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

2024-10-23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共9篇)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 篇1

小学低段有效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一、我们的困惑

“汉字难认,汉语难学”已是众所周知的一大难题。我们现行使用教材北师大版本低段规定的识字量特别大,而识字教学对于学生相对又比较枯燥乏味,老师经常上一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却不高。对于老师来说,常感到每周语文课时相对较少,课堂上虽然花了大力气,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以至于一直拖着汉语语文学习的后腿,使学生迟迟不能进入自主、自在的阅读发展期。因此,攻克“汉字难认”这一难题,是我们长期执教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者应该重视的,还应努力找到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如何贯彻新课标切实提高低段识字教学质量,成了我们目前教学存在的巨大困惑。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识字教学强调了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识字教学中三维目标不能有机整合,教师太注重基础目标的达成,不太注重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小学低段的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通常是为了识字而识字,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了解得不多,因此学生识字自主性不强;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还没有完全发挥好教材的激趣作用,使得学生兴趣不太浓厚。

(二)学生识字途径较单一 识字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课堂识字教学以及效果达成,却不太关注学生的课外识字途径。作为教师必须针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改进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三)识字教学没有完全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各班学生生源差距较大,一部分孩子识字起步比较早,本学期的生字一些孩子已经全部会认,而一些孩子学前识字比较少,在课堂上识字速度比较慢,由于教师过于赶教学进度及对学情的把握不充分,使识字教学没有完全因材施教。

三、有效识字教学策略 针对识字教学的现状,我们把探究课堂识字教学策略作为研究重点,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活中积极、热情、自主、独立地识字;同时切实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困惑,使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在教研中真正得到发展。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与研究,我们寻求到了以下一些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

(一)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即分散识字。它根据人的记忆规律,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让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让课文的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因此识字就不是孤立的,汉字被置身于广阔的语言文字背景中,放在文章的整体之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观。从另外的角度看,字、词、句、段、篇是相互联系的,符合课文教学的系统观和联系观。这样,学生对生字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记忆。在操作过程中,如何把文随进去,我们又感到很困惑,上期在操作过程中识字与阅读这二者就没能很好地结合,一堂课有时比较注重识字,而儿歌的韵文美没能让学生感受到,有时一节课书声琅琅,感情朗读也很到位,学生的识字效果却不太好。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我们在这方面又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尝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从句子到词语,利用词卡,指导感情朗读词语,在反复朗读词卡的过程中加深孩子对生字的印象,读词时进入一种情景,把韵文美突显出来。比如在《老树的故事》教学中,当孩子们在提第一个问题时,指导朗读“这么大”让孩子做动作体会,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反复读好“这么大”这个词,使学生加深对生字“这”的印象。在后面每个小节中都有类似的处理,比如:一百岁、谈话、音乐家、礼服、告诉。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运用随文识字策略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兴趣更浓厚,学习效率更高。我们试图将随文识字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例《我有一盒彩笔》是北师大版第三册十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主题是“画”,学习本单元旨在通过朗读想象,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和生活的美好。结合本班实际在这篇文章我们以投放“随文识字”策略为主进行教学,将识字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结合,在随文识字中促进阅读理解,在阅读理解中巩固识字,取得了好的效果。

1、在导课中随文识字

以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出示“一盒彩笔”的词卡,指导朗读词卡,使学生加深对“盒”字的形象,再引导学生观察“盒”字,利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加以识记,课堂上学生也找出了该规律,识记效果好。由于在本课还要求写“盒”,因此让学生在课桌上书空巩固记忆,课后,学生都掌握了“盒”的书写。

2、在初读中随文识字

扎实初读是进一步理解赏析课文的基础,在初读中,我们继续投放随文识字策略。首先教师范读,提出听的要求,学生认真听,在倾听过程中随文识字。在检查全班齐读课文时,遇到多数同学将“明月”“宝藏”“结满”读得不够准确的地方相机停下来指导,先读词,再放回课文中随文朗读,真正将随文识字落到实处。

3、在精读中随文识字

本文韵律优美,诗歌由两幅画组成,一幅是美丽的今天,一幅是明天的理想,在教学中我以老师与学生一起画画的方式感知语言文字,将画画与语言文字的理解相结合,将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在理解想象中指导感情朗读。例教学中让学生画“连绵起伏的远山”时,相机出示“连绵起伏”的词卡,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示“连绵起伏”的样子,并指导读词,再放回句子中感受,由词到句,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生字“绵”的识记。再让学生画“将中秋明月挂在山尖”时,学生在“挂”时出了错,这时我没有去帮忙,而是让同学帮助,理解“挂”的动作并巩固识记“挂”。在识记“饥荒”时,采用换词法理解识记。其他生字在教学中也类似处理。

(二)目标识字策略

目标识字策略即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有既定的目标,在教学中加以重点指导。

1、课外目标识字

学生生源的差距使得一部分孩子识字起步比较早,本学期的生字一些孩子已经全部会认,而一些孩子学前识字比较少,在课堂上识字速度比较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目标识字策略加以尝试。也就是每个月初,我就把当月要学习的生字打印出来涂上醒目的颜色将它贴在黑板报或墙上,然后告诉学生这些字是我们这一个月要认识的生字朋友,你可以提前和他交朋友,经常去和他打打招呼,下课后我们教室后面就经常会围一些孩子在那里认字,会认字的孩子也很乐于当小老师,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有个别孩子最初可能不太感兴趣,可是贴上的字颜色鲜艳,经常刺激她的视觉,加上经常听一些孩子认,应该在他的识字上有一些帮助。

2、课堂目标识字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不认识的字作为认字目标,可以在齐读完课文后和文中的生字朋友打招呼,认识它就大声和他打招呼,不认识就向他招招手,也算打招呼。老师将孩子现在不认识的字标上三角符号,这就使得本节课的识字有了方向,在后面的教学中注重指导孩子不认识的生字。学完课文后又有一个检查的环节,再次和生字朋友打招呼,如果还有少数孩子不认识极个别的字就让小老师再教。目标识字针对性更强,学生也比较喜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三)趣味识字策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低年级学生认字心理的突出特点是好奇心强,持久性弱,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的方式,让他们对学习汉字保持新鲜感。

