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2024-05-16

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精选9篇)

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篇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实践依据·

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我校主要参加者中有1名教师被确认为县级骨干教师,多名被评县级模范班主任。参研人员,均为青年教师,具体主要参加者由学校的教务处主任任课题组组长,专业一线教师参加,年龄轻(最小30岁,最大32岁),事业有成的骨干教师组成,课题主持人曾承担县级科研课题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项,通过了中央教科所的认定。

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对识字与写字教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这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宏观调控思路是“小学低段侧重解决识字问题,小学中段侧重解决阅读问题,小学高段侧重解决写作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因为只有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只有阅读量大了,才可能高质量表达。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在全国基础教育学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硬件上:学校办公电脑、远程教育能为开题开展提供网络研究的平台。

软件上:学校教育类刊物《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育时报》等能充分满足研究学习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配备了业务骨干,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课题组对参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培训,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本课题研究的时间:2011年04月————2012年 4月止

学校将把本课题的研究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努力创造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同时加强对本课题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协调好校内外各方面的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全校上下形成共识,努力创造有利于开展本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

五、研究内容

(一)研究达成的目标:

1、主要目标:在认真学习领会课标有关识字要求及当前识字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识字教学的策略。运用识字策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逐步构建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2、相关目标: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优化环境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和谐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和人文环境;逐步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不断巩固和发展学校办学特色。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研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识字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识字教学的策略。

3、实践问题:识字教学改革是一个新起点,如何在这个起点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策略,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三)研究内容:

识字教学的目标定位与实现、识字教学的策略、识字课的开展、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突破等,内容涉及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诸方面,着重在研究已有经验、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积极尝试、归纳和丰富已有的做法,力争本课题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改革,传统识字与改革创新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识字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研究人员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教师科研意识。

六、研究操作方法与措施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实验法、案例分析法、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采用观察、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在研究形式上,积极探索“网络研究法”,充分利用互联网,不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而且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及时交流研究动态,沟通信息,并利用网络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调查数据的分析,让每一位课题研究者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向,在专家的指导下,加强学习同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书籍,并借鉴其它地方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有效的探索,扎实开展行动研究,积累具有特色的个案,最终通过案例、论文集、课堂展示、学生活动、经验分享等形式加以推广,逐步形成识字教学的基本范式和普遍规律。

七、研究成果:(具体见相关论文)1.认真学习课标,明确了识字教学的目标定位。2.摸索出了识字教学的相关策略。3.理清了识字教学的突出问题与突破办法。

八、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实验法、案例分析法、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采用观察、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校内不设对比班,不进行对比实验,但要进行前测并进行常模对照,不进行新旧识字方法的对比,只研究不同方法的功能特性并恰当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子课题设置

(二)步骤:

课题组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上。我们要求每一个课题研究者都要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确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目标,制订好研究计划,学期中通过实验课、论文等形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抓理论学习,重视资料收集整理。深厚的理论支撑是课题研究深入实施、并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

我们要求每学期每位组员精读一本相关的理论专著,组织学习《小学语文》、《小学教学》等专业期刊上相关课题最前沿的研究理论,发现有价值有指导意义的文章及时推荐给课题组,重点内容做到人手一份。坚持以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做好摘录,人人一个资料袋收集相关材料。同时要求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及精神。这样从思想观念和业务水平上做好准备,切实做到学习和实践和谐统一。期末进行学习札记检查活动。

采用请近来、走出去的方式,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培训。一年来先后邀请了有关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或听课评课,实验教师多次走出去参加各级学习研讨活动。

课题组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不仅增强了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还开拓了思路,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研究工作的水平,对于自身的发展及促进课题研究的成功实施起到了推进作用。

(二)组织开展教学实践、研讨活动

1、为规范过程管理,有效保证课题正常进行,我们积极在课题组开展“六个一”活动:(1)一学期制订一次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2)每半月一次教科研例会,要认真准备,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3)围绕研究专题一学期上一次实验课。第一步,写好说课稿,在课题组内交流,根据大家的建议自我完善教案;第二步,课前上交有关教案,课题组成员人手一份,便于听课老师及时评价,仔细琢磨,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提高听课、评课的质量,以便于进行针对性研究;第三步,实验教师课后及时自我总结,撰写教学反思,听课教师精心准备,对实验课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尤其要紧扣实验课题提出有质量的意见和建议。(4)期末一人一篇课题阶段性小结或论文,并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5)每年要对本学科工作、本课题提出一点带有创新性的改进和指导意见;(6)每年争取有一篇教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杂志上发表或得奖。

2、课题组负责人每月至少集中一次,进行学习、交流。组织好本课题的学习、研究活动,准备好各种学习资料,认真完成教研手册,注意收集并分类整理第一手资料。每次活动都要积累较详实的活动资料,期末写好总结,以形成初步研究成果。

3、参加实验的所有教师在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同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自觉探索培养学生识字的方法、策略和途径;在科学的总结经验、撰写教育论文的同时,精心辅导学生,努力提高学生运用识字方法的能力。

九、反思与展望

反思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

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尽管告一段落,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但笔者认为仍然是阶段性的。一方面,识字教学还在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步发展。另一方面,新课程的实施必将会对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学评价机制等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还需要我们在识字教学科研改革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相信在焦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领导和专家的关怀和指导下,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篇2

识字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 也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基础。识字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但是, 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低下, 识字量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成为许多乡村小学不争的事实。为此, 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发现, 我校只有41%的学生喜欢语文。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怕识字, 遗忘快, 没兴趣。学生识字费时低效日益成为学校语文教学的新困惑。

二、识字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1. 主观原因

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生识字能力低下, 并非智力因素, 而是对识字不感兴趣, 在识字方面存在许多不良行为。比如: (1) 懒惰, 贪玩。这些学生经常迟到, 做作业敷衍了事, 字迹潦草, 不按要求学习。一问原因, 不是忘了, 就是没听清。 (2) 随意性强。一部分学生识字, 不看规律、要求,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无笔顺可循, 缺胳膊少腿是家常事, 即使写正确了, 也不规范, 让人看不清、认不出。 (3) 贪图享受, 怕吃苦。现在条件好了, 孩子少了, 大多数小学生在家娇生惯养, 他们从小依赖大人, 养尊处优, 贪图享受, 怕吃苦。步入校门以后, 一切都得自己去做, 于是就会产生厌学、逃避、偷懒心理。识字难, 写字更难, 再加上多数孩子没上过幼儿园, 学习基础为零, 短时期内让他们大量识字, 真是难上加难。

2. 客观原因

(1) 社会因素

小学生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 容易受外界影响。有错别字的招商广告、宣传标语, 再加上电视网络上的错别字, 使那些还未牢记的汉字, 一下子在学生脑海中变得面目全非。

(2) 学校因素

尽管国家提倡、推行的是素质教育, 但许多学校始终没有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考核仍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重担, 导致教师将自己的重担转加给学生。学生只好不求质量, 应付了事, 只为完成任务, 结果导致书写不规范, 错别字连篇, 正确率低。

