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尝试

2024-10-17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尝试(通用8篇)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尝试 篇1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尝试

黔江区石会镇中心小学校庞春金

关键词:小学低段识字教学

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在新课标、新理念、新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应如何将本身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教者易教,学者乐学呢?经过一年多对新教材识字教学的尝试,得到一些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要求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在低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会写其中800——1000个,这一目标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任务繁重,只靠简单机械的重复记忆,要完成任务,只是一句空话。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在新课标、新理念、新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应如何将本身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教者易教,学者乐学呢?本人对新教材识字教学的尝试,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借助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入学的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对于这些活泼好动的孩子而言,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因此,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挂图、投影、表演、实物、图画、卡片及多媒体等多种灵活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情境,调动儿童多种感官,有效地促使儿童感知汉字的组合结构,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如:我教学“日、月、水、山„„”等象形字时,首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让学生将图画与文字能连在一起的连线,这样,学生争着来连线,识字欲望高涨,并记忆较持久。又如在教学“你、我、他”这几个人称代词时,学生不易认识更不易区分,在教这几个字时,我请一名同学上讲台,并对学生这样说:“我”是老师,并相机出示卡片“我”,让学生认识。在学生记忆“我”后,指着座位上的学生说:“你们是学生”并相机出示卡片“你”让学生识记。最后,指着站在讲台上的学生说:“他是老师请上来的”,相机出示卡片“他”让学生记忆。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你、我、他”。然后让学生小组区分“你、我、他”。„„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识字,说话,尝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寻求轻松愉快的识字法。

(一)、做游戏让学生手脑并用

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在识字教学时,通过以下方式带着学生进行智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巩固学过的字。

1、做加减法游戏。

根据合体字的构成,可以让学生做加减法得出要学的字

土+木=()亻+山=()

讲-讠=()院-阝=()

烧-()+(讠)=()脱-()+讠=()

2、找朋友。

下面两行字,哪些能交朋友,将能交朋友的连上线。

门王禾足山木田

中日求夕包心又

(二)、形象直观,让学生轻松愉快乐识字。

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图片、动作进行教学,如“马”:(乛)是头、(ㄅ)是身子、(一)是长长的马尾;“衣”:(、)是头、(一)是颈子、(ノ、ヽ)是两只手,(乚)是腿,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马、衣”的音形义。另外,像“水、日、月、山、田„„„”这些象形字,可以借助图片,教师稍一讲解,学生在快乐中轻松掌握。

(三)、拆分字,让学生灵活学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之所在,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

对于一些笔画多,字形复杂难记难写的字可以用“拆分法编儿歌”的形式教学。如“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将它拆分成“爫”、“冖”、“友”,并编出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宝贝,真可爱”。又如“喜”,学生将它拆分成“

十、豆、口”,并编了一句顺口溜:“十粒豆豆入口喜”。这样一来,学生轻而易举就记住了。

(四)、发挥想象,为生字编故事

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对“发现”的理解是这样的;发现其实就是探究的过程,关键是让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在识字教学中,发现、探究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如教学“蔷”字时,一个学生这样编了一个故事,“来”到草(艹)原上玩,不小心丢掉了尾巴,它就急急忙忙跑回(回)家找妈妈要。又如“弱”字,一个学生编了这样的顺口溜:一对双胞胎,身穿“弓”字衣,腹上长着两只角。

(五)、开动脑筋,为生字编口决字谜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识记生字,充满乐趣,如教学“心”字时,有学生这样记:半边锅儿炒炒豆,两颗跳到锅外边,锅中只剩下一颗。又如“非”字,有学生这样记:一个猪槽两头空,六头小猪两边站。再如学生学习“景”字时,编了这样的字谜:北京出太阳。“朝”:十月十日。“穿”:山洞长牙„„每一个看似天真的、无邪的、充满童趣的口决、谜语,却是那样的灰谐与恰到好处,每一个谜语,都是孩子们个性智慧和创新能力的张扬,这群天真烂漫的顽童啊,真的令无数师长竟折腰。

三,创设识字环境,在生活中识字

新课标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做学习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方法与成果。这样一来,商店的名称、街到的广告牌、学校的标语、警示牌、文化墙、黑板报都是孩子们的识字课堂,如果利用这一课堂并有意创设环境,会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认识许多汉字,大大提高识字量。

(一)、让学生将家里购物的包装盒上的商标(字)剪下来,或者写下来(不会写的请教爸妈),认识后装进自己的识字袋(已准备好),定期将识字袋带到学校,进行展示,也可进行识字擂台赛,评出识字大王,请识字大王教大家识字。

(二)、创设识字环境,师把生字卡片或带生字的商标贴在教室的墙上。鼓励学生在自己认识的生字下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并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期末评出红花儿童。这样一来,学生很感兴趣,纷纷行动起来,教室变成了汉字的海洋,识字效果不言而喻。

教学实践证明,儿童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只要教师引导得法,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之路,让家庭生活成为孩子识字的温床,让校园生活成为孩子识字的乐园,让社会生活成为孩子识字的天地,识字教学的前景一片大好。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尝试 篇2

1 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辩证关系

所谓教育理念, 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 (活动) 的理性认识, 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观念体系。它以教育规律为基础, 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征, 蕴涵着教育发展的思想。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理念之上的。在这一教育理念下, 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应从不同角度体现教育理念的基本精神。

2 改进教学方法, 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新课标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和“学习为中心”,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导向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建构式的学习, 努力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感知体验、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调整学习英语的情感和策略, 从而熟练语言技能, 发展语言能力。因此, 笔者认为, 要充分体现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必须从改进教学方式入手。教师应把教学转变为导学, 再提高到助学,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转变。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

那么,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 如何结合新课程的改革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The World’s Population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Book 3Lesson 50) 时的一点实践和体会。

我将本单元的话题、功能与任务型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本课的前一周, 我就抛给学生以下两个问题供其思考:

1)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world nowadays?Why do you think so?