一个月以前,在校本教研中我上了一节《小鱼的梦》当时课堂气氛有些沉闷,学生兴趣不浓厚,后半节课甚至有的孩子根本就不听了,如何提高兴趣呢?于是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将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放在了首位,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时都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试图在听读识字、随文识字中增加趣味识字策略。例《雪地里的小画家》在检查学生读生字过程中,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吸引学生和生字朋友打招呼,为脚印找主人我试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加深对“狗、牙、梅”三个生字的识记。在巩固识字中我利用开火车、为生字找拼音的游戏激发孩子巩固识字的兴趣,扩大参与面。我还经常让学生用动作、语言、编谜语、编儿歌等方式巩固识记生字。

低年级学生喜欢活动,教师教学中适时地展开对教学有帮助的活动,就会将原本枯燥的汉字变成学生乐学的伙伴,使他们“乐此不疲”,不仅如此,学生在游戏中认字,使他们摄入再认这个字的很多冗余信息,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了多个能激活信息提取(汉字再认)的点,对生字再认起到很大的帮助。

(四)课外识字策略

一直以来,低年级识字教学总是局限在课堂上,局限在教材上。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教学生认字的机会和渠道,如果我们能用好这些课堂之外的资源,那我们的识字教学将会有趣许多,也轻松许多。

1、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生字,特别是对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用法也有所感悟;它还可强化识字方法,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大量阅读不单是识字量增加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积淀更多文学功底,语文素养将得到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定期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利用微型课和古诗诵读对学生进行指导,拓展识字的渠道。另外还经常让学生讲讲自己在阅读中了解的故事,以及自己的体会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渐渐地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并养成了一些好的阅读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例如校园中各办公室、功能室等牌匾,校园内的告示牌、橱窗里的宣传标语等都是宝贵的资源,校园里的这些汉字就在身边,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去注意它,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让其识字。碰到学生时,常把其拉到身边问问:这写着的是什么?在生活中,街道的名称、商店的店名,各种商品的名称、广告,也都是识字教学极为宝贵的资源。买衣服,可以认认衣服的拍子;买生活用品时,除了认认商品的名称,还可以看看他的用途,不认识的字主动问家长。试着向父母讲讲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在识字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汉字的习惯,使学生轻松识字。学生认字的巩固问题是一个最大的问题,生活识字不仅使学生能利用表象记忆,还因为生活中的认字资源是与学生常常见面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瞥几眼能起到了多次强化的作用,使所认的汉字能顺利地进入长时记忆甚至永久记忆。

(五)写字巩固识字策略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在这项活动中,教师要突出实践活动的主体性。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等,使他们能写得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不仅可以使他们在校期间能更好地完成各种学习活动,而且还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另外,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同时也可以受到美的感染,培养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在有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将认字与写字分开教学,后来我才发现其实孩子们很喜欢写字,经常有孩子下课围着我问什么时候写字,我就想既然孩子们对写字的兴趣这么浓厚我为什么不将认写相结合呢?可是课堂时间只有这么多,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写字教学?为了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我会问“这课哪个字最难写呀?告诉小组同学,说说难在哪里?”孩子们总会在认真观察了田字格里的生字后,根据各自的认知差异,提出了自认为最难的字。这时仿佛学生成为了老师,他们很快把所学的所有生字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巩固,特别还郑重提出了容易写错的地方。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先自主观察生字特点,再集中写字,同时批改,三管齐下,不仅提高了课堂写字效率,而且孩子们的字写得更好了!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更大的认字量,并将这些字层次化、结构化地储存,便于学生提取。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识字技能并且学习运用这程序性知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将使学生成为认字的“快手”,顺利完成所要求的认字目标。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 篇2

一、趣味识字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低年级学生认字心理的突出特点是好奇心强、持久性弱、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的方式, 让他们对学习汉字保持新鲜感。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二、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即分散识字。它根据人的记忆规律, 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 让课文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因此识字就不是孤立的, 汉字被置身于广阔的语言文字背景中, 放在文章的整体之中, 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观。从另外的角度看, 字、词、句、段、篇是相互联系的, 符合课文教学的系统观和联系观。这样, 学生对生字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记忆。在操作过程中, 如何随文加进去, 我又感到很困惑, 一堂课有时比较注重识字, 而儿歌的韵文美没能让学生感受到;有时一节课书声琅琅, 感情朗读也很到位, 学生的识字效果却不太好。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 我在这方面又进行了一些探索。我尝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从句子到词语, 利用词卡, 指导感情朗读词语, 在反复朗读词卡的过程中加深孩子对生字的印象, 读词时进入一种情景, 把韵文美突显出来。

三、课外识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许多教学生认字的机会和渠道, 如果我们能用好这些课堂之外的资源, 那我们的识字教学将会有趣许多, 也轻松许多。

1. 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生字, 特别是对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用法也有所感悟;它还可强化识字方法, 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大量阅读不单是识字量增加了, 更重要的是学生可积淀更多文学功底, 语文素养将得到提高。在教学实践中, 我定期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利用微型课和古诗诵读对学生进行指导, 拓展识字的渠道。另外还经常让学生讲讲自己在阅读中了解的故事, 以及自己的体会等,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 渐渐地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 并养成了一些好的阅读习惯。

2. 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汉语是母语, 学生在生活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例如校园中各办公室、功能室等牌匾, 校园内的告示牌、橱窗里的宣传标语等都是宝贵的资源, 校园里的这些汉字就在身边, 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去注意它, 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让其识字。在生活中, 街道的名称、商店的店名, 各种商品的名称、广告, 也都是识字教学极为宝贵的资源。买衣服, 可以认认衣服的牌子。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汉字的习惯, 使学生轻松识字。学生认字的巩固问题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生活识字不仅使学生能利用表象记忆, 还因为生活中的认字资源是与学生常常见面的,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瞥几眼能起到了多次强化的作用, 使所认的汉字能顺利地进入长时记忆甚至永久记忆。