(3) 教师因素

大多数教师识字教学方式以记, 读, 背, 写为主, 教学方法单一, 缺少情节, 缺乏情趣, 内容枯燥, 学生只能机械记忆, 采用读、认、写这三种方法去接触汉字。完成识字任务长时高耗, 需极大的耐心, 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因此学生不感兴趣, 参与教学的兴趣不高。经过调查了解,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教师思想上对识字重视不够, 喜欢花大量时间去分析理解课文, 课堂上不舍得花时间、花工夫识字;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学生与生字经常见面的机会不多, 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这些字。

(4) 其他因素

识字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矛盾。识字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学龄初期的儿童, 他们只有6-7岁。心理学研究证明,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 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 喜欢接触形象的、有趣的、具体的东西, 记忆力比较强, 但易记也易忘。根据小学生思维记忆特点, 他们对汉字的识记属于机械记忆:通常通过字形的分析, 或对汉字进行整体记忆, 虽记得快, 但汉字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联系, 因而也容易忘却。

三、对策研究

1. 创造条件, 加强沟通, 形成学校、教师、家庭三维一体的教育

学校要创造便利条件, 使学校与家庭, 教师与家长之间信息畅通, 便于学校、教师、家长之间互动联系, 形成学校、教师、家庭三维一体的教育合力,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识字难题。

2. 加强感恩教育, 用爱心滋润心田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 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近年来, 党和国家为了让每个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因此, 学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使学生不忘国之恩、党之恩, 懂得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燃起学生的求知火花。爱心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 也是教师工作的主旋律, 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能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 教师要关爱学生, 主动去了解他们的心理, 关心他们的生活, 用爱心滋润他们的心田。

3. 加强管理, 转变观念, 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 大胆进行教育改革, 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和角色观, 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教师的课堂教学, 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让每个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 创设情境, 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 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情境教学作为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 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是拨动学生情感的情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顺应学生的心理,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精心制作学生熟识的图画、卡片, 色彩明亮的多媒体课件, 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 把枯燥的识字课堂变成学生的兴趣学习课堂, 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当中去。

(2) 创新学习方式, 培养识字习惯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 无意注意占优势。要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就不能只以单一方式进行, 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变换形式, 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促进学生学习。

(3) 提倡多样化识字方法, 培养识字能力

小学生思想单纯, 学习汉字的方法很单一, 往往只是教师教, 学生机械地跟着学, 这样学到的东西并不牢固。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各种识字的方法, 如形声字识字、趣味识字、部件识字、环境识字、儿歌识字等识字方法。识字教学要重视掌握识字方法, 尤其要利用汉字选字规律识字,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4. 开拓识字渠道, 探索识字新途径

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走出课本, 利用广阔的生活空间识字, 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如校园里的墙报、师生的姓名、建筑物的名称、商品标签、实物名称、各种图书、社会上的广告牌、宣传标语等, 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 都能成为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 让学生主动跨入识字乐园。

摘要:识字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 也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基础, 识字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调查发现, 我校只有41%的学生喜欢语文, 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怕识字, 遗忘快, 没兴趣。学生识字费时低效日益成为学校语文教学的新困惑。提高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多途径、多形式、灵活多样地识字, 从而构建开放而有操作性的识字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大量识字, 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课堂游戏;教学情境;生活经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识字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可是,受到年龄因素的制约,小学生的识字进程艰辛而缓慢,这就为更好地落实语文新课标的诸多要求、真正提高自身的实际识字能力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与挑战。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加强对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切实可行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

一、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寓于课堂游戏中,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大多热衷于各式各样的游戏,教育心理学曾对此现象进行了长期的调查与研究,并最终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结论:游戏不但能充分适应小学生活泼爱动、爱玩爱闹的生理特征,而且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活跃思维。须知,只有在兴趣的指导下,学生才能保持自身注意力以及学习思维的集中,进而真正将自身融入学习活动中。此时,学习活动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快乐与享受。

鉴于以上原因,我个人认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将具体的识字教学内容寓于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中,相信这样,可大大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教学目的。

如,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编一编、记一记”的游戏,向学生示范怎么根据汉字的写法与构造编谜语——“坐”就是两个人结伴在土上;“明”就是日、月在一起……之后便可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将自己所学过的字编成一个个朗朗上口的谜语,并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看他们是否能正确猜出自己谜语背后的汉字。

将识字教学内容融入此游戏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编造谜语与猜测谜面的兴趣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则可以促使学生借助上述两个过程加深对于所学汉字的记忆与理解。

二、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及质量

受到年龄因素的制约,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不成熟,他们的主观学习活动也多以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这一独特学习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将教学内容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对语文教育工作者日常的识字教学活动给出了切合实际的教学建议——“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生动、丰富多彩的识字教学情境,进而真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鉴于上述情况,我个人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一些直观的道具,像实物、图片、模型等辅助开展具体的识字教学活动。以“高”“低”这两个汉字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出示两张多媒体图片:一个是巨人姚明(2.29米),另一个则是一个两岁的小婴儿(0.9米)。之后便可鼓励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对比,分析这两个图片的区别。学生很容易就能从直观的图片中感受到“高”与“低”这两者的明显不同。这样一来,不仅使抽象的汉字符号更加形象、直观、具体化,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借助这两个真实的图片,真正为学生构建起了“高”与“低”这两个词的意义教学情境,相信,定能为学生的更好吸收、理解与记忆做好充分的准备

工作。

三、借助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识字教学活动,增强识字教学的实践运用能力

任何科目的知识体系都是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总结、概括与升华,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日常实践,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同样也不例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时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样既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熟悉的识字氛围,还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到识字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性与普及性,这对于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实践运用相信也是一个极大的帮助与提升。

以“灭火”的“灭”字为例,教师在教学这个字时,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回忆生活中发生火灾后,消防员是怎么灭火的。学生对这一生活常见现象有着深刻的感受,也都知道需要将水、土等覆盖在燃烧的物体之上才能真正做到灭火。这时,教师可以趁势向学生讲解“一”代表的就是阻止物体继续燃烧的水或者土等;“一”悬挂在“火”之上则代表“灭火”。如此,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既加深了对于“灭”这一汉字的深刻认识,与此同时更是在有趣的讲解中真正对其做到了正确的理解与记忆。

识字教学既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更是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必須充分尊重小学生独有的学习心理特点,并以此为前提,进行识字教学方法的借鉴、摸索与探究。这样,识字之于学生不再是负担,而是快乐、有趣的学习与享受。试想,这样的状态下,真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及质量还有何困难呢?

参考文献:

[1]张承明.分进合击:小学识字教学新理念[J].云南教育,2004(16).

[2]田本娜.百年识字教学的历史及创新[J].小学语文教学,2002(09).