2) Do you think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is the greatest challenge of the world?What has China done to slow down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接着我就帮助他们建立学习小组, 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地球人, 必须关心人类与地球的生存关系。他们很快就清楚了自己想要调查的内容:“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world which has caused great troubles for the humans.”和将要获得的内容:“Take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这些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一接到任务就开始主动地选择恰当的活动项目, 为各个小组成员分配任务, 并积极地通过新闻、报纸和网上查寻, 收集有关资料, 并作书面记录, 小组内同学间分工又合作, 而各小组间则展开了活动的竞争。

例如, 他们收集的problems有:

1) The serious pollutions of the sea, the river, the air or even of the land.

2) The fast-increasing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which may cause the lack of natural resources, food and the limited living room, the housing in bad conditions, unemployment,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poverty, starvation.etc.有一组还增加了The nuclear test in some countries and the possible nuclear war.The sharply-reduced rare animals.

在一周后的课堂上, 各个小组陈述了本小组发现的problems及小组讨论的解决办法。

在人口问题上, 各小组都查阅了许多国家的人口增长情况, 认为世界人口确实增长过快。同学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要点:

1) We should seriously carry out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2) Society should not look down upon women.

3)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us and our government is to spread propaganda among the masses.

4) China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more help, such as money, food for those peasants who has only one girl child.

然后同学们又相互交流, 相互提建议, 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这样, 资源也得到了共享。

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他们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他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仅以自助、自悟的形式达到了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而且还自然地完成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 使本单元的德育教育具有了实效性。

3 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与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控同步进行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策略越来越被学术界所关注。学习策略是指有目的地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设计、组织、监控、反馈、选择的活动方式, 技能, 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改进自己教法的同时, 还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 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目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具体来讲, 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建立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是指导者, 协调者和帮助者, 而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 他们决定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 争取任何学习的机会。

2) 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如通过问卷等让学生思考哪些是他们认为学好英语有用的方法, 怎样更好地利用各种材料来学习, 怎样区别英语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学习, 并将其他科目学习中有用的方法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等。

3) 引导学生对语言学习进行自我评估。这是他们学会调控学习的重要能力。如教完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一课后, 我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自我评价: (1) 本单元的生词, 短语、语法结构的记忆和理解; (2) 阅读理解, 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部分的练习完成情况; (3) 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4) 对本市的污染状况及防治措施的了解情况。通过评价, 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短期的学习状况, 使自己的英语学习更具目的性。

4) 帮助学生识别正在或已经使用的学习策略。这非常有助于学生根据实际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教师也能为自己的教学指导做好铺垫。比如, 教师知道学生已经会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了, 那么, 他就可以教给学生推理的阅读策略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更主要是为了变得聪明。”因此, 如何在新课改中改进教学方法, 以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确实值得我们共同去探索。

摘要:本文从分析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入手, 着重探讨了在实施新课程理念标准的过程中, 如何运用新课标理念来指导英语教学和改进英语教学。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篇3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点的严重束缚,部分教育工作者并不能真正理解新课标所倡导的优秀教育模式,更谈不上将其灵活运用于自身的日常教学实践之中了。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试就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一、借助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与氛围中实现对于数学知识点的更好学习与掌握。”

新课标的这一指示对我的日常教学实践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这部分知识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每天的活动时间表,并鼓励他们以表演的方式把每个时间自己所要做的事表现出来。

这样一来,就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数学学习情景之中,不但大大激发了他们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借助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还切实帮助他们实现了对于这部分知識点的更好理解与掌握,同时取得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教育不单单要教会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与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多项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进步。”

我将这一理念灵活运用到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如,有一次我在数学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全班25人租车去野外郊游,一种车可坐6人,另一种车可坐9人。已知第一种车每天的租金是每辆车100元,第二种车每天的租金是每辆车150元。哪种租车方案更合适呢?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你又是如何解决的?

如此,不仅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又通过这些问题,切实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数学能力的教育与培养。这对于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来说无疑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必须将新课标理念更好地落实到教学中。相信,如此方能为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4

许珍才

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对日常教学工作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反思是面对问题和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主要标准。那么,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角度来反思教学才不会舍本逐末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不成熟的认识体会,以飨同行。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念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程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互动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的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和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有着许多帮助。

2.对教材的解读与处理的反思

教师要上好课,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因素是教师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和巧妙处理。正好比感人的话剧,首先要有感人的剧本;动听的演唱,首先要有动听的词曲。杰出的上课,需要充分的备课。学生不同,教师不同,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理解就不同。教完一节课,教师要及时回头望一望,认真想一想:概念怎样阐释的,公式怎样分析的,习题怎样处理的,对教材的解读是否到位?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是否建立了联系,学生的认识结构有无欠缺?若有,这些欠缺是如何造成的,如何尽快补救。例如,在教学《向心力》中的圆锥摆,我设计教学内容,按教材中设计了演示实验,由于实验装置比较简单,但实验的过程中做成圆锥摆比较复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课后反思时,能把实验改进一下就好了,我就决定把这个实验用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示,由学生自己模拟动手。课件模拟过程逼真,学生很快就能自己得出“向心力由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的合力提供,也可以是绳子的水平分力来提供”的实验结论。这样既方便操作又容易观察,效果非常好这也体现了,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在这一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学生们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

3.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尝试 篇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焦点。在这里我仅就多年来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积累是起点

写作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丰富的积累。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

1.重语言材料的积累

语言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识地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可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材料词典(如剪报本、摘录本等),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反复阅读品析。有时不妨可写上一点感想或模仿写上一段习作片段。另外还应时时翻阅品读、赏析感悟。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日子久了,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的这句诗也说明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可见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