四、根据汉字构字特点识字

汉字是种表意文字, 无论是象形、指事, 还是会意、形声, 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尽管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识字、创造性的识字, 但如果忽视了识字教学的灵魂, 任由学生怎么识记都行, 那么要想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难了。因此, 应重视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渗透一些汉字学知识,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 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据统计, 形声字在汉字中占了90%左右, 识字教学若能让学生掌握形声规律, 学生便能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在学习一个形声字的过程中, 学生或模糊或清晰地感受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教材随后的编排体系中出现的让学生体会形旁与声旁的关系时, 学生进一步感受了形声字的构字方法, 提高了识字效率。

五、多种形式复习巩固识字

小学生识字学得快, 忘得也快。如果学过的生字不及时复习巩固, 就很容易回生。多练习、多应用, 既可以扩大和加深对字词的认识, 又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所学字词, 都要尽量给予充分的练习和运用的机会。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生字, 就必须做好复习巩固工作, 而且方式方法要多种多样。

摘要:如何让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 就喜欢上汉字, 爱上汉字, 从而主动识字呢?我认为是不宜依靠简单重复、机械乏味的认读和大量的抄写来完成, 而是有放矢地加强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采用相应的教法以提高识字效率。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篇3

关键词:识字教学;方法;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276-02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提出了识字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学习重点,只有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阅读,同时又在阅读与生活中识字,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学得快,忘得也快。针对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应努力创设情境,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更艺术、更科学地识记汉字。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识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低年纪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理性不足。学习上,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了趣味性,才能不断吸引儿童的无意注意,激发儿童的认知欲望,因而要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成功与乐趣,真正喜欢识字。例如“琴”字,学生常常把“琴”字的“今”字写成“令”。在教这个字的时候,我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分析部件,用拆字的方法记这个汉字。一个孩子随口而出:“今天,大王和小王在一起弹琴。”我当场表扬这个孩子肯动脑筋并奖给他一颗星,随后,其他孩子也踊跃发言。这样,在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中,不仅增添了一些情趣,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游戏活动,提高识字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识字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创设多种识字的情景,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识字的游戏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获在其中。我想谈谈在识字教学中的几种小游戏:

1、打牌游戏。学生自制牌形生字卡,同桌之间边出牌、边读出字音,再组词读,谁先把手中的汉字牌打完,谁获胜。2、带头饰表演。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戴在学生的头上,扮成小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声音、动作表演,这样既给学生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又加深了对小动物的了解,能牢牢认识动物的名字。3、竞赛法。竞赛的类型有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同学号竞赛等。4、猜、编字谜,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识字。如学习“奉献”的“奉”字时,设计猜字谜的游戏:“三人骑牛牛无角”(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让学生不仅在游戏中学会了生字,而且领悟到猜字谜,编字谜也是识字的好方法,并激发了他们爱猜,乐猜,想编的愿望。老师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汉字,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创编字谜。

三、利用汉字规律,促进学生主动识字。

汉字大多在音、形、义方面有一定的规律。由于儿童认知不多,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规律,体验发现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并且教导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进行自主识字。如:部件识字法。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利用拆分和组合汉字部件的方法,教给学生识字的本领。通过组字,使学生发现:原来汉字竟如此奥妙,识字也可以有如此乐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四、追溯字源讲解法,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识字。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运用简短的故事来阐明字理,追溯字源,科学地分析汉字理据,可以使学生不仅学得兴趣盎然,而且记忆深刻。比如“宀”“冖”“穴”这三个部首,形相似,学生很容易混淆。这时,教师适时地进行讲述,追溯字源,“宀”,音mián,像房屋形,构字就与房屋有关,如“安,牢,家。”古人认为家中有猪便是富裕了,所以家是“宀”,下面是“豕”就是指猪;冖,音mì,像一块布巾向下披覆盖东西的样子,是“帽”的初文,所以大多表示蒙盖的意思,如“冤、冠”;穴,像古人居住的山洞,上面的“宀”是房屋形状,两个“口”形是洞顶的岩石块,后来演变成“八”形,“穴”在构字中表示窑洞,窟窿等意思,如“突,窍,空”。学生分清三部首的形义关系,再结合教材对这三个部分组成的字作进一步的分析:“灾”是房子着火;“冤”像兔子被布蒙盖着而蜷曲难伸,表示委屈、冤屈;“穷”是力在洞穴中,有劲使不出,表示窘迫。又如“王”,单单作为偏旁来,我们读作“王字旁”学生只知其音而不知其义,其实作为偏旁时,“王”是表示“玉”的意思,玉是非常稀有和珍贵的,所以得到古时帝王的喜爱,因此,“珍、珠、琳、环、琼”等都以“王”为偏旁。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听后豁然明了,并因这些字的形象性强而产生出浓厚的识字兴趣。不仅使学生理解深刻,识记得牢固,还能让他们举一反三,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识字教学。

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多媒体技术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性。设计了程序,计算机可以成为能反馈练习的老师。这一点在学生自学时优势很大。我想谈谈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几个例子。

1、出示声旁,繁衍新字。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记忆较快,回生也快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举一反三的练习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出示“巴”、“青”等字,分别让学生以这些字母体,繁衍出另一字,屏幕显示两个文字框,上面是母体字,下面是新产生的字。设计动画,等学生说出新的字,移去形旁,电脑给予鼓励“太棒了,还有吗”学生热情高涨,思绪活跃。“巴”繁衍出“爸、爬、把、吧”等字,“青”繁衍出“请、清、晴、睛”等字。这样的巩固练习,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形成。

2、相近字比较。汉字中许多相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习惯。如“渴、喝”两字,极易混淆。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先随图出示“喝”字,让学生明白喝水要用口来喝,闪动偏旁“口”,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随图出示“渴”字,让学生明白是缺水了,是“三点水”旁,闪动偏旁,让学生组词。最后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喝”字还是用“渴”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

3、寻找错别字。中低年级学生在写话、作文中错别字的数量多得惊人。他们写错字,有一些字是因为还不会写,另外就是受其它字的影响。如桌写成卓(受早影响),酒写成洒(受西影响)等。针对小学生犯错的原因,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在做寻找错别字的“啄木鸟”的过程中,正确书写、合理用字,如出示几句话或引导学生,找出后放大错字或将错字移至别处,闪动错的笔画或用错的形旁。换之正确的字,返回原处。多媒体技术是将多种媒体形式组合的技术,具有各方面的优势,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了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了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识字教学任重而道远,在低年级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识字的要领,通过观察事物、结合生活经验和实践以及阅读等方式强化识字训练,让低年级学生学会识字,提高识字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地识字,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主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促进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彭雪梅.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04)