(作者单位 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普化小学)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篇4

示范课活动方案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班教师都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学生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一、活动时间:2018年4月12日

二、活动地点:会议室

三、作课教师:张洪菊

四、参加人员:一二年语文教师,业务领导

五、活动程序:

1.张洪菊老师作《乌鸦和狐狸》一课 2.张洪菊老师交流识字教学经验 3.全体教师交流识字教学方法 4.业务副校长杨福才作总结性发言。

六、活动要求:

1.要求参加的教师要及时参加活动,认真听课,边听边思考自己平时的教学。

2.交流时大家要各抒己见。

那金镇中心小学 2018年4月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示范课活动总结

经过两节课的时间,《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示范课活动顺利结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一、张洪菊的课生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识字能力强。

张洪菊的课体现了课题研究的宗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配合的十分默契,学生的识字能力很强,有60%左右的学生能通过预习自主识字,在课堂能够交流自己好的教学方法,其它40%左右的学生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也能在课堂上完成识字任务。

二、教师交流很精彩,彼此都有收获

在交流中,教师都能够说出自己平时好的教学方法,彼此间交流所得,都有很大的收获。

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说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路子和目标,全体成员教师要努力去学习,总结方法,努力去实践。

那金镇中心小学 2018年4月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批注阅读能力培养》

示范课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批注阅读能力培养》经过一段的实践,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班教师都掌握了一定的批注教学法,学生对文本的批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活动时间:2018年4月13日

二、活动地点:六年三班

三、作课教师:刘晓广

四、作课内容:《用奇谋孔明借箭》

五、参加人员:三四年语文教师,业务领导

六、活动程序:

1.刘晓广老师作《乌鸦和狐狸》一课 2.刘晓广老师交流识字教学经验 3.全体教师批注阅读教学方法 4.业务副校长杨福才作总结性发言。

六、活动要求:

1.要求参加的教师要及时参加活动,认真听课,边听边思考自己平时的教学。

2.交流时大家要各抒己见。

那金镇中心小学 2018年4月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批注阅读能力培养》

示范课活动总结

经过三节课的时间,《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批注阅读能力培养》示范课活动顺利结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一、刘晓广的课学生批注的特别精彩,整节课都是在学生批注、汇报中进行。

本节课,整节课都是在学生批注汇报中进行,学生批注对文中的人物进行了点评式批注,学生语言精彩,到位,发言积极,课堂氛围浓。而且,学生的发言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二、教师交流很精彩,彼此都有收获

在交流中,教师都能够说出自己平时好的教学方法,彼此间交流所得,都有很大的收获。

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说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路子和目标,全体成员教师要努力去学习,总结方法,努力去实践。

那金镇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 篇5

【摘要】:在义务教育新教材普及的现阶段,学生接触的知识量和知识难度越来越大。教师要在有效的时间内把识字的教学任务完成实属不易,况且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出现了重难点难以把握,对识字教学的讲解无法突破的现象。本文就以当前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说起,分析其中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识字教学 现状 问题 对策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中国的文学史、文化史和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中华民族知识文化传承的根基。长久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都忽视了它的重要性,殊不知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都受到识字量的潜在影响,而教师却看不清问题的症结所在,一味的责怪学生没有用心学习。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识字量的多寡与师生合作的积极程度、教师选择的教法、学生学习的状态有很大关系。下面我就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及解决的对策做一定的分析。

一、对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都存在着“轻”、“重”失衡的现象,导致了学生不良习惯(乱写乱画、错字连篇、笔画混乱等)的形成。因此,分析目前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对找到问题和提出对策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一)注重说而忽视写

经常见到一些老师把阅读教学看得比较重要,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识字指导。课程中安排的识字教学也被老师们变成了一堂堂默读课、习作课,根本不安排学生进行写字的训练。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又太注重对字体的结构、音节、笔画笔顺等的指导。有时候教师对三四个字的讲解经常要用去十多分钟,一篇课文上的生字教学教师居然占用了三四十分钟,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训练的时间大大减少,有时学生动笔的机会全都被教师占用,练习时间不够,目标无法达成。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注重学生应用语言能力的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学生识字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虽然在探究式的讨论交流中生动活泼的完成,而学生缺少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时间,对生字词的掌握也只停留在形象化认识过程,没有转为技能。

(二)注重量而忽视质

在识字作业的布置上,有很多教师总认为量越多越能锻炼学生,殊不知他们却忽视了对学生写字质量和写字习惯的培养。有部分教师习惯于要求学生一个汉字或词语写两三行,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写第一行的时候字体比较规整,越往后的就出现了随手乱写、乱画,潦草、不规范等问题在本子上随处可见。虽然是这样,老师们还是习惯了乐此不疲的追求多写多练,以量的多占据着识字教学。

(三)注重对而忽视好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了学生写字的正确,并不注重写字好与不好。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时,不规范、乱涂乱画等的字,教师以默许的态度全盘肯定,100分、优的评价跃然纸上。如“舟”字中间的两点,有的学生习惯性的把两点用一竖代替,类似于“十”;对结构的把握出现了不规范的现象,如:把“森”字写成了上小下大,形似蚊子蹲在树尖上的情状。像类似这些写字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味的不去指正,不做相应的修改,时间长了,学生肯定会形成写字不规范、潦草、乱涂乱画等难以纠正的不良习惯。

二、对影响识字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因分析

识字课堂教学效率长久以来都难以得到提高,追根溯源除教育方法的原因之外,还在于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约束,而且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实践中对其要求做了片面性的理解,同时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认知规律。所以,往往出现“教者愁学者困”的局面。

(一)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虽然新课改以深入课堂教学多年,但传统教育体制下形成的思想仍然束缚着新教学理念的实践,导致识字教学难以走出低效率的困境。传统教育理念下的识字教学在内容、方法和教学的程序上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部分。

如“先学习拼音再学习识字”、“四会”等,以这样的要求来进行识字,实则是为学生的识字制造了一个个误区,给教师和学生带来诸多困难,既耗费了精力又使得识字效果不佳。传统教学方式首先影响最大的还是教师,使教师形成了固化的教学习惯,很难去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其次是学生,新教材的编写、识字顺序、教师的固化思想等都导致了学生无法走出传统教育的框框套套,对其识字效率的提高形成了阻碍。

虽然如此,但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们还是得努力摆脱这种思想带来的束缚,争取应用现代新思想、新理念、新的教学手段改变识字教学的课堂,使课堂变得生动,学生学得轻松。

(二)对新课改的片面理解

新课程标准在教育中的施行,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有的教师在实际应用它的时候表现出了极大的片面性,既忽视了“轻”、“重”的关系,又忽视了教学目标的方向。

首先,强调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对知识的学习放到了次要的位置,完全割裂了知识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的作用。创新能力的获得是以知识的储备为基础的,要获得某种能力就需要有相应的知识与之对应,要获得某种知识也应当有相应的能力与之对应,可见二者不是毫不相干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整体。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大肆宣传如何去创新,可在识字教学的时候只字不提。长此以往,不要说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怕连阅读能力的提高都变成了天方夜谭。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追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可落到实处的是散漫的教学场景,毫无意义的探究过程。一般情况下,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生词,即使为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考虑,也应该是在教师提醒的过程中加以培养。而事实是有的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自修”,从而使得课堂乱得一塌糊涂,试问这是一堂合理的教学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相反的事实是导致了课堂的散漫,对学生也是不负责的,主体意识的培养流于形式。