2.重生活感悟的积累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宋朝著名诗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真正要学写诗,必须在诗外下功夫。学诗这样,学文何尝不是?没有过往客人前来饮茶休息,畅谈奇闻轶事,蒲松龄怎能写出《聊斋志异》?没有自身曲折生活感悟,奥斯特洛夫斯基怎能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生活中的细节是写作素材的宝库,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体验活动;鼓励学生要投身大自然,捕捉大千世界的珍奇,陶冶美的性情;引导学生要了解社会,关注热门话题,善于发现人生社会中的动情点,体味生活中的哲理。因为这些都可以丰富自己感受,提高自己认识,帮助自己积累材料,从而为写作注入灵感。

二、求真是关键

“求真”是大语文作文教学观最根本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健全学生人格的终极需要,是提高作文水平并取得成效的关键。

1.倡导求真思想,激发健康情趣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

无从谈起。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贯策落实“以真实为贵”的作文理念,提倡写人记事,说自己的心里话;提倡为真情而写。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健康情趣,引导学生忠于自己、留心生活,搜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表现真善美假丑恶的话题,以自己淳朴真实的情感述说身边的人和事,写出弘扬正气,歌颂美好,表达积极向上的健康情趣之文。平时碰到班内的真情作文,教师要予以大力表扬,并努力倡导向其学习。尊重不抹杀学生的健康情趣,反对虚情假意,胡编乱造。我想久而久之生活的源头活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在学生的笔端。

2.张扬独特个性,抒写真情实感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感情是作文的血肉。用心感受生活,从生活的体验中提炼出独到的见解和感受,独有的情感和认识,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个性,作文才有生命力。教师首先要营造宽松的氛围。放开学生的手脚,松绑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给他们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说我情”学生喜爱的开放题目。让他们尽情地挥洒自己真切的体验与感受;让他们把内心深处最真最美的东西展现在大家面前。惟有“情动于中”,方能“形之于言”。其次,要开放写作形式,如不命题的周记、日记、书信或随笔练笔等,这类形式比全命题作文更能打开学生的真实心灵,他们会感到写作不再是一种折磨人的苦差使,不再为作文而无病呻吟,渐渐会把它视为宣泄情感的窗口,抒写心灵的美好园地。

三、创新是亮点

古人云:“文章切忌随人后。”又道是:“文若春华贵出新。”作文,只有创新,才会充满艺术灵性。

1.角度构思力求独到

新颖独特的创意,总是会引起读者的关注。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敢于突破常规,不落俗套的独立思考、养成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曹植写过《七不诗》,郭沫若反其意而用之,显得颇有新意。古代文人多悲秋之作,而唐代刘禹锡却用“我言秋日胜春朝”抒发豪迈的颂秋之情。巧取角度,或发现别人未察觉的、独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写出新意,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比如我的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我是黄老师的“小拐杖”》的作文,角度新颖巧妙,把自己比作大肚子黄老师的行动的一根“小拐杖”,撷取了下雨天路滑、上楼梯不便等生活点滴,体现了“小拐杖”的可爱作用、对“大肚子”老师的小心呵护,字里行间流露热爱关心老师的纯真心理。读来耳目一新。

2.语言材料力求鲜活

语言材料本身的魅力无疑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平时练笔之作,我们主张学生选用新鲜活泼有时代气息的材料,选用一般人熟视忽视的材料。别人写滥的事不写,多数人要选的材料尽量避免;用语别致、鲜活、句式结构长短错落有致,富有张力和生活色彩,语言风趣幽默、清新明丽、或委婉动人、或朴素真切,力求使用自己擅长的风格语言,便于抒发自己的真情,从而更

能取胜。如我班内一位女生的《瞧,我班的顽皮男生》一文,语言生动活泼,材料细小鲜活,描摹了一群刚入中学男孩稚气未脱,淘气不已:抓飞虫、看蚂蚁、扮小丑、逗女生、„„一群热爱自然,顽皮机灵的男生形象跃然,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四、点评讲艺术

作文评语往往是师生间心与心交流、情与情的交融的窗口。评语写得是否恰当,评价是否准确,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讲究情感激励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他们都渴望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在作文评语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功,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增强了作文的兴趣和动力。如,精彩的作文,老师可在评语里说:你是个灵气有才气的孩子,读你的文章给老师带来了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它驱散了我身上的疲劳;立意出色的文章,可这样点评“你的立意与众不同,想法独到深刻,有味”!;哪怕面对写作能力差,文章糟糕的学生,老师也要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滴:哪句话,哪个词用得好,并加以情感性地鼓励点评“你此句的运用真是太棒了,妙用修辞,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自己独特复杂的内心感受。坚持吧,你会写得更好。”„„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用欣赏的评语给予学生信任、期待,能使他们产生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自信,激发写作热情。

2.注重启发引导

评语中注重情感鼓励旨在激发起学生内心的写作积极性,那么注重启发引导则帮助学生领悟写作技巧、健康文风。让学生通过认真分析,然后形成教师所期望的正确认识。面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教师要做到“投石水中,涟漪片片”,循循善诱,不伤自尊,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悟出修改方法。如针对学生写一个人发怒。(勃然大怒)不具体之病。我没简单地写上“描写不具体”的评语,而是这样写的:“他发怒时会有些什么反应?他脸色、眼神、眉毛怎样?说什么话?声调怎样?是否用手势来表示心头的无名之火?什么东西倒了霉„„旁人的反应如何?启发学生思考感悟:捕捉细节,横向铺陈、扩展、多方刻画,就容易写生动、写具体。又如学生在作文中流露消极情绪、压力烦恼等,此时老师的评语可这样:“不要让哀愁与消沉锁住自己的心,用微笑面对,晴朗的天空就是你无比辉煌的前程”、“心还在梦就在,你就可以从头再来,从头再来是一种人生的豪迈。” 这类评语,主要是起到心灵引导的作用。尽管超出了传统作文评点的范畴,但也意义非凡,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