[2] 张茜.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 语文天地, 2009,(01)

[3] 周家钤. 小学低年级学生轻松识字教学谈[J]. 新课程(教师), 2008,(02)

[4] 冯艳. 快乐识字教学实践初探[J]. 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 2008,(01) .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论文 篇4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四、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五、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人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研究 篇5

一、课题的提出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字词的运用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阅读和写作的水平。如何引导学生从识字起步,实现提前读写,从中掌握识字方法,是低年级语文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只要抓住大部分汉字能够解析字义的特点,将识字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相信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基于以上的认识,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提出了“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探究”,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应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的一些具体操作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探究”,转变应试观念,切实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2、通过研究,寻求和探索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总结识字教学的经验,为相关课题研究与加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识字的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课标提出“写会认”两种不同要求,坚持多认少写,还提出识字教学不要将儿童熟识的的语句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要充分利用

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会认400字是保底,而且上不封顶。对于这400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力求识用结合。这种提法有有助于端正低年级教学思想,克服教学中存在单纯识字问题,并有助于在识字教学的同时,有机结合初步的听、说、读写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四、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研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为指导,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通过“生活化”识字教学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识字水平及字、词的运用能力。

2、基本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

我们的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寻求、探索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方式与途径,从而创立能在一定范围中加以推广的某些有效的教学变量,能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2)整体性原则

本研究着眼于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涉及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及生活实践,并将相关要素优化组合,从而发挥研究的整合效应。

(3)和谐发展原则

本研究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更多地交付给学生,让学生在广阔、轻松的活动氛围中乐于识字、学会识字、学习运用汉字,从中提高能力。

五、研究的内容、途径和措施

1、有关概念的界定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探究”主要是抓住具体的语言环境,开展语文活动课,扎实写字教学,并以写促识,让学生投入到识字教学中,提高识字量,学会识字方法,学习运用汉字为主要内容。

2、研究的内容和途径

本研究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以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为研究环节,将学生生活实践以及学生在情境中的游戏活动作为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

3、研究的基本措施

本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参照鲍里奇的《有效教学方法》,采取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开展识字活动课,并扎实写字教学,以写促识等手段。通过清晰授课、多样化教、任务导向学、引导学生投人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

(1)语言环境中识字:首先为识字开拓一个广阔的语言环境,并调动学生识字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抓住语言的根本,分散识字难点。

(2)开展语文活动课:主要采用课内渗透、课外吸取、观察周围事物、智力游戏、实践操作等方式。

(3)扎实写字教学,并以写促识:精心组织教学,注重复习巩固,培养良好的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确定课题,申报课题,制定实施方案和阶段实施计划。

2、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5月)课堂实践,评价交流,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

3、结题阶段:(2012年6月)撰写结题报告,反思心得、论文,课堂教

学效果展示。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组长:周艳(负责课题申报,拟定方案,组织交流活动,总结归纳整理资料。)

组员:谢慧娟(负责收集各种有关文献及参考资料,拟定个案计划,制定个案表册。)

王肖(负责专题性论文,反思,制作课堂实录)

注:每人负责一个个案,做好记录,写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阶段性、专题性总结,论文。

2、典型学生个案。

3、课堂教学汇报展示。

开阳五小二年级语文课题组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篇6

——听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有感

听了校本教研成果展示课,我感受最深的是识字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识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使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愉快。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它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文化素质养成和提高的第一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还关系到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研究的课题。通过本次研修,我越来来越认识到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是何等的的重要,那它的效率问题更不用说了,通过本次研修,我得出了以下认识,现来加以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教学现状: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多数识字很少,识字量的滞后直接影响着学习速度和质量,如给一年级学生布置作业总是多费口舌;就拿我班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背诵《小学生守则》来说,识字多的孩子读题速度快理解题意正确,2-3遍就能把《规范》读得通顺,自然理解也就到位。而识字量小的孩子10几遍还读不通顺,不知所以然。差异很明显。

再看新课标的要求,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占六年识字总量的百分之五十还多。两年要求认1600~1800个常用汉字,这是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所不多见的。新教材就注重学生大量识字, 以此帮助学生顺利阅读和口语交际,通过阅读可以增强语感,提高表达能力,还能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阅读是一个人与社会接触交流的窗口,是开阔视野的途径,据专家调查研究,一个人只有在识字量达到2500个时,才能进行正常的阅读,2500个识字量要到第二个学段才实现,所以,识字量的滞后直接导致阅读的滞后。为了提前让学生进入阅读阶段,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多条途径让学生多识字,提前完成2500个识字量的任务。

针对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探索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让学生能主动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小学低段创设识字情境三策略 篇7

关键词:小学低段,识字情境,策略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课程, 而识字则是基础中的基础, 因此, 识字教学成了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汉字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 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一思维特征, 并依据汉字的特点为学生创设生动的识字情境非常重要, 这样, 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识字的效率, 从而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动作情境, 掌握汉字字型

掌握汉字的字型是识字教学的重点, 汉字具有一定的象形字, 特别是一些独体字, 往往与人的某一些动作紧密联系, 因此,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这一汉字的特性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动作情境, 促进学生对汉字字型的掌握。

1.教师示范, 在观察中掌握汉字字型。

对于一些汉字的教学, 教师要善于根据汉字的字型为学生作一些示范动作, 引导学生在观察教师示范的过程中掌握其字形特点。如, 在教学“走”这个字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做自己在行走的过程中定格在向前迈出一条腿的动作,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在“走”这个字中的一“撇”和“捺”就相当于人的两条腿, 这样, 学生就能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掌握“走”这个字的字型特征。

2.学生操作, 在活动中掌握汉字字形。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汉字的特点, 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一定的肢体操作活动, 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掌握汉字的字形特征。如, 在教学“大”这个汉字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双手平举, 两脚分开的动作, 再引导学生体验在这个动作中伸开双臂是“一”, 身体连着分开的双腿表示“人”, 把这两个部分合在一起就是“大”字。这样, 学生就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掌握“人”字的字形特征。