同样,在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方法培养的时候也只是形式性的东西为主。如安排学生学习“休”字,教师居然滑稽的让学生站到大树下去体会所谓轻松的感觉,一堂课折腾下来就学习了一个生字,还美其名曰“探究式学习”。可见,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在老师们的思想中牢固的树立起来,取而代之的是流于形式的体验。

再次,就陶冶学生情感方面来说,新教学理念强调了教学中要力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事实是布置给学生大量的写作和文章的阅读,忽视了对生字、词语的积累。小学生情感的形成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养成的,而是要通过对知识的长期积累才能逐步丰富起来。但有的教师把知识的积累抛之脑后。如对“鸟”字的学习,在教师没有做指导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自由拼读、书写。其实正确的学习应该是用形象的字体演变过程告诉学生“鸟”字的由来和字形,从而在习字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得情感受到激发。

(三)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的学习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要做到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不切实际的跨越式教学往往是失败的。一堂课中为了解决一个大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把大问题分割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小问题的解决,然后逐步对大问题慢慢逼近,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但教师通常都忽视了这种潜在的关系,把对大小问题的联系孤立开,导致学生对大问题很难去独立解决,从而阻碍了学生进一步探求问题的激情。

有的教师不去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而设置问题。如教师在上复习课时,遵照以往的教法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重演了一遍,学生学得枯燥乏味,认知不能得到升华。其实,如果把原来的知识重新进行设计和组织,通过演化和转变的方式提出新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使他们投入更大的意志力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比如学习“夕阳”这个词语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的带着学生读了两遍,然后要求学生进行书写,根本没有注重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其实教师应该抓住时机让学生用彩笔进行简单绘画,以此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想象力。

三、提高识字教学课堂效率对策研究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有一定规律的,教师应该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灵活、生动、形象地教学方式来成为教学主旋律,在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时,结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教师还应该创设一定的情景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此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课堂上都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了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体现。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能力,教会他们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首先就得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中的限制,凸显课堂中的灵活性。

比如教师在上“青”字的时候,告诉学生青是大自然美丽的颜色,所以我们有很多用青组合成的字。如水干净就是“清”、眼睛明亮就是“睛”、不争不吵就是“静”等等,既形象生动又能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可见,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过于死板,而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此外,把识字教学引入生活之中也有积极作用。如让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书本上没有的生字、词;利用游戏的方式积累生字;利用路牌、车牌、广告牌、图片等学习生字词;应用多媒体技术把静态的字词转化成动态的形象,激起学生兴趣;还可以在教学中开展相互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合作探讨知识的精神。

此外在教师主导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模式也可以参考使用,但要注意,探究性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两者不可或缺。

(二)注重学生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于“先易后难、先直观后逻辑、兴趣主导一切”。低年级学生都比较热衷于解决容易的问题,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也不能一味的迁就,更不能难易不分胡乱的布置作业。如在新课程教材中,“体”字在前边课文中已经出现过多次,而在后边课文的生字表中才被列为生字。如果教师没有去把握生字分布的特点,就可能在前边的课文中已经要求学生进行识记,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接受的难度。对知识的学习要讲有序性,循序渐进的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在直观性到逻辑性转变的时期,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增设一些生动直观的内容,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识字。如教学“灭”字时,教师做了个小实验,在一个小盒子里放了一筒点燃的蜡烛(火),接着用一块玻璃片盖上,火慢慢的熄灭了,最后教师做了讲解:“火”上盖一样东西熄了,也就是“灭”。教师还相应的讲解了关于灭火方面的常识。这样做,学生听得投入,对“灭”字的由来和字形结构都能很好的把握。教学“日”字时,多一笔变成“目”,“日”和月组合成“明”,理解为明亮。可见,尊重学生直观性思维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是必不可少的。

(三)注重识字方法引导

方法应用得当对识字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传统教育是教师在黑板上苦口婆心的传授,只注重强加式的教学,学生听得模糊记得辛苦。新课标中要求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就应该在识字教学中讲求一定的识字方法。以此提高识字的效率,同时间接的培养学生掌握这种识字的方法。

比如,学习“眺”字时,教师引导学生调出以往学习过的生字“跳、挑、逃、桃”等让学生做细致分析——“跳”是要用脚的,所以是“足”旁;“逃”偏旁是“走之儿”,所以与脚的走动有关;“桃”与树木有关,所以是“木”旁;“挑”是“提手旁”,故与手的行为有关。以此类推,“眺”是眼目旁,所以与眼睛看事物有关。又如,学习“森”字,一棵树为“木”,树稍微多点为“林”,很多的树就成“森”了。这样步步引导识字的方法,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容易,就能很快的提高识字效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小学低年级识字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高识字课堂教学对策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也只是作了初步探究,在今后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总结丰富,落实到教学中,真正服务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焦海荣: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浅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2年第1期

[2]、李泽蕊: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程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篇6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才能不断培养学生识字能力,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一、集中归类法

集中识字的关键是归类,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构字规律,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是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从中国汉字结构来看,有象形、会意、形近、形声等多种形式,细细研究,这些造字法都有一定的规律。归类识字法就是将不同的汉字按其内在规律进行分类教学的一种方法,归类识字最大的好处是不容易混淆。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这样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范围,学生就更容易记住了。

1、形声字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字的意义,另一部分是字的读音。利用形声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字的基本意义,做到准确运用汉字。在学习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时,要认识的生字当中“杨、桐、枫、松、柏、杉、桂”等字都是形声字,这些形声字的声旁一般只做表音,左边的形旁是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这些生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系。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带有“木”的字,然后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

2、象形字是比照实物形体模拟描画成字的方式,具有十分明显的图画特征,象形字都是具体形象的描写,如木与禾,天与夫,用和甩等。

3、会意识字即整体的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的字。如“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等等,这种方法有利于理解字词的意义。

4、形近字即外形结构相近的字。如“鸟--乌、令--今、问--间”等。可以利用口诀来区分形近字,例如区分渴和喝:渴了要喝水(⺡),喝水要用嘴(口);区分推、堆、谁:有手才能推,有土是土堆,有言想问谁?利用形近字,可以区别字形的异同,从而减少错别字。

二、随文识字法

随文识字法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突显出来。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可以把字的音、形结合起来,再结合词句和上下文理解字义,与此同时,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当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就可以使学生在感知字的任何一个因素时,都可以准确地再现另外两个因素,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利用这种方法,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要识的生字,在反复朗读,反复理解的基础上认清字形,指导书写,然后再将字放回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的关系理解字义,这样的识字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认后识,再变字形,使字的音、形、义分散学习,既减轻了学生识字的压力,又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识字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字理识字法

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依据汉字的结构规律,运用汉字音形义的联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猫”字时,教师可先出示“猫”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图当中认识反犬旁,然后借助字源认识“猫”,认识反犬旁。接着出示猪、狗、狐狸的图片和动物名称,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猜一猜它们为什么都有反犬旁?学生交流,最后老师点播:反犬旁的字大多与动物有关。