五、下水起示范

写作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教师“下水”,体会学生的写作状态,能更多地了解情况,有利于改进作文教学。

1.下水示范,有利于直观形象指导,沟通师生心灵

教师下水同游,能给学生范本学习的机会,自己老师的范文比起书本上来的范文更令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更易接受。老师通过自身体验,更能身体力行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写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文章应如何选材、行文思路、布局谋篇的技巧应如何把握。针对我班学生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事值得回顾,就算有,也不知道怎样把它写下来的现状。于是我就把自己学生时代住宿在校的某个雨夜,因无知在被窝里点烛夜读违纪而遭值班老师严惩,班主任赵老师却艺术开启心扉并削苹果安慰教育的刻骨往事说给学生听,把自己写的“下水文”《那夜雨蒙蒙》读给学生听。为教会学生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去提炼一个较为深刻的主题,运用蓄势铺垫,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我把自己的“下水文”《心扉深处的一座桥》及创作体会与学生们一起分享体味。我觉得这既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拉近了习作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渐渐消除对作文的厌畏感和神秘感,极大激发了写作积极性;同时教师的威望也随文而生,与日而增。

2.下水示范,有利于提升自身素养,丰厚文学功底

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刻苦钻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专业能力,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从而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再有写作本是语文老师才华的外现,是检验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标准。“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教师只有多读多写,以写促读,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叶圣陶云:“唯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一个语文老师自己不能写,却怎能娴熟指导学生作文?自己构思不出一篇文章,却怎能让学生去琢磨文章的写法?下水作文的创作让我们老师有了久违了的激情,同时更是一种挑战。在下水作文里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我、重新塑造自我、不断提升自我,我觉得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是很有必要的。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尝试 篇6

baiduwenku

安徽砀山铁路中学语文组 杨岗

[摘 要]: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为作文的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指明了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到勤积累而厚积薄发;善创新而别有洞天。

[关键词]:新课标 积累 创新 人文素养 语文素养

[前 言]: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也是学生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困扰众多的老师和学生。各种作文选、作文指导等刊物满天飞,让众多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当前中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第一线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这里笔者不拙简陋,姑妄言之,权当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指导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给以明确的具体的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的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创意写作,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传统的中学作文教学过程,通常是老师讲得多、讲得深、讲得透,等老师作文指导结束,学生已经失去了作文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焦点。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课程标准对当前的作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但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却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究竟是以传授知识为本,或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或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或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这是新旧教学理念的分水岭。新课标理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①。

“语文素养”中的“养”字,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持续的自主发展作用,对应了叶老“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的“养成”思想。它的形成不是单纯“教”的结果,更不是一种终结状态,而是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课程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如同父母给的手足之于生命①。

语文新课标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①这告诉我们,写作能力不仅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表现。因此,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就写作论写作,而应是既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培养语文素养,又要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使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新课标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①

传统作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的弊端就在于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讲授内容陈旧老套,规定了条条框框,学生自身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会、见解以及感情态度得不到重视,也没有表达的机会,学习过程中只有被动的接受,没有思考。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丧失了独立学习的能力,熄灭了探索的动力与兴趣,最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新课标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要研究和关注学生在什么样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学习。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陶行知说过:“与其把学生当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宝库和宇宙之宝藏。”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说,发展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能力,一定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求异性、独创性。引导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与实践,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与见解。这样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

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美国出版的一本《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介绍过一个实验,只读不写或只写不读,提高写作能力的效果差不多,而又读又写则能使写作能力的提高事半功倍。只是读,就大大有益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包括读在内的多途径的语文素养的培育,一定能使写作能力的发展水涨船高。语文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

1、勤积累。

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丰富的积累。这里既有语言积累、生活积累、还有情感积累。

(1)、语言积累。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语言的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相反语言积累贫乏,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那么,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语言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识的积累,建立自己的心理词典,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文课本在书前“说明”中指出:“多数课文后面介绍一则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小知识,(或小资料,小言论,小趣闻等),以便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随便读读,不检查,不考试。” 确实如此,课本的大多数课文的后面,都有一段被学生称为“花边文学”(放在小花方框中)的文字。如在《紫藤罗瀑布》后有一段唐弢关于生命的名段;《梅岭三章》后加上了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名句“人,最宝贵的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在每一篇古文后基本上都有典故,可以丰富我们的古文化知识。这些语言知识的积累可供学生在记叙文中展开纵横驰骋的联想;可供学生作为议论文的依据,已足以应付一般性的作文需要了。

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作为写作的材料,真所谓是“就地取材”。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才能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才能文思如泉涌,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生活积累。

宋朝著名诗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真正要学写诗,必须在诗外下功夫,也就是需要生活实践。学诗如此,学文何尝不是?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如果仅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我们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指导学生带着思考去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它深刻的本质。

生活的一大内容是读书。美国的约翰·卢保克在《读书的乐趣》中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 ⑥从书中汲取写作的材料,是一条被事实证明正确的道路。不少的现代作家随身带着一个素材本,随手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为日后写作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据说,清代的蒲松龄在 自家门口专门设置了一家茶亭,欢迎过往客人前来饮茶休息,听他们谈奇闻轶事,为写作《聊斋志异》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因而对生活“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清王夫之的《姜斋诗话》),这些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写作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有源头活水。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另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情感积累。