实践证明, 通过操作情境能够有效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汉字的字形特征, 并且, 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识字的趣味性, 促使他们学习汉字的良好情感, 这样, 就能够为高效的识字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对比情境, 掌握汉字读音

正确掌握汉字的读音是识字教学的又一重点内容。在汉字中, 有很多的形声字, 在发音上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因此, 根据汉字的这一特征,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原有的认字经验为他们创设对比情境, 引导他们在对比的过程中掌握汉字的字音。

例如, 在教学“清”、“睛”、“蜻”、“晴”这几个字时, 教师可以联系“青”这个字来进行对比学习。课堂上, 当教师给学生呈现这几个字以后,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在观察对比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在这些字中都一个“青”字, 然后教师再分别出示这些字的读音, 学生就能够发现这些字的读音和“青”字是有关的。这样, 学生就能够在对比的过程中批量地掌握这些汉字的发音规律。

在汉字中, 这种现象是十分突出的, 这也是汉字的一大特点, 根据汉字的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对比化的情境, 就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从而有效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联想情境, 掌握汉字字义

理解汉字的字义不仅是识字教学的重点, 更是识字教学的难点。在汉字中, 存在很多的会意字, 因此, 在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这一特点, 为学生创设联想情境, 引导学生在联想的过程中掌握汉字的字义,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借助实物, 创设联想情境。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一个字的字义给学生出示一些实物, 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进行字义的联想。如, 在教学“笔”这个字时, 可以先出示一根毛笔,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毛笔的上部分是竹子做的, 下面是动物毛做的。所以, “笔”的上面是“竹”字头, 下面是“毛”字, 这样, 连起来就是一个“笔”字。这样, 学生对“笔”的意思就会牢固掌握。

2.借助故事, 创设联想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 故事是他们十分喜欢的。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一个字的字义来创编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引导学生在故事联想的过程中掌握一个汉字的字义。如, 在教学“阔”字这个字时, 可以为学生讲述国王在门上写“活”字的故事, 然后可这样提问:工匠们百思不得其解, 他们想啊想, 谁也猜不透国王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在门上写个活字是什么字?这样, 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再出示“阔”字引导学生理解。

3.根据字型, 创设联想情境。

在教学中, 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分析字的字形的过程中进行自由联想, 从而在联想的过程中掌握汉字的字义。如, 在教学“照”这个字时, 我问同学们:“这个字比较复杂, 有好几个部分组成, 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它。”一个男孩高高地举手并站起来, 一脸严肃地说:“一个日本兵, 拿着一把刀, 杀了一口人, 流了四滴血。”这样的活动对巩固识字, 培养识字能力, 开阔视野, 开发智力, 大有益处。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刍议 篇8

很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遗忘速度从快到慢过渡。记忆其实也是有规律的。心理学指出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因此,识字要双管齐下,即“课内识字”和“课外识字”都要抓。如果我们摆脱传统的重复抄写的方法,充分利用好外界文化资源,识字教学就会轻松许多。

一、巧妙设计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班级文化不仅在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中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在文化的不断熏陶中不断学习成长,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所以我想:合理,巧妙的运用班级文化布置这一素材,也可以对识字教学的效果有所提高。

1、“大做文章”,诱发学生识字欲望。每当新学期开始,我们总会对班级文化建设“大做文章”,卫生角、学习园地、竞赛角等栏目纷纷出现在学生面前,细心的教师会发现,他们对这些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很多学生指着某个字大喊:“我认识这个字!”他们在自发地进行学习。学生认识最快的,记得最牢的,应该就是教室墙上那些和他们天天见面的汉字。

2、“小小舞台”,增添学生识字乐趣。低年级儿童爱表现。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源源不绝。因此,我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生平时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在写字课上书写,激励他们比一比谁最棒,优秀的作品让所有的小朋友欣赏。孩子们各个兴趣十足,书写地非常认真。然后我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张贴,孩子们在课后时间不时来“瞧一瞧”,不知不觉中,这些易错的字成了熟记的字。

3、“学习园地”,巩固学生识字。很多教师在学习园地栏目中编排一些名人名言、古诗词等,而我则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不定期更换,如教学完《纸船和风筝》后,我在学习园地中编入了一首包含课文生字词的儿歌:折纸船,放松果。扎风筝,挂草莓。乐坏了松鼠和小熊,抓住幸福不放手。很多课文教学完后,我们都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儿歌,把生字词编入儿歌中,学生对琅琅上口的儿歌总是充满了朗读兴趣,他们在一遍遍的吟诵中,巩固了识字。

我还在语文园地中编排一些学生喜欢的字谜,如:一个老公公穿着衣服太热了,流了三滴汗。(滚)一个王姑娘,穿着白衣裳,坐在石头上。(碧)

总之,充分利用班级文化管理,为我们的课外识字教学服务,为语文教学服务。

二、巧妙利用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天天学习的地方, 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在校园内识字。校园中有各种宣传栏,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温馨提示等。我就利用活动课时间带领学生去参观校园,认一认这棵小树叫什么?那个牌子又写着什么?慢慢地,学生加深了对校园的了解和认识,连复杂的字都认识了。我还在班上开展了小组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的角角落落中找寻你认识的字,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多的小组为胜。学生对这一活动非常感兴趣,在校园里睁大了双眼寻觅着。

我们班还开展了“把学校带回家”的活动,让孩子们回到家里向父母介绍学校的情况。这样,很多学生下课后都主动跑到宣传栏、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旁认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向老师请教呢!