四、谜语识字法

用谜语的形式来识字,是因为谜语常常用押韵顺口的形式来描述某个汉字的特点,易读易懂,而且符合学生好奇、喜欢猜谜的特点,猜到了谜底又能使孩子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充满信心。如教“午”字:“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这样,学生不但记清了“午”字的形和义,而且把它和牛字区别开来。再如教“鲁”字:“刀字头,田字脸,腰里横着一条线;压着日字成一姓,都说它是山东汉。”学生可以从前两句中掌握正确的字形,从后两句中了解它的字义,是姓,也是山东的简称。在教学看图识字“日”“月”“水”“火”时,为了激发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可编谜语:“又大又红一个圆,东升西落挂天边(日)”;“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无色又无味,无形也无状,生活不离它,江海湖泊藏(水)”;“夜晚红红亮亮,炒菜做饭真棒,一旦不受管束,消防队员紧张(火)。”当学生猜出谜语时,老师依次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板书“日”“月”“水”“火”四个字,拼读后讲清字形、笔顺,学生练写。通俗易懂的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兴趣支配下,很自然地记住了生字的音、形,并为理解字义打下了基础。

五、儿歌识字法

读儿歌是低年级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儿歌或顺口溜,在教学中让他们反复诵读,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学“草”时,我教孩子们念“早上长青草,草、草、草”;学“坐”时念“两人土上坐,坐、坐、坐,坐下的坐”;教“看”时念“手放目(眼睛)上,火眼金晴看、看、看”(并做动作)等。由老师编,逐步过渡到引导学生创编,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

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篇7

(一) 为语文阅读、写作打好基础

语文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识字教学为重点, 着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识字教学是学生未来语文学习的基础, 拥有一定数量的汉字储备, 是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和语文写作的前提, 是全民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必备因素。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 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 为学生安排适宜其学情发展的不同识字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逐步增强认字意识, 进而逐步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为以后更广泛地开展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促使学生发展语言能力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两大组成要素, 学生只有在具备较高水平的同时拥有这两种素质, 才能在语言学习的领域里如鱼得水。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是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语言的情况下练就的, 学生的生活时时处处都需要与人沟通、与人交流, 学生有意识地使语文识字学习渗透到具体运用中, 能有效巩固生字学习的效果, 加强对陌生词汇的理解和认识。书面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则需要通过教师的专门性教学才能实现, 在学生识字教学中, 通过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内涵, 进而在理解汉字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识字学习, 从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转变。通过教师专业性的识字教学, 学生在同时掌握这两种技巧的情况下, 能够极大地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 促使学生发展智力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常常提示学生要手脑并用, 在为促使学生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时, 教师也常常以促使学生多器官联合并用为原则, 据研究发现, 学生肢体运动和大脑思维的有效结合, 具有促进大脑发育和调节的作用, 学生在识字学习中, 理解汉字和识记汉字的过程与这一研究结果恰当契合。在有效的识字教学中, 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 正确的识字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的提高紧密相连。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

(一) 游戏法

由于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 认知发展不完善,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注意力易分散, 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 因此在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中, 采用与学生生活距离最贴近的游戏方法,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 有效配合教师的教学。例如, 在“鸡”这个汉子的识字教学中, 教师可以用猜字谜的方式引入新课内容, “上课前, 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来猜个动物字谜, 看哪位小朋友最先想到, 老师说的是什么动物:‘头戴大红花, 身穿漂亮衣, 真像当家人, 早早喊你起’”, 在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下, 学生的思维自觉接受教师的引导, 从而展开丰富的联想,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 还能拉近生字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二) 故事法

由于一个汉字往往包括字形、拼音、音调、笔画等多种元素, 因而被外国人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 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来说, 想要达到精通汉字的水平也绝非易事。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 不仅是汉字学习本身存在的难度, 更重要的是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长期以来的经验总结中, 故事法的运用同样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一个新的汉字时, 教师可以通过充分搜集关于这个生字的资料, 充分挖掘这个汉子来源背后的故事, 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向学生娓娓道来,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师资效果, 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 在学习“仓”字时, 教师就可以创意性地为学生讲述仓颉造字的传说, 使识字学习和益智故事完美结合, 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联想法

在识字教学中, 联想法的运用, 使学生达到学习目的之余, 还有益于通过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生字学习的方法策略。例如, 在学习“休”字时, 教师可以先把这个生字, 写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的组成结构, 学生很容易就发现, 它是由一个“人”字和一个“木”字拼凑而成, 进而引领学生展开思索, “人”“木”“休”三个字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 教师进一步总结, “休”字就是指一个人靠在树木边休息。通过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 使学生厘清生字的来源和所表达的意义。

(四) 字形法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 生字的字形一般较简单, 教师还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 在具体教学中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例如, 在“车”字的识字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文字的由来以及演变过程作教学依据, “车”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个汉字的象形写法, 并结合讲述这个象形文字背后的故事, 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常接触的事物, 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进而带着丰富的想象投入到语文识字学习中。

参考文献

[1]李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 2013.

[2]赵改娟.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银行:宁夏大学, 2013.

[3]李倩楠.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技视界, 2014 (02) .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篇8

一、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都局限着学生识字之路的发展,总的来说有三点:

其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师总是反复的教学生识字,但因为教师的呆板性,导致学生的理解能力薄弱,无法真正理解此字的用法与含义。而当课本之中出现生词时,教师也只是单纯的讲述一下,没有在意小学生是否真的明白了,使课堂无任何的生机,缺乏趣味性,这样学生便会逐渐滋生厌学的心理,非常不利于识字教学的发展。

其二,小学生年龄小,自然没有太强的约束力和自制力,但是在课中,教师只重视了对于学生的管束,却没有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薄弱。

其三,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总是采用单一、乏味、机械化和重复化的方式,使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根本不可能提升,最终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升学生识字能力的建议分析

1.教学中融入游戏情境,提升其学习的兴趣。识字和其他方面教学一样,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地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之后在逐渐培育其对识字的兴趣。鉴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之中融入游戏情境,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当然在教学中需随时关注学生的全方面变化,透过游戏环节,引导学生提升识字的能力,提升其课堂识字参与度。这样创造恰当的游戏情境,才可以使学生们透彻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达到兴趣提升,语文能力与技能提升的成效。

比如,在学习《小熊住山洞》时,需要学习的生字有“砍、造、满、舍、结、年、直、动、束、丽”,教师这样设置这样的识字环节,用提前做好的卡片上面写下这些字,然后给学生2分钟左右的时间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和读法,两分钟之后开始游戏,让学生们分组来参加此游戏,每组10人,让他们围成圈,正好每人手中一个字,开始之后前三个学生都顺利的念出砍、造和满字,到第四个学生怎么也认不出这个字,这时教师让其他学生提醒他,只见有的学生做出舍不得的表情,有的学生用绘画形式提醒他,可谓提醒的方式非常丰富,这便顺利帮助此学生念出舍字。之后再让不同的组来尝试此游戏法。当然,教师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方法,如猜灯谜、识字接龙等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们融入情境之中,且真实的达到了识字的效果。