语文素养,不仅包含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伴随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发展的过程而孕育,并随着发展。情感,不仅是热爱母语的情感,还有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还有人类共同的高尚的情感,如富有同情心、爱心、真善美等。陶行知说:“千教教人求真,千学学做真人” ④,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真人,从童真的角度去看世界;在阅读中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在指导表达时,既要指导学生做到表达语言流畅,又要表达真实的情感,真诚的态度和人文价值观。情真始能意切,情真始能洞察人的心灵,情真才能创造出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纷繁生活。

“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也无法感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语文的积累外,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唐代是人元稹说:”每公私感愤,道义激扬,朋友切磋,古今成败,日月迁逝,光景惨舒,山川盛事,风云景色,当花队酒,乐罢衰余,悲欢合散,之预疾痒穷身,悼怀惜逝,凡所对遇异于常者,则欲赋诗”,⑧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揭示了写作的心理体验,即在生活中每有情感“异于常者”,便抓住不放,便想写诗。他在多种生活景象中,无不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积累多了,写诗情感就多了。人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平时积累了这七情,写作事便能根据需要自然的流淌。这样的文字,是浸透了感情的文字,也是有生命的文

字。

“无情未必真豪杰”平时对观察的事物付与浓烈的情感,付与真情,深情,深情,纯清,至情.写作时就能情真意切,字字动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只要作者情感的积累丰富,写作是自然情到笔至,妙笔生花。如杜甫对诸葛亮十分景仰,写过不少专门颂扬诸葛亮的诗,其中的一首《蜀相》,更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尤其结尾那堪称千古绝唱的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把诗人对景仰者的极度的痛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泪满襟”的“英雄”是谁?回答不难,首先应该是诗人自己。

同样,朱自清的《背影》写得感人至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真实地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真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情。试想,如果没有这浓浓的真爱深情,只怕很难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文章来。

事实告诉我们,有了真正发自内心的“从肺腑中流出”的真情实感,就能做到“写山能情满于山,写海能意溢于海,甚至让作品富于永久的生命力。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一词,虽不着一“情”字,然词情采毕出,情味无穷;辛弃疾“落日楼头,断鸿声里”一词,虽未言一“愁”字,然谁不知词人的满腹的“愁”滋味呢?李辛二词何以取得如此的艺术效果,其中之一是情感使然,是情感的魅力所致。⑧

完成语言积累、材料积累、情感积累需要依赖两条:一是深入生活,心入生活,是为开源;二是阅读,广泛读书,是为引流;两者结合就是传统经验的“走万里路,读万卷书”精神的继承与弘扬。积累愈厚实,写作就愈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了。

二、善创新。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逆向思维法,即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一反传统看法,想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运用逆向思维审题构思,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班门弄斧,通常用来比喻和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敢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本领的人。如果运用逆向思维,便可以从中演化出“班门弄斧又何妨,这种胆识和魄力不正是改革中每一个成功者所必有的吗?”这样的见解常能使人耳目一新

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新课标强调,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说,发展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能力,一定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求异性、独创性。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贯彻的:

首先通过课文训练。例如教《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文提问 “最严厉的‘三味书屋’有值得歌颂的吗?”大多表示不值得。理由是‘三味书屋’是封建教育制度的象征,不值得歌颂,应该批判。这时,我就让学生阅读“第二次行礼时”到“博学的人”,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段话是褒还是贬。有的学生马上醒悟是赞扬先生的。于是我又因势诱导:“先生是封建制度的宣传者,但是他在执教中有值得赞扬的一面,例如‘有戒尺不常用’,这就表现了他的进步与开明,可以赞扬。”学生恍然大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如此一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于分析事物的两重性是逆向思维训练,再如教《皇帝的新装》一文,让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谁最聪明谁最愚蠢?皇帝大臣是否愚蠢,为什么?经过讨论,皇帝大臣并不愚蠢,只是因为他们昏庸虚 伪才造成他们的愚蠢。讨论中逆向思维活跃,讨论的结果,主题明确而

清楚。

其次、指导写作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例如上完《皇帝的新装》时,我要求学生把皇帝在大臣们簇拥之下游行之后的情况,写一篇后续。并要求学生把皇帝写成更加残酷的人物形象或者表现皇帝有所悔悟。结果有一部分学生以此发生了逆向思维,写出皇帝由于此次所受欺骗及羞辱。回宫后,痛定思痛,励精治国,变成了一个令人敬重的皇帝。这是逆向思维的一大成效,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开拓精神的发挥。

指导学生学会在主题思想上的创新。主题在文章中具有灵魂和统帅的作用,是文章中的核心及最本质的东西。主题的创新要在广泛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产生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要破除流俗的观点和自己的单纯的主观认识,“发前人所未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主题创新。

在命题作文中,同一题目可以写成不同主题的几篇文章,原因就在于对这个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如《滥竽充数》,从结果入手,可以谈南郭先生不懂装懂而贻笑天下;从原因入手,则可以谈齐宣王搞大锅饭,未建立严格的人才考核制度。又如以《雪》为题:从雪的颜色可以赞美雪的洁白无暇、一尘不染;从雪的作用可以赞美雪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从雪的覆盖大地可以批评雪的虚伪懦弱,即以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的污秽;或者鞭挞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千山枯寂,万木萧条。再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篇作文的主题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一种对科学、真理执著追求永不妥协的精神的体现。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有人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作为挡箭牌,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建

议,这显然是错误的

(2)发散思维训练

多向思维方法,即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纵横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四个不同的几何图形,有人看出了圆的光滑无棱,有人看出了三角形的直线组成,有人看出了半圆的方圆兼济,有人看出了不对称图形独到的美……同是“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听到了封建制度的丧钟,有人看见了宝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也有人只津津乐道于故事本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要鼓励学生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自己的眼睛,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用善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人生。下面是一篇多向思维的训