三、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尤其是认字学习。家庭、街道、商店都是学生的识字环境。识字教学时,重视生活这个大资源,将新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巩固。

一年级拼音学习后,我给孩子们分发了一本识字本,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把生活中认识的字记录在本子中。每周评选一次“识字小能手”。这样孩子们在平时上下学时,特别留意路边的广告牌、路标等。不知不觉孩子们不但认识了很多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每周末,我还给学生布置了机动作业:如果周末去超市,将购物小票带回来。周一的时候,我将这些购物小票每四人分发一张,小组合作认认小票上的字,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

我发现孩子么最近爱上了绘本,我就引导他们在班级里进行,绘本朗读和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在乐趣中巩固识字。

识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小学低年级学习的重点。因此,作为低年级的老师,我们要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让孩子们热爱语言文字,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 篇9

今天,我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名新兵,跟大家一起来探讨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些问题,目的是抛砖引玉,其实大家学得一定比我好、理解得比我透、探讨得比我深。下面采用从宏观到微观、从观念到方法的结构来谈点滴的学习体会。

讲稿提纲

一、正确认识小学低段孩子生理及心理特点,做好低幼衔接。

二、《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低段主要教学目标解读。

三、小学低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策略。

四、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策略。五、一、二年级语文知识点。

一、正确认识小学低段孩子生理及心理特点,做好低幼衔接

孩子们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标志着他们已经由幼儿期进入学童期,在学校接受正规的启蒙教育从此开始。从事小学低段教育的老师们,应充分认识做好低幼衔接,上好启蒙教育“第一课”的重要性,按教育规律科学施教,为孩子们以后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长进打好基础。要担负起这个神圣的责任,必须首先对幼儿期和学童期孩子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有所了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对近千名儿童的跟踪研究,确认五六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1岁半以前幼儿脑细胞和脑量发展最快;3岁以前是幼儿肢体活动能力、肢体协调能力、运动平衡能力发展最快时期;

5、6岁以前是儿童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口语,靠在语言环境中的自然习惯,已经达到了“能说会道”,清楚表达的程度。但书面语言却大大落后于口语。要尽快缩短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差距,就必须高度重视识字、写字、学词、学句的教学。小学低段教材中主体内容是两类课文——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教材编者将这两类课文交替编排,其宗旨就是为了增强字词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让小孩子在规范的书面语言环境中认字、学词、学句,发展书面语言能力。所以,教师在小学低段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孩子语言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真正意图,不管是教授哪类课文,都必须紧紧扣住识字写字和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培养语感,大量积累语言材料这个重点不放松,这是小学阶段,尤其是低段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绝不能忽视或偏离。

当然,强调小学低段以字词教学和学习书面语言为重点,并不是要排斥小学生口语的发展,只是针对书面语大大落后于口语的实际,有所侧重罢了。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将字词教学与口语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书面语与口语能力共同发展。具体的教学策略有:1.学了生字词,让学生口头造句;2.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识字经验和方法;3.让学生展开想象编字谜并口述;4.针对语病进行指导纠正;5.让学生多听规范口语;6.听课文朗读,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7.开设口语交际课;8.利用班队会活动让学生多进行口语表达实践;9.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人交流沟通。

二、《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低段主要教学目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低段的学段目标从大的方面共列了五条,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每项目标列在首位的都是关于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的要求。再认真阅读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目标,同样会发现大多数分项目标的首位是关于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方面的要求。由此可见,新课标中十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问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和主体,学生是否喜欢学习,是否主动学习,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小学生,可塑性强,情感脆弱,直接兴趣和形象感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如果孩子从欢快的幼儿园一踏进小学,首先感受到的是气氛沉闷,教学活动枯燥无趣,学习内容深奥难懂,很容易在心理对学校和学习活动产生畏惧、厌烦、排斥情绪,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厌学、逃学,时间久了,还会产生自卑、逆反、抑郁等心理疾病,对后续学习和终生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从事小学低段教学的老师,虽然在钻研知识方面不用花费多大气力,但在研究孩子心理特征和教学方法上却要下大力气,使教学活动灵活、新颖、有趣,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新鲜、寓教于乐、寓练于趣。

在小学低段的五项目标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是第一、二项目标。

1、关于“识字与写字”。

在情感态度方面:1——2年级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将过去《大纲》中的“姿势要正确”改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再加上“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以后各年级又提出了主动性和审美性,提出在识字写字过程中领悟汉字的形体美和汉字所蕴藏的丰富的民族文化。

在知识能力方面: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提早进入阅读的需要,提出多认少写的策略。1——2年级将原《大纲》中的侧重于知识性要求的表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改为侧重于学习过程和识字写字实践的表达(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以后各年级强调培养自主识字意识和能力(在阅读中大量识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勤用工具书帮助识字,注意发现汉字的规律并总结有效的识字方法)。同时,根据信息化的时代的需求,提出用现代化手段学习汉字(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2、关于“阅读教学”。

“课标”对1——2年级阅读教学制定的具体目标有5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基本精神:

—— 要重视阅读兴趣、正确读写方法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要从学习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抓起(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默读、借助图画阅读),注意纠正唱读、顿读、指读等不良习惯。而把理解程度的要求和人文内涵的挖掘尽量降低到底线(如“结合上下文、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从小学起始学段就明确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开始便注意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词语积累,同时提倡交流与合作。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认(识字)是读(阅读)的基础,认读能力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只有首先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并初步掌握了朗读、默读技巧,这才具备了进入阅读的基本条件。由此可见,只要念好“识(识字)、写(写字)、读(读书)、背(背诵)、趣(兴趣)、习(习惯)”这“六字诀”,就可以说抓准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三、小学低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策略。小学识字教学的策略

《标准》在“教学建议”里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一)根据“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思路

要求“会认”的字,要多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不要做繁琐的字形分析。老师们习惯上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些比较简单、巧妙的办法,可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挑选出最巧妙的办法在全班介绍。要求“学会”的字,要让学生认真分析字形,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摆布情况,记住书写笔顺,还要结合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大致了解字的意思。在一篇课文中,即要求认识又要求会写的字,可以在认字时分析字形也可以在写字时分析字形。对要求“认识”的字,要重视“正音”,对要求学会的字,要重视“正字”。

(二)根据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思路

单编的识字课文,往往具有集中识字的特点,其中的生字大多在音、形、义上有一定的规律。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4》是一首有关小动物的儿歌:“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粮食。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这一课的生字大都是带有虫字旁的字,而且大都成双成对,如“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要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规律,体验发现的快乐,培养识字的兴趣,也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规律识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单编的识字课,要突出识字,在课文朗读感悟方面应简略一些。但也不能简单的地把生字抽出来,脱离课文进行枯燥的识字。新课程教材中的识字课,往往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韵律感也很强,要重视让学生朗读、诵读,适当进行感悟语言和积累语言的训练。