2.实施分层教学法,因人而宜。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的区域、环境不同,自然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时,必须先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方式等,当心里有一个层次标准时,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因人而异的学习方式。比如在学习“供、拱”时,对于班上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马上便会知道按照偏旁和组成字来念此字的大概读音。所以,在学习这两个字时,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当裁判,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方式,达到因人而异的方式,所以高层次的学生便会主动引导能力弱的学生,咱们之前学过的“王、汪”是怎么分析的呢,这时这些学生马上猜到,此字可能读“wang”。这样这些学生便会逐渐进步,教师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当裁判,一方面使能力强生达到了巩固的作用,另一方面不仅使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更懂得了分析字的偏旁的方式去识字。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篇9

内容摘要:汉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汉字也是中华民族的根。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它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张扬汉字的美丽、睿智与广博,启迪初入语文殿堂的孩童心智,传播中华民族悠远厚重的文明,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但是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而“以致多数学生进入初中后仍然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我们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做到有效识字。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识字途径,教给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将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字的技能,使识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汉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小学低年级学生乃至幼儿已表现出各种不同程度的阅读兴趣,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偏好。但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但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而“以致多数学生进入初中后仍然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然而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这就使得我们的识字教学,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从古至今,对识字教学的研究,尤其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一刻也未停止过。仅就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就出现了30多种识字教学经验。在这些实验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是最具有影响的,在“小语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外,还有“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等,也都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特色。面对众多的教改经验和异彩纷呈的教法,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做到有效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面对如此大的识字量,怎样才能做到快速、有效的识记并且不遗忘?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进行测试: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率只剩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其遗忘规律是从快到慢过渡的。遗忘是有特征的,而记忆也是有规律的。心理学指出完整的记忆过程,必须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教师的教学如果符合学生记忆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其教学效果就好,不然就将是事倍功半。这就更迫切需要我们教者运用有效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构建一个自主、开放的课堂,走进“大语文”的广阔天地,有效提高识字教学并使语文识字教学充满活力。

2、通过有效的识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究的精神,以及提高其创新能力。

3、有效的识字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从而促进有效的阅读教学,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4、让学生感受语文源于生活,学习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能感受识字所带来的快乐,能随时随处主动识字并形成随时学习的意识。

5、使教师形成更科学的人才观、教学观,使教学更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观察等方式,调查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以及了解家长的辅导能力。对于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会有多大的收获做到心中有底。

2、个案研究法

在实验班级里给每个学生配一个“苗苗识字袋”,选取好、中、差各一名学生进行个案追踪分析。

3、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有效识字教学实践的不断观察、体验,不断反思、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整个研究过程形成一种“实践——观察(体验)——反思(归因)——实践”的循环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自我反思 ②他人监督 ③学生协助 ④借助名师

4、经验总结法

以新课标的理念为理论指导,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发现闪光点,对闪光点进行归类,提炼出经验,以利于更深入、科学的继续实验、研究,最终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的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此原则为本课题的指导性原则,在教学环境的布置、识字内容、识字方法的选择上,都要充分体现此原则,为学生识字提供最广阔的资源。

2、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原则

下要保底就是要求学生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识字任务,上不封顶则是充分发挥部分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多的识字。

3、自主性原则

语文教育就是要以尊重和发展个性生命作为其教育理念的基本支撑点和全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最终归宿,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还原个体主动性。注重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学习的自主性。

4、尊重差异原则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家庭条件的差异,鼓励尽可能多的识字,但也不作人为地强制性地拔高要求。

五、课题研究内容:

(一)有效识字途径

1、拓宽校园中的识字空间

语文提倡“提前读写”,这就要求学生早识字,多识字。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上多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学校生活结合起来。(1)读校名、班牌、字幅、宣传标语及各科室名

进入学校,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宣传标语、字幅、宣传橱窗、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要打破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引领学生在校园中认读熟字、认识生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结合起来。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校,对学校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加上刚开始学生字,识字的兴趣非常浓厚,此时,带领他们去认读班牌和各科室名,告诉他们:“音乐室”是小朋友们上音乐课的地方、“美术室”是小朋友们学美术的地方、“电脑房”是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学电脑的地方、“校医室”是全校师生看病的地方、“校长室”是校长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餐厅”是全校师生吃饭的地方、“多功能厅”是听报告看录像的地方„„

有一回,学生跑来告诉我“老师,我肚子痛,校医室的阿姨给了我四包午时茶。”我说:“你认识校医室?”“那牌子上写着呢!”学生得意地说。

学校经常迎接各种检查,开办各种大型的教学、教研活动。这时校园里就会张贴宣传标语、字幅、口号,如“人人争当绿色小卫士”、“做环保的使者”、“欢迎新课程实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等,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去读读上面醒目的字,实在令人难忘。(2)关注时事新闻识字

学校的宣传橱窗是巩固学生已学生字,增加识字量、拓宽学生视野的有力阵地。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那么多的生字往往很难在课堂上加以巩固,这就需要提供给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机会,学校的宣传橱窗就是强而有力的阵地。因为,宣传橱窗上的内容丰富多变,富有极强的趣味性和时代感。有校内的新人新事、时事新闻、教师风采、杂谈,有科学、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也有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在“非典”时期,有关于“非典”的动人事迹;在“伊美”战争时,有对伊拉克民事的堪忧;在遇到坏人坏事时,有教孩子们如何应急的措施„„这些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不仅增加了识字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为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提供有力的帮助。(3)开展校园活动识字

学校的花草树木随季节变化而变换着生长姿态„„我们结合教材上学到的事物名称,让学生把学到的汉字和校园里的事物对上号,《和植物交朋友》让低年级学生认识校园中的花草树木,给他们挂名片,认读植物名称。《做植物的保护神》给他们写“青青小草,爱他就好”“小草微笑,请您绕道”等小标语。在学生对校园景物饶有兴味的时候,引导他们去认识尚未认识的字词。

开学初,在每一位学生的桌角贴上其名字,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熟悉同学,认读同学名字。要求学生每天认五个左右的名字,争取在两星期内会读全班同学的名字。谁最早认识同学的名字就取得优先发本子的权利。这样,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总是积极地认读同学的姓名,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字。(4)利用图书角识字

识字一个阶段后,一般学生都能读一些注有拼音的读物,如故事、儿歌、寓言等。当学生自己读懂一个小故事或一首儿歌时,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已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下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在识字后充分展开阅读,不仅课内读,课外也要求读,在班中设立小小图书室,针对个人喜好有选择地读。根据学生好表现这一特性,利用晨会、班队课开展讲故事比赛,并评出“小小故事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引起学生识字的兴趣。

2、拓宽家庭中的识字空间

每个人从降生到人间就开始了学习。从熟悉环境、认识父母到学会说话,接触汉字,无一不体现了人的学习过程。而据科学研究表明,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识字教育,在儿童时记忆效果表现得尤为突出。