练材料:⑧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供料作文贵在立意新,而新的立意的来源是多角度地分析材料,挖掘出材料中隐藏的含义。一般地说,写供料作文时所给的材料的含义不止一个,是否能写出新意,就看是否能多角度地分析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出材料的含义。这则材料中,分析的角度可以有四个:a卖马者、b伯乐、c买马者、d骏马,从这四个角度来分析就会发现不同的内

涵。

a卖马者。应该说这个卖马者非常聪明,当他发觉自己的马难以卖出去时,便去请来伯乐,结果马价增加了十倍。这说明他有对商品进行包装、宣传的意识,酒好也怕巷子深,经商者这种包装、宣传意识一定要强烈。如果不是推销员假装失手打破一瓶酒的话,或许中国的茅台就不会那么快进入国际市场,原因正在于此。从这个角度可确立中心论点

为:“酒好也怕巷子深。”

b伯乐。马还是那匹马,但伯乐去了一次之后价格就上涨了十倍,幸好这是一匹好马,如果是匹劣马,伯乐的一世英名岂不要因此付诸东流。中央电视台某位著名主持人曾给某产品作过一次广告,产品的销售量一时上升了很多,但后来证实了该产品属伪劣商品,该主持人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大打折扣。因此,名人一定要慎于言行。

c买马者。同样一匹马,先是三天无人问津,只因为伯乐来看了一下,价格就涨了十倍,买马者的心态可见一斑。同样的马,花少量的钱就可以买到,却等到伯乐来了、价格上涨之后才买,让人费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名人广告,购买者该何去何从,一定要考虑清楚,否则就会犯和买马者同样的错误,贻笑大方。千万不能盲目崇拜。

d骏马。马虽是骏马,但也只有在伯乐来了之后才显示出自身价值,马虽好,仍需识马人。诸葛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没有徐庶的走马举荐,又怎得刘皇叔重用?美玉虽好,如果没有卞和的冒死相献,是不会被世人认识和了解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实中还有众多的“千里马”在等待着“伯乐”的发现。马好仍需识马人。

只要能抓住材料中所提出的各个因素,从各个因素的角度对材料作整体分析,写出新意应不是难事,多试为之。

只有在课堂上多设置这样的题目,鼓励学生多练习,多思考,才回有更

多的创新。

作文的创新需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个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产生优秀的佳作新人。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断地创新,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

量。

创新的另一个个途径是要通过想像能力的培养,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合乎事理、情理。想像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作文创新的主要途径,也是克服思想、思维、思路之定势,打破呆板、僵化之旧模式的主要方法。别林斯基说:“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像。”鲁迅在创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常常是“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神思飞动,纵横驰骋,没有了束缚、羁绊,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以及自身积累了的知识,几者融会一处,展开想像的翅膀,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使作文具有创造性。

但想像并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生活为基础。想像的丰富与否取决于对生活的观察和对宇宙万物的思考。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高分数,对外界事物知之甚少,生活底蕴极为贫乏,那么,其想像力也必然十分苍白。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只有认真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地表现生活。

想像必须合乎事理情理。放飞想象力决不是让学生毫无根据地肆意发挥,如天马行空,无所羁绊。事实上,想象是不能离开生活的。因为想象用来制造新形象的表象一一是人脑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来源于生活。而且情境的创设和事情的每一步发展都必须符合客观生活发展的规

律。

想象的基础是生活,想象的灵魂是真实。善于想象,就是让想象出来的虽然是现实生活中不曾有过的、虚假的东西也让人看不出丝毫破绽,因而乐于接受和认同。可见,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必先丰富自己的生活积

累。学生简单的生活轨 迹注定了他们在短期内很难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但是,生活的积累并不一定都是生活实践的总结。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广泛地阅读、收看电视、聆听广播等各种途径方法采集大量的现实和事实,并将其牢固地表征于头脑当中,这同样也是生活的积累。亚里士多德在《记忆与回忆》一书中说:“记忆和想象是心灵的同一部分。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如果作为原材料的表象贫乏单一,想象就不可能创造出丰富多彩、品种齐全的产品。反之,如果表象在头脑中积累得越多,那将极大扩展想象的范围,丰富想象的内涵。

例如我们布置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这个想象作文题目,我发现了学生思路闭塞,而且缺乏理性思考。这种现象其实不足为奇,学生的头脑被拘束在教材和相关的辅导材料上,基本上没有器官移植、基因转换、信息革命、臭氧层空洞、太阳能汽车等事物表象,自然思路闭塞,无法放飞想象力的翅膀。在科技进步、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和教材所传递的知识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的,必须广泛地汲取各种信息,不管是人文科学的,自然科学的,还是社会科学的。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充分放飞想象力的翅膀,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个性的光辉在自己的作文中尽情的闪耀。

总之,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任何的偷懒和投机取巧都是要不得的,没有深厚的生活和学习积累,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切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的。作为教师更要把握好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指导学生写作,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写作技能。

参考书目及网络:

① 语文教育资源网《语文课程标准》

② 摘自《陶行知全集》第452页。

③ 摘自中学语文第3册

④ 摘自《陶行知全集》第452页。

⑤摘自《文学写作手册》艾芜著 第36页

⑥ 摘自《读书》1997年6期23页

⑦ 摘自《创造的儿童教育》第536页。

⑧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12期

作者邮箱: DSTZTHB

江苏省镇江中学 陈乃香

说明:本系列稿共24讲,2005年1月6日开始在资源网上连载

【要义解说】

独辟蹊径,是指立意角度打破由习惯或经验形成的心理定势,打破思维的模式化,抛开审题立意的第一思维,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看问题,或者是以自己独特的角度去立意,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做到浅中求深,旧中求新,正中求反。