阅读课中的识字,属于分散识字,要重视利用上下文,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在整合的学习中完成识字写字和朗读感悟两方面的任务。生字的呈现应该灵活多样。课题中的生字,可在揭示课题时呈现。课文中的生字,可以在初读课文时遇不认识的字就做个记号,再让学生根据课文后的生字条在课文中圈出要求认识的字。可以挑出生字单独认记,也可以挑出含有生字的词语或句子进行认读。

(三)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要特别注意运用以下几种识字方法:

1、借助拼音识字

尤其是初读课文时,要注意让学生利用拼音自主识字、读文;认读生字时,要重视利用拼音进行正音。

2、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重视利用上下文识字,通过组词语、说句子识字,在扩展阅读中识字。

3、在活动和游戏中识字

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识字,也可以利用生字卡片识字。可以让学生自主识字,也可以让学生合作识字。儿歌识字,玩巩固识字游戏(如找朋友、摘苹果),玩猜字游戏等等都是儿童喜欢的方式。

4、结合生活经验识字

比如,结合“贴”的动作认识“贴”字;结合生活中看到的“电影院”、“摄影中心”等认识“影”字。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汉字的规律,领悟识字方法,并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识字。要训练学生利用拼音识字、查字典识字、利用构字规律识字、利用熟字认识新字(比如利用学过的“木”和“体”认识“本”字)、借助图画和上下文猜字。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先自学生字,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在“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的情况下,如何巩固所认的字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多跟生字见面,多复习是主要的办法。在教学中,用生字卡片复现、检查或者抄写、听写都是老师常用的方式,除此之外,要提供多种情境让生字与学生法反复见面,要在教学各个环节和课余生活中巩固识字。在识字和巩固识字的教学活动中,一般可安排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借助拼音认一认,去掉拼音认一认,打乱顺序认一认,回到课文认一认,换个地方认一认,做做游戏认一认。

小学写字教学的策略

写字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语文水平,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写字不仅有利于巩固识字,也有利于培养集中注意、做事耐心细致的习惯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写字教学的功能和意义,高度重视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应注意以下策略:(一)准确把握写字教学的目标、要求

《标准》把写字的总目标定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阶段目标”和“评价建议”里特别强调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写字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普遍在如何写得漂亮、美观上要求较高。其实作为小学写字教学的一般要求来说,应该重在正确和工整,对一般学生而言,可以要求他们写得正确、工整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努力写得好看些。

(二)不要把写字仅仅当成一项作业

有的学生把写字过程当成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过程。有的孩子在习字册上已经写完了字,但所写的字还认不完。有的孩子为了“完成”作业,写字很不认真,不但写字能力难以提高,还养成了不认真写字的坏习惯。我们建议,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把字认会了、记住了再写,在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记字。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指出:“写字教学要记住自觉性原则。要让儿童每写一个字,不仅知道它的笔画形体,还要知道它的读音和含义。离开了自觉性原则,把写字变成无意识的临摹,只会写,不知道写的是什么,这就降低了写字教学的效率。”这些建议至今还值得我们借鉴。

在指导低年级学生写字时,可让学生大体按照“观察范字→尝试描仿→反馈评议→针对指导→临写巩固”这样的程序,逐步把字写对写好。

一年级写字首先要重视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和良好写字习惯的指导和形成,这一点要反复抓、抓反复,耐心指导。其次,要引导学生认识字的偏旁,了解字的结构特点,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特别要重视发挥老师的板书示范作用。

对于二年级学生,教师可根据学情对新出现的偏旁、重点笔画、难以把握的结构作指导,重点教给学生同类字的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能触类旁通,提高写字能力。

四、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推荐阅读是语文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现在如何按照课改精神、课程理念、课标要求上好阅读课,也就成了我们广大基层教师研究的重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孟令全老师曾经说:“小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是学习阅读。”那么一个儿童在他初学语文的起始阶段,怎样帮助他们学习阅读?我认为可以根据学习的实际年龄特点采取以下操作进行。

(一)教会孩子预习课文

新课程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新规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作为教师一个学会解放自己。但更应该充分指导孩子的自由空间。低段孩子自主预习难度相当大的,我们主要是依靠家长的参与,因为一、二年级的家长对孩子希望和热情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资源,一开始就召开家长会,明确预习指导的要求:

1.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字,并用符号标出; 2.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

3.标出自然段序号,尽可能的多读几遍课文; 4.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教师的检查则采用抽查,看家长是否签字。但现在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只有爷爷奶奶监管。面对此类学生,抱怨和放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自己,住得比较近的孩子可以一起预习,相互监督。教师则重点帮扶不主动的学生。同时教师要适时教会学生查字典,这样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就这样长期坚持,到一定的时间,我们所面临的预习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教师自己也相对轻松一些。一是指导孩子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了一要求,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了朗读教学。这是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应按照以下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习阅读。

1.借助于拼音准每个字的字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3.在正确、流利基础上再有感情朗读。

因面向的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这三个层面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每一个环节都要交代明白,阅读落实。

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要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你们已经能正确读课文了,现在提一个新要求,把课文的每句话读通顺,读流畅。●同学们真行,把课文的读得那么正确、流利、下面提个更高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样一步一步要求清楚,朗读的三个层面才得以实施、落实。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想感情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对篇章样式的积累。

二是帮助孩子不断加深阅读中的感受和体验。

书是读懂,而不是讲懂的。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其感受与体验阅读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同,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又离不开读文的。前面提到三个层面阅读中,要在不同层面的阅读中,不断地帮助学生提升对阅读认识的水平,就要注意:

1、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教材所选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很多优美的意境,课文中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该如何引导学生的有效的读书,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呢?

2、重视学生的整体感知。

明确各阶段训练目标在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应重视学生的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认读全篇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获得初步感受的过程。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未能深入,所以该阶段的认识是粗浅的,但是很有必要的。在操作上经常的语言是:

●大家已经能把课文读正确了,你知道本课谁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做一件什么事情吗?