(1)在父母的指指点点中识字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确,父母是孩子识字的天然资源,正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认识了汉字,学会了做人。也许,不经意地在诱人的零食袋上指一指、点一点,孩子却于其中认识了不少汉字。也许,在电视屏幕上信口逗逗,孩子都在娱乐时对汉字产生了兴趣。(2)利用家里的摆设识字

小学生的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和父母一起渡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家中吃的、穿的、用的、可谓是应有尽有,触手可及,其中蕴藏着大量的识字素材,有广阔的识字天地,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大量的识字。可在家长的帮助下为家中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沙发、衣柜、床等生活用品制作标签,贴在相应的物品上,对应识字。(3)利用编写识字本识字

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商标、广告、商品包装袋等,通过写写画画、剪剪贴贴,把所认的字集合编成“我的识字本”,这本“我的识字本”记录了在生活中识字的点点滴滴进步,使学生得到了自主识字的成就感。我们安排每个星期,即每周五抽出一节课进行“汉字大比拼”,比比谁收集的多,并且认识的多,评出“识字大王”,当然为了保持孩子们的积极性评选时名额要多一些,让孩子们保持高度的热情及成就感。

3、拓宽社会中的识字空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报纸、电视等媒体铺天盖地,多彩的世界中处处有汉字。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小孩,无时无处的在跟文字打交道,他们的学习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利用社会这一大课堂,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勤学好问,随时识字的习惯。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经常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生活即是识字时”。同时,我们还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引导,学生也有收获。

(1)引导学生对社会中出现的文字产生强烈的会认欲望。利用环境因素激发他们自主识字的动机。

(2)在课堂识字教学时将学生经常看到的汉字呈现,刺激学生记忆,使无意记忆转化为有意记忆。

(3)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识字方法迁移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发自内心地识记自己感兴趣的字。鉴于学生学习习惯和个性不尽相同,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去识字。(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黑猫警长行动(上街找错别字)”等,把识字同用字结合起来。在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渠道自主认字后,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热情被激发以后,教师就利用一切手段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表现、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在实践中可帮助学生建立“识字乐园”、“识字墙”、“识字储蓄罐”等,定期开展“识字擂台”、“识字记录袋”、“识字小能手”、“今天我来教识字”等活动,不但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体验进步的快乐,而且激励了学生不断在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成为一种习惯。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积极探索的热土。

(二)有效识字方法

在有限的时间内识记大量汉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的确是个挑战,但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孩子的识字过程也有一定特征的,因此,只要遵循汉字规律和孩子们认知规律,开创多样的识字方法,大量识字还是能成功的。

1、回到造字中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一般地说,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它们体现了汉字各种各样的构字规律,对于理解汉字意义,掌握汉字字形有很大帮助,虽然理解“四书”内涵并正确区分某一汉字所属造字法,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但在小学生识字过程中适当借鉴一些“四书”构书规律,是可以提高他们的识字效率与识字量的。象形就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是由形象的图画演变而来,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象形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类汉字。如教《口耳目》这一课时,可以根据生字都是象形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图字对照,在对比中发现字和图内在联系和特点,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让一个个陌生的文字符号在学生面前变得熟悉起来,以形象的图画形式记忆在头脑中,从中学到识记象形汉字的方法,以后遇到这类字就会触类旁通。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学习指事字利用与图标有联系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常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汉字符号与一幅幅形象的图画联系起来,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如教学“本”字时学生已学了象形字“木”,教师在黑板上先画上一棵树,然后在下面画上根,告诉学生“本”原是树根的意思,学生形象的记住了。会意字是由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的字,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了新字的意义。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偏旁的意义进行“联想法识字”、“编故事识字”。如教学“休”字,可启发学生联想,一个人靠着一棵树睡着了,就是表示休息。又如教“看”字,引导学生编故事记忆:孙悟空在云头上,一手放在眼前,看看前方有没有妖怪。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在教授“明、鲜、尖、灭、男、休、看、林、森、从、众”等字时是这样编排的:“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一火灭,田力男,人木休,手目看。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这样,小学生轻松识字的同时,很容易地掌握了字义。

在现代汉语中,形声字占有90%以上,它都是声旁和形旁两部分组成,而且这些字的声旁都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意的不同来匹配形旁。如在教“睛、情、清、请、蜻、晴”这些字时,启发学生比一比能发现什么,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这些字右边都一样,只是偏旁不同,学生感悟到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并从中总结出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等识字方法,并把这一识字方法延伸到课外,培养识字能力,扩展识字量。又如在教“跳、跑、蹦、跃、蹈、踢”这些字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这些字都是与脚(足)有关的,揭示构字规律,举一反三,在集中归类的识字法中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放进阅读中识字

识字与阅读相结合的经验,即“入文识字”的规律,在“识字分流”前提下,应是一种格外受到关注的识字方法。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无意识记要强于有意识记,记得快,忘得也快,脱离语言环境,学习容易忘记。斯霞老师也提出了一个很经典的识字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同时“低年级学生掌握字形过程,是一个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阅读材料中巩固汉字,更便于形成汉字形义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保持汉字的长时记忆。形与音的联系是机械的神经联系,只要通过简单的重复,如反复的认读就容易建立,但是它经不起干扰,不容易保持长时记忆。如果减少单独反复呈现认字的时间,增加用于指导儿童阅读的时间,在阅读中巩固汉字,加强汉字的意义识字,会使识字的效果事半功倍。一是鼓励学生阅读趣味性较强的儿童读物,二是将所学生字进行再创造,组成词,串成句,连成段,让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再现,巩固加深学生对其的印象,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的生字,就可把本课生字创编成一段文字:一朵荷花,亮晶晶的水珠,小小的摇篮,一顶凉帽,透明的翅膀。小蜻蜓立在他的停机坪上。小青蛙蹲在圆圆的荷叶上(带点的字为本课生字)。又如教学《识字四》一课的生字,可用相关的基本字编成韵语识字:虫子旁,昆虫多。小蜻蜓,象飞机。蜘蛛忙,忙结网。小蝴蝶,穿花衣。虫字旁,有动物。爱劳动,小蚂蚁。小蝌蚪,水中游。小蚯蚓,在翻土。学生通过读词语、读句子再次识字,避免了单一的教材识字,增强了其阅读识字的兴趣。

3、融入活动中识字

喜欢做游戏搞活动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低年级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十几个字,如机械枯燥地识记,效率很低。我们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教师要创造一定生活情境,开展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愉快地识字,这又是一种识字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有意地让学生融入到课堂里的游戏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乐学、好学。

开火车:在基本完成识字任务后进行游戏,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一个个亮出的字。这样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在快乐中学生字。

猜谜语:老师准备多种字谜,同时也发动学生开动脑筋搜集或自编字谜,编得好者授予“谜语大王”称号。如教“天”字时,我们编编这样一个谜语让学生猜:看来有两个,面目很难分,不像是大夫,倒像是工人。又如教学“高”字: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如此一猜,学生易学易记,兴趣盎然。