【策略解读】

1.引申法。在原来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向前引申一步。有两种方式:一是更深入地想,运用纵向思维,由表及里、由果及因想一想,凡事都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结果看到原因。一是扩展地想,运用横向思维,由此及彼,由点到面想一想,就可以拓宽思路,从时间到空间,从古今到中外,再看看社会,看看自己。这样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就可能提出别人未曾提出的观点。

2.逆视法。在思考话题时,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从相反的角度思考,从作文的题目、选材、立意等方面打破常规,得出全新的见解。如面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话题,有考生写《答案未必是丰富多彩的》;面对“心灵的选择”话题,有考生写《放弃的智慧》。逆向思维,能使读者从中获得教益,获得出奇制胜的效果。运用逆视法,应注意三点:一是要讲究科学态度,要防止对陈旧观念、贬义成语的简单随意翻“新”,更要反对故意编造荒诞的情节;二是要讲出道理来,肯定或否定某个看法,要理由充分,符合逻辑;三是要注意思想性,国家尊严、民族信念、基本道德规范等,都不可胡乱“反弹”。

3.辩思法。即辩证思维,就是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既全面又周密,既深刻又辩证,避免出现过于偏激、片面的情况。如以“勿以恶小而为之”为题写文章,主体部分可分三层:小恶也是“恶”,是恶即不可为(事物的本质);小恶不改,会发展为大恶(发展的观点);不仅不能为恶,还应该为善(联系的观点)。这样就能这篇文章既丰富、深刻、新颖、又充满辩证色彩。

【例文解剖】

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2004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寻找人文

春光乍现,阳光迷人,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街头迷乱缤纷的广告,电视上朦胧而膨胀的炒作,似乎到处都充满了商业经济的活力,荡漾着

新新人类的“人文素养”。

老板目光尖锐,认清商业的缺陷,硬逼着我设计出几则具有文学素养的广告,以取得耳目一新的效果。苦于读书时没有好好记那些诗词歌赋,想了半天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真是悔不当初啊!

走出门,飞车来到郊外,寻找那接近真实世界的精神感悟。沿着青春的石子小路踱着,突然发现前面有一条隐约若见的缝儿,若隐若现地传来了似尘世闹市般的嘈杂。我好奇地将脚抬起伸向那条缝隙,恍惚间自己变小了,来到了那高大而窄小的石隧前。只见两壁上镌刻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十四个大字,在隐幻地闪烁着。

转身闪进石隧。寻寻觅觅间,眼帘突然闯入了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街道两旁的房屋都带着历史的风味,亭台楼阁,深府大院,街市上,人们都开着废气漫天的怀旧老爷车,穿梭在这片古老而安静的建筑中。那些曾令人敬畏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刹那间变得黯淡无光,成了

人类虚伪空洞的附属物。

踏上商业街,一色的落地玻璃打造,灯光明亮,无不显示出经济发达的旋律,而且每家店面的广告标语也颇有“特色”:“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喝粥”,这是一家名为“灯火阑珊”的粥店的广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为一种醒酒药量身定做的宣传语;“剪不断,理还乱,请到神剪理发中心来”,这是理发店的广告……就连让人远远瞥见的灯红酒绿之处也打出“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大张条幅给那些整日沉迷在醉生梦死中的人们以理直

气壮的理由。

我看见那些曾经纯洁、幽远的思想与为国为民壮志满怀的高尚情怀在商业与人们空虚的思想下被扭曲、遗忘,变得低俗不堪。人们自以为聪明的头脑追求着近乎浮躁而功利的生活,将历史的厚重深远的人文统统打上了浅薄而喧嚣的烙印。

这一刻,世界似乎倒流了几百年。我跌跌撞撞地走出这城市。出口处,也有一大张条幅语在隐约闪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金钱享此

生。我无奈,落荒而逃。

我交不出带有“文学素养”的广告,但我交出了一份辞职报告。我不忍给中国闪亮的精神财富抹上商业欺骗的色彩,这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不是给我们后辈子孙用来糟踏的。

解剖:本文机明之处就在于能独辟蹊径,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似真似幻的世界,以荒诞而圆熟的手法,温委而含蓄的文字,深沉而内敛的感情,给我们的社会敲响了一记警钟: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千万

不要忘记精神家园的建设。

人文的失落和沦陷是整个民族的失落和沦陷,是整个社会的异变和悲哀,作者用光怪陆离的文笔描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假想的人文失落的社会,但带有现实社会的影子。寻找人文,人文在哪儿呢?这不能不让

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学 篇7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一) 以游戏导入教学

游戏以其特有的趣味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抓住这一特点, 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具有生活化又有趣味性的游戏, 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教学主题。

体育教学的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 都会抑制学生的情绪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不易引起学生兴趣, 甚至引起逆反心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将知识技能融入愉快的气氛中

二、创设主动探索空间, 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标指示:现代体育教学的任务既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体育知识, 又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实践证明, 只要教师巧妙地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就能实现二者的统一。