在深入读文的过程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读书形式,例如:朗读、默读、分角色、表演读、比赛读等等,使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从容、充分、创造性地读书。学生读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要重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引导时,可通过品味有特点的重点词句等途径,让学生广泛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补充,交流阅读的方法和读后的感受。比如说《画风》第5自然段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怎么处理两个风字的读法,前一个风字音要重、长一些,后一个短而快一些,突出宋涛被小艺点拨之后的惊喜,从而让学生体会这些小朋友的聪明与机灵。另外6自然段的“也”和我8自然段的“还”的读法也很有探究的价值。通过这些重点词语的研读,领悟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后交流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语文知识方面的收获,可以是人文知识方面的认识,也可以是自己在情感方面受到的启示等等,从而体现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读中感、读中悟、读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关于阅读交流在操作上可以使用下列语言:

●你们已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课文读到现在,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讲一讲好吗?

●同桌同学一起研究研究,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 ●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小节读给大家听呢?

●你最喜欢读哪里,先练一练,然后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读这一部分的原因?这样的阅读教学,没有吧情感体验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而是与三个层面是阅读紧紧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学生情感得到熏陶,思想获得启迪,感悟得以升华。

3、重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关注儿童的想象世界”这是新教材中选文的有一个突出特点。想象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低段学生的想象丰富、独特,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时空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好办法。如教学《画风》一课,引导学生想象:你还有什么办法画风呢?吧你的画法告诉大家;一年级下册2课《春雨的色彩》一课,启发学生想象:参加争论的还有哪些小鸟?他们会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30课《棉花姑娘》一课,让学生想象七星瓢虫为棉花姑娘治好了病,棉花姑娘会怎样感谢七星瓢虫等等。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丰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热情。

(二)、把画、唱、演等活动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体验阅读教学的乐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游戏。画画、唱歌、表演都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比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活动形式来为展现课文的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象《画风》一课,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画一画风,他为了画好,避免重复,肯定要先知道书中的小朋友已经怎样画了,这样也就达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一年级下册23课《王二小》一课。学生对于王二小这个人物并不了解,但歌颂他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多数学生却能哼唱,为使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听录音跟唱这首歌,那委婉动人的乐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从前,他们容易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在深入读文之后,再以这首去演唱结束课堂教学,升华学生情感,使其心灵受到震撼。又如教学一年级下册24《画家乡》一课,课前布置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乡的景色,理解家乡的变化,然后,把它画下来并准备介绍给同学们听。在充分准备之后,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所画的一望无际的田野、山清水秀的小镇、新颖别致的建筑…..都会激起他们对家乡的无限热爱,经过孩子自己用心整理的语言也一定会使同学们受到感染。之后,再感知课文内容,知道文中几位小朋友家乡的样子,从此基础上,画出自己理想中的家乡。此外,像《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角色较多,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之后进行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教学的情趣和乐趣。

(三)、带领学生走出课本,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

“树立开放意识”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之一。生活处处皆语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比今天王老师把叶圣陶爷爷写的《我们知道》配乐朗诵给孩子听,即丰富孩子的知识,有陶冶孩子的情操。同时又激发孩子课文阅读的兴趣,真正树立和落实大语文观。再如教学《柳树醒了》一课,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田野中观察春天里动、植物的变化,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课文的语言格式,汇报走进的观察所得。这些活动可以说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即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双基。

作为低段语文教学,没有纯阅读的教学,一个根据课的具体特点落实相应的双基训练。

1、在阅读中识字。如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朗读生字所在的句子,特别要注意一些多音字等等。如本课的旗杆读qígān,杆是多音字。

2、在阅读中理解词语。有些词语单凭讲解、注释,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在阅读中演一演、比一比、读一读,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3、进行句式训练。象本课中“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一句,在读指导时把它换成被字句,与前面短句一起读,初步认识两种句式不同表达效果。另外可以“他们在洁白的纸是画了太阳、房子、大树,陈丹还在树上画了几只小鸟。”句子对学生进行“…在…还在”的句式训练,把书上规范的语言转换成学生语言,让学生学会说话。

4、片段的仿写等。如二年级下册5单元18《雷雨》在阅读雨前的景象后。可让学生仿铺排写法,写出雨中的具体景象。

(五)、在阅读教学中构建起鼓励和评价机制。

低年段学生不同于高年段学生。这个学龄段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是很差的。他们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常常需依靠外力的督促和管理。这一特点,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尤其现在,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容易兴奋,易于激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在课堂上,不注意听,做小动作等现象经常发生。如果在课堂上构建起鼓励与评价机制,则对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与自信心、责任感、自觉性、坚韧性都有很大的帮助。例:

●xx同学在别人读书的时候听得很认真,奖励一颗标准星。●你读的声音真洪亮,声音小的同学都来学学他。

●你站起来读书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还很有礼貌。大家都像她一样读一读。●xx在这节课上积极发言、思维活跃。大家真为你高兴。

●xx在这节课上发言次数不多,但是一直在听大家的发言。会听别人的发言是更重要的学习。

对读书的鼓励与评价:

●他们读得怎么样,大家评一评(对评价好的,你也这样读一读;对评价不足的地方,在练习读读)。

●不读得真好。大家都像他这样读一读。

●你读书的时候,全班同学听得是那样认真,知道为什么吗? ●你不但听的认真,还能说别人读书时的优点,是值得大家向你学习。●你不但认真读书,而且还有独到的见解,是个会读书的人。

这些语言的运用将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同时由于学生的参与阅读的评价,他们的自信心、责任感、自觉性、坚韧性都会得到很大的锻炼。

当然,由于每一节课的特点不同采取的方式不一定相同,就同一篇课文,因学生状态不同,采取的方式也会有调整,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最终要落实的就是针对学生个体状态,虽然让他们学会阅读,会花费我们很大精力,但学会阅读的孩子,语文成绩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结束语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

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是折射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一滴水珠,应该从这滴水珠中,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于国传承民族的精神。

一个语文老师,应是一个感官敏锐的人。对学生、对文字、对课堂、对自己的内心,都应有一种敞亮的敏感、烛照的直觉。对学生,要敏于倾听其心声;对文字,要敏于捕捉其意蕴;对课堂,要敏于把握其氛围;对自己的内心,要敏于观照其灵光乍显的智慧。

上一篇:在投资环境推介会的讲话下一篇:初三作文《脚踏一方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