编故事: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大胆想象,把一个字编成一个故事,将抽象的汉字道出孩子的思维,达到一个较为准确的感悟,使他们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达到主体识字的目的,又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在刚学“吃”时,不少小朋友把右边部分写成了“气”。我把错别字“口气”大大地写在黑板上,然后向小朋友们讲起故事来:“晓晓最喜欢吃鱼了。那次,妈妈烧了一条红烧鲫鱼,她马上吃了一大口(板书:口气)。呀!不好,鱼骨头卡在她喉咙里了!(用红笔描了一下‘气’中间的一横。)妈妈带她去医院,医生帮她夹了出来(擦去一横)。小朋友,你们记住了吗?写‘吃’千万不要多一横啊!”小朋友们在兴趣盎然中纠正了错字。

变魔术:学习汉字的过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有章可循的,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换一个偏旁都会变成不同的字。通过“变魔术”游戏,在熟字的基础上认识新字,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如教师在“一”的基础上逐渐加笔画而变成另一字:一二三王主玉全金。在变的过成中,随时教孩子不认识的字。教师演示几次后,会引起孩子很大的兴趣,这时,让孩子变给别人看,他就会努力记住要变的字的样子、读音,变几次后,不但认识了字,而且基本上会写了。这样调动大脑积极性的方法增强记忆、识字效果很好。

编顺口溜:在识字过程中,突出形近字的不同之处,启发并鼓励孩子给易混淆的字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识字。如教“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又教如“青、清、蜻、晴、睛、情”可记为“草青青,水清清;天晴了,有事情;天晴了,看蜻蜓;看蜻蜓,用眼睛。”;再如“林、森”字可记为“林、森”为树真有用,二木成林,三木成森。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编儿歌:人教版新教材识字量大增。仅一年级的教材就要求会认识汉字950个,有的字很难,以前教材中要在三、四年级才会出现。怎么让学生较快地记住这些方块字呢?我们采用了让生字跟生动形象的儿歌结合的方法。如“灌”字:小河边,草地上,一只鸟儿两张嘴。又如“爽”字:四个叉叉,写错了大字。这样记,学生记得又快又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编的儿歌也很有意思,如:“鹂”字:美丽的小鸟儿,人人都喜欢。“蝉”字:一只虫子真简单,夏天一到它就来,趴在树上不怕热,从早到晚叫不停。但不是所有的字都适合编儿歌教学,两类字最适合。第一类:难记字。如“影”,它由三部分组成,笔画较多,如果把三部分分开记忆,不太容易记,而联系在一起就容易多了:红日高高挂,照在北京城,投下三撇儿,那是它的影。又如“热”,乍一看三部分之间没有一点关联,展开想象就很有意思:“肉丸火上烤,用手拿很热”,这样只要听一遍就记住了。

第二类:易混字。有些字,字音、字形相近相似。有些字,字义相近相似,很难把它们分辨出来。用儿歌来识别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坐做座”:两人站土上,坐车擦土忙,座位请加“广”,做事就用单立人。“晴睛清请情蜻”:有水才说清,有言才说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另外“摘果子”、“脑筋急转弯”、“找朋友”都是孩子们喜欢做的识字游戏,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走向表达中识字

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不仅在阅读中运用,还要在学生的自我表达中运用。

首先是口语表达。教学中用的口头组词、说句子等教学活动,都是字义与字音,字形结合的好办法。让儿童用汉字记录自己说的话,消除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障碍,有利于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巩固音形义的内在联系。

其次是书面表达。单独听写生字与学生主动的书面表达,在教学效果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可以看出抄写或听写生字不能暴露出来的别字问题或用字不当的问题。虽然低年级写字与识字不同步,识字量偏小,但也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用笔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起步阶段,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用图画代替,或请教父母。在孩子们认字多了,阅读量增大了,知识面宽了,自然思维开阔,写作表达,妙语生辉。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是巩固识字成果的重要策略,在孩子表达中体会汉字的运用,体验识字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主动学习汉字、学习语文的愿望。

六、研究成效

试验迄今为止历时近一年,课题组所有成员齐心协力,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努力和尝试,在这短短的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的识字热情空前高涨,识字兴趣得到很大提高。因为有了课堂课外识字量、识字内容识字方法、识字评价等全方位的开放,无论是学什么字、学多少还是怎样学,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只追求最后总量的积累,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既顺利达成了识字目标又保护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热情。与普通班学生相比之下,实验班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识字认字;在生活中,同学们乐学好问,注重积累,阅读水平也逐年提高。

在实验班学生的识字兴趣我们在实验前后做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通过有效识字后学生的识字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结果如下表: 班级

非常喜欢

喜欢

不太喜欢

不喜欢

一(1)18 39 2 1

一(2)20 28 3 0

一(3)20 32 2 0

一(4)22 30 1 1

2、学生识字能力得到增强,做到了自主识字,创新实践,主动发展。

经过一年的课题实践,学生不但能独立阅读拼音文字,而且能独立阅读短小的非拼音文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学生能主动请教或自己查字典。到现在为止,学生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大纲要求,古诗文背诵不少学生已超过了60首。在学习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但能用上在课堂上所学的识字方法,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创新的火花时时迸现。

3、形成了开放的课堂,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效。

民主、开放的课堂,使教学气氛异常融洽。学生于课堂中充分感受到了平等、尊重,找到了学习的信心和快乐。开放的评价,让学生既能客观的认识自己又能客观的看待别人。有效识字教学,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了学生个性良好发展,提高了综合素质。

4、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实验班老师在年级段有效识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展示了识字教学课,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朱晓玲老师多次承担识字教学的公开课,在2008年4月28日举行的展示活动中,她所执教的一节识字活动课《找找谁的朋友多》更是赢得了满堂彩。课题研究是一项枯燥而艰巨的工作。实验教师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日常教学中,阅读大量的理论书籍做读书笔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每次的研讨活动教师们都非常投入,提前做好准备。开课的老师悉心钻研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课题理念。在课题的指导下,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课堂上也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满了人文气息。

八、有效识字教学研究的结论

通过一年的前期实验研究和后续推广探究,使我们得出如下的结论:在识字教学中,只要我们做到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有效识字教学,收效较大。低段学生好动,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进行识字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并能去主动识字。

七、问题思考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初具成效,但也有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有效性识字教学需要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资源,需要有一定辅导能力的家长严密配合,由于一部分家长工作烦忙无暇照顾孩子,另一部分家长经商在外基本上常年不在家,小孩很多由隔代长辈抚养,辅导力很弱,跟上学校要求比较吃力。以上原因难免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2、分散与集中的矛盾。

有效识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些是分散的,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强制性的一刀切,易导致学生注意的不集中。而课堂毕竟是课堂,由于我们中国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不可能象一些教育发达国家那样完全放开任由学生活动。因此,开放思维与集中注意之间的矛盾有待更好的调和。

上一篇:万全县范文军下一篇:笑一笑,十年少作文500字