(一) 学生自主参与锻炼, 享受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新课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次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如不考虑学生的需要, 只是一味地凭个人兴趣去教学, 课堂将会变的死气沉沉, 缺乏生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在进行高年级“垒球”教学时, 我用提问的方式设疑“怎样才能把垒球投远?”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尝试练习, 很快他们就找到了各自投远的方法。他们纷纷发表意见, 有的说:用右手从肩上用力投出会更远;有的说:助跑几步再用右手投出会更远;还有的说:助跑几步采用侧身右手投会更远……学生们各抒已见, 充分展示自己的动作。我综合了大家的见议, 得出了正确的动作的结论, 并让学生根据正确动作自创儿歌。大家积极开动脑筋, 编出了不少朗朗上口的儿歌。把主动权和主体地位留给了学生, 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参与锻炼的乐趣, 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 构建合作学习意识, 指导学生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主动学习”为理论依据, 以“集思广益、探究创新”为核心内容, 以“互帮共勉、竞争激励”为原则。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 我惊喜的发现合作学习能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并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合作的喜悦。如:《彩圈游戏》活动设计时, 课前先将所有的彩圈进行了装饰, 以此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时, 我指着地上的各色彩圈问:“彩圈好看吗?你们能利用它来干什么?”当我宣布今天的教学任务是分小组利用彩圈创编活动游戏时, 学生兴奋地拿起彩圈, 先各自尝试着创编, 接下来是由各小组组长组织大家进行热烈地讨论, 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创编游戏, 有的编圈操;有的在地上摆图形跳跃;有的在自创呼啦圈的各种玩法;还有的设计各种钻圈、跨圈、滚圈等一系列的有趣游戏, 花样各具特色, 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当我对他们的创编的游戏给予肯定的评价时, 大家欢呼雀跃, 成功的喜悦显示在每张笑脸上。在整个合作创编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情趣、情感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将过去机械被动的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因此, 给学生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合作创新的意识, 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记得国内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教学中不应该有歧视不公, 漠不关心和冷遇, 也不应该有不合实际的应用教学, 这才是真正的平等教学, 因为差异不是优劣的表现, 只是类型和程度的不同。”这位教育家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往往把差异看成是消极因素, 不懂得利用学生的差异来进行教学。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差异, 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 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感受到公正的待遇, 避免“吃不饱”和“受不了”这两种情况, 对素质好的相应提高难度, 对体质弱的适当降低要求, 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尝试 篇8

关键词:小学;自然科学;新课标;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教学资源

新课改运动的普及与推广要求基层教育工作者积极践行、落实其大力倡导的先进教学观点以及理念,并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对所运用的理念进行不断创新与发展。这就奠定了各学科教师学习新课标理念、贯彻新课标理念、革新新课标理念的重要基调。笔者身为一线小学自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新课标所提倡的优秀教育理论,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将个人的一些认识与见解归纳、总结如下。

一、恰当、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之一,在此背景下,各行业各领域都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了最充分的运用。教育界也不例外。《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更是在其教学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教师应当从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笔者认为,新课标之所以如此倡导,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自然学科中的恰当运用,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兼顾学生的学习差异。以下的教学实践便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如,在教学“人的进化”这一内容时,笔者就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出示了一组猫、狗、大猩猩等不同动物以及人的幻灯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回答哪一动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观看图片,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大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在此基础上,笔者又通过图片对比的方式,比较了人与大猩猩外部特征的相似之处。例如,人与大猩猩都能直立行走、五官长相位置大致相同、都具有丰富的面部表情、都能灵活地用手拿东西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有效扩充了课堂容量,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使学生对于“人的进化”这一知识点具有更为浓厚的探究兴趣,而这很显然为他们在高涨的学习姿态下积极、主动地融入“人的进化”的具体学习活动之中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自然与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运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灵活组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提倡“学中做”“做中学”的观点,即鼓励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夯实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与此相适应,《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持有相类似的教育观点:“教师应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能使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切实发展、提升自身的自然科学修养及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小学自然科学教师在践行这一先进教育观点时,应当从所教内容出发,从所教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精心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充分诱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同时,又要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能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对此,笔者感受颇深。例如,在教学了“种子植物与非种子植物”这一节的相关知识点之后,笔者就将学习的阵地由课堂转移到了校园这一广阔的空间,要求学生利用校园内丰富的植物资源,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哪些植物是种子植物,哪些植物是非种子植物。

这一学习形式新颖别致,因此学生的参与热情格外高涨,他们全都自觉且积极地投入到了实践活动之中。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学生既懂得了植物可分为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兩大类,同时,更是通过认真观察植物落在地上或者是长在树枝上的种子,对其属性进行了科学、正确的判断。例如,广泛分布在校园中的松树属于种子植物,而潮湿、阴凉处的苔藓则是非种子植物;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在外的,像银杏、云杉等;而有些植物的种子外则有果皮包被着,像玉米、菜豆、向日葵等;有果皮包被的最大意义是能对植物的种子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进而有益于其传播……如此,通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得到了显著的锻炼与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植物类别进行划分的过程,更是他们回顾、复习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而建立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的过程。该项教学实践案例充分证明了小学自然学科灵活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益。

三、合理开发一切可用的教育教学资源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各地区、各学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统一、划齐的要求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小学自然科学教师应当积极挖掘、合理运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笔者认为践行新课标这一理念的优势在于,能使得小学自然与科学教学变得更为契合所在地区、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而显著优化、改善最终的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也能因此得到更好提升。

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便可以充分证明这一观点。如,在教学“保护大气”这一知识点时,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同父母一起,对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大气保护标志、环境保护标志进行充分的搜集与整理,这一社会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使得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环保标志,更使得他们深刻认识到保护大气、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教学反响异常良好。又如,“土壤的成分”这一内容涉及“土壤的保护”这一知识点,在教学了相关的内容之后,笔者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对土壤遭到破坏的原因、土壤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以及有效保护土壤的措施方法等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这一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既有利于学生信息搜集、归纳能力、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切实进步与发展,同时,更能使得学生自觉树立起“保护赖以生存的土壤”这一端正的价值观念,而这恰恰正是“土壤的保护”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追求所在。

一言以概之,小学自然与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当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教学资源,这对于优化小学自然与科学的实际教学效果、真正促进小学生自然科学素养的更好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而言之,新课标的先进教育理念为小学自然学科正常组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与发展方向。对此,小学自然学科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新课标的观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最大限度的灵活运用。这既是迎合新课改历史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又是切实优化、提升小学自然学科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客观要求,同时,更是促进小学生自然科学素养显著进步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林美玉.“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3).

[2]袁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角色转变[J].生物技术世界,2013(8).

上一篇:应酬喝酒的十个小技巧下一篇:浅谈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