下难度的题目都可以通过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完成,这就为自主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能力保障。否则思维层次不高、深度广度处于较低水平,教师再怎么引导,也无法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完整的答案。高年级段学生能力的发展为自主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是学生学习参与欲望明显增强。高年级段学生在开展语文学习过程中, 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 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也不再满足于充当知识容器。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渴望参与到师生互动之中,更加渴望通过自己和同学的努力寻找答案,也格外渴望能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与平台。这样的状况下开展自主模式教学,完全适应了学生的需求,与他们渴望参与学习的愿望不谋而合, 从而为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高年级语文自主教学模式实施要点分析
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教学模式探究, 顺应了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和学习欲望,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笔者在实践中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一要设计精细化的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效果与教学成效息息相关, 自主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是一次创新与飞跃。各地涌现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博采众长,对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流程都认真思考、再三斟酌、精挑细选,确保教学设计精致、精细、精心。在教学内容切入点的确定上要紧扣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问题设计上要重视体现启发引导效果, 在师生互动流程上要多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相互讨论的机会。在教学中,应当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教学平台、教学线索,更好地推动这一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要把握好教学每一个环节。开展自主模式教学需要教师一着不落、步步为营,对教学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充分有效的把握。首先,在课前预习环节中要重视对线索的针对性指导,逐步从手把手指导制订预习计划, 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指导学生既强化基础知识预习掌握效果, 又进行课文内容分析,从熟悉人物形象到把握写作技巧等都要加以重视。在课堂教学环节要重视教学目标的提示,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任务开展学习。在教学线索设计上要融合重点难点,保证教学目标任务融入思考题之中,对学生开展启发引导。在学生思考、相互讨论和教师点拨环节,既要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相互进行讨论,又要重视难点的点拨,防止学生因为思维能力水平无法达到标准而出现学习难点。在相互交流过程中,要在全班层面进行引导,确保大家的智慧得到展示,一人回答、大家补充,集中集体的力量突破。在课堂检测环节要重视测试题的代表性,知识点要全、体现重点难点,还要保持题目数量的精炼,增强可操作性。
三要注重及时搜集反馈信息。信息的反馈对教学工作调整意义重大, 每一位教师在自主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不能放而不收,否则光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实际效果如何心中没数。教师要通过教学信息反馈的搜集, 达到增强教学有效性的目标。反馈信息主要通过当堂检测的方式和课堂观察的路径进行搜集。教师既要在教学活动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又要通过当堂检测的方法了解学生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针对突破、有效改进。实践证明,及时开展教学信息搜集,可以保证每一课时的教学都环环紧扣、前后连贯。
四要前后联动提高教学成效。在自主教学模式的运用中,教师必须构建课前、课堂、课后前后连贯的教学体系。单纯就课堂40分钟开展课堂教学, 缺乏课前预习的支撑和课后巩固的发力,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既重视发挥预习环节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基础问题、提炼理解难点,便于学生在课堂探究和质疑环节能够明确重点、突破难点,又对自主学习模式中提炼出来的难点,课后及时巩固,尤其是通过当堂检测确定学习薄弱点,课后进行针对性巩固与突破。只有实现这样的前后联动,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行之有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前后延伸。
三、高年级语文自主教学模式实施体会
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自主教学模式, 能够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笔者在教学中有三点体会:
一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参与相互讨论,有了表达的机会,有了展示的平台,在课堂上参与性更高,学习兴趣更浓,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情感支撑。
二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培养学生预习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梳理能力等,这些都是语文教学承担的重要职责。运用自主模式教学,这些方面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兼顾,并且在逐步训练巩固中得到提高。
三是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过去课堂氛围沉闷与学生参与性不足有关, 自主教学模式让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境地,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表达观点、参与讨论、相互质疑,等等。这一模式产生的效应非常明显